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孩子内心

2024-09-12

走进孩子内心(共12篇)

走进孩子内心 篇1

倾听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 不会倾听孩子心声的老师永远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 他们对孩子进行的教育也是盲目和无效果的。我觉得和孩子沟通的关键是走进孩子内心, 尊重孩子的想法。那么如何才能走进孩子心里呢?又是如何尊重孩子的想法呢?就我近年教育生涯中谈点倾听的体会:

1.“蹲”下来听孩子说

“真的想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那就变成一个孩子吧!”老师要想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就应该放下居高临下的姿态, “蹲”下来认真地倾听孩子说他们的心里话。

有这么一个案例, 曾经有一位母亲带着一个孩子在看一个雕塑家在对一块石头进行雕凿, 当雕塑家用了一天的时间终于把一匹马雕凿出来的时候, 这个孩子就问这个雕塑家:“你怎么知道这块石头里面有一匹马呢?”成年人都知道, 石头里面是没有马的, 马是雕塑家雕凿出来的, 而孩子的想法却与成年人的不同。这就需要作为老师的我们经常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 来了解孩子的想法。如果老师高高在上的姿态就不会让孩子完全敞开心扉, 把自己心里的所想所感一一告诉你, 只有常常与孩子交流和沟通了解了孩子的想法, 我们才能拥有那孩子般晶莹透亮的眼睛像孩子一样去看待这个陌生且新奇的世界, 从而理解孩子那常常让我们感觉莫名其妙的行为。

又比如我班里有个名叫林子樱的小女孩, 她就很讨厌和父母说话, 因为父母并没有“蹲”下来听孩子说。一次, 林子樱想报名参加一个音乐兴趣班。妈妈听了之后便说:“学音乐肯定会影响学习啊, 不行!”而且妈妈还一再强调, “音乐不是小升初考试的科目, 不需要学。”林子樱几次想解释都被妈妈“不可侵犯”的语气吓回来了。她只好选择沉默而且学习成绩也一日不如一日了。父母应该“蹲”下来认真倾听孩子说话, 即使孩子做的事情真的不对, 也不能急于责备, 而应该认真地询问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让孩子打开自己的心扉。父母高高在上的态度和不容侵犯的权威往往让孩子不敢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2. 不要打断孩子的话

许多老师潜意识里总喜欢从孩子的话里挑毛病, 他们倾听孩子说话也是为了矫正孩子错误的想法。这本无可厚非, 但是老师们却常常因此打断孩子的话, 让他们失去了说的兴趣, 导致老师难以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

我班有个男孩叫黄宇杰, 性格活泼开朗, 与老师关系十分融洽, 老师让他管好班级钥匙。有一次, 老师问小泉:“为什么今天连续两次迟到?”黄宇杰懊恼地说:“爸爸不送我上学。”我听了以后非常不解, 但我知道孩子平时都是提前到校打开教室门, 所以没有打断孩子的话, 继续引导孩子说出原因。原来黄宇杰爸爸把摩托车卖了, 没有车子送女儿上学, 所以今天迟到了。我听了之后, 告诉黄宇杰:“没关系, 你已经为班级做了许多好事, 大家会感激你。”黄宇杰听了之后也觉得很有道理, 便不再懊恼了。孩子在说话时教师不要急于打断, 尤其是当孩子的一些想法或者做法不符合教师的要求时, 一定要认真倾听孩子的原因, 不要盲目地进行指责, 因为这样只会让孩子关闭心扉。

3. 倾听孩子的委屈

和蔼可亲的老师是孩子最想依靠的人, 当他们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也最想向老师倾诉。我班的伊思情同学今年7岁, 她父母离异, 亲爸再找个后妈。有一次, 伊思情被后妈误会而被挨骂, 心情很不好。其实我也从伊思情奶奶那里得知了, 但是看到伊思情很沮丧, 我便告诉她:“有什么烦恼的事情, 告诉老师, 或许老师可以帮你!”于是伊思情就把整件事的原委告诉了老师:“其实我是在做作业, 没听到后妈叫我, 却被后妈误会了, 你说我冤不冤啊?”我听了之后便安慰伊思情, 并让她理解后妈。而且肯定地说一句:“孩子, 我理解你, 你受委屈了。”还有一次, 她红着眼睛, 静静地做在座位上, 我看到了, 连忙走过去, 小声地问:“你不舒服吗?”她很生气地说:“弟弟把我的作业撕了, 后妈又骂我没照顾好弟弟, 弟弟他太不讲理了。”我告诉伊思情:“你长大了, 懂事了。你以后好好跟弟弟讲故事, 让弟弟明白道理。老师相信你能行!”尊重孩子心理需求, 倾听孩子意见, 允许孩子保留合理的时间自由权利, 从情感上接纳孩子, 孩子乐于向教师敞开心扉, 乐于接纳教师的教诲。

4. 告诉孩子我想听

当孩子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渴望别人倾听时,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告诉孩子我想听。如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 他不敢说话, 原因是奶奶经常批评他说话不清不楚, 很厌烦和这孩子讲话。孩子在这种生活环境下, 干脆闭口不说。后来我告诉这孩子, 我愿意听他说的每一句话, 小孩半信半疑, 开始一天就说那么一两句话, 渐渐的他在我的鼓励下, 每天增加了说话量, 如:他今天几点起床;自己叠被子;还自己走路来学校;在路上看见几个学过的汉字……我一直表杨他有进步, 孩子听了很高兴。后来慢慢的他没有戒心, 敢跟我说说他的想法, 我都认真听取孩子的意见, 虽然他的意见有时候偏颇, 甚至不正确, 但这都是他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认真听取这些意见, 可以帮我们了解孩子, 有助于我们走进孩子的内心。最终会有利于我们和孩子沟通。而且在倾听的过程中, 我们还应该及时地对孩子的想法表示肯定, 例如说一句:“老师跟你的想法一样啊!”

总之, 试着去学会倾听吧, 你会让孩子更加喜欢你。倾听是帮助孩子更好的摆脱负面情绪的一种最好的方式。倾听能够帮助他们恢复正常思维的能力, 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老师正确的意见和建议。更重要的, 倾听也是一种从精神和感情上关怀孩子的重要方式。相信老师的用心倾听一定会换来孩子们对老师的信任和认可, 也一定会换来那一把开启孩子们心门的钥匙。

摘要:倾听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 不会倾听孩子心声的老师永远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 他们对孩子进行的教育也是盲目和无效果的。倾听是帮助孩子更好地摆脱负面情绪的一种方式。倾听能够帮助他们恢复正常思维的能力, 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老师正确的意见和建议。更重要的, 倾听也是一种从精神和感情上关怀孩子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倾听,孩子的内心,孩子的想法,心门的钥匙

走进孩子内心 篇2

据一次权威调查表明,10-18岁孩子的家长竟有四分之三喜欢未经允许翻阅儿女的日记与信件,为防备来自父母的“袭击”,许多孩子不得不在日记里也学着写起假话来。

其实家长也有家长的难处,眼下两代人之间谈谈家常、说说心里话的机会越来越少。父母子女间交往日益减少,必然导致父母得不到孩子足够的信息。可父母的担心并不因沟通的减少而减少,特别是在孩子进入青春期或者进入毕业阶段时更是如此,父母非常想了解子女每阶段的真实想法与内心的渴望,因此当孩子神秘兮兮地写些什么,他们便满怀担心与焦虑。要知道一个没有隐私权的孩子从发展角度看是很难形成自己独立人格的,况且父母的“窥视”一旦被孩子发现,往往会产生信任危机。为此建议父母注意如下几点:

(一)经常与孩子交流思想。父母子女间加强思想上的交流不仅可以让父母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与真正动机,也可使孩子体谅父母的疾苦,逐步学会为父母分忧解难,学会承担一部分家庭责任。

(二)学会观察子女。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言为心声„„孩子的语态动作或多或少都可以反映出孩子一定的思想;同时子女的课本、作业本、听课笔记本上的涂涂划划也是他们心灵的独白,父母可以从中了解到不少信息。更重要的是父母应该有意识地观察孩子经常交往的朋友。

(三)扩大信息来源。经常到学校去走走,向班主任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怎样,与同学相处怎样,能不能接受老师的教育等等,这些信息通常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孩子的思想状况。

蹲下来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篇3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天真幼稚的天性,可能会出现很多可爱的“错误”,这时候,我们应该正确地去对待、去解决。有时候,教师的笑容、暗示、交流、鼓励等都是解决问题的法宝。

有个很内向、很胆小的小男孩,记得刚教他的时候,我刚走出校门,实践经历不是太多,不知道怎么和小朋友相处,热情不够。这个男孩美术上的天分不高,经常是一节课下来都不知道画的是什么。有次上想象画课,其他孩子创作的热情很高,画出很多有趣的、想象力很丰富的作品。因为他平时总是遮遮掩掩,所以我也没太注意,快下课时,我走到他身边,呆了,其他小朋友几乎都完成了,他却只画了一个长方形的框,当时我真的很生气,把他叫出去,忍住火,说:“你告诉我,你画的是什么,这个方框代表什么?”刚开始我的声音还比较平静,问了几遍,他就是不开口,一句话都不说。他的态度让我心中的火一下子熊熊燃烧起来,“说啊,为什么不说话,你看看其他同学的作业,还有没完成的吗?”他始终低着头,而我还是高高在上地说:“抬头,把你的头抬起来,看着我。”他慢慢地抬起头,这时候我才发现他的眼里早已含满泪水,我的气焰一下子没了。在这个天真的孩子面前,我都做了些什么?我不小心伤害了他,真像一个刽子手。

冷静了一下,我想到了这个蹲下来的故事,我也蹲下身去,拉着他的手,让他的眼睛可以和我的眼睛平视。“对不起,是老师不好,吓到你了吧,男子汉不可以随便哭的哦,接受老师的道歉,不哭了!”我很真诚地向他道歉,抱着他等他平静后,我带着微笑轻声问:“现在能不能和我说说心里话啊?可以告诉老师你的想法吗?这个方框代表什么呢?”多次安慰询问之后,他终于开口了,小声地说:“老师,我实在不知道该画什么,还没想好。”是呀,创作就和写作一样,得有灵感才行。不好好想想,多构思培养灵感,怎么会写出好文章呢?“原来是没想好啊,那你怎么不和老师说呢,我可以帮你一起想啊!”“我害怕,其他小朋友都说我笨,我成绩不好,画画也不好,虽然老师没说过我,可是你看我的畫时没有像看到画画好的小朋友的画那样开心,那时你的眼睛都在笑,看我的画时不会。我怕老师不喜欢连画都画不好的我,所以我不敢。”

天哪,我都做了些什么,我刚刚还让他抬起头来看我高高在上发怒的样子。我无意中伤害了这个孩子一次又一次,他们是成长中的人,有着自己骄傲的自尊,我们无意识的言行举止就可能伤害到他们的自尊。除了言语的鼓励,我们更应以朋友的姿态和学生交流沟通,揣摩他们的内心世界,尊重他们的想法,发掘他们的优势,珍惜他们的闪光点。

这件事后,我的态度缓和了许多,我喜欢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而不再让他们抬起头看我,因为心中充满爱,所以我总是在微笑中进行教学。因为爱,孩子们能从我的眼睛中感受到温暖。那个孩子告诉我,他喜欢现在的我,也喜欢画画了。对学生,我要少一些责备,多一些宽容;少一些唠叨,多一些理解;少一点冷漠,多一些关爱;少一点浮躁,多一些清新。以学生为中心,时刻思考他们的想法,知道他们需要什么。

教师应该蹲下身子,和自己的学生处于一个高度,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关爱每一个学生。

绘画, 走进孩子内心的绿草地 篇4

一、利用兴趣引领, 激发幼儿绘画的主动性

兴趣是幼儿积极参与美术活动的主要动力, 尤其是小班幼儿, 刚刚接触画笔, 对笔的控制能力较差, 更不明白要画出怎样的东西。如果教师一味的要求, 势必会让孩子产生畏难情绪。因此, 开展幼儿绘画活动必须以兴趣为引领, 不必强求幼儿一定画出怎样的效果, 而是利用幼儿感兴趣的形式让他们喜欢画, 主动画。例如:《笔宝宝跳舞》绘画活动中, 教师向幼儿介绍在一个盒子里, 住着很多笔宝宝, 每天醒来他们都要出来跳舞, 接着教师引导:请小朋友取出一只笔宝宝, 我们让她跳一个圆圈舞好不好?她会跳方块舞吗?教师利用这样的方式引导孩子们认识不同的图形, 而孩子们的兴趣也被点燃, 用一根笔画几个图形, 再换上一根笔, 嘴里还念念有词:让每一个笔宝宝都来跳舞。再看孩子们的绘画, 不仅画出了不同形状的图形, 而且有的孩子还能将几个图形组合在一起, “画”出了变形金刚, 真是太有趣了。幼儿的内心是丰富的, 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 设计绘画活动, 诱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激发绘画的主动性。

二、创设游戏情境, 培养幼儿绘画的技巧性

激发幼儿绘画技巧固然重要, 如果幼儿具备了一定的绘画技巧, 那将如鱼得水, 更利于儿童表达对世界的认识。因此, 巧妙创设游戏情境, 让幼儿在游戏化的情境和氛围中感受绘画的乐趣。例如:在大班《网鱼》的绘画活动中, 教师提前布置了渔网和小鱼的头饰, 孩子们都戴上小鱼的头饰, 教师戴上大鱼网的头饰, 教师提醒小朋友:老师是渔网, 你们是一只只可爱的小鱼, 我们的捕鱼游戏开始了, 大家小心被捕到啊!听了老师的话, 孩子们又紧张, 又兴奋, 欢快的在教室里东躲西藏, 就像大海中一只只欢快的小鱼。游戏结束后, 教师引领孩子们仔细观察渔网的样子, 并想象渔网的大小, 再让孩子们把用网捕鱼的画面画出来。孩子表现的非常踊跃, 尤其是渔网画得形象生动, 笔法自然。一名小女孩不仅画出来渔网外边的小鱼, 在渔网里边还有几只。老师问:“里边这几只怎么回事?”小女孩回答:“那几只就是刚才老师网住的!孩子观察太仔细, 想象力太丰富了。在这个案例中, 教师采用游戏化绘画教学, 让幼儿不知不觉沉浸在绘画活动之中, 在互动与交流中提高了绘画技巧。

三、丰富自主体验, 唤起幼儿绘画的创造性

绘画活动不是单纯的模仿, 而是具有创造性的展示对外界事物的认识。然而, 传统幼儿绘画活动中, 往往教师先做出示范, 然后幼儿根据示范进行临摹。这样常常造成了千篇一“画”的现象, 严重抑制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因此, 幼儿绘画活动中, 教师要注重增强幼儿自主体验, 让幼儿有属于自己的创作。例如:在开展《好看的杯子》绘画活动中, 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功能, 增强幼儿自主体验。教师首先利用网络搜集各种各样的关于杯子的图片, 将这些资料制作成PPT让幼儿欣赏, 幼儿看到颜色各异, 形状不同的杯子感到十分新奇, 开阔了视野的同时, 对杯子的感性认识也有所加强。接下来教师引导幼儿要做一个设计师就要有自己的作品, 请小朋友们画出自己创作的杯子, 孩子们在刚才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 进行实践活动。有的孩子在造型上下功夫;有的孩子在颜色搭配上体现创意;教师最后收集了所有绘画, 发现没有任意两个小朋友画得是相同的。在这个案例中, 绘画教学追求的不是“零件”的批量生产, 追求的是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注重激励评价, 发展幼儿绘画的持续性

教师的评价决定了幼儿的发展方向, 有些教师习惯性的用“好”或者“坏”来评价幼儿的作品, 这对于幼儿来说是不公平的。事实上幼儿的每一笔都融入了对事物观察和认识, 应当采用激励评价方式, 一次适当的鼓励, 孩子获得的不仅是一次画画的成就感, 更多的是绘画之路上兴趣、热情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例如:开展《茂密的大森林》绘画活动中, 教师教给了孩子绘画方法后, 一个孩子居然交上了一团漆黑的作品, 教师当时很恼火, 但是理智战胜了冲动, 她问孩子这幅画画得是什么。孩子回答:“我画的是夜晚森林, 小兔子、大灰熊都睡着了。”教师听了很震惊, 继续问:你为什么画夜晚的森林呢?“别的小朋友都画的是白天的森林, 可是我觉得到了夜晚的森林更加神秘。”孩子回答。教师最后将这幅作品评为“最佳想象奖”, 在感动的同时庆幸没有因为武断的批评而扼杀了一个孩子新奇而美丽的想象。

教师演讲稿: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篇5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对于刚刚做班主任不满三年的我来说,跟我校的精英们真的是无法相比,因为无论是经验,还是能力,我都远远不够,而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的学习和不断的努力。班主任工作虽然平凡,但我们是连接学校和家庭的纽带与桥梁,我们见证着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正在成长!现在的我是三年级的班主任,看着我的孩子们一天天的成长和进步,我是欣慰的。我喜欢和孩子们促膝交谈,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分享他们的喜悦和骄傲,也分享他们的忧伤和失落。

我想请各位看几张照片,这些照片反映的是一个现实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他在我班却爆发了。记得那天给孩子们讲语文课《球星马嘴》,因为缺少沟通,父亲不知道儿子跟他经常提起和夸赞的学校足球队球星马嘴,其实就是儿子他自己。课文学完之后,我问了孩子们一个问题:你们在家里是如何跟父母沟通的呢?孩子们的回答,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有的说:我跟爸爸妈妈说点什么事的时候,他们根本就不听,都该干嘛干嘛,当我没说话一样;还有的说,他们就知道整天玩手机,也不理我,根本就没法交流,也不关心我。紧接着孩子们就你一句我一句的互相诉起苦来。看着他们各个认真而又委屈的样子,我真的是很心疼。让孩子们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成长,这是我校的办学理念,也是我们为人师者的义务。与此同时,我们也真的该思考一下,这种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将会给孩子们美好的童年留下些什么呢?在逐渐安静之后,我轻声的问孩子们,我们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件事吗?孩子们想了想之后有的说,跟爸爸妈妈认真谈一次,有的说,这招我都试过了,不好使!有的.说,根本解决不了,他们也不可能听我们的。在议论一番之后,大家共同决定,还是给父母写一封信,以书信的形式来诉说自己内心的感受。很快,一封封承载着美好的愿望的信写完了,与此同时,我把在班级发生的这一幕,以视频的方式发到了班级的微信群,让所有的家长都看到和听到孩子们的真情表白。微信群在数分钟的沉默后,终于有位勇敢的家长站出来,表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认为真的是自己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并下决心一定和孩子认真沟通,以后做到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接着,家长们就争先口后的开始自我检讨起来,与其说是检讨,其实更是一种态度,一种从内心深处醒悟的态度。微信群里从来没有这样热闹过,越来越多的家长们纷纷参与进来,后来,他们由检讨又变成了互相的学习和请教,聊得非常融洽。第二天,当我像平时一样走进班级准备上课时,孩子们各个满脸的喜悦,那种迫不及待的表情,和部分孩子手里拿的信件,已经让我知道,他们胜利了!接着,这一节课,我索性就任性一把,让孩子说了个痛快!事后,也有个别家长和我沟通过,说,真的不能拿孩子当孩子。

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篇6

主讲老师:前几讲,我给同学们讲了关于人物形象的描写。人物形象描写,是一种外在的描写。今天我们来讲一种更深刻的描写——人物心理世界的描写。一个活着的人,他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想着事情。写出这些心理活动,就叫心理描写。人物的心理描写,要透过人物行为特点和性格特征,进入到他(她)的内心世界去,准确地把握他(她)的个性。

小主持人:老师,你能不能给我们讲一些例子?

主讲老师:好。我看过一个同学写的作文,他是这样描写迟到时的心理的。

……周辉早上睡过了。

进了学校大门,教室外边已经一个同学也没有了——上课了!

这可咋办?以前的班主任,对于迟到的同学,惩罚可严了。新来的班主任才三天,还没混熟,不知他整学生有什么狠招。哎!反正今天算是撞枪口上了,自认倒霉吧。

周辉小心翼翼地走到教室门口,踮起脚往里看看,年轻的班主任慷慨激昂地讲着毛泽东的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周辉在教室外边也默默地跟着读,一边读 ,一边心里嘀咕:百万雄师都过大江了,我却连教室门都过不去!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别追了,我就在门外边哪……周辉心理乱七八糟地想着……

主讲老师:迟到的那种尴尬,那种无助,大家都深有体会!周辉同学的心情,想必大家完全可以理解。我们再来看看这位——

……在车站等车,很无聊。我靠在柱子上看人家打牌。肩一动,衣服粘在了柱子上——糟糕!那张红油墨写的“寻人启事”没干!我真想将那根柱子踹烂。一抬头,我前面一个“灯泡顶”,后肩也红红的,然而,他是那样若无其事地在看牌。也不提醒一下,这小赤佬也太损了!我恨恨地往旁边走了几步。

过了一会,来了一个小广州佬,毫不客气地挤开我,向柱子靠去。我想叫他一声,然而,我也没。该我红肩第二,就不该他红肩第三?我心里特不平衡。

他离开时,肩被紧紧地粘住了。我以为他要骂一声,然而,他也没,面不改色心不跳,没事一样,移动几步,继续看牌。

又有了一个同样的受害者,我心里宽慰了许多——继续“守株待兔”。

这时,一位年轻的中尉,也来看牌。当他要往柱子上靠的时候,坐在那边的一个小男孩叫起来:“叔叔,那柱子上的油墨还没干!”

我望着那个可爱的小男孩,想:这世界上的人,都不长大多好!

(选自小小说《人之初》)

主讲老师:大家说说,这两段心理活动的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

小主持人:我觉得,通过这两段心理描写,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了。

主讲老师:对,你说得很好。人物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这种描写要掌握两点:一要准确,二要生动。语言要起到“卤水点豆腐”的作用。

小主持人:好了,请大家现场思考两个问题:

1.人物心理描写要做到哪几点?

2.心理描写练笔:这次你考砸了,进家门前……

走进孩子内心 篇7

一、构建理论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目的在于传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 使学生主体建立起对课程所传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认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政治教研室每周进行活动, 对当前思政课教学面临的现实困境问题和当代主流教学论进行了深入研究, 构建起了思政课的教学本位理论体系。

1、教学互动, 形成共识价值

基于价值引导的思政课教学, 建立在对人的理性启迪、情感培育、实践体悟充分认识的学理基础之上, 潜移默化地引导着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发挥出思政课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引领作用, 促进大学生对教学本位的认同。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中, 颠覆人们以往对这类课程的看法, 给予学生灵感和思维上的启发。在理论体系的指导下, 在课堂上采用经典阅读与感悟、提问与追问等方法, 让学生明白“无用之用是大用”的道理, 形成合理的价值体系, 回到教学本位。

2、教学相长, 平等真诚对待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教学观念的转变, 现在更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将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关系和谐平衡的课堂。这种互动, 给任课老师们搭建了教学方法借鉴、案例和视频等资料共享的平台, 有助于提高备课效率和授课水平。教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的老师, 梳理出相对较完备的章节体系, 把历史、现实与未来共存于同一时空的, 网络视频与课堂点评实现了“无缝连接”。一部部的“历史情景剧”被学生们在课堂外完成, 并在课堂内播放。让学生对自己担负的历史使命进行认识和思考, 对教学本位的实质进行探索, 而不是一味向“利益”看齐。

3、教学多元, 突出实践理论

在不同的层面提出不同的思政课教学方法, 比如在理性层面, 有案例分析与讨论、学生主讲与点评、情景模拟与发现等, 在情感层面, 有从角色互换到决策推演、从道德小品到体察感悟、从环境关注到热爱自然等, 在实践层面, 有调研考察、网络互动、模仿研究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的法律案例分析与模拟法庭, 减少学生认识上的盲目性, 引导学生认识他人、感悟生活, 有所成长, 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老师经常以社会上的热点问题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引玉之“砖”, 将课堂变成了“大家讲堂”, 让思想与思想碰撞, 让教学回归到第一位。

二、严格教学管理

为了使师生重视教学, 在思政课的教学管理中, 采用了严格且细化的方式, 既便于教师操作, 又利于学生开展。开课初向学生公布并宣讲课程的教学大纲, 向学生讲明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调, 作业就是范围, 平时考核就是重点。

1、考核模式多样化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扩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窗口, 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采用专题教学的方式, 配合案例分析、情景剧、专题讨论等方法, 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吸引力, 加强课堂管理。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40%, 由学生作业、课堂表现、回答问题和出勤构成。期末成绩占60%。期末考试为课堂闭卷笔试, 实行教考分离。

加强学生平时成绩考核, 一学期中学生平时成绩至少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 期中考核1次, 采用情景剧方式, 学生上交剧本与自制视频。

(2) 每周课后作业, 采用分组专题报告方式, 学生制作PPT并进行讲解。

(3) 不定期的随堂测验, 教师全面批阅, 并给学生讲解作业的内容。

(4) 课堂提问及讨论。推荐参考书目和其他学习资源, 如阅读报告、教学视频, 做好课后辅导及答疑。

2、管理方式细致化

考勤制度以《本科生学籍管理制度》为依据, 由任课教师和助教共同考核。严格执行学生迟到或早退2次等同1次旷课。课程学习期间, 学生缺课1次, 综合成绩扣除5分;旷课1次, 综合成绩扣除10分。学生请假必须按各系的规定出具制式请假条, 于课前交到任课教师处, 由助教保管备查。请假次数不超过6次。严肃课堂纪律, 学生须按班分区就座。讲课期间需要暂时离开教室的学生须向老师示意, 老师同意后方可离开, 去而不返者, 按旷课记。定期与所教授班级的辅导员进行联系, 走访学生寝室, 做到课内课外一体管理, 学生管理信息共享, 让学校管理人员、教师队伍都来遏制并改善学校的不良风气。

三、寻找精神家园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们对思政教育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思政教育不仅仅只是教学生会考试、去关注政治事件, 启迪智慧、激发潜能、培养人格、发现人生的意义才是课程本身的目的。

1、思政课让教育回到本位

思政课是大学的基础课程, 是对学生思想与心灵的一次洗礼, 为其他的课程打下基础, 是任何专业课程都无法替代的。通过回望历史、了解现实的授课形式, 让迷失与迷茫的灵魂找到栖息之处, 勾画出教书育人的意义。

当前大学校园里的浮躁氛围, 都与教学本位缺失的问题密切相关。思政教育的重要任务是要帮助学校、教师、学生摆正“教学中心地位”, 寻觅作为精神家园的归宿, 引导他们获得积极的知识价值支撑和前行动力。

2、思政课让自我产生意识

思政课的建构离不开学生的自我意识。大学生的主体精神、自我意识、情感认知等方面都发展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 已具备了自我意识和反思的能力。而思政教育可以为学生精神的成长提供广阔的平台和方向的指引, 通过对生命的深度关怀, 帮助他们在不断的自我反思和觉解中, 摆脱自身认识、理解的狭隘与局限, 全面认识自我, 整体把握未来, 理性关照世界, 从而领悟生活真谛, 树立崇高信仰。

3、思政课让个体不再困惑

思政课不是边缘化的“公共课”, 而是关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非有高水平不能胜任的核心课程。惟有它, 涉及内容上至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重大问题, 下至学生成长需要的个人问题。教师带给学生的不再是“是什么”, 而是一连串对“为什么”的根本追问和透彻思维。

以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为载体, 通过开展深入大学生内心世界的对话与引导, 帮助他们在困惑之中构筑起支撑意义生活的精神大厦。鼓励学生努力走出书斋, 走向社会, 在社会实践的大舞台上接受思维碰撞, 丰富人生体验, 历练人生信念, 创造意义生活。

教育的未来是“回归教学”, 凸显“人”的发展, 才是好的教育。

摘要:教学是高校的正业和本业, 育人是教育的使命与责任。但是, 随着物欲的膨胀, 社会上的负面影响往往使学风与教风偏离应有的位置。

帮孩子建立内心规范 篇8

你是个不会撒谎的孩子

宝贝, 今天你一定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 若不对爸爸妈妈说出来, 你今晚一定睡不好。庆幸, 你是个不会撒谎的孩子, 你的眼睛告诉了爸爸妈妈一切。尽管谎言编得天衣无缝, 可你闪烁其词的目光让人一下就穿透了你的心灵。宝贝, 那一会儿你心里肯定特难受, 再不要这样折磨自己, 你是个不会撒谎的孩子。请别再这样做!

宝贝, 你的谎言刺伤了爸爸妈妈, 更刺伤了你自己。尽管谎言被揭穿时你表现得很无所谓, 只有妈妈知道这是你被刺伤后最严重最受伤的表现。你想用无谓掩盖内心的恐慌与紧张, 宝贝, 你深深地伤害了自己。再不用任何言语, 你已在心里痛痛地责骂自己。宝贝, 你是个不会撒谎的孩子, 请别这样伤害自己!

宝贝, 妈妈狠狠抛摔了你撒谎得来的玩具, 就像要奋力赶走时时在引诱你的恶欲。从你得到它开始, 它对你已没有了任何吸引力, 带给你的是无尽的痛楚。你总在想着, 我怎么向爸爸妈妈说起?才有了上面的谎言托词。玩具粉身碎骨, 你未像以往大哭, 你也在心里默默恨这玩具的可恶, 让你对自己控制不住。好, 妈妈帮你解脱了, 你对它没有留恋, 就让它连同那痛苦的欲望一起消失吧!宝贝, 你是个不会撒谎的孩子, 今天, 你一定在对自己说:今后再遇到诱惑, 我一定不会这样做!

宝贝, 爸爸妈妈愤愤地离开你时, 你的心一定如撕裂般疼痛。尽管你没有流露出一点, 深爱你的爸爸妈妈却能感知这一切。宝贝, 这世上再没有比失去爸爸妈妈的爱更痛苦的事了, 今天, 你一定深有体会。爸爸妈妈永远深爱着你, 我们这样是要告诉你:宝贝, 你是个不会撒谎的孩子, 今后, 万不可这么做!

宝贝, 你默默地进门, 默默地换鞋, 默默地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妈妈知道, 再不用说什么, 你已经进行了深刻的自我教育。你悄悄地走到妈妈身后, 那么怯怯地望着妈妈, 似乎在说:“妈妈, 你还爱我吗?”妈妈转身对你微笑, 告诉你:“谁都会犯错, 一切都已过去!”你紧紧地抱住妈妈, 眼泪簌簌而下。失而复得的妈妈的爱, 让你永远记住, 你是妈妈挚爱的、如此纯净的宝贝!

宝贝, 妈妈知道, 这个世界, 周遭的环境, 对每个人都有太多太多的诱惑。我们每天都要与这些诱惑斗争, 以获得内心的平静, 做最完美的自己。你从小就有极强的自制力, 生活在你周围的人, 都深深佩服你, 妈妈也常常因你为骄傲。你接触的人越多, 接触的事越多, 面临的诱惑便越多, 这是非常艰难的人生考验。妈妈相信你能做好, 并能用自己的良好品格去影响带动你身边的人, 让他们和你一起炼就良好的心理品质。宝贝, 我们家的储钱盒永远为你敞开, 绝不会像有些孩子的爸妈把每一分钱都藏得牢牢的。敞开的家门, 敞开的储钱盒, 是爸爸妈妈给你的最重的信任, 我们相信你会合理花每一分钱。当你遇到问题时, 请来与爸爸妈妈商量, 该支持时定会支持, 不支持时一定有不支持的道理, 你会听爸爸妈妈认真陈述。你有不同的观点, 可以和爸爸妈妈辩论。这样, 最后得到的是不是更让你珍惜?宝贝, 您一定已深深地铭记, 再不会这样傻傻地伤害自己。那会让爸爸妈妈心疼不已!

宝贝, 夜已至深, 你安然入睡, 爱你的爸爸妈妈, 为你写下这含泪的话语, 一切都已过去, 不要再谴责自己, 明天阳光继续, 爸爸妈妈依然最最爱你!

那年, 孩子10岁, 为着一沓卡片, 又开始了内心要与不要的痛苦角逐, 我为他把这真实的故事记录如下, 为的是他将来能看到自己内心成长的足迹:

抵制诱惑正确抉择

孩子:

今天, 妈妈必须严肃地和你谈一谈, 就如何判断自己生活中的很多事情, 指导自己作出理性的选择。我知道, 这对你一个10岁的孩子要求太高, 但是, 不尝试, 不锻炼, 不分辨, 你永远处于迷惑状态, 不能用自己的理性判断去指导自己的人生。妈妈认为, 那是我对你教育的最大失败。

昨天你小心翼翼地对妈妈欲言又止, 最后吐露心声:你想要一沓卡片, 因为和你玩得要好的小朋友有, 你认为很好玩儿。你认为, 它能给你带来快乐, 特别想拥有。钱不多, 只要5块。如果妈妈同意, 你选择取消一个月的电脑游戏时间;如果妈妈不同意, 你选择用自己的零花钱或自己打球挣的钱来买……看来, 在你和妈妈交流之前, 你已经充分考虑了, 根据以往的经验, 你确定妈妈不同意, 所以, 你努力了很多次才开口。妈妈对你说的这个事儿如你所想没有报以热烈的态度, 更不会说:“是吗?小朋友都有, 那你也去买吧!”妈妈只是平静地告诉你:“我希望你再考虑一下, 想一下, 你想要的这个东西能对你的生活产生多大价值, 能不能给你积极的引导?如果你考虑好了, 妈妈支持你的决定。”转开话题, 妈妈给你讲述了, 伊拉克的儿童因为战争不能有安定的生活, 他们每天捡拾垃圾中的食品过活;海地的孩子正经受饥饿的煎熬, 年仅12岁的孩子乞求过路记者买了自己, 只为了给全家换顿饱饭;我国南部遭遇旱灾, 和你一样大的孩子, 非但不能上学, 还要跑很远的路去给家人找水喝;遭遇冰雹和暴风雨灾害的地区颗粒无收, 将有更多的人口经历粮食短缺的威胁……不知你听进去了多少, 妈妈只是希望你, 胸中有个大世界, 每天想想那些地区的孩子, 你会感觉自己多么幸福, 你会要求自己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份拥有, 不乱花每一分钱。中午睡醒后, 你对妈妈说, 你还是特别想要。妈妈说, 好, 但没有急着给你钱。我希望你重新考虑。你一再要求我不要把这事儿告诉爸爸, 因为你知道爸爸也不会同意。

今天, 你又一次给妈妈提出要用自己的钱买卡片, 妈妈没有吱声, 只是沉痛地告诉你, 和你一起坐公交车回家的忠哥哥的妈妈不在了, 是败血症永远夺去了阿姨的生命, 他们家倾其所有, 外债累累, 也没能留住阿姨。你喜欢的那个懂事的忠哥哥现在是世界上最难过的孩子, 因为妈妈永远离开了他, 他对人生的感悟一定与你们任何一个孩子都不同, 他将来关心的事物一定与你们这些不经世事的小毛孩大不相同。在讲述的过程中妈妈看到了你眼含热泪, 你是个心地如此善良的孩子, 你一定在想着怎样给那个小哥哥以温暖的关怀, 没有提卡片的事儿。妈妈只是希望你在妈妈给你讲述这些的时候长大成熟。睡醒了上学, 你依然记挂着买卡片的事儿。妈妈不想代你作决定, 但我多么希望你改变主意。

原谅妈妈下车时那么生硬地对你说话, 我不是对你不满, 而是对我不能教育你, 不能改变你的决定而懊恼。妈妈知道, 我不能改变不能左右的是你身边的环境, 我能把握的只能是我对你的教育引导, 以帮助你产生正确的合理的判断。今天, 我为我不能影响你, 不能说服你而深深受伤, 那一刻, 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无能为力。但是, 妈妈告诉你, 我不会妥协, 不会放弃, 因为我真正不能放下的是对你的爱, 对你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判断力的引导。也许, 很多人听了会笑话妈妈, 不就是一沓卡片吗?不就是5块钱吗?其他的小朋友都有, 别让自己的孩子伤心了, 随他去吧!妈妈告诉你, 我不会这样做, 尽管我把钱给你让你自己作出选择, 但是, 我同样坚定地告诉你妈妈的意见, 我不同意你如此去支配那5元钱的花处。不是因为我们家经济条件不行, 买不起;不是因为妈妈固执, 不爱孩子。而是妈妈想让你懂得这世界上的每一种有形的无形的物质或是其他, 你要拥有它, 必要先想清楚它可以产生的价值, 对你有没有什么坏的影响;要花的每一分钱不管它是不是自于你的劳动, 你要懂得珍惜, 让每一分每一厘发挥最大价值。妈妈知道, 你已经做得很优秀了, 你很少给爸爸妈妈乱要东西, 比起那些整天胡搅蛮缠、贪得无厌、浪费生活物资的很多同年龄孩子来说, 你已经做得很好了。妈妈只是期望, 你做得更好, 不要在别人的言语中迷失了自己, 不要在和别人的攀比中失去人生应得的快乐。

想起了, 那晚我们一家去超市, 你那么痛苦地和自己的内心决斗, 只是为了抵制自己想要吃垃圾食品的欲望, 最后, 你愣是控制住自己没有买, 妈妈为你战胜自己、作出正确抉择而高兴。你一路上不开心, 临到家门口, 号啕大哭:“为什么别的小朋友能吃, 我不能吃?我二年级开联欢会的时候, 你只给我带了各类水果, 就不给我买薯条、糖果等, 小朋友都笑话我, 说咱家穷, 买不起……”看来, 你已经积怨很深了, 这都怪妈妈, 是妈妈没有告诉你正确的抉择意味着什么;妈妈没有教给你在小朋友诱惑你、取笑你的时候, 你怎么去应对。爸爸上楼了, 妈妈揽着你的肩膀在楼下给你讲了好多。你告诉妈妈, 其实你知道妈妈这样都是为你好, 小朋友说你买不起都不对;你知道, 垃圾食品对身体有害……只是, 你觉得心里委屈, 觉得受别人嘲弄受伤害, 觉得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去抵制诱惑而我要这样委屈自己有些不平衡……妈妈让你哭, 让你喊, 让你发泄, 而后问你:“那你认为自己做的决定对不对?”你点点头, 不吭声。妈妈大声说:“好了, 儿子, 我为你能在这样的环境中作出正确的抉择而骄傲!你是妈妈心中最棒的孩子, 很多人最终一事无成, 就是因为他们总是不能抵挡诱惑, 不能左右自己的行为。你会越做越好, 妈妈为你加油!”

你放学回来, 告诉妈妈, 没有买卡片。妈妈很高兴, 你战胜了自己, 没有滥用你手中对那5元钱的支配权。但你对妈妈说, 你还在斗争之中, 心里老想着这事儿。妈妈和你一起回顾了你迷恋电脑游戏的那一段日子, 不是也最终战胜自己、戒掉游戏瘾了吗?那需要多大的意志力啊!转移注意力, 别老想着这事儿, 它就从你的生活中过去了。妈妈给你读了写给你的博文, 你的泪潸然而下, 再不用妈妈说任何话, 你会用自己的脑子去判断, 因为你是个有独力思考能力的孩子。

我经常对孩子说的话是:你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信息急速爆炸、诱惑遍地铺洒的时代, 要过一种平静安宁、祥和幸福的日子, 重要的不是你能做什么, 而是要清楚地知道不能做什么。当你明确地告诉自己不能做什么时, 就会下大力气去培养自己理智的判断力、坚定的自制力。冷静判断对错, 坚定拒绝诱惑, 不受物诱控制的生活完全在你自己手中。

特别要对爱孩子的父母说:爱, 就是要教孩子学会自己选择生活, 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在孩子成长历程中帮助其建立内心的规范, 以期我们的孩子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一生平安。让我们以下面一段箴言共勉——

教育箴言

走进孩子内心 篇9

其实大部分孩子英语成绩不好跟他们的智商并没多大关系, 我们总是从他们的嘴里听到:“我对英语不感兴趣”, 或者家长跟老师沟通时也总说“叫他念都不念, 一拿起英语书就想睡觉。”这些学生对英语的厌倦源于心理学上的所谓“自卑情结” (inferiority complex) 。而这种自卑情结是源于屡学不成, 处境绝望而产生放弃的想法。多班教学和大班教学的现状, 使英语老师忙于备课、上课, 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和关注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就困扰大家的这个问题我想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 进行有效的引导

在我任教的班级中, 大部分学困生是因为家庭的缘故, 导致成绩上不去的。刚接六 (8) 班时, 我就发现有个白白胖胖的男孩, 上课总是趴在桌上, 一动不动。作业连着缺交几次后引起我的重视, 我把他请到办公室。几经询问了解, 孩子告诉我, 爸妈因为天天吵架, 最近在闹离婚, 我跟他说:“我能理解你, 老师小时候父母也常常吵架, 那时候我心里也很害怕, 可是现在我都长大工作, 也成家立业了, 他们也没离成。别担心, 什么事情都会过去的, 生活总会越来越好的。”上课铃声响了, 我说, 以后找机会再跟他好好聊聊。可后来我没再找他, 因为之后的英语课他都很专心, 也常常举手, 成绩一直保持得很好。我想孩子需要的其实很简单, 也许只是一个理解、一份关怀。

二、将心比心, 尊重学生的人格, 也尊重他们重视分数的本能

追求知识本来是一件快乐的事, 而在我们日常教学中, 看到的却是另外的一种景况。“考考考, 老师的法宝;分分分, 学生的命根。”这句俗语非常生动地体现了分数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初夏的一节英语课, 单元试卷发下去后, 一部分学生在高谈阔论, 还有一部分低头不语。这很正常, 每次考试后都是“几家欢喜几家忧”。前排的一位男生竟恶狠狠地盯着我。我莫名其妙:“怎么?有深仇大恨吗?”他很生气:“你少加了10分!”本是就是一次开卷考, 我根本就无意打分的。于是我悠悠地回答:“不是开卷考嘛, 没必要那么重视分数。只要期末考认真对待就好了。”

回到办公室, 将心比心想了想, 突然自省:他在乎成绩有什么错, 学生学习不就是为了分数!即使是开卷考也是自己认真做出来的, 分数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的心情。于是, 放学前找了他把分数校对过来。

再次考试后, 我宣布:“只要你们认真改错, 在试卷上分析出失败原因, 可以不给家长看, 也不用家长签字。”教室里一片欢呼, 孩子们特别高兴。下课后, 我翻看他们的试卷分析, 发现绝大部分都能找到出错的原因并加以改正。与以往他们拿回家让家长签名改错相比, 效果也没有差到哪里。

三、加强家校沟通联系, 教会家长配合老师

其实跟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是非常必要的, 因为大部分家长对怎么帮助孩子学好英语是非常茫然的, 不知道从何下手。有些孩子成绩本来不该那么差, 后来也变成所谓学困生, 是因为他们常常回去跟父母说英语没作业, 或者老师没要求。负责任的老师只好放学留下来让他们补完回去, 可是因为教的班级太多, 留不过来。于是吃力又不讨好的事, 有的老师索性也不做了。结果是学困生的数量越来越多, 最后再抓再补也无济于事了。而有的家长重视的方法不恰当或由于自身英文有限, 所以也无法像督促语数那样去督促孩子学习英语, 这就需要我们在家长会或课后的沟通中教他们如何在家中帮助孩子进行英语学习。作为小学英语教师, 我们所教的班级比较多, 有时还要跨年段讲课, 面对如此之多而且个体差异较大的学生, 我们无法具体了解到每个学生的自身状况与学习情况---即使我们课下做了很多的努力。一周三节的英语课并没有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 显然被他们摆在副科的位置, 这影响了他们对英语学习价值的正确判断。把客观的现实告知家长, 取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 提醒家长多关注孩子们的学习状况, 培养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

四、精心设计课堂活动, 给学困生喜欢英语的理由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 毕竟不同于其他学科, 学生很难像学汉语一样轻松自如。可以这么说, 英语教学的成败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在课堂上保持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只有生动, 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 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他们才能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不论哪个年龄段的孩子, 不论哪个成绩段的孩子都不会拒绝一堂有趣的英语课。我常常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把美妙的音乐、简单的动作、有趣的游戏、画画、比赛等融入课堂活动中, 以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谁来关注孩子内心的孤独? 篇10

在深圳读六年级的贵州少年小广 (化名) , 用校牌的挂绳在家中结束了自己年仅13岁的生命, 给父母、老师和同学们留下了无尽的悲伤和痛惜 (深圳新闻网12月23日) 。

没有指责, 没有批评, 也没有打骂, 一个13岁的少年, 何以毅然决然地结束自己的生命?从父母、同乡和老师的追忆中, 还是可以发现蛛丝马迹的———小广的父母说, 孩子此前一直在贵州老家读书, 这一学期才转到深圳来上学, 跟其他学生在成绩上存在差距。一同种菜为生的几位贵州老乡告诉记者, 小广平时性格很内向, 不爱说话, 周围也没有同龄玩伴。班主任老师说, 小广确实性格有些内向, 不善于沟通, 很少主动跟老师讲话。

远离故土、缺乏同伴、性格内向、不善沟通, 一个从偏远乡村来到繁华大都市的孤独少年形象, 已经勾勒得淋漓尽致。农村少年从农村走向城市的道路, 也许并不是铺满鲜花。人之所以为人, 除了吃喝拉撒的生理需要之外, 还有心理需求, 诸如被爱、归属、自尊等。内心的孤独与抑郁, 其困扰有时远甚于物质的贫乏。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小广的悲剧, 或许不会是最后一个……

走进女犯的内心世界 篇11

“那里不舒服?”身着警服的监狱卫生所马凤宝医生仔细观察了这个看上去非常消瘦的女病犯:体重只有32公斤,而且双肢瘫痪,据说是从进看守所时开始的。此时的她虽然意识清晰,与医生对话时也比较合作,但在表达言语时却含糊不清。这是一个比较难弄的犯人,但治疗和研究过精神病犯罪和学过心理咨询的马医生却认为,尽管对方是个犯人,如果你站在教育改造她的基础上与她进行沟通,走进她的内心世界,一样能“旧桃换新符”,把她改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益的新人。

抛夫别子,闯荡上海

程丽今年46岁,来自北国哈尔滨。

1978年,程丽进了一家国营电厂。就在她憧憬着灿烂前景的美好时刻,一个周末的夜晚,她因朋友之邀去参加一个舞会,由于她跳舞心切,在去舞场的路上,骑车的速度非常快,加上天黑看不清路,在过一条沟渠时车前轮被一块突出地面的硬泥块绊了一下,结果她连人带车掉进了1米多深的沟渠。顿时,浸泡在沟水中的程丽失去了知觉。等到被人救起送到医院时已神志不清,而且下肢反复抽搐。经过多次检查,最后确诊为因躯体和颅脑受外伤引起的“神经官能性(癔症性)瘫痪”。一个多月后才基本病愈。

那时,下岗了的程丽为了维持生计,在县城的集贸市场里摆了个百货摊。本来,她的生活虽然单调、乏味,但也不失安宁和稳定。然而,有一天,一个上海中年人的突然出现,却从此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和人生命运,尽管她事后懊悔不已,但已铸成大错。

“小姐,这件马夹多少钱?”“50元,”程丽扫了顾客一眼,边嗑着瓜子边回答。“这种马夹在上海只要25元就能买到。”中年人站在摊位前,两眼盯着程丽俊俏的脸庞很随意地说。“你是上海人,听说上海小百货很便宜,上海赚钱很容易吧!”一提到上海和赚钱,程丽来劲了,与中年人热情地攀谈起来。那个中年人也是做小百货生意的,共同的话题一下子缩短了俩人的距离。

而让程丽丈夫吃惊的是,几天后,妻子失踪了,原来,不安分的程丽抛下老实巴交的丈夫和年幼的儿子与刚结识才几天的上海人私奔了。俩人到上海后同居并合伙做起了服装生意。

那时,俩人情深意长,生意之余,也是为了锻炼自己的双腿,程丽还经常到舞厅跳舞。在她结识了一位男性舞伴后,就疏远了第一位男友,放弃了生意,整天混迹于舞厅跳“国标舞”。最后,曾经瘫痪的她竟然获得了上海市举办的国际标准舞的二等奖。

就在这时,程丽在舞场上认识了她的第三位上海男朋友马臣,当时马臣刚从监狱释放,俩人认识没几天就同居了。由于生计的问题,马臣决定开始做生意。程丽也认为:整天混迹舞场,又没有收入,长期下去,何以为生?再说,她也愿意来个“夫唱妇随”,过安稳的生活。于是,马臣在龙华地区开了一家小饭馆,生意还不错。不料,品行不端的马臣不甘心平静的生活,结交了一批狐朋狗友,整天不是吃喝就是打牌,还染上了毒瘾。毒品的开销令他们的经济重新陷入困境,难以维持基本的生活。于是,两人开始贩毒,2002年5月15日下午,程丽与马臣在上海的恒通路与他人进行毒品交易时被公安人员当场抓获。

关进监狱,双腿瘫痪

为了查清程丽的病因,当了30年医生,经验丰富的马医生对她进行了全面的体检。根据她“右上眼帘下垂,胸部以下皮肤感觉消失,同时伴随右上肢末梢感觉障碍,足部血液循环不良,双下肢对称性肌肉萎缩等症状”,最后确诊程丽患了“混合性癔症障碍”。这是一种生理兼心理缺损的毛病。现代医学科学发现:许多疾病在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心理因素起了重要作用。

找到病因,对症下药。马医生首先制定了心理治疗的方案:用安慰剂(也是一种药物)代替抗癫痫药物,但在服用时却告诉她:这是一种治疗瘫痪的特效药。心理暗示和直接服用的结果是“我的感觉好多了!”程丽在写给在另一座监狱内服刑的男友马臣的信中欣喜地说:“我能拄着拐杖走路了。”

马医生为何会想到用这个简单而又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案的呢?这源于她精湛的医术和对犯人情况的熟悉,以及她本身具有的丰富的心理学知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监狱不仅仅起着监禁的作用,而且,它在改造犯人的同时更注重教育和转化,其目的是旨在化腐朽为神奇,把犯人改造为新人。如今,监狱人民警察又在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就是运用心理学知识来矫正犯人的消极心理和由“心身疾病”引发的生理疾病,这是现代化监狱文明管理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为了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这门科学,已经是医生的马凤宝又专门去学习了心理学知识,并于2004年通过考试,拿到了心理咨询师的证书。因此,在治疗程丽的瘫痪疾病过程中,医术娴熟的马凤宝运用心理暗示的治疗方法告诉程丽:“你服用的药是一种治疗瘫痪的特效药,而且,为了治好你的病,监狱领导特地批准你使用的。”面对警官医生的关心,程丽激动地说:“感谢政府的关心,我一定配合你,争取尽快康复,用劳动的汗水洗刷自己的罪行。”

马医生之所以要采用这种方式,是因为她看到程丽的病很大一部分是心理上的作用。而所谓的“安慰剂”,其实是马医生配制的一种对身体有益的营养性液体。“程丽刚入监时我对她体检时问过她的病况”。马医生说。而善于察言观色的程丽面对和善的马医生马上试探性地说:“据看守所的警官说,像我这样的瘫痪的犯人到了监狱以后可以保外就医。”当然,作为监狱,是不可能随便给一个外形上看似瘫痪的犯人开出“保外就医”的方子的。因为,马医生发现程丽刚入狱时表现出来的“言语表达含混不清”的症状是有条件的生理反应。此举显示了她试图利用个人的躯体问题达到她企图免除监内服刑的目的。

在接受了马医生的教育,断了保外就医的退路后,程丽开始积极配合马医生的治疗,尤其在服用和注射了“安慰剂”后,她的身体开始有所反应。直到有一天马医生对她说:“你的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正朝痊愈的方向发展”,她听了心里非常高兴。而事实也正像医生所料,程丽的病不再复发,还能从床上坐起来,甚至在狱友的搀扶下,下地走路。如此数次后,程丽虽然能用一种主动的意识来自行迈步,而且她腿部痉挛发作的现象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由于她的腿长期得不到锻炼,因此,她的下肢肌肉的废用性萎缩使她无法像正常人那样走路。所以马医生认为:治疗中不仅要重视她的精神心理问题,她的继发性躯体障碍也应加以考虑。

悉心治疗,走出大墙

2004年6月18日,对程丽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她的瘫痪症在马医生的诊治下,一天好似一天,今天,她能拄着拐杖走路了。所以,她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给监狱警官写了一封感谢信:“当初我进监狱的时候,是一个生不如死的服刑人员,但是,政府警官们并没有放弃对我的教育管理和积极治疗,特别是马医生,她不辞辛劳,坚持不懈,耐心地为我打针灸,同时,又积极鼓励我树立起生活的勇气和治病的决心。”由此可见,注重罪犯心理健康的评估,不仅是对罪犯改造好坏的一种评介,也是对罪犯健康权的维护,是对罪犯人权的一种保障,更是鼓励他们去恶从善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2005年春节前夕,已服刑多年的程丽被安排与男友马臣(因贩毒在宝山监狱服刑)在宝山监狱见面,当她的男友看到她在同犯的搀扶下慢慢地走进会场时,顿时泪流满面:“你终于可以走路了。”然后他走到女子监狱的警官面前感动地说:“谢谢政府警官,是你们挽救了我们的未来。”

确实,为了挽救一个濒临死亡的犯人,上海市女子监狱的各级领导和医务所的马凤宝医生为此倾注了多少心血啊!

有一天,马医生用韦氏穴位神经刺激仪对程丽的双腿进行针灸治疗,当时,程丽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心理,她怕穴位刺激强度过大会损害自己的健康。与病犯打了多年交道的马医生很清楚这是她的恐惧心理在起作用,于是,她引入一种全新的“认知治疗技术”来开导程丽:如果你的身体对刺激相当敏感,说明效果好,而且恢复也快。果然,几天后,程丽告诉马医生:腰部以下有发热感觉,皮肤也开始出汗了,更让她高兴的是,晚上睡觉时小腿可以自行抽动。

罪犯身上严重的心理创伤与其重新犯罪间存在着比较高的相关联系,因此,对于罪犯心理健康的关注,有助于降低重新犯罪的比率。程丽最终在刑满释放时,是自己走出大墙的。所以,她非常感谢人民政府和女子监狱以及马医生。就像她在感谢信中说的那样:“我一定不辜负政府警官对我的教育和改造,回归社会后,我要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对内心孤独孩子的观察和评估 篇12

孤独历来被认为是青少年和成人的专利, 殊不知幼儿也有孤独问题。幼儿孤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对儿童当下的及长远的生活都会产生消极影响。感到孤独的儿童通常同伴关系不良, 会比有朋友的同伴表达出更多的孤独感受。他们通常感到不被接纳, 这种感受可能正损害他们的自尊。此外, 他们可能在经受悲伤、不适、厌倦和疏远。甚至, 早年孤独的经历可能会预示成年后的孤独。最终, 孤独的儿童可能会丧失许多与同伴交往和学习重要生活技能的机会。考虑到与同伴的交往及友谊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这种潜在的互动缺乏给幼儿教师带来了许多忧虑。同伴关系很重要, 这对孤独儿童和其他孩子都一样。

一、孤独的原因

幼儿孤独与许多因素有关。有些发生在幼儿园, 有些发生在校外。如:转入新学校或搬入新社区;失去朋友;失去物品、财物或宠物;父母离婚;宠物或重要人物死亡。那些发生在幼儿园的因素也同等重要, 如:被同伴拒绝;缺乏自信心;具有交友困难的人格特征 (如害羞、焦虑及缺乏自尊) 。此外, 受同伴欺负, 如有强烈的自卑感、体弱多病的幼儿园孩子, 比不受欺负的孩子更孤独、更忧伤, 导致不愿意来幼儿园。

二、观察和评估幼儿

仔细观察儿童是洞察孤独的第一步。观察时, 教师要注意以下一些症状:

1.儿童表现出羞怯、焦虑、自卑吗?

2.他 (她) 对周围环境缺乏兴趣吗?

4.他 (她) 是否愿意和同伴一起玩耍?

5.他 (她) 具有必要的社会技能而不愿使用?

6.他 (她) 被同伴欺负吗?

7.他 (她) 的孤独是长期就有的还是最近的现象?

观察和评估幼儿时, 要意识到他们的发展能力和个人倾向非常重要。比如, 一般认为单独玩耍的幼儿今后社会和认知方面可能有危险。然而, 许多学前和幼儿园儿童参与非社会性的活动, 这些活动又高度预示着某种能力。因此, 随着时间的发展, 教师需要观察儿童的同伴交往, 与他们交谈其感受, 记录其行为和反应, 以确定其是孤独现象, 还是儿童在愉快地建设性地自我活动。

三、实施方法及建议

面对班级中这部分内心孤独的儿童, 教师可以考虑可能适用于儿童的几种方法。

1.具有攻击性的儿童孤独感和不满社会的程度最高。

儿童不被同伴接纳的原因很多, 教师需要在平时的一日活动中做个有心人, 多观察孩子在园的表现。如:孩子会攻击身边的同伴及好朋友吗?他能较好地和同伴进行游戏吗?他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较好地传达自己的意愿吗?等等。问题一经确认, 教师就可以帮助儿童改变环境。教师可以指出孩子对别人攻击所产生的严重后果, 让他们明白不可以随便攻击他人, 给他们示范如何适应正在进行的游戏, 或者帮助儿童清楚地传达感受和愿望。

2.受 忽视 的 儿童 同 样 感 到 孤 独 , 虽 然 比 因 攻 击 性 遭拒 绝的儿童程度要轻。

这类儿童与同伴交往有困难, 因为他们通常缺乏社会技能。这些儿童可能极端害羞、拘谨、焦虑, 还可能缺乏自信。所以要培养这部分孩子的自信心, 多鼓励这部分孩子参加集体活动, 在集体活动中大胆表现, 传达自己的意愿, 给予及时表扬。对于孩子的进步, 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让他们知道自己是最棒的。

3.受欺负的儿 童 认 为学 校 是个 不 安全 的 、有 威胁 的 地 方 , 通常不喜欢学校。

这些儿童的孤独感受会进一步延迟, 即便欺负终止了还是逃避学校。这些发现指出了执行即时的干涉策略, 减少欺负现象的重要性。教师可给攻击者提供严格的但具有支持性的建议。 比如, 可以引导并帮助儿童形成所需的生活技能, 如尊敬别人, 参与问题解决, 一起完成需要合作的技巧和任务, 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等。

4.教师还可考虑如何用各种活动帮助内心孤独儿童。

通过操作、绘画、运动、音乐或者创造性活动, 创造表达悲伤和孤独感受的机会, 对有些儿童可能会有益处。教室内安排有小道具的小舞台, 帮助一些儿童表达他们的感受并获得支配感。设置班级阅读区, 提供相关的图书图片资料, 引导儿童自主阅读或者合作阅读, 帮助儿童处理个人危机。与儿童分享经过仔细挑选的文学作品, 有助于促进情感健康。

5.形成与儿童 的 亲 密 关 系 、主 要 的照 管 人 交 流 , 能 给 教师有价值的洞察力和指导。

当教师意识到儿童经受的孤独是由家庭引起时, 可以通过不同方式提供给他们支持。花些时间聆听, 打消一些儿童的疑虑, 使其恢复信心。建议家长邀请一个孩子到家里, 也会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友谊。此外, 教师可就如何使孩子在学校更感舒心征询家长的建议, 与家长分享有关资源。

孤独的孩子最可怜, 缺乏安全感。教师只有花时间关注儿童的需要, 与他们建立亲密关系, 帮助他们满足需要, 儿童才能得以茁壮成长。

摘要:文章由一案例引入, 围绕孤独这一主题, 分析幼儿孤独的原因, 观察和评估幼儿, 并提出实施方法及建议。

上一篇:合适成年人制度下一篇:错误实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