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的新基本功(共10篇)
语文教师的新基本功 篇1
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具有了新的内涵,其内容包括:一是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包括对学科本体知识的把握,对恰当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对多元评价方法、技术的把握等;二是师生沟通的素养,包括如何读懂和理解学生,如何在教学中调整师生关系等;三是学习能力,包括对信息技术、外语、学科前沿知识等方面的学习,甚至包括如何从学生那里学到东西。作为教研员,如何在区域层面发挥作用,重视教学基本功的修炼,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素养?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做法。
一、在理论培训与实践中修炼教学基本功
我们在“新课程背景下幼儿园音乐活动”的培训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1. 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交叉进行
我们在培训中同时纳入理论培训与教学实践,既关注领域的纵向层次性和学科知识,同时也关注主题的横向关涉,辐射多个学科和领域的知识经验。在音乐活动这一教师最不敢涉及、对教师挑战度最大的领域中,我们采用了这种“双管齐下”的方式。在实际培训中,我们发现教师更喜欢“观课”,而对理论学习兴趣不高。在前后几轮培训中,我们运用了先理论后实践、先实践后理论的培训方式,结果效果都不佳,最后尝试理论与教学实践交叉进行,将学科教学知识内容穿插在听课、评课活动中,让教师在听课、评课中对学科领域经验有所顿悟。
2. 集体反思与自我反思相得益彰
教学反思作为集体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之一,也是教学研讨中常用的方式,利用集体反思的方式能帮助教师提高反思效率。但往往由于教师不知道如何反思,而使反思变得不得要领。教研员在引导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和集体反思时应提出反思的内容与要求,帮助教师在反思时不遗漏、不混乱、不偏离。例如,下表1是我区教研员制订的新课程背景下幼儿园音乐活动教学反思的具体内容与要求,有效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3. 课例欣赏与现场评析的对比剖析
普通教师在组织音乐活动中常常喜欢模仿优秀教师,但由于对优秀教师组织的活动内涵把握不清楚,他们往往仅能从内容和组织形式上加以模仿,却没有进行更多的思考,模仿的效果并不好。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普通教师个人素养与优秀教师之间有一定差距;二是普通教师模仿时往往缺乏思考,照搬照套。因此,我们开展教师培训时,让普通教师在对比观摩中开展同伴合作学习,分析名师执教活动与普通教师执教活动之间的差异,鼓励教师在学会模仿的基础上,拓展思路,学习迁移的经验,学会举一反三,帮助教师自主建构教学的相关构架。
二、在岗位竞赛中修炼教学基本功
1. 岗位比武,关注全面
以往我们比较关注教师的弹、唱、跳、画等基本技能,但如何促进教师修炼,使之在教育教学中运用基本技能,并将这些教学基本功运用到教学中去,还做得不够。经过几年来开展教师基本功的评选活动,我们在教学基本功比赛中关注了以下几个特点。(1)共同性,即表达表现,包括语言和非语言的表达表现。学前儿童的思维直观、形象,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借助语言和非语言(肢体、眼神等)技能与幼儿进行有效互动。(2)基础性,即教学基本功比赛内容都来源于新教材,如第三届“新苗杯”幼儿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评比活动第一轮笔试重在考查普通教师对生活、运动教材的熟悉程度、户外区域性运动设计的理念以及教师对日常保教工作操作要点的把握,更立足于教师的工作实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较好地熟悉和掌握新教材中的内容,依据《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创造性地设计活动。(3)时代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应与时俱进。教师需要具备新的符合时代背景的专业特征,如应具有良好的师德、崇高的敬业精神以及具有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和运用技术等,有效地将个人技能较好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服务。
2. 教学展示,凸显亮点
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活动是教师个人基本功全面展示的舞台,我们在教学基本功展示中力求突显教学基本功的亮点,体现个人特长在教学活动中的能力,其中“有效(有质量)师幼互动”依赖于教师观察和解读幼儿行为的能力。例如,在一节大班绘本教学展示活动“小黑鱼”中,教师教态亲切,语言优美,大方朴素,表达生动、清晰、流畅。教师有效与幼儿互动,回应幼儿多种需求,通过有效的策略促进幼儿讨论和思考,对幼儿的观点能有及时的语言反馈,并有较好的语言示范性,也善于调动幼儿的学习,营造生生互动的氛围。教师的回应既给幼儿思考、理解的方向,又不约束幼儿联想、表达的自由,充分展现了教师比较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三、在导师带教与自我研学中修炼基本功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中强调教师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要体现趣味性、综合性和生活化。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是教师重要的教学基本功之一。个别化学习活动是幼儿学习活动的一个组织形式,但个别化学习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意义以及如何开展等问题,常常会使教师产生困惑。因此教研员在带教指导中要着力于三个跟进,即问题解答式跟进、现场分析式跟进和活动调整后跟进,帮助教师解决问题。
1. 问题解答式跟进
具体内容如下表2。
2. 现场分析式跟进
现场分析式跟进是指教研员在前期解答教师困惑、问题的基础上到现场实际观察,对教师现场活动进行跟进、分析、指导。这样的跟进重在对照教师撰写的活动方案观察其现场表现,了解教师是否真正理解个别化学习活动。如教研员在一次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发现,教师常常过于关注某些区域里的幼儿,没照顾到全体;在第二次个别化活动中,教师却一改上次的集中式指导方式而是游走在各个区域中。连续几次现场跟进观察后,教研员发现了教师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指导方式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3. 活动调整后跟进
活动调整后跟进主要是教研员与教师共同分析、设计、调整活动方案,再次组织实施活动。教研员采取照片个案记录的方式,拍下一名幼儿的活动过程,与教师一起分析幼儿个别化学习中的表现、什么时候产生需要,教师应该如何支持等。接着教研员与教师再次一起进入教学现场,结合实际一起分析幼儿的活动、教师的支持策略等。经过教研员的重复跟进,教师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的观察、支持、满足幼儿需要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因此进行个别化问题解决的重复跟进,具有针对性,效果显著。
语文教师的新基本功 篇2
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是素质则其人教育的灵魂。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兴趣是参与的“向导”,参与是吹遍兴趣之花的春风。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把握好兴趣和参与,其实质就是要确立好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就像导演在准备一台好戏,主角是学生。
敢于创新,灵活教学是我追求的目标。课堂教学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与孩子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教学,既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求知兴趣,也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自始至终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参与活动。兴趣能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能推动学生不懈地学习。活用教学法,培养即兴教学能力。在教学中仅仅是理论上“奥尔夫”“柯达伊”“启发式”“示范法”什么什么的,只会把自己的思路束缚在某个范围,这反而被动。怎样为好呢?一句话,“无招胜有招!”即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扬己之长,敢创新招。你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就是随机应变,满腹的经纶敌不过你在教学实践中一个奇妙的点子。所教的内容做到新颖别致,丰富多彩会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的兴奋状态,这样孩子们对音乐课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作为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专业。毫无疑问,我们自己的专业就是“音乐”和“教育”两个方面合在一起的专业。自己爱音乐,用心感悟音乐,才能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也热爱音乐,乐于领悟音乐。同时,最能代表你水平的专长你千万不要放弃,学生对你一辈子的尊重或者将来具备某种音乐特长,也许恰恰是因为看过了你哪一次的演奏或演唱。对于教学方法的领悟以及教育经验的积累,会使你逐步教好你的学生。
做一名不断进取的教师,要求我们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许多人这么惊呼。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各行各业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都在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我们音乐教师对于最新音乐的动态、最新媒体设备的使用、对学生喜欢什么都应该随时关注,关注的过程就是我们学习的过程,有许多方面的东西我们甚至要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所以,我们不能放松自己各方面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
语文教师的新基本功 篇3
“平台经济”是基础、“共享经济”是实质、“微经济”是土壤。紧密联系的三者将构成中国新经济的基本形态。
“平台经济”贡献愈加显著
平台将相互依赖的不同群体集合在一起,通过促进群体间高效互动,创造了独有价值。近年来,平台经济的崛起则是互联网技术与应用强力渗透的结果。玛丽·米克尔发布的《2015年全球互联网趋势报告》指出,截至2015年5月,按照市值计算的全球15大互联网公司均为平台型公司,其中美国11家,中国4家。这15大互联网公司的市值接近2.5万亿美元,是20年前的144倍。互联网平台的力量可见一斑。
互联网平台引领着新商业生态的生成。作为创新业务的开拓者,形成了与众多合作伙伴的“共同创新”。
互联网平台推动着新型就业大量涌现。根据BCG报告,受雇于特定企业的“传统就业”,正向通过互联网平台与市场连接的“平台型就业”转变。按照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统计,仅以网购平台天猫淘宝为例,就直接创造了1000万新的工作机会。
互联网平台汇聚必备资源、抹平地区落差、加速创意流动。在2015年阿里云计算大会上,2万多名年轻的创业者让人们领略了互联网平台带来的创新浪潮。
互联网平台释放共享经济、微经济的潜力。互联网平台显著降低了各方沟通成本、直接支撑了大规模协作的形成,向全社会共享能力,从而激发微经济活力。
互联网平台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赋能。2015年之前是互联网公司快速发展的“增量崛起”阶段,未来十年,将是互联网平台帮助传统企业拥抱互联网、实现向线上迁移的“存量变革”阶段。
互联网平台间竞合成效突出。正的网络外部性令互联网平台成长迅速,其业务涉及多个相关方,用户在不同平台间自由选择,形成了良性的竞合氛围,市场逐渐扩大,服务创新不断推出。
“共享经济”价值持续体现
“分享行为”悄然兴起,其赋能者是互联网平台,其参与者是个人、企业、非盈利组织和政府部门,其目的是超量物品和服务的流通、分享和重新使用。但“分享行为”其视野仍局限于资源范畴——超量物品和服务,显然过窄。支撑新经济发展,能力范畴——强大的商业基础设施能力,通过“共享平台”实现面对海量人群、规模化输出才是关键,此意义上的“共享经济”规模更大,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塑造也更具变革性。从“分享行为到共享经济”,既是思路上的拓展,更是供给侧能力的有力释放。
“共享经济”的深刻影响体现在其对经济发展的全局贯穿性,令多层次主体卷入其中,提供了超越单一所有权的向其他层次在服务、产品、才能、制度等方面的扩展性接入。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流通业等新业态均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以山东曹县淘宝村为例,演艺服装小企业,在众多服务商(物流、营销、运营、设计等)的帮助下,在淘宝网电商平台的依托下,在能力充足的电信网络支撑下,其创业热情得到激发、财富显著增加。“共享经济”能量的释放,建立在贯通的数据流动以及良好的社会环境(制度、法律、政策等在内)之上。
“微经济”模式强势涌现
纵观生产、就业、消费、市场和分配方面,微经济的涌现已成为重要的经济发展动向。
在生产上碎片化趋势明显,中型和大型企业的数量逐渐减少。
在就业上个性化特色突出,大量劳动者会在新型服务业中实现自我就业。
在消费上多样化需求迫切,不仅在实体消费方面,而且是在投资、理财等虚拟消费方面。
在市场上透明化效果显著,时间、地域、场景都不能成为交换的障碍,信息不对称成为历史。
在分配上福利化程度提高,不但总体收益会增加,而且分配也更加公平。
根据调查数据及预测,中国小企业总数会显著增加,企业的密度会提升,即企业小型化趋势明显。
消费者日益呈现出新特点,即需求个性、见多识广、相互联系增多和更加积极主动。他们的转变倒逼了商业组织向着 “平台+小企业(个人)”的方向去演化,这样才能“接得住”大量“小多快”的需求。因此大企业内部也体现出“微经济”的特点,企业会将自身看作平台,内部员工组成类似于中小企业的创新小团体,企业的任务就是为这些员工团体和个人服务,调动这些“创意精英”,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由于员工的信息向社会公开、透明,企业之间的较量便转变为“平台+创新小团体(个人)”之间的竞争。延伸到组织外部,围绕着互联网平台,会形成众多“平台+小企业(个人)”的组合。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新思考 篇4
一、当前中国哲学界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解读
综合目前学术界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认识, 可大致分为两类:一是认可、秉承恩格斯的基本观点;二是认为恩格斯的表述已过时, 主张更换其内容 (更换型认识) 。这里应说明的是, 本文所指出的第一类认识不仅仅限于传统认知观点, 即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对于当前有些学者提出的“主客体关系问题”、“思维与整个世界的关系问题”等等, 本人认为这些观点虽然对恩格斯的表述有不同方面的扩展, 但是都并未超出思维与存在关系这一大的范畴, 因而仍将它们归于第一类。而对于第二类这种较具有“创新”的更换型认识, 就很值得一提了。
读者会注意到本人在“创新”二字上标注了引号, 这实际上表明了本人对更换型认识的否定态度。内容的替换并不就意味着创新, 反而, 这种所谓的“创新”倒有可能是在“自掘坟墓”。
在更换型认识中, 较为流行的观点出自于复旦大学俞吾金教授。俞吾金教授在他的《追问“哲学基本问题”的合法性》一文中指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相对于不同的哲学类型来说的。……所以, 哲学的基本问题不是唯一的, 有多少不同类型的哲学, 就有多少不同类型的基本问题。”因而,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不是“哲学基本问题”, 而“仅仅是知识论哲学的基本问题”。
上面这段引文基本说明了核心内容。初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 但在认真分析后, 我们就会清醒地意识到其中所犯的概念混淆错误, 未能划清哲学的主题与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不同, 而其所谓的“哲学的最高问题是‘哲学是什么’”的说法更是值得商榷的。
就目前而言, 本人并未发现各种更换哲学基本问题内容而另立新说的做法有何价值, 反倒有为了求创新而标新立异之嫌。但同时, 我们也不能用一成不变的、僵化的态度来看待哲学的基本问题, 这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与时俱进”的本质精神。因此, 本人认为正确做法是, 从恩格斯的经典表述出发, 结合时代的变化发展, 注重吸收其它学科的先进成果, 不断加深对思维与存在关系基本问题内容的认识。
二、对将本体论作为哲学最高问题观点的批判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阐述了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 即“什么是本原的, 是精神, 还是自然界?……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 ……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 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恩格斯接着阐述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 “但是,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还有另一个方面……用哲学的语言来说, 这个问题叫作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绝大多数哲学家对这个问题都作了肯定的回答。”对于这段论述, 可概括为“哲学基本问题或最高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很明显, 第一方面为本体论的问题, 而第二方面为认识论的问题。但本人发现, 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教学以及研究中, 有片面强调第一方面问题的倾向。已故中国人民大学李秀林教授对流行的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提出了质疑, 断言哲学的最高问题不同于基本问题, 它仅仅是关于世界本原的问题, 这种观点也深入至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依本人来看, 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首先李秀林教授的论证是站不住脚的。当前较为普遍的对哲学基本问题何以基本、何以最高的论证是:第一, 它是所有哲学家不能不回答的首要问题;第二,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 全部哲学界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第三,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 决定了哲学家解决其他问题的方向;第四, 这个问题也是实践中、实际工作中的根本问题。李秀林教授指出:“所有这些, 主要说明了思维和存在关系的‘第一方面’何以成为哲学的最高问题;至于‘第二方面’为什么也包括在哲学的最高问题之中, 则没有得到论证。”因而, 他认为, 由于论据和论题的矛盾, 我们不能说最高问题等同于基本问题, 而世界本原问题才是最高问题。
诚然, 李秀林教授在指出论据和论题的矛盾这一点上是正确的, 但如此便得出最高问题的结论论据不够充分。上面的论证解释当然不是恩格斯本人的阐述, 多为后人的延伸、发挥。而第三点更是与恩格斯的思想不一致。北京交通大学韩振峰教授在《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决定了对其它哲学问题的回答吗?》一文, 从第一方面问题展开论述, 但他已经对通行解释的论据提出了质疑, 这具有较大意义。本人对他的论述基本持赞同态度。既然李秀林教授用以证明其观点的论据本身存在问题, 不足以证明论题, 我们又怎能以论据和论题的矛盾这一点来认定论题存在问题呢?
其次把本体论作为最高问题不利于哲学自身的发展。马克思对待一门学说采取扬弃的态度, 注重吸取其他学科的有益成果。但由于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存在片面强调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倾向, 人们习惯于给各哲学流派“贴标签”, 简单地以是否为唯物主义哲学作为标准来评判一门学说的价值。本人发现在复旦大学刘放桐教授主编的《现代西方哲学》中, “贴标签”的痕迹十分明显。这种过于强调基本问题第一方面、“贴标签”的态度势必会造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流派开展对话的困难, 也不利于我们随时代的发展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向前推进。
三、当今时代对待哲学基本问题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对认识论的重视
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认识论的重视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本质精神。本人在这里首先说明的是, 对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表述作一个“修正”。本人不赞成将基本问题第二方面仅仅用思维与存在同一性问题来表述, 思维与存在同一性关注的是思维能否把握存在。应该说, 对于恩格斯所处的时代, 自然科学技术远没有今日发达, 恩格斯依据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而划分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是站在其生活的时代、通过对前人的总结而得出的结论, 这个结论显然是正确的。并且, 恩格斯以实践观点来证明可知论的正确性, 为以后时代的人们对于是否具有从不同学科加深对世界的认识的能力给足了信心和动力。但是, 在马、恩逝世后直到今天, 特别是在二十世纪的中后期, 现代自然科学有了一个我们无法设想的突飞猛进的发展, 人们的思维认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各种新兴学科相继诞生。所有这些使人们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开展对世界、宇宙以及对人本身的探索, 并且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即便是在研究中遇到阻碍、困难, 人们也会坚定地认为这只是暂时的, 不能停止探索的脚步。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 还会有几个人荒唐地高喊不可知论的口号?因此, 当前给人类提出的问题不再是思维能否把握存在, 而是思维怎样把握存在或思维如何更好地把握存在。
对于这一认识论问题, 不同学科、哲学中的不同流派分别给出了不同的回答。正如前文所提到的生命哲学、意志主义、语言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等流派, 它们站在当代人与世界的关系愈发复杂的时代背景下, 分别在各自的领域提出了对人如何更好地建立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见解 (如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提出的“生活世界”, 海德格尔提出通过“超脱”达到本真的“共在”) 。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二十世纪中期以来产生的一系列横断学科、跨界学科, 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 这些新兴学科虽各有特点, 但都是不再只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某一领域的具体内容, 而是直接研究它们发展的一般规律, 为人类认识复杂世界提出了富有创造性的、具有重大价值意义的新的方法论。
以系统论为例, 系统方法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 始终着重从整体与部分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 以达到最佳地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系统方法摆脱了把对象先分成各部分, 然后再综合的传统方法的束缚, 它从整体出发, 从部分与整体的联系中, 揭示整个系统的运动规律。系统方法给予哲学方法论以极大的启示, 提供了认识复杂系统乃至于认识整个世界的优良的方法论武器。
四、提出当今哲学以优化认识方法为主要任务的现实意义
语文教师的新基本功 篇5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必需掌握的基本技能,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标志,关注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修炼,可以帮助教师实现专业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在学校认真组织下,我利用假期的时间,认真学习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这本书。通过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努力提高理论修养,自觉加强业务的锻炼,以教学基本功的修炼为镜子,时刻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好的服务于学生。通过学习,我开阔了眼界,对教育教学常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新修炼的学习,不仅告诉我作为教师如何作好自己的“教”,更使我懂得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的学,扮好课堂组织者的角色。通过学习我对教师的基本功有了一个较为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从备课、上课、作业的确定、学生的辅导、评价等需要教师科学的设计,才能使教育教学达到最优化。所以我觉得学习真是及时啊,深刻体会到教学基本功的修炼不仅是教师必备的一种技能,更是转变教师教学理念的有效途径。基本功的修炼不是多余的,而是十分必要的,势在必行的。只有修炼好基本功,才能很好的使用,指导自己的教学,才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1.音乐技术基本功
音乐技术基本功实际就是音乐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水平,是一个合格音乐教师的基础和前提,具体说来就是大中专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所开设的几门课程:如声乐,钢琴,舞蹈,合唱与指挥,视唱,练耳,乐理,欣赏,音乐史,教学法……还有层次高一点的和声,曲式,分析,作曲,配器等等音乐理论和技术课程,这对于今天的中小学音乐老师来说,不存在主课和副课,主修和选修的要求了,即使在读书期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选修的课程今天也不得不补上这些必备的科目。
2..舞台演艺基本功
舞台演艺基本功本来是对职业演艺员的要求,但对于“新课标”要求下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来说应该是必备的,否则“音乐表现能力”这一教学价值教师无法很好地实施。表现是实践性很强地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时间活动中使学生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尽管发达的现代传媒可以把世界上最高最强最好的艺术形象瞬间展现在学生眼前,但学生依然感到遥远,仿佛不是人为的,因为那是电子的,虚拟的,缺乏足够的感染力,没有活生生的人的表演来得亲切和自然,这个重要的教学实施应该是我们音乐老师尽可能的职责,所以音乐老师应该具备一定的演艺能力,即歌唱表演能力,乐器演奏能力,舞蹈表演能力等舞台演艺基本功。
3.教学创造基本功
音乐教师的教学创造基本功我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的,一方面是音乐、舞蹈和曲艺等剧本的创作和编导,另一方面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创意和灵性。音乐、舞蹈和曲艺等剧本的创作和编导,实际就是排节目,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中小学音乐老师在学校利用课外时间给学生排练节目是不可推辞的责任,这件极富创造性的工作曾使很多
音乐老师妙笔生花,乐不可言。另一方面,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创意和灵性,被传统的教学模式禁锢了很久很久。音乐,是具有抽象性,多解性和模糊性的艺术,它的特征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演绎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长期以来,教师习惯于把学生当作教学的对象,知识的承载体。在音乐课堂上,一味的强求学生进行枯燥的知识训练,不厌其烦的、长时间的讲解乐理知识,要学生记住大量音乐家的生辰年月,代表作品等。这种做法,极大的损害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积极性,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老师首先要重新调整自己的位置,变支配者、管理者为协助者,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组织、点拨,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提高学生健康的审美意识,为学生创设一个高度自由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通过对音乐的创造和再创造(音乐表现)更充分地理解音乐,热爱音乐。例如音乐教学中的即兴创作与即兴创造:可以是节奏、旋律的即兴问答、接龙、重组等,也可以是渗透在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为歌曲配节奏,乐句填空,为旋律即兴填词,命题创作、为歌曲、乐曲编配新的演唱、演奏形式及为歌曲、乐曲配伴奏,音乐小制作,为诗歌朗涌选配音乐,为舞蹈表演选配音乐等。在创作活动中培养学生敏锐的听觉;迅速的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与表达;高度的集中注意力和默契的相互配合。也就是说,音乐课中“创造”并不是过分偏重于理论的指导,也不是有些人所理解的“学作曲”,以学生作了多少“曲”作为“创造性”的标志。这一切都要求教师本身所具备的创造基本功来完成。
4.音乐制作基本功
音乐教师的音乐制作基本功主要使指电脑音像的制作技术,说起“电脑音乐制作”,在当今社会上,对于从事音乐艺术工作的人来讲,早已不是什么陌生的事,对中小学音乐教学及活动的积极影响使有目共睹的。的确,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给予我们的工作带来了许多方便.5.文化理论基本功
音乐教师的文化理论基本功主要使指音乐老师的音乐鉴赏能力和与音乐相关的综合文化素养,它不应该只是停留在热爱音乐和谈论音乐这个层面,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它有助于扩大学生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能力。这一领域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的文化理论水平起决定性的作用。例如:教师创设的教学环境、教学过程加强对人文精神的渲染,关注学生的精神、洞察学生的心灵世界,全方位的关心他们具有一定的文化积淀的音乐老师,在音乐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具备较为完善的人格,也就是具备一定的人文素质,这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6.课堂教学基本功
语文教师的新基本功 篇6
关键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新表现
中图分类号:D5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8-0065-03
战后,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不仅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全球范围内扩张,而且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内容。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愈演愈烈,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经济全球化已成为资本运动的全球化,促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覆盖到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同时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也向全世界扩展。在新的背景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不过跟以往不同的是马克思、恩格斯所阐述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出现了存在领域的扩展化、转嫁方式的隐蔽化、影响范围的全球化等一系列新的特点。结合时代发展的趋势和资本主义新变化总结和梳理主要新特点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认识资本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后发生的诸多新变化,有助于我们把握资本主义发展趋势。
研究20世纪80年代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三大表现形式的新变化,应将早期资本主义作为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新变化的逻辑起点,早期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阶段的三大表现形式应是研究和分析20世纪80年代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三表现形式的基本参照物。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学说为立脚点,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展开论述。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进行过深刻的研究,得出了有益的结论。认为,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由个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变成了许多人共同使用的社会化的生产资料;而生产资料和经社会化的生产资料许多人共同生产的产品却由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要求不断地加快扩大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社会化程度,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严重阻碍着生产资料正常地发挥作用。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根本矛盾,也是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基石。而这一矛盾具体表现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和生产能力的无限扩大与市场容量有限之间的矛盾三个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阐述是研究20世纪80年代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新变化的理论基础。
资本在运动中不断的增值,而这一本质使得它总要向外不断的扩大自己的活动范围,20世纪80年代以来愈演愈烈的经济全球化正是由资本主义推动的,也突出体现了资本的不断增值的内在驱动性。资本运动的全球化,使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和弊病扩散到全球,表现出了矛盾全球性的特征。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三大表现形式在20世纪80年代后表现得更加尖锐、更加复杂。
一、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之间的矛盾在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表现为在民族国家内有所缓和,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地激化
在全球化愈演愈烈的趋势下研究当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的新变化应当从个别到一般的研究,这里所说的“个别”是指个体的资本主义民族国家。“一般”是指世界范围的资本主义国家。所以集中研究资本主义民族国家内社会生产和全球范围内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生产状况。
我们首先从个别国家范围看,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生产的主流不再是完全的无政府和无序状态,而是变得越来越有序有政府状态。随着民族国家内政府干预和股份公司的完善等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了个别企业自身的有序性,使个别企业生产的有计划性与整个国内市场的有序性紧密联系起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各国进一步加大对国民经济的干预和调控,通过重税、立法、行政干预和货币政策等手段使得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呈现出有序化和可调控的特点,所以大体上保持了个别民族国家内社会生产的有序发展。以美国政府为例,应对20世纪30年代初的经济大危机,果断的强化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调控。从罗斯福新政到1993年克林顿政府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议程》的计划,投入4000亿美元的巨资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等政策都充分显示了国家通过干预和调控使国内的经济有序化发展。
其次,从世界范围看,当前国际关系的主体仍然是民族国家,跨国公司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载体,主要通过跨国公司进行着国际贸易。具有势力的跨国公司凭借着遍布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利用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人才团队实现资源在世界市场上的合理分配和再生产过程的调节,实现公司内部的生产的高度组织性和计划性。但是个体的民族国家和跨国公司面对世界市场上的激烈的竞争的时候为占得先机,会根据自身攫取高额利润的方式去生产和经营,力图获取更大的利益。这类竞争实际上超过了民族国家的调控范围,基本上处于无序状态的世界市场上。
所以全球社会生产总体上处于无政府状态。在国际贸易市场上,个别民族国家和跨国公司的有组织性生产与全球社会生产的无政府之间的矛盾类似于在早期资本主义时期民族国家内的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之间的矛盾。民族国家盲目的扩大生产规模,促使全球范围内供求失衡,加剧世界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由于跨国公司的强大的经济实力,市场上过剩的产品,往往迅速影响到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生产和消费,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或政治动荡。在当前的世界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还没有完全建立之前,个别民族国家和组织想要对全球社会生产加强干预和调控是不太可能的。在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之间的矛盾表现为在民族国家内有所缓和,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地激化。
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在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变现得更加复杂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在二战后,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各国的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与早期资本主义相比表现的更加复杂,最具代表性的是出现了新中间阶层,集中反映了当代资本主义阶级结构的复杂化。在早期资本主义时期阶级关系极其简单,整个社会就分裂成两大对立阶级,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然而在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两大阶级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的同时,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出现了常见的平等对话和合作共赢的现象,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纯粹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以及对抗与反对抗的关系。在阶级压迫、对抗依然存在的同时通过集体谈判和共同决定制度来平等共处,促进协商与合作。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无产阶级的社会角色和地位也出现了错综复杂的状况,资本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都出现了具有特殊性的中间阶层,出现了“中产阶级化”的现象。资本主义国家主要的两大阶层中间出现了由政府部门的中级行政官员、国营和私营垄断企业中的中级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公立科研机构、学校、医院、社会福利机构和文艺团体中的科研人员、教师、医生、社会福利人员、艺术家和文学家、拥有先进设备和科学管理的小企业主、企业中仅仅执行调度、组织和监督生产劳动和流通的中级管理人员等等组成的庞大的中产阶层,并且人数在不断的增加,而这中产阶级很难说清是属于资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这一阶级也成为了资产阶级政党主要的拉拢对象,从而提供有利的政策,这也加快无产阶级的“中产阶级化”趋势。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战后资本主义各国为了缓解劳资矛盾,加大政府干预和调控,大多资本主义国家都出台各类福利政策后使得贫困的人民群众的生活不仅都得到了基本的生活保障,而且生活质量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贫困阶层的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但这并不表明无产阶级已被消灭。这一切恰恰反映出了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表现的更加复杂化的特点。
贫富两极分化是资本主义固有的社会问。近年来贫富差距越来越加剧。据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发表的《2000年美国人权纪录》称,20世纪末期,美国经济处于有史以来最繁荣的时期,到2000年底已持续增长118个月,但贫富两极分化严重。1%最富有的美国人拥有全国财产的40%,有3200多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占总人口的12.7%,高于其他大多数工业化国家。8年前美国没有社会保险的人数是3000万,现在已多达4600万。6个美国人中有1个人没有医疗保险。英国的贫富悬殊情况也相当严重,20%的人平均占有的国民财富是最穷的20的人的10倍。贫富差距不断的拉大使越来越多的人被全球化、现代化所抛弃。弱势群体看不到希望,产生绝望的情绪,敌视社会,成为社会动荡的源头之一。
三、生产能力的无限扩大与市场容量有限之间的矛盾在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不断的加深
早期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社会有效需求不足,供给过剩的经济危机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到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这一表现形式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无限扩大与市场容量有限之间的矛盾不仅没有缓和,反而随着全球化的加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扩展而不断的加深。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中资本的积累是为了进一步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扩大生产规模,获得更多的利益而积累的,是由资本的本性所决定的。而资本的积累是通过相对剩余价值和绝对剩余价值获得的,是建立在剥削工人阶级和压迫劳动人民的基础上,所以一方面不断的加剧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相对或者绝对贫困状态,使得全球范围内贫富差距更加严重。众所周知,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剧的过程中,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两极分化愈益明显,从而导致在全球范围内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有效需求和能够实际支付的消费日益萎缩。
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资本家为了在竞争中获得高额利润,借助科学技术利用先进的生产力在全球范围内无限的扩大生产,以便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获得更多的利益。这是由资本的本性所决定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道:资本为了谋求利润必然是“无休止的运动”,因为“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者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如果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干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因此,为了追逐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开始疯狂的投资,无限的扩大生产规模,不断的加剧世界生产能力无限扩大趋势。同时在全球范围内盲目的生产必然导致全球范围内的生产相对过剩。
一方面贫困不断的加剧,另一方面生产无限的扩大,人类整体的消费能力和市场容量远远赶不上全球规模的生产扩张速度。资本主义扭曲的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下资本生产能力远远超过了全体消费能力的形成速度,而社会有效需求赶不上产品的生产率时必然会引发全球性的经济动荡或危机。资本主义的社会生产能力的发展远远超过社会有效需求时,生产能力的无限扩大与市场容量的有限之间的矛盾便更加激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从20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发展到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以来,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不但没有改变反而更加激化,而且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与早期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相比,均已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这些新变化无法改变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私有制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三大表现形式的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不断演化的结果。这些新变化并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也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集中反映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仍然存在,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学说仍然适应。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的新变化意味着在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派生的矛盾都不同程度的呈现出激化的趋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的新变化终究无法改变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基本矛盾及其派生的新的矛盾不断地激化只会加速其灭亡的过程。
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更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从目前来看资本主义尚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所以不会瞬间灭亡。同时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低潮中不断的自我发展,进行着独立的探索。社会主义国家应韬光养晦,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缩小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差距,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实现社会主义运动由低级到高级不断的发展,促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再次复兴,在全世界凯歌猛进。
参考文献:
〔1〕徐重温.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547.
〔2〕徐崇恩.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M].重庆:重庆人民出版社,545.
〔3〕人民日报[N],2001-2-28.
〔4〕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829.
蒸馏水机基本要求的新认知 篇7
1 设备的基本要求
1.1 材料/表面
(1) 不与产品和洁净介质接触的表面:表面光滑, 易于清洁, 不与清洗剂和消毒剂起反应。材料至少304。
(2) 与产品和洁净介质接触的表面:表面粗糙度 (Ra 0.4μm) , 电抛光, 提供粗糙度测量报告, 材料316 L, 提供材料证明。
1.2 焊接
所有焊接 (管道及与产品接触设备) 操作需执行下列规范: (1) 焊工确认测试 (ISO9606) ; (2) 焊接及类似工艺 (ISO6520-1) 。
焊接必须采用自动轨道焊接技术。在某些区域的管道无法使用自动轨道焊接设备才可使用手动焊接。
1.3 密封
接触产品和洁净介质部分的密封:适合使用和安装 (操作和灭菌) , 对温度和物料的抗性, 提供指定的材料证书。
1.4 无菌放空过滤器
孔径0.22μm, 疏水性, 可在线完整性测试, 过滤器外壳材质应为316 L或同等材质。过滤器外壳内表面无裂缝, 表面抛光度应达Ra 0.4μm或更高。另外, 需要电加热装置。
1.5 取样阀
取用水样应冷却至50℃。样品冷却器应为双管板设计的列管式换热器, 额定压力1.0 MPa, 冷媒使用冷冻水。取样点易于接近并留有足够的取样空间。
1.6 蒸发器
(1) 各效蒸发器应为双管板设计, 换热器外壳和管路额定压力为10 barg。设备包括给水预热器和分离器。
(2) 初效蒸发器应为卫生立式管路, 固定管板、自然循环。立式管路可自我支撑, 每段管路可拆卸, 外壳与可拆卸圆顶和底部匹配。
(3) 蒸发器外壳应提供内部监控操作的视镜。
1.7 冷凝器
(1) 冷凝器为双管板设计。“U型管”壳和列管式换热器将给水作为冷却液, 管束可拆卸, 注射用水冷凝后收集在冷凝器壳层内, 换热器外壳和管路额定压力为10 barg。供应商应提供压力测试管路的连接。
(2) 冷凝器应通过空气过滤器向大气放空, 夹套为316 L不锈钢外壳, 内部电抛光达到Ra 0.4μm。过滤元件为卡箍连接和阀门, 并应满足就地完整性测试要求。
1.8 换热器
(1) 所有与注射用水接触换热器应为双管板列管式换热器。管板间绝热, 注射用水走管程。
(2) 加热流体一侧操作压力低于注射用水。当发生泄漏时向非产品流向泄漏。热交换流体应逆流通过换热器。
(3) 换热器需使用30 mm石棉 (不含氯) 保温, 外层包裹304不锈钢, 抛光Ra 0.8μm。所有换热器需进行流体 (保压) 测试确保试车完整性, 该测试为系统保压测试的一部分。同时, 换热器的制造和安装需确保其完全排空。
1.9 预热器
预热器为卫生型。初效预热器应为双管板设计, “U型管”列管换热器使用给水作为管路的冷却液, 管束可拆卸。换热器壳和管路额定压力为10 barg。供应商应提供压力测试管路的连接。
1.1 0 蒸馏液冷却器
蒸馏液冷却器应为卫生型双管板列管式设计, 使用无缝管路。为了进行渗漏测试, 内、外层管间需有槽或排水孔。
1.1 1 注射用水储罐
(1) 注射用水罐应包括液位开关、温度、液位变送器、电导率显示、电加热的过滤器、0.22μm规格的空气过滤器和喷淋球。
(2) 与产品和洁净介质接触的部分注射用水储罐和配件材质为316 L或同等材质, 内表面应无裂缝, 抛光度Ra 0.4μm或更高。罐内设计实现简便、彻底地清洗, 如所有边缘为圆角。
(3) 储罐应为保温设计, 有夹套自动 (蒸汽) 加热保温, 罐内温度不得低于80℃。
(4) 罐应完全排空, 无冷凝液和水残留。
(5) 储罐需要人孔 (DN500) 。
2 工艺的基本要求
2.1 多效蒸馏工艺的基本要求
(1) 多效蒸馏排水率应不高于水的15%。
(2) 根据注射用水罐工作储量确定多效过滤器间歇或连续工作。
(3) 为保证水质, 系统应随时记录并监控蒸馏液电导率。设备端口应带有手动控制的分流阀 (安装注射用水储罐入口远程控制) 用于检出的不合格蒸馏液, 将不合格冷凝液自动分流、排空直至蒸馏液满足质量要求。
(4) 系统应根据储罐液位确定进行连续满载运行或间歇操作。如注射用水蒸馏处于备用模式, 换热器表面应保持热度。启动前和延迟停机后, 蒸馏液进入一个同步的预灭菌周期以确保输送水不含热原。
(5) 对进入系统的给水电导率进行监控和记录。检出不合格给水时, 控制面板声报警并自动关闭系统。供应商应提供自控阀排放给水至水质合格。
(6) 如纯化水供给水压低于正常蒸馏操作, 供应商应提供给水设备包, 包括给水泵、基座、管道、仪表和控制, 该设备包需整合至注射用水蒸馏的控制方案和基座中。
(7) 多效蒸馏应保证操作中蒸馏液温度始终不低于92℃。
(8) 多效蒸馏操作应全部进行自动控制。
2.2 紧急事故
紧急事故自动关闭, 介质和能源断供自动关闭。
3 管道/阀门/安装的基本要求
3.1 管道/阀门
与产品和洁净介质接触的部分: (1) 所有注射用水管道材质为316 L或同等材质, 内表面抛光度Ra 0.4μm或更高; (2) 所有管道坡度不低于1%, 排水阀安装在每段管道的最低点, 排水阀快接法兰连接; (3) 注射用水系统控制回水流速不低于1.5 m/s; (4) 所有管道及安装应无死角, 可以完全排空。注射用水系统排空管道和地漏间保证至少25 mm的间距。
3.2 安装
与P&ID (流程图) 一致、与施工图一致, 仪表盒自控安装保护等级符合NEMA4X/IP65。
4 电气/自动化/数据采集技术和计算机验证
4.1 功能要求
兼备手动/自动功能, 注射用水机控制系统有保护措施放置未经授权人员开关设备, 保护类别依照EN60529/NEMA。
4.2 系统测试
依照部件列表和基本系统的运行能力测试, 检查所有质量相关的回路, 校验所有质量相关的回路 (以计算为依据) , 数据信号功能的测试 (如报警、开关) 。
4.3 相关 (软) 硬件
软硬件鉴定明确, 并且符合相关规范。无外部损坏, 正确的安装 (包括地点、传感系统的环境条件) , 正确的工艺连接和电气安装。
4.4 软件
(1) 软件模块测试:使用公司允许的符合软件开发质量保证的软件 (如100%或随机测试软件模块是否符合以往标准模块, 包括测试报告) 。
(2) 软件完整性测试:测试 (100%/随机) 应用软件、操作员、报警器、信息、信号地址、交接面、信号处理, 主要集中在质量相关方面的测试。批控制测试。有状态恢复程序。有备份或所有软件元件的镜像 (最新版本) 。
4.5 计算机验证
4.5.1 系统权限
权限等级定义, 没有未经授权的登陆, 密码有效性受限 (时时更新) 如果系统超过了正常使用时间, 操作员需退出系统。
4.5.2 批报告
将批次数据正确、完整地登录到批次报告中。方法和工艺参数包括工艺步骤应按需要正确地打印出来。相关报警器和操作员回应需在当时完成记录。
4.5.3 数据归档
归档数据不可更改, 归档文件访问受限。将数据正确地存储进归档系统。
4.5.4 系统失败/重启
万一系统故障需要有反应/定义重启。
4.5.5 审核追踪功能
监测参数, 记录和软件更改的要求 (电子版或硬拷贝) 。培训操作和维护的人员使用计算机系统。
使用和进入系统的SOPs: (1) 设备操作; (2) 数据备份, 版本控制; (3) 失败/重启; (4) 系统登陆/系统安全维护; (5) 变更控制/错误处理/处理问题。
4.5.6 其他
(1) 该设备以设备包的方式采购。供应商提供文件、设备、配置、安装、测试并进行所有电动组件的试运行, 以实现机器的指定功能。
(2) 所有电气仪表设备应达到标准并满足正常工作条件要求。
(3) 设备的装配/组件应慎重选择以满足EMC (电磁兼容) 规范的要求。
(4) 为数据可视化系统提供来自厂区的专用不间断电源以保持其稳定运行。
(5) 系统电源柜中需要安装相对独立的电源终端以提供两种电源, 分别为:220 VAC不间断电源 (L/N/PE) 和常规电源380 VAC (3 L/N/PE) 。
(6) 供应商应提供执行所有控制、调节、流程、连锁、报警和供应商提供设备相关功能的记录。供应商应提供备用程序。
(7) 系统全部采用自动控制, 由HMI (人机界面) 启动。HMI (人机界面) 为中文模式和图形显示。HMI (人机界面) 操作模式应易于操作者使用和理解。
(8) 标准数据通信界面用于与其他计算机系统的连接。
(9) 电源突然中断后, 控制系统和打印记录器应确保数据不丢失, 并从断点打印。
(10) 控制系统满足GAMP5要求, 软件进行全面文件记录并变更控制。不同版本的软件应提供版本记录。
(11) HMI (人机界面) 显示应提供操作监控、操作者界面、报警监控、报警概要和系统诊断。当所有参数确认后屏幕显示“准备”, 随后运行设备。操作者可以在操作者界面屏幕上通过编程功能键和输入选择数字进行设备操作。诊断显示提供所有输入、输出、计数和时间状态。
4.5.7 校验
(1) 为证明所有与质量相关的功能函数可靠并正确地建立, 必须对这些测量点进行校验。
(2) 校正供应商完成并记录成文。所有仪表需在IQ时再次校正。
(3) 每个测量点都需要一个仪表和质量相关测量量的列表。供应商与NEPG讨论确定操作方法和文件。
5 所需文件
表1列出本项目需要的所有文件。
语文教师的新基本功 篇8
传统杂技的基本审美指向主要是考虑如何带给观众更惊、更险、更奇、更难的技巧和内容, 乃至为了追求达到杂技这一根本属性的最高目的, 而往往忽略了杂技除了“技”的高超之外, 还必须加上“美”的愉悦及“情”的宣泄, 这才是杂技生存、延续、发展、繁荣的最根本目的和价值。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 当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杂技”悄然地出现在舞台上, 并一路探索、丰富、发展、演绎成九十年代初开始出现的“杂技主题晚会”的时候, 毫无疑问, 现代杂技在贴近时代、感悟生活、抒发情感、形式创新等诸多方面正逐步告别传统杂技中较为“朴素、单纯和直白”的创作模式。这其中的酸甜苦辣、成败得失, 无不浸透着新老数代杂技艺术家的辛勤与汗水, 但我们还是应当明智地意识到, 任何艺术品种的创新与繁荣和观众审美的需求与认知都缘于本历史时期政治环境、社会发展、经济繁荣及广大人民群众渴望高于生活的艺术熏陶与愉悦诉求的结果。因此, 现代杂技的创作理念与审美趋向的转换既是时代的呼唤, 也是历史的必然。
多年以前, 曾经有人对杂技的艺术内涵做过这样的概括:“技巧是杂技的生命;艺术是杂技的灵魂。”为此, 杂技界曾针对这一提法反复展开过论战。
不管是现代杂技, 还是传统杂技, 杂技和所有的艺术门类一样, 其“技与艺”的交融是一种不能断然分离的, 有如血肉相联的结合体。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 “技”均包含着艺的塑造;而任何“艺”的塑造也都离不开技的磨砺。
杂技原本就不存在有“技与艺”之分的问题。只是由于客观历史条件的原因, 造成了人们对杂技是不是“艺术”产生过排斥和怀疑。因此, 许多好心人为了证明杂技是“艺术”, 便刻意地强调、说明:杂技现在有了灯光、音乐、舞美、舞蹈等诸多艺术元素的加盟, 应该说是“艺术”了。其实, 这种善意的解说, 恰恰表明了部份人并不十分了解杂技的艺术底蕴和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当然, 杂技在遵循自身的艺术发展规律中, 敢于寻求、借鉴各类艺术表演手段, 为我所学、为我所用, 并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勇于探索, 锐意创新, 不断丰富、拓展、美化杂技的艺术表现力、感染力和艺术创作空间, 说明杂技界的有识之士敢于正视自己的弱点与不足, 并以宽阔的胸怀殚精竭虑地紧跟时代的步伐, 大踏步全方位地探索, 建立一种能适应现代观众审美需求的创作理念和形式。这是杂技界的胆识, 也是广大爱好杂技艺术的观众的幸事。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努力与拚搏, 今天, 我们欣喜地看到, 现代杂技的创作理念和审美趋向正走向一个更具人性化, 更具时代感和震撼力的创新、进步与崛起的历史时期。无论是传统杂技, 还是现代杂技, 杂技的审美定位首先应该都是艺术。没有灯光、音乐、舞蹈加盟的杂技, 其视觉效果或许不够完美, 有时甚至略显简陋和粗俗。但“不够完美”与“不是艺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二者之间的定位也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没有灯光、布景、音乐加盟的舞蹈也不会好看, 但艺术终归还是艺术。如此之说并非想表示:既然传统杂技本身就是艺术, 我们就可以不需要或者排斥其它艺术门类在杂技创新、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今天, 现代杂技的美同样离不开它现在的土壤与价值。而明日的杂技, 自然也不会再是今日我们所熟知的这个土壤与价值。纵然, 我们现在每天都极力想改变传统杂技中较为“朴素、单纯和直白”的创作模式和审美取向, 其原因自然是:在当今的舞台上, 人们已感觉到传统杂技的表现形式早己不太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所以我们必须面向观众, 紧跟时代步伐, 与时俱进地对传统杂技进行全方位的创新与变革。但是, 我们依然必须清醒地认识:既便传统杂技尚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弱点和缺陷, 我们亦不能扼杀传统杂技原本就是艺术的定位。历史是客观公正的, 这便是传统杂技与现代杂技在交汇融合中共同流淌的血脉。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 传统杂技和现代杂技不可避免地正处在创作观念的碰撞与新旧审美取向更替的胶着时期。因此, 新旧创作理念并存, 审美价值取向多元化, 自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值得高兴的是, 历经二十多年的探索与发展, 现代杂技的审美趋向已被众多创业者及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
语文教师的新基本功 篇9
关键词:现代,大学体育,基本理论问题,大学体育课程,视角转移
自过去的10多年来,我国大学体育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已经做了许多改革措施。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已经意识到新时期大学体育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传统的大学体育若不做出根本上的变革是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和需要的。在此背景下,我国大学体育面临着一次根本性的从结构和功能上的巨大变革,而如何在改革中正确的把握方向,已经成为影响现代大学体育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其中尤以大学体育的基本理论的创新问题为重点。
1 现今我国大学体育实践的新动向
经对现代我国大学体育事件的发展动向和基本的理论研究之后,认为现代我国大学体育事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新的主要动向。
1 . 1 在“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思想的统领下大学体育课程呈现出了“多目标、多思想、多内容、多形式、多变化”的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主导的“健康第一”和得到学界认同的“终身体育”两种指导思想已经成为新时期现代我国大学体育发展的主流思想,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普遍认同。这两种指导思想各有所长,互补不足,对现代我国大学体育的改革实践起到了一个良好的指导作用。这里的大学体育指的是面向我国现代大学生的体育教育,这种教育主要体现的大学体育课程上。
现代我国大学体育实践的过程中,大学的体育课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如下一些方面:(1)减少了体育课程中的一些必修内容,增加了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选修内容。(2)延长了大学体育课程的学习年限。许多学校选择在学生的整个求学阶段开设体育选修课,规定学分,让学生自主选择上课。(3)增加体育理论实践课程的开设。(4)在现代休闲社会的影响下,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朝着娱乐化、生活化方向发展。(5)新出现了体育俱乐部式教学方式,即体育社团教学成为了一种流行的组织体育教学形式。(6)加强了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如对学生实行“打卡制”,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有一个明确的学分规定。
虽然这两种思想之间存在着谁是主导思想的一些争论,而大学体育的改革也在继续。但是相对于传统的大学体育的“体制”和“技能”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大学生体育课程单一的内容和形式。新时期下我国大学体育课程已经呈现出了“多目标、多思想、多内容、多形式、多变化”的特征。
1 . 2 现代我国大学体育在新的基础上担负起了为国家培养体育优秀人才的任务
根据我国经济体育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我国体育的发展离不开大学体育的推动。我国在20世纪50~60年代的体育实践已经证明了大学是为国家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
新时期新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体育的重要性,现今我国很多优秀的中学生体育尖子大批量的考入了大学,带动了我国各大学的体育水平。而各大学联合起来开始不断举办高水平的运动会,不仅只是在规模上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取得的成绩也备受瞩目。许多的高水平的体育人才在其中脱颖而出,在全国的比赛上获得了优秀的成绩,其中优秀的运动员因此入选了省队,甚至国家队,这对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 . 3 大学体育学科对我国体育学科的建设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学科是一个概念,是我们从接受教育开始接触到的词语。它的主要作用是将我们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个分类整合,便于我们接受知识。新时期下,随着现代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在体育学科的专业配置、体育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和体育科学研究等方面,传统教育体制不同类型学校的职能划分的格局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改变。传统教学下只有体育类和师范类大学设置体育专业的现象已经没有了,越来越多的非体育类和非师范类大学已经设置了体育专业。它们体育专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了推动体育学科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而且这股力量会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壮大。在现代我国普通大学体育学科实践发展变化的新格局之下,我国高层次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体育科学的研究已经成为了我国普通高等院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可见在我国高校大学体育学科的不断发展对我国体育学科的建设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 . 4 大学社区体育已经成为推动全民健身计划进程中的重要推动力
1995年,我国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奥运争光计划》。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共同发展的战略目标被确立。而大学因其人才、信息、知识、场馆设施等方面的优势,在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力和推动作用。
大学对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影响和推动,主要体现在以大学为中心,辐射了周边社区的体育活动的发展。这个效果的作用直接表现为大学的场馆设施逐渐向群众开放,周围社区的人可以到大学借用设施进行锻炼,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便捷、免费的途径。许多来到大学进行锻炼的人自然感受到了大学体育的科技服务、人才服务、场馆服务、宣传服务,这些服务自然而然的推动了更多的人锻炼,为全民健身的推动做出了很大贡献。由此可以预见出,大学体育因其在资源、人才、社会影响力等方面的优势,将积极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进行。
2 大学体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的视角转移
传统认识里喜欢将大学体育归纳与学校体育的一部分,依然还是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去看待大学体育,没有结合大学组织的大学组织具有的特殊性其认识大学体育。只是意识到大学体育在新时期下需要进行改变,但是却并没有跳出传统的“体育只是为大学服务的‘一元性’思维模式”,无法从根本上认识到大学体育的内涵已经不局限于传统体育课程和体育教育。这样就容易导致在对待如同大学生运动会、体育学科、大学社区体育等大学活动价值取向的不稳定,不能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相应理论上的诠释。
大学体育与中小学体育相比,虽然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同时也有很多区别。所以可以说,大学体育虽然属于学校体育的范畴之内,但是绝对不是完全等同于学校体育的。我国传统的大学体育是一元性的,只是属于大学内部的一个行为,只是大学教育的其中一部分,传统思想下的人只在想大学体育能为大学教育作出什么贡献。而根据现今出现的二元性大学体育观,大学体育不仅只是大学教育的一部分,还是国家和社会体育的组成部分。可以说,大学体育的范畴已经不只是局限于学校,更注重对我国整个体育世界的发展。从一元性到二元性的大学体育,可以理解为现今的大学体育基本理论观正在从狭义的大学体育观逐渐转变为广义的大学体育观。
3 结语
语文教师的新基本功 篇10
这是一个教育很有特点和看点的地方,远逊“北上广”,却是甘肃首批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这是一个始终把科教兴县作为工作重点的地方,西北小城镇,群众家门口一样都有好学上。
2012年,当教育部“均衡”的声音飓风般传遍全国角角落落的时候,临泽县早已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定格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2013年,当县政府明确提出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目标后,一股大调整、大投入、大革新的均衡潮开始在临泽这片丰饶的沃土上涌动迸发,从“人人有学上”的初步均衡,到“人人上好学”的优质均衡,临泽县走得执着坚定而又意气风发。
“三县”目标导航
均衡发展,政府支持是保障,顶层设计是关键。近年来,临泽县坚持“五个优先”发展举措不动摇,以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全省学前教育示范县、全市高中教育优质县“三县”建设为目标,紧而又紧、细而又细、实而又实地谱写出了一篇篇均衡发展的动人篇章。
“指头”攥成“拳头”的布局调整释放改革红利。布局调整是推动均衡发展平稳启动的“离合器”。2011、2013年,临泽县分别投资1.2亿元、3000多万元建成临泽四中和滨河小学、幼儿园,以“指头”攥成“拳头”的合力,把群众子女入学机会同城普惠、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愿望变为现实,形成了全县初中学生全部到城区初中就读、农村3-6年级学生全部到各镇中心小学寄宿就读、村教学点运行全省独有的“3+2”幼小一体化“新五年制”办学模式的办学格局,从源头缓解了“择校热”,群众子女“上好学”的热盼真正落地。
“黑板”变成“白板”的信息化建设缩短城乡距离。信息化建设是加速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的必然选择。临泽县抓住首批甘肃省唯一的“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的机遇,精心制定并持续落实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三年级以上班级全部配齐交互式一体机或电子白板,1-2年级全部配齐“笔记本电脑+大屏幕液晶电视”,乡镇中心小学以上教师全部达到办公电脑“人手一机”,中学全部建成高清录播室,各校“三通两平台”应用和“一师一优课”、微课等网上“晒课”活动成为新常态,信息化建设的“大跃进”加速实现了城乡办学水平“零距离”。
“保基本”+“补短板”的“全面改薄”助推教育公平。“全面改薄”(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加速器”。2014年,临泽县3300多万元“全面改薄”项目资金的落实,助推所有寄宿制中小学全面实现了餐有厅、居有楼、教有翼 (交互式一体机)、水有热、跑有道、路有灯“六有”目标,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性改变。走进各校,敞亮的教学楼、温馨的公寓楼、舒适的周转房、标配的师生餐厅以及同步跟进的供暖“水改电”、太阳能路灯、热水供给系统等城市化生活设施建设,无不让人强烈地感受到临泽县推进城乡教育公平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常态”+“长效”的教师交流机制助推师资均衡。师资均衡是义务教育均衡的核心。2012年以来,临泽县就针对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相对不足的实际,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师资均衡“新政”:校长轮岗交流、城区教师挂职支教、农村教师跟班培训顶岗、沙河学区教师随机配置,以“动”态交流促师资均衡;全县义务教育中小学和学前教育发展联盟联校联教“动起来”、“校长论坛”共建共享“学起来”、“名师工作室”引领示范“带起来”、“一师一优课”名师培植“树起来”、教师赴外培训师德师能“强起来”,以多元培训促师资均衡。师资配置的“大动作”推动了教师交流机制常态化长效化,使城区、镇际、校际间基本实现了师资力量“零悬殊”。
“三区”建设翼护
“依托三区三平台,上下联动,走好群众路线”,这是临泽县教体局门厅侧墙上“三区”建设版面的主标题。2012年以来,临泽县立足均衡发展,着力构建了安全责任区、督学责任区、纠风责任区,首次把全局领导干部对全县中小学的安全、督学和纠风监督主体责任写进制度、“晒”在明处、纳入考核,以硬制度为实现“三县”建设目标创设软环境。
把安全责任区“责任”厘“细”。“学生活动在哪儿,安全监管就跟进到哪儿。”谈及校园安全工作,临泽二中校长郭天义“底气很足”,该校按照安全责任区工作要求,把校园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时段的安全责任细化到每一位教职工名下,同时把视频监控也延伸到了学生活动的每一个区域,实现了校园安全“人防、物防、技防”无缝连接。至目前,全县所有寄宿制学校均实现了校园视频监控全覆盖,各校园全员参与、全方位监管的安全监管机制已经形成。
把督学责任区“责任”督“实”。“督学责任区建立以来,每学期可以对全县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教学、校园管理等方面进行一次综合督导检查、多次随机检查和专项检查,过去半年都无法完成的任务现在用半个月时间就可以实现。”这是临泽县高中—初中—中心小学—农村教学点三级督导、9个督学责任区利益链建立以来多次实践的成果,更是对“谁的生源地谁督学”和“带着问题溯及生源”、“一线骨干教师督导一线教学”学段捆绑式发展这一督学思路的有力支撑。“办好自家事、种好责任田”已经成为各督学责任区“一岗双责”的应有之义。
把纠风责任区“责任”建“严”。“风闻约谈”机制是临泽县防腐纠风的钢性举措。各纠风责任区挂靠领导及责任干部通过“政民互动”电子监察平台、“行风监督热线”和实地督查调研等途径,对所辖责任区学校不稳定因素和不正之风常态摸排分析,及时责成纠错纠偏,对存在突出问题的责任区,施行责任倒逼机制,既追究具体责任人责任,又追究学校领导、责任区挂靠领导和责任干部责任。
“三维”质量扬峰
均衡发展,提质增效是根本。临泽县着眼全面发展,确立“三零”底线是质量之“基”、“阳光健康”是质量之“魂”、学业成绩是质量之“花”的“三维”质量观,健全完善了均衡发展的质量保障体系,以全面质量凸显均衡“峰”效。
坚守“三零”底线实现家校普惠。保安全就是保质量,这是每一个临泽教育人始终坚守的治校执教底线思维。2012年以来,临泽县托底安全精准发力,坚持把“三零”(校园重大安全责任“零”事故、师生重大违法犯罪“零”发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国标“零”流失)作为抓安全、促发展、保质量的基本要求逢会必讲,在临泽教育信息网和各校校园网站、墙壁、宣传栏等醒目位置固化宣传,在各类教育工作计划、总结及工作汇报中重点体现,在实际管理中全力抓促,全县形成了一条心、一股劲上下联动抓安全提质量的良好氛围,切实为学校、家庭、社会送上了一份安心、舒心和放心。
实施“阳光教育”开启“铸魂”工程。“临泽县开展‘阳光系列支持计划’,充分体现了城乡教师同在蓝天下的幸福感。”省政府总督学李晶在全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督导培训会上对临泽县的阳光教育作了如是评价。近年来,全县各校坚持不懈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阳光教育,塑造阳光心态、坚定阳光愿景、开展阳光交际、参加阳光体育、锻炼阳光体魄、争做阳光教师、争当阳光学子已经成为全县师生的自觉追求;各校阳光校务、以“生命·阳光”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无烟无酒绿色生态校园创建等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已上升为制度形式固化下来,并形成了长效机制坚持实施。“阳光健康”是质量之魂已经深深嵌入了每一个临泽教育人的教育质量观。
多元评价学业催开质量之“花”。近年来,临泽县结合素质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聚焦学生学业成绩多元评价,通过落实分学段、分类型质量考核比较制度,建立走读生、寄宿生分类质量监测评价指标,完善延时检测,坚持把写字、普通话、口算和注意力等作为低年级核心质量评价指标,建成以临泽二中为试点校的多元化、过程化、信息化招生学区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使多元、合理、科学评价学生学业成绩成为可能。
【语文教师的新基本功】推荐阅读:
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小学音乐)08-21
关于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的心得体会12-19
语文教师的基本功问题11-20
教师的新角色11-07
教师成长的新支点12-03
语文阅读教学的新走向10-17
语文王国里的新成员07-22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思考05-16
语文学科的新课程改革12-07
教师队伍建设的新举措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