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心理

2024-09-30

围手术期心理(精选12篇)

围手术期心理 篇1

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 心理护理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救治手段, 整体护理广泛应用于临床更体现了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对于患者来说, 医护人员常常具有其家属亲友所不能发挥的权威性作用。因此医护人员良好的心理护理能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 既有利于患者生理状态的恢复, 也能使医护工作在和谐的氛围中完成。手术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其常常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精神压力, 直接影响手术进行、麻醉效果和术后治疗效果。因此与手术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尤为重要。

1术前护理

术前心理护理可使患者提前做好思想准备, 提高对疼痛的耐受能力, 也可减轻其对未知事物的陌生与恐惧感。术前往往有以下几点影响患者心理变化: (1) 对手术不了解, 如害怕疼痛或躯体损伤, 担心医技水平及术中意外; (2) 手术大小、是否影响外观、术后功能恢复; (3) 陌生的医护人员及陌生的环境; (4) 患者本身的自身情况, 如性别、年龄等差异, 术后修养时间是否影响工作, 自身经济状况等。

针对以上分析, 术前应主动向患者及其家属宣教。耐心说明手术方法, 麻醉方式, 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并使其了解手术是安全的, 是在适当麻醉、基本无痛情况下进行的, 而且多数预后令人满意, 我们会尽可能的妥善处理术中的各种情况, 让患者放心;还可以向患者介绍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护士的情况, 以及医师如何反复研究病情并确定手术方案的, 较重点地讲述患者的有利条件, 使患者明白手术是积极的治疗手段, 使其对医护、麻醉人员增加信任感, 对自己的手术治疗更加有信心。手术当日, 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接患者的同时, 要再次询问其饮食及睡眠等基本情况, 并通过简单交流, 从中了解患者顾虑的主要问题, 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劝慰。

2术中护理

术中护士应激发患者对手术的信心, 适当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对患者进行鼓励, 以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使患者生命体征和一般状况达到最适应手术需要。

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治疗环境, 与患者接触时间有限, 气氛相对较为紧张,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在等待麻醉、手术期间其焦虑和紧张的情绪表露的最为充分, 例如由于环境相对陌生, 一般手术室较大且空旷, 患者易产生孤独恐惧感, 不安且东张西望;有的表现为话多自言自语;有的较为悲观, 对医护提问闭口不答, 甚至闭目不语、身体僵硬;有的甚至生命体征会有变化, 如血压升高等。对此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巡回护士应及时向其简要介绍周围环境, 手术操作简要程序等减少神秘感;如若需留患者独自在手术间内应做好解释工作。手术开始前应向患者讲明麻醉与术中的必要配合, 如麻醉体位、术中牵拉脏器是会有牵拉感, 或引起恶心呕吐, 可以深呼吸以于缓解等等。麻醉过程中, 护士要守护在患者身边, 避免一切声响等心理刺激, 可与患者进行适当的交谈以分散其注意力, 为麻醉师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促使穿刺成功。手术开始前护士对患者的各项操作如摆体位、脱衣裤、约束、注射、给氧等均应先对患者说明目地、步骤, 这样既争取了患者的配合, 又反应出对患者的尊重, 在为患者摆好体位, 进行手术野消毒时应注意在手术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对患者身体的暴露, 不仅是保暖的需要, 更是保护患者自尊心的需要。

术中巡回护士要注意患者情绪变化, 随时给予安慰, 器械护士应熟练的配合手术, 主动合作, 严格无菌操作, 降低感染几率。术中要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 医护人员要避免不必要的交谈, 特别是与手术无关的谈话。不高声喧哗, 不窃窃私语, 如有意外发生, 切忌让患者感到慌乱、紧张。手术室护士不仅要重视患者的手术方法, 更要重视患者的心理感受。

3术后护理

术毕回到病房患者的麻醉作用及手术创伤不宜向患者讲明的情况, 应按要求嘱咐患者家属引起重视, 指导关于患者体位、饮食、用药、活动等知识。术后患者从麻醉中醒来, 意识到自己手术已经结束, 但还不能自主活动, 会产生焦虑不安的心理。护士应用亲切和蔼的语言对其进行鼓励安慰, 告诉其手术进行得很顺利, 并告知术后注意事项, 有针对性地介绍关于休息、饮食、功能锻炼等, 并在恢复过程中针对患者的心理动态变化进行观察, 耐心听取患者意见及要求, 尽可能的帮助其消除思想负担及顾虑, 使其对医护人员产生更好的信任感, 以配合治疗, 达到早日康复。

4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

患者家属的态度往往会影响手术患者的情绪, 如一般的手术患者家属表现却十分紧张, 悲伤, 甚至在患者进手术室前哭哭啼啼, 会对患者构成不良刺激, 有时还导致患者血压突然上升, 给手术带来困难, 甚至导致手术不得不延期进行。因此护理人员应以自我整洁的仪表、轻快的步履、亲切体贴的语言和严肃认真的态度让患者家属感到欣慰放心。在手术前向家属耐心讲明手术必要性及危险性, 并得到其理解。术中巡回护士在出入手术室时, 在医疗情况允许下向家属通报手术进展情况, 这对于焦急等待的家属是一种极大的安慰。

患者在围手术期的焦虑紧张情绪对手术效果和预后恢复起着很大的影响, 在生理上也可以增加感染的几率并减慢切口愈合。因此医护人员应通过适当的方式使患者在围手术期间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 正确理解手术的必要性和危险性, 克服消极心理, 平稳度过围手术期, 预后效果达到最好。

关键词:围手术期,心理护理,体会

围手术期心理 篇2

为进一步提高手术管理质量,防范手术风险,结合医院实际和有关管理制度,特制定以下规定:

一、术前管理

1、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度。各经治医生必须非常熟悉手术病人的病情,包括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心态、经济状态等等,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及时完成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和必需的检查(具体见《术前必备检查目录》和《麻醉和手术前准备的临床要点》。术前如有不利于手术的疾患必须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2、严格落实病历书写和病例讨论制度。所有医疗行为均须如实记录在病历中,主管医生应做好术前小结。

三、四级和特殊手术均需进行术前讨论。特殊手术的术前讨论须由科主任主持,必须通知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参加。

3、严格落实知情同意制度。手术前术者必须亲自查看病人(邀请外院人员主刀必须有外院人员亲自查看患者的相关记录),亲自向病人或病人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谈话内容要真实、客观、通俗、易懂,包括病情、治疗方案和替代方案、手术风险、麻醉风险、自付费项目等内容,并与病人或病人授权代理人共同完成手术同意书签字。如遇紧急手术或急救病人不能签字,病人家属或授权代理人又未在医院不能及时签字时,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执行,并在病历详细记录。

4、严格落实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科主任根据各级医生手术权限安排手术。特殊手术须由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或科主任担任术者。手术室必须严格审核手术申请单,发现未经医务科批准的特殊手术和院外会诊手术立即通知医务科,并暂缓安排。

5、严格落实特殊手术报告审批制度与院外会诊制度。特殊手术(具体定义见特殊手术审批报告制度)、外院会诊手术必须按要求分别在术前一天递交审批表和外院会诊申请单(均须附术前讨论记录复印件)。

6、严格落实术前麻醉访视制度。麻醉医师必须亲自查看病人,向病人及家属或病人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择期手术的访视必须在术前一天18时前完成,并填写好《术前麻醉访视记录单》、《手术风险评估表》、麻醉知情同意书、开好麻醉前医嘱,严禁手术当天完成上述工作。如果麻醉师会诊时病人不在医院,在术前访视单上注明患者离院,并由申请科室护士签名确认,上报医务科批准后可通知变更手术时间。术前一天麻醉医生无法完成访视可由其他麻醉医生完成,但手术当日必须亲自访视患者,并重新填写术前访视记录单或在原单上签名,检查麻醉知情同意书是否有补充告知,如有必须再次书面告知。复杂特殊的患者应进行科内或多科参与的术前讨论,共同制订麻醉方案,对手术和麻醉中可能发生的困难和意外做出估计,便于做好麻醉前的准备工作;并在术前访视和讨论的基础上完成麻醉前小结。

7、手术时间安排流程:(1)申请:手术科室在完成术前准备后提出书面申请,择期手术的申请单应在术前一天11∶30前送到手术室,急诊需术前30分钟电话通知手术室,随后送申请单,并标明“急”字;(2)审批:麻醉医生在完成术前访视后在申请单上签注意见,巡回护士完成术前访视、器械护士完成器械准备后在申请单上签注意见;(3)通知:不能按申请时间安排时,由值班护士最少提前12小时书面通知申请科室,按时手术无需通知。

8、手术顺序安排原则:急诊优先,产科优先。择期手术首台原则上优先考虑高风险和无菌手术病人,其次按申请时间先后,再次按预计手术时间。

二、手术日管理

1、凡参加手术的工作人员必须遵循手术室管理制度,严肃认真地执行各项操作常规。术中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情,时刻注意尊重病人。严格遵守无菌原则,穿着手术室工作服到过手术室以外的区域后再次进入手术间必须更换手术室工作衣服。严禁将移动通讯工具带入手术间内使用。手术过程中非手术人员不得入手术间,如特殊情况经医务科批准后需戴穿好口罩、帽子、手术衣或参观衣后进入手术室。

2、术者、麻醉师、护士必须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对制度,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未经三方核对不准实施麻醉与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前须摘除假牙,贵重物品交由家属保管。

3、参加手术团队成员(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器械与巡回护士、其它相关人员)应提前进入手术室,由手术者讲述重要步骤、可能的意外及对策、严格按照术前讨论制定的手术方案和手术安全核对的要求执行。

4、手术过程中术者对病人负有完全责任,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告知麻醉师。术中遇到困难且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不能解决的,应暂停手术,拟请上级医师或医务科进行术中会诊。助手须按照术者要求协助手术,发现异常要及时提醒术者。

5、麻醉医师须在术前准备好所有术中用药及抢救设备,术中应始终监护病人,不得擅自离岗。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告知术者。遇有不能处理的困难情况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或负责人。

6、手术中如确需更改原订手术方案、术者或决定术前未确定的脏器切除,使用贵重耗材等情况时,要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必要时向医务科或主管院长报告;并须再次征得患者或家属书面同意后实施。

7、术中用血要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急需用血时,巡回护士负责催促各环节在最短时间内将血送到手术间,输血科必须以最快速度配血,用血量大时必须增加人力参与配血,值班期间通知副班回院。

8、遇有术中大抢救,由手术科室护士负责送标本、拿报告单、取血制品等运送工作。术中植入的假体材料、器材的条形码应贴在麻醉记录单的背面。

9、术中切除的病理标本须向患者或家属展示并在病案中记录。重要的标本须家属签名确认。手术中切取的标本及时按要求处理,在标本容器上注明科别、姓名、住院号,由手术医师填写病理检查申请单。手术中需做冰冻切片时,切除的标本由专人及时送上级医院病理科,专人取回病理报告。术中切除组织必须送病检,不能主观臆断,以免误诊。

10、局麻手术中,手术医师必须经麻醉医师同意后使用麻醉药品,且麻醉医师应观察麻醉过程,防止意外情况。麻醉医师使用贵重药品时须听取主刀医师意见。

三、术后管理

1、术毕,麻醉师要把麻醉记录单填写清楚,并向术者交代麻醉情况,巡回护士通知手术科室做好接收病人准备。待患者基本恢复后,麻醉医师、手术医生将病人送返病房,麻醉医师在床头向接诊护士交接术中用药、输血输液量、生命体征变化、引流等情况,并检查束缚带是否已解除、管道是否通畅。值班期间交接病人,麻醉有异常情况的要向值班医生交班,值班医师要主动巡视手术病人,不能坐等病人叫唤。

2、术者对病人术后需要特殊观察的项目及处置(各种引流管和填塞物的处理)要有明确的书面交待(手术记录或病程记录)。术后首次记录应在术后即刻完成,手术记录应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准确、真实、全面地完成。

3、麻醉医师要对实施麻醉的所有病人进行麻醉后评估,尤其对全麻术后病人,应严格依照全麻病人恢复标准确定病人去向(恢复室或病房或监护室或ICU),并对重点病人实行术后24 小时内随访且有记录。凡麻醉结束后尚未清醒,或虽已基本清醒但肌力恢复不满意的患者均应进入麻醉恢复室(或手术间)。待患者清醒,肌力及呼吸恢复的情况可参照Steward 苏醒评分,必须达到4 分才能离开麻醉恢复室(或手术间)。如遇到患者苏醒意外延长,或呼吸循环等功能不稳定者,应积极查找原因,及时处理。对于破坏性较大手术、术后生命体征不稳定或术前评估合并脏器功能不全病人,原则上术后先送科室监护室或ICU,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转回病房。

4、凡实施三、四级和特殊手术时,术者应在术后24 小时内查看病人,且不得离开本市,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做好书面交接工作。术后3 天之内必须至少有1 次查房记录。

5、术后麻醉师应及时清理麻醉器械,妥善保管,定期检修,麻醉药品应及时补充。术后72 小时内要随访患者,检查有无麻醉后并发症或后遗症,并作相应处理。

6、术后医嘱应由主刀医师或经治医师按主刀医师意见开具。对抗菌药物、精神麻醉药品或特殊治疗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四、门诊手术管理

1、做门诊小手术前,手术医师应按规定书写门诊病历(主诉、病史、体检、辅助检查结果或会诊记录、初步诊断、处理措施、拟行手术的名称和手术部位),做好相关术前准备(病理申请单、术前血常规、血型、感染四项等),做好术前谈话记录,并由患者本人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手术后要及时在门诊病历上写好手术记录,开好术后处方。

2、门诊小手术必须在门诊手术室或手术室进行,具体手术时间的安排,病人病种的预约,器械、敷料的准备,术前、术后接送病人,术中手术巡回,配合完成手术等均由门诊手术室负责。进入手术室操作的严格按照手术室制度执行,可先电话申请后补书面申请。

3、凡进入门诊手术室的工作及参观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一切规章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必须更换手术室专用的衣服、鞋帽和口罩等。

4、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对制度。医生护士两人核对后在治疗单上注明“姓名、年龄、手术部位、手术名称核对无误”,并签名确认。

5、无痛内镜申请流程:临床医生按照肠镜、胃镜的适应症开单,内镜室审核是否有操作禁忌症和麻醉禁忌症(由麻醉科制定后交内镜室),无禁忌症者向麻醉科提出书面申请。对无操作禁忌症但有麻醉禁忌症的门诊肠镜患者,要预约麻醉师做访视后才做肠道准备,对住院患者麻醉师必须在做肠镜检查前一天完成访视。

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篇3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142-02

手术是治疗外科疾病的重要手段,但其本身也是一种创伤,对机体可造成一定损害;对手术和预后存在的疑虑和畏惧心理,也将消弱机体的抵抗力,增加手术的危险性。因此外科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随着医学的发展,护理模式的转变将护理对象的心理研究与护理学相结合,发展成为护理心理学。应用护理心理学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使护患关系达到相互配合的心理效果,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已被护理人员所接受和认同。自我院实行整体护理以来,我科开展了系统的心理护理工作,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自我院开展心理护理工作以来,我科2004年共对1600余例择期、限期、急诊手术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心理护理,患者平均年龄在35-55岁,男性患者占55%,女性患者占45%。其中特殊、大手术约占30%,中等手术约占60%,小手术约占10%。文化程度:受过中、高等教育的约35%,初级教育的约45%,未受过教育的约20%。其中包括部队患者约20%,地方患者占80%。

2 护理措施

2.1 了解患者不良心理,評估造成不良心理的因素。手术前顾虑、恐惧是病人最普遍的心理反应,是预期将要发生不良后果的一种紧张不适感,是对外界压力最为常见的情绪反应,其主要表现为恐惧、紧张、担心和忧虑。手术病人在手术前不可避免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焦虑,特别是接近手术日期时,病人的焦虑程度达到高峰。处于这种心理状态下施行手术对患者的预后恢复是非常不利的,由于焦虑带来失眠和食欲减退等使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机能受损、免疫机能下降,同时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机会也会增高。产生焦虑的心理因素主要有:①手术的安全问题。如对手术的必要性不了解,对手术医师不信任,害怕麻醉不够安全,手术的不彻底或不仔细引发并发症、术后复发问题、甚至手术中丧失生命。②社会问题。担心手术后影响健康、前途、工作、家庭、经济、恋爱、子女等等;③对疼痛的畏惧。只有了解这些问题,护理人员才能针对性进行心理护理。

2.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轻患者不良心理反应。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取得成功的关键。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首先从患者入院开始,热情接待患者,帮助熟悉病区环境、医护人员、院区诊疗科室及医疗设施的整体布局、病区的管理制度,并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让其尽快适应医院生活,从而消除患者陌生感和畏惧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护理人员言行举止是息息相关的,护理人员的言行直接关系到护患关系、心理指导。要使患者感到真诚和温暖,具有安全感和信任感,能对护理人员倾心交谈、说出心理话,让护理人员能够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及时针对性地调整对患者的个体化护理。

2.3 开展个性化、共性化心理护理相结合。不同的疾病,面对手术可能带来的各种损伤,患者产生的心理反应不同,找出原因,针对性地对每位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根据病人的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信仰、性格等个体差异,结合病人的病情,深入浅出地讲解诊疗疾病的有关知识,说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重要性、手术后的相关注意事项及术前留用各种管道的目的和意义;同时,还可举出成功病人病例,请手术成功而已经处于康复的病人,帮助认识自己的疾病,解除对手术的恐慌、焦虑等不良因素,以增强对手术的信心。

2.4 进行相关的健康宣教,提高心理护理的质量。

2.4.1 术前要完善重要脏器功能检查及评估,指导患者及时正确留取各种标本,作好各种重要脏器检查。

2.4.2 改善全身情况,术后应尽可能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营养不良的患者手术耐受性差,术后伤口愈合慢,并发症多。应指导患者进行高执量、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以增加营养;对病情危重,禁食患者可通过静脉补充高营养,必要时可输血。

2.4.3 术前各种常规准备。皮肤准备、各种皮试、胃肠道准备。各种导管的留置,镇定剂的使用等必须向病人讲解清楚,使病人有心理准备。

2.4.4 术前指导戒烟、戒酒,注意口腔护理、防止受凉,指导病人洗头,沐浴、修剪指甲、剪发等清洁工作、训练卧床排尿排便的习惯,作好皮肤护理。

2.4.5 术后体位的安置,引流管的护理,指导病人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胃肠蠕动,并增加营养的摄入以促进切口愈合。

2.4.6 对于因手术刺激造成的疼痛、恶心、呕吐、尿潴留、腹胀、呃逆的患者,护理人员首先要安慰、同情病人,用和蔼的语言进行心理指导,向病人解释引起不适的原因。保证病室的清洁、安静,保持体位的舒适,分散注意力,以缓解不适并积极的对症治疗,使病人明白通过治疗、护理,症状会逐渐消失的。

2.5 发挥家庭的作用。由于本身对手术的畏惧,家庭人员不理解、经济状况不好以致病人不能安心接受治疗,此时,我们护理人员应从家属着手进行交流,了解家属的想法,针对性的进行疏导,使他们明白生命的宝贵,以及健康的重要性,通过医生的治疗,我们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家属的支持与鼓励,使病人更快康复。

3 护理体会

3.1 效果。自我科开展心理护理以来,通过手术治疗的患者预后良好,未出现不良并发症。

3.2 心理护理的意义。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新的护理模式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中有着重大意义。无论医疗技术如何发展,手术成功率再高,如果不能取得患者的配合必然达不到最佳康复的目的。有一位肠梗阻术后病人,由于切口疼痛,可留置胃管而恶心、呕吐,以至患者不敢活动,腹胀加剧,导致病人拒绝治疗,认为治疗无明显效果,对于这种情况,护理人员首先应该站在病人的立场上耐心安慰鼓励他们,对他们的不适表示同情,同时仔细向病人讲述相关的疾病知识,以及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通过我们的心理疏导,该病人开始慢慢从床上翻身,下床站立进行活动了。2天后,患者腹胀逐渐减轻,自觉下床活动,恶心、呕吐症状消失,胃管拔除,进流质。这是医疗技术、药物都无法取代的治疗效果。

妇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干预 篇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10月至2006年10月以来我院妇科的肿瘤手术患者共116例,患者年龄最大58岁,最小16岁,平均31岁。经过护患沟通,82%的患者手术前均有恐惧心理和焦虑心理,表现为心悸、烦躁、易怒、睡眠欠佳;7%有自卑和自杀倾向,表现为不愿与人接触、回避病情、情绪低落、悲观厌世等,仅11%的患者对医护、医疗设备充满信心,心情平静和积极配合。

1.2 方法

对每1例入院患者均发放责任护理需求表,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婚姻状况、既往病史、家庭状况、心理状态、对疾病的认识和对护理的需求等。并通过关心爱护患者、沟通交流各种形式让患者有机会表达焦虑。根据护理需求表内容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并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方案,提供相应的心理护理服务,以消除患者陌生感,以此取得护患间的了解与信任,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1.3 结果

84例围手术患者能平静的接受手术,24例围手术患者充满信心地接受手术,8例围手术患者因年龄较小,惧怕手术,产生抑郁心理,但家属能从容接受手术。从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到离开手术室,患者感到安全、舒适,使她们在功能上获得最大程度恢复;术后自信心增强,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 心理护理

在护理实践中,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传递,包括意见、情感、观点等的交换过程,以此取得彼此的了解、信任及良好的人际关系[2]。

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①患者入院时,护士应面带笑容,热情主动地接待患者,做好详细的入院介绍,如介绍责任护士和主管医师、同室病友、病房环境和设施使用等,消除因环境产生的陌生感,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取得患者的信任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前提,而舒适的环境是使沟通进一步深入的条件。②护士着装整洁,举止端庄,通过良好的气质以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可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及被尊重感,增加患者愿意与医护接近的意愿。同时,护士饱满的情绪、美好的形象也对患者引起激励作用。③关心和爱护患者,态度要和蔼诚恳,语调要温和体贴,能善于使用语言技巧与患者沟通,启发诱导并耐心倾听患者说出的内心体验,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护理问题,达到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目的。如各项诊治程序和注意事项要解释清楚,对疾病的不同阶段要进行健康教育等。

2.2 增加患者信息

大多数患者缺乏有关的医学知识,特别是麻醉和手术方面的知识,应根据病情制定护理计划,有计划地向患者做解释工作,同时利用现代各种媒体如宣传板报、宣传小册子、录像等有效手段,帮助患者获取一定的相关医学常识,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以及手术治疗该病的重要性有所了解,也可用相同病例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师在患者术前的前一、二天到病房探望患者,让患者对手术有更详细的了解,并介绍术后止痛泵的应用和效果,减轻患者对疼痛的恐惧。

2.3 术前心理护理

手术前患者的心理变化很大,如自尊心和依赖性增强,希望得到医护人员及他人的尊重和爱护,同时有猜疑心重、感情脆弱等表现。术前应与患者进行交谈,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位、经历、文化修养以及所患疾病的种类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解释、开导,对焦虑明显的患者术前几天给予适当的抗焦虑药,使术前有足够的睡眠,保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2.4 术中心理护理

将患者接入手术室后,护士要以亲切简洁的语言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术中应做的配合及注意事项,必要时握住患者的手,给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使患者在减轻紧张和恐惧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安全感;手术人员在做术前准备和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尽量减少与手术无关的交谈和噪声,给患者固定绑带、尿管、引流管时,应向患者解释其作用和必要性,取得患者的配合。

2.5 术后心理护理

根据病情和手术性质的需要,认真做好手术后的护理,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痛苦和不适,及时采取护理措施,预防及护理并发症,使患者及早康复[3]。

2.5.1 心理支持

术后应经常看望患者,询问有无不适,检查切口有无异常情况,有无并发症的征象,对患者的主诉,应认真对待,如术后排尿困难时应根据情况向患者做细心解答。同时,还应指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如翻身、尿管护理、床上肢体功能锻炼等。告知患者这样对康复的意义,消除患者的心理紧张与焦虑。对有自杀倾向的患者,加强巡视,必要时采取24h负责制,同时主动和患者多交谈,做好心理安慰和开导,向患者介绍成功案例,告诉患者术后的负性情绪对康复的不良影响,告诉患者肿瘤并不可怕,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效果好,使患者摆脱精神压力,介绍术后放疗的目的和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使患者对化疗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积极接受化疗方案;同时,采用放松疗法分散注意力,如听广播、音乐,看报纸、杂志,打太极、散步等。

2.5.2 医护人员角色意识对心理护理的影响

医护人员的角色意识是指使命感、责任感、医德观和自信力的总和。医护人员角色意识的主观作用和客观治疗效果必将反映到治疗护理全过程中,医护人员本身的心理素质是心理治疗优劣的关键。因为患者对施治人员的信任程度和彼此间存在的亲密关系本身也是一种心理治疗,即信心治疗。当患者潜意识中出现这种心情后,就会从内心的矛盾冲突中解脱出来,重新认识自我,超越自我。

3 讨论

妇科手术是治疗妇科肿瘤的重要手段,心理护理已成为妇科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妇科护士在围手术期的重要职责是在术前全面评估患者的身心状况,采取措施使患者具备耐受手术的良好身心条件;术中确保患者安全和手术的顺利实施;术后帮助患者尽快地恢复生理功能,防止各种并发症和残障,实现早日全面康复的目标。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任务是消除因手术带给患者的心理紧张与恐惧,通过医护人员礼貌而自信的言谈举止,让其感受到被尊重、被爱护(包括隐私),通过建立理想的治疗环境,确保患者安全不受到任何影响,充满信心以最佳状态进行手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加快康复,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护理质量也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摘要:目的为做好手术患者的护理,使患者平稳顺利地度过围手术期,通过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使患者以最佳状态进入手术室,安全地耐受手术,确保手术成功。方法对116例妇科肿瘤患者在围手术期发放责任护理需求表,从而进行心理特征分析和相应护理,以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取得医患间的了解和信任。结果84例围手术患者能平静的接受手术,24例围手术患者充满信心的接受手术,8例围手术患者因年龄较小,惧怕手术,担心被外人知道受到歧视或被男友抛弃而产生抑郁,但家属能从容接受手术。结论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可消除手术带给患者的心理紧张和恐惧,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加快康复。

关键词:妇科肿瘤,围手术期,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张天泽,徐光炜.肿瘤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695.

[2]董慰慈,张桢光.护理学基础[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2:33.

[3]颜霞.沟通技巧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社,1998,33(6):366.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篇5

预防用药的适应证

第一 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和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第二 一般情况下,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不需预防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考虑预防用药:

(一)手术范围大、持续时间超过该类手术的特定时间或一般手术持续时间超过2小时、污染机会多;

(二)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大血管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

(三)异物植入术,如腹外疝人工材料修补术、异物植入的血管外科手术等;

(四)有感染高危因素者,如高龄、糖尿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接受器官移植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营养不良等;

(五)经监测认定在病区内某种致病菌所致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异常增高;

(六)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有感染高危因素;经皮肤内窥镜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

预防用药的选择

第一 选择抗菌药物时要根据手术部位的常见病原菌、患者病理生理状况、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抗菌药物的药动学特点、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安全及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

第二 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一般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用药。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是进入腹腔空腔脏器的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革兰阴性肠杆菌,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具体预防用药选择见附表,表中所列抗菌药物的剂量均为成人剂量。

第三 对β-内酰胺类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0.6~0.9克静脉给药)预防葡萄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1~2克静脉给药)预防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第四 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果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可选用万古霉素(0.5~1克静脉给药)或去甲万古霉素(0.4~0.8克静脉给药)预防感染。

第五 小儿剂量参照药品说明书或按公式(小儿剂量=小儿体重×成人剂量/70千克)计算。

第六 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不宜联合用药。预防用药的给药方法

第一 严格把握预防用药时机,应于切开皮肤(粘膜)前30分钟或麻醉诱导时开始给药,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应在术前2小时给药,在麻醉诱导开始前给药完毕,以保证在发生细菌污染之前血清及组织中的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

第二 预防用药应静脉滴注,溶媒体积不超过100毫升,一般应30分钟给药完毕,以保证有效浓度。对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克林霉素另有规定,按药品说明书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 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选择半衰期短的抗菌药物时,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超过1500毫升,应补充一个剂量,必要时还可用第三次。

第四 一般应短程预防用药,择期手术结束后不必再用。若患者有明显感染高危因素,或应用人工植入物时,可再用一次或数次至24小时,特殊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其他措施

第一 实施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应在符合国家规定的手术室进行。第二 尽量缩短手术前住院时间,减少院内感染的机会。

第三 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使病人处于最佳状态,如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改善营养不良状况、积极治疗原有感染等。

第四 手术备皮:毛发稀疏部位无需剪毛;毛发稠密区可以剪毛,且应在进入手术室前即刻备皮。

第五 严格遵守术中无菌原则,细致操作,爱护组织,彻底止血。切口的感染与失活组织多、残留有异物、血块、死腔等关系密切,局部用温生理盐水冲洗创腔或伤口有助于清除血块、异物碎屑和残存细菌,不提倡用抗菌药物溶液冲洗创腔或伤口。

第六 尽量不放引流装臵,如需放臵应使用闭合式引流装臵,并尽早拔除。长时间放臵引流装臵不是持续预防用药的指证。

第七 尽可能使用单股不吸收缝线缝闭切口皮肤,使用可吸收缝线缝闭切口皮肤以下各层组织。需出院后拆线的手术患者尽可能到病房由手术医生负责拆线。若发现切口感染,应及时进行相关抗感染治疗,有渗出或脓液的应及时取样做病原学检查。

第八 需连台的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应安排在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后。在污染或污秽切口手术后应关闭手术室进行消毒,符合要求方可实施连台手术。

第九 术前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准备、环境消毒、器械灭菌、术中通风、围手术期保温、术后伤口护理等均应严格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制订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指南》中相关规定执行。

附件

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推荐表

手术名称 药物选择/单次使用剂量

颈部外科(含甲状头孢唑啉1~2克或头孢拉定1~2克静脉给腺)手术 药

头孢唑啉1~2克或头孢拉定1~2克静脉给乳腺手术

血管外科手术 头孢唑啉1~2克或头孢拉定1~2克或头孢

呋辛1.5克静脉给药

门体静脉分流术或头孢唑啉1~2克或头孢拉定1~2克或头孢断流术 呋辛1.5克静脉给药

头孢唑啉1~2克或头孢拉定1~2克静脉给腹外疝手术

脾切除术 头孢唑啉1~2克或头孢拉定1~2克或头孢

呋辛1.5克静脉给药

经皮肤内窥镜的胃头孢唑啉1~2克或头孢拉定1~2克或头孢造瘘口术(高危者)呋辛1.5克静脉给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头孢唑啉1~2克或头孢拉定1~2克或头孢(高危者)呋辛1.5克静脉给药

内窥镜逆行胆胰管头孢唑啉1~2克或头孢拉定1~2克或头孢造影术(高危者)呋辛1.5克静脉给药

浅谈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篇6

隨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人口老龄正在增加,我国也正在成为老龄化国家。目前65岁以上的人口已占20%,随之而来的老年患者比例也在逐年增加。由于年龄的增加、各类生理状况也在发生变化,老年人的心理状况也会有所改变,手术本身对病人而言就是一个刺激,可引起一系列消极的心理反应、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效果和伤口的愈合,因此首先要改善病人接受手术时原来的心理状况,以获得整个手术的顺利进行。随着现代医学从生物医学模式向心理——社会——生物医学模式转变,护理模式也由功能制护理转变为整体护理模式,因此在护理老年手术患者过程中,护士要做好心理护理,以科学理论指导,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最佳作用。

1老年患者的特征

1.1生理特征

1.1.1精神活动能力减弱:由于大脑功能衰退,导致病人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范围缩小,联想缓慢,对事物的反应减慢,记忆力下降。

1.1.2感知觉减退、视觉、听觉、皮肤感觉退化,病人表现为耳聋、眼花、视力下降、对冷热刺激不敏感。

1.2心理特征:情感变化尤为重要,固执、偏见、猜疑、急躁、自卑感,尤其是即将手术时,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绝望等消极情绪。

1.2.1紧张:某些病人往往在来医院就诊时,就不免产生紧

张心理,特别是在明确诊断为需要手术治疗时,就会特别害怕,有的老年病人还会有严重的心理失衡,情绪低落,沉默寡言。

1.2.2焦虑:由于老年人的适应能力差,住院后饮食起居、休息睡眠等生活常规受到干扰,加上环境的陌生都可产生焦虑不安。

1.2.3恐惧:老年人由于身体各方面功能的退化,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容易受到死亡的威胁,所以往往会产生恐惧的心理。

1.2.4自尊心理:有的老年人平常就性格固执,患病后更是坚持己见,常常会拒绝配合治疗或护理,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主观意识,表现为自怜、抑郁等。

1.2.5绝望:由于疾病的原因,手术可能造成的并发症或带来生活上的改变,而造成精神打击,悲观失望;另一种则由于经济拮据,子女不能陪伴在床边而表现得忧伤、绝望。

1.2.6自卑:在许多老年患者中,一旦得知疾病需要手术治疗,就认为自己在世不长。另外在农村更会因为自己的年龄已大,心有余而力不足,手术将造成亲人的负担,而产生不安内疚感和自卑心理。

2心理护理

2.1尊重:根据马斯洛的人的需要层次论学说,心理护理及与其交流中尤其要注意满足老年人的自尊。

自尊是指一个人需要独立、自由、成就和荣誉,它包括自我尊重和受他人尊重。由于老年人社会交往降低,心理障碍增加,甚至失去家庭的帮助,会经常感到不被尊重的威胁,因而老年人对尊重的需要更为迫切。为帮助老年人术后尽快恢复,从术前起就要多与其交流,细心听取意见,恰当地称呼老人,言行礼貌,耐心倾听老人的主诉,切不可表现厌烦,对老人的健忘、唠叨要谅解,能办到的事尽量按他的要求去办,术后也要尊重老人的决定,在护理时,尤其不可因其年老,护理工作量大而表现出厌烦、逃避行为。例如有一位双下肢静脉曲张行静脉剥脱术后病人,一般情况下,我们在护理中都是用尿壶在床上小便,可这位老人坚持不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和家属共同协助老人下床,在确保老人的安全下,也尊重满足了他的需要。

2.2关心住院环境、人员的陌生加上平常生活常规的改变,特别是手术带来的心理压力和身体上的改变,都需要护士多在生活上与护理中多加关心和留意。术前要了解患者的家庭、职业、文化程度,通过语言来启发安慰老人,并用通俗、朴实、恰当的语言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讲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介绍经手术治疗而痊愈的患者情况,引导病人从心理上自我调节,摆脱恐惧心理,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术后更应主动接近老人,以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在护理中给予其心理上的安慰,使病人得到温暖,帮助他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我科曾收住过多例老年骨折即:股骨颈骨折复位固定术的患者,由于在护理过程中给予足够的关心和帮助,术后及时告诉病人立注意的事项或有可能出现的问题,经过一系列的心理护理,这些病人都能很快适应术后生理上的变化,积极配合治疗,经过尽早、足量的功能锻炼,缩短了恢复时间。

2.3疏导:老年病人往往面对手术,会过度伤心,影响食欲与睡眠。在护理时应鼓励病人尽情的发泄、诉说,待情绪稳定后主动帮助病人分析病情及预后,告知其如何配合治疗,以增强病人对术后生活的信心。在围手术期内,要根据不同的手术阶段,及时了解病人的紧张源,在护理中以宣泄、疏导为主,改善病人的情绪。

2.4情感:人到老年,由于生理、社会关系的变化,情感会发生诸多的改变。特别是住院后更以孤独感、失落感为显著。首先在手术前后要联系其亲友来探视、陪床;其次护士也应多与老年患者交流,增加老年人谈话的兴趣,帮助老人调节情绪,鼓励老人在可能的情况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术前在护士协助下处理生活,术后多与老人沟通,帮助老人进行功能锻炼,尤其是在术后疼痛时,更应陪伴老人,可以握住老人的手或帮老人擦汗,这些细致的动作都会让老人在情绪上得到满足,从心理上振作起来。

2.5护理:要取得良好的心理护理效果,还应从护理上对老年患者做好基础护理及生活照料,术前做好健康宣教、备皮,术后由于老年人抵抗力下降,尤其要注意基础护理,如皮肤护理、饮食指导、体位指导,活动休息指导,以期从全方位让老年人得到温馨的护理服务,良好的精神蔚藉。

围手术期心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选择60例, 均为2012年5月~2013年4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外科收治入院的患者, 其中男34例, 女26例;年龄20~73岁, 平均49.6岁;职业:工人15例, 干部5例, 农民11例, 学生10例, 职员10例, 个体劳动者6例, 其它3例;文化程度:大专学历及以上35例, 中学学历14例, 中学学历以下9例;行胆囊切除手术27例, 胃大部切除术16例, 阑尾切除术10例, 肠穿孔修补术5例, 结肠癌根治术2例。

1.2 护理措施

1.2.1 术前护理

1.2.1. 1 护患沟通

护士首先应查阅患者的病历, 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其次, 护士应以热情、主动的态度接待患者, 同时对病房情况、责任医生和护士做详细的介绍, 使患者逐步消除陌生感, 产生归属感;再次, 护士应注意倾听患者的疑问、意见和要求等, 并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最后, 通过查阅病例、相互沟通和交流后, 护士应对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应对方式做一个全面评估, 掌握患者的心理特点, 并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 消除其不良心理情绪, 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

1.2.1. 2 健康教育

护士应为患者做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发放医学手册、视频或讲课等方式, 为患者详细讲解疾病的相关医学知识, 告知其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 所选用的麻醉和手术方式和具体方法, 同时对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及手术目的和预后等做全面介绍, 可以使患者对疾病和手术有一个全面的认知, 从而逐步建立起对手术成功的信心, 进而接受手术治疗[3]。

1.2.1. 3 争取家属支持

家属的言行、举止等对患者的心理情绪会带来巨大的影响[4], 因此, 护士应做好家属的工作, 对其进行正确、积极的引导, 争取家属的支持, 尤其是配偶, 告知其应注意陪护患者, 同时给予患者安慰、鼓励和支持, 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有助于调节不良心理情绪。

1.2.2 术中护理

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医护人员应以语言轻柔、态度和蔼、动作熟练, 使患者产生信赖感, 手术过程中注意避免造成噪声污染, 医患密切配合, 协调有序, 同时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 必要时给予鼓励和安慰。手术过程中, 切忌进行与手术无关的交谈, 亦不可谈论患者的病情, 以免造成患者的误解。

1.2.3 术后护理

当患者返回病房、苏醒后, 会产生一些新的顾虑, 如担心手术效果、麻醉作用消失后的疼痛、切口及病情的恢复情况如何, 是否会留后遗症等, 导致患者不敢咳嗽、说话或活动, 不利于病情的恢复。因此, 护士应及时告知患者手术的真实情况和效果, 给予安抚和支持, 鼓励其进行术后的活动, 有助于肠蠕动和病情的恢复, 同时树立早日恢复健康的信心。

2 结果

本组共60例患者, 均以较理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手术顺利, 术后未发生任何并发症, 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均满意, 病情恢复后均顺利出院, 住院时间3~9d, 平均住院时间5.5d。

3 小结

手术属于一种创伤性治疗, 会给患者造成一些创伤甚至危险, 且术后疼痛和并发症等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因此, 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工作十分重要, 其具有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使患者以正确的态度接收手术, 并对术后病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即表明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减少术后并发症, 并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吴小桥, 彭敏.手术病人术前实施个体化心理护理体会[J].临床护理杂志, 2010, 9 (3) :52.

[2]张玉梅.浅谈外科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 2010, 40 (7) :48.

[3]江波.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J].当代医学, 2010, 16 (7) :123.

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篇8

现代医学中手术是治疗肺癌的主要手段, 而开胸手术对肺癌患者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创伤,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 加之患者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反应, 表现为紧张、悲观、情绪不稳定等, 均给治疗和康复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 作为护理工作者, 一切应以患者为中心, 关心体贴患者, 解除其心理障碍, 增加安全感及对手术治疗的信心,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的210例肺癌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 其中男性138例, 女性72例, 平均年龄55岁, 全组患者均在全麻下行剖胸手术, 切除197例, 切除率94%。

2护理

2.1 术前心理护理

2.1.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让患者做好角色转换。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热情接待, 将患者送至病房, 同时向患者介绍护理人员和住院环境, 住院安排满意, 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仔细倾听患者的主诉, 了解病情和思想情况, 向其讲解疾病的一般知识, 使其有回家的感觉。运用心理护理的诸多措施, 给患者以心理支持, 使患者做好由一名健康者转为患者的角色转换。

2.1.2 增强患者的信任感、安全感。

根据医嘱给予患者及时的检查和治疗, 耐心、细致地讲解各项检查的目的、注意事项、如何配合等, 使患者对治疗有一定了解, 消除其焦虑情绪。手术室护士于手术前一日到病房看望次日手术的患者, 手术室护士查阅相关资料, 掌握患者病情, 主动到病室向患者作自我介绍, 对患者态度诚恳、亲切, 拉近与患者的距离, 向患者解释手术的目的、方式及简单的手术过程, 患者在麻醉和手术前后的配合要点等, 使患者降低对手术的恐惧心理。病房护士给患者讲解术前需要的准备工作, 如备皮、灌肠等, 介绍术前用药的目的, 术后留置胸管及尿管的目的、护理要点等。在与患者的接触中, 使用鼓励性语言, 既表示同情, 又表示会给予积极的帮助和支持, 以取得患者的信任, 增加对手术的信心, 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1.3 保证充足的睡眠。

睡眠时间的缩短可使人体对压力的耐受性降低, 为保证充足的睡眠, 可根据患者喜好, 睡前播放音乐、热水泡脚帮助患者入眠, 必要时给予药物镇静、安眠, 以保证术前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足够的睡眠, 尽量使患者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接受手术。

2.2 术后护理

2.2.1 术后一般心理护理。

患者顺利完成手术, 平安回到病房, 护士在患者醒来的第一时间送上真诚的祝福, 告诉患者“手术做得很成功, 现在已回到病房, 我们及您的家人会守护在您的身边, 精心地照顾您, 您会尽快康复的。”给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留置胸管、尿管的有关知识, 术后经常巡视病房, 耐心听取患者主诉, 了解术后病情变化, 排除异常情况, 恰当而细心地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同时, 指导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治疗, 指导床上翻身、咳痰、排便, 使患者在手术早期能平安渡过, 利于术后康复。

2.2.2 发掘患者的健康潜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相信, 每个个体都存在着进一步发掘潜力的问题, 人的保健潜力大有可挖。护理人员把如何使患者振作起来放在重要位置。医务人员和家属经常在患者面前说明患者在家庭及社会中的重要性, 家庭多么需要他、单位也离不开他, 目的是让患者感受到我不是累赘, 我还拥有潜力, 从而加以利用、发扬, 主观上作出重新调整, 认同自身价值, 以适应新的生活。在疾病的康复过程中, 对患者的每一点小的进步, 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使其积极向上, 不断成功。

2.2.3 争取亲属的陪伴、社会的支持, 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

患者生病后往往情感十分脆弱, 悲观、恐惧、绝望, 自觉时间不多, 自主性差, 依赖性强, 渴望亲人的理解、陪伴和支持, 及社会的认可, 医护人员向家属及单位开展支持方面的指导教育, 减轻家属及同事的思想压力, 争取他们的配合, 让亲属随时陪护在患者身边, 同事经常来探视, 使患者心理上得到安慰, 自已并不孤单, 不是被家庭和社会遗忘的人, 使其正确对待病情, 主动配合治疗,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讨论

围手术期心理 篇9

本组80例, 其中男36例, 女44例, 年龄最小33岁, 最大91岁, 平均年龄68岁。其中有不识字9例;小学文化27例;初中文化24例;高中文化16例;本科毕业4例。术式:青光眼减压穿透性小梁切除术26例;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体植入术45例;眼球摘除术3例;角膜穿孔清创缝合术4例;虹膜脱出复位术2例。

2 心理护理

2.1 术前访视

术前一天, 简单介绍手术过程及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 如牵拉肌肉时可能会有些疼痛、眼部冲洗时会有水流, 不要紧张、害怕, 让患者提前做好思想上的准备, 手术时会主动配合。80例患者均采取局麻, 局麻患者由于省去了禁食水的痛苦, 但要特别强调在饮食方面不可过多进食, 以免术中手术牵拉引起呕吐, 增强感染的机会。让患者练习去枕平卧位以适应手术需要, 女患者不要戴发卡, 18例头发较长的女患者嘱其要将头发用皮筋固定于头部两侧防止术中不适。27例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由于相关知识的缺乏, 造成对手术期望值过高;3例眼球摘除术患者内心难以承受手术, 护理人员在心理护理过程中对患者及家属表示同情, 并安慰他们要理智地面对现实, 介绍眼球摘除术后植入义眼可使面部外观恢复正常, 让患者明确手术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从而减轻了心理压力, 从被动手术转为主动配合手术的良好心理状态。患者对手术过程及手术后情况提出一些疑问时, 让患者熟悉自己的病情和医生要采取的手术方式, 热情地介绍主刀医生良好的医风、医德及娴熟的手术技巧。同时让患者对手术过程、术后治疗和护理措施的及时性、安全性、有效性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让患者真正放下思想包袱, 完全信任我们医护人员, 从自我困惑中解脱出来, 愉快地接受手术治疗。

2.2 术中心理护理

术中心理护理是不可忽视的, 病人也十分重视手术室医生和护士的举止言谈, 因为他们一进手术室就失去了对自己的主宰, 一切痛苦大小甚至包括生命如何, 全都由医生和护士掌握了。所以, 医生和护士都应端庄大方、态度和蔼、语言亲切、使病人产生安全感。每一台手术开始前, 手术护士在核对患者姓名后都应询问:是否休息的好?进食情况如何?询问:“我昨天看过您, 还记得我吗?请您别紧张!”而当患者见到熟悉的护士时这种紧张的情况就会有所放松。因眼科手术部位在人的面部, 导致患者高度紧张, 术中刺激、压迫、牵拉眼球易致眼心反射出现自主神经系统兴奋, 患者出现心慌、憋气、出冷汗等, 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除术前用药及心理护理外, 术中也应该给予患者心理指导, 使患者具有良好的手术心理承受能力, 让患者知道手术时的种种感觉是属于正常情况, 如注射麻药时疼痛、压迫眼球时的不适感等。可指导其深吸气来减轻这些不适。对5例高度紧张的患者, 手术室护士亲切地握住患者的手, 谈一些与手术无关的话题, 分散其注意力, 让患者感到护士的关心从而放松, 对患者的配合提出表扬鼓励, 同时根据患者的喜好播放轻柔的音乐帮助患者分散注意力减轻紧张程度, 缓解了其紧张情绪。术中医生和护士都应注意病人的情绪不稳定, 精神焦虑, 医护人员要尊重患者的人格, 以真诚的态度取得患者的信任, 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2.3 术后护理

手术后2-3d手术护士对患者进行术后访视, 通过阅读病历与病房护士交谈了解患者恢复情况, 患者术后的主要心理特征是渴望知道手术效果和疾病的愈后, 担心自己的视力, 其次是害怕疼痛和刀口流血、裂开等。此时, 护士实施的心理护理措施要具体, 如:及时把手术顺利完成的好消息及所了解到的恢复情况告诉病人, 并告诉病人疼痛是暂时地, 疼痛得严重可找医生对症处理;鼓励病人积极配合术后的治疗及护理, 通过激发患者参与术后自我康复锻炼的主观能动性来减轻抑郁情绪和不必要的担心, 如:告知术后正确的卧位、合理膳食、起居以及如何预防便秘等。使其具有针对性、科学性。

3 讨论分析

眼科手术时间虽短暂, 但患者的心理问题复杂, 矛盾突出, 若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心理护理, 则加重心理负担, 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不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的康复。通过实践证明, 患者在围手术期时最需要我们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此时也正是解除患者心理负担, 帮助患者坚定手术信心的最佳时机。本文根据患者不同文化层次、年龄、心理素质、手术大小及病种, 采取行之有效地心理护理, 主动介绍的重

要性及护理措施的及时、可靠性。使患者在手术期间的恐惧、抑郁、悲观及情绪不稳等状况得到了心理治疗, 使患者完全摆脱心理困惑, 清除心理障碍, 消除了紧张、恐惧心理, 精神焦虑明显好转。使患者能够正确认识手术及时对自己的重要性, 以积极主动地态度, 平静的心情接受手术, 最大程度配合手术治疗。本组80例患者中, 78例患者中均能按照医生的要求固定眼球, 在医生不允许的情况下未发生咳嗽、头部乱动的情况, 术中安静, 血压、脉搏均在正常范围内, 比以往同类手术平均提前15min顺利完成手术, 使医生的手术得以顺利完成并取得较为满意的手术效果。

围手术期心理护理视野正在拓宽, 心理护理的方法更趋向科学化, 但对心理护理具体方法和措施的论述仍然较少;有关心理护理理论探讨较多, 实际操作较少, 缺乏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张冬梅.现代医学模式与心理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 2004, 20 (9) :776.

[2]李洁, 杨晓媛, 黄欣, 等.临床整体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方法探讨[J].西南军医, 2004, 6 (2) :67-68.

乳腺纤维腺瘤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篇10

1临床资料

我院门诊手术室自2005年7月到2008年7月共进行110例乳腺纤维腺瘤切除 (均经病理证实) , 患者均为女性, 最大65岁, 最小18岁, 肿物位于乳房外上象限42例, 位于乳房外下象限35例, 位于乳房内上象限24例, 位于乳房内下象限9例。

2方法

2.1 术前心理护理

同情和安慰患者, 讲述乳腺疾病的有关知识及手术的必要性, 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各项问题。

2.2 术中心理护理

热情接待, 床边陪伴, 将需要患者配合之处告知患者。

2.3 术后心理护理

体贴患者, 化解疑虑, 保护切口, 预防复发。

3心理护理的效果

自制问卷式调查表《门诊乳腺纤维瘤围手术期患者心理护理调查表》, 分术前和术后, 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家庭地址、联系电话、月经史、乳腺纤维腺瘤有关知识, 对手术是否害怕, 手术的注意事项等。问卷发110份, 回收110份。结果如表1。

4讨论

4.1 术前做好患者解释工作, 减少患者对手术的紧张和害怕心理。

首先要用文明、热情和同情的语言同患者进行交流, 掌握各个受术者最担心、最关心、最需要的是什么?然后给予解释和指导。如乳腺疾病的有关知识, 手术的必要性, 手术成功例数, 手术环境及安全性, 医生技术精湛, 手术在无痛中进行, 切口小, 不影响乳房外形等。110例患者, 经上述的解释, 88.19%消除了紧张和害怕的心理, 11.81%得到减轻接受手术。

4.2 术中陪伴, 减少孤独。

患者进入手术后, 由于环境陌生同时又没有家属支持和陪伴, 倍感孤独和恐惧;另术野又是患者的隐私部位, 极易引起其自卑及害羞。因此, 除热情接待和安慰患者外, 护士更要在床边陪伴, 同时要避免刺激。如手术器械应放在患者视野另一边, 控制人员出入, 保持手术室安静等。协助患者露出手术部位, 交待受术者术中需配合的问题, 有什么不舒服的要说话, 护士会给其解决, 确保了手术的顺利完成。

4.3 平稳渡过围手术期

术毕患者紧张和害怕的心理得到缓解或改善, 但仍潜存在术后切口感染, 出血或复发的危险。此时, 除再次向患者解释手术是在无菌中进行, 切口彻底止血外, 还要指导患者要注意切口卫生, 按时换药和拆线。术后第1天不要随便放松弹性网状绷带, 切口一期愈合, 顺利渡过围手术期。

5结论

围手术期心理 篇11

【摘要】目的 探讨对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给予手术期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水平降低,抑郁程度下降睡眠质量提高,患者手术期状态更加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结论 为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关键词】冠心病;心理护理;焦虑程度;抑郁程度;睡眠质量

因为冠心病介入手术是一种有创新的医疗手段,其手术效果?并发症的发生及康复时间等均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给面临手术的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反应?

1.术前的心理状态

1.1 恐惧?焦虑心理

术前焦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国内一般资料认为:患者对手术缺乏了解,顾虑重重?期待而导致焦虑和恐惧?这方面原因占90%以上?

1.2 抑郁?悲观绝望心理

此类患者由于自身疾病原因对未来消极不安,担心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受到影响,心理承受巨大的压力.

2.资料与方法

目前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使冠心病介入手术治疗具有了比较高的安全性?成功率,但是因为其毕竟是心脏手术,所以患者的各项准备和配合程度都会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与否?本文选取我院 2011 年 1 月-2012 年 7 月收治的冠心病行介入手术患者90 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完善的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焦虑抑郁程度和睡眠质量?现报告如下:2. 1 一般资料 将我院 2011 年 1 月-2012 年 7 月收治的冠心病行介入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 例,对照组45 例?其中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20 例;年龄最大的 73 岁,最小的 36 岁;急性心肌梗死 15 例,变异性心肌梗死 10 例,陈旧性心肌梗死5例,劳力性心肌梗死 5 例;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扩张术 5例, PTCA +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5 例?对照组男性 25例,女性 20例;年龄最大的 72 岁,最小的 35 岁;急性心肌梗死 15 例,变异性心肌梗死 10 例,陈旧性心肌梗死 5 例,劳力性心肌梗死5 例;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扩张术 5例, PTCA +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5 例?两组患者在数量?性别?年龄?手术方法等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 P > 0. 05,有可比性?

3.手术后的心理状态

术前焦虑较重的患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术后心理负担过重,担心手术是否成功,手术目的是否达到;(2)术后穿刺股动脉侧肢体需制动24h,长时间保持抑卧姿势,腰背部的肌肉往往出现酸痛?3.1 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3.2 观察项目和方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评价?抑郁评价?睡眠评价?3.2.1 焦虑评价 本院参照焦虑量自评表[3]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情况进行评分,满分 100 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焦虑程度越高?3.2.2 抑郁评价 本院参照抑郁量自评表对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情况进行评分,满分 100 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抑郁程度越高?3.2.3 睡眠评价 本院参照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情况进行评分,满分 100 分,分数越低说明患者的睡眠质量越好?3.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结果采用 SPSS17. 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χ±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以 P<0. 05 为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讨论

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在手术前进行患者的心理护理,可以消除患者的焦虑?不安的不良心理,让患者可以更好配合手术治疗?本文实验组患者经过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后,在焦慮?抑郁以及睡眠质量上均明显好于对照组?

参考文献

[1] 郭艳丹.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J].广东医学, 2010, 31(20):2736 -2737.

[2] 梁青,黄凤仙.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2006, 22(14):1696 -1697.

[3] 洪爱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心理护理[J].当代护士, 2008,(8):84 -85.

围手术期心理 篇1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本院自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所收治的行妇产科手术的患者当中选取108例为研究对象, 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 每组各54例。观察组中, 年龄22~44岁, 平均年龄 (28.12±2.06) 岁, 其中初次妊娠33例, 多次妊娠21例;对照组中, 年龄21~44岁, 平均年龄 (27.06±2.16) 岁, 其中初次妊娠32例, 多次妊娠22例。通过对比, 两组患者的年龄、妊娠情况等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 具体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中心理护理和术后心理护理。①术前: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病情、病史、手术方式等进行全面的了解, 及时有效的和患者进行沟通, 让患者清楚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 增加患者的安全感。②术中: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 手术护理人员要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接待患者, 从而消除患者的陌生感。③术后:要告知患者手术效果, 并交代术后注意事项。

1.3观察指标:以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术中心率、血压等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等为观察指标。采用本院自制的心理状态评分量表对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分, 每一项满分为50分。分数越高, 心理状态越差[1]。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中心率 (HR) 、血压等各项指标变化情况比较: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率、血压等各项指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心率、血压等各项指标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经过护理, 观察组患者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评分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见表2。

3讨论

在妇产科手术中, 由于患者需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因此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 例如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 这些心理问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分娩情况, 甚至会威胁到患者及新生儿的生命健康, 因此在整个围手术期要要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首先要做好术前心理护理, 及时有效的和患者进行沟通, 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 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其次要做好术中心理护理, 手术护理人员要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接待患者, 消除患者的陌生感, 增强患者的信任感。第三, 要做好术后心理护理, 要告知患者手术效果, 并交代术后注意事项, 树立术后恢复的信心[3]。

通过本文的研究, 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率、血压等各项指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心率、血压等各项指标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经过护理, 观察组患者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评分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在行妇产科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 能够使患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生理状态, 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有效改善预后[1,2]。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在妇产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 从本院所收治的行妇产科手术的患者当中选取108例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 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心率、血压等各项指标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评分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行妇产科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 能够使患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生理状态, 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有效改善预后。

关键词:妇产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朱运添.妇产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分析[J].中外医疗, 2013, 32 (9) :128.

[2]李兰英.妇产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分析[J].健康必读, 2013, 12 (3) :486.

上一篇:党员发展工下一篇:院校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