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技教师

2024-10-28

劳技教师(共12篇)

劳技教师 篇1

黄浦区劳动技术教育中心承担着全区初二、高一、高二劳技学科基础课、拓展课、科技辅导甚至教师的实务培训。劳动技术课程以技术教育为主干、以实际项目为载体,包含的专业领域比较广。如小学有纸质制品、金属丝制品、木质制品和电子电路;初中有绳结、金属作品、陶泥、木工、布艺、植物栽培、烹饪和电工等;高中有机械、电子控制、摄录像等,且同一学段内专业领域知识会有交叉。随着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入以及“创客教育”和“STEM教育”理念逐渐为众人理解与接受,劳技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重心将从关注“技术加工、技术制作”向关注“技术设计、技术制作、技术应用”转变,需要在劳技学科教育中逐步加强工程与技术的整合,重视参与技术活动的经历,以技术设计与技术应用为主,侧重于技术问题的解决,逐步形成体现工程教育为特色的劳技学科教育,这些转变对劳技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业务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培养既具备教育教学能力,又体现劳技本体专业知识与技能,能教学又能动手创造的“双师型”教师(即“教师+工程师”),显得尤为重要。

一、以实务培训提升教师本体专业素养

1.开展校本实务培训

校本实务培训以初高中学段内劳技学科通用技术为主要内容,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由一线的教师担任主讲及辅导,每位受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讨论与交流,增强了教师与同事之间的对话;二是受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与学生一同参与并完成学习和产品加工的全过程,从学生认知的角度去发现学生在学习与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所以说,实务培训既加强了教师的专业操作技能,进一步强化了其对学段内、学段间内容的了解,也加强了教师对实践教学环节的交流与沟通、互学与启迪。近年来我们主要实施以下实务培训:高二电子技术与电子控制项目的单片机培训;高一机械设计与加工项目的车工、钳工、caxa培训,摄影技术培训。

如在机械设计与加工的校本培训中,每位受训教师需完成一个“镇纸笔架”的模型制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环节。首先是进行机械设计与加工的通用技能培训,有图纸的识读、车床加工、钳工等。这期间每一位教师都要自己动手,在规定的时间内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操作技能。其次是充分发挥教师的创意,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从功能、造型上对笔架进行设计,形成个性化的方案,并生成设计图纸。第三是按图纸要求,选择相应的加工工具、按加工的顺序进行加工与检测,最终完成作品的制作。

2.与高校、企业合作开展STEM课程培训

劳技学科技术素养强调基于生活经验,运用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即“发现生活、生产中的问题并转化成技术问题,并用技术方法进行解决,将技术方案化成技术产品”。因此,需要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逐步加强工程与技术的结合,而在这方面高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校与上海交大工程训练中心、上海师大教育技术系等高校合作,通过项目开发、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等措施,加强教师专业素养,比如正在开展的与上海交大合作的“无人机的设计与制作”,让参与教师从学习者角度介入,不仅经历“设计一制作一控制”全过程,同时也从学习者的角度反思课堂教学。此外,学校还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让教师从工程师的角度审视教学,比如与诺凡特公司合作开展设计软件类培训,从基本的设计入手,通过软件设计、3D打印等环节,最终完成设计制作。学校教育与工程教育的融合,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技术教师的学科素养。

3.引入英国D&T教育,感受不一样的学习体验

我校与英国“D&T”课程上海总代理上海诺凡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引进英国D&T教育,全体教师参加了英国“D&T”课程中一个完整的技术项目——以氢氧为动力的新能源小车制作,使参与培训的教师完整体验了该活动。每位教师以一名学生的角度通过团队合作,经历头脑风暴、思维导图、设计拼装、小车竞速等环节,体验了“新能源小车”的整个设计与制作流程,亲身感受了来自英国的技术教育,并从不同的角度审视技术教育。

二、以课程开发与实施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1.以网络课程开发为抓手,提升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能力

我们借助2015年、2016年上海市网络课程建设的契机,开设了“指尖上的翻新术”“中华陶瓷艺术”等四门网络课程,通过让教师实际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为教师提供一个展现自身创造能力的机会。每门课程的开发都经历文稿撰写、校本讲义编写、课程资源的创设与整理和相关信息技术制作,如影视的拍摄与编辑、脚本的撰写等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经过专家的审核。由于网络课程的选课是全开放的,完全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进行选择,所以设计中需要更多地思考内容的呈现、学习活动方式等。又如文稿的撰写,不仅涉及专业内容知识,还涉及学习方法,教师需要思考采用什么表达形式、什么样的活动能够让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接受并且喜欢,教师还要独立地分析和概括学生的特点与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理解和把握课程的表现形式,研究课程设计方案。这个持续的、动态的、逐步完善的过程,能帮助教师进一步内化专业价值、认同专业规范,从而培育其专业精神,为其专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2.以科技项目为载体,从校际合作中获取专业成长

我们与大同中学合作开展“CEI创新素养”研究型项目研究,开展了“我为老师设计制作一件办公家具”活动。中心组织2~3人的教师团队参与,在共建项目开发中,指导学生完成调研、设计与制作,并在后期开展产品发布会。在“大同校园模型的制作”的活动中,为确保活动取得预期效果,教师常常会面临新的教学观念、课程资源的挑战和建设,这些经历也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以主题式校本研修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近年来,我校围绕“有效教研”的主题,先后开展了“有效学习方法”“经验的获得”“教材校本化”等教学专题活动,通过专题活动不断在理论与实践层面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技术教育的经验获得方法。

如在“教材校本化”专题活动中,要求教师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研讨、教材的把握、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并对一周目标框架进行修订,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从而实现对教材的校本化处理。整个专题活动分三个阶段开展。

第一阶段是“研读新课程标准、明确研究方向、确定研究单元”。首先,各备课组对比新旧课程标准,逐条研读,寻找变化,重点分析新增内容、删减内容、要求有变化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各备课组分析项目现状,明确方向,思考变化。在活动过程中,各备课组根据各组实际情况从模式探索、载体选择、方法优化、结构梳理等方面开展教研活动。然后选择一个单元切入,结合研究方向积极探索单元设计,适应变化。

第二阶段是“完善教学内容、修订一周教学目标框架、撰写展示课教案”。各备课组结合研究方向针对研究单元进行内容研究与目标修订,并在单元内选择2节课进行教案设计。

第三阶段是“教学实践、说课展示”。教师首先在组内进行说课、听课、磨课,提前提交教案与说课稿,在校内展示时统一进行录像,由教导处与备课组组长组成的评审组对录像进行评审,期末总结时由教学实践前三名教师进行现场说课展示与答辩,当场投票评选。

在整个活动中各备课组明确活动主题,按时开展活动,每两周围绕专题组织一次备课组教研活动,上下半年各拍摄一次有主题的教研活动;聚焦研究单元,形成6个项目的一周教学目标框架;形成一批教学交流成果,包括展示课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听课体会26篇、教研活动视频及专题相关论文等。

“教材校本化”专题活动带动了教师集体研修的热情,新课程标准学习、确定研究单元、修订一周目标框架、撰写教案及说课稿、教学实践、说课展示,充分地展现了备课组的教研情况与教师们各自的教学能力。“教材校本化”专题活动推动了课程内容的建设,以高二电子控制项目为例,“遥控技术”的研究与实施令电子技术与控制的内容得到了完善,形成了“电子控制、红外遥控、自动控制”的技术链。专题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师对劳技教学的深度思考,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了教师专业素养。

劳技学科的课程定位是以技术的使用和理解为主线,需要材料与工具、符号与原理、加工与制作、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本体专业知识和技术实践经历。从目前师资的培养来看,无论是职前还是职后,对劳技专职教师本体性专业素养的培训仍是最迫切的需求,黄浦区劳技中心作为区域内劳技学科见习教师规范化基地,将进一步发挥基地培训的作用,不断创新研训模式、创新培训手段,协调好资源,进一步打造优质的技术教育与实践基地。

劳技教师 篇2

做一名快乐的劳技教师 ——暑期劳技培训心得体会 2014年8月21日,我有幸聆听了两位劳动技术骨干教师的讲座,使我认识到劳技这门课的重要性。在这次培训中,区教研领导非常重视。通过这次学习,不仅让我获得了知识,还掌握了技能,还认识了许多的同行,还重温了学生时代的学习生活,真是受益匪浅。

一、获得了理论知识,提高了认识。劳动与技术课程的价值日益彰显。当前,不少学生是独生子女,平日里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受着爷爷奶奶宠着,爸爸妈妈惯着,一些简单的诸如整理书包等也是大人代劳,难怪说中国人的智力水平高,动手能力差。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思想修养和世界现是在人与人交往中,在劳动中形成的。在劳动中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美德,通过课的活动能使学生养成爱护设施,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遵守公众纪律的习惯,同时能改变学生懒惰的习惯和轻视体力劳动的观念,通过劳技课的教学,还能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团结协作,关心集体的优良品质。正如相城的吴老师说的劳技教育之路是幸福的。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特点是:更注重学习方式的选择、体现实践学习的特点。劳动与技术是新课程的核心课程。以前,我对这门课的认识就是简单地劳动,和技术没有什么关系,通过讲解才知道原来的错误。这门课程既不是课外活动,也不是活动课程,而是通过教育交往为中心的活动,其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感受,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作为教师要应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地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资源,拓展劳动与技术的实施空间,真正给学生一个素质教育的天空。劳动技术教育的目标为:认识劳动世界,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积极的态度;是学生掌握基本技术与技能;关注职业领域,增进职业认识,形成初步的职业选择意向和初步的创业意识。所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具有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劳动与技术课程是每个人生存的必修课。

二、参与实践,获得技能。在劳技课的教学和实践中,能激发学生学习钻研技术的兴趣,训练动脑、动手的能力;在劳动实践中使学生感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积极性。昆山城北中心小学的谈老师讲解生动,举例详实。通过《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践与思考》的讲解,让我们懂得劳技课的学习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双手灵巧,热爱劳动。学生具有比较清晰的思维,这是因为在劳技实践中促使脑的思维和手的劳动相结合。手脑结合,脑教导手,手又发展和训练脑,使人心灵手巧,学生的技能越高,他就越聪明,那种认为劳动技术教育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根本不能兼及的观点是十分错误的。在劳动技术课活动中,当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或他们通过细节独立思考完成某些科学试验时,他们就会体验到劳动带来成功,劳动创造美的愉悦。学生在制作劳技作品时,要求作品的造型美,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价美的能力。那如何有效地开展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呢?首先,学校领导要重视,要有课程意识,不能眼光总落在语、数、英等学科上,要放眼于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发展,为学生的未来着想,定期深入课堂,了解各个学科的教学情况,每学期开展学生劳动技术方面的比赛和课堂教学的研讨周活动,有力推动劳动与技术课堂的建设。这次活动,为了给我们搭建有理有据的交流平台,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领导的英明与睿智,感受到了老师的热情与关爱,感受到了老师的敬业与辛劳。我认为在这多姿多彩的实践生活中,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性,又让学生体验了一把独立生活的艰辛,为学生平淡的学习生活,留下一段抹不掉的回忆。藏书实验小学朱长根 2014-9-16

重新认识劳技课 篇3

对劳动技术课的态度,是很能反映学校的育人程度和办学品位的。

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劳动技术课在一些学校的境遇并不佳。不过,在开元,劳动技术课既有地位,也有作为,成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磨砺场。

这首先得益于他们对劳动技术课的认识。从某种意义上说,劳动技术课较之其他一些课程,更能提供让学生体验、锻炼的场所和机会。他们之所以完善劳动技术课的设施,不仅在于学科建设,而且在于对学生劳动意识、劳动观念、劳动能力的培育,对科学技术、技术技能、技能技艺的培养。

劳动创造人,这是真谛。同样,劳动技术课育人,这也是常理。因此,重新认识劳动技术课,不是一个课程的概念,而是改变教育观念、育人观念的大事。

劳动技术学科是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养,进而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技术知识、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的一门重要课程。

基于劳技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动手实践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考虑到目前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普遍弱化现状,上海市开元学校近年来针对这一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的短板,从校本课程的构建和课堂教学的实践上凸显劳动技术学科的地位,在着力贯彻实施《上海市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和《长宁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同时,结合上海“智慧城市”的创造以及长宁区经济发展中“创意产业”的新亮点,从未来城市建设和创意人才培养的高度着眼,从本校现有的教育资源状况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设计了独具特色的劳动技术教育课程。

《上海市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劳动技术学科的总目标是“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关注的是学生知识、技能、情感三大方面的发展,而开元学校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重实践和出成果”。这两项目标是“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三大目标的深化和补充。

2010年9月开元学校成功申报了“上海市劳动技术学科课程与教学研究基地”,使学校成为全市唯一的劳技课程的实验示范点,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学校目前正致力于为建设具有国际特征、上海特点、长宁特色、创新特质的“国际劳技创新教育实践基地”的目标而不断努力。

设施齐全:丰富劳技教育课程资源

目前学校拥有劳技教室三个,其中一个木工教室、一个电子教室、一个教师室,设有专职的劳技教室管理人员。木工教室,供学生学习木材造型、塑料造型作品的设计与制作,设有木工钳台,安装有木工机床桌和吊橱,配备各种供学生自主选择的机器和工具。

电子教室:供学生学习电工、电子类、金属丝、布艺类作品的设计与制作,安装有电脑桌和吊橱,电脑可供学生采用CAXA设计软件对作品进行设计、修改。基本配齐了初中阶段教材中所涉及的工具和材料,采用开放式自选工具和材料的形式,便于学生动手操作和发挥创意想象的空间。

教师室:配有较大型的机床、较齐全的各种工具和配件,主要供教师为学生落料(把板材冲压出所需轮廓坯料的过程)及准备相应材料之用。在教室外的走廊上,安装有落地展示窗,以便展示师生的创意作品。除此之外,学校还借鉴耀中国际学校劳技教室的装备与结构,不断优化和完善开元学校劳技教育的硬件资源。在成为上海市劳动技术学科基地之后,学校的劳技学科进一步得到了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和长宁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

开元学校在多年的劳技课程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作品,表现出“精致和创意”两大特征,这主要得力于教师对劳技课程实施的负责以及学生的积极参与。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立足于教材中规定的基本技能的同时,又不局限于教材中现有的设计,超越教材,善于将教材中的基本技能和知识点拓展到新作品中去。

在每年的市、区劳技竞赛中,开元学校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除此之外,学校还举行了上海市“自行车模型制作”、“绳结的穿压法的运用”公开课,与全市劳技教师、教研员等共享劳技校本课程探索中的成果,并积极听取各方的批评与建议。这样的交流互动不仅有益于劳技课程资源的共享,同时也使开元学校获得了广泛的认可,赢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汲取古今:拓宽劳技教育课程视野

在对传统劳技教育资源的继承和挖掘方面,学校专门研究三国时期蜀相诸葛亮设计的“木牛流马”,将其开发为校本教材。“木牛流马”是弘扬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崇高精神和“长于巧思、工于设计”创造智慧的绝妙载体,凝结着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承载了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文化。目前又一中华传统项目《候风地动仪》进入课程实施阶段。课程的拓展与开元学校的“国学教育”相辅相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继承。

在彰显中国文化本色的同时,学校还积极引进国际化的劳技课程:如学校与长宁区耀中国际学校达成共识,拟引进该校部分劳技课程,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增强对国际课程的理解和学习。

动手创新:劳技教育课程增效

开元的劳技教育,除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之外,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也有帮助,劳技教育不单单是锄头、铁锤等,它有创意在里面,包含着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等。

实际上,劳技课程在新课改中是占据重要地位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恰恰是要以学校的劳技课程为载体的。学生的创新思想实际上在劳技课堂上更容易爆发,比如创意设计等;培养学生的三维学习力,即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这与劳技课也是分不开的。开元学校把它作为重点来建设也是非常明智的。

师资保障:做强劳技课人力支撑

目前,学校拥有劳技专职教师4人,呈现出老、中、青的年龄结构,这样一种优化的师资队伍结构,对于学校劳技课程的建设和发展非常有利。此外,还请市、区教研员以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来开元学校指导劳技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使得学校课程的开设有了专业人员的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

学校在引进耀中国际学校的相关劳技课程的同时,也比较注重中外籍劳技课程师资的交流互动,并积极引入外籍劳技教师的教学资源,这也是学校的国际化、本土化发展战略在师资建设方面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开元学校的劳技课程建设抓住上海市劳技教学研究基地建设的契机,得到了市教研室的倾力扶持和帮助指导,使学校的劳技学科课程建设日益精细化。学校教师在落实课程教学的同时,不断钻研新的教学方法,创新作品设计思路,使得现有的课程实施形式易于被学生所接受。

动感画面:劳技教育也有校本教材

在开元学校,无主、副课之分,只要是对学生发展有益的,每一门课都会受到尊重。而劳动技术课,就是一门极富个性和魅力的课程。

与一些学校不同,开元的劳动技术课也有校本教材。目前学校开设的劳动技术课程除了国家、地方规定的教材内容外,学校编写的校本教材主要有《“趣味模型”的创意设计与制作》、《金属丝自行车模型系列》、《木牛流马》等。

劳技教师 篇4

提高汽车驾驶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 是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汽车驾驶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好坏与教师素质的高低有直接关系。现代教育对专业教师的素质要求是多方面的, 这种要求我认为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道德素质

道德素质是专业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合格的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其核心是敬业、爱岗、勤业的精神。

所谓敬业, 就是教师要充分认识从事平凡教学工作的伟大意义, 对自己所担任的教育教学充满神圣的使命感和光荣的责任感。

所谓爱岗, 就是要求教师对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抱有深厚的情感, 热爱本质工作, 为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倾注自己的心血和热情。

所谓勤业, 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岗位上兢兢业业, 扎扎实实地工作。

二、知识素质

一是专业知识素质是教师必备的另一种素质, 作为专业教师, 必须掌握汽车驾驶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同时, 还要了解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掌握现代汽车技术和教学的最新动态, 分析研究最新方法, 并将这些成果运用到创新教学之中, 也只有掌握了深厚的专业知识, 才能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科学地创造性地从事汽车驾驶教育教学工作。二是相关知识。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不仅仅是教学的需要, 而且是现代汽车技术发展的需要。当代科学的发展一方面使原有科学不断分化, 新兴科学和边缘学科不断出现;另一方面使学科之间相互渗透, 趋向综合。各领域的产品都极力采纳其他领域产品的最新技术成果。作为汽车驾驶教师如果把自己局限在本专业的小圈子里, 就会落后于时代。三是教育知识。汽车驾驶教师应系统学习教育学及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掌握该专业教学规律和方法, 把创新教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三、能力素质

能力素质是教师从事汽车驾驶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素质, 能力是顺利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综合水平。一是基础能力, 如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理解力、判断力等。二是教学能力, 如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使用和理解教材能力、设计教学方案的能力、分析学生特点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示范操作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组织管理教学能力等。三是创新发展能力, 如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 上述三种能力的有机结合构成了汽车驾驶专业教师完整的能力创新素质结构。

四、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驾驶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条件, 包括情感、意志、兴趣等方面。其中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较大。一般来说, 良好的情感会使学生感到满意和愉快, 有利于成功传递。不良的情感会使人感到忿愤和恐惧, 有碍于知识的传递。在教学中, 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 评价自己, 学会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感, 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从而使自己更加适合驾驶教学工作。

五、身体素质

健康的身体是驾驶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 驾驶教师的教学工作多数是紧张的室外训练, 没有良好的体质和充沛的体力是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的, 因此, 驾驶教师应重视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以旺盛的精力和充沛的体力投入到教学中去。

六、创新素质

作为汽车驾驶专业教师要创造性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比如, 在学生实车训练时教师就要对油门进行改进, 自制一个可以调整油门大小的木方, 可以随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控, 确保了安全;在离合器松抬的训练中, 对初上车的学生来说离合器松抬快、慢是汽车驾驶成功与失败的关键, 所以我用一个小木棍来帮助学生控制离合器松抬的时机, 使学生感受到初次开车成功的块乐, 使学生有了战胜自我的信心。

劳技教师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篇5

在串珠笔筒教学中,针对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相对较弱的情况,课堂上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讲解与示范,让学生充分理解串珠的基本呢方法,确实弄清串珠的单串、对串、挑串,同时要求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积极动脑思考,总结规律。重点部位给予学生着重提示,即:

每一行的最后一环的串法→用挑串线单串一珠对串一珠;

每一行的第一环的串法→用外线单串二珠对串一珠;

中间环的串法→外线单串一珠对串一珠,内线挑串一珠。

与此同时注意珠子的颜色变化,教师随时观察学生的制作过程,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说明避免出现类似问题的方法,学生真正理解了串珠的方法,掌握了串珠的技巧,制作起来就得心应手了,制作速度快了,作品的质量也相应提高了,教学任务也就能顺利完成了,教学效果很好。

在音乐闪光电路教学中,为了提高安装的准确率,我在与学生初步认识电子元器件后,与学生一起共同认知与探究电路板原理,了解各连接点之间的作用,同时掌握三极管、电容、电阻、二极管的位置,然后给予学生一个正确的安装方法与注意事项,这样大大提高了正确安装的效率。在焊接一环节,给予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同时加强巡视,与学生近距离演示、讲解与说明要点,为提高作品的正确率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在调试一环节,对部分学生作品出现问题后,与学生一起共同分析、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共同纠正问题,去解决作品中的问题,而不是由老师包办代替,这样能够给予学生再思考、再实践的空间,教学效果良好。

认真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在业务上,我从不以自己多年教学的“丰富经验”自居,积极利用各种机会,学习教育教学理念,钻研教材教法,坚持不懈地进行“自我充电”。以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课堂上,把学到的新的课程理念结合实际,努力贯穿到课堂教学中,注重三维目标的整体提高,提高课堂有效的时间的效率。课余,我经常与同事们一起探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认真参与小组教研活动从中我更感受到了学无止境的道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的作用,提高课堂4分钟效率,与时俱进,坚持不懈地学习探究劳技教学新理念新实践。

关爱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尽量使每一位学生成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平时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我不以“师长”自居,尽量与学生平等交往,建立“朋友式”的深厚友谊,努力关爱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与学生为本,课间与学生多谈心,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各种困难。同时,面对个别调皮的学生,也实行严格要求正确导向的办法,让他们树立正确的荣辱观。面对各层次的学生我既要关爱大部分学生,又要面对个别不守纪律的学生,疏导与严要求相结合。课堂上,我尽量做到分层施教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课余,我让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与动手能力较慢的学生实行“一帮一”结对子,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这样一来,1%的学生都尝试到了成功,感受到了成就感。

在教学工作中,我勤于思考,不做一个只是“拿来主义”,而毫无自己特色的老师,因此,我平时的阅读面比较广,除了提高我的专业水平和理论知识外,还阅读有关与劳技教学息息相关方面的知识,从而刺激我的感官,给我教学设计的灵感,深挖课程,认真研发课程。吸取他人的优点,舍弃缺点,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小学劳技高效教学策略探究 篇6

关键词:小学劳技;现状分析;高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238-01

一、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劳动与技术》是一门融知识、技术于一体,具有较强实

践操作性的技能基础学科,而小学开设劳技课,则是向小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而很多教师对劳技课的认识不到位,教学观念上没有深刻认识劳技课的教育价值及其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轻视甚至忽视劳动教育,劳技课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课堂教学随意性大,甚至放任自流,教学质量不高,教学状况很不理想,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探索小学劳技高效教学的策略,向课堂要效率,争分夺秒地引导学生开展学习和实践十分重要。

二、高效教学的主要策略

1、创设情境, 精彩导入,奠定高效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的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对事物的兴趣,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老师,只要把学生的兴趣之门打开了,那么学生的求知欲便会提高。而创设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要把握教材特点创设情境,科学的导入形式导入新课。好的导入,像一块磁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有效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强烈需求, 增强学习内驱力。如:我校一位老师在上《春的美景》时,他说:“同学们,春天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万物复苏,鸟语花香。说到了春天,你们想到了什么呢?”学生们纷纷回答后,师紧接着说:“今天,我们就要用各种颜色的不同纸绳来设计和制作一幅‘春的美景”。然后播放多媒体音乐,带领孩子们欣赏大自然中春的美景。这样的导入,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或跃跃欲试,或期待盼望,从而优化了学习过程。

2、示范操作,有效合作,打造高效

(1)示范操作,准确精炼

劳动与技术课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要让学生掌握这

些技术,示范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示范中动作要正确、熟练、到位,讲解要清楚,要保证全班学生都能看明白,使学生获得操作过程的表象。有些技术关键点、难点,示范速度要放慢,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观察与思考。由于孩子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中,只要教师能根据教材和学生,精心设计,科学示范就能迅速引起学生动手的欲望,又能树立我们老师的榜样形象,还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帮助他们攻克难点,拓展思维,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合作探究,秀出风采

小学劳技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的

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自然成为课堂教学的最基本方法。合作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教学策略。教师要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有效时机,指导好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工,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地合作学习。合作中,学生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通过集思广益,想出富有创意的构思。这样,不仅使学生体会到自尊、自信,还使学生的积极性、互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另外,通过分工合作来共同完成作品,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相处、与人合作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还有利于解决问题,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展示评价,深度拓展,赢得高效

1.多元评价,提升兴趣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

唤醒、鼓励”。在劳技课堂教学中,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过

程中,学生的思维极为活跃,富有创造的激情。教师要针对学

生的表现、创新、表达、思维等学习行为,运用评价机制,采

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结合多种评价方式,作出及时的判断,

适时的评价,使每个学生时时刻刻看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

方向,使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自信心及合作精神,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

有效性。

2.拓展创新,丰厚文本

劳动技术课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综合学科,它加强

了与学校、家庭、社会的紧密联系。我们要拓展劳技课堂的空间,使劳技教学向学校、家庭、社会延伸。省《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提出:“在实现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形成本地区、本学校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传统和特色。”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它不包括劳动与技术的全部,它需要我们结合本地的特点,进行二度开发利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采取多种有效的途径,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补充、删减和调整。这样,才能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从而更加有效地发挥教材的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劳动习惯。

四、巧用媒体,优化课堂,达到高效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走进了课堂,成为教师

教育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具有强大的表现能力和优质的教学效果,而劳动技术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我们在劳技课堂教学中,可以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诱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灵感,帮助教师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拓展视野。

总之,高效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让我们携手

让劳技和德育携手并进 篇7

一、以德育活动为载体, 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目标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行为与习惯等方面的统一, 即让学生在简单的劳动技术操作过程中获得劳动的成就感, 懂得劳动的重要性, 体会到劳动的艰辛, 从而产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一些相应的生活技能和操作技能, 能为学生的成长成才, 创造美好生活打下基础, 这思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与德育的情感目标——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 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思想尤其一致。德育教学过程中要倾注自己的情感, 寓劳技教育与德育一体, 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在教学生自己整理书包、抽屉, 做值日, 做家务时, 要积极启发学生认识劳动的重要性, 教育学生要热爱劳动, 形成以劳动为荣, 以不劳动为耻的观点。如在一次晨会课上, 我先强调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下课时, 学生却依然我行我素。劳技课上, 教学生们怎样扫地、拖地、擦窗台, 有些学生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 有点鄙视劳动。于是, 我身先士卒, 从小事做起, 擦窗台与玻璃, 用抹布擦一遍, 再用废旧报纸擦, 遇到有污渍的地方, 用嘴巴哈一口气, 再用力地擦拭一遍。有些学生围上来看到玻璃窗闪闪发亮, 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 我知道这一举动对学生有点触动。有好几个女生也跃跃欲试, 也想擦玻璃窗, 我说:“这样吧!等到班队活动课时, 我们一起来进行大扫除, 看谁最能干!”一到班队课, 我便给学生分好工, 他们拿出抹布擦起玻璃来, 有几个女同学也学着我的样子擦掉黏在上面的污垢, 我用赞赏的目光望着这些学生, 从她们的表情中看得出他们很快乐。我也参与到他们中间, 与学生一起拖地。实践证明:教师亲自参与劳动, 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感受到了保持环境的整洁需要靠我们的辛勤付出, 劳动并不可耻, 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换来别人的赏识, 服务别人, 快乐自己。只有体会到劳动的辛苦后, 学生才能在以后的日子里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

二、以德育内容为素材, 展示学生的劳动技能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在实际中学会学习。”我认为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劳技课, 劳技课的外延可以无限扩展, 小到自己削铅笔、理书包, 大到参加社会上的实践劳动, 帮孤寡老人做事等。德育中的许多内容都是非常好的劳技教材。在三八妇女节, 少先队大队部开展“感恩母亲”的活动, 号召全体同学利用学到的生活技能帮妈妈做件事, 如洗脚、倒水、做家务等, 这既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时机, 又是展示学生劳动技能的大好机会。除了大队部规定的这些作业以外, 我还因势利导, 进行德育活动的课外延伸, 鼓励学生在劳技课上, 亲手制作一件小物品送给最亲爱的妈妈, 并要表达自己的心意。我发现学生们专注于小制作, 连下课也浑然不觉。有的学生用彩纸制作了一束精致的花, 有的学生制作了一张贺卡, 有的学生画了画, 还有的学生串了一串珠子献给亲爱的妈妈, 学生都在相互比较, 谁的小制作最能表达自己的心意, 谁的小制作最有创意。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劳动技术教育, 也表明了孩子的一份心意, 何乐而不为呢?学生动手动脑, 做中学, 学中做, 既巩固了操作技能, 又培养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事实证明, 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有些学生家长还打电话说自己的孩子懂事了, 长大了, 感到很欣慰。德育教育与劳技教育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德育课堂没有的教育在劳技课堂去实现, 这应该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并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以劳技教学为融合点, 让德育落到实处

让德育从简单的说教到寓教于乐之中, 通过学科间的融合, 发展多元的视角来激活德育教育。学科融合、科学匹配、知识整合的办法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 不至于使德育教育成为无本之木, 无水之鱼。同样, 劳动技术教育也是适合当今社会发展、开发潜力, 较大的开放学习领域, 主要包括自我服务和简单的公益劳动、家政常识、技术初步和职业了解等科目, 技术、家政等科目都包含若干项目, 每个项目本身又具有开放性, 有着丰富的内容, 且这些内容与科技发展关系最为密切。其中低、中年级劳技课中的小制作、剪贴各种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图像就给德育活动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这样既完成了劳技课的教学任务, 又融入对学生进行了动手动脑的教育, 使学科间的知识更好地互相融合渗透。只有结合他们的劳动技术实际, 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德育教育才能落到实处。

四、以劳技知识为突破口,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德育原本就产生于现实的社会生活中, 离开了生活就不可能滋养德性。生活中酸甜苦辣都有, 只有通过体验百味人生, 人才能不断超越自我, 从而扩展和丰富个体的精神世界。陶行知说:“在劳动中劳心, 是一切发明之母, 事事在劳力上劳心, 便可得事物之真理。”四年级第二学期的劳技课上, 在学习了“废纸盒造型”这一节后, 我设计了“我的环保小物品”即废旧物品创新展示活动, 要求学生从家里带来用过的废弃物, 如光盘、塑料袋、可乐罐、废报纸等, 通过改造制作, 制成各种物品, 变废为宝。“只要相信学生, 他们会发挥无穷的潜能。”这句话在课堂上得到了验证, 学生做出了各种各样的环保制品, 有用塑料袋做成的毽子, 可乐罐做成的花篮, 用旧光盘串成一串做成的腰带, 废报纸做成的衣服……个个心灵手巧, 连平时学习成绩不太认真的学生, 对这种活动也表现出极高的热情, 还戴上自己做的头饰向其他同学炫耀。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力在他们的手指尖上。”这些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也让学生意识到环保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就应从我们生活中的小事做起。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上有一条醒目的格言:“我听到了就忘记了, 我看到了就记住了, 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条格言说明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动手体会的重要价值。我们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环保制作, 他们在做的过程中理解了环保的意义, 初步了解了一些劳动技术与环境、劳动技术与生态学等方面的关系, 增强了环保意识, 实现了德育教育。

让劳技课“时尚”起来 篇8

让劳技课也“时尚”起来, 不仅能提高初中生对劳技学习的兴趣, 而且也让课堂的学习延伸到课外生活, 提高劳技课的教学效率。

初中生对新鲜的事物接受得快, 对生活中流行的、时尚的东西非常敏感。他们喜欢时尚, 喜欢接受新事物。那么, 什么是“时尚”呢?简单地说, 时尚就是“时间”与“崇尚”的相加, 就是短时间里一些人所崇尚的生活。这种时尚的触角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一般来说, 时尚常常带给人一种愉悦的心情, 赋予人们不同的气质和神韵, 展露人们的个性。人类对时尚的追求, 使得人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那么, 在劳技课教学中如何体现“时尚”呢?

一、教学的时尚

学生崇尚快乐学习, 崇尚展现自我, 他们讨厌教师讲课的一言堂, 讨厌理论说教。其实教师在教学中根本就不需要多说, 只要对重点、难点部分进行点拨即可, 这样可以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实践时间, 让他们自己研究、讨论、合作, 并创造性地去完成。在教学中, 笔者充分考虑学生的这种心理, 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让他们在自主合作快乐中学习, 获得知识与能力。例如在“雕刻技艺”的教学中, 笔者在课前先教会每个小组的个别学生, 课堂上让那些学生当老师, 指导小组成员学习用胡萝卜制作一朵月季花。学生踊跃参加, 积极动手, 充分发挥各自的创造性, 做出了非常精致、漂亮、时尚的食品花。这样的教学不仅节约了教师的时间, 而且学生也愿意去接受。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多几个“老师”, 那么就多给学生自主创新的时间, 课堂也变成了时尚的领地。又如在“巧手贴画”教学中, 笔者让全班学生用各种废旧的材料, 拼贴一幅美丽、时尚的作品, 作为留给母校的礼物。这样的安排,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创作的积极性。他们自行设计, 合作制作, 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互相评价、修改, 顺利完成了自己的创作。

二、材料的时尚

翻开《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专题》读本 (浙江教育出版社) 时, 我们会被课本里的每个专题 (如剪纸工艺、立体造型、巧手贴画等) 所吸引。教材的内容非常丰富精彩。但每个专题在制作前, 都需要准备很多的材料。例如教学“可爱的花”时, 每次都需要准备铁丝、皱纹纸、蜡光纸、剪刀、双面胶, 而学生却讨厌这些陈旧的材料、陈旧的方法和陈旧的作品, 他们喜欢新鲜、流行的东西。于是, 笔者就改变一种方式, 换一个内容, 让材料也变得时尚起来。

1. 改变材料

笔者发动班委会的力量去准备时尚的材料。笔者没有让学生用皱纹纸制作花, 而是用现在很多人都会的丝网花来制作。因为用丝网制作的花, 不仅颜色很漂亮, 而且不容易褪色, 所以能受到学生的欢迎。笔者先发动班委会的成员统一把材料买来, 然后让学生们自己准备一些包装纸和丝带, 将花进行包装。这样就可以把花送给自己喜欢的人, 也可放在家里作为点缀。这是多么贴近生活和时尚啊!

2. 改变内容

在《编织我们美丽的生活》一课中, 教材中选择的是小篮子的制作。其实现在的生活中真正在用篮子购物的人, 已经越来越少。所以, 笔者让学生将家里不能穿的旧衣服布料, 在劳技课上制作成一个自己喜欢的环保袋。这环保袋不仅可以在自己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使用, 而且还可以作为时尚的礼物送给家人或朋友。

3. 改变制作方法

如自己动手制作“小车拖重物”, 传统的做法很繁琐, 要一个人在一节课内独立完成。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空余时间, 有时感到很烦, 所以只是应付一下。于是, 笔者就指导学生几个人合作做一辆小车, 分工准备材料, 大家研究讨论, 然后各自制作零部件, 集体组装。最后看谁做得好, 又能载重多、跑得远。这样的制作方法, 贴近学生实际, 他们兴趣也很浓, 而且因为要分工合作, 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作业的时尚

传统的劳技作业在教师批改后把作品发给学生, 因无法应用到生活中, 作品被很多初中生丢弃。久而久之, 学生觉得失去了成功感, 感到了乏味。于是, 笔者就改变了一下教材中的作业, 让作业也时尚一些。例如, 笔者就建议学生把剪纸作品变成一件时尚的书签、一张时尚的贺卡、一个时尚的相框, 并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 送给家长老师、亲朋好友悬挂欣赏等。

劳技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篇9

策略一:规范演示——“领”

在指导学生操作训练中, 教师的操作演示是关键的一步, 即讲解知识要点, 示范操作方法。这一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一个“领”字。具体做法应以下面四方面考虑:

1. 要领精讲, 操作规范。

把整个操作过程化为几个主要步骤, 简单明了。有录像先用录像讲解, 没有的可用摄像机摄录下来, 特别是细小的内容用摄像机特写镜头放大。重点突出, 便于学生记忆。精讲的要领, 语言与操作动作协调一致, 一般应先讲后做, 应使用规范、简练的专业术语。教师的每一步操作都应规范、严谨、科学, 每一个动作都应娴熟、实在、真切、利索。教师应为该项劳动技术的能手、高手。使操作的动作更有可信度, 让学生有信服感、佩服感, 能一下子吸引住学生, 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 有跃跃欲试的感觉。因而, 本人在备课中, 注重操作演练, 有的问题甚至走出校门, 虚心请教专家, 才取得理想的操作效果。

2. 突出重点, 主次分明。

在操作过程中, 应把握好重点环节, 把重点环节讲细、讲明白, 让学生看清楚, 但不可面面俱到, 如果每个环节都细讲, 每个动作必做, 势必冲淡了主题。

在《自行车内胎修补》一课教学中, 认为具体操作可体现在内胎修补的方法上, 其整个操作过程的重点, 应是粘合面的挫毛、涂胶、剪标准补块等问题。而此环节的要点, 一是把旧胎皮剪成标准补块 (两个要求: (1) 剪成一个适当大小的椭圆形; (2) 补块边要剪成倾斜角为30°~45°) ;二是涂胶水, 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三是一定要待胶水略干后才可粘合。所以, 当我把以上问题交代清楚后, 具体操作稍加指点即可, 这样既节省了时间, 又突出了重点。

3.善于观察, 勤于辅导。

班级式授课方式, 给劳动技术课中教师的演示操作, 带来了一定困难。因而, 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转换方式, 才能达到目的。

在《粉笔雕刻》一课的教学中本人已掌握娴熟的技术, 一手持粉笔, 一手执刻刀, 来回走动, 现场雕刻。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有时我将雕刻操作的过程用摄像机录下, 加上特写镜头, 效果也很好。也可进行分组演示。教师操作演示是教会学生操作的基础, 整个操作过程可分步实施, 或一次完成。让学生先观察思考, 获得整体感知, 再进行操作上的紧随模仿, 此步骤时间不应过长, 不可超过总操作时间的四分之一。

教师操作演示目的是起到把学生引上路的作用, 要充分体现一个“领”字。

策略二:模仿指导——“扶”

教师操作方法演示完后, 学生还不能独立操作需教师再扶上一把, 才能使其“走正”、“走稳”。当课堂中的操作内容相应增多, 难度相应增大时。教师演示完后, 有些环节学生当时记不清, 动作要领掌握不好, 还需要我们指导、点拨。即在教师的统一指导下, 让学生把整个过程练习一遍。这一过程中要突出一个“扶”字, 具体做法从下面四个方面着手。

1.师生同步, 忙而有序。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动作统一, 与老师的步调保持一致。劳动技术课中, 学生好奇好动。使学生忙而有序, 是劳技课教学成功的保证。因而, 在每个环节的指导过程中, 教师可采用“请同学们看老师做”、“请同学们跟老师做”、“请大家自己做”等组织性语言, 有效地组织学生操作。同时教师要时时把握学生操作的进度, 尽量让学生做完成, 再进行下一个环节, 这样师生同步, 始终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刻印章》这节课, 初一学生指力小。而石头比较硬, 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在鼓励学生的基础上, 采取了师生同步、忙而有序的方法。先用事先拍摄的录像简介一下刻印章的过程, 接下来组织学生“跟我学”, 从 (1) 磨印石、 (2) 定稿、 (3) 渡稿、 (4) 刻印开始, 要求学生跟着教师一步一步地进行动手操作, 特别是在刻印中, 从“执刀”到“运刀”, 要求学生细心认真地操作, 使他们在操作中慢慢掌握执力、握刀的方法。同时在操作过程中使学生学会了“冲刀”、“切刀”等运刀方法。

2. 分组进行, 正确模仿。

劳技课中涉及的操作内容以及所需工具材料相应复杂, 一般操作应分组进行。分组操作时由一人持工具, 其他人协助配合, 然后组与组之间交换或本组同学交替轮换进行。

《金属薄板的剪切和弯曲》一课中, 把每四人分成一组, 两人负责剪切, 两人负责弯曲。当教师指导剪切时, 负责剪切的一组一人站立, 持剪刀剪切, 另一人负责选料。负责弯曲的一组辅助配合。当进行弯曲时, 弯曲组实施操作, 最后两组再交换。

3.小结回顾, 强调要点。

指导模仿练习完成后, 师生还应进行各环节的回顾。教师对关键的地方进行归纳, 巩固强化、深化记忆。同时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或存在时未讲明的注意事项, 也可在此说明。

策略三:独立操作——“放”

在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操作方法, 尚不熟练的情况下, 应让学生大胆地独立练习, 使其放开走。这一过程要注重一个“放”字, 具体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1.独立操作, 及时纠正。

让学生放开操作, 并不是教师袖手旁观, 相反正是教师个别指导的良机。对于操作有困难或存有问题的学生, 教师要手把手地进行辅导, 力争使全班每个组都按时完成任务。

《自行车脚蹬的拆装》这节课, 要求学生两人一组。发给他们一个脚蹬, 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第一步要求学生两人一起把脚蹬全部解体, 观察零部件的构造、作用和组合;第二步要求学生正确操作安装, 学生很快完成了拆卸, 进行安装, 在安装过程中学生往往出现把脚蹬碗按反, 碗内钢球过多或过少 (正确是11粒) 轴挡与脚蹬之间的间隙过大或过小造成旷动或卡死现象等等毛病。这时, 我就巡回辅导、纠正, 使全班每一个同学基本上掌握了脚蹬拆装的技术。

2.分组练习, 轮换操作。

每组由组长组织练习、分工和轮换。做到分工合作, 任务明确。人人都能有一次操作的机会。

3.注意问题, 重视评价。

教师在巡回辅导时, 要善于发现学生操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提出要求, 及时进行讲评纠正。发现效果好、动作快的小组, 给予肯定表扬。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后, 教师要进行有效的劳动成果评价。评价应以表扬为主, 多鼓励少批评。对于较好的劳动成果, 要向全班同学展示, 作为好的典型介绍。评价方式可采用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等。通过评价可促进相互交流, 共同参与, 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

策略四:标新立异——“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没有创新就会失去生存的权利, 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从基础教育抓起, 而中小学阶段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时期, 劳技教学以其学科的特点, 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具体可从下面几方面考虑:

1.创设情景, 挖掘潜能。

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 是学习活动的机制。因此, 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开发和利用。所以在教学中, 创设实际的技术活动或技术成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会加大思维训练的力度, 激发创新潜能。

七年级教材中《粉笔雕刻》这节课, 本人花了好多时间, 事先雕刻了一些比较别致、优美的作品 (如小动物, 十二生肖等) 。开始上课时, 先让学生欣赏这些优美的粉笔雕刻, 学生欣赏完毕后, 他们自会向老师提出各种问题, 这时笔者就把雕刻的基本方法、要点向学生交代清楚, 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手中的粉笔, 想象设计一个造型, 而不是局限于课本中小白兔造型。同样, 在学生雕刻成小动物的上色问题上, 也不能作硬性规定。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 着上自己喜爱的颜色。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学得主动、才会有信心去追求更多的成功。他们的创新能力, 也会随之得到培养和提高。

2.提倡自主, 发展能力。

“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只有在课堂内, 提倡自主学习, 留给学生“自由”, 努力为学生创造“自由”,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才能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笔者在“风筝制作”一节课的教学中, 从“提倡自主学习”出发, 精心设计了“了解风筝”——放飞风筝”——“制作风筝”——“设计新风筝”的四步的教学模式, 收效良好。具体做法是:通过“了解风筝”,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借助“放飞风筝”, 使学生回归自然, 激发兴趣。同时掌握放飞风筝的技巧, 学会调节风筝重心及拉线角度等技术;动手“制作风筝”, 使学生学会画线、折叠、定位, 扎线、剪纸、粘贴等基本手工技能, 让学生感受劳动的愉快, 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自主合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在“设计新风筝”的活动中, 加强了科学、自然、美工等知识的整合运用, 开拓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在小组讨论设计新型风筝的过程中, 同学们的思维更加开放, 设计出各种更新颖、更先进、更科学的新型风筝。如:气球带动风筝、滑翔风筝、遥控风筝等等。同学们的这些想象、设计就是创新。

3.开展竞赛, 促进创造。

有一位科学家曾经指出:“创造源于实践。问题的提出、探索、解决需要实践, 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形成更需要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能力的土壤”。技术操作实践活动是劳技课的生命。各种操作的竞赛, 就是最好的实践。笔者利用各种机会, 正常性地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如:我校每学期都开展电子制作比赛, 海、陆、空模型比赛, 小制作、小发明比赛、废旧物制作比赛……, 进行评比表彰,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劳技教师 篇10

一、学会劳动, 意在养志

“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美好未来”“劳动最光荣”, 然而在我们身边有些学生缺乏劳动观念, 体会不到劳动的重要意义。究其原因, 是不少家长力图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赠予孩子, 使孩子只知享受, 不知道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劳动成果, 当然也不懂得去珍惜劳动成果。而劳技特色活动基地的开辟、发展到为民服务, 都离不开劳动, 这就要求学生要不怕苦、不怕累, 学习劳动, 在劳动中体验劳动的艰辛。通过劳动, 许多学生爱上了劳动, 乐于劳动。就拿前年初春易地重建草药圃来说吧, 孩子们顶着寒风, 赤着双脚, 填土、运砖、砌墙, 在田间劳作, 劳动中学生满手是泥, 浑身是汗, 但大家都乐呵呵的, 没有人打退堂鼓, 坚持干到底。此种情景不难看出“红领巾草药圃”的育人功能, 它能使学生在劳动中体会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养成顽强的意志和刻苦耐劳的精神。

二、学会协作, 重在明理

现在有一些学生娇生惯养, 以自我为中心, 缺少集体观念。而集体主义是一种美德, 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是参加现代化大生产的必备素质, 必须从小培养。“红领巾草药圃”在这方面也起到了独特的作用。草药圃的运作从开土辟壤、访医问药到种药采药、培育管理等一系列工作都需要人人参与, 都需要发挥集体的作用。特别是培育管理草药更是一项长期、细致而艰苦的工作, 这要求学生分工不分家, 共同种好管好草药。每逢节假日, 他们都会自觉组织起来, 坚持天天观察, 轮流值班管理, 记好日记, 做好交接工作。2012年4月的一个星期天, 连续五六天的阴雨后, 天空终于放晴了, 气温一下子升高了近十度。一个学生马上想到, 刚栽下的名贵草药秋叶是经不起暴晒的。于是他从家里拿来竹棒、旧篷布直奔学校。他刚打下一个桩, 十几位同学也拿着工具赶来了, 大家一齐动手, 不一会儿秋叶上面的凉棚搭好了, 老师望着孩子们会心地笑了。

在草药圃这个劳技特色活动基地里, 在细水长流的日常培育管理中, 同学们逐渐形成了集体主义观念, 学习了共同协作的本领。通过老师引导, 他们进一步懂得了一个道理:即使在个体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中, 互相帮助、互相协作的精神仍然是十分需要的。

三、学会找药, 情系祖国

平时, 我们经常和学生讲述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但比较抽象。而草药圃里的草药竟能治好那么多的常见病, 这种活生生的事实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则更大。而这些草药在祖国大地上比比皆是:水边和阴暗的山脚下可以找到土大黄;山坡、沟旁、路边可以找到大青叶、马兰头、白英、半枝莲等。孩子们在学找草药的过程中, 不但深深地感到祖国大地上处处都是宝, 并且一步一步地学会了不少用药的本领, 不少孩子能根据病情独立判断该用何种草药, 学习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为了学习本领, 每个小郎中利用课余时间, 跟老师学, 向老药农学, 写信向蛇王求教。一天, 孩子们不知从什么地方打听到本地医院已经退休的马医生家中, 有一批市场上已经买不到的中草药书籍。于是六年级的四位同学利用星期天, 在老师的带领下, 乘车去邻县马医生家中, 马医生也被孩子们的精神所感动, 他把好几本中草药书都献给了“红领巾草药圃”。平日学生在老师指导下, 学习种植草药, 学习用草药治疗疾病的知识。知道了患无名肿毒可用白英, 咽喉病可用三白草, 被蛇咬伤宜用半枝莲等, 预防感冒、肝炎可用大青叶等。有了这些基础, 孩子们一般都能独立为病人解除或延缓不少常见病。这样既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又有机会学习口头、书面交往的能力, 渐渐养成独立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能更深地体会到:中草药的防病治病功能是传统医药科学的结晶, 就是在科学发达的今天, 它仍有极大的医疗作用。这样由小见大、由浅入深地懂得了祖国是有着灿烂文明历史的国家。通过“红领巾草药圃”这个劳技特色活动基地培育出来、发挥出来的爱国主义教育, 由于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动脑, 亲身经历体会, 显得比较生动、形象、实际, 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四、学习治病旨在奉献

许多学生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 要求人人服务于他们, 听他们使唤, 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针对这种思想现状, 红领巾草药圃制定了服务公约, 要求红领巾草药圃里的小郎中发现用学校草药圃的草药可以医治的病人后, 应该立即采摘草药, 制成药品后送药上门, 为学校里的同学老师, 为周围的群众排忧解难。在防病治病的实践中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学会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如前年夏天, 一位村民不慎被蛇咬伤, 经医生治疗后总不见痊愈, 小郎中们知道后, 把半枝莲捣碎给他敷在伤口上。可是因为用量大, 几天后草药圃里的半枝莲用完了, 他们就四处奔波, 在老师带领下冒雨到10余公里外的山上去采集。在小郎中的精心治疗下, 那位村民的蛇伤终于痊愈了。80岁高龄的王奶奶患无名肿毒, 一名小郎中知道后, 连忙给她送去一把白英, 用盐捣碎后轻轻地给她敷在手上, 一连五天, 天天上门敷药, 终于治好了王奶奶的病。事后王奶奶逢人便夸:现在的小孩子真聪明、真能干, 小小年纪也会做医生了。本村的另一个村民患急性扁桃体炎, 我们的一名小郎中马上掘去一把三白草, 叫她分几次煎服, 第二天烧便退了。“草药圃”这个劳技特色活动基地的教育功能体现在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中, 培养了学生无私奉献的美德。

如何让小学劳技课堂活起来 篇11

一、目前小学劳技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注重结果,轻视实践过程

有的小学劳技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分注重学生制作的成果,却轻视了实践的过程。他们在教学的时候往往很看重自己的学生能否制做出成果,担心小孩子还不会靠自己去能出个像样的东西,便手把手地去教学生怎么做。基本上是要学生跟着教师一步一步地去做,却忽略了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学生的自助创新,忽略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机械地跟着自己去做,不让学生靠自己的能力独立完成。然而,这样“照葫芦画瓢”的做法却未能锻炼出小学生们的创新和探究思维。很多时候教师在劳技课上对学生的评价是以作品与教师的相似程度、制作的速度是否快、制作的数量是否多为标准,这样使得很多小学生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就想照着一些简单的作品去“照葫芦画瓢”。表面上学生们做得兴致勃勃,课堂也显得热热闹闹,可是,这样的教学模式长期发展下去,必然会导致学生们制作手工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地下,手工制作思维变得狭窄,对劳技课的兴趣也随之下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如教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第一单元第三课时《制作折扇》时,教师直接拿出折扇的成品给学生看,要求学生一样的折扇,却没有留给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力的空间[1]47。接着,就就让学生跟着自己的制作步骤一步一步去折扇子,甚至对一些想用自己方法去折的学生进行批评,直接帮助他们完成作品,并强调按照教师的方法才是正确的,折出来的扇子才会美观。或许,这节劳技课中,学生们折出的扇子都很规范,却缺少了劳技课应用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尝试。

(二)教师上课随意,未能正确对待劳技课的价值

有的小学劳技课教师未能正确对待劳技课堂的价值和意义,在上课时非常随意,不认真对待课堂教学。这些教师在长期应试教育的浸淫下,对不需要考试的科目有种无意识的轻视,他们认为这样的课堂无非就是给学生玩玩闹闹,开心开心罢了,对学生的升学和成长也无可见性的帮助。于是,他们上劳技课,既不用去备课,也会去考量课堂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更不会去思考怎么才能让每一节劳技课上得有趣又有用。有时小学由于教师人数少,教学资源不足,缺乏专业的劳技课教师,只能由其他语数英的教师去教学,这也会导致这些教师为了赶进度,挪用了劳技课的课堂,直接上了其他的文化课。如,有的教师在教苏教版三年级第三单元的制作四角彩灯时,由于根本就不重视这个课,没有去认真研究过到底应该怎样去制作这个四角彩灯,于是,在课堂中就简单地播放视频,让学生们跟着做[2]24。由于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较薄弱,他们对很多细节的制作跟不上视频的节奏,未能学着视频里先用彩线制作穗子,再剪下材料,折叠山线、谷线,再将穗子和彩灯各部分连接起来,使得学生只能急着向教师求助,可是教师没准备过,自然也是不会的,便直接批判学生笨,跟不上视频的节奏。

(三)教学脱离实际,未能激发小学生们的共鸣

有的小学劳技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将教学内容和生活紧密联系,不能学以致用,无法激发学生们的共鸣。劳技课的教育应该是促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获得知识转化为能力,利用书本的知识在实践生活中解决实际的问题。但有的教师在教学时太注重书本内容本身,没有进行有效的延伸和拓展,把教学的内容框死在那薄薄的一本书里,使得教学就如空中楼阁一般,让学生觉得那是遥远的,与自己生活无关,没有联通性,无法激发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共鸣。例如,在教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的第九课《缝手套》时,教师就教学生利用旧衣物或一些布料的边角料去制作布手套。可是,很多学生认为这很难,要缝的地方很多,又不实用,所以兴趣不大。

二、 活化小学劳技课堂的策略

(一)多种形式评价,关注学生发展

要活化小学劳技课堂,教师需要多种形式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中,评价学生制作的成果时,要从各个方面去入手,给以学生更多创造和创新的思维,不要去学生必须模仿教师的作品。对有自己想法和制作思路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关注学生情感的培养,让他们有更多发挥自己想象空间的机会,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尽量减少按部就班的方法教学,避免学生兴趣被压抑,使学生可以享受到手工制作带来的成功和乐趣,愿意投入到真心地投入到劳技课堂的学习上,进而培养创新思维和时间能力[3]39。例如,教四年级上册第十课《捏泥碗》时,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们用手捏泥碗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尝试用橡皮泥去制作自己的泥碗。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小组合作,与组员分享自己捏泥碗的方法和具体操作。教师也可以利用图片或视频给学生看一些美观的泥碗或碗状器铭,给学生们启发思维,但不应该硬性要求学生必须做出某种样式的泥碗,培养学生初步对技术的感知、想象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学会认真、细心地进行技术活动。

(二)正确看待劳技课的价值,认真对待课堂教学

要活化小学劳技课堂,教师需要正确看待劳技课的价值,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认真对待课堂的教学活动。教师不能总是把三尺讲台当作是自己的圣地,把自己放在课堂教学的首位,不理会课程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也不理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是一味地将劳技课堂当作是一种任务,轻视了劳技课本身的现实价值。首先,社会和教育有关单位要切实加强对劳技课堂的宣传和重视力度,对劳技课堂进行考察和探究,关注其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良状况,研究有效的解决方式[4]25。其次,教师个人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我的教育教学观念和价值观、人生观,对教学要有全面、发展、可持续的想法,接受不同内容与形式的课程,摒弃落后的教育观点,不断提高个人的教育素养,勇于改变落后的教学方法,根据具体内容的性质和特征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同时,教育管理部门也要强调课堂不可被无故占用,要从制度上保证劳技课的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

(三)教学生活化、情趣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活化小学劳技课堂,教师需要把教学生活化、情趣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小学生来说,兴趣就是最好的教师。小学生能够自觉地融入课堂活动,发挥主体作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他们是否对这门课感兴趣,这门课程能否引起他们的共鸣,能否勾起他们的好奇心,正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小学劳技课教师在教学时,要在上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针对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知识体系、个别差异性,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有趣的教学情境或小活动、小延伸,把学生们引入一个有趣的世界里,产生一种审美的享受,生活化的共鸣,从而产生创造美的情趣,调动他们的实践欲望。例如,教五年级上册的《当好小小采购员》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一个购物的情景,并让学生模拟去超市买东西的任务,结合他们生活的经验,让学生学习选购所需的蔬菜、食品和学会看食物的标签、辨别食物的质量,让他们的有趣的教学氛围中,提高与人交往的办事能力。

参考文献:

[1] 顾志成.如何提高劳动技术课教学效果[J].校长阅刊.2006(04)

[2] 谈琴芳.小学劳技教学应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2009(03)

[3] 沈英.多方式进入学习情境,多视角展开教学活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心得点滴[J].华夏教师.2014(S1)

如何提高小学劳技课堂教学质量 篇12

小学生在劳技课堂中可以对劳动有更深的理解及培养自己良好的劳动习惯, 这是小学教育与学生劳动相结合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对小学生进行有规律的劳动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小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帮助其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及间接让其理解体会劳动人们的不易, 使他们更热爱劳动。同时在劳动过程中应开阔小学生的视野, 同时很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能力及在动手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 这对于小学生的体质、意志力、情操及自身审美观、鉴赏力的提高有非常大的帮助。实现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是新课标不断强调的内容之一, 但是如何提高小学生劳技课堂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2.提高小学劳技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

2.1改善传统 的教学过程。

劳技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有很大不同, 劳技课程对小学生实践性的要求及个人操作能力的要求非常高, 此外小学生的整体心智水平都不是太成熟, 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用一些专业性太强的语言, 应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

劳技课程当中很多操作动作都需要小学教师给予一定的示范, 这就要求在上课过程中, 教师的示范水平要尽量高, 争取每次示范标准化,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 教学老师在进行示范动作时不能一味地求准确快速地完成, 应该将整个动作分解成几个部分演示给学生看。对于一些重要或者不容易理解的地方教师应尽量多地演示几次。只有采取这种措施才能加深学生对整个劳技课程内容的理解, 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取小学劳技课程知识和学习劳技课程的技巧。

2.2转变传统教师的主体地位, 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重新定位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 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 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思想, 将学生放在教学主体地位上, 自己充当引导者和督促者,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如何在劳技课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2.2.1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动起来。

劳技课程是一门以动手操作为主题的学科, 这就要求在整个劳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转变教学的主体地位, 有意识地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双手, 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劳动成果。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劳技项目必须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 对于学生得到的机会应该鼓励学生亲自动手, 自己动手完成。对于完成自己的任务, 小学生肯定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成就感, 成就感对于激励小学生更好地学习非常重要, 随着成就感的不断增强能够慢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随着小学生兴趣的不断提高, 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挖掘小学生内部的创造力, 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 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2.2.2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源条件。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制度的不断深入, 国家对新课程改革的投入不断增加, 小学生的劳技课程种类在不断增加, 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好国家的投资, 尤其是一些先进设备的使用, 使整个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现在的多媒体技术相对于先前的多媒体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 其信息量也达到非常高的水平, 整个多媒体的效果非常好, 其中包含的很多木偶类型的画面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小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自身要讲的课程在网上特定地搜寻出一些相关资料, 这样会使学生更有兴趣更好地认识自己要学的内容。

2.2.3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在所有课程当中, 劳技课程是一门与生活联系最紧密的课程, 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劳技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好本学科的优势, 如果在教学当中让小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 很容易引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对于整个教学效果及对学生的教育都是有利的。

3.教 学单位要重视对于劳技课程设备的完善 , 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

劳技课程最重要的就是小学生自己实际动手, 小学生的实际动手都是在劳技课程的设备上进行的, 如果没有良好的设备, 小学生怎么进行良好的动手锻炼呢? 这就需要相关单位增加对整个小学生劳技课程的投入, 使国家对小学生教学的投入资金准确到位。如果条件允许, 一定要引进更全面的设备, 这样有利于学生眼界的开阔及动手能力的培养。

4.结语

劳技教师一定要全面关心学生的发展, 运用各种教学资源, 使我们国家的“小树苗”健康快乐地成长。

摘要:随着我国飞速发展, 教育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人们对于小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小学生的劳技教育被规定为必修课程, 小学生的劳技课程不断受重视, 但是当代小学教师应该怎样更好地完成现代小学劳技课程教学呢?作者结合自身小学劳技课的教学经验, 简要探析如何提高小学劳技课课堂教学质量, 以期使小学生更好地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劳技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措施

参考文献

[1]顾志成.如何提高劳动技术课教学效果[J].校长阅刊, 2006, 4:134.

[2]郑黎英.例谈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确立[J].江西教育, 2007 (4) :34.

上一篇:抗体效价下一篇:结构与方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