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稽查

2024-07-30

电子稽查(共9篇)

电子稽查 篇1

近几年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很快, 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 2013年我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1.85万亿元, 增长42.0%。[1]网络购物包括B2C和C2C两种形式, 虽然近几年B2C发展很快, 但是C2C在网络购物市场中一直占重要比重, 其在2010~2013年中占比分别为86.3%、74.7%、70.4%、64.9%。随着网络购物市场的快速发展, 相关的电子商务税收征管问题逐渐引起了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的关注。其中, B2C电子商务中的企业卖家大多已进行纳税登记, 对其征税并不难。但C2C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却比较困难, 其原因主要是:很多个人卖家没有进行纳税登记, 税务部门很难确定纳税主体;由于电子商务交易过程是数字化的, 因此难以追溯;电子交易记录容易被修改而不留下痕迹, 导致税收稽查困难。

税收遵从也称纳税遵从, 是指对纳税人依法照章纳税状况的评述。纳税人依法进行税务登记, 及时纳税申报, 及时足额缴纳或代扣代缴税款, 则为税收遵从, 否则为税收不遵从, 也称为逃税。[2]税收遵从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许多学者应用博弈论方法建立了各种税收遵从模型。大多数税收遵从博弈模型都假设税收稽查是完美的, 即税务部门通过稽查必定可发现逃税纳税人的逃税证据, [3][4][5]但现实中税务部门的税收稽查并不完美。Feinstein (1991) 的实证研究表明, 稽查人员的查出概率具有差异, 平均查出概率约为50%。[6]由于税务部门难以获取C2C电子商务的交易信息, 导致税收稽查非常困难, 税收稽查是不完美的。因此, 笔者建立了一个考虑不完美税收稽查的税收遵从博弈模型, 定量分析C2C电子商务税收遵从问题, 以期为我国制定C2C电子商务税收政策提供一些参考。

C2C电子商务税收遵从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假设纳税人有高应税收入水平和低应税收入水平两种类型, 分别称之为H类型和L类型, 其应税收入分别为H和L。这两种类型纳税人出现的概率分别为P和1-P, P为纳税人和税务部门的共同知识。博弈的顺序是:纳税人先进行纳税申报, 然后税务部门选择是否对纳税人进行稽查。L类型纳税人会如实申报收入, 而H类型可以选择如实申报或低申报。对于H类型纳税人, 其低申报若不被税务部门发现, 则可少缴纳税收;若被发现, 则不仅要补缴税款, 还要被罚款。假设税收为比例税, 税率为t。罚款与所逃税额呈正比, 罚款率为π。纳税人申报的应税收入为θ, θ∈{H, L}。税务部门并不知道纳税人的真实类型, 当其观察到θ后, 将选择是否进行稽查, 其目标是最大化净收入, 即征收的税收和罚款并扣除稽查成本, 稽查成本为CA。税务部门若观察到θ=H, 则不会选择稽查, 因为稽查会花费成本却不能增加收入。税务部门若观察到θ=L, 则将以一定概率进行稽查。假设税收稽查是不完美的, 能成功发现H型纳税人逃税的概率为σ。

为简化分析, 假设CA>pt (H-L) 。其含义是:税务机关由于稽查成本足够高, 因此出于成本的考虑, 不能稽查所有的低申报纳税人。

模型的解是序贯贝叶斯纳什均衡。H类型纳税人申报低收入的概率用ε表示, 税务部门的稽查概率用η表示。模型存在以下两个均衡。

模型的求解过程如下。

根据 (1) 和 (2) 式, H类型纳税人和税务部门净收入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当 (3) 和 (4) 式都等于零时, 模型有一个内点解, 即均衡1。均衡1出现的条件是 (1+π) σ>1, 且pt (1+π) (H-L) σ>CA。

C2C电子商务税收遵从模型的分析

1.C2C电子商务税收遵从的均衡条件

均衡1表明, 当C2C电子商务税收稽查成功率较高时, 税务机关将以一定概率对C2C纳税人进行稽查, 而C2C纳税人以一定概率逃税。

均衡2的条件是, 。均衡2表明, 当C2C电子商务税收稽查成功率较低时, 税务机关将不对C2C纳税人进行任何稽查, 即放弃对C2C电子商务征税, 而C2C纳税人则完全不会进行纳税申报。这正是目前我国C2C电子商务的税收遵从情况。

2.稽查成功率对C2C电子商务税收不遵从率和稽查率的影响

对于均衡1, 税收稽查成功率会影响电子商务税收不遵从率和稽查率。根据均衡1, 可得到:

容易发现 。这表明在均衡1中, 税收稽查成功率的提高, 将使得C2C电子商务税收不遵从率和稽查率降低, 即C2C纳税人更愿意遵从, 同时, 税务部门更愿意减少稽查。

在均衡2中, C2C电子商务税收不遵从率和稽查率都是不变的, 税收稽查成功率对两者没有影响。但若税收稽查成功率的变化使均衡条件改变, 则C2C电子商务税收不遵从率和稽查率将改变。下图描述了同时考虑均衡1和均衡2时, C2C电子商务税收不遵从率和稽查率随税收稽查成功率的变化曲线。

上图表明, 当税收稽查成功率较小时, C2C电子商务税收不遵从率为1, 稽查率为0, 表示C2C纳税人完全不遵从, 而税务部门放弃对C2C征税。一旦税收稽查成功率超过某个临界值以后, 不遵从率和稽查率随之降低, 这将提高税收部门的税收征管效率和收益。

解决C2C电子商务税收遵从问题的对策

1.加强税务部门与C2C平台的合作, 建立纳税信息共享系统

模型分析表明, 税务部门在不能获得充分的C2C纳税人信息的条件下, 无法有效进行C2C电子商务税收征管, C2C纳税人也不会进行纳税申报。因此, 解决C2C电子商务税收遵从问题的关键是获得C2C纳税人信息。由于C2C交易一般都需要通过C2C平台进行, 因此, 税务部门必须与C2C平台合作, 建立纳税信息共享系统, 才能有效实现C2C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税务部门应尽早研究如何将现有的税收征管系统与C2C平台系统进行对接, 包括数据格式标准、系统接口开发、数据完全等。

2.加强电子商务税收宣传, 培育C2C经营者的纳税意识

在我国, C2C经营者还没有很好的纳税意识, 认为C2C电子商务就应该免税。C2C平台也以促进电子商务发展、促进就业等理由支持C2C免税。对于交易额较小、未达到起征点的C2C经营者, 税务机关当然不应对其征税, 但一些个人C2C经营者的交易额已远远超过起征点, 甚至一些企业以C2C形式进行网上交易。对于这些个人和企业, 税务部门应该对他们依法征税, 否则会造成线上交易和线下交易的不公平。因此, 税务部门应加强税收法律知识的宣传, 明确说明C2C电子商务同样应该依法征税, 培育C2C经营者的纳税意识, 促进他们主动进行税务登记和纳税申报。

3.加强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 优化C2C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流程

征税会给C2C经营者带来一定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即税收遵从成本。税务部门应考虑如何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简化税收征管程序, 降低C2C经营者的税收遵从成本, 为C2C经营者纳税提供便利。税务部门应加强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 实现对C2C电子商务征税的电子化, 通过优化C2C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流程, 尽可能降低C2C经营者的税收遵从成本。

参考文献

[1]艾瑞咨询.2013年中国网络购物交易额达1.85万亿元[EB/OL].http://ec.iresearch.cn/shopping/20140114/224908.shtml.

[2]王锐.税收不遵从的识别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 2003.

[3]Graetz, M.J., Reinganum, J.F., Wilde, L.L.The Tax Compliance Game:Toward an Interactive Theory of Law Enforcement[J].Journal of Law, Economics, and Organization, 1986, 2 (1) :1-32.

[4]Sansing, R.C.Information Acquisition in a Tax Compliance[J].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3, 68 (4) :874-884.

[5]Zeng, T.Taxpayers’Tax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Decisions in a Game Theoretical Model[J].Canadian Journal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 2002, 19 (2) :155-172.

[6]Feinstein, J.S.An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Income Tax Evasion and Its Detection[J].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1, 22 (1) :14-35.

电子稽查 篇2

随着税收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化,国税部门已建立起一个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四环节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比较科学、规范的税务稽查体系。但随着依法治税的不断深入,新的税务稽查体系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稽查机制整体功能的有效发挥。因此,规范完善税务稽查程序、加强稽查行为监督,是税务部门刻不容缓的现实课题,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依法治税的客观需要和本质要求。

一、税务稽查在程序上存在的问题及对稽查行为的影响

(一)税务稽查一般程序方面

1、选案程序缺乏科学精细化的管理机制抑制了有效性的税务稽查实施。(1)选案不准确。目前,举报人由于自身素质因素、同行业竞争的压力及出于报复的需要,举报案件往往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举报内容失实,夸大其词,无中生有;二是举报线索不清,举报内容不够清楚、全面,不能准确表述违法人、经营地址,未能提供具体的违法线索;三是举报价值不高,鸡皮蒜毛事情也举报,一般性的违章内容混同于违法内容等等。对这些举报案件,选案人员不是首先利用有效的税收资源,如CTALS系统、征管挡案资料、基层管理部门反馈信息进行科学的案头分析、区别、判断、筛选,而是一律纳入案源管理,下达稽查任务,导致了选案不准确,从而增加了稽查实施的难度。要么浪费稽查成本(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结果无功而返;要么找不到稽查线索或违法人、经营地址,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甚至使案件不了了之;要么抓了小案放了大案,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

(2)选案粗线条化。由于选案人员没有结合相关的涉税信息,如纳税人的收入、利润、税收变动情况、纳税人的异常行为、未被稽查时间长短等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筛选,导致选案质量不高。加之目前各级下达的专项检查任务往往存在‚两多一紧‛(检查次数多、户数多、时间紧)

证标准、案件定性、处罚幅度上难以取得一致性的看法和意见,透明性和公正性不强,互相扯皮,增加了审理难度,有可能使案件拖延或搁臵起来,不了了之,影响了办案效率。

4、执行程序缺乏有力的监控机制负面影响了严格执法。

(1)税收保全措施在实际执行中有难度。从主观上看,一些不法纳税人有意逃避被查出的税款,总是千方百计地运用各种手段、方法进行逃避;从客观上看,增值税税率高于实际税负率,如商贸企业一般可以承受的实际税负率为12%-15%之间,而增值税税率却为17%,显然纳税人难以接受;二是操作难。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发现纳税人有逃避纳税义务行为,并有明显的转移、隐匿应纳税商品、货物以及其他财产或者纳税收入迹象的,可以按照本法规定的‘批准权限’采取税收保全措施或强制执行措施。‛但是这种前提条件的‚迹象‛在实际中往往很难发现和掌握。此外,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对有逃避纳税义务行为的纳税人采取税收保全措施的程序是:责令限期缴税;责成提供纳税担保;不能提供纳税担保的才可以采取税收保全措施。由于对有逃避纳税义务行为的纳税人采取税收保全措施的程序是责令在先,担保居中,执行在后,比较繁杂,就容易给不法的纳税人造成了转移应纳税商品、货物以及其他财产或者纳税收入的时间。税收保全措施在实际中执行的难度导致了稽查执行监控手段的不到位,不仅使稽查成果得不到有力的保障,而且造成了有意逃避税款纳税人的侥幸心理和嚣张气焰,从而使依法治税成为一句空话。

(2)以单纯入库率作为稽查成果的主要考核标准与严肃税收执法有矛盾。稽查成果是全方位的,主要体现在质量方面,看它最终能否达到以查促征,以查促管的目的,这也是依法治税的根本要求。如果以单纯入库率作为稽查成果的主要的考核标准,那么稽查人员为追求这种标准,往往不是依法办案,而是就案办案,补税了事,甚至以罚代刑,这样虽然在局部补罚了一些税收收入,但无法有效地促进税收征管,无法从大局上保障国家税收的及时足额入库,从而无法真正反映稽查成果,无法正确体现依法治税的严肃性。

行政处罚,而如果后来司法部门通过进一步调查取证证明该案犯罪条件成立,那么税务稽查部门对其作出的罚款又该如何处理?显然与上述规定构成了矛盾,而该规定又未与《税收征收管理法》相衔接,使税务稽查的移送行为失去了税收法律有效的监督,增加了税务稽查部门执法的难度。

(三)税务稽查相关程序方面

1、稽查工作底稿制度实施中的难度影响了稽查的质量和效率。推行稽查工作底稿制度对稽查实施行为进行监督是必要的,但该制度自身也存在缺陷。一是检查面过大。根据《浙江省国税稽查工作底稿制度(试行)》规定,该制度实施范围为对重点税源企业及帐簿、核算健全的大中型企业实施的税收专项检查。由于该制度检查的会计科目全面、繁杂,而税收专项检查的突击性和时效性要求,加之重点税源企业和大中型企业财务制度检查复杂,使稽查人员不能及时完成税收专项检查任务;二是检查重点不明确。该制度虽然检查的会计科目全面,但该深查的会计科目没查或细查,对只需了解不需深查的会计科目则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细查,这样检查的结果,虽然浪费了大量的稽查成本却收效甚微,一定程度影响了稽查质量,使税收专项检查最终未能达到预定目的。

2、稽查后续监控程序的脱位难以实现以查促管的目的。一是缺乏查后信息反馈机制。对各类涉税案件的查处,往往经过选案、实施、审理、执行四环节的程序操作后,只要取得一些补税、罚款收入,案件就完结了,而不对查处的案件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以稽查建议的方式主动进行信息反馈,提出整改措施,为纳税人提供税收执法服务,督促纳税人提高依法纳税水平,同时与税收管理员制度脱节,不利于税收征管部门加强税收征管,将查处结果转化为稽查成效。二是缺乏查后帐务调整制。案件查处后就此结案,并没有在查后对纳税人的有关违法帐务及时进行调整,特别是对帐外偷税的案件查结后,没有对帐外的销售收入等相关帐务及时进行调整,督促企业进行查后整改,堵塞偷税漏洞。由于缺乏上述两种机制,税务稽查与纳税人、税收征管部门的有机联系和衔接被切断了。

案疑点制定详尽的检查提纲,有的放矢地开展检查工作;其次,要结合现有的稽查力量,精心配备检查人员,针对不同案件的特点,合理编组,集体办案,团队出击,对重点案件重点用兵,这样既保证了检查力量,又防止了案件检查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再次,上级稽查部门要加强对重大案件、跨地区案件查处工作的指导,采取督办、牵头办案、异地交叉办案、下查一级等多种形式的办案方式,排除办案阻力,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

(2)推行案件初查和交换检查制度。将主查员的集中权力均衡地分解到初查人员、进一步检查人员及各检查股室之间,做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具体做法如下:可将检查股室分成若干个初查小组,先由初查小组集体对案件进行初查,列出初查发现的问题,在规定时间内写出初查报告,然后可按涉税金额大小进行交换(金额较小的在股内交换,金额较大的在股与股之间交换),将所有案卷资料都移交给进一步检查人员,实施进一步检查,达到初查和进一步检查的相互监督,检查股与检查股之间的相互监督,增加了案件查处的透明度。通过对稽查集中权力的初步均匀分解制衡,一方面可以化解稽查的人为压力和不良影响,增加办案工作透明度,另一方面又避免暗箱操作,压缩以权谋私的空间,确保公正执法。

(3)完善主协查制度。将稽查的集中权力进一步分解到主查员与协查员之间,使主查员与协查员也同样做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具体做法如下:案件在实施阶段查结后,主查员将该案交由协查员,由协查员对该案有关事实、调查经过、取证材料、相关数据及相互钩稽关系进行认真仔细地复核,确认无误后再交由该案主查人员将案件移交审理。在复核过程中发现案件有出入的,要及时与主查人员交换意见,向主管领导汇报并经同意后,同主查人员一起进行补查。同时,可以考虑设臵专用谈话室,并配备监控设施,进行实时监控,一方面可体现谈话的严肃性,充分发挥税务稽查的威慑力;另一方面促使主协检人员共同进行谈话,使协检人员不能臵身案件之外,必须积极了解案件全过程,参与到案件的每个环节,达到主协检之间的相互监督。

3、在审理环节建立更严密的监督把关机制,确保规范执法

门,不可避免的存在‚稽查血缘‛关系,在审理工作中难免要顾及领导意见和同事关系,不愿得罪人,难以真正体现审理工作的公正、公平、公开。因此,可以考虑实行审理外分离制度,即将审理工作从稽查系统中分离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机构,隶属于法规部门,更好地从规范执法的角度审理案件,提高案件质量。同时,可以实行三级审理模式:涉税额较小的,由审理部门直接审结;涉税额较大的,由审理部门初审后,提交国税局案审委办公室,由案审委办公室组成人员集体审理结案;涉税额巨大的,由审理部门初审后,提交国税局案审委办公室复审,再由案审委集体审理结案。此举可达到相互监督,分权制衡的作用。

4、在执行环节建立强有力的监控机制,确保严格执法

(1)建立案件执行预警机制。简化税收保全措施的程序,对纳税人以前纳税情况依法进行检查时,一旦发现有税收违法行为,立即由稽查执行部门提前介入,启动纳税担保程序,要求纳税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供纳税担保,在规定的时间内未提供纳税担保的,经法定程序批准后立即采取税收保全措施,不必事先必须通过‚责令‛程序,以进一步强化执行措施,加大执行力度,严肃税收法律,有效地遏制逃避税收行为。

(2)建立稽查质量考核标准体系。取消以单纯入库率作为稽查成果的考核标准,根据稽查实际,设臵科学客观、全面合理、规范有效的稽查质量考核计分标准体系,如可以通过选案的准确率、实施的查结率、审理的帐务调整率、执行的结案率等对案件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以正确反映稽查成果,严肃税收执法。

(二)税务稽查法律程序方面

1、适当提高涉税犯罪案件移送标准。修改偷税罪的移送标准,规定最低移送标准: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30%以上且偷税数额在10万以上的,或者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2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对此类案件由税务稽查部门依法稽查后移送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由于抓住了典型,保证了公安机关能够集中力量攻克重点税案,真正做到‚查处一个,震慑一片‛,以最小

税案件,在稽查终结后,要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就查处情况定期予以公告。税案公告的比例应不少于立案案件总数的10%。这种做法,一是可以提高税务稽查的透明度,对内促进规范执法,对外树立‚阳光稽查‛的良好形象;二是可以达到打击一个,震慑一片的效果。通过推行稽查公告制,对于推进诚信纳税、规范税收秩序具有重要作用。

(4)建立查后纳税人回访制度。为规范税务稽查人员的执法行为,必须全面推行稽查执法事前预防、事中警示、事后跟踪服务的监督机制,防止不规范执法行为的发生。稽查案件处理后,开展两个层面的回访。一是由稽查局负责人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以召开被查单位座谈会、走访部分企业、发放信函调查等形式进行回访,了解办案人员是否廉洁公正、是否文明办案,纳税人对执法情况是否有异议,并听取纳税人对稽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二是由检查人员对被查单位进行回访。要将服务理念引入稽查工作,在案件结束后的规定时间内,检查人员要深入企业单位进行回访,了解企业发展情况,为企业提供税收咨询和财务辅导,加强沟通和联系,消除企业的顾虑和压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促进企业规范发展,提高纳税人对税务稽查的认同度和满意度。

瑞安市国税局课题调研组

组长:余康杰

成员:孙战胜、孙朝晖、林旭华

电子稽查 篇3

由于税务稽查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成为征纳关系中的矛盾焦点, 税务稽查人员作为征税的法律主体, 他们的稽查行为和能力, 代表国家的形象和意志, 如果税务稽查执法行为上存在过失或者不当, 就会造成国家或税务行政相对人的财产损失或者人身伤害, 从而产生经济赔偿责任或者承担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的风险。

当前, 税收征管环境异常复杂, 工作牵涉范围不断扩大, 在新形势下, 如何合理借鉴国外税收稽查好的经验, 积极防范和化解税务稽查风险, 是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一、我国税收稽查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稽查法规不健全, 执法环境不佳

在现行的税法体系中, 对税收稽查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 缺乏进行明确具体的阐述, 属于笼统的一般性规定。由于法律在税务稽查中的缺位, 导致税务机关的稽查行为缺乏基本详细的法律依据, 地税和国税部门依据自身的财税目标, 按其工作程序, 一般采用税收检查通告方式, 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纳税人进行税收抽样检查, 由于法规的不明确性, 公众对税务稽查的合法性与正当性提出了广泛的质疑, 此类案件屡见不鲜。

目前在全国较多地区, 由于税务稽查立法不到位, 税收执法的随意性较强, 良好纳税环境没有形成。税务稽查机构与相关的税务执法机构协调性差, 税务机关部门之间权责定位也不太明确。

税收征管法中对偷税的描述过于笼统, 可操作性差, 难以涵盖形形色色的偷税方式, 在实践中, 税务稽查机构担心行政官司, 对于查处的企业或个人偷漏税行为, 一般采取补征税款和处以一定比例的罚款办法, 税务机关对构成立案标准的涉税犯罪案件较少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对于偷逃税罪的罚多判少, 缺乏对犯罪分子的震慑力。

(二) 对整个税务稽查活动缺乏有效监管

很多地区在税务稽查工作中, 没有真正按照《税务稽查规程》的要求分工协作, 缺乏一套完善的税务稽查质量考核体系, 税务执法活动缺乏有效地监管, 相互牵制机制, 稽查行为不规范, 稽查考核制度不健全, 稽查权力缺乏必要的监督约束。

税务稽查可分为四个环节:选案、稽查、审理、执行。构成了整个税务稽查工作监管的大框架, 在工作程序上, 税务系统对稽查工作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在现有税务稽查考核监督体系中, 虽然形成了稽查案件的“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监督体系, 但是往往流于形式, 在监督考核过程中, 将稽查处罚率, 补查税款入库率等指标, 作为重点考核监督结果, 而对于税务稽查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选案、审理、执行等操作环节, 没有明确的量化考核指标。

税务稽查部门人员缺乏对税务稽查执法风险控制的重要性的认识, 缺乏全面的风险管理意识, 识别风险的能力不强, 造成稽查执法中的风险产生。

健全的内部审查制度没有真正意义上建立, 现有的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只是针对审理环节的内部审计, 是以管理考核的形式来体现。由于内部审计准备不足, 导致内部控制手段严重缺乏, 例如在选案稽查环节上, 对于同样的一个稽查案件, 有的稽查人员可能查出85万元, 有的稽查人员可能查出36万元, 缺乏统一的客观标准。

(三) 稽查选案缺乏科学性标准, 税务稽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稽查案源主要有三个构成:一是举报, 二是在协查过程中产生的案源, 三是人工选案。对于举报的案源确定原则是实名举报必查, 不管举报的事实是否属实, 就必须调查。由于举报人出于私利或专业判断不准, 其中较多的举报案件, 通过调查发现与事实不符, 浪费了大量人力和物力。人工选案工作由于事先对企业的监控不力, 对纳税人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不能全面真实的把握, 仅凭企业会计报表的表面数据和工作经验进行选案, 就很难抓住税务稽查工作重点。选案的针对性和准确性不高, 再加上受到“人情”关系和“同事”潜规则影响, 往往对于有背景、有关系的大户免于检查, 造成税负不公平。

从稽查部门人员的整体情况来看, 税务稽查工作人员业务综合能力低下, 专业人才缺乏。在税务稽查工作中, 难以对有关案件作出准确判断, 目前税务稽查人员仅占整个税务系统人数的10%左右, 其中能够独立查账的人员只占稽查人员总数的25%左右。复合性人才严重短缺, 执法能力不强, 有的稽查人员无所事事, 吃喝玩乐, 有的出于个人私利, 教唆纳税人偷逃国家税款。

二、美国税收稽查概况

美国重视发挥税务稽查的作用, 形成了一套特点鲜明、富有成效的体系。税务稽查实现了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降低了税务稽查风险, 实现了税务稽查风险管理的有效控制。

美国的税务稽查风险管理主要通过科学的稽查选案、高效的稽查方法以及完善的税务稽查法律保障体系等方面体现出来的。

(一) 稽查选案及稽查办法

在选案环节上, 各税务部门通过计算机纳税申报筛选系统, 将具有不同风险的纳税人筛选出来, 实行差别式选案, 使稽查对象具有针对性特点, 其基本做法是:在总部专设税务计划调研处, 主要负责稽查的规划、调研、制定及任务的下达, 每年的6月份公布年度稽查计划, 下达到小区税务局。小区税务局根据总部的稽查计划, 通过筛选提取确定稽查对象, 基层稽查人员只有不到5%的机动权。选案后, 移送相关部门进行税务审计。

在美国税务稽查的方法主要有信函审计、案头审计、现场审计。对所产生的审计对象, 实施差别式风险管理, 风险由低到高进行税收稽查排列。在对公司的审计中, 推行了“行业稽查专门化计划”, 涉及约90个重点行业。美国国内收入局在对纳税人检查中, 每年大约有10%的大中型企业会被稽查, 重点控制税源。对稽查出的一般性问题, 采取追缴税款, 经济处罚。对于少数情节严重的案件, 则移交涉税刑事案件调查局查办。

(二) 税务稽查法律保障体系比较完备

美国有完善的税务稽查法律保障体系, 如美国税收行政处罚、行政复议制度, 设有税法法庭。在税务行政诉讼上, 纳税人要求有举证的责任。涉税刑事案件调查局 (CID) 权限大, 如发出传票, 要求纳税人提供相关信息并约谈纳税人;向有关第三人搜集信息;向联邦区域法院申请搜查令, 扣押并带走物证;可以逮捕犯罪嫌疑人, 必须在很短时间内证明其有罪;必要时可以使用武力。

三、德国税收稽查概述

德国纳税意识在全球范围内最强, 德国每年发生3万多起偷税漏税逃税案件, 涉及税款数额大约100多亿马克。德国各种税务管理组织联系密切, 国家出台了多项法律法规, 形成了完善的法律体系, 促进了税务稽查在德国的发展。

德国的基本做法是:税务征收、税务检查、税务违法案件调查, 实行三权分立, 权责分明。税务征收 (包括联邦和州) 是税务征收局的主要任务;稽查局主要负责对大型企业和税务征收局所移送的案件和举报的案件的检查, 同时做出税务行政处理决定;专门负责查处违法犯罪案件的机构是税务违法案件调查局, 税务违法案件调查局对税务稽查局移送的案件和群众举报的犯罪案件进行刑事侦查, 并提起公诉。在德国的税务机关中, 税务征收局中的稽查处、税务稽查局、税务违法案件调查局都有税务稽查职能, 在案件的稽查深度、稽查手段、处罚力度等方面, 最有权威的是税务违法案件调查局。如果纳税对象有偷税漏税等严重违法的嫌疑, 一旦被税务稽查局检查发现, 被调查者拒不承认, 通过正常的税务稽查程序又难以取得证据的, 税务稽查局可以将案件移交到税务违法案件调查局处理, 调查局对嫌疑纳税对象的全部涉税事项, 进行全面的、具体的调查取证。在实施税务检查中, 采用刑侦手段进行配合调查。如果发现偷税漏税者存在出逃迹象时, 经税务违法案件调查局局长批准, 对偷税漏税者实行24小时以内的拘留;对偷税漏税者的工厂、商店及其他的生产经营场所进行全面查封和搜查, 可以对偷税漏税者个人进行人身搜查。案件一旦被查处, 相关偷税漏税者除补交税款、加收利息、罚款外, 还会以涉嫌犯罪的案件, 提起公诉。

德国也是通过计算机分户筛选得出税务审计对象, 在计算机内输入纳税人的相关纳税情况等信息资料, 通过计算机自动程序, 自动生成纳税被查对象清册, 然后根据纳税人的纳税申报表、资产负债表等信息资料进行分析, 最终确定实地调查对象、户数。

德国在对大企业进行税务稽查时, 税务机关首先确定对大企业的稽查期, 采取连续的稽查方式, 而对于其他小型企业的纳税稽查期限一般不会超过三年。税务稽查局可随时对大企业进行检查, 如果发现存在偷税、漏税的嫌疑就会及时侦破。

德国税务刑事调查的工作人员, 在任职资格上, 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必须有1年以上税务稽查员经历, 并经过特殊专业培训, 通过相关考试, 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对确保税务刑事调查人员素质, 促进税收强制的有效性, 减少偷税逃税案件的发生, 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美国、德国税收稽查特点

通过上述分析介绍可以看出, 两国税收稽查都是依托于现代化的稽查管理模式, 税务稽查机构所实施的税务稽查是完全独立于税务征收系统之外的, 分设税务稽查与税务征收机构。司法保障体系为税收稽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赋予了更高的法律地位和权利, 使税务稽查能力得以加强。在稽查信息的收集和稽查工作中, 计算机手段覆盖所有的相关环节。

两国对于税收稽查处理, 采取两种税收处罚措施:一是加收滞纳金或利息、罚款等经济处罚;二是拘留、判刑等刑事处罚。

五、反思

由于我国实施新型税收模式时间不长, 有关法规建立、税收征管环境、人文思想、人员素质等方面, 与发达国家相比, 均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所以应该充分的吸收消化国外的成功经验, 冷静分析我国税收稽查中的种种问题, 并采取相应措施, 同时结合我国的国情, 建立一个与国际接轨, 税收稽查的良好环境和稽查模式, 最大限度的降低税收稽查风险。

参考文献

优化稽查服务 规范稽查行为 篇4

依法治税,优化服务,是税收事业改革发展的要求和必然选择,这已成为各级国税机关的共识与实践。近年来,我稽查局审时度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紧紧围绕“比重提高、位置前移、形象更新”的工作目标,强化服务理念,坚持在执法中服务,在服务中执法,把优化服务体现到依法治税中去,倾力打造执法服务型稽查,举全力支持企业依法发展兴业。

加强管理监督规范稽查行为

为了保证稽查工作的有序、高效运行,更好地为纳税人服务,该局从加强管理监督入手,进一步规范稽查行为。

一建立制约机制,强化内外监督。遵照总局《稽查工作规程》,对稽查工作的步骤、顺序、时限、形式和标准等都进行了明确。实行“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四分离,做到选案的不查案,查案的不审案,审案的不执行案件,形成稽查内部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在执法过程中,要求稽查人员在下达《税务检查通知书》的同时,必须向被检查对象发放《稽查人员执法行为和廉政情况监督卡》及《税务稽查人员守则》。检查结束后,由被查单位独立填写《稽查人员执法行为和廉政情况监督卡》,并将此卡寄给该局监察部门。定期不定期走访被查纳税人,充分了解稽查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的态度、程序、服务、廉政等方面情况。同时,还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箱等,便于纳税人对稽查人员的不良执法行为进行全方位的监督。

二是增强执法责任,狠抓过错追究。制定了《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操作规程》,对稽查人员在实施行政和执法中存在的未按规定和程序办事,故意刁难,以权谋私等行为,予以责任追究。做到责任与职权相适应,真正实现“过罚相当”,使每个稽查人员都清楚自己的责任,形成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责任意识,切实解决“淡化责任”的问题。从而达到进一步规范稽查行为的目的。

创新工作机制提升稽查水平

工作贵在创新,只有创新才有活力。该局紧密联系实际,积极稳步推进国税稽查改革。一是推行稽查主查责任制。为了进一步完善稽查执法责任制,该局推行稽查“主查员”责任制,按照业务考试、综合测评和专业资历的总分,从高到低评定稽查“主查员”。通过实施稽查“主查员”责任制,确保了税务稽查的工作质量,极大地促进了税务稽查水平的提高。

二是组织开展执法评议考核。该局定期组织以执法质量为主要内容的内部考核,在稽查政务公开的基础上,适时组织纳税人和社会各界对全局稽查人员的执法情况进行外部评议,将评议结果作为评价稽查人员和稽查机关工作好坏的主要依据,并与执法能级管理制度挂钩,奖优罚劣。从而促进了税收执法质量的提高。近年来,该局无一例稽查案件进行行政复议或诉讼,得到纳税人的一致好评。

拓宽服务形式引导税法遵从

纳税人因不同的文化程度、价值取向、道德素养、法制观念、社会阅历等原因,在纳税动机、纳税行为、纳税结果上会产生差异,直接影响对税法的遵从度。为了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该局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实行分类稽查。按照企业纳税信用等级分类进行检查,对被评定为A、B级纳税信用等级的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免查或减少检查次数,对纳税信用等级较低的企业,则列为重点检查对象,使纳税人的诚信在税收执法中得到充分体现。

二是实行“阳光稽查”。实行税收政策、办事程序、稽查业务、处罚标准、岗位职责、工作纪律六公开。在日常稽查工作中,该局坚持自查从宽,被查从严,并实施查前辅导。稽查前,通过行业办班、咨询解答等形式,对相关企业、企业负责人及财务人员进行税收政策和有关知识辅导,帮助企业先进行自查。企业在自查的基础上,填报《自查申报表》,主动缴纳少缴、漏缴的税款。稽查结束之前,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制作成《稽查告知书》,发放给纳税人,在听取纳税人的陈述申辩意见后再形成税务处理决定,同时,向纳税人送达《纳税事项调整通知书》,辅导纳税人按规定进行账务调整,帮助纳税人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平时,该局还实行首问责任制,规定第一个接待纳税人或举报人来电来访的稽查工作人员,负责答疑或指引,并提供便利和优质服务。通过这些人性化的服务,大大提高了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2010年-2011年,有20户多企业在税收自查阶段,自查补缴税款共计300多万元。

打击涉税犯罪维护税收秩序

在服务企业发展的同时,该局始终以打击涉税犯罪为己任,以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为主线,以查处涉税违法案件为中心,以组织开展税收专项检查为重点,坚持依法治税。一是抓好涉税违法案件的查处。建立健全了案件受理、登记、审批、传递、上报等制度,规范了案件办理程序,确保了案情信息渠道畅通。

同时注重加强与地税、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的配合,建立联合办案制度,突出抓好涉税大案要案的查处。2010年6月,与地税、公安部门的成立了打击涉税违法领导小组。2010年以来,共查办案件30件,查补税款、滞纳金和罚款700多万元,有力地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震慑了涉税违法犯罪。

电子稽查 篇5

海关总署稽查司司长孟杨表示, 海关稽查是国际通行的海关监管制度, 是指海关在进出口货物通关后一定期限内, 对与进出口货物直接有关的企业、单位的账簿、单证等有关资料和进出口货物进行核查, 以监督其进出口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的制度。海关稽查改变了传统的口岸监管模式, 将海关管理延伸到企业内部和货物通关放行之后, 是海关正面监管的重要手段, 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海关监管体系。多年来, 海关稽查在强化海关实际监管提升海关监管效能, 监督和规范企业的进出口活动维护正常进出口秩序, 查发企业各类问题保障国家税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问题一:《海关稽查条例》作为海关稽查的基础性法规, 应该说已经相对成熟, 为什么选择这个时机对条例进行修订和颁布实施?

原海关稽查条例实施近20年来, 国家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 新兴贸易业态蓬勃发展, 海关监管业务量大幅增长, 通关便利化和海关有效监管面临着新挑战和新要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 海关全面深化改革步伐不断加快, 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原稽查条例已不能适应海关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修订十分迫切。

为此, 海关总署积极配合国务院法制办推进海关稽查条例的修订工作, 经过充分调研, 广泛征求意见和反复论证, 2016年6月19日, 《国务院关于修改的决定》 (国务院令第670号) 正式公布, 重新修订的《海关稽查条例》已于2016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问题二:新海关稽查条例的修订是为了推进“简政放权, 放管结合, 优化服务”, 在新海关稽查条例中是如何体现的?

海关稽查条例的修订, 主要从明确稽查定位、完善稽查职权、降低企业成本和促进社会共治四个方面, 来体现和落实“简政放权, 放管结合, 优化服务”改革的精神和要求。一是明确稽查职能定位。新海关稽查条例通过明确稽查定义、界定稽查范围, 进一步厘清稽查职权边界;通过确立贸易调查、主动披露、委托专业机构等制度, 进一步扩展稽查触角, 转变海关职能实现方式, 切实强化了海关稽查作为正面监管而非负面评价的职能定位, 体现了“有限政府”的管理理念。二是完善稽查职责权限。新海关稽查条例规定了查阅、复制、检查、询问、查询存款账户、限期改正、查封、扣押等稽查职权, 加大了对提供虚假情况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同时对稽查领域行政裁量权给予有效规制, 进一步强化了海关稽查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方面的职能作用。三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新海关稽查条例以为被稽查人“降本减负”为出发点, 通过对使用计算机记账、核算的有关企业、单位, 一般情况下不再要求将会计记录打印成书面记录保管, 不再要求被稽查人向海关报送进出口货物购买、销售、加工、使用、损耗和库存等情况资料等, 简化海关手续, 减轻企业负担, 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四是促进社会共管共治。新海关稽查条例注重从政府行政管控转向开放合作治理, 通过确立企业主动披露、委托专业机构出具专业结论, 以及将被稽查人未按照规定编制或隐匿、篡改账簿有关情况通报所在地财政部门等制度, 创新了海关管理模式, 充分发挥其他部门、行业组织和企业共管共治的作用, 推动建立海关、社会力量以及企业三方协同治理机制。

问题三:新海关稽查条例完善了稽查职责权限。根据新海关稽查条例, 海关稽查可以行使哪些具体职权?

海关稽查条例的修订较好地实现了与《海关法》、《行政强制法》等上位法的衔接, 明确了海关稽查的定位, 厘清了稽查职权的边界。根据新海关稽查条例的规定, 海关实施稽查时, 可以行使查阅、复制被稽查人的账簿、单证等有关资料;检查与进出口活动有关的生产经营情况和货物;询问被稽查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与进出口活动有关的情况和问题;查询被稽查人在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账户;查封、扣押其账簿、单证等有关资料以及相关电子数据存储介质, 查封、扣押有关进出口货物等职权。

问题四:新海关稽查条例明确了海关稽查的定位, 厘清了稽查职权的边界。同时完善了稽查执法程序, 可最大限度确保稽查权在阳光下运行, 保障企业合法的权益。请问新海关稽查条例及其实施办法从哪些方面对稽查程序进行了规范?

完善的稽查执法程序, 是新海关稽查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的重要亮点。新海关稽查条例及其实施办法通过科学的程序设计, 可有效防止执法人员不作为、乱作为。主要程序包括:一是完善稽查告知制度。新海关稽查条例及其实施办法规定的告知内容包括告知稽查的实施、告知被稽查人的权利、告知稽查结论, 同时还特别规定发现被稽查人涉嫌违法或者少征、漏征税款的, 应当书面征求被稽查人意见, 充分保障了被稽查人的知情权、陈述权、申辩权以及寻求法律救济等权利。二是明确回避制度。新海关稽查条例规定, 海关进行稽查时, 海关工作人员与被稽查人有直接利害关系, 应当回避;新实施办法对回避制度进行细化规定, 确保回避制度落到实处。三是强化监督制约机制。新海关稽查条例明晰了内部层级核批制度, 将海关行使重大稽查职权的内部核批由“经海关关长批准”明确规定为“经直属海关关长或者其授权的隶属海关关长批准”, 同时还进一步完善了海关稽查执法资格制度和双人作业制度等, 规范执法行为, 强化监督制约。

问题五:除了完善的稽查执法程序是新海关稽查条例的亮点, 新海关稽查条例还有那些亮点?

新海关稽查条例还是有很多亮点的, 像新海关稽查条例规定了海关根据稽查工作需要可以收集特定商品、行业与进出口活动有关的信息;海关稽查可以委托社会专业机构, 以及被稽查人也可委托社会专业机构出具专业结论, 委托社会专业机构出具专业结论也是新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的一个亮点;还有新海关稽查条例确立了企业主动披露制度, 这也是一大亮点。

海关收集特定商品、行业与进出口活动有关的信息是海关稽查部门为了解进出口贸易情况, 印证商品、行业进出口贸易风险状况, 对商品、行业进出口贸易及有关信息, 进行收集、整理、分析而开展的贸易调查工作。海关稽查部门通过贸易调查及时掌握和总结商品、行业基本经营状况、贸易运作模式, 通过风险分析和预警, 在服务国家宏观经济决策, 提高海关监管执法效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海关稽查条例是第一部对贸易调查作出制度安排的海关行政法规, 明确了海关贸易调查的对象、范围和内容, 以及相关单位负有配合的义务, 将进一步强化贸易调查制度的应有功效。

委托社会专业机构出具专业结论是新海关稽查条例的一大亮点, 出台后很多社会专业机构对该项制度都非常关注。社会专业机构作为独立的第三方, 具有专业性强、客观公正等优势, 引入社会专业机构提供专业服务已成为各国政府以及国内税务、证券监管等部门所普遍采用的做法。

早在2008年, 海关便启动了委托社会专业机构提供专业服务的试点工作, 在海关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2013年9月,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 对海关相关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截至2015年底, 全国海关共委托专业机构提供专业服务共稽查企业5065家, 查发各类问题1887起, 稽查补税入库16.38亿元。为了保证此项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 新海关稽查条例对委托社会专业机构作出规定, 并在新实施办法中对相关具体事宜予以明确和细化, 对于充分发挥该项制度在创新海关管理方式、提高海关管理效能、促进社会共同治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问题六:委托社会专业机构有这么多优势, 那究竟哪些专业机构可以接受海关委托呢?海关是如何选择专业机构的?

海关稽查条例实施办法规定, 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或者其他具备会计、税务等相关资质和能力的专业机构均可接受海关委托。海关引入专业机构坚持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 根据专业机构的征信情况、执业水平以及具体稽查事项的要求选择符合条件的专业机构进行委托。

问题七:新海关稽查条例修订的还有一个亮点是确立了企业主动披露制度, 什么是主动披露制度?

进出口企业、单位主动向海关如实报告海关尚未掌握的其违反海关监管规定的行为并接受海关处理的, 海关可以认定有关企业、单位主动披露。主动披露制度主要目的是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检查, 形成企业自律、主动报告、主动纠错的诚信驱动机制, 将海关与企业由过去单纯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转变为合作共赢关系, 促进企业守法经营, 提升海关执法效能。

问题八:主动披露制度会给企业具体带来哪些好处呢?

一是企业实现自我纠错的有效途径。主动披露制度框架下, 海关引导鼓励企业通过自查主动发现并报告问题, 这为出现问题的企业提供了一个主动纠错的机会, 将有效提升企业自律管理能力, 促进企业规范管理, 提高企业竞争力。二是从轻、减轻或不予行政处罚。对主动披露的进出口企业、单位, 违反海关监管规定的, 海关应当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 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不予行政处罚。三是减免税款滞纳金。对主动披露并补缴税款的进出口企业、单位, 海关可以减免滞纳金。我们鼓励广大进出口企业、单位积极开展主动披露, 切实享受到该制度带来的政策红利。

问题九:新海关稽查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的亮点基本都是在减轻企业成本和负担方面做出了修改, 那么企业在海关稽查过程中, 应如何配合海关工作呢?

接受并配合海关稽查是进出口企业、单位的法定义务。根据新海关稽查条例及其实施办法规定, 被稽查人应承担如下义务:一是依法接受海关稽查, 如实反映情况, 提供账簿、单证等有关资料。二是依法设置、编制会计资料, 真实、准确、完整地记录和反映进出口业务的有关情况, 并按照规定期限保管有关资料。三是配合海关工作, 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协助。需要特别强调的是, 如果被稽查人不配合海关稽查工作, 海关有权予以行政处罚, 此次新海关稽查条例及其实施办法还加大了相关的处罚力度。

问题十:新海关稽查条例及其实施办法已分别于10月1日和11月1日实施, 为了保障这两个制度的顺利实施, 海关总署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新海关稽查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的实施将对广大进出口企业带来较大影响, 关系企业切实利益。为了保障顺利实施, 海关总署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制定配套制度, 促进新海关稽查条例及其实施办法落地生根。随着海关稽查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的实施, 海关以适应上位法规定为基本思路, 坚持执法为民、公正公平原则, 一揽子修订完善稽查配套制度, 目前正在修订《海关稽查操作规程》, 进一步细化新海关稽查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 明确稽查工作的程序和要求, 以使新制度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二是开展规范解读, 提高执法统一性。海关总署已经多次组织海关系统内外的专家对新海关稽查条例修订内容进行专业、规范解读。在此基础上, 今年将组织一线稽查执法人员开展专业培训, 实现业务培训全覆盖, 还将开展大规模的岗位练兵, 推行稽查执法资格考试和持证上岗, 促进海关稽查人员熟练掌握新规定、新要求, 提高执法能力。三是开展对外宣传, 增强社会认知度。新海关稽查条例及其实施办法出台后, 海关多次通过电视台、报刊、微信、微博以及制作宣传画、组织召开企业座谈会等方式, 对条例的相关内容进行广泛宣传, 使广大进出口企业及时掌握了解新法规、新内容, 提高守法意识, 推动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问题十一:稽查权是海关的重要执法权, 能否结合新海关稽查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的修订, 海关在规范稽查行政裁量权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行政裁量权对弥补法律法规的局限性, 保证海关全面高效履职, 维护个案公平正义具有重要作用。但如不加以合理规制, 容易被滥用, 使国家利益和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为此, 近几年来海关总署积极采取措施大力规制执法领域的行政裁量权, 主要包括:依法制定裁量基准, 针对重点执法领域的行政裁量权制定规制措施, 加强对行政裁量权行使的监督检查等。

电力营销稽查管理 篇6

所谓营销有很多的定义, 从微观而言是如何满足消费者。从宏观上说是指社会上的群体或个体, 通过交换和创造来获得他们所想得到的东西。而稽查的含义为检查、盘查与原始凭证进行比对确认。当这两个词同时用在我们的电力系统里, 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了。在电力系统中, 营销是电力稽查的基础, 而稽查又是电力营销管理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方法。做好了稽查工作就是加强了客户服务过程中的监督检查。这样, 久而久之, 才能形成良好的客户服务和高质量的工作作风。在电力系统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 从用电量的申请、合理的用电、抄表、核算、收费等整个营销过程, 形成了完整的工作体系。首先, 我们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检查完成报装接电任务、供电方式、计量方式选择是否合理等。其次, 我们要对新装、临时用电、用电变更、特殊需求供电等业务流程进行检查。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客户用电类别、计量倍率、电表起止码、装接 (增减) 容量、力率标准及其临时用电户的电费电量处理流程。在对客户服务过程中, 我们的稽查工作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 都会给整个营销工作带来很多不良影响, 所以电力稽查要严格对这个系统的每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督和检查, 对查出来的问题进行归类管理, 然后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为以后的工作提高做准备。

二、电力营销稽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电力营销稽查工作质量不高, 服务意识薄弱, 服务态度差

电力在我们老百姓的口中俗称“电老虎”, 具有一定的行业垄断特性。所以在市场竞争中占据着强有力的霸主地位。这就使得一部分电力单位的领导和员工会有工作质量、服务态度差的情况。让消费者不满意的情况偶有发生。部分领导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自己的利益和仕途上, 不接地气。对下属部门的电力营销稽查工作不够深入, 常常是例行公事的做做常规的检查了事。这种管理上的不重视, 就使得下属及员工也具有同样对工作不负责任的态度。从而导致了稽查工作中出现了大量漏洞与不足、纠纷与意见。还有一部分员工, 不但自身的工作能力不强、个人素质也急需提高。在实际的一线工作中常常出现如抄表时的估漏错抄现象、计量装置安装工艺质量不合格情况、不按照程序办事, 存在违规收费的行为等。诸如此类, 仅仅是电力营销稽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一个缩影, 所以电力稽查营销管理成为了电力部门首要解决的问题。

2.2电力营销稽查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由于没有一个可靠的规章制度以及法律法规对稽查工作出现的漏洞与不足进行合理有效的整顿与治理。这种形式上的电力营销稽查部门并不能给电力部门带去任何的监督监管的作用, 甚至还有可能给电力企业的工作带去潜在的危害。电力营销稽查工作中的考核与评价体系的不健全, 使得整个电力营销稽查工作在发挥自身的功能与作用的过程中受到影响。

2.3电力营销稽查管理不能合理的应用信息化

现在已经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 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在我们的电力系统电力营销稽查工作还存在着交通工具、专用检测工具配置老化落后的现象。这一问题也制约了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电力营销稽查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处理

3.1加强优质服务和工作作风建设

电力稽查工作要针对当前优质服务和工作作风建设中存在问题, 做如下检查和纠正:首先要按照章程规范, 严格办事。其次, 要深入群众体察民意, 合理制定用电检查工作、分类电价工作等。最后, 要杜绝弄虚作假、裙带关系等违规违纪问题, 真正落实工作作风建设, 确保不发生严重违纪问题。

3.2电力企业部门要不断完善自身的考核与评价体系

在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的开展过程中, 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电力企业部门要不断对自身进行考核与评价, 不断完善工作, 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营销稽查要注重评价分析, 要善于对稽查的成效进行定期总结。

3.3电力营销稽查工作应当实现信息化

在传统的营销稽查工作中, 工作的繁重、核查难度很大。网络的发展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大范围拓展线索。稽查人员可以通过寻找和查询到的稽查线索对有关的营销业务进行审核。稽查线索形式上的变化, 使得稽查方法也由纸质化向网络化方向转变, 这就会使稽查工作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代。

如何有效进行用电稽查 篇7

1 用电稽查的目的

一方面, 用电稽查是为了打击客户违章用电行为, 保障国家供电企业经济利益;另一方面, 用电稽查也是为了保证电网和电力客户的用电安全。有效的用电稽查活动能很大程度地减少由于客户不规范用电引起的安全隐患, 减少用电事故的发生。

明确用电稽查目的有利于完善用电稽查实行方案, 提高稽查队工作效率。下面就详细介绍用电稽查的具体方案。

2 用电稽查具体方案

2.1 规范用电市场, 全面开展营业普查工作

为保障国家用电企业的经济利益, 完成各项目指标, 确定营销稽查和用电检查的实效。稽查所必须规范用电市场, 严厉打击违法用电行为, 持续开展反窃电专项活动。坚持反窃电活动, 活动可以各营业所自查、稽查所督察的形式进行。对查出的违章用电及窃电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必要时可以与公安机关联系。严厉的打击不仅削弱窃电者的嚣张气焰, 也使在场的群众受到思想教育。另外, 加强日常检查, 及时处理各种设备漏洞, 比如表尾、表箱没有加封, 互感器、有功表陈旧老化等, 减少窃电者有机可乘的机会。

2.2 加强管理, 加大内部稽查力度

在完成营业普查工作, 开展稽查工作的同时, 为有效提高营销工作的质量, 开展内部营销稽查也是主要措施。对内加强营销稽查工作, 规范营销过程, 必须做好基础资料的管理, 按时核对供用电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情况, 做到基础资料的准确性、规范性。在稽查过程中, 发现部分用户资料不全, 营销员不能很好地按照规定程序办理业务, 造成少收电费、漏收变损等不良影响。所以为减少内部员工违纪违规的行为, 避免造成营业责任事故及差错, 不得不加大对营销员的监督管理与考核制度。完善营销员的考核制度, 实行奖惩制度, 赏罚分明, 提高营销员的竞争意识, 形成良好的工作环境。

2.3 强化培训, 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和稽查水平

稽查所的每个工作人员都应该深入学习《电力法》《供电营业规则》以及《补充规定》等法律法规。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用电稽查高技能技术比武选拔赛。充分利用有利资源有效开展用电稽查工作, 使每个稽查员能够利用系统对经常换表及变更用电的用户进行跟踪查询, 并对疑点用户进行现场对照检查, 对线损较高的线路和台区进行跟踪检查;对违约用电及窃电进行查处、统计、上报, 有效提高稽查员的能力。

3 用电稽查需要加强的方面

3.1 加大法制宣传, 使反窃电深入人心

加大“电是商品”的宣传力度, 让客户明白“电”确实是商品这一事实, 增强客户的感性认识。可以利用在市区繁华地段悬挂广告牌, 喷刷反窃电标语等行为实现。加强电能商品意识的引导, 在思想上打牢反窃电的心理防线。对窃电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利用法律手段, 绝不手软, 使法律意识深入人心, 让客户清楚明白做损害国家用电企业利益的事情是不可取的。只有在思想上使客户明白窃电活动的不可取, 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窃电行为的发生, 使用电稽查活动真正有实效。

3.2 强化安全用电, 确保用电安全

现在的稽查工作往往主要注重查处用电违规、私自增容、私自接火供电等行为, 而忽视了对客户用电安全的管理, 因而存在许多安全隐患。所以在今后的稽查中, 应注重安全用电管理工作。及时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进行处理, 加强对综合台区配变及客户受电设备安全用电的检查。整理客户资料, 建立双电源用户台账及资料。还必须对电工作业进行监督, 对没有拿到证的电工进行技术培训。

3.3 坚持交叉稽查贯穿始终

所谓的交叉稽查贯穿始终就是以常态稽查为主, 专项稽查为辅, 两种稽查类型相辅相成, 形成交叉稽查的用电稽查模式。努力在稽查信息化建设方面进行探索, 提升电力企业社会形象, 开创电力行政执法新局面。

3.4 加强优质服务和行风建设监督

广大电力客户共同呼吁供电企业需要加强行风建设、开展优质服务, 这两项也是新时期各组织的要求。同时还是发展电力企业的必然步骤。在服务方面, 认真贯彻服务八字方针“优质、方便、规范、真诚”。建立和努力完善有效监督机制, 确保工作展开与卓效成果, 促使每位成员有自觉意识。开展供电优质服务活动, 从满足用电客户的用电需求出发, 及时处理有关损害客户切身利益的问题, 尽量解决客户用电困难问题。经常性开展用电营业普查和用电检查工作, 清理转供电用户, 减少电费中间环节, 将分类电价落实到位, 尽量使用电客户利益不受到损害。

4 结语

用电稽查是一项长期繁重的工作。在电力发展如今的社会, 保证用电安全, 保证用电企业的经济利益, 用电稽查已经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高效实现用电稽查的作用, 有利于用电各项目的顺利展开。电力稽查工作应建立起适应市场、监督有力、工作规范、服务优良的工作体系, 全面提升稽查水平, 为用电规范做出贡献。

摘要:用电稽查是国家供电企业为了防止企业内部工作人员以权谋私, 保证工作清洁廉明, 减少工作失误, 同时也为了打击偷电、私自转电等违章用电现象。用电稽查避免国家、企业受到损失, 对国家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用电稽查的目的入手, 总结用电稽查的有效方案。

关键词:用电稽查,效果,方案

参考文献

[1]丛宇庆.加强用电稽查规范用电管理[J].内蓉古科技与经济, 2007 (22) .

怎样有效进行用电稽查 篇8

在目前的新形态下,为了更大程度上提升用电稽查成效,应该明晰稽查范畴,而且增强内外部稽查强度,可以往下面两大项入手 :

1.1 增强内部稽查

内部稽查重点包含下面几项工作 :我国电价条例的详细实施状况,比如施行时刻、范畴与准则等 ;抄表质素,比如电力表实抄率、电力计算装备现实运作情况、抄表出错率等 ;电费收取、核实、财务管理有否准确,电费出错率、收缴率以及财务处理准确率有否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办理 ;电力计算装备的装配质量有否达到标准要求,封印有否齐整,装备有否如期做好检验与更换工作,计算装备偏差检验是否准时,高低压项目的稽查程序是否合乎规定、收费有否合乎规范、合约签订率有否达成标准需求等。

1.2 增强外部稽查

外部稽查关键是涵括以下工作项目 :核查供电设施、电缆电线有否存有私下联接的情形 ;检验计量箱与连线盒的密封情况,有否存有避开计量装备用电的情况 ;检验计量装备和二次回路,有否存有人力有意损坏的情形 ;对计量偏差做好监测,而且核实表计资料是否正确,有否存有人工让计量装备不正确抑或是失效的状况 ;核查暂停的电力设施有否存有私下开启的情形 ;检验用电计量装备、供电设施等有否存有私拉电线抑或是自行操作的情形 ;检验使用者在配变容量是否和账目一致 ;依据集成化抄表时出现的异样做好稽查 ;依照远程负载终端监测到的异样情况做好稽查工作。

2 强化电力价格收费稽查,保证运营数据真实可信

为了进一步保障供电运营数据的真实性与可信度,应该增强对电力价格收费管理的稽查强度,特别是对各种电价比例的形成状况做好细致认真的稽查核对。并且仍应对运营单位的有关业务做好检验,比如运营报告、电费收缴还有电费台账等等,而且把查出的问题快速报备上级组织,做出通报处置。详细地施行方案可从以下入手处理 :第一,需对每个供电所用变压器台数为抄表路线之上的电力电费核算、考评及其统计工作做好检验,而且对电力电费存有的严重异样状况的做好关键核实工作 ;第二,需对用电专业变压器客户的新装、暂时用电还有用电变更等和电费相关的业务程序做好检查,而且用客户电价施行、基础电费、线耗电量计量、利率电耗、计算倍率状况及其制约电费计量结果的系数等作为重要审核内容 ;第三,需要尽可能整合各基层机构点给抄表与考评标准做好检查,以免电量电费错误的状况出现 ;第四,需对运营窗口出错电费的退补管理做好审核,仔细检验各基层机构退补电费出现的缘由、电价分类还有使用者性质等,以免转变电价类型、增大基数用电等子乌虚有的状况出现 ;第五,需对电量、价格、电费还有线耗费等上面存有的问题做好细致检查,而且对电价异样变动的机构做出解析,查清楚造成异样的详细缘由 ;第六,需对电费违约金的收费情形有否依照有关机制规范开展以及处置各种违章用电与偷电时的工作进程,采取的收费准则有否合乎法律等状况做好稽查工作。

3 进行反偷电行动,高效阻止偷电行径

电力公司应该对外加强反偷电的宣传力度,提升客户合法用电理念,而且运用反面教材加强反偷电工作的威慑力。积极组建营销职员对计量装备做好普查,查验计量装备有否存有异样情况,而且要注重防偷电改进工作,推广运用具有防偷电性能的计量装备。反偷电活动应该在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首要的,提升大家对电是产品的认知,在人员密集的场所、街区繁华地带、十字路口等地段的显眼地方挂上宣传告示与宣传口号,加强客户对电是产品的理性认识,稳固客户依法用电的思想理念 ;再者,增强电力公司内部各组织间的协调,共同展开反偷电工作,让反偷电工作环绕查办私转供电、偷电、高对低、电价错位等违章行径的深入发展 ;其次,电力公司要和公安部门合作,增强对违章用电与偷电的打击强度,增强对农电工转移电费的管控,保证电费准时回收。假若在处置违章用电难题时面临客户的阻碍,需要采用法律来保护公司自己的合法利益 ;最后,仔细搜集各区用电与每个超标电线的用电状况,对线耗、价格、均价、使用者用电资讯等数据做好整合解析,获得可信的数据资讯,进而有目的地做好反偷电工作。

4 构建电力稽查信息监管体系,提升电网稽查成效

伴随使用者用电需要量的持续增加,电力公司的用电稽查工作范围亦随之增大,管理难度进一步扩大。为了提升用电稽查成效,电力公司需要构建电力稽查信息监管体系,达到企业自身管理资讯的彼此畅通交流,还有和外部资讯的彼此分享,推进电力稽查工作迈入数字化、当代化的道路。第一,电力公司需把电力稽查信息监管体系归入到企业管理体系里面,达到稽查数据资源的分享,尽可能实现用电稽查的监管性能,提升稽查资讯的透明度 ;再者,电力公司需建立一致的信息管控平台,对用电稽查的开展进程、实施规定、工作准则、体系平台、管控程序做好规范管理,提升电力企业数字化管理水准 ;再者,电力稽查信息监管体系需具有完备的管理职能,对电力稽查的有关内容做好分类,像投诉处置、用电争议仲裁、举报处置、电能并网联接争议处理、业务包装、行政裁决、电能运营等内容,达到电力稽查可控制、自主化、科学化管理,给电力生产与运营供应可信根据。

5 结束语

用电检查与营销稽查(一) 篇9

1.1 用电检查

用电检查是供电企业为了保障正常供用电秩序和公共用电安全, 帮助客户实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用电, 依据《用电检查管理办法》而进行的检查、监督、指导、帮助的服务行为和实施专业性检查的全过程。同时也对客户违章用电、窃电进行监督检查, 促进供用电双方履行供用电合同。

1.2 营销稽查

营销稽查是供电企业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政策和供电企业有关制度, 对本企业从事电力营销工作的单位 (部门) 及人员, 在电力营销过程中的工作及服务行为进行检查和监督。

2 目的和区别

2.1 目的

开展好用电检查和营销稽查工作, 建立健全完善的内外部监督管理机制, 可以为电力营销工作创造安全、规范的内外部环境, 确保营销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2.2 区别

用电检查是外部服务行为, 对象是用电客户;营销稽查是内部监督行为, 对象是内部从事营销工作的部门和人员, 通常称为“内稽外查”。

3 管理机构和职责

3.1 组织机构

供电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配备合格的用电检查和营销稽查人员以及必要的装备, 依照相关法规、办法切实有效地开展用电检查和营销稽查工作。一般在营销部下设用电检查班, 设用电检查专责和专职用电监察员若干人;在纪检监察或审计监督机构设营销稽查队, 设不少于3人的稽查专责, 受法人代表管理。

3.2 营业稽查大队管理职责

3.2.1 用电检查

负责宣传贯彻国家有关电力供应与使用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国家和电力行业标准、管理制度;负责制定和完善全局用电检查的有关制度和管理办法;负责监督检查相关部门用电检查工作情况;负责节约用电措施的推广应用;参与对客户重大电气事故的调查;负责组织用电检查人员技能的培训。

3.2.2 营销稽查

监督检查各营销单位电力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监督营销单位电价执行、电费回收情况, 核查表计、表卡、票据及电价数据是否一致, 监督分类电价执行是否到位;调查处理供电区内违章违规用电和窃电行为, 依法追补电费和违约电费;如涉及到违规违纪以及法律问题, 及时移交纪律检查和司法部门处理;调查处理营销部门内部差错, 堵查漏洞;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4 工作内容和范围

4.1 用电检查

4.1.1 客户安全用电检查 (含高危客户隐患排查)

(1) 配电设施安全防护:防水、防火、防护人身安全、防小动物进入。

(2) 并网电源、自备电源 (自备发电机) 、双 (多) 电源的运行及安全状况。主要包括: (1) 对发电机着重检查防倒送装置的可靠性; (2) 对双电源着重检查相互闭锁装置的可靠性; (3) 客户受 (送) 电装置中电气设备运行安全状况; (4) 客户保安电源和非电性质的保安措施; (5) 客户反事故措施; (6) 客户进网作业电工的资格、作业安全状况及作业安全保障措施; (7) 对于35 kV及以上的降压变电所的客户, 检查其“两票”、“三制”的执行情况; (8) 对于易燃易爆行业 (如石油、燃气等) 的客户, 其易燃易爆场所的电气开关设备必须使用符合国家安全要求的防爆型的, 其布线和电气接头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要求。

4.1.2 电力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用电检查

(1) 客户执行国家有关电力供应与使用的法规方针政策、标准、规章制度情况。

(2) 客户履行供用电合同及有关协议的情况。

(3) 客户违章违约用电行为: (1) 检查客户是否有违反国家规定和危害供用电安全、扰乱正常供用电秩序的违章用电行为; (2) 擅自变更用电类别; (3) 擅自超过合同约定容量; (4) 擅自超过计划分配的用电指标; (5) 擅自使用已在供电企业办理暂停使用手续的电力设备, 或者擅自启用已被供电企业查封的电力设备; (6) 擅自迁移、更动或擅自操作供电企业的用电计量装置、负荷控制装置、供电设施以及约定由供电企业调度的客户受电设备; (7) 未经供电企业许可, 擅自引入、供出电源或将自备电源并网。

(4) 客户是否有下列违约用电窃电行为: (1) 在供电企业供电的设施上, 擅自接线用电; (2) 绕越供电企业的用电计量装置用电; (3) 伪造或者开启法定的或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加封的用电计量装置封印用电; (4) 故意损坏供电企业用电计量装置; (5) 故意使供电企业用电计量装置不准或者失效; (6) 采用其他方法违约用电或窃电。

(5) 客户节约用电及影响电能质量的设备情况: (1) 检查客户是否投运国家明令禁止的高耗能电气设备; (2) 检查客户电容器补偿容量是否足够及其投切装置是否正常运行; (3) 检查客户受电装置端的电压是否合格; (4) 检查电动机与负载是否匹配; (5) 检查客户影响电能质量的设备。

4.1.3 其他方面的调查与审查

(1) 用电计量装置、负荷管理装置、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调度通信等安全运行状况。

(2) 客户电气事故的调查。

(3) 客户受 (送) 电装置工程电气设计图纸和有关资料的审查。

(4) 客户受 (送) 电装置隐蔽工程中间查验、竣工查验。

4.1.4 用电检查范围

用电检查的主要范围是电力客户受电装置, 但被检查的客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检查的范围可延伸到相应目标所在处:

(1) 有多类电价的。

(2) 有自备电源设备 (包括自备发电厂) 的。

(3) 有二次变压配电的。

(4) 有违章现象需延伸检查的。

(5) 有影响电能质量的用电设备的。

(6) 发生影响电力系统事故需作调查的。

(7) 客户要求帮助检查的。

(8) 法律规定的其他用电检查。

4.2 营销稽查

4.2.1 营销稽查的对象

主要是从事电力营销工作的部门及工作人员。

4.2.2 营销稽查的工作内容

营销稽查的工作内容如图1所示。

5 检查周期与形式

5.1 用电检查形式

5.1.1 日常检查工作分类及周期

(1) 例行 (周期或定期) 检查。 (1) 35 kV及以上客户, 每半年检查1次; (2) 10 kV及以上客户每年检查1次; (3) 0.4 kV及以下动力客户每2年检查1次; (4) 高危及重要客户每3个月至少检查1次。

(2) 营业普查。 (1) 定义:集中力量和时间, 在较大范围内对客户基本情况进行复核的一种工作行为; (2) 要求:编制年度营业普查计划, 明确普查的重点项目、对象和范围, 每年普查不少于1次 (周期) , 做到计划合理, 记录完善, 报告齐全, 任务完成率、查处率100%; (3) 主要内容:客户现场资料数据与档案记录是否相符, 计量装置是否完好正确, 有无违约用电、窃电行为, 客户的用电安全情况。

5.1.2 专项检查

指对特定期间保供电客户安全供用电的检查, 或对被举报涉嫌违章违约用电客户进行的专门检查。分特殊性、季节性、事故性的反违章、窃电检查。

5.2 供电所的用电检查

供电所应根据服务范围内的客户情况, 编制月度和年度检查服务计划, 按照客户的用电负荷等级、服务要求来确定检查服务的次数。并指定用电检查专责。

5.2.1 用电检查的范围

(1) 对低压计量客户的电气设备开展日常检查。

(2) 变更用电业务的检查。

(3) 组织开展营业普查工作。

(4) 参与客户用电事故的处理。

(5) 向客户提供技术服务。

(6) 对客户履行《供用电合同》的检查。

(7) 对客户不并网自备发电机的管理。

5.2.2 检查内容

(1) 检查抄表卡内容填写情况。

(2) 检查换表之后卡片上换表日期、厂家、序号是否随之改变。

(3) 检查卡片上是否注明电费电价。检查账卡使用是否正规。

(4) 检查电费是否存在差错, 电能表是否实抄。

(5) 检查表计是否符合计量标准要求。按期轮换到期表。检查用电装置、电力负荷控制、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状况是否良好。

(6) 检查客户是否存在违章用电和窃电行为, 是否有私拉乱接和临时用电违规现象;检查客户执行计划用电、节约用电情况;检查客户自备电源的使用情况。

(7) 检查报装业务是否符合报装流程, 是否按供电服务承诺执行。

(8) 检查供用电合同以及有关协议履行情况。

(9) 客户要求帮助检查的。

(10) 上级和法律规定的其他有关检查。

上一篇:IPv4下一篇:分期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