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安全工作(共12篇)
质量安全工作 篇1
对建筑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工作, 特别是住宅项目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工作, 各地一定要特别重视。之所以要重视, 是因为:第一, 建筑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工作都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全;第二, 这项工作关系到政府的信誉;第三, 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所以, 希望各地必须要高度重视。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各地要高度关注建筑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工作, 不能出问题, 切实防止各类事故发生。另外, 从近几年建筑生产安全事故情况和工程质量发生的问题来看, 我们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进一步做好建筑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工作。
我再强调一下住宅工程质量的问题。住宅工程质量问题, 特别是保障性住房的工程质量问题, 大家要特别重视。去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度, 强调了工程质量除了要有企业法人负责之外, 个人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即参建单位、法人代表和参建个人共同对工程质量负责。这项工作今年要有一个实质性的推进。各地要严格按照部里的有关要求贯彻落实。其中今年的一项具体工作, 就是每个省 (区、市) 要拿出两个住宅工程项目进行试点, 最好是选一个保障性住房项目, 一个商品住宅项目。涉及工程项目的规划部门、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法人代表以及参建个人都要负责, 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的名字要永久留在建筑物上。做好这项涉及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的工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这项工作可能要突破我们现行的很多政策, 但必须往前推进。今年11月底之前, 各个省 (区、市) 要将有关试点的进展情况报到部里。上下一致把这项工作认真抓好。
(摘编自在全国建筑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标题系编者所加)
质量安全工作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自从我院开展了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顿工作以来,我在医德、医疗技术、医疗安全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今天,我很荣幸地站在这里,跟大家共同学习。
一、认真学习此次活动的指导思想,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对病人实行个性化医疗、人性化服务,孕检人数明显增加,达到较高水平。在工作中任劳任怨,积极围绕妇幼卫生工作方针,贯彻了以保健为中心,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以降消项目及住院分娩为契机,全面贯彻“一法两纲”大力开展以产科质量为核心、重点抓好产前筛查、高危妊娠管理、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等防治工作。
二、规范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提高保健服务质量,建立了孕产妇保健手册,对孕产妇进行摸底,按孕早、中、晚期、产褥期所规定的检查项目进行系统检查,监护和保健指导,及时发现高危情况,以确保母子安全,同时严格按照高危妊娠评分标准进行筛查与管理.为准备怀孕或已怀孕的孕妇进行 咨询、交流、发放宣传册;为准备怀孕或已怀孕而不满 3 个月的孕妇发放叶酸片,并讲解服用叶酸的作用,让孕妇知道孕产期保健的重要性,尽早孕妇建册,并进行必要的体检,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处理,同时也为系统管理建立档案资
料,以便跟踪服务。每月进行一次常规的健康知识讲座,其内容包括孕、产期的 生理心理变化,营养要求,自我监测,及不良因素对妊娠的影响,母乳喂养的好处、方法、分娩的过程。消除孕妇的紧张、恐惧心理,使孕妇顺利、愉快地度过妊娠、分娩期。另外还加大健康教育工作力度,提高孕妇自我保健意识做好妇幼保健工作,把妇幼保健知识《母婴保健法》真正普及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使他们知法、懂法、守法、从而提高自我保健意识,自觉参与保健。
创新工作思路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篇3
近日,就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南阳市畜牧局局长王冠立。
记者:王局长,目前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南阳的监管形势如何?
王冠立:目前,畜产品由千家万户生产的格局仍是最大的实际,质量安全零事故、零容忍是最高的挑战,生产低水平与民众高期待,以及监管能力滞后与食品安全严管是最突出的矛盾,并将长期存在,提高生产水平,加强责任监管始终是解决质量安全问题最关键的措施。
记者: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南阳市畜牧局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王冠立:南阳市畜牧局畜产品质量监管的总体思路是“大安全理念谋划,法制化战略驱动,改革之方法深化,实行‘二三四五工作计划,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记者:请王局长详细阐述一下“大安全理念”“法制化战略”“改革之方法”“‘二三四五计划”。
王冠立:大安全理念,即大战略、大参与、大范围、大措施,站位全局谋划畜产品质量安全,奏响企业守法、社会参与、政府支持、部门履职大合唱。法制化战略,即把综合执法摆上重要位置,做到依法谋划,依法管理,依法整治,用法制化的思维和办法解决畜产品质量安全上的问题。改革之方法,即用改革的方法去更新观念,创新机制,完善制度,深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二三四五”计划:所谓“二”,即两个目标,一是守住不发生质量安全责任事故的底线;二是争得全省先进,加快放心畜产品工程建设步伐。所谓“三”,即三个突破,一是在执法上突破;二是在机制上突破;三是宣教上突破。所谓“四”,即四个手段,分别是宣传、管理、服务和处罚,实行疏堵结合。所谓“五”,即五化措施,分别是社会化共治、标准化建设、制度化监管、法制化推动和系列化保障。
记者:围线这一思路,南阳市畜牧局今年准备如何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质量安全工作 篇4
一、我省“三品”发展的现状
从“三品”工作在我省开展以来, 我省一直把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作为推进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绿色食品的品牌优势, 抓大放小, 扶优扶强, 以龙头企业为重点, 抓名牌产品认证, 强化优势特色产品开发;突出有机农产品市场优势, 因地制宜发展。尤其是《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发展的意见》 (晋政发[2011]2号) 文件的出台, 使全省“三品”产业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当前, 全省绿色扶贫工程、名牌产品认证以及“三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等三大重点工作递次推进, 不断深化, 我省“三品”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截至2011年底, 全省累计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企业641家产品1506个, 认定无公害产地1966万亩, 认证绿色食品企业及产品分别达62家和123个, 经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有机企业40家产品144个, “三品”产品及原料生产基地面积2147万亩, 占全省总耕地面积的35%。
二、“三品”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省“三品”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
(一) 宣传教育广泛性不够, 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有待加强。
近年来, 全省上下虽然对“三品”开展了一定规模的宣传, 但群众对于“三品”理解的广度和深度仍有待加强, 一些群众对“三品”相关知识了解还不够, 依法组织“三品”生产和加工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特别是部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对承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职责认识不够, 重视不够, 工作落实不够的问题, 缺乏责任意识;同时, 目前农产品生产禁用、限用农药品种尚且明确, 但国家推荐的农药品种群众知晓不多, 部分生产经营企业, 特别是小散生产经营户法律法规意识淡薄, 职业道德缺失, 为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置消费者的生命健康于不顾, 在果蔬及其它一些农产品上, 农业投入品使用不规范现象大量存在, 致使农药、化肥等使用不合理, 效果不佳、利用率低下, 严重影响“三品”质量安全。
(二) 分散经营, 制约了“三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
“三品”要求农作物进行标准化生产, 即“三品”生产的各个环节, 如生产、管理、采收、包装等采用统一的标准来组织实施, 才能生产出高标准、高质量的产品。但是, 目前我省认证“三品”主体大多是农民专业合作社, 经营主体是千家万户的农民, 这些众多的经营主体很难统一按照一个模式组织生产。分散、粗放、小规模的农业生产方式, 给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产品质量认证、技术人员培训、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等方面都带来了不便, 同时, 将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放在生产链末端难以消除源头隐患, 从而影响了“三品”质量安全工作, 制约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 也更容易让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失去信心。
(三) 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不足, 缺乏必要的监管手段。
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原因, 严重影响了我省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一是我省各市、县农产品监管工作机构不完善, 缺乏必要的监管人员, 不能满足“三品”监管工作的要求和发展趋势。由于所对口科室大多身兼多项工作, 平常业务工作杂乱、不专业, 导致我省“三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不强。二是管理制度不规范、不健全。由于“三品”质量安全监管是一项全新的工作, 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技术支撑, 只能是摸索着前进。虽然《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制定了一些相关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 但有的在实际工作中可操作性不强, 仍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三是监管能力及范围有限。“三品”质量安全监管需要有必要的行政执法能力作为保障, 目前我省的“三品”监管还仅仅停留在产地投入品生产记录检查、农产品批发市场、经销门店的市场标志监察等, 没有行政执法能力, 对存在的一些违法行为我们只能借助其他执法部门对其做出处理。
三、建议与对策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的新要求, 在当今农产品生产领域缺少行业自律, 在生产过程中随意使用农药、激素、瘦肉精等非法投入品, 为此只有加强诚信意识, 提高道德底线, 依靠正确的政策、法律、法规和有效的监控管理, 最终才是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切实手段。
(一) 建立健全“三品”监管制度。
一是进一步规范认证及监管流程。努力推动“三品”企业生产及监管的规范化, 制度化、品牌化。二是建立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及应急处置制度。规范和指导应急处理工作, 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三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最大限度地减少“三品”质量安全事故的不良影响和危害。三是积极建立全程可追溯制度, 推进企业信用考核管理制度。通过严格的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有效的证后监督, 基本上达到“三品”的“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目的, 进一步保证“三品”生产的规范化和产品的安全性。
(二) 加强“三品”质量安全监管。
在生产分散的现实条件下, 更需要将农产品安全监管重心向生产源头倾斜。要定期、不定期地对我省的“三品”进行全面检查, 督促其建立符合“三品”生产要求的全程质量管理体系, 特别是源头的监管, 普遍要做到“环境有监测、操作有规程、生产有记录”。同时, 监管部门要加大对企业现场检查力度, 并进一步加强日常例行检测和专项检查抽检力度。重点做好已认定的“三品”生产基地和已认证产品的质量监督, 加强对农资批发市场、农 (兽) 药和饲料经营门店监管, 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定期监测重点农资质量, 及时查处违法行为, 杜绝违禁和假冒伪劣农资流向市场, 从源头上杜绝农业投入品对“三品”质量安全带来的隐患。
(三) 加大对“三品”申报主体的政策指导与标志标识监管工作。
针对我省范围内的申报“三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开展《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宣传培训, 使“三品”的申报主体法律意识得到提高, 从源头上杜绝擅自转让或买卖标志、伪造或冒用标志的行为, 营造我省“三品”产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同时, 对于申报“三品”成功的企业, 督促企业及时贴标和用标, 并指导企业规范用标, 提高企业用标积极性;提高“三品”标志的加贴使用率, 对伪造、冒用、超范围用标等违法违规行为与工商部门依法进行查处。鼓励各超市及市场设立“三品”销售专柜, 并组织人员定期在农贸市场、批发市场、超市进行市场监察工作, 尤其对标志与食物不符、标志与证书不符的行为要进行重点检查。
(四) 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 健全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支撑体系。
加快推行标准化生产, 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和监管体系, 逐步形成市、县、乡三级农产品质量检测和监管网络。在今年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上,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强调要以“三品一标”为抓手, 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对“三品一标”要重点加强证后监管, 严格认证程序, 提高认证门槛, 严把认证质量审核关;要抓紧建立退出机制, 一旦发现问题, 坚决出局, 没有整改机会;要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创建, 不断扩大“三园两场”建设比例和规模。对标准制修订要依法加快农兽药残留标准清理步伐, 制定一批执法急需的安全标准和质量要求。
(五) 建立“三品”准入追溯, 探索长效监管机制。
为规范“三品”生产经营管理, 要加快“三品”质量追溯及市场准入工作。农产品质量追溯, 是一种管理制度, 更体现一个产业的发展水准, 同时倡导讲诚信、重责任的职业道德。面对大宗鲜活农产品, 进一步转变消费环节和消费方式, 建立一套完整、严密的质量追溯体系。特别是要扩大“三品”质量安全追溯范围, 逐步实现全程可追溯制度。同时, 对进入超市、批发市场销售的“三品”采取凭证入市和检测入市两种办法, 在批发市场建立索证索票和进销货台账制度, 对“三品”和基地自检的产品, 实行质量安全检测合格证明准入制度。在强化市场监管的同时, 还要强化对兽药、饲料生产经营单位诚信档案的建立。在市场准入上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进、不断完善”的原则, 本着“先易后难、先常规后特殊、先大宗后个别、先示范后推广”的思路, 从蔬菜、水果类、猪肉等“三品”开始, 从批发市场、超市逐步向全省农产品市场的所有农产品延伸, 分阶段、分步骤地推进全省农产品市场准入及质量追溯工作。
(六) 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全社会关注“三品”质量安全良好氛围。
质量安全工作汇报 篇5
********是1996年改制的股份制企业,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实施标准化管理为重点,以文化的整合和品牌的建设为核心,产品质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一、加强质量管理,提高质量意识。
企业要发展,员工素质是关键。公司把强化质量管理,提高质量意识,打造名牌产品作为重点来抓。公司成立有以董事长为组长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制度及目标责任制,车间设有专职质量管理人员,具体负责各个环节的质量工作。按照质量管理制度对生产一线人员每周进行一次《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食品安全条例》和饮料行业的各种法规的学习,增强员工的质量意识,提高员工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公司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有健康证、卫生知识和质量知识培训合格证方可进入生产岗位。对新招员工先进行岗前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并提出了“**在心中,精品在手中。”的口号,激励员工敢于创新,自觉维护**品牌形象,确保**品牌在市场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实施细化管理,完善质量管理制度
公司不断改进和完善生产技术标准、质量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制度,在产品的研发生产,分析检测,工艺改良以及包装存储等全过程实施在线管理,严格执行标准化的流程管理。
公司不断完善生产工艺,严格按照食品安全管理条例执行,建立健
一关,以切实维护食品安全作为企业的第一要务,在生产车间实行员工的工资和质量挂钩,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哪个环节负责,相互制约,互为把关。
4、实行质量专人跟踪管理制度,公司的质检科人员跟班生产,从原材料进厂到生产各个环节,再到产品出厂,均实行严格的专人监控,班班批批都要检验,定期向***及**市质检部门委托检验,或接受质检部门的定期抽检。
5、对原材料的购进严格要求供货方必须提供三证、检验报告、化验单等存档备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原材料不得进厂,不合格的产品不得出厂,以确保产品的合格率为100%。
四、预防为主,不断改进。
质量安全工作 篇6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
按照省、市、县整体工作部署和要求,近2年内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及相关法律和法规的宣传工作。及时下发上级部门发布的公告,并大力宣传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利用会议、培训、印发宣传资料等对企业、基地、农户开展了多种方式的宣传,主要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超市进行了发放。通过多途径多方式宣传,强化了全社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两年来共印发宣传资料10000份,张贴公告800份,出动宣传车50辆次,培训3200多人次。通过两年的大力宣传百姓反响强烈,认识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
2.强化有效措施,认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近几年,长岭县认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加大了农产品(蔬菜)农残的跟踪监控力度,大力开展地产棚膜蔬菜、露地蔬菜、秋菜等专项监测,每年出动执法人员300余人次,在全县重点乡镇共抽检1200个样品,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进行重点检测,检测种类达8种。同时,加大生产源头治理工作力度,蔬菜生产过程中使用禁限用高毒农药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蔬菜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农残速测),确保了蔬菜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两年内没有出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连续两年被省农委评为先进单位。
3.加强科学管理,全方位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如何做好基层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篇7
1 加强基层监管体系建设, 全面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
1.1 建立完善基层机构
切实增强镇街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工作的紧迫感, 将基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实。学习各地在推进基层监管机构建设上的先进经验, 研究有力措施, 充实人员力量, 理顺工作关系, 落实监管责任。围绕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协助执法和宣传教育扎实开展工作, 全面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
1.2 加强基层队伍建设
坚持监管重心下移, 充实基层监管力量, 强化基层监管人员考核培训, 组织基层监管人员, 采取集中培训、分批分期进行的方式, 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 切实增强执法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村级防疫员作为协检员、信息员、监督员作用, 协助做好畜产品质量安全各项工作。
2 采取有效措施, 切实抓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2.1 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考核机制
进一步健全完善责任追究各项制度, 签订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书, 明确职责任务, 将其职责落实到单位、落实到环节、落实到个人。进一步落实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责任制, 科学评价工作实效, 推进监管工作的常态化。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行量化考核, 制定考核评价方案, 建立奖惩、激励机制, 对于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 在各类评先树优活动中实行“一票否决”。建立市委市政府领导包靠镇街区管理责任制和工作推进机制, 定期或不定期对包靠乡镇进行检查、督导, 帮助谋划思路, 协调解决问题。
2.2 加强宣传力度, 创造畜产品质量安全良好氛围
采取多种形式, 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工作, 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畜牧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提高广大群众的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 提高消费者和生产企业的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提高企业诚信意识, 从根本上杜绝违法添加使用有毒有害违禁药品的行为。
2.3 继续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解决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突出问题
巩固近年来专项整治的成果, 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 针对存在的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隐患,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重拳出击重点解决一些突出问题。继续以打击非法使用“瘦肉精”、三聚氰胺、饲喂不合格饲料、滥用兽药等为重点, 开展畜产品专项整治, 强化源头治理和监管, 每个季度集中开展1次专项整治, 制定整治方案, 开展督导检查, 认真总结梳理。同时, 要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 形成镇街联动、部门联动的横纵联动工作机制, 找准位置, 形成合力, 狠抓落实, 切实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4 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能力建设, 科学应对质量安全突发问题
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 建立应急救援队伍, 强化应急演练, 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建立完善投诉、举报制度, 按照有关规定发布质量安全信息, 正确引导消费者。加强信息报送和沟通, 提高信息报送的时效性, 确保问题隐患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防止因信息迟报、漏报、误报、瞒报而延误时机, 酿成祸患。结合实际开展风险隐患摸底排查, 提出科学的防范措施和办法, 及时指导生产和引导消费。
2.5 加强重点环节、重点区域监管, 确保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畜牧局要加强对基层畜牧兽医站和畜牧企业的管理, 对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措施不到位的单位和企业实行重点管理, 取消当年评先树优资格, 依法进行必要的处罚。对重点管理对象实行重点监控和动态管理, 重点管理对象完成整改, 经市局审核验收通过后, 解除对重点管理对象的监控。其他食安委成员单位每年从各自联系领域中筛选出10个存有一些突出问题的企业作为重点管理对象。
2.6 推进行业组织体系建设, 夯实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
积极探索监管模式主要由部门强制监管向部门监管、社会监督、企业自律模式转型。把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作为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 大力推进行业协会、合作社建设。通过健全完善行业组织各项规章制度, 规范生产经营记录, 建立诚信不良记录收集、管理、通报制度和行业退出机制, 实施信用企业和黑名单企业管理制度, 形成自律、自觉、自清的内部约束机制, 并公开向社会做出承诺, 以行业自律带动整个畜牧行业的诚信守法经营。
2.7 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建设, 不断完善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畜产品安全信用信息征集、共享、评估、披露、使用等制度, 完善全市的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采集, 依托现有电子政务系统和业务信息系统等资源, 采用信息化技术, 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息资源进行集成组装、分类、分级、分层, 建立起合理、规范、全面、畅通的信息采集渠道, 实现纵向相通、横向互联、段段融合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服务信息化体系, 发挥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实时监控、信息共享、溯源管理和决策支撑。建立起完善的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机制, 真正实现畜产品来源可追溯;对投入品做到100%监管;畜禽防疫做到100%覆盖;实现重大疫情的快速反应与处理, 为政府提供更科学合理的数据, 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民健康消费。
3 强化支撑措施, 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有力保障
3.1 加强畜产品质量监测, 提供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学依据
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能培训, 促进检测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检测质量和水平。加强重点产品、重点区域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 不断扩大检测范围、增加检测频次, 着力提高畜产品质量检测覆盖面, 建立畜产品质量检测通报制度。督促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畜产品生产基地、农贸市场、大型超市等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的自律性检测, 确保上市畜产品质量安全。
3.2 加强举报投诉体系建设, 构建群防群控的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格局
切实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篇8
1 领导重视, 落实责任
一是成立了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负责具体日常工作。二是局长和分管业务的副局长时刻关注着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每月召开全局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 研究部署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帮助分析, 协调解决, 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落实到位。
2 广泛宣传, 营造氛围
一是通过电视报道、发放宣传资料、设立咨询台等形式, 对涉牧法律法规进行集中宣传, 在城区悬挂宣传横幅, 切实使广大动物、动物产品、饲料、兽药等经营者学法、懂法、依法经营。二是对没收的病害肉品、假、劣兽药、饲料予以公开销毁, 电视曝光。三是结合全市食品安全检查, 对全市所有学校食堂用肉及宾馆、饭店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向他们宣传加工用肉常识, 并督促用肉单位建立台账。
3 健全机制, 加强监管
一是全面落实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承诺制度。工商、食安办协同市局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分别与生猪养殖、交易、屠宰及生猪产品流通等环节经营业主签定了畜产品监管承诺书, 广泛发放宣传资料, 并要求各规模养殖场张贴《严禁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告知书》和《不销售病死畜禽承诺书》, 积极提升各经营业主的守法经营意识。二是建立定期监管机制。按照上级部门关于对动物饲养场防疫监督的规定, 进一步健全动物规模养殖场定期监管机制, 动物卫生监督所对辖区内动物饲养场每季度至少检查一次, 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每月至少检查一次, 并按规定填写《饲养场动物卫生监督记录》, 切实规范全市动物规模养殖场的养殖、生产行为。
4 严格执法, 效果明显
4.1 严格检疫管理
一是要求检疫人员严格做好运输、销售动物的产地检疫, 对出栏动物严格做到临栏检疫, 并查验养殖档案和耳标佩戴情况, 严禁应免而未免动物、未佩戴耳标动物、疑似染疫动物和不健康状态动物出栏、出场, 严禁不临栏检疫、只收费不检疫等违规行为发生。二是结合生猪定点屠宰的实际, 要求屠宰户凭产地检疫证明收购、屠宰动物, 对屠宰上市的动物产品推行集中报检与电话报检、检疫人员上门服务的办法, 严格按程序操作, 并回收产地检疫证明和免疫标识, 对不凭产地检疫证明屠宰的生猪产品一律不得实施检疫。三是加大对动物交易、屠宰场所的监管力度。要求各动物交易、屠宰场所必须凭检疫证明收购、交易、运输、屠宰动物, 严禁收购、屠宰病死或无检疫证明的动物。四是加大对动物产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力度。按照动物产品准入的相关要求, 动物卫生监督所已与城区超市签定了畜产品安全承诺书, 各相关超市已分别建立了动物产品购销台账, 做到了凭检疫证明入库和销售动物产品。
4.2 深入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工作
如何抓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篇9
1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明确职责, 建立安全监管机制
充分认识畜产品安全工作对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以及对维护公共卫生的重要性, 做好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工作是保障动物公共卫生安全的关键措施。加强组织领导, 明确工作职责, 一级抓一级, 层层抓落实, 做到责任到位、人员到位、监管到位。
2 加强检疫监督队伍建设, 加大执法力度
2.1 健全检疫执法队伍
截止2013年, 全县各个乡镇都成立了动物卫生监督分所, 经过严格培训, 县乡镇配备执法人员42人, 为了确保村一级产地检疫工作需要, 还建立了以村级动物防疫员为依托的动物检疫协检队伍, 全县已聘用协检员217人。形成了涵盖县、乡、村三级的畜产品安全监管网络, 在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2 加强检疫执法人员培训
结合工作实际, 通过采取集中培训和分级培训等多种有效的培训方式, 组织检疫员认真学习法律法规以及业务知识, 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严明工作纪律, 增强工作责任性, 认真遵守检疫操作程序, 努力打造出一支业务精通、政治合格的动物检疫执法队伍, 为动物检疫工作的稳步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建立健全检疫人员管理制度
除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外, 还制定了《渭源县动物检疫员管理制度》、《动物检疫申报制度》、《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和《渭源县畜牧兽医局行政执法六条禁令》等制度, 并制作成框子牌子, 悬挂在墙。经常派出动物卫生监督人员对基层站检疫执法人员的检疫工作情况进行监督, 对执法的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 规范了全系统检疫执法行为。
2.4 层层签订责任书
县畜牧兽医局与乡镇兽医站;兽医站与每位检疫员;动物卫生监督所与养殖企业、小区、养殖专业合作社、动物贩运户等层层签订了动物防疫、畜产品安全责任书。对防疫、检疫监督的各个环节提出了具体的责任要求和义务。
3 加强饲养场监管
严把养殖场《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办理, 不符合条件绝不办证, 符合条件的迅速办证。并对全县养殖企业、小区、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进行划片, 责任到人。分管领导包片, 检疫监督人员包企业、小区、合作社。检查动物防疫、检疫等工作, 并指导建立健全购销台账, 健全用料、用药、消毒、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等畜禽养殖档案。加大对饲养畜禽的监管力度, 切实掌握饲养场的饲养情况, 严把产地检疫关, 检疫人员严格落实生猪宰前“瘦肉精”尿样检测制度, 凭尿样检测报告出具检疫合格证明, 对符合规定要求的畜禽凭产地检疫证明方可进入流通环节。规范了动物饲养, 有效控制了药物残留和疫病的发生与传播, 保证了畜产品质量安全。
4 实行报检制度, 及时到场检疫
检疫人员分片包干, 对所辖区域畜禽的进出及时登记发放建议报告通知书, 明确报检时间及报检电话, 养殖户在畜禽出栏前, 向检疫人员报检, 检疫人员按时到现场进行检疫消毒, 并将检疫情况记入档案。对不报检而私自出栏的推行了社会举报制度, 鼓励当地群众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分所或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举报。由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会同当地动物卫生监督分所对责任人依法查处。为了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 我们总结推广了一些站所的新做法, 注重发挥协检员、养殖场、大户的作用, 让他们及早提供一些有关畜禽进出的时间、数量、以及出栏时间、地点、销售对象等情况。同时县局设立动物检疫报检点16处, 本着方便群众, 高效快捷的原则, 合理布局每个报检点, 设立公示牌进行公示, 并注明保健和监督电话、负责人以及职责。有力的促进了产地检疫工作的开展, 有效防止产地检疫漏逃现象的发生, 提高检疫密度, 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
5 强化证照管理, 加强检疫工作, 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
制定了《渭源县动物检疫证章标志的管理制度》, 对动物卫生证、章、标志的领取、发放、缴销作了明确规定。实行专人、专柜、转档管理, 动物卫生证、章、标志的每个环节都做了详细记录, 领取人经签字方可领取, 杜绝了“三乱”现象的发生, 保证了全县检疫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6 加大宣传力度, 普及动物检疫知识
质量安全工作 篇10
基于这种情况, 王庄煤矿多次在矿调度会上对安全检查中所发现的员工工作现场三违行为提出了严厉批评, 并要求必须采取措施, 严加管理。同时, 为了进一步强化企业的过程管理, 完善安全管理运行机制, 进一步解决职工心理问题, 规范职工安全行为, 将各类伤害事故降到最低乃至从根本上杜绝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 该矿积极对员工的安全心理问题进行了管理。
安全心理问题
在生产活动中, 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 即“三违”行为。如:明知规程的规定, 但为了赶进尺、抢进度、图方便、少出力, 有意投机取巧作业;由于素质差, 缺乏安全知识, 自控能力不强, 以及不懂操作程序, 导致的违章行为;由于安全意识淡薄, 存在偷懒侥幸心理, 作业中凑合、马虎, 多次违章侥幸没出事故, 屡次再违章等。
目前, 煤矿机械化和现代化程度较高, 装备比较健全, 安全法规制度也较完善, 但一些企业的安全生产却不尽如人意。在井下生产活动中, 安全隐患常检查却常存在, 天天反“三违”, 而“三违”屡禁不绝, 未遂事故或零星事故还时有发生, 重大恶性事故屡次发生。回顾王庄煤矿在生产活动中的各类事故, 如乘坐采区运转皮带伤人事故、跨越运转皮带伤人事故、放炮伤人事故、冒顶伤人事故、煤墙片帮伤人事故、跑车伤人事故、带电作业伤人事故等, 对此进行剖析反思, 都是违章行为所致。所以, “三违”行为是导致事故的祸根。而诱发“三违”行为的原因是什么呢?实践表明, 其因素很多, 而其中最重要的是职工的心理活动。职工的任何一种遵章守纪行为或“三违”行为, 都是在一定的心理活动指导下产生的。比如:紧张心理、侥幸心理等, 都是形成不安全行为而导致伤害事故的根源。为此, 企业只有正视了员工的心理问题, 才能解决规程得不到严格执行的老大难问题。
“三违”行为的心理分析
在生产活动中, 如果作业人员的心理健康, 作业时行为规范, 以及能对环境及设备的异常变化作出合理反应, 遇到需要处理的危险问题时能采取正确应对措施, 就能保证正常的生产活动。而如果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存在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 不遵章守纪, 在遇到事故隐患时就可能处理不当, 从而导致隐患不能及时排除, 甚至会引发事故。 为此, 王庄煤矿总结了员工在实践中“三违”行为的形成, 都与员工不良的心理问题有关。例如:有的员工存在侥幸心理, 违章乘坐采区运转皮带而肢体受伤;有的员工存在麻痹心理, 面对现场作业中的隐患, 不感觉危险, 放松警惕, 以致冒顶被砸伤;有的员工存在模仿心理, 见他人不按程序作业, 也跟着模仿, 最终伤害了自己;有的员工存在偷懒心理, 图省事, 少出力, 怕麻烦, 走捷径, 跨越运转皮带, 被皮带绞伤;有的员工存在冒险心理, 明知作业现场危险, 还要违章蛮干, 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有的员工存在逞能心理, 明知作业现场危险性大, 他人不敢干, 逞能者却偏偏要干, 以致发生了伤害事故;有的员工存在凑合心理, 如架棚七扭八歪, 帮顶松动, 当压力来临时, 冒顶压住了作业者。此外, 还有因员工自卑心理、逆反心理、紧张心理而导致的伤害事故。
对症下药
1. 通过调研、筛查和心理干预, 有效提高员工的心理素质
从目前操作规程以及法律法规的情况来看, 对人员提出的工作要求主要是从技术的角度出发,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安全管理。而实际上, 人在工作中的行为并不是只受规程和法规的约束, 人在工作中的行为与其心理状态、性格特点、智力水平有很大的关系。为解决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违章行为, 2015 年1—6 月, 王庄煤矿组织有关专家和本企业管理人员对员工的安全心理问题进行了调研、筛查和心理干预。
调研阶段此阶段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现场观察了解煤矿井下作业关键程序, 以及通过对相关人员的访谈, 搜集事故分析原因, 并根据事先确定的观察要点, 对员工在作业中的心理变化和行为进行观察, 以分析员工的不良心理与行为特征。比如: 在不同工种的人员中, 收集针对员工的安全心理和行为评估信息, 从多个视角对员工进行综合心理问题的评估。通过对王庄煤矿一线员工和管理人员的访谈, 总结出了26 项易出事故者的心理原因, 并确定了影响员工安全心理的因素包括个性、气质、工作满意度、班组气氛和安全意识等。
筛查阶段从性格特点、工作满意度、气质类型、班组气氛和安全意识5 个方面, 王庄煤矿对员工进行了安全心理分析, 筛查出具有不安全心理的个体, 筛选出需要进行心理疏导的对象, 并在统计处理的基础上, 分析了易引发事故和不易引发事故两个群体的特征。同时, 王庄煤矿还对事故的相关因素作出分析, 进行归类比较, 以发现引发事故心理的发生规律, 及易引发事故和不易引发事故个体所具有的不同群体特征。
心理干预阶段此阶段是在安全心理筛查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 以提高心理干预对象的安全意识, 验证心理干预方法的有效性, 形成能够有效检验心理干预方法的评价系统。可运用个体咨询方法, 采用一对一模式, 帮助员工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安全行为, 让员工倾诉心理上的压力, 并分析导致事故的原因, 形成正确的归因及达到调整认知的目的。同时, 通过安全心理行为训练, 让参与者在情境训练中去体验心理上的变化。可在训练过程中和结束后, 对员工进行认知上的调试, 使员工养成良好的行为应对模式和认知模式, 最终形成工作所需的安全心理素质。如果以团体咨询为对象, 可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 包括影响安全的个性因素主题讲座、情绪和压力讲座、安全心理知识讲座等, 以及依靠团体成员间的互动, 促使个体通过观察、学习、体验来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 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 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 激发个体潜能, 增强适应能力。
2. 安全心理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按照王庄煤矿安全心理工作的总体要求, 经过调研、筛查、分析后, 明确了企业员工易引发事故和不易引发事故两个群体及其特征模型。针对易引发事故群体提出了心理学干预方法及效果评价体系, 并对井下生产安全事故原因进行了初步诊断, 为解决职工心理问题提供了依据。
安全心理干预王庄煤矿通过对60 名员工进行安全心理测验, 筛查出有7 名员工存在心理问题, 该矿据此进行了进一步的心理干预, 通过个别心理辅导, 减少了员工心理问题。不过参加此次测试研究的人员仅是员工中的一部分, 一线作业员工中究竟还有多少易引发事故的个体, 值得继续关注。因此, 王庄煤矿还需要筛查全部的一线作业人员, 并对有问题的员工进行心理干预。
员工上岗前筛查, 减少事故人为心理隐患将安全心理和心理健康状况作为新员工上岗前评价标准之一, 这样既可起到筛查和预防作用, 又为岗位配置提供了依据。一线作业人员多为农民轮换工, 通过上岗前的心理测验, 把住入口关, 杜绝事故隐患高发性格类型人群被招聘到煤矿。同时, 对于测验合格的作业人员, 要考虑其性格、气质, 以及上下级搭配等因素, 并进行优化配置, 有效减少事故人为的心理隐患, 提高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
针对事故原因分析, 制定防范措施通过对王庄煤矿12 起安全事故原因的研究分析, 人的不安全心理是最主要事故因素。员工安全心理问题主要包括个性、气质、工作满意度、基层队组气氛和安全意识5 个维度, 对于易引发事故群体的干预, 也是从这5 方面进行展开, 具体如表1 所示。
管理人员安全心理干预即使解决了员工个人心理问题, 如果作业环境不安全, 企业的安全管理措施存在缺陷, 也不能完全避免事故的发生。对煤矿井下管理人员而言, 他们的心理及行为状况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生产的安全性。如果队干、班组长过分强调生产进度而忽视安全, 一方面这种对安全的错误认识会影响员工的行为, 另一方面也让员工暴露在更加危险的生产环境中, 最终产生隐患甚至事故的概率会更大。因此, 企业也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安全心理干预。
提升员工队伍整体心理素质以关注员工心理健康为切入点, 系统地对员工开展心理教育、心理疏导和心理训练, 引导员工自我调节心理压力, 培养员工全新的生活观、人际观念;帮助员工保持稳定、健康、乐观向上的情绪, 增强员工的意志力、自信心、抗挫折能力和自控能力;增强员工的创新意识、奉献意识、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这些不仅有助于提升员工队伍的整体心理素质, 也可解决由于心理问题导致的各类隐患。
效果与评价
首先, 要提高企业安全心理问题管理的有效性, 就必须提高研究手段的科学性、规范性。还要对员工进行安全心理测试, 掌握每个劳动者的个性心理特点, 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 做好员工的安全心理管理工作。比如:通过安全心理问卷及仪器筛查员工的心理问题, 以确定影响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心理因素。采用心理干预的方法解决员工心理问题, 对于企业多年来难以有效解决的人为心理隐患问题, 提供了心理管理对策措施。
其次, 由于煤矿员工心理问题的复杂性, 必须要从多个视角对员工进行综合心理问题评估, 才能确定影响员工的安全心理因素。在安全心理筛查的基础上, 针对易引发事故及不易引发事故个体所具有的不同群体特征进行心理干预, 有助于提高心理干预方法的有效性。同时, 要根据岗位的安全要求及劳动者个性特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教育与训练, 特别要注意事故情境下的行为方式教育与训练, 这些都可有效提高员工在各种复杂情况下的心理素质和行为安全性。
质量安全工作 篇11
关键词:煤矿生产;采掘工作;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TD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9-0109-02
采煤和掘进是煤炭生产系统工程中两个重要的环节。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煤矿的开采也越来越频繁,发生的安全事故也越来越多。对于如何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确保采掘工作的安全生产,在当前显得尤其重要。首先来分析在采掘工程质量管理中的主要环节。
1 煤矿生产过程中采掘工作安全管理的主要环节
1.1 保证采掘图纸以及文件设计的质量
进行采掘工作前首先要保证图纸设计的科学性以及可靠性。所有的煤矿采掘工作都是从设计开始的,必须使图纸设计符合标准规范,只有图纸设计规范了,生产部门才能按照图纸的设计要求,做出高质量的标准化工程。煤矿生产部门应该参加到图纸设计的会审中,严格要求图纸设计的规范性,对设计方案进行科学的选定,充分了解图纸上的每一个部位的质量要求,特别针对工程的关键部位,要着重了解和分析。
1.2 保证采掘前工作准备状况
在进行采掘前应该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对可能产生的危险要进行预防。在工程的交接班上,应该严格要求,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工程应该不进行交班,必须弄清楚中间存在的问题,做好交接的记录,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坚持谁交接谁负责的原则,一旦发现交接过程出现问题,应该追究交接人员的责任。做到每班都有技术指导人员和领导人员在岗,领导应该做好监督的工作,认真地验收工程的质量。针对质量检查,应该坚持互相检查或者专业人员检查,这样就避免了一些人员谋取私利。应该以专业人员的检查为主,对于一些不合格的工程必须重新施工。
1.3 保证煤矿井下工作质量
对于矿井工作质量的检查一般都是反映在现实的采煤、掘进以及机电运输上面,其他的工作质量都需要较长的时间来验证。因此,对于矿井的质量管理应该延伸到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对于发现的问题,应该对造成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以及总结,防止下次再犯。造成这次施工的质量问题,应该追究其管理人员的责任,做到严惩不贷。针对一些不可抵抗的外界因素,应该做好其预防工作。
2 煤矿生产中的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的质量要求
2.1 采煤工作面的质量要求
对于采煤工作面的质量要求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综合分析的:
2.1.1 工作面支护。工作面的支柱要打成一条直线,即使有偏差也不能超过100mm,排距的偏差不超过100mm;支柱之间的距离也不能超过100mm,支柱要穿柱鞋,钻地应该小于100mm;新设的支柱初撑力:单体液压支柱800mm的应该大于60kN,支柱100mm的应该不小于90kN,支柱的编码保证清晰,不缺梁少柱;相邻的支架不可以有明显的偏差,顶梁高低台阶的支架高度要低于侧护板的2/3,保证支架不挤不咬,支架间的空隙不能超过200mm,支架的高度要与采高相同,不可以超高使用,活柱升高后,在缸体内应该不小于200mm。
2.1.2 煤壁与机道。采煤机在采煤的时候不可以留伞檐,当它的长度不小于1m时,突出的长度应该小于200mm;当伞檐的长度不大于1m的时候,突出部分的长度应该小于250mm。煤壁的片帮以及高顶必须打好壁帮柱,并且弄好顶板,端面距应该不大于340mm,前梁接顶严密。煤壁与顶地板垂直,拉长线为30mm。
2.1.3 顶板管理。保证顶板没有台阶下沉,支架接顶严密,分层工作面小于300mm,综放工作面小于400mm。
2.1.4 机电设备。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机电设备的安全:当电气设备的上方有水的时候,应该做好安置防水设施;闲置设备应该和材料放在安全出口20m之外的地方;采煤机要确保不漏油不缺齿;工作面的输送机应该与顺槽的输送机搭接合理,保证底链不拉回头煤;保证乳化液泵站和液压系统的完整无缺,不漏液;机采工作面输送机铲煤板齐全;顺槽的刮板输送机挡煤板和螺栓保证齐全;电缆悬挂,管路的铺设上应该符合规定,开关应该上架,煤电站电缆一定要盘置好;顺槽的胶带输送机机架和托辊应该确保齐全并且胶带不跑偏。
2.1.5 安全出口与端头管理。单体柱上下两道防护绳要保证拴好,两排的单体柱成一条直线,内外偏差要小于10mm,并且之间的间距应该均匀;单体柱要打牢、打实在,手把朝向巷中的方向;应该正确使用端头支架,两巷的超前维护,支柱的规格要统一,要使用同类型的支柱,并且支柱的使用上应该确保完好,不漏液以及不自动卸载,没有断梁缺柱;端头的三角区域空顶范围支架的防片帮前端到煤壁的距离应该小于200mm,如果超过了200mm,就应该有超前维护措施;超前支柱的初撑力应该不小于50kN;两巷道的断面高度不低于1.5m,要有0.7m的宽道供人行走。
2.1.6 采高与煤炭回收。主要是从采高和煤炭的回收两部分进行的:不能随便地丢弃煤炭,采高的过程中应该符合标准规范,高度不能超过100mm;当底层的工作面很薄时,应该见网;工作面的浮煤应该清理干净,煤炭的厚度应该小于20mm,支架之间没有浮煤炭的堆积,针对工作面的煤炭的回收率应该达到97%的标准;上分层综采面人工假顶铺设,金属网的要求网和网之间应该横向相对接,纵相接的搭架应该不小于300mm,端头的两个网头要链接好,防止出现网之间的相互牵扯;联网丝应该用网钩旋转30圈左右,钉牢固,以防脱落。
2.1.7 回柱放顶。设计控顶的距离时候应该符合标准要求,顺槽应该与工作面的放顶线相齐平;切顶线支柱在数量上要齐全,符合规定标准,没有空载和失效的支柱;应该用全部陷落的方法来管理顶板的工作面,采空区的高度应该不小于1.5倍的采高;当局部的冒落和悬顶的高度不充分的时候,应该用丛柱来加强保护,当局部的冒落和悬顶的高度超过标准的要求时候,应该强制放顶。
2.1.8 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从以下几方面做防范:行人通过的顺槽输送机的尾处应该加盖板,防止行人陷落;行人在跨越输送机的时候应该有桥;工作面与顺槽输送机的机头、机尾应该有压柱;支柱的支架高度应该与采高的高度相等,不能超过或者是降低;小绞车应该有牢固的压柱或者地锚;支柱的迎山角应该有力度,不能出现连续三根支柱的迎山角或者退山角太大的情况;要确保支柱的完整,没有漏液以及自动卸载的状况。
2.2 掘进工作面的质量要求
掘进工作面的质量要求虽然没有采煤工作面质量要求得多,但是最主要是爆破的管理与顶板的管理。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煤矿的采掘工作中,采掘工作人员、采掘方法以及采掘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煤矿生产的安全和质量两方面都有着重大的作用。因此,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改进采掘工作方法,培养采掘人员的技术,保证煤矿的采掘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刘映岐.刍论采掘工作面工程质量管理[J].科技致富向
导,2011,(10):12-14.
[2]薛洪伍.采煤工作面生产的安全管理与技术措施[J].科
技风,2011,(12):56.
作者简介:张鹏(1981—),男,山西大同人,阳煤集团寿阳开元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监察处主任工程师,研究方向:煤矿技术管理及安全管理。
质量安全工作 篇12
然而, 天虽有不测风云, 却挡不住事在人为, 大部分中国企业面对国内“三聚氰胺”和国际金融风暴的双重打击, 没有就此一蹶不振或被动等待, 而是积极改变市场策略, 主动出击寻求机会。而中国政府及时的政策调整, 使中国的市场环境在2009年下半年出现了整体性的复苏, 一些企业顺势而动, 在2009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有些企业甚至有所突破。
2009年对于中国的食品及相关行业来说, 还有另外一件大事就是《食品安全法》的颁布与实施。该法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食品及相关行业的调整及改革, 同时也成为先进食品安全保障技术全面推广的契机, 新的食品安全保障技术不断涌现, 食品企业对先进的食品安全保障技术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
为了将更多更好的食品安全保障技术推广应用于食品行业, “2009’食品安全优秀解决方案TOP100评选暨联合推广活动”应运而生。众多优秀企业纷纷行动起来, 携其最新技术、产品及解决方案参与到此次活动中来, 在业内掀起了一股全面推广食品安全新技术、新产品以及优秀解决方案的浪潮。
【质量安全工作】推荐阅读:
2023年年终安全质量工作和明年安全质量管理工作打算07-26
2005安全质量工作汇报11-06
建筑安全质量工作标准12-25
质量安全环保工作办法05-19
安全暨质量工作会议简报05-18
安全质量部门工作计划08-16
电力安全质量工作总结12-19
质量安全年中工作报告07-29
公司质量安全工作总结08-01
质量安全工作会议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