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2024-11-28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共11篇)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篇1

在很多人对童年的记忆中, 农村都有这样一个大礼堂, 这里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 是全村人精神文化的殿堂。但随着时代的变迁, 绝大多数礼堂已经衰败或消失。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改善农村基层宣传思想工作薄弱状况, 浙江省2013年提出跨部门整合资源, 进行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试点。农村文化礼堂是一个集思想道德建设, 文化体育活动, 知识技能普及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综合体, 一个面向农民群众开展主流价值弘扬, 理论政策宣传、乡土文化展示、乡风文明建设、文明礼仪教化、文化知识传播、群众文化体育娱乐的场所。这是我省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先行探索、先行实践。

按照“文化礼堂, 精神家园”的定位目标, 2013年仅一年时间里, 浙江省乡村大地的许多古祠堂、老会堂、旧校舍悄然变身, 1300多家农村文化礼堂通过改建、修建、新建方式纷纷亮相, 村民在这里学习、在这里娱乐、在这里礼仪、在这里熏陶……笔者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农村基层宣传文化工作者, 耳闻目睹我省农村俱乐部建设三起三落, “创业难守业更难”也是农村文化礼堂建议必须面对的一个严峻考验, 为使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可持续科学发展, 笔者对农村文化礼堂建设需要把握好的几个问题提出想法, 以期引起领导同行探讨完善。

一、文化礼堂的场所建设

农村文化礼堂不是旧时的家族宗祠, 也不是常规的村级文化室。相对于宗祠, 文化礼堂少了封建糟粕, 相对于村级文化室, 文化礼堂赋予了道德礼仪风尚。农村文化礼堂场所主要包括礼堂、讲堂、文体活动场所。礼堂建设标准一般要求面积200平方米以上, 配建舞台、配备必要的灯光、音响等设施, 是农民群众召开村民大会、举办节庆典礼、文艺演出、红白喜事的公共空间场所;讲堂建设标准:面积50平方米以上, 可建在礼堂内, 也可建在其他地方, 功能上可与党员远程教育、乡村业余学校、人口计生学校等共建共享, 配备桌椅、电教设备, 开展政策宣讲、主题教育、技能培训等。文体活动场所一般应包括:农家书屋 (图书阅览室) 、影视播放室、器乐演奏室、棋牌室、乒乓室、青少年活动室、农耕文化馆等。

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选址、规模、内容设置要广泛征求村民群众的意见。选址要树立“精神家园”理念, 选择交通方便、环境适合、人气旺盛、村民喜欢聚集的地方。农村文化礼堂的场所建设最理想的当然是按标准新建, 但从目前已投入使用的农村文化礼堂情况来看, 很多是利用闲置的古祠堂、老会堂、旧校舍。值得注意的是, 不管什么途径解决文化礼堂场所, 都必须保证文化礼堂的安全。一些古祠堂、老会堂、旧校舍, 因为长期闲置不用、已经破旧、或者屋架霉烂、或者横梁虫蛀、或者电线老化、或者柱子倾斜、墙体开裂、屋面漏雨等, 在使用前务必作最严格的安全检查, 排除一切安全隐患, 确保村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14年2月, 磐安县万苍乡雅庄村一幢砖木结构的老会堂坍塌, 造成婚礼场上10死亡多人受伤的重大事故, 各地农村文化礼堂等老旧建筑场所举办活动务必吸取教训, 引以为戒。

二、文化礼堂的内容设计

浙江省民间艺术研究会会长吴露生指出:文化礼堂首先是有“文化”——人文教化, 也得有“礼”——传统中所谓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农村文化礼堂要实现“精神家园”的目标, 先要聚人气, 把人吸引到文化礼堂中来, 农民群众愿意来了, 文化礼堂才有生命力。因此, 文化礼堂的内容设计要符合群众口味, 注重群众认同、激发群众参与, 使农民群众在活动中得到精神享受, 受到教育感化, 成为农民群众茶余饭后就想去的地方, 服务项目应力求新颖、独特、有趣、益智, 要抓住农民群众的文化消费心里, 获得更多农民群众的欢迎。

针对农民群众对本地的村史村情、乡风民俗、先贤故事、地方传说、美丽家园等文化内容, 普遍共有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 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整合资料档案, 并与村落特色文化中的村规民约、宗族训言、道德规范、礼仪警句等一起以文字、图片及实物建成展览墙、室或者多媒体集中展示, 增强村民的自豪感、敬畏感。开设农耕文化馆, 当今时代, 农业、农村、农民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 传统农耕生产方式渐行渐远, 牛梨、牛耙、水车、石磨、风车、织布机、独轮车、煤油灯、蓑衣、草鞋、粮票、布票、肉票……这些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正在淡出人们的视野甚至消失, 农耕文化已成了模糊的记忆, 年轻一代已感到陌生和遥远, 在农村文化礼堂中开设农耕文化馆, 向村民征集“老物件”精心摆设陈列展示, 不仅具有唤起农耕文化的记忆、传承历史价值和教育后代的意义, 而且也是乡村旅游体验农耕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结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定期开展“选、找、评”村民身边好人好事活动, 开展“好媳妇”“好婆媳”“最美村民”“文明家庭”等评选, 使最美人物成为文化礼堂的主角, 优化村风民风。还可以结合当地风俗实际, 开展富有特色的礼仪活动, 比如春节祝福礼仪、结婚礼仪、重阳敬老礼仪、庆祝国庆成人礼仪、开蒙礼仪、祝寿、丧事等礼仪活动进入文化礼堂, 使村民群众自然亲近文化礼堂。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 老年人口超过两亿, 有的地方针对农村老年人群体, 探索“精神养老”服务, 实现礼堂聚老、礼堂养老、礼堂乐老、礼堂用老、礼堂孝老, 将老年人吸引、聚集到文化礼堂, 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提高文化礼堂的实际使用效率, 使文化礼堂更接地气、更具生命力, 这种形式也值得借鉴。着眼提高农民群众素质修养, 利用文体设施平台, 组织开展图书阅览、教育培训、体育比赛、广场舞蹈等文化体育娱乐活动。挖掘当地传统特色文化资源、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礼堂中得到传承复活。三单乡前田村, 在文化礼堂建设中, 隆重举办了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为内涵的“兴案”民俗文化活动, 在礼堂广场上表演了秧歌、腰鼓、排舞、民乐吹打等10余个节目近千人参与活动, 增强农民群众对文化礼堂的认同感。舞狮表演曾经是前田村历史久远的特色文化品牌, 却已数年中断表演,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 2014年春节, 象征吉祥如意的舞狮表演又精彩亮相, 在求吉送福中舞狮表演为村老年协会募捐筹集经费15万元, 并热热闹闹举办了春节祈福迎新文艺联欢会。

三、文化礼堂的队伍建设

在所有的资源中, 最重要的应该是人才资源。同样, 农村文化礼堂要持续发挥作用, 保持长久旺盛的生命力, 必须选好人才, 建好队伍。一是选好文化礼堂管理员。管理员很重要, 笔者认为文化礼堂管理员应具有:较高的群众威信;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一定的文体礼仪专长;热心热爱文化礼堂工作。文化礼堂管理员既是农村文化礼堂工作项目活动的组织员, 又是辅导员者, 还是指挥员。二是建好农村宣讲员队伍。宣讲员应具有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 道德修养好, 是德高望重者, 能适时开展形势政策宣讲、热点问题引导、乡风道德评议、文化礼仪指导。三是组建有一技之长的志愿者骨干队伍。上述人员按照标准可在村“二委”干部、村老协会、村妇代会、村团支部, “非遗”传遗人、村“土秀才”“文化达人”、退休人员中物色聘请人员, 也可以“内挖潜力、借好外力”的理念选好人才。并适时邀请老师普及培训, 选送骨干外出轮训的方式提升人员能力水平, 以骨干带动群众, 组建各类活动团队, 经常开展活动排练, 吸引更多村民群众参与文化礼堂的活动。我乡前田村文化礼堂管理员是一位退休老师, 具有音乐特长, 在他的努力下, 前田村文化礼堂组建了秧歌队、排舞队、民乐队、舞狮队, 目前他又与乡文化站联系商量组建村铜管乐队事宜。近年来, 排舞、佳木斯广场舞蹈在我乡各村热门流行, 我乡文化站及时派出老师到各村文化广场巡回培训辅导, 并动员各村组建队伍参加全乡比赛, 激发了村民群众参与广场舞蹈健身的热潮, 受到广泛欢迎好评。

四、文化礼堂的管理机制建设

农村文化礼堂建起来了, 如何完善规范管理, 以机制保障运行, 真正让农村文化礼堂用起来, 是主管部门应该思考的重点。回顾建国后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历程, 三次大规模的农村俱乐部建设, 开始创建时都是轰轰烈烈一阵子, 遗憾的是一阵风过后, 俱乐部就不复存在了, 究其原因, 既有组织的不健全和制度的不完善, 但最主要的是缺乏经费保障机制。如今我们又在轰轰烈烈开展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时候, 必须认真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 建立健全组织, 加强对文化礼堂建设的领导, 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文化礼堂规范管理制度, 特别是必须明确管理员工资报酬以及运行活动经费的资金来源渠道。农村文化礼堂是集思想道德建设, 文化体育活动、知识技能普及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综合体, 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组成部分。经调查, 我省大多数行政村村级集体资金比较困难、绝大多数农村文化礼堂不具备“造血功能”、基层干部群众的文化自觉性也有待提高, 因此农村文化礼堂的管理员工资报酬和基本的运行活动经费, 只能通过财政保障投入渠道解决, 唯有这样, 才能实现“建一家、成一家、用一家”“要建好更要管好”的目标, 使农村文化礼堂可持续发展, 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篇2

摘要:农村文化礼堂是农村基层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担负着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先进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优秀传统文化继承、现代科学技术传播、健康生活知识普及等历史使命。笔者作为一名乡镇文化员,就丽水市松阳县为例,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文化礼堂队伍建设进行了调研,初步形成了建议与思考。

关键词:文化礼堂 队伍建设 对策措施

一些地方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由于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等问题,确实导致农村文化礼堂出现了活动内容设置单

一、活动开展偏少、场所利用率低、参与人气不旺等普遍现象。但是,真正致使农村文化礼堂很少开展活动,或者不能持续正常活动的最根本、最主要的原因是农村文化礼堂队伍建设的脱节或者可以说是薄弱。殊不知,多种层面的骨干队伍的支撑,才使文化礼堂富有生命力,完成从“文化乐园”到“精神家园”,从“集聚人气”到“凝聚人心”的目标提升。

一、农村文化礼堂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农村文化礼堂需要组织各种活动的策划队伍、宣传讲座的宣讲队伍、编创文艺节目的创作队伍、引领文体活动的文体队伍、保障正常运行的管理队伍以及社会文化志愿者组成的服务队伍等各方面的队伍。这些队伍如同人体身上的五脏六肺,不可缺失,然而当前不少农村文化礼堂恰恰正是少了这些关键“器官”。由此可见,农村文化礼堂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应该成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重中之重。

二、农村文化礼堂队伍体系

在开展农村文化礼堂活动的实践中,各地结合自己的地域特色、文化传统、群众需求以及资金条件等因素,创建了许多队伍,构建了“总干事驻堂主抓、‘八大员’各负其责、文化大使联系指导”的队伍体系。

(一)总干事“驻堂”,主抓文化礼堂日常运转

农村文化礼堂活动涉及面广,参与人员多,具体事务杂,要保证农村文化礼堂的常态长效运行,其各项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因此,需要物色一些富有责任心和懂电脑、电器知识的热心人组成管理队伍,负责场地的维护、设备的维修、活动规章的制订以及安全的宣传保障等方面的管理工作,确保农村文化礼堂的正常开放和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总干事不仅仅是管理员,还是文化礼堂不断完善和开展活动的总导演。除了参与特色民俗展厅建设,还组织老艺人、青少年等人群,利用重大节庆日,开展各种活动,传承民族特色文化。

(二)“八大员”干事,创新文化礼堂的队伍建设模式

推广建立由组织员、宣讲员、辅导员、文化员、科普指导员、文史保管员、法制协理员、舆情信息员、网络宣传员等组成的“八大员”队伍。他们“任一个岗位、带一个兴趣组、做一个项目、创一份荣誉”,有效拓展了文化礼堂的文化活动。

(三)文化大使在文化礼堂管理过程中,负责指导和策划各项活动

如松阳“文化圆梦大使”(流动文艺大使、流动电影大使、流动图书大使、流动培训大使、流动策划大使)情系山乡温暖农民心,积极探索以“文化圆梦大使进百村送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流动文化服务新机制,初步走出了一条送文化、种文化、办文化、赛文化有机结合的农村文化发展新路子。

三、农村文化礼堂队伍建设方向

既然农村文化礼堂队伍处在激活农村文化礼堂功用,确保农村文化礼堂持续运行的重要位置,那么,把握好农村文化礼堂队伍建设的方向就显得尤为关键。根据农村文化礼堂的性质、任务和特点,其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应着眼于以下三个方向:

(一)本地本土方向

因为来到文化礼堂参与活动或说受教育的都是当地的农民,所以为其服务的队伍组成人员也应来自本地本土为主为宜。可以从热衷公益事业,喜爱农村文化的当地乡土文化能人、文化活动积极分子以及农村干部、道德模范等群体中选拔人员,组成策划、宣讲、创作、文体、管理等方面的队伍。建立起一支本乡本土的永远撤不走的队伍,从而增强农村文化礼堂的自身运转能力和活动的经常性开展。

(二)乡音乡情方向

乡音乡情是拉近感情距离的便捷方法,也是农村文化礼堂队伍发挥更好作用的有效途径。例如松阳县望松街道吴弄村在文化礼堂建设中建立的由本村党员干部、退休教师、模范人物组成的乡音乡情宣讲队,队员们在“晒家风、说村训、传礼仪”等活动中,引起许多村民的乡愁,潜移默化中让诚信、孝敬、慈善等传统道德文化润泽人心。

(三)草根艺人方向

农村文化礼堂队伍建设倡导草根草星特色,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农村文化礼堂队伍建设措施

(一)抓好管理队伍,实现文化礼堂“有人管”

在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各村文化礼堂均配备有1名以上懂文化、会管理、热心文化事业的专(兼)职人员,负责文化礼堂各项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日常管理,做到有人办事。

(二)抓好文体队伍,实现文化礼堂“有人演”

通过建设一批有地域特色的草根文体团队,支撑文化礼堂各类文体活动的开展,如:松阳县望松街道西河村舞蹈队,舞蹈队每天组织开展广场舞活动。队员们积极配合送戏下乡演出、警民共建文艺晚会、五水共治、农民文艺汇演等演出。组织策划开展了“十里避邪”庆端午民俗活动、“九九重阳节孝老”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广大村民的好评。不少村民天天晚上到文化礼堂跳广场舞,文化礼堂真正成了村民的精神家园。

(三)抓好志愿者队伍,实现文化礼堂“有人导”

松阳县根据文化工作者和文艺工作者的专长,帮助基层挖掘本地特色文化资源,策划举办民俗文化节会活动。如西屏街道“妈祖文化节”、古市镇“叶法善养生文化节”、“象溪溪鱼节”、大东坝镇“客家民俗文化节”、玉岩镇“香乳庙会”、“三都梨花节”、“四都萝卜节”、“竹溪摆祭”、樟溪乡“田园文化节”、安民乡“箬寮杜鹃节”、枫坪乡“高亭迎神赛会”、板桥“??乡三月三”等一大批初具规模、渐成品牌的民俗节会活动。这些民俗节会都由村民自己举办,“文化圆梦大使”策划,一经举办就受到了本地百姓和都市游客的普遍欢迎,成为人民群众自己的节日。

走进松阳,你会发现一个随着建设的深入、队伍的建立、设施的完善、品味提升的农村文化礼堂,将更多的文化种子根植乡土,成为村民们温馨的精神家园。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篇3

文化影響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可以说一个民族文化的发达程度直接决定了这个民族能否强大,是否有内涵,是否有素质。所以,文化复兴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那些经过几千年沉淀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建设农村文化礼堂具有民族复兴和文化复兴的使命意义。

一、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作是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能有机融入到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不仅有利于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而且有利于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展示功能的相互促进。展示展览是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展示素材,或者内容单调肤浅,那么文化礼堂建设就会显得单薄空洞。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农村非遗)则能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提供素材、彰显特色、增添亮点,从而发挥独特的吸引、宣传和教化作用。如传统技艺萧山花边、传统美术河上西山红石雕刻、民间美术瓜沥昭东剪纸等,都是极有价值的展示佳品。同时,通过挖掘历史,对村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文化进行展示展陈,建立档案,有利于农村非遗知识的认知、传承和普及。如传统技艺抢潮头鱼、沙地“十碗头”、箍桶技艺等后期申报项目,都是深度挖掘的重要成果。

内涵与保障的相互促进。农村文化资源比较匮乏,而农村非遗含有许多精神、礼仪层面的文化内容,如明媒正娶婚俗、民俗抛梁歌、临浦年俗节、卧薪尝胆传说等,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继承和发展,逐步凝结成特色和精华,能丰富和提升礼堂的文化内涵,真正发挥其精神家园的作用。而农村文化礼堂条件相对充分,能为农村非遗传承提供阵地和机制保障,增强非遗工作的实践性,促进规范化。

活动与载体的相互促进。非遗的特点是活态的流变,如传统音乐楼塔细十番、民俗河上龙灯胜会、曲艺绍兴莲花落、传统戏曲萧山绍剧等,能极大地丰富农村文化礼堂的活动内容。农村文化礼堂是农村非遗的传承载体,如果没有这个载体,非遗就像尘封的宝剑会生锈,又如失去土壤滋润的树苗会干枯。

传承与发展的相互促进。农村非遗需要加强保护和不断演练,才能传承发展,如民间杂技翻九楼、瓜沥白龙会等;礼堂文化需要宣传培育、潜心研究,才能创新繁荣。所以,农村非遗融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能实现相互依存、共同提升的良好效果,必将极大地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建设与教化的相互促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不仅为了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能提升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我国农村人口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素养普遍较低,大量成年人已经过了最佳的受教育阶段,接受能力明显下降,使再教育效果不甚理想。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43期2014年第11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如果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采取文物、戏剧、戏曲、小品、展览馆等宣传教育方式,人们就比较容易接受。随着知识的普及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思想境界也会相应提升,对文化建设就会更加重视,文化需求就会更加强烈,对非遗保护、开发和研究就会更加深入。

二、目前影响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作用发挥的因素分析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已经逐步启动。如何发挥农村非遗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的相互作用,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

一方面外部条件欠缺。具体表现为四个不够:一是社会氛围不够。在现代化浪潮的强烈冲击下,不少古村落、民族建筑和文化遗址遭到破坏,公众对历史文化的重视和珍惜,对文化建设的认识和参与,以及对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等存在较大差距。二是政府重视不够。一直以来偏重于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招商引资、土地开发等工作列为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至于社会文化建设则往往停留在口头上,没有落实在行动上。三是资金投入不够。政府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比较重视商业地产、环境建设和基础工程,财政预算很少安排在文化建设和非遗工作上。四是人才储备不够。农村非遗传承和文化礼堂建设需要一定的人才保障,而基层文化工作者长期缺乏,加上农村人口的大量流失,严重影响农村非遗的传承和农村文化礼堂的正常运转。

另一方面是内部运行问题。主要有:(一)文化单调。农村文化资源缺乏,农民文化生活单调,除了家家户户看电视,平时局限于一些演出或电影,节庆文化也比较枯燥,而礼仪文化逐渐淡化或者异化,展示文化素材也不多,孝道文化又不成气候,励志文化尚待培育。(二)非遗单薄。农村非遗数量非常有限,缺乏地方特色,底蕴不厚,亮点不够。(三)礼堂空巢。由于农村文化礼堂内容少、活动少,吸引力不强,人气不旺,所以经常门可罗雀,趋于荒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四)非遗空闲。农村非遗因为缺乏活动和展示空间,缺少运行机制保障,基本停留在初步整理状态,还接不上地气,给人比较空虚的感觉,保护和传承变得困难重重。

三、促进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和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相得益彰的建议

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和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当前基层文化工作的两大抓手,如能有机融合,必定相得益彰。为此提出以下四条建议。

要更加重视。文化蕴涵着群体凝聚力,文化又是一种生产力。基层政府应该坚持科学发展理念,更加重视文化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考核机制,引导公众积极培养文化意识,努力营造社会氛围,使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要加大投入。优化公共财政预算方案,加大文化事业经费支出比例;同时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培育扶持婚庆礼仪公司等各类文创组织;还要积极倡导村民自发自筹运营模式,引导激励企业、财团和乡贤捐助等等,多渠道加大非遗传承和农村文化建设投资力度。

要完善机制。组织机制上要培养主导人物和骨干人才,不断壮大文艺队伍,引导村民自发组织各类社团,积极参与非遗传承和文化礼堂建设。培育机制上要强化政府主导,充分利用民间资源,综合规划、分类推进,努力让优秀文化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线、品质生活的主题。

要创新形式。要擅于创新运用本村资源,注意挖掘本村的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明确自己的文化主题,优先选择本村的特色品牌文化;要不断创新文化活动载体,制作影视频等新型展示形式,开展非遗采蜜和文化提炼活动,组织评比和竞赛,深化文化走亲活动,建立研究会,举办论坛,培育社会主体,提高村民参与度等等。

总而言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在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过程中,要处理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一建设”和“一保护”,只有我们真正将两者之间的关系协调好了、统一好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发挥出它的积极作用,农村文化礼堂才会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才能更好地弘扬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浅谈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篇4

一、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及重要意义

农村文化礼堂, 是指根据农村行政村人口规模、人员构成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合理确定设施规模, 开发建设的农村综合文化活动场所。它可以利用既有的空间设施, 如祠堂、旧校房, 也可以根据规划新建、改建、扩建。主要设施包括文化礼堂、讲堂和文体活动场所。以有场所、有展示、有活动、有队伍、有机制等“五¬有”为基本标准, 按照“两堂五廊”, 两堂即“礼堂、讲堂”, 五廊指“村史廊、民风廊、励志廊、成就廊、艺术廊”设计, 可建成综合一体式, 或者分散组合式。农村文化礼堂应成为集教育、娱乐、礼仪于一体的农村公共空间。

建设农村文化礼堂, 有利于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重点从设施建设向内容建设提升, 从资源分割向资源整合提升, 在传承优秀文化、弘扬乡风文明、培育农民素养等方面,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实现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重要载体, 是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的重要保障, 是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 构建农民精神家园, 提升农村文化建设水平的重要举措。

二、目前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存在问题

近年来, 浙江省农村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取得了良好发展, 特别是临安市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 是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典型模式。从全省已建成的农村文化礼堂来看,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村民认同感有差异, 全民参与难度大

新农村建设使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有些村民思想观念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 从农民向农村居民转变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村民组织的文化活动, 有些因参与度不够而难以开展, 从而也影响了组织者的积极性。

2. 活动单一, 缺乏特色, 内容建设可持续发展堪忧

从试点村情况看, 通过梳理村史文脉, 挖掘本村特色文化品牌加以弘扬, 还是比较成功的。但是在今后推广中, 各村“文化礼堂”的内容与形式将会面临捉襟见肘的困境。简单机械复制试点村的经验与模式, 可能会与其他村存在兼容性上的差异, 导致原先基础就比较薄弱的农村文化活动得不到村民们的认同。

3. 资金缺口较大, 缺乏长期日常经费保障

建设农村文化礼堂动辄几十万, 上百万, 对于村集体经济薄弱的村来说, 启动建设资金就让人望而却步, 更别说长期日常运行管理经费了。

4. 开发不力, 没有很好地利用农村文化礼堂发展文化产业

文化礼堂建起来后没有很好发挥作用, 建时轰轰烈烈, 建后无声无息。

三、积极建设好农村文化礼堂的途径

1. 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和村级主体作用

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领导, 制订工作目标和规划, 强化措施。市文广新局、市文联等单位要充分发挥“文艺专家联百村”、文联志愿者等活动载体, 积极开展“送文化、种文化”服务, 丰富文化礼堂活动内容。努力打造村级、镇级文体交流平台, 培育特色、精品, 整合升级。

农村文化礼堂的主体是农村, 村两委高度重视是基础, 村两委思想认识到不到位、直接关系着文化礼堂的运作发展, 必须确定一位村干部分管负责文化礼堂工作, 只有充分认识“文化礼堂”对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民素质提升、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才能真正建好、管好、用好文化礼堂。

2. 应挖掘特色, 突出亮点与文化品牌

各村在文化礼堂建设中, 首先明确各自的文化主题, 打特色文化品牌;其次在品牌、特色的选取上, 要因地制宜, 注意挖掘本村的历史、非遗, 力争一村一品, 百花齐放, 各具特色。一类是特色明显、单一的, 确立主题可打特色牌, 比如:义乌市稠城街道下西陶村, 根据村内曾有个婺剧站历史, 确定了戏曲之乡为主题, 成为独具特色的一大亮点。一类是历史上贤达人物较多, 或者特色较多的, 应该注重挖掘期间的关联性, 找到共通点, 确立本村的主题, 如稠城街道下娄店村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该村是骆宾王的后裔, 而且史上村里还有参观过远征军的革命烈士, 村里建有革命烈士墓碑, 该村把爱国热情、红色革命两者结合, 将忠勇孝义、开拓进取确定为礼堂建设的主题, 并将这个主题融入到礼堂建设的每个细节, 形成的特色鲜明。

另外, 要围绕“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要求, 以活动为支撑, 为农村文化礼堂注入“活力”, 进一步提升文化礼堂的功能与定位, 把它打造成传播现代文明、弘扬主流价值的新平台。要善于把思想引导与文化娱乐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开展活动引导农民价值观的转变。

(1) 要注重“思想性”与“娱乐性”的结合。农村文化礼堂注重精神、礼仪活动, 不仅有家族祖训、村规民约、贤达人士、文明家庭、好公婆好媳妇的展陈, 还有春节祈福迎新礼仪、婚礼、七岁开蒙礼、成人礼 (即为冠礼) 、重阳敬老礼仪等, 这些礼仪活动与每个村每家每户、每个村民息息相关, 要让这些精神引领、礼仪传承成为村民的一种自觉的需要, 从而产生对村庄的归属感、荣辱感, 凝聚人心, 形成良好的村风民风, 引导每位村民主动投入到农村的发展建设上来。

(2) 要融入生活, 充分利用民间传统节日开展活动。我国节日众多, 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建党节、七夕、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冬至、腊八节、除夕等等, 如春节以迎新纳福为主题开展活动。迎龙灯是正月里最盛大的活动之一, 人们通过迎灯, 以示驱邪除瘟, 祛灾祈福, 祈求丰收、祈求平安。每个节日都有其不同的来历、含义、特点以及相对应的文化活动, 特别是传统的节日, 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因而更能引起村民的共鸣, 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围绕这些节日主题, 开展各类与之相应的活动, 让民间传统节日活动在农村文化礼堂中发光出彩。

3. 注重多形式、多渠道的资金投入

各级党委政府要落实出台农村文化礼堂的财政扶助政策, 给予一定经费保障, 确保“有钱办事”。建立农村文化项目资助机制, 对有特色的农村文化活动、艺术形式, 通过项目资金给予支持, 激发农村文化创新活力。义乌市就出台了《义乌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实施意见》, 部分镇街出台了相应的配套补助政策, 最高达到1:1补助。同时, 各村也要通过村级配套、民间集资等方式多渠道集资筹款。村级要树立节约办会、开源节流, 坚持花小钱办好事、办大事的理念, 让每分钱都能发挥出最有效价值。与此同时, 对于特色鲜明的, 要加大扶持力度, 提升建设档次, 走股份制开发旅游、产业化发展道路。

4. 加强制度管理, 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农村文化礼堂能够持续发展,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要按照“建管同步”运行机制, 健全市、镇街、村三级管理制度, 完善奖惩机制, 确保“有人办事”。市级层面建立考核办法, 镇街制定管理办法, 村级建立管理制度。镇街要建立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活动档案, 对各村文化礼堂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日常监督和考核评价。村级要建立文化礼堂管理制度、活动安排, 对全年活动进行周密细致安排, 精心编排每月文化活动主题, 让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真正发挥作用。

5. 积极培养和打造文化人才队伍

农村文化礼堂管理实施“市—镇街—村”三级管理, 相关部门负责业务指导, 各镇街统筹推进, 各村是管理主体, 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及使用, 必须抓好: (1) 文化礼堂管理员队伍。负责任、懂民俗和礼仪的文化礼堂管理员是关键, 他是联系村两委、组织活动者、参与者的桥梁和纽带。村里要挑选一位热爱宣传文化工作, 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懂一些民俗礼仪、会使用礼堂设备, 并且热心服务群众的专职文化礼堂管理员, 负责日常管理服务。 (2) 文化骨干队伍。要组建一批善于组织活动的文体骨干队伍、挖掘一批非遗传承人、培训一批农村宣讲员队伍, 通过发挥村内“草根艺术家”的作用, 协助开展文化礼堂各项工作, 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3) 群众团体。充分发挥老年协会、团、妇等群众团体在文化礼堂管理和服务中的作用。

浅谈农村文化礼堂的创建 篇5

农村文化礼堂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传承乡村优秀传统道德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农村广大群众寄托情感、培养情操、提升境界的精神家园。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区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全区人民小康社会的目标,农村经济条件和社会生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广场舞、健步走、健美操、乡村公园、健身操等自编自演充满民俗风情的文体节目为农村文化增添色彩。

农村文化礼堂不仅是文体活动场所,更是一个集思想道德建设、文体娱乐活动、知识技能普及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综合体。建设文化礼堂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筑牢农民群众精神支柱,从更高层面、更大范围来充实农村群众的精神世界。“文化礼堂”是其外在形式,“精神家园”是其内在本质。建设农村文化礼堂既是实现精神富有,打造“精神家园”的有效载体,也是提升农村文化建设水平的重要举措,更是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的重要保障。勤劳、质朴的黄岩人,在艰苦奋斗中,创造了辉煌的人文历史,逐步形成有黄岩蜜橘、翻簧竹雕、黄岩乱弹等地方特色的橘乡文化,这为我区“文化礼堂”建设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文化礼堂场所建设的基本要素

文化礼堂的场所建设基本可以概括为“二堂五廊”,具体为礼堂、讲堂、村史廊、民风廊、励志廊、成就廊、艺术廊等板块,也可 1 视情况设置书吧、活动室、民俗馆、书画室等,提高文化礼堂的实用性,使文化礼堂更接地气、更具生命力。

1.关于场地建设。设施场所是文化礼堂建设的基础,也是开展丰富文化活动的阵地。除了有条件的可以新建外,或把新建村部改造成综合性文化场所,也可由旧祠堂、大会堂、闲置校舍、厂房等改建,或在原有文化设施上扩建;在总体布局上,可以建成独立的综合体,也可分散组合。礼堂建设方面,风格应庄重、大方、美观,体现地域特色。文化礼堂的名称、标识应设置在显著位置,礼堂内要在醒目位置设置国旗以及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务实”“守信”“崇学”“向善”四个核心词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讲堂建设方面,根据各地各村实际,可以单独建设,也可与礼堂合并。文体活动场所建设方面,包括文体活动室、农家书屋、“春泥计划”活动室、文化体育场地等。

2.关于展陈设置。展示展览场所应全景式展示村情村史村貌,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道德文明新风的教育阵地。展示展览可设置于文化礼堂内,也可单独建设。展陈设置主要通过展示窗、文化长廊、展示墙、展览室等载体,以图片、文字、实物或多媒体等形式,展示村情村貌,传承村庄记忆,弘扬风尚文明。在展陈内容上,可以设置村史村情、乡风民俗、崇德尚贤、美好家园等板块。村史村情栏目,展示村庄沿革、文化遗存、物产特产,讲述历史传说、先贤故事,书写乡村巨变、重大活动等。乡风民俗栏目,展示先祖先贤画像、家训族谱、村规民约,展示民风民俗等。崇德先贤栏目,展示历任村支 书、村主任照片和功绩,展示“两代表一委员”、道德模范、优秀学子事迹照片等。美好家园栏目,展示村庄风貌图片、村庄发展规划、村民创作的文艺作品等。

二、推进文化礼堂建设的基本途径

1.注重选址规划,扎实推进建设。农村文化礼堂的选址要树立“精神家园”理念,选择交通方便、环境适合、人口集中、村民喜欢聚集的地方。建设前,对现有村部、祠堂、庙宇、公房等进行摸底调查,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召开座谈会,建设选址、规模、内容设置要广泛征求村民群众的意见,为制定建设方案奠定良好基础。

2.抓好两堂五廊,突出村民主体。结合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突出功能布局和内容设计,创设群众易于参与、乐于参与的新平台。一是建设好“两堂和五廊”。各村的“五廊”则展示村民熟知的村庄史及家族史,书写村民身边的故事和人物,陈列村民自己创作的书画作品。二是活动跟进。以“两堂五廊”为基础,开展月主题系列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组织开展“好媳妇”“好婆媳”“最美家庭”、“村民身边好人好事”等评选活动,使最美人物成为文化礼堂的主角。

3.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强大合力。

“文化礼堂”建设必须加大支持力度,形成上下互动、左右联动的良好格局。一是政府引导。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投入机制。各乡镇街道、村也成立相应组织,负责具体实施。二是成立业务指导小组。乡镇成立业务工作指导小组,对文化礼堂建设进行论证、指导,为各村建设“文化礼堂”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和管理,使活动规范化和常态化。四是村民自主。在“两堂”中开展娱乐活动、书画培训、农技讲座,由村民担任主持者、参与者、观看者。四是定期开展各类礼仪活动。可以结合当地风俗实际,开展富有特色的礼仪,比如春节祝福礼仪、结婚礼仪、重阳敬老礼仪、成人礼仪、开蒙礼等礼仪活动。

三、文化礼堂建设需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在布局上要处理好“统”与“分”的关系。在文化礼堂的布局上,首先要强化整体意识,整合村级文化资源,统筹规划利用好村级文化资源,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努力实现村级文化资源布局从分散型向集中型转变,文化礼堂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化,着力提高村级文化场所和设施的综合利用率。同时,在统筹规划的前提下,也要注重发挥好每个文化分中心的功能作用,秉承“一堂多能、一室多用、灵活多样”的原则,尽可能合理利用好每一个活动场所、每一条文化长廊、每一件文化设施,提高使用效率,方便农民群众参加活动。

二是在功能定位上要处理好“思想性”与“娱乐性”的关系。要围绕“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要求,进一步提升文化礼堂的功能与定位,把农村文化礼堂打造成传播现代文明、弘扬主流价值的新平台,展示村庄形象的新窗口,传承传统文化的新载体,普及科普知识的大课堂,农民文体活动的主阵地。要进一步拓展文化礼堂的功能,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形势政策宣讲、科学和法律知识普 4 及、生产技能培训等,积极构建农村新的教育引导体系,使农村文化礼堂真正成为对农民有凝聚力、向心力、归属感和自豪感的精神家园。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篇6

关键词:文化礼堂;活动载体;持久性

引言

在当前农民群众物质生活不断改善、精神需求日益高涨的大背景下,一轮文化礼堂建设的高潮正在全国各地农村蓬勃兴起,在这个精神文化平台上,有场所、有展示、有活动、有队伍、有机制,在学教、礼仪、娱乐等过程中,让人们受到了精神愉悦和文化熏陶。笔者认为,农村文化礼堂在建设中要努力突出地域特色,使其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鲜明亮点、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和思想引领的主要阵地。

一、根据各村实际,加强硬件软件建设

(一)设施和场所是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基础,也是开展丰富文化活动的立足点。一个农村文化礼堂的建立,要有一定规模的硬件设施,诸如村史馆、礼堂、学堂、书屋等,更要有适应男女老少活动的软件设计。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实事工程。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乡村为主、农民共建共享,以区、县(市)为单位,整合农村现有各类文化设施,调动农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统筹规划、综合利用,上下互动、各方联动,把农村文化礼堂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管理有序的农村文化综合体。

(二)农村文化礼堂与乡镇文化站都是农村的重要文化设施,“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形成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是较短时期内解决农村文化设施不均衡发展的有效方法”对于农村文化礼堂建设,除了政府扶持外,还可以采用冠名等办法,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投资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要加大对农村各项建设的整合力度,相关专项资金向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倾斜,并充分发挥行政村的建设主体作用,多方筹措资金,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和运行提供资金保障。在建设农村文化礼堂时,要秉承“一堂多能、一室多用、灵活多样”的原则,合理利用好每一个活动场所和每一个文化设施,提高村级文化场馆和设施的使用效率。

(三)要根据各村实际,高度重视农村文化礼堂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因地制宜、资源整合和突出重点,充分挖掘展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丰富内涵,展示其魅力和特色,防止千篇一律、一个模式。要使农村文化礼堂若与地方文化巧妙结合,相辅相成,就能使一些尘封多年的祖上礼仪、道德、明规、戒律和地方人物故事、美文传说、田园佳话、传统民俗得以重见天日,并通过举办活动,既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众人,也推介了地方特色文化,丰富了农村的精神生活。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满足农民群众文化需要的惠民工程,是构筑农民精神家园的灵魂的工程。因此,要创造性地开展建设,探索一条顺应时代要求、符合地方实际、深受群众欢迎的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新途径。

二、创新活动载体,吸引更多农民参与

随着农村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他们更需要各种健康有益的精神文化生活。要创新活动载体,使农村文化礼堂对农民更有凝聚力、吸引力、向心力、辐射力、影响力和归属感。人人参与文化活动,人人共享文化成果,是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要增强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丰富公益文化活动内容。农村文化礼堂只有兼具多种功能,赋予更多内容,具有丰富活动形式,才能吸引更多农民群众积极参与。要根据实际条件建设一个能展示地方特色、深受群众欢迎的特色活动室,对村史传承、特色文化、先进人事等进行挖掘、整理和展示,提升村文化阵地内涵,增强农民群众的可参与性。创新农村文化礼堂的活动载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升功能

进一步提升农村文化礼堂的功能,将其打造成传播现代文明、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新平台,展示村庄形象的新窗口,传承传统文化的新载体,普及科普知识的新课堂,农民文体活动的新阵地。

(二)抓住节点

以传统节日、乡风民俗为节点,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

(三)培训队伍

加强农村文艺团队、农家书屋、文化管理员等业余队伍的培训,努力增强农村群众自助性表演、自娱性活动,引导群众开展有声有色、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既为民间艺术提供展示舞台,又让农民群众自娱自乐。

(四)举办讲座

定期开展党的理论和形势政策、思想道德、实用知识、致富技能、科学知识、法律常识、健康生活等讲座,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

三、注重思想引领,打造健康精神家园

(一)农村文化礼堂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化活动场所,而是新形势下加强农村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重要抓手,是一个集思想道德建设、文体娱乐活动、知识技能普及、传递向上向善正能量、营造风尚文明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综合体。要以农村文化礼堂为平台,实现文化资源的左右互通、上下联通,使其成为融思想引领、政策解读、道德教化、礼仪培育为一体的广大农民朋友的健康精神家园。

(二)在网络时代,各种价值观的冲撞也在影响着农民的精神世界。“没有农民群众的精神富有也不可能实现全体人民的精神富有。”因此,社會主义主流价值观教育,理应成为农村文化礼堂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健康精神家园的打造,把农村文化礼堂建成为农民群众思想引领的重要阵地。建设农村文化礼堂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发挥文化对人的精神抚慰作用和凝聚作用,培养共同价值取向,筑牢农民群众精神支柱,从更高层面、更大范围来充实农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农村文化礼堂在倡导“向上、向善、向美”的社会风尚、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弘扬社会美德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结束语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的重要保障,要用正确的思想去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就必须重视农村文化礼堂的作用。因为再发达的媒体传播也不能取代面对面的信息交流和思想教育。加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始终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在首位,着眼于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设施建设为基础、以内容建设为核心,突出思想引导、道德教化、礼仪培养、文化熏陶,着力建设农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接受文明洗礼、丰富心灵世界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程明芝.怎样让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不成摆设[J].《大众文艺》,2014,(11).

[2]秦巨敏,俞桂忠.重拾文明碎片打造精神家园--缙云县溶江乡岩门村文化礼堂建设侧记[J].《浙江档案》,2014,(3).

[3]任光法.创新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理念--以杜黄新村为例[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5).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对策思考 篇7

2013年,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被列入浙江省政府十件实事项目之一, 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层层动员, 绍兴市也积极鼓励各村兴建文化礼堂。越城区城南街道积极响应, 自去年4月始, 在凤凰、和平两村分别以“和美凤凰”与“安居和平”为主题, 着力开展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并通过礼堂建设, 进一步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虽然在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是仍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认识不足, 礼堂整体项目推进缓慢

目前, 虽然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人的思想观念并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 对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对礼堂的建设存在一定的误区, 认为劳命伤财, 只有搞经济建设才是实的, 才是看得见的政绩。这种认识上的误区, 使农村文化建设项目不能得到落实, 或不能按照既定的速度与效率推进。

(二) 资金缺乏, 建设需求无法满足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资金主要靠村自筹、社会捐资及上级补助。首先, 就上级补助来讲, 用以奖代补的方式, 拔款支付各村的实际建设费用, 从一定程度上是远远不够的, 根本解决不了礼堂的建设需求。大部分的资金需靠村自筹, 和向社会拉赞助。这种需要出资、出力、卖人情, 又见不到眼前利益的事, 不能有效调动基层建设文化礼堂的积极性。

(三) 活动单一, 群众参与率较低

当前农村文化主要表现形式为集体排舞, 或者简单的体育锻炼等, 内容形式单一, 缺乏特色, 无法从根本上吸引村民参与活动的热情。这些活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充分利用文化礼堂这个大平台, 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致使文化礼堂人气不旺, 出现“事来则干, 无事闲置”的机动状态。

(四) 管理跟不上, 影响礼堂的正常运行

当前, 农村文化礼堂在开放运行的过程中, 利用效率较低, 没有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从而无法运用文化礼堂来推动整个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反映在管理问题上, 就城南街道来讲, 表现为礼堂建成使用后, 没有落实具体的专职人员进行事务管理, 缺少文化领头羊从事日常活动的组织与策划。从长久来讲, 这种状况不利用文化礼堂的长效建设与持续运行。

二、加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途径方法

(一) 强化政府领导, 充分发挥村级主体作用

农村文化礼堂承载的不仅是美丽乡村的文化传承和历史使命, 更重要的是体现一种凝聚力、向心力与归属感。因此, 推进这项工作不能上面一头热, 必须有效调动村级干部的热情、激情, 认识到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重要性, 并积极投身其中, 才能保持政策畅通贯彻。在这个过程中, 作为镇街文化站应该帮助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和措施, 结合本地实情, 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动员村民献计献策, 不断融入村民的智慧和力量, 专门挖掘村庄独有的历史文化资源、乡风民俗、崇德尚贤、美好家园等村情村韵, 广泛吸收村庄文化中有利于经济发展、村民进步、村庄和谐的要素, 努力让文化礼堂更具特色, 打造村民合意的“精神家园、心灵港湾”, 增强村民的认同感、自豪感, 这样才能保持文化礼堂建设的持续活力。

(二) 挖掘民间传统文化, 多搞百姓喜欢的活动

绍兴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深厚, 具有很多有价值的传统文化节日, 且每个传统节日都有一定的起源和赋予深刻的寓意, 其中主要包括:春节、端午节、重阳节等等。因此, 在农村文化礼堂的中, 便可以针对这些传统节日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如:端午包粽子、赛龙舟, 除夕包汤圆吃汤圆、写福送福, 新春谜语大会、看社戏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 乐于参与的传统民俗活动,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不断增强村庄的凝聚力。让传统文化在文化礼堂中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三) 充分彰显特色, 打造农村文化礼堂品牌

农村文化礼堂品牌就是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和发展中形成的。首先是特色场馆的建设。在各个农村的文化礼堂的建设过程中, 对特色场馆要有一个好的定位, 能够同中求异, 具有本土化、个性化。以城南街道凤凰、和平两村为例, 便具有以下特色:凤凰村是以红色文化为主题, 建立了“红色藏品馆”;和平村以旧时生活生产用具为题材, 开辟了“旧时光生活馆”。正是因为这些具有特色的内容, 让文化礼堂成为村庄的标杆和亮点。其次是培育活动品牌。好的文化礼堂品牌活动, 不仅能扩大农村文化礼堂的社会影响,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水平, 更能激发广大农民文化参与热情。如凤凰村注重活动开展经常性, 打造“凤凰活动月”和“家庭文化节”两个活动品牌。“凤凰活动月”:实现“月月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家庭文化节”:围绕“和美凤凰幸福家园”主题, 开展“家风故事会、婆媳厨艺赛、家庭读书会”等系列活动, 用心打造村民爱听爱看爱参与的文化活动品牌, 让文化礼堂焕发出勃勃生机。

(四) 建立管理队伍, 为文化礼堂保驾护航

农村文化礼堂建成后, 当务之急是实行有效管理, 确保文化礼堂的正常运行。一是建立文化礼堂管理员。各个村必须选择一个热衷宣传文化, 懂得民俗文化礼仪, 能熟练操作礼堂设施, 并志愿服务群众的专职文化礼堂管理人员, 这是加强管理的关键。二是组建文化骨干队伍。吸收一批非遗传承人;培育一批农村宣传队, 建立一批本土明星队, 充分发挥其草根艺术家的风范, 帮助文化礼堂开展各种工作,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三是联动群众团体。善于利用老年协会、妇联、团组织这些生力军, 充分发挥群众团体在文化礼堂管理和服务中的作用。借势借力, 开展文化志愿者的招募选拔工作。让有一技之长的文化志愿者担任团队的队长、会长, 让他们成为活动的牵头人、策划者、组织者。并根据农民群众的喜好, 编排雅俗共赏的文艺节目, 组织群众喜闻乐见的趣味文体活动, 汇聚人气, 推动农村文化活动常态化, 让文化礼堂真正成为农民群众的聚乐园、精神家园。

(五) 加强制度管理, 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为了确保文化礼堂能够稳定健康发展, 构建长效管理机制必须坚持“监管同步”的原则, 完善市级、乡镇、村三级管理机制, 健全奖惩制度, 保证有人管事, 有人服务。市级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 乡镇按照考核办法加大对各个村级文化礼堂的日常运作和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与评价。探索开展农村文化礼堂星级管理制度, 制订文化礼堂长效管理细则, 每年对文化礼堂的组织领导、创新活动、设施维护及群众满意率进行考核评比, 并按星级级别进行表彰奖励, 星级的考核结果还要与管理员的年终奖金挂钩, 使之良性互动, 形成各农村文化礼堂间争相竞艳的良好态势。

综上所述, 农村文化礼堂, 必须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 将文化活动与日常生产生活有机结合, 将文化活动的形式与内容符合农村、农民的实际生活, 并受到当地农民的喜爱, 另外构建经费保障和长效管理机制,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农村文化礼堂永葆活力, 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指导当地农民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参考文献

[1]蒋旭俊.浅谈农村文化礼堂建设[J].大众文艺:学术版, 2013 (23) .

[2]葛慧君.建设农村文化礼堂打造农民精神家园[J].今日浙江, 2013 (8) :10-11.

[3]沈延红.精神富有与经济发展双赢--象山县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一瞥[J].浙江档案, 2013 (9) .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与传统文化传承 篇8

关键词: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传统文化,发扬

一、农村文化礼堂的内涵

农村文化礼堂就是指农村地区举办的一些活动, 其中包括:各种仪式、祭祀等, 通过这些活动的举办, 能够将农村文化进行好的反映, 同时, 这对于农村文化的凝聚及传承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它以“文化礼堂、精神家园”为主题, 在文化特色鲜明、经济社会发展较好的历史文化村建起了一批集学教、礼仪、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丰富农民精神的家园。

加强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 能够使农村文化建设的重点由设施方面的建设转向文化内容方面的建设, 能够促进文化资源的整体性提升, 其在农村文化的传承、农村文明的弘扬以及加强农村居民整体素质的提升等多个方面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加强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 这是对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有效贯彻, 也是实现物质、精神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加强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 能够有效的满足农村居民精神方面的需求, 这是提升农村建设水平的重要选择。

二、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必要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突飞猛进, 人们的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 生活需要满足后, 人的精神也是随之进步。人们需要一个健身娱乐的平台。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据统计我国农民占有60%之多。从古到今农村、农业始被统治者视为极为极其重要的部分。今天, 农村、农民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 增强农民群众对文化礼堂的亲近感、认同感和归属感也成为各市、县文化馆的重任。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不难看出, 真正的中国特色, 在农村是保留最为完整的。这都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中国梦的实现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也让所有人看见农村农民的重要性。

舞蹈作为艺术之母的出现, 是人们在劳动之余娱乐的, 是用来庆祝丰收的, 是用来祭祀先祖神灵的……可见舞蹈在劳动人民中的地位是极高。然而, 今天舞蹈艺术似乎多数以出现在舞台上的形式存在着, 由职业舞蹈演员来完成。它的曲高和寡令广大劳动者只能望尘莫及。与此同时, 我党还有着与时俱进的号召。这便要求我们在保留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于是, 在这样的局面下便催出了排舞的诞生。

而建设文化礼堂的初衷, 就是要通过文化设施、文脉传承、文明传播, 真正让文化成为群众的精神寄托, 打造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排舞的诞生是广大劳动者锻炼身体的方式, 同时也是丰富精神世界的良剂。如洪溪村“辣妈宝贝”团队, 她们也是普通劳动者, 最初只是休闲娱乐的一种形式, 而她们的排舞却登上了中央电视台荧屏。在电视荧屏上看到自己的身影, 带给她们的有成功的喜悦, 更有油然而生的自豪感。

就目前来说, 农村文化的建设方面还不甚理想, 诸多的农村还存在着文化基本设施匮乏、文化整体水平不高等现象, 这大大制约了农村文化礼堂的发展, 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广大农民文化多样性的需求, 因此, 建立农村文化礼堂极其重要。

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 可以有效的提升农村的整体建设, 如硬件部分, 更加强调建设的统筹性以及综合利用的程度, 同时运用多种改进的形式对各种各样的文化资源进行改革, 使之成为将思想道德问题娱乐等众文化的融合体, 继而更好的建设成一支具备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及高效运作的文化建设机制。而对于农村的软件部分如一些文化活动等也起到了一定的提升作用, 村民们可以以农村文化礼堂为平台, 尽情的展示当地农村风俗, 开展一系列的文化礼仪活动, 带动村民们的主体意识, 让全体村民都积极的参加到文化活动中, 增强村民们对文化礼堂的认同感以及归属感, 让农村文化礼堂成为传承传统文化、弘扬农村文化的桥梁。

三、农村文化礼堂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纵观当今世界形势, 传播技术飞速发展, 媒体格局不断变化, 社会舆论严谨监督, 这样的条件下, 我们国家的社会思想越来越复杂多变, 表现较明显的就是农村。各种传统文化思潮在全国各地的农村拓展蔓延, 让人担心的一点就是各方敌对势力的思想文化渗透在农村愈演愈烈, 例如非法的宗教活动等等。在我国农村这一方思想阵地, 假设不加以培植正确的主流思想, 那么必将被错误的邪派思想占领;将滋生假恶丑。我们要用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 来逐渐占领我们的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就必须不断的进行加强, 不断的致力于建设农村文化大礼堂。转播积极文化, 普及科学知识, 弘扬社会正气, 塑造美好心灵, 促进社会和谐。

现如今, 宣传当下的“中国梦”号召, 我们必须要保持与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同的共同价值观, 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主义在中国的群众基础, 在广大农村、农民中间深入开展各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建立有效的激励、管理机制, 都有利于全国各地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的巩固。

农村文化礼堂的弘扬, 要切实的从实际出发, 充分的发挥当地各县及镇的主导作用, 提供一系列的帮扶措施推动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 为农村的各种文化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 使各地的农村文化礼堂鞥够持续有效的运转。

此外, 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与发展还离不开一套合理的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包括市、镇、村等三个级别的管理制度, 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作为考核各级领导队伍以及干部等的重要依据。另外, 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还需要一定的保障措施, 这就需要一定的制度来维持, 使农村文化礼堂的开展更加的规范、正规化, 这对于文化礼堂的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 确保农村文化礼堂的持续发展。

同时, 还应该强化工作的辅导, 拟定农村文明礼堂的设备建造、展览观光、礼仪活动等方面的详细规范以及需求, 并定期的安排专家辅导团或者工作辅导员去往各地进行文化交流、学习。同时也应该注重领导们的激励以及考评, 把农村文明礼堂建造作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乡镇干部查核的重要内容, 归入文明村镇、文明先进县、文明强镇、文明示范村创立等有关评价系统。

近几年大批的青年涌入农村, 成为“村官”, 这一批批新鲜血液的注入也为农村文化礼堂的发展带来了创新以及改革, 因此, 应该多多发挥“村官”或者农村内工作者的正能量, 培育出一批批的文化活动积极分子带动更多的农民参与农村文化活动, 为广大农民营造一个浓郁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赵文雅.浅谈农村群众文化建设[J].青年文学家.2011 (4) .

[2]杨明堂, 郝朝军.论农村生活文化建设[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 (4) .

[3]葛慧君.建设农村文化礼堂打造农民精神家园[J].今日浙江.2013 (8) .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篇9

一、正确认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合理布局、统筹安排

文化礼堂建设的定位以要打造一个集学教型、文化型、娱乐型、长效型为一体的农村文化集合体, 按照“为民、利民、便民”的要求, 选择群众便于聚集, 乐于参与, 环境相对优美的社区进行规化设计, 挖掘潜力, 充分利用现有设施进行改扩建, 真正发挥出文化礼堂的礼堂、讲堂, 文体活动与集于一身的功能综合体。所以我镇充分利用政府投资为文体的优势, 在文化礼堂的布局上, 强化整体意识, 参与区资源, 把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社区文化融入到文化礼堂建设中, 发挥每个文化礼堂的文化中心的功能作用, 按照省、市要求, 建有比较完备的文化活动室, “春泥计划”活动室, 群众体育活动设施, 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网点, 满足农民群众举办文化节庆, 文化仪式, 文体活动议事集会与功能需求, 面向农民群众进行思想教育, 形势政策宣讲, 科学和法律普及, 生产技能培训与功能需求。所以, 我们进行了合理安排, 2013年在国湖社区率先建好农村文化礼堂的基础上, 2014年建设好六角塘社区, 雅金社区、焦岩社区的文化大礼堂, 安排好下一步建设规化的进度。

二、加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精心做好展示展览工作

展示功能的相互促进, 展示展览是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展示素材或者内容单调肤浅, 文化礼堂建设就会单薄空洞。本着充分挖掘农村非物质评议化遗产, 彰显特色, 增添亮点, 起到吸引, 宣传和教化作用。如我们在国湖社区利用文化长廊进行农村许多精神, 礼仪层面的文化展示、民风民俗, 社区发展变化, 社区特色, 村民创业先进人物, 历史光荣人物, 重点突出历任村干部, 社会贤达, 村史村情, 道德模范, 先进人物甚至老寿星等, 增强了展览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三、进一步做好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精心组织好文化活动

喜闻乐见, 贴近百姓的文化活动是聚集百姓娱乐参与的关键, 也是事关“精神家园”“红色教堂”发挥实在作用。也是我们作为政府层面最需要研究探讨并急待解决的问题。农村评议化资源比较匮乏, 农村人口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文化文艺和他们的观念相互甚远, 所以如何精心组织文化活动, 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我们在开展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 积极的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精心设计工作载体, 充分结合社区自身特点, 结合民俗民风, 结合文明村、文明家的创建, 用农村讲座, 文艺表演、法律宣传、礼仪教育等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 用身边事, 讲身边人, 弘扬正气, 歌颂好人好事构建主流价值, 传承社区文明。架起党和群众联系沟通的桥梁, 真正使农村文化礼堂成为对农民有凝聚力, 向心力, 归属感的精神家园。

四、重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办好农村文化礼堂的途径

由于我们的外部条件欠缺, (主要指社会气氛不够, 政府重视不够) 资金投入不足, 人才储备不够和内部运行问题 (主要有文化单调, 缺乏地方特色, 礼堂空巢) 因而我们在运行的这几年里着重做好了以下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

以政府牵头为主, 发挥社区干部的主体作用, 明确落实专人管理, 有计划, 有内容, 有目标, 有实效的开展工作, 准确把握重点, 充分重要农民在文化礼堂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积极推进文化礼堂的建设工作, 确保取得实效。

2. 加大投入保障。

政府专项投入资金, 在硬件建设中发展了文体作用, 但在日常运行中还需大量资金投入, 所以我们在区域步局中就明确社区的建设文体地位, 多方筹措资金为活动开展提供资金保障, 利用社区资金投入, 社会捐款为人乐助, 想方设法利用政策优惠, 发动各级文明单位支援结对共建, 使农村文化礼堂朝良性循环道路发展, 堵绝开展哄哄烈烈, 运行冷冷清清, 结果不了了之的恶果。

3. 完善人才储备。

办得热闹, 有朝气, 有时效的农村文化礼堂, 必然会有一批热心于农村文化工作。有创意, 讲奉献的人才库。现在农村文化生活转为单调, 看看电视、喝喝茶, 甚至成迷于打牌赌钱, 既便有些农民真想学点农业科技知识, 娱乐健身活动, 也苦于无师从学。因而, 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挖掘地方各方面人才, 以身示范就显得非常关键。要把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办得热闹, 有效和长效。不能全依靠外来力量, 实现本土化, 学身边人, 做身边事。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4. 建立考核机制。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篇10

关键词:文化礼堂,文化传承,发展

一、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与传统文化传承现状及问题

1. 重视现代文化的发展而忽视传统文化的传承

为适应新社会的发展, 满足村民的娱乐需求, 丰富农村的生活,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文化礼堂在农村地区的建设越来越普遍, 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在礼堂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 由于人们对潮流的追求及适应现代生活社会, 文化礼堂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较重视现代文化的发展, 而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主要表现为礼堂内演出的主要包括文艺演出、政策宣讲、电影放映等活动, 而极少有具备当地特色的民族风俗文化的演出与展览。

2. 传承意识差, 缺乏资金发展传统文化

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及发展对传承传统文化来说起到推动的作用, 有利于保障传统文化的发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 农村文化礼堂在初期建设中能够较快地筹集到建设资金, 加快礼堂的建设。礼堂建成后, 由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差, 未积极筹备传统文化传承活动资金, 文化礼堂未得到良好的管理以及发展, 不利于传统文化特别是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 表演传统文化的礼堂少

文化礼堂在发展现代文化方面做得较充足, 保证了现在文化的丰富多彩, 成立了舞蹈队、歌唱队、篮球队、羽毛球队、摄影队等适应现代文化发展的队伍, 缺极少存在发展传统文化的专业队伍, 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4. 礼堂缺乏有效管理, 民俗文化的继承人少

民俗文化的传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现代社会人民对传统文化缺乏敏感性, 老一辈民俗艺术家找到感兴趣并愿意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的继承人少, 因而传统文化的传承缺乏专业人才, 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另外, 农村礼堂文化虽然有专人进行管理, 但未形成团队管理, 不利于农村文化礼堂的长期发展。

二、加强文化礼堂建设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农村礼堂是巩固农村优良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 也是丰富人们文化, 传承民间风俗文化的主要阵地。农村文化礼堂作为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 发挥着重要作用。保护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的重要一部分, 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弘扬中华文化, 把我国传统文化引向国际化有着重要意义。因此, 在加强文化礼堂建设的同时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 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步骤, 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不断迈入国际化, 为世界所知晓的一个重要阶梯。

三、对农村文化礼堂发展的建议

1. 成立农村文化礼堂传承民俗传统文化资金管理小组

对文化礼堂建设高度重视, 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出台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补助奖励政策, 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积极寻求地方财政对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支持, 及时关注农村文化礼堂的奖励补助资金政策;同时, 积极向社会筹措活动资金, 寻求公益捐款。因此, 对民俗传统文化的传承应建立专项资金, 并成立资金管理小组, 对资金进行合理的使用, 使公众有使用建议权、监督权, 将专项资金用到民俗传统文化的培训, 民俗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普及, 民俗传统文化的演出等。

2. 成立农村礼堂民俗文化专业表演团队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队伍是基础, 人才是关键。民俗文化的传承主要依赖于队伍和人才。农村文化礼堂应积极组建各类民俗文化表演团队。例如以浙江龙泉市锦溪镇中锦村文化礼堂为例, 可根据“精致龙泉、醉美非遗”龙泉非遗文化作为表演内容而成立专业表演队伍在农村文化礼堂上进行表现, 如此一来有助于促进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此外, 对表演团队进行有效管理, 建立奖励机制, 积极参加大型活动演出, 对演出成绩优秀者给予适当奖励, 鼓励以创新的形式对民俗传统文化进行表演, 提高民俗传统文化的传播水平, 为丰富传统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贡献力量, 同时, 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解读和宣讲, 提高中华传统文化的知名度。

3. 开设农村文化礼堂民俗文化知识大讲堂

农村文化礼堂宣讲普及民俗文化知识, 就是一个民俗文化传承的过程。就目前文化礼堂的情况而言, 已建成的农村文化礼堂都设有学堂 (讲堂) , 适合开展民俗文化知识宣讲普及活动。开设农村文化礼堂民俗文化知识大讲堂, 组织人员进行认真编写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教材, 并号召本地的民俗文化家组成适合文化发展的讲师团, 进入农村文化礼堂中教学, 广泛开展民俗文化知识宣讲、普及活动, 让更多的人了解民俗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了解本地区的地域民俗文化, 为继承民俗文化奠定基础。

4. 提高对文化礼堂的重视程度

保护传统文化, 继承传统文化, 需要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重视文化礼堂的建设及发展。提高对文化礼堂的重视程度, 积极谋发展, 参考成功文化礼堂建设的重要举措, 思考文化礼堂建设存在的问题, 需要改进的方面, 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为文化礼堂的发展设定计划, 规划文化礼堂路线图, 并在发展过程中对文化礼堂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增强文化礼堂管理员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建设出有利于地区发展和传统文化传承的文化礼堂。以荣获“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先进县”的松阳县为例, 该县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上极为重视, 不仅通过全县上下多方联动筹资建设文化礼堂, 同时借助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县和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试验区为契机, 打造古村落文化品牌。

四、结论

加强对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和管理, 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重视对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 将民俗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文化中, 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与培训, 挖掘新一批民俗传统文化继承人, 在有效的时间内创造出适合本村文化礼堂发展的途径;加大对文化礼堂传统文化传承资金的投入, 加强管理;完善文化礼堂的队伍建设, 不断挖掘传统文化传承的表演团队;促进文化礼堂和传统文化传承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志刚.农村基层文化礼堂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赤子 (上中旬) , 2015 (02) .

[2]许晓阳.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文化传承与保护[D].浙江海洋学院, 2014.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篇11

一、从我省文化工作发展看“文化礼堂”的重要意义

“礼堂”是封建社会、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的产物, 与新中国后出现的“会堂”“讲习班”“扫盲识字班”, “大礼堂”在“教化”功能上有些相同之处, 而在内涵、本质上是有很大区别的, 特别是“文革”时期村村都有的俱乐部、大礼堂、毛泽东思想宣传队, 是“穿老鞋, 走新路”。

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新世纪以来, 追溯文化建设发展过程, 不难寻觅它的发展轨迹。起先, 宣传部门提出“文化示范户”是指政府表彰具有好学精神的个人或家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文化示范户”以个体家庭为单位是居民文化生活的主要承担者, 原因在于早年经济发展的条件限制, 文化生活在社会中的作用尚未被深刻认识。

之后, 政府又投入建设“文化中心”“文化广场”, 从个人微观层面提升到国家社会宏观层面对居民文化生活的推动。中心、广场的场所, 是一个单纯提供文艺演出、开展文体活动的室外空间。城镇、农村社区提供场地, 邀请文化单位组织带领人员、设备为居民带去表演、展览和电影播放。但在这个过程中唱主角的是工作者, 群众多是看客, 而且场地在室外受天气牵制。

与“文化广场”只提供演出场地不同, 文化礼堂属于室内空间, 突破了天气对文化活动的限制。更重要的一点, “文化礼堂”强调深层内涵, 要为群众提供一个精神归属, 发挥文化对人精神抚慰作用和凝聚作用。

“文化示范户”到“文化礼堂”, 文化场地从私人领域到公用广场再到村村有礼堂, 文化活动从零星个人转入到文化组织带领再到鼓励大众广泛参与, 文化外延不断扩大, 内涵不断丰富, 文化不再是奢侈品, 而是大众精神生活必需品。

随着时间推移, 浙江省的文化工作不断深化。从原先单纯的提倡学习文化知识到文艺演出下乡, 现在则认识到要不断挖掘文化“精气神”和“凝聚力”。开展文化礼堂建设, 注重精神内涵的发展要更甚于外在文化表演形式。如果只为了追求“高、大、快”的任务观点来应付上级考核, 单纯以演出场次、扩建多少场地、投放几场电影、图书室里有几册图书等数据作为文化礼堂建设的绩效考核, “文化礼堂”只能昙花一现。因此, 指导者、执行者以及媒体评论者在发起“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要重实效、重作用。不能只呐喊不行动, 不能因为建设初期的一系列困难而不作为, 更不能只关注设施建设忽视活动展示对受众精神层面的提升。而应该深入当地了解民情, 寻找适合的本土文化养料, 并在建设过程中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 使“文化礼堂”能有一个积极发展的社会环境。

二、以城乡区域传统文化对比看“文化礼堂”建设的优势所在

“文化礼堂”选择在农村开展, 主要是因为城市的文化设施、场所, 比较密集、普遍, 文化氛围、文娱活动丰富多彩, 各个阶段、各个文化层次, 都能找到合适自己的活动形式与去处, 而在农村, 这些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奢望, 农村的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与城市居民享有同样精神享受, 是农民非常迫切的愿望, 这是其一;新中国以来, 我们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农村的文化建设, 特别是新世纪以来, 党和政府采取了许多有力举措, 像“文化中心”的建设、“文化示范户”的推广、“文化广场”的建立, 各种文艺娱乐活动也经常开展, “文化礼堂”的建设有很好的文化基础, 这是其二;相对城市文化的繁荣发展, 农村的文化建设较为滞后, 也正因为如此, 农村的传统文化、传统的风俗习惯、礼仪保存得较为完整, “非遗”资源较为丰富, 传统文化的土壤肥沃, 这是其三;相比之下, 浙南丘陵地区的农村, 由于交通比较不便、信息较为闭塞, 传统文化习俗保存得更为完整, 如祠堂、族谱、家谱等传统文化资源更为丰富, “文化礼堂”的建设, 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尽管浙北农村传统文化资源有所逊色, 但深受“海派文化“影响, 文化信息畅通, 群众思想、观念较为开放, 所以对远去的传统文化更有吸引力, 对新的文化行为方式更能认同与接受。可以说“文化礼堂”在当今时代被提出、创建、发展、提高, 充分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三、融传统文化与“文化礼堂”为一体推动两者的共同发展

笔者所在的嘉兴市秀洲区, 自提出建设“文化礼堂”之初就十分重视此项文化工作的开展, 积极在5个镇16个试点村开展“文化礼堂”工作。文件公布至今, 各个村最大限度利用村中资源高度完成了“文化礼堂”场地设施的改建扩建。

但就秀洲区而言,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仍然棘手。

其一是“文化礼堂”的建设过程中, 形式主义遗风仍有影响, 应付检查、走走过场;其二是资金不足, 必要的设施器材配备不足;其三是传统文化的挖掘不够重视, 传统文化支撑力度不够;其四是“大路货”普遍, 缺少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色文化品牌。

笔者以为, 着重挖掘发挥“文化礼堂”的“食堂”“学堂”“会堂”“展堂”功能, 融传统文化与“文化礼堂”为一体, 推动两者共同发展, 或许是解决这些棘手问题的一个良策。

1. 食堂

这当然不是一般概念中一日三餐的食堂。

一部《舌尖上的中国》, 让我们发现在不经意的日常饮食中也传承着文化。中国的饮食文化一直发展至今, 每个地区的餐桌上都有它们独到的历史记忆。

饮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支脉。“二月初二吃撑腰糖糕”就是嘉兴一些乡村里的传统风俗:旧时正月干了一年活计的家家户户都会给自己放一个假, 农历二月后又开始新一轮劳作。所以在二月初二这一天, 农村里会做糖糕给壮劳力吃, 让他们更有力气做农活, 因此得名“撑腰糖糕”。这习俗也寓意期盼新一年有好收成。还有冬至夜吃“红糖桂圆鸡蛋”等等风俗, 都是嘉兴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色饮食。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饮食文化绝对可以成为文化礼堂中吸引人的一大特色。打造本村“特色食堂”并不是要求村民集中吃大锅饭, 而是要让村民在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弄清楚节日饮食、婚丧饮食都该吃什么, 又有哪些关于饮食的典故出处, 由此发现传统饮食文化之美。通过“美食”把一代代人不同的记忆、将村庄的故事、历史传递给更多人知晓。

2. 学堂

笔者曾在油车港镇参加过一场葬礼, 发现农村社会之中还保留着一些过去的丧葬传统。农村家中老人去世, 身上要带一个布袋, 男不放梳子女不放扇。老人的亲属披麻戴孝也都各不相同:儿子身披长衫, 女儿女婿则穿短衫, 孙辈短衣上还须缝制一块红布;女儿要为老人叠六斤四两“银元宝”等等。但细问礼仪风俗由来, 现在农村里大多人已经回答不上来, 只有少数年长的老者能说出一二。

这时候就希望村里可以邀请专家或者当地有威望的老者, 在学堂内授课讲述关于传统文化常识, 普及一些我们时常为之却不知道出处的传统习俗。

有的人或许认为传统文化只需依葫芦画瓢效仿先人就可以了。但只有明白传统习俗的由来、典故, 才能帮助人们践行、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村里能够开设学堂, 给孩子们点聪明痣, 举办成人礼, 给青年讲讲嫁娶礼仪, 为老人举办祝寿典礼, 都不失为一种增加居民传统文化知识, 和谐邻里关系的好方法。

当然重要的是在大家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 要识别精华与糟粕, 移风易俗始终是文明社会积极提倡的意识形态,

3. 会堂

会堂是提供村民商讨村情村务之处。其功能类似于过去宗族祠堂, 但也有所区别。过去的村落多以拥有相同血脉的村民聚居而成。在祠堂内商讨要事, 并请乡村中有名望的乡绅主持会议, 使会议的结果获得认可。祠堂可以说是公正威严的象征。如今秀洲区与浙北地区村庄状况类似, 村落是通过行政划分, 不以血脉为联络, 缺少祠堂等村民自行商讨集聚的场地。

“文化礼堂”则可以弥补这一空缺, 提供场地, 无论是今年的种植计划还是本月的节假日活动安排都可以让村民自主在“礼堂”内商讨;也可以容纳一些村民在其中处理不涉及法律底线的问题纠纷以减少政府与村民间的直接冲突。还可以邀请本村有民望的村民主持, 使得结果公正性、公平性得到大家的认可。这样的“文化礼堂”才不只是个文化活动空间, 更赢得了村民精神上的依赖性和归属感。村民也就更愿意参与本村建设, 为自己的村庄献计献策。

4. 展堂

展堂, 具有展览陈列演出的功能, 这部分功能也是现阶段各个试验村落“文化礼堂”设施中普及率最高的功能。嘉兴市的几个试点村落都开设或计划开设类似活动。

例如, 嘉兴嘉善“十字绣”活动室、秀洲区各镇的排舞活动、王店村姑嫂摄影等。在了解这些试点村的活动开展情况过程中笔者发现, 无论是排舞、十字绣还是摄影团队, 都是近几年才开始着手, 具有特色文化较少, 历史底蕴不浓厚。类似嘉善桃花村的“两分两换”旧物展之类, 从乡土田间汲取出来的文化“汤汁”还远远不浓。

一些村民会不愿意展示乡下的“土气”的技艺和表演, 宁愿跟风模仿电视里“流行时尚”的东西, 才是有“腔调”。这就需要政府部门给予正确的引导和鼓励, 支持他们组织庙会、网船会等一些乡间固有活动, 或者建立像“母亲博物馆”等有故事、有纪念性的展览。通过“文化礼堂”的平台, 让村民展示自己的文化, 对自己的文化拥有信心, 创造出传统文化精品。

若要建成富含底蕴的“文化礼堂”, 不是轻而易举的工程。文化礼堂要做到有场地, 有新意, 更要有长效机制, 让村民有的“玩”, 愿意“玩”, 更要“玩”了还能“玩”, 扎根于传统文化土壤必不可少。各地在“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 村民、指导者、政府部门都要牢牢把握当地的传统文化特色, 做出准确定位, 做好活动规划与实施。

上一篇:感恩的心下一篇:微量清蛋白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