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

2024-07-04

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通用12篇)

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 篇1

摘要:基本功是知识和能力的统一体, 小学语文基本功概括起来说, 包括理解、表达、观察、思维等几个方面。就学习语文来看, 在理解、表达的基本功中, 又包括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的基本功。因此, 基本功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学生

要想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汉语言文字的训练, 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就必须充分考虑四者之间密切的内在联系, 对语言文字进行整体的训练, 如果说, 听和读是对知识的摄取和吸收, 是说和写的基础和前提。那么, 说和写对听和读而言, 便起到了进一步深化的作用。因此, 不可偏废其中任何一种。

一、培养学生倾听能力, 加深记忆理解

小学生年龄小, 学习的随意性大。我个人认为, 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首先应立足于课堂,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 我们既要做学生忠实的听众, 并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其他学生进入倾听状态, 还要善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积极调动学生参加到倾听活动中, 并对学生进行恰当地表扬和鼓励, 促成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 保证学生倾听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是通过有意识的训练, 既要让孩子注意倾听别人说话, 还要使他们能够听懂别人说的内容, 并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如在指导学生练习背诵人教版《燕子》这一课的第2自然段时, 我首先结合课本内容, 让学生抓住描写春天景物的句子, 听记相关词语如“蒙蒙细雨、鲜艳的花、青的草、绿的叶、光彩夺目、增添生机。”之后, 引导学生串联这些词语进行复述, 这样对增强学生的瞬时记忆力是十分有效果的;在听写时, 我将词语按课文内容划分成一个个词语数量不同的组块, 学生如果仔细听, 便会发现每个组块中的词语是相互联系的。如“斜”字写出了燕子飞行的特点, “掠过”写出燕子飞得轻快, “唧”字可以让我们感觉到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这种利用记忆组块原理进行的训练, 不但加强了学生对词语的识记, 还潜移默化了听记的方法, 使学生的记忆习惯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和提高语文素养是大有裨益的。

二、融情朗读教学, 学会感知文章

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基本功训练中的关键, 而语感的培养与朗读又密切相关, 正所谓“书读万遍, 其义自见”说的就是朗读与理解的关系。朗读是对作品进行再创造的过程, 它能够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 用形象化的口语来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艺术手段, 也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因此, 我们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 把书面文字难以表达或者根本无法表达的隐情妙趣抒发出来, 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 培养感知作品的能力。

朗读训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它对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训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管是哪个年级, 教师都应当突出对“读”的训练, 在指导学生朗读时, 只要我们能够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通顺、读得流利, 做到琅琅上口, 了然于心。便可增加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亲近, 使其逐步读懂词句、读懂课文, 并且能够边读边想, 学会“圈、点、批、注”, 养成良好的习惯, 为将来的写作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三、训练逻辑思维, 促进生动表达

在小学“四种基本能力”中, 听和读属理解能力, 说和写属表达能力。在听的过程中, 可以开拓知识领域, 丰富词汇, 活跃思维, 是广泛的获取知识, 为说写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 而说的训练, 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性、灵活性、逻辑性。培养学生对字词句的综合运用能力, 直接有助于写作。

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发现很多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时, 不是面红耳赤、低头不语, 就是语无伦次、表述不清;平时交际时, 也经常是颠三倒四, 不知所云, 缺乏主动说话的热情。这些现象的发生, 都是口语表达能力不强所致。所以, 若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文水平, 就必须要加强“说”的能力训练。

四、形成良好习惯, 夯实抒写基础

小学教材教法指出:“作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运用语言培养表达能力, 是说话训练;运用文字培养表达能力, 是作文训练。”由此可见, 说和写都是作文教学的内容, 它们是密不可分的。教学中, 我们要遵循说写结合、循序渐进、交叉训练、由易到难、螺旋推进、逐步提高的原则, 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使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抒写习惯。

对于作文的起始训练, 应该从一年级的“口头作文”开始。指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用完整、正确、简练的书面语言要求他们, 帮助他们在说话训练中形成句子的概念。如我在教学完汉语拼音之后, 提倡学生用汉语拼音写话, 而且在写之前, 我鼓励他们先练习说, 在会说的基础上, 再用学过的词语写完整的一句话, 久而久之, 便可以从说完整的句子过渡到写完整的句子, 这样既有利于巩固识字, 又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认识和表达能力。

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 不积硅步, 无以至千里。从长远发展角度看, 加强语文基础能力的训练, 是行之有效、利于学生长足发展的必经途径。因此, 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这会为学生将来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戴宝云.小学语文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2.

[2]陈雨花.语感训练“四法”[J].小学语文教师, 2003, (6) .

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 篇2

一、联想式心理描写

我觉得面前是一团火,一团闪着真诚、热情光芒的火,她烘热了我的全身,温暖着我的心,心中泛起层层涟漪。我心中的冰在消逝、融化,它化做一脉清泉,浸润着我的心田……

二、幸福崇敬式心理描写

依偎在妈妈的怀里,温柔的话语伴着和煦的春风,那是怎样的一种幸福啊!青山绿水、绿树红花都向我展开笑颜,一股幸福的暖流涌上心头,冲击着我的心扉,甜滋滋的,好似饮了琼浆玉液,回味无穷。

三、愉悦、快乐式心理描写

轻松地走在绿草地上,快乐地穿梭于同学之间,笑盈盈地为同学捕捉一个个难忘的镜头,心弦产生一种甜丝丝的幸福的颤动……天是蓝的,蓝得心酸;云是白的,白得惬意;草是绿的,绿得娇嫩;花是红的红得火热;从没感受过的惬意,使人醉了,放开心吧!让它深深地沉入这绿树红花,蓝天、白云之间……

四、决心式心理描写

失败,也是一种美丽,几分新奇,几分迫切,即使失败了,也不要气馁,继续努力,它将为你播下成功的种子。窗外,夕阳没有落下去的悲哀,它还用热情、美丽的光环包裹着我,柔和的光抚摸着我,望着这血色的黄昏,我不禁悠然神往。

五、激动、感动式心理描写

体委举起奖状,一种不可抑制的集体荣誉感化成一股无形的热浪涌上每个人的心头,我感到热血沸腾,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阳光也似乎格外明媚,照在奖状上,照在我的心上,我闭上眼,尽情地享受这世间的纯真的集体荣情,激动的泪水涌上心头,挂在脸颊……

六、思念、怀念式心理描写

是啊,故乡的每一条小溪,每处房舍,每一次欢声笑语,每一个音容笑貌,都在记忆的长河中流淌,童年的梦境占据着我的心,让我心中升腾出无尽的乡愁,让我无时不想重归帮里,再寻旧梦。

七、梦境式心理描写

我的脑细胞在反复地运动着,终于迷迷糊糊睡着了----我最后一个起跑,其他同学已经跑了很远。我尽力地奔啊,跑啊,甚至飞啊…..拼命想追上前面的同学,旁边其他同学的加油声,老师的鼓励声,父母的呼喊声交织在一起,可是不管我怎么努力,就是站在原地,跑不动,眼睁睁地看着其他同学跑到终点,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胜利的笑容,听到那一声声的欢呼,那一片片的掌声,泪水涌出眼眶,我急得大叫----一睁眼,原来是一场梦!

八、犹豫式心理描写

夜幕降下来了,我还在徘徊着,徘徊着,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我的心在剧烈地斗争着,是继续奋进,还是就此退缩?如果选择了退缩,就少了许多麻烦,少许多压力,少了许多责任。但是一个人一旦失去了勇气,岂不失去了理想与追求,失去了人格与尊严,失去竞争和斗志,岂不会庸庸碌碌,空留白发一头吗?

九、害怕、恐惧式心理描写

教室里静悄悄的,教室里黑洞洞的,外面天昏地暗,冷不丁一声炸雷,让我心里产生一阵阵恐惧。外面,风呼呼地刮着,雨不停地下着,黑森森的桌椅也在吓唬我,还绊了一下。我壮了壮胆,想起同学们在干净的教室里学习,想起老师表扬的神情,想起父母鼓励的话语,我打开了灯,呀,又一声雷声,如果、如果….我越想越想怕。

十、伤心式心理描写

他迈着沉重的步伐,一步步地向前走着,没精打采,眼睛无神地望着脚下的路,脸颊上还有一道道的泪痕。他眼望苍穹,任泪水划过他的脸颊,无尽的悲伤留在心中。

十一、愧疚、悔恨式心理描写

我推着车子在雨中慢慢地走着,冰凉的水珠顺着我的脸颊流了下来,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一种愧疚的心情涌上心头,雨中形成了一道道雨幕,仿佛是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里,我照见了自己的灵魂,它是多么渺小,多么可悲啊,是啊!人生就是这样:做了错事,可当你意识到“错”的时候,却已经变得无法弥补了!

十二、紧张式心理描写

考试正在进行。做着做着,我忽然发现有两道题作业本上做过。不知怎的,我那不争气的手怎么竟会放到作业本上!我想去翻去,心跳得很快,手指也颤得厉害。同时,感到讲台上有一双异常严厉的眼睛盯着我,紧紧地盯着我。我一抬头,正与那目光相遇。我的背像遭到了芒刺一般,又像一个正在偷东西的小偷当场被人抓到一样惶恐、窘迫、难堪—老天8分,我越发慌张起来,脑袋里如同一团乱麻理不出头绪,总感到交卷铃声会突然在下一秒中 2

语文教学应强化背诵基本功训练 篇3

语文教学必须充分利用青少年思维发展的规律,不失时机地加强背诵教学,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著名诗人、学者冯至说过:“我在童年时代背诵过一部《论语》,半部《诗经》,当时的确很痛苦,在那些费解的字句里消磨了我许多美好的童年时光。可是成年后,渐渐了解其中的意义,也像吃橄榄一般苦后有余甘。如今我并不后悔在儿时读了那一部半书。”所以尽管背诵教学是被动的,但却是理解的基础,发展的源泉。

2背诵是进行积累的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文的经典名篇是我们民族语言、文学、文化思想的宝库,曾对炎黄子孙的修身、养性、治学产生过巨大影响。利用青少年记忆的黄金时期,大力加强背诵教学,是传承名族文化的有效途径。初中语文在原有古诗文篇目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古诗文篇目,这些古诗文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好教材。中学生需要大量的积累,而实现这个目标的基础手段是背诵。学生通过背诵积累而得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古训,使学生终生受用。

3背诵是培养语感的前提。就语言表达的内容看,只有反复诵记才能感受到它的味道,理解它的含义。但在今天,学校教育的主要方法是讲解和分析,从学公式到物理定律,从英语语法到化学反应,从生物结构到历史演变……语文自然也不例外。其实,语文教学好比给孩子吃饭,当婴儿没有长牙齿时,需要大人还把食物嚼碎后送入孩子口中,但当孩子长到七八岁、十几岁后,大人还将食物嚼碎送入孩子口中,孩子还要吃吗?非要如此,不仅会导致孩子厌食,而且会养成孩子饭来张口的陋习,甚至会萎缩退化孩子肠胃吸收消化功能。难怪有些学生说看文章会感动得流泪,而老师一讲解分析,泪水全没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很有道理的。好文章深远的意境、奇妙的立意、细致的刻画,都需要学生自己领悟,教师讲的再透也不可能让学生铭记心中。这就告诉我们,学习语文需要语感。语感的培养必须从背诵开始。

4背诵是指导写作的基本途径。“读書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千古名言告诉我们,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体悟和实践的过程。古代的文人墨客,像三国七步成诗的曹植,南朝依马可诗的袁虎,若非平时读的多,背得多,学富五车,能文思泉涌、才高八斗吗?现代文学史上的名家们,哪一个又读的少背的少呢?对私塾持批判态度的鲁迅先生,其古文基础恰恰就是在私塾里打下的。据说巴金十二三岁就能背《古文观止》,茅盾能背《红楼梦》等等,想必并非子虚乌有吧,没有多读,能写出那些划时代的扛鼎之作吗?

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 篇4

首先, 低年级语文课的听、说、读、写、书的基础训练就其训练的性质而言。听和读是培养学生接受能力, 说、写、书就是训练学生表达思想感情的本领。即是用文字语言表达出来。让人一看就明白, 他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不善于听别人说话或听不明白别人说话的意思。看了别人的文章, 要想说给别人听就无从读起或者说得受影响, 言而无序。因为不会听、听不懂就会失去学习最基本条件, 所以说、读、写、书的训练也就成了空话。因此听的训练很重要、很关键。可是在教学实践中听的训练往往受到忽视。有的教师认为除非聋子才不会听。普遍认为教师讲、学生听是很自然的事。无需要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训练。既然有具备听的生理条件的人, 都可以听讲课、听说话。但是听得到和听得懂、听得好能接受情况可就太不相同了。大家都同样在听老师讲故事。有的同学有喜怒哀乐的情感表露, 深受感动。但有的同学却好似对牛弹琴、无动于衷, 好象什么都没听到。听完故事有的同学可以有声有色、有条理地叙述, 那是接受能力强的同学。有的同学则张口结舌、语无伦次叙述不出来。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恰恰反映了每位同学听的能力和听的品质 (记忆) 不同。因此一定要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听的训练。帮助哪些智力较差的同学, 决不能等闲视之。

其次, 习作的讲评是一个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环节, 它可以使学生明白自己作品的缺点在哪里, 优点在哪里, 还可以激发小作者习作的兴趣, 提高习作的能力, 习作的讲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构思立意。抓住每次习作的内容, 结合已学过的课文, 讲评是否构思曲折有致, 行文波澜起伏;是否开篇点题, 前后呼应, 设下悬念, 继而又挖矛盾让读者想象, 最后点出由来。剖析一篇文章, 连带说明其它情况, 让学生引起重视。表达方式。具体到每一篇文章, 首先看是否抓住了文章的体裁, 是否突出中心, 短小精悍, 风格别致。2.表现手法。抓住文章的中心内容, 采用对比的方法、象征手法, 以小见大、平中显奇的手法, 描写人物烘托人物手法等, 是否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语言特点。习作是不是根据不同的表达方式, 运用了不同风格的3.语言, 对增强文章的艺术魅力起到了哪些作用, 令人感觉自掘学习潜力, 促进智慧更加有效地发展。在数学教学中, 兴趣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而且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优化教学过程, 改进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终点。教师在这过程中要起好主导作用,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学过程一是巧妙的课堂引入;二是抓住教学内容的关键, 引导学生讨论, 主动探索, 让学生自己推理出结果, 三是重视课堂小结。

1. 巧妙的课堂引入。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而上课伊始教师就应使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巧妙的方法, 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其兴趣、启迪其思维, 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对本节内容产生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

2. 抓住教学内容的关键, 引导学生讨论, 主动探索。

课堂讨论是一种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 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知识。

3. 不容忽视的课堂小结。

这是由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教学内容、点明中心、突出重点、导出结论的结尾方式。学生通过小然、朴实、形象生动, 活泼清新。

句子是文章中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学位。读懂文章中的句子, 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是阅读文章的基本功。在阅读中, 一般句子的含义是很容易理解的, 有些句子, 需要结合文章的内容、文章中的具体环境作比较深入地钻研, 才能准确地理解它的含义。

再次, 口头作文是培养学生大胆讲、敢于讲、讲流利、有机会讲的基本方式。首先培养了学生想讲、愿意讲、学着讲的大方品格。其次可以提高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其实, 一个人的口头发言, 就是一次口头作文, 只要稍加整理形成书面文字, 加上题目, 就可以作为一篇小作文了。因此, 我每接到一个新班后, 在上第一堂课时, 先向学生自我介绍, 然后让学生仿照我介绍的几个方面, 如本人爱好、家庭情况等, 主动做自我介绍。利用讲故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听故事容易, 讲故事就不容易了。只有把故事情节清楚地讲给别人听, 引起别人的兴趣, 才能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讲故事是锻炼学生语言能力和组织能力的有效方法。利用先口述后仿写提高写作能力, 学生口头作文有了一定基础之后, 随着学习新课文的增多, 我开始让学生搞仿写。

课堂教学是训练学生听的能力的基本途径, 学生学习知识主要靠听老师讲课、板书。因此小学生一入学就要重视培养学生听课的能力和习惯。有时也要进行听写的训练。不要认为学生坐得好就是认真听讲, 就能听好课。首先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 告诉学生本节课教几个字母、教几个字、词语或者是学习朗读等等。使学生心中有数, 听有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还须提出具体要求。

语言是表达思想内容的一种工具。作者表达思想的目的, 方式不同, 选用语言便不一样。根据语言特点发挥的功能, 能让我们由品赏语言过渡到深究思想内容, 领悟文章的语言精华所在, 进而转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

最后课文是最好的范文。要求学生做到初读感知内容, 能解释课题, 疏通文字, 理解内容, 读懂一层, 知道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细读加深理解, 能分段分层, 明确重点, 理清条理, 读懂一段话, 清理层次之间的联系;精读明确中心, 能归纳中心, 品词评句, 读懂整篇文章, 明白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从而举一反三, 理解文章的脉络、中心线索, 使感知升华,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中心思想。反复读, 体会写作方法。掌握文章中心内容先写什么, 后写什么, 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学生不但学习了课文的知识, 同时也学会了写作方法。

对于学生的发言、回答问题或者复述等, 教师不要急于表态, 要让学生认真思考, 让学生发表他们见解。经过听——思——说的练习然后教师再来小结。如果教师急于作出对与不对答复, 学生不仅会不认真听和思考, 还会产生听不听、对不对无关系。反正老师会作出正确答案的想法。这必然会影响学生发言和听的能力的提高。

结, 总结自己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 不但要找出自己错误的原因, 也要学会纠错、究错。学生每堂课的总结, 可以让教师及时收集到本节课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反馈信息, 以便于及时纠正学生的易错和易混点。

五、大力提倡合作学习, 增强数学课堂效率

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学生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既体现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又体现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在合作学习中, 大家相互鼓励、共同提高, 面对疑难问题相互争论, 在争论中解决问题。面对学习有困难的个别同学, 大家都来帮助, 使他们树立信心, 使这个团队更具凝聚力。此外, 成功的合作学习, 不仅汇聚了学生的智慧, 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同时也给有困难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 使其他学生知道了他们的存在, 树立自信心。由此可见, 成功的合作学习能大大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小学生作文基本功训练 篇5

第三部分写段训练

写段训练一怎样把一段话写连贯

怎样把一段话写连贯呢?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句子的顺序。一段话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一句一句要有个先后顺序,不能颠三倒四。二是要注意过渡。一段话中层与层之间,一部分内容与另一部分内容之间,要用恰当的词语把它们连接起来,使表达的意思前后连贯。

写连贯一般有下列一些方法:

1.以时间先后为序写。

例《瑞雪》中的一段昨天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一个下午。傍晚,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部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这段话按时间顺序写景色变化。先写从中午到下午刮风的情况,后写傍晚下雪时的景象,最后写整个大自然的变化。作者用“霎时间”作过渡,不仅把上下两层意思紧密地衔接起来了,而且写出了大雪中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一读下面这些句子。想一想,句子之间有什么联系,怎样排列才能使这段话通顺、连贯。(在括号里写上序号。)

整个大地好像盖上了一条白绒毯。

()雪停了、小青和小刚拿着扫帚去扫雪。

()雪花像鹅毛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北风吹,雪化飘。

()慢慢地,树变白了,房子变白了,马路也变白了。

(2)下面这段话没有按顺序写,请仔细读一读,应按怎样的顺序修改,才符合木棉树四季生长变化的特点?(可在文中标上序号。)我们学校门前有一棵木棉树,挺拔屹立,气势雄伟,就像一个神采奕奕的巨人。秋天,树木落叶了,木棉树也脱去了绿色的外衣,现出了粗壮的骨骼。它顶天立地,枝条直指蓝天,全身长钉,像一位披甲的武将,好不威武!夏天,木棉树枝叶繁茂,叶大如扇,远远望去,像一把绿色的大伞。春天,木棉树开出鲜红的花,缀满枝头,像一团团烈火。一年四季,上学放学,一看到它,就想起那守卫在边防前哨的钢铁战士……

(3)按时间顺序写一篇日记。用上“早晨、中午、晚上”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

2.以方位顺序为序写。

例《三味书屋》中的一段:书屋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上的古松底下卧着一只梅花鹿。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一张八仙桌,一把高背椅子,桌子照老样子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戒尺。学生的书桌是从自己家里搬来的,分列在四面。东北角上的那张是鲁迅用过的。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有时把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仿像。这段话写的是“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按空间方位顺序来观察和描写的:书屋正中墙上――(挂着画)→画前――(先生的座位、八仙桌、高背椅……)→四面――(学生的书桌)→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书桌……)。这样写,一目了然,且前后连贯,井然有序。按方位顺序写段,多用于写景状物。由于观察景物的方位和角度不同,因而写作的方位顺序也就随作者的观察点不同而不同。有时可以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有时可以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有时也可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还可以从四周到中间,或从中间到四周。不管按什么顺序观察和写作,但一定要符合人们平常的观察习惯和语言习惯。如按照“前→后→左→右”的顺序,是符合大家的习惯的,如果写成“前→左→后→右”的顺序,就让人别扭了。

读一读,练一练:

(1)认真读下面这段话,把表示方位的词语用“”划出来,然后按写作的先后顺序,把方位顺序填在括号里。

我家后面有座山。我经常登上山顶,向四面眺望家乡的景色。往东看,不远处是新建设的城镇。城里有一排排高大的楼房,一条条宽阔的街道。街道两旁,绿树成阴。往南看,满眼是美丽的田野。田野里长着玉米、高粱、稻子、棉花,庄稼一片接着一片,在很远的地方跟蓝天连了起来。一条笔直的公路穿过田野,通向远方。往西看,是一片果园。那里果树成林,枝叶茂密,红澄澄的柑桔,黄灿灿的梨子压弯了树枝。往北看,一条大河伸向远方。河上架着铁桥,一列火车从铁桥上通过;河里有汽艇、帆船,还有连成一串的小货轮,来来往往,十分繁忙。我的家乡多美好啊!

这段文章的写作顺序是按观察方位的变化顺序写的,先写()看,再写()看,接着写()看,最后写()看。

(2)按观察的方位顺序写一段话,可以“我们的校园”、“我家的厨房”或其他景物为中心内容来写。

3.以事情经过的先后顺序为序写。

例《捉鱼》中的一段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和水良去捉鱼。我们一个拿着小盆;一个拎着水桶,来到小溪边。在一处鱼多水稳的地方,从两边用泥筑坝,围成一个小水池。然后,我们用小盆往外舀水,水越舀越少,鱼儿惊慌得乱蹦乱跳。我放下小盆,一伸手就捉到一条鱼,这时候,水良也抓了一条鱼放进桶里。我俩你看我,我看你,高兴得哈哈大笑。不一会儿,我们就捉了十几条。看到桶里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

我们的劲头更足了,又动手舀水。水舀干了,鱼儿再也没法逃啦!俩人越捉越起劲,很快捉了满满一桶鱼,心里快活极了。

这一段话是写两个小朋友捉鱼的事。小作者按照“捉鱼”这件事的先后顺序,首先把时间、地点、人物简单作了交待,然后重点写“捉鱼”的经过:先写“筑坝”的情况,接着写如何“舀水”,再写怎样捉鱼。一层连着一层把捉鱼的经过写得有条有理,前后连贯紧密。

读一读,练一练:

(1)读读下面的例段,按要求完成练习。我把线穿在针上,在线尾打了个结,就钉起来。先从衣里向外钉,怎么也钉不中扣眼,好不容易穿过来,针却扎在了我的食指上,鲜血直流,疼得差点儿流出了眼泪。心想:什么事都有个开头,万事开头难呗,练多了就会干得好。于是,接着又钉起来,一会儿,扣子钉好了。我想扣上试试,可怎么也扣不上。啊,原来钉反了,扣子钉在衣里上了。唉!没办法,只好拆下来重钉。尽管这次我很细心,扣子也钉好了,但仍扎了几次手指。钉扣子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啊!

这段话是按怎样的顺序写“钉扣子”的?用简要的词语把写的顺序表示出来。穿针→()→()→()→()→()→()

(2)观察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或自己参加一次劳动,把活动或劳动的经过写下来,注意把话写连贯。

4.以物品结构为序写。

例《文具盒》

我有一只长方形的塑料文具盒。盒盖是粉红色的,盖面画着一个傣族小朋友,还有一只小鸟和一只小羊;盖里是白色的,有一只灰色的小袋,是放蜡笔的。文具盒里面有两层,一层装着铅笔和钢笔,另一层装着米尺和削笔刀。文具盒使用起来很方便,用手轻轻一关,盒边的小磁铁就粘住了盖边的铁片,盒就关上了。这段话是以物品结构为序写的。先写文具盒的形状和质料,接着写盒盖的颜色和图案,然后写盒子里面的结构和用途,最后写盒子的开关,而且每一层都是把文具盒结构上相关的部位连在一起写的。如写盒盖,写了盒盖上面的颜色和图案,同时又写盖里层的颜色和袋子,这样不仅写得连贯,而且非常具体。

读一读,练一练:

(1)下面是一些排列错乱的句子,请你按植物结构的特点(即茎→叶→花)为序,整理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叶子也与众不同,小而厚,表面像涂上一层蜡,碧绿如洗。()最可爱的是它的花。

()花的颜色鲜艳夺目,五彩缤纷,有的洁白如玉,有的鲜红似火,有的深黄若金,那粉色的则像一层又淡又薄的胭脂。

()太阳花的茎,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绿色的,看上去很嫩,似乎一掐便能流出水来。

()花朵虽然不大,但很娇艳。

()多层花瓣的自然好看,单层花瓣的也别具风韵。

(2)你最喜欢什么植物、花草?先仔细观察,把观察的情况分项填在下面的表内,然后以植物的构造为序,写一段连贯的话。

写段训练二怎样把一段话写具体把一段话写具体,就是使这段话表达的内容让人感到好像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怎样把一段话写具体呢?在我们学过的小学语文课本里,常见的有下列三种方法。

一是先总写再分述。

例如《海底世界》中的一段:海里的动物……,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参靠肌肉收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公里,攻击其它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这一段的第一句是总起句,总写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后面四句是分述句,分别介绍海参、梭子鱼、乌贼和章鱼、贝类活动的不同方式,具体地说明总起句中所说的“海里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用总起分述的方法写段,要注意开头的总起句与后面的几个分述句的配合和照应。一般的规律是:总起句里往往有一个统领全段的关键词语,而后面几个分述句的意思要围绕这个关键词语来展开写。如上面这个段落中总起句的关键词语就是“各有各的”,后面的四句话就是围绕“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来写的。这样写,段落的内容就具体了。总分式,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先总后分,如上面例段,先作总的叙述,后从几方面进行分述。还有一种是先分后总。如下面例段:我们扛着铁锹、推着小车来到劳动工地。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便分成几组展开了劳动竞赛。男同学个个犹如猛虎,一马当先;女同学也不甘落后,冲锋在

前。看!十几把铁锹上下挥舞,十几个簸箕来回传递,十几辆小车穿梭般南来北往。工地上,处处呈现一派生龙活虎的景象。这一段描写的是一个劳动场面。一共四句话,前三句具体描述同学们劳动竞赛的情况,最后一句总述工地上“生龙活虎”的景象。除了上述两种“总分”形式外,还有一种是“总――分――总(小结)”。如下段:

那枝红色的月季花多美啊!碗口大的花朵,远远看去就像一个火球。近看呢,那层层花瓣娇嫩鲜艳,还能闻到香味。在那细丝儿的花蕊上还有花粉呢!外国友人说中国的月季花是“花中皇后”,真的,这青枝、绿叶、红花艳丽极了!我真爱这枝红色的月季花。这一段先总述月季花“多美”,接着具体分述月季花是怎样“美”的,最后总述“我爱这枝月季花”。上面所说的总起――分述;分述――总结;总起――分述――总结三种形式,都是我们在阅读写作中常见常用的方法。运用好了,能把内容写具体、写形象。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下面的例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这是一只非常美丽的狐狸。全身毛色火红,像涂了一层油彩,在阳光下闪动着华丽的光泽;身段匀称,四肢稳健;两只肉感很强的耳朵,神气地竖立在额角;那条雪白的眉毛,使它的鼻子、眼睛显得非常传神,甚至还有几分妩媚。

①这段话是用______的方法写的。总起句是______。②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写狐狸“非常美丽”的?从文中找出有关词语写在下面。

作者是从毛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个方面来分述的。接着,是体操队表演。40名队员一色的白衬衫,红领巾,黄裤子,白运动鞋,个个精神抖擞。他们先表演队列,人人动作整齐、步伐一致;接着表演广播操,40个人的动作就像一个人做的一样整齐、标准;最后分组表演,有的表演垫上运动,有的表演单、双杠,有的表演爬竿……,体操队的表演真精彩!

①这段话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______关系。

②把有关的句子找出来,分别填在下面表里。

(2)以“百货商店的商品真多”为内容,用“总――分――总”的方法写一段话,分述的话最好能用上排比句。

二是先概述再举例。

例《李时珍》中的一段:李时珍为了写这部书,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还亲自到各地去采药。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盛产药材的名山。他有时好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许多药材他都亲自品尝,判断药性和药效。他走了上万里路,访问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这段话,第一句用“不但……还……”这个递进句,概述李时珍是怎样为写好书而努力作准备的。接着举了四个事例进行具体叙述:一是不怕辛劳,走遍名山;二是带干粮上山,山上过夜;三是亲自品尝,判断药性;四是奔波万里,四处求教。四个事例具体地表达了李时珍写书的严谨态度和忘我的精神。用“先概述再举例”的方法写段,要注意概述要简明,例子要具体贴切。关键是要写好“例子”,例子可以是一件也可以是几件,不过一定要准确地围绕着概述句点明的中心意思来写,而且要详略得当。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一读,完成后面的练习。

无论做什么事都有学问,一点儿也不假。王婶打水,只见她把桶放下去,把绳索左右轻轻一摇,猛地一拽,满满的一桶水就提上来了。可轮到我们,左摇右摆,水就是不进桶里去,弄了半天,就是打不上来。打水有学问,想不到下种也有学问。杨红腰弯到90度,仍点不准,而王大爷点得可准啦,伸手一捏,就是仨,然后指缝一漏,玉米正好落在土坑里,不偏不斜正好成三角。盖土可是细活儿,瞧后面那两位,先撒细土,再把大坷垃砸碎,盖上。瞧他那认真劲儿,像给睡熟的婴儿盖被子。①这段话是用先概述再举例的方法写的。段中的概述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举了哪三个事例具体说明“无论做什么事都有学问”?哪是详写?哪是略写?

第一件:王婶打水;第二件:______第三件:______。______是详写,______是略写。

(2)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为概述句,举1―2个事例,具体进行叙述。注意详略得当。

三是先整体再部分。

例《荷花》中的一段: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段话的第一句,是从整体写荷花池里荷花开放的全貌:“已经开了不少”,“荷叶挨挨挤挤的”。然后对刚开、全开和未开的各种荷花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描写:“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部展开了”,“有的还是花骨朵”。这样写,不但使读者能了解荷花开放的全貌,而且对各种荷花的形状也留下了具体生动的印象。用先整体再部分的方法写段,一定要注意把整体和部分结合起来写。不论是写人还是写景状物,如果只有整体的介绍,而没有部分的描述,那么给人的印象只有模糊的轮廓;同样,如果只有部分的描述,而没有整体的介绍,别人又会对全貌缺乏应有的了解。因此,一定要把整体和部分结合起来记叙。

例如:我爱小白兔。它全身长满了白色的绒毛,毛茸茸的,好像穿了一身白棉袄,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大棉团。它的头,有拳头那么大。头顶上竖着两只长耳朵,耳朵能自由转动。它的眼睛红红的,圆溜溜的,好像嵌在白绒中的两颗红宝石,红白相映,使小兔更加讨人喜欢。可小白兔的嘴巴,长得有点奇怪,上嘴唇从鼻子下面开始分为两瓣,下嘴唇是完整的,所以人家叫它“三瓣嘴”。它吃青菜时,胡须一翘一翘的,真像掉了牙的老公公。小白兔有四条腿,它的两条前腿又短又小,后腿又长又壮,它不走,只会跳。有时,我给它吃食,它还会用两只后腿站

起来,像人一样直立站着。小白兔还有一截短尾巴,像个白绒球贴在屁股上,它跳起来,短尾巴一撅一撅的,显得十分调皮。这一段是描写小白兔的外形。先从整体写小白兔的颜色和体形:“它全身长满了白色的绒毛……像个大棉团。”给人一个整体的印象。接着一部分一部分地写它的其它特征:头――拳头那么大;耳朵――长长的;眼睛――红红的,像红宝石;嘴――三瓣,胡须一翘一翘的;腿――前短后长;尾巴――短,像绒球。给人留下了具体而生动的印象。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下面例段,完成后面练习。下了车,眼前出现了一幢崭新的楼房――它是由四上四下八间屋子组成的,雪白的墙壁,大红的门窗,雕花的阳台,漂亮极了。一进门,宽阔、平坦、牢固的楼梯迎着我们通向外婆的卧室。楼梯和栏杆漆成桔黄色,还散发着油漆的香味。外婆的卧室可美啦!墙上贴着草绿色的墙纸,地板油漆得通红透亮,天花板上还装着雪白的吊灯呢!舅舅房间的气派就更足了!屋里摆着一套奶黄色的组合家具,全海绵的三人大沙发,窗户上挂着紫红色的丝绒窗帘。楼下是厨房和卫生间。墙上、灶上是一色的白瓷砖,地面是磨光石的,嵌着金色的铜条闪闪发光……

①这段话是用______的方法写的。

②作者先写新楼的外观整体印象,接着根据新楼的内部结构特点一部分一部分地叙述。给人留下完整、具体的印象请填表列出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2)按照先整体后部分的方法,把下面这段话写完整、写具体。我们的校园里有一棵梧桐树,它高大、粗壮、枝叶茂密。说它高大,一点也不过分,它的树梢快到三层楼顶了;说它粗壮……

写段训练三怎样把一段话写生动

要把一段话写生动,光靠叙述是不够的,还要从下列几方面下功夫。

1.学会描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事、景、物进行具体、生动、形象的描绘和刻画。

如下面例段:小姑娘长一副小的瓜子脸,黄黄的,没有红润色,这是标明着缺乏营养的迹象。两腮和小鼻梁上爬着几块硬币般大的癣,围着小嘴呈一圈青色,像长了一圈小胡子。只有黑黑的眸子是活泼的、有生气的;又长又浓的眉毛是精神的。耳边垂着两根编得歪歪扭扭的小辫儿,零乱的碎发,被风吹得在脸上飘来飘去。她穿

着厚实的小皮袄,外面罩着一件紫红色灯蕊绒外衣,可能是不够长了,袖口和衣襟下边都接了一截相同颜色的新布。

这个例段是人物外貌的描写。作者主要抓住小女孩肖像的特征进行描绘:“瘦小的瓜子脸,黄黄的”;“两腮和小鼻梁上爬着几块硬币般大小的癣”;“小嘴……呈青色”;“只有黑黑的眸子是活泼的、有生气的”;“两根歪歪扭扭的小辫”,“零乱的碎发被风吹得飘来飘去。”通过上述描写,一个家庭穷苦,严重缺乏营养的农村小女孩儿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又如下面例段。我家有盏漂亮的台灯。它的灯座是块黑色的玻璃盘,放在写字台上,稳稳当当,显得朴素而又庄重。在玻璃盘上,镶着一只精巧的开关。开关旁边竖立着台灯的身躯――灯柱。灯柱分为三节:上下两节是六角形的黑色玻璃菱体,乌亮照人;中间一节是个白色的圆球,晶莹闪亮。从底盘开始,有一根克罗米银色铁管。穿过三节玻璃体,直通顶部的灯头,就像脊椎骨一样。再上面就是一个圆圆的脑袋――灯泡了。一个用彩色尼龙绸做的美丽的灯罩,像顶大帽子,歪戴在它那光光的脑袋上。这盏台灯陪伴我三年多了,它是我的好伙伴。我们建立了亲密的友谊。这是描写台灯的一个段落,作者主要是抓住台灯的形状、颜色和材料的特点进行描绘的。按照台灯的结构:灯座――灯柱――灯头――灯罩,有次序地从下写到上,每一部分都抓住“形状”写。如灯座是“玻璃球”,灯柱是“六角形的菱体”,灯炮是“圆圆的脑袋”。除了形状描绘,还注意了色彩的描绘。如写

玻璃的颜色是“黑”的,“白”的,管子是“银色”的,灯罩是“彩色”的。形状描绘的色彩描绘结合起来,把台灯写得非常形象具体。描写是一种形象化的表达方法。状物时,就要抓住物体的特点,写出物体的形状、大小、色彩等,给人一种具体、真切、生动的印象。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下面的例段,完成后面的练习。春天到了。春风吹拂着大地。这时,泡桐树上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蕾。阳春三月,花蕾便争先恐后地绽开了。那花瓣是淡紫色的,里面还有许多小黑点,花心正中长出三、四根像蜗牛触角似的细丝,这是花蕊。近看泡桐花,像一个酒杯,一股浓郁的香气朴鼻而来,像是使人陶醉的美酒。远看泡桐树,好像一个巨人,长着比千手观音还多的手,拿着数不清的鸡毛掸子,仿佛要扫净空中的灰尘似的。

①这一段主要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按要求在段中找出有关句子分别写下来。

描写泡桐花形状的:

描写泡桐花颜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泡桐树样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观察一种你最喜欢的植物或花草,抓住它的茎、叶、花的特点进行描写。注意用词写句生动形象。

2.运用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的意思。通过打比方,把抽象的变为具体的,把陌生的变为熟悉的,把深奥的变为浅显的。恰当地运用比喻,能使语言表达准确生动,形象鲜明。

例《第一次跳伞》中的一段飞机起飞了,把我们带到空中。我从机舱的窗户向外看,一片片云朵就像一座座盖着白雪的小山。掠过云朵,我看见了地面上一堆堆的小村庄,房屋像鸽子笼,绿树像小草,汽车像甲虫,公路像一条线,一切都变得那么小。这段话写的是从飞机的高空往下看自然景物的情况。一切都变小了,小得什么样子呢?作者在段中用了四个非常巧妙而贴切的比喻,把“房屋”比作“鸽子笼”,“绿树”比作“小草”,“汽车”比作“甲虫”,“公路”比作“一条线”。通过这些比喻,把地面景物变小的样子写得生动有趣极了。

又如下面例段傍晚,天边飘来一朵褐色的云。天还没有落黑,就淅沥沥地下起雨来。热闹了一天的城市,在雨中渐渐安静下来。人潮流进了千家万户。水淋淋的马路,像一条闪光的绸带,在初夏的绿阴中轻轻地飘着。一群刚放学的孩子撑着伞,仿佛是浮动的点点花瓣。来往的汽车,就像穿梭奔忙的小船……

这一段是雨中街景的描写。段中运用了三个比喻:“马路”比作“绸带”;“雨伞”比作“花瓣”;“汽车”比作“小船”,把“雨中街景”描绘得真真切切。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例段,做练习。我站在梅关上,举目眺望,山峦重叠,漫山的树林郁郁葱葱。雄伟的梅岭像一条银色的龙在飞舞,气势磅礴。在这万绿丛中,一棵棵火红的枫树挺立着,像一把把火炬,像一片朝霞。一阵金风拂过,满山红叶像千万只彩蝶在翩翩起舞。

①用“”标出段中的比喻句。

②第一个比喻句是用______比喻______;

第二句是用______比喻______;

第三句是用______比喻______。

③想一想:这些比喻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2)写一段话,用上至少三个比喻。

3.学会拟人。拟人,就是把要描写的“物”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的方法,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没有生命的东西“活”起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如下面例段:夏天来了。校园操场周围的小樟树更显得可爱了。一片片叶子绿油油、光亮亮,好像竖起无数只机灵的小耳朵,倾听着教室里小朋友们的琅琅读书声和清脆甜美的歌儿。小樟树陶醉啦,舒展着枝条翩翩地随风起舞。段中描写的樟树,虽然是有生命的植物,但是是不会思想的。作者运用拟人的方法,赋于小樟树以丰富的思想感情。能像人那样用“机灵的小耳朵,倾听教室里小朋友们琅琅的读书声”,能“翩翩起舞”,能“陶醉”……。这样写,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化到描写的景物之中,收到借物喻人的效果。特别是我们小朋友采用这种拟人的方法,文章更能充满儿童情趣,更显得生动、活泼。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一读,按要求做练习。秋天,花果山的景色迷人。青石铺的小路,由山脚盘旋回转,在树林中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就像一条龙在波浪中玩耍。黄、橙、红、绿各色树林尽收眼底。那粗大的银杏树,这儿一棵,那儿一棵,穿着一身金袍,很神气地立在山岗上。那高大的枫树林,红得像火似的,这儿一片,那儿一丛,在翠绿松林的怀抱里,显得十分耀眼。

这段话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有关的句子找出来写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横线上填上拟人的句子,把这段话写完整。

踏进公园大门,上百盆菊花______;那茉莉花______;还有那美人蕉______秋天,公园的花真美!

4.运用排比。排比,就是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一贯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句连在一起。如同学们记得很牢的一段话: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段话中接连用了五个排比句说明毫无自私自利之心是共产党人的可贵精神。运用排比,可以全面而充分地表达中心意思,加强语势,抒发强烈的感情,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又如下面的例段:

画家喜爱鹰。爱鹰的健美――它像欢腾的海水送着夕归的帆船那么美丽;爱鹰的声音――它短促而悠远的歌唱,嘹亮,清脆,好像在遥远的天边吹着哨音,使人忘记忧愁和痛苦;爱鹰的眼神――它那目光像一团火焰,燃烧在画家心里,使人产生美丽的幻想;爱鹰的雄姿――它那“一飞冲天”的身影,像黑夜中的流星,闪烁着生命的光辉……

这一段写画家爱鹰。全段五句话,用了四个排比句,写鹰的健美、鹰的声音、鹰的眼神、鹰的雄姿。句子整齐有力,感情波澜起伏,鹰的形象逼真。表达了画家爱鹰的真情实感。

读一读,练一练:

(1)读读下面的例段,想想运用排比各段有什么特点。抬头看那秀美的杨树,刚刚结满的杨絮一串串地悬挂着,像绽开的花蕾,像洁白的棉丝,像晶莹的雪花,是那样的绚丽多姿。秋天,蓝天白云。阳光像轻柔的薄纱,笼罩了大地。池边菊花盛开,有的如冰盘托桂,有的如雪里狮子,有的如红莲绣珠,有的如银针红旗,仪态万千,美不胜收。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森林,不论溪流、湖泊,处处有丰富的物产,处处有奇丽的美景,真是说也说不完啊!

(2)用排比的方法把下面的段落补充完整。假如我是一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色彩,描绘出这壮丽的山河;假如我是一个诗人,我______;假如我是一个作曲家,______;假如我是一个建筑家,______。

(3)运用排比的方法写一段歌颂、学习孔繁森爷爷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发挥想象。想象可以形象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使文章生动活泼,使读者受到感染。

例《荷花》中的一段:看着,看着,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风吹来,我就迎风舞蹈,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这是一段写“我”看荷花时展开的想象。非常形象、逼真地表达了作者当时迷恋荷花的思想感情。作文时,展开想象当然不是胡思乱想,必须根据所写内容的需要,为表达中心思想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如下面例段:

回家路上,我仿佛看到了在凛冽的寒风中,老大爷用焦急的目光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行人。眼睛看酸了,用手背擦一擦;脚冻麻木了,用力跺一跺;站得太累了,就稍稍坐一坐。从红日初升的早晨,到暮色降临的傍晚,一天、三天、五天……,这时,我觉得老大爷给我的不是五个鸡蛋,而是一颗朴实火热的心。这段话是从一篇题为《卖鸡蛋的老大爷》一文中节选出来的。原文讲的是一个卖鸡蛋的老大爷,由于看错了秤少给了“我”半斤鸡蛋后,连续一个星期的时间找“我”补还鸡蛋的事。颂扬老大爷诚实的美德。这一段讲的是“我”收了老大爷的鸡蛋后在回家路上的心理活动。小作者运用想象的手法,描写老大爷是怎样等“我”的情景。这样“想象”合情合理,既生动地表现了老大爷的品质。又起到了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

读一读,练一练:

根据下面的提示,选一个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段话。

①由种花的园丁想象老师的辛劳。

②由一只孤燕想象失去母爱的孩子。

③假如我有一对翅膀……

④我乘电梯到月球……

6.巧用词语。写话用词准确而富有变化,能使内容形象、生动,表达的思想感情自然、真切。

例《花生花》中的一段:

花生的花,一般在七月开,青青的花生株上,露出一点点鲜黄的嫩苞。清晨,它浴着露水,湿漉漉的;中午,阳光照射着,它亮晶晶的。就在这时,小苞绽开了。一朵两朵,点缀在万绿丛中。几天后,倘若从花生地走过,一眼便可见到那些小小的黄花疏密有致地洒在椭圆形的绿叶中,绿中透黄。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沁人心脾。这一段写花生开花的时间和开花的情形。写了花的形状、颜色、香味。段中运用了不少准确而形象的词语,如带点的词语:“鲜黄的嫩包”,不但写出了花苞的颜色“黄”,还写出了花苞的“鲜”和“嫩”;它“浴”着露,“湿漉漉”,照着阳光,“亮晶晶”,这些词语把花苞在阳光雨露下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

又如“那些小小的黄花……洒在绿叶中”的“洒”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花生花开满田野的景象;“缕缕清香”则突出了花多,香味传得远,比用“阵阵清香”更有“沁人心脾”的感染力,表达作者爱花的情感更强烈。

又如下面例段:一会儿,只见黄公鸡双翅一展,像只老鹰凌空扑食似的,冲向白公鸡,它用脚抓,用嘴啄,迫使白公鸡后退几步。但白公鸡也不示弱,它腾空一扑,嘴壳一啄,凶猛异常,把黄公鸡的毛啄掉了一撮。这一段是描写两只公鸡争斗的情景。是动态描写。作者巧用“展、冲、抓、啄”等表示黄公鸡进攻形态的动词,用“一扑、一啄”写白公鸡不示弱反扑的动作。用词准确、得体,把两只公鸡好斗的样子写得栩栩如生。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下面例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春回大地,到处是一片绿,绿的草,绿的树,绿的林,绿的世界……

这段话中哪个词突出了“春回大地”的特征?用“”标出来。再看看下面例段是怎样描写荷花的颜色的?用了哪些写颜色的词语?起了什么作用?夏天,阵雨过后,一颗颗水珠在荷叶上滴溜溜地打转,好像晶莹的珍珠。墨绿的荷叶之间,各种姿态的荷花亭亭玉立。有的还只是小花苞,尖儿红红的,好

像谁在上面抹了一层薄薄的细粉;有的含苞欲放,玉色的花瓣之间可见开放的缝隙了;有的已经开放,正迎着和风舒展着自己洁白如玉的花瓣。荷花里面是黄色的花蕊,一丝丝的,多得数不清。花蕊的中间长着一个绿色的小莲蓬。……这一段主要写荷花。也写了水珠、荷叶。重点描写了荷花的颜色。段中写了六种颜色,使荷花呈现一种五彩缤纷的美。

请你把描写颜色的词语找出来写在下面,读一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观察妈妈煮饭、炒菜的全过程,以《妈妈是怎样做饭的》为题写一段话。至少用上5个表示动作的词语。

写段训练四掌握常见的几种段的结构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段的结构形式:

1.总分结构。这种结构,段落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先总叙再分述,或者先分述再总叙,或者先总,后分,再总。

例一《翠鸟》中的第一段

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这一段一共写了四句话。第一句是总的叙述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第二、三、四句是围绕总叙的意思,分述了翠鸟“头上的羽毛”、“背上的羽毛”、“腹部的羽毛”的颜色“非常艳鲜”。

例二《松鼠》中的一段松鼠的肉可以吃,尾巴上的毛可以制毛笔,皮可以做衣服。松鼠真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这一段话是先分说,后总说。先分别说明松鼠的用途:“肉可以吃”、“毛可以制笔”、“皮可以做衣”,然后总说,“松鼠真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

例三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有石桥,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互相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互相抵

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

这一段话是“总――分――总”式的结构。共写了6句话,第一句总说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2―5句分别说栏板上雕刻的三种不同形态的龙如何精美。最后一句总说这些龙“像活的一样”。

上述三种都叫总分结构。第一种形式先总后分,第二种是先分后总,第三种是先总后分再总。不管运用哪一种构段方法,都要围绕段的中心意思来写,目的是把内容写具体。

读一读,练一练:

(1)认真读下面各例段,完成练习。山脚下有一堵石崖,崖上有一道缝,寒号鸟就把这道缝当作自己的家。石崖前面有一条河,河边有一棵大柳树,杨树上住着喜鹊。寒号鸟和喜鹊面对面住着,成了邻居。

①这一段话句与句之间是______关系。

②可分为______层。第一层是讲______,第二层是讲______

西双版纳是花果的海洋。这里的花,红的、紫的、白的、黄的、五彩缤纷,美丽极了!这儿的果子也非常多,香蕉、菠萝蜜、荔枝,果实累累,挂满树枝。

①这段话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______关系。

②一共写了三句话。第______句是总叙,第______句和第______句是______,可分为______层。秋天是令人向往的季节。天高云淡,秋风瑟瑟。大地穿上了黄色的毛衣;鲜艳的枫树叶随着秋风悠悠地飘落着,好像一只只彩色斑谰的蝴蝶在翩翩起舞;那松树爷爷却不顾寒霜降临,仍穿着它那碧绿的长袍,显得更加苍翠;花园里,菊花争香斗艳,红的如火,粉的似霞,白的像雪,美不胜收;柿子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柿子,像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桔黄灯笼;红通通的海棠把树枝都压弯了……秋天,果实累累,景色迷人,我爱秋天。

①这一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______关系。一共写了______层。

②第一层是总起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是总结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第二层描写了哪几种景物?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家乡的变化真大呀》为题,用“总――分――总”的形式写一段话。

2.并列结构。有的段落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这种结构,段中没有概括全段的句子,段的内容又是从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写的。

例一《美丽的小兴安岭》中的第四段。夏天,树木长得郁郁葱葱,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金光像利剑一样,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这一段话具体描绘了小兴安岭夏天美丽的景色。四句话分别写了“树木”、“晨雾”、“太阳”、“野花”,都是围绕小兴安岭夏天美丽的景色来写的,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

又如下面例段:老爷爷看花,一面看一面自言自语,嘴里低吟着咏花的古诗。老奶奶看花,拄着拐杖,牵着孙孙,有的还很珍惜地摘下一朵,簪在自己的发髻上。青年们穿

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好像参加什么盛会,不少人已经穿上雪白的衬衣,有的甚至是绸料的。小学生们系着红领巾,叫啊,跳啊,被这一望无际的海棠花惊呆了。这也是一个并列结构的段落。写四种不同的人看花的情景。先写老爷爷怎么看,接着写老奶奶怎么看,再写青年人怎么看,最后写小学生怎么看。虽然排列有先后,但表达的意思,都是讲看花,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这样写,层次非常清楚。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下面这段话,按要求进行练习。猫有一对明亮的眼睛,即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也能看清东西,再狡猾的老鼠也逃不过它的眼睛。它的耳朵很灵活,能随意转向发声处,只要有声音,哪怕是极小的声音,它也能及时辨出。猫的脚趾上有锋利的爪,这就是猫能疾走如飞,还能沿壁上房,爬树跳墙,追捕老鼠的主要原因。猫的脚掌上长着一块软而厚的肉垫儿,因而走路时没有声音,可悄悄地,出其不意地逮住老鼠。猫的胡须很粗,感觉灵敏,能测出各种洞口的大小……

①这一段话句与句之间是______关系。

②写了猫的哪几个特点?是围绕什么来写的?请填表作答。

(2)以《一群小鸡》为题,用并列式写一段话,要写出小鸡的不同特点。

3.承接结构。这种结构的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按照所写内容的先后顺序,一层紧接一层连起来写的,前后不能颠倒。有的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承接,有的按时间顺序承接,也有的按物体变化的过程承接。

如下面例段就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早晨,我们一起床就得到通知,今天有船出海。我们马上向码头走去。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蓝天、白云,碧绿的海,正从东方升起的朝阳。我们上了船,迎着朝阳破浪前进……这一段一共写了四句话。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一句紧接一句写的。承接的顺序是:早晨接到通知→今天有船出海→马上向码头走去→看到蓝天、白云、海、朝阳→上船出海。层次清楚,条理分明。

再看下面例段:……我先放了一桶水,把青菜浸在水里。等到青菜全部浸湿后,就把菜叶一张一张地掰下来,把菜茎上的泥粗洗一下,接着再放一桶水,将菜叶一张一张地擦洗;最后,把洗干净了的菜浸泡四五分钟,漂去可能有的农药,然后捞到筛子里漏干水。这一段话写的是一个洗菜的过程。句与句是按时间先后顺序连接的,用“先……接着……最后……”三个时间代词把洗菜的过程写得清清楚楚,句子连接得非常紧密。

读一读,练一练:

(1)读读下面的例段,完成后面的练习。试验开始了。我先把蚱蜢的头部浸在盛满水的杯子里,仔细观察,只见它一动不动,似乎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只有腹部一起一伏,大概就是在呼吸吧。几分钟过去了,蚱蜢不耐烦地蹬了几下腿,还是那么有力,看来蚱蜢的呼吸器官,的确不在头部。于是,我把蚱蜢倒过来,把它的腹部浸在水里,头留在外面,这么一来,蚱蜢可受不了啦!刚一放进去,它的腿就使劲地乱蹬,拼命挣扎。四分钟以后,它难过极了,嘴边冒出了一颗颗水泡,腿也只能微微地颤动。再过了一会儿,气泡消失了,腿也不动了,我把蚱蜢拿起来一看,发现它死了。

①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全段一共写了______句话。句与句之间是______关系,是______按顺序写的。

(2)仔细观察一种动物的动态变化过程(如猫捉老鼠,蚂蚁搬食,公鸡斗架……)运用承接式写一段话。注意抓住动态特点,把过程写清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因果结构。这种结构,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因”和“果”的关系。一般在因果结构的段落中,往往有“因为……所以……”,“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因而……”等关联词语。

如下面例段:冬天给麦浇水,能保护小麦安全过冬。因为水蒸发变成蒸气,能保持地面的温暖,使麦苗儿不受寒冷的侵袭;水蒸气遇冷凝结,也会发出热量,保护麦苗儿;水结了冰,冰能隔绝空气,使麦苗儿根部不受冻伤。这段话是因果结构。先写结果,后写原因。全段两个句子。第一句是讲事情的结果――冬天浇水可以保护小麦。第二句是个大句子,有三个并列的小分句,从三个方面说明冬天浇水能保护小麦的原因――①水蒸发变成蒸气,能使地面温暖,使麦苗不受寒冷侵袭;②水遇冷凝结会发出热量能保护麦苗;③水结冰能隔绝空气,使麦苗根部不被冻伤。

因果结构段,有的是先写原因后写结果。如下面例段:

妈妈是花儿工人,可她对富贵的君子兰,花香袭人的巴兰都不感兴趣,唯独偏爱文竹。所以在我家的窗台上,写字台上都摆着文竹。爸爸常常看着文竹出神,夸奖文竹高雅,“如松似柏,使人心旷神怡。

这段话一共有三句。第一句写事情的原因――(因为)妈妈“唯独偏爱文竹”,第二句写事情的结果――“所以在我家的窗台上、写字台上都摆着文竹”。第三句通过爸爸夸奖文竹高雅,“如松似柏,使人心旷神怡”进一步说明窗台上写字台上摆文竹的原因。这种结构形式,能把问题说得明白,把事理说得清楚。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下面例段,按要求做练习。

理发的人很多。大家就按照进来的先后排了次序,没轮到的就坐在一旁等着。①这段只有两句话。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哪句讲事情的“因”,哪句讲事情的“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讲事情的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讲事情的果。②在句子中加上“因为”“所以”两个关联词,使句与句之间的因果关系更明确。怎样加呢?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蚂蚁整天辛勤地劳动,没有一个偷懒的。它们也很团结,见了面就互相摇触角打招呼。我很喜欢它们,有时捉虫给它们吃。

①在段中找出写“因”和“果”的句子。

写“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空用两个字填空

(2)你最喜欢什么?用因果结构形式写一段话,说明你喜欢的原因。

5.转折结构。

这种段的结构特点是:有同一的中心,但具体内容前后似乎不一致,常用“可是”、“但是”、“然而”等词语表示内容与内容之间的转折关系。

如下面例段

大船造好了,在海上航行了几年,没出什么事故。可是后来,蛀虫越来越多,船舷和船舱的木板上,都出现了许多小窟窿。

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 篇6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能力 训练

教学能力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教学基本能力,才可能谈得上教学。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因而,在教学实践中,要加强教学能力的训练,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水平。

教学基本能力包含的内容很多,概括起来着重应在如下一些方面加强训练。

一、理解分析教材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要进一步加强训练理解分析教材的能力。教育科学要求我们,备课时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然后才谈得上认真编写教案,精心设计教学的过程。但在实际过程中,不少教师不愿认真钻研教材,照抄教参资料或现成教案,这是不可能钻研吃透教材的,同样不可能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更无创造性可言。有的老师虽钻研了教材,但浅浮表层,囫囵吞枣或钻牛角尖。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还不能从教学需要的角度去钻研领会教材,这说明钻研理解的能力还没有形成,或者没有完全形成。这就要求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训练,我们可在下面一些内容上检查和训练:经过钻研课标教材的有关资料后,能读懂吃透,能把握全书的逻辑关系,重点难点;能搞清楚备课在全书中的地位和作用;能具体弄清每节课应传授知识的范围、深度和广度,课本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能明白每一课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思想教育;能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并知道怎样联系实际去施教;能联系教材内容去钻研有关著作,查阅有关资料等等。这些方面的能力,可以通过在集体讨论分析教材,集体备课,编写教案,分析审查教案,互相听课评课等方面进行培养训练,以在教学备课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提高理解分析教材的能力。

二、说写读问听的能力

教学是通过说、写、读、问、听来完成的,可以说这几方面是教师执教的基本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认真严格地训练,使自己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说,是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功,主要是通过口头表达传授知识,解惑、答疑。它的基本要求:准确,不可含糊,模棱两可,也不能无条理,没有主旨;简明,说话简洁清楚,浅显易懂,明白,不可东拉西扯;生动,语言要亲切可信,切忌枯燥呆板,更不能故弄玄虚,炫耀显示;普通话,语言规范,合乎语法逻辑。写,指的是书写和写文章。写字尤为重要,粉笔字工整美观,板书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一目了然。实践告诉我们,写好字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必备条件。首先写正确,不写错别字,笔顺笔画正确;第二要工整,点横竖捺,要一笔一画认真书写;第三要整体安排、整齐美观,字要正,行要直,大小适当,行距一致。会写文章,就是会写记叙文、议论文、儿童作品、总结性文章,特别应会写实用性的说明文体的教案。读,指朗读。把教材读得有情有趣,有板有眼叫人陶醉。读非一日之功,要读得正确,不可少一字,不可加一字,不可颠倒字词,读错句子,要流畅自如;读出抑扬顿挫,该轻则轻,该重则重,该快则速,该慢则缓,停顿合适,音量适宜。不可一样高低,一个调子从头读到底,要读出情理,读出情意。问,指发问。问是教学中的重要手段,是教师的常用武器。问题要切中要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分析明了,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要内涵丰富,起到概括要点的作用;要含蓄有趣,起到引人深思的作用,总之问题提得好,才能思维活跃,教学效果明显。一堂课问什么,如何问,何时问,先问什么,后问什么,都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安排,不可随意乱问。听,指听懂别人说话。这是教学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特别是学生,年纪不大,知识较少,语言也不丰富,回答时常词不达意,语意含糊,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听辨能力,能从不达意的言辞中听出真意,从含糊的说话中听出条理与中心,有的要加以补充,有的需要概括,有的要给予引申,有的要给予升华,从而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弄清概念,学懂知识。

三、编拟试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锻炼拟题的能力。这是指拟复习思考题、练习、考试题等。特别是要会拟课堂练习题及课后复习思考题,要明确具体要求。如题意的立足点与教材的重点难点关系怎样;题型是否新颖,是否做到多样化;答案要求是否科学,是否具有准确性、思考性和创造性等等。

四、评价课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训练评课能力,它包括对他人和自己授课的评价能力。这是以上能力的综合运用。评课,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检查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要求根据评课标准,通过讨论的方式对他人或自己的讲课作出较全面、系统、具体、准确的评价,并以此作为考查自己评定能力的重要要素。促使自己认真研究教材,编写教案,认真听课,评课,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 篇7

传统意义上的听, 是学生听教师讲的“听”, 是学生被动接受的“听”。素质教育意义上的听, 一是培养学生主动听的兴趣, 二是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听的态度和习惯, 三是培养学生有科学的听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听的兴趣要求教师上课要有趣有味, 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 发挥听的主观能动作用, 使学生广泛地听, 不仅听老师的, 也听同学的、家长的等。培养学生掌握听的科学方法, 主要要求学生集中精力于说话人和所述的话题, 注意唤起相关的知识、资料、概念、想象;形成有关这个听题说些什么, 为什么这样说的认识;对听到的词句及中心问题都要有心理反应以及认知上的反馈;并在听的过程中能够经常、快速地总结、评价所听到的内容, 区分主、次, 自觉形成整体观念, 并牢记需要记忆的内容。

二、多形式地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说”是用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传统意义上的“说”, 是教师的事。如果学生说, 也只是课堂上回答问题。素质教育意义上的“说”, 是一种学生主动用自己语言来表达自己思想的技能技巧训练。因此, 这种“说”的能力的培养, 要讲科学、有计划、要规定说的时间, 定出说的任务, 给出说的环境, 订出说的标准。开展课堂内“说”的训练。主要要求教师以“说”明理, 引导学生懂得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 说是进行思想交流和感情沟通的最根本途径;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营造说的环境, 给学生以充分的说的机会;如果进行课堂内叙述、说明等实践, 可介绍课文、介绍自己、口头描述人和事等;若进行各种朗读和表演实践, 可以结合课文中诗歌、散文、剧本、小说的不同语言特色, 使课堂教学适当地小品化、朗诵化、故事化, 从说的内容、胆量、声音、感觉、姿态等方面进行有系统的训练。进行课堂外的说的实践。

三、内外结合, 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传统意义上的读, 往往重精读、朗读, 轻泛读、略读, 轻能力训练。素质教育意义上的读, 在重精读、朗读的同时, 更强调泛读、速读的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精读能力。古人云:“读书有三到, 谓心到、眼到、口到”。读, 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语言训练形式, 是语文教学的一把钥匙。教材中的篇章是经过科学筛选的范文, 具有典型性、科学性、实用性等特点。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读的趣味点, 对范文的布局谋篇、风格特色、深远意境等进行生动地分析、点拨, 使学生想读、爱读, 最终达到理解文章、为我所用的目的。训练学生泛读能力。切实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 鼓励学生多读书, 读好书、好读书, 提高课外阅读量。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是终生受益的事, 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科学的阅读方法包括读书、理解、领悟、应用等步骤, 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首先, 读书重在提高学生读书的兴趣,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其次是理解, 主要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能快速掌握所阅读内容的结构、思路、特点等。其三, 领悟重在读后有所启发、有所悟、有所感、有所创新, 写出体会、感想。其四, 应用旨在将读的知识和体会运用于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检验自己的阅读成果。

四、学以致用, 培养学生写的能力

传统意义上的写, 往往只是一种被动的应试训练。素质教育意义上的写, 实际上是一种观察生活、思考人生和表情达意的创新方式, 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心理、行为过程。素质教育意义上的写作训练, 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景、物、人、事, 思考其中的情与理, 表达时做到准确、鲜明、生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过程中, 仅靠传授写作方法是远远不够的, 要着重对学生的构思创新阶段进行科学指导, 分层次扩充写练的内容, 采取灵活多样的批改办法, 并及时加以讲评,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在写作训练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以记叙熟悉的生活和议论熟悉的生活对象为主, 引导学生能写自己所想的内容, 从而克服写作训练中的盲目性和畏难情绪。写作训练与观察、思考密不可分。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积累各方面素材, 通过实际体验, 唤起他们的思维和兴趣, 写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必要时, 教师可进行“下水”指导, 以防空谈、泛谈, 发挥示范、激励作用。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训练是一个有机整体, 缺一不可, 它们相互促进, 相互配合, 相辅相成, 共同构成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核。

摘要: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是, 以能力训练为主, 重视文化熏陶,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那么, 怎样进行能力训练呢?主要进行哪些基本能力训练呢?笔者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略述己见。

小学歌唱教学中的基本技能训练 篇8

唱歌是一门集音乐、语言、形体、表现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小学生音乐课程标准指出, 唱歌教学的时间, 应为全部音乐教学用时的三分之二。这说明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唱歌教学是音乐教学的核心部分。歌唱是最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 最易于表达小学生个人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歌唱的教学方式简单易懂, 无论教学条件的优劣都可以进行, 它最易于音乐的普及与推广。通过歌唱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音乐表现能力, 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向上的发展。

歌唱是一门艺术, 要求小学生提高表现歌曲的能力, 就需要声音技巧的训练。有些孩子对童星的歌声进行表面的模仿, 扯着嗓子唱高音。有不少教师用成人的方法教导孩子们的演唱, 用成人的审美标准去要求孩子的表演及演唱, 忽略了他们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许多教师认为教导小学生学习声乐技巧太抽象了, 所以对于小学生的歌唱姿势, 呼吸的方法等都没有过多的要求。小学生和成人的发声器官以及语音的条件有着相当大的区别, 首先应该理解小学生的心理, 其次认真地思考如何指导教育小学生的歌唱发声。不能用成人的歌唱发声的理念和方法去考虑和指导小学生的歌唱发声。

二、小学生歌唱教学的基本内容

1.了解小学生的发声器官, 音域

歌唱和说话依靠的是人体自身的发声器官。教师要指导小学生歌唱, 必须对人体歌唱的器官、音域音区有全面的认识。这样才能按照人体机能的规律, 进行有效地教学。

发声器官的简介:

(1) 呼吸器官: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胸部及有关肌肉、膈肌和腹部及有关肌肉。

(2) 发声器官:喉头、声带、会厌。

(3) 共鸣器官: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以及头上的窦。

(4) 吐字器官:唇、齿、舌、上腭、下腭等。

(5) 听觉感受器官:外耳 (包括耳廓外耳道和鼓膜) 中耳 (包括鼓室、咽鼓管、乳突部) 内耳 (包括耳蜗、半规管和前庭) 。

小学生的发音器官发育尚不成熟, 比较柔弱。声带不足一厘米, 胸腔的容积小, 所以唱歌时共鸣主要靠头腔。给小学生进行歌唱训练时, 应当注意小学生的音域, 不能按照成人的音域去要求小学生。

按照小学生发声的共鸣位置习惯上分为三个声区:

中声区的音域是小学生原来有的自然基础的音域。教师在选择歌曲和练习曲中, 应尽量选择适合小学生的音域音区, 否则容易使学生声带造成沙哑、发炎等病变。

2.正确歌唱姿势的重要性

“呼吸是唱歌的源泉, 姿势是呼吸的源泉”。这说明歌唱姿势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如果在歌唱时身体没有正确的姿势, 呼吸就得不到有力的支持, 在歌唱时姿势不正确, 就会带来不正确的声音。这就如同运动员射击一样, 射击的姿势正确, 才能射得又准确又好。所以姿势是声音训练的首要项目。

3.小学生歌唱中易出现的问题

小学生在歌唱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喉音过重、伸脖子、扯着嗓子用真声唱歌等。有些学生为了让老师听见自己的声音, 便扯着嗓子喊, 把声音发大出来。这样使得声音苍白且靠前。长时间的演唱会使得声带充血并胀裂, 不仅损害声带并且会导致嗓子沙哑、失声。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声乐教学方法

1.正确教导小学生歌唱的姿势

正确的歌唱姿势应是:身体自然直立, 精神饱满, 双眼向前双脚分开或一前一后站立 (间隔10~20厘米, 不过可大) , 重心稳定, 下身是一个稳定有力的状态;头部要端正, 下颌要回收, 双肩要放松略向后舒展, 胸廓要稍向上挺起, 手臂自然下垂, 上身是个放松张开的状态。在教学的过程中, 学生在学习唱歌往往会出现一些不正确的姿势。例如驼背、含胸、仰头、伸脖、端肩等各种不良的姿势, 都会影响各器官的正常工作与协调配合。

2.加强歌唱中的呼吸训练

呼吸在歌唱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在歌唱训练中, 应该用简单并且形象的语言给孩子讲解, 例如, 当我们闻花打呵欠用吸管吸饮料的时候, 这些感觉就是吸气。掌握吸气后, 就教学生们如何用横膈膜控制气息, 例如抬重东西或者吹气球不让气球坠落时候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横膈膜支撑气息的感觉。呼气时就像学生们过生日时, 把蜡烛火苗吹灭的感觉。此外, 还应该注意呼吸训练时的时间安排。呼吸练习的时间安排应该是, 练习时间短, 但频繁练, 这种练习对于集中小学生的精神, 稳定情绪起到较好的作用。呼吸练习时要打开窗户, 使室内的空气保持清新。

3.正确的声音概念

小学生演唱歌曲时, 使用的是童声唱法, 由于音的高低不同, 一般只需要“头腔共鸣”、“鼻腔共鸣”和“咽腔共鸣”这三种共鸣。演唱高音时, 使用头腔共鸣, 而演唱低音区时, 使用咽腔共鸣较多

学生在演唱歌曲时, 往往到高音时扯着嗓子大声的喊上去, 唱低音时声音虚弱无力。这样说明他们在演唱时, 高低音的头腔与咽腔共鸣分配的比例不协调, 造成音色不统一。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该使用哼鸣唱法。首先吸一口气, 感觉就像打呵欠一样, 然后让嘴巴闭上保持兴奋状态, 使咽腔共鸣和头腔共鸣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气流最后通过鼻腔哼出去。声音要绕过鼻腔直通头腔, 不能把气流灌满鼻腔, 这样的话声音将会失去光泽。同时, 在哼鸣的时喉, 头部要放松不能加力, 否则声音靠前会变得又尖又细。共鸣是获得悦耳声音的精华所在。协调好三种共鸣之间的比例关系是获得良好声音质量的准则。

4.练习曲目的选择

我们根据歌曲的性质, 可以把歌唱的方法分为三类。

第一类:抒情优美的歌曲, 例如《让我们荡起双桨》, 这类歌曲主要训练长音、连音的唱法。

要求:吸气深, 呼气均匀, 声音圆润, 明亮, 柔和。

第二类:坚定有力的歌曲。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要求:快吸快呼, 声音有力度, 感情坚定有力。

第三类:活泼轻快的歌曲。例如《小号手之歌》

要求:吸气深, 呼气短, 声音有弹性。音乐集中、明亮

5.小学生的嗓音保健

童声期是嗓音发展的最初阶段, 所以教师要教导学生保护好嗓音。

(1) 不可大喊大叫, 大声叫嚷和大哭大闹对嗓音发展是有害的。

(2) 唱成人歌曲对儿童的嗓子有害。儿童的发声器官质地脆弱, 肺活量小, 音域较窄, 唱成人歌曲模仿成人的音量、音色, 会使喉肌肉过分紧张, 舌根后缩, 长此以往, 对嗓音的发展不利。

(3) 载歌载舞有害嗓子, 儿童们一边紧张的跳舞, 一边大声的唱歌, 气流压力大了, 容易使声带、室带的边缘受到剧烈磨擦而造成损伤, 所以, 在剧烈动时, 尽量少发声, 以减轻声带的负担。

(4) 在饮食上也应注意, 辣椒, 大蒜宜少吃, 这类刺激性的食物食用过多会刺激咽喉部粘膜, 伤及声带, 使声带充血。

摘要:长期以来, 我国的小学音乐课地方主管部门给予的关注不够, 有些学校缺乏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毕业的教师。也有不少音乐教师用成人的方法要求孩子的演唱, 使得孩子们失去了他们本该有的清澈纯正的声音。本文就通过了解小学生的音域、音区, 进一步阐述歌唱中的姿势及呼吸方法和发声方法及嗓音保健等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歌唱,技能

参考文献

[1]品川三郎[日].儿童歌唱发声[M].上海音乐出版社, 1900.

[2]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2.

[3]吴天球.让你的歌声更美妙[M].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1.

[4]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4.

[5]张守杰.嗓音病的防治[M].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002.

中小学篮球教学与训练的基本对策 篇9

任何运动项目都有各自一整套的专门动作方法, 即运动技术。任何运动项目技术动作的形成、巩固与提高都是通过练习去实现的。运动技能、技巧不是先天固有的, 而是在练习过程中形成和提高的。学习技术就是在教练员的指导和帮助下, 运动员自觉地、反复地、有目的的练习技术动作, 掌握正确完成动作方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动作的完成由生硬、不协调、不准确, 逐渐变为熟练、协调和准确。那些多余的、不必要的和僵硬死板的动作逐渐消失, 而使动作趋于规范和完善, 并进入巩固华、自动化的过程, 形成熟练的技能和技巧。运动技能是从接受技术知识的信息开始的, 通过反复的练习, 由多种分析器参与工作并综合成总的反馈信息, 在训练中最后形成的。

二、熟知练习方法的原则

在篮球教学与训练中, 练习的选择与组织非常重要。既要遵循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和教学训练的原则, 又要结合篮球运动的特点, 选择适合于完成具体教学和训练任务及对象水平的练习方法, 并在练习的全过程中发挥组织、指导和帮助的主导作用。在运用联系方法时, 应遵循以下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在选择练习方法、提出练习要求时, 要遵循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的渐进性原则。一般先采用比较简单的练习形式和和方法, 在初步掌握技术动作的基础上, 再变换练习形式, 改变完成动作的条件, 提高练习要求。同时, 要有不同程度的复杂性, 以扩大队员运用技术动作的范围, 提高运用技术动作的能力。书中每个练习都是在符合动作机制的基础上循序渐进进行的, 这样有助于正确无误地教会青少年来掌握规范的动作, 形成正确的技术动力定型。

2、精选多练原则

根据全队或个人的具体情况, 有针对性地精选练习方法, 反复练习。书中的每个练习均有其特定的练习目的, 以解决某个特定的技术和能力。练习时应严格按照每个联系的要点提示去完成。在正确地掌握动作方法后, 应逐步提高完成动作的速度。每个练习都在“要点提示”部分涉及了所有的细节及要求, 它为教练和队员提供了某一技术动作必不可少的细节。

3、多样化原则

用一种方法练习基本功, 用另一些相关联系去提高队员的兴趣和能力。相关联系不仅可以用不同的手段教会运动员相同的技术动作, 而且可以避免单调乏味, 收到异曲同工的效果。在使用这些练习时, 运动员不仅学到篮球基本技术, 而且对某些篮球打法也会有所了解。在选择练习方法时, 形成方法的多种多样的是很必要的。多样化能训练队员在不同条件下完成技术动作, 提高观察、判断和技术运用能力, 从而在比赛对抗的条件下提高运动技能和应变能力。同时, 多样化的训练能够提高运动员的练习兴趣, 保持良好的注意力, 培养运动员的主动性、机动性和创造性。

4、练纠并举原则

练习中要注意练习与纠正错误的结合, 练纠并举。掌握任何一个新技术动作, 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常常是与消除一些多余动作和不正确的动作相联系的。除了运动员独立反复地练习外, 还伴随着教练员或自己对错误的纠正。除了教练员在练习中的语言刺激和对错误的纠正外, 运动员在练习时要自我分析、自我检查、想练结合、相互观察和相互帮助, 这有利于改进动作, 培养独立性, 以及团结互助和克服困难。

三、掌握练习的基本要求

1、基本功的练习要求

基本功训练应该个人练习开始, 逐步过渡到2对2、3对3练习, 最后进行4对4练习。教练员要科学制订训练计划, 合理安排每一阶段的训练时间, 针对性地采用训练方法反复练习, 并用图表记录运动员的训练情况。

基本功的训练歩骤:首先在无防守的情况下练习, 掌握正确而熟练地脚步动作;然后在有防守的情况下复习、巩固。此阶段, 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往往会产生变形, 教练员一定要严格要求, 耐心帮助运动员改进, 促进运动员的基本技术不断提高。

基本功练习要贯穿于整个训练过程始终, 包括5对5练习、攻防综合练习、特殊情况下的战术练习等。教练员每天都应安排一定时间练习基本功, 只有不断重复练习才能不断提高运动员的篮球基本功, 并且基本功的练习要求一定要与教练的篮球哲学相一致。

不同阶段训练的侧重点应该有所不同:

第一阶段 (训练前期) , 这是训练期中最长的一个阶段, 在这一阶段。每次训练的时间平均为2个半小时, 主要是个人基本技术少量对抗技术初步掌握全队攻防战术方法球员之间的战术基础配合等内容。

第二阶段 (训练中期) , 在这一阶段要在上一训练阶段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高个人技术, 确定并完善全队攻防战术体系, 即选定适合本队的攻防战术, 排除球员既不理解又不能运用的攻防战术, 改进个人技术中的薄弱环节。

第三阶段 (训练后期) , 这一阶段主要进行全队攻防战术演练及实战训练, 但应减少训练时间, 避免球员身体强对抗和受伤, 同时又要是球员精神和身体上做好全面准备,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一定的紧张水平。教练员一定要防止球员松懈, 球员的任何松懈和懒散都将导致全队的训练前功尽弃。

第四阶段 (比赛期) 。这是在联赛进行过程中的训练阶段, 主要利用比赛场次间隔之间的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这一阶段不要再学习新的攻防战术配合, 而要针对对手的具体情况, 调整改进本队的攻防战术, 完全针对比赛的需要进行训练。

2、传球的练习要求

传球是组织进攻的主要手段, 队员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传球为同伴创造良好的投篮机会, 球队75%的投篮机会来自于助攻。传接球是最为重要的进攻技术, 教练在训练中不仅要提高传球技术, 更应强调接球技术的提高, 因为由于接球原因引起的错误多于传球原因引起的错误。

练习传接球时应该注意: (1) 基本技术必须通过实践操练才能掌握; (2) 反复练习。不仅要掌握全面的基本技术, 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比赛中运用技术。教练员在平时的训练中要不断提高队员的应变能力, 因为应变能力对队员在比赛中运用技术至关重要。

3、投篮的练习要求

进行任何一种投篮练习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 并且尽可能像比赛一样。为了使投篮练习同实际考试一样, 必须在练习中施加各种压力, 如要求命中率、增加紧张气氛等。投篮练习不仅要有准确性的要求, 而且要有投篮总数的要求, 以提高传球、抢篮板及投篮的速度, 从而加快整个投篮练习的节奏。通过设定“质”的要求以提高练习的竞争性, 通过设定“量”的要求以提高练习节奏和练习强度。

投篮应该分组配对练习, 每次练习都要计时、计分, 并要求投中后队员要大声“计数”。除得分最高的3名队员外, 其余队员在练习结束后都要给予一定的处罚 (冲刺跑、俯卧撑等) , 这样可激励队员努力训练。在进行投篮练习时应注意以下具体要求:

(1) 减少不必要的动作; (2) 注意投篮的跟随动作; (3) 肘关节不要外展; (4) 非投篮手扶球侧部; (5) 投篮时抬肘伸臂; (6) 罚球前停留2~3秒; (7) 重心稍前倾; (8) 形成良好的动力定型; (9) 保持良好的投篮弧线。

摘要: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对抗的球类竞赛项目, 其技术多种多样, 变化无常。篮球技术、技能、技巧的形成, 应遵循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和教学训练原则。篮球技能的形成有它自己的程序和特点, 其程序为:一般地了解动作, 建立完成正确的动作概念;在简单条件下练习动作, 掌握正确的动作方法;在复杂条件下改进和完善动作, 掌握动作的运用能力和提高应变能力。

关键词:篮球教学,训练,对策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 篇10

一、让学生会听

对于小学生来讲,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而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获得, 首先应该是从听开始的。学生通过倾听来理解老师口语表达的各种信息, 之后才会在头脑中将这些语言转换成各种能力。因此, 我们要立足于课堂, 通过问答或互动等方式, 引导学生进入倾听状态, 集中学生注意力, 让他们产生听的欲望和兴趣。并适时对学生的良好表现进行赞扬和鼓励。久而久之, 便会使学生养成乐于倾听的好习惯, 这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是大有帮助的。

例如, 在指导学生背诵或复述课文时, 我们可以首先让学生通过听讲和阅读的方式来找出或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 之后引导学生串联这些词语进行复述, 这样对增强学生的瞬时记忆力是十分有效果的。为了能够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倾听状态, 我们还可以适时创设听说情境, 让学生在倾听交流时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这种结合课文所进行的听说训练, 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

由此可见, 我们应该结合小学生年龄小, 学习的随意性大的特点。把倾听当作一项语文基本素养来训练, 只有对倾听产生了兴趣, 才能主动去参与学习, 进而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二、让学生会读

朗读是对作品进行再创造的过程, 它能够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 用形象化的口语来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艺术手段, 也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从基础角度而言, 朗读能规范发音, 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要求小朋友跟着老师读, 看清楚口型, 这都是为了规范发音, 如果不读, 就根本不会知道发音是否正确, 只有读出来, 发现不对之处才能及时加以改正。朗读还能帮助理解, 正所谓“读书百遍, 其意自见”,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时, 可以分角色进行, 也可以齐读或自读。要注意引导学生披文入情, 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课文当中, 与作品产生共鸣。同时, 还要注重语感的培养, 通过学生的激情表达, 来展现作者的创作意图, 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 培养感知作品的能力。

如学习《两小儿辩日》一文时, 我抓住了文中“辩斗”的内容, 让通过自读或者分角色进行朗读, 这样便会不知不觉地将学生带入到文章的情景之中, 让他们在朗读和体验的过程中, 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这不失为一种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好方法。

三、让学生会写

听说也好, 读写也罢。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因此, 我在提问的过程当中, 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通过各种对话练习, 促使学生学会表达。

简单地说, 表达就是通过口述或文字的方式, 把思想感情表示出来。然而受小学生知识面儿窄和逻辑思维有限等因素的影响, 他们口语表达能力强是一种普通和正常的现象。而此时, 我们如果能利用课文插图, 启发引导学生思考, 加强口语训练, 或者结合课文内容, 进行表达练习, 多留给学生一些想象的空间, 多给他们说话的机会, 等等。这些做法不仅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而且可以是学生在不断地说话过程中, 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 为将来动笔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众所周知, 小学生写作是从一年级的“口头作文”开始的。所以, 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时, 首先应该从指导学生说话开始。例如, 在说话训练中, 我经常要求学生说完整的话, 能够完整地表述事情, 帮助他们形成句子的概念。或者提倡学生用汉语拼音写话, 把他们内心的想法或感受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把平时自己所经历的事情或身边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 等等。这样既有利于巩固识字, 又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认识和表达能力, 这样便可以为将来抒发思想感情撰写各类文章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

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 篇11

语文是工具学科。语文科教学的成效往往决定学生学习其它学科的效益。小学语文教师除了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精神、师德修养外,还需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即要努力提高自身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教学基本功。但由于种种的原因,有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不能很有效地提高自身基本功。作为学校,就要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从主观上有提高自身基本功的愿望,从客观上有提高基本功的途径。

【关键词】语文教师;基本功;内涵;现状分析;提高策略

【中图分类号】

儿童是祖国的希望,儿童成长的历程喻示着祖国明天的愿景。儿童的成长,离不开教师。教师的劳动具有强烈的示范性,故教师的综合素质的高低必将大大影响教育对象——儿童的教育效果。可以这样说,教师群体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受教育者的教育结果。

一、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内涵

《现代教育学》认为,教师的基本素质“包括专业精神、师德修养和业务素质三方面”。[1]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除了必备的专业精神及师德修养外,还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即要不断提高教育科研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不断增强自身的创新精神和改革意识,特别是要不断地提高自身听、说、读、写的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现状

事实上,在职的小学语文教师中,虽然各种形式的培训相继出现,但力度似乎还远远不够;有些语文教师就算参加了各种培训,但也是出工不出力;或者有些语文教师现代技术教育手段加强了,但传统的双基教学却缺失了。

2.学校要积极组织各种专题培训,语文教师参加培训要成为一种制度。

培训是一种有组织的知识传递、技能传递、标准传递、信息传递、信念传递、管理训诫行为,学校管理者应当充分利用好培训这一有效的提高手段。现在,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各种培训层出不穷。

3.鼓励语文教师参加学历或非学历进修。

教师进修,包括学历进修和非学历进修。未达到学历要求的语文教师,要积极地报考适合自己的大专院校,拿到学历证书,并通过学历进修的过程,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

(二)教师互助学习策略

俗语说得好:“一个好汉三个帮”。作为语文教师,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如果我们将语文教师组合起来开展种形式的学习互助活动,势必会事半功倍。

1.设立教学沙龙或教学论坛。

现代社会的人,交流手段非常丰富。作为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沙龙的形式,开展学术交流。这样的交流,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使交流更加开放、自由,更加有成效,同时也更有利于教师基本功的提高。东莞市有这样一所学校,他们在自己的校园网上开辟论坛,光是语文方面的论坛就不少。

2.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讨论会。

每周,学校可以统一开辟出一个固定的时间,让全体语文教师开展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语文教师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讨论会,如怎样备课、怎样提高提问的艺术等等。东莞市有一所学校的做法就很好,学校开学初排课时就有意安排每周二下午二三节课时间作为全校语文教师的业务学习时间。

3.开展教学论文评选。

撰写教学论文,是每个语文教师每个学年必定要完成的功课之一。为了提高语文教师撰写教学论文的水平,更为了提高语文教师“写”的基本功,学校应该组织好一年一度的校际论文评选。以此来提高语文教师写作论文的积极性,提高写作论文的水平。

(三)教师反思学习策略

1.语文教师每周撰写一篇高质量的反思。

反思是人自身觉悟的过程,是自我提升的过程。在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和教师教育实践中,造就“反思型教师”成为人们的共识。[4]从一定意义上说,撰写教学反思,就是语文教师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己教学基本功的有效手段。教学反思,可以写自己教学当中的成功之处,可以写教学当中存在的失误,可以写教学当中的灵机一动、点晴之笔,还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理念等等。

2.对语文教师撰写的教学反思进行评奖。

为了褒扬认真撰写反思的教师,为了提高语文教师撰写教学反思的兴趣,更为了及时修正撰写教学反思之路,学校每学期至少要对语文教师上交的教学反思进行一次评奖。评奖应该公平、公正、公开,应该邀请此方面的专家作评委,以体现评奖的权威性。

(四)教师实践学习策略

1.开展教学设计比赛。

教师的主要活动之一是备课,备课水平的高低,往往是衡量一个语文教师基本功的水平高低。俗话说得好,人不学后退,刀不磨生锈。作为语文教师,开展教学设计比赛,就是磨刀,就是一条提高自身基本功的捷径。这样的比赛,可以分两种形式:一种是提早准备的精品教案;第二种是全体语文教师现场完成的即席教案。两种比赛,各有千秋,可以在两个学期当中轮流进行。

2.开展即席上课比赛。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集中反映了一个语文教师语言的功底、课外知识的水平、教学设计的能力、课堂应变的技巧等等。故学校领导者特别是语文科负责人就应该统筹安排,不定期组织语文教师开展即席授课比赛,提早发动,限定时间、限定内容,对所有教师的授课进行公开、公平、中肯的评价,促进语文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3.举办语文教师朗诵或演讲比赛。

可以这样说,学生佩服语文教师,首先从语文教师的讲话开始。毫不夸张地说,语文教师普通话水平的高低,往往会成为学生喜恶语文教师的分水岭。因此,语文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应该是广大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开展语文教师朗诵与演讲比赛,是提高语文教师普通话水平的捷径。

4、举办语文教师三笔字培训和三笔字比赛。

钢笔字、粉笔字和毛笔字,是语文教师必不可少的三笔字。学生佩服语文教师,除了教师的出口成章以外就是教师的三笔字了,可见三笔字对于语文教师的重要性。为了提高语文教师三笔字水平,学校可以采取以下三个办法;(1)、聘请专家举办三笔字技法讲座;(2)、设立教师每周练习三笔字的制度,要求教师每周上交一些练习作品;(3)、学校组织三笔字比赛。用好了以上多种训练手段,不出两年,语文教师的三笔字水平必将有质的飞跃。

(五)教师学习激励策略

语文教师专业化的成长,除了增鼓励其个人要求进步、开展各种活动以外,学校还应该有制度方面的激励措施。

结束语:当然,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它需要我们学校管理者与教师本人共同努力。只要我们学校管理者与广大语文教师上下一心,提高语文教师基本功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业。

参考文献

1.作者段晓蕾,《成功教师语言艺术》,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9年版。

2.作者郭元祥,《教师的20项修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第26页。

3.作者扈中平、李方、张俊洪,《现代教育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210页。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 篇12

一、转变教育观念, 构建新型课堂教学形式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不是教师的“独角戏”。开展“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语文活动教学形式, 是一种有效的解决问题途径。在教学过程活动中, 教师以指导者的身份出现,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在适宜参与、探究、创造的开放的教学环境中, 通过开展探究式学习、交往式学习、合作式学习、体验式学习以及有意识地接受学习等活动, 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会逐渐养成。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 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 激发兴趣, 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 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 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 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探索知识奥秘的活动, 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 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如《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 教材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 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了解威尼斯水城的独特风情和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方法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本课时如果按一般讲读课文模式, 学生的情感很难被调动, 因为学生对威尼斯了解非常少, 重难点突破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三、创设情境, 简简单单悟课文

世界是形象的, 但描述这个世界的课文却是抽象的文字符号。比如一年级上册《影子》这课, 学生由于年龄小, 对“影子”这一自然现象的认识还不清楚, 对“影子在前, 影子在后, 影子像条小黑狗, 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 影子在右, 影子是个好朋友, 常常陪着我”。这些内容还不太理解。如果教师只是进行口头讲解, 学生难以接受。课堂上, 我发现外面太阳很大, 灵机一动:何不直接到太阳下, 让学生亲身感受一下影子呢?于是, 在学生初读课文后, 我引导他们质疑。学生纷纷质疑:影子为什么一会儿在前, 一会儿在后?影子为什么一会儿在左, 一会儿在右?为什么说影子像一条小黑狗, 常常跟着我?为什么说影子是我的好朋友, 常常陪着我?为了解决以上疑问, 我把学生带到了操场上, 让他们在太阳底下排好队, 指挥他们分别面朝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让学生找找自己的影子各在自己的什么方向。学生马上就惊奇地发现, 自己的影子一会儿在前, 一会儿在后, 一会儿在左, 一会儿在右。我又让学生在操场上随意跑, 把自己的影子甩掉。学生愉快地跑着, 不断地有学生向我报告:“老师, 我的影子甩不掉, 它像小黑狗一样跟着我。”“老师, 我走到哪儿, 影子就走到哪儿, 我们俩像朋友”……学生简简单单地理解了课文。

四、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起始, 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 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 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 让学生一起制定一个所要达到的目标。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 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 他们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 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积极参与的活动。学生主人意识越强, 他们的学习参与意识也就越强, 越能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 去实现确定的目标, 变“要我这样学”为“我要这样学” , 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 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教师解放学生, 学生勇于实践。要让学生成为主体, 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 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 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有时看起来很乱, 但那是在讨论问题, 而不是打闹;有时很安静, 那是在听讲, 是在做题。教师管理井井有条, 既有民主又有集中, 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 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 是学生动口的过程, 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 然后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演出来、做出来,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实践。学生通过实践, 借助一定的操作技能, 使主观见之于客观物质世界, 使之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有的教师总结出五让教学法:书本让学生读, 见解让学生讲, 三点 (重点、难点、疑点) 让学生议, 规律让学生找, 总结让学生写。这是值得可取的。

五、提倡学生合作学习, 取长补短

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 当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 是知难而退, 是指望教师讲解, 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 共同合作解决, 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 寻找解决策略, 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 学生要发言, 要听取同学的意见, 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 这样, 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 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课堂教学中, 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 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 大部分能解决问题, 只要让学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教师稍加点拨即可, 从而节约大量时间, 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 要强调学生动手操作, 而且要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下进行, 使学生互相帮助、促进、检查。教师要投入到小组中, 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 提高学生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单一, 题目形式稍有变化往往会影响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 甚至失误。设计一题多想, 同一问题多种解决等, 在学生独立解决的基础上, 然后组织小组讨论、辨别、交流, 有利于解决问题, 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 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 教师要为此搭建平台, 做好铺垫, 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 使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 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只有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潜能的开发、智慧的生成、人格的完善, 同时又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与发展, 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体验到教育的幸福、实现自身的价值, 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

摘要:有效语文课堂教学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 教师要为此搭建平台, 做好铺垫, 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观念, 使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 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上一篇:怎样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下一篇:差异及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