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群体

2024-10-02

旅游群体(共7篇)

旅游群体 篇1

一、老年旅游市场的前景分析

根据最新公布的《2001年至2005年老龄事业发展纲要》的数据显示:目前, 中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10.2%以上, 60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1.3亿, 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占世界上老年人口的1/5和亚洲人口的二分之一。据专家预测, 到2010年, 中国60岁及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分别为12.18%和8.12%, 2020年为16.23%和11.30%, 2030年为22.34%和15.21%, 2040年为25%和20%。到2030年时中国将进入“超老年型”社会。而到了2050年, 60岁以上的人口总数将达到4亿左右, 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超过25.2%, 届时, 每4个中国人中间就有1个老年人, 中国将成为高度老龄化的国家。面对1.3亿人的老年市场, 专业人士称:“‘银发浪潮’将给我国旅游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有资料显示, 我国大城市中有30%的老人曾经先后出游, 专家预言到2005年, 这一比例还将增长20%。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系胡平博士预测:在未来30年间, 每年的老年旅游者将保持7.3%的持续增长, 老年旅游将会好戏连台, 前景灿烂。

和中青年游客比较, 老年旅游具有许多优势

1. 时间充裕, 具备旅游的闲暇时间

离退休的光阴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只要身体条件允许, 可以“拿起背包随时上战场”。闲暇时间是人们出游的必备条件之一。

2. 经济基础雄厚

如今的老年人收入渠道多样:退休金, 养老金, 社会保障, 儿女赞助, 多年的积蓄等。因此手头颇为宽裕。据调查显示, 城市老年人中有42.8%的人拥有存款。随着经济发展, 老年人的收入将呈不断增长之势。有人预测, 仅退休金一项, 到2010年就将增长到8300多亿元, 而到2030年将达到73000多亿元。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收入的提高, 老年人正逐步抛弃“重积蓄, 轻消费”, “重子女, 轻自己”的传统观念, 花钱买健康, 花钱买潇洒正成为老年人的时尚追求。这表明老龄化已经创造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市场。

3. 具有旅游的动机

现代老年人大都思想活跃, 身体健康, 具有消费欲望。这些老年人的主要特点是不甘寂寞参与意识强烈, 辛苦了大半辈子的他们愿意出去走走看看, 长长见识。

以上我们的分析可以看出老年旅游市场的发展潜力是很大的, 很大一部分老年人都有外出的欲望。如果旅游从业人员根据老年群体的特征入手, 加以正确的引导, 最终会使他们的这种欲望变成一种旅游需求, 产生旅游动机, 导致旅游这一事件的发生。因此, 老年群体特征问题是老年旅游市场开发者不可忽略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老年旅游群体特征

根据统计学原理, 选取55~75这一年龄段的人作为一个群体从他们的心里和消费行为的角度来研究群体特征。尽管个体差异较大, 但同一年龄段的旅游者特征则也具有群体相似性。

1. 老年旅游群体心理特征

一般而言, 随着年龄的增长, 老年人对客观事物感知能力将逐渐下降, 表现为对微弱刺激物的感觉失效, 对刺激物之间差异的分辨能力日益下降。他们的听力和味觉减退, 体能的下降, 灵活性差, 脑功能也趋向于衰退, 表现为记忆力上。老年群体的选择性记忆表现为对新事物不甚敏感, 甚至难以接受, 对传统熟悉的事物则更为关注, 主要为近时记忆减退, 但远时记忆相对保持良好, 即对近期所发生事情记忆力微弱, 而对早期生活阶段记忆深刻, 出现回归心理特征。

老年人往往情感脆弱, 容易激动, 情绪稳定性差。由于他们感知自己年劳力衰, 对死亡产生恐惧等心理, 导致焦虑压抑, 孤独等消极情绪占优势。同时, 他们的意志力薄弱, 适应能力下降, 依赖性强, 具有很强的安全意识。

2. 老年旅游群体消费行为特征

我们了解到老年旅游群体的潜在购买力是相当可观的。那么了解和掌握老年人的消费行为特征更有利于老年旅游市场的开发。

由于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差性, 老年人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有明显的消费特征。比如, 他们在衣着方面追求轻便﹑保暖﹑适用;在饮食方面, 注重保健, 吃易消化清淡的食品, 避免“三高”食品等;在住的方面, 一般要求清静, 交通便利。总的来说, 他们的消费行为特征是:求是求廉, 以理性消费为主, 看重服务质量, 并且喜欢结伴而行。我们只有了解了老年人心理生理和消费行为特征, 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发旅游产品, 开拓老年旅游市场。

三、老年旅游群体特征与旅游的关系

研究老年旅游群体的心理特征与消费行为特征的原因在于它们会对老年人的旅游活动带来重要的影响, 是旅游企业做出相关旅游产品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那么, 老年群体的这些特征是如何影响旅游活动的呢?老年群体心理特征和消费行为特征表现为相应的旅游动机和旅游偏爱, 进而影响老年群体的旅游活动。

1. 旅游动机

旅游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旅游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 是发动和维持一个人进行旅游活动, 以促使满足其需要的一种心理倾向。动机常以愿望, 意图, 兴趣, 思想, 信念等形式表现出来, 使个体发动和维持其旅游行动的一种能动心里现象。人们要旅游的动机对人们的旅游行为具有明显的预示作用。下面考察的是老年群体旅游动机的划分。参考陈传康对旅游活动行为的划分, 根据动机强度和指向性差别, 将老年群体旅游动机划分为基本, 提高和专门三个层次。老年群体参加活动最普遍的动机是排遣寂寞, 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寻求乐趣和弥补遗憾的需要, 怀旧思乡和疗养健身属于专门层次。

2. 旅游偏爱

旅游偏爱是指人们趋向于某一旅游目标的一种心理倾向。态度影响行为, 促使偏爱的形成。根据老年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结果, 可以总结出基于心里特征和不同需要的老年群体旅游偏爱。从老年群体的心里特征可以分析总结出老年人的旅游需要有三大类:即安全性需要, 参与性需要, 体验性需要。一般而言, 老年群体对旅游产品的安全性需要最强, 体验性需求次之, 参与性需求最弱。这也是由他们的身体机能决定的。总的来说, 老年群体的旅游偏爱体现于:偏爱于安全感知强的成熟型旅游产品, 偏爱于参与强度弱的旅游活动, 偏爱于精神体验丰富的旅游产品。

参考文献

[1]Supernaw, S.Battle for the Gray Market[J].Proceed-ings of the Sixteen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Travel and Tourism Research Association , 1985, P287~290

[2]钱旋茹:银发旅游正当时. [N].温州日报, 2004.04.21

[3]黎筱筱 马晓龙:基于群体心里特征的老年旅游产品谱系构建[J].人文地理, 2006.1

[4]马健民:旅游心理学.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3.57

[5]Fleischera, Pizam A.Tourism Constraints Among Is-raeli Seniors[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2 (1) .106~123

[6]马健民:旅游心理学.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3.126

[7]Grahan M.S Dann, Seniortourism.[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1, (28) :235~238

[8]甘朝有:旅游心理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7.37

旅游群体 篇2

一、人力调配数量

(一)病人来5人:在急诊科室内安排的模拟人员外、增加两名分诊护士(项海燕、贾丹)专科护士(何新茶、刘建双、陈小莲、卢爱芬)处理医嘱护士(魏秋蓉、傅艳)

(二)病人来10人: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加5名护士专科护士(许芳玲、黄凌云、赖锦碟、池海英、林云羽)1名处理医嘱护士(黄媚媚)。

(三)病人来15人:在前面的基础上再加5名专科护士(陈瑞利、万爱雪、徐蓉、叶丽珍、王建平)

(四)病人来20人:在前面的基础上再加5名护士(王爱玲、潘秀微、郭秀媚、潘丽洲、李孝珍)

二、各护士职责

(一)分诊护士职责:

1、接待病人,贴顺序号登记病人人数。

2、做好病人的资料登记及上报工作。

3、协助医生分诊和开通绿色通道。

4、对病人的去向进行追踪。

5、执行污物处理和上报制度。

6、新闻采访等进行初步处理。

(二)专科护士职责:

1、接到通知后到急诊向分诊护士报道、并在急诊大厅等候安排、领取分诊本。

2、病人到位时根据先后接待一个病人

3、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询问病情。根据分诊单测量生命体征并填写完善。

4、将分诊单上交给分诊护士,由分诊医生安排到分诊的区域。

5、将自己的病人护送到相应的区域。

6、负责病人的配药、输液、吸氧、心电监护等,按医嘱严格执行,组成2人为一小组,严格执行双人核对制度。必要时一人留守,一人处理医嘱。

7、负责护理交班书写,护理交班连同病历需统一上交检查。

8、病人做检查时,需要步步跟到,并将处理后分流的病人送到相应的病区,做好交接记录。

9、病人转科或有其他安排时要向分诊护士交代好去向。

10、接待的护士要做好自己病人的宣教。病人要了解自己的一切治疗(检查团要追踪)

11、自己接待的病人的病历、最后要交由分诊护士处统一备查。

12、遇到特殊情况时及时和护士长联系。处理医嘱人员职责:

1、负责医生医嘱的核对、录入及转抄工作,协助一对一护士进行配药。

备注:

1、处理医嘱的笔类用品要自己准备。

2、急诊会在每个区域准备好输液、外科、治疗等用品。训练的时候大家尽量熟悉一下。欢迎提出合理化得建议。

区域的分布:

A区:急诊抢救室 B区:急诊监护室 C区:急诊留观室

D区:急诊病区走廊上。

E区:太平间 病人的分诊分级:(各颜色标签贴在病人的胸前.红色:濒危病人,是指病情随时可能危及生命的病人,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A区),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

橙色:危重病人,是指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红色,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接待病人前往监护室(B区)进行急救、按重症病人护理常规进行护理、按一级护理处理病人。

黄色:急症病人,是指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安排接待病人如(C区)、按入院病人常规进行护理。按二级病人护理常规护理病人。

绿色或蓝色:非急症病人,是指病人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没有或很少不适主诉,且临床判断需要很少急诊医疗资源的病人。接待病人入(D区)、按一般护理常规护理病人。人员许可也可以入C区。

旅游群体 篇3

乡村旅游,不明思议就是在乡村地域开发的旅游景点,主要由与农事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等组成,这种具有乡土气息的乡村风情对于老年人非常具有吸引力,可以提供老年人休息、看风景、学习等活动。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注重养生和保健,而乡村旅游恰好迎合了老年人这方面的需求。并且老龄化现象的日益严重致使我国老年群体人数不断增大,由此便给老年旅游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潜力。

一、老年旅游市场的特点

(一)老年群体人数不断增大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口在迅速增长,据相关调查统计,预计2020年,老年人口人数将达2.48亿,占总体人数的17%。预计在2050年,我国将进入老龄化最严重阶段,老年人数将高达4.37亿,占总体人数的30%以上。由数据可见,我国老年旅游者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二)老年群体经济收入较多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改善,收入水平自然也在不断增长。老年群体的收入更是丰厚,他们有平时的积蓄,退休工资和社会保险,还有子女给的养老金等,所以他们有很多闲钱。

(三)老年群体拥有怀旧心理,旅游时间充裕灵活

由于多数子女都在外打拼,所以老年人相对年轻人会更想要与他人进行交流,同时人一老,怀旧情结就会加重,总是会希望有时间回到曾经去过的地方故地重游,或看一看以前没有见过的风景。此外,老年人是退休人员,他们的旅游时间非常充裕和灵活,并且大多数老年更喜欢在淡季外出旅游,既经济实惠,且节奏也更适合于他们。

(四)老年群体出游的欲望强烈

老年人退休在家,与外界的接触越来越少,平时身边的休闲娱乐活动几乎没有。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和心理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再加上有些子女不在身旁,会使老人产生很强的失落感,精神上找不到寄托。

通过对老年旅游群体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老年旅游群体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值得旅游从业者的深入研究和开发。

二、老年群体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一)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亟需政府的大力扶持

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具有多重意义,它不仅有益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助于旅游事业的发展,同时还对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老年人需要社会的帮助和关怀,这是因为他们在年轻时为社会付出了几十年的青春和精力,所以社会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老年人减少身心上的各种问题。乡村旅游产业的开发,能够让老人回归到大自然,这不仅能给老年人带来身心上的健康,同时也是社会彰显责任和义务的表现。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重,给社会带来了各种不利的影响,而老年旅游产品的开发不仅可以帮助政府减缓这一问题,同时也会给当地经济带来发展的动力。由此可见,老年旅游产业的开发是一项多方受益的项目,政府应该在这方面给予重视,可以通过减税、低息贷款等方式来鼓励企业投入到乡村旅产品开发的项目中来。

(二)产品的开发要有老年特色,迎合老年人的需求

旅游产品的开发要有适合性,老年人与年轻人相比,有很多不同的地方需要注意。例如他们的身体经不起舟车劳顿,所以在路线安排上不能过长,景点的选择也不宜过多,要做到数量适宜,质量过硬。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要以老年人特点出发,根据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发出适合他们需求的专项旅游产品。

(三)注重细节,做好旅游中的服务

旅游中的导游要具备专业的旅游知识和服务技巧。在旅游过程中要做好相关景点的介绍,讲解速度要事宜,态度温和有耐心。此外,由于老年人身体素质相对较差,在旅游途中应配备一支医护人员随行。在老年人遇到疾病突发时,能够做到及时、恰当的处理,保证老年旅游者的安全,让他们能够安心的出游,尽情的娱乐。

(四)结合乡村旅游的特点,注重养生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消费理念也随之改变。除了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此时他们更加注重养身保健。所以在乡村旅游专项产品的开发中,应该加大力度开发具有养生题材的旅游项目,迎合老年人养神保健的需求,使得乡村旅游中每一种资源都有其特殊的养生功能。

三、总结

旅游群体 篇4

荆州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城, 其春秋战国文化、楚文化、三国文化打造了荆州旅游产业的一张名片。人们在感受旅游消费带给本地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愿意积极的自我参与旅游体验带来的快乐和享受。目前, 荆州市消费市场层呈现活跃态势;截止到2010年1月,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0.6亿元, 比上年增长23.7%, 增速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分城乡看, 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93.7亿元, 比上年增长27.3%;农村 (县及县以下) 消费品零售额176.9亿元, 比上年增长20.0%, 城乡消费差距进一步缩小。[1]体育旅游作为新兴旅游消费的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促进了消费结构的升级, 更满足了不同人群对消费方式多样化社会性需求。因此, 把握城镇居民体育旅游消费的规律性, 对于体育旅游业的发展、体育旅游消费市场的供求均衡, 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文献资料、逻辑归纳等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简单随机抽样对荆州市13个行政区选取560个居民进行相关体育旅游消费调查研究。其中有旅游消费 (包括体育旅游消费者在内) 452人。

3 结果与分析

体育旅游包含了专项体育旅游与旅游体育活动;专项体育旅游是指以体育活动、体育赛事等体育资源为旅游吸引物而进行的旅行游览活动, 是一种主题旅游;旅游体育活动是指游客在旅行游览过程中所参与的各类体育活动, 是旅游活动的组成部分。[2]

体育旅游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规定, 旅游活动按人们出游的目的分为六大类, 即休闲、娱乐、度假类;探亲访友类;商务、专业访问类;健康医疗类;宗教朝拜类与其他。体育旅游则属于休闲、娱乐、度假、健康医疗类。[3]

荆州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城, 其春秋战国文化、楚文化、三国文化打造了荆州旅游产业的一片天, 而作为新兴的旅游项目“体育旅游”, 荆州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去体验、去感受体育旅游带来的享受。

3.1 体育旅游消费群体的性别状况

在参加过体育旅游活动的人群中, 男女之间的参与比例差异很大。男性群体占整个体育旅游参与者的56.9%, 而女性群体只占到43.1%, 这说明男性要比女性更喜欢体育旅游这一休闲运动。

这一现状可能与人们传统的观念有一定的关系, 由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观念, 男人更多的是在外面抛头露面, 女性大多都做一些家庭内务, 单位勤杂方面的事情。这一传统的观念也影响到人们的体育旅游活动。在进行旅游方面, 女性朋友大都喜欢比较休闲、娱乐, 安全、稳健的休闲游, 而男性对那些山水游、休闲游不是很感兴趣, 大多都比较喜欢刺激, 探险, 体育旅游这一新的旅游活动的出现, 给予了他们更多的旅游活动方式。

3.2 体育旅游消费群体的年龄结构

调查显示, 荆州市参与体育旅游的年龄结构人群差别较大。年龄结构主要集中在中青年, 少年儿童和老年人参与体育旅游活动的相对较低。在抽样调查中, 25岁以下的消费者占18%, 25-35岁的消费者占41%, 35-45岁的消费者占33%, 45岁以上的消费者占8%。

在统计中, 参加体育旅游的人群主要是以中青年人为主, 由于青年人的消费意识比较超前, 比较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追求时尚, 敢于冒险、敢于桃战, 从而比较容易接受对体育旅游这一新的休闲方式。而由于体育旅游需要一定的身体条件、经济基础, 所以青少年儿童、和老年人在参与体育旅游的人群, 就要相对低很多。

3.3 体育旅游消费群体的职业分布

本研究调查显示, 荆州市参与体育旅游人群的职业主要分布在企事业机关单位员工、公务员、在校大学生、教师、个体工商业主这几大类。其中企事业机关单位员工、公务员居首, 所占比例较大;在校大学生、教师所在比例次之;个体户工商业主和其他职业所占比例较小。

由于事业单位、机关部门每年都会组织单位职工外出旅游, 现在休闲游已经不能满足这类群体的旅游热情, 体育旅游慢慢成为这类消费群体的一大热点项目。现代在校大学生, 大都喜欢刺激, 探险、徒步类休闲方式, 体育旅游能够很好的满足他们这种新奇、冒险的生活方式, 所以说大学生现在是体育旅游消费人群的生力军。

3.4 体育旅游消费群体的收入状况

体育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消费, 而决定这种消费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多少。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持续增长, 城市居民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 人们的生活观和消费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追求健康, 外出户外活动, 参与体育旅游的意识也随之相对增加, 从而为体育旅游消费提供了前提条件。

参加体育旅游活动与居民的收入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 收入水平越高, 所能用于体育旅游消费的资本就越多, 居民的的收入状况与参与体育旅游的比例呈正相关关系。

3.5 体育旅游消费群体的支出水平

在被调查者所有的旅游消费中, 体育旅游的消费约占16%。家庭收入水平较高的群体他们的体育旅游消费水平较高, 如家庭收入在4000元以上群体, 200元以上消费的人群最多, 远高于1000元以下收入的在200元以上消费的群体约25%。而大多数体育旅游的项目主要是以漂流、爬山、野外穿越等为主。不算一些装备, 人均每次消费大概在50-300元之间。如算上旅游的其他费用, 大概在200-550元不等。这个消费水平与一般观光旅游、休闲旅游相比较, 其消费水平大致相当, 而且还要稍低于一般的旅游消费。总体来说, 这个消费水平对于荆州的旅游人群相对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

3.6 体育旅费消费群体的消费动机

调查显示, 大部分居民的业余休闲活动都是以健身, 娱乐休闲为主, 而也有不少居民认为参加体育旅游活动, 可以回归自然, 冒险猎奇, 同时还可以在参加体育旅游中交朋结友, 扩大自己的人际交往圈。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全面健身活动不断深入开展, 体育旅游健身活动在我国悄然兴起, 体育健身旅游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时尚生活方式, 如户外徒步旅行, 野外穿越, 漂流等等活动项目,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活动参与者在进行某项体育活动的过程中, 达到健身, 娱乐和旅游观光的多重目的。而且在人们忙碌的工作中, 适当参加体育旅游还可以减少压力, 愉悦心情, 帮助人们更好的面对生活。

4 结论

4.1 调查结果显示, 荆州市城镇居民体育旅游消费明显活跃、消费热点突出;

体育旅游消费群体中, 56.9%男性要高于43.1%女性;并以青年人居多, 老人和小孩比例相对偏少;另外, 文化水平越高, 参与体育旅游的高水平消费人群所占比例越大。

4.2 荆州市体育旅游消费人群的职业多集中在企事业机关单位员工、公务员、在校大学生、教师、个体工商业主这几大类。

不同居住地人群对体育旅游消费的需求不尽相同, 市区和城镇居民的体育旅游消费水平相对较高, 消费观点较新。

4.3 体育旅游消费约占总体消费16%。

荆州市体育旅游的人均消费水平大概在200-550元之间, 受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 收入越高, 参与体育旅游的次数就越多;家庭人均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群体, 消费需求最大, 消费动机最强。

参考文献

[1]荆州市旅游局[EB/OL].http://www.jztour.gov.cn/Article/HTML/Article_94.htm[1]荆州市旅游局[EB/OL].http://www.jztour.gov.cn/Article/HTML/Article_94.htm

[1]闵健.体育旅游及其界定[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 (6) :4-6.[1]闵健.体育旅游及其界定[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 (6) :4-6.

旅游群体 篇5

自2015年底我国提出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以来,供给侧改革问题备受理论界的关注,成为讨论的热点和重点。在宏观经济运行中,供给和需求是有机联系的,只有供给和需求的有机衔接才能真正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对旅游目的地来说也是如此。旅游目的地作为旅游的供给地,一直是旅游研究的重点,但相关研究过去则一直重视从需求方即游客的角度展开。Augustyn、Ho的研究认为,随着更好地理解游客的动机和需求,并提供针对性的供给,可有效促进旅游目的地营销[1]。Fakeye、Crompton的研究表明,游客对旅游目的地体验的评价影响到他们对旅游目的地的印象[2]。Alegre J、Garau J通过对大量文献的研究,归纳了游客满意度的研究范式[3]。Stephen L J Smith试图突破以往研究对旅游业的定义,仅从需求方出发,从供给侧对旅游业进行了定义,指出旅游业应是为游客和当地居民的组合服务的[4]。Schlüter基于区域大市场,研究了拉丁美洲的旅游供给状况[5]。Papageorgiou对英国旅游经销公司、希腊住宿业与国家旅游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定性分析,探讨了在供给方视角下旅游业的人文维度特征[6]。随着众多学者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引入到旅游目的地研究以来,就产生了大量研究成果[7,8,9,10],有关目的地居民的研究也成为研究的热点。国内关于旅游目的地的研究则多集中在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游客满意度、游客行为等方面,也有大量从利益相关者角度研究旅游目的地发展的研究成果[11,12,13,14,15,16]。但是,国内外关于旅游目的地的研究多是从游客或目的地的相关利益者单方面展开的。根据Stephen L J Smith的研究指出,旅游业的构成包含两个层次,一是专门为旅游者服务的,另一个是为旅游者和当地居民服务的组合服务[17]。真正客观真实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供给的评价应把旅游目的地的利益相关者与游客置于同一平台来进行综合研究。

入境旅游是我国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近年来入境旅游在我国三大旅游市场中的份额逐渐降低,2014年我国的旅游市场出现“两升一降”的格局,在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保持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入境旅游人次和收入都呈现下降的趋势,因此如何提升入境旅游市场成为我国旅游发展面临的一个现实难题。了解入境旅游供给存在的问题,可以更好地满足入境旅游需求无疑是振兴入境旅游的最佳路径,因此本文以入境旅游的供给作为研究的切入点。

2 案例地选择

西安是我国典型的旅游热点城市,旅游业发展较早也较成熟。西安的入境旅游接待状况一直被看成是我国入境旅游发展的“晴雨表”[18],而有关西安入境旅游的研究也一直是研究的热点[19,20,21,22,23,24]。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实施,西安在我国西部旅游中的地位将越来越突出。研究不同群体对西安旅游供给的评价及其差异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入境旅游供给的整体情况,对其他城市尤其是西部城市的旅游发展有极大的借鉴作用。

3 问卷设计及调研过程

3.1 研究假设及问卷设计

李克特量表是目前调查研究中使用最广泛的量表。为了准确地测度旅游目的地的供给水平,本调查采用李克特七级量表,将旅游供给分为7种情况:根本不能满足(1分)、不能满足(2分)、基本不能满足(3分)、一般满足(4分)、基本满足(5分)、满足(6分)、很能满足(7分)。对应调研问卷中关于旅游供给评价的“非常不同意(1分)、很不同意(2分)、不同意(3分)、一般(4分)、同意(5分)、很同意(6分)、非常同意(7分)”。借鉴相关研究成果,设计针对入境旅游供给的问卷,并运用德尔菲法征求多位专家的建议,最终确定了测度入境旅游供给的6个一级指标、47个二级指标(表1),并针对一些不容易理解的二级指标在问卷上做出解释,如餐饮服务解释为包括服务态度、食品卫生、就餐环境、菜品质量等方面的内容。调查问卷主要为英文问卷。

3.2 调研对象选择

本次调查和研究主要从主、客两个角度选择调研对象,“客”的角度即为入境旅游的游客,“主”的角度即为目的地的利益相关者群体,包括景区附近的社区居民、旅游从业人员和政府管理人员。

研究这三个群体的主要原因是,他们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入境旅游发生密切关系,能较为准确和客观地评价西安市的入境旅游供给状况,对他们发放同样内容的问卷,探寻他们对旅游目的地旅游供给的评价,寻找其共性和差异性,试图为旅游目的地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3.3 调研实施

本次调研时间为2013年5—7月,为西安旅游的旺季。入境游客和社区居民的问卷调研地点主要集中在秦兵马俑博物馆、华清池、大雁塔、陕西历史博物馆、回民街与周边社区。从业人员的问卷除了在景区工作的人员包括景区工作人员、导游等外,还在旅行社、酒店、酒吧等企业进行,并对部分管理人员进行了深度访谈。政府管理人员的调研主要在陕西省旅游局、西安市旅游局、临潼区旅游局等地进行,并选择部分人员进行了深度访谈。

本次共发放入境游客问卷673份,有效问卷600份,有效率为89.15%;发放社区居民问卷561份,有效问卷520份,有效率为92.27%;发放旅游从业人员问卷589份,有效问卷538份,有效率为91.34%;发放政府管理人员问卷80份,有效问卷64份,有效率为80%。

4 调研数据分析

对获取的调研数据运用SPSS19.0软件和EXCEL软件进行了处理、分析和信度检验。本次调查的入境游客中男女比例各为50%,年龄在15—64岁之间的占调查游客总数的93.1%,与我国入境游客的整体特征相符;社区居民中男性占47.3%,女性占52.7%,年龄在15—64岁之间的占调查居民总数的96.8%;从业人员中男性占23.7%,女性占76.3,年龄在15—64岁之间的占99.8%,其中25—44岁的从业人员占62.1%,符合旅游从业人员中年轻人、女性占多数的现状;政府管理人员男性占47.3%,女性占52.7%,年龄在25—44岁的占75.4%。样本结构较合理。

4.1 对旅游吸引物要素的评价与差异性

旅游吸引物在一个地区的旅游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Boniface、Cooper的研究认为吸引物是旅游业赖以生存之根本,旅游吸引物促生了游览,引发了远程旅行,并创造了整个旅游业的前景[25]。本次调研中旅游吸引物指标分为8个二级指标。

从图1可见,四个群体对这些指标评价均值分布在4.66—6.06之间,整体趋势趋同。入境游客对8个指标的评价除A1、A2两个指标低于政府管理人员外,其余各指标都高于东道主三个群体。入境游客对这个8个指标的评价均值由高到低依次是A2、A3、A1、A5、A7、A6、A4、A8,评价均值均大于5,最大值和最小值差0.88;社区居民对这8个指标的评价由高到低依次是A1、A5、A2、A4、A3、A8、A7、A6,其中A6、A7、A8均值均低于5,最大值和最小值差0.58;从业人员对这8个指标的评价由高到低依次是A1、A2、A5、A3、A4、A7、A8、A6,其中A6、A7、A8均值均低于5,最大值和最小值差0.73;管理人员对这8个指标的评价由高到低依次是A2、A1、A5、A3、A4、A6、A7、A8,其中A6、A7、A8均值均低于5,最大值和最小值差1.4。四个群体对A2的评价差异最大,由高到低依次是政府管理人员、入境游客、从业人员和社区居民,最高均值和最低均值差0.8,入境游客和管理人员对A2的评价值明显高于社区居民和从业人员。四个群体对A4、A5的评价均值最接近,但排名差异较大,尤其是A4,在入境游客对这8个指标的评价中位于倒数第二,反映出入境游客渴望了解当地人的生活,但现有的旅游活动安排在这方面有很大的不足。四个群体对A6、A7、A8三个指标的评价普遍偏低,尤其是东道主三个群体对这三个指标的评价均值都低于5,充分说明西安的旅游节事活动、文化演艺活动、国际展会、展览等吸引力不强或知名度不高,竞争乏力。

4.2 对食、宿、购、娱服务和设施评价与差异性

食、宿、购、娱是传统旅游活动的核心,也是旅游开发和旅游企业最为关注的内容,其服务和设施质量直接影响整个旅游活动的质量。本次调研中此项指标共分为11个二级指标。从图2可见,四个群体对这11个指标的评价均值分布在4.48—5.67之间,入境游客对这11个指标的评价均值均高于东道主群体。入境游客对这11个指标的评价均值由高到低依次是B3、B4、B2、B9、B7、B8、B1、B6、B11、B10、B5,评价均值均大于5,最大值和最小值差0.5;社区居民对这11个指标的评价由高到低依次是B9、B11、B8、B2、B10、B3、B4、B1、B6、B7、B5,除B8、B9、B11外的8个指标评价均值均小于5,最大值和最小值差0.57;从业人员对这11个指标的评价由高到低依次是B3、B9、B4、B11、B2、B8、B5、B1、B10、B6、B7,除B2、B3、B4、B8、B9、B11均值大于5外,其余5个指标的均值小于5,最大值和和最小值差0.55;政府管理人员对这11个指标的评价由高到低依次是B9、B8、B11、B4、B2、B3、B7、B1、B10、B5、B6,其中B2、B8、B9、B10均值大于5,最大值和最小值差0.71。四个群体对B3、B4的评价差异性较大,东道主群体中从业人员对这两个指标的评价较高,而社区居民和管理人员对这两个值评价较低,但入境游客对这两个指标的评价在11个指标中是最高的。这一方面说明导游服务质量和景区的服务质量可很好的满足入境游客;另一方面说明国内社会对导游和景区的服务质量的认同度不高。四个群体对B5、B6、B7、B8、B10、B11六个要素的评价普遍偏低,尤其是对B8、B11的评价值最接近,说明西安的餐饮服务设施和购物场所的种类不够丰富,娱乐和购物的服务质量与市场的需求差异较大。

4.3 对旅游交通的评价与差异性

旅游交通是旅游活动中主要的时间消耗、费用消耗,以及主要的效果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旅游业的发展前景、旅游资源的容量与承载力[26]。本次调研中,此项指标共分为五个二级指标。从图3可见,四个群体对西安旅游交通的评价均值分布在4.75—5.42之间且高度一致。四个群体对C4的评价最高,其次为C1,而对C2、C5的评价较低。说明随着高铁、航线、高速公路的发展,从外地到西安来较便捷,但西安的市内交通仍与市场预期有较大差距,整体交通设施水平有待提升。四个群体对C5的评价差异性较大,从高到低依次为入境游客、从业人员、社区居民和管理人员。其原因应是:入境游客多以“团队”的方式旅游,用车和活动安排大多由旅行社统一安排,而东道主群体则要自己安排出行,所以对西安的市内交通评价较低。

4.4 对旅游环境的评价与差异性

城市旅游环境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游客对城市旅游产品的体验和感知,也会对当地人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本次调研的城市旅游环境指标分为11个二级指标,主要涉及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27]。从图4可见,四个群体对这11个指标的评价均值分布在4.04—5.98之间,差异性较大。除D7外,四个群体对其他指标的评价普遍较低,对D1、D2、D3三个指标的评价很低,尤其是入境游客对这三个指标的评价最低,均值分别为4.19、4.04和4.15。说明西安的旅游环境整体较差,特别是空气质量、城市用水、公共环境卫生状况差可能成为阻碍西安市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4.5 对旅游信息服务的评价及差异性

2014年我国的年度旅游主题是“美丽中国—2014智慧旅游年”,而智慧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旅游信息服务。泛在化的旅游信息服务导致了旅游信息流重构、旅游业务重组、旅游组织优化,也导致旅游者的信息搜索行为和行为方式、旅游营销方式、旅游管理方式、旅游服务方式发生根本性改变[28]。本次调研旅游信息服务指标一共分为8个二级指标。从图5可见,四个群体对这些指标的评价均值分布在4.39—5.2之间,普遍较低,差异性较小。入境游客对E1、E2的评价最低,分别为4.39和4.61,其他三个群体对这两项的指标评价相对较高。四个群体对E1、E3、E4、E8三个指标的评价偏低,均低于5,按照李克特量表值对应的含义接近“一般”,说明西安在旅游互联网服务、英文旅游信息、旅游标识、导览信息、免费旅游宣传资料发放等方面的服务工作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4.6 对西安旅游安全的评价与差异性

外出旅游,安全应是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旅游目的地的安全性也是影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次调研将旅游安全指标分为四个二级指标。从图3—6可见,四个群体对这四项指标的评价分布在4.36—6.03之间,差异性较大。入境游客和从业人员对这四项指标的评价也较一致,均在5以上,且差异性也较小。

政府管理人员对F2的评价最高,其余指标与入境游客、从业人员差异不大。社区居民对这四项指标的评价全部低于其他三个群体,尤其是对F3的评价最低。除管理人员对F4的评价均值低于F2外,其余三个群体对F4的评价均值最高。四个群体对西安旅游服务设施的安全状况评价差异性较大,社区居民对西安的旅游安全评价较低,但整体上四个群体较为认可西安整体上很安全,尤其是入境游客对这一指标的评价最高。

4.7 对西安旅游供给的整体评价比较

对每个二级指标的均值进行无加权计算,得出每个群体对一级指标和整体旅游供给的评价均值(图7)。根据调研结果进行的计算发现(表2),入境游客对47个指标评价均值的平均值为5.19,是四个群体中最高的;其次是从业人员为5.12;第三是政府管理人员为4.98;最低的是社区居民为4.88。入境游客对A、B、C三个指标的评价均高于其他三个群体,说明西安的旅游吸引物、食宿购娱服务与设施和旅游交通能较好的满足入境旅游的需求;而在城市旅游环境、旅游信息服务方面与入境旅游的需求差异较大。

5 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四个群体对西安市入境旅游供给的评价按李克特7级量表计算整体趋近于5,并且还有很多指标低于5,说明西安市的旅游供给水平介于基本满足和一般满足之间。根据Philip kotler的研究[29],即使游客给出基本满足的评价,他们重新光顾和向别人推荐的可能性都很小。西安市的旅游吸引物、食宿购娱服务与设施和旅游交通能较好地满足入境旅游的需求,而在城市旅游环境、旅游信息服务方面与入境旅游的需求差异是较大的。

具体结论与建议为:①西安的旅游节事活动、文化演艺活动、国际展会、展览等在吸引入境旅游方面优势不足。入境游客渴望了解当地人的生活,但现有的旅游活动安排在这方面有很大欠缺。未来,西安市应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带来的机会,以“丝绸之路”起点的身份,多组织相关的节事及会展活动,满足入境游客的需求。②西安的餐饮服务设施和购物场所的种类不够丰富,娱乐和购物的服务质量与市场的需求差异较大。西安具备发展餐饮、购物的天然优势,今后应着力丰富餐饮企业的种类,加强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和宣传工作。③随着高铁、航线、高速公路的发展,从外地到西安的交通较便捷,但西安的市内交通仍与市场预期有较大差距,整体交通设施水平有待提升,并存在交通拥堵现象。相关部门可借鉴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成果,推进西安城市交通的智慧化发展。④西安的旅游环境整体不尽如人意,尤其是空气质量、城市用水、公共环境卫生状况差可能成为阻碍西安市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西安市应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关、停、并、撤”对环境造成巨大不良影响的企业,推进绿色、友好产业的发展。⑤西安在旅游互联网服务、英文旅游信息、旅游标识、导览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工作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政府部门、企业之间应充分认识到互联网的作用,积极进行旅游网站的建设,充分利用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提供相关服务。同时,注重规范路标、旅游标识,使游客在西安的旅游活动更加方便。

摘要:以西安为案例地,构建了关于入境旅游供给评价的6个一级指标、47个二级指标问卷,对入境游客、社区居民、旅游从业人员和政府管理人员等主客群体进行了调研,并运用SPSS19.0软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主客群体对西安入境旅游供给的评价按李克特7级量表计算,整体趋近于5,还有很多指标低于5,说明西安的旅游供给水平介于基本满足和一般满足之间。西安的旅游吸引物、食宿购娱服务与设施和旅游交通能较好地满足入境旅游的需求,而在城市旅游环境、旅游信息服务方面与入境旅游的需求差异较大。

旅游群体 篇6

直到20 世纪80 年代,我国对消费行为的研究才开始出现。这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多,消费品市场迅速发展,以消费者为主体的“买方市场”格局逐步形成。广大消费者转向小康型、多样化、选择式消费,消费者自身的主体意识逐渐成熟。旅游消费逐渐成为中国居民休闲生活的重要方式,古镇旅游更是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秀丽风光而吸引了大批游客。新兴的旅游社会学强调把其融入“促进社会文化变迁的众多因素中做情景化的审视”,突出反映了旅游群体的社会功能。古镇旅游消费群体以其独特的群体特征、旅游动机、消费心理等成了研究重点。这一研究有利于丰富我国居民消费行为理论,进一步推动消费社会学相关理论的发展,而在了解古镇旅游消费群体一般特征的基础上,为以后旅游开发地如何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二、文献综述

(一)消费社会学的相关研究

1.国外对消费社会学的研究。20 世纪50 年代马斯洛提出对消费需求研究影响很大的需要层次理论。他将人的需要归为五个层次:一是生理需求,即人们衣食住行需求;二是安全需求,即生存安全需求;三是社交需求,即在社会交往中对友谊、对爱情的需求;四是尊重需求,即在社会交往中希望得到人们的尊敬和认可;五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希望自己的价值得到社会认可,希望自己的才华在社会中发挥作用[1]。

20 世纪60 年代以后,消费者行为研究呈加速发展趋势。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关注广告效果研究、态度与行为关系的研究、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等。20 世纪80 年代,以菲力普、科特勒为代表的营销理论对全球市场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一些观念推进了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研究,如产品形象与定位研究、品牌知名度研究等。20 世纪90 年代,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品牌竞争已经成为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学者们开始着重研究消费者头脑中的品牌形象与忠诚度。Roger D.Blackwell,Paul W.Miniard,James R Engel认为,各种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消费者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和对商品的选择标准。因为消费者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个人的消费行为不可避免地会打上其所属群体的烙印[2]。当前,对消费社会学的研究趋势表现为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多学科共同研究、多国积极参与研究。

2.中国对消费社会学的研究。当前,国内对于消费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对消费行为一般状况的研究,体现为:消费水平迅速上升,消费总量急剧扩张;消费多样化、高档化趋势明显;消费理性程度增加。(2)对消费行为群体差异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人与青少年的消费心理差异分析。(3)对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如尹世杰认为,概括起来有三类:一是消费者个性心理;二是经济因素,这是决定性的;三是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地位及文化环境等[3]。

综上所述,当前关于消费社会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宏观消费行为的研究,但对于旅游消费行为这一独特行为的研究相对较少,针对旅游群体的群体特征、消费行为、消费动机的研究更是不足。

(二)旅游社会学的相关研究

对旅游的科学研究起源于欧洲大陆。但是,直到20 世纪70 年代才将旅游研究作为社会学的一门专门学科。国外旅游杜会学的主要研究方面包括:旅游者、旅游者和当地人、旅游系统的发展和结构、旅游的影响[4]。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面对国际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的趋势,多注重旅游文化与社会发展的机制的关系,着重分析旅游业对于社会变迁、社会分层、社会生态环境的影响。总之,旅游社会学是一门研究旅游活动与社会发展之间相互关系、互动作用及其特殊效应的应用型学科。目前,面对我国旅游业迅速而持续发展的态势,加强旅游社会学的研究是客观上的需要[5]。笔者主要是从旅游群体对社会变迁、社会生态环境的角度进行分析。

三、朱家角及其旅游群体的基本情况

本文以朱家角古镇旅游区的游客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旅游消费群体的群体特征、旅游动机、消费情况、旅游开发的影响,通过访谈法、观察法收集资料,从消费社会学、旅游社会学等相关角度进行分析。

(一)研究地点介绍

朱家角镇位于上海市青浦区中南部,距上海市中心48公里。318 国道贯穿镇境,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朱家角历史悠久,留下众多的人文景观;“水木清华,文儒辈出”,旅游资源丰富;1991 年,被列为上海四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素有“上海威尼斯”之誉。

进入朱家角镇,笔者印象最深的是周围楼房不像在市区都是高层建筑,附近建筑都在七层左右,统一青灰墙黛瓦,颜色淡雅,跟湖水相互呼应。楼房间距很大,不像市区楼房紧挨。地面干净,绿树成荫,处处彰显南方小镇“小桥流水人家”的自然清新。

(二)朱家角旅游消费群体的基本特征

消费者决策过程的每一个阶段,性别、年龄、收入、生活方式和个性等都会影响消费者做出购买和使用产品与服务的决策。因此,研究古镇朱家角旅游者消费行为应先从旅游者特征开始。

在年龄方面,旅游者多为中老年,青年较少,还多为在上海读书的大学生;性别方面,旅游者男女比例接近1∶1;职业方面,旅游者多为社会工作者,选择在假期出门旅游休闲;出游方式方面,周边城市多选择自助游,外省多选择跟团旅游,但是个人游的数量较少,多是同自己关系密切的亲人、朋友结伴出游,家庭游仍是外出旅游的主要方向;客源地方面,多为上海周边城市游客,全国旅游者客源地分布不均衡,国际旅游成为热点,外国游客逐渐增多;旅游次数来看,外省游客多为第一次,周边城市游客回头客较多[6]。

四、对旅游群体的消费社会学分析

(一)旅游动机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促成朱家角旅游有多方面的原因:周边城市的游客会因为陪亲朋好友游览朱家角;全家出游,享受天伦之乐;环境优美,交通方便;上班族可能趁出差机会旅游等等。以上可归纳出旅游群体出游的原因:(1)从经济学角度看,随着经济发展,除去用于基本生活资料的消费后,居民有能力支付旅游经费。(2)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风景区密集,适合假期旅游。(3)有游客自由支配的空闲时间。(4)从心理学角度考虑,关注个人的主体性、经验、自我实现,以及消费文化中的创造性和嬉戏性的潜能,旅游本是放松身心的一种方式,朱家角“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色让游客欣赏美景、放松心情,获得心理满足。(5)社会交流的需要,旅游逐渐成为了家庭、朋友交流的一种方式。(6)江南历来是中国文人骚客聚集地,朱家角聚集大量名人,文化氛围浓厚,选择来朱家角旅游可以深刻感受到浓厚的南方文化。(7)从众心理,从电视、网络、朋友那里了解到朱家角的美景,就选择来朱家角旅游。

借鉴邱扶东(1996)对上海旅游市场进行调查分析的报告,笔者认为,旅游动机可以分为休闲动机、文化动机、交际动机、经济动机和从众动机等五大类,并认为年龄、职业以及家庭人均收入对旅游动机水平有显著影响[7]。

(二)消费行为分析

朱家角主要景点是放生桥、财神庙、报国寺、大清邮局、课植园等,既有人文景点又有南方园林,吸引了大批游客。道路两边的民居是门对着门,大多数民居都改成了小店铺,朱家角的店铺大致有传统食品店,卖些如芡实糕、阿婆粽子、酱菜等传统食品;传统手工艺店,经营手工棉被、手工勾鞋等;现代手工品店,有水晶饰品、木雕、首饰等;沿街茶馆、饭店,注重朱家角特色菜;近几年还建有星巴克、爱西西里、满记甜品等现代休闲场所,强调在山水田园中感受现代生活;还有突出朱家角文化的一些传统民俗类活动,如在放生桥有卖鱼让人放生的、在课植园有戏曲班子表演、算命、传统服饰等。

通过调查了解到基于从众、休闲动机的游客,多选择逛园林、坐木船,品尝传统食物;基于文化动机的游客,一般去茶馆休息,到大清邮局、报国寺等特色景点参观,买一些传统工艺产品。南方游客对于传统食品较感兴趣,北方游客多喜欢去茶馆、饭店,吃一下独特的南方菜。游客一般都会购置手工品作为纪念品,或回去送亲朋好友,或为自己的出游留下纪念。但同时,游客消费比较理性,如算命、民族服饰留念等随处可见的就很少有人过问。

从马斯洛人的需要理论分析,在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得到满足的前提下,社交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想欣赏美景、纾解工作压力放松心情,这也得以解释为什么在收入增加、空闲时间增多后,旅游成为热门的原因。但是,游客出游多选择交通便利、景点密集的地方又体现了“理性人”“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经济学观点。

玛丽·道格拉斯指出,物品“制造和维持社会关系”,消费的根本功能不是以某种庸俗的使用方式来满足需求,如吃东西,而是其制造意义的能力。例如,旅游群体通过旅游获得与家人、朋友的交流的机会,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

五、对旅游群体的旅游社会学分析

旅游社会学侧重将旅游行为看作是一种群体行为来研究,它是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人们的群体间互动行为,我们在其中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符号,并借此来进行互动和做出相应的行为[8]。那么朱家角旅游群体给当地带来何种影响呢?

第一,经济方面,当地人收入普遍增加。大量客源,加上政府给予一定的鼓励政策,当地人选择利用自己房屋开设了传统工艺、食品小店,这无疑增加了当地的就业机会和收入。调查显示,当地人普遍对现在的生活感到满意。

第二,社会生活方面。旅游业发展,外来游客的大量涌入,文化冲击比较严重,传统朱家角人渐渐放弃原来的生活习俗,追求更多的物质利益,这也使得当地人逐渐失去原有团结,加剧他们之间的冲突。此外,旅游业是一种季节性很强的活动,它大大影响了朱家角传统农业发展,也改变了旅游业从业人员的日常工作和闲暇时间的安排。同时,外来人员的大量涌入,助长了各种各样的不良行为,诸如偷窃、乞讨、卖淫和行骗等。

第三,社会迁移方面。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使得原来去上海工作的原住居民回到家乡,从事旅游业的发展,帮助社区留住了居民。另一方面,也吸引了那些正在寻找工作或挣钱机会的外来者,这些人经常来自其他经济领域,特别是农业领域。他们主要从事现代手工艺品经营。但原住居民普遍认为,外来移民抢占了他们的生意,给外来移民增加房租,这加剧了原住居民和外来移民之间的矛盾,双方沟通受到阻隔。

第四,社会分工的变化,旅游业产生了新的行业,尤其是当地传统食品的制作,将当地人口中以前没有工作的那部分人,尤其是年轻妇女,吸引到劳动队伍中。这引起家庭关系的变迁,妇女在家庭事务中逐渐有了决定权。

第五,社会态度方面,朱家角居民对于生活满意度不断提高,工作积极性提高,更加信任政府,也非常感谢游客,他们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自己过上好日子,但是对于外来居民他们普遍存着敌视的态度。

第六,文化方面,朱家角的风俗和艺术作为鼓励人们旅游的资源而被引入经济领域,造成了古镇文化的“过度商品化”。朱家角不但出现了伪旅游商品、伪民俗,其人文环境、生态环境也受到严重挑战,遗失了原本古老宁静、具有浓厚历史信息的理想和谐世外桃源。

第七,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朱家角的河流遭到污染,河水散发着臭味,上面漂着垃圾,朱家角内部设立了很多现代的店铺,古镇建设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逐渐丧失了原来古镇布局。

六、结论

通过跟游客和沿街商贩的访谈,笔者了解到古镇旅游群体的群体特征、旅游动机、消费行为、旅游影响的基本情况,确实旅游群体这一独特的消费群体有自身的特征和消费行为,他们对于古镇的发展带了积极影响,但也使得古镇的传统风貌遭到破坏,引起古镇的社会变迁,需要政府的合理引导,古镇自身也需要合理看待旅游资源,不能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要考虑古镇传统特色的保护。

摘要:以朱家角古镇旅游区的游客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观察,与游客、沿街商贩访谈收集资料,针对旅游消费群体的旅游动机、消费情况、旅游开发的影响,从消费社会学、旅游社会学等相关角度进行分析。认识到当前朱家角的旅游群体一方面给朱家角带来积极影响,另一方面破坏了朱家角古镇传统风貌,需要引起政府和居民的重视。

关键词:朱家角,旅游群体,社会学分析

参考文献

[1]杨敬舒.西方社会学消费理论综述[J].生产力研究,2009,(14).

[2]李冰.苏南小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社会学研究——对江苏省镇江市谏壁镇的调查[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尹世杰.消费文化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

[4]科恩.旅游社会学:方法、问题和研究成果[J].美国社会学年评,1986,(47).

[5]李中泽.旅游社会学的建构思考[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5).

[6]王新亮.基于网络游记视角下古镇周庄旅游者消费偏好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12).

[7]邱扶东.旅游动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1996,(6).

旅游群体 篇7

1 研究综述

1.1 对旅游偏好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旅游偏好研究成果丰富。戈尔达与怀特研究了英国人的夏季度假区偏爱地和城市旅游偏爱地类型, 证实游客群体空间偏好与现实旅游客流现状完全吻合[4];Rushton G、Fowkes T等提出空间偏好是人们对突出明显的空间构造的偏好, 与空间规模、知名度、引人注目程度等因素有关[5,6];Goodrich J N、Huybers T等研究了不同类型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选择偏好差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子[7,8];吴必虎、郑群明研究发现了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旅游地显示偏好[9,10];杨平、张文磊等分别对各细分市场的旅游偏好进行了实证研究, 得出女性、中小城市居民的旅游偏好[11,12,13]。

1.2 对可达性的研究

对可达性的研究渊源久远, 可追溯到古典区位论, 现在研究范围与应用越来越广泛, 但至今仍没有对可达性定义的一致意见。普遍认为, 交通系统将可达性的基本含义与个体在空间中移动的能力联系起来[14]。可达性是克服空间阻隔的难易程度[15], 是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接近的发展机会数量[16], 甚至可以是指人的交通能力[17]。靳诚等基于路网结构对南京市和长江三角洲的旅游景点可达性格局进行了研究[18,19]。可达性反映了区域与其他有关地区相接触进行社会经济和技术交流的机会与潜力[14]。游客群体对区域旅游景区选择偏好属于行为地理学中的旅游者行为与空间偏好关系范畴[20]。故交通弱势群体对旅游景区的选择偏好, 是检验旅游可达布局的一个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 在旅游可达性研究中较少考虑到游客因素, 尚无对旅游景区选择偏好与可达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本文关注交通弱势群体旅游的可达性, 强调基于公共交通系统的特殊人群的交通能力与出游意愿之间的矛盾。以西市安秦岭旅游景区为例, 探究了交通弱势群体 (以大学生群体为例) 的旅游偏好与可达性之间的关系, 旨在为优化交通弱势群体的旅游可达性提供实证依据。

2 旅游交通弱势群体界定

旅游交通弱势群体是指不能自驾车旅游、没有公车出游, 甚至不能包车旅游, 只能依靠公共交通进行旅游的群体。此类群体具有以下特征:①典型特点是只能依靠公共交通进行旅游;②目前我国此类群体数目较大, 且其具有较强的出游意愿;③只有此类群体旅游的实现, 才能真正体现国民旅游的实质。基于对旅游交通弱势群体的界定, 应主要考虑公交网络这一特定的交通系统来反映研究区域与其他地区相接触的机会与潜力。故本文以交通弱势群体中的大学生群体为例, 对西安秦岭地区公交网络的旅游可达度进行实证研究。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为西安市行政辖区内的秦岭山地区, 东、西、南至西安市界, 北至环山旅游公路。西安市境内秦岭南北宽10—40km、东西长约200km, 西接宝鸡, 东连渭南, 南依陕南3市。西安秦岭地区位于秦岭山地北坡的中段, 为秦岭之中, 与其他区域交通连接相对便利, 但区域内交通相对较弱。西安秦岭地区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旅游景区类型多样, 数量众多, 具有优良级旅游资源的旅游景区共有41个。

3.2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3.2.1 交通弱势群体问卷设计与样本采集

选取交通弱势群体中的大学生群体为例, 2010年6月开始设计调查问卷, 经过课题组讨论分析, 于7月在西安市7所高校发放问卷500份, 回收问卷488份, 回收率97.6%, 有效问卷470份, 占回收问卷的96.3%。

本文主要关注的是大学生群体, 对西安秦岭地区41个旅游景区的实际出游情况 (现实偏好) 和倾向出游情况 (潜在偏好) 这两组数据进行分析, 得出了现实偏好度 (简称AP) 和潜在偏好度 (简称PP) 。

3.2.2 西安秦岭旅游景区公共交通可达度相关数据

从西安市公交网 (http://www.xbus.cn/) 2011年4月公布的数据中获得了三组数据:可达旅游景区的公交线路条数、每条线路乘车难易程度和站台距景区距离。可通达西安秦岭地区的公交线路共有27条, 乘车难易程度共分为极易、容易、一般、困难和极难5个等级, 站台距景区间距离共分为极近 (1km以下) 、近 (1—2km) 、一般 (2—3km) 、远 (3—4km) 和极远 (4—5km) 5个等级。

3.3 研究方法

3.3.1 旅游景区偏好度模型建立

在问卷中, 现实和潜在客源对旅游景区的到访率或意向到访率, 表示两类客源全体对西安秦岭地区众多旅游景区的偏好度。建立交通弱势群体旅游景区选择偏好度模型为:undefined。式中, Pi表示客源群体对第i个旅游景区到访率或意向到访率;ni表示到达或意向到达第i个旅游景区的客源群体人数;N表示填写有效问卷的总人数[20]。

3.3.2 旅游景区公共交通可达度模型建立

基于公交网络的旅游景区可达度, 主要受3个因素影响:可达旅游景区的公交线路条数、乘车难易程度和站台距景区间距离。我们对乘车难易的5个等级赋值, 1分表示极易、2分表示容易、3分表示一般、4分表示困难、5分表示极难;对站台距景区间距离的5个等级赋值, 1分表示极近、2分表示近、3分表示一般、4分表示远、5分表示极远, 从而构建旅游景区公共交通可达度 (PTA) 模型:undefined。其中undefined;undefined。式中, Si为第i个景区的公共交通可达度, Mi为通达第i个景区的公交线路条数, T′i为第i个景区的乘车难易程度, Ti为第i个景区各公交线路的乘车难易等级分值, D′i为第i个景区距站台距离远近程度, Di为第i个景区各公交线路站台距景区距离等级分值。

3.3.3 RBF插值法

RBF即所谓径向基函数 (Radial Basis Function ) , 就是某种沿径向对称的标量函数。通过基函数计算待估节点的一组权系数, 从而实现平滑插值。它们类似于克里格插值法中的变异函数模型, 通过调整基函数中的平滑因子可控制插值面的光滑程度与估值精度[21,22,23,24]。最常用的径向基函数是高斯核函数, 公式为:K (||X-Xc||) =exp{-||X-Xc||2) / (2×σ) 2) }。式中, Xc为核函数中心, σ为函数的宽度参数, 控制了函数的径向作用范围。在RBF网络中, 这两个参数往往是可调的。研究的分析和成果的展示是利用调查统计数据在ArcGIS平台上实现, 图像数据采集于西安市秦岭旅游专项规划图;然后将属性数据导入图像数据库, 建立完整的空间数据点集, 利用ArcGIS中的Geostatistical Analyst模块进行RBF插值分析。

4 研究发现与分析

4.1 旅游景区偏好度分析

利用ArcGIS 9.2软件进行RBF插值, 绘制出大学生群体对西安秦岭地区旅游景区的AP插值图 (图1, 见封三) 和PP插值图 (图2, 见封三) 。AP位于 (0.173, 0.451) 区间内, 形成高冠瀑布—秦岭野生动物园、翠华山—南五台—嘉午台、华清池—骊山3个高现实偏好聚集区;位于 (0.006, 0.032) 区间内, 形成周至骆峪—翠峰山、蓝田葛牌纪念馆—水陆庵—悟真寺—蓝田溶洞、周至保护区、周至老县城保护区—黑河森林公园4个低现实偏好分散区。在高、低现实偏好聚集区之间, AP在空间内呈现阶梯状变化。PP位于 (0.242, 0.339) 区间内, 形成华清池、高冠瀑布—秦岭野生动物园2个高潜在偏好聚集区;AP位于 (0.009, 0.046) 区间内, 形成周至骆峪—翠峰山、蓝田葛牌纪念馆—蓝田溶洞2个低潜在偏好分散区。在高、低偏好聚集区之间, PP度在整个研究区内分布均衡。

对比图1和图2可见, 研究区客源市场的AP和PP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AP和PP的高聚集区和低分散区基本吻合;AP在研究区内的阶梯状分布较明显, 而PP分布较均衡;在研究区内, AP在距离西安市区较近的范围内较高。随着与西安市区距离的增加, AP逐渐降低, 但PP分布均衡。研究区西部的PP高于东部;较高PP的覆盖面积大于AP, 说明交通弱势群体对西安秦岭地区的大部分区域有较高的PP。

4.2 旅游景区公共交通可达度分析

利用ArcGIS 9.2软件进行RBF插值, 绘制出西安秦岭地区旅游景区PTA插值图 (图3, 见封三) , 位于 (0.506, 1.316) 区间内形成华清池—骊山、金龙峡—秦岭野生动物园—东大温泉两个高公共交通可达聚集区, 是距西安市区最近的两个区域。随着距西安市区距离的增大, 研究区内的PTA成阶梯状逐渐降低, 位于 (0, 0.04) 区间内形成周至秦岭景区、蓝田秦岭景区两个低公共交通可达分散区。

4.3 旅游景区偏好度与公共交通可达度相关分析

利用AP、PP和PTA插值图, 进一步形成AP与PTA等值线图 (图4, 见封三) 、PP与PTA等值线图 (图5, 见封三) 。由图4、图5可见, AP、PP和PTA三者的高聚集区基本吻合;AP与PTA的吻合度高于PP与PTA, AP与PTA等值线的吻合区域明显比PP与PTA等值线的吻合区域。

由于旅游通达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游客与旅游景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强度, 进而影响到旅游者的决策行为[25]。通过图4、图5可见, PTA对交通弱势群体AP的影响强于对PP的影响。邻近西安市区的区域, PP与PTA正相关, 而远离西安市区的区域, PP受PTA的影响不大, 说明提高公共交通的可达度, 可扩大交通弱势群体的出游范围, 更好地实现旅游的民生功能。

5 结论

研究表明, AP和PP都会形成高聚集区和低分散区, 且基本吻合;但其他区域两者都存在较大差异, AP呈现阶梯状变化, 而PP分布均衡。AP随着与中心城镇距离的加大而减弱, PP未表现出距离衰减。说明在远离中心城镇的区域, 虽然弱势群体的AP较低, 具有较低的现实出游, 但PP较高, 具有较高的出游意愿。

通过AP、PP与PTA三者的比较可见, 在PTA较高的区域, AP与PP吻合;在PTA低的区域, AP与PP存在较大差异;在AP与PTA的高聚集区、低分散区和递减规律均吻合。邻近中心城镇的区域, PP与PTA正相关;而远离中心城镇的区域, PP受PTA的影响不大, 公共交通可达度对弱势群体的旅游偏好度影响较大。

通过旅游交通弱势群体景区偏好与可达度研究表明, 提高区域旅游景区的公共交通可达度, 是将弱势群体的潜在旅游偏好转化为现实旅游偏好的主要手段,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旅游的民生功能。

摘要:针对交通弱势群体的旅游可达问题, 通过RBF插值法对秦岭景区大学生的偏好度与公共交通可达度 (PTA) 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①现实偏好度 (AP) 和潜在偏好度 (PP) 的高聚集区和低分散区吻合, 而其他区域的差异较大, AP呈阶梯状变化而PP分布均衡;②可达性较高区域中的AP与PP吻合, 而在较低区域中差异较大;③邻近中心城镇区域中PP与PTA呈正相关, 而远离中心城镇区域中两者的影响不大。因此, 提高公共交通可达度有助于实现旅游的民生功能。

【旅游群体】推荐阅读:

创业群体05-21

群体中毒05-21

群体困境05-25

群体评价05-25

创新群体05-31

老年群体06-08

健身群体06-16

群体价值06-17

群体暴力07-01

极化群体07-10

上一篇:网络异化下一篇: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激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