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高考热

2024-06-06

美术高考热(精选8篇)

美术高考热 篇1

近年来各地美术考生逐年增加, 而考生的整体素质却逐年下滑, 学生大都不太重视文化课的学习也不愿去学习专业的理论知识, 对中外美术史的发展脉络也不熟悉, 知识面窄, 阅历浅, 审美能力较低, 实践少经验不足, 艺术修养差, 盲目的追求“新”、“奇”、“怪”的弊病、现象随处可见。高校艺术招生规模年年扩大, 美术考生逐年成倍增加, 据统计数字显示, 山东省艺术考生2002年报名人数32000人, 2003年为56398人, 2004年达到93797人, 2005年超过14.6万人, 2006年超过数已为16.8万, 五年间人数增长了5.25倍。还有四川省2005年艺术考生26950人, 比2004年增加6734人, 增长幅度33.3%, 其中美术类考生17095人。2005年甘肃省参加联考的美术生为3757人, 2006年甘肃省参加联考的美术生增至6048人, 比2005年增长62%。河南省2005年艺术类考生数量达49104人, 比2004年增长56%, 其中美术类考生32198人。面对如此激烈的高考竞争, 学生又将如何面对呢?

一、美术教学的现状

教育学理论认为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 尊重学生自由意志, 把学生看作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 在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 使每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而美术高考教学就是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把有关美术高考的相关知识内容和技能教于学生, 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使自身得到一定的发展, 从而形成具有一定的审美理念、创造能力和表现等能力的活动。一般说来, 一个美术专业考生从选择美术高考到考上大学, 要经历少则几个月、多则数年的美术专业考前学习过程。考前学习的形式一般有四类, 一类是普通高中学校的美术专业班或小组;一类就是高中学校以外的各种美术高考培训班 (画室) , 还有一类是美术家教。当然还有一小部分学生会采用自学方法。

第一, 美术生逐年成倍增加, 学生的专业基础和专业素质却逐年下降, 绝大部分学生开始学习专业的时间都比较晚, 教学中又必须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去应对高考, 教学难度大。

第二, 大多数教师都极其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 而忽视学生专业理论学习的问题, 个别学校甚至根本没有理论学习和专业素质培养的教学内容和任务, 将美术专业教育等同于艺术技能技巧训练。美术的素质和能力包括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创造力和有关美术学科的各种知识等, 技能的培养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而己。

第三, 今天我们虽然都在强调素质教育, 但由于教育者或管理者自身素质所限, 加之片面追求高分和升学率的教育环境影响, 艺术素质教育不是流于形式就是有失偏颇。

第四, 美术高考的教学没有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规范要求和统一的标准, 教学呈现一定的自由化状态。

第五, 教学方法的单一化, 教学内容的片面化, 现代教学理念的滞后, 这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 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二、美术教育的对策思考

针对当前的美术高考教学存在的问题, 本人根据以上的论述总结几点对策建议:

(一) 建立科学的教育体系, 走多元化培养之路。

建立科学系统的教育体系, 调整知识结构, 完善教学内容, 是适应现代形势下教育培养与社会供求关系相协调的需要。从中学的美术教学状况看, 依据目前大学的专业培养的发展趋势和社会市场的发展特点, 建立一套完整而科学的美术教育体系, 从初中、高中到大学, 形成系统化的教学模式, 并根据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 科学的安排所教授的内容, 使整个教学结构环环相扣, 让学生能够接受到系统而全面的美术基础教育。从初级教育阶段就建立一定的现代艺术思维理念, 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 增加实践环节。美术课的实践课程不仅仅是绘画技能训练, 要增设动手制作课程内容;如雕塑课、构成制作课、平面视觉组合等。制作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结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动手制作课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调节单纯理论课的枯燥感, 锻炼学生的动手技巧能力的有效手段, 有助于开拓学生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 规范美术高考教学, 使教学趋于健康化和正确化。

首先, 要强化学校的管理职能, 规范教学班级管理。美术生成为普通高中学校中的一个占有相当份额的学生群体, 已是不可回避的现实, 因此, 各级教育部门及普通高中学校应给予其与文、理科生同等的重视, 并落实在教学行动和制度建设上。如, 应最迟在高二上学期文、理分班的同时分出美术班 (或确定美术生人选) ,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细分为美术文科班和美术理科班, 美术班与文、理科班为平行建制。其次, 制定统一规范的课程标准。严格的课程设计是美术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 所以艺术教育主管部门应制定统一的普通高中学校美术生专业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 普通高中学校则可据此制定科学、系统的教学计划, 从而规范教学、健全管理, 使普通高中学校的美术高考教学走上健康、正确的道纲学路。再次, 活当加大文化成绩在录取杠杆上的比重, 提高美术生源素质。尽可能地消除导致美术高考中“社会需求”以外的因素, 使美术高考不再是考生的“升学捷径”, 而是和其他文、理科高考平行的升学通道。改革专业考试的形式、内容与组织管理, 拓宽高校美术类专业领域的同时避免无视社会需求的盲目扩招。

(三) 坚持全面创新, 切实改进美术高考教学的方法。

要全面发展美术高考教学思想, 提倡美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 使美术直接为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服务。注重美术史和美术理论的教学。在传播技艺的同时, 更加注重学生专业理论和文化素养及创作思维的培养, 进一步推动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和美术教育思想的完善, 使美术高考教学真正成为文化教育的一部分。全面拓展美术教学目标。在重视绘画技能训练目标的同时, 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努力使美术课的学习过程成为美术特长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因此, 作为每一次课的教学目标, 既训练学生的绘画技能, 也要让学生动脑理解绘画知识, 培养学生独立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渗透相关的思想教育。

(四) 建立科学正确的评价机制。

科学合理的评价, 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评价应使不同先天素质、不同智力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学生通过美术活动得到发展, 并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 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自觉性。教师不要用唯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业, 更不能用“像不像”以及自己的口味来衡量一切, 否则会使学生失去创造中的自由意识。评价要鼓励探索与创新, 杜绝平淡与重复, 要重视个性的培养。作为美术教育工作作者, 要注意自己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取消只用一个标准、一个答案、只求共性忽视个性的评价方法。调查结果表明, 现行美术高考教学评价制度根本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单一评价方式, 评价结果被简单、机械、错误地使用, 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也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辜敏, 杨春生.美术教学实施指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O03〕[1]辜敏, 杨春生.美术教学实施指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O03〕

[2]李水长.美的培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25〕[2]李水长.美的培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25〕

[3]孙立春.素质教育新论〔川.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1.385一386〕[3]孙立春.素质教育新论〔川.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1.385一386〕

美术高考热 篇2

20XX年度热词新鲜出炉!与过去几年相比较,20XX年热词分布的领域更加广泛,涉及的话题越来越多样化、国际化,主要分布在财政经济、时事政治、社会民生、文体娱乐、环境健康、科学技术等方面。

通过对热词的梳理,可以较清楚地看出20XX年社会大众的关注焦点和心理动态。这些热词很有可能出现在20XX年高考试卷上,你都了解吗?一起来看看!

领域热词与大众关切

从“乔任梁”一词上千万的搜索指数和“抑郁症”高达1.2万的日均搜索指数可见,我国大众更加关注心理健康问题。

高搜索集中于广州、北京、浙江、上海、江苏等地,反映出经济发展水平和大众关注心理健康的程度呈正相关。在热词“抑郁症”的搜索者中多为青年人,需要有关方面关注。

文体常识高考热点热练 篇3

2.我国文学史上向来以“风骚”并称,“风”“骚”就是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

3.“骚体”是辞赋的一类,以__________为代表作,因起于楚国,亦称“楚辞体”。主要特点为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先秦历史散文可分为两种,一种以记述事件为主,以__________为代表,一种以记述言论为主,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

5.我国第一部叙事详明的编年体历史散文著作是________,相传是春秋末年的________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故又称《______》、 《______》 等,其特点是善于描述战争和外交辞令。

6.春秋末年,随着奴隶制逐步为封建制所代替,“士”阶层兴起壮大,在思想文化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汉代刘向、刘歆父子等把诸子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十家。

7.诸子散文中春秋战国之交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典型的语录体散文,战国中期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仍有不少篇章有语录体文的特点,战国后期的《荀子》、《韩非子》等才完全摆脱了对话体,成为专题论著。

8.乐府原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关,后由官署名称变为一种诗体名称。标题上多用“歌、行、吟、曲、引”等。我国现存汉乐府有一百多篇,以宋人郭茂倩编的《__________》所收最为完备。《长歌行》、《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汉乐府中的精品,南北朝乐府的重要作品则有《西洲曲》、《__________》和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双璧”的北朝乐府《__________》等。唐白居易等人曾发起新乐府运动,提出了 “” 的创作原则,并写有大量的讽喻诗。

9.汉代确立了赋的体制,称为辞赋。名作有汉代扬雄的《甘泉赋》和司马相如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东汉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等,四人被誉为汉赋四大家。而前者又有“扬马”之称。__________和__________则是西汉政论文的代表作家。

10.我国古代神话主要保存在《山海经》和西汉淮南王刘安等集体撰写的《__________》等古代著作中。

11.汉魏六朝记述神、鬼等各种奇异故事的小说叫志怪小说,如东晋干宝的《__________》便是一部有名的志怪小说集。唐宋人用文言写的短篇小说叫传奇,名篇如唐李朝威的《__________》,唐白行简的《__________》和唐元稹的《莺莺传》等。

12.明代文人模仿宋元话本形式写的古白话短篇小说叫拟话本。代表作有冯梦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后人称为“三言两拍”。

13.出现于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笔记小说(一称“轶事小说”)的代表作品有南朝宋刘义庆的 《》 等。

14.形成于元末明初的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主要样式,如四大古典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都是古白话章回体小说(一说《三国演义》为浅显的文言小说)。

15.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把暴露清末黑暗生活,宣扬改良主义内容的李伯元的《__________》、吴趼人的《__________》、刘鹗的《老残游记》和曾朴的《孽海花》谓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以别于清吴敬梓的《__________》讽刺小说。

16.形成于南北朝的骈文唐宋也称四六文,重要作品如晋陶潜的《__________》、南北朝庾信的《哀江南赋》、唐__________的《滕王阁序》和杜牧的《__________》等都有明显的骈文特点。

17.唐代__________反对魏晋以来骈俪的文风,提出“文以载道”的主张,与柳宗元等发起古文运动,提倡先秦和汉代普遍使用的散文,唐宋八大家由此写出了一大批内容充实、活泼流畅的散文,而尤以__________、__________成就最为突出,后有“韩潮苏海”之说。清代桐城派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等亦主张效法先秦两汉散文和唐宋古文,其中

编选的古文选本《古文辞类纂》影响很大。

18.小品始于六朝,晚清更为盛行,尤以记游作品和杂感小品最为出色,如__________的《湖心亭看雪》、__________的《项脊轩志》、__________的《狱中杂记》等。

19.古体诗也称__________、__________、往体诗,一般指__________代以前的诗歌,此后也有人写古体诗。古体诗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无严格规定,形式较自由,按诗句每行字数可分为四言诗、五古、七古、杂言古等。

20.近体诗也叫__________诗,是唐代形成的格律诗,它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有严格规定,又分__________、__________、排律等,律诗分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每首八句,单句叫__________,偶句叫__________,合起来为一联。全诗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联,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联必须严格对仗。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押韵的字叫__________。绝句也称__________、__________,以五言、七言为主,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每首四句,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用不用对仗都可以。

21.田园诗是歌颂田园农家生活的诗歌,我国田园诗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__,并称“王孟”的唐代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宋代的__________、范成大等也是写田园山水诗的能手。描绘山水风景的诗歌叫山水诗,创始人为南朝诗人__________,唐代的李白、王维,宋代的苏轼、陆游等都写有大量优秀的山水佳作。

22.边塞诗是唐代兴起的专写边塞生活情景的诗歌,以_______、_______为代表,并称,他们与王昌龄、王之涣、崔颢一起形成边塞诗派,体现出雄浑开阔、激越悲壮的风格特色。

23.唐宋人用文言写的短篇小说叫__________,代表作有李朝威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李娃传》等。明清时以唱南北曲为主的戏曲形式也称__________,代表作有明汤显祖的《__________》、清孔尚任的《__________》、洪昇的《__________》等。

24.词是由诗歌演变而出的韵文文体,故又称__________,古人有“由乐定词”之说,所以词也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宋以后才渐渐脱离音乐成为独立的文体,根据词句子长短不齐的特点又称为__________。一首词只有一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分__________,__________,每首词都有一个表音乐性的调名,叫__________,也叫__________。词最初分为令、引、近、慢四类,后有人分为__________(58字内)、__________(59-90字)、__________(91字以上)。

25.词盛行于宋,有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大流派,前者又称__________,北宋苏轼所开创,南宋辛弃疾等加以发展,突破“词为艳科”的束缚,形成所谓“以诗为词”、“以文为词”的新体,扩大了词的题材,开拓了词的境界;后者是我国词坛上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一派,以秦观、__________、晏殊、__________、欧阳修等为代表。主张“诗庄词媚”,重点写儿女情长,以婉约柔美为特色。

26.狭义的曲有南曲、北曲之分,一般所谓元曲是指北曲,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部分,其中前者包括__________、传奇等,后者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元曲通常只指元杂剧,全剧一般分四节(幕),由曲词和__________组成,男主角称__________,女主角称__________,次要角色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物的动作表情叫__________。元曲代表作家除王实甫外,还有被称为元曲四大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代表作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__________按年代顺序叙述发生的历史事件。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是北宋司马光的《__________》;__________以写人物为中心记载历史,__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含“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纪事本末体则是以事件为主线按年月顺序叙事,如《战国策》(国别史)。__________则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28.__________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政见、进献谋略的一种文体,如苏轼的《__________》;__________是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如诸葛亮的《__________》;__________是古代对帝王条陈自己对人事看法的文体,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如魏征的 《__________》;故旧、朋辈间往来的文字谓之__________,如司马迁的《__________》;介绍或评述一部著作或一篇文章的文体称作__________,亦称“叙、引”,又分__________、__________等,如王羲之的《__________》;赠序则是惜别、祝贺、劝勉性质的文章,如宋濂的《__________》;跋则多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后面,或评价作品、发表感想,或说明写作目的,如文天祥的《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风、雅、颂、赋、比、兴;赋、比、兴;兴

2.《诗经》中的“国风”民歌;《楚辞》中的《离骚》

3.屈原的《离骚》;富于抒情成分和浪漫气息,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兮”字。

4.《左传》;《国语》、《战国策》

5.《左传》;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

6.儒、道、法、名、墨、阴阳、纵横、杂、农、小说

7.《论语》、《孙子兵法》;《孟子》、《墨子》

8.《乐府诗集》;《陌上桑》、《孔雀东南飞》;《敕勒歌》、《木兰辞》;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9.《子虚赋》、《上林赋》;贾谊;晁错

10.《淮南子》

11.《搜神记》;《柳毅传》;《李娃传》

12.《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

13.《世说新语》

14.《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15.《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儒林外史》

16.《归去来兮辞》、王勃、《阿房宫赋》

17.韩愈;韩愈、苏轼、方苞、姚鼐

18.张岱、归有光、方苞

19.古诗、古风、唐

20.今体;律诗、绝句;五律、七律;出句;对句;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颈联;韵脚;断句、截句;五绝、七绝

21.东晋、陶渊明、王维、孟浩然、杨万里、谢灵运

22.高适、岑参、高岑

23.传奇、《柳毅传》、白行简、传奇、《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

24.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乐府,长短句,上阕、下阕,词调,词牌,小令、中调、长调

25.豪放、婉约、苏辛、李清照、柳永

26.戏曲(剧曲)、散曲;杂剧;小令、套数;宾白;正末(或生);正旦;净、丑;科介;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西厢记》、《窦娥冤》、《汉宫秋》、《倩女离魂》、《墙头马上》

27.编年体、《资治通鉴》、纪传体、《史记》《汉书》

“高考状元热”引发的思考 篇4

一、问题的源起

7月, 天热, 人更热。在百度输入“高考状元”字样, 马上会有“高考状元满分”“高考状元谈学习方法”“高考状元现状”等几万条相关的信息。进一步查看, 内容更是五花八门:状元们有的被重奖, 将产生5~100多万元不等的经济效益;有的代言某某产品;更有高考状元齐聚江苏卫视《一站到底》, 现场一决高下, 让电视观众一睹他们精彩的表现。高考状元们的笔记也是价格不菲。在武汉的一个网店里, 所售状元笔记标称是由黄冈中学、人大附中等重点高中单科或全科状元的手写笔记复印而来, 知识点覆盖全面, 复习思路清晰, 可以成套买, 理科168元/套, 文科155元/套;也可以单科买, 语文、数学、历史、物理等每科笔记价格38~45元不等。还有卖家自称是2006年某地的高考英语状元, 卖英语单科笔记, 116元一份, 内容除了他当年的复习笔记、备考要点, 还与时俱进地加入了近年的英语考点内容。交易记录显示, 状元笔记买家不少, 一位“刘闯253”的卖家, 近一周就卖出50多套状元笔记。“不仅是高三学生, 一些高一、高二的学生、家长也买。”店员如是说。

但也有不同的声音传来。日前, 一份《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引发网友热议, 报告称, 从1977年到2009年33年来被调查的全国124名高考状元, “他们一个都没有成为所从事职业领域的领军人物”。中央教科院“调查了恢复高考以来的3300名高考状元, 没有一位成为行业领袖”[1], 另一个调查结果则是“调查了全国100位科学家、100位社会活动家、100位企业家和100位艺术家, 发现除了科学家的成就与学校教育有一定关系外, 其他人所获得成就和学校教育根本没有正相关关系”[2]。北方网教育论坛更有“昔日高考状元求职难靠关系月薪仅千元”的醒目标题。另据深圳特区报讯, 香港大学 (港大) 7月6日公布消息称, 已完成2012/13年度内地本科生招生工作, 最终从逾1.2万申请者中录取了363名内地尖子, 包含21名省、市高考状元, 报名人数创历年之最。据悉, 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共有12438名考生报名入读港大, 同比上升2成, 为历年最多。最终获录取的363名内地学生, 均在高考中取得极优异的成绩, 包括多名单科状元。港大透露, 其中有21名为省、市高考状元, 比去年增加4位, 其中10名为省级状元, 另有11人是市级状元。此外, 还有不少为高考单科状元, 6人获得数学单科满分, 英文单科最高分达149分 (满分150分) 。

以上两种情况颇引人深思:一方面状元们依然备受推崇, 另一方面状元们的当前成绩是否等于以后的实际能力已遭到人们的质疑, 并且越来越多的状元开始放弃国内的高等教育而选择香港或者国外的大学。可以说目前国内的教育制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正如中央教科院院长袁振国教授所说“创新根本不是靠教育出来的”[3], 只有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 才是教育的根本。

二、传统考试制度和方法的弊端

由此想谈一谈我们的考试制度。中国目前的高考制度源于从前的科举考试。封建统治阶级为了选拔人才, 自唐代开始建立科举考试制度, 学子们要熟读经书, 层层选拔, 最后金榜高中, 光耀门楣, 从此改变一生的命运。这种制度实行初期, 确实选拔出许多优秀的人才, 但到了后期, 八股取士, 文人们拘泥于四书五经而少有创意, 更要注重表面的形式, 这样就造就了一群只会读书而无实际能力的昏庸之才。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到来, 科举制彻底被砸烂。经过“十年浩劫”,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 这一举措确实选拔出许多优秀的人才, 这对于社会主义初期经济文化的建设, 对于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 这种考试制度, 是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忽视智能开发的传统教育思想相适应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 它在很大程度上越来越成为人才成长和脱颖而出的桎梏, 越来越与目前社会追求的能力培养相违背, 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它着重考核对具体学科知识的掌握, 忽视与掌握知识相关的各种素质能力的考核。实际上, 知识和能力是密切相关的, 培养能力和传授知识总是在相互渗透中进行的。但二者又不是一回事, 能力的培养有着某种有别于知识传授的特殊规律, 能力的形成, 特别是智力的增长并非和知识的占有同步进行。因此, 能力的考核, 特别是与掌握知识相关的智力的考核, 是不能完全脱离各学科的具体知识的。但是侧重考核具体知识点的题目, 并不一定能够反映能力的高下, 知识掌握得好因而分数高的, 并不一定能力就高。诸多的高考状元后来在职业上的表现不如人意, 大概源于此。因此, 在考试内容方面, 一定要突出能力的训练和考查, 应当结合具体知识注重考核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发现新知识的能力, 而不应只是考核占有知识的多少。我们承认, 学科考试不是专门的智力测试, 不能离开某一具体学科, 而按智力结构出题考试, 也不宜将考核学科的具体知识全部打乱, 专门考核相关的各种能力, 但它能够也应该结合具体知识着重考核理解力、判断力、分析力、综合力、查找资料和使用工具书的能力。为此, 教学内容和方法也应有所改变, 既要传授知识, 又要培养能力, 既要注意传授知识的系统性, 又要格外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知识, 否则, 考试内容就会与教学内容相脱节。

在考试方法方面, 传统的考试方法往往是单纯的闭卷考试, 试题编制多半采用要求复述书本和老师讲授内容的说明题, 试卷评阅总是以固定的答案来确定答卷的优劣。这些方法, 有它一定的长处, 但其局限性也是十分严重的。首先, 闭卷考试由于它效率高, 结果比较可靠等优点, 特别适用于规模较大的水平考试或选拔考试。但它没有口试考查得深, 没有开卷考试更易于活跃学生思维。只有多种考法结合应用, 才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利于某些学生展现自己的才智。考法的单一化, 容易造成学生解题思路的单一化, 形成某种思维定势。其次, 传统考试的试题多半考核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记忆, 即使有部分理解和分析题, 题目的答案也都是教师课堂上所讲述过的内容, 学生很少有自己创造发挥的余地。这显然是不利于学生既生动活泼又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 不利于学生素质能力培养。再次, 试卷的评阅完全按教师编制的一种答案给分, 与教师答案相一致的给高分, 不一致的给低分, 这对学生智力发展的影响更为不利。以一种固定的答案为标准阅卷给分, 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按照他人规定的思路和程序解答试题, 即以某种顺从为前提, 偏离这个思路和程序, 即出现某种不顺从, 就要受到某种扣分的惩罚, 从而对学生智力活动的自由构成了某种限制, 势必束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利用和发展, 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位外国大学的校长谈中国高考制度的利弊时说:高考制度的一个最大的害处在于, 将学习者的思维方式给固化了, 考试中, 所有的问题都只能有一个答案。……凡是那些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 凡是那些具有答案的考试, 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的孩子能够比得上你们中国的。……但离开学校走向社会, 进入到一种更高端更自由的学术环境时, 你们中国考试制度所产生的后遗症立刻显现了。你们的学者通常不会研究, 因为这些人的思想定式仍然停留在寻找答案的阶段。

三、几点改革的建议

对此我们必须下决心做全面的改革。首先, 要打破传统的考试模式, 树立现代的考试理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全新的观念, 转变过去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的教育观、人才观、评价观, 以及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和过于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不要单纯以一张试卷来衡量学生, 而要科学全面地评价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摒弃重知识、轻能力, 重检测、轻督导, 以记忆书本知识的准确率与熟练性为标准衡量、选拔人才的传统观念, 树立融拓展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 以创新教育为核心衡量、选拔人才, 督导教学双方的教育目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发现问题。启迪学生的开创性思维, 鼓励学生掌握接受新知识的方法, 激发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 具有敢闯、敢干, 敢于怀疑和批判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心态。

其次, 摒弃陈旧的出题思路, 建立科学的命题制度。命题是考试的关键环节, 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 命题质量高低至关重要。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几个方面:第一, 考试目标与教学目标要有机结合, 明确解决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等相关问题, 将创新教学目标的各个方面分解, 形成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的考试目标。第二, 确定各种教学目标的权重, 制定课程考试双向细目表。编制出的考试题, 既要对课程内容具有足够的覆盖面, 又要能涵盖所确定的教育目标。美国的一位学者提出, 把教育目标认知领域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层次关系, 结合教学内容重要程度、教学所需时间等因素, 从内容与目标两个维度合理分配权重, 对高级目标适当增大权重, 以促进学生创新智能的发展, 很值得我们研究借鉴。第三, 改变传统的考试题型,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兴趣。根据不同的标准, 试题可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主观题包括作文、论述、自由发挥性试题等。客观题包括简答、判断、填空、选择、配对、排列等题目。不管哪类试题, 选择题型时要充分认识试题的特点, 了解各种试题的优点和缺点, 扬长避短。应根据考试目标、内容, 灵活采用不同的类型, 充分发挥各类题型的最佳测试点。

再次, 改变固有的评分方法, 建立全新的评价体系。评分是考试的重要环节, 直接检验教学的效果, 历来考试分数备受重视。但是学生在某一次考试所得的分数, 只是表示他在该课程考试中所表现的能量, 并不代表他在某方面的全部能量。不能仅仅根据一次考试成绩就断定该生具有相应的智能水平。更不能仅仅根据一次高考就决定一个学生一生的命运。影响考试分数的原因很多, 除教学、复习、环境等因素外, 身体健康状况、情绪是否愉快等, 都会影响到某一次考试的成绩, 所以应该灵活对待。美国高等院校实行等级评分制, 即打A、B、C、D、E诸等, A、B是优良, C、D为及格, E是边缘分, F是不及格, 也有S、N即合格、不合格等, 此外教师还可进行书面或口头评定。近年来美国大学的考试也进行了改革, 有些学校为鼓励学生学好知识, 尽量不以分数来惩罚。例如, 以“无学分”代替“不及格”, 如果学生成绩未达标准, 就不记分, 也不在学生成绩单上作记录。对此, 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 采取更加灵活的评分办法。如对主观题可采用相对评分法、等级评分法, 评卷时要特别注意鼓励独创精神, 凡有独到新颖见解的, 即使解答不全面, 有不准确之处, 也应酌情给高分, 而绝不能依照事先制定的答案, 符合答案就给高分, 不符合答案就给予扣分, 这就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鼓励死记硬背。对客观题采用准确评分法、量化评分法, 而填空、判断一类的难以全面考核学生能力的题型尽量少用或不用。同时学生成绩评定应多元化, 按一定比例把卷面成绩、平时测验、社会实践、学习纪律、课堂发言等综合记入学生成绩。允许学生重修重考, 重新选课, 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度和学习空间。

四、结论

建立一种新型的考试制度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需要一个长期探索实践的过程。传统考试制度几十年的生命力, 说明它有优越性的一面, 它的直接性、透明性、公平性以及可操作性, 都是其优点所在。但是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正确、公正地测试、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却难以把握。因为创造力本身就是无法用数据表现的。因此, 全盘否定传统考试制度是不妥的, 而应对现行考试加以改革, 以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盘点全国各地昔日高考状元今天现状.新浪网 (2012-06-29) http://edu.sina.com.cn/gaokao/2012-06-29/1003346429.shtml

[2]高考状元齐聚“一站到底”.东方网 (.2012-07-06) http://enjoy.eastday.com/c8/2012/0706/2474754688.html

[3]高考状元笔记成“香饽饽”, 一套最贵卖200多元.新华网 (.2012-07-07) http://www.hb.xinhuanet.com/2012-07/07/c_112382639.htm

[4]昔日高考状元求职难靠关系月薪仅千元.北方网. (2012-07-02) http://edu.enorth.com.cn/system/2012/07/02/009558959.shtml

[5]国外大学校长谈中国高考制度的利弊.百度网. (2010-06-14) http://tieba.baidu.com/f?kz=798483795

北大青鸟高考热招班 篇5

北大青鸟高考热招班

著名青年作家韩寒曾经这样描述现在的大学生,他说:“所谓大学就是:管理监狱化,素质流氓化,Kiss公开化,消费白领化,上课梦境化,逃课普遍化,寝室网吧化,补考专业化,学费贵族化,论文百度化,近视全面化,食堂饲料化,求职梦想化,毕业失业化,就业民工化……

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高考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被视为”鲤鱼跃龙门"般的人生上升通道。但现如今高考已经失去了它曾经的光环。高考录取率逐年升高,但是每年的高中生高考报名人数却在逐年减少。在这个几乎人人都能上大学的时代,不上大学另辟蹊径成为了很多高中生的选择!

北大青鸟华腾校区技能+学历+高薪就业,最权威的的课程助你就业无忧。华腾校区采用国际先进的课程研发模式,由来自于世界各大名企的200余位专家,根据企业实际需求研发出实用的课程体系,根据高中生学习特点独创的目标教学法。让高中生学员零基础入学,快速掌握先进实用的技能!

北大青鸟华腾校区拥有全国规模规模较大的高端师资团队,全部拥有多年项目实战经验,知识渊博、学历过硬、素质精良,并通过教学方法认证。北大青鸟全国优质校区华腾学校为了满足不同学员的需求与多所重点高校合作办学,进行课程置换,学员在学习技能的同时也可获得国家承认重点院校学历证书,技能、学历、就业全收获。

北大青鸟华腾校区官方网站

北大青鸟华腾优质就业校区

北大青鸟华腾校区优质教学和严格管理受到社会的认可,一直以良好的社会形象称雄,其招生来源中口碑招生所占招生全部来源的比例遥遥领先于同行,并且多年来一直保持这一优势。

美术高考热 篇6

一、热化学的概念辨析

试题主要针对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焓变、燃烧热和中和热)、活化能等概念的考查。

解析本题以热化学方程式为载体考查中和热及燃烧热的概念。中和热的标准是生成1 mol H2O(l),此外还应注意是在稀溶液中进行的酸碱中和反应,这样做主要想忽略酸碱相互溶解的热效应。弱酸弱碱因为电离时要吸热,故有弱酸或弱碱参加的中和反应,中和热偏小,即ΔH>-57.3 kJ·mol-1,A项错误,B项正确。燃烧热要求①反应物必须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如C→CO2(g)、H→H2O(l)、P→P2O5(s)、S→SO2(g)等,C项错误;②标准状况下1 mol可燃物(单质或化合物),D项错误。答案:B。

思路点拨一个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无关,即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物质的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但大多数需要加热;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的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如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不需要加热。反应热的范围广,焓变(恒压下的反应热)、燃烧热和中和热只是其中的一种,使用反应热、焓变时,数据前要带“+”或“-”,而使用燃烧热和中和热时,则不需要带“+”或“-”(因为它们已表明反应是放热反应)。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路径”,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而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

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判断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是高考热化学考查中的主要题型之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往往连在一起,考查考生的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及细心程度等。其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思路点拨在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热的过程中,关键是学会分析断裂和形成的具体化学键及其个数;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的过程中,ΔH一定要紧跟热化学方程式的变化而变化,否则容易出错。

通过近年的高考试题,可看出热化学的内容是历年高考的重要知识点之一,试题设计力求再现真实情境,以问题解决为目标,让考生在模拟真实情境中运用已学的化学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有关燃烧热、中和热、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等问题仍将成为今后命题的重点、热点,希望大家在学习新课或备战高考中都应给予本部分内容以足够重视。

(收稿日期:2014-09-09)

美术高考热 篇7

1.试题构成破常规

语言文字运用一改以往两题选择两题主观表述的样式, 一下子出了5道选择题, 形式灵活, 有对联、有语意连贯、有漫画,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文言文出现了简答题, 诗歌鉴赏赋分增加到11分, 而且是考两首诗的比较阅读。

2.底蕴考量加力度

文言文阅读的难度比往年有所增加, 从浅易的人物传记类文本转为议论性散文, 文学类文本考查的外国经典以及论述类考查的文化气息浓厚的本土作品, 无不考验着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积淀。

3.逻辑思辨看灵性

作文材料的选择从过去的故事型转为议论性、并且带有思辨性的材料, 无疑在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上又迈出了一大步。

4.文本本位弃套路

以一种崭新的形式前所未有地关注文本的内部价值, 摒弃了陈旧的题型与出题的套路, 回归文本的本位, 秉持“从原文中来, 到原文中去”的原则, 更引导学生挖掘作品潜在的丰厚意蕴。

这些变化必然来临, 高考命题的出发点, 无论是为高校选拔人才、还是全面推进中学生素质教育, 都必须以能力为基准, 而现行的高中课堂教学已经模式化、单一化, 耗费大量的时间去识记和做题, 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这与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是相悖的, 语文应与美感有着一种内在的关联, 语文教学应传递灵魂中的某种神秘与感动, 它的这种对审美情趣以及文字鉴赏能力的培养, 并不是可以通过反复操练或者死记硬背就可以达成。这种变革也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之下, 很多东西都必须应时而动。

面对变化, 我们首先需要的是心理上的坦然与悯恕, 这是属于一个有素养有底气的语文老师的大气蓬勃。人生不变的是变化, 明年的试卷未必还会和今年的如出一辙, 今年考对联, 并不意味着明年也考, 今年考漫画、排序, 并不意味着明年仍是旧瓶装新酒。如果我们老师对高考题充满了一种惶惑、疑虑、畏惧、迷惘的心理, 又如何教会我们的学生自信而又大胆地坐到高考的考场里去书写他们人生的辉煌呢?变化来了, 而且可能会越来越大, 这是一个既定的事实, 在事实面前, 我们不妨承认它、接受它。

其次我们要做的是处理好高考语文试卷“常”与“变”的关系, 这是属于一个有探索意识的语文老师的觉悟与智慧:

一、以“不变”应“变”

以“不变”———阅读与鉴赏, 去应“变”———高考重能力的导向。“乱花渐欲迷人眼”, 但我们要有自己的坚守, 万变不离其宗, 语文的核心能力应该是阅读与鉴赏的能力, 一个人素养的终极体现也是阅读, 培养阅读能力必抓文本, 会读文本才是恒久不变的东西。

1.以课内为触点的“精读”, 树立文本意识

拿到文本, 有时先要用望远镜去看它, 再用放大镜去看它, 看的方式各异, 取决于文本不可替代的独特性。

所谓“望远镜”, 指的是对文本宏观走向大致的把握, 如情节的发展、时间的迁移、情感的变动、场景的切换、人物的安排、视角的变化等等, 有的文本整体脉络或者局部脉络比较清晰甚至单一, 比如《邮差先生》 (2012江苏卷) 《吃喝之外》 (2013苏州模拟) 《何容何许人也》 (2013江苏卷) ;而有的可能比较隐晦, 并不显而易见, 需要我们去追寻, 比如《英雄的舞蹈》 (2013苏锡常一模) , 主人公张小赖如何一步一步发疯直至死亡的过程, 这里有一条线需要在精读时候大致理出;类似的还有梁晓声的《双琴祭》 (2012福建卷) 中两位小提琴演奏家怎样一步步被逼上绝路的过程;《安娜之死》 (2014江苏卷) 里也有看信前、看信时、看信后的过程;而有的文本根本没有行文上的大走向, 而是属于情境再现式的, 如师陀的《行脚人﹒黄昏》 (2014无锡模拟) 以及《修鞋的》 (2013常州模拟) , 那我们也可以把某些段落合并同类项。叶圣陶说“只有想得清楚, 才能说得清楚”, 说明语言与思维是同步发展的, 如果没有文本的整体意识, 就会容易孤立而割裂地看问题。

宏观看文本, 还应包括对文本特色的整体感知, 每一个文本都是各具特色的“这一个”, 是有别于其他文本的独特构成, 因而个性化的解读源于对文本独特性的理解, 这种独特可能在行文方式上, 也可能是在写作风格、语言特色上。比如《水乡戏台》以“戏台”为线索, 将戏台置于纵深的历史文化背景中, 由实入虚。《安娜之死》细致地外现了安娜自杀前和自杀时的内心感受和意识变化过程。《桥边的老人》所有情节的展开、人物个性和心理展示都是通过大篇幅的对话来实现。《鉴赏家》用散文化笔调写小说, 没有太强的故事性, 语言清新自然、简洁优美。

所谓“放大镜”, 指的是对有些微小至极的字词进行深度剖析与鉴赏, 属于审美范畴, 需要对字词保持一种林黛玉进贾府式的敏感与警觉, 撇去走马观花式的浮躁, 撇去后面的题目, 真正静下心来, 对每一句话, 对每一个词, 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 用一种类似于“老牛犁地”的深耕细作的方式, 在文本的沃土上行进, 前几年我称之为“裸读”。文本是传递作家情感、讲述主人公经历的载体, 从接受美学的观点来说:作品的意义并非预先存在, 而是产生于读者与作品的互动中, 是主客体两者的共同建构, 而在建构的过程中, 应该牢牢抓住“语言”这把钥匙, 不应让阅读教学丧失了语文原有的味道。

仍以《修鞋的》为例, “火车站喘息着吞吐人群, 浓烟般的人群从甬道里喷出来, 在广场上骤然散开。他便是一星尘末, 随着气流的裹挟, 被喷吐到城里来了。”“喘息”:用了拟人的手法, 形象地写出了车站因人流量巨大导致的不堪重负的情状。“吞吐”:写出了车站人潮涌动、人群流动、人来人往的景象。“浓烟般的”用比喻的手法, 形象地写出了车站人山人海、人群密集的场景。“喷”“喷吐”“裹挟”写出了他生存境地的严峻、命运的不由自主, 被动而无奈。“尘末”写出了他平凡、卑微而渺小, 微不足道, 被人忽略的处境。如果不能够进入文本, 深入字词, 对文本进行精细化的解读和玩味, 或许语言丰富的魅力和内涵我们无法体会吧。

下面就操作层面分别举一个我关于“宏观把握”和“微观细读”的教学案例:

宏观:《“借得故事一枝花, 写人叙事无稽崖”———小说阅读宏观视角》板块结构图示例

例1.《这是你的战争》宏观板块图示

例2.《邮差先生》宏观板块图示

微观细读:可以针对学生如何精读提供必要的范本, 让学生探讨如何进行圈点勾画, 哪些地方需要我们慢慢品味———

段首、段末等衔接的句子

细节处显示事物特征的字词

反复出现、前后照应的字词

表明作者情感倾向及变化的句子

议论性语句

表明时空变化的句子

单独成段的句子

令人费解的、疑惑的地方

2.以课外为辐射的“泛读”, 树立积累意识

(1) 加强课外阅读。课外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主要阵地, 课外的阅读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主要来源, 一个学生也绝不能仅仅满足于老师课堂上的那点信息量。课外的阅读视野不能太局限, 学生热衷的青春小说、科幻小说, 参差不齐, 需要老师加强引导, 文学方面的可以读读诗歌、散文、中外经典, 而散文也传递着美学况味和人生哲理, 中外经典更是濡染一个人性格和品质的最好的书籍, 还可以给学生看一些文学评论。同时, 我觉得涉猎还可以广泛些, 文、史、哲都有所涉及, 甚至读读野史也无妨, 知识的圆通会让人更丰厚, 更全面完整地去看待一些人和事。高三的学生, 囿于时间, 无暇顾及课外阅读的事, 假期里学生的行为我们也无法控制, 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利用现有资料, 比如论述类文本阅读材料本身就是很好的读本, 可以拿来泛读;文学类文本可以以点带面地拓展出很多相关资源的阅读, 在精读某一篇的基础上再去泛读某一类。

(2) 建立自己独特的资源库, 资源库可以分为语言资源库和素材资源库, 语言库指的是好词好段、名人名言, 富于哲理意味的句子往往可以使作文增色;而素材资源库要求老师按题材分门别类地让学生去整理搜集资料, 每月给予学生几个规定的范围或者话题, 让这些“数字土著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去搜集, 如我布置给学生搜集过的范围和话题有:传统文化类、时事热点类、生活百态、自然风物、余秋雨系列、龙应台系列、刘亮程的乡村文学、辩证类的如快与慢、进与退、出与入、偏离与回归、新与旧等等, 搜集的过程就是一个甄选、审美鉴赏以及内化的过程。

二、以“变”应“变”

以“变”———重构课堂教学内容体系, 去应“变”———高考重能力的导向。高考已经去除了以往一些识记性的、套路性的、模式化的题型, 那势必要求教师改变以往模式化的教学风格, 比如今年好多考生格式千篇一律、内容乏味毫无逻辑的议论文就是教师教授议论文架构的产物, 议论文教学是可以通过教授每一小节怎么写、搭建好框架然后往里填充内容来实现吗?苏辙的观点, 所谓“文气说”就认为文章是一个人内在气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 “文章不可以学而能, 但气可以养而致。”写文章是不可以通过学习写作方法来达到的, 但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是可以通过培养而达到。那些味同嚼蜡、面目可憎的议论文就是以往原始而陈旧的套路化教学模式的结果, 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审时度势、顺应潮流, 重构我们课堂教学内容体系。

以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为例, 以往传统的复习方法可能是按照体裁、题材、题型来组织教学, 按体裁如小说、散文;按题材:乡土乡村类、历史文化类、亲情生活类、歌咏风物类等;按题型如景物的作用、开头的作用、人物形象、某句或某段表达特色、情节的作用、主旨探究等。一旦高考命题的方式出现了变革, 那些常规的题目以后可能出现得越来越少, 我们该何去何从呢?我认为“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从关注教学方法到探讨教学内容, 这是带有学科和课程的重大意义的, 而教学内容的取舍与确定也几乎成为当今语文学术界最重要的一个领域和视角。以前我们重在指导文本的答题过程, 是纯技术层面的教学, 快捷而短效, 我们称之为技术化课堂, 这也是长期以来在功利主义的教育大环境下应时而生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现在我们可以在体裁、题材的基础之上, 更重在指导以文本为依托的能力的建构, 可以打破现代文、文言文、诗歌的界限, 以能力为单元重构教学体系, 比如阅读必备的一些能力, 有概括能力、还原能力 (如“老太太扭秧歌走三步退一步”还原成“社会发展的曲折”) 、思辨能力、来回联系的瞻前顾后能力、跳出文本联想现实情境的想象能力 (如“喘息”, 现实中想到三千米长跑, 会喘息, 想到高三生活让人苟延残喘, 压力巨大, “喘息”的本质内涵应该是不堪重负, 承受不了压力) , 这是一个漫长而渐变濡染的过程。

之前我曾经开过一节以“阅读中的概括能力”为教学内容的高三复习课, 题目是“入乎其内、出乎其外———高效阅读之概括”, 诗歌鉴赏中要概括, 比如“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需要概括成“写了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白也诗无敌, 飘然思不群”需要概括成“李白诗歌的重要地位”, 无论是诗歌、还是论述类、还是文学类里都会有行文思路, 需要概括, 现代文作用题里要概括内容、表达特色要概括, 以前语用题里要考概括, 可以说概括能力的考查在语文试卷中比比皆是。这个教学内容“取之于生”而“用之于生”, 怎样去概括文本信息?这应该是学生迫切需要去解决的问题, 很多学生阅读文本都是不够整合的, 表述也是拖泥带水、零零碎碎的, 这个问题是“真问题”, 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而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障碍性, 答案也是丰富多彩的, 有探索的必要和价值, 可以鼓励学生去主动思考、探究, 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最后师生共同探讨了如何去概括的问题:所谓的“入乎其内”———紧扣文本, 仔细阅读, 关注叙述的主体、对象是什么, 有几个。关注句子和句子之间、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有无中心句。而所谓的“出乎其外”———找到一个中心词来准确表述。通过类化, 找到从属范围, 进行整合、提升。若某句单独成段, 可能要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再以议论文作文教学为例, 教学目标的定位绝不应该在“议论文框架结构”上, 而应该在如何提升学生思辨的品质、拓宽学生思维的张力上, 策略有: (1) 、逻辑推理的层递性 (2) 、比照辨析 (形近、义近词语的辨析) (3) 、正确归因 (外因、内因) (4) 、补充条件 (5) 、批判性思维 (6) 、关注公共热点、透过现象看本质地认知等等, 引导学生明辨是非, 能够做到以理服人而不是以例砸人。

三、以“不变”应“不变”

以“不变”———常规教学下的积累的习惯与规范的表达, 去应“不变”———高考语文终究要考一个人的积淀与表达。不管如何变化, 语文终究还是语文, 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说到底语文就是听说读写, 而语文试卷上反应出来的就是学生凭借自己的功底写出来的答案, 阅卷过程依然是一个拿着所谓的标准答案在限制你、评价你的过程, 这毕竟是一个不可更改的残酷现实, 考生的这种“答题气质”总是会凸显在试卷上, 无论怎么考, 不可能不涉及主观表达, 而目前学生的主观表述能力普遍是比较差的, 这依然是我们未来长期要抓的一个方向。

1.不应废弃的是精准规范的表达

学生懂了一个意思, 和表述出来一个意思, 这中间有一段距离, 对于一些中下等学校的学生来说, 明白了, 不一定写得出来, 写出来了, 不一定写得精准, 这就是语言表达的问题。而高考题目的答案几乎都是很具有概括性的、语言非常凝练的, 这就要求我们一如既往地规范学生的书面表达。很多老师课堂上讲得唾沫横飞、精彩纷呈, 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如在茶楼听书, 但我们不能满足于这种表面繁荣, 很可能学生是听懂了也表达不出我们所讲的那层意思的, 于是答案的落实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句话的表述方式的优劣将直接决定了最后的得分, 所以课堂上, 该落到笔头的答案仍要敦促学生写下来, 以及写的地方、写的方式、写的注意点都必须细致地给予指导。

2.不应抛弃的是答题方向的点拨

之前说到以能力为板块逐一训练, 注重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但并不意味着全然抛弃固有的一些答题方向的指导, 比如对题干的隐含信息的分析指导、对小说命题的几个重要元素之间的关系等等, 都是不可或缺的, 以前可能是专门训练答题格式, 现在可以在带着学生慢慢走、欣赏文本的基础之上, 再来谈题目的应对, 尤其是解题思路的指导, 并不是可以抛却题目而去天马行空地欣赏, 天马行空去欣赏只会走入“多元解读时什么都是正确的”误区。

3.不应放弃的是长期对“量”的累积

苏辙的“文气说”告诉我们, “气”是需要养的, 养的意思就是长期的形成过程, 如养胃, 短效的东西可能体现得少了, 但我们长期的积累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一环, 不能片面地认为新高考模式已经不需要再背诵了, 心理学上说记忆能力是一切能力的基础。学习总是先死后活, 才能达到死去活来的境界, 先死后活指该记的必须记住, 死去活来是指该记的记住了, 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才会慢慢加以灵活运用。

4.不应懈怠的是对学生卷面的重申

长期以来很多学生的卷面、书写都是让老师头疼的问题, 电脑阅卷时候我们也充分感受到了字迹娟秀的答案带给人的赏心悦目, 其实高三学生再来规定他练字, 已经不现实了, 这属于“胎里毛病”, 想要在短期内改变他的这种历史问题是相当困难的, 更不要去抱怨怎么他的小学初中老师, 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地提醒、不断地要求。比如平时作业卷面太差的, 给他提要求、甚至强制性重做也不无必要, 作业卷面好、字好的在班内展览, 老师表扬;比如考试要求不准有卷面涂改、不用修正液, 虽然不可能百分百做到, 但至少比不说强。我们无法改变学生字体结构的不堪, 但我们可以让他们更用心。

四、以“变”应“不变”

以自身顺应时势、顺应学生变化之“变”, 去应对高三教学工作之“不变”。很多老师有这样的体会,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因为人不同, 导致了教法的不同, 年年在高三, 教学内容与形式都不尽相同, 你不可能因循旧章、照本宣科, 因为你遇到的班级是一届一届有着各自特色的班级, 有的热烈奔放、有的内敛矜持, 有的基础扎实、有的基础薄弱;你遇到的学生更是一个一个鲜活的个体, 有的聪明、有的迟钝, 有的乖巧、有的叛逆, 因而树立学情意识,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节奏, 是非常关键的。

年年岁岁不同的又何止是人, 其实, 年年岁岁的花也并不尽相同, 很多年前我们常用一个老套的词语叫“日新月异”, 那么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更是“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谁说“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我们每天都在面临着随时随地的变化, 对社会热点的关注是我们一直在做的, 每年的热点都在更新变化。比如温家宝当年视察高校时写了诗歌《仰望星空》, 当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就是“仰望天空、脚踏实地”;北大100周年校庆的那一年, 因为北大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所以当年考到了近代陈寅恪提出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句话;那我们今年也一定关注了习近平准备了大半年的时间非常重视的一个工作“文艺工作座谈会”。关注时事, 对文化现象保持一种敏锐的洞察力, 这是一个语文教师应有的学习态度。

美术高考热 篇8

今年四川省的语文高考作文为《熟悉》, 但有一位考生却用大多数人都极不熟悉的古汉字甲骨文写了一篇作文。此篇“甲骨文高考作文”经专家和阅卷组反复协商, 考虑到考生花了很长时间写作, 尽管文字太少且离题严重, 但依旧要尊重考生的劳动成果最终打了6分。针对考生用古文字写高考作文一时引起社会热议:有些古文字专家认为, 如果考生用古文字写出了800字的文章, 是很了不起的, 如果该考生用古文字真能写出顺畅文章, 一些高校倒是可以破格录取;一些社会学家则认为, 这恰恰表现了“90后”的显著特点, 喜欢展现自我、不会考虑太多, 多少有些过头, 有恶搞的嫌疑;但更多的语文老师则持否定的态度, 高考虽然没有“必须使用简体字书写”的规则, 但是约定俗成的字体就是简体字, 而且在国家的任何正规文件、通知、出版物上, 也都是用的简体字。语文老师同时强调, 作文, 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写作功底, 想用这种通过写古文字的方式为自己多挣分, 很难。

上一篇:原因不明下一篇:计算机课程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