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会计的文化视角

2024-09-26

香港会计的文化视角(共8篇)

香港会计的文化视角 篇1

摘要: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日益受到经营者、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重视, 同时自十七大提出文化软实力以来, 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文化在促进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积极作用, 尤其是与之相关的会计文化, 但是对二者之间作用机制的研究却并不多见。基于此, 本文从文化软实力中的会计文化视角出发阐述其对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影响的作用机理, 并试图提出发挥会计文化正能量的几条建议。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会计文化,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

一、引言

《周易·贲卦》中说:“圣人关乎天文, 以察时变;关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论语·雍也》篇中说:“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王军, 2008) 。过去30多年来, 我国在发展经济、科技等硬实力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目前文化作为软实力正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焦点。2007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强调, 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 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会计文化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探讨会计文化建设, 对继续深化会计改革、顺利实现发展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的绿大地、银广夏, 美国的安然、世通等会计舞弊案件, 使得虚假信息披露成为众矢之的, 因此对于会计信息披露的治理有必要从文化视角寻求解决之道, 由此展开了本文的研究框架, 即从会计文化视角研究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二、关于会计文化

1.文化软实力的提出

软实力概念是约瑟夫·奈于1990年在“美国衰败论”的氛围下提出的, 软实力是独立于硬实力而存在的国家力量, 它源于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国际制度, 是通过吸引而非强迫或收买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目的的能力。国内学术界最早对软实力、文化力探讨的是王沪宁1993年在《复旦学报》发表的《作为国家实力的文化:软权力》一文。宁德业 (2010) 认为:软实力概念中的“软”指的是一种依附性, 它同时依附于目标、目标作用的对象和硬实力, 软实力的体现需要硬实力的支撑、目标、他者认同这三个条件。没有必要的或强大的硬实力支撑, 软实力失去了根基;离开目标, 软实力无从体现也无法衡量, 凝聚力、吸引力、影响力、创新力、亲和力其实都只是潜在的软实力, 必须在某一目标的统领或引领下, 才可以转化为现实的软实力;软实力必须借助目标作用对象才能体现, 他者认同是软实力实现目标的前提条件。因此, 本文认为对文化软实力的研究应着重于“软”字, 这表明文化软实力是柔性的、非强制性的。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在文化层面所体现出的吸引力、影响力、凝聚力, 是一种非正式的、非成文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与文化硬实力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转化。“软”指的是一种依附性, 它同时依附于目标、目标作用的对象和硬实力, 硬实力的支撑对文化软实力尤为重要, 缺离了硬实力支撑的文化软实力其力量必然相对薄弱。也就是说, 文化软实力必须依附于文化硬实力来发挥作用。

2.会计文化的内涵

关于会计文化, 国内学者的观点众说纷纭。于玉林 (1994) 认为会计文化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有关会计的物质和精神的背景文化及其自身的文化内涵, 会计文化既是一种理论, 又是一种实践。田昆儒 (2002) 将会计文化界定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有关会计的物质和精神的背景文化和其自身的文化内涵, 由会计人员的价值取向、信念追求、文化修养、职业道德等内容构成。葛家澍 (2012) 认为会计本身是一个微观管理工具, 会计信息直接反映的只是一个企业的经济与财务状况, 但它所坚持并向社会传播的价值观——坚持如实反映, 坚持公正透明, 坚持对所有者有用——却能影响甚至改造企业家、会计师和所有市场参与者的灵魂, 弘扬公平竞争的正气, 坚决地反对弄虚作假。基于此, 会计文化是一种无形的、非正式的、非强制性的、不成文的行为准则, 每一个会计个体都可以通过这种无形的、软性的、非强制性的文化软实力来使自己的行为、心理、价值观等符合共同的价值体系, 从而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

三、关于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

对于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各抒己见。Lang和Lundholm (1993) , Leventis和Weetman (2004) 的研究均发现公司规模与自愿性信息披露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Gigler和Hemmer (2001) 发现证券市场的发达程度和环境压力会对上市公司的自愿性信息披露造成影响。Cheng和Courtenay (2006) 发现独立董事比例越高, 自愿性信息披露程度越高;董事会规模和总经理与董事长二职合一对自愿性信息披露没有影响。王怀明、宿金香 (2007) 的研究表明, 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独立董事参加董事会会议的次数、董事会会议频率等都与自愿信息披露水平显著正相关。乔旭东、孙美华 (2007) 的研究表明, 上市公司自愿披露信息水平与国有股持股比例、董事会持股成员比例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而与监事会持股成员比例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Wang, Oa和Claiborne (2008) 发现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程度与国有股持股比例、外资股持股比例、公司业绩和审计师的声誉正相关。Dhaliwal et al. (2010) 从实证角度验证了公司规模、盈利能力以及行业特征等都会影响公司是否制定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决策。田存志、吴新 (2010) 指出管理层薪酬的提高可激励管理层规范运作公司, 及时披露信息, 从而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Hou和Reber (2011) 发现公司规模和企业性质都会影响企业报告社会责任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沈洪涛、冯杰 (2012) 发现媒体有关企业环境表现的报道和政府对环境信息披露的监管能促进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提高。毕茜、彭钰等 (2012) 发现公司规模大、盈利能力强以及财务杠杆高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更高, 企业治理结构中的国有控股股东和独立董事增强制度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促进作用。基于以上文献, 国内外学者得出了影响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因素有:公司规模、资本市场、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构成及其特征、股东大会构成及其特征、监事会构成及其特征、公司业绩、公司内外部审计机构、公司特征、高管薪酬、媒体监督、政府监管等, 并且通过检验得出这些因素对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的作用不尽相同。

四、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分析的新视角—会计文化

“不战而屈人之兵”和孔子“仁”治天下的观念是文化治理范畴的两个经典表述。会计文化和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都是一种软性约束, 会计文化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是强制性披露之外的对会计信息的非强制性披露, 二者都是非正式的、非成文的, 因此它们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刘开瑞 (1990) 认为会计文化包括三要素, 即会计物质文化、会计制度文化和会计精神文化。会计物质文化即会计的产品、外在的物质性的硬件, 包括各种会计物质生活资料、会计工作环境、工作设施等基本设施设备;会计制度文化是会计人员思维的方式和行为的准则, 包括各种会计法规、会计制度、会计惯例、职业道德等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的法律法规;会计精神文化指在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会计人员的思想意识、精神面貌、心理素质、价值观念、信仰等。这三个要素成为从外到里的层次性的同心圆结构。基于此, 本文从会计物质文化、会计制度文化和会计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对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进行了影响分析。

1.会计物质文化对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分析

会计物质文化即会计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它主要包括各种会计物质生活资料、会计工作环境、生活设施、文教卫生等基本设施建设, 其作用在于体现会计文化的发达程度, 是会计精神文化的物质表现, 是会计文化中有形的财富。会计文化软实力要发挥作用必须得借助强大的硬实力的支撑, 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最重要的外部环境就是资本市场, 而资本市场是会计工作环境的组成部分, 由此我们建立了会计物质文化与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的联系。市场的治理功能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证券市场通过自身融资、定价、资本配置功能发挥治理作用;二是通过机构投资者的战略选择, 发挥小股东不具备的规模优势, 同时又能克服大股东内部人控制问题;三是以银行为代表的债务治理。市场的竞争性程度也影响行业规则, 进而影响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和范围 (綦好东, 王斌, 王金磊, 2013) 。从披露动机的角度分析, 因为不同市场对不同行业的预期存在差异, 所以不同行业的公司进行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所导致的市场反应和经济后果也不同, 根据有效市场理论, 市场对不同的会计信息应该做出差异化的反应, 所以即使不同行业的公司披露类似的会计信息, 市场对该项披露的反应也可能存在差异 (黄长胤, 张天西, 2011) 。

由此可以看出, 会计物质文化对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确实存在影响, 且借助于会计工作环境中的资本市场来发挥作用, 分析表明市场越完善, 公司越倾向于披露更多的自愿性会计信息, 从而能向社会传递一种企业良好经营的信号, 有助于进行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 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2.会计制度文化对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分析

会计制度文化即会计法律法规体系, 其作用在于保障会计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组织的正常运作, 它作为会计物质文化和会计精神文化的媒介, 是会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制度文化可以分为会计前提规范、会计法律规范、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会计技术规范。会计前提规范通过引导会计行为产生自愿性的会计信息披露, 会计法律规范是会计行为进行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的刚性约束因素,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会计行为进行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的柔性约束因素, 会计技术规范指导会计行为产生自愿性的会计信息披露。

法律制度文化是保护投资者权益的重要制度文化, 如果法律制度文化健全、监管惩处严厉, 违规披露的高成本将对信息披露形成强有力的制约, 同时能很好的促进企业自愿地披露信息。例如, 当预期诉讼成本较低时, 经理层趋于披露好的消息而保留坏的消息 (张程睿, 2010) 。随着会计信息披露法规的日益健全, 尤其是中国证监会2014年5月28日颁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 (2014年修订) , 将其中给自愿性会计披露留有较大余地的, 注明“不限于此”、“包括但不限于”等模糊词语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披露内容和条款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使得会计信息自愿性披露内容逐渐扩大和披露程度逐渐加深, 使得会计制度文化对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的指引作用日益突出, 能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 进而能促进公司自愿性地披露相关会计信息, 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3.会计精神文化对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分析

会计精神文化是会计文化的实质和灵魂所在, “会计文化”作为现代会计管理的一种软性约束工具, 其核心就是会计精神文化。会计精神文化以价值判断、行为选择作为形式要求对会计个体产生影响, 是一种无形的、非正式的、非强制性的、不成文的行为准则, 具有弥补法制监管“硬约束”不足的作用。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在与社会整体价值观不一致的基础上进行可持续发展, 正如一个不能持续地遵守社会标准的企业不可能长久生存下去。因此, 企业的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和手段, 管理层可以用它来影响外界对于企业的认知。同时, 会计精神文化能产生一种激励机制, 激励经理层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企业发展目标而不断进取, 以期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由于管理者在我国面临的诉讼风险较小, 当上市公司代理成本较高时, 管理层会倾向于隐瞒与在职消费相关的信息或减少自愿性披露程度 (黄再胜, 2013) 。

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的主体主要是企业高级管理层。会计精神文化作为一种非强制性约束, 可以对企业高管产生一种激励机制, 具体方式有股权激励、声誉机制、披露监管机制等, 尤其是披露监管机制的作用最为显著。通过这些激励方式, 可以在高管中形成一种约定俗成的思想意识, 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同化力、感召力、吸引力可以促使在经理层中形成一种积极进取、恪守规范、尽职尽责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促使其自愿地披露公司的会计信息, 向社会公众及利益相关者传递一种良好运营的信号, 保证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全面、有效、完整。

五、结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强调, 要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努力实现“中国梦”。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 正能量成为时下非常流行的词汇。正能量原为物理学中的名词, 现被用来指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及情感。基于此, 学术界提出了一个新的名词——会计文化正能量。会计文化正能量是指会计文化通过向会计个体传递一种积极乐观和健康向上的情感, 增强会计工作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最大限度地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以期取得最大的绩效。基于本文的分析, 得出培育优秀的会计文化、发挥会计文化正能量是从会计文化视角提高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的有效途径。因此本文得出以下结论:通过发展会计物质文化来增强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从物质文化层面促进企业自愿性的进行会计信息披露;通过强化会计制度文化来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从制度文化层面促进企业自愿性的进行会计信息披露;通过弘扬会计精神文化来形成一种自愿性的进行会计信息披露的意识, 从而构建约定俗成的自愿性披露会计信息的思维习惯和意识形态, 从精神文化层面促进企业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和程度。因此, 在未来, 我们需要继续培育和发展优秀的会计文化, 做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文化正能量, 以全面促进和提高企业自愿性地进行会计信息披露。

香港会计的文化视角 篇2

——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精神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贡献

徐汉峰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湖北孝感432000)

摘要:传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高度凝聚中华爱国魂,彰显职业道德奉献社会。传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共产党人对人民无限忠诚,彰显职业道德服务人民。传承理论联系实际精神,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彰显职业道德办事公道。传承实事求是务实求真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念,彰显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将延安精神贯穿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之中,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和谐社会。

关键词:延安精神;艰苦奋斗;为民服务;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和谐社会;中国会计;职业道德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篇),“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1]司马迁认为天下粮仓充实了,老百姓就会懂得礼节;衣食丰富了,老百姓就会知道荣辱。礼产生于富有,而废弃于贫穷,因此,君子富有了就喜欢去做仁义道德之事;小人富有了就会随心所欲地去做他认为该做的事情了。所以,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要求我们“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2]笔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延安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的延安精神。

一、传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高度凝聚中华爱国魂,彰显职业道德奉献社会。

1、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血献血。自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大地震以来,举国上下,男女老少,都伸出了援助之手,从灾区绵阳、成都,到千里之外的北京、上海等地,献血队伍在街道上排起了长龙;有人捐款5000万元却不愿意说出自己的姓名;有人把婚礼仪式变成了募捐现场。从企业家的上亿元到拾荒老人的百元钱,从文艺明星的数万元到学龄前儿童的零花钱,都表达了一样的爱心、一样的深情。特别一提的是2008年5月18日晚中宣部、文化部等七部委联合主办的“爱的奉献——2008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一次性募捐15.14亿元;在同一天,台湾演艺界展开了长达4小时的赈灾募捐电视晚会《把爱传出去》,为地震灾民募捐2.2亿新台币善款。[3]国内集团捐款勇跃,中国移动捐款2.862亿元,中国海洋石油公司承诺5亿元分五年援建学校和医院等民生设施,国家电网公司捐款2.1亿元,李嘉诚及李嘉诚基金捐款1.3亿元设立特别教育基金,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捐款1.1亿元,雅居乐地产控股有限公司捐款1.05亿港元,加多宝集团捐款1亿元,台塑集团捐款1亿元,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捐款1亿元,万科集团捐款1亿元用于灾后重建,李兆基基金捐款1亿港元,邵逸夫捐款1亿元配合教育部重建学校,象这样捐款捐物的企业、集团和个人数不胜数,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8年6月30日接受国内外捐款捐物共计552.70亿元,实际到账的款物共计547.93亿元。海内外华人及国际友人在大地震面前高度凝聚爱国魂,都伸出了一双援手,献出了一份爱心,握住了一个生命,撑起了一份希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多难兴

1邦,重建家园。

2、专款专用,专户存储,专项管理。中国红十字总会于2008年5月18日发出通知强调,“公众为此次地震灾害所捐赠的款物必须专款专用,严禁以转入备灾基金等名义扣留、挪用、截留或用作其他事项”,全部捐献钱物将100%用于四川、甘肃和陕西重灾区。专款专用光荣,截留挪用可耻。为了保证专款专用,必须建立专用账户专户存储赈灾资金。同时,还要建立捐资管理办法。2008年5月20日,中纪委、监察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对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管的通知》,强调要重点制定和执行筹集、分配、拨付、发放、使用等环节的管理办法,堵塞漏洞,保证救灾物资真正用于地震灾区,用于受灾群众。为了增强透明度,还要建立赈灾资金审计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已向国人公布了投诉电话和网址,要求全国人民或知情人员举报抗震救灾过程中有关扣留、截留、挪用、贪污、腐败等违法乱纪行为。笔者认为这次募捐的层次多、环节多、范围广、时间长、物资广、资金多,要求由中纪委、监察部、民政部、财政部、教育部等主要国家职能部门成立一个地震赈灾专门审计委员会,由审计署具体执行,在互联网上公示每一位捐赠者的捐赠物品或捐赠额度,同时公布分配、使用、拨付、发放等详细情况,其目的一是为了防止损伤民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二是为了体现廉政建设的延安精神。

二、传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共产党人对人民无限忠诚,彰显职业道德服务人民。

1、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任务。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在地震发生后不到半小时,胡锦涛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两个多小时后,温家宝总理乘坐专机紧急赶赴灾区指导救灾工作,并在飞机上主持召开紧急会议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当天晚上11时40分,温家宝总理在地震灾区第一现场都江堰临时搭建的帐蓬内召开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分析当前抗震救灾形势,设立由国务院各部委、军队、武警部队、地方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构成的生命救援组、预报监测组、医疗卫生组、生活安置组、基础设施组、生产恢复组、社会治安组、抗灾宣传组等10个抗震救灾临时机构,进行全方位的救援活动。温家宝当晚布置了第一任务:“人命关天,救人要紧,抗震救灾要科学、有序、统一进行。”[4]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央多个部委在第一时间发起响应与联动,拉开了抗震救灾的序幕。在这次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中,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心系人民安危,部署抗震救灾工作的过程;体现了灾区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面对灾难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民警、医务工作者和全体抢险救灾人员冲锋在前,舍己救人的感人事迹;体现了中国人民在灾难面前迸发出的空前凝聚力和向心力。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无限忠诚的延安精神。

2、仰望天空,抗震救灾,关心国运。2007年5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同济大学建筑学院向师生们讲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5]温家宝总理号召全体师生对真理要求索、要追随,对正义要热爱、要践行,对抱负要依恋、要实现,对人生要炽热、要惊雷。例如在2008年5月14日,当救援飞机到达海拔4999米的重灾区茂县上空时,在通讯中断,没有地面指挥、没有地面标识、没有气象资料的艰苦条件

下,有着30年“伞龄”的大校李振波第一个跳出机舱,15名战士随之跳出机舱,战士们根本无暇考虑个人生命安危,心中只有尽快到达救灾现场的迫切,战士们在降落时,还要寻找着陆位置,象这样的跳伞难度在伞降史上极为少见。又例如在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治理中,水利部以及四川省抽调的专家和武警水电部战士600余人,冒着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紧急行军赶至坝顶开始现场作业。再例如,灾区的通信是灾区人民与外界取得联系的生命线,在第一时间抢通的中国移动抗震救灾通信突击队,他们不畏艰难,用顽强的毅力与无私的奉献,用鲜血和汗水,践行着中国移动“正德厚生、臻于致善”的核心价值观,象这样的军人、专家、干部都是人民的好公仆。在生与死,爱与痛,倒塌与站立,崇高与卑微,哭泣与告别,感动与愤怒,瞬间与永恒,救援与命定中毅然决然地作出选择,为了人民,为了祖国,抗震救灾,这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延安精神的延续和传承,是每一个共产党人对人民无限忠诚的高度体现。

3、救急救难,过渡安置,恢复重建。按照四川省民政厅抗震救灾细化要求,对地震灾害造成的无房可住、无生产资料和无收入来源的困难群众,实行临时生活补助办法,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天10元钱和1斤成品粮,补助期限为3个月,分三批发放,每次发放1个月的钱粮。对因灾害造成的孤儿、孤老、孤残人员补助标准为每人每月600元,对原“三孤”人员补足到每人每月600元,补助期限为3个月。“为了让此次遭遇地震的1400多万名受灾群众在恢复重建过程中能够安顿下来,中央决定,在向灾区紧急调运大批救灾帐蓬的同时,用3个月的时间在四川省地震灾区建造100万套过渡安置房。”[6]使大地震区域的灾民有一个安居的家,有一个安居的条件。2008年5月21日国务院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委会议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和经济工作时决定,国家机关2008的公用经费一律减少5%,用于抗震救灾。中央财政于2008年先安排700亿元,举一国之力建立灾后恢复重建基金。重建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农村建设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公共设施规划、生产力布局规划、产业调整规划、市场体系规划、防震减灾规划等等,2009年和2010年继续作相应安排。由引可见,人民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广度和深度逐步细化、具体、客观、公平、认真、负责。人民政府对人民群众忠诚的广度和深度逐步加强、巩固、提高。

三、传承理论联系实际精神,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彰显职业道德办事公道。

1、宏观层面,行业看法,个人观点。在汶川大地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问题上,人们从不同的视角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分析,从宏观层面上看,“地震不会改变宏观经济发展的基本面”。[7]国家发改委官员指出,四川是农业大省和生猪基地,地震使得铁路运输中断必然会影响到运输供应,这可能在短期内推动局部地区物价上涨。但随着铁路运输的恢复和灾后重建,短期行为和局部压力将会预期减轻,应该不会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基本局面。另一种观点是亚洲区域经济学家孙明春认为,“地震可能会对中国通货膨胀造成更大的影响,特别是食品价格。”川渝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量的8.2%,2006年两地谷类产出占全国产量的9.2%,两地的大米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9.4%。从行业层面上看,第一,在食品饮料上,银河证卷研究院董俊峰认为,地震将对高端白酒等酒类消费有所抑制,短期内四川省内消费增速可能放缓,酒业“五朵金花”中的剑南春白酒受地震影响较大。但从长期看来,地震不会改变相关上市公司的运行趋势。第二,在农牧行为上,国金证券研究所分析师谢刚认为,本次地震将造成四川省粮食产量减产幅度达到8%-10%,假定全国其他省市保持稳定,那么,全国粮食总产量减产结果下降了0.5%左右,生猪出栏量下降1%

左右,农、牧、渔业总产值分别下降0.5%、1%、0.2%左右。测算结果表明,地震灾害对粮价、仔猪、种猪及生猪价格的上涨更多地局限于四川当地,对全国的影响并不明显。第三,在有色金属上,国信证券分析师黄安乐认为,地震对锌铅供应的影响相对较大,而交通、电力何时恢复正常使用是关键,否则,生产企业的原料运输及电力短缺将影响到正常生产。地震对有色行业的影响并非是根本性的,但总体影响偏正面,短期对金属价格有促进作用。第四,在钢铁行业上,平安证券分析师邵子钦认为,震灾对钢铁产量影响较为轻微,但由于部分铁路和公路运输的中断,西南地区铁矿石的价格未来可能因此小幅上涨。灾后重建开始后,短期内大规模的新建及维修房屋将会增加当地对建筑钢材的需求。笔者认同《人民日报》2008年5月28日的观点,受灾可能使社会上对食品特别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预期增强,灾后恢复重建也可能会拉动一些相关物资的价格上涨。但从总体上看,由于受灾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较小,例如四川全省生产总值占全国4%右,特别是受灾区主要处于山区,工农业产值占全省的比重也不大,所以,汶川大地震不会改变宏观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但也要正视地震损失多倍于雪灾造成的损失。在灾后重建中,要坚决执行温家宝总理“两手抓”的方针,“要坚定不移地抓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控制物价上涨,着力保持经济平衡较快发展。”这些不同看法正视了大灾造成的经济损失,但要克难奋进,使经济损失降到最小值,正视种种原因,可以警示人们规避种种风险,使国民经济健康地稳步地恢复和发展。

2、产业结构,人力资源,重新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需要优化劳动力结构,在汶川大地震中,四川省有22428家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元,其中德阳、成都、阿坝、绵阳、广元、绵竹6个重灾区经济损失约占1800亿元,占全部损失的95%以上,尤其是成都、德阳和绵阳三地是四川省经济最为发达的三极,但这三极又恰好处于四川龙门山地震断裂带,所以,位于龙门山断裂带上的重点城市绵阳和德阳,就不得不考虑未来产业的布局,“预计这次地震会使不少企业向川外转移部分生产力,并使一些本来打算向四川投资的企业改变投资计划。”[8]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作好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生产力需求的预测,提醒劳动者规避就业风险,做到有其力必有其劳,有其劳必有其得,保证人们安居乐业,重建家园,社会和谐。

3、以人为本,逝者安慰,生者珍爱。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第一次为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而举行的全国性哀悼活动,也是第一次为自然灾害中罹难同胞降半旗志哀。“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高于一切的一个文明进步的现代社会,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国家,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党,必定把人的生命置于最高的价值地位。尊重生命,铭记苦难,将使一个国家在挫折中奋起,将让一个民族在磨难中前进。”[9]此次下半旗志哀,其意义不亚于经济上的加入WTO。下半旗志哀,让我们的国家增强了家庭般的精神纽带,有利于避免巨大灾害后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和精神危机,这是整个民族在精神上的一次升华,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体现,是以人为本的体现,是人文制度的开创拓新。

四、传承实事求是务实求真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念,彰显职业道德诚实守信。

1、书记点题,心理援助,呵护心灵。根据有关专家对四川人民医院的伤员和孤儿进行的心理危机评估显示,有三分之一的人们已经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认为物理上的重建虽然很难,但心理上的重建更艰难。正因为如此,胡锦涛总书记在5月16日看望北川

干部群众,对来自唐山的心理咨询志愿服务专家特别强调:“一定要把唐山的抗震救灾经验介绍出去,发挥优势,把心理疏导工作做好。”[10]于是,有关部门积极行动起来,组织人员前往灾区开展救援工作。5月20日教育部首批将80万册中小学生灾后心理自助手册送到受灾地区中小学生手中;同一天,卫生部印发了《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共青团中央心理康复援助专家志愿团也从北京、河北、河南出发启程前往四川灾区向青少年开展心理康复援助工作;全国妇联积极向社会招募家庭志愿者,对灾区孤儿进行“情感关爱”行动;民政部在四川重新建设一批福利设施,让“三孤”人员在福利院享受政府供养。这一切行动,都是为了做好遇难者家属的思想工作和心理安抚,体现了党中央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高度再现。

2、信息公开,快速反应,透明真实。在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信息公开方面可以说做到快速反应,透明公开,在地震发生后18分钟,由国家地震台网通过新华社向全世界播发了汶川县发生强烈地震的消息;当天下午15点半钟,国家地震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核实了地震震级,当天下午16点半,国家地震局召开第二次新闻发布会对“北京当晚22点至24点将发生余震”进行辟谣;当天晚上19点,国家地震局召开第三次新闻发布会,再次确认汶川地震震级。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24小时不间断地滚动报道灾区的最新情况、最新震情统计数据,在互联网上进行实时更新,在真实、权威、及时的信息面前,谣言与恐慌迅速消弭于无形之中,人们关注的焦点迅速转移到抗震救灾和援助行动中去,为抗震救灾赢得了广阔空间和宝贵时间,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延安精神。

3、民主政治,领导决策,实事求是。2008年6月4日,《人民日报》的《民主政治周刊》想灾区人民之所想,急灾区人民之所急,及时地积极地科学地搜集整理了关于倒塌房屋产权归属,丢失证件与存折补办、保险赔偿获取途径、无主财产继承、临时救助法规、灾后诉讼注意事项、灾后孤儿收养、地震谣言防范、空头募捐处理和趁灾犯罪量刑等十个问题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专家的建议等等。

灾区人民寻求法律保护的实事求是的延安精神。

4、灾后重建,因地制宜,环境安全。住房建筑选址要充分考虑地质灾害。我国有三分之二的区域为山区,其表现形式有三类,一类是三角形,例如四川成都市周边的山脉群体基本上呈“三角形”,若“三角形”区域的建筑物在地震断裂带,建议不要背靠山体而建,应该搬到平原地带或相对宽广的平地去建筑;若不是地震带区域,其建筑物可以考虑依山傍水,采取左青龙,右白虎,后玄武,前朱雀的传统做法去建筑。另一类是柱子形,例如桂林山体基本上呈“柱子形”;若“柱子形”山体悬崖陡壁,不适合人类居住,完全可以不考虑在上面去建筑,人们完全可以考虑在平坦的空间去建筑。还有一类是丘陵地区。若丘陵地区,任何一处均可建筑房屋。在房屋建筑时,一定要考虑到山体坍塌、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在地质长期处于地震的地区,因为地震灾害和次生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可以考虑对部分人口采取外迁的办法予以解决居住环境。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强调:“新校建设标准一定要高,尤其要提高抗震标准,严把‘规划关、设计关、施工关、监督关。’新校舍建设进度要服从质量,要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把新校建设好。”

[12][11]为灾区人民服务,体现了党和政府为在建筑学校、医院、电影院等公共建筑物时,楼层的高度一定要限制高度,一般采用二层楼或三层楼,最高不超过三层楼。楼层与楼层的水泥板不要使用预制板结构件,最好采用整体现浇的钢混结构,按照9级防震标准建筑。楼栋的单元计量一般以一个单元或二个

单元为宜,最长不超过三个单元,楼栋与楼栋之间必须留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以前后左右楼房倒塌所形成的废墟不伤害人体为宜。每一个城市每一个集镇每一个村庄都要留有充分的绿地空间,平时当作人们的休闲娱乐场所,发生地质灾害时也可以成为人们的避难场所。在建筑用材上,要因地制宜,一般采用当地木材、竹子作为建筑材料,建筑木结构房屋或竹结构房屋或碉楼式房屋等。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公民道德建设,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各级宣传、教育、文化、科技、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党政部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以及社会各界,都应当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尽其责,相互配合,把道德建设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纳入目标管理专任制,制定规划,完善措施,扎实推进。要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将延安精神和科学发展观贯穿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之中,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杨锺贤,郝志达.文白对照全译史记第五卷[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2,697.[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4.[3]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用制度保护民众乐善好施的热情[J].领导决策信息,2008(20):8.[4]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抗震救灾:第一时间、第一现象、第一任务[J].领导决策信息,2008(19):4.[5]温家宝.仰望星空[N].人民日报,2007-09-04.[6]本刊讯.5、12汶川抗震救灾十大关键词[J].领导决策信息,2008(21):44-45.[7]本刊讯.5、12地震如何影响中国经济[J].领导决策信息,2008(21):90.[8]本刊讯.灾区产业布局规划面临调整[J].领导决策信息,2008(21):88.[9]人民日报社评.悲痛中凝聚不屈的力量[N].人民日报,2008-05-20.[10]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坚决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J].2008(20):4.[11]本刊讯.灾区群众涉法十问[J].领导决策信息,2008(22):11.[12]本刊讯.高层言论[J].领导决策信息,2008(20):2.[13]湖北省会计学会,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215.作者署名:徐汉峰

工作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通讯地址:湖北省孝感市小东门外文昌阁

邮政编码:432000

电子信箱:xu-hanfeng@163.com若采用若修改需要纸介质文本,请回复本邮箱

联系电话:***

作者简介:徐汉峰(1952—)男,汉族,湖北孝感人,大学本科,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教授,研

香港会计的文化视角 篇3

一、国内外政府会计目标研究述评

1. 国外政府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 之后随着对会计目标研究的不断深入, 会计目标的内涵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 一般认为会计目标主要分为两大学派:一是“受托责任观”, 二是“决策有用观”。而西方国家所讲的政府会计目标, 是指会计信息目标或财务报告目标, 其内涵有三:一是向谁提供会计信息;二是提供什么样的会计信息;三是提供这些会计信息干什么。随着新公共管理 (NPM) 运动的兴起, 政府的管理活动从传统的行政“旧管理”发展成商业化的“新管理”, 强调政府应当承担起主要由成果和产出衡量的财政绩效的受托责任。为了提供高质量的政府会计信息, 以实现新公共管理的目标, 必然要对反映政府经济活动的政府会计进行改革, 而会计目标作为政府会计的核心内容, 对政府会计改革起着指引的作用。综合国外对政府会计目标的研究成果, 政府会计目标大致可分为两种模式:一是英美模式, 二是德法模式。同时, 国际会计组织也对政府会计目标进行了阐述, 具体内容见右表。

2. 我国政府会计目标。

(1) 政府会计法规对政府会计目标的规定。

我国并无政府会计一说, 为方便论述, 本文中的政府会计等同于预算会计。目前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体系仅是对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确认、记录和报告, 尚未充分发挥政府会计的作用。虽未在预算会计制度体系中明确提到政府会计目标一词, 但我们仍能从这些制度中看到会计目标的一些规定。如《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规定“总预算会计信息应符合预算法的要求, 适应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上级财政部门以及本级政府对财政管理的要求”。《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规定, “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 满足上级主管部门了解财务收支情况的需要, 满足单位内部加强管理的需要”。

(2) 学术界对政府会计目标的研究。

虽然我国政府会计改革要远远落后于企业会计改革, 但是学术界对政府会计目标的探讨, 仍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 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我国学者所提及的政府会计目标与西方国家所指的政府会计目标即财务报告目标存在着认识上的差异。西方国家及组织所指的政府会计目标, 就是财务报告目标, 也即对外财务报告目标。我国将政府会计目标与对外财务报告目标区分开来, 从会计职能的分类来看, 我国政府会计目标的内涵要比西方国家所涵盖的范围要大。②西方国家及国际会计组织把政府会计目标作为构建政府会计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 并在其中得以反映。而我国由于政府会计改革的滞后性, 使得至今仍未明确政府会计目标, 并直接对政府会计改革产生影响。③如果按“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对政府会计目标进行分类, 则我国学者所探讨的政府会计目标总体上是侧重于“决策有用观”的, 也即把政府会计信息是否合规、是否有利于国家利用这些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作为其目标的首选, 而解除政府的受托责任则是其最高目标或远期目标。④从文化环境与政府会计目标的关系来看, 虽然有些学者认为文化和教育环境会影响政府会计目标的确立, 但仅限于泛泛而谈, 未有更深入的探讨。

二、文化环境对我国政府会计目标的影响

会计环境对会计目标有着重大影响, 而文化环境作为会计环境的一部分, 对会计目标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这种影响同样适用于政府会计目标。

1. 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我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主要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主张“天人合一”、“和为贵”、“以人为本”。张岱年在《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 提出了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的文化精神。在儒家思想体系中, 既存在着以求“善”为宗旨的伦理型文化, 又存在着以求治为宗旨的政治型文化。我国传统文化在崇尚伦理道德的同时, 重视政府的价值取向, 强调统一, 推崇中央集权。因此, 我国的文化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一是崇尚集体主义。人们之间相互依赖、团结、合作, 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时, 将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二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已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简政放权的改革, 但相对于美国等西方国家来讲, 我国显然是典型的权距较大的国家。三是对不明朗因素反映较清晰。人们希望社会机构能够维系社会遵循的一般规律。四是偏好中庸之道, 注重通过温和的方式协调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

2. 我国传统文化与政府会计目标的关系。

世界各国文化的差异会导致会计准则制定及执行存在巨大差异。S.J.Gray于1988年首次提出了连接文化和会计的架构, 即影响一国财务报告实务的四个“会计价值观的维度”, 包括职业主义和法律控制、统一性和灵活性、稳健主义和激进主义、保密性和透明度。套用S.J.Gray于1988年首次提出的连接文化和会计的架构, 我国传统文化对政府会计目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职业主义和法律控制:

政府会计目标的制定权属问题。政府会计必须服务于整个国家宏观管理的需要, 作为一个权距较大的国家, 由相关政府部门 (如财政部) 统一规定政府会计目标、明确对政府会计目标的定位, 就可以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事实也表明, 我国的会计职业团体发展相对落后, 像英语文化国家那样依赖会计职业团体发布的准则 (制度) 来规定政府会计目标是不现实的。

(2) 统一性和灵活性:

政府会计目标的发布形式问题。政府会计目标是会计主体提供财务报告信息的目标或目的。我国会计准则 (制度) 一直以来都是以国家统一发布的形式出现, 而预算会计制度作为核算国家政府及其部门和事业单位的会计规范, 也体现了统一的原则, 即会计实务要遵循国家统一规定的预算会计目标。

(3) 稳健主义和激进主义:

政府会计目标的改革问题。目前对于我国政府会计目标的内容尚存在争论, 而会计目标的确定直接影响到会计主体对会计计量方法、会计确认基础的选择, 从而影响到高质量会计信息的提供等。从目前我国预算会计的目的来看, 其仅是服从于国家预算管理的需要, 因此, 在会计核算上实行“稳健主义”, 鲜有备选的会计处理方法。与此同时, 在会计确认基础上采用收付实现制不利于发现财政风险, 无法保证国家财政安全, 难以体现“稳健主义”的精神。

(4) 保密性和透明度:

政府会计目标的定位问题。不管是“受托责任观”还是“决策有用观”, 其根本目的是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满足有关利益各方的需要。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来看, 使用者的数量会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透明度。目前我国预算会计信息资料的使用者主要是政府相关部门, 而社会公众等其他信息使用者尚待培育。基于以上分析, 我国预算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在全面性和透明度方面存在缺陷, 如缺乏对政府的隐性债务等的披露。因此, 在政府会计改革过程中, 只有准确定位政府会计目标, 全面真实地反映政府的履职情况, 才能提供高透明度的会计信息。

三、结语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其对会计行为必然产生深刻影响, 而不同的会计模式根植于不同的会计环境。会计目标是会计实务和理论的逻辑起点, 政府及其机构的经济活动与企业活动存在较大的差异, 因此, 在定位政府会计目标时, 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重视会计环境尤其是文化环境对会计目标的影响, 才能为目标的准确定位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小悦, 陈璇.政府会计目标及其相关问题的理论探讨.会计研究, 2005;11

[2].路军伟.我国政府会计目标定位研究.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06;6

[3].刘玉廷.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若干问题.会计研究, 2004;9

[4].王晨明.我国政府会计环境目标刍议.中国农业会计, 2007;10

[5].陈穗红, 石英华.我国政府会计目标选择.财政研究, 2007;7

香港会计的文化视角 篇4

关键词:Hofstede-Gary框架,会计原则,稳健性原则,贵和文化

1 我国会计准则的稳健性原则

稳健性原则是会计计量的一项基本原则。我国将稳健性原则确立为一项基本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Basu研究指出,稳健性原则要求企业在会计盈余确认和计量时,充分、及时地反映“利差”消息的影响,对于“利好”消息则选择逐步确认。李增泉和卢文彬通过调查研究,已经论证了我国会计盈余确认计量中稳健性的存在。

2 基于 Hofstede-Gary 框架解释中国会计准则的稳健性

2.1 Hofstede文化维度模型

1983年,Hofstede提出文化四维度,1996年,他又提出适于东方文化的第五维度,五个维度如下。

(1)个人主义 / 集体主义(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衡量社会中个体相互依赖程度。

(2)权力距离(Power distance),衡量社会中权力较小的群体期待权力被公平分配的程度。

(3)不确定性规避(Uncertainty avoidance),衡量组织或群体面对不确定性时规避不确定性的程度。

(4)男性化 / 女性化(Masculinity/Femininity),衡量一个社会是更强调成就和物质上的成功,还是更强调人际关系和高生活质量。

(5)长期导向 / 短期导向 ( Long- term/Short- term Orientation) , 衡量一个社会更重视基于未来品德的培养,还是更看重过去和现在。

2.2 对 Hofstede 文化模型下的中国文化特征分析

2.2.1 权力距离大

中国权力距离指数80,属于权力距离较大的国家。中国自古以来强调尊卑有序,西周时期,统治者就将“亲亲尊尊”作为立法的根本原则。中国人本能地有一种尊重权威的思想,即使在民主化的今天,这种思想也没有完全消除。

2.2.2 集体主义倾向明显

孔子曾这样设想大同社会:“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在这样的设想下,每个人安居的同时要助人安居,社会上所有人生活安乐,可以看成是一种集体主义。

2.2.3 男性化和女性化相对均衡

男性化的主要特征是重视权力,强调自我的成功,而女性化则追求社会发展。虽然中国重视权力,但是,社会的整体发展是整个民族推崇的,因此,中国应该是一个男性化和女性化相对均衡的社会。

2.2.4 不确定性规避程度低

不确定性规避这一文化维度已被证实并不适用于研究东方文化,因此,本文对此维度不再分析。此模型下不确定规避指数低,不能说明中国是不确定性规避国家。

2.2.5 长期导向倾向明显

在39个样本国家的长期导向指数排名中,中国以118分居于第一位。指数越高,说明这一国家或地区越趋近长期导向。中国人自古以来将“坚忍”视为重要的品质,这与实情相符。

2.3 Hofstede-Gary 框架及据此对中国稳健性原则的解释

1988年,Gary在Hofstede文化维度的基础上,提出会计亚文化的五个维度,并指出两种文化维度之间的联系,相应框架如下。

(1)专业导向与法令管理(Professionalism/Statutory Control), 反映不同国家运用职业判断的不同程度。

(2)统一性与灵活性(Uniformity/Flexibility ),反映不同国家的会计规章制度在规范不同期间、会计主体时灵活性的差异。

(3)稳健性与乐观性 (Conservatism/Optimism),反映会计计量和处理未来时间的不确定性时是采用谨慎的方法还是采用乐观的方法。

(4)保密性与透明性(Secrecy/Transparency),反映不同国家对准确性和简洁程度的不同取舍。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与“稳健性 & 乐观性”这一会计维度强烈相关的是不确定规避和长期导向维度,其中,长期导向适合研究中国文化。一个社会中,长期导向指数越高,会计政策越稳健。中国长期导向倾向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其会计核算的稳健性。另外,中国是一个集体主义倾向明显而个人主义倾向较弱的国家。个人主义倾向越弱,会计原则越稳健,这与我国相符。

3 中国的“贵和”文化与会计稳健性

Hofsted认为,西方人倾向于分析性思维,而东方人则更接近于综合性思维,即强调对系统整体的把握。中国人的综合性思维来源于传统儒家思想,具体地说,来源于儒家的“贵和”思想。“礼之用, 和为贵”,儒家将“和”视为至关重要的价值追求。儒家主张“贵和”, 与其说是把“和”当作目的,不如说是基于实用理性的要求把“和”当作手段,因为和,所以贵,就在于“和”能“生”,即不同事物的“和合”能促使万事万物生成,不断产生新事物。这种思想渗透到中国文化中形成两方面内容,一是目标长远;二是“执其两端,而用其中”, 即中庸之道,强调以平和的方式实现目标,同时兼顾各方。这两方面内容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如下。

3.1 目标长远

积极性会计政策其实是放大当前的利益,即通过会计信息传递一种企业经营良好的信息。而稳健性会计政策则类似养精蓄锐,通过控制当期“利好”消息的披露,为以后会计期间仍有“利好”消息奠定一定基础。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按照净利润的10% 计提盈余公积,增加企业留存资本,为企业的稳健发展提供保障。

3.2 中庸之道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通过分所有制、分部门和分行业的会计核算制度来规范企业的会计实务。1993年,统一的企业会计准则开始实施。我国的准则制订除要均衡各方利益,也涉及适用性问题。要想使不同企业都能达到会计准则规定的标准,使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该标准应该在所有企业的能力范围内。这样做并非是降低会计信息标准,而是为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可用度。

4 结 语

我国稳健性会计原则与我国文化特征有一定关联。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强调会计核算的稳健性符合我国国情。

香港会计的文化视角 篇5

会计可以说是一个企业的财务上的灵魂, 它负担了企业财务处理、资金运转的重要使命。我国关于会计文化方面的研究也已经有超过20年的历史了, 这些年的研究中, 一些学者主要围绕着会计文化理论以及会计文化建设和会计文化比较等方面做了较大量的研究分析。不过, 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研究都有着各自领域的贡献, 但是对于企业文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的研究却没有得到重视。本文将就企业文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对策。

1 企业会计文化和企业会计信息的关系

1.1 会计文化的内容和涵义

会计文化的历史非常悠久, 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 会计文化表现为一个多层次的复合体, 包含了物质文化、规范文化、精神文化等, 三者相互促进和影响, 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会计文化。

1.2 影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规定了会计的信息质量要求要具备真实性、可比性、明晰性、相关性、重要性、谨慎性以及及时性。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了经济的发展水平, 会计从业人的素质, 企业的环境以及领导的影响等。

1.3 会计文化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影响

一般来说影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诸多因素大部分都属于会计文化。而会计文化是一个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客观存在的现象, 影响着会计监督的长期效应并且对会计信息的提高有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并且非常重要的途径就是建设优秀的会计文化。

2 企业文化和企业会计信息的发展现状

2.1 会计文化的内涵

会计文化一般指的是人在长期从事会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产生了一定意义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 并将其应用到实践过程中的有价值的价值理念。可以说, 会计文化可以分为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文化。从物质方面来讲, 企业会计文化就是为会计工作服务提供的硬件条件, 比如说工作的场所以及配套的工具设施;而从精神方面来说, 企业会计文化就是会计组织的管理模式以及会计制度和会计从业人员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和心理素质等。

2.2 会计环境和会计信息的发展现状

会计的环境是依托于社会环境的, 会计业务也是随着经济业务发展而发展的。因此,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复杂, 会计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在日常的会计的工作会议中, 人们所议论的问题都是围绕着会计信息质量的, 而从普通民众到国家领导人都在关注着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因为, 会计信息占据了经济信息总量的将近七成的份额, 所以会计信息的质量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经济信息的质量。但实际上, 如今的会计信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严重的问题甚至影响到了国家的经济运行。曾经的会计造假事件如美国的“安然”、中兴的通讯财务以及中国的“银广厦”等都反应了当今的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已严重地影响了正常的经济运行。

3 对于文化视角下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3.1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文化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企业会计文化朝着法制化建设是会计发展的一个主要的方向, 也是企业会计管理工作进步的标志之一。不过, 从我国当前的文化和社会经济来看, 应该将人治和法治相互结合, 从而可以平衡会计文化的冲突。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文化时应该注重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并提高他们的专业文化水平;另外还要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最后应该加强整个会计届各类人才的交流并引进国内外的优秀会计人才。

3.2 构建规范的会计文化来规范员工的会计行为

会计质量的提升涉及到了很多的方面, 首先要有一个非常完整的科学的制度作为会计质量提升的保证;另外在构建会计文化的同时还要有一个健康的保障制度, 并且要在保障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企业文化制度的创新和发展。如何构建会计制度的文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首先要从权利方面明确“权利边界”, 在企业中要把董事会、股东会和经理等各个权利阶层的权利边界明确划分开来, 实行“分权与制衡”, 从而可以形成科学完善的企业会计组织运行机制。只有有一个科学合理的会计组织运行机构, 同时引进高素质的会计人才才可以进一步完善会计管理工作和会计核算的流程, 从而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

3.3 进一步协调企业会计文化和会计信息质量

作为一个会计管理者, 在选择和制定会计原则时不可避免的会带有一定的随意性, 因此往往很难合理地制定会计原则。在企业中, 会计文化应该发挥它的正面作用, 要在实践中可以弥补现实工作中法律法规和工作的漏洞。如何协调企业会计与会计信息的质量, 可以通过建设一个良好的企业会计文化, 从而发挥会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同时要将会计工作人员的行为和思想引导在一个具体的目标上, 这样可以促进会计全体的工作水平的充分提高。

3.4 促进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思想文化建设二者的结合

会计工作人员是在进行会计分析和确认的过程中不断形成会计信息的, 所以, 不可避免的就要对一些客观的经济进行分析和推理, 这就需要会计人员要具备专业的会计知识并熟练地应用专业知识。会计的专业知识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 因此只有专业知识扎实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不失真。因此, 在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管理中, 要充分重视会计专业专业知识和企业会计文化的结合, 才能充分的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摘要:会计是企业财务的核心, 而现在很多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都不容乐观, 会计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会计的信息质量。本文尝试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比性以及相关性等方面的问题来进行探讨并从会计文化精神、会计物质文化以及会计制度文化等方面来分析问题的原因。另外, 本文还阐述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以及会计环境发展的现状, 并分析了企业文化对会计信息的质量的影响。最后, 本文会以企业文化为视角, 来分析企业会计信息与中国特色会计文化和会计行为文化以及会计制度文化的关系, 并提出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会计文化,会计信息质量,会计准则

参考文献

[1]孟伶云.会计文化视角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保障研究[J].商业会计, 2013 (13) :107-109.

[2]刘跃科.会计文化视角下企业内部会计信息质量保障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10 (31) :189-190.

香港会计的文化视角 篇6

一、会计文化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一) 会计文化的涵义和内容

会计文化的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采用广义的会计文化, 即人类社会已经创造出来的有关会计方面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会计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发展过程中表现为一个多层的复合体, 第一层为载体文化, 即会计物质文化, 包括会计人员从事会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和会计人员的教育、文化及生活福利设施。第二层为规范文化, 即会计制度文化, 主要包括会计人员所遵守的各项规章制度, 如会计法规、准则、职业道德规范、会计人员工作规程、会计业务处理程序、会计人员的组织机构、管理制度、会计教育制度等。会计制度文化是调整会计人员与他人、会计人员与组织之间关系的文化产物, 是规范会计人员行为的准则, 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产物。第三层为会计精神文化, 也是会计文化体系中的核心文化, 包括会计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精神面貌、心理素质等, 其中价值观又最为重要, 是会计精神文化的核心。三者相互影响和促进, 构成完整的会计文化。

(二) 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

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可以根据会计信息所具备的质量特征能否满足使用者的需要及其满足程度来衡量。2006年财政部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章规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真实性、相关性、可比性、明晰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经济发展水平, 会计人员的素质及职业判断,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单位领导的影响和利益驱动, 财务核算、管理、决策, 电算化普及程度, 会计信息是否规范、统一, 监督机制和处罚力度, 会计工作的惯性, 会计改革的滞后性, 全员会计意识等。

(三) 会计文化影响和制约着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从以上分析可以发现, 影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因素大部分属于会计文化的范畴。会计文化作为先进的管理理论和会计实践中客观存在的现象, 对会计监督的长期效应有着重大影响, 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性作用。建立优秀的会计文化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途径。

二、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

与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相比, 中小企业在规模、组织形式和产权关系等方面具有显著特征, 导致在会计管理方面, 诸如会计目标、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会计机构和人员配置、会计核算水平等方面均有独特之处。我国现有关于会计信息特征体系的研究, 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大型上市公司基础之上。因此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缺乏现行理论的指导, 容易导致现实行动上的偏差。可靠性、相关性和可比性是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要求, 目前,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在这几个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 可靠性方面

可靠性即真实性, 包括如实反映、完整性和中立性三项内容。实践中中小企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原始凭证虚假。二是账务处理和管理混乱。一方面对经济事项确认不准确, 会计科目的使用比较混乱, 在账簿设置和科目使用上, 没有严格遵循财政部的有关规定, 会计核算缺乏系统性, 账目混乱, 账证、账账、账表、账实严重不符。有的企业还存在内外两套账的情况。三是操纵利润现象严重。通过提前确认收入或推迟确认成本费用、虚拟收入或隐瞒成本费用、利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将应费用化的利息资本化以及其他可能的手段来抬高利润, 或为了逃避税收, 隐瞒转移收入、多列费用多转成本。

(二) 相关性方面

相关性即决策有用性, 要求会计信息能够满足决策者的决策要求。会计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取决于该信息是否具有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由于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较为严重, 尤其两套账现象明显, 不真实的会计信息不但不能帮助决策者做出决策, 进而会影响或误导决策。加之有些会计机构不太规范或未实施电算化的小企业在信息产生和披露上的不及时, 也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三) 可比性方面

可比性包括不同企业会计指标的可比和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会计指标的可比两方面, 即横向可比和纵向可比。影响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因素主要有:企业特点的差异、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修改变化和国际环境的差异等方面。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可比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有:

首先, 我国中小企业涉及各行各业, 目前虽然实施了统一的会计准则, 但由于不同行业会采用不同的产业政策和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此外, 不同行业中小企业在收益大于成本原则和重要性条件约束下, 选聘的财务人员素质存在较大差异, 也会削弱会计信息的可比。

其次, 近年来我国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不断的进行修改。一方面, 改革前后部分会计指标的删减和核算范围、方法的变化使得会计指标口径不一致, 导致很难纵向比较。另一方面, 由于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制定修改的非同步性, 导致中小企业实践中有的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 有的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横向可比。

三、会计文化视角下影响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原因

(一) 会计物质文化相对贫乏

主要表现在:工作环境较差, 硬件配套不足, 办公设施不全;会计人员的薪酬在企业内部处于中低档水平, 影响了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会计人员很少有机会参加学习、培训, 且限制较多, 导致知识更新速度较慢、渠道单一。此外, 中小企业电算化普及程度相对较低。在会计信息系统运用、电算化会计、网络会计等方面仍然存在欠缺, 会计人员的素质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信息化会计人员极度匮乏。

(二) 会计制度文化滞后

1. 小企业会计制度建设滞后于企业实践的发展。

财政部于2004年发布了《小企业会计制度》, 该制度颁布之初对规范小企业的会计核算, 提高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促进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加速与国际会计的接轨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其自身内容的局限性和核算成本偏高导致执行效果并不理想。2011年财政部制定并颁布了《小企业会计准则》, 并于2013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实施, 同时废止《小企业会计制度》。新准则的出台虽然简化了某些要素核算, 协调了会计制度和税法之间的差异, 有利于提高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但其过渡和实施仍然存在很多配套问题。

2. 内部制度不健全、不到位。

(1) 企业内控制度制定环节存在不足。表现为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全面, 没有覆盖所有的部门和人员, 也没有渗透到所有的业务领域和操作环节, 使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混乱。 (2) 企业管理者越权现象严重。由于历史原因, 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更多关注业务领域, 忽视会计工作, 导致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单位负责人干预会计工作, 内部会计监督流于形式。 (3) 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有限。很多中小企业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即使有, 其职能的发挥某种程度上取决于高层的主观意愿, 对会计信息和各级管理部门的绩效不能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

3. 职业道德方面的法律建设相对滞后。

我国现行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在1996年6月制定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提出的。随着实践的发展, 其局限性凸显:内容高度概括, 缺乏操作性;对会计行为的约束缺乏保障机制;考核或处罚部门与从业者经济利益一致, 难以保证客观、公正。

4. 继续教育管理制度不健全, 效果欠佳, 流于形式。

目前我国会计继续教育存在很多问题, 诸如知识更新速度较慢、教学方式缺乏互动、教学模式很难兼顾学生的差异、培训时间较短等, 上述问题严重影响了继续教育职能的发挥。

(三) 会计精神文化弱势明显

会计精神文化是会计人员在长期的会计实践工作中所形成的核心价值观。一般表现为诚实守信、客观公正、公平正义、超然独立、勇于创新。中小企业由于会计物质文化的贫乏、制度建设的滞后, 导致会计精神文化呈现明显的弱势。 (1) 会计人员工作状态不佳。表现为:对本职工作不太关心, 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缺乏奉献精神和上进心, 主人翁意识不强, 财会人员队伍流动性较大, 财会部门缺乏凝聚力。 (2) 价值观比较落后。具体表现为:在应遵循的职业意识、道德责任、财会部门的规章制度以及内部的团结和节约成本方面认识比较充分, 但在行为意愿上并不同步, 存在较大差距。3.对组织归属感不强。表现为: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了解不够, 对搞好企业财务工作没有信心, 对福利等待遇也存在较大不满, 财会工作部门总体气氛不够融洽, 缺乏民主意识。

四、措施与对策

(一) 加强会计物质文化建设

具体做法有:一是规范和健全各单位会计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配备, 加强相关部门的引导和监督, 为会计工作职能的发挥提供良好环境。二是加速中小企业电算化进程。电算化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节约核算成本和加强内部控制的作用。中小企业应通过选择成熟的财务软件、强化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培训并建立电算化财务管理制度等措施推进企业内部的电算化进程。其中涉及的硬件、软件的配置支出政府应给予税收优惠。三是关注会计人员的生活状况和工作条件, 给会计人员提供应有的福利待遇、接受培训和教育的机会。

(二) 做好《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配套工作

要加强对《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的监查力度, 一方面各级财政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和广度, 另一方面相关政府部门如工商、税务部门应积极配合。同时要做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培训工作。比如在相关职业考试及培训中增加《小企业会计准则》内容;在相关新闻媒介、报纸期刊上开辟专栏详细介绍《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及思想;充分发挥各级财政和税务部门以及中介机构的职能。

(三) 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制度保障。首先, 要提高中小企业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 明确岗位的权利与义务, 树立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 这是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前提条件。其次, 要制定员工的岗位职责与业务技能要求。员工技能水平的高低影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结果。最后, 企业应基于成本效益分析, 全面发掘企业现有资源, 加大岗位责任管理制度的落实力度, 切实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例如, 借鉴财务系统中的审核与稽核, 实现岗位间的交叉检查等。

(四) 强化会计人员管理机构的职能

通过提高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难度为中小企业输送高质量的从业人员。加强会计人员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此外, 由于会计从业人员采用属地化管理, 可以有效地发挥当地财政局、会计学会、会计协会的职能, 增进会计人员理论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以及先进个人和集体的评选, 为会计人员职业化提供良好的行业外部环境。

(五) 建立以财会人员为本的会计精神文化, 培育会计价值观和全员会计意识

一是加强中小企业主的理财观念、思想素质、价值观念、文化修养和能力结构等, 使其重视和尊重财会人员, 并做好财会人员的招聘和任用;二是培育对财会人员的信任环境, 让其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某些环节, 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三是支持和理解财会人员的工作。X

摘要:目前,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不容乐观, 会计文化影响和制约着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本文探讨了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在真实性、相关性、可比性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 然后从会计物质文化、会计制度文化和会计精神文化三方面剖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 最后从构建会计文化的角度提出保障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会计文化,会计信息质量,小企业会计准则

参考文献

[1].刘璟, 刘尚瑜.会计文化的理论和实践[J].经济师, 2007, (2) .

[2].财政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EB/OL]http://news.hexun.com/2011-10-28/134654638.html, 2012-11-18.

[3].刘慧娟, 宋佩玉.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监控体系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8, (26) .

[4].刘新勇.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9, (03) .

香港会计的文化视角 篇7

关键词:审计行为,审计文化,优化

一、引言

2001年,美国爆发了安然公司会计造假丑闻,投资者们通过集体诉讼将负责审计的安达信公司告上了法庭,因涉嫌舞弊和销毁证据而受到美国司法部门调查的安达信最终宣布关闭。基于这一事件的巨大负面影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监管法律和机构都做出了相应的改革,以加强监管力度。2002年颁发的《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对会计师事务所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审计关系进行了更为严格的规定。

继美国爆发出的一系列财务丑闻后,中国证券市场上财务造假丑闻的曝光,也连带扯出了深圳中天勤、华鹏、华伦等会计师事务所的造假行为。这一系列事件使得注册会计师们的诚信和职业能力都受到了严重怀疑,注册会计师审计面临着一定的信誉危机。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消除种种审计舞弊现象,除了加强监管之外,还有必要剖析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为动因,从内因上寻找解决问题之道。

二、文献综述

1. 审计行为

对于审计行为,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开始得较早,Hackenbrck(1992),Hoffman,Patton(1997),Zimbelman(1997,1999)等研究发现由于心理学的稀释效应,审计人员对舞弊风险的评估能力随评估指标增多而减弱。[1]Charles(1999)提出了依赖审计师道德操守的自主审计判断是一个不应忽视的重要战略。[2]对David O.Bryan(2005)等通过统计分析提出,功能失调的审计行为与每个人的个性特征与控制观有关。[3]David P.Donnelly(2011)等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并且对其进行测试后,证明了轨迹控制、职位和组织归属感等因素影响了对功能不调的审计行为的态度。[4]

相对国外而言,我国对于审计行为的研究起步较晚,学者们最先是从国外的案例出发的,比如葛家澍,黄世忠(2002)等总结了美国财务报告舞弊的六大症结。[5]杨慧君(2005)等认为审计行为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它所处的环境,审计行为的研究应立足审计活动发展的实际,并且注意其环境因素对审计行为的影响。[6]王遥(2008)认为审计行为的影响因素有:(1)审计环境的不确定性;(2)注册会计师寻求心理依托;(3)注册会计师的认知偏差;(4)注册会计师的非理性行为。[7]孙永军(2011)等认为审计行为是动机、个体行为专长、个体独立性三个基本要素的函数。[8]

中外学者的研究表明,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个体认知能力和所处行为环境,或者说,审计文化对审计行为具有较大影响。

2. 审计文化

在中国,文献中最早将“文”与“化”联系起来的,是《周易·贲卦》中的“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晋代干宝对其注解道:“四时之变,悬乎日月;圣人之化,成乎文章。观日月而要其会通,观文明而化成天下。”[9]由此可以看出,文化的本质是以人为中心,由人及物,即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早期的国外学者也不乏对“文化”释义所做的探讨。由上可见,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我国学者马亚男、周洪杰(2011)从原初型、技术型和人本型这三个审计文化模式的发展阶段出发,认为人本型审计文化不但继承了技术型审计文化模式的民主、公开、高效等优点,同时还克服了技术型审计文化模式的弊端,是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和谐统一。[10]

3. 评述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审计行为和审计文化的研究大多侧重于二者之一,明确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的较少。事实上,对审计行为的研究离不开审计文化,对于审计文化的研究也必定会以审计行为为落脚点,因此,把二者结合起来研究会获得相辅相成的效果。由于审计文化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本文就会计师事务所这一经济组织,把“审计文化”理解为会计师事务所的文化环境与注册会计师个体素养相互交融后的综合价值观。

三、影响审计行为的审计文化因素

1. 审计行为与审计文化的内在联系

对于组织行为与价值观的研究。当对会计师事务所这一特定组织考察时,“组织文化”即可理解为“审计文化”,而“组织行为”则可理解为“审计行为”。注册会计师是当代社会的“经济警察”,监督会计行为和披露客观事实是其主要责任。但实际生活中注册会计师与上市公司联合作假的事件却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有必要认真剖析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为的因素,试着从源头上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审计失败问题的存在,主要源自于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为引起的经济利益与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因此,审计文化折射出了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价值观,事务所的整体价值观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注册会计师个体的审计价值观,注册会计师作为审计行为的主要实施者受审计价值观的影响就会有相应的审计行为,继而,审计行为又会强化原先的审计文化,如此循环往复。

2. 审计文化因素的组成

由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都以会计师事务所为载体,因此,可以说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文化主要是由会计师事务所的文化底蕴及在其氛围下形成的注册会计师的价值观和责任感组成。

(1)会计师事务所的文化底蕴。概而言之,文化底蕴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具有人文关怀的特定环境。由于审计工作本身是一种比较繁重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会计师事务所若缺少文化底蕴则会导致注册会计师文化关怀的缺失,加剧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的“道德贫困”现象,最终则会影响到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行为。

(2)注册会计师的价值观。审计文化在精神层面主要由审计价值观、审计精神、审计指导思想、审计思维方式以及审计职业道德等要素构成。在审计实践发展中,审计文化区别于其他管理文化、行政文化、执法文化的精神内涵,主要表现在服务权力和公众,恪守独立和谨慎,追求能力和修养,崇尚理性和证据,主张证明和公开等方面。这些也正是一个称职的注册会计师应该具备的价值观。如果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充斥着欺骗、钻营、徇私、尔虞我诈等不良的审计文化,那么很容易导致注册会计师价值观的偏离,从而影响到注册会计师是否实施正确的审计行为。

(3)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感。在现实工作实践中,注册会计师必须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去从事审计工作。当然,合理的时间安排与物质支撑是正常开展审计工作的前提条件,也就是说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充足的时间和资金保障。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放在哪里都有其丰富的内涵和道理。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曾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人的需求层次可分为五层: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在满足了最基本需要的基础上,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感这一较高层次的需求才能转化成为其所必备的素养,才能成为积极审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优化审计行为的审计文化构建措施

原本恪尽职守的注册会计师若在一个不利于发挥自己执业水平的审计文化下开展工作,一般会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因为坚持原则的外部压力太大而被不良的审计文化所同化;另一种是不愿意违背自己的原则而退出审计行业,无论是哪一种结果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因此,有必要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文化出发,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审计行为的措施。

1. 优化合伙人对事务所文化的引导

从传统意义上来看,合伙人对会计师事务所早期审计文化的形成影响巨大。审计文化的形成,往往会受到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的经营思想、管理艺术、工作风格的影响,并且与他们个人的品格、胆识和魅力,以及与事务所对过去成功历史的学习和强化有着直接关系。作为审计文化的主要发端者,他们应该勾画出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蓝图,并且依据其视野、认知、知识和经验,结合必要的专业咨询,不断地完善审计文化体系。在合伙人构建了良好的审计文化环境的前提下,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行为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优化和加强。那么立足于持续经营期间考虑,良好的开端加上注册会计师的后期努力,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促使其更好地发展壮大。

2. 严格把关事务所人员的招聘工作

俗话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会计师事务所的整体审计文化氛围说到底最终还是要靠大家一起去保持和维护,只要出现一例有违优良审计文化的事,整个会计师事务所的形象和声誉就会遭到不利影响。因此,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特征表明,事务所应当任用较高素质的职业人员,并在最初招聘时就采用恰当的人才录用策略,即在录用人员时考虑的第一要素应该是精神品质,其次才是专业技术水平。如此良性循环,好的审计文化能够得到加强,坏的审计文化找不到滋生的土壤,相应地,事务所付出相对较低的文化建设成本,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行为仍能自然地得到优化。

3. 树立与保持注册会计师正确的价值观

优秀的审计文化首先应该具备一个明确地使命,使命是所有企业在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方向中所担当的角色和责任,也是其根本任务或其存在的理由。对于会计师事务所的成员而言,在执行审计行为的过程中应该牢记自己的使命,即审计是提高财务信息的可信度、降低财务信息风险的一种合理保证服务,以此为标尺树立一个合格注册会计师应有的价值观。但是,树立价值观不是最终目的,因为外部环境的不断改变也许会在潜移默化中侵蚀原有的价值观,因此应该利用会计师事务所整体审计文化的强化作用来不断提醒注册会计师审计价值观的存在,从而使其得以持续下去,并融入注册会计师的执业工作。当一种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注册会计师熟谙的行动指南时,他们的审计行为也就自然不会轻易出现偏差,因为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

4. 强化审计文化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构建审计文化的关键在于,让积极审计文化经历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从口头到书面的过程,要得到员工的理解和认同,最终渗透于注册会计师的日常工作行为。当积极审计文化的主要指导原则成为注册会计师们的习惯时,大家自然会“以诚实守信为荣,以弄虚作假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有了这样的荣辱观,可以说审计文化就在无形中起到了激励和约束作用。

一方面,注册会计师行业高门槛、高负荷,激励注册会计师认真负责地对待审计工作的除了较高的报酬外,更多的应该是注册会计师优良的审计文化意识以及对于审计行为的正确认知。他们认为遵循职业操守的审计行为能够对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因而他们的付出对社会的进步是有意义的,那么,审计文化信仰就起到了对审计行为的激励作用。另一方面,注册会计师执业中遇到“道德”和“利益”难以取舍的情况时,其第一反应会是谨慎对待,因为违背自己一贯执行的良好职业操守是需要付出巨大的心理代价的,这就体现了审计文化对审计行为的约束作用。如此,在强烈的审计文化激励与约束下,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行为就会逐步得以优化。

参考文献

[1]Zimbelman M E,Waller W S.,“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of auditor auditee teraction under ambiguity”,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9.

[2]Charles J.Coate,“Economic Analysis of Accountants’Eth-ical Standards:The Case of Audit Opinion Shopping”,Journal of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1999(18),365-373

[3]David O.Bryan,Jeffrey J.Quirin,David P.Donnel ly,“LocusOf Control And Dysfuntional Audit Behavior”,Journal of Busi-ness&Economics Research,2005(3):9-14.

[4]David P.Donnelly,Jeffrey J.Quirin,David O.Bryan,“Atti-tudes Toward Dysfunctional Audit Behavior:The Effects of Lo-cus of Countrol,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and Position”,TheJournal of Applied Business Research,2011,(19):95-107.

[5]葛家澍,黄世忠.安然事件的反思——对安然公司会计审计问题的剖析[J].会计研究,2002,(2):3-12.

[6]杨慧君,杨伟国.论审计行为科学的研究[J].财会通讯,2005,(7):56-58.

[7]王遥.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行为金融学的“非理性”假定[J].审计研究,2008,(2):72-78.

[8]孙永军,史延飚.基于审计质量视角的审计行为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2011,(12):115-117.

[9]郭维森,柳士镇.图说中国文化基础[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2.

从家文化视角看家族企业会计造假 篇8

资本市场蓬勃发展中有一个悖论:公司治理等制度在不断完善,会计造假却有愈演愈烈之势。根据公司治理理论,完善的公司治理制度能预防会计造假;根据审计理论,审计制度也是为防御会计造假而设计的。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公司治理和审计制度在英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并已成为世界其他各国在设计相关制度时借鉴的典范。然而,21世纪初世界性的会计造假风暴严重破坏了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同时也拷问着公司治理、审计制度等在防御会计造假方面的作用。成熟的制度并不能被完整地在其他国家移植,这是因为良好的制度离不开执行制度的人,人的行为方式受到文化环境的影响。事实上,会计造假背后深层次的因素便是文化的影响。

近年来,家族企业会计造假丑闻频发,动摇了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诚信基石,探究家族企业会计造假背后的文化因素,对于我国借鉴相关制度预防会计造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向民营企业放开的力度加大。福布斯2014年中国现代家族企业调查报告统计显示, A股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占58.7%,民营上市的家族企业占全部民营上市公司数量的50.3%,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也因会计造假使得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发生了扭曲。

根据舞弊三因素理论可知,舞弊由压力、机会和借口三要素共同作用而产生。家族企业视企业为家族所有的理念是企业造假的借口,控股权为其会计造假提供了机会,当遇到资金不足、上市融资等压力时,会计造假便发生了。会计造假与制度的漏洞和造假操作技术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实施造假的人的理念有关。可以说,家族企业造假与其独特的“家文化”息息相关。本文将从家文化的视角分析家族企业操控会计造假的行为,并提出相关治理措施。

二、家文化与家族化管理

(一)家文化

“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和核心,人们习惯于把各种关系家庭化或家族化。我国自古就有“四海之内皆兄弟”之说,互不相识的人,可以结拜为“兄弟姐妹”;师徒关系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傅也被称为“师父”; 乡亲朋友则以叔伯兄弟相称。儒家提出“大一统”,实行天下一家,皇帝被称为“君父”,各地官吏被称为各地“父母官”,封建时代的国家实际上是皇帝个人的“家天下”。在古代社会,齐家和治天下是一致的,人们把家族伦理扩散到整个社会中,并作为个人行为的准则。先天无血缘关系的人,可以通过亲缘、学缘、业缘、地缘等关系成为家族关系的一员,由此,家文化泛化了。泛家文化将先天注定的血缘关系进一步扩展到没有血缘联系的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更大的家族网,家族的概念也泛化了。因此,在家族以外的团体或组织中,泛家族化将人们的社交网络关系进行延伸、扩散,并成为一种文化资本。

中国的“家文化”是以血缘、亲缘、学缘、地缘、业缘等泛亲情为纽带,以父系的关系为中心形成家、家族,以家、 家族成员之间的上下尊卑、长幼有序的身份规定为行为规范的一整套家法族规,同时,把这一套家法族规从理论上泛化到全社会各个层面和各种组织中,成为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体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已被废除, 但由于文化、习俗等非正式制度约束难以短时间内强制性变迁的特征,封建社会以儒家文化为主导形成的以宗法、集权、等级为特征的“家文化”传承依然通过不同的形式、渠道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宗法制使人有很强的宗族本位意识,而今,宗法遗制的根早已被挖去,但作为宗法制观念形成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仍在中国社会产生影响。当前,以家族为本位的传统文化习俗依然是个人人脉关系发展的基础,很多社会关系网络的形成都以家族为基础。得势者往往依靠有家族关系的人员来巩固和扩充自己的势力,“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真切地反映了自古以来根深蒂固的“家文化”。

(二)家族化管理

家族企业是家文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的产物, 家族化管理是家族企业的主要特征。家族企业是以家长为核心,以家族利益为目标,以血缘、亲缘、学缘、地缘、业缘等泛亲情为纽带,由家族控股的企业组织形式。在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中,家文化始终对企业有重要影响。在家族企业发展的早期,在“家文化”形成的凝聚力中,家族企业的成员为了家族企业的生存会全力拼搏,不分昼夜地工作,毫不计较个人得失,其敬业精神远非外人可比。在资金筹措方面,家族企业的成员东奔西走、倾其所有;在危难面前,精诚合作、共渡难关。和睦团结使家族企业内部管理成本降低,从而使企业低成本运作,家族化管理为企业初始资本的积累奠定了基础。在家族企业发展壮大后,尤其是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鼓励民营企业发展,部分家族企业走向资本市场融资,企业上市后就成为公众持股公司,企业规模的扩大要求企业有先进的管理思想,家文化影响下的家族化管理此时可能阻碍公司进一步发展。上市融资会导致家族企业控制权分散,由于担心企业控制权落入他人之手,公司会在重要的岗位上安排“自己人”,公司中“人情大于法治,关系重于能力”,无形中排除了有能力的职业经理人进入。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人治的弊端会使公司内部交易成本上升,决策缺乏科学性,管理混乱,从而影响公司发展。

家文化在理念上对家族化管理的影响是,家族领导人及家族成员容易形成企业为自己家族所有的观念。中国自古具有天下一家的管理思想,在我国传统思想中,家与国是统一的,这种思想体现到企业中就是家族与企业是统一的。中国传统的宗法等级制度,通过血缘亲情关系将家族成员联系在一起,个人只是依附于家族群体的一分子。宗法等级制度对现代家族企业的影响体现在以下方面:家族成员以血缘亲情为纽带形成一个利益小团体, 以家族企业的家长为核心人物,形成以家长为首的集权管理方式。这极易导致现代公司治理制度的失效,进而为会计造假提供机会。

职业化管理的家族企业,仍难以摆脱实质上的家族化管理。有的家族企业尝试引进职业经理人,但又担心职业经理人缺乏职业道德,或职业经理人能力太强而自己难以驾驭,利用自己人牵制职业经理人。中国文化中用人讲究忠诚,自家人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忠诚。家族圈中的人往往被认为是自家人。自家人之间有很强的信任感和凝 聚力,这是家族之外的人很难打破的关系壁垒。在关键职位上安排自己信得过的人也是一种驭人之道,否则领导的决策很难顺利实施,企业的秘密容易外漏;家族企业中用外人,最大的问题也是难以建立信任关系。家是中国人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础,难以超越家族建立信任关系,担心企业的控制权旁落,是家族企业难以逾越的障碍。现实中,中国的“家文化”及“泛家族文化”倾向在不同性质的组织或单位中都普遍存在。

三、家族化管理对会计造假的影响

家族化管理主要体现在家长权威、关系与职位、员工服从、家族利益一致基础上的高保密度这四个方面,这些因素对会计造假具有重要影响。

(一)家长权威

家族企业“家文化”的根源是传统的宗法制思想,宗法制的基础是父权,父亲在家中居统治地位,实行“一言堂”,是绝对的真理,对家族成员来说,家长在家里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家文化”的家本位思想具体表现为家权威思想,突出表现为核心人物的灵魂作用。中国社会注重德治,人民认识法律的基础比较薄弱,法律还没有从根本上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人们对道德的推崇大大超过对法律的呼唤。因此,传统“楷模”即家长在家族企业中扮演了核心角色。家族企业大多由家长通过多年的商海拼搏而创建,家长的领导地位和人格魅力是由其创业经历、权威、才干和成绩形成的。传统文化中的父权、家长权威以及家长对财产的分配权,使家族成员大都想取得家长的认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听从家长,忽视法律”的情况, 使家长集家族企业大权于一身。

权力的集中,为会计造假提供了机会。在家族企业, 创业者往往就是家族中的家长,是家族企业的核心人物和领导。创业型企业家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独断专行,由于创业成功而过分相信自己的直觉,不重视科学、民主决策。根据相关调查报告可知,90%以上的A股上市家族企业,仍然是由创业第一代企业主管理企业。创业者倾向于将个人的成功经验灌输到企业的各个角落,形成企业文化和各种规章制度,从而影响企业员工的行为和价值观。 在家长的绝对权威下,企业家的个人权威地位得到确认, 企业决策表现为依赖家长的经验判断。由于权力的集中、 决策的专断,家长往往凌驾于公司治理制度之上,当家长主控会计造假时,公司治理制度便失去了防御会计造假的作用。

全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 (COSO)2010年发布的《虚假财务报告:1998 ~ 2007》表明,公司管理层仍然是造假的主体,在89%的情况下涉及高层管理人员。管理层利用权力逾越内部治理制度造假而难以被发现。许多家长是在我国法制不健全的环境下开始创业的,其法律意识淡薄,家族关系可能对企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创业中形成了部分不规范运作的思想, 当有资金压力时,就可能利用个人集权的机会操控会计造假。长期以来基于个人权威形成的自信和创业经验,使得家长对会计造假此类违法违规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认识不足,或者认为法不律己。

(二)关系与职位

家文化的特征,是以血缘、亲缘等为纽带,重关系、重感情,注重人治,体现在家族企业中就是重要的管理部门多由具有血缘、亲缘关系的人主控。中国有句古话,“自家人说自家话”。在企业发展初期,员工忠诚显得更为重要, 企业发展壮大后,在人事聘用上难以摆脱原来惯用的决策模式,形成任人唯亲的路径依赖。家族企业中,血缘关系是信任的基础,而信任基本只存在血缘关系中,无血缘关系就成了一种很难逾越的鸿沟。信任度的高低依据内部成员之间的血缘、亲缘、学缘、地缘、业缘等关系的亲密度进行取舍,家族企业的领导者多为创业者或继承人,重要岗位往往安排具有血缘、亲缘关系的近亲担任,一般岗位由远亲和朋友担任。家族企业的关键权力被家族的核心人员把握,从而保持了家族对企业的实际控制权,家族核心人员的控股地位和对企业的实际控制权也为其操控会计造假提供了机会。

以关系和感情为基础形成的家族企业组织,企业的制度往往形同虚设。中国传统文化偏重于人治,在家族企业中,人治大于法制,关系大于原则,相关规章制度的效力常常不及家族势力强大,当家族企业蓄意造假舞弊时, 造假的链条很容易形成。由于家族企业以家族利益为目标,经济成果是家族成员分享,因此当企业出现问题进行会计造假时,家族成员会以家族利益为重,齐心协力帮助造假。此外,对于自己人,企业领导人还要在情感等方面进行照顾,在管理上无法按制度办事,出了问题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样,当家族企业存在违规行为时,内部会计监督实际不存在,从而促进了造假舞弊的发生。

实际工作中,也存在家族以外的人获得企业领导人的青睐,身居要职,但这些人由于其能力和忠诚以及对企业的作用,在家长看来已等同于自己人。比如,意大利帕玛拉特的托纳,取得了家族领导坦齐的信任,身份等同家族成员,他就会参与、谋划造假。在家族企业中,当企业存在造假行为时,多由家族关键职位人员参与,极易串通, 且由于职位形成的权力能够逾越公司治理制度,使得会计造假行为得逞。

(三)员工服从

中国传统文化最根本的原则就是上尊下卑的服从, 唯命是从、唯上是举的宗法、皇权思想,集权式的社会权力安排,使得我国会计人员处理会计问题时不但要遵守会计法规制度,还要看领导脸色,审时度势而后行。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两千多年来一直主导着我们的民族政治、思想、伦理、道德。在中庸之道的思想下, 中国人为人处世时崇尚“和为贵”的思维模式,反映在会计工作中就是为顾全领导、同事的情面可以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违法乱纪,使有关准则、法规和制度的约束力在会计实践中显得软弱无力。

会计人员崇拜权威领导,使会计造假链条极易形成。 大多数家族企业往往是由企业领导者白手起家,通过艰苦奋斗、百般磨炼而最终成就一番事业的。许多企业的文化都是企业领导者在创业初期奋斗精髓的提炼,特定的企业文化起源于公司创始人的创业意识、人生哲学和经营理念。在企业逐渐发展壮大后,领导者总是倾向于把自己的成功经验和信条灌输给企业的每个员工。企业文化往往都是从创始人个人的管理信仰出发不断完善的结果。这种有形或无形的文化氛围影响着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这种状况使一些家族企业笼罩在浓厚的唯领导意志为尊的企业文化氛围中,员工往往崇拜有思想、有魄力的领导人,其人格魅力、价值观和处事风格能够使员工受到震撼并愿意去追随他、服从他。会计人员对家族企业领导人的个人崇拜,往往可能使其迷失了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对于会计造假这种违法行为,也会因对领导人的崇拜而盲目服从。

家族高层管理人员在人事选聘环节会按照自己的价值观招聘会计人员,有权解聘不服从家族核心人物领导、 不忠于家族利益的会计人员,安排听从、服从领导的会计人员任职。考虑到未来的工作、薪酬,会计人员一般都会选择服从。我国是权力距离较大的社会,会计人员有较强的等级观念,往往会屈服于权威和上级指示,以获得职务、薪金等方面的利益,从而使家长操控会计造假的指令得以执行。

(四)家族利益一致基础上的高保密度

部分私营企业主为了掌控非规范经营活动的信息, 从而不愿或不能与外人分享企业机密。家族成员往往被认为是自己人,可以荣辱与共,对于违规操作高度保密。 家族企业在创业初期一般是以家族为单位,以家族利益为目标,经济成果由家族成员分享。当家族成员在家族领导人的带领下经历初创期的种种风险打拼成功后,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资金匮乏往往是民营家族企业发展中难以逾越的一道坎。此时,依靠家族成员的积蓄和人脉积累难以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吸收外来资金尤其是到资本市场上融资是解决企业所需大量资金的途径之一。当企业成为非家族独资的公司之后,企业的经营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创造的财富归全体股东所共享。家族企业往往难以转变观念,仍然以为企业是家族的,由于人性的贪婪,理念上的错误往往会使其通过各种途径将公司资金转移至家族个人账户或独资的关联公司。而资金的来源和去向都是会计核算的内容,为掩饰公司非法转移资金的行为,家族企业中的家长只能操控会计造假。

在家族企业存在操控会计造假的违法行为时,以家族利益为目标的家族成员在利益一致基础上对违法行为极力保密。由于存在着血缘、亲缘等关系,家族成员身居要职,企业关键职位的员工感情承诺特征明显,各主要职位的成员很容易达成一致。当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蓄意掩饰会计造假行为时,家族成员会严守秘密。自己人不揭发,外人很难发现,造假暴露风险相对较小,操控会计造假行为更加隐蔽,难以被发现。

四、家文化对家族企业会计造假的治理作用

家族企业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家文化是我国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家文化影响下的家族化管理从古至今在华人社会的各种组织形态中都广泛存在,对企业的发展有利也有弊。在家族企业管理中,取家文化的精华而弃其糟粕,对治理会计造假有积极作用。具体来说,笔者有以下两点建议:

(一)改变传统家族观念,重建家族关系

中国传统家族观念需要改变,因此,应该淡化生物学上的血缘关系,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建立家族,以品德、能力和遵守制度为基础建立家族关系,充分发挥家文化在企业管理中凝聚人才的积极作用,治理会计造假。中国的家族注重生物学上的血缘关系,特别是在家族企业传承中,自然意义上的继承人非常重要。

家给人归属感,而在现代企业管理的成功经验中, 一些企业把家文化作为企业的文化,此时的家文化是让员工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强调家文化对员工的凝聚力, 忠于企业。这种企业文化发挥了家文化的积极作用,可招揽德才兼备之士为企业所用。这里的“德”强调忠于企业,“才”强调工作能力,这些人因为忠心、能力成为企业这一大家庭的成员之一,又可以避免因血缘关系造成的关系大于原则的情况,遵守制度是关系形成的基础条件之一,从而充分发挥制度在管理中的作用。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家族关系建立一个家,这个家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家族成员不仅包括有血缘关系的人,也包括无血缘关系的员工,为了企业的发展而凝聚在一起,才能使企业基业长青。会计造假是违法乱纪行为,破坏了公司治理制度,最终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动摇家族建立的基础并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因此,只有忠于企业、服从企业管理制度而非忠于家长、服从家长的理念,才能使会计造假链条难以形成、造假信息难以保密,从而有效遏制会计造假。

(二)提升家族企业主的文化修养,强化家族企业主的法制意识

家族企业主的文化修养,会影响公司会计造假的文化和制度环境。家族企业是在企业创始人这一代家长的领导下,经过多年拼搏而创建的,创始人的经营理念、处世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决策方式等随着企业的成长而逐渐形成。很多成功的创始人倾向于把自己创建企业的经验灌输给企业的每个员工,并成为企业后期发展的管理经验。这些经验部分以企业文化的形式存在,部分以公司制度的形式存在,并在企业中推行,从而影响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成功的经验往往通过各种途径被宣扬,尤其在媒体广为宣传后,企业创始人往往成为人们行事的楷模,创业中一些不规范运作的经验在某些场合可能会被不适当地传播。家族企业主文化修养的提升,会向社会和公司传递更多的正能量,从而营造健康及拒绝会计造假的文化氛围和制度环境。

我国很多家族企业是在法制不健全的环境下发展壮大的,企业需要利用各种非市场性资源、非公平性手段、 非竞争性方式,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各种亲缘关系决定了利益的格局,导致企业主法制意识淡薄。法制是文化的一种形式,没有文化价值的制度是不存在的,在法制水平不断提升的中国,企业主亟须培养法制意识。很多公司不是因为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治理制度,而是因为执行制度的人不遵守这套制度,才导致企业治理失败。 中国传统社会崇尚道德,法制观念淡薄,建立在家长权威基础上的“独断专行”,可以使企业在发展初期缩短决策时间,紧抓市场机遇;在企业发展壮大后,个人的“独断专行”可能使企业的决策缺乏科学依据,不科学的决策会使企业陷入生存危机。

企业规模较小时,业务较少,基于个人权威的管理可能提高企业运作效率;企业规模壮大后,业务增多,管理越发复杂,基于个人权威的管理会使内部管理成本上升, 制度化的管理可以节省内部管理成本。行政体制改革的步伐在加快,依法治国是大势所趋,企业过度依赖人脉资源和关系经营的理念需要转变,遵守法规经营是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前提。很多家族企业的家长学历不高但敢闯敢拼成就了企业,在法制不健全的环境下形成的关系大于法治的意识很难转变,对于会计造假这种违法违规行为的法制意识极其淡薄。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可以提升企业主的文化修养,从他人的失败经验中吸取教训,进而强化其法制意识。企业主法制意识的提升有利于让其从内心拒绝会计造假,也有利于公司治理制度的有效实施,从而预防会计造假的发生。

摘要:家族企业会计造假近年来广受关注,“家文化”对家族企业会计造假有重要影响,“家文化”倾向会导致企业的家族化管理。家族化管理下的家长权威、关系与职位、员工服从、家族利益一致基础上的高保密度,使家族企业会计造假极易得逞。笔者认为,通过重建家族关系、提升企业主的文化修养和法制意识,可以发挥家文化治理会计造假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家文化,家族企业,会计造假

参考文献

王汝津,滕峰丽.透视中国家族企业文化[J].经济管理,2005(15).

上一篇:OAuth授权协议下一篇:中国的TPP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