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围手术期

2024-09-29

PCI围手术期(精选12篇)

PCI围手术期 篇1

随着心脏病监护病房 (C a r d ia c C a r e U n it, C C U) 的设立及梗死相关血管再灌注治疗的发展, 急性心肌梗死 (A c u te M y o c a r d ia l I n fa r c tio n, A M I) 患者的死亡率已大大降低, 而且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 同时提高了其生活质量。再灌注治疗包括溶栓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 e r c u ta n e o u s C o r o n a r y I n te r v e n tio n, P C I) , 随着手术器械及辅助设施的不断完善、操作技术的不断提高, P C I治疗目前已成为急性S 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首选治疗。与手术过程相比, P C I患者围手术期的用药和护理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减少患者并发症, 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A C S患者P C I术前、术中、术后的用药和护理综述如下。

急性冠脉综合征 (A c u te C o r o n a r y S y n d r o m e, A C S) 包括S T段抬高心肌梗死、非S 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 三者共同的病生理特征为不稳定斑块破裂, 伴血栓形成, 完全或不完全堵塞管腔。P C I治疗对于A C S患者固然重要, 但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和用药却是P C I成功的基石, 在P C I围手术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 P C I术前用药和护理

1.1 术前用药

1.1.1 阿司匹林

已长期进行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应在术前服用1 0 0~3 0 0 m g;未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应在术前至少2 h, 最好2 4 h前给予3 0 0 m g口服。

1.1.2 氯吡格雷

大量研究证实, P C I术前应当给予负荷剂量氯吡格雷, 可明显减少术中无复流事件发生率及术后血栓和缺血事件的发生率。常规负荷剂量为3 0 0 m g, 至少术前6 h, 最佳为术前1 5 h给药[1];近期研究证实[2,3], 在A C S需要行急诊P C I的患者中, 口服6 0 0 m g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能更早、更强地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 显著降低P C I术后近期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M a in A d v e r s e C a r d ia c E v e n t, M A C E) 发生率, 至少术前2 h, 最佳为术前6 h给药;对于那些肌钙蛋白阳性的高风险患者, P C I术前除了给予6 0 0 m g负荷剂量氯吡格雷, 还应给予G P I I b/I I I a抑制剂[4];对溶栓治疗1 2~2 4 h内行P C I者, 可口服3 0 0 m g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对极高危或存在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可将负荷剂量增加至9 0 0 m g[5,6]。

1.1.3 他汀类药物

大量研究表明[7,8], A C S患者, P C I术前短期或顿服负荷量阿托伐他汀 (8 0 m g) 可显著降低术后M A C E发生率, 改善预后, 该结果考虑与他汀的多效性 (即他汀的抗炎、抗氧化、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稳定斑块、抗凝、抗血小板、减少神经内分泌的激活、改善心肌重构等作用) 有关。

1.1.4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

非S T段抬高A C S行P C I的患者, 如未服用氯吡格雷, 应给予一种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 如已服用氯吡格雷, 也可根据危险分层情况同时给予一种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S T E M I行P C I的患者, 可尽早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接受择期P C I并置入支架的高危患者或高危病变 (如A C S、近期M I、桥血管狭窄、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左主干病变及C A G可见的血栓病变等) , 可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m a受体拮抗剂, 但应充分权衡出血与获益风险。

1.2 术前护理

术前护理主要是心理护理, 因为大多数A C S患者, 因胸骨后持续性压榨样疼痛, 并伴有大汗、恶心, 故心理紧张, 恐惧, 部分患者及家属由于对疾病认识不足, 不愿接受介入治疗, 此时, 医护人员应向患者阐述介入治疗的必要性, 耐心详细地介绍手术过程和术前、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 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积极地配合医生的治疗。

2 术中用药和护理

2.1 术中用药

2.1.1 普通肝素

行P C I的患者应使用普通肝素, 给予普通肝素前常规检测活化凝血时间 (A c tiv a te d C o a g u l a t i o n T i m e, A C T) , 根据A C T结果选择肝素剂量, 若手术时间较长, 应定期复查A C T, 并根据结果决定是否追加肝素, 使A C T达到3 0 0~3 5 0 s (H e m o c h r o n法) 。严重肾功能衰竭的患者 (肌酐清除率<3 0 m l/m in) 应优先选用普通肝素。

2.1.2 低分子肝素

如术前已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 建议在术中继续使用低分子肝素;不推荐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混用及不同低分子肝素之间的交叉使用;因低分子肝素对A C T影响较小, 故P C I术中使用低分子肝素者常无须监测A C T。严重肾功能衰竭的患者 (肌酐清除率<3 0 m l/m in) 如需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 应减少5 0%的用量。

2.1.3 硝酸甘油

P C I术中为了正确测量真实血管直径并减少血管痉挛反应, 建议常规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酸甘油2 0 0μg/次, 并可根据患者血压在术中或手术结束时重复注射。

2.2 术中护理

导管室护士应密切观察心电监护 (包括心率、心律及是否有S T-T的动态变化) 、血压、冠脉内动脉压的变化情况, 并根据变化与医生和患者进行沟通, 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3 术后用药和护理

P C I术后二级预防是冠心病防治的重要环节, 需要引起重视。预防目标是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复发, 降低死亡率。

3.1 术后用药

3.1.1 阿司匹林

对于高出血风险或无阿司匹林过敏的患者, 每天口服1 0 0~3 0 0 m g, 置入B M S的患者至少服用1个月, 置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的患者服用3个月, 置入紫杉醇洗脱支架的患者服用6个月, 之后改为每天1 0 0 m g长期服用;对于有高出血风险的患者, 可在支架术后的初始阶段给予每天1 0 0 m g的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

3.1.2 氯吡格雷

置入D E S的患者, 如无出血的风险, P C I术后服用氯吡格雷至少1 2个月, 7 5 m g/d。置入B M S的患者, 术后服用氯吡格雷7 5 m g/d, 至少6周;接受D E B的患者, 术后服用氯吡格雷7 5 m g/d, 至少4周。

3.1.3 他汀类药物

使用该类药物使:L D L-C<2.6 0m m o l/L;极高危患者 (如A C S、糖病) L D L-C<2.0 8m m o l/L。

3.1.4 高血压治疗

如无禁忌证, 首选β受体阻滞剂和 (或)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 n g io te n s inC o n v e r t i n g E n z y m e I n h i b i t o r, A C E I) , 使血压达标 (<1 4 0/9 0 m m H g) , 慢性肾病或糖尿病者应<1 3 0/8 0 m m H g。

3.1.5 糖尿病治疗

进行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以使H b A lc<6.5%。

3.1.6 A C E 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A n g i o t e n s i n R e c e p t o r B l o c k e r, A R B)

除非有禁忌证, 所有左心室射血分数 (L e ft V e n tr ic u la r E je c tio n F r a c tio n, L V E F) ≤4 0%及高血压、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均应开始并长期服用A C E I;A R B可用于不能耐受A C E I的患者。

3.1.7 β受体阻滞剂

除非有禁忌证, 对心肌梗死后、A C S、左室功能障碍 (无论有无心力衰竭症状) 的患者, 均应长期应用。

3.1.8 胰岛素增敏剂

经I V U S研究证实[9,10], 胰岛素增敏剂, 包括吡格列酮和罗格列酮, 能够减少心肌梗死患者P C I术后支架内新生内膜增生, 从而降低M A C E发生率。

3.2 术后护理

3.2.1 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包括血压、心律、心率、体温, 详细记录出入量及大便情况。

3.2.2 留置鞘管时的护理

经股动脉途径P C I术后, 需留置鞘管4~6 h, 应嘱患者平卧位, 术侧下肢伸直并制动2 4 h, 以防止鞘管扭曲, 折断, 滑脱, 移位。

3.2.3 拔出鞘管后的护理

经挠动脉途径行P C I者, 术后即刻拔出鞘管, 拔出鞘管后, 用无菌纱布包扎穿刺点后加压固定;经股动脉途径行P C I者, 4~6 h后拔出鞘管, 拔出鞘管后, 仍然需对穿刺侧股动脉加压2 0~2 5 m in, 然后包扎, 压纱袋, 或用无菌绷带加压包扎股动脉, 以绷带“8”形包扎的方法, 压迫止血。

3.2.4 手术肢体的护理

术后应随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或血肿的情况发生, 询问患者肢体有无麻木、疼痛的症状, 同时注意观察皮肤颜色及温度是否正常, 如有情况异常及时处理;观察患者可有一侧下肢肿胀, 皮肤略显紫色, 同时注意有无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因此, 在患者术后2 4 h内, 应注意对其肢体的按摩。

3.2.5 抗凝期间的护理

因P C I围手术期需大量应用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 应仔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的倾向, 如瘀斑、血肿及牙龈出血等现象的发生;观察有无大便及尿液颜色的改变, 早期发现出血的并发症。

3.2.6 观察使用造影剂的不良反应

造影剂的使用对患者的肾脏有一定的影响, 尤其对原有肾功能损害、心衰的患者及老人, 应注意观察术后的尿量及肾功能的改变。

3.2.7 出院指导

P C I术后患者3个月内应尽量避免重的体力活动, 根据自己的情况, 适当锻炼, 心情愉快, 合理饮食, 以清淡为主, 少食多餐, 增强抵抗力, 预防感染, 宜食用低脂、低胆固醇、低盐的饮食, 多食水果和新鲜蔬菜、, 不喝浓茶, 戒烟酒。

3.2.8 随诊

患者出院后如出现症状, 半个月来院复查一次, 进行心电图、凝血、肝肾功能、血常规及活动平板试验等检查。以后1个月、3个月, 半年复查, 每年作平板实验。如有心绞痛发作, 或运动平板试验阳性, 最好复查冠状动脉造影。

参考文献

[1]Vlaar PJ, Svilaas T, Damman K, et al.Impact of pretreatment with clopidogrel on initial patency and outcome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for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J]. Circulation,2008, 118 (18) :1828-1836.

[2]Lotrionte M, Biondi-Zoccai GG, Agostoni P, et al.Meta-analysis appraising high clopidogrel loading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Am J Cardiol, 2007, 100 (8) :1199-1206.

[3]Hochholzer W, Trenk D, Frundi D, et al.Time dependence of platelet inhibition after a 600mg loading dose of clopidogrel in a large, unselected cohort of candidates fo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Circulation, 2005, 111 (20) :2560-2564.

[4]Kastrati A, Mehilli J, Neumann FJ, et al.Abciximab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after clopidogrel pretreatment: the ISAR-REACT 2 randomized trial[J].JAMA, 2006, 295 (13) :1531-1538.

[5]Montalescot G, Sideris G, Meuleman C, et al.A 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high clopidogrel loading doses in patients with non-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the ALBION (Assessment of the Best Loading Dose of Clopidogrel to Blunt Platelet Activation, Inflammation and Ongoing Necrosis) trial[J].J Am Coll Cardiol, 2006, 48 (5) :931-938.

[6]Patti G, Nusca A, Mangiacapra F, et al.Point-of-care measurement of clopidogrel responsiveness predicts clinical outcom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results of the ARMYDA-PRO (Antiplatelet therapy for Reduction of MYocardial Damage during Angioplasty-Platelet Reactivity Predicts Outcome) study[J].J Am Coll Cardiol,2008, 52 (14) :1128-1133.

[7]Di Sciascio G, Patti G, Pasceri V, et al.Efficacy of atorvastatin reload in patients on chronic statin therapy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results of the ARMYDA-RECAPTURE (Atorvastatin for Reduction of Myocardial Damage During Angioplasty) Randomized Trial[J].J Am Coll Cardiol, 2009, 54 (6) :558-565.

[8]Dohi T, Miyauchi K, Okazaki S, et al.Early intensive statin treatment for six months improves long-term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Extended-ESTABLISH trial) :a follow-up study[J].Atherosclerosis, 2010, 210 (2) :497-502.

[9]Z. Cao, Y.J. Zhou and Y.X. Zhao, et al.Rosiglitazone could improve clinical outcomes after 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 in nondiabetic patients with metabolic syndrome[J]. Chin Med J (Engl) , 119 (2006) : 1171-1175.

[10]J.S. Rana, P.S. Monraats, A.H. Zwinderman, et al.Metabolic syndrome and risk of restenosi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Diabetes Care, 28 (2005) : 873-877.

PCI围手术期 篇2

手术是临床外科系统治疗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手术室围手术期护理工作包括从病人决定手术入院、接受手术以及麻醉苏醒后直至病人出院的全过程。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不仅仅局限在手术室内,它延伸到手术前后的护理。

一、术前访视

一)、术前病人的评估

巡回护士术前访视手术病人十分重要。手术前一天,手术室护士到病房访视病人,阅读病历,通过与病人和家属的沟通交流和对病人的观察,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精神情感、感觉状况、运动神经状况、排泄情况、呼吸、循环、体温、皮肤、水电解平衡状况等。

1、病人身体的准备

1)、皮肤准备 择期手术前,手术前一天晚上,要求病人沐浴或擦洗, 并更换病人衣裤。术前不要去除毛发,除非毛发在切口上或周围干扰手术。

2)、其它术前准备 指导病人手术前戒烟,结肠直肠手术前的肠道准备,充分控制所有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水平,尤其避免术前高血糖症。

2、病人及家属心理方面的准备手术对病人来讲都是较强的一种刺激,这种紧张刺激会通过交感神经纟统的作用,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有的病人临上手术台时还可出现四肢发冷、发抖,对手术环境和器械等异常敏感,甚至出现病理心理活动。术前指导和心理护理的目的是减轻病人对手术的焦虑情绪,使病人在身心俱佳的状态下接受手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心理活动及心理障碍,提供正确的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病人及其家属因疾病、手术引起的焦虑不安和担心恐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也有助于减少各种手术后的心理并发症,以及因手术前心理准备不充分或不妥当而引起的各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因此,妥善的围手术期心理准备和心理治疗已成为外科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术前宣教

一)、术前健康教育 术前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向病人介绍手术配合护士及手术室的环境设备;介绍进入手术室的时间、麻醉配合的注意事项、手术开始的大约时间;讲解静痛与麻醉、与术后肠蠕动恢复的相互关系;向病人介绍入手术室前要求(如术前禁食、禁水时间、去掉手饰、假牙,勿将现金、手表等贵重物品带入手术室;着医院配备的病人衣裤);介绍手术及麻醉的体位及术中束缚要求;术中输液的部位;讲解术中留置的各种引流管道,如引流管、胃管、尿管、气管插管等对康复的影响;训练胸、腹式呼吸、咳嗽、翻身,以及卧床大小便等;指导病人术中出现特殊情况的自我护理(如恶心、呕吐时做深呼吸等)。

二)、宣教方法 宣传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采用录像数据、幻灯等易懂明了的方式为病人及家属进行讲授;或在病房走廊两侧设置卫生宣传墙、科普宣传栏进行手术前、术中、术后等各种各类手术的知识讲座。

二、手术护理

手术病人进入手术室期间,手术室护士应热情接待病人,按手术安排仔细核实病人,确保病人手术部位准确无误。注意病人的保温护理,防止病人在手术过程受凉感冒,影响术后康复,在手术中输液、输血是手术室常用的治疗手段,掌握有关输液、输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是配合手术的保证。

约二)、病人的保温护理研究显示大约50 的病人术中中心体温低于36 C,33.3 病人中心体温低于35 ,全麻手术超过3小时、一般手术超过2小时,容易出现术 约

颈椎前路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篇3

颈椎前路锥体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是治疗颈椎病和颈椎外伤后脊髓压迫的有效治疗方法。能充分的解除脊髓前方的压迫,且能通过坚强钢板固定达到非常稳定的作用。但由于颈部前解剖结构复杂,手术风险较大。不仅要求手术精确,而且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提高疗效、减少手术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2006-2014年,我科开展颈椎前路手术52例,通过对该组患者进行系统的术前、术后护理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龄24-75岁,平均52.6±7.8岁。颈椎间盘突出症31例,外伤颈椎骨折13例,颈椎椎体破坏4例,颈椎脱位4例。临床表现为脊髓受压型35例,其中表现为胸部束带感、双下肢无力、步态不稳、踩棉花感、四肢麻木乏力;神经根型7例,表现为剧烈的颈肩痛及放射性上肢疼痛和麻木;急性颈椎损伤12例,表现为颈部疼痛,四肢肌力、感觉减退或丧失,病理征阳性,大小便困难。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1 术前心理干预 本组病人对手术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他们认为颈椎手术危险性大,可能导致瘫痪。针对病人不同的心理特点,护理人员结合病情详细讲解颈椎病知识及手术原理、安全性,介绍手术医师技术水平及手术成功病例,消除病人顾虑。

2 适应性训练 (1)肺功能锻炼:1)咳嗽运动:患者可采用坐姿或半卧位,将手掌轻按胸部,当咳嗽时以手支撑伤口,令患者做一次深呼吸,然后用嘴呼气,当自肺部深部咳嗽时,做一次短呼吸,连续3次短呼吸后,咳一声;2)简单吹气球方法:患者深吸气然后尽量把气球吹大,每4小时1次;3)刺激氣管诱发咳嗽:咳嗽无力或不会咳嗽者多进行刺激咳嗽。刺激气管咳嗽前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婴儿取侧卧位。(2)气管食管推移训练:颈椎前路手术需牵拉病人甲状腺、气管和食管,为了减轻术中牵拉而引起的憋气、恶心、呕吐等反应,术前应做好气管推移训练,以减轻术中刺激反应。

3 颈围的选择及适应训练 合适的颈围将用于术后制动和保护颈椎,术前应对此作适应性锻炼,以避免术后平卧位不适应而造成颈部过屈或过伸,导致植骨块向前、向后脱出而导致手术失败。

2.2 术后护理

1 术后体位 颈椎前路手术后卧位时颈部不可偏斜、旋转。颈椎前路手术加植骨后,在颈椎活动时椎体与植骨块之间产生界面问的剪切力,易致植骨块移动或脱落,手术失败。因此更要严格限制颈部活动,避免颈部屈曲、旋转。由颈托固定颈部,保持颈中立位、轻度过伸位,颈部两侧有沙垫或棉垫保护。一般术后当晚平卧为主,第2日可半卧位至70度卧位,保持2-3h翻身1次。注意始终保持颈部、肩、躯干成一直线,侧卧时躯干与床成45度。

2 术后呼吸道护理 (1)保持呼吸道顺畅: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氧浓度根据氧饱和度保持在95以上。(2)给予雾化吸入:地塞米松、庆大霉素、a-糜蛋白酶各1支加生理盐水10ml,2-3次/d。雾化完毕,立即轻拍背部。(3)防喉头水肿:因手术麻醉用气管插管及手术中气管、食管牵拉,易引起喉头水肿。术后床旁应备气管切开包。颈椎术后1周为水肿期,术后1-2d为水肿形成期,4-5d为水肿高峰期。患者如有声音嘶哑、憋气、呼吸表浅时,提示有喉头水肿可能,应加强雾化吸人、给氧,并按医嘱给予甘露醇等静脉滴注,以减轻局部水肿,并加强对患者呼吸状态的观察。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及四肢末梢发绀时,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气管切开,并按气管切开护理。(4)切口内水肿观察:该手术术后常规留置引流条,术后需严密观察切口渗血情况,若切口渗血较多时,应查看切口并询问患者呼吸情况,应注意患者的面色、血压、脉搏、呼吸情况

3 神经功能观察和护理 在术后,要严密仔细、持久观察和必要地检查病人,动态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原有瘫痪加重或出现新的阳性体征等新情况时,应及时报告医师,以便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减少手术和护理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4 饮食护理 颈椎前路手术后24-48h内一般不进饮食。患者麻酐清醒,吞咽功能恢复后即可进食,开始少量饮水,确定吞咽功能正常后试喂少量流质饮食。

5 防止植骨块脱落 颈椎活动时,在椎体与植骨块之间产生界面间的剪切力,易使植骨块移动、脱出,导致手术失败。术后病人平卧位,头两侧置沙袋,翻身时保持头、颈、肩、躯干成一条直线,侧卧时身体与床成45。,并在肩、背、臀、双下肢垫枕,使患者舒适。术后3-5d以颈围固定颈部摇高床头坐起,以后逐渐下床活动。

6 肢体的康复功能锻炼主动功能锻炼:肢体能活动的病人均要求做主动运动,以增加肢体肌肉力量,如:手部可做握拳训练,每天50-100次,也可指导病人做拇指与其他手指的对指运动,以增加手指的灵活性,下肢可做踢腿功能锻炼,每天50-100次,循序渐进,鼓励并督促病人坚持锻炼。

7 健康教育 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护理全过程,做好出院指导。(1)3个月内带颈托保护颈部,避免颈部屈伸和旋转活动。(2)若颈部出现剧烈疼痛或吞咽困难、有梗塞感,可能为植骨块移位或脱落,应即时回院复查。(3)术后3个月经拍x线片示植骨椎间隙已完全融合后,可进行颈部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防止颈部突然用力和大范围活动,若出现颈部不适应暂时停止。

3 讨论

PCI围手术期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接受PCI术的患者180例,根据随机血糖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两组血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实施正常护理,其中男性41例,女性49例,随机血糖值(12.53±2.0)mmol/L;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控制血糖,男性42例,女性48例,随机血糖值(13.02±2.1)mmol/L。

1.2 方法

分别于观察期间0 d和3 d检测甘油三酯。冠状动脉造影分析两组血管病变情况,记录多支血管病变率,依据Gibson于2000年提出的灌注分级法[2]:心肌无明显组织灌注记为0级;造影剂不能从微血管排空,需缓慢灌注记为1级;造影剂灌注进出微血管均有延迟记为2级;造影剂进出微血管正常记为3级,记录0~1级病例数,计算所占比例。在控制血糖的30 d期间统计两组患者病死率。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两组预后0 d时甘油三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血糖30 d后,观察组甘油三酯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多支血管病变和灌注分级都得到明显改善(P<0.05),见表2。

记录预后30 d内两组病死率结果显示,控制血糖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死率下降,见表3。

3 讨论

研究显示[3,4],围手术期高血糖应激增加死亡率,但血糖控制不是越严格越好,目前尚无最适血糖控制目标,血糖过于严格(<6 mmol/L)会引发低血糖,增加死亡风险。该研究中控制血糖可以降低甘油三酯,改善多支血管病变和血流灌注,提示糖尿病是等同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控制血糖对于PCI术预后可以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改善患者病情具有指导意义。

4 结语

围手术期血糖控制可降低PCI术患者甘油三酯和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维持预后病情。

摘要: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血糖控制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PCI术的患者180例,根据随机血糖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正常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控制血糖。观察期间检测甘油三酯,冠状动脉造影,统计30 d内病死率。结果 30 d后观察组甘油三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动脉造影多支血管病变明显较多(P<0.05);观察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围手术期血糖控制有利于维持PCI术患者预后病情。

关键词:围手术期血糖,PCI,预后

参考文献

[1]Waldecker B,Waas W,Haberbosch W,et al.Type 2diabetes an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ngiographic findings and results of an invasive therapeutic approach in type 2 diabetic versus nondiabetic patients[J].Diabetes Care,1999,22:1832-1838.

[2]Gibson CM,Cannon CP,Murphy SA,et al.Relationship of 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 grade to mortality after administr ation of thrombolytic drugs[J].Circulation,2000,101:125-130.

[3]Szekely A,Levin J,Miao Y,et al.Impact of hyperglycemia on perioperative mortality afte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surgery[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11,142:430-437.

骨科围手术期护理 篇5

手术是骨科的重要治疗手段,其种类很多,范围很广,包括了四肢与躯干的骨、关节、肌肉、肌腱以及脊髓、周围神经和血管的各种手术,还有部分整形手术,基本涉及到整个运动系统。手术能否取得预期效果,不仅仅取决于手术本身的成功,在手术前对病人进行细致的准备工作,并且在手术后给予妥善的护理,可增加手术中的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使功能得到更理想的恢复。手术前护理

一、评估全身情况

术前对病人全身情况进行评估、判断病人对将行手术的耐受程度,以指导术前的准备和护理。术前评估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骨科创伤、疾病本身的危害和影响病人整个病程的各种潜在因素,后者包括

1、心血管功能,2、肺功能,3、营养和代谢状态,4、肾功能,6、内分泌功能,7、血液系统,8、免疫状态等。

病人对手术的耐受能力可以归纳为两类:第一类耐受力良好,指病人全身情况较好,骨科创伤或疾病对全身影响较小,重要器官无器质性病变,或其功能呈代偿状态。第二类耐受力不强,指病人全身情况欠佳,骨科创伤或疾病对全身已经造成明显影响,或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功能濒于失代偿或已有失代偿表现。

二、心理护理

配合医生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必要的科普宣传,就施行手术的必要性、可能取得的效果、手术的危险性、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术后恢复过程、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及方法等交代清楚,尤其是致残手术之前,更应向病人讲清伤后假肢的安装使用,功能恢复和生活能力程度,宣传有关成功的病例,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使病人对即将实施的手术充满信心,并能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心理护理和科普宣传应是鼓励性质的。对那些无法根治的姑息性手术,其真实的预后情况只能向家属说清楚,以免病人对以后的治疗护理和未来的生活失去信心。

三、术前准备

(一)协助医生完成各项检查

如心、肾、肝功能,凝血机制及血糖、血细胞沉降率等项目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脊柱侧弯及经胸腔手术者,术前应检查肺功能,糖尿病病人术前要求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

(二)加强营养,纠正负氮平衡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必要时输血或白蛋白,以增强体力通常认为,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是评定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而最佳指标为上臂肌腹处的周径。

1、预防感染:保持口腔清洁,习惯吸烟的病人在术前应劝其戒烟,避免其对呼吸道的刺激,减少分泌物,对痰多黏稠者可行雾化吸入,或注射祛痰剂,对慢性咳嗽病人,可用祛痰止咳药。指导病人做深呼吸和咳嗽运动。用鼻深吸气后,收缩腹肌,然后微微张嘴缓慢将气体呼出;先深吸气,然后微微张嘴呼气的同时连咳2声,之后正常呼吸1次,再深呼吸咳嗽。如此反复数次,做好呼吸、咳嗽运动,可增加肺通气量,利于痰液排除,避免坠积肺炎发生。

2、下列情况应在术前使用抗生素治疗。

(1)有感染病灶或切口接近感染区域的手术。

(2)严重污染的创伤,估计清创时间较长或难以彻底清创者。(3)估计手术时间较长,全身情况差的大手术者。

(4)骨关节结核病人术前需注射2周或更长时间的抗结核药物。

(三)肠道准备

告诉病人术前8小时禁食,6小时禁水;术前晚8点可用甘油灌肠剂灌肠,即可避免病人麻醉后括约肌松弛而污染手术台,又避免术后腹胀及排便的痛苦。

(四)术前训练

骨科手术是为了再建运动系统功能,为使手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应该在术前对择期手术的病人进行指导和训练。

1、床上排便习惯。骨科手术病人由于治疗需要,需长时间卧床,故易发生便秘,加上不习惯在床上排便,严重者可造成机械性肠梗阻。因此,要求术前3天指导病人在床上进行排便训练,以便术后习惯在床上排便,并嘱咐病人卧床期间需多饮水、多食富含纤维的食物,使食物进入胃内放射性性引起肠蠕动增加,产生排便感。

2、床上排尿练习。手术后躺在床上排尿的姿势非常不习惯,不放松,总有怕尿床的感觉造成排尿困难。因此,术前1周应练习床上排尿,指导患者用手掌轻轻压迫膀胱部,增加腹压,以利排尿,反复多次练习。老年男性病人,如有前列腺肥大病史,可以导尿。

3、肌肉、关节的功能训练。术前指导病人进行肢体的功能锻炼,目的是为了恢复肢体的固有功能。

(五)皮肤准备

备皮的目的是在不损伤皮肤完整性的前提下减少皮肤细菌数量,降低手术后感染率。

(六)其他准备

做好交叉配血,根据手术的需要备足够数量的全血,还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如病人临时发热,女病人月经来潮,除急症手术外均应推迟手术日期。病人各种化验结果和检查报告要看清楚,并准备好带往手术室的各种用品和药品、X线片等。

四、手术前一日的护理

(一)术前一日测4次体温,观察病人的体温变化,如发现病人发热、咳嗽、女病人月经来潮时应推迟手术日期。

(二)督促检查病人做好个人卫生、理发、洗澡、剪指甲、更换干净内衣等。

(三)根据医嘱做好输血前配血准备,并完成药物过敏试验,将试验结果记录在病历。

(四)对准备实施全麻手术的病人,术前日晚应做肥皂水清洁灌肠,以防麻醉后因肛门括约肌松弛而在术中排便造成污染。清洁灌肠还可以减轻防止术后腹胀,有利于胃肠道功能恢复。

(五)术前日晚根据医嘱应用镇静剂,如肌注安定、苯巴比妥,减轻病人的紧张感,保障睡眠与休息,使病人手术日有充沛的体力。

五、手术日晨间护理

(一)手术日早晨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

(二)病人手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4小时开始禁饮,防止病人在麻醉手术过程中发生呕吐、误吸而引起吸入性肺炎、窒息等意外。如需插胃肠减压管,需在术前2小时完成,并固定牢固。

(三)取下病人非固定性义齿,以免术中脱落或咽下。病人随身携带的珍贵物品如现金、存单、首饰、手表等在术前由病人委托家属保存。如无家属在场,应由护士长负责,有责任护士逐一清点登记,并交护士长或值班护士保存,以免丢失。

(四)手术部位的开放性伤口应换药一次,并清除伤口周围的胶布痕迹,按照医嘱肌注术前针,如安定、阿托品。

(五)接病人去手术前嘱病人排尿,或遵医嘱留置导尿管,并妥善固定。

(六)将必要的物品、病历、X线等随病人一起送手术室。手术后护理

一、环境和搬运

(一)病室环境和要求 大手术或全麻术后的病人,最好安排在有专人护理的监护室,直至清醒或病情稳定。若无术后监护室,应选择安静、舒适、便于照顾和抢救的病室,室温保持在22-25°,湿度为50%—60%。根据麻醉及手术种类准备床单位,以硬板床为主。需行石膏固定者,备好沙袋、棉垫、软枕、肢体架等,需要做牵引的病人应备好牵引架,牵引带,重量锤和钩等专科器材,必要时室还应准备急救物品及急救药品等。

(二)搬运

病人手术结束后用平车推回病室,搬运上病床时,最好是3人动作一致地进行搬运,尽量减少振动,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发生。对于脊柱手术者,在搬运时需保持脊柱水平位,绝不能弯曲或扭转,注意保护伤口,避免压迫手术部位而引起疼痛。若有引流管、输液管,要防止滑脱,避免牵引脱出。

二、麻醉清醒前的护理

麻醉未清醒的病人,有误吸、窒息等意外危险发生的可能。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

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若有呕吐情况,应及时给予清理。如病人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发绀等现象,应及时查明原因立即处理。如有舌后坠现象,立即将下颌部向上托起,或用拉舌钳将舌头拉出,若发现气管内阻塞,应及时用吸痰管清除痰液并与医生联系。

(二)注意保暖和避免意外损伤

当病人躁动不安时,应适当加以约束或加床档保护,防止骨折移位,牵引滑脱、敷料被拉扯或坠床等情况发生,术后应加强保暖,可加被、提高室温。

(三)病情观察

1、生命体征及神志的观察

全身麻醉未清醒前,脊椎等大手术的病人,应给予床边心电监护,每20—30分钟记录一次,然后逐渐延长间隔时间为每4小时测量一次。输液的病人应每30分钟巡视病房一次;术后病人体温升高不超过38°,是机体对手术创伤的反应,称为外科热。若体温持续不退,或3-5天后出现高热现象,应检查伤口有无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2、患肢的观察与护理

(1)观察要点

观察患者血液循环是骨科术后最基本的护理,上肢术后可触及桡动脉,下肢术后可触摸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还应观察皮肤的颜色,测量患者皮肤的温度及毛细血管反应。

(2)疼痛的处理

若术后患肢出现进行性、持续性疼痛,疼痛呈搏动性加剧,表面皮肤红肿,局部温度升高、肿胀,说明组织内压已相当高,应考虑肢体血液循环障碍,及时报告医生,并尽快找出原因,观察夹板或石膏等包扎是否过紧,是否为感染性水肿及手术引起的血管损伤,必要时剪开包扎的敷料或石膏管型等固定器材,仔细检查患肢,避免因持续性血运障碍而导致肢体坏死。绝不可轻率地以为是术后疼痛而打止痛针,敷衍了事。

(3)抬高术肢

术后1周内患肢可因手术创伤及外固定的原因,出现逐渐肿胀的现象,抬高患肢可减轻肿胀。方法是用软枕将患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其远端高于近端,以膝部为例,膝部应高于心脏水平,以踝关节最高,而髋部最低,如果只将膝部抬高至高位而远近两端都在低位,则肢体远端的静脉血液不能畅通回流。

(4)伤口情况

术后观察伤口敷料或石膏上的血迹是否扩大,若渗血不多,可用棉垫、绷带带加压包扎使出血不止,经止血、输血、输液后,血压及脉率仍不稳定,则需急症手术探查止血。

截肢病人需在床旁准备止血带,以备动脉缝线脱落时急用,有大出血时,先用手紧压出血部位,抬高肢体,同时呼唤人员帮助扎止血带,立即送手术室进行手术止血,绝不可只顾找人帮助,而使患肢流血不止,造成休克死亡。观察伤口有无感染。若创口疼痛不断加重,体温升高,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也上升,切口部位肿胀、压痛、局部跳痛,则提示疼痛消失,不再有脓液为止。

切口疼痛的处理。手术当日晚间疼痛最剧烈,病人伤口痛而不敢翻身活动、深呼吸和咳嗽,如此易发生肺部感染。所以术后2日内,尤其第一天给予适量的镇痛药很有必要,但镇痛药不宜过多使用,间隔时间在6小时以上。

3、排尿

术后6小时未排尿者,可在下腹部放置热水袋或按摩、听流水声等,如无效,则应导尿,必要时保留尿管,直到病人有自行排尿能力为止。

4、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增加抵抗力

骨科术后的病人,在麻醉清醒后6小时即可进食,应加强水分和营养物质的摄取,选择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但要避免辛辣食物的摄入,对于体弱或失血较多的病人,亦需适当补液或输血,但应避免长期静脉滴注,因为这样会限制病人全身或肢体的活动而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三、功能锻炼

(一)功能锻炼的原则

功能锻炼时骨科术后重要的康复手段。其目的是恢复局部功能和全身健康。但由于骨科术后的康复期较长,有些疾病甚至需长时间卧床治疗,从而影响了局部和全身的正常生理活动。因此,正确及时的功能锻炼是非常有必要的,其原则如下:上肢以恢复手的灵活性为主,可指导病人做手的握、抓、捻等锻炼;下肢的功能锻炼应注重负重和行走,可加强脚趾和股四头肌的练习等。

1、主动原则 ①根据手术大小,限制期限及疼痛的耐受力,指导病人进行主动的肌肉收缩和关节活动。②有外固定者,也应做静态收缩;而未被固定的关节或健肢可做全范围关节活动,运动量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到正常活动度,尽量不借助物理治疗和按摩。③大手术后和危重病人等不能自己活动者,护士应协助其进行被动活动。

2、循序渐进原则 随着全身和局部情况的好转,锻炼的次数、时间、范围可逐渐增加或延长,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性,使其掌握正确锻炼的原则和方法,以不疲劳为主,使功能锻炼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功能锻炼的三个阶段

1、初期 术后1—2周,由于病人虚弱,手术部位疼痛明显,应以休息为主,患肢可做适量的等长运动,健肢应做正常运动,防止术后并发症,以争取早日恢复功能,对于全髋置换、脊柱手术等大手术病人,术后医护人员应指导和协助病人翻身及患肢活动。对于上肢术后的患者,应鼓励其尽早离床下地活动,并指导做耸肩、握拳等动作,以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等。

2、中期

一般是术后2周以后,即从手术切口愈合到拆除牵引或外固定物的时期,在此阶段,骨、关节、肌腱等组织的疾病或手术创伤在愈合中,根据病情,在继续加强初期锻炼的同时,可加用简单的器械或支架铺助功能锻炼,如蹬车、手拉滑车、手握小铁球等。按时做徒手操或器械操,也可配合热疗、推拿、针刺等疗法。

四、骨科特殊病人手术前后的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骨科疾病不像以前那样单纯。由于个体差异,常并存多种疾病,因此不能只考虑局部病变的治疗而盲目进行手术,应充分估计病人的整体情况,对合并的疾病需要进行治疗和护理,使其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

(一)合并高血压的护理特点

应综合脑电图、眼底、血清胆固醇及胸部X线片有无主动脉钙化等多项检查。来估计动脉硬化的程度,对于服用降压药物的病人,要注意其有无水、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可抽血进行实验室检查。对于血压不稳定的病人,容易在麻醉前出现高血压,在术中及术后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在术前应密切监测血压,根据病情合理使用药物,使血压得到有效控制,保持血压稳定。有脑梗死和出血病史的病人,手术危险性较大,术中、术后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进行心电监护,适当使用降压药,保持血压稳定。

(二)合并心脏疾病的护理特点 手术前进行心电图及心功能检查,如果病人有明显的心功能不全的现象,原则上应推迟手术,可采用洋地黄制剂、利尿药及给予其他治疗措施,待心功能状态较好时,在考虑手术。同时,应限制水、盐的摄入,输液时也应控制滴速,术后还要继续加强心功能的监测。

(三)合并肺功能不全的护理特点 有慢性支气管扩张者及老年病人等,几乎都有气道分泌物潴留及换气障碍,所以在手术前必须充分估计、掌握病人肺功能障碍的程度。术前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对于痰多且黏稠者,每日雾化吸入1-2次,也可使用祛痰药物。必要时术前可做痰培养,供术后选用抗生素参考。术前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训练,必要时试用呼吸机做间歇性正压呼吸练习;术后继续使用抗生素及祛痰药物;密切注意病人的呼吸状况,给氧气吸入,预防发绀和呼吸困难。

(四)合并糖尿病的护理特点

合并糖尿病的病人,术前应严密检测血糖情况,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措施,轻度糖尿病的病人可用饮食疗法,口服降糖药物来控制血糖;对于重度糖尿病的病人,还需要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每日用手指采血进行电子血糖测定,每日测量6次,即早、中、晚饭前及饭后2小时各1次,以检测病人血糖值,根据血糖的高低,调节胰岛素的用量,待血糖保持稳定后即可施行手术治疗,术后病人也应继续观察,并保持血糖稳定。骨科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一、压疮

压疮是机体组织由于遭受外部压力而出现的局部急性缺血性损害。

(一)、压疮发生的个体因素

1、患者个体因素

年老、认知功能减退、瘫痪、大小便失禁、营养不良等是发生压疮的主要个体因素。此外,入院时局部已存在不可逆损伤,24—48小时就可以发生压疮,严重负氮平衡的恶病质患者,因软组织耗损、失去营养及循环不良,也易发生压疮。

2、压疮发生的外在因素

压疮的实质就是压迫性溃疡或压疮,目前将压疮发生的原因归纳为4种因素,即压力、剪切力、摩擦力及潮湿。首要因素是压力施加于骨的突出部位,当小动脉灌注压在45—50mmHg,并持续足够的时间后,便会引起组织损伤。

(二)、压疮的预防

压疮的预防并不单纯是护理人员的工作,而是应被全体医护人员共同重视的一项工作,特别对于全身衰竭、极度消瘦或全身水肿等病人,在做好日常压疮预防护理外,必须积极治疗原发病,早期给予营养支持,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才能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对于意识清醒的高危病人,必须尽早对病人及家属做好压疮预防的健康教育,发挥病人积极性,共同参与压疮的预防。

1、评估患者皮肤情况

积极评估患者皮肤情况是预防压疮关键的一步。要求对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做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常用的有Braden压疮评分法,分值越少,压疮发生的危险性越高。

2、冷敷预防 发生受压皮肤出现硬结,在减压的同时给予冰袋冷敷,在冷敷过程中要专人护理,注意观察局部皮肤颜色、温度、硬结大小,保护好皮肤,防止磨损,硬结消退后应及时停止冷敷。

3、减少骨突部位受压时间,避免按摩,对易发生压疮的患者应经常检查受压部位并记录,有关研究表明按摩无助于防止压疮。

4、药物预防选用碘伏、凡士林外涂局部受压处皮肤。

5、营养支持疗法

供给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根据需要给予白蛋白、血浆、全血、氨基酸输入,并注意维生素c和铁剂的补充。

6、采用各种医疗器械预防压疮

可采用能减轻组织压力或使软组织交替承受压力的器械,减轻压力的器械以气垫最好,其次为水垫。在没有上述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传统的勤翻身,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也能有效的预防压疮的发生。

二、便秘

便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仅给住院病人带来心理上的痛苦,同时对术后康复产生不利影响,在骨科病房,便秘发生率是非常高的。便秘是指个体正常的排便习惯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排出过于干硬的粪便,且排便不畅,排便时困难。

(一)、原因分析

1、心理因素

骨科病人多属于意外伤,毫无思想准备,往往存在焦虑、紧张、抑郁的心理,这些消极因素可引起并加重植物神经紊乱,影响胃肠道的运动和内分泌功能,引起胃肠道动力性疾病和功能紊乱。同时,消极的情绪可影响食欲,使病人食欲减少,而少量食物残渣对直肠壁产生的压力过小,不足以引起排便反射,从而引起便秘。

2、饮食不当

长期进食进食精细食物,食物中含植物纤维太少;植物纤维在胃肠道内不易被消化吸收,可增加结肠、直肠内容物的量,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食物中植物纤维缺乏时引起肠蠕动迟缓,发生便秘;其次,饮水不足也是便秘发生的原因。手术日需禁饮、禁食,而前日晚上摄入过多的蛋白质及脂类食物,导致术后早期肠蠕动受到抑制,食物残渣蓄积而发生便秘。

3、骨科疾病的影响

4、麻醉及镇痛泵的作用

5、疼痛的影响

6、年龄因素 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由于肠道功能易发生变化,消化液分泌减少和胃肠道蠕动减慢等原因,极易发生便秘。

7、排便习惯及环境的改变。

8、药物因素 临床上应用的某些药物常有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副作用,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引起便秘。另外,还应关注病人的口服药中有些药物也可导致便秘发生。

(二)护理对策

对于便秘病人,首先应评估病人,了解便秘的程度以及是否伴有头昏、腹胀、乏力等不适,以便能根据便秘的轻重缓急给予对症处理。包括:现有便秘情况,既往排便规律,有无便秘史,患者的饮食结构询问病史,了解症状,病人有关便秘知识的认知程度等,根据内容的评估,护理措施如下。

1、饮食指导 便秘往往同时存在术后进食时间晚,水果、蔬菜、主食及饮水量等因素中多个因素不足。术后应告诉病人尽快恢复饮食,对于骨科手术病人,因未涉及腹部不引起或少引起全身反应者,麻醉清醒后,无恶心、呕吐即可进食;病人饮食中每日水果与蔬菜不少于250g,保证每日饮水量大于2000ml;保证每日主食量,避免以鸡肉、猪肉等动物性食物作为主食。一日三餐主食,粗细粮合理搭配,多吃含纤维素的食品如:大米、小麦、玉米、青菜等。多吃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粗粮、酵母、豆类等以增加肠道的紧张力促进肠蠕动,减少便秘发生,对于术后病人,建议术后第一餐以流质为主,如鸡汁、排骨汤,量约400ml,每日晨起饭前先喝1杯温开水,每日饮水量大于2000ml,术后3天内少食甜食,对于有便秘倾向病人,可早晚服适量蜂蜜水300—500ml,必要时可口服润肠药,但润肠药不能长期使用,否则可引起药物依赖性,造成顽固性便秘。另外,进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饭菜新鲜可口,进食不能太快,忌食辛辣食物。

2、按摩热敷

患者取仰卧位,双膝屈曲,腹部放松,双手重叠置于右下腹,沿升结肠、横结肠,乙状结肠方向反复推展按摩,使腹部下陷1cm,幅度由小至大,直至产生肠蠕动,每天1次,每次10—15分钟,于每日早餐后30分钟进行,或排便前20分钟进行。

3、心理护理

护士的语言对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有直接影响,向病人解释发生便秘原因及预防措施,消除其思想顾虑,并及时给予疼痛的评估及处理,指导病人卧床排便,养成床上按时排便的良好习惯,对于新入院的病人应详细介绍病区环境,作息制度等使病人尽快熟悉环境与人员,放松心情,对污染被单及时更换,同时多作相应的健康教育。

4、把握健康生活方式

生活要有规律:如早睡早起、不熬夜,戒酒,心情愉快,避免紧张。为病人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安静、卫生、减少人员流动,向病室其他人员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理解,排便时要求探视者及异性陪护暂时回避,用屏风遮挡。鼓励病人活动。

5、药物治疗

(1)开塞露

2支保留灌肠加腹部自我按摩。(2)缓泻药物

潘泻叶泡茶饮。

(3)灌肠 对于便秘超过5天者可用灌肠方法排出大便。

三、肺部感染

(一)原因分析

肺部感染也称下呼吸道感染,是老年人常见疾病、多发疾病。据有关报道,老年肺部感染在老年感染性疾病中占首位,且为主要死亡原因。临床证明,这是与其生理、病理、临床等一系列的特殊性有关。因此在骨科老年卧床病人预防肺部感染护理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合理护理十分主要。

(二)护理对策

1、提高预防骨科老年卧床病人并发肺部感染的认识。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医院感染的监控力度,定期进行空气消毒,正确采取空气及操作物品培养标本,加强紫外线空气消毒的使用管理及强度监测。督促护理人员自觉遵守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加强病人的健康教育 给病人讲解相关的医学知识,说明预防肺部感染的目的、意义、对疾病的影响,使病人心中有数,增强病人的信心,使其提高自身防御能力。根据病情,因人而异,如下肢骨折、骨牵引的病人可采用半卧位或者坐位,手术后尽可能减少卧床时间,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拄拐室外散步。

3、树立整体观念 由于老年人自身免疫低下爱,除加强基础病的治疗外,还需加强支持治疗、合理饮食,以保证病人获得足够的营养,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4、做好病人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应从病人进入病房开始,主管护士首先应主动、热情、亲切、自然地介绍病房环境、作息时间,介绍同室病友,帮助病人建立病友关系,并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心理特征、性格爱好,从而使他们感到受重视,解除心理负担。同时应主动与病人交流、沟通,另外护理人员应多与病员家属联系,鼓励家属多探视,给予病人心理支持和安慰。

5、加强病房的科学管理 保持病房的科学管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在注意病人保暖的前提下每日早、晚两次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温20—22度、湿度60%—70%,每日早晚用消毒液拖地2次。

6、预防感冒

病人在卧床期应注意保暖,保持内衣及被单的干燥,特别是冬天和行下肢牵引的病人,尤其应避免着凉而诱发呼吸道感染。

7、加强口腔护理

口腔护理2次/天,防止口腔黏膜干燥,提高黏膜吞噬、排除、消灭细菌的能力。

8、保持呼吸道通畅

(1)湿化呼吸道:应该做到早雾化、早助咳,即病人肺部听诊有痰鸣音时就应进行雾化。(2)勤翻身:在湿化痰液的前提下,应每1—2小时给病人翻身一次,可以防止肺泡萎缩和肺不张,使痰液在重力作用下流入大的气道排出,保证支气管的排痰通畅。翻身时应缓慢进行,期间配合拍背咳痰,使病人逐步翻身至所需的体位。(4)间断拍背。(4)鼓励咳嗽及咳痰。

9、做好基础护理

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精神状态、饮食、睡眠等变化。对已使用抗生素者,应注意是否有二重感染的可能,合理应用抗生素,使其有效控制感染,以降低医院感染率。骨科病人出院指导

骨损伤的修复过程需要一个较长的愈合阶段,临床上病人由于各种原因往往在疾病未痊愈或病情稍平稳后即出院回家休养,出院后的护理及功能恢复的好坏密切相关,因此,出院指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出院指导原则

1、根据病人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指导。选择指导时机和指导方式,在病人疼痛减轻或消失时收到的效果最好。指导方式分讲解和示范。

2、根据病人处于不同的康复阶段进行指导。病人及其家属参与出院计划的制订,训练家属掌握一般性护理手段,如翻身、穿衣、协助大小便、功能锻炼方法及效果观察并协助病人完成计划。对病人应禁止的行为采用书面指导形式,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如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不能盘腿或跷二郎腿,不能坐矮板凳,以免人工关节脱位。

二、出院指导的内容

1、心理护理

消除病人的依赖心理,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完成康复计划,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2、功能锻炼 指导功能锻炼是骨科疾病治疗的重要内容,恢复满意的肢体功能,预防骨质疏松、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废用综合症,就必须坚持不懈完成锻炼计划和内容。采用讲解和演示的形式让病人及家属达到掌握的程度,给予病人量化指标,并嘱家属一起监护和督促,让病人完成。对长期卧床超过2周者,起床后出现眩晕现象明显增加,应注意防止意外发生。

3、饮食和排泄指导

伤口和切口的愈合、骨折的修复与机体营养状况密切相关。供给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富含纤维素及钙的食物,增强病人的抵抗力,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利于伤口组织生长修复,促进愈合及全身康复。长期卧床或活动量的减少,均可使肠蠕动减慢,引起便秘。忽视便意,亦可造成大便干结,便秘给病人的进食、睡眠、康复均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多饮水及规律的排便很重要。

4、对铺助工具的安全使用进行指导

如拐杖、轮椅应定期检查其完整性是否损坏,保证使用安全。

5、对截瘫病人及其家属的指导

由于截瘫病人长期卧床,自理能力缺陷,主要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注意预防压疮、肺部及泌尿系统感染。

6、出院后复查的重要性

子宫肌瘤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护理 篇6

【关键词】 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9-1022-02

子宫肌瘤是由于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同时也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高[1]。子宫肌瘤手术治疗是目前用来治疗子宫肌瘤主要的、有效的、安全的手段之一。該手术的不良反应会严重影响着病人的生理、心理状态,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加之疾病本身所引起的一系列复杂的负性心理反应,都会给治疗和康复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在对病人进行手术的术前、术中、术后的过程中除了对症治疗躯体疾病外,还要关心体贴患者,解除其心理障碍,增加其安全感及对子宫肌瘤手术治疗的信心,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现将对20例子宫肌瘤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20例子宫肌瘤手术治疗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年龄34-53岁,平均43岁 。本组所有病例均存在焦虑、恐惧感,经心理护理后能积极配合手术。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手术的目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注意事项,给予心理安慰,避免不必要的精神紧张。介绍手术及麻醉医生的资历和技术水平,说明手术方式的选择会充分考虑对其以后生活的影响,让病人感到受重视,增强对医院的信任感;介绍同种疾病获得成功治疗的病人,用榜样的力量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针对病人的不同顾虑,正确评估病人,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好术前宣教,如讲解手术治疗的优点、方法,手术治疗的意义,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减少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对年龄偏大和接受能力差的病人反复讲解、耐心解释;针对性地加强心理护理,对病人要关心、同情,讲解保持情绪稳定对疾病的重要性,动员家属给与心理上的支持。多巡视病房,对病人语言亲切,善于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实施关爱性抚触护理,让病人感到温暖和被关怀。使病人顺利地度过围手术期。避免剧烈活动,保持一个平静的心态。争取家属、亲友的合作和配合,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

2.1.2 一般护理:加强生活护理,保持病室安静、光线柔和、空气新鲜,限制探视。术前营养状况直接影响术后康复过程,护士要注意指导病人摄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及低脂肪全营养饮食。安排合理的食谱,以保证机体处于术前最佳的营养状况。术前要保证患者得到充分休息,为减轻病人的焦虑程度,保证充分睡眠,做完术前治疗后,可给病人适量镇静剂,但应在术前4小时以上用药,以减少药物的协同作用,防止出现呼吸抑制现象。

2.1.3 手术野准备:术前一日准备,以顺毛、短刮的方式进行手术区剃毛备皮,上自剑突下,下至两大腿下1/3,包括外阴部,两侧至腋中线。备皮完毕用温水洗净、拭干,以消毒治疗巾包裹手术野。避免术后切口感染。

2.1.4 消化道准备:清洁肠道是术前准备的重要环节,清洁肠道内积粪,使肠道空虚,最大限度地降低肠道内细菌的数量和毒力,可减少术后感染的机会[3]。一般手术前一日灌肠1-2次,使病人能排便3次以上;手术可能涉及肠道时,术前口服番泻叶水,少量试服,以防造成水泻致脱水。术前禁食8小时,禁饮4小时,以减少术中因牵拉内脏引起恶心、呕吐反应。

2.1.5 留置导尿管:子宫及附件区离膀胱较近,为避免损伤膀胱,术前半小时留置导尿管,插管动作应较柔,对精神过度紧张而致尿管括约肌痉挛,应做好解释,取得合作后再插管。

2.1.6 做好药敏试验:术前按医嘱做好药物过敏试验,并记录于病历上。

2.2 术后护理

2.2.1 体位:患者安返病房后应去枕平卧6小时,待麻醉清醒后,病情稳定者可改为半卧位,以利于引流。生命体征平稳后,应协助病人定时翻身、拍背、咳痰,特殊情况下,配合雾化吸入,促进呼吸道痰液排出,减少肺部的并发症。

2.2.2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严密监测患者T、P、R、BP等生命体征变化。15~30min测量P、R、BP一次,待病情平稳后,延长间歇时间。维持稳定的血压和尿量。

2.2.3 留置尿管的护理:患者术后常带有导尿管、阴道引流管,应保持通畅,妥善固定,防止受压、扭曲、脱出。因此护士应注意在术后加强巡视,密切观察尿液和阴道引流液的颜色和数量,保持管道的通畅,记录尿液和引流液的颜色、若发现尿少、无尿、血尿及引流液异常等现象,立即报告医生。

2.2.4 饮食护理:患者术后6小时内禁食水,6小时后可流质饮食,肛门排气后,可进软食,根据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逐渐增量,以高蛋白、低脂肪、同时少食多餐水果蔬菜,以保证维生素及无机盐的供应,对进食不足者,应静脉补充营养及电解质。

2.2.5 术后活动:手术6小时后,病人可在床上适当活动,待病情稳定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适量的活动,一方面可以增加肠道的蠕动,提前肛门排气。另一方面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有利于病人早日康复。

2.2.6 切口护理:术后切口应加压包扎,及时观察敷料是否清洁,检查有无渗血及脂肪液化等,如有异常,及时对症处理。一般术后第七天拆线。

2.3 术后专科护理

护士要完成好妇科的一些专业护理,比如包括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做好尿管护理,尿管拔除后协助督促及时小便。注意观察阴道分泌物,根据阴道分泌物的改变判断妇科疾病的变化,阴道填塞纱条者,于术后24h内取出,切口有引流条者,外敷湿透时随时换药,保持敷料清洁。双侧腹股沟部有负压引流管时,应观察引流量、性质,每日局部伤口换药一次。根据医嘱及时完成治疗及输液。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患者发生尿潴留时,利用条件反射,让病人听流水声或用温开水冲洗会阴,引起排尿反应,或用热水袋敷下腹部,轻轻按摩下腹部刺激膀胱肌肉收缩排尿;也可用针刺三阴交等。经以上处理无效,可在无菌操作下进行导尿,使患者安全舒适地度过围手术期。

2.4 出院指导

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平衡营养,适当锻炼,合理用药,戒除不良生活习惯,保持乐观的心态。注意阴道有无异常的流液,如有异常,及时就医。禁止盆浴两个月,禁止阴道冲洗,注意外阴清洁,防止盆腔感染。按医嘱如期复诊、接受追踪检查。

3 结果

通过周密细致的护理,本组病例治疗效果满意,均顺利康复出院,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4 结论

子宫肌瘤是妇产科常见的肿瘤,手术有一定的创伤,患者可能会出现紧张、焦虑、忧郁、烦躁等不良的心理情绪[3]。其围术期的护理不仅可以有效的帮助患者度过手术期, 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指导患者适应术后生活、工作,而且提高手术临床疗效,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4]。此时护理人员应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耐心讲解手术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和沟通,给患者以宾至如归的感觉,感觉到自己被重视。同时列举周围病友成功的例子,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担忧,并说明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对其日后的生活、工作不会有太大影响,帮助患者放下心理包袱。子宫肌瘤为消耗性疾病,患者往往自身免疫功能低下;手术创伤后,患者自身耐受能力较低,常会发生伤口感染和发热,应及时给予有效的降温和抗感染治疗。手术必然会有创伤,有效的疼痛护理,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患者的痛阈,主观上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本研究通过对20例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实施有效护理,提高了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喻晓丽.32例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护理[J].医学信息,2010,23(3):740-741.

[2]赵翠芳,刘江丽.子宫肌瘤病人围术期心理护理.CHINESE GENERAL NURSING, 2008,16(10):2584.

[3]雷艳春,郝秋华,许秀萍.子宫肌瘤90例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5):8732-8733.

PCI围手术期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14例非ST段抬高AMI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7例。观察组中男33例, 女24例, 年龄52~81岁, 平均年龄 (65.32±5.34) 岁;对照组中男32例, 女25例, 年龄53~79岁, 平均年龄 (64.98±5.17) 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非ST段抬高AMI的诊断标准;②患者无其他原发性疾病;③患者对本研究药物无过敏症状;④患者家属均知情,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者不符合非ST段抬高AMI的诊断标准;②患者患有精神病, 无法自主配合治疗;③患者患有其他原发性疾病, 无法参与研究;④患者出现心源性休克、小分支病变、左主干病变等症状。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治疗, 患者术前服用300 mg阿司匹林、600 mg氯吡格雷, 并进行心电图、心动图、肝功能、肌钙蛋白及电解质的检查。

1.2.2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采取替罗非班治疗:替罗非班 (武汉远大制药集团) 进行静脉注射, 10.0μg/kg, 再按常规方法进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动脉造影及支架移植手术。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情况,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1.4疗效评价标准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 或病情恶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比较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3讨论

AMI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重, 患AMI的患者也逐年增多, 成为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在对患者行PCI时, 血小板结抗剂的治疗为关键步骤, 其中常见的治疗药物有依替巴肽、阿昔单抗及替罗非班等, 其中替罗非班和依替巴肽在临床使用较多, 治疗效果显著。

本文结果表明,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少于对照组 (P<0.05) 。提示在非ST段抬高AMI患者PCI手术前对患者进行替罗非班的治疗效果显著。究其原因, 可能与ST段抬高AMI患者的发病机制不同有关, 非ST段抬高AMI是由心肌供氧与缺氧的失衡引起, 致病原因主要为冠状动脉收缩或痉挛、非阻塞性血栓、炎症及机械性阻塞等。通常表现是冠状动脉非完全的闭塞, 而血栓为以血小板为主的血栓, 因而在治疗过程中需采取抗血小板凝固的治疗。常规的治疗药物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等均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 但在治疗过程中各药物只能阻断血小板活化的某一条途径, 因而产生较多的心血管事件。而在使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治疗的基础上, 进行替罗非班的治疗, 则能增强对血小板活化的阻断, 提高治疗效果[3]。替罗非班是一种具有较高特异性的非肽类血小板模糖蛋白Ⅱb/Ⅲa受体阻滞剂, 通过占据糖蛋白交联的有利位置, 竞争性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减少缺血性事件的出现,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 替罗非班注射液在非ST段抬高AMI患者急诊PCI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显著, 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摘要:目的 研究替罗非班注射液在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AMI) 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 114例非ST段抬高AMI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7例。对照组术前进行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术前采用替罗非班进行治疗, 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替罗非班,急性心肌梗死经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

参考文献

[1]张育德, 冯翠玲, 白树风, 等.替罗非班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 (14) :1306-1309.

[2]尚喜艳, 王彩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应用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对不同性别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临床内科杂志, 2015, 26 (3) :181-184.

颈椎前路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篇8

1 临床资料

本组56例患者, 男性32例, 女性24例。平均年龄46.7岁。临床确诊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16例, 颈椎间盘突出13例, 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10例, 脊髓型颈椎病17例。手术方式均为颈椎前路减压钛板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出院随访6个月以上, 手术效果满意, 全组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 无并发症发生。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多数患者对颈椎手术存在恐惧心理, 主要是心理负担大、焦虑悲观等负面情绪。术前加强同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讲解手术的大致过程及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 介绍以往的成功病例, 树立患者的信心, 降低及消除患者的焦虑程度, 调整心理状态, 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手术及治疗。

2.1.2气管推移训练

颈锥前路手术的入路系经颈内脏鞘 (内有甲状腺、气管与食管) 与颈血管神经鞘 (内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 间隙而抵达椎体前方, 故术中需较长时间将内脏鞘牵向对侧, 方可达到病变椎体的良好显露。在牵拉气管过程中患者常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烦躁, 导致术野显露差, 手术进展困难。故术前3~5 d需指导患者行气管推移训练, 从而能更好的适应术中的牵拉, 降低手术难度与风险[1,2]。第1天一般为3次, 10~15 min/次, 每次间隔2~3 h, 第2天每次推移20~25 min, 做3次/d。第3天每次推移40~60 min, 做4次/d。第4天训练持续60 min, 训练4次。直至不发生呛咳, 训练到符合手术要求为止, 即气管被推移过中线持续0.5 h以上。

2.1.3 术前准备

术区皮肤准备包括理发, 皮肤清洁等, 如有取骨手术, 还应包括供区皮肤清洁及会阴区准备。颈围领佩戴训练, 平卧位及轴线翻身训练, 床上大小便训练。术前戒烟, 主动咳嗽咳痰, 肺功能锻炼等。

2.2 术后护理

2.2.1 病情观察

颈椎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大多发生在术后6 h以内, 48 h后病情逐渐平稳。术后给予心电监护以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及血氧饱和度, 同时给予吸氧, 6 h内至少30 min观察1次, 直至平稳后改为4 h观察一次。

2.2.2 卧位及皮肤护理

去枕平卧位, 严格制动颈部, 轴线翻身, 翻身时保持头颈与躯干下肢呈一直线。左右侧卧位时应将头部垫高, 保持头颈部于躯干纵轴在同一高度。为预防压疮的发生, 术后安排患者平卧于气垫床上, 保持床铺清洁、平整、干燥、无渣屑。定时用温水擦浴,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大小便浸渍皮肤和伤口, 及时更换潮湿脏污的被褥、衣裤和分泌物浸湿的伤口敷料, 小儿勤换尿布。协助卧床患者2 h翻身一次, 翻身后应在身体着力空隙处垫海绵垫或软枕, 受压的骨突出处要用海绵或海绵圈垫空, 避免压迫。头后枕部、双肩、骶尾部及脚后跟是褥疮的好发部位, 要给予重点观察。

2.2.3 颈部血肿的预防及处理

术区血肿压迫脊髓造成神经症状加重甚至呼吸心跳停止是颈椎前路手术早期最严重的并发症。术后严密观察切口周围有无肿胀, 切口周围软组织张力及引流情况以有利于本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如发现切口处疼痛加重, 渗血较多, 颈部肿胀明显, 引流不畅或引流液过少, 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情况, 应警惕本并发症的发生。如怀疑本并发症出现, 应立刻通知医生紧急处理, 并配合积极抢救, 如有必要, 床旁紧急切开术区缝线, 清除压迫血肿, 同时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重返手术室行清创止血, 如发现处理及时, 可避免此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2.2.4 呼吸道管理

由于术中对气管的牵拉, 部分患者出现喉头水肿造成严重的呼吸困难。颈椎前路手术患者床旁常规准备气管切开包, 术后严密监测血氧饱度及呼吸情况, 如发现患者有呼吸困难及急性呼吸道梗阻时, 必须马上通知医生, 必要时行紧急气管切开术。

颈椎前路手术患者常合并呼吸无力, 患者多有咳嗽咳痰无力, 造成痰液在呼吸道内的蓄积, 阻塞呼吸道, 进而容易引起肺部感染造成呼吸困难。原因有二: (1) 颈脊髓损伤及水肿波及颈4以上颈脊髓; (2) 血肿压迫脊髓造成呼吸肌无力[3]。术后应鼓励患者进行主动咳痰, 指导患者深呼吸等呼吸功能锻炼, 协助并指导家属对患者行翻身拍背, 拍背时避免肩胛部颈椎部位, 按压腹部, 协助患者排痰。床旁备吸痰管, 定期雾化吸入 (糜蛋白酶加沐舒坦, 庆大霉素) [4], 稀释痰液, 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术后给予低流量吸氧, 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必要时改为高流量吸氧, 如仍不能维持氧饱和, 及时通知医生, 行手术清除血肿或转ICU行呼吸机支持呼吸。

2.2.5 饮食护理

术后禁食水6 h后改为流质饮食。颈椎前路手术时, 由于切口疼痛, 麻醉及插管等多发面原因, 造成早期进食困难。一般术后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逐步过渡到普食。部分颈椎前路手术患者, 特别是上颈椎手术, 由于解剖特点及术中过度牵拉、误夹误切等原因, 造成喉上神经损伤, 引起术后饮水呛咳。对于此类患者, 应注意与患者及时沟通, 缓解患者的紧张忧虑情绪, 暂时禁止流质饮食。告知医生, 增加补液量, 视情况改为固体饮食, 嘱患者细嚼慢咽。随时间进展, 一般多能自行恢复。

2.2.6 泌尿系护理

鼓励患者多饮水, 维持尿量在2000 ml/d以上。加强对留置尿管的护理, 2次/d用碘伏消毒尿道口。注意行膀胱功能锻炼, 夹闭尿管, 定时放开, 维持膀胱的收缩舒张功能。排尿时注意按压下腹部, 协助患者尽量排空膀胱, 减少残余尿。对于长时间留置尿管的患者, 定期更换尿管。

2.2.7 功能锻炼

颈椎前路手术患者多合并有不同程度四肢瘫, 不完全性瘫, 或完全性瘫, 功能锻炼对术后患者四肢功能恢复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故要将术后的康复功能锻炼放到与手术同等重要的位置来看待。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应对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指导, 包括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 锻炼以主动运动为主, 被动运动为辅。注意尽量维持关节的功能, 防止关节挛缩僵硬强直等并发症的发生。通过锻炼逐步提高四肢肌力, 指导患者对四肢尤其是双手灵活度及协调性的锻练, 对于不全瘫或全瘫患者应训练定期排便、排尿。部分合并喉返神经损伤的患者指导其行发声锻炼。另外, 积极有效地功能锻炼对防止血栓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5,6]。

2.3 出院指导

出院后继续佩戴颈围领制动至少3个月。指导患者及家属行院外功能锻炼。如患者突然出现颈部疼痛加重, 吞咽困难等情况, 有可能是颈部植骨块脱落, 告知患者立即来院复诊[7]。嘱咐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来院定期复查, 行X光片检查显示达到骨性融合后去掉颈围领行颈部功能锻炼。

3 结果

颈椎前路手术解剖复杂, 手术并发症多且后果严重, 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变得尤其重要。通过围手术期系统有效地护理工作, 术前充分准备, 树立患者信心, 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有针对性的处理各种情况, 正确指导患者康复训练, 对手术安全及有效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重大意义。本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治疗满意, 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1]王惠琴, 汪四花.34例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10) :887-889.

[2]陈智, 黄轩.颈椎前路术后吞咽困难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2, 22 (11) :979-982.

[3]王岩, 白一冰.颈椎病前路择期手术术后早期并发症分析.中华骨科杂志, 2004, 24 (9) :538-541.

[4]金大地, 王健, 瞿东滨.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对策.中华骨科杂志, 2005, 25 (2) :102-106.

[5]徐侃, 邱斌松, 陈正形, 等.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的并发症及预防.中华骨科杂志, 2003, 23 (9) :562-563.

[6]王新伟, 袁文, 陈德玉, 等.颈椎病术后早期神经功能严重恶化原因分析中华骨科杂志, 2009, 29 (12) :1093-1098.

PCI围手术期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4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接诊的60例行妇科手术的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 同时抽取60例同期行妇科手术的中年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60例患者中, 年龄62~78岁, 平均 (69.1±6.2) 岁, 对照组60例患者中, 年龄26~59岁, 平均 (43.5±4.9) 岁。

1.2 合并症分布

(1) 观察组:合并高血压35例, 合并心绞痛5例, 合并心率失常9例, 合并冠心病3例, 合并糖尿病2例, 合并贫血5例, 合并肾功能不全1例。 (2) 对照组:合并高血压18例, 合并心绞痛0例, 合并心率失常5例, 合并冠心病0例, 合并糖尿病2例, 合并贫血4例, 合并肾功能不全1例。

1.3 方法

1.3.1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利多卡因+地卡因混合液对患者进行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 检查患者的血压、心率、血糖均正常后进行子宫切除手术。

1.3.2 手术前后的处理方法

(1) 术前处理:按照美国麻醉协会病情分级 (ASA) 标准对患者进行病情分级, 对患者手术的耐受力和麻醉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2]。观察组60例患者为ASAⅡ~Ⅲ级, 对照组为ASAⅠ~Ⅱ级。术前密切监控患者的心率、血压等一般身体指标, 确定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均处于稳定状态, 并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护理。对于合并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要严格控制患者的饮食和血糖监控, 合理使用胰岛素治疗, 待血糖稳定后方可进行手术。对于贫血患者, 术前要进行相应的治疗, 使血红蛋白达到80~100 g/L时方可进行手术。 (2) 术中处理:术中除了常规的手术治疗外, 必须采用心电监护等生命体征检测仪对患者的T、P、R、BP、HR、SBP、DBP、MAP以及Sp O2进行同时监控。 (3) 术后处理: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心电图监护和血氧饱和度监测, 时刻关注患者的T、P、R、BP、HR等指标。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宜输液过快, 否则会引起心率失常或心力衰竭;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观测血糖水平。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心率 (HR) 、收缩压 (SBP) 、舒张压 (DBP) 、平均动脉压 (MAP) 、血氧饱和度指标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R、SBP、DBP、MAP以及Sp O2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HR、SBP、DBP、MAP、Sp O2指标均明显优于术前,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对照组患者术后SBP、DBP、MAP、Sp O2指标均明显优于术前,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手术前后HR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术后共发生并发症11例 (18.3%) , 其中1例 (1.7%) 死亡;对照组术后并发症7例 (11.7%) , 死亡0例。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x2=2.113, P>0.05) , 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x2=1.008, P>0.05) 。

3 讨论

自手术治疗时间确定开始到与手术有关的所有治疗结束为止被称为围手术期[3,4]。由于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 老年疾病的治疗情况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老年妇科患者常伴随多种合并病症, 手术及麻醉必然给患者带来一定的风险, 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达和临床经验的不断完善, 老年妇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也越来越优越[5,6]。

本次研究结果可见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HR、SBP、DBP、MAP、Sp O2指标均明显优于术前, 对照组术后SBP、DBP、MAP、Sp O2指标均明显优于术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可见年龄并不是手术成功与否的最主要因素, 对老年患者进行密切的身体指标控制并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后具有一定的手术耐受性。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率要高于对照组, 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P>0.05) 。可见对老年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术中监测以及术后监护后, 可以有效地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年龄不是老年患者妇科手术的绝对禁忌。

参考文献

[1]穆殿芬.妇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 2012, 20 (5) :95-97.

[2]谢玫玲, 翁惠兰, 吴佩雁, 等.老年妇科患者围手术期的特点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 (18) :64-65.

[3]缪懿, 谢毅, 严沁, 等.70岁以上老年患者实施妇科手术的围手术期观察[J].世界临床药物, 2013, 34 (7) :405-408, 426.

[4]赵玲, 李瑛, 朱爱爱, 等.老年女性妇科手术患者合并症与并发症的护理管理实践[J].河北医学, 2010, 16 (11) :1391-1393.

[5]李彦军.老年妇科手术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围手术期处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 14 (6) :510-512.

甲状腺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篇10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各类甲状腺手术患者57例, 男15例, 女42例, 年龄27~63岁, 平均45岁。甲状腺瘤24例, 结节性甲状腺肿30例, 甲状腺功能亢进3例。

手术方式:单侧甲状腺次全切38例, 双侧甲状腺次全切19例。

术前护理:术前宣教:术前1天巡回护士携带宣教资料到病房, 阅读病历, 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 如化验单、检查单是否齐全, 有无术前讨论, 是否签字, 有无传染病及过敏史, 肿块大小及检查结果。发现患者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1) 多数患者都对手术中可能产生地疼痛而感到恐惧和害怕, 为此焦虑、担心。 (2) 患者对生活环境的改变感到不适, 心情不能放松。 (3) 担心手术后的效果。多数患者对自己手术后能否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而担心, 怕手术失败或产生术后的并发症, 为此焦虑、紧张, 针对这种情况, 护士应该主动的去关心将要进行手术的患者, 对患者存在的疑问和顾虑要耐心仔细的去解答, 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 使其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工作, 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使患者对手术室的环境及自己将要面对的手术有粗略的了解。交代术前禁食水的重要性。因为患者恐惧焦虑的心理, 会引起血压增高、心率加快等一系列的生理改变, 这些改变对手术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尤其是对甲亢患者会产生相对较为严重的影响[1], 所以, 作为医务人员, 我们要向患者进行详细的解说和安抚, 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准备手术。手术器械及物品准备:手术间一定要保持整齐清洁。巡回护士在患者进入手术前30分钟, 将室温控制22~25℃, 但患者由于手术, 身体暴露通常会感觉冷, 需注意保暖。手术间相对湿度在40~60%。准备好凝胶垫、气管切开包, 检查高频电刀、氧气及吸引装置等运转是否良好。器械护士准备好手术有关的各种器械、负压引流球、特殊缝合线、标本袋等。

术中护理: (1) 建立静脉通道:甲状腺的血液供应较为丰富, 所以在手术的过程中, 容易发生较大量的出血, 所以在手术时, 必须建立好通畅的静脉通道, 以防止发生意外时能够及时输血输液治疗。选择走向直、弹性好、粗的血管穿刺, 常规选择22G静脉留置针, 这样能够方便术中进行麻醉给药, 并且应该按照患者手术时的具体情况来调节药量, 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2) 手术体位:颈仰卧位, 使用凝胶垫, 床头可向上倾斜15~20°, 肩下必须有支撑垫, 一方面可有效暴露手术野, 另一方面为了防止患者在手术以后发生颈肩疼痛, 我们在为患者摆放体位时, 应该根据当时的手术情况和患者的舒适度来正确摆放, 不过分暴露患者的身体[2]。 (3) 麻醉配合:协助摆放麻醉体位, 协助准备气管插管的备品, 麻醉师穿刺时护士应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脉搏及氧饱和度等变化。 (4) 高频电刀的使用:为了减少术中出血, 要使用高频电刀, 巡回护士调整好电刀电凝的参数, 负极板的位置, 应选择患者肌肉丰富且汗毛少的部位。固定患者时, 要保证肢体不接触金属物, 以免发生旁路电灼伤。 (5) 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在手术的过程中, 多数患者使用的都是颈神经丛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 患者对手术本身存在害怕和恐惧的心理, 再加上手术过程中的刺激, 使得患者的血压和脉搏在手术中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而对手术产生一定的影响[3], 所以在手术的过程中, 术者应该仔细观察患者的一般状况和生命体征的变化, 然后根据相应的变化来采取措施, 如使用局麻药减轻疼痛等。在手术的过程中, 如果发现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发生较大程度的降低, 或呼吸频率大幅度加快, 则可以适当的给予低流量吸氧。此外, 还必须仔细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 然后仔细检查患者的声音是否嘶哑, 如果发现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或窒息, 则我们应该想到患者可能发生了气管软化塌陷或双侧喉返神经损伤, 必须组织及时的抢救和治疗, 否则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巡回护士手术中严密观察, 及时发现有无甲状腺危象发生, 如高热39℃以上、大汗淋漓、面部潮红、心率加快、烦躁不安、昏迷等, 要及时抢救。

术后并发症观察与护理: (1) 术后呼吸困难和窒息:多发生在术后48小时内, 是术后最危急的并发症。常见原因:a.切口内出血压迫气管:因手术时止血不完善, 或血管结扎线滑脱所引起。b.喉头水肿:主要是手术创伤所致。c.气管塌陷:是气管壁长期受肿大甲状腺压迫, 发生软化, 切除甲状腺体的大部分后软化的气管壁失去支撑的结果。术后患者采用半卧位, 以利呼吸和引流切口内积血, 帮助患者及时排出痰液, 保持呼吸道通畅。 (2) 喉返神经损伤:大多数是因手术处理甲状腺下级时, 不慎将喉返神经切断、缝扎或挫夹、牵拉造成永久性或暂时性损伤所致。术后给患者及时的理疗等处理后, 一般可能在3~6个月内逐渐恢复。 (3) 甲状腺危象:危象发生与术前准备不够、甲亢症状未能很好控制及手术应激有关。主要表现为高热、脉快, 谵妄、大汗、呕吐, 若不及时处理, 可迅速发展至昏迷、虚脱、休克甚至死亡。这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患者。 (4) 手足抽搐:因手术时误伤甲状旁腺或血液供给受累所致。发生手足抽搐后, 应限制肉类、乳品和蛋类等食品。抽搐发作时, 立即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10~20 m L。症状轻者可口服葡萄糖酸钙或乳酸钙2~4 g, 3次/日。重者可加服维生素D3。

结果

本组57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 无切口感染及严重并发症, 手术过程进展顺利, 术后恢复良好, 康复出院。

讨论

甲状腺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一种系统化的整体护理, 由于甲状腺手术风险较大、并发症多, 因而对围手术期护理要求更高。术前正确评估, 了解患者情况, 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接受手术治疗。术中严密细致的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配合医生完成手术, 降低应激反应引起的对患者机体不良刺激,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保证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参考文献

[1]谢荣.麻醉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4:449.

[2]林岩.实用手术室护理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6:162-163.

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的治疗 篇11

临床资料

2011年6~12月收治外科患者50例,男38例,女12例,骨折患者20例,阑尾炎10例,内痔5例,疝气10例,肠梗阻5例。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创口感染2例,Ⅱ期愈合,发热3例(术后7天体温>38℃)经过处理均痊愈出院。

护 理

术前护理:从病人准手术至进入手术室,这一时期的护理为术前护理。⑴做好患者术前心理护理。⑵手术前常规准备:①健康教育,应对病人进行术前宣教和指导。②胃肠道准备:减少麻醉引起的呕吐和误吸。预防手术时污染,降低感染,减少术后腹胀及胃肠并发症。③呼吸准备:术前戒烟2周以上,有肺部感染和咳脓痰的病人术前3~5天使用抗生素,并做体位引流,促使脓性分泌物排出,痰液黏稠者应用抗生素加糜蛋白酶超声雾化。2次/日使痰液稀薄,易于排出。支气管哮喘发作病人,术前可用地塞米松雾化吸入,以减轻支气管黏膜水肿。④手术区皮肤准备:包括剃除毛发,清洁皮肤。术前1天协助病人沐浴、洗头、修剪指甲、更换清洁衣服。一般皮肤准备以术口为中心周围15~20cm。特殊手术部位的皮肤准备;颅脑手术前3日剪短头发,每天洗头1次(急症者除外)。术前2小时剔净头发后洗头并带清洁帽子;颜面手术以清洁为主,尽量保留眉毛。口腔内手术,术前3天用复方硼酸溶液漱口;骨、关节、肌腱手术,术前3天开始准备皮肤;阴囊阴茎手术,用温水清洗手术区皮肤,術前1天备皮备皮,范围同会阴部手术,剃去阴毛。⑶特殊病人准备:营养不良体液失衡或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及老年病人等,多数属于对手术耐受力不良,情况特殊的病人,除了要常规准备工作外,需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做好特殊准备。⑷手术日晨护理:①测量生命体征,如发热或女病人月经来潮,及时与医师联系考虑是否延期手术;②检查术前准备工作是否完善。骨、关节手术前,手术区皮肤用70%乙醇消毒后用无菌巾包扎,更换清洁衣裤;③遵医嘱灌肠,按手术需要留置胃管、导尿管,妥善固定;④取下假牙、眼镜、发夹、手表和首饰等给予妥善保管;⑤遵医嘱术前用药;⑥病人至手术室,按手术需要将X线、CT等放射片、术中特殊用药、用物及胸带、腹带等随病人一起带入手术室;⑦病人去手术室后,按手术大小,麻醉种类,准备好床位及术后所需用物。大手术及全麻病人应集中到术后恢复室或监护病室,以便观察病情,监护和抢救。⑸急症手术准备:急症手术须争取时间,根据病情在做好必要的急救和处理的同时,尽快地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以赢得手术治疗机会。

术后护理:病人手术后返回病室至出院这一阶段的护理。⑴病人手术完毕返回病室后,要轻柔而平稳地帮上病床;全麻未清醒病人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使口腔内分泌物及呕吐物易于流出,避免吸入气管。蛛网膜下腔麻醉病人,应去枕平卧6~8小时以防头痛,全麻清醒后,蛛网膜下腔麻醉6~8小时后及局麻等病人根据手术需要安置卧位。颅脑手术病人,如无休克及昏迷,取床头抬高15°~30°,头高脚低斜坡卧位;颈胸部手术后采用高半坐卧位,腹部手术后取低半坐卧位。休克病人应取头和躯干部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的仰卧中凹位。肥胖病人可取侧卧位有利于呼吸和静脉回流。⑵维持呼吸循环功能:①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手术创伤及麻醉可能发生呼吸循环功能不稳定。术后15~30分钟检测1次,病情稳定后改为1~2小时检测1次,并做好记录。②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舌后坠将下颌部向前上托起,或用舌钳将舌拉出;促进排痰和肺扩张,麻醉清醒后鼓励病人每小时深呼吸运动5~10次,每2小时有效咳嗽1次,协助每2~3小时翻身1次,同时叩击背部促进痰液排出。痰液黏稠病人可用超声雾化吸入0.9%的生理盐水20ml+α-糜蛋白酶5mg,2~3次/日,每次15~20分钟,使痰液稀薄易咳出。呼吸道分泌物不易咳出时给予导管吸痰;一般老年病人术后持续低流量或中等量吸氧,以提高动脉血氧分压;预防低血压,根据病情调整输液速度及易病人坐起或站立时应缓慢,以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⑶维持消化道功能:①保持留置胃管通畅减压有效。②鼓励病人翻身床上运动及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③术后3~4天仍无肠蠕动,可遵医嘱给予肛管排气及灌肠。④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卫生,预防口腔感染。⑷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①非腹部手术术后即可进食,椎管内麻醉术后6小时可进食,全麻清醒后无不适即可进食,流质-半流质-普食。②腹部手术:尤其是胃肠道手术后,一般术后24~48小时禁食,第3~4天肠功能恢复,肛门会排气后进少量流质,到全量流质,第5~6天开始进半流质,7~9天改为软食或普食。③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④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监测电解质,以评估水、电解质和营养代谢状况。以便及时补充。⑸增进病人舒适,术后不适应主要有疼痛、恶心、呕吐、腹胀和尿潴留,如不及时处理,妨碍休息和睡眠影响康复。⑹切口护理:正确护理手术切口,有助于切口愈合和预防切口感染。⑺引流管的护理:置于空腔脏器的有胃管及导尿管。置于体腔的有胸腹腔引流管或引流条,保持通畅,固定妥当以免脱落或滑入体腔。观察引流液的量及性状,掌握各类引流管的拔管指征,拔管时间及拔管方法。⑻协助早期活动:早期活动有增加肺活量,减少肺部并发症,改善全身血液循环,促进切口愈合,防止压疮和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优点。⑼心理护理:针对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应根据病人社会背景、个性以及手术类型不同。

出院指导:①指导出院后饮食、日常生活及身体活动应注意的事项;②需要继续治疗者,说明治疗方法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以便配合治疗;③根据不同手术不同功能的恢复要求,指导病人掌握康复锻炼的方法,提高病人生活自理能力;④告诉病人出院后可能仍存在哪些症状,遇到哪些情况应怎么样处理;⑤告之病人复诊时间,遇有哪些情况须立即返院检查。

参考文献

1 李梦樱.外科护理学.60-76.

PCI围手术期 篇12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42例, 男28例, 女14例, 年龄23~66岁, 平均48.8岁。马凡氏综合征21例, 马凡氏综合征并升主动脉夹层剥离12例, 升主动脉夹层剥离9例。所有患者均合并主动脉中、重度关闭不全, 升主动脉内径55~92mm。主要症状为活动后心悸气促, 有急性胸痛史22例, 心力衰竭25例, 高血压32例, 梅毒1例。23例因急性心衰或夹层剥离行急诊手术, 其余为择期手术。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患者多因发病突然, 以胸闷胸痛, 心前区不适到医院就诊, 或因家族史致家族中数位亲人去世前来检查确诊入院, 因此入院后多数患者的突出心理问题为焦虑, 恐惧, 孤独, 且对手术抱有很大的希望, 急切盼望手术能够解除症状, 减轻痛苦, 同时又因为手术风险高而担心手术的成功率, 产生矛盾心理, 我们耐心与患者交谈, 找出患者忧虑的症结, 积极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术前检查, 安心的接受治疗, 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迎接手术[1~2]。

2.1.2 术前准备

有高血压病史或夹层剥离患者严格卧床休息, 指导患者控制情绪, 并严格控制收缩压在100mm Hg左右, 并观察心电图及心电监护仪, 累及冠脉时予以硝酸甘油等药物治疗, 防止进一步恶化。

2.2 术后护理

2.2.1 循环系统监测

通常以患者血压, 心率及中心静脉压 (CVP) 作为临床观察指标。首先保证动脉血压平稳, 过高易引起吻合口破裂、出血、脑血管意外的危险, 过低又影响心脏等重要器官的供血, 通过微泵泵入硝普钠或硝酸甘油, 维持收缩压于110~120mm Hg左右, 平均压于60~70mm Hg。术后应每小时监测CVP值和纵膈、心包引流量, 根据血压和CVP综合判断是否存在血容量不足, 根据CVP、HCT决定补充晶体还是胶体。严密观察心率, 心律变化及心肌血供情况, 并积极采取措施避免心律失常的常见诱因, 如心肌缺血、低血钾和酸中毒。

2.2.2 出血观察

由于Bentall手术创面大, 手术及体外循环时间长, 吻合口多, 术后渗血较多, 因此术后严密观察纵膈、心包等引流管引流液的量, 定时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并观察有无血凝块, 将情况及时通知医生, 通常患者回ICU后第1、2小时引流量较多, 应计算累积量及时的补充血容量, 如果术后3h后仍较多, 应分析原因, 如复测ACT等补足鱼精蛋白, 给予止血药物, 如果效果不佳且成人每小时引流液》200m L, 应通知医生及时开胸再次止血。

2.2.3 呼吸功能监测

体外循环下的心脏手术对患者的心肺都有较大的影响, 术后入监护室早期仍有麻醉药物的参与作用, 呼吸机无力, 因此呼吸功能监测的重点是全身氧合功能, 监护和维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监测血气, 根据血气结果适当调整呼吸机各项参数, 潮气量尽量小, 以减少胸腔压力, 使吻合口承受最小压力。本组病例术后常规呼吸机辅助呼吸12~24h, 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 维持于95%~100%, 患者清醒后, 拔出气管插管, 改中流量鼻塞给氧, 鼓励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 深呼吸, 协助病人翻身拍背及雾化吸入, 预防呼吸道并发症。本组一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痰培养及对症抗炎后治愈[3]。

2.2.4 神经系统的检查

Bentall手术行深低温, 停循环及主动脉阻断时间长, 术中易发生脑组织灌注不足及缺氧、脑水肿、脊髓缺血性损伤、脑动脉空气栓塞等神经系统并发症, 因此要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变化及四肢活动, 注意有无头痛、呕吐、烦躁不安、瞻望、嗜睡、昏迷等现象。本组中有3例发生缺血缺氧性脑病, 表现为反应迟钝、智力低下, 其中2例于2~3d内恢复, 1例未恢复。

2.2.5 预防感染

该手术暴露时间长, 手术创伤大及人工血管植入, 易发生细菌感染并会导致吻合口瘘、血栓形成和人工瓣膜心内膜炎, 因此预防感染非常重要, 除遵医嘱, 合理运用抗生素、患者持续肛温监测外, 严格的监护室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是预防措施的关键。

2.2.6 抗凝治疗及健康教育

Bentall术后需要终身抗凝, 而抗凝不足易出现栓塞, 抗凝过量则会导致出血, 为了使病人出院后能正确的进行抗凝治疗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 应当对重点问题重复不断强化, 防止忘记或忽略。年轻女性注意避孕, 患者术后门诊各种小手术应在医生指导下减、换抗凝药。

2.2.7 健康教育

术后全休半年, 有规律的安排作息时间, 避免过度劳累, 半年后可逐渐增加活动, 但注意量力而行。饮食方面不宜吃太咸的食物, 心功能较差时应限制饮水量, 不宜进食大量稀饭和汤类, 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对抗凝有影响的食物如猪肝、菠菜、胡萝卜等不可过多长时间食用。

摘要:目的通过对42例行bentall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探讨此类手术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bentall手术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均取得满意治疗效果。结论了解bentall手术的护理要点和治疗原则能提高患者恢复效果。

关键词:bentall,围手术期护理

参考文献

[1]张静.马凡综合征行Bentall手术的护理配合[J].临床护理杂志, 2005, (5) .

[2]张海燕, 于欣.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护理现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18) .

上一篇:知识营销的对策思考下一篇:现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