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激趣

2024-10-02

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激趣(精选12篇)

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激趣 篇1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 向语文课堂要效率, 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而作为老师, 要提高课堂效率, 采用“强制直接式”、“枯燥乏味式”的教学手段, 往往会事倍功半;若能在课堂上激发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就能让他们自愿地、主动地投入学习, 从而提升学习成绩。因此语文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激发兴趣,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在语文课堂上, 总有一些学生觉得枯燥无味, 来来去去都只是字词句段篇, 无论怎样都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他们把自己的躯壳留在座位, 心却早已放飞出了课堂。或许是一些课文本身不合他们的胃口, 但是除了教材的原因, 更值得探讨的是老师怎样才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怎样“激趣”。

所谓激趣, 就是激发兴趣, 它能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地学习。所以, 老师在上课之前, 除了认真钻研教材外, 更要思考的是怎样才能激起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从而启动他们的思维。下面我来列举几个课堂激趣的方法。

用情感激趣。情绪情感是会互相“传染”的, 在课堂上, 老师的情绪情感影响着学生。试想, 如果老师的情绪低落, 话语细沉, 讲课的时候毫无表情, 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情绪定也会如发蔫的叶子, 枯倒一大片;而当一个老师精神焕发地站在讲台上, 适当地利用一些身体语言, 利用一些投入的表情, 将课文的情感体现出来, 他的学生的思绪定会被吸引, 课堂定是一片欣欣向荣。比如《海燕》这首散文诗饱含着革命的激情, 在教学时我投入地介绍当时的背景, 激情地示范朗读, 轻而易举地吸引了学生, 让其感受到海燕的不惧风暴、革命者的英勇无畏。

用悬念激趣。很多时候, 当一些悬念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时, 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地去找寻答案, 当他们通过努力找到了答案后, 就会因莫大的成就感而兴趣倍增!我们一定要利用学生这样的心态, 在备课的时候多设计一些悬念让他们去解答。这个悬念不能设计太深, 以防学生不理解, 失去阅读的兴趣;也不能设计得太浅, 以防学生一下子破解, 失去阅读的动力。在教学《范进中举》一文时, 我先问学生, 范进最后考上科举, 但是他却疯了, 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们都很想知道原因, 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寻找答案, 所以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印象和语句的理解特别深刻。在上朱自清的《背影》时, 我大肆地渲染这个背影写得如何动人, 如何受人称赏, 从而提问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背影?学生便被悬念牵进了课文。

用经历激趣。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教材中既有语文知识, 又有历史、地理、自然等知识。不少课文老师或部分学生有亲身的经历, 比如介绍名胜古迹的课文。老师在讲解时, 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 展示自己在当地的留影、讲述曾经的所见所闻, 更要让班上有过亲身经历的同学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和感受——让小部分人的热情带动大部分人的热情、激发大部分人的兴趣。在教学《苏州园林》的时候, 我先展示课前搜集好的自己和部分学生的游览照片, 出示世界友人对苏州园林的高度评价, 于是学生便兴致盎然地想知道苏州园林特色以及它闻名中外的原因, 这就是少部分亲身经历的人的兴趣带动了大部分人的兴趣。

用鼓励激趣。很多时候当我们受到别人赞美的时候, 我们都会想保持赞美而做得更好。其实学习也是一样, 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赞美, 在获得了成就感后, 更加积极地学习。在课堂上, 老师就应“不吝赐鼓励”:当学生做得好的时候, 老师当然要慷慨地给予肯定, 而在学生做得不尽如人意时, 更应寻找他的闪光点进行表扬, 如回答的勇气、说话的声音等, 避免其产生浮躁情绪。而对存在的问题如果予以生硬的指责, 学生不久便兴趣全无, 而用“如果能怎样怎样就更好了”这样的语言, 学生会乐于接受, 容易改进。要知道保持孩子的兴趣远比教会他多少知识更重要!可见教学中老师要学会把握分寸, 适时鼓励。

用表演激趣。“课堂表演”很久以来一直是老师们争论的焦点。有人说它华而不实,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喧宾夺主;也有人认为它融“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于一体, 是一味课堂调味剂。在适度控制表演时间的前提下, 我比较认同后者的观点。心理学研究证明 , 越是鲜明、具体、活泼、新颖的形象, 就越能缩短感知的时间, 引起联想, 激发人们认知的兴趣。我想如果学生能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语言, 提高的不仅仅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程度, 更是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也经常尝试进行课堂表演。比如, 教《国王的新装》, 为了使学生更真切地认识当时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 我选取了“三位大臣看新装”这个情节作剧本, 事先准备皇帝的皇冠、大臣的披风、骗子的纸质织布机等道具, 要求学生上台分别扮演。学生热情高涨, 非常踊跃, 很多人想上台表演, 我从中选了两位胆大、有一定表演能力的男生上台, 学生在笑声中, 亲眼目睹了皇帝的愚蠢, 大臣的虚伪。课堂表演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

教材的修订告诉我们, 传统的说教教学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教学发展, 如今追求的是科学教学和开放教学,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习效果有着很大影响,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没有学习的兴趣, 任何有意义的指导和帮助都是徒劳无获。学生的兴趣靠激发, 激趣教学是一门教学艺术。它需要从小、从细节做起。以上只是我在激趣教学中的点滴拙见, 相信还有更多课堂激趣的方法等着我们去挖掘。

参考文献

[1]郭瑶.新时期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观历史演变线索试探[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 2008.

[2]贺利群.初中语文活动式教学的理论探讨与实施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07.

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激趣 篇2

摘要 语文是生活中的一种必要工具,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使他们在感兴趣的基础上由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赢得兴趣回,在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中学得知识归。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法

“语文难教”是不少语文教师发出的感慨,“语义难学”又是许多中学生共有的感觉,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会学语文知识呢?许多语文学科的前辈们都做了详细的研究与探讨,也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我就结合自己一年来实践新课程的教学实际,简单地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虽然很浅薄,但还是希望与诸位同仁共勉。活动激趣

叶圣陶曾指出:“教育的目标在于造就善于处理生活的公民”,语文是生活中的一种必要工具,引导学生由单一的语文教学步入广阔的语文空间,在学语文的同时学做人,在长智力的同时养成习惯,在练就终身受用的语文本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作为现代人的社会交际素质,从而促进自我人格的全面完善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以语文能力训练为核心,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编课本剧、背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故事会、读书汇报会、新闻发布会、办墙报、手抄报、摘社会调查、书法比赛、参观学习、歌咏比赛作文大赛等,必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初一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我在所教班级开展了古诗背诵比赛、成语收集比赛、小楷展览比赛、优秀作文展览、周记评比等活动,力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各种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活动中,我也更进一步了解了学生的优点与缺陷,以便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依据学生现状更好地因材施教。竞争激趣

中学生朝气蓬勃,精力旺盛,求知欲强烈,有竞争意识。基于这种特点,在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更加主动自觉地学习,我常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一些竞争条件。本学期,我在所教班级设立了语文擂台,由学生设计了颇具特色的板报张贴于墙壁之上,学生还效仿《青苹果乐园》的风格,取名为“初露小锋芒”,充分体现了自我的个性,于谦虚中见锋芒。我们师生共议,在板报中设立了演讲、作文、小楷、周记、古诗、活动等栏目,将每天课前三分钟演讲、每周的周记、每次作文以及每天的小楷定期进行评比,评选出表现优秀的学生,每次各项各设若干名优秀,逐步累积,准备到期末时评选出获得优秀数目最多的学生,适当给予鼓励。

在这项活动中,同学们踊跃参与,竞争激烈,尤其是一部分后进生也不甘示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作文写不好的就在小楷上多得分,小楷写不好的就在古诗背诵上下工夫,周记写得少的就在课堂演讲上多谈谈,平时作文写一篇的都争着写两篇。适逢世界杯,大家写作的题材更为广泛,周记、作文屡侃足球,就连平时一听到老师布置作文、周记就垂头丧气的男同学也兴趣勃发,周记本上的内容明显有所增加,课堂演讲更是振振有词,从巴西谈到西班牙,从米卢谈到中国的队员,甚至那些复杂的外国球员的名字都背得滚瓜烂熟,一改从前羞涩、难开其口的风格。在各种活动中,同学们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生们有一种在语文知识的长河中邀游,其乐无穷的感觉。

由此可见,竞争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大语文的教育思想更好地融入到语文素质教育当中,能丰富语文教材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代写论文

幽默激趣

教学是一门艺术,有些概念较晦涩,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觉得难学就开始厌学,面对此种情况,教师要因势利导,深入浅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深奥难懂的知识。语文,大多数人认为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常常是铃声一响,同学们便唠叨开了,“又是老北京的故事„„”语文教师对此常常无可奈何地慨叹:“学错了学科,进错了门”

那么如何让学生由厌学到好学,想学语文呢?

我认为幽默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前或者课中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穿插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及故事等,可以使学生在笑声中达到对知识的掌握。

我认为,适当而不低俗的调侃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催化剂,在课前,我常和学生一起谈谈时事,侃侃足球,聊聊网络,说说追星,论论电视。无论是《实话实说》,还是《焦点访谈》,抑或赵本山的幽默小品都能在笑声中给学生一丝启迪,大家在笑过以后会有很多的感悟。我常在课前给学生讲一些小故事,有名人轶事,有幽默故事,有哲理小品等等。

记得我曾给学生讲过一则《猫和老鼠》的故事,题目和学生爱看的动画片相似,因此大家十分感兴趣。故事的内容是关于猫和老鼠为什么会成为敌人的,很有趣味,并且不乏幽默,学生听得很入神。课后一名平时基础很差的男生却很完整的将它写在周记里,内容与原文相差无几,与他平时写周记时的只言片语形成鲜明的对比,对此,我在班级 对他大加赞扬,他的学习兴趣也有很大提高,以后的周记也大有长进。虽然这是教学生活中的一件平常小事,但它却使我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幽默是最佳的润滑剂。媒体激趣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教学改革的不断更新,过去语文教师那种“夹着课本和粉笔进教室,一支粉笔一张嘴讲话”的形象有所改变,电子设备将取代纸和粉笔成为语文教师的备课工具,多媒体已经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以及网络更加直接更加快捷地去了解语文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因而学习兴趣也有很大的提高。

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教朱自清的《春》时,我精心选择了几幅图片,《春花图》、《荷塘景色》、《夕阳无限好》、《好大一场雪》,要求学生在总结文章写景特色的基础上用一段话描述图片的景色,并且请其他同学评价。学生们激情难抑,纷纷举手,展示自己的描写才能又如在做《说话训练》时,我选取了希望工程的宣传画《大眼睛》,春城的一场春雪的图片以及环境污染的录像片,使学生在图声景的感染中,有感而发,即兴发言,侃侃而谈。小记者采访的形式更是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责任编辑:论文图书馆编辑04){本文仅供参考,如需定制或指导原创论文,请联系论文图书馆客服!}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激趣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激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269-02

初中语文教学是义务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在大程度上受到施教者施教艺术的影响,尤其是语文教师的课堂激趣。充满好奇或者悬念的导入、简单而富有开放意义的提问、新颖斑斓而张弛有度的教学以及包含生活气息、贴近生活的教学材料都是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激趣的有效途径。

好学不如善学,善学不如乐学。作为处在身体、心理过渡期的初中生而言,强迫性的学习效果必然不好,如若能通过把兴趣点落在教学上,其可谓是事半功倍。而且,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以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于学习活动;能促使学生在繁重刻苦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产生愉悦的体验,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寻幽探胜。可见,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成才的起点,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的入门向导。

课堂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的主阵地。“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着意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觉得“学习有味”,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加速学生完成认知过程,使学生由“厌学”到“爱学”,由“爱学”到“学会”,由“学会”到“会学”、“善学”。如何真正让语文课堂充满兴趣是值得语文教师探讨的话题。

一、智趣导入、摄人心扉

初中语文教材有诸多篇目在学生眼中是枯燥无味的,那么作为教师走进教室的那一刻,尤其是教师的第一句话,也就是文章的新课导入,对一堂课的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作为学生难懂,听之乏味的文章,我们教师就要使出浑身解数,在开篇就激发他的趣味性。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其他部分最自然、恰当、精彩的开端。它犹如文章的“凤头”,虽小巧玲珑,却能安定学生情绪,诱发学生的感情,激发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情境中。因此语文老师要善于设计富有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和简洁性的导语,“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可由名言警句、古诗词导入,如教《孔乙己》时,从大散文家余秋雨的名言入手。总之,导语的方法多种多样,不拘形式,可因“材”设计。

二、浅入深出、有效设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思维活动由问题的产生开始,问题是学习的起点,问题是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一个或几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关键的词语、文眼、警句、段落等,语文教师应根据“课情”、“学情”因势利导找准切入点,提出有启发性的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生机。如我在教〈曹刿论战〉时,紧紧抓住“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这“文眼”,启发学生探究曹刿的“远谋”和鲁庄公的“鄙”的具体表现。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播放电视连续集《水浒传》主题歌《好汉歌》片段“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后问学生:梁山好汉中,最能与歌词相符的人物是谁?从而引出课题,再扣住“拳打”两字,围绕歌词设计以下中心问题:为什么出手?什么时候出手?怎样出手?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考虑到文章主题的多元性(在“是否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上众说纷纭),我没有按部就班,逐段赏析,而是以“本文描写了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地的生活情景,你认为哪儿的生活更有趣?”这一主问题“投石问路”,引导学生探究少年鲁迅的生活轨迹,结果自然是“公婆论理”,莫衷一是。我抓住意见分歧的契机与初一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按见解的对立冲突将全班学生分为“百草园派”和“三味书屋派”两大阵营,请学生陈述各自的理由,说说你认为有趣的人与事,教师有选择地引导学生赏析精彩语段的内容与写法。待双方的唇枪舌战到了山穷水尽之时,我相机诱导,请学生辨析刚才双方提出的趣事,想一想,哪件事真有趣?哪件事细细想来是没味的?这样的探究,没有限制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学生均能畅所欲言,为自己所持的观点寻找理由,从而深刻地、多角度地理解了“文本”。

三、丰富形式、熏陶感染

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激趣 篇4

新课改要求我们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应试教育的不合理手段, 而是要充分关注学生, 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与核心, 在属于自己的课堂上收获知识、提升个人能力。

初中数学学科作为初中教学的一门基础性学科, 知识的难度较大, 内容较多, 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很多学生因为问题较多就慢慢产生了为难情绪, 从而在数学学习上兴趣下降, 成绩下滑。结合这样的状况, 我们数学教师一定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来调动学生兴趣, 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能提高学生成绩了。那么, 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呢?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 浅谈几点做法。

一、注重课的导入以“妙”促趣,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学生领会知识的关键所在, 成功的导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活学生的思维, 同时又能带动学生主动投入到下一步的教学活动中去。导语具有一种心理启动的功能, 在教学伊始, 教师精心设置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语的艺术魅力在于吸引学生的兴趣, 诱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能够使学生开拓思路。而且导语还可以沟通情感, 创设学习情境, 承前启后, 建立新旧联系。因此, 教师应大胆创新, 在课的导入上精心设计, 力争在课堂的开始就能抓住学生, 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

二、巧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比较普遍应用的一种模式就是情境化教学。所谓情境化教学简单来说就是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场景结合起来, 这样学生会对问题更感兴趣, 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我们要多利用一些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创设一种能有效地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情境, 使学生的大脑处在最活跃的思维状态, 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敏锐地探索, 从而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及基础知识, 形成一定的技能。例如, 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 可以先对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张厚度为0.05毫米且足够大的纸对折二十五次后大约有多高?”当学生讨论未果后教师说:“学了今天的内容, 你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样, 通过设疑引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可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有利于把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吸收, 从而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调节师生关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课堂上, 很多教师为了把知识讲深、讲透, 往往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 这就形成了教师讲得多、说得多、包办得多, 学生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下只是在被动地听, 部分基础差、理解慢的学生很容易掉队。这就导致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缺乏主动性, 接受知识的方式单一、死板, 当遇到灵活多变的问题时就出现了困难。

新课改下,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师是主导, 也就是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 真正的核心应该是学生。所以, 我们必须要转变思路, 使学生成为数学课堂上的主人。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参与、积极发言, 通过情境式教学和小组活动, 使学生真正参与教学, 教师要做好课堂设计和引导作用, 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就会兴趣大增, 也愿意参与其中, 教学效率会大大提高。

四、采用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性学习等方式, 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学习兴趣

要想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那就要采取有利于发挥学生作用的课堂教学模式, 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这其中运用最普遍的教学方式就是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和谈论学习等几种了。这些学习方式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 通过合理设计教学流程, 巧妙设计问题, 把教师需要讲的内容融入其中, 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 发挥团队优势去解决问题, 既使学生收获了知识, 也培养了团队精神。

五、运用现代教学技术, 渲染数学教学气氛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从教学内容到策略、方法、步骤, 甚至学生做的练习, 都以教师讲授为主, 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随着科技的发展,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逐渐进入了课堂, 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形声色于一体, 图文并茂, 形象直观的特点, 能够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 激起学生多种感官地参与,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 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 在新授课时,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 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内容, 通过图片、文字、动画, 甚至视频等方式向学生传递知识, 既节约了上课时间, 也丰富了教学内容, 学生既收获了知识, 也开拓了视野, 非常有利于学生学习, 也是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教学方法。

六、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 巩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成功的乐趣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缺乏这种力量, 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 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 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 失去兴趣。教师要注意创造机会, 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因此,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示的问题要难易适当, 要有层次性, 符合不同水平的学生, 把学生的挫折感降到最低限度, 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这样, 不同水平的学生在面对问题时, 都能够通过努力解决问题。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水平, 又可以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另外, 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经常关注学生的进步, 必要时要给予表扬和鼓励, 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

总之,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数学教学方法多种多样, 只要我们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通过多种渠道, 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 就一定会激起学生的情趣,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的学生一定会获得更大的进步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吴曙红.初中数学教与学.2004 (6) .

[2]李平祥.全国教育优秀论文摘.2003 (2) .

谈数学课堂教学激趣法 篇5

谈数学课堂教学激趣法

河北省邢台沙河市蝉房学区 张翠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01-0026-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信息的传播者、讲授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其主要职能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知识的促进者。”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的表现有好多种,其中之一就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方式才可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趣呢?

一、语言导趣

一个出色的教师,他的教学语言也必然是丰富多彩、庄谐兼具的。这样的教学语言才有魅力,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初一新生入学上第一堂数学课时,笔者往往会这样说:“数学是什么?数学不是一次性使用的塑料袋,数学是终身享用的学问;数学不是一堆单调干涩的枯燥无味的数字,数学是一些富有张力的欢快跳跃的音符;数学不会僵化地压制人的思维,数学是开启人类智慧的神奇的钥匙。学习数学可以睿智、可以创新、可以明理。你想了解其中的奥秘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门科学的殿堂吧!”在解题遇到困难的时候,有时会这样说:“现在似乎到了‘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时候,但是不要慌,也许成功就在再努力、再思考之中,前进一步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当学生为成功破解一道难题而沾沾自喜的时候,会这样说:“我们终于攻克了一个小堡垒,应该高兴。当然,语言是需要变化的,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多变,如果老是这几句话,学生肯定会感到腻烦。

二、情境生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一些特定的、有趣的情境。笔者用得最多的是利用活动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和设置问题情境等方法。特别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声像兼备的直观手段,对渲染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大有裨益的。比如,在初一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课时,选取了一道行程类题目。这道题目是这样的:一列快车长180 米,时速为80 公里,一列慢车长220 米,时速为48 公里,问:①两车相向而行,从车头相遇到车尾刚好相离需要多少时间?②两车同向而行,慢车在前,快车从追上慢车车尾开始到刚好于慢车完全错开需要多少时间? 如果照传统的教法,只要在黑板上画图就行,但是用多媒体教学,情况就完全两样。笔者将这个题目制作成课件,在屏幕上出现的时候,火车是以动态的形式出现,再配以火车的鸣笛声,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而火车的长度、快慢车的时速我都分别在屏幕上以闪烁的字体出现,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或者是合作探究设立了良好的氛围。

三、疑问引趣

古人曾经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个学生的求知欲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不断地质疑,努力让学生敢想敢问。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探索、讨论,才会去发现、去创造。所以,在上课的时候,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提出了问题再集体讨论。比如讲“全等三角形性质”时,学生分别从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周长等多个角度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笔者建议前后桌的学生组成小组讨论,对于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再一起讨论。通过讨论,发散了思维、解决了疑难;通过讨论,大家兴致盎然,觉得学习数学不但不是一件难事,而且还有好多趣味。评讲试卷,笔者也采用这种办法。小范围内能够解决的问题尽量在小范围内解决,不能解决的疑问,才提交全班师生共同解决。当学生没有问题可提,教师应该意识到,也许正是有问题存在的时候。教师要寻找学生学而无疑的原因,可以从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新知识的生长点、认知结构的节点上启发学生质疑,或者由教师自己由浅入深地提出问题,在学生的认知领域内激起愈来愈大的认知矛盾,给学生生疑、释疑指路或导引。可以这样说,生疑、释疑的过程就是引趣、激趣的过程,这种过程不断地重复、循环,就会引领学生去领略数学学习中的无限风光。

四、鼓励激趣

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一则寓言,说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大发威力,寒气逼人,结果行人把大衣裹得更紧;南风徐徐吹拂,春暖花开,行人脱下大衣。这就是所谓的“南风效应”。“南风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学生的有效手段,不是靠威严而是靠我们的亲和力。采用和风细雨“南风”式的教育方法才能建立起通向学生心理的桥梁,学生在心理上认可了老师,喜欢这个老师,就会对老师的课产生兴趣。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旺盛期,他们毕竟还是孩子,鼓励能对他们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鼓励能创设宽松的愉悦的学习氛围,密切和融洽师生关系。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同学被老师批评了,学生从心理上开始对抗老师。老师上课的时候,这位学生故意地不听或做其他小动作,教学效果自然不好。当然,学生对抗老师的原因多多,不可一概而论,但是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那情况就会大不一样。学生对老师有了好感,也就对老师尊敬,感情上近了,即使原先不愿学现在也愿意学了,上课听讲也会更加认真。鼓励还能使学生产生自信心,对数学发生浓厚的兴趣,并以此推动学习方式的改变、创新思维的发展。作为教师,万万不可忽视鼓励的价值。有一次,在发放一份测试卷的时候,发现有一个平时成绩中等的学生,因为这次考得不理想,看上去脸色煞白、垂头丧气。我马上为他打气,鼓励他说:“其实,你这次应该是考得很好的,因为你计算粗心就扣了8 分,把这8 分加上去,你就比上次考试大有进步,是上游成绩了。下次细心点,相信你会考得更好。”寥寥数语让他破涕为笑。第二次考试之前,笔者又叮嘱他一次,他果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激趣 篇6

一、寻找激发学生兴趣的源泉

语文是一个包容性很宽广的学科,在生活中,语文知识也是其他学科的重要载体。教师可以在语文学习中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开发学生兴趣的途径有很多,我们可以通过很多细节来发现学生兴趣所在,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他们会被不同的东西所吸引,有的学生喜欢现代文,喜欢那些轻松幽默的文章,比如林语堂的文章,而有些学生喜欢鲁迅的文章,也有不少学生喜欢古文,喜欢古文的同学也所有差异,有些喜欢宋词,有些喜欢唐诗,还有些喜欢先秦文学。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发现他们的兴趣点,在教学中将其连串起来。当然,更加有效的方法是,建立一些兴趣小组,教师及时进行指导。

二、通过巧妙的幽默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语文是一门枯燥的课程,往往就是文章读一下,课文背一下就好了,让学生一直抱怨语文都是在睡梦中度过,什么都学不到。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的,笔者认为语文中也充满着幽默,只是很多时候学生和教师都没有发现罢了。针对这一状况,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有趣的笑话或者小故事,穿插在教学中,通过这些幽默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

在课堂中使用一些适当但是不低俗的笑话对于课堂效率的提升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因此,我常常给学生讲一些幽默故事,名人名事等等,进而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生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的时候,笔者配合着济南冬天的照片,然后讲述了一些关于老舍先生好玩的故事,成功地把学生们逗笑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也愿意配合,把课堂的流程一步步地进行下去。最后,因为学生们的配合,上课的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每个学生也能够很好的理解本堂课的内容。

三、创建合适的教学情境

初中语文教学是一个特殊的思维整合过程,语文教学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难题,但是难题恰恰是学习的出发点,难题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带动他们更好地进入到语文研习的氛围中。语文情境的创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情景的创设是多样化的,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创造适合学生的情境,在积极的氛围下,学生才会愿意把自己的精力放到语文学习上来,而兴趣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步步地被激发出来的。语文教学就是在缓慢的过程中感染学生。只有当学生愿意去学了,语文课堂的效率才会得到提升。当然,教学情境的创建也意味着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教学情境的创建途径。

四、留下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激趣,使得学生探索的欲望得以激发。因此,我们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由发挥的空间,积极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有更多思考的东西,充分动脑,通过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让他们爱上语文的学习。

比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一节课,教师就可以采取思维导图的模式,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自由探索。比如,这篇文章作者讲了哪些事情,分别想表达什么,根据这篇文章结合相关作者简介,你能大致描绘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这些问题的答案不作规定,学生言之有理即可。重要的是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五、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对于语文教学不感兴趣是因为和教师有着很大的距离感,不愿意和教师有思想上的交流,那就更加不用说培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了,因此,想要激趣就必须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感消失,让学生愿意和教师一起学习,一起发现语文学习中的乐趣。师生间的关系关乎着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因此,每个教师都需要重视这一点。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多用“我们”,少用“你们”,多用朋友的身份,少用教师的威严。从细节处尊重学生,只有平等的姿态才能带来平等的交流。

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激趣 篇7

一、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现状及发展障碍

目前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存在着许多发展障碍,部分教师没有实行创新化的课堂教学,没有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在教学态度上认为学生只要能够应付考试就达到了教学目的,从而导致在课堂中营造了一种沉闷的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在课堂学习中养成了一些不良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就无法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1.1学生缺乏思维锻炼

在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片面以为掌握好了教纲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再进行大量的练习训练就能使学生应付好考试,但许多学生在考试中受挫的时候,就依赖于大量的解题训练,尽管作出很大的努力,却仍然无法灵活应用,这种一味追求题量而没有进行反思的学习方法无疑是错误的,并且还会导致学生因为挫败感而降低学习的热情,无法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 教师教学的关键点是要重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通过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逐渐地提高学习兴趣,这样在提高学习自主性的同时,学生才能够自己进行问题的分析探讨,从而具备灵活的思维能力,掌握好正确的解题策略应付多样的题型.

1.2不愿意花时间理解好题意

在教学中,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难度适宜的问题设计,难度长期偏高的话,对学生影响较大,由于学生好胜心理较强,但缺乏耐性,在繁杂的练习中养成了错误的解题习惯,部分学生认为花时间在题目理解上是浪费时间的行为,导致在解题的过程中往往因为题目较为冗长而出现忽视题目的重点数据或词语,抱有先入为主的想法进行解答的现象,情况持续恶化,就会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个体情况进行教学问题设计,教学过程本来就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师通过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成功解题的喜悦就能逐渐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能力.

二、如何有效地应用“激趣”策略

教学改革是从教学模式开始的,教师通过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教学分析,再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指导方式.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实践能力,下文将针对初中数学课程上激趣教学的实施应用提出注意要点.

2.1培养学生进行问题的解答

解题的过程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关键过程,通过培养学生进行问题的解答, 使得学生能够做到高效率地解答问题,在解题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加强训练,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 但是如何进行教学问题设计,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教师就要明白,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在探讨“反比例函数z = -2/ s的性质”时,教师就可以依次由简到难地提出问题:1. 该函数的图像在哪两个象限? 2. 和函数z =2 /s的图像有什么不同? 3. 反比例函数z =k/ s (k ≠ 0)的图像所在的象限与什么参数有关? 由于问题循序渐进,学生可以逐步解答, 并且可以发现在哪一问题处出现解题障碍, 在学生解题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也要发挥指导者的作用,鼓励学生积极面对难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解答,逐渐培养学习兴趣,这也体现了激趣教学的重要作用.

2.2巧妙设计问题 ,促进学生进行思考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作为教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首要考虑的,教学结合数学的特点,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面对一些较为冗长的题目,可以训练学生将问题不必要的文字除去,通过细化问题,灵活解题,就能做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效果,从而不会让数学成为学生的负担,让学生学有动力,关键之处还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主动性,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强调数学情境化,要求教师利用一些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创设一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情境,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敏锐地探索,从而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及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技能. 例如,在学习扩展性的数学知识时,可以提出一些能够促进学生进行思维锻炼的问题:“一张厚度为0.5 mm且足够大的纸对折三十次后厚度大约为多少? 通过这种较为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掌握好基础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够明白解题的目的不单纯地只为了得到答案,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才是训练的根本.

三、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和综合能力

3.1学生共同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利用激趣教学模式,积极建立具有和谐氛围的课堂教学环境,在轻松的环境下,学生才能减轻压力,变得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积极地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问题意识,教师为了促进学生之间能够共同学习,共同发展,也可以在明确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创立互助小组,将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组合一起,强弱互助,减小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互帮互助带给自己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教师也只有积极关注学生的共同发展,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学习也是激趣教学的另一灵活应用,使以生为本落到实处,关注学生个体发展,从而实现高效创新的教学课堂.

3.2创新情境设计 ,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问题是相互联系的,由于知识点较为繁杂,学生往往对于数学问题无法完全吸收,教师必须要善于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才能发现学生具体存在的学习难点问题,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 也可以帮助学生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立体图形时,教师设计教学问题就可以与生活中的物品相联系,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形成动态图形来促进学生留下影像,激发学生的映像记忆,由于容易吸收,学生也会产生学习兴趣,在不断摸索学习的过程中形成问题意识.

创新教学模式, 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问题思考,例如教师在复习某一个数学知识点的时候,让学生实现进行自主复习,在课堂上提出有疑问的知识点,再让能够正确理解该知识点的其他学生进行解答,也就是说,站在学生的思维上进行解答,其余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问题,教师再通过进一步解答方案来改进学生不足的地方,善于指引,使学生能够体会到解答数学问题的奇妙之处,从而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 在课堂上适当应用情景教学进行教学活动, 让学生自主体验,最大限度地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关联,

3.3提高表达能力 ,完善数学意识

教师要用创新性的教育理念, 改革课堂的数学教学,注重学生对问题意识的培养, 由于学习是一个知识循环的过程,通过不断的重复才能进行知识的系统掌握,而教师应该转变思想,避免学生觉得学习繁重不堪,促进学生完善数学意识,让他们懂得将数学用自己的思维表达出来,逐渐提高兴趣. 例如在学习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的时候,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加以引导,通过提升的提问技巧,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灵活地应对,让学生具备灵活的思维能力,但同时教师的提问要基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提问技能,这样才能检验学生是否具备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 将问题留给学生,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让他们自主提出数学问题,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具备数学问题的创新精神.

结语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激趣的几种尝试 篇8

一、巧设问题,激活课堂

问题的创设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但如果一味地围绕课文内容来提问,学生的兴趣不会被点燃。相反地,只会让他们觉得程式化。所以在每一堂课的开场白部分我都精心地进行设计 , 力求引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课堂导入的设计有很多种,我在这一点中主要谈谈问题的设置,因为这是我比较常用的方式。我记得有一堂公开课上,我上的是《狼》。在导入时,我看似很随意地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提到狼,大家会有怎样的感觉或是引发怎样的联想?”还未等到有人举手发言,班上的一位平时就爱开玩笑,口无遮拦的男生马上就蹦出了:“色狼”。当场就引起了一阵哄笑。我心中暗喜:其实我要的就是这个答案和这种效果。于是我先夸奖了学生上课的状态颇佳,毫无紧张之感,接着就刚才“色狼”一词,进行引导。我问学生:“为什么有人会被叫作色狼?”这时学生就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最后我请一个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总结大家的意见:之所以会被叫色狼,是因为他们对美色的贪恋。而后,我便问学生是否赞同。在得到了肯定的回答之后,我就继续用这个词引到今天的课文中来:“过度贪恋美色的人就是色狼,那从这个词中你们发现了什么没有?狼带给我们的印象有什么?”很自然地,学生都答到了“贪婪”。就在这热烈轻松的对狼的讨论中,我顺势引入正题,学生兴趣十足地开始了文言文《狼》的学习。

二、音乐渲染,调节气氛

娱乐式教学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一种语文教学模式,它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特点,也符合这个时期学生爱玩爱乐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我利用现代多媒体设备设计与语文课文相匹配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还未开始学习,便先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全神贯注地进入到学习的情境中来。例如,在讲授高尔基的经典作品《海燕》一课时,在讲课之前,我在多媒体终端大屏幕上放映出“怒吼的大海上,风卷云集,雷电交加,海燕勇击风浪”的情境片段,同时借助现代音乐手段,播放出与情境片段相吻合的配乐,在时而澎湃、时而深沉的海浪声中,在海燕欢乐的鸣叫声中,狂风雷电的轰鸣渐行渐近,于是正式的课堂教学开始了。而此时,学生们已经深深沉浸在了这震撼人心的壮观情境中,个个全神贯注、屏息凝神地聆听。

三、学科渗透,语言风趣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每个学科之间都应该紧密联系,利用其他学科来为本学科服务,会收到不错的效果。在讲解古汉语语序与现代汉语的差异时,我采取横向面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例如,在古汉语中,介宾短语一般是在谓语之后,作为谓语的补充,但是现代汉语中,一般是放在谓语前面做状语。《出师表》中“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于草庐之中”“于败军之际”“于危难之间”,在译成白化语时,就需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要求做状语,与英语的语法类似,比如“We study English in the classroom”。在英译汉中,“inthe classroom”就要放在学习的前面做状语。学生没想到我会冒出一句英语,都忍不住笑了,但是在笑声中,他们轻易地就理解了这个知识点。

四、模仿表演,寓教于乐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人物动作和语言,进行表演,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学生也乐意积极参与。例如讲授《孔乙己》,当讲到爱面子的孔乙己在买酒“排出九文大钱”时,可以要求学生在课桌上表演一下“排”钱的动作,同学们纷纷模拟文中“排”的动作,有的甚至从口袋里掏出硬币作为道具,把孔乙己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不管这种表演与小说中的描写是否相符,但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手法很多,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灵活选用。新课改要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我们教师只是一个主导者,而不是一味灌输知识的讲授者。因此,我们教师必须要不断地扩宽自己的知识和眼界,不断进行教学方法创新,创新设计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出丰富、有趣的课堂学习情境,充分发挥激趣导学的作用,以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摘要:兴趣是推动学生学好语文的内在动力。教师要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首要条件,我想应该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只有让学生爱上语文课,才能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为了在激趣方面有所突破,这几年笔者进行了多种尝试,提出几种主要方法,希望得到指正。

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激趣 篇9

一、目的激趣法

语文的教育不仅是语文知识的简单传授, 而且对学生世界观与价值观的树立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都会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实现的, 而是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渗透的, 因此要使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首先要从学习目的上进行启发。教师要树立大语文的观念, 告诉学生语文知识对对他们终身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悬念激趣法

所谓悬念激趣法, 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故事设置悬念, 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吊胃口激趣法”。比如在我国古典章回小说中, 作者就经常使用悬念吊读者的胃口, 在读者正品读得津津有味时, 突然来一句“预知后事如何, 且听下回分解”, 给读者一个期待的心境, 吸引读者继续往下看。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用悬念激趣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之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例如人教版七年级《皇帝的新装》, 可以这样设置悬念。教师这样启发:“同学们, 我们每个人都有新装, 有紫色的, 有红色的, 有蓝色的, 那么高高在上的皇帝的新装是什么颜色的呢? ”或者说:“同学们, 皇帝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 他的新装肯定和咱们的新衣服不一样, 咱们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用这种方式导入课文, 让学生带着好奇心, 发现“皇帝的新装其实什么也没有, 文章揭示的是对爱慕虚荣的人的批判。

三、教具激趣法

教具激趣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一些和课文内容相关的教具, 可以是图片, 可以是音频, 可以是事物,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春》时, 老师不要急于让学生翻看课文, 而先展示和春天相关的图片, 向学生发问:“大家看看春天给人的感觉怎么样? ”“大家喜欢春天吗?“春天有哪些季节特征 ? ”等等。学生会带着这些问题仔细观察和思考, 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教师再引导他们自由联想, 大胆发挥想象力, 顺势导入到课文的学习。再如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可以使用音频教学, 让学生听听国学大师的吟诵, 体验古诗词的抑扬顿挫。在学习七年级的《挖荠菜》时, 教师可以拿着实物, 让学生知道“荠菜”是什么样子的, 然后导入课文。这些教具的使用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激情。

四、活动激趣法

语文是生活中的一种重要工具, 我们在教学生学习语文时要引导学生进入广阔的语文天地, 以语文能力训练为核心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在学习文言文时, 教师可以组织古诗词朗诵比赛,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让他们通过这个活动体验诗歌的语言美, 吟诵出古诗词独特的魅力, 感悟诗歌带给他们的审美愉悦, 提高鉴赏艺术作品的能力。在学习八年级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时,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学习我国的园林类型及发展历史;学习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时, 老师可以带学生观看我国桥梁发展的纪录片, 让他们直观地了解桥的特点。教师还可以组织辩论比赛, 让学生各抒己见。比如在学习辛弃疾的词时, 让学生在体会意境的同时, 分析词人是不是一个怀有爱国情操的战士, 还是一个阻碍民族统一的顽固者? 大家各抒己见,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营造和谐的讨论氛围, 不要因为学生说错了而压抑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和历史知识, 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幽默激趣法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照本宣科教材中有的知识艰涩难懂, 学生觉得自己的知识水平不够就会产生畏学的情绪, 因此教师要因势利导, 用鲜明形象的语言, 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理解那些深奥的知识。教学中更要注重幽默风趣的语言的运用, 使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有生气和活力。比如我们在课前或者课中安插一些幽默风趣的故事, 让学生不止是笑笑而已, 更重要的是在笑声中对知识进行深刻记忆和掌握。

六、多媒体激趣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语文教学也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改变以前老师只带课本和教案走进教室的形象。电子设备越来越多地取代粉笔成为备课工具, 多媒体在中学课堂随处可见。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能突破视觉的限制, 多角度地观察事物, 通过图文声并茂的方式, 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情绪,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更有力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综上所述, 我们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应用这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调动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教学, 发挥他们的主体性, 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让学生喜欢上书香四溢的语文课堂。

摘要:教师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依据教学规律, 结合中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 运用“激趣、启思、导疑”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和独立思考,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内在潜能, 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语文教师只有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能活跃课堂气氛, 树立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心。本文针对激趣法简单谈谈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激趣法,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杜晓梅.论中学语文激趣导学模式的构建[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 (03) .

[2]姜远洁.关于初中语文兴趣教学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 2010 (15) .

[3]周礼萍.关于语文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的研究[J].希望月报 (上半月) , 2007 (07) .

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激趣 篇10

为了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让孩子们爱上语文,我曾在学生中做过调查:你心中理想的语文课是怎样的?虽然答案五花八门,但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理想的语文课是充满乐趣的;老师除了讲课文外还能引入一些课外内容;要让我们有自己的思考;能让我们提高写作能力。

针对孩子们的建议,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发现要让孩子们热爱语文,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就要注重活动激趣、思维引领及课外拓展。

一、尊重“需要”,活动激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因此,课堂上,我总是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自己读,自己领会,自己演练,然后小组、全班同学互相交流切磋,最终巧妙而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文言文是最令学生头疼的一类课文,因为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基本的教学模式是老师逐字逐句串讲,加上一点古汉语知识的介绍,这样“满堂灌”的课堂索然无味。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尝试开展了“我是小老师”活动。课前布置学生借助注解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将自己认为重要的文言词语和句子找出来准备考考大家,同时在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便于课上向老师、同学请教。对于上台提问、能为同学解答疑难的小老师及抢答过程中答对的同学,则给予加分奖励。为了让自己有当小老师的机会,也为了课堂上有更多抢答的机会,孩子们课前的预习非常积极主动,为了弄懂某个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他们还会去学过的文言文中查找,从而达到了“温故”的效果。课堂上,孩子们你争我抢,争当小老师,争抢答题机会,整个课堂便由“满堂灌”变成了竞赛的课堂、活动的课堂,孩子们在加分及老师的表扬中获得了成就感,学习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初中语文课本中有童话、小说、戏剧单元。如果仅靠教师课堂上的讲解与分析,很难使同学们进入人物的精神世界。因此,我借助课本内容,设计了“我是小演员”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体验。在教学《丑小鸭》《芦花荡》时,我让孩子们提前根据课本内容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学生走进文本,在熟读文本、掌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编写剧本,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的理解去扮演角色,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那逼真的表演、巧妙的台词无不使台下的学生欢呼雀跃。这种课堂表演活动用学生的亲身体验代替了教师枯燥的讲解,使课堂生动起来,而且更易理解,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认为:“教育与其守成法,勿宁尚自然;与其划一,勿宁展个性。”在我的课堂上,孩子们通过“我是小老师”“我是小演员”“我是小小朗诵家”“我是最佳小辩手”“我是小画家”“我是小导游”等活动充分展现了自我的个性。同时在教师适时的引导、鼓励和称赞中充分体验到了语文课的独到与快乐,在充满激情和新鲜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立足启智,思维引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孟子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因此,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特别重视引导学生从课题、选材、详略、标点符号及自己认为不懂或感到奇怪的地方去质疑和思考,让孩子们在动脑、动口的同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时,有学生提出了质疑:为什么题目要用两个“生命”呢?有的学生认为,这是为了表示强调;有的学生认为,“生命”不仅指肉体上的,还有精神上的,所以用两个;有的学生认为,用两次更能表现人们对生命的思考;还有学生认为,用两个更能表现人们对生命的渴望……

通过引领质疑和思考,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了激发,他们不仅能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而且增长了智慧,创新了思维。同时,学生质疑的一些内容,我们课前并没有想到,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们备课之不足,这些都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效率。

三、读写并重,注重拓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丰富语文课程的内涵。”课堂,是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的一个起始点,它只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而不是终点。课堂之外的阅读拓展则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只有抓好课内和课外这两个同等重要的学习环节,我们的教学才是完整的,我们学生获取的知识才更全面。

在教学中,研读文本之后,我总会帮助学生尽可能找到由文本向课外阅读延伸的“阅读点”,引导学生以相同主题或相同题材为阅读拓展点、以表现手法为阅读拓展点、以课文背景为阅读拓展点、以课文原著为阅读拓展点、以课文作者为阅读拓展点,以巩固文本知识,丰富、扩展文本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给孩子们布置一道题:读完本文,你联想到了什么?引导孩子们课外进行拓展阅读。在教学《木兰诗》时,孩子们由木兰的孝顺联想到了黄香温席、哭竹生笋、卧冰求鲤的典故;由木兰的爱国联想到钱学森、黄旭华的事迹;由木兰是巾帼英雄联想到了平阳公主、冼夫人、穆桂英的事迹。有的还联想到了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由《孙权劝学》,孩子们联想到了《诲学说》《送东阳马生序》《孟母诫子》《薛谭学讴》及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联想到了“鸟要高飞先振翅,人要成才早读书”“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等名句。还有的学生联想到了凿壁偷光、程门立雪等典故。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还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名家名作,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名著的热情与兴趣,进行有效课外拓展。如教学《孤独之旅》时推荐阅读《草房子》,教学《海燕》时推荐阅读《春天的旋律》《鹰之歌》……

拓展阅读活动让孩子们跳出了教材本身,将课外的学习资源纳入了课堂,让学生超越课堂之外,开阔了视野,增强了文化积淀,还学会了思考、交流与分享,提高了学习兴趣,也有效提高了语文课堂学习的效率。

另外,语文课程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为读写结合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材料,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既能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又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经常在学生中开展“我是小作家”活动,因文、因人而异,把小练笔作为语言训练的一种方式,或仿写,或补写,或续写。我还常常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对联、小诗、颁奖词、书信等)将读后感写下来,效果不错。下面是部分学生在学完《木兰诗》后的小练笔:

●对联

上联:替父从军尽孝道

下联:为国杀敌献忠心

横批:巾帼英雄

上联:对父之孝比海深

下联:报国之心比天高

横批:忠孝两全

●颁奖词

她,一位女子。用纤细的手,握住了对家人浓浓的亲情;用孱弱的肩,扛起了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敌人来犯,毫不退缩;困难之时,英勇向前。一个女子,一段佳话,铸就了一篇不朽的传奇!

●小诗《赞木兰》

本是家中勤劳女,

却因战争代父征。

紧张准备赴前线,

多年战争终凯旋。

归来明堂见天子,

天子册封尚书郎。

木兰不为名利诱,

一心只想把家还。

回到家中换女妆,

伙伴见了皆惊忙。

军营生活十几年,

不知木兰是女郎。

谁说女子不如男,

巾帼英雄花木兰。

或许孩子们的练笔还略显稚嫩,但以读促写的拓展活动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了一体,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能力得到了提升,有效提高了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效率。

初中英语课堂激趣教学策略研究 篇11

【关键词】初中教学 英语课堂 教学策略 激发兴趣

英语课程的学习最主要的就是学习基础知识,只有更好的掌握英语单词与基础性学习方式,而以往的英语教学教师都是将课本上的知识“搬”上课堂,缺少教师对课堂内容的创新,这会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学生对课程失去了兴趣就会是英语学习能力不断下滑,因此教师要不断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更加投入到学习当中,本文主要讲的就是将激趣的方式运用到实践当中,并对这些方式进行研究。

一、创设有意义的教学环境,做到教学的实用性

创设新的教学环境就是为了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有了学习的注意力才会进一步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当然这些教学方式一定要具有实用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的学习到英语知识,也渐渐地提高自身的英语学习能力,创设教学环境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只有真正了解到学生所欠缺的地方才能将这些地方化为教学重点,当然这些创新的教学方式都要以我国教育学目标为准。

1.教学方式首先要遵守我国课程标准进行创新,教学中要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要使教师在教学中将教学中心转向学生。

2.教师要创设一个轻松的教学方式来心因学生学习的眼球,一个有趣的课堂开场是必不可少的。

3.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心理特征来进行新一步的创设环境。教师只有掌握学生学习上的不足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需要,才能更好的创新教学方式,教师在对学生学习进行阶段性检测时,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使用赞赏教学方式,在学生树立自信心中产生兴趣

赞赏式的教学方式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要鼓励学生,肯定学生在学习上的能力,是学生在英语的学习上更加有自信心,学生在学习上有了自信心就会有学习英语的兴趣,这对于激励学生学习兴趣有很好的作用,还有就是这种方式还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树立权威,这样更加能让学生按照教学的进度进行学习,同时对于以后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学生由此在学习上也会树立一个良好的心态。

1.教师可以利用在课堂上的对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表现进行鼓励,例如:在讲授英语作文”How to spend Sunday?”教师可以先听学生的构思,对于合理的观点教师要给予肯定,并对这种观点给予鼓励,这样会使学生更加积极的回答课堂上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而且还会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

2.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平时学校举办的一些相关的英语活动,这些兴趣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上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当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相关教育机构举办的英语大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3.赞赏式的教学方式主要的教学方式就是要帮助学还是能够提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班级中建立一个点评机制,教师要尤为重视对学生的点评方式,在点评的方式上也要注重以鼓励赞赏为先,这样还会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遵循教学活动的原则,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除了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要遵循教学活动的原则,教师在平时组织的相关教学活动一定要具有实施的意义,宁愿活动少一些也不要做一些没有效果的活动,同时教学方式也要遵循国家教育规定,当然教师也要重视与学生之间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这样教师不仅可以在树立权威,同时也作为学生学习的楷模,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

1.教师可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教师平时可以利用课堂与课后的时间,例如:教师在课后可以主动找学生进行交谈,并且以朋友的身份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上的困难,逐步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特点。

2.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实事求是的教学原则,同时教学的可操作性一定要强,这就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在这一年龄阶段所表现的心理特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就显得比较重要。

3.教师要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教学态度,这样就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上给予该鼓励,这种教学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会感染到学生,加强教学的可使用性,这样就是使学生喜欢上学习英语,并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师所布置的任务。

总结:随着我国教育机制的不断完善,在教学中教师也一定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初中生在学习上还处于学习能力不断增长的时期,因此在学习上也处于关键时期,尤其是英语学科,英语最注重的就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因此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学习能力不断被提高,就会对学生的发展有一定的意义,同时也会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永.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J].校园英语,2012,(12).

[2]吴品珠.培情、激趣、促行是提高农村差生英语成绩的重要途径[J].广西轻工业,2007,(06).

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激趣 篇12

一、激趣导入,巧抓初中思品高效课堂的引爆点

素质教育注重自主学习。要让初中生自主学习,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要力求激趣导入,抓住高效课堂的引爆点。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有以下几种。

1.时事导入。最近中菲海岛争端引起两国人民的关注 ,由于菲律宾的无理取闹使两国的矛盾日益升级。如果我们把这一热点时事引入课堂, 则肯定会引起全体学生的关注和热烈讨论。同时也要理性地分析这一争端问题,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又如:“2008北京奥运”、“神州10号飞船升空”,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祖国的强盛。我们可以采取讨论、讲座、演讲和抢答的形式, 只要不把知识生硬地灌输给学生, 一切方法都是可行的,利用当前的时事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实现高效的最好途径。所以,上课时,学生总是会根据教学内容搜集时事,准备课上发言,兴趣浓厚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2.故事导入。在讲解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时 ,我以神州十号飞船升空的新闻故事作为教学线索。在“社会离不开家庭”这个环节,以“神十宇航员背后的妻子”的故事为例,讲述国家的强大和家庭的关系。熟悉时事人物,感受生活场景,让学生在思品课上感受社会的精彩,使乏味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问题直观化,难懂的问题简单化。深入浅出,让时事说话:家庭成员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就让课堂教学亲切起来。

3.漫画导入。漫画具有很强地幽默感 、生动性和趣味性 ,利用漫画提供的感性素材,能够令初中生过目难忘和回味无穷,还可以创设“愉悦的情境”,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如讲“邻里关系”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漫画:香蕉皮从天而降,垃圾变炸弹。学生在大笑之后,领悟漫画深意,明白邻里相处之道。通过漫画引入教学,产生联想,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我还让学生创作漫画,并搜集一些有代表性的漫画作品并予以展示,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教学的兴趣,将乏味的理论融于生动的动画中,同时发展学生的绘画与鉴赏能力。

二、质疑探究,不断发现思想品德高效课堂的兴奋点

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其所认识和接触的东西就越多;并且表现其越聪明,思辨能力越强,记忆力越好。要培养学生的智力,我们就应该教会学生勤于思考。教师要巧妙设疑,积极指导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创新能力。例如教学“家庭生活法律保护”时,我引入案件聚焦:小梅和许多农村妇女一样,虽然上学时间很短,但仍相信靠她的辛勤汗水,换得她的幸福生活。小梅不管风里雨里总是踏着她那破旧三轮车到处奔波。但她辛辛苦苦攒的钱,常被游手好闲的丈夫拿去赌博。有时不给钱还要挨打,小梅的头被打破过,手被打断过。她很痛苦,但又不知如何做? 学生认为该如何帮助小梅脱离苦海? 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施救方法,有的说找警察,有的说以牙还牙,有的说找法院离婚,学生通过积极发言和探究,找到探究的兴奋点,有学习积极性,更主动地投入学习。

又如在教学《公共生活注重规范》时,我们可以先从讨论“如何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开始 , 先让初中生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谈谈平时接触的公共生活规范,再顺其自然地过渡到课本知识上。这样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能够很好地激发初中生的课堂积极性,并且提高初中生的学习兴趣。

三、思维训练,寻找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的创新点

教学的实质就是思维训练, 尤其是思想品德课中关于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思维训练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尤为重要。教学的艺术并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和创新。初中生的天性是好奇和爱动,凡事喜欢与别人不一样。为此,我们不能压抑,而要积极引导和激励。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学生并不是知识的“接收器”。新课改强调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我们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课堂知识有效内化,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实践。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只是起指导作用,启发学生思维,训练他们的能力。例如教学《生存环境呼唤保护》时,可以让学生设计和想象未来生活的场景, 什么样生存环境才更好地适应我们的生活。学生可以自己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这样,形式多样,自主探究,能够很好地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是一门尤为重要的学科,它关系到初中生能否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初中思想品德课必须积极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我们必须通过情境教学和理性思考并举, 引导初中生自主学习并着重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同时也要合理高效地利用时事资源组织教学,这样才能使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真正高效。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教育工作者都认识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地位。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是新时期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和首要要求。本文针对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必须通过情境教学和理性思考并举,引导初中生自主学习并着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要合理高效地利用时事资源组织教学,这样才能使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真正高效。

上一篇:旅游群体下一篇:现代主食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