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查体系

2024-05-24

稽查体系(共7篇)

稽查体系 篇1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营销工作面临的形势日趋复杂, 业务数量日益增长、业务操作更加频繁, 工作差错、指标异常等经营风险更加突出。实践证明稽查监控是减少差错、降低风险的有效手段, 建立稽查监控体系, 对营销关键指标、工作质量、服务质量实施集中监控与稽查, 能够有效提高营销业务的管控力、日常业务的执行力、客户服务的监督力, 实现营销管理向集中精细方向的进一步转变, 促进营销整体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1 营销稽查监控平台建设重点与思路

随着营销稽查监控平台的建立, 营销工作专业化分工已成趋势, 以需求为导向, 以客户为中心, 努力开拓市场, 提高市场占有率, 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营销理念已经形成。营销工作质量的高低反映出整个营销管理水平的高低, 这就要求建立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营销稽查队伍, 还要有一套科学可用的营销稽查方法、精良的营销稽查技术装备设备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才能将营销稽查工作细致、卓有成效地深入开展下去, 为大营销体系的运作“护航”。

1.1 强化组织领导, 确定营销稽查为“一把手”工程

1.2 坚持正确的营销稽查指导思想

营销稽查主要是内查制度、行为、质量, 外查窃电与安全用电, 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 主要是通过问题的查实、剖析、考核、整改来提高员工规范意识, 规范营销行为等。同时要向全体营销人员广泛宣传营销稽查的重要意义和稽查目的, 力求营销人员广泛接受, 共同认知。

1.3 创新营销稽查方法

首先, 充分发营销稽查监控平台系统功能, 导出相关数据, 仔细比对, 以缩短现场作业时间, 节约稽查人员, 提高稽查效率。稽查工作要做到联系系统、联系现场、联系特性。其次, 运用PDCA (即从计划、组织、检查、考核、纠偏到效果检查、持续改进的工作方法) 来提升营销稽查质量。

2 营销稽查监控平台特点

2.1 在如今的状态下, 对于电力营销工作人员, 尤其是管理者来说, 要想及时快捷地掌握、跟踪各项营销工作的工作动态并对突发事件快速响应是一件相当难的事情。由于缺乏一套信息技术平台支撑, 传统的工作模式与全方位、全过程的营销管理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2.2 营销稽查监控解决方案主要将营销相关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 全部纳入到营销监管的监管范围和数据分析范围, 并采用了操作型数据存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先进的信息集成技术, 成功完成营销基础数据的数据抽取、转换、集成, 实现了基础数据的自动调度和自动监控。建立了电力营销关键业务的完整数据平台。采用专业化的图形展现工具, 丰富了监控指挥展现界面, 全面支持关键指标的图表化展现、预警和实时视频监控。

2.3 在营销稽查监控平台上开展电力营销稽查是电力营销环节内控约束机制的主要组成部分, 是电力营销风险管理控的有效途径, 通过开展“内稽外查”可以规范员工营销服务行为, 堵塞“跑、冒、滴、漏”现象, 净化供用电环境, 减少营销事故, 以达到企业挖潜增效, 塑造品牌形象的目的。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之大营销体系的建设, 营销工作已逐步从用电“抄、核、收”粗放简单的营销模式向精益化管理模式的转变。营销工作职能也朝着市场导向、客户需求方式转变, 这就要求营销稽查视野放宽到整个营销过程, 创新稽查思路, 完善稽查制度, 改进稽查手段, 使营销稽查切实发挥对营销工作的监督、惩戒职能, 切实达到促进管理、增加效益、维护形象的作用。

3 营销稽查监控系统的功能和目标

营销稽查监控是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电力企业营销相关的规章制度和管理规定, 对本企业从事电力营销工作的单位或人员, 在电力营销过程中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检查。营销稽查监控具体业务是通过稽查主题管理, 完善稽查监控主题库;利用稽查主题库所提供的主题, 对营销服务资源、营销工作质量、供电质量及应急处置、经营成果中不正常现象以及应用系统不符合规范而产生矛盾数据进行监控与稽查, 提交可疑问题 (对暂不处理的问题, 列入白名单, 并规定暂不处理时限) ;利用发现的可疑问题, 通过稽查任务管理, 实现档案修正、营销制度完善、营销工作落实、要求其他部门配合的目的;最终对稽查工作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进行评价。

4 营销稽查监控中心的组织管理体系

4.1 系统组织管理机构和管理模式

系统组织管理机构分省公司和地市公司二级机构, 分属相应的电力营销部管理。构建一体化应用的营销监控平台是实现稽查监控体系正常运作的关键。建立总部、网省公司、地市公司三级穿透、联动的稽查监控体系需要纵向贯通的监控平台, 实现营销管理集中实时监测、在线监控与在线稽查需要横向集成的监控平台。当前, 营销业务系统的数据集中存储与业务集中处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省级集中、现场视频系统的广泛部署等多个营销信息化系统的建成, 为搭建一体化营销稽查监控平台创造了条件, 使统筹解决当前营销信息化系统业务层面应用多, 缺乏数据深度挖掘、横向集成和综合分析少等问题成为可能。搭建一体化营销稽查监控平台, 为稽查监控中心的运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4.2 地市级稽查监控中心的职责

营销稽查监控中心的日常运作和管理设在营销部, 开展正常的营销稽查工作, 并接受上级监控中心的指导。监控中心的主要职责包括:营销指标实时、在线监控及偏差预警, 开展市场运营、营销能力、客户服务及设备资产等各类营销业务主题分析;在线稽查营销工作质量, 实施反窃电在线监控、分析与跟踪督办;在线监控服务质量, 负责对投诉举报受理及办理情况进行督办;在线监控电力供需情况, 负责有序用电方案的执行;根据营销各专业及省公司营销稽查监控中心要求开展监控和稽查;负责根据稽查监控中发现的线索和问题, 启动稽查任务流程, 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开展稽查, 并跟踪督办处理结果, 实现闭环管理;负责展示公司营销运营成果及营销信息化建设成果。承担营销稽查监控系统应用维护工作等相关职责。

摘要:根据供电公司营销稽查监控中心系统建设和运行管理实际, 介绍营销稽查监控中心系统的构建技术和功能设置, 以及系统的必备条件, 同时介绍营销稽查监控中心在工作应用管理中的功能。

关键词:营销稽查,构建,管理

参考文献

[1]营销稽查监系统业务模型说明书 (版本号v1.01) .2011, 3.

[2]营销稽查监控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版本号v1.01) .2011, 3.

[3]吴琦, 主编.国家电网公司人力资源部组, 编.用电检查[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0, 9.

稽查体系 篇2

税务稽查在打击税收违法行为,促进依法诚信纳税,规范日常征管,堵塞税收漏洞,避免税收流失,整顿税收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稽查程序繁多、稽查效率低下、办案时限过长、稽查实施过程中不规范因素较多等问题。笔者认为,在新形势下建立科学高效的税务稽查体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效率优先,简化程序,确保案件查处的及时性

现行的稽查工作规程是在借鉴刑事诉讼法而制定的。当时,税务稽查部门刚刚组建,没有现成的模式和规范,税务稽查的基本内容照搬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也是迫不得已。从目前情况来看,原有的税务稽查规程已不适应新形势税收工作发展的需要。当前,行政执法强调的是效率优先,提倡简化程序,减少审批,方便行政相对人,提高办事效率。如行政执法确有差错,还可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程序救济。而刑事诉讼法注重的是公检法部门间的权力制约,强调谨慎和准确,处理案件要求证据确凿,适用法律得当,防止错判错罚,办案时限相对较长。因此,我们要明确一个观点,税务稽查是行政执法工作,不是刑事执法,必须简化程序,效率优先,行政提速。具体来说,要做好三项工作:

1、完善稽查工作规程,简化办案程序。按照现行的稽查规程,一个案件办结需要经过大小38道程序,中间审批环节过多,造成大多数案件超期结案。因此,新的税务稽查工作规程的修改,必须在税收征管法规定的职责内,充分考虑基层税收工作实际,按照专业分工、精简效能、互相制约的原则,明确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工作标准,确保稽查工作环环相扣、公平高效、运转协调。考虑到稽查工作规章只是一个部门内部规章,按照行政执法效率优先的原则,除了税收征管法和其它行政法律法规有明文规定的程序要到位外,其它程序能简化的要尽量简化,没有必要设置过多的条条框框,更没有必要照搬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不能因为片面地强调程序而影响结果,片面地强调规范而影响“效能”,片面地强调制约而影响速度。必须统筹兼顾,切实简化程序,提高办案效率。

2、科学设置稽查机构。目前税务稽查的重心在市、县两级稽查局。各地稽查局的内设机构,基本上是按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四个环节设置内设机构的。四个环节之间按照分工,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实际上,太多县级稽查局只有“七八个人、两三条枪”,严格按照四个环节办案,有较大难度,要么一个案子两三个人“一竿子到底”,要么环环相扣,久查难结。当前实行大稽查模式的市级稽查局,实行“四分离”的办法应该是比较科学合理的。而县一级稽查局,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可实行AB岗制度,在适当回避的基础上,选案人员可以从事审理工作,检查人员也可以从事执行工作,没有必要按四个环节一刀切,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防止苦乐不均。同时为减少多头稽查和重复办案,可实行国税、地税联合稽查制度。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单独组建总局垂直管理的稽查局,以提高稽查效率,减少行政干预,充分发挥稽查的铁拳作用。

3、完善主查责任制。由于执法责任没有完全落实到人,加上环节过多,造成许多案件责任分散和责任淡化。今后,除涉及范围广的重大案件外,大部分案件要实行主查责任制,明确主查、辅查人员职责。对查处大

要案件有功的,参照公安有关规定,建立立功授奖制度,论功行赏。对稽查过程中存在渎职失职行为的,要对主查人员严肃处理。

二、人机结合,科学选案,确保案源管理的有效性

选案是稽查的第一步,提高选案的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是确保稽查效果的前提,因此,必须加强稽查情报管理,注重人机结合,健全稽查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和完善计算机选案系统、纳税评估系统、协税护税系统,为科学选案提供有效依据。

1、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强化纳税评估。征管和稽查“两张皮”的问题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由于税源管理部门和稽查部门信息不能实现有效共享,导致稽查选案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如近几年查处的几个大要案件,大多与管理部门平时疏于管理、忽视纳税评估和与稽查部门信息反馈不足有关。必须下大力气建立健全信息搜集和共享机制,加强沟通协调,严格内部案件线索移送制度,建立和完善计算机选案系统和纳税评估系统,实现选案标准化、数据共享化、监控网络化、评估及时化。通过信息共享,使稽查部门及时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纳税申报、发票使用、税款入库等方面情况,并通过对收集信息的归集分类、整理筛选、分析对比、排列组合,在众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中摸清情况,列出正常、异常、重大异常的清单,进行重点测算和评估,选出最有可能的逃税者,列出稽查重点和打击对象。

2、建立和完善“线人”制度,切实加强情报管理。由于税务部门掌握纳税人的信息必竟有限,再加上偷逃骗税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税收违法行为本身就有一定的隐蔽性,稽查人员直接发现线索还是有一定难度。从全国查处的一些大要案件来看,大多数是通过举报立案查处的。因此,要参照公安部门的做法,加强协税护税系统建设,健全举报网络,建立“线人”制度,严格实行举报奖励制度,及时兑现举报奖金,鼓励社会各界人士踊跃举报税收违法行为,引导和发展一批“线人”,并建立严格的保密措施,确保举报人员无后顾之忧。

三、依法审理,严格监督,确保案件处理的准确性

审理环节是税务稽查的一个重要环节,既可以对检查过程进行监督,也可以对案件处理结果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依法及时审理案件,加强稽查案件的事中、事后监督,对于科学、准确、规范办案具有重要意义。

1、注重依法及时审理,强化事中过程监控。审理过程,既是一个对稽查案件定性处理的过程,也是一个对稽查环节进行监督和规范的过程。稽查案件移送到审理环节后,要快审快结,定性准确、处罚得当。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规定,审查检查环节程序是否到位、证据是否真实全面、适用法律是否得当、计算数字是否准确无误。对于检查环节违反规定的,要及时提出纠正意见,证据不足的,要退回补充调查。案件审理委员会要实行票决制,防止“一言堂”,更不能把案件审理会开成“说情会”和“政策变通会”,审理人员不赞同处理结果的,可以提出保留意见。

2、注重结果监督,强化事后监控。受证据条件、检查深度、人情关系等方面因素影响,案件办结后,往往还可能出现问题。如纳税人对稽查处理结果不服提出行政复议,举报人认为稽查没有查实,或者有人反映稽查、审理人员有枉法情况。针对这些问题,要区别情况、认真对待,该复查的要复查,税务人员有失职、渎职行为的,则应严肃处理。在建立复查

制度的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稽查质量交叉抽查制度,力求使每一个稽查案件都办成铁案,避免不廉行为的发生。

四、强化执法刚性,优化执法环境

要树立树立税务稽查权威性,离不开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和强有力的执法手段,应从以下方面抓起:

1、强化执法手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税收违法行为的智能化、集团化、复杂化程度越来越高,“偷税与反偷税”“逃税和反逃税”、“骗税和反骗税”的斗争越来越艰巨。稽查部门现有的执法权限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税务稽查工作的需要。由于没有搜查权和限制人身自由权,有时候明知有关违法证据具体在何处,也无可奈何。特别是对于当前表现突出的做假帐、设两套帐偷逃骗税的问题,由于检查权力有限,税务稽查人员往往束手无策。有的案件已明显构成犯罪,税务部门提请公安税侦部门介入搜查时,有关证据往往已转移或销毁,涉嫌人员已逃走,坐失办案良机。我国税务稽查人员权力过小与国家经济卫士的身份极不相称。从国际上来看,美国、俄罗斯、意大利等国的税务稽查人员拥有比警察更大的权力。建议国家尽快制定税务稽查法,赋予税务人员必要的搜查权和限制人身自由权,确保稽查行动迅速,打击有力。

2、强化科技手段。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计算机记帐越来越流行,税收违法犯罪的智能化、科技化、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在做好传统的查帐、对票、核物等日常检查工作的同时,不断改进稽查方法,加大稽查办案的科技含量。特别是在计算机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要及时了解掌握信息化的前沿知识,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变革、市场变化、计算机运作、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要借助互联网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最新税收信息,及时调整税务稽查工作思路。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断更新现代稽查设备,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重点加强案件检查处理软件的开发应用,加快计算机比对偷逃骗税标识、计算机票据识别、计算机鉴别偷税者证据以及税务检查软件的开发研究,不断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要大力培养一批熟悉税收业务、会计业务和计算机业务的“电子警察”,突破税收违法犯罪人员设置的电子密码,严厉打击利用现代科技偷逃骗税的违法犯罪行为。

3、优化税收环境。目前,稽查办案过程中,往往存在取证难、审理难、执行难等方面的问题。稽查部门每办一个案件,基本都有人求情打招呼。有些纳税人遇到税务部门来检查,不是按正规程序提出辩解、听证或行政复议,而是直接找党政领导打招呼,导致许多案件久查难审、久审难结,影响了办案效率。因此,要加大税收宣传力度,加强与公安、法院、银行等部门及党政领导的联系协调,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税务部门依法办案,严格执法。要建立健全执法责任追究制、说情登记制和稽查案件曝光制,尽量避免人为因素对稽查执法的影响,提高稽查办案效率,确保稽查结果公正。同时,税务稽查人员必须正确处理好依法办案与发展地方经济的关系,避免因执法不当给纳税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影响地方经济发展。

五、严格准入,提高素质;公平竞争,赏罚分明

税务稽查需要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纪律严明、高效廉洁的专业化稽查队伍,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严把人员“入口关”。按照逢进必考的原则,认真选拔稽查人员,要求稽查人员必须熟悉税收、会计、法律和计算机等方面业务知识,思想作风好、纪律严明。

2、严格执行能级管理制。积极推行能级管理制,并与主查责任制相配套,让一些业务突出、业绩突出的干部享受较高待遇,避免“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情况的出现,鼓励广大稽查干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

3、大力开展实战练兵活动。在案件查办过程中,积极鼓励以老带新、师徒帮教,在实战中提高稽查人员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稽查人员整体素质。

4、经常开展案例讲评活动。通过讲评,可以想到交流稽查方法、技巧,为今后办案提供借鉴;同时也可发现已办结案件在程序、证据、文书制作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有利于规范办案,提高稽查人员业务水平。

稽查体系 篇3

[关键词]稽查监控;反窃电;分析方法;案例

一、前言

当前用户窃电手段日趋专业化、隐蔽化,利用高新技术、针对新型计量设备的窃电手法也相继出现,给社会和电力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同时这些隐弊的窃电方式也给查处窃电增加了很大难度。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营销稽查监控系统、营销GIS系统等系统平台的相继建设和应用为查处窃电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在查处和打击窃电的过程中,菏泽供电公司稽查人员不断总结经验,摸索出一些好的反窃电稽查监控方法,并建立了基于一体化营销稽查监控平台的稽查监控与现场稽查工作模式,即:以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营销稽查监控系统、营销GIS系统等一体化营销稽查监控平台为依托,开展稽查监控,内查系统、外查现场、内外联动、警企联合、重拳出击,提高了查处违约及窃电的有效性。

二、反窃电稽查监控方法

1.高损线路稽查法

首先确定稽查范围,依据营销业务系统、营销GIS系统及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将超过5%以上的高损线路列入重点分析排查范围。其次开展档案核查,对高损线路下所有高压用户及公变考核计量资料进行现场核实并与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内用电资料进行比对,确保基础档案数据一致。最后确定现场稽查对象,将该线路下所有高压用户通过调阅用电采集管理系统采集的用户用电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排查出问题所在,有重点的开展现场用电稽查。如果是台区异常,则对台区下用户进行检查。

2.表计状态监测稽查法

稽查人员通过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进行实时监控,重点是对用电信息采集终端装置上报的电流异常事件、电压异常事件、电表故障信息等表计异常状态事件进行稽查,结合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中相关用户用电性质、计量装置信息及用电量等数据信息进行对比、分析,逐户进行调查核实,初步判定出现的问题、疑点。然后根据分析的疑点,对现场进行有针对地检查、测试,最终确定窃电事实。

3.电量超差比较稽查法

由于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本身带有计量功能,一般在现场接入的大都为计量信息的模拟量(一般系统定义为测量点0),其数据也由终端设备上传给主站,主站进行分析相关数据并做冻结处理。稽查人员可根据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终端采集到的计量回路中的电量与电表计量回路中的电量进行比较,差异如超过电能表允许误差值(一般选择为2%),则列为用电重点嫌疑用户,启动计量故障或稽查处理流程,由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对于一些安装考核表的用户,也可通过比较采集的考核表电量数据与计费表电量数据,差异过大时则判定为重点嫌疑用户。

4.历史数据比较稽查法

对于有窃电前科、被举报有窃电嫌疑的用电用户及窃电高发行业用户,可采用历史数据比较稽查法,对其任意一段时间的平均用电量历史曲线进行同比和环比分析,总结用户的异常状态特征,来确定现场用电稽查重点。在实践中也多将这些用户做为稽查重点,定期开展稽查分析。

三、反窃电稽查监控开展实例

1.线路高损法窃电稽查案例

2013年8月30日,稽查人员通过营销GIS系统开展10千伏高压线损分析时,发现10kV某线路8月29日线损率超标,线损由4.57%上升为19%。

通过用电采集系统检查,某线路供出电量为17757KWH,较前日供出电量少2700KWH。核查10kV某线路所带用户信息,某线路共有15个专变用户,6个公变台区。稽查人员首先核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内10kV某线路线损模型,确定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营销业务应用系统档案一一对应,未发现异常。之后稽查人员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调阅出该线路上所有用户8月29日的电量情况,发现专变用户某商场电量变化较大,由8月28日的6629KWH降为3929KWH,稽查人员继续对该户采集的电压、电流及功率数据进行分析排查,发现该户8月29日晚19点至早上8点之间,电流、功率用电信息出现为零的异常现象,一般商场晚上都会营业到21:30左右,这不符合该行业正常用电规律,判断该用户具有重大窃电嫌疑。当天晚上对该户采用守候式摸底调查,发现商场灯火通明,未发现有人靠近电表,但晚19时,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零电量”再次出现,初步确定为“遥控器窃电”。

9月3日上午10时,用电稽查人员联合公安人员赶往现场,发现电能表存在人为私启封印痕迹,在公安人员和公证处人员监督下,对该电能表进行全程录像拆解。拆解后发现在电能表内部三相电流连接AD模数转换器间安装了3个微型遥控继电器,可随时控制电能表的计量电流不计或正常计量,后追补该用户电费及违约使用费共计2.6万余元。

2.表计状态监测稽查法典型案例

2012年8月21日,稽查人员通过稽查监控系统及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例行排查,发现某公司用户计量信息中电流回路异常,A相计量电流于8月20日凌晨1时后出现负值,一次电流值为“-41.81A”。

经与营销业务应用系统数据进行对比,该户运行容量3000KVA,计量方式高供高计,用电性质属于一般工商业用户。分析该用户没有双电源供电,且也不存在自备发电机,不应该出现计量电流为负值的情况。且营销业务系统显示,该用户近期也未办理过计量设施改造业务,不会出现人为接线错误问题,由此判断该户具有重大窃电嫌疑。

8月22日上午10时,用电稽查人员联合公安局刑警队针对该用户进行了突击用电检查。通过对电能表的现场检验及将电能表现场校验仪试验线改到联合接线盒流入线前进行测量,发现计量向量图中A相电流均与正常向量相差180度,排除电能表接线及电能表和联合接线盒接线问题,只能是高压侧问题,后紧急调用带电作业车参与此次检查,当带电作业车上带电作业人员打开组合互感器二次输出端子封盖时,发现A相计量电流进出线被人为调换。面对事实,该用户无话可说,在窃电通知书上签字认可,接受了窃电处理。

nlc202309012016

3.功率超差比较稽查法典型案例

2012年12月下旬,稽查人员在对重点用户用电情况进行例行检查时,通过营销系统检查发现某超市用电电量与上月用电情况相比突减约二分之一,检查其抄表日期为12月4日,当时已进入寒冬,各大超市都已经启用空调,该用户电量不升反降,引起稽查人员的怀疑。

稽查人员调取营销系统中此超市的档案,档案显示:该户运行容量为315KVA,计量方式为高供高计,电能表为三相四线高压智能电子表。继续调阅用电采集系统抄表日冻结数据与营销支持系统内抄表员录入数据,进过对比未发现异常,排除抄表录入错误异常后,对10月份以来的采集终端采集到主站冻结的所有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自11月5日后该用户功率因数降低,并且终端本身计量的有功功率与采集终端上传主站的有功功率数据相差很大,后进行逐相有功功率对比发现,11月5日后A、B两相有功功率与历史正常日有功功率差距很大,降低了约三分之二,而C相有功功率变化不大,检查营销业务系统近期并未做过任何业务,判断该用户可能存在人为改动计量接线方式,采用移相法窃电的重大嫌疑。

12月22日下午,用电稽查人员对该用户开展了现场检查,根据监控分析提示,重点对电能表A、B相的接入点进行了检查,发现该用户电能表的A相计量流出电流线和B相计量流出电流线被人为互换。后该用户电工在铁的事实面前承认11月5日利用私配计量箱钥匙打开计量箱,用老虎钳在不动计量表计封印的情况下将电能表A 、B相计量电流回线拔出,进行打磨变细后进行了互换接入的窃电行为,并在窃电通知书上签字,接受了窃电处理。后根据采集系统记录情况,追补该用户电费及违约使用费共计3万元。

4.历史比较法稽查案例

2014年9月29日,稽查人员在对宾馆、饭店用户进行用电情况排查时,通过营销系统中对用户历史用电量情况比对、分析,发现一招待所2013年12月立户,变压器容量160KVA,1-9月份用电量均在2200度左右,一般招待所、宾馆冬天和夏天因为用空调,电量都普遍要比春秋天高很多,而此招待所用电量比较平均,看不出明显的季节变化,且用电量与其配置的变压器容量相比,相差较大,这引起了稽查人员的注意。于是调取用电采集系统对此户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发现此户9月26-29日的日用电量在150-600之间,但其余多数时间均在0-15度左右,又对4、7、8月的日用电情况进行调取分析,发现和9月类似,基本上都是前半个月用电量非常少,而在后半个月中的有几天电量较大,多的一天达到800多度,且电量较多的几天多集中在月底前几天,这种较为规律性的用电量,存在较为明显的人为控制用电量的问题,再对其抄表例日进行检查,发现该户的抄表例日是每月1号,更加印证了稽查人员的想法,于是将稽查情况上报了领导。

根据用户窃电规律,10月2日傍晚,用电检查人员联合公安人员进行了突击现场检查,在提前做好录像取证的情况下,让用户打开通往计量设备的小门,发现计量箱后加装了一块强磁铁,窃电案件就此告破。

四、结语

上述反窃电稽查监控方法是菏泽供电公司稽查人员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并被实践证明的一些好的方法,这些方法的运用证明:有效的稽查监控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锁定窃电嫌疑目标,使用电检查更有针对性,建立了基于一体化稽查监控平台的现场稽查工作模式,内稽外查,能有效提高破案效率。针对不法分子窃电手法的变化情况,今后还应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工作方法,提高反窃电分析能力,提高窃电目标排查速度,使窃电分子无处藏身,同时还需从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以及宣传上加强综合治理,打防结合,才能维护正常的供用电秩序,切实捍卫企业生产经营成果。

构建税务稽查纳税服务体系的思考 篇4

在税收制度一定的情况下, 税收增收主要应通过加强税收管理来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来实现。要让纳税人做到依法纳税, 除了税务机关要严格执行税收法律法规, 做到依法办税、应征尽征、违法必究之外, 还要向广大的纳税人提供周到的服务, 这种服务应贯穿于税收征收、管理、检查和实施税收法律救济的全过程中。

作为税收体系的重要环节, 税务稽查肩负着依法查处税收违法行为, 保障税收收入, 维护税收秩序, 促进依法纳税的任务, 推进稽查纳税服务对于稽查部门完成工作任务, 乃至税务机关充分履行职责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纳税服务的本质要求是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强化税源管理工作, 不断提高税法遵从度, 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这决定了税务稽查纳税服务内涵和工作方向, 即牢固树立“纳税服务是法定职责与义务, 公正执法就是最佳的服务, 征纳关系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 结合稽查工作实际, 进一步完善稽查纳税服务内容, 采取有效措施, 切实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 提高纳税人的满意率和税法遵从度, 营造诚信纳税的社会氛围, 最终达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 服务于广大纳税人的目的。

二、当前地税稽查纳税服务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作为纳税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稽查纳税服务工作也取得了一些进步和发展, 稽查机关在纳税服务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和尝试。但我们必须看到, 面对日益发展的稽查新任务、新要求, 在更新和强化纳税服务理念, 规范纳税服务制度, 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与新时期科学治税的总体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 服务意识、服务理念、服务内容和服务手段等方面, 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稽查纳税服务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 观念本位化, 稽查纳税服务观念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作为税收执法者, 税务稽查部门由于受传统意识的束缚, 一直强调税法的执行、对纳税人的监督和对涉税违法行为的打击, 注重维护税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而对纳税服务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有些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对征纳关系的认识还一直局限于管理与被管理, 监督与被监督的层面, 这种权力意识“本位化”直接导致无法将纳税服务观念提升到法定义务的高度, 致使纳税服务工作只以税务机关的税收管理需要为出发点, 而不是从纳税人的实际需求和愿望出发, 服务的主动性大打折扣, 服务的层次和服务的质量在较长时期内难有实质性突破。

(二) 职能分散化, 方法简单化, 缺乏具体明确的稽查纳税服务规范和要求, 缺乏健全完善的稽查纳税服务体系。 在我国现行的税收法律法规中, 《税收征管法》和《税务稽查工作规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中税虽包含了一些保护纳税人权益强调纳税服务的内容, 各级机关也出台了如稽查告知制度、建议制度、跟踪管理制度等一些规章制度, 但这仅限于一些原则性层面性的要求与规定, 一直无法形成一套统一的制度规范, 致使稽查纳税服务一直从属于其他税务机关和部门, 无法发挥稽查纳税服务工作的特有职能, 无法创新其特有方式方法, 此外由于缺少科学的稽查纳税服务考核机制, 稽查纳税服务只能停留在应付检查、机械执行的一般层面上, 服务是否到位、服务效果是否明显基本无人过问, 无制度可循。此外, 由于稽查纳税服务信息化程度较低, 严重影响服了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三、转变观念, 整合资源, 推进服务, 努力构建稽查纳税服务体系

(一) 转变稽查纳税服务理念。

一是要牢固树立“纳税服务是法定职责与义务”的理念。《税收征管法》及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纳税服务工作规范 (试行) 》明确规定纳税服务是税务机关的法定职责与义务。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是法律赋予税务机关的责任, 是税务行政执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所当然也是税务稽查部门的法定职责和义务。二是要牢固树立“公正执法就是最佳的服务”的理念。《税务稽查工作规程》规定“税务稽查的基本任务是依法查处税收违法行为, 保障税收收入, 维护税收秩序, 促进依法纳税。”“税务稽查应当以事实为根据, 以法律为准绳, 坚持公平、公开、公正、效率的原则。”可见严格公正执法是税务稽查工作最基本准则。税务稽查就是要通过公正执法, 从严打击涉税违法行为来更好地保护合法经营, 为诚信纳税人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这是对纳税人最好、最实在和最根本的服务。三是要牢固树立“征纳关系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要彻底消除“官本位”思想, 税务机关与纳税人在法律地位是一种平等关系, 双方既享有权利, 同时还必须尽各自的义务, 稽查部门不仅仅是执法者, 更是服务的提供者。

(二) 转变稽查纳税服务工作方法, 拓展服务内容。

1.扎实做好纳税服务工作。

树立“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的服务理念, 多渠道收集、整理、分析纳税服务需求, 有的放矢, 为扎实做好纳税服务工作奠定基础。准确把握纳税人合理需求, 充分发挥纳税人合理需求对纳税服务工作的导向作用, 有助于税务稽查部门更好地找到服务切入点, 不断拓展服务内容, 创新服务手段, 完善服务机制, 提升服务质效。

2.税务稽查与纳税服务有机结合。

将纳税服务贯穿于整个稽查工作各个环节中, 做到税务稽查与纳税服务的有机结合。

(1) 选案环节。

科学制定年度稽查计划、月度稽查计划和特定目的计划, 制定稽查计划力求科学合理, 具有针对性。同时要严格执行上级下达的稽查计划, 严格审查稽查计划的调整, 严格控制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税务检查次数。

(2) 检查环节。

严格按照根据《稽查工作规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 认真履行告知 (通知) 义务, 依法执行查前预告制度, 依法取证, 依法检查。检查过程中要认真做好税法宣传和税收政策的辅导工作, 检查结束后将检查初步结果及时向纳税人反馈, 对检查发现的问题, 检查人员要将相关政策耐心地向纳税人进行解释, 充分听取陈述、申辩意见, 帮助被查纳税人分析存在的问题, 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错误。

(3) 审理环节。

要严格执行告知、听取陈述和听证程序, 在案件定性上, 应严格区分偷、逃、骗、抗税与一般少缴未缴行为的区别, 在处理上应体现出本质的不同, 对双方存在争议的问题, 应站在客观的角度进行分析, 与企业进行充分交流与沟通, 在以法服人的同时尽量做到以理服人, 以此确保处理结果的公正、公开、公平。

(4) 执行环节。

要严格按照法定执行程序和文书送达规定及时将《税务处理 (处罚) 决定书》等文书送达纳税人, 税务文书送达后, 进入履行阶段, 执行人员应对被执行人进行耐心的税法宣传教育工作, 认真做好提醒工作, 督促其依法按期自觉履行决定。此外在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 在要求纳税人严格履行应尽义务的同时, 切实维护好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5) 建立健全查后建议制度和查后回访制度, 注重查后服务。

要加强查后跟踪管理及辅导, 结合稽查实际情况, 辅导纳税人进行具体账务调整, 向纳税人提出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建议, 引导纳税人正确执行税法及财务会计制度, 避免再犯类似错误。同时注意听取被查对象对稽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了解检查人员执法执纪情况, 实现征纳双方的共赢。

3.创新稽查纳税服务工作方法, 让纳税人充分享受稽查部门的特色服务。

税务稽查决不是猫捉老鼠的游戏, 我们应该看到大多数被查企业本质上并不想故意的偷税、漏税, 很多时候税务差异产生于企业或办税人员对税收政策的认识差异, 绝大多数纳税人出现违法违章行为的原因是对税收政策的不了解和不理解, 如何让纳税人又了解又理解, 税务稽查部门相对于其他税务部门更具发言权, 稽查部门对税收业务的掌握深度和广度正是广大纳税人所需求的, 它不应被用作针对纳税人的工具, 而应成为稽查部门为纳税人提供特色服务的有效途径。

(三) 建立健全稽查纳税服务运行机制, 在机制创新中提升服务质量。

一是建立和完善稽查纳税服务制度, 形成稽查纳税服务的统一规范。通过制度确立服务的基本原则、组织机构和服务范围, 特别对诸如服务方式、内容、程序、标准、时限等进行明确, 使稽查干部在日常工作中有章可循, 同时要注意加强与征管等部门服务机制的衔接, 建立沟通平台, 健全协作机制, 最大限度地发挥纳税服务的作用, 扩大纳税服务成果。二是建立和完善税务稽查服务考核指标体系。建立起规范、公平和可操作性强的纳税服务监督评价机制, 从投诉、受理、调查、检查、处理等环节加以规范, 量化考核指标, 严格奖优罚劣和过错责任追究, 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相互衔接的有效监督, 从而确保纳税服务工作不走过场, 不流于形式。三是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要将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税收管理与纳税服务, 高起点建设税务网站, 特别要加强税法宣传、信息共享、查处公告和发票查询等方面模块或子系统建设。

参考文献

[1].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全国税务系统2010—2012年纳税服务工作规划》的通知, 国税发 (2009) 131号, 2009

[2].王飞, 蔡建勋.纳税服务理论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3].宁国市地税局课题组.关于纳税服务需求的调查与思考[R].安徽省宣城市地方税务局网, 2009

地税稽查案例稽查案例 篇5

在南开区注册的某广告公司因对外开具“大头小尾”发票,被市地税局第一稽查局查处,追缴偷逃税款并处于罚款105万元。根据《税收征管法》规定,纳税人开具“大头小尾”发票,隐匿经营收入,造成不缴或少缴税款的,属于偷税行为。

市地税局第一稽查局在对某银行的税务检查中发现,这家银行收取的某广告公司开具的发票联金额为168.37万元,而这家广告公司上报税务机关收入金额仅为1.4万元,与开票金额存在百余倍差距,税务机关即刻对该广告公司开展检查。这家广告公司为躲避税务处罚,相关人员编造事实,提供虚假线索。为此,税务稽查人员选取与这家广告公司有票据往来的金融保险、投资企业和中介机构等单位,对发票填写、合同签定、资金支付及实际开票金额进行核实,查证出该广告公司真实经营状况。近两年来,该广告公司涉案发票共计59张,记账联金额合计1.88万元,发票联金额合计216.83万元,少计经营收入214.95万元,税务机关依法对该广告公司追缴所偷逃税款,并进行了罚款。

稽查体系 篇6

由于税务稽查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成为征纳关系中的矛盾焦点, 税务稽查人员作为征税的法律主体, 他们的稽查行为和能力, 代表国家的形象和意志, 如果税务稽查执法行为上存在过失或者不当, 就会造成国家或税务行政相对人的财产损失或者人身伤害, 从而产生经济赔偿责任或者承担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的风险。

当前, 税收征管环境异常复杂, 工作牵涉范围不断扩大, 在新形势下, 如何合理借鉴国外税收稽查好的经验, 积极防范和化解税务稽查风险, 是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一、我国税收稽查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稽查法规不健全, 执法环境不佳

在现行的税法体系中, 对税收稽查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 缺乏进行明确具体的阐述, 属于笼统的一般性规定。由于法律在税务稽查中的缺位, 导致税务机关的稽查行为缺乏基本详细的法律依据, 地税和国税部门依据自身的财税目标, 按其工作程序, 一般采用税收检查通告方式, 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纳税人进行税收抽样检查, 由于法规的不明确性, 公众对税务稽查的合法性与正当性提出了广泛的质疑, 此类案件屡见不鲜。

目前在全国较多地区, 由于税务稽查立法不到位, 税收执法的随意性较强, 良好纳税环境没有形成。税务稽查机构与相关的税务执法机构协调性差, 税务机关部门之间权责定位也不太明确。

税收征管法中对偷税的描述过于笼统, 可操作性差, 难以涵盖形形色色的偷税方式, 在实践中, 税务稽查机构担心行政官司, 对于查处的企业或个人偷漏税行为, 一般采取补征税款和处以一定比例的罚款办法, 税务机关对构成立案标准的涉税犯罪案件较少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对于偷逃税罪的罚多判少, 缺乏对犯罪分子的震慑力。

(二) 对整个税务稽查活动缺乏有效监管

很多地区在税务稽查工作中, 没有真正按照《税务稽查规程》的要求分工协作, 缺乏一套完善的税务稽查质量考核体系, 税务执法活动缺乏有效地监管, 相互牵制机制, 稽查行为不规范, 稽查考核制度不健全, 稽查权力缺乏必要的监督约束。

税务稽查可分为四个环节:选案、稽查、审理、执行。构成了整个税务稽查工作监管的大框架, 在工作程序上, 税务系统对稽查工作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在现有税务稽查考核监督体系中, 虽然形成了稽查案件的“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监督体系, 但是往往流于形式, 在监督考核过程中, 将稽查处罚率, 补查税款入库率等指标, 作为重点考核监督结果, 而对于税务稽查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选案、审理、执行等操作环节, 没有明确的量化考核指标。

税务稽查部门人员缺乏对税务稽查执法风险控制的重要性的认识, 缺乏全面的风险管理意识, 识别风险的能力不强, 造成稽查执法中的风险产生。

健全的内部审查制度没有真正意义上建立, 现有的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只是针对审理环节的内部审计, 是以管理考核的形式来体现。由于内部审计准备不足, 导致内部控制手段严重缺乏, 例如在选案稽查环节上, 对于同样的一个稽查案件, 有的稽查人员可能查出85万元, 有的稽查人员可能查出36万元, 缺乏统一的客观标准。

(三) 稽查选案缺乏科学性标准, 税务稽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稽查案源主要有三个构成:一是举报, 二是在协查过程中产生的案源, 三是人工选案。对于举报的案源确定原则是实名举报必查, 不管举报的事实是否属实, 就必须调查。由于举报人出于私利或专业判断不准, 其中较多的举报案件, 通过调查发现与事实不符, 浪费了大量人力和物力。人工选案工作由于事先对企业的监控不力, 对纳税人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不能全面真实的把握, 仅凭企业会计报表的表面数据和工作经验进行选案, 就很难抓住税务稽查工作重点。选案的针对性和准确性不高, 再加上受到“人情”关系和“同事”潜规则影响, 往往对于有背景、有关系的大户免于检查, 造成税负不公平。

从稽查部门人员的整体情况来看, 税务稽查工作人员业务综合能力低下, 专业人才缺乏。在税务稽查工作中, 难以对有关案件作出准确判断, 目前税务稽查人员仅占整个税务系统人数的10%左右, 其中能够独立查账的人员只占稽查人员总数的25%左右。复合性人才严重短缺, 执法能力不强, 有的稽查人员无所事事, 吃喝玩乐, 有的出于个人私利, 教唆纳税人偷逃国家税款。

二、美国税收稽查概况

美国重视发挥税务稽查的作用, 形成了一套特点鲜明、富有成效的体系。税务稽查实现了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降低了税务稽查风险, 实现了税务稽查风险管理的有效控制。

美国的税务稽查风险管理主要通过科学的稽查选案、高效的稽查方法以及完善的税务稽查法律保障体系等方面体现出来的。

(一) 稽查选案及稽查办法

在选案环节上, 各税务部门通过计算机纳税申报筛选系统, 将具有不同风险的纳税人筛选出来, 实行差别式选案, 使稽查对象具有针对性特点, 其基本做法是:在总部专设税务计划调研处, 主要负责稽查的规划、调研、制定及任务的下达, 每年的6月份公布年度稽查计划, 下达到小区税务局。小区税务局根据总部的稽查计划, 通过筛选提取确定稽查对象, 基层稽查人员只有不到5%的机动权。选案后, 移送相关部门进行税务审计。

在美国税务稽查的方法主要有信函审计、案头审计、现场审计。对所产生的审计对象, 实施差别式风险管理, 风险由低到高进行税收稽查排列。在对公司的审计中, 推行了“行业稽查专门化计划”, 涉及约90个重点行业。美国国内收入局在对纳税人检查中, 每年大约有10%的大中型企业会被稽查, 重点控制税源。对稽查出的一般性问题, 采取追缴税款, 经济处罚。对于少数情节严重的案件, 则移交涉税刑事案件调查局查办。

(二) 税务稽查法律保障体系比较完备

美国有完善的税务稽查法律保障体系, 如美国税收行政处罚、行政复议制度, 设有税法法庭。在税务行政诉讼上, 纳税人要求有举证的责任。涉税刑事案件调查局 (CID) 权限大, 如发出传票, 要求纳税人提供相关信息并约谈纳税人;向有关第三人搜集信息;向联邦区域法院申请搜查令, 扣押并带走物证;可以逮捕犯罪嫌疑人, 必须在很短时间内证明其有罪;必要时可以使用武力。

三、德国税收稽查概述

德国纳税意识在全球范围内最强, 德国每年发生3万多起偷税漏税逃税案件, 涉及税款数额大约100多亿马克。德国各种税务管理组织联系密切, 国家出台了多项法律法规, 形成了完善的法律体系, 促进了税务稽查在德国的发展。

德国的基本做法是:税务征收、税务检查、税务违法案件调查, 实行三权分立, 权责分明。税务征收 (包括联邦和州) 是税务征收局的主要任务;稽查局主要负责对大型企业和税务征收局所移送的案件和举报的案件的检查, 同时做出税务行政处理决定;专门负责查处违法犯罪案件的机构是税务违法案件调查局, 税务违法案件调查局对税务稽查局移送的案件和群众举报的犯罪案件进行刑事侦查, 并提起公诉。在德国的税务机关中, 税务征收局中的稽查处、税务稽查局、税务违法案件调查局都有税务稽查职能, 在案件的稽查深度、稽查手段、处罚力度等方面, 最有权威的是税务违法案件调查局。如果纳税对象有偷税漏税等严重违法的嫌疑, 一旦被税务稽查局检查发现, 被调查者拒不承认, 通过正常的税务稽查程序又难以取得证据的, 税务稽查局可以将案件移交到税务违法案件调查局处理, 调查局对嫌疑纳税对象的全部涉税事项, 进行全面的、具体的调查取证。在实施税务检查中, 采用刑侦手段进行配合调查。如果发现偷税漏税者存在出逃迹象时, 经税务违法案件调查局局长批准, 对偷税漏税者实行24小时以内的拘留;对偷税漏税者的工厂、商店及其他的生产经营场所进行全面查封和搜查, 可以对偷税漏税者个人进行人身搜查。案件一旦被查处, 相关偷税漏税者除补交税款、加收利息、罚款外, 还会以涉嫌犯罪的案件, 提起公诉。

德国也是通过计算机分户筛选得出税务审计对象, 在计算机内输入纳税人的相关纳税情况等信息资料, 通过计算机自动程序, 自动生成纳税被查对象清册, 然后根据纳税人的纳税申报表、资产负债表等信息资料进行分析, 最终确定实地调查对象、户数。

德国在对大企业进行税务稽查时, 税务机关首先确定对大企业的稽查期, 采取连续的稽查方式, 而对于其他小型企业的纳税稽查期限一般不会超过三年。税务稽查局可随时对大企业进行检查, 如果发现存在偷税、漏税的嫌疑就会及时侦破。

德国税务刑事调查的工作人员, 在任职资格上, 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必须有1年以上税务稽查员经历, 并经过特殊专业培训, 通过相关考试, 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对确保税务刑事调查人员素质, 促进税收强制的有效性, 减少偷税逃税案件的发生, 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美国、德国税收稽查特点

通过上述分析介绍可以看出, 两国税收稽查都是依托于现代化的稽查管理模式, 税务稽查机构所实施的税务稽查是完全独立于税务征收系统之外的, 分设税务稽查与税务征收机构。司法保障体系为税收稽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赋予了更高的法律地位和权利, 使税务稽查能力得以加强。在稽查信息的收集和稽查工作中, 计算机手段覆盖所有的相关环节。

两国对于税收稽查处理, 采取两种税收处罚措施:一是加收滞纳金或利息、罚款等经济处罚;二是拘留、判刑等刑事处罚。

五、反思

由于我国实施新型税收模式时间不长, 有关法规建立、税收征管环境、人文思想、人员素质等方面, 与发达国家相比, 均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所以应该充分的吸收消化国外的成功经验, 冷静分析我国税收稽查中的种种问题, 并采取相应措施, 同时结合我国的国情, 建立一个与国际接轨, 税收稽查的良好环境和稽查模式, 最大限度的降低税收稽查风险。

参考文献

稽查体系 篇7

在电网企业中, 电力营销包含了许多, 如:电能的计量、用电的检查、电费的抄写以及核对和收取等业务。近年来, 传统的电力营销方法被信息化的电子文件所代替, 为电网企业电力营销的管理带来了许多的改变。在电网企业营销稽查的过程中, 一般都是采用现场检查相结合以及营销信息系统抽查的方法对电网企业的营销进行监督和控制。但是在电力营销稽查的过程中, 使用信息系统的抽查方法要依赖于稽查人员的经验, 而且在稽查的过程中由于稽查人员营销业务的不全面导致在稽查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 使得电网的稽查工作没有对电网企业中的漏洞进行很好的填补和控制, 从而无法提高电网企业的电力营销管理水平。

2 信息化稽查的概念以及优势

信息化稽查就是电网企业中电力营销稽查系统以及相对应的电能计量自动化等其他的自动化体系, 对电网企业中现存的营销信息进行充分的利用, 并通过稽查对电力营销的业务进行详细的跟踪和分析, 对一定期限内的营销信息的数据进行深度的挖掘, 从而对电网企业中电力营销的风险进行及时的发现和处理, 提高电力营销的稽查水平。在电网企业中利用信息化稽查不仅可以提高电力营销稽查的效率, 而且还对传统的稽查范围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拓展, 并对电网企业中电力营销的风险进行了有效的防范, 由此可见, 在电力营销的过程中, 利用信息化稽查对电网营销的内部进行控制和监督是非常必要的。

3 电网企业中信息化稽查系统的构建

近年来, 随着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的大力推广和应用, 信息稽查的相关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提高。目前, 对电力营销管理信息资源库以及稽查软件进行不断的研究和开发, 不仅能够为信息化的稽查提出有效的策略, 而且还是实现信息化稽查的主要途径。现如今, 电网企业中电力营销稽查的核心任务主要分为业扩报装、电费的抄核收、电能的计量、用电模块的检查、优质服务模块5大核心任务。在5大任务中每一个模块都分为了年度、季度、月度的稽查项目。但是, 随着信息化稽查系统的构建以及技术的不断深入, 电力营销的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对各个模块进行稽查和监督控制, 并对业务模块的功能进行丰富, 从而对电网电力营销的稽查系统功能进行不断的强化, 提高电力营销的稽查水平。

4 信息化稽查的利用和管理

4.1 电力营销稽查任务的处理

电力营销稽查任务处理是稽查人员在发现电力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之后, 对相关的营销部门以及下属供电企业进行问题的解决和处理, 然后对处理的结果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与控制。其主要表现在2个环节:第一, 稽查任务的派工。稽查人员首先要根据电力营销的系统对业务的异常情况进行监督。其次要在电力营销稽查任务的程序中对相关的稽查任务进行制定。最后将指定的任务派发到相关的业务部门以及下属供电企业的稽查人员。第二, 电力营销稽查任务的转派。相关的业务部门以及下属的供电企业稽查业务人员在接受到任务之后, 必须要按照部门营销业务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相关的职责划分, 划分完成之后通过具体的业务人员对其进行派发。

4.2 电力营销稽查工单问题的处理

营销稽查工单问题的解决是营销稽查任务审核的最主要环节, 其主要由二个环节构建而成。第一, 电力营销稽查工单的派工。电力营销稽查部门对稽查的任务进行分派并形成营销稽查的工单, 工单形成之后再由相关部门的稽查业务人员将工单派发给具体的营销业务人员。第二, 电力营销稽查工单问题的处理。电力营销的业务人员在接收到营销的稽查工单时, 业务人员必须要根据工单内的业务问题判断相应的业务是否需要进行改善和更新, 如果业务需要改善和更新就需要业务人员向有关的部门提出改善的建议和方法, 在建议通过审核以后, 以及改善通知的发放之后, 业务人员就可以对业务进行改善和更新, 从而对电力营销管理体系的相关业务数据进行不断完善, 在业务更新完成之后, 再将稽查工单进行提交, 稽查人员对其进行监督和审核的批准。

5 结语

在电网企业营销管理的过程中, 电力营销的稽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信息化稽查不仅可以对传统稽查的线索范围进行大范围的拓展, 而且还可以提高电力营销稽查的效率和水平, 促进我国企业的电力快速发展, 并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游强.信息化稽查——提高电力营销稽查水平的方式之一[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4, (21) :94-95.

上一篇:长距离光传输解决方案下一篇:甜菜夜蛾预测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