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管理

2024-09-12

比赛管理(共9篇)

比赛管理 篇1

随着学校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各项体育竞赛的广泛开展, 为了满足学生丰富多彩生活和特长发展的需要, 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体育集训已常态化;以往重视训练, 忽视管理的集训, 存在管理漏洞和安全问题, 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

一、高校学生篮球竞赛现状分析

虽说我国高校学生篮球竞赛近些年取得了长足进步, 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高校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运动员学习与训练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其次, 教练员队伍缺乏人才, 通过笔者多年来的从业经验发现, 目前大多数高校篮球教练员不但要完成篮球队员的训练工作, 同时还要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 很多教练员对此感到力不从心。并且有些教练员的执教水平有待提高, 在训练过程中往往凭借个人训练经验, 而对运动训练理论和方法内容掌握的却不多。再次, 现在很多高校赛前集训工作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作流程, 临时组队, 短期训练后匆忙参加比赛, 这种规划性差的赛前训练会严重影响比赛成绩。

二、高校篮球队集训管理建议

(一) 制定切实可行集训方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对于开展比赛集训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 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建议教师每年年初制定出一年 (或者半年) 的比赛规划, 每次比赛前撰写比赛方案。如果可能, 建议大型比赛安排在假期, 这样队员可以全身心投入到集训中来, 有效解决学习时间和训练时间冲突的问题。非假期, 尽量安排在早晚业余时间训练, 这样不会占用正常上课时间。

(二) 严格选拔队员

学校在选拔篮球队员时, 可通过初选、复选及终选三个阶段, 选出那些有一定篮球基本功, 身高和臂展优秀, 弹跳好, 思想进步, 自律性强且思维敏捷的学生。初选可从班际、不同年级组之间篮球赛中物色人选, 然后对他们进行简短的篮球试训。试训期间, 重点观察这些学生的运动能力、协调性、爆发力以及篮球技术的特点等, 试训结束进行复选, 选拔时注重客观公平公正, 通过复选的学生即可开始全面的篮球训练。终选是比赛报名前对集训的学生进行的最后选拔, 把篮球技术最好、运动能力最强及球队最需要的学生组成学校篮球代表队。

(三) 科学训练, 注重实效

1.前期训练以抓篮球基本技术和提高身体素质为主

篮球是一项对抗激烈、技艺高超的全身运动, 需要与对手拼力量、斗速度, 比灵巧、拼准确, 这就需要学生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篮球技能。在前期训练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加强身体素质的训练

要想提高高校学生的篮球技术, 必须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素质的训练通常安排在训练课的后半部分,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训练:力量训练, 篮球运动员身体接触频繁, 对抗经常发生, 如果力量稍弱, 将会影响动作的质量。如下肢力量弱, 则爆发力不足, 连续起跳能力差, 抢不到篮板球;上肢、躯干力量差, 则会影响投篮的命中率。训练中, 下肢力量可通过跳台阶、沙坑抱膝跳、蹲跳等方法来增强;上肢力量可通过俯卧撑、引体向上及卧推等方法训练。练习时要注意量力而行, 以免受伤。速度训练, 速度训练应抓好短距离的移动速度和反应速度训练。短距离的移动速度主要是加强下肢力量训练, 如负重半蹲或蹲跳, 训练以发展频率为主。反应速度主要采用反应跑或变向加速快跑的方法训练, 要求运动员动作协调, 转换快速。耐力训练, 篮球比赛始终在快节奏下进行, 容易造成运动员体能消耗过大。耐力训练可采用一对一、二对二全场攻守练习, 或者全场反复快速运球上篮的方法训练;柔韧训练。良好的柔韧性可以做出更高难度的动作, 减少运动伤害。柔韧训练可通过拉伸、牵引等方法进行训练。练习时应循序渐进, 不可操之过急;弹跳训练, 良好的弹跳可提高争夺空间优势的能力, 争得投篮机会或抢得更多的篮板球。主要抓住下肢肌肉力量和动作速度进行训练。训练方法有跳绳、蹲跳、跳台阶等。练习时要循序渐进, 避免受伤;灵敏训练。灵敏素质是一项综合素质, 是在发展力量、速度、柔韧和耐力的基础上发展的, 所以要注意加强全面身体素质训练。

(2) 篮球基本技术训练

篮球基本技术有运球、传接球、投篮、移动、抢篮板、防守等, 称为篮球基本功。

手上基本功, 要是提高行进间控制球和支配球的能力。手上功夫是打好篮球的基础, 因此, 每节训练课都要进行专门的训练, 如体前变向、跨下、行进间运球、投篮以及传接球练习等。

脚步基本功, 主要是快速移动和动作变换的能力。在进攻时运用移动来选择位置摆脱防守, 以便顺利完成切入、接球、传球、投篮、运球、突破等;在防守时运用移动来保持或抢占有利位置, 堵截对手, 防止摆脱等。因为队员有一定的技术基础, 因此, 脚步动作无需从基础练起, 可采用全场一对一运球攻守练习, 篮下一打一比赛的方法训练, 以提高脚步动作的实效性和灵活性。

(3) 提高个人技术训练

每次训练课中, 在队员完成了基本技术练习之后, 接下来的训练可以根据队员场上的位置或个人特长来进行, 如前锋在30 度—45 度中远距离进行投篮练习, 中锋加强篮下脚步动作对抗和投篮训练, 后卫则以远投三分、突破分球或上篮训练为主。以此强化个人技术, 以便必要时当奇兵使用。

2.中期训练以培养学生的篮球意识为主

篮球意识可以理解为在篮球运动中, 运动员根据场上的具体情况, 通过感觉、观察、思维、判断, 采取合理的行动。

首先, 整体意识培养。篮球是集体项目, 这就决定了队员要配合才能发挥球队的最强战斗力。比赛不提倡个人主义或英雄主义, 在发挥个人特点的前提下, 需要加强个人与整体的配合。从两三个人的简单配合, 到全队技术、战术配合, 都要使学生明确各自的职能、跑动路线以及配合形式。

其次, 防守意识培养。常言道, “赢球靠防守”, 可见防守在篮球比赛的重要性。平时训练就要抓好队员个人的防守技术, 根据队员的身体素质、技术、配合意识等特点, 设计几套适合本队的人盯人防守、紧逼防守以及区域联防等防守战术, 通过热身赛的磨合, 不断加强全队的防守配合水平。

再次, 快攻意识培养。篮球快攻是由防守转入进攻时, 以最快的速度超越对手, 争取以最短时间造成人数上的优势, 以多打少, 争取得分。实践证明, 抢得篮板球后、抢断球后以及掷界外球时是发动快攻最有利的时机, 持球队员要敏锐地观察场上队友的位置, 传好第一传。

在训练和比赛中, 战术运用要有明确分工和合作, 队员不仅要按照预定的战术配合比赛, 还要结合实际情况, 灵活运用。如快攻“二打一”时, 应根据比赛的实际情况迅速做出判断反应, 及时采取行动;当防守者封盖能力强时, 应用运球突破和吸引对方队员, 再将球传给空档处的同伴, 上篮得分;当防守队员防守能力较差或已多次犯规时, 可强攻上篮, 造成对方犯规;当对方联防严密时, 不应贸然进攻, 应运用“游击战”的战术思想, 频频外围传球, 结合内部穿插, 打乱对方防守阵形, 寻找机会进攻, 创造更多更好得分机会。

3.后期训练以心理素质训练和实战练习为主

在竞赛过程中成败的迅速变化, 对抗情景的复杂性, 对学生的顽强斗志和应对环境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 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和提高学生坚定、勇敢、自信等意志品质。

注重心理素质的训练。篮球比赛要变换不同的场地、对手、球迷以及裁判员, 环境的改变使人的情绪也会发生变化, 加上比赛的压力, 某些队员会出现心理障碍而表现失常。通过心理辅导和针对性训练, 使队员专注于训练和比赛, 发挥正常的技术水平。教师在训练时可采用罚球时故意干扰、变换场地训练、与不同的对手进行教学比赛等方法提高队员的心理素质。

赛练结合, 注重总结。后期训练可以以赛代练, 经常保持与兄弟院校的联系沟通, 通过热身赛来锻炼队伍, 帮助队员调整状态, 逐渐提高比赛适应能力。赛后及时总结, 找出成功失败的原因。教练员经过比赛的锻炼, 积累经验, 改进训练方法, 提高训练质量。通过总结, 队员相互促进, 增进团结, 使球队成为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

(四) 加强球队的管理工作

球队建立之后, 球队要服从学校的教学管理, 争取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教练员不仅要经常跟班主任和学生家长沟通, 还要加强球队的管理工作。

1.明确训练目标。比赛是结果, 训练过程中发展队员身体素质, 增强体质, 掌握篮球基本理论知识, 提高队员的篮球竞技水平, 争取优异的竞赛成绩。

2.训练过程管理。首先, 要根据球队技术水平, 制订相应的训练计划;其次, 在训练中, 教练员要认真指导, 严格要求, 启发学生思维, 最大限度调动队员的主观能动性;再次, 加强队员对抗能力训练, 培养毅力, 同时要预防运动伤害, 使学生在紧张、激烈、和谐的气氛中逐渐提高身体素质和竞技水平。

3.竞赛过程管理。教练员应做好赛前思想动员, 明确竞赛目标、要求和方法, 大量搜集竞争对手信息, 分析对手的特点、打法、弱点及战绩,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样可以鼓舞队员的斗志, 消除紧张情绪。竞赛过程中, 教练员要善于观察, 灵活运用战略, 调控队员的竞赛情绪, 发挥个人特点, 增强队员间的默契配合程度。

4.合理安排训练时间。球队的成员大都来自学校各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 学生学习与训练之间的矛盾经常出现, 教练员应当理解, 本着学习为主、训练为辅的原则,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安排最佳的训练时间, 争取每天训练一次, 每次训练1.5 小时。

5.建立真挚的师生情谊。教师要理解队员在学习、训练及竞赛中的压力, 帮助队员解决学习、生活、训练及竞赛中的困难。笔者在多年的带队实践中总结得出, 一支有战斗力的篮球队, 离不开队员的热情参与, 离不开教练员耐心细微的思想教育, 离不开师生之间的真挚情谊。

综上所述, 高校应该针对学生篮球队集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制定专门的管理部门, 通过系统、科学的管理来合理安排高校学生集训, 提高训练效率, 为学生营造积极融洽训练氛围, 取得良好竞赛成绩。

参考文献

[1]郭永波.篮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7 (9) .

[2]肖元.浅谈篮球意识的作用及意识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9 (8) .

[3]李吉波.浅谈中学生篮球意识的培养[J].科学教育前沿, 2010 (12) .

[4]黄周平.中职篮球队短期集训的实践探究[J].广东教育, 2012 (4) .

[5]黄日权, 黄超.论高校篮球运动员篮球意识的培养与训练[J].探索与交流, 2007 (2) .

[6]陈果.我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体育时空, 2013 (24) .

比赛管理 篇2

为了响应十八大的号召,进一步深入了解十八大内涵,积极学习十八大精神,表达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进了同学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定理想信念和刻苦勤奋学习的思想动力。.学习部在院领导批准并在广大老师和同学们的支持下,zai2012年12月1日举行了“回眸十八大”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并在团委学生会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于2012年12月8日圆满结束,现就此次演讲比赛总结如下:

本次活动是在管理学院同学中展开,参赛的选手来自我学院2012级新生。

(一)活动概况和流程

(1)筹备阶段:召开全院学委会议,张贴海报,宣传本次大赛,统计参赛人数。此次比赛报名选手较多,比赛分为初赛、决赛两个阶段。

(2)初赛阶段:分别在城南校区南主楼A102、A103同时进行,由学生会部分人员担任评委。经过2个多小时的艰苦的工作,最后选出了16位选手进入决赛。

(3)决赛阶段:在城南校区南主楼A103举行,评委由团委学生会四位部长担任,16名选手在台上一次展现自己的风采。

(二)活动成绩

此次活动得到了广大老师和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选手们为这次演讲比赛做了充分的准备。此次比赛由学习部全力主办,在学生会成员的帮助配合下,基本达到预期的效果。相关负责人还亲自为选手们准备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提出改进意见。

在比赛中,我院选手都赛出自己的风格,展现出当代大学生的风采。特别增加了同学们对演讲的兴趣,使选手们对演讲比赛有了更深的了解,并且增加了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给选手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同时也增加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活动评价

(1)比赛中,参赛选手都做到了台下认真准备,台上投注情感表达,充分展现了个人风采,让自己在比赛中得到了一次真正的语言能力上的锻炼。

(2)学习部里所有的成员和学生会其他部门成员、主持人密切配合,认真负责地完成了本次活动。在此次比赛中,我们设定了严格的评分标准,确实做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每5名选手比赛结束,立即统计出5名选手得分,马上公布。确实做到了“公开”的原则,达到预期效果。

(3)尽管此次活动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是因为经验不足和时间仓促而出现了一些问题。

(四)问题

(1)因为举办此次活动的经验不足,对活动的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在时间的安排方面比较紧凑。

(2)因为参加此次活动的是12级新生,对进行演讲比赛的方法不够理解,导致演讲比赛进行中有错误发生,也影响了选手的发挥。虽然在比赛前有提醒比赛时的注意事项,但效果并不明显.(3)在决赛中,由于选手的准备不足,很多选手都带稿演讲,没有达到我们规定的脱稿演讲的要求;

(4)由于我们对决赛的宣传力度不够,很多同学不知道可以到现场观赛,再加上决赛时间是安排在周六,便出现了很少观众在比赛现场的情况;

(5)在决赛中由于工作安排的疏忽,比如有短暂的等待时间需要统计数据。此时需要穿插适当的节目展示,吸引同学们的兴趣。比赛过程形式呆板,导致现场的观众都在中途退场。

(6)在决赛在准备过程中,由于沟通欠佳,导致协助部门的通知与我们的准备工作不同步,给后期的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比如说比赛现场的布置由于人手不足,花费了大量时间才布置好。

(7)各参赛选手的演讲稿忽略了其逻辑性及题目与内容的一致性,不能很好的扣紧题目,在即兴演讲中也只是泛泛而谈,缺乏深刻性和透辟性。

(五)活动感想

这次比赛是我院第一个大型的学生演讲活动,而且时间跨度也相对较长。经过反思,我们觉得一下几点感触颇多.(1)应该让每一位爱好演讲的同学都有一个学习相关知识的平台,在当今社会具有优秀的演讲口才是适应现在社会发展的重要本能,也是作为新时代与世界接轨的重要基础。

(2)高水准的演讲,在社交生活和人们相互的攀谈上彰显一个人的品质和素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更加注重细节,考虑问题也会更加周密细致,扬长避短,为提高全院的学习气氛,营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而努力!

“李开复式比赛”与压力管理 篇3

压力来自于经济“大考场”

企业间的竞争既是团队之间的竞争,也是人与人之间的个体竞争。这种竞争有主动性的,也有被动性的。被动性的往往是基层岗位的员工,他们的绩效考核周期比较短,竞争直接,而主动性的更多在于高管或者老板,他们看似绩效考核周期较长或无人考核,但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个大考场。在有的企业,成本核算都核算到机会成本的层面上了。在这个层面上的竞争,人们需要调动全身心的能量,压力更大,很多人看似“不用扬鞭自奋蹄”,看似基于长远的职业目标或者事业理想,但实际上也可能是来自于“大考场”的压力。

有一项历时5年,累计数据20000余例,涉及金融、通信、政府机构、IT、房地产等行业领域的调查结果显示,近60%的国内组织员工认为压力较大,而其中工作负荷压力较大的人群主要集中在管理层,普通员工则感受到较大的职业发展压力。出现职业枯竭的员工接近10%,中青年员工尤为严重。心理幸福感低的员工接近10%。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认为:“心理压抑将成为21世纪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

要解开这个结,则要回到问题本初: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创造产品与价值,这些产品与价值如果和员工的福利和健康没有关系,甚至有许多相左之处,价值的创造又有什么意义呢?

企业需重塑压力管理

拼搏精神本是一种励志的法宝。个人的成功、组织的振奋,乃至国家的崛起,都少不了这种精神,但“拼命三郎”不应该是一种牺牲今天获得明天的生活方式,一旦牺牲的是健康,付出的是不可逆转的代价。

近年来,富士康现象开始警醒国人,中国企业虽然需要压力管理,但也需要停一停问一问,为了发展,中国人有没有必要牺牲一代人的健康?

有人说,压力是时代使然。在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只会更加激烈。互联网文化就是玩命干,就是你死我活,就是压迫创造价值。于是,人们在自觉与不自觉之中,卷入了这种有点残酷的过度竞争。

提到竞争这个字眼,很多人都可能会想到一个关于龟兔赛跑的寓言。如今,这个寓言被人们不停地演绎。而最残酷的一种,是兔子与乌龟都生活在网络社会,想尽各种办法要比对方快半拍,早半步。

即便有一天,龟兔们获得了健康养生常识,意识到休息对健康的重要,但它们还是不敢睡觉,为什么?因为它们所处的团队与企业也在比赛的大环境中,直接目标仍然是赢取第一。因为竞争的一个严重后果往往是淘汰,如果休养生息之举并不能在短期内为所处的团队与企业带来效用,它们会面临被排挤出竞争体系的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竞赛委员会”开始高度关注各种竞争技巧、时间管理与压力管理问题。都开始把压力管理纳入管理体系,以进一步“改善”比赛环境,并设置多重胜利目标,除了飞毛腿奖,还有团队合作奖、服务奖等,让大赛有“更丰富的企业文化”。

于是,兔子和乌龟,都不由自主陷于一种过度竞争的巨大漩涡之中。像李开复这样的高手,最后竟然自觉以与人“竞争”为荣,直到最终毁掉自己的健康。

创造价值要重质量

员工投入越多总产量就越高这可能是早期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思想的延续。但在智慧经济时代,产出不再是流水线上的,没有智慧含量的“计件”,很多劳动者的工作都需要创造,创造和制造是完全不同的,衡量价值的标准在于质量而非数量。

其实,时间只是人力资源发挥能量的一个方向,如果只在时间维度上加码,人难免就会发条越拧越紧,直到崩溃。相比之下,人的能量还有许多方向可以开发,包括身体、情绪、思想和精神。这些方面更能避开疲惫,更能产生激情与“创造”,更有开发的价值。反过来说,营养不良、缺少运动、睡眠不足和休息不够等因素,则会削弱他们的情绪控制力和专注力。

在压力场中,任何单个个体想改变是很难的,甚至任何企业想单独改变也非易事。但企业毕竟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压力场,至少在内部可以局部缓解这一个问题,现代企业相关管理方式应该升级。

换句话说,企业管理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其中最重要的表现之一,是企业的压力管理体系与组织方式,必须从“向员工索取更多”转移到“为员工付出更多”,让绝大多数员工保持精力充沛,健康,工作富有效率。

总之,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是企业的有生力量,员工健康,企业才健康,企业健康了,社会才健康。只有这样,才不会生成近乎病态的“李开复式比赛”,企业的管理才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经济管理学院拔河比赛总结书 篇4

一、团总支高度重视,准备充分,使比赛顺利进行。

学院策划并组织了本次比赛,在前期就向各班下达了通知。多次召集各班体育委员,专门为本次比赛开了一次会,保证比赛当天秩序井然。老师对本次比赛也给予高度重视,比赛当天,都有学校领导、各班主任亲自前往现场,为各参赛队加油鼓劲。

二、比赛场面热烈,团结了人心,凝聚了部门。

我们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裁判。理事会提前到达比赛场地,进行赛前布置。本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活动进行期间,大多数同学都积极参加拔河比赛。比赛中,充分体现了同学们坚强,勇敢,团结协作的精神,啦啦队同学都表现出极大的参与兴趣,为拔河队员呐喊助威。每当比赛一开始,拉拉队的队员们就发出了响彻云霄的呐喊助威声,伴随着这呐喊声,参赛选手们像愤怒了的狮子一样,用尽全身的力气与对手顽强拼搏。很多队员手都磨红了。由此可以看出同学们都有为集体争荣誉争光的团队意识,同时也可见同学们都有着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特别是当双方胜负难分的时刻,尽管他们此时都已经大汗淋漓,身心疲惫,但是他们仍毫不退缩,而是咬紧牙关,坚持到底,其精神值得每个人学习。

三、赛场上的勇者们用自己独有的方式诠释着一个共同的词语 ——团结。

毕竟比赛是残酷的,因为评比的名额毕竟有限。今天没有拿到名次的队伍也没有气馁。因为通过拔河,我们练就了顽强的作风,团结一致的精神,强烈的集体主义责任感,这样的活动,班级与部门也是令人敬佩的。

通过这次活动,我想不管是班级与班级之间,部门同学之间,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也加强团总支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拔河比赛作为一个交流的平台,为今后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本次活动也锻炼了秘书处的组织能力,锻炼了各部门的工作能力和合作精神。我们也会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自己,不断进步

经济管理学院

比赛管理 篇5

1、大学生体育比赛志愿者发展现状

针对于志愿者的研究我国还不深入, 这方面欧美一些国家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体育比赛的志愿者在我国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 现在招募志愿者大多数都是从当地的高校招募大学生担任志愿者, 高校和组委会一起对这些大学生志愿者进行管理培训, 高校在大学生志愿者的管理中担负了更多的责任。

体育比赛的质量在不断提高, 这标志着服务赛事的志愿者也需要更有文化更有素质的年轻人, 各地高校无疑是人才最集中的地方。但是目前志愿者的管理上存在着一些问题, 很多高校不能主动的组织本校学生参与体育比赛的服务工作, 只等着上面交代任务, 而且管理杂乱没有系统化, 有时甚至是凑齐人数为目的, 组织大学生志愿者的经验很欠缺。有待于相关的学者更深入的研究大学生志愿者的管理机制, 为我们的高校提供建议。

2、大学生志愿者的管理现状

2.1、高校对大学生志愿者的管理内容

大学生志愿者的管理主要是高校为培养用于服务体育赛事的人员做出的一系列的措施。大型体育比赛的志愿者需要更加的组织化和更好的服务质量, 所以这就需要高校在募集志愿者的过程中进行挑选和培训和考察, 以保证最后参与赛事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都是合格的。高校在为体育比赛征集志愿者时候, 需要有专门负责这一工作的高校负责人, 在一般情况下, 中国的高校和大学生志愿者在这个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 也就是学校组织和安排, 学生听命令进行训练和工作, 学生基本没有选择工作类型和提供建议的权利。

高校按照一定的程序开展工作, 首先是志愿者的招募和挑选, 其次是对已经选中的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培训, 掌握在比赛中服务的相关技能, 再次是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日常管理, 对于参加服务的大学生在学业上提供保障措施。最后为了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质量和服务热情, 学校的管理组织会提供相应的奖励。

2.2、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管理特点

与社会上的志愿者相比较, 大学生志愿者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管理特点。大学生青春洋溢、充满自信, 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 期望别人的肯定, 并且体力好、工作热情高, 他们更能适应新的挑战。高校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了一次社会实践的机会, 让大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大学生自身的这些特质, 也给我们的高校志愿者的管理带来了一些不一样的特点。

首先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来自学校的在校学生, 校方在管理上比较方便, 可以实行统一管理。志愿者提供服务都是自愿自发的, 高校可以由日常组织学生活动的团委统一下发通知, 统一选拔和培训, 改变了社会上志愿者征集工作杂乱无序的状态。并且学校可以进行有效的监督, 及时指导改进, 使工作更加有序化。

其次, 高校在选拨志愿者的时候可以参考学生的平时表现, 根据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情况进行挑选, 既保证了人员的素质又节省了时间。通过大学生各自的专业老师对学生在日常教学中进行辅导, 可以使大学生志愿者的培训更有效果, 增强了针对性。

总的来说, 高校对于大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是社会招募志愿者不能比拟的, 高校能为大学生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高校大学生在体育赛事服务过程中往往更加的有组织纪律性, 工作效率更高, 社会责任感更强。

3、高校对大学生志愿者管理的建议

学校应该鼓励大学生参与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高校应该组织专门的人员制定合理的志愿者管理策略, 在科学的指导思想下进行大学生志愿者的管理工作。

很多体育赛事举办的时间比较长, 可能需要大学生志愿者牺牲更多的学习时间, 这时候高校在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管理时要充分考虑到教学安排, 妥善的解决两者之间的冲突。大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 不能因为社会实践活动不顾正常的学习活动。比如高校可以规定每个班级的志愿者比例, 保证大部分的学生可以正常进行学习。

学校的志愿者管理应该更加人性化, 减少强制性的制度管理, 体现真正的志愿精神。做好大学生志愿者的心理辅导工作, 避免遇到困难时动摇志愿者的心理。学校积极的进行大学生志愿者的建设工作, 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学习平台, 对社会也会产生更积极的影响。

4、结束语

大学生志愿者是我们承办体育赛事的一个基础, 有了高素质、高水平的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 相信体育赛事的举办会越来越成功。高校在管理大学生志愿者的时候, 也应该不断创新, 积极进取。

摘要: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体育赛事在我国举办, 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志愿者的招募, 大学生志愿者已经成为体育赛事中一抹亮丽的风景线。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 也在侧面保障了这次体育盛会的成功。在这个大背景下, 研究各大高校对大学生志愿者的组织和管理很有必要, 通过研究探讨, 对如何管理大学生志愿者、如何更好的让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体育赛事等等问题给予有效的建议, 逐步提高高校对于大学生体育比赛志愿者的管理。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者,体育比赛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管理

参考文献

[1]姜怀梅.高校志愿组织中的志愿者管理研究[D].东北大学, 2008.

比赛管理 篇6

1 中职技能比赛管理存在的困难

1.1 历经的时间长

挑选选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从10月份开始挑选, 到次年的6月才正式比赛, 历经8个月时间, 经过无数次练习、考核、挑选, 最终才确定4位选手参加全省比赛, 参加全省比赛得一、二等奖后才有机会参加国家级比赛。

1.2 涉及的班级多

按照规定, 我校护理、助产专业的二、三年级学生都可以参加中职技能比赛, 三年级是实习班级, 有20个班, 共有1 300人, 实习地点涉及各个市县, 要经过几轮的反复练习、考核、挑选、淘汰, 最终确定20名选手。二年级是在校生, 有20个班级, 要经过不断推荐、练习、考核、挑选、比赛、淘汰, 最终确定8名选手。这8名选手再跟三年级的20名选手竞争, 最后确定4名选手参加全省比赛。这个过程涉及的班级多、人数多、范围广, 练习的时间不同, 给管理带来诸多不便。

1.3 操作项目及用物多

首先确定是5项操作, 心肺复苏、卧有病人更换床单、吸氧、无菌技术、静脉输液。用物多达50多种, 并且要根据情况变换用物。

2“五常法”的实施

2.1 实施前的准备

2.1.1 思想上的准备

首先, 组长对所有参与比赛的教师与选手分别进行一堂有关“五常法”历史、概念、意义、要素、优势、现状等的讲课, 以调动参与教师的积极性, 同时也获得选手的支持、理解和配合, 以便取得更好的效果。

2.1.2 物品的准备

组长和实验员根据比赛规定, 把所需的物品列好清单, 交给实训科购买, 要做到保质保量。

2.1.3 实验员的准备

根据比赛要求统筹安排、周密计划, 实行责任制管理, 对操作前准备、操作中摆放、操作后整理都做了明确规定。物品均归类放置, 并贴上明显的标签, 使人一目了然。值日生实行轮流负责制, 实验员每天检查监督。

2.2 实施

2.2.1 常组织

有空余时间的时候, 比赛团队及选手应经常聚在一起讨论, 不用的物品坚决清理掉, 不常用的物品放远点, 偶尔使用的物品集中放在工作区域范围内, 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工作区域最顺手的地方。这样使操作练习环境无杂物, 过道通畅, 操作空间增大, 操作效率提高, 为选手创造了良好的练习环境, 使选手心情舒畅, 练习操作热情高涨。

2.2.2 常整顿

常整顿就是对需要的物品合理放置, 把必要的物品按规定位置放好, 并放置整齐, 再加上标示, 便于检索。组长和实验员规划统筹放置物品的位置, 有几项操作、每项操作需要几类物品都要列好清单, 然后在规划好的地方整齐摆放物品, 并标示所有的物品。做到物品定位摆放, 物有其位, 物在其位;物品定量摆放, 过目知数;取放归位方便, 取放物品无需寻找, 减少失误;物品分类、分规格摆放, 一目了然, 有条不紊;异常情况如丢失、损坏能即刻发现。这样做可使选手快速准备齐全用物, 并且摆放合理规范, 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使他们从容自信地参加每一次的练习和考核, 大大提高了操作速度和操作质量。

2.2.3 常清洁

每星期进行两次大扫除, 由组长、实验员指导, 选手负责完成。对练习环境进行全面大清扫, 包括地面、墙壁、天花板、台面、物架等;注意隐蔽的地方, 使实施清洁更容易, 尽量将物品离地放置;将每件物品清洁、归类;医疗仪器、设备每次用完后清洁干净并按需上油保护。每天实行值日生负责制, 保证操作练习室的环境整齐、美观、干净、优美, 使选手保持愉快的心情操作练习。

2.2.4 常规范

常规范是“五常法”的结果, 每位教师和选手都要坚持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 并辅以一定的监督措施, 制订相关的规章制度, 如组长不定时检查、实验员每天检查等, 有效落实管理标示和工作环境方面的要求, 使大家养成良好的习惯。

2.2.5 常自律

经常教育培训, 提高人员素质;持续推动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 直至成为全员的习惯;使教师和选手严守标准, 按规程执行操作, 提高操作质量;营造温馨和谐的工作氛围;培养高素质人才, 建设战斗型团队。

3 结果 (见表1~3)

实施“五常法”前后物品完好情况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实施“五常法”前后选手的满意情况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实施“五常法”前后选手差错发生情况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4 讨论

4.1 让选手满意

为选手营造一个良好、有序、整洁、优美、温馨、舒适的练习环境, 让他们感觉操作练习、操作比赛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一种享受、一种荣誉。用物的快速准备缓解了选手考前的心理压力。操作快速、优美、准确、一步到位, 让选手有一种成就感, 这样能使他们更加从容自信地参加每一次比赛, 比赛成绩也大大提高。2011年和2013年的省级中职技能比赛, 前4名都是我校的选手, 2012年前3名和第5名是我校选手;2011年参加国家级中职技能比赛, 我校有一位选手获得了三等奖, 2012年有一位选手获得了一等奖, 另外一位选手获得了三等奖, 2013年有一位选手获得了三等奖。

4.2 让教师满意

选手练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失误减少了、技巧掌握的好了, 教师非常欣慰。

4.3 让领导满意

仪器使用寿命的延长、浪费的减少, 同时, 物品完好率及选手和指导教师的满意率、工作效率、得奖率不断提高, 大大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 领导很满意。

参考文献

[1]孙少雄.如何推行“5S”[M].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1.

比赛管理 篇7

关键词:趣味项目,田径运动会,参与程度

1 概述

关于学校田径运动会,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四章第十四条明确规定“学校每年至少举行一次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 以推动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 并能达到检验学生田径运动竞技水平的效果。项目的设置根据国际田联公布《田径竞赛规则》, 与学校的场地器材及学生的竞技水平相结合, 选取一定比例的项目作田径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运动会比赛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长期以来, 大学运动会只片面强调体育的竞技而漠视群众性、强调功利性而漠视教育性, 使绝大多数学生从小学起就被剥夺了参加运动会去体验参与竞争的权利, 扼杀了学生与生俱来的体育兴趣, 而在一个人身心发展最关键的中小学时期就错失了接受全面的体育教育的良好时机。从长远来看, 这对提高全民的体育参与意识和修养, 对增强中华民族的体质, 落实全民健身战略计划都形成了负面影响[1]。

本文通过对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第二、三届田径运动会趣味项目比赛的开展情况, 选拔训练时学生的参与情况、比赛情况作分析研究, 希望能在高校田径运动会适当增加一定数量趣味项目比赛, 来满足广大学生的参与需求, 丰富高校运动会的比赛形式。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安阳师范学校人文管理学院第一、二、三届田径运动会中田径项目与趣味项目学生的参与情况及相关问题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校图书馆和电子专业期刊网广泛查阅和搜集相关文献资料, 了解国内高校田径运动会的开展情况及模式。

2.2.2 调查法。

对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第二、三届田径运动会各系代表队选拔、训练、参赛情况做调查。

2.2.3 访谈法。

在运动会筹备期间, 对各系领队、教练员、运动员做访谈, 听取他们对运动会项目设置方面的建议。走访兄弟院校的专家、老师等, 了解趣味项目比赛的一些策略。

2.2.4 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三届运动会趣味项目比赛实施情况和效果对比分析, 找出其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3 结果与分析

3.1 比赛参与情况综述

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2010年举办第一届田径运动会在项目设置时, 抛弃了铁饼、标枪、跨栏等有危险性或者技术性较强的项目, 只留下男子项目11项, 女子项目10项, 致使项目, 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比赛过程较快。在第二、三届田径运动会中分别增加了疾风“31”足和“障碍”赛接力两个集体性趣味项目, 报名人数分别为30人与20人。两届运动会田径项目与趣味项目各系的选拔报名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 各系在接到运动会的《竞赛规程》之后, 都对本系的学生进行了认真的选拔, 在参与选拔人数方面, 田径项目明显多于趣味项目, 但受报名指标所限 (各系限报80人) , 必须先做系内选拔, 选拔时竞争较为激烈, 通过率在38%左右, 正式比赛时竞争更为残酷, 获奖率在25%左右, 获奖的同学除了有较出色的身体素质外, 还需要有刻苦的训练;受报名总人数的影响, 学生虽然参与趣味项目选拔的人数不多, 但其比赛方法、组织形式却深受学生的喜爱, 而且趣味项目奖励的力度比较大, 80%以上的参赛选手都能获奖。趣味项目的设置, 使学生参与运动会的人数增加增加近一倍, 调动了学生参与运动会的积极性。趣味性项目还可以丰富校园文化, 缓解学生压力, 增强学生的体质, 通过团队协作, 共同完成各项艰巨任务, 从而使大学生树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团队精神及合作意识[2]。

3.2 趣味项目比赛过程描述

首届运动会历时一天半, 而且每个半天的比赛任务较少;第二、三届运动会历时两天, 每个半天的比赛任务安排紧凑, 参赛的人数也增加了近一倍, 观众的人数也较第一届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这说明:趣味项目的出现, 有效了丰富了比赛项目, 充实了比赛内容。趣味项目比赛安排在了第一天下午, 各系代表队齐聚田径场中央, 在裁判员的组织和引导下, 开始了别具生面的比赛形式, 各代表队的出场都能引起观众阵阵的欢呼声和呐喊声, 整个比赛过程运动员和观众都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 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表现同样引起了观众的或喜或悲, 该项目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参与比获胜更重要”奥林匹克精神。此时径赛安排的是长距离跑的项目, 比赛场面略显单调一些, 趣味比赛的出现可以有效“救场”, 达到持续点燃观众热情的效果。

3.3 趣味项目比赛特点及意义

趣味项目的特点就是体力、智力、合作的有效结合, 旨在体现一个“趣”字, “趣味”不仅充分激发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也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3]。趣味项目的目的和宗旨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从而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其项目设置, 本身应是快乐的, 这种快乐是在训练和比赛中不断发掘的。学生在完成趣味项目时, 除了能感受到该项目新颖、活泼的运动形式, 核心内容要发展学生的体能、锻炼身体, 促进学生相互交流, 并具有一定的运动量和合理地运动负荷, 促进学生体能的增强, 促进学生在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方面的全面发展。

趣味项目关键要突出“趣味”二字, 以保持对学生的吸引力和自身的生命力。“趣”的灵魂在于创新, 只有不断充实和更新比赛项目, 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因此, 要有创新的思想, 不固守于传统模式, 在已有项目的基础上大胆尝试, 敢于突破, 从多角度去探索, 创造出形式更新颖、内容更丰富的项目。与球类技术相结合, 淡化竞争, 将“平时不爱运动的学生”由观众转变为运动员,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运动会当中, 愉悦身心。

高校田径运动会在比赛项目的设置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发展的权利和需要,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项目的设置,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以确保每个学生受益为前提, 适当增加趣味性的运动项目, 使学生能在不同程度上体验到体育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以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3.4 趣味项目比赛存在的问题

3.4.1 项目设置与规则制定。

第二届、第三届运动会中两个趣味项目未作改变, 只是在规则的细节方面做出了一些修改。疾风“31”足和“障碍”赛接力两个趣味项目对各系教练员来讲, 缺乏新意, 没有变化;而对于各运动员来讲, 依然“活力”十足, 因为每年都有大一新生加入。规则制定与项目的“趣味”性相结合, 规则太细、太死, 趣味性将随之降低, 比赛显得呆板, 没有生机;反之, 规则太松, 娱乐性虽增强, 但难以维护比赛的公平、公正。因此, 规则制定中度的把握除了组织者的周密策划之外, 还需要在实践中反复检验, 选出适合本校特点趣味项目。

3.4.2 比赛的组织实施与场地布置。

疾风“31”足因参赛人数多受场地所限, 又考虑到安全方面的因素, 只能按系逐一计时进行, 比赛中曾出现两队成绩的差别在0.1秒之内, 手记时在这么微小差别中很难以判定那支队伍在实际中的速度更快, 因此也难于保证比赛的公平。“障碍”赛接力虽然能够实施同道竞技决定胜负, 但比赛过程历时将近30分钟, 运动员和观众的一些突发行为, 如过度兴奋, 但他们不是有意干扰比赛时, 使得当值裁判员“无法”判其犯规, 给比赛的组织带来困难。一句话, 合理地场地布置才能保证比赛的顺利实施。

3.4.3 安全问题。

趣味项目灵活性大、学生参与时兴奋性高, 训练和比赛中如不加以适当的控制, 容易出现学生受伤的情况。体育教师应加强对各系训练的指导, 紧扣规则, 消除安全隐患于未然。疾风“31”足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不同步”现象和终点冲刺容易出现队员摔倒, 比赛场地上需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

4 结论

趣味项目可以作为田径运动会比赛的有益补充, 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给更多学生拿冠军的机会, 增强学生在公众场合的自信。同时趣味项目的出现, 弥补了田径比赛的枯燥、单一, 增加了比赛本身的活力。各高等院校可以根据当地特色与优势, 选取适合自身的趣味项目。

参考文献

[1]陈静静.对大学生运动会竞赛改革的思考[J].科技信息, 2009, (36) .

[2]张迪.浅谈“全民健身”新形势下高校田径运动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4) .

[3]孙建刚, 刘季武.如何开好中学生趣味运动[J].体育师友, 2010 (1) .

比赛管理 篇8

一、改革开放, 为北京市学校体育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重新确立了学校体育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特别是1979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 教育部、国家体委、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在江苏省扬州市联合召开“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 十年动乱以后召开的规模最大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会议。这次会议以后, 教育部与国家体委共同发布了《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 (试行草案) 》与《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 (试行草案) 》。两个《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的出台, 初步确立了学校体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增强学生体质的指导思想, 明确了学校体育的基本任务, 规定了要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时间。它是具有法规性质的文件, 为后来制定学校体育方面的相关法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建立完善机构, 强化市、区两级体育教学研究管理体系

改革开放初期, 北京市委、市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积极贯彻落实两个《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 加强了组织建设, 在区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内设置体卫科。与此同时, 在1981年成立北京教育学院, 并设立一部、二部。一部的职能为师资培训;二部的职能是专门研究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教材建设、课堂教学研究。

为了进一步加强各学科的教学研究工作, 1986年, 北京市教育局党组决定将教育学院二部从教育学院中分离出来, 单独成立隶属于北京市教育局的教学研究部, 并在新成立的教学研究部设置中小学体育教研室。

1996年2月, 根据市政府的决定, 北京市撤销“一办三局”, 组建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同时撤销原教育局教学研究部, 将其并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更名为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其主要职责三个方面:一是开展全市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研究、中小学体育科学应用研究、中小学体育学科现状调研;二是为市政府、市教委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决策与实施策略提供业务支持;三是组织实施市政府委托的课程改革专项工作, 为区县及学校提供教学研究及指导的专业化服务工作。

北京市学校体育事业在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领导下, 在国家教育部的指导下,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切实推进学校的体育教育改革。市教委非常重视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 制定了加强体育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的相关文件, 为中小学体育教学提供了政策保证;同时, 为开展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研究提供了经费保障。市教委领导对教研工作高度重视, 也提出了具体要求:“教研部门要成为教育行政部门信得过、靠得住、用的上、离不了”的业务支持单位。教研部门按照领导的要求, 针对中小学执行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使用教材情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等方面, 广泛开展科学研究和工作调研, 及时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有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建议和方案, 为领导决策提供咨询服务, 努力成为教育行政部门“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离不了”的助手和参谋。

三、制定相关政策, 强化教学管理,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质量

北京市历来十分重视学校体育工作, 认为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民体育的基础,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 是贯彻落实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方针、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而体育课程教学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主阵地, 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任务和基本内容, 是贯彻落实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2008年, 《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意见》专门就加强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制定这个文件的基本思想是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 因此, 可以说它属于支撑性文件, 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加强体育课程教学的管理,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全国可能是第一个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意见》的地方。

2. 众所周知, 无论是中共中央2007年印发的7号文件还是北京市委、市政府2008年印发的6号文件, 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确保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意见》也要求中小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体育课时规定, 确保开齐开足、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 不能以任何理由和借口随意占用中小学体育课时。在安排课程时优先安排体育课, 以充分利用学校有限的体育场地和器材, 消除上午前两节不安排体育课的现象。初中阶段要实行男女生分班教学, 高中阶段必须按照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的整体要求, 实施模块教学, 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 确保体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3. 为确保以上各项要求的落实, 北京市教委《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意见》提出了具体措施:市教委要求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抓落实、见实效, 市教委和教科院将建立中小学体育教学管理长效监控机制, 坚持常年对区县和中小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建立中小学体育教学情况通报制度, 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确保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始终关注常态的教学, 回归真实的教学, 实施有效的教学

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任务和基本内容, 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阵地, 是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 进一步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对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的原则, 明确提出加强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中心任务, 要求体育教师关注常态教学、回归真实教学、实施有效教学, 通过举行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优、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 促进教师交流。另外, 充分发挥首都高校和科研单位集中的区域优势, 大力开发高校体育院系人力资源, 带动广大一线教师参与体育科研, 增强体育师资队伍的科研能力和专业素养, 努力提高教学和教科研水平。近几年, 全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展示评优课300多节, 围绕新课程改革组织市级交流研讨活动20余次, 6000人次体育教师参与研讨交流活动, 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了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北京市中小学学校体育的均衡发展。

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任务和基本内容, 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阵地, 是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 进一步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对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提出:“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 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出:“加强体育,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确保学生证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1. 从1985年开始, 北京市每两年举办一次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优活动, 至今已经二十多年了, 通过教学评优活动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教师, 他们当中有的被评为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 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为了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 我们对教学评优的办法进行大胆改革。从2005年起, 改变了过去将教学评优课名额及获奖等级分配给区县, 由其推荐、市里确认的办法, 成立由市教委主管领导为主任的教学评优组织机构, 设置评审委员会、学术仲裁委员会, 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标准、统一评审, 真正实现了一把尺子评出名副其实的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学优质课;且充分发挥体育教学评优活动应有的引领、辐射、激励作用, 实现了中小学体育教学优质资源共享。

2. 建立义务教育体育学科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测试工作, 此项测试旨在对体育学科实施课程标准学生学业水平的测试。目前, 体育学科参加了三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测试, 分别在2003年、2007年、2011年, 通过每次对九个区县五、八年级6000名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知识、运动技能、身体素质的测试数据的统一分析撰写报告, 2003年向市教委提出目前体育学科的办学条件与其它学科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不能保证现行过渡性教学大纲的实施, 更无法保证将来全面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 引起市教委领导高度重视, 上报市政府把改善中小学校体育办学条件列入政府办实事折子工程, 拨款2000万为农村中小学校配备体育器械;2007年、2011年两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测试中, 对体操类教材中的双杠、单杠教学内容进行了测试, 为体操类教材重回课堂提供了可能。

3. 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实验工作始于2001年, 按照整体推进、分步实施、注重实效、提高质量的原则, 在11个区县的198所学校2万名一年级学生中进行。2007年, 在除三个国家课改实验区县 (海淀、宣武、延庆) 以外15个区县全面实施, 2009年首轮义务教育阶段实验工作结束;根据教育部高中阶段课程教学改革的整体部署, 2007年北京市普通高中进入新课改实验, 我们制定《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试行) 》, 不断总结经验, 并理性思考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求真务实, 真抓实干, 锐意改革, 探索体育教学改革新思路。

4. 不断深化体育考试制度改革。2011年, 北京市教委将进一步加强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一方面, 加大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分值, 增加过程性考核。目前, 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提出“四统一”的要求, 即各区县体育中考统一考试项目、统一成绩评定标准、统一考试规程和统一考试时间;考试分数由原来的30分增加至40分;增加过程性考核是北京市在全国基础教育界首创的重大改革措施, 初中三年的过程性考核成绩计入初中升学考试成绩, 引起了社会、学校和家长的广泛关注, 对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健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且切实落实好了市教委关于体育考试的各项要求, 建立了“分层管理、分工负责、责任到人、违规必究”的工作机制, 确保了考试的公平。

另一方面, 坚持普通高中体育会考。自实施高中会考制度以来, 北京市一直坚持统一组织体育会考。市高中体育会考制度充分考虑新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 通过采取统一考试时间、参加考试学生修满11学分、设置单项45分的最低分等措施, 保证高中学生体育会考的顺利进行, 促进高中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5. 形成长效机制, 开展全员参与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考核, 加强体育教师教科研工作, 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中发[2007]7号文件) 的下发, 为中国学校体育和北京市的学校体育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2007年中央7号文件, 就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提出了“配齐配强体育教师”要求;2008年, 北京市委6号文件在“三个达标, 一个领先”的工作目标中, 明确规定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要达标。北京市教委委托北京教科院开展体育教师的培训、考核、大赛、展示等系列活动, 提升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力争打造出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良的体育教师队伍。

要求中小学体育教师必须掌握教学讲解、示范、帮助与保护等教学基本功;要求从2007~2010年, 完成全市所有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基本功考核测试, 测试合格者授予“北京市体育教师专业技能考核合格”证书。从2007年起, 连续开展全员参与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基本功考核测试活动, 并形成长效机制。2007年, 7个区县42所中小学的288名体育教师参加考核;2008年18个区县122所中小学的730名体育教师参加考核;2009年, 在总结前两年考核的基础上, 完善了考核的内容和标准, 加强了考核工作的引导力和影响力, 对14个区县131所中小学的674名体育教师进行了考核。3年共有295所中小学, 1692名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考核 (全市68所示范性高中已经全部考核完毕) ;2011年, 市教委按照“全面实施, 全员覆盖, 分区推进, 提高质量”的指导思想, 继续开展教师专业技能考核工作。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要求。从国家层面来讲, 它体现了国家的意志, 明确了政府的责任, 说明了这项工作既重要、又薄弱。说它重要是因为其关乎未来国民体质的强弱, 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说它薄弱是由于长期以来, 在基础教育阶段存在着重视智育、轻视体育的现象;在学校体育中又只重视竞技后备人才的培养, 轻视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教学。因而, 导致了体育教学长期处于两个边缘化状态, 成为学校教育教学中最薄弱的学科之一。笔者认为, “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核心是课堂教学45分钟。因此, 必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现在是抓学校体育工作, 抓课堂教学管理, 抓学科教研工作的历史上最好时期, 机不可失, 时不我待。

比赛管理 篇9

关键词:篮球,典型战术,效果

前言

NBA无疑代表着当今世界最高竞技运动水平的职业篮球联赛, 而CBA则是我们自己的职业联赛。如今NBA风靡全球, CBA联赛也在稳步向前推进。不可否认的是CBA与NBA联赛水平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笔者认为产生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队员的身体素质和队员对战术的理解两方面。对典型战术进行剖析和比较, 能使我们发现队员对战术的理解出现偏差的问题根源, 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研究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NBA、CBA2008-2009赛季常规赛其中两轮的比赛情况 (2008年12月7日NBA联盟10场比赛, 2009年1月18日CBA联赛9场比赛) 。

2.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收集国内有关篮球比赛方面的文献资料12篇, 其他相关比赛的文献资料20篇, 为本研究确定研究指标、数据等内容。

(2) 录像观察法

对参加2008-2009赛季NBA、CBA常规赛其中两轮 (2008年12月7日NBA联盟10场比赛, 2009年1月18日CBA联赛9场比赛) 共19场比赛的实况录像进行观察和统计。

(3) 数理统计法

对所要研究的各类数据通过spss11.0软件进行了分析和处理。

结果与分析

1.对快攻攻击方式的效果分析

(1) 快攻的发动与推进方式

快攻的发动与推进方式是决定一次快攻能否成功的首要因素, 且快攻推进速度越快, 直接得分的机会就越好。快攻分为长传快攻、短传快攻 (结合运球) 、运球快攻三种, 其中长传快攻推进速度最快, 运球快攻推进速度最慢。通过对比赛的统计发现NBA与CBA队员在快攻的发动与推进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

数据表明在场上快攻总数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但在具体推进方式的选择上具有显著性差异, 说明CBA队员不善于长传快攻, 其推进速度比NBA队员慢。速度慢, 防守队员对快攻干扰能力就会加大, 快攻的成功率自然就低。这说明长传快攻的推进方式, 其快攻效果比短传快攻 (结合运球) 、运球快攻效果好, CBA队员在快攻发动时应该尽量选择长传快攻。

(2) 快攻的结束方式

快攻以哪一种方式结束直接关系到快攻是否能得分。一般情况下快攻都是以扣篮和上篮得分作为结束, 这两种方法得分比较稳健, 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有百分之百的命中率, 其中扣篮以命中率高、抗干扰能力强、鼓舞士气、观赏性高而备受欢迎。NBA队员的快攻大多数是以扣篮结束的, 且上篮得分、投篮不进、被盖帽的次数比例都远低于CBA队员。众所周知, 快攻中扣篮被盖帽的可能性很小, 而上篮时被盖帽的可能性较大, 这一点在数据中表现也很明显。因此CBA队员在快攻时应该尽量选择扣篮得分。

2. 对掩护配合的效果分析

NBA队员多采用中锋上提至三分线外做高位掩护, 而CBA队员多采用后卫和前锋之间或前锋之间在端线进行掩护。中锋的身材高大、魁梧, 做掩护时有掩护质量做前提, 成功率较高;在高人如林的篮球比赛场上, 篮下的空位非常重要;中锋上提后, 篮下会出现很多空位, 进攻的方式和机会的选择会更多。在NBA中古有卡尔·马龙和斯托克顿的掩护配合, 今有奥尼尔和纳什的掩护配合, 他们都把掩护配合演绎到了极致。反观CBA比赛中的掩护配合, 掩护的总次数很多, 但多数情况下都是锋线队员在端线作掩护后穿插跑动, 掩护质量较差, 成功率较低。所以, 中锋上提做高位掩护应该是现阶段乃至今后掩护配合发展的主流趋势, 在CBA比赛中应该多采用这种方式, 加强中锋的移动速度, 提高掩护的质量。

3. 锋线队员向篮下攻击时选择路线的效果分析

篮球比赛中球篮下方是队员争夺最激烈的地方, 攻击对方篮下也是争取顺利的主要方式。锋线队员向篮下攻击时选择路线总体上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沿罚球线向篮下横向攻击 (上线) , 另一种是沿场地端线向篮下横向攻击 (下线) 。

通过对比赛录像进行统计和整理, 发现CBA与NBA队员在向篮下攻击时选择路线方式上所显示的结果有很大区别。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NBA比赛中采用上线攻击时, 失误和被盖帽次数总和占上线攻击次数的8.3%;而采用下线攻击时, 失误和被盖帽次数总和是46.3%。这说明NBA比赛中队员在对低位采用下线进攻的防守是很严密的, 有接近一半的攻击以失败结束。CBA比赛中采用上线攻击时, 失误和被盖帽次数总和是13.4%;而采用下线攻击时, 失误和被盖帽次数总和是30.7%;这说明CBA比赛中队员在对低位采用下线进攻的防守虽然没有NBA严密, 但也是很严密的。在助攻次数上, 不论NBA比赛还是CBA比赛, 采用上线攻击时助攻的次数都远远高于下线攻击。综合来看, 采用上线攻击有失误较少并且视野较宽、可分配球的路线较多等优点;采用下线攻击虽然得分也不少, 但是失误次数较多, 在端线容易被夹击, 且可传球线路较少, 和上线进攻相比效率较低。

4. 后卫队员破全场紧逼防守时攻击方式的效果分析

历史证明中国男篮惧怕全场紧逼防守, 比如第十四届男篮世锦赛中国与新西兰的比赛、第十五届男篮世锦赛中国与希腊的比赛、2002年亚运会男篮中国与韩国的比赛、北京奥运会中国与西班牙的比赛等等, 中国队都是在大比分领先的情况下, 对方采用全场紧逼防守, 最终造成逆转比赛。

NBA球队在比赛中采用全场紧逼的时间和次数都大大少于CBA;NBA队员在破全场紧逼防守时主要采用个人运球和突破进行攻击, 但其失误较少;并且在遇到夹击时能及时将球传到合理的位置上。由于全场紧逼防守消耗体力极大, 并且一旦紧逼不成功, 对手很容易直接得分, 所以, 在NBA比赛中采用全场紧逼防守战术的球队较少。CBA队员在比赛中在破全场紧逼防守时主要采用的攻击方式也是个人运球和突破, 但其失误较多, 特别是遇到夹击防守时不能尽快、及早将球传出, 从而造成失误次数增多, 其中运球失误和长传球失误是主要失误方式。因此CBA队员在比赛中应该减少这两种方式的攻击次数, 应该加强高大队员的中线接应能力 (策应) 和锋线队员的奔跑能力、掩护能力。

结论

1.CBA比赛队员在发动快攻的次数、快攻方式、快攻得分方式等方面与NBA比赛有着显著性差异。NBA采用长传快攻以扣篮得分的快攻方式优于CBA运球快攻以上篮得分的方式。

2.中锋上提做高位掩护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效果较好, CBA队员在比赛中应该多采用这种方式, 加强中锋的移动速度, 提高掩护的质量。

3.锋线队员向篮下攻击时, 采用上线攻击有失误较少并且视野较宽, 可分配球的路线较多等优点, CBA队员在比赛中应该增加上线攻击的次数。

4.CBA球队应该增加全场紧逼防守的时间和次数来锻炼球队破紧逼的能力。同时, 球队在破全场紧逼防守时要减少个人运球和突破, 加强高大队员的中线接应能力和锋线队员的奔跑能力、掩护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民治.篮球运动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7.

[2]陈京生.中国男篮应对全场紧逼的攻防战术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4 (4) :48-50.

[3]马潇曼, 范民运.我国青年女篮进攻中有球技术运用特征[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3) :154-155.

[4]于振锋, 辛迎喜.对篮球无球进攻队员技术运用要点和质量要素的分析[J].体育学刊, 2001, 8 (5) :50-52.

[5]金赛英.NBA各队主要进攻战术打法特点之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 (11) :1569-1571.

上一篇:邮政储蓄机构现状分析下一篇:国学之教育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