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教学(精选12篇)
群文教学 篇1
“ 单元整合教学” 即小学语文教学中以一个主题单元为基础, 由整体出发, 统筹安排, 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语文教学活动。“ 群文阅读教学”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阅读一组文章, 进行集体建构, 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
“ 单元整合” 作为“ 群文阅读” 最直接的一种形式, 能使师生通过阅读群文, 将单元主题进一步拓展和提升, 从而改变语文教学“ 课文平行、主题并列、知识无序”的格局, 出现“ 以单元为板块单篇精读, 多元拓展” 的递进式语文教学新局面, 不仅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还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 那么, “ 单元整合”式群文阅读到底“ 整”什么? 笔者就以人教版中高年级教材为例, 探讨一二。
一、“整”主题内容
鲜明的主题编排单元是人教版教材一个显著的特点, 从精选课文到口语交际, 再到语文园地, 整个单元互有联系, 似有一根主线贯穿始终, 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单元整合”首先就可以“ 整”主题内容。
如, 三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 燕子》《 古诗两首》《 荷花》《 珍珠泉》 , 从多角度展现了大自然的美, 教师可以带学生从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的来临, 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整合本组课文, 重点在于让学生反复诵读, 积累文中优美句段, 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由此, 这一单元就可以以“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主题进行整合。
二、“整”表达方法
群文阅读, 既要理解内容, 体会感情, 还要领悟和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领悟遣词造句的准确, 体会语句的具体形象, 体会文章条理清楚的表达方法, 体会选材的别具一格。“ 单元整合”不仅要读到主题内容, 还要感悟内容背后的方法, “ 单元整合”可以“ 整”表达方法。
如, 四年级上册第四组课文 《 白鹅》《 白公鹅》《 猫》《 母鸡》 , 前两篇是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 后两篇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 在作家笔下, 高傲的白鹅, 性格古怪的猫, 慈爱尽职的母鸡, 无不性格鲜明, 栩栩如生, 都表达了作者对动物真正的喜爱和真诚的赞美。 但是, 每一篇文章作家的语言风格不同, 表达方法也各不相同。 因此, 教学这组课文时, 要让学生通过同题阅读, 使他们体会到:同样写动物, 观察角度不同, 心理体验不同, 运用的表达方法不同, 语言也就各具特色。
三、“整”文体特点
人教版教材中的课文有多种文体,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构成要素和特点。“ 单元整合”可以把同一文体“ 整”起来, 让学生通过横向和纵向阅读了解不同文体的不同特点。
如, 四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 《 巨人的花园》《 幸福是什么》《 去年的树》《 小木偶的故事》 , 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四篇童话, 安排了以读童话、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习, “ 资料袋”、“ 口语交际”、“ 习作”、“ 语文园地”也围绕这一专题安排。
在对本组课文进行整合教学时, 除了引领学生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内容、品味童话语言外, 更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 通过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童话的特点。
四、“整”读写结合
人教版教材从四年级开始, 单元导语逐步重视读写方法的指导, 将单元读与写有机整合起来, 既体现了教材根据儿童心理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意图, 又有利于学生读写能力的真正提高。
如, 五年级上册第三组编排了四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说明文, 《 鲸》 和《 松鼠》 介绍了有关动物的一些知识, 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 新型玻璃》 介绍了一些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假如没有灰尘》 揭示了科学家们的重大发现。
本组课文, 除了在单元导语中提到读写重点, 还在“ 口语交际”“ 习作”“ 交流平台”中具体提示了读写要求。 像这样的单元, 适合将单元读与写“ 整”起来, 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 唤起他们探索自然和科学奥秘的兴趣, 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说明方法并运用。
建构“ 单元整合”式群文阅读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改变了语文教学单篇教学的单一模式, 要想合理、有效地开发和运用课程资源, 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如何有效“ 整合”, 以什么为立意点进行“ 整合”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只要记住一点:“ 单元整合”式群文阅读“ 整”什么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最本真、最适当的出发点。
群文教学 篇2
永城市第三中学
刘珩
语文教材的使用限制了老师的教学,也限制了学生的阅读。群文阅读的出现,赋予了我们“编者”的身份,让我们拥有了“选择”的自由和责任,我们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以自己对语文的认识与理解,组合起一定数量的群文,实践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语文课堂。但是群文到底如何组合,群文阅读如何实施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围绕“设置悬念”这一议题将群文阅读的数量定在了3篇:《爸爸嘴里的鱼钩》、《20美金的价值》、《枪》。希望能通过本组文章的阅读,让学生明确悬念的概念,知道悬念设置的位置及其作用,并能将设置悬念这一技法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因此在本课预案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通过这一组文章的阅读,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在学生阅读文本后,站在一个整体角度,观察这四篇文章,去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梳理出悬念设置相关知识。从课堂上学生的反馈可以看出学生对这一种技法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且还能归纳出悬念设置的位置及其作用。
通过教学活动,我对群文阅读这一课型有了更多的认识,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群文阅读不是阅读群文:
从字面上看,似乎群文阅读就是一组文章加以阅读,其实不然。将一组文章放在一起,是件容易的事。我们根据一个主题,从课外拉进几篇文章,进行组合式阅读,这不能称之为群文阅读。如果只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将组合进来的文章进行一番浏览,也是不能称之为群文阅读。群文阅读是围绕一个议题,有需要的将一组文章引进课堂,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宗旨的有效阅读。这就需要我们将一组课文,作为一个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实现语文能力的提升。
二、群文阅读要重视策略、方法:
“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老师不可能很深很细很透地去讲析文章,不可能在这有限时间里面面俱到,要学会有所放弃。这就需要我们合理使用重点阅读、比较阅读、勾连统整等阅读策略,需要我们培养学生跳读、浏览、略读等阅读方法。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利用课前细读,课上略读,重点精读,其余浏览的方式,让学生在文中勾画、批注的方法突破重难点,最后,让学生在表格的填写与分析中达成教学目标。
三、群文阅读要关注核心目标:
当数量较多的文章组合在一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容易造成阅读的肤浅化与浮躁化。如果执教老师不善于引导学生在核心目标上驻足停留、深入探究,则会让学生疲于浏览文章故事情节,忽略核心目标的达成,长此以往不仅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不到提升,更会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不到重点,读不出文章的独特之处。因此,在课中让学生查找设置悬念的地方,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说说这些语段在文中有何表达效果。
初识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 篇3
关键词:“群文阅读”;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与时俱进;共同回归
近几年,我国悄然兴起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即群文阅读教学,简称“群文阅读”。意思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而“群文阅读”就体现了这一点。
我是在最近一次关于“群文阅读”的培训中才真正接触它,当我培训完之后,我才发现“群文阅读”有很多地方优于“单篇式教学”。比如,一些常见现象:学生不爱阅读,怕做阅读题,讲了的课内阅读,到考试时有的学生还是不会等问题,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是不会出现的。所以,经过那次培训以及阅读了一些关于群文教学的资料,我对“群文阅读”有了一定的认识。
一、提高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目前,我们的语文课堂大都还是处于“单篇内容分析式”教学,几堂课下来就围绕一篇文章研究,从字词到句段,再到谋篇直至中心思想。外加在课中还有老师“炮轰”似的问题,弄得学生“人心惶惶”,不得安宁。常常一堂课下来,老师教得“苟延残喘”,学生学得“人仰马翻”。即使这样,老师还是“穷追不舍”,并美其名曰:趁热打铁,即课后要布置阅读训练题以及小练笔等一系列阅读作业。久而久之,学生望而生畏,不喜欢阅读,没有阅读的习惯,这太正常了。所以,反观我们自己的教学经历,学生的这些坏习惯,其实是我们自己“灌”(惯)的。
而“群文阅读”则打破了单篇分析式教学,从而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发生改变。在群文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没有过高要求,没有太多复杂问题,学生只是静静阅读,对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疑惑做批注,而教师则是巡视、指导、辅助、倾听,并和学生一起阅读,而后师生围绕“议题”集体构建,达成共识。一堂课下来,学生大部分时间沉浸在阅读当中,没有“外因”的干扰,如此轻松的阅读课堂,学生怎能没有兴趣?学生怎能不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适应社会需求
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时代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要求学生掌握信息、分辨信息、筛选信息、整合信息并吸收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并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而当前的单篇教学根本达不到这些要求,就拿小学第二学段(3~4年级)来说,课标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别说课外,就连加上课内所学的文章都没有达到40万字。“群文阅读”的不同在于,学生在一节课内可以读很多篇文章,这既增加了阅读量,开阔了视野,又让学生在一节课中始终保持着新鲜感,特别是在横向结构的比较阅读中,学生会不断地涌现出质疑和发现。时间长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也就慢慢形成了。有了阅读的能力,掌握了阅读方法,适应社会没有问题,适应考试就更没有问题了。
三、师生共同回归“阅读”本原
“群文阅读”是以一定议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的教学方法,课上学生的主动阅读应占很大比例。这就意味着老师讲的话不能太多,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把时间留给学生阅读;问题不可以过细过碎,也不能发起太多的讨论或是感悟;教学目标一定要抓住重点,把握难点,千万不要面面俱到,一定要学会舍弃。“群文阅读”要发展“让学”,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
另外,还意味着不能将“朗读”“有感情朗读”无限放大。沈大安老师曾指出:“把课堂上大量宝贵的时间用来练习有感情朗读,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时间运筹上的一个失误。”因此,教师必须根据读物的不同性质,让学生更多地尝试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式。同时这给我们语文老师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果要让我们的学生读“一群”文章,那么我们老师就要去读更多的文章,以此来丰富自己的阅读积累,达到师生共同回归阅读本原。
据有关权威人士透露,“群文阅读”必将是语文教学的走向,这是一场语文教学的革命,革命需要坚持和尝试,作为一位平凡的一线教师,见识和学识尚浅,还需要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学习、积累。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讨 篇4
一、群文阅读之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群文阅读之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激发阅读兴趣,丰富阅读内容。传统一篇课文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很容易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而群文阅读为学生提供了内容多样的多篇文章,既激发了兴趣也丰富了内容。二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群文阅读的阅读篇目较多,且督促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阅读,这极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灵敏与灵活度,提升了学生的阅读速度,改善了阅读效果。三是丰富积累,拓展视野。群文阅读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有助于学生探索更广阔的知识领域,使学生由阅读量变到质变转变,为小学生阅读素养和文学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实施的有效策略
1.基于文章主题选择群文阅读的文章。群文阅读的基础与前提是选择好阅读文章,如何选择主题相似、相近、相关的文章连接在一处,是群文阅读的重点也是难点。主题分类划分法是选择文章的最重要方式,文章的主题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思想情感、文章体裁、行文风格、写作手法等体现出来的。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完成对文章的选择:一是根据内容选文章。即选择内容相似的文章结合在一起,如描写动物的文章,《三只白鹤》、《小白兔和小灰兔》、《浅水洼里的小鱼》、《骆驼和羊》等,这些以动物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文章趣味性、知识性较浓厚,极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基于思想内涵选文章。如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文章有《生命的价值》《尊重生命》。再如,以热爱祖国为主题的有《欢庆》、《北京》、《看雪》等。三是基于体裁、写作手法选择文章。例如古文为主的群文阅读文章可选择《司马光》、《孔融让梨》、《寓言两则》等等。散文性质、自然景观的可选择《雷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富饶的西沙群岛》等等。
2.精妙设置比较与冲突性强的课堂问题。在选择好群文阅读的文章之后,教师即将步入群文阅读的重难点,即教会学生群文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从文章中提取阅读信息、整合阅读信息的能力,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实施群文阅读过程中精巧设置问题,将几篇文章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阅读与探索欲,设置比较性与冲突性强的课堂阅读问题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方式。教师可从以下两点做起:一是善巧设比较性问题。常见比较问题的的比较方式有纵向比较、横向比较、文章内容与艺术手法比较等。如,《富饶的西沙群岛》《观潮》《鸟的天堂》同样的是写景文章,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这几篇文章写景的顺利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各个文章的侧重点在何处?”这一比较性问题一出,学生便很快投入阅读,了解各文章写景特点,继而循序渐进地得出答案。二是设置冲突性问题。群文阅读是借助各文章的相似之处展开的,但其存在着不同与冲突之处,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冲突,设置问题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多方式呈现文章,鼓励学生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中实施群文阅读模式要讲解策略与技巧,特别是在文章呈现方面要凸显多层次性与多样性,拒绝一成不变的组合与呈现方式,精巧的呈现方式是群文阅读高效进行的重要前提。试想,将文章一篇篇呈现,或者将几篇完全呈现都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在文章呈现上可以采用,“抛砖引玉”、“举一反三”的策略。如,在《丑小鸭》这篇童话体裁的文章学习过后,教师可以给出三篇同样是趣味童话、哲理浓厚的文章,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七色花》《白雪公主》等,让学生遨游于童话的海洋,体验阅读的无穷乐趣。除了文章呈现方式要多元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做好“读写结合”,例如,学生通过群文阅读想到了什么,从中学习到了什么,鼓励其将自己对文章的感受一一记录下来,强化与巩固阅读效果,不断提升阅读能力。
群文阅读教学总结 篇5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把人的认知思维过程从低级到高级分为六个层次:记忆、分析、理解、评价、综合、创造。所谓高阶思维能力,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它在教学目标分类中表现为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高阶思维能力超越了简单的记忆和信息检索,是一种以高层次认知水平为主的综合性能力,如批判性的评价信息、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因此,高阶思维能力集中体现了知识时代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是适应知识时代的管家能力。另外,我们都知道学生在面对复杂的学习对象时,单纯依靠低层次的记忆、理解能力往往会透支其精力与体力,如果在小学阶段学生能拥有一定的“高阶思维能力”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学习负担,游刃有余地应对越发复杂的学习对象。
我们知道群文阅读教学的“群文”不是简单的数量的累加,而是按照议题组合,呈结构化的一组文本。课堂上,学生在交流对话中产生思维碰撞,自己去发现规律、补充甚至纠正阅读认识。群文阅读教学重在教给学生类比、预测、统整等阅读策略,是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方法,是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巧拟“议题”——提高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立足点
“议题”是群文阅读的灵魂之所在,没有适宜的“议题”就没有高效的“群文阅读”,“议题”的提炼要具有精确性、开放性和可讨论性,能贯穿所有文本,有助于学生运用课内习得的阅读方法。同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议题”的确并不追求深度,而是关注其是否能引导学生多元地理解文本,所以“议题”要简明,可操作性强,这样才可能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老师们以“议题”为依托,精选阅读材料落实群文教学,围绕议题实施群文教学,引导学生达成共识,才能做到促思、增智,让学生紧紧围绕“议题”充分与文本对话,去思考,去发现,形成自己的见解。比如说,在德阳的吴秀华老师执教的《笑话里的夸张》一课中拟定的“议题”——如何让人物变得夸张可笑?这个“议题”不仅非常新颖、开放、可议性强,还十分有趣。学生紧紧围绕“议题”自由读本,积极主动地去探究笑从何来。这样的议题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促成学生创造性地与文本对话,与同学交流、分享,形成了自己富有个性的的见解。
二、巧选组文——提高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突破点
群文阅读教学要求教师要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选文。群文阅读选文要能打开学生人文教育的眼界,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并最终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所以说,群文阅读选文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又起着突破性作用。经实践探索,群文阅读组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意图要明确。几篇文章放在一起,并不是随意的组合,一定要有明确的意图。选文时一定要注意文章选取一定要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有的是为了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有的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主动去比较、发现、思考和探讨,使其对事物的理解多元化;有的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同一内容的的不同描述形式。不管我们选择哪些文章,它们之间必须有可比性,具有可讨论性。
2、可读性要强。选择文本时,要关注学生的阅读视角,根据学生的学情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文本,同时具备“阅读的价值”。如宜宾的赵泓老师所执教的《童谣中的“趣”》一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选择了四种极富趣味的童谣,让学生在读中感受童谣之“趣”。学生们读起来兴味盎然,在读中发展思维。在“填童谣”这一环节中,有学生就通过比对分析发现有一个“牛儿”无处填充,马上大胆提出质疑,文本的“阅读价值”充分体现。
3、预设搭配要多角度:从文章的体裁考虑确定主题;从文章的写作内容考虑确定主题;从文章的人文内涵角度考虑确定主题;从作者写作文章的表达方式确定主题等。
4、层次要分明。选文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组合起来。选择的文本既要为“议题”服务,又要典型,还要兼顾文本之间的“相似点”与“不同点”。如甘孜州的童晓敏老师所执教的《有趣有用的非连续性文本一课中》老师就由浅入深地选取生活中常见的高铁车票让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再选用《速效救心丸说明书》、《中美两国国民阅读调查表》、《太空漫步》这几篇非连续性文本让学生逐渐习得阅读这几种不同类型的非连续性文本的不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会提炼、归纳、整合,高阶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
三、巧设教法——提高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切入点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学生阅读的引领者、陪伴者、促进者的角色,要让学生学会通过自读、跳读、浏览、思维导图、知识树、阅读体验卡等多种阅读方式,学会从海量信息中获取重要信息,并在自主、互学、共享中体验阅读的快乐,掌握阅读的方法,发展思维的能力。那怎样才能达成让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合作探究发现、交流互动提升、尝试实践迁移的高阶思维能力呢?个人觉得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做好文本整合
整合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灵魂,因此一组选文中的几篇文章不再单一呈现,而是应当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呈现给学生。所以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老师万不可再对一组选文中的几篇文章花大量时间逐一进行分析,而是应带领学生围绕议题,整合整组选文,筛选出有用信息为接下来的提炼、归纳、整合等提高高阶思维能力的教学活动做准备。
2、践行生本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仔细分析,不难发现:群文阅读教学其实就是生命教学,只有真正焕发了生命的活力,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价值,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正如生本教育所强调的: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活动,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让每个学生都能有话说,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要尽可能“不见自我”,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
在群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老师不能一讲到底,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围绕议题自主阅读、深入思考、比较归纳、分析综合、集体建构、达成共识。如眉山的张林老师所执教的《懒惰的哲学》一课中,老师通过《懒人吃饼》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懒惰”的原生态认识,再对比阅读《一星期都是礼拜天》和《偷懒与经典》激发学生对“懒惰”重新认识的探究欲;通过《爱迪生欺骗了世界》中马云的观点与爱迪生的名言的充分思辨,使学生对“懒惰”的认知达成共识,实现集体建构。这堂课上,老师在认真倾听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地“点火”,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与拓展。
3、着力群文读后感
群文阅读教学所用的每一组选文,都是经过任课教师耗费大量时间精心甄选出来的。这么好的教学资源,如果只让它在一节课四十分钟内发挥作用,着实令人可惜。另外,目前的群文阅读教学课的课后拓展,一般都是推荐书籍,形式难免有些单一,不太有利于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高效发展。那么,是否能想出一个办法,让一节群文阅读课更富有生命力呢?基于以上思考,我们尝试了引导学生写群文阅读读后感。
群文阅读读后感是在一节群文阅读课上完后,学生进一步消化课堂所学,继续开动脑筋,独立思考,抒发个人见解的好机会。另外,写读后感能让学生回顾思考一下学习的内容,并加以综合分析和总结,促进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记得我们在执教完《再议“善意的谎言”》一课后,学生们在群文阅读读后感中尽情表达个人观点,各抒己见:
“善意的谎言,使一个音乐白痴变成了一位万众瞩目的小提琴手,使一个‘多动症’儿童变成了一个考上清华大学的风度男儿。善意的谎言,是关心、爱护、鼓励的代名词,也是拥有美好心灵之人的座右铭。”
“善意的谎言就像药品外层的糖衣,吃的时候甘甜味美,待糖衣褪去,药品本身的苦涩就本本分分地显现出来。善意的谎言,只能安慰一时,时间到了,只怕对当事人的伤害更深,成为挥之不去的阴影。人们常说,披着羊皮的狼还是狼。那么,有了‘善意’做幌子的谎言,就不是谎言吗?我认为,我们应该诚实,不能撒谎。”(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发散思维的表现)
“其实不管是什么谎言,都有可能对人造成伤害,诚实、直率的语言也有可能会伤透人心。所以,我们要分清人物、事件再去决定说的话。善意的谎言,并不适合所有人,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接受你那所谓的‘善意’。”
看了学生的读后感,我们欣喜,甚至骄傲:通过群文阅读,学生的认知更加宽泛、深入、灵活,认识更加成熟,形成了自己富有个性的见解,对事物的分析、理解、评价的综合性更强了,这就是学生高阶思维能力逐渐形成提高的信号!群文阅读读后感,唤醒了学生认知的潜力,学生主动生成对事物更新的认识,迸发出更绮丽的思维火花!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篇6
[关键词]群文阅读 教学模式 教学要求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4-008
一、研究背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50万字,并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在新课程实施的这几年,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日益被教师所认识和接受。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十分清楚地看到,学生阅读素养的形成与提高十分困难。究其原因,就在于语文课堂阅读量较小,主要围绕考试指挥棒转,学生难以形成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而课外阅读,学生一般选择的阅读材料比较散乱,阅读更多倾向于娱乐性的文本。同时,由于缺乏教师的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难以形成有效的阅读方法、习惯,影响阅读能力的提高。
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不仅存在阅读量小的问题,而且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受到限制,问题的答案只能在教参的条条框框内,这样不利于学生阅读素养的形成。而群文阅读教学致力于解决目前学生阅读所面临的困境。阅读教学最终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为此,我校开展了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与研究,尝试各种形式的群文阅读教学。通过不断地实践总结,我们提出了群文阅读“六步法”教学模式。
二、群文阅读“六步法”教学模式具体操作流程
群文阅读“六步法”教学模式主要包括 “主题回顾——举一反三——阅读概览——分享展示——精彩赏析——主题拓展”六个步骤。下面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人物描写的方法”为例进行解析。
(一)主题回顾
通过简单回顾课内的课文,提炼出这个单元的主题。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曾经学过的课文,以此唤醒旧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物描写的方法;同时这也是对本单元群文阅读主题的提炼,使学生能够围绕阅读主题开展阅读活动,从而达到有的放矢的目的。
(二)举一反三
教师根据文章主题和特点,合理安排群文教学结构:教师先教读一篇文章,学生再根据掌握的方法自学一篇文章,最后再学一组文章。如,这一单元的教学,教师先引导学生学习《刷子李》:这篇文章中的人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样印象?通过对《刷子李》的教学,对作者及文章写法进行介绍,这样为学生深入学习《俗世奇人》作好铺垫。
(三)阅读概览
在“举一反三”的基础上,教师抛出单元学习主题,让学生试着独立阅读其他几篇群组内的文章,运用默读、浏览、跳读等方式,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如,在向学生出示群文《快手刘》《苏七块》《挑山工》后,提出学习目标——整体感悟:你认为文中的人物各自“奇”在何处?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四)分享展示
教师给出议题,学生在组内交流的基础上,再进行班级展示。
学生在文中勾画出自己认为人物描写精彩的地方,把这些句子和段落推荐给小组里的同伴,和同伴交流学习感悟,共同完成阅读单。在组内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再出示班级分享目标:各组自由有序地向全班同学推荐精彩句段,全班共同交流学习感悟。
(五)精彩赏析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群文的比较性阅读,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促使学生进行质疑、辨析、解疑。
班级展示之后,教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生活阅历评价文中的人物。学习文本的最终落脚点是为了表达生活。展示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探讨写作方法,进行构思,将学到的方法用来写身边的人。
(六)主题拓展
读写迁移,目的是让学生模仿写作。因为无论何种学习形式,最终的目的仍然是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如,学习完“人物描写的方法”这一单元后,教师让学生模仿其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开展人物描写活动,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这样,学生有了课内阅读所扎下的根,又有课外阅读和生活中生发出的枝和叶,必将结出累累的硕果。
三、构建高效群文阅读课堂的要求
(一)教师要更新观念
教学改革最难的莫过于观念的革新。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具有极强的“守旧”意识,具体表现为“舍不得改”“不知怎么改”。他们认为多读书固然好,然而这样教师讲解课内知识的时间就少了,孩子们的成绩也必然不理想。群文教学的理念却与之相悖,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的语文学习才能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
(二)教师要选好主题和文章
群文教学,首先是要选好文章,围绕一个主题把多篇文章组合在一起。否则,群文阅读就会群龙无首,杂乱无章。选择篇目时要根据教学需要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相关的文本。既可以以文章类型为线索,如神话故事,可选择《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进行群文阅读,了解神话特点;也可以以作者为线索,把毛泽东的诗歌放在一起进行阅读……一组选文的最大特征就在于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议题,围绕着议题展开阅读教学。
(三)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群文阅读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学生的自读自悟。学生自读自悟时间的增加,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时间就会相应减少。这需要教师真正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学会认真地倾听学生的表达,并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群文阅读的课堂不再拘泥于单一字词的理解,不必做到句段的刨根问底,也没有时间做到精读感悟,更不可能做到以往的“面面俱到”。这种看似少了什么的“让学”,才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真学”。这种有所“舍弃”的语文实践无疑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益尝试。
(四)教师要尝试多种阅读方式
课堂上除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我们应依据不同的文本性质,进行更为实用的生活化阅读,尝试略读、浏览、跳读等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真正掌握阅读的方法。
总而言之,群文教学把阅读教学由“单篇”引向“群文”,给我们语文教师以及学生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同时也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片新天地。它是小学语文教学从“少慢差费”走向“多快好省”的一条新途径,对学生语文素养和教师教学效能的提高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群文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 篇7
一、聚焦低效阅读之困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 不是补课, 不是增加作业量, 而是阅读, 阅读, 再阅读。”因此, 培养阅读力, 为孩子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是语文教师的神圣使命。审视当下学生的阅读现状, 课堂单篇阅读费时多, 训练量小;课外阅读量小速度慢, 且内容零乱无序, 彼此割裂, 导致整体理解力偏弱。此等高耗低效的阅读现状, 实在令人堪忧。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大多数语文教师没有树立整体阅读指导观, 偏重于课内单篇课文的教学, 对课外阅读指导研究不深, 指导针对性不强, 方法不够灵活。课内单篇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脱节, 精读、细读不分家, 费时又失趣, 导致学生文化积淀、审美情趣等弱化, 语文学习陷入“恶性循环”。因此, 教师必须认清群文阅读的独特价值, 整体把握阅读教学指导视点, 使阅读教学达到应有的广度和高度。
二、思考群文阅读之价值
成熟的阅读者应具备三点:占有资料多, 掌握的阅读策略多, 经常质疑和探究。在单篇教学的阅读课堂中, 这三方面的训练明显不足, 而群文阅读却能在比较、链接中解决单篇阅读解决不了的问题, 呈现以下优势。
1.提高阅读效率。
当前阅读课堂内容单薄, 学生只是把单篇课文翻来覆去地阅读, 阅读速度也跟不上。而群文阅读可以巧妙地实现课内外的衔接, 让学生快速地在类似文章中自如穿梭, 寻觅表现的差异或探寻共同的规律, 加快阅读速度, 拓宽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群文阅读, 会使学生逐渐成为高效阅读者。
2.优化阅读策略。
单篇课文涉及的阅读策略普遍较少, 尤其到了高年级, 若不加强实用阅读策略训练, 学生的阅读力就得不到提升。群文阅读教学说到底就是略读指导, 旨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给学生各种科学的阅读方法, 尽可能地让学生去读更多的内容。群文阅读有别于海量阅读, 其重阅读策略、方法, 而非阅读结果。叶圣陶先生说:“就教学而言, 精读是主体, 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 精读是准备, 略读才是应用。”因此, 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诸多阅读方法进行简约而富有实效的群文阅读。
3.培养思考习惯。
现在的小学生最缺乏的就是思维的逻辑训练。单篇的阅读教学一直不太注重学生对文章的质疑, 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群文阅读却恰恰相反, 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群文阅读材料的组合由一个主题统领, 以藤串瓜, 以线穿点, 通过任务去引领学生自发学习。群文阅读的过程就是引领学生多角度思辨的过程, 即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敏度、开阔度、周密度、深刻度的过程。
4.填补教材缺位。
儿童的生活需要多元的知识, 应该阅读不同主题的文章。现行教材的题材很有限, 而大量的课外儿童文学作品能填补这一空缺, 如《草房子》《窗边的小豆豆》等都是儿童喜爱的课外读物。阅读同一主题的群文作品, 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5.变革课堂结构。
开放的阅读课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自能形成。群文阅读课追求高效, 教师就要在培养学生略读、精读能力上合理地规划教学时间, 精讲精练。很多国外小学没有统一的阅读教材, 比如教师要让学生学习描写人物, 会以人物描写为标准来整合学习资料, 如小说片段荟萃、人物传记节选等, 让学生在对比中习得不同描写方法之妙。若我们也为学生打开一扇窗, 适度地进行群文阅读, 课堂结构将变单一为多元, 变程式化为开放, 课堂将焕发应有的活力。
三、探寻群文阅读之对策
如何真正发挥群文阅读的优势呢?可从群文材料内容的选择和组成主题的路径上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探索。
1. 课文间重组, 纵向比较。
加强教材内部各篇课文之间的联系, 在知识的迁移、比较中谋求学生阅读思维的发展。教材课文重组可分为单元内的课文重组和跨单元的课文重组。现行教材按照主题组织单元, 组织形式单一, 如不进行重组, 学生很难与编者进行深度对话, 发现其主题组建的用意。教材课文重组时可采用“串珠成链”的方式寻觅课文异同, 让知识在整体中发挥聚合效应, 侧重技能专项训练。如学完苏教版六下第六单元, 教师引领学生思考《广玉兰》《夹竹桃》《古诗两首》这三篇状物经典之作的异同。在谈论交流中, 学生会分析出题材、作者语言风格等诸多不同, 归纳出状物类文章常用托物言志的表达手法。再如教学《学会合作》这篇演讲稿时, 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这篇课文在谋篇布局上与之前学过的三篇议论文———《说勤奋》《谈礼貌》《学与问》有何异同。虽跨越年段, 但教材新旧知识的交替衔接, 能使学生温故知新, 思维不断深入。
2.课内外衔接, 横向链接。
教材文本虽优美, 但篇幅很有限, 而课外书里的知识浩如烟海。教师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应当加强对教材的重组、补充, 使教材真正“活”起来, “厚”起来。紧扣教材, 寻找阅读课堂单篇教材和课外读物的结合点, 就能把课外阅读引入课内, 以一带多, 使教学内容丰富起来, 让学生既见“树木”, 又见“森林”。
群文阅读横向链接法很多, 教师可依据文本特点灵动操作。 (1) 同一对象的群文阅读。比如, 教《海伦·凯勒》一文时, 教师可给学生补充《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有关珍爱生命的章节, 让学生加深对主人公坚毅乐观性格的感受。 (2) 同一作品的群文阅读。如教学《三打白骨精》时, 教师可提供《西游记》中精彩的语言片段, 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欲望。 (3) 同一题材的群文阅读。如教学散文《望月》时, 教师应对文本进行延伸拓展, 链接月文化中的其他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古诗、童谣、当代美文, 让学生切身体会文人墨客的月亮情怀。 (4) 同一主题的群文阅读。如教学苏教版《黄河的主人》一文时, 教师可以推荐课文《大森林的主人》让学生阅读, 再简介经典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和《老人与海》, 让学生与作品对话, 深刻理解文本。 (5) 同一作者的群文阅读。如教学李清照的词《如梦令》时, 教师可让学生吟哦《夏日绝句》。这样学生就能感受词人前后期词风的迥异, 并可以根据李清照的其他词作判断其写作阶段, 进而提高阅读欣赏力。 (6) 同一写法的群文阅读。如《孔子游春》一文中孔子论水言志, 运用了学生陌生的“比兴”手法, 这时教师就可以介绍以“比兴”为主要特色的国学经典《诗经》等, 引领学生了解这一写作手法。
3.课外专题阅读, 整体联动。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是学生的主要读物。怎样引导学生读整本书中的群文和专题系列的群书呢?教师应当开设专题课外阅读指导课, 如读物推荐课、阅读指导课、推进汇报课、阅读欣赏课等。这些序列化指导课旨在强化浏览性泛读、探求性速读、品味性精读的阅读策略, 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能力和思维方法,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赏美景》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篇8
1.学生能够流利、有感情地阅读文章,感知文章内容,体会感情;了解文章所用的修辞手法,欣赏文章优美的言辞;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和写作手法。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文词表达之优;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设计思路】
语文课标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品质的养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阅读能力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根据新课标中三维目标的要求,在导入新课时,我就注重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培养了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能力;然后对学生提出了层次性问题,引导学生逐层深入理解文章,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实现的,学生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最后我通过举一反三式的引导,让学生自读其余三篇文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使学生当堂学到的阅读方法在阅读实践中得到检测。
通过群文阅读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方法,提高了阅读能力,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大自然是春天的那幅绿色油画;大自然是夏天的那支激扬音乐;大自然是秋天的那篇优美散文;大自然是冬天的那首抒情长诗。
二、读《济南的冬天》
1. 介绍老舍。
2. 默读文章,初步感知济南冬天的美景。
(1)请学生概括读完文章的整体感受。(发散思维,提倡答案多元化)
(2)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征?(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3)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济南冬天美景的?
3.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以上问题,然后小组代表向老师汇报结果。
教师根据反馈和学生一起总结:全文围绕“响晴”,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
4. 学生细读文章写雪后山景的段落,感受老舍文笔的精美。
(1)请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出喜欢的理由。
(2)教师进行有效提问:找出描写小山的句子,并说说其特点;写济南的人们作用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 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合作学习其他段落。教师进行补充完善和总结。
6. 板书设计。
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无风,响晴,温晴———贯串全文
对济南的总感受:温暖安适
三、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春》《烟台的海》《三亚落日》
《春》阅读教学三维目标: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优美的文辞,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的写法,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清晰的脉络结构;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用优美语言和写景物技巧描写景物的方法;领会文章中作者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发现景物特点,能够用优美语言和写景物技巧独立完成一篇习作。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是通过哪些手法表现景物特点的。
1. 听配乐朗读《春》,并注意语调、语气、语速和重音。
2. 探究学习:(1)第1自然段“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在表达上的作用。
(2)分别读第2~7自然段,总结出六幅春景图。
(3)最后三个自然段的排比句,体会其特点和蕴含的感情。
3. 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整篇文章划分为三个大段落,说出划分的理由(盼望、描绘、赞美春天)
《烟台的海》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学习文章的优美言辞,表达特点,学习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一处景物;了解烟台的海四季呈现的特点和人们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1.通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可以是原文也可以自己总结)
2.由第一个问题引发出具体的问题:(1)烟台的海是怎样的一幅画?是怎样的舞台?人们上演着怎样的活话剧?引导学生读每个自然段。
(2)以第2自然那段为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这一段写的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描述开来的?句子表达上有怎样的特点?(通过拟人、对比表现浪大)
3.学生合作学习第3~5自然段,根据第2自然段的学习来完成,并将学习成果向老师汇报。
4.老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升华主题,巩固学习内容。
《三亚落日》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抓住描写三亚及三亚落日的优美语言,感受具有诗意的三亚美景,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1.学生自读文章,提出问题。
2.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补充、整理,通过多媒体出示问题。
3.由“三亚那里景色怎样”引导学生归纳出:景色有蓝蓝的天、蓝蓝的海、洁白的海鸥、碧绿的椰树、金色的细沙。
4.读第3、4自然段,整体感知落日的特点,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交流,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日落的过程。
5. 让学生总结自己学完后对三亚落日的整体印象,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运用、创新能力。
课后作业:选一处景物,写一篇400字的习作,用上生动形象的句子,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中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实践 篇9
一、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应试思维”是中国传统教育所彰显出的最为表象、也最为基本的教学目的,因此在很多教育机构、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课下学习任务乃至课外阅读内容的布置,都遵循“应试”主题。如读文章,就要求学生去挖掘文章当中的生字词、划分段落、提炼主题和中心思想,甚少关注其中精彩段落,或是华美篇章带给学生自身相关情感和思想等方面的积极意义,导致学生在学习有背诵要求的篇目时,仅会按照教师引导,默记文章中的字词,完成重点段落的背诵,但对文中作者所寄寓的真情实感,或是强烈共鸣等发乎内心世界的情感没有产生一定意义上的认同,如此也就难以将文中渗透的主题和思想进行生活化和关联性的理解。由此也可以推导出,这种阅读教学不但无法发挥启发学生思维、提升创造力的作用,反有禁锢学生思维、限制其创造力发挥之嫌,终日将目光局限在有限的课文内容、大纲框架之中,丧失拓展、延伸的能力。
二、群文阅读对语文教学的辅助作用
(一)扩大阅读数量
群文阅读,顾名思义即是对多篇文章的阅读。在普通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阅读、探讨、分析和思考的只是一篇文章,而在群文阅读中,教师与学生需要将阅读数量由一篇拓展为多篇,学生阅读数量将成倍上涨。由于平时学生在课外很少主动阅读,所以课内进行群文阅读显然有利于增加学生的阅读数量。
(二)提高阅读速度
阅读速度是影响阅读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实中,学生阅读速度存在着两个极端的现象,一是阅读速度特别快,几乎一目十行;二是阅读速度特别慢,逐字念读,耗时耗力。准确地说,这两种情况都属于低效阅读。而群文阅读中,学生需要在仅有的课时里阅读几篇文章,且要对几篇文章进行对比和分析,有限时间内完成指定的阅读数量,能够使得学生在提升阅读速度的同时,又不至于过于囫囵吞枣,长期保持如此均衡状态,学生阅读水平将得到有效保障。
(三)丰富学生阅读形式
《语文课程新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到,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浏览。群文阅读教学中,一节课学生读多篇文章,不仅加大了学生阅读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并精于对文章展开比较分析,从中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等不同阅读方式。
三、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遵循课本的群文阅读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专家们精心挑选的,题材多样,文辞优美,内涵丰富,基本上是将有相同主题的课文安排在同一个单元,这些特点为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的几篇文章都是围绕一个主题编排在一起,这样的单元划分也为群文阅读教学开展提供了便利,但每个单元的几篇文章缺乏内在的联系性和逻辑性,因此,在选择群文阅读的文章时,应在确定议题的基础上,选取能够体现议题各方面特征的文章,尽量给学生提供比较系统的阅读文本,使学生能够摄取到更多信息,拓展视野的同时还能训练思维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以边塞诗为例,中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多首边塞诗,如王维的《使至塞上》、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王昌龄的《从军行》《出塞》等,乍一眼望去都是边塞诗,但却寄托了诗人不同的情怀,即便是同一个诗人的边塞诗,也有其不同情感。因此,教师要遵循“多文本、同议题”的标准和原则进行阅读编排,以体现群文阅读主题的融汇性与对比性,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解读文章,“以文解文”。
(二)积极拓展课外群文阅读范围
群文阅读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扩大阅读范围,拓展阅读视野,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个人体验。因此,要打破书本的束缚,将学生的阅读视角引向课外,广泛选取文本,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对比分析能力和多角度思维能力,在提升阅读能力的同时,积累更多文学知识。如在阅读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文时,教师可以此拓展课外群文阅读活动,搜集其他阅读资料,或是从网络上搜集老舍的《大明湖之春》和《趵突泉的欣赏》等文章,让学生对比阅读,透过不同文章来深入挖掘老舍眼中的济南到底是怎样的,他对济南有着怎样的情感,等等。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同时学到更多创作技巧,一举多得。
四、结语
任何束缚阅读、影响阅读本应具有的作用进行发挥的行为都是不科学、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的。群文阅读对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意义重大,因此在教学中落实群文阅读实践,是广大教师应予践行的目标之一。但要清晰认识提倡群文阅读并不意味推翻现有的常规教学,而是将群文阅读作为常规教学的一种补充,利用这一补充来拓宽学生阅读视野,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同时,改变应试教学理念,由封闭教育转向开放教育,积极落实课外拓展群文阅读,并不断在阅读过程中加强指导,丰富学生的群文阅读组合方式,进一步拉近学生与社会、自然科学的接轨。
参考文献
[1]谢丹.群文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有效性探究[J].读书文摘,2014(10).
[2]吴木华.加强阅读实践提高阅读能力[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2).
[3]蒋军晶.语文课上更重要的事——关于单篇到“群文”的新思考[J].人民教育,2012(12).
群文阅读教学:概念、范式与价值 篇10
一、概念的厘定与辨析
(一)“群文”之“文”
蒋军晶认为:“所谓‘群文’,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现场,较短的单位时间内,要呈现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2]台湾学者赵镜中则认为:“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3]对比之下,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既“群文”的“文”是“文章”,还是“文本”?应该说是要倾向于“文本”,主要基于两个理由。
从时代发展的角度说,当下是一个信息化时代,一是最显著的特征就在于我们时刻处于一个信息纷杂的社会。而“信息”的特点往往是以杂乱无章为主要特征的海量数据。所以,“文本”本身的内涵要远远超出“文章”。“文本”是一切可感、可视、可知的信息,是信息的符号代码。视频、非连续性数据、符号均可视为文本,而并非仅仅局限于文章。
二是从育人的角度说。“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文本作为传授知识,形成技能的载体,其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不规则性恰恰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放的视野与心态。文本本身的可塑性要求对信息进行整合与构建,而整合与构建的过程就是系统建构、创意创新的过程。从这个层面说,“文章”形式的单一性、内容的局限性远不如“文本”形式的多样性和知识的丰富性更具有整合和建构的价值,“文本”比“文章”在指向上更具有育人价值。
(二)“群文”之“群”
在理解这个概念之前。有必要先了解我们的单篇阅读。单篇课文的阅读主要依照单元主题来编排的。比如:以爱国为主题选文、以写景写物为主题选文,以神话或寓言为主题选文。可以这样说,单篇阅读的指向必须照应单元主题,每一篇文章都是为了建构同一个主题而做的求同思维训练,即达到教学的要求、教师的要求、考试的要求等,从某种程度上说对学生的多元理解、个性思维、创新思维、整合建构能力都是极大的限制。而文本的开放性和易建构性恰恰打破了单元主题在阅读思维方向上的垄断。但开放性并非意味着教师可以随意编排选文。因为任何事物其内部组织构造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那么依照何种规则进行组织呢?赵镜中先生提及了一个概念“议题”。什么是“议题”,西南大学于泽元博导认为“所谓议题,就是一组选文中所蕴含的可以供师生展开议论的话题,一组选文中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议题。议题具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可议论性和开放性。”[5]除此之外,我认为“议题”的指向还必须易于文本的“可建构性”和“系统性”。“可建构性”就是说所选文本必须是素材类的,是可以作为建构单位存在的,这样,便能够遵循一定的议题逻辑加以建构、整合。“系统性”就是指“文本”在建构的过程中,所选文本必须是指向系统思维能力培养的。无论群文是如何优质,但只要是独立的、各自为政的、碎片化,相互之间无关联性的,均不能称为群文。
(三)“群文阅读”与“群文阅读教学”
“群文阅读教学”一直是以“群文阅读”的实践形态出现的。实际看来,两者存在很大差别。基于“群文”的“文本意识”和“议题逻辑”,“群文阅读”宜表述为把多个文本按照一个或多个的议题逻辑建构成为一个阅读整体,让学生围绕着其中的议题对之进行阅读建构的过程。“群文阅读教学”宜表述为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师生按照一个或多个的议题围绕着多个文本进行系统性建构,并形成共识的过程。在这里,“群文阅读教学”应体现出教师的组织和指导,并能够通过指导,使得师生对相关文本达成共识,分享共识。共识必须建立在对“群文”的系统建构基础之上。当下,由于不少教师没能理性的辨析这两种概念的实质内涵,使得当下的群文阅读逐步陷入庸俗化、泛化的尴尬境况。
二、“群文阅读教学”误区与危害
那么群文阅读教学的庸俗化、泛化现象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从群文阅读教学的名称上看,易导致教师的片面化理解。一是望文生义。如:从阅读的素材数量上把“文”简单理解为“文章”,误以为群文阅读就是选取一些文章进行阅读,只看到文章数量,而看不出文本编选规则;二是易导致碎片化阅读。由于“选文”规则不清不楚,所选的“文”就比较容易失去“可建构性”特点。由于不具备建构特征,使得所选群文之间相互独立,各自为政。这样的碎片化阅读杂乱无章地充斥着学生的思维,不仅达不到培养学生的系统化思维的目的,甚至会对学生的系统思维造成损害。
从当前实践层面看,群文阅读教学还处于基层实践阶段。失去专家引领就会造成盲目跟风,偏离方向。由于对群文阅读教学的认识不够正确、全面,就会给教师造成了一些假象,既群文阅读教学的门槛很低,只要组织一些文章就是群文,只要拿这些群文开展教学就是群文阅读教学了。在假象的促使下,一线教师掀起了群文阅读教学的“大跃进”,群文阅读教学也呈现出如日中天的壮观景象。这种假象的危害还在于教师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效的研究上去,不仅不能解决阅读教学的实际问题,反而让阅读教学误入另一个歧途。
再者,当下的群文阅读教学使更多教师把着眼点集中在群文的编制上,而容易忽略对学生学习需要的研究。其实质还是以教材为本,以教法为本,而无法做到以学生为本。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阅读教学可谓旧病未除,又添新愁。这种高定位,低站位的状态其本质就是庸俗化、泛化、浅薄的集中表现。
三、基于“议题逻辑”与“文本关联”的范式建构
如何走出“群文阅读教学”庸俗化的误区呢?这必须回到群文阅读教学本身的特性上来,即“议题逻辑”和“文本关联”。在表现形式上,群文阅读教学必须是以核心问题为主线,以议题为导向,对文本实施建构。依据不同的“议题”,编选不同的文本,构建不同的范式。
(一)议题类型
1.形式议题
(1)结构形式:以“总—分—总”结构为例,议题为“关注分写”:
依据“分写”的“并列关系”选文,如《烟台的海》写了“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日的高远。”《泉城》写了趵突泉、珍珠泉、五龙潭等重点泉水。依据“分写”的“层递关系”选文。可以按照远近、大小、高低、多少、轻重等不同程度逐层排列的写法。依据“分写”的“对比关系”选文,善与恶、好与坏、美与丑的对立。按照议题的结构形式组文,可以让学生通过整合建构,对“分写”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认识。
(2)表达形式:如“故事讲述的开头句”选文。
《大禹治水》:“很久很久以前……”
《嫦娥奔月》:“相传在远古的时候……”
《九色鹿》:“在一片景色秀丽的山林中,有一只鹿……”
《哪吒闹海》:“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经常兴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
以上选文紧紧围绕议题“故事讲述的开头句”进行阅读。重在学习故事讲述的表述形式。“很久很久”“相传在远古”是我们惯用的讲述方式,突出时间的久远。《九色鹿》开头通过对九色鹿的外表描写营造出学生对美的向往;《哪吒闹海》通过讲述东海龙王父子的无恶不作为哪吒闹海做铺垫。每一种开头都与故事的发展指向相关联。从故事的讲述开头入手,帮助学生对“故事”这一类文本有区别性的认识,从而让学生明白表达的多元化方式和依据。
(3)文体形式:如“走进寓言”。
寓言就是讲故事,说道理。一类寓言是通过角色对比来说故事的,也通过角色对比来说出寓言故事的道理,如《铁罐和瓦罐》。一类寓言是通过主要人物的行为选择以及结局来讲故事的,寓言的寓意也是从这里来,如《掩耳盗铃》《刻舟求剑》。引导学生发现这两类寓言故事文本的结构特征,更有利于他们理解寓言。如以“寓言中的道理”为议题选文:《自相矛盾》《滥竽充数》《渔夫和鱼》《一路花香》。这样的选文重在探索“故事与哲理”的依存形式。即故事的讲述形式和哲理的呈现形式。如《自相矛盾》在于通过语言的前后矛盾折射哲理,《滥竽充数》通过两代诸侯王的不同喜好来说明哲理,《渔夫和鱼》通过故事的重复性实现故事结尾的大转盘,《一路花香》则是通过农夫和陶罐的对话形式来教导陶罐明白因势利导的道理。可以说哲理因故事表达形式的不同,其哲理的呈现形式也不相同。
2.内容议题:故事、人物、景物等。如“狼来了”选文:
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笨狼》(童话)、《狼王梦》(小说中的狼)、《中国大百科全书·狼词条》(说明文中的狼)、电影《狼图腾》等。
这些选文虽然在形式和结构上没有联系点,但都是围绕“狼”这一对象展开的。内容的共融性明确,所以可以定位为内容议题。
(二)课堂实施方式
以上是从“议题”的类型来建构文本的,但是缺少一个课堂实施形式的具体范式。实践中,按照文本的特点,可以分为“单篇带多篇”或“多篇带单篇”“群文齐读”“群文分享”等几种范式形式。
1.“单篇带多篇”或“多篇带单篇”。如:苏教版《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敦煌莫高窟》三篇课文均为写景状物文章,可以采用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比如以《黄山奇松》为重点展开教学。再用学习《黄山奇松》的方法去阅读其它两篇课文。当然也可以举三反一。通过指导学生总结三篇文章的写法去学习其它写景状物文章。就是“多篇带单篇”了。
通常情况下,写景之作多用白描,借景抒情,衬托、联想和想象,比喻象征,夸张,对比、比拟等方法。要想全面了解写景之作,就需要采用“举一反三”或者“举三反一”的策略。如《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敦煌莫高窟》这三篇文章既有写法上的共性,也有写法上的个性。探索共性的写作方法重在全面了解,举一反三的效果较好,也就是所说的一带多。探索写作个性的方面,如《黄山奇松》采用比喻联想的手法来写黄山柏的奇特,《黄果树瀑布》则采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写出了瀑布的壮美,就需要举三反一,即多带一。
2.“群文齐读”。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所选群文一篇一篇地读。每个学生都要读完,这一类群文数量不应太多,而且容量偏小,应控制在可操作的范围内。如选文:《狐狸和马》《会贸易的狐狸》《春田狐的爱》《狐狸孵蛋》等短小故事。从《狐狸和马》读到了助人为乐的狐狸;从《会贸易的狐狸》读到了聪明的狐狸;从《春田狐的爱》读到勇敢的狐狸;从《狐狸孵蛋》读到有情感的狐狸等等。俗话说船小好调头,这样就可以采用共读一篇,认识一个狐狸形象的方式展开阅读。
3.“群文分享”。主要适用于文本数量过多,以上方式无法有效操作而采取的阅读方式,其优点在于化整为零,逐个击破。可以进行分组,每组分到不相同的群文,经小组学习之后,全班展开分享。
比如“狼来了”。可分为几大组。一组通过阅读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笨狼》(童话),了解故事情节、分享童话中有关狼的趣事;一组通过阅读《中国大百科全书·狼词条》(说明文中的狼)、电影《狼图腾》等,指导学生抓关键词句,搜集有效信息,如“足长、体瘦、尾垂、眼斜、耳竖、毛色杂、嗅觉非常灵敏,性机警、多疑而残忍,让它们上当受骗很不容易”等等,进而分享狼的习性与本性;一组通过阅读小说《狼王梦》等,引导学生抓住小说的矛盾处“母狼紫岚为了救儿子蓝魂儿,想救救不得,不救舍不得。紫岚就处于是死于他人之手?还是死在自己之口这样一种纠结之中,最后把蓝魂儿咬成两段。”来分享狼的情感;一组当然也可以分组去阅读和分享狼的种类,狼的文化,人们对狼的态度变化等方面的知识。在文本形式多样,容量庞大,信息极不规则的情况下,分组阅读探索,代表展示学习成果的共享式学习方式就起到了化整为零,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综上可知,群文阅读的教学范式必须建立在对“议题”与“文本”的认识上。“议题”的导向在于引导学生去发现文本自身的价值,用想象填补文本之间的空白。课堂的实施方式在于对文本施加建构,依据文本的数量,类别采用不同的形式,从这个角度看,群文阅读教学的形式是灵活多变的,所谓的范式不过是相对而言,但对于研究初期,几种范式的存在是必要的。
四、“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展望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始终受到人们的诟病。强化讲解,必然弱化学习主体;学生将大量时间耗费在机械重复的练习之中,而没有时间扩充阅读的知识面,也无法提高阅读的技能。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教学形式,其存在与实施的价值又体现在哪里呢?
(一)学生系统化思维的培养
群文阅读教学不同于以往的拓展性阅读和主题性阅读,也不属于单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假如等同以上任何一种阅读教学,那么群文阅读教学也就失去了其独立存在的价值意义了。以往的阅读教学,我们过分强调求同思维。强调学生的学习思维、学生对问题的看法都必须统一在规定的标准上;求同思维有利于学科知识的传授,也比较有利于知识经验的积累,但不利于学生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当下鼓励万众创业的潮流中,创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把各种资源进行整合,使之系统化,群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系统化思维。
(二)符合阅读的信息化要求
信息化时代关键在于培养学生搜集、分析、整合信息的能力。群文阅读就是透过一组一组的文本,去发现文本所隐含的各种信息,并在阅读中归纳发现、整合信息的方式方法。信息时代最大的特征就是信息的大数据与信息的不规则。群文阅读教学就是建立在大容量信息上的一种阅读教学形式,其根本指向在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
(三)阅读教学实质和形式上的突破
单篇阅读教学所存在的重讲解,重分析的弊端在群文阅读教学上将弱化到最低程度。由于群文所集中的文本呈现出阅读的大信息、大容量使教师失去了讲解分析的基础,这使得以生为本成为可能,对于还原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这是对阅读教学长期高耗低效在实质和形式上的突破。
总之,研究群文阅读教学除了需要大胆超越的实践之外,还需要冷静理性的反思精神,只有如此,群文阅读教学才会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意大利)伊塔洛·卡尔维诺著.黄灿然等译.为什么读经典[M].译林出版社,2006,(8).
[2]蒋军晶.语文课上更重要的事-关于单篇到“群文”的新思考[J].人民教育,2012,(12):30.
[3]赵镜中.从“教课文”到“教阅读”[J].小学语文教师,2010,(5):16.
[4]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探讨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经验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272-01
都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阅读就是攀登知识高峰的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做好自身的教学引导工作,运用目的引导、丰富教学过程、注重学生感知、做好实践运用,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实现全面发展与阅读素质的综合提升。
一、运用目的引导,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改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体地位,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感知,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认识到自身的教学地位变化,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特别是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才是感知的主体,阅读的过程是学生自身认识提升的过程,被动的知识接受是收不到良好的教学目的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目的引导,激发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阅读自主性。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四组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首先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怎么写动物才能够更形象、具体呢?你们想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动物吗?学习了这单元的知识,大家都能够成为写作高手!引导学生在课本《白鹅》、《白公鹅》、《猫》、《母鸡》等几节课的基础上引入更多的名篇佳作,例如老舍的《小麻雀》、季羡林的《老猫》等,让学生进行文章的综合阅读、解析,以便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对于不同文章之间动物描写的直接对比来了解动物写作的一些特点,提升学生对于各种动物的了解,同时也能够加强学生对于文章写作技巧、写作特色的认知,更好的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二、运用竞赛引导,丰富教学过程
群文阅读对于学生的阅读技能提升意义重大,但是群文阅读的阅读量较大,学生的学习难度也相应提升,很多学生都会感觉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在教学中需要教师能够不断的丰富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发现:小学生的好胜心理特别强烈,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创设一定的竞争情境,让学生在充满活跃、竞争气氛的环境中进行群文阅读学习,丰富学生的学习感知,提升教学的效率。例如在学习某篇课文的时候,教师教学中就可以把全班分为男队、女队两队;在进行课外拓展文章学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把文章进行“分批”,让不同的小组负责其中某批文章的总结、归纳,在减轻学生学习难度的同时引导他们分别进行课文的阅读,之后进行讨论、总结,看哪个队总结的更为全面、哪个队理解的更为透彻。在这样的阅读情境中,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大家为了各自队伍的荣誉自然也就能够更积极、主动的进行阅读理解、总结。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各自的认知、理解也能够得到很好的完善,大家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学习形式也得到了创新,学习感知自然有很大程度的提升。
三、运用个性引导,加深学生感知
新课改着重转变传统教育中“千人一面”的教学结果,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分层教学与个性发展。俗话也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說法,对于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阅读心得与情感认知,也会有不同的阅读收获。归根结底,阅读的过程是一个学生自身思维认知能力提升的过程,也是学生自身阅读思维能力发展的过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倍加珍视和把握学生情感活动的脉搏,使其随着阅读过程的推进得到强化。对于群文阅读的材料选择,教师也要适当的尊重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意见,以便教学能够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知识的时候,在进行课外群文阅读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会选一些国内的风景描写,例如《桂林山水》、《五彩池》,将单元概括为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也有的学生选取了一些异域风情,例如法国欧仁.弗洛芒坦的《撒哈拉之夏》、著名小说家莫泊桑的《雪夜》等等,运用国外的自然景色来扩充阅读范围,从全世界的角度入手来体会不同地区的不同自然风情,加深学生对于大自然的综合认知,提升阅读的有效性。
四、做好实践运用,巩固阅读成果
有个成语叫“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指导实践运用,群文阅读也是如此:通过阅读学生能够积累更多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更好的进行情感的完善与体验,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而这些内容的实现需要学生及时的实践运用。所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在做好学生的能力提升,也要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技能培养。例如在学习完某组课文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本组课文的阅读心得、阅读收获讲述,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来丰富学生的阅读认知,提升阅读效率。另外也可以鼓励学生搜集一些与课文知识相关的课外素材,运用“一篇带多篇”、“一本带多本”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还可以组织学生创建班级“读书会”,引导学生有组织、有目的的进行群文阅读,不断的提升阅读的范围,提升阅读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探索 篇12
一、学画知识树, 表达人文主题
四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的专题是“中外童话”, 围绕这一专题, 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四篇童话, 安排了读童话、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习。《巨人的花园》表现分享快乐;《幸福是什么》表现劳动创造;《去年的树》表现朋友真情;《小木偶的故事》表现体验生活。学完本组内容后, 笔者安排了几篇文章供学生阅读:《勇敢的小裁缝》《鹿树》《风的故事》《最棒的还是我自己》。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童话, 这样的整体安排, 使整组教材的体系更加系统和完善, 能让学生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 了解童话的内容, 品味童话的语言, 体会童话的特点, 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 在童话的世界里尽情地徜徉、幻想, 从而更喜欢童话这种文学体裁。因此, 教师可以通过师生共同“画知识树”来完成主题回顾和阅读概览:知识树的树干表现的是本单元的主题———感动、父爱、童话等;知识树的枝干表现的是课内和课外的几篇文章;果实则对应的是该篇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最后还通过描述知识树来拓展本单元的主题和内容, 更好地整合和深化本单元的课文主题, 丰富主题的内容。
二、扣单元主题, 抓特色文章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以主题组单元的, 一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往往选编了四篇课文, 为开展群文阅读带来极大的便利。如,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组的主题是“深深的怀念”, 课文有《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为人民服务》《一夜的工作》四篇课文。我们可以先指导学生精读最有特色的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 使学生感受革命传统教育, 再运用群文阅读的方式教学其他三篇课文;也可以先分课教学, 再利用“回顾·拓展”中“交流平台”的提示, 上好单元总结课, 把单篇课文教学时获得的散乱的知识系统化, 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另外,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五年级开始, 每册教材安排了一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 并提供了多篇“阅读材料”。如, 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些“阅读材料”与课文不一样, 不能一篇一篇地教, 我们可以运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发现诗歌描写内容、古诗与现代诗表达方式、不同诗人表达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充分感受诗歌魅力, 为学生接下来开展确定主题、搜集诗歌、整理诗歌、编小诗集等实践活动打开思路。
三、提阅读建议, 完成记录表
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过程中, 应采用“群文阅读记录表”。“群文阅读记录表”让学生的自主阅读更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 能够整理阅读之后的心得及想法。我们可以通过“群文阅读记录表”了解学生的阅读状况, 适时给予合理的阅读建议, 更可以通过阅读记录的撰写, 训练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和能力。当然, 针对不同的年级, 教师可以有不同的要求。比如, 当天课堂所呈现的阅读记录表要包括“主要内容”、“精彩片段”、“想提出的问题”等几个方面。教师要把握的是, 既不让阅读记录成为学生的负担, 又不让学生觉得这是无关紧要的琐事。
【群文教学】推荐阅读:
群文阅读教学策略06-18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09-18
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05-16
群文阅读教学方法06-14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10-18
优秀群文阅读教学设计10-09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索11-26
浅谈单篇阅读教学与群文阅读教学 蒋友玲05-15
浅谈小学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