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长江江豚

2024-09-27

保护长江江豚(精选6篇)

保护长江江豚 篇1

1 概述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这里有各具特色、张力十足、底蕴深厚的山水人文, 具有十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是无数水生动植物的栖息地。近年来, 伴随着长江这条黄金水道的开发利用, 城镇、港口、经济开发区等如雨后春笋般密布长江沿岸, 长江生态系统警钟敲响, 沿线水污染事件多发, 长江水质不断恶化, 生活在长江流域的4亿多各族儿女生存发展受到威胁, 本世纪初在长江生存繁衍2500万年的白鱀豚功能性灭绝。

长江里另一个顶级物种——长江江豚也面临灭绝之灾。统计资料显示, 2012年长江江豚有1 040头, 与1991年的2 700头相比, 种群数量每年减少15%。现存数量比国宝大熊猫还少,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 红色名录中属于极危级 (CR) 。专家预测, 照目前的状况发展下去, 十多年后长江江豚极有可能会成为第二个白鱀豚。保护长江江豚刻不容缓。

2 长江江豚所面临的威胁

一是渔民的非法捕捞和误捕。在长江电捕鱼时若江豚触及电网, 可致昏迷, 甚至直接遭电击死亡。一些非法渔具如滚钩等可对江豚造成直接伤害, 轻则使其受伤感染, 重则致死。2011年1月安徽铜陵江段曾发生1头江豚被扎滚钩死亡。在一些地区, 刺网、地笼、迷婚阵等定置网是长江江豚生存的最大威胁, 2013年9月长江监利江段曾发生2头江豚误入废弃渔网。

二是水体污染。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造成的严重污染, 对长江江豚生存也是巨大威胁。沿江的一些经济开发区, 集中了钢铁、化工、水泥、矿产等企业, 相当一部分未达到排放标准的废水直接排入长江。船舶漏油、码头船坞和货物散场积污排放、肆意采挖江沙等也导致水质及水文破坏。大气污染所造成的酸雨也使得水体酸化和污染。这些都对江豚及其鱼虾等饵料资源的繁殖和生存环境造成影响。

三是水上航运。对长江及其支流航道的开发利用, 促进了经济发展, 给江豚带来的却是生命的代价。船舶噪音影响江豚声呐系统迅速准确定位, 干扰了其捕鱼等生命活动。最直接的伤害来自船舶螺旋桨, 沿江各地不时有江豚被来往船舶螺旋桨击中死亡的报道。有资料显示, 死亡江豚50%以上是船舶致死的。

四是水利水电工程。港口码头扩建、大桥建设、挖沙等涉水工程, 严重破坏了江豚的栖息环境;大坝、水闸等切断了江豚及其鱼虾等饵料资源的生存通道, 江豚活动区域缩减, 鱼虾等饵料资源径流量减少;围湖造田进一步压缩了江豚的生存空间。

五是饵料资源减少。南京渔政部门给死亡江豚做的解剖中, 发现胃里有塑料袋和垃圾的情况, 显然是食物得不到满足使其不得不冒险采食一些难以消化的杂物。这一方面源于以上所及原因, 也源于渔民对长江干流及鄱阳湖、洞庭湖等江豚主要栖息水域的过度捕捞。

以上各种威胁因素的叠加, 使得江豚生存和繁衍面临的困境成倍增加。

2016年1月5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 强调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 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共抓大保护, 不搞大开发。这对江豚保护来说是极大的利好。江豚保护对修复长江生态环境的要求是全流域性的, 涉及领域很多, 完全可以成为此次长江大保护的国家级工程和标志性工程。

3 长江江豚保护的对策

3.1 制定和实施长江保护规划

以长江生态恢复为主要目标, 以水污染防治为主要任务, 制定国家层级的《长江保护规划》, 加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 强化水生态修复和保护, 加强湿地保护和恢复, 加强水土流失治理;优化长江经济带产业布局, 推行农业清洁生产, 通过创新驱动打造绿色能源、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绿色产业,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淘汰一批高耗能、高污染产业, 加快发展以金融、科技、商务为代表的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服务性产业;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制定建设项目负面清单, 对可建设项目必须进行论证, 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严格执法, 污染水环境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2 完善长江江豚保护规划

目前长江干流及相关流域建有鄱阳湖、洞庭湖等8个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 湖北石首天鹅洲、监利何王庙等4个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区, 其中国家级保护区2个, 其它为省级或市级保护区, 这些保护区在江豚保护中发挥了非常大的积极作用。但这些保护区或存在江湖连通水域不畅、低水位季节无法维持足够水深和水域面积, 或存在基建项目违规建设、农民占地生产、江豚防逃设施不足等, 制约了保护区功能的更好发挥。建议由国务院相关部门或机构统筹规划江豚保护区, 在现有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区的基础上, 在专家论证的基础上, 在长江干流和连通的相关水域江豚自然栖息地再规划一批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区, 如评估湖北黄石至武穴江段、江西九江至安徽安庆江段等作为江豚自然保护区的可行性, 评估长江上游三峡库区、中游老湾故道和军山湖、下游镇江金山湖、扬州廖家沟和邵泊湖等自然水域作为江豚迁地保护区的可行性。将纳入规划的所有保护区提升为国家级保护区, 开展保护区生态环境修复, 完善基础设施。

3.3 建立江豚保护机制

江豚保护涉及到多个不同省市管辖的江段和湖泊, 相关环境影响评价、保护区建设等也会涉及到不同省市的局部利益, 为防止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牵制、推诿等情形, 必须强化领导, 建立国家层级的领导机构, 国务院相关部门和机构、相关省市政府联席联动, 相互配合, 共同推进江豚保护。

建立江豚保护科研基地, 建立江豚信息库和基因信息库, 建立保护区长江江豚水下声学自动监测系统, 加强人工繁育、网箱饲养繁育等保护研究。建立江豚搁浅救护基地、野化放归基地, 探索和研究救助、野化训练和放归等技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对修复保护区生态的项目及对保护区生态环境有促进作用的项目由财政资金给予保障;对大型建设项目进行生态补偿效益评估, 所缴纳资金用于保护区建设。推进捕捞渔民转产上岸, 吸引他们上岸定居, 做好上岸后转产培训、再就业、产业发展和社会保障等工作, 确保渔民能致富, 渔业资源得到恢复。推动长江水生动物资源保护立法, 建立保护区管理机构与长江航道、海事、水上公安等机构合作联动机制, 开展联合执法, 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营建保护江豚的良好氛围, 保障保护区运行的良好秩序。

3.4 营造全社会保护江豚的氛围

目前, 沿江各地成立了江豚保护协会等社会性组织, 在江豚保护宣传、救助等方面开展了一些有效的工作。但客观地说, 目前开展江豚保护的这类组织还不多, 力量也不够大, 与江豚存亡的危急性、江豚保护的紧迫性不相适应。政府应加强对这类社会团体的培育和支持, 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发挥它们在保护江豚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让更多的人知晓江豚、参与保护江豚。发挥国内大型水族馆在硬件、软件上的优势, 参与长江江豚饲养、繁育、保护工作, 逐步在水族馆监理长江江豚人工繁育群体。设立江豚保护基金会, 调动社会各界保护江豚的积极性, 筹积极措资金, 缓解江豚保护经费紧张的局面。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 积极吸收国际鲸类学界在生物学、生态学、繁育保护、保护区管理等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 促进保护区建设和江豚保护。

*南京江豚保护志愿者。

参考文献

[1]吴芳丽, 胡梦红, 王有基.长江江豚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研究[J].人民长江, 2014.45增刊 (1) .

[2]王丁.长江豚类的现状及其保护[J].江西水产科技, 2011, 126 (2) :8-9.

[3]罗小勇, 李斐, 张季, 等.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修复对策[J].人民长江, 2011, 42 (2) :45-47.

[4]王江, 董明利, 方盛国, 等.安徽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淡水豚受胁迫因素及保护对策探讨[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 2003, (2) :31-33.

保护长江江豚 篇2

血清转铁蛋白(Serum transferrin,Tf)是广泛存在于血清中的`β球蛋白,其主要功能是将铁离子以安全的形式(Fe3+)在机体的吸收、储存和利用部位之间进行传递,为细胞生长提供铁(Fe3+)(Welch, 1990);同时具有保护细胞、促进细胞分化和生长、抑菌和杀菌的作用(Paez et al., ; Liu et al., ; Stafforda and Belosevic, 2003).

作 者:冉春丽 龙华 王丁 杨健 RAN Chunli LONG Hua WANG Ding YANG Jian 作者单位:冉春丽,RAN Chunli(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无锡,21408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内陆渔业环境与资源重点开放实验室,无锡,214081)

龙华,LONG Hua(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荆州,434000;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430072)

王丁,WANG Ding(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2)

杨健,YANG Jian(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内陆渔业环境与资源重点开放实验室,无锡,214081)

长江江豚现状及保护之我见 篇3

长江江豚(学名: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 )是江豚的指名亚种。体型较小,头部钝圆,额部隆起稍向前凸起;吻部短而阔,上下颌几乎一样长,吻较短阔。全身铅灰色或灰白色,体长一般在1.2米左右,最长的可达1.9米,貌似海豚。通常栖于咸淡水交界的海域,也能在大小河川的淡水中生活,喜单独活动,有时也三五成群,最多的有过87头在一起的记录。长江江豚性情活泼,常在水中上游下窜,食物包括青鳞鱼、玉筋鱼、鳗鱼、鲈鱼、鲚鱼、大银鱼等鱼类和虾、乌贼等。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以洞庭湖、鄱阳湖以及长江干流为主。【1】长江江豚繁殖率及成活率均极低,雌性江豚的孕期长达11个月,且为胎生,每次生一胎,幼豚还有近6个月的哺乳期。江豚的捕食主要依靠发射声波,通过声波的反射来定位猎物。由于是哺乳动物,江豚靠肺呼吸,每隔2-3分钟需出水呼吸,最长呼吸间隔不超过6分钟。

二、生存现状

2013年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极危物种;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Ⅰ濒危物种。长江江豚面临的威胁主要都来自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干流高密度、繁忙的航运输船只的噪音和螺旋桨成为江豚的最大威胁,洞庭湖区滥捕乱捞和非法渔具的大量使用、水质污染一些水利设施的建设等影响外, 湖区大量使用的定置网具,在枯水季节占据了大量水面。水利设施的建设和水体污染等人类活动仍在加剧,使长江江豚也面临着严峻的威胁,野外数量急剧下降。90年代据专家统计长江干流中约有3600头江豚,而2006年的统计表明,江豚已锐减到1200头,12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只有月500头江豚生活在长江干流之中,总量仅有1040头左右,已经少于大熊猫,并正在以年平均13.7%的速度下降,【2】目前专家及爱心人士为江豚保护奔走呼吁,有关部门也做出了努力,国家层面设立了3个保护区,分别是:湖北石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湖北洪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安徽铜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省市级别的江豚迁地或就地保护区另有7个,长江下游经济较发达地区目前也有意向设立江豚保护区,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三、野生江豚面临的生存困境

1.由于过度捕捞栖息地破坏造成的鱼类资源衰退,直接影响到江豚的捕食。

2.非法捕鱼使用的滚钩、电网、迷魂阵等渔具对江豚造成的误伤。

3.水体污染造成的江豚中毒死亡。

4.航运业对江豚捕食的影响,螺旋桨可能误伤江豚。

5.修建水利工程、清理航道过程中采取的爆破措施对江豚的伤害及对水文的影响。

6.采砂业破坏水体底层生态造成江豚的食物资源进一步枯竭。

7.极端天气如雪灾对江豚生存的影响。

四、目前的解决措施

1.设立迁地及就地保护区,在保护区内延长休渔期。

2.人工饲养并研究江豚(进行声学、行为学、遗传学等多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人工繁殖方面的实验研究。

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江豚保护的关注。

五、现有措施的不足

(1)保护区的进展及问题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设立江豚保护区被提上议事日程。90年代建立了一批以湖北石首天鹅洲保护区为代表的迁地保护、就地保护机构。保护区的设立为江豚保护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石首国家级豚类保护区为例,1992年保护区建立时只有5头江豚。经过二十多年,保护区内江豚数量已增至45头,每年还有3至4头江豚出生,是全国范围内唯一一个种群数量稳步增长的保护区,被国内外专家誉为淡水豚类保护的唯一成功范例。然而保护区也面临着诸多困难。首先保护区的资金十分有限,3年内得到了1920万元的投资。但这远远满足不了保护江豚的资金需求。据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保护区原计划修建一座宣传展示中心,提高社会关注度,但由于资金匮乏,只能无限期推迟。同为国家级保护区,位于安徽铜陵的江豚保护区目前资金却较为充裕,已经建成一座运用多种现代手段,全方位展示江豚保护及生存现状的主体教育中心。据了解,该中心的造价就超过千万。其次,目前对于保护区的管理,单就国家级保护区而言,存在着政出多门的情况,并由此导致了上述的资金问题。仍以天鹅洲保护区和铜陵保护区为例,由于石首保护区归属渔政部门管理,而铜陵保护区归属环保部门,鉴于这两个部门本身所获上级拨款的不同以及地方经济实力的差异,导致同为国家级保护区资金状况一好一坏。

(2)关于长江及保护区休渔和渔民安置的问题

鉴于长江鱼类资源枯竭的问题,有专家提出实行全流域休渔3年等计划,在保护区也实行全年休渔9个月的措施。通过走访,我们发现,在操作层面长江以年为单位实行休渔面临着许多困难。首先便是渔民安置问题。渔民世代捕鱼为生,不同于一般农民,受教育程度更低,谋生手段和本身技能更少,这都增大渔民安置的难度。渔民上岸又由于土地紧张,该地区农民人均分得耕地1.2亩,而上岸渔民只分得6分耕地,因此上岸渔民必须从事其他工作维持生计。过度捕捞一是由于渔民自身受教育程度低,认识不足,也是由于生活压力所迫。因此要解决非法、过度捕捞问题首先要解决渔民的安置问题。而目前该问题并没有很好解决。

(3)人工繁殖的进展及问题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人工饲养的江豚“晶晶”曾于2005年7月,成功实现了人工繁殖,生下雄性幼豚“淘淘”,这是世界首例人工条件下出生的淡水鲸类。目前相关专家也在进行有关人工授精的实验。据专家介绍,目前还在进行的过程中。

六、我对江豚保护的建议

(1)对上岸渔民进行技能培训,鼓励网箱养殖

只有掌握了一些技能,渔民才可能通过打工等方式得到妥善安置。网箱养殖不同于捕捞,对于渔业资源没有损害,反而减少了渔民对渔业的依赖。虽不是明令休渔,却收获休渔的功效。网箱养殖使渔民的收入更有保障,如果按原始的捕捞方式,纯粹靠天吃饭,渔民收入波动较大。网箱养殖使渔民每年收入更为稳定。同时又省去了风浪间的奔波之苦,不失为一种解决方案。

(2)在国家层面建立专门负责濒危动物保护的部门,协调各区域的行动及资金划拨

野生动物保护往往牵涉到多地、多部门存在着政出多门的问题。在保护江豚的案例中更为突出,江豚栖息地横贯长江中下游,唯有在国家层面建立相关部门,方可协调各地,达到行动上的一致。

长江江豚在长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中扮演重要角色,保护江豚是每个人的责任。

保护长江江豚 篇4

1. 印河豚

在巴基斯坦信德省, 当地人正在抢救一只印河豚。曾经濒临灭绝的印河豚是近年来唯一的一种数量呈上升趋势的河豚。据估计, 印河豚数量已由2001年的1200只上升到2006年的大约1700只。

近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水周 (World Water Week) 国际会议上,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 尽管印河豚数量在呈上升趋势, 但世界上其他的河豚物种数量却在不断下滑, 甚至已接近灭绝。它们已成为了全球各地水质恶化和水资源退化的指示剂, 当然也能够同时反映出当地人的健康状况。

其中一种河豚长江白鳍豚已经被宣布处于灭绝状态。非赢利性国际环境组织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认为, 已知现存的7种河豚物种正在面临严重的生存威胁, 这些威胁包括水污染、渔业影响以及大坝和其他水利设施对河豚栖息地的破坏。

2. 长江江豚

长江江豚是往来于中国长江中的两种大型海洋哺乳动物之一, 它们比已经被宣布灭绝的长江白鳍豚生命力更强一些。长江江豚虽然也处于濒危状态, 但它们仍然幸存着, 而在2007年人们已是最后一次看到白鳍豚。2006年, 生活于长江流域的长江江豚数量仅为1600到1800只。长江的一个牛轭湖已被列为长江江豚的保护区, 人们时刻关注长江江豚的生存状况。每年会有3到4只小长江江豚出生。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淡水资源项目负责人李利锋 (音) 介绍说, 为了帮助这些动物, 当地政府在长江沿岸的40个湖泊大开水闸, 以保证长江江豚能够返回它们最初的栖息地。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认为, 河豚是地球上淡水资源的指示剂, 它们所面临的威胁, 同样也是人类所面临的威胁。“非可持续的渔业生产, 不仅仅危害河豚的生存, 而且也会慢慢危及渔民的生存和生计。农业和采矿业中所使用的有毒化学物质, 同样会影响河豚和人类的健康。自然河流的干枯、栖息地的消失以及淡水生态系统的退化, 这同样会影响人类社会和河豚生存。”

3. 玻利维亚河豚

这是一只小玻利维亚河豚。2010年夏天, 这只小玻利维亚河豚在派拉斯河中被营救上岸。干旱导致派拉斯河水位严重低于正常水位, 这只小玻利维亚河豚即将失去生存环境。玻利维亚河豚拥有非常柔韧的身体, 因此它们可以在泛滥平原林中轻松穿过树根。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报告称, 南美洲的三种河豚全都在与渔民争夺栖息地, 当地渔民有时还会利用河豚作为诱饵。不过, 新报告接着表示, 玻利维亚河豚面临的主要威胁是当地小规模金矿开采所引起的汞污染。

4. 白海豚

一只白海豚在秘鲁的雅瓦里河中游泳, 露出背部的背鳍。白海豚看起来很像宽吻海豚, 但鼻子更长, 鳍更宽。这种河豚在整个亚马逊流域 (除了玻利维亚) 都可发现。

白海豚和伊河豚与其他五种河豚明显的不同之处在于, 它们是海豚家族成员, 而海豚家族成员大多是生活于海洋之中。白海豚和伊河豚两个物种, 既有在海洋中生活的, 也有在淡水中生活的。

5. 恒河豚

一只恒河豚正在孟加拉国卡纳普里河的水面上呼吸空气。每隔一分钟左右, 它都会浮出水面透气。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估计, 在由恒河、雅鲁藏布江、梅克纳河和卡尔纳里河等河流组成的水系中, 这种濒危的河豚物种数量不超过2000只。2009年, 印度宣布将恒河豚列为国家级保护动物。

6. 伊河豚

一只伊河豚浮出柬埔寨湄公河的水面。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报告称, 缅甸伊洛瓦底江上的渔民通常会和伊河豚合作捕鱼, 伊河豚则围在渔船的周围捕食。伊河豚的栖息地仅限于湄公河上大约190公里长的河段以及伊洛瓦底江和马哈坎河的小部分河段。每条河中的伊河豚都处于濒临灭绝状态, 数量已下滑至不超过75只。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报告称, 2003年到2009年间, 共有92只伊河豚死于湄公河上的渔网中。

7. 亚马逊河豚

在巴西托坎汀斯州, 一名男子正在给一只亚马逊河豚喂食。在亚马逊河流域, 关于河豚的传说很多。亚马逊河豚被认为是法力无边, 可以在夜间变成英俊的男子。

亚马逊河豚也被称为粉红河豚, 广泛分布于亚马逊河和奥里诺科河流域。与其他两种南美河豚一样, 亚马逊河豚也正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比如亚马逊河及支流上的大坝建设对亚马逊河豚的生存栖息地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8. 长江白鳍豚

事件:长江江豚濒临灭绝 篇5

Fish resource in the Yangtze River is at the edge of full-blown recession. The living Chinese paddlefish has been extremely rare and the number of Chinese sturgeon and Acipenser sturgeon are less than one tenth of 10 years ago. The fry amount of the most common fish: “the four major Chinese carps”— black carp, grass carp, silver carp and bighead carp— have been substantially reduced. The natural catches in Yangtze are diminishing, which changes from 54 million tons in 1954 to about 10 million tons in recent years.

The main reason for deaths of finless porpoise at a large number and a full-blown recession of the fish resources are in the nets and boats spreading over the Yangtze River.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tudy shows that the main threat facing the Yangtze finless porpoise is from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Yangtze River shipping, excessive and illegal fishing, dredging, large-scale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water pollution and other human activities. At the same time,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and hydropower project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Dongting Lake and Poyang Lake, as the main habitat of the Yangtze finless porpoise, are frequently at abnormal low water levels, making the survival of Yangtze finless porpoise suffered a great threat in the lake region.

自从2007年白鳍豚被正式宣告“功能性灭绝”后,江豚就成了长江和两个淡水湖——洞庭湖和鄱阳湖——仅存的鲸类动物。据估计,现存野生江豚的数量在1000头左右。已在地球上生存了2500万年的江豚,如今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以每年6.4%的速度递减,快速走向灭亡,种群数量已少于大熊猫。

目前长江的鱼类资源正处于全面衰退的边缘,白鲟活体已极为罕见,中华鲟、达氏鲟数量不足10年前的十分之一。最常见的青、草、鲢、鳙“四大家鱼”鱼苗发生量也大幅减少。长江的天然捕捞量在逐年递减,由1954年的54万吨,变为了近年来的10万吨左右。

造成江豚大量死亡、鱼类资源全面衰退的主要原因,是遍布在长江中的一张张网和一艘艘船。来自中科院的一项研究表明,长江江豚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快速增长的长江航运、过度及非法渔业捕捞、挖沙以及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和水污染等各种人类活动。同时,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及长江上游水电工程的影响,作为长江江豚主要栖息地的洞庭湖和鄱阳湖频繁出现异常超低水位,使得湖区长江江豚的生存遭受极大威胁。

江豚的现状与保护 篇6

江豚是一种小型齿鲸,隶属于哺乳纲、鲸目、齿鲸亚目、鼠海豚科、江豚属。江豚体型较小,头部钝圆,无背鳍,背部正中。它们的头部较短,近似圆形,额部稍微向前凸出,吻部短而阔,上下颌几乎一样长,牙齿短小,左右侧扁呈铲形。江豚广泛的分布于亚洲的热带和温带近岸水域、河口以及一些大型的内陆河流湖泊中。其地理分布西起阿拉伯海的波斯湾、巴基斯坦和印度沿岸、孟加拉湾;南至马六甲海峡、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沿岸、我国南海,被指我国北方沿岸、朝鲜半岛沿岸;东至日本九州、四国沿岸、本州岛仙台以南。在我国水域分布着三个江豚亚种——北方亚种、扬子亚种和指名亚种,长江江豚是其中唯一且相对独立的淡水亚种,也是鼠海豚科六种豚类中唯一的淡水种群,仅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干流(宜昌-上海)和鄱阳湖以及洞庭湖中。它们的食物包括青鳞鱼、玉筋鱼、鳗鱼、鲈鱼、鲚鱼、大银鱼等鱼类和虾、乌贼等。近年来,长江中下游流域经济迅猛发展,长江成为了所谓的“黄金水道”,为了经济的发展,人类肆意的对长江进行开发和利用,长江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这也直接导致了许多珍稀水生野生动物的灭绝,如白鲟、鲥鱼、白鳍豚。同时大量的采砂船在长江里作业,螺旋桨和船只的噪音给江豚造成严重的威胁。由于采砂,洞庭湖底形成了许多大小不一的坑,加上噪音,导致江豚难以分辨方向,使得许多江豚因撞到洞壁昏迷窒息而亡。船只的螺旋桨也使得许多江豚装上它而受伤,甚至死亡。

我国从1978年开始进行长江淡水豚类的研究,早期的研究人员主要关注白鱀豚的生态和保护,对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考察多是零星的仅针对某一重点江段的研究,目前为止,一共对整个长江江豚的种群状况进行过三次完整的评估。第一次是张先锋等根据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1984-1991年进行的13次考察资料,估计当时长江干流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约为2700头,其中包括长江干流2550头,洞庭湖104头和鄱阳湖52头。第二次是由农业部主导的从1997-1999历时三年的联合考察,研究人员将白鱀豚和长江江豚的分布区分为连续的21小段,由各地的保护区和渔政部门同时开始对这些小段同步考察,评估当时约有2000头江豚。第三次是在2006年,中科院水生所联合七国科学家,采用截线抽样法和声学拖拽考察法对长江江豚种群数量进行了考察,估计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约为1800头,其中长江干流约为1225头,鄱阳湖和洞庭湖约600头。鄱阳湖和洞庭湖约600头。长江干流,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从90年代早期的约2550头下降到2006年的约1225头,十五年间种群数量下降了一半,年下降率达到了5%。如果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再过10-15年,江豚就将灭亡。为了防止江豚真的灭亡,大大小小的组织前往江豚栖息所在地开展社区调查和实地宣传,为江豚保护项目收集基本信息,寻找江豚最后的避难所,并提高当地群众江豚保护意识。同时,国家成立了数个保护区以保护这一濒危物种。

上一篇:多媒体教学的喜与忧下一篇:行政申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