体育比赛职业化管理

2024-09-26

体育比赛职业化管理(共5篇)

体育比赛职业化管理 篇1

高等教育在我国虽然一直是公益事业, 但随着高校的发展与社会不断接轨, 学校体育竞赛市场化的商业运作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目前大学生体育市场已经十分庞大, 虽然中国高校体育赛事经营中还存在诸如大学生体育协会经营管理不到位、管理者思想停步不前、资金投入较少、缺乏专业的高校体育赛事经营管理人才、赛事市场化运作与商业推广条件不够等等诸多问题, 但是高等教育事业的长足进步使高校体育赛事的经营发展具备了巨大潜力。

一、影响我国高校竞技体育比赛商业化运作的因素

1. 管理者没有建立经营理念

目前各高校管理者的思想受传统思想的束缚, 还停留在学校体育就是锻炼学生身体的阶段, 没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造成了大学生只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娱自乐式的体育锻炼, 校际间的比赛也多数只是为荣誉而战, 而学校也没能有效的利用学校的各种体育资源进行产业化发展。这表明, 目前高校管理者在体育赛事经营上并没有真正解放思想, 上级政府管理部门也没能根据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大形势, 出台推动高校体育赛事发展经营的指导性政策。虽然有些学校派队参加了诸如全国比赛、全国乙级联赛等, 但学校仅投入不产出, 使得资金相对短缺的高校举步维艰。

2. 资金投入较少

据统计, 体育在政府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仅为4%, 而体育支出在教科文体等社会领域中的支出只占2.3%。[1]由于我国高等学校体育经费来源于国家对教育事业的行政性拨款, 各高校体育经费所占比重很低, 一般仅为1%左右, [2]而目前我国各高校体育赛事“盈利”能力很低, 基本不能自给自足, 主要依赖学校的投入。但随着近年来高校的扩招和学校间竞争的日益激烈, 学校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建设校舍、教学楼以及高水平教师的引进上, 许多学校都已经是负债运行, 这样往往很少有资金投入到学校体育赛事的经营发展上, 而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目前也很少有专项资金投入到高校体育赛事发展经营上。

3. 缺乏专业的高校体育赛事经营管理人才

虽然高校集中了各专业的高学历、高知识、高职称的一流专业人才, 但由于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起步较晚, 专业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匮乏, 导致高校的体育赛事经营仅停留在为校内比赛拉少量赞助, 偶尔出租场地和场馆, 以及初级的体育培训上。而体育生产要素从学校流入到其他能带来效益的部门, 造成高校资源浪费, 这使得会管理、能适当适时地对高校体育产业结构进行重组和转变、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专业体育管理人才缺乏的问题更加突出。

4. 赛事市场化运作与商业推广条件不够

大学生作为没有收入的群体, 消费能力不高, 仅局限在高校内发展体育赛事没有前途, 这就要求将赛事推向市场。虽然基本每所大学在进行校内或校际比赛的时候, 各院校也都会以帮助商家在校内打广告或推销商品等手段进行体育赞助, 但这种商业意识也仅限于帮助队员解决比赛服装与奖品等初级阶段, 并没有太大的商业价值, 也无法进行市场化运作, 而究其原因就是高校的体育赛事难以吸引观众的注意。由于我国运动员培养体制不同, 最优秀的同年龄段运动员都被招入国家队或省市队, 并没有进入高校, 导致高校间赛事的水平不高, 难以进行商业推广与商业赞助。另外, 缺少有价值的品牌赛事, 也是高校体育产业难以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促进我国高校竞技体育比赛商业化运作的方法与对策

1. 长远规划, 塑造品牌

现实与长远规划相结合的原则就是立足于现在我国高校体育市场的现状, 结合实际制订中远期发展规划与发展战略。决不能好高骛远, 脱离现实。可以结合我国国民经济或教育、体育发展的十二五规划来制订我国高校体育市场发展规划, 例如:制订我国高校体育市场发展的短期规划与长期规划, 先从短期入手再逐步实现长期规划。

开展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双向交流活动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这个市场, 打造高校学生的高水平体育赛事, 完善高校体育竞赛市场, 使学生体育赛事成为中国体育人才的摇篮。随着高校学生体育赛事影响力的逐渐扩大, 我国高校学生体育赛事市场化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竞争。高校学生体育赛事市场化引起了一些商家的注意:交通银行、李宁、中国移动等企业纷纷进入高校学生体育赛事市场。在这种情况下, 管理者权衡各方面的利益, 打破某些商家对个别项目的垄断, 引入竞争机制的时机也逐渐成熟。扩大高校学生体育赛事的宣传和推广力度, 塑造品牌赛事。

2. 坚持以教育为本和培养大学生运动员相结合

坚持教育为本, 是把教育和体育合二为一, 突出教育特色, 培养的是有别于以前体能型运动员的“文化体育人”, 把素质教育置身于自身育人体系的中心。根据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竞技体育发展的需要和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意见》的精神, 进一步完善高校学生体育赛事的宗旨是以体育竞赛为突破口, 适应我国高校教育和体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 加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 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人才, 为“奥运争光计划”和竞技体育的发展作贡献。这个奋斗目标为高校学生体育赛事市场化营造了无限的契机。充分把现有的体育运动人才与教育完美的结合, 形成新的一套符合国情的运动员培养体制。

3. 学习国外先进成果与我国国情相结合

根据我国现在的具体实际情况, 各个体育运动项目全面大发展是不切合实际的, 因为缺乏开发人才和经验, 人们对有些体育运动项目认识、理解不够, 项目普及的程度又有所不同, 有一些企业家对体育和项目的认识、理解还不够。所以, 应该选择一些备受群众喜爱的项目进行开发。在高校体育市场开发时, 特别要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选择大学生喜爱和时尚的项目进行重点开发, 采取以点带面的思路来促进其它项目和整个大学生体育市场的全面发展, 这样才能加快大学生体育市场的发展进程。

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正处于社会经济体制转型期,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 特别是我国大学生体育市场的开发正处于起步阶段, 从开发的经验、历史到体制、政策, 从现实成果到国家、社会的发展需要, 都要求我们不能脱离我国国情。要合理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特别是美国的体育市场、美国的大学生体育市场开发与运作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成果, 应该从中汲取精华为我国所用, 并与我国实际相结合, 才能制订适合国情的发展规划与策略, 才能加速我国大学生体育市场的发展进程。

4. 改变观念, 发展高校体育产业

高校学生体育赛事市场化符合体育营销的需求, 从体育营销的市场定位出发, 同样能够在学生群体中建立一个与目标市场有关的品牌形象的过程和结果。商家在受众群体中的市场定位, 主要针对潜在消费者的心理采取行动, 使消费者心中产生对该产品或服务认识和认同。而学校是广大青少年学生最集中的场所, 学生群体正是未来市场最大的潜在消费者。因此, 培养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 是高校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高校的学生群体尚处初级消费阶段, 高校体育产业很容易在这个群体中建立起品牌知名度和忠诚度。那么, 它给高校体育产业所带来的利益将会是巨大而深远的。因此, 从体育营销市场定位和体育产业适应市场的发展出发, 高校学生体育赛事市场化符合体育营销的市场规律, 是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高校体育赛事市场需求旺盛, 如果我们能充分挖掘赛事自身价值, 运用市场营销手段对赛事进行策划、包装、定价、推销, 在给高校学校体育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促进了高校学校体育的发展。在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搞好高校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 也加强了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 实现了高校体育竞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晓强.21世纪初我国体育教育产业化的战略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1, 21 (1) :35-36.

[2]钱宗梅.高校体育市场的开发与利用[J].辽宁体育科技, 2003, 25 (2) :70.

体育比赛职业化管理 篇2

关键词:河南省;职业体育俱乐部;管理;对策;

职业体育在国外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最早产生于19世纪的欧洲,是一种社会化的组织,也是大多数体育发达国家开展体育运动所普遍采用的组织形式。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代表的职业体育制度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已经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运行机制。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职业体育的发展起点较低。但是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职业体育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职业体育发展规律的市场体系。然而,河南作为地处中原的第一人口大省,经济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在俱乐部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制度不健全,融资渠道单一,经营效益不佳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河南省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发展现状与对策进行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河南省职业体育俱乐部为研究对象,调查对象为河南省职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男女篮球职业俱乐部、男女排球职业俱乐部和男女足球职业俱乐部。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通过中国期刊网体育学术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网等电子媒介,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并查阅相关书籍和报刊。

2、调查法

本文针对课题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调查、访问和咨询,从多角度了解河南省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管理现状及其发展的制约因素,为论文的顺利完成积累了珍贵的资料。

二、河南省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经营管理现状

河南省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组织结构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实体化俱乐部组织结构,其基本上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进行管理。经济来源仍以企业投入为主,一是其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赞助和广告,二是由于俱乐部运营成本较大。另外一种是非实体化的俱乐部,其组织结构基本上仍然是竞技体育职业化之前的省体工大队组织结构。而非实体化俱乐部在经营上基本持平,其经济来源主要依靠上级的拨款和企业赞助,加之运动员工资水平较低,所以其运营成本也相对较低,

三、河南省职业体育俱乐部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经济发展水平

根据调查,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造成的竞技体育人才外流,是制约河南省职业体育俱乐部发展的重要原因,而河南省职业体育产业发展的相对滞后也与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有着较大的关系。

(二)职业体育发展的政策

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职业体育产业政策,从目前河南省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发展现状来看,鼓励、支持发展职业竞技体育产业的特殊政策环境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职业竞技体育产业在我国是新兴产业,而职业体育俱乐部是一类特殊的企业,它的经济活动有别于一般的企业,因此,需要政府的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实施制定一些专项的法规来进行规范和调控。

(三)管理制度

河南省的实体化职业俱乐部要么没有董事会、监视会,要么其董事会、监视会形同虚设,没有必要的机构设置和专职工作人员;董事会、经理人员、主教练职责不清,董事会没有正常行使俱乐部权利机构的职能,体育局的行政会议代替董事会或企业包揽一切的现象时常存在;俱乐部仍沿用专业队的那套制度,经营、管理、人事、财务、会计等制度没有实质性改变,有的俱乐部甚至连最基本的章程也没形成。这些不仅反映出河南省职业体育俱乐部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也反映出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和完善的监督与约束机制,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其健康发展。

(四)人力资源

河南省职业体育俱乐部在一定程度上处在经济软约束的状态。个别实体化俱乐部一味追求比赛成绩,追求经济上的强刺激,并不在经营开发上下功夫,而是一味加大投入,甚至与其它省份的职业体育俱乐部攀比,滥发工资奖金,买外援、买球星、买教练,这种高投入低产出使俱乐部在经济上陷入恶性循环。这些也深刻制约着河南省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健康发展。

四、河南省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对策

(一)理顺产权关系,改善管理体制

俱乐部管理体系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俱乐部的比赛成绩与经营水平。对于目前河南省职业体育俱乐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必须从深化、加强俱乐部的管理体制入手,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深化、加强俱乐部的内部管理,才能真正实行政俱分开,让俱乐部大胆运作,放心经营。

(二)建立完善职业体育产业的法规制度

从国外的成功经验看,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健康、快速发展需要一个健全的法律体系来支持、保护和规范。目前,河南省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建设还处于不成熟的初级阶段,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中,还存在一些意料不到、急需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国家在对俱乐部的管理上,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还缺乏有力的监管力度和手段。因此,应该尽早研究制定出关于职业体育俱乐部方面的法律法规,并尽快实施,严肃查处各类"假球"、"黑哨"等丑恶现象,加强对球队、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让俱乐部的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三)转变职业体育俱乐部经营模式

河南省职业体育俱乐部在经营上存在着对门票认识不清、对无形资产开发利用不够、对外围产品的经营意识淡薄、收益不大等诸多问题,还不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真正的企业,其经营渠道单一、经营效益不高。基于以上方面的问题,应按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对职业俱乐部进行深化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经营模式。借鉴国外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成功经验,以提高竞赛质量为核心,带动其他相关产品的经营,并按照"核心产品经营--外围产品经营--无形资产经营"的经营模式运作,使职业体育俱乐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得到健康发展。

五、结论与建议

第一,河南省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内部的制度建设不健全,不合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梯队建设方面,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后备人才的培养和梯队建设模式,情况良好。

第二,在经营方面,自我造血能力较差,经营效益不佳,其经营收入主要依靠广告赞助收入,存在着门票收益低、无形资产开发利用不够、对外围产品的经营意识淡薄、收益不大等诸多问题。

第三,河南省职业体育俱乐部应尽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对实体化俱乐部,要尽快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对非实体化俱乐部而言,要尽快依法理顺自身产权问题,成为真正独立自主、自负盈亏、自我发挥的特殊体育企业。

第四,河南省职业体育俱乐部应强化经营意识,积极转变经营模式,以提高竞赛质量为核心,带动广告赞助、无形资产和外围产品的经营和开发。

由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研究主题的敏感性和数据获得的困难性,收集的资料不够丰富,以及自身理论基础和研究能力的限制,使得本研究对于某些问题的分析不够全面、细致和深入。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注重和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河南省职业体育俱乐部制度建设问题研究、河南省职业体育俱乐部人力资源的管理和人力资本开发问题研究、关于制定河南省鼓励职业体育发展法规的可行性研究等。

体育比赛职业化管理 篇3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山西体育职业学院2009级羽毛球专修班1班、2班共四十名学生。

1.2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进行研究。

1.2.3 教学实验法:

以山西体育职业学院2009级两个羽毛球专修班学生为研究对象, 其中实验班人数和对照班人数各20人, 实验前进行前侧, 检查两个班无明显差异。实验时间为期8周的教学实验, 每周三次课, 每次90分钟。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羽毛球教学训练, 实验班在传统教学的基础辅助并加以引导和训练假动作技术的方法教学;对照组用传统教学法。教学时数、场地、器材、测试标准相同。教学内容为发高远球、吊球、挑球、杀球比赛及基本的理论介绍, 为避免实验者效应, 实验采用单盲实验法以提高实验的外部效应。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对比

从数据分析可看出, 实验组和对照组经过相同的教学时间, 运用不同的教学技术的实验得出,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比赛成绩由教学前无明显差异转为教学后差异显著, 进一步证实了实验组的训练效果优于对照组 (p<0.05) 。通过教学比赛, 实验组的同学的抢攻意识, 假动作技术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从比赛成绩来看, 假动作技术在羽毛球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得分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 比赛的胜负受很多因素影响, 如技术水平、战术意识、心理调节、体能调节等, 而假动作技术更是具体体现了羽毛球的快、狠、准、活的理念。

运动实践表明, 由于训练程度的不同和个体差异, 每个运动员在技术上总有其长处和短处, 因此, 在假动作运用中应发挥自己的长处来制约对方, 这样才会有较好的效果。这就是说, 一般应以自己技术上的短处为第一动作 (假动作) 而以自己的长处为真动作, 这样, 在假动作奏效后可以更好地进行有效的攻击, 否则即使假动作完成得很好, 已捕捉到战机, 也可能由于技术上的因素影响, 而造成实际上的攻击无效[4]。

2.2 假动作的定义

所谓的假动作就是为了隐蔽自己所要达到的动作意图, 运用其他动作技术的假象来迷惑和调动对方视觉和本体感觉, 使其产生错误的判断或失去身体重心的平衡, 以取得时间、位置、空间、距离等有利条件, 为实现自己的真正目的服务的技术。假动作的实质是获得与对手之间的时间差与空间差。如在羽毛球比赛中, 做跳起劈杀后场的假动作, 实质却是轻吊网前, 对方误判为劈杀后场, 而到后场去接球, 造成对方的空间感觉偏差, 从而占据比赛的主动。

事实上, 假动作广泛存在于各对抗性竞技项目中。将假动作分成“一致性假动作”和“非一致性假动作”两大类。两者的区别在于:非一致性假动作是运用动作假象来迷惑对方, 造成对方判断失误, 然后取得有利于自己的战机。

2.3 在羽毛球比赛中运用假动作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2.3.1 任何时候都要脚下到位, 最好是提前到位。假动作技术在比赛运用中如果出现失误应该注意心理调节, 不要因此而受影响, 要自我控制, 在比赛中稳定, 有效地集中分配和转移注意力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2.3.2 比赛中运用假动作技术应该坚决果断, 三分手法七分步伐。及时调整心理适应比赛更好地把握比赛的节奏;及时抢攻正确的移动步伐来确保起成功率;在比赛中要控制手上的动作幅度, 尽量不要有多余的动作, 保持动作的一致性。

2.3.3 假动作与下一动作的衔接一定要快速流畅, 这样才能达到假动作的效果。正确有效的建立信息反馈、合理体验动作训练的连续性, 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在比赛中运用假动作, 其最终目的是创造出有利于自己的局面、有利于进攻或防守, 故而在运用中特别要注意时机的把握, 切不可滥用假动作以至于失掉有利战机。

3.1.2 在做假动作时, 要注意观察判断, 随机应变, 善于用真真假假来迷惑对手。

3.1.3 不要出现多余的假动作。运用假动作时力求做到简练、快捷、实用, 以免贻误战机。当察觉到对方左面防守能力较强时, 可以以右边进攻为真动作, 使对方不得不以其弱点来防守, 取得技术上的主动。

3.1.4 假动作要做得逼真, 以防被对方识破。假动作是广泛存在于对抗性竞技项目中较为特殊的技术, 在运用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合理使用“假动作”, 进一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3.2 建议

3.2.1 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动作的一致性。提高击球的质量, 控制比赛的节奏, 高低球配合时以低球为主, 快慢球配合时以快球为主, 力量轻重结合时以中球为主, 真假动作结合时以真动作为主, 但要保持动作的一致性。

3.2.2 不断积累丰富的比赛经验和培养良好的判断能力, 加强比赛意识和善于总结提高。培养积极稳定的心态, 建立正常的自信心, 融会科学的教学训练方式和传统的教学训练方式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3.2.3 由于教学对象羽毛球运动接触的时间有限, 授课时间短, 教学中专门练习的时间有限, 因此教学过程中没有过多的要求其假动作的成功率, 在练习的过程中更多地是强调羽毛球运动的韵律和节奏感。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教学实验法, 并采用实验教学实验法和传统教学方法对山西体育职业学院羽毛球专项课教学比赛进行比较分析, 合理使用假动作, 进一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关键词:羽毛球专项课教学比赛,假动作,山西体育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范旭东.表现训练法在羽毛球网前球技术教学中应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9.

[2]朱建文.羽毛球假动作的运用于实战研究张迎春[J], 运动训练, 2009, (1) .

体育比赛中的化学 篇4

下面分享化学既为体育雪中送炭、又为体育锦上添花的几例故事。

【关键词】体育比赛;化学

一、绿茵场上的拼搏

在激烈拼搏的足球赛中,有时会看到绿茵场上,正在拼抢中的足球运动员,由于受伤突然摔倒,有时还抱着大腿痛得翻滚。这时总会有医生跑过去,拿着一个小喷壶,向受伤部位喷射一种药液,然后反复揉搓、按摩,不一会儿,受伤的运动员又生龙活虎地冲向了球场,药壶里装的是什么灵丹妙药呢?医生怎么使运动员很快消除疼痛呢?原来喷壶里装的是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氯乙烷的是一种无色无味、沸点只有13.1℃的易挥发有机物。我们知道,液体挥发时,将从周围吸收热量,该药液在接触皮肤表面时,会迅速气化,使受伤部位表面组织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从而起到镇痛和麻醉的作用。

二、发令枪中的化学

在竞赛会场上用的发令枪,发令时会产生大量白烟,它是用氯酸钾和红磷混合制成的,发令时,这些药品受到撞击,氯酸钾迅速分解,产生的氧气立即与红磷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为白色粉末,分散到空气中形成大量白烟。

三、跳远场地的沙子

跳远场上,跳远运动员奋力跳下“沙地”而身上却不会沾上沙土,这是什么沙子?其实沙池填满的并非沙子,而是细颗粒的橡胶泥,它具有疏松、柔软的效果,可避免运动员肌肤受到损伤。

四、火炬原料

奥运会主会场上,熊熊燃烧的火炬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几千年来,火炬一直是光明、勇敢、拼搏的象征。自第十一届奥运会以来,历届开幕式都要举行颇为隆重的火炬接力,那么,使火炬闪烁出耀眼光芒的是什么呢?是易燃物——丁烷气。

五、吸热、隔热的玻璃

宏伟壮观的体育馆用茶色玻璃装饰后,美观大方、气韵高雅,茶色玻璃是一种能吸收红外线的吸热、隔热玻璃,其中含有微量的铁、钴、硒等氧化物,透过它的红外线只有普通玻璃的四分之一,用它装饰体育场馆建筑,不仅内部光线柔和,而且有隔热的效果。

六、延伸阅读

特殊的玻璃叫做“光致变色”玻璃。它在制造过程中,预先掺进了对光敏感的物质,如氯化银、溴化银(统称卤化银)等,还有少量氧化铜催化剂。眼镜片从没有颜色变成浅灰、茶褐色,再从黑眼镜变回到普通眼镜,都是卤化银变的魔术”。

七、游泳池里的碧蓝

夏天到了,酷热难当,小涵妈妈带她去游泳,游泳馆池内碧蓝的池水就像大海中的海水一样,清澈透明,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在池内加入了少量硫酸铜,硫酸铜溶于水后形成的水合铜离子呈现蓝色,硫酸铜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可以消灭游泳池内的细菌,使运动员免遭细菌的感染。

八、色同性不同的白粉

体操运动员在做单杠运动前,总要在双手涂上白色粉末,这种白色粉末是滑石粉,它的主要成分为硅酸镁,它具有滑腻感,能减少手心与单杠间的摩擦力,使运动员做运动时灵活自如。

举重、吊环、鞍马运动员在比赛时也要用一种白色的“粉末”搓手,这是什么粉?具有什么作用呢?通常,运动员在比赛时,手掌心常会冒汗,这对运动员来说非常不利。因为湿滑的掌心会使摩擦力减小,使得运动员握不住器械,不仅影响动作的质量,严重时还会使运动员从器械上跌落下来,造成失误,甚至受伤。

这种“镁粉”其实是碱式碳酸镁,碱式碳酸镁被研磨的很细,质量很轻,具有很强的吸湿作用。它能吸去掌心汗水,同时还会增加掌心与器械之间的摩擦系数,摩擦系数越大,静摩擦力也变大了,这样,安全系数就提高了。运动员就能握紧器械,使持握器材时手感更有力,有利于提高动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王杰,段宗宾.学校运动伤害事故隐患及预防策略——从“张秦摔倒之后”说起[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叶卫兵,吕俊.体育比赛中人身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3]刘石,赵玉华,王旋.大型体育比赛期间体育旅游危机管理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4]孙继龙,石岩.体育赛场看台标语之研究[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杨建设.我国端午龙舟竞渡与体育比赛结合现状及策略[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体育比赛职业化管理 篇5

1、大学生体育比赛志愿者发展现状

针对于志愿者的研究我国还不深入, 这方面欧美一些国家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体育比赛的志愿者在我国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 现在招募志愿者大多数都是从当地的高校招募大学生担任志愿者, 高校和组委会一起对这些大学生志愿者进行管理培训, 高校在大学生志愿者的管理中担负了更多的责任。

体育比赛的质量在不断提高, 这标志着服务赛事的志愿者也需要更有文化更有素质的年轻人, 各地高校无疑是人才最集中的地方。但是目前志愿者的管理上存在着一些问题, 很多高校不能主动的组织本校学生参与体育比赛的服务工作, 只等着上面交代任务, 而且管理杂乱没有系统化, 有时甚至是凑齐人数为目的, 组织大学生志愿者的经验很欠缺。有待于相关的学者更深入的研究大学生志愿者的管理机制, 为我们的高校提供建议。

2、大学生志愿者的管理现状

2.1、高校对大学生志愿者的管理内容

大学生志愿者的管理主要是高校为培养用于服务体育赛事的人员做出的一系列的措施。大型体育比赛的志愿者需要更加的组织化和更好的服务质量, 所以这就需要高校在募集志愿者的过程中进行挑选和培训和考察, 以保证最后参与赛事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都是合格的。高校在为体育比赛征集志愿者时候, 需要有专门负责这一工作的高校负责人, 在一般情况下, 中国的高校和大学生志愿者在这个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 也就是学校组织和安排, 学生听命令进行训练和工作, 学生基本没有选择工作类型和提供建议的权利。

高校按照一定的程序开展工作, 首先是志愿者的招募和挑选, 其次是对已经选中的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培训, 掌握在比赛中服务的相关技能, 再次是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日常管理, 对于参加服务的大学生在学业上提供保障措施。最后为了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质量和服务热情, 学校的管理组织会提供相应的奖励。

2.2、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管理特点

与社会上的志愿者相比较, 大学生志愿者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管理特点。大学生青春洋溢、充满自信, 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 期望别人的肯定, 并且体力好、工作热情高, 他们更能适应新的挑战。高校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了一次社会实践的机会, 让大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大学生自身的这些特质, 也给我们的高校志愿者的管理带来了一些不一样的特点。

首先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来自学校的在校学生, 校方在管理上比较方便, 可以实行统一管理。志愿者提供服务都是自愿自发的, 高校可以由日常组织学生活动的团委统一下发通知, 统一选拔和培训, 改变了社会上志愿者征集工作杂乱无序的状态。并且学校可以进行有效的监督, 及时指导改进, 使工作更加有序化。

其次, 高校在选拨志愿者的时候可以参考学生的平时表现, 根据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情况进行挑选, 既保证了人员的素质又节省了时间。通过大学生各自的专业老师对学生在日常教学中进行辅导, 可以使大学生志愿者的培训更有效果, 增强了针对性。

总的来说, 高校对于大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是社会招募志愿者不能比拟的, 高校能为大学生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高校大学生在体育赛事服务过程中往往更加的有组织纪律性, 工作效率更高, 社会责任感更强。

3、高校对大学生志愿者管理的建议

学校应该鼓励大学生参与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高校应该组织专门的人员制定合理的志愿者管理策略, 在科学的指导思想下进行大学生志愿者的管理工作。

很多体育赛事举办的时间比较长, 可能需要大学生志愿者牺牲更多的学习时间, 这时候高校在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管理时要充分考虑到教学安排, 妥善的解决两者之间的冲突。大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 不能因为社会实践活动不顾正常的学习活动。比如高校可以规定每个班级的志愿者比例, 保证大部分的学生可以正常进行学习。

学校的志愿者管理应该更加人性化, 减少强制性的制度管理, 体现真正的志愿精神。做好大学生志愿者的心理辅导工作, 避免遇到困难时动摇志愿者的心理。学校积极的进行大学生志愿者的建设工作, 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学习平台, 对社会也会产生更积极的影响。

4、结束语

大学生志愿者是我们承办体育赛事的一个基础, 有了高素质、高水平的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 相信体育赛事的举办会越来越成功。高校在管理大学生志愿者的时候, 也应该不断创新, 积极进取。

摘要: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体育赛事在我国举办, 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志愿者的招募, 大学生志愿者已经成为体育赛事中一抹亮丽的风景线。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 也在侧面保障了这次体育盛会的成功。在这个大背景下, 研究各大高校对大学生志愿者的组织和管理很有必要, 通过研究探讨, 对如何管理大学生志愿者、如何更好的让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体育赛事等等问题给予有效的建议, 逐步提高高校对于大学生体育比赛志愿者的管理。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者,体育比赛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管理

参考文献

[1]姜怀梅.高校志愿组织中的志愿者管理研究[D].东北大学, 2008.

上一篇:高校学校下一篇:社会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