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证券市场改革

2024-06-11

欧盟证券市场改革(共8篇)

欧盟证券市场改革 篇1

欧洲联盟委员会 (以下简称欧委会) 于2015年3月25日宣布, 要在欧盟区域内实现统一的数字化市场的计划大纲。通过消除28个成员国现行的制度壁垒, 旨在实现市场培育、经济振兴和公平贸易等目标。目前, 欧委会已经开始对主要的零售商和内容分销商, 开展长期的调查工作。

该计划将跨越不同领域, 在实施中也会面临不少的困难, 更重要的是, 这项计划将对以美国为首的诸多国外IT及互联网公司, 造成重大影响。

《华尔街日报》在2015年4月23日发文表示, 欧盟当局已经成立了一个新的监督机构, 对谷歌公司在搜索市场上进行“反垄断”调查。据《华尔街日报》所获得的欧委会内部文件显示, 美国公司如谷歌、脸书 (Facebook) 等近来对于欧洲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大, 这引发了欧盟方面的关注与担忧。这份文件共列举了谷歌、脸书、亚马逊以及Etsy等32家美国网络公司。为监督这些公司的经营动向, 欧盟正在制定新的制度框架, 例如引入“谷歌税”等, 以应对美国企业不断扩张的市场影响力。

欧盟此次改革的具体领域包括IT、通信、相关媒体 (电视、电影、音乐、出版) 和零售业等。所列出的具体改革项目包括取消移动通信漫游费、旨在促进电信基础设施投资的企业负担平衡审议, 以及旨在消除跨国境商务壁垒的行动等。

《金融时报》也评论了这项改革:首先, 这将打破传媒领域的壁垒, 近年来因国别不同, 媒体内容的流通遭到一定限制, 损害了作为普通消费者的基本权益。例如, 如果BBC (英国广播公司) 要在整个欧盟地区进行电视节目传送的话, 会有许多人愿意付费并与之签订合同, 但目前这种节目的传送还很难做到。

其次在电子商务领域, 如荷兰人和斯洛伐克人同样是借助在线服务乘坐出租车, 在道路环境和距离几乎相同的情况下, 荷兰人也要支付昂贵的流量费用。在通信领域, 取消漫游费的呼声已经越来越高。

《华尔街日报》也指出:欧洲各电信运营商之间对于通信基础设施负担的不满呼声已经日渐高涨, 因此在欧委会推出的改革措施中, 很可能会对提供Whats APP和Skype等OTT服务的脸书、微软等美国企业, 要求他们分摊一部分通信基础建设和维护的费用。

据路透社报道, 欧盟地区在网络零售领域也存在运输费用方面的壁垒问题, 据欧委会调查结果显示, 在欧盟地区, 碍于高昂的运输费用, 居民购买本国以外物品的比例仅占整体的15%左右。

另外在移动通信领域, 目前各国因对移动通信所需的频段分配不足, 已经推迟了对于4G网络建设和推广, 因此欧盟正在起草对各国政府权限施加一定限制的法案。

欧委会在2015年5月6日宣布, 将针对欧盟的数字化市场出台旨在排除壁垒的新措施, 如在欧盟区内促进跨境网购、与著作权有关的放松管制, 以及与主要网络运营商相关的法规等。其改革方案包括了在欧盟区域内实现跨国境配送成本的均衡化, 音乐、视频等内容的平等获得, 以及针对谷歌、脸书等公司提供服务规则的16项措施, 这些措施预计将于2016年年底前实施。预计这些措施实施时, 将会为整个欧盟创造4150亿欧元的经济效益, 且产生大量的就业机会。

中草药在欧盟市场失策 篇2

今年五月,欧洲传来消息,根据2004年出台、近期刚刚实施的《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以下简称“指令”),凡未经注册的植物药将不得在欧盟市场上作为药品销售和使用。中国中药由于无一例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在欧盟的注册程序,将全盘撤出欧盟药品市场。

这一消息无疑对具有千年中草药渊源历史的中国是一个沉重打击。虽说中药大规模进入欧洲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欧洲植物药市场却有七百年的历史,中药流传欧洲民间也过三百年,中药一夜之间却变成了非法药物。

中药在欧洲遇阻,恰恰给了大型跨国西方制药企业一个良机。显而易见,在《指令》的制定过程中,并没有专业的中草药专家参与,多数适用了西药的注册方式。热爱和同情中医的人们,可能认为《指令》是欧盟保护主义的一种手段,甚至认为是欧洲抗衡中国经济发展的策略之一。

欧盟植物药市场规模远远超过百亿欧元,流通的植物药多达1200多种,占全球40%的份额,平均60%以上的欧洲人使用过植物药。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中药出口额仅为1.37亿欧元,其中注册难度最大的中成药出口额只占7%,在欧洲市场份额小于0.5%。应该说,《指令》的实施对中国总体出口业并没有太大打击,重要的是,这次给欧洲的15.5万正规中医大夫和中国渊博的医学文化带来了长远的损失。

仔细分析《指令》和西方国家的社保理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指令》的原意并不是取缔包括中药在内的植物药,由于西方国家的医保体制要求有严格的药物监管政策,只有注册过的植物药才能进入医生的处方中,参加保险的病人就可以享受和西药一样的报销待遇。目前,注册植物药多达249种,唯独没有中药(成药)。主要原因除了注册费太高外,按照西药逻辑制定的《指令》细则并不适合于中药的注册。

第二,中医和中药在西方国家的认可度并不客观,在大多数国家都处于“灰色地带”,中医医生在国外一般都不可能得到合法的行医执照,大多数中医都被列入庸医之列。了解中医功效的西方病人一般是在没有别的治疗可能的情况下去看中医,病人的诊断、治疗和药费一般不包括在社保系统中,大多数中药都只作为保健食品服用。

第三,医生是药物处方的关键,即使中药成功注册,如果不知道如何在医生中宣传推广,只靠没有行医执照的中医开方,病人药费还要自理,这种情况下中药的销售注定是有限的。如果注册资本不能得到回收,中药在欧洲的推广就会陷入困境。

中国近年来的国际化道路在其他行业都有不少成功案例,中国医药是千年文明的结晶,也是中国文化宝贵的一部分。所以,中医和中药的海外推广应该列入长期的战略计划中,中国应与欧盟进行必要的对话和沟通来完善《指令》细则。

一贯奉行民主制度的欧盟,似乎已经意识到《指令》的不合理之处,成员国目前也自行决定植物药的“食品”和“药品”之分,部分不标明治疗或预防某种疾病的中药,仍可作为食品或保健品进入欧盟。

“中国鞋”理性重返欧盟市场 篇3

各方信息表明,在今年3月底欧盟对华出口鞋反倾销终止后,温州鞋企正以冷静的头脑及更加成熟、理性的姿态重返欧盟市场。

——从欢欣鼓舞向冷静反思的转变

上世纪9 0年代初开始,部分欧洲国家对我国皮鞋实行了“进口配额”限制,这项措施持续了1 4年,直到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入世后,随着我国对外贸易额的不断增长,欧盟针对我国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和技术壁垒等各种贸易摩擦就接连发生。2005年,欧盟正式发起对我国皮鞋的反倾销立案调查。2006年10月,欧盟又对中国和越南产皮鞋征收16.5%的反倾销税。数据显示,从2006年到2010年底,因为欧盟反倾销关税,使我国对其出口的皮鞋销售额下滑约20%,直接导致约20000人失业。

4年多来,国内的奥康等5家企业曾3次奋起应诉、抗辩。2010年4月,我国政府还将之上诉WTO。

在我国政府和奥康等5家企业锲而不舍的抵制下,终于“柳暗花明”。2011年4月1日起,欧盟正式取消对中国皮鞋征收16.5%的高额反倾销税。至此,这项维持了5年之久的贸易保护措施才终于“寿终正寝”。

受此利好消息的影响,原本投向越南、印尼、马来西亚、印度等中国周边国家的不少欧洲皮鞋订单,纷纷向中国制鞋企业投来“橄榄枝”。

然而,欢欣鼓舞之余,温州广大鞋企也开始冷静、深刻地反思。

中国皮革协会有关负责人告诫温州广大鞋企,虽然反倾销措施已终止,但我国鞋企一定要汲取教训,认真研究欧盟关于皮鞋出口的法律法规,规范企业自身经营行为,遵守行业规则,为产品出口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中国皮革协会副理事长,奥康鞋业董事长王振滔在和同行交流时表示,反倾销税取消对出口企业是一种“减负”,利大于弊,但不应该盲目乐观,要着眼于我国鞋业的未来。广大鞋企要以此为戒,规范自身贸易行为。

康奈集团总经理周津淼说:“反倾销终结是必然的,但是,我们要认真反思,总结吃亏的教训,一是要放弃政府补贴,二是要加强学习国际贸易规则。人家反你总是要找理由,尽管有刻意的因素,但我们要了解他们的依据,行业协会、律师团和参诉企业等要把实际情况向同业的企业讲明,不然我们死在哪里都不知道。”他表示,从国家层面来说,要积极争取市场经济地位。国际反倾销一个重要的手段是不按我国的各项原材料计价成本,因为我们尚未获得市场经济地位。欧盟是按巴西、印度等国的成本来“套”我们成本,这样我们永远吃亏。

康奈集团国际贸易部总经理缪仁赞坦陈,反倾销固然有欧盟贸易保护主义在作祟,但也有我国企业自身的软肋。譬如在定价、出价等方面我们就有些“老毛病”。多年来,在广交会及一些订货会上,中国一些企业低端、无序竞争,互相杀价,一双鞋的价格有人报5美金,就有人出4.8元,最终压到4.5元甚至更低,这无形中自己把产品压成低档货,授人以柄。

针对以往这些教训,反倾销终结后,温州市鞋革协会积极组织广大鞋企举一反三。他们邀请商务部有关官员到温州作报告、培训,重点反省自己,不要再走老路。对此,广大鞋企形成了共识。

——从“找订单”向“选订单的转变

4月以来,奥康进出口公司的人员非常忙碌,反倾销税取消后数十万双发往欧盟地区的皮鞋接连不断地装柜,一批批欧盟客户盯着要的产品陆续启运。

奥康进出口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首批出口的皮鞋是奥康在欧盟最大客户GE OX公司的订单。此前该公司向奥康下的年订单高峰时达1 5 0多万双,受反倾销的影响订单降到1 0 0万双左右。今年初,得知欧盟反倾销税将取消,第一季度GEOX公司的订单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7 0%左右。

奥康集团不仅出口欧盟的数量在增加,单价也比往年有所提高,每双都在2 0美元以上。奥康进出口公司负责人李海军告诉记者,有些销往德国的单价甚至达到4 0美元一双。康奈、东艺、巨一、金帝等一大批鞋企获得欧盟的订单也都“像雪片一样飞来”。

面对这一喜人现象,温州鞋企并没有仅仅陶醉其中,而是冷静分析目前的产业形势,精选高附加值的订单来接。康奈集团对订单的选择甚至几近苛刻,企业选单的目标是为欧盟的“B O S S”等一些知名品牌做0BM(贴牌加工)。他们认为,为知名品牌贴牌生产一是价位高,无倾销之嫌,二是可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创新设计等。

巨一集团是浙江省鞋业出口第一企业,也是出口欧盟的龙头企业。董事长潘建中说,反倾销结束后,订单的确比过去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他们的原则是“小心谨慎”,不图激增效果,不搞“一哄而上”。在他看来,重新进入欧盟市场也有个过程,要逐渐成熟。饿的太久了,一下子吃多会撑坏肚子。从经营角度看,重新开放的市场对企业来说本身也有个适应过程。“今年是第一年,有个消化、适应期,预计高峰期在二三年以后。”他说,为了防止再一次出现反倾销,企业会逐步进入欧洲市场,将每年的增量控制在1 0%~2 0%之间。

据温州鞋革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谢榕芳介绍,今年温州皮鞋向欧盟的出口量将以1 0%~2 0%的增幅稳步发展。

——从“大路货”向“固特异”转变

吃过近5年“反倾销”苦头的温州鞋企,如今不仅学会量的控制,舍得忍痛割爱,而且更学会质的提升,走转型升级之路。

奥康鞋业董事长王振滔告诫鞋业同行,在国际市场上最终是靠产品品质取胜,不能靠低价走量。只有这样,中国鞋业在国际舞台上才能占领主动权,赢得更多话语权。

质量与价格,是一枚钱币的正反面。低质的产品、低档的品质自然是低位的卖价。康奈总经理周津淼认为,温州鞋目前还是有一些不规范的地方。譬如说质量,就有不尽如人意之处。过去人们对质量的评判标准是牢不牢,耐不耐穿。现在温州鞋的牢固问题虽早就解决了,但国际市场又冒出新的质量标准,诸如环保标准、安全指标等。产品对人体有危害,这是很大的质量问题。虽然针对价格的反倾销贸易壁垒终止了,但下一步面对的可能又是技术壁垒、环保壁垒等等。“理性重返欧盟市场”、“摆脱‘大路货’”、“在质量管理上狠下功夫”已成为温州鞋企的经营思路和目标。

为了使温州鞋在欧盟市场“站稳脚跟”,康奈集团引领温州广大鞋企走“固特异”之路。康奈引进世界最先进的设备技术,以顶级皮料、特殊辅料、特别工艺,改变当前鞋业通行的冷粘工艺,以沿条与大底缝线、沿条与鞋帮缝线、鞋底与大底之间衬软木的工艺制造“固特异”皮鞋,做成结实而舒适、固定脚型的特、新、异高档皮鞋,价格是“大路货”皮鞋的6~7倍,国际市场上的卖价达2000多元一双。公司国际贸易部总经理缪仁赞称,有了这个王牌,定价权就掌握在自己手里。

东艺鞋业集团则在打造品牌、提高附加值方面狠下功夫。过去公司用的是外商提供的图纸设计和品牌,现在则注重自主研发、扩大设计能力,贴牌生产虽仍使用外商的品牌,但在核心技术上“我设计他认定”,从而掌握了欧盟市场的主动权。

温州泰马鞋业有限公司走高科技之路,针对“用工荒”、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困难,积极引进机器人等先进设备以减轻劳动力的压力。

奥康鞋业谋划得更远。他们建立长远规划,向全球品牌目标攀登。为此积极与国际知名大品牌加盟合作,开拓国际市场,将中国产品推向国际化。同时积极运作,大胆收购意大利、西班牙等世界皮鞋王国的国际品牌,将中国品牌插上飞向国际品牌的翅膀。

欧盟工业品市场准入体系概述 篇4

一、技术法规体系

欧盟的技术法规可以分为条例、指令和决定三种类型:

(一) 条例

“条例”由理事会和议会联合批准或者由委员会单独批准。《欧共体条约》第249条的规定, 条例具有普遍适用性, 完全直接地适用于所有成员国。普遍适用性和直接适用性是条例的两个基本特征。“普遍适用性”是指条例适用于欧盟所有成员及所有公民, 这个特征使条例与另一种立法文件-决定相区别开;“直接适用性”指条例一经制定, 则成为各成员国法的一部分, 不需要也不允许各成员国立法机构转化为国内法。

(二) 指令

“指令”由欧盟理事会和欧洲议会联合批准或者由欧盟委员会单独批准。根据《欧共体条约》第249条的规定, 指令只对其所发至的成员国具有约束力, 并且仅要求接受国达到规定的结果即可, 但是以什么方式和方法实现该目标, 则由各成员国在本国法律框架下自行决定, 根据指令转化成的国内法律和法规必须具有强制力。

指令与条例相比, 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不具有全面的约束力, 而仅对其规定的目标具有约束力, 但采用何种形式与方法达到指令规定的目标可由成员国自行选择。换句话说, 指令仅规定作为其发布对象的成员国在一定期限内所应达到的目标, 至于达到目标的行动方式则由有关成员国自行选择决定, 因此指令只有通过成员国的实施才能产生法律效力。由此可见, 欧盟发布指令的意图在于调整和协调成员国国内法。二是不具有直接适用性。三是仅适用于其成员国。

(三) 决定

“决定”是由欧盟理事会与欧洲议会共同批准或者由欧盟理事会、欧盟委员会单独批准的对特定对象具有直接全面约束力的一类法律文件。根据欧共体条约第249条的规定, 它对规定的接受者具有直接拘束力, 它的发出对象可以是成员国, 也可以是自然人或法人。决定可针对特定成员国或所有成员国发布, 也可以针对特定的企业或个人发布。决定与条例的相同点是, 它对其发布对象具有全面的法律约束力;与条例的不同点是, 它只具有特定的适用性, 而不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二、技术标准体系

(一) 标准化主管机构

欧盟标准由三个欧洲标准化组织制定, 分别是欧洲标准化委员会 (CEN) 、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 (CENELEC) 、欧洲电信标准协会 (ETSI) 。这三个组织都是欧盟委员会正式认可的标准化组织, 分别负责不同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其中, CENELEC负责制定电工、电子方面的标准;ETSI负责制定电信方面的标准;而CEN负责制定其他所有领域的标准, 如机械工程、建筑和土木工程、燃气用具、冷却装置、取暖装置、通风设备、生物和生物工艺学、卫生保健、日用品、体育用品及娱乐设施、个人防护设备、工作场所的卫生和安全设备、信息及通讯技术、质量认证、环境、消费品、食物、材料等。这三个组织分别按照自己的组织机构和标准制定程序, 在各自的工作领域内进行欧洲标准的制定工作。

(二) 欧盟标准体系

1. 自愿性标准与强制性技术法规相结合的有机体系。

欧盟采用自愿性标准体系, 标准本身不具有强制性。欧洲标准化委员会 (CEN) 、欧洲电工技术标准化委员会 (CENELEC) 和欧洲电信标准协会 (ETSI) 作为欧盟委员会认可的标准化组织, 有权制定自愿性欧洲标准。尽管欧洲标准是自愿性的, 但CEN、CENELEC和ETSI可根据欧盟委员会的委托, 制定欧盟新方法指令下的欧洲协调标准。产品符合这些标准将被视为符合相应的技术法规, 因此, 被列为协调标准则效力将大大高于其他欧洲标准。此外, 一旦一项欧洲标准被欧盟法律所引用的话, 那么在该法律的适用范围内也将强制执行。

根据欧盟的新方法指令体系, 以技术法规规定基本安全要求, 以标准作为法规的技术支撑, 规定详细的技术要求, 并具有推定符合性的效力。该体系在提高立法效率的同时, 依靠标准化机构吸收全社会技术力量来制定标准具体要求, 并尽可能考虑最广泛的利益群体。通过这一做法, 政府和标准制定者明确了分工, 由政府承担安全和其他公共利益方面的责任, 规定这些问题的目标和基本要求。而实现这些目标, 符合这些要求, 进而规定标准的内容, 则是标准化机构及参与者的事。这一模式充分发挥了不同机构的特定能力, 同时确保了标准在公共管理中的有效作用。

2. 标准体系。

欧洲标准分为两个层次:欧洲标准与国家标准。这两类标准存在密切的联系。第一, 欧洲标准由三大欧洲标准化机构制定, 其效力高于成员国的国家标准, 欧盟成员国的国家标准机构必须将欧洲标准转化为该国的国家标准。欧洲标准主要包括EN和HD (协调技术文件) 两种, EN标准必须被所有成员国逐字逐句完全转化为国家标准, HD技术文件则应由成员国将其技术内容转换到其一项或多项国家标准中。所有与欧洲标准不一致的国家标准必须废止。第二, 欧盟成员国的国家标准机构可对欧洲标准未涉及的领域做出补充.

三、产品认证制度

(一) 主管机构

欧盟产品认证制度的主管机构包括欧洲标准化委员会 (CEN) 、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 (CENELEC) 和欧洲电信标准协会 (ETSI) , 它们作为欧洲标准化机构被列在指令98/34/EC的附件中。他们不仅为欧盟起草标准, 还为各成员国的有关机构起草标准, 同时它们代表欧盟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 但是它们在产品认证制度所起的作用更多的是协调作用。

欧盟产品认证的具体管理工作仍然由各成员国负责。各成员国负责指定机构来承担有关新方法指令中要求第三方参与的产品认证活动, 并对机构的能力负责。只有设立在成员国内的法律实体才有资格成为指定机构。指定机构被指派评价产品对基本要求的符合性, 并确保按相关指令中有关程序在技术上实施这些要求的一致性。

成员国必须任命或设立主管当局对市场进行监督, 主要是通过采取措施检查投放到市场的产品是否符合有关指令的要求, 是否采取措施使不合格品转化为合格品, 是否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新方法指令规定的保护水平要求成员国采取所有必要措施确保投放到市场或交付使用的产品不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 不损害相关新方法指令所涵盖的其他利益。

(二) 强制性产品认证———CE标志

CE标志制度是欧盟最主要的强制性产品认证。欧盟从1985年开始推行“CE”标志制度。根据《关于技术协调和标准化的新方法》的决议, 欧盟把新方法指令的内容限定在“基本要求”和做出“基本规定”上, 而把具体的技术细节交由相关的标准去规定。为了使新方法指令得到有效的实施, 欧盟于1989年通过了“关于合格评定全球方法的决定”, 该决定提出了产品认证的总体政策和基本框架, 规定了在技术协调指令中采用的产品认证, 用以确定产品对技术法规和协调标准要求的符合性。1993年又通过了“关于合格评定程序各阶段的模式和CE合格标志的加贴及其使用规则的决定” (93/465/EEC) , 该决定对产品认证全球方法决议进行了补充, 规定了新方法指令中将要使用的产品认证的指导原则和具体程序, 同时还对加贴和使用CE标志的规则做出规定, 根据新方法指令加贴CE标志的产品认证细分为8种基本模式和8种派生模式。这些模式依据产品生产的不同阶段 (例如设计、定型、完全生产) 、有关评定的类型 (例如文档审查、型式批准、质量保证) 和承担评定的主体 (制造商或指定认证机构) 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依据这些模式, 既包括生产商通过自我合格声明加贴CE标志, 也包括特定产品和特定情况下必须由欧盟认可的产品认证机构进行第三方认证后方可加贴CE标志。

欧盟在每一项新方法指令中都规定了对所涵盖产品的产品认证, 并依据产品的危险程度, 要求采用不同的产品认证方法。指令中提供的产品认证模式为制造商提供了一定的选择空间。第三方机构依据每个相关指令的规定进行产品检测和颁发认证证书, 以保证产品投放市场前符合该指令的基本要求。目前需加贴CE标志的产品有:低电压设备、简单压力容器、玩具、建筑产品、机械、个人防护设备、非自动称量器械、有源可植入医疗器械、燃气器具、民用爆炸品、医疗设备、升降机、压力设备、体外诊断医疗器械、无线电设备和电信终端设备、载人空中索道设备简单等;涉及欧洲协调标准约3200项, 经欧盟委员会认可的第三方认证机构约1400家。

欧盟科学教育改革探析 篇5

1999年,欧洲科学教育学会在德国基尔大学召开第三届国际科学教育会议。会议期间,挪威学者斯鸠伯格(Sjoberg)指出,欧洲科学教育正濒临危机:20世纪90年代,欧洲所培养的科学技术人才在逐年减少;欧洲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呈直线下降;欧洲还面临科技研究人员年龄老化、科研人员外流等问题。[1]据欧盟统计,与美国、日本相比,欧洲科技人员仅占总人口比例的5.7‰,而美国与日本分别为8.08‰与9.14‰;同时,欧洲培养的科学与工程类高校毕业生数量下降显著,尤以德国、荷兰及意大利最为突出———1990~1994年间,德国化学专业毕业生减少56%,物理专业毕业生减少33%;荷兰化学专业毕业生减少38%,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减少20%。此外,欧洲高中学生选择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人数明显下降,如英国1991~2000年间,学生选择A级物理的人数下降21%,其次为法国、荷兰、德国等国。[2]

欧洲缺乏足够的科学技术人才,已成为欧盟经济发展,尤其是实现“里斯本战略”目标的巨大障碍。因此,为欧洲未来培养更多科技人才就成为欧盟科学教育改革的出发点。2001年,欧盟委员会出台了“科学与社会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以促进欧洲科学技术人才增长为目标,突出“加强科学与社会联系”[3]的科学教育理念,内容涵盖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科学教育及环境建设三大领域,注重协调和融合欧盟各国资源,通过延续与整合“博洛尼亚进程”、“伊拉斯谟计划”以及“夸美纽斯计划”中的项目,以高等教育和第二阶段后(高中阶段)的科学教育为重点,开展科学教育改革行动。

2002年,欧洲理事会正式批准欧盟委员会提交的《教育和培训2010工作计划》,为欧洲科学教育明确规定了两项核心基准:(1)数学和理工科(MST)毕业生人数(含本科、硕士和博士)至少增加15%;(2)降低欧洲科技领域性别比例失衡。[4]具体要求为:欧洲每年培养约9万名理工科毕业生,到2010年要拥有约800万名科学技术人员;逐年提高从事科研与学习的女性人员比例,从2002年的29%提高到2010年的40%。这个工作计划首次把欧盟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量化,是欧洲科学教育发展的一个中短期计划。

二、欧盟科学教育改革的方向

在向中短期任务稳步前行的同时,欧盟政策制定者将目光聚集于另一问题———学生科学学习兴趣下降问题。欧盟认为,科学教育与科技人才培养在创建知识经济与创新型社会中具有决定性作用,欧洲要实现“里斯本战略”目标,更需要基础教育建立长期稳固的根基。毋庸置疑,欧洲学生科学兴趣低迷不仅掣肘欧洲科技核心竞争力的长期培养,还将深远影响欧洲创新型社会的发展。因此,欧盟一方面整理研究2001~2005年的三次Eurobarometer(1)民意调查,分析欧洲公民科学认知、科学态度与科学素养水平,并听取公民对科学教育政策的建议;另一方面,利用历年来的欧洲各国参与的PISA、TIMSS测试结果与挪威主持的ROSE研究结果,调查学生科学学习兴趣降低的原因与基础学校科学教育现状,探讨科学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

调查分析表明,欧洲学生科学兴趣降低与学校科学课程内容陈旧、所学科学知识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教师的传统记忆式教学方式、公众认为科学职业缺乏吸引力等原因息息相关。[5]基于此,欧盟坚持从“科学与社会、文化、教育的相互联系”入手探索科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对欧洲科学教育进行重新规划。

欧盟指出,学校科学教育缺乏吸引力的根源在于传统科学教育形成的狭小范围与孤立视角,这导致学校科学内容过时、学习充斥抽象理论、教学与评价重知识忽视运用等多种缺陷。同时,这些缺陷还影响各层次的科学教育,使中小学校的学生科学学习兴趣低下、高等学校学生缺乏体验科学职业及相互交流的机会、科学教育研究成果不能有效运用于课程与教师培训,等等。因此,欧洲学校科学教育应在观念上发生根本转变,中小学校要以“培养所有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在真实情境中开展科学教学与学习”为目标,高等学校要以“为知识型社会培养有贡献的反思性人才”为己任。只有把学校科学教育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企业需求、学生生活紧密联系,才是提高学生科学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科技能力的根本方向。[6]

同时,欧盟认为,尽管在公众影响下欧洲青年对科学职业存在一些消极态度,如科学职业报酬不高、前景不明、工作性质单调、科学学习要付出艰苦努力等,[7]但从整体看,科学职业缺乏吸引力的症结在于整个社会对科学与科学职业宣传不足。基于此,欧盟提出各国政府应与企业加强合作,一方面要提高和改善科学职业的就业条件,另一方面要加大科学职业在学校与公众中的宣传力度。最重要的是,各类企业与科研机构应积极行动,以经济发展为目标创造大量的科学类岗位与就业机会,在吸引大量青年科技人才的同时,加快欧洲科学研究成果的产出。[8]

欧盟还指出,在科技迅猛发展与社会化、全球化问题不断凸显的时代,构筑多元与民主化的社会更应看重社会文化与科学发展的相互影响,帮助公民提高科学素养并具备科学思维,使其在参与社会化、全球化问题的讨论与互动时,能积极影响政府决策、影响科研与科学知识的创造与应用,提高欧洲的整体竞争力;同时,加强公众对科学及科学教育的支持,这不但能促使更多年轻人参与科学讨论、激发对科学的兴趣,还能创造良好的科学文化氛围、促进科学教育长期良性发展。因此,欧盟提出构建综合性的欧洲科学教育政策,联合社会、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力量,发挥大众媒体的作用,为公民与科学家、学校与研究机构提供直接接触的机会并开展广泛对话,创造积极向上的科学文化氛围,帮助公民深入理解科技的作用,进而影响欧洲青年一代。[9]

三、欧盟科学教育改革的重点

(一)强调“提升公民科学素养、增强公民科学技术能力”

2005年,欧盟科学教育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欧盟召开的“社会中的科学”论坛中,近千名公众、学术界与政界代表达成了“提升科学地位,科学是欧洲文化组成部分”的共识。会议还一致呼吁,欧盟应在公民社会建设与公众科学素养提高方面有所建树。2006年,欧洲理事会通过《教育和培训2010工作计划》的补充性报告《终身学习的关键能力》,明确指出科学技术能力是终身学习的关键能力之一,是公民在知识经济时代实现个人发展、促进就业与社会凝聚所应必备的关键能力。在此基础上,报告对欧洲科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学教育应发挥作用使公民具有基本科技能力、提升竞争力以应对未来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小学校的科学教育要保证在义务教育结束时,学生具有为成人生活而准备的关键能力,为深入学习与工作打好基础;并建议利用PISA测试结果来评估欧洲学生的科学技术能力。[10]

欧盟科学教育既包括学校科学教育,注重在学校科学教育中突出欧洲整体意识与概念,强调学校科学教育把课程、教学、评价等与科学技术能力相结合,培养在科技方面具有终身学习能力与愿望的学生,同时,科学教育还承担欧洲文明社会建设、科学文化传播与公民科学素养养成等重大使命,强调宣传与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升公民科学素养、改变公民科学态度的责任,注重使欧洲公民具备持续的科技能力,发挥欧洲科学文化环境对青少年科学兴趣的促进作用。

(二)注重“以中小学校的科学教育改革来提高所有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

在中小学校科学教育方面,欧盟开始积极探寻有效提高学生科学兴趣的方法与实践,并向社会各界征询中小学校科学教育改革的建议。2006年,法国前总理米歇尔·罗卡尔主动请缨,组建高级专家组承担此项任务,向欧盟提交了具有深远影响的报告《今日科学教育:为欧洲未来更新教学方法》(又称《罗卡尔报告》),为欧盟开出了改革中小学校科学课堂的良方———“探究式”教学实践,建议欧盟将重点锁定为科学教学方式改革,在学校推广以探究为基础的科学教学方式,并提出了科学教育改革六大建议,大力举荐欧盟及其各成员国相关实践经验,如欧盟的“花粉计划”(1)和德国的“SINUS-Transfer”计划。(2)[11]

2007年,英国纳菲尔德基金会支持的专家组也提交了《欧洲的科学教育:批判性反思》报告,建议对欧洲学校的科学教育进行重新规划,对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与评价、教师培训等进行系统改革,以促进普通学生适应未来变化的社会。[12]两份报告都突出两点:(1)对欧洲学校科学教学方式进行改革;(2)学校科学教育应适合普通学生学习科学的需求。正是在这两份报告的影响下,欧盟为中小学校科学教育发展确定了新的目标。

四、欧盟科学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

(一)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方法

《罗卡尔报告》是欧盟多年来探索学校科学教育改革的标志性成果,其提倡的“探究式”[13]科学教育方法成为欧洲基础学校科学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欧盟大力提倡“探究式”教育方法,并坚持在尊重各成员国改革自主性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各国从理论与实践入手,探索解决现代科学教育方法困境的解决方案,强调各国应以“探究式”教育方法为基石,发展适合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特点的学生的科学教学方法,并将之运用于各种正规与非正规的科学学习活动之中。这些举措已产生初步成效:如法国“科学教学方式创新:以探究为基础的方法”项目被确定为最佳实践;欧盟的“花粉计划”从不同文化角度探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还有欧盟与冰岛合作的“以讨论为基础”的科学学习方式;与芬兰合作的“动手与动脑”的科学教学方法,等等。此外,欧盟所提倡的现代化教育方法还带动了各国在科学课程、教师教育、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如今,科学课程改革已成为各国学校科学教育改革的中心,强调学科的综合性与跨学科性,强调知识的“真实性应用”,评价也成为新兴主题。荷兰和爱尔兰等国相继开发和运用创新性评价技术与体系来探讨“探究式”教学及学习。

(二)提高科学教师的专业水平与地位

科学教师质量是改进学生科学学习的关键。因此,科学教师一直是欧盟科学教育改革的核心,欧盟主要通过提高科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薪金、加强科学教师培训这两种方式,来吸引高质量的科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从而提高科学教师的质量。

欧盟目前提高科学教师专业水平与质量的方式有:(1)加强整合———在教师培训政策中建议提高各级学校科学教学的质量,在高校科学教师培养方案中要求制定教师标准或科学教育标准,把关新教师的质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探究式教学”为主题的科学教师培训,加大教师入职培训、新教师培训与在职培训的物力与人力投入,注重三者的联系;(2)提高待遇———从政策与资源入手提高科学教师的社会地位,通过提薪、优惠、休假等吸引人才从事科学教育职业,使科学教育职业更具吸引力;(3)增强横向联系———开展“科学在进步”、“夸美纽斯”教师互换活动,建立科学教师网络信息平台,加强各国科学教师实践与理论的交流和沟通,推广提高科学教师专业水平的培训项目(如SINUS-Transfer),倡导社会团体、学校、大学研究机构的合作;(4)重视教师教育者的资格及培训。[14]

(三)加强高中教育与第三级教育的衔接

欧洲科学教师短缺及大学科学类专业招生不足是欧盟注重高中教育与第三级教育衔接的直接原因。据调查,大学1年级是理工科学生辍学和转专业的高峰期,学生学业基础不牢、高校标准与学生心理期待的差距是导致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15]因此,欧盟希望通过加强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鼓励学生选择深入的科学学习,确保为社会准备充足的科技人才。

欧洲高中教育与第三级教育衔接的内容包括:(1)学业衔接———使学生顺利进行大学阶段学习;(2)职业愿景衔接———使学生了解科技职业前景,并最终选择此领域就业。欧盟重视学生职业愿景延续,采用了多种手段来吸引学生对科技专业的选择。政策方面,保证科技人员的社会地位与较高的经济收入;为理工科学生减免住宿费;用奖学金鼓励优秀的理工科学生;为学生提供参与企业工作或参与企业和大学合作项目的机会等。活动方面:在高中阶段举办职业指导活动,提供职业信息咨询;由大学代表或科技类专业学生在高中举办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科技类专业的了解;高校组织开放日,请高中生参观、了解大学教育;高中生与大学生进行合作性实验;成立欧洲科技学生组,为科技类高校学生提供交流与合作机会等。[16]

(四)促进中小学校、大学与企业的合作

欧盟大力提倡学校与社会各方(教育研究机构、政策制定者、商业团体、教师教育、家长等)的合作与沟通,力图改变欧洲传统科学教育的孤立境地以及与商业团体、科学教育研究的松散联系,使科学教育在与社会各团体的合作中形成双向互动,促使各方关注并支持科学教育,形成积极的科学教育环境氛围,从而促进科学教育的长期良性发展。

欧盟认为,宏观上通过欧盟与社会机构合作举办“欧洲科学周”、“科学商店”、“科学中心”、“青年科学家竞赛”等活动,能积极宣传科学文化,促进公民对科学文化的理解与欣赏,激发公民的科学兴趣,最终促进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中观上,这些合作能使社会各团体重视与支持科学教育,并协调各方的科学教育优势与需求。[17]微观上,合作能帮助改变传统的科学教育方式,使学校的科学教育不再局限于学校狭小的范围,学校可以充分拓展和利用社会各机构提供的多种资源(包括物质、实验、信息、智力与咨询等),加强正规学习与非正规学习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真实性社会任务中以问题解决方式体验探究过程,培养科学态度,涵养科学精神,激发科学兴趣,并进一步发现与培养在科学方面天资聪颖的学生。

(五)提高女性从事科学研究及就业的参与率

欧盟在科学教育政策中还郑重提出“提高女性的科研地位、将性别维度融合于研究内容、消除性别鸿沟”的目标。

欧盟提高女性参与率的科学教育政策包括:(1)激励女性就读高等教育科技类专业,鼓励女性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例如:发起“女性与科学行动计划”,动员妇女投身科学研究;开展“科学中的女性”项目,鼓励女生以科学领域中的杰出女性为榜样,从事科学研究。(2)开展性别差异与学习特点研究,促进女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欧盟在科学教师教育标准中,除把“性别学习的差异与特点”、“是否具有性别教学敏感性”等作为评估科学教师教学水平与质量的指标外,还鼓励各国开展女生科学学习研究,如进行女性感兴趣的科学内容研究、女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女生的职业意向研究等。

五、对欧盟科学教育改革的评价

(一)欧盟科学教育改革的特色

树立全球视野,立足宏观大局。欧盟始终以全球化视野探寻欧洲科学教育的差距,以创新的精神探索欧洲科学教育改革,在政策制定中以大局为重,从长远考虑培育欧盟经济的长期竞争力,力争为把握未来机遇做好充分准备。此外,欧盟科学教育政策始终立足终身学习的大教育观,强调整合各种资源,重视各级教育间的衔接,注重以终身学习来完善个人的科技能力发展。同时,把教育公平、性别平等、全纳教育与全民教育等思想注入科学教育政策中,力图创造平等、开放、包容、民主的科学教育环境来提升所有公民的科学素养与科学意识。

以科学教育研究为主导,注重经费投入。欧盟注重发挥科学教育研究的功能,在积极采用具体研究结果和数据来规划指导欧盟科学教育改革的同时,还重视与成员国合作开展科学教育研究,引领各国将政策制定与科学教育研究、实践相结合,逐步深入到科学教育体系中,形成系统性的科学教育政策引导体系。此外,欧盟还重视为科学教育提供充足的财政支持,不断加大对科学教育研究与投入力度。2001~2006年间,欧盟为科学教育项目的投入仅为8,000万欧元,而2007~2013年间,科学教育项目投入为3.3亿欧元。[18]欧盟现阶段任何一项科学教育政策的出台,都包含着财政投入方面的预算。

强调技术支持与多方合作。欧盟注重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如大众媒体、电子学习与网络平台来协调各国政策制定,宣传欧洲科学文化知识,支持科学教育改革。一方面,针对各国科学教育政策制定者、科研机构、科学教育工作者、公民等不同受众量身打造相应的网络平台,促进各领域的横向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提供各种电子学习资源与在线媒体图书馆,使科学教育网络平台涵盖学校教学、高校科研、教师培训、女性学习、校外兴趣扩展、公众参与、在线学习等众多方面。欧盟正是通过技术支持与现代远程教育,使不同国家得以相互沟通和交流科学教育的经验与实践,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欧洲整体的科学教育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

欧盟提升公民科学素养的困境。欧盟打造“欧洲维度”的科学教育,积极宣传科学文化知识,需适应不同国家的经济、文化和语言环境。由于欧洲目前缺乏统一的科研成果发布平台以及完善的合作机制来促进媒体与科学研究的紧密结合,欧洲公民还不能及时了解科学研究的进步成果,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此外,欧洲在宣传科学知识与社会接受之间还存在很大鸿沟,欧盟还需拉近科学知识与弱势人群之间的距离,主要包括妇女、老人与低教育水平人群等群体。[19]

欧洲学校实施现代化科学教学方式的挑战。目前,欧洲科学教师的年龄老化、对现代化科学教学方式的抵制态度等,是欧洲学校实施科学教育改革的最大障碍。同时,由于各国经济与科学发展的不平衡,东欧与南欧国家缺乏相应的资金、信息与研究资源,也是全面实施科学教育改革的阻力。另外,众多国家还未建立连贯一致的科学教育体系(教学体系、课程体系与评价体系),以及缺乏民主、合作参与式的政策环境也是阻碍欧洲科学教育改革在各国顺利进行的关键。[20]因此,欧盟还需在构建持续性的科学教师培训体系、引导各国开发现代化科学教育体系、创设有力的政策环境等方面有所建树,并克服欧洲科学教育交流中语言多样性的障碍,才能彻底实行科学教育的改革。

摘要:欧盟于世纪之交开始实行新一轮科学教育改革。在这次科学教育改革中,欧盟始终以终身学习的大教育观为出发点,以“提高公民科学素养”和“促进所有学生科学兴趣”为主要目标,重视基础学校的科学教育质量,并力图实行几大科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为全体公民提供平等、开放、民主与包容的科学教育环境。欧盟在科学教育方面的新举措值得我们关注与借鉴。

欧盟证券市场改革 篇6

2002年1月, 欧盟以中国农药残留体系未达到其要求为由, 全面禁止从中国进口动物源性产品。2004年1月, 针对中国部分地区暴发禽流感疫情, 欧盟全面禁止进口中国生产的禽肉产品。今年7月, 欧盟委员会通过决议, 批准欧盟成员国可恢复进口中国山东诸城外贸、新昌集团等9家企业生产的熟制禽肉制品。

诸城外贸党委副书记孙方基告诉记者, 我国禽肉制品遭遇欧盟封关不止一次, 1996年至2001年, 欧盟就以动物疫病和药残为由对我国封关5年。从2002年起, 为争取欧盟早日开放禽肉市场, 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进行了长达6年的努力:大量收集欧盟相关的法规及进口禽肉产品的卫生要求, 对出口的企业严格按欧盟法规、认证标准进行指导生产, 建立健全了标准化体系和质量追溯体系。通过了自2004年开始, 欧盟有关方面连续4年对我省出口企业禽肉制品生产各环节的检查。

欧盟是一个高价市场, 禽肉出口利润丰厚。我省禽肉出口占全国的一半, 熟制禽肉出口占全国6成, 此次复关后, 仅潍坊市5家企业每年可出口约5亿美元。潍坊市农工办主任耿现江认为, 当前部分消费者对中国农产品信心受挫, 加之金融风暴影响, 需求有所萎缩, 此时欧盟禽肉市场重新开启, 对于恢复消费者信心、提振我国农产品出口加工业意义重大。

欧盟证券市场改革 篇7

关键词:欧盟碳排放权市场,价格发现,实证研究

从目前关于碳排放这个新兴市场的研究文献来看,相关学者尤其是国内的研究重点仍在碳市场的制度与发展方向等定性方面,定量研究并不多。与一般市场相比,碳市场受到国际政治博弈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有更为复杂的价格波动特性。而碳市场的发展和二氧化碳减排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碳价的波动性影响。以欧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为例,目前交易量最大的是期货市场,存在各类不同年份到期的合约,并且合约数量也在增加。那么,近几年较快速度发展的碳排放权期货市场是否具备传统期货市场的特性?其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是否具有长期均衡的关系?是否能够相互作用?这是一个具有现实和理论意义的研究课题,对于研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运行效率以及我国未来建立碳期货市场都具有一定意义,本文的工作是一个初步尝试。

1 研究方法设计

国外学者对于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主要提出了以下观点:Fama(1970)认为如果市场完全有效,那么在任何时刻点上,期货价格都应该充分反映所有可以获得的市场信息,这就是市场有效理论[1]。Hanson和Hodrick(1980)则将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表述为期货价格是最后交易日现货价格的无偏估计,这也是对期货价格发现功能检验的理论基础[2]。Ulveling和Brannen(1984)比较了没有期货市场环境中的当前现货价格对于未来现货价格的预测影响程度以及建立期货交易后价格的预测效力,实证结果显示在无期货市场的环境下,未来现货价格预测的不可操作和期货市场的后续发展之间存在着正向关系[3]。

从研究方法上看,Bigman、Schechtman & Goldfafb(1983)使用最小二乘法对玉米、大豆和小麦的期货价格是否为未来合约到期日的现货价格的无偏估计进行实证检验[4]。Mabedy(1985)、Dixon & Elam(1988)对上述学者使用的统计方法提出了疑问,他们提出使用传统的最小二乘估计法构建模型会产生伪回归等问题,原因在于期现货价格序列都是非平稳的[5,6]。针对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会导致建模过程中的伪回归等问题,Engle & Granger(1987)第一次提出的协整理论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7]。Wang & Shen(1990)则推荐使用这一协整方法来验证期货市场的有效性难题[8]。Juselius & Johansen(1990)在之前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把协整理论方法扩展成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推出以回归系数为基础的多元协整检验法[9,10]。在协整分析的基础上,Hasbrouck(1995)分解了变量间的共同变化趋势部分的方差,计算每个方差因子对于总方差的贡献度,从而识别了现货与期货价格在价格发现功能中的作用大小[11]。

从相关文献可以看到,目前对于期货市场有效性的研究已经逐步摒弃传统的最小二乘法,以协整理论为核心的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VECM)、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等成为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主流研究分析方法。

1.1 单位根检验

单位根检验是指检验序列中是否存在单位根,因为存在单位根就是非平稳时间序列。序列中存在单位根过程就不平稳,会使回归分析中存在伪回归。如果一个时间序列表现出明显的记忆性与波动持续性,则该序列一般为非平稳的。可通过差分的方式来解决非平稳序列的单位根问题,从而转化为平稳序列。假设时间序列Xt非平稳,而其差分△Xt,即可以得出Xt有单位根的结论。

Xt=α0+α1t+α2Xt-1+i=1kα3+Xt-i+μt

1.2 协整检验

单位根检验虽然解决了“伪回归”问题,但是差分的过程可能会失去总量的长期信息,而这些信息对分析问题来说又是必要的,所以必须用协整来解决此问题。协整检验方法主要有EG检验法和Johansen协整检验。其中,EG检验法是基于一元方程技术,当动态模型中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变量时,使用EG检验法就有缺陷,即无法找出两个以上的协整向量。Johansen协整检验改进了EG检验法而使用多元方程技术,它是一种向量自回归(VAR)模型,通过极大似然估计方法以验证多个变量间协整关系的方法。

假设一个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如下:

Yt=B1Yt-1+B2Yt-2+…+BpYt-p+Ut

将上式转换成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如下列形式所示:

yt=i=1pφiYt-1+φYt-p+Ut

即在一次差分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加上误差修正项中的φ△Yt-p。这个步骤的意义在于把模型因进行差分操作而丢失的长期信息找回。

式中矩阵φ的秩的个数即为协整向量的个数。也就是说,如果矩阵φ的秩为r,则矩阵有r个非零特征根(λ1,λ2,…,λr)。我们可借助以下两个统计变量来计算协整关系的数量:

λmax=-Τlog(1-λr+1)λtrace=-Τi=r+1mlog(1-λi)

λmax称为最大特征根检验,λtrace称为迹检验。原假设都隐含着λr+1=λr+1=…=λm=0这个等式,即代表存在m-r个单位根。其基本原理是最初先设定有m个单位根(r=0),若拒绝H0,说明只有一个协整关系(λ1>0)。然后接着假设存在(m-1)个单位根,若拒绝H0,表示存在着两个协整关系。如此依次进行检验,直至无法拒绝H0为止。

1.3 格兰杰因果检验

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指导思想在于,如果x的变化导致了y的变化,也就是说x的变化发生在在y的变化之前,需要满足下列前提:

通过x预测y,则当x作为独立变量添加到y的回归方程中时,能提高其解释能力。另外,y对x的预测所起的作用不大,还存在着其他的变量,对x和y都有影响。

这里先验证“x不是引起y变化的原因”,回归模型的估计如下:

无假设条件回归:

Y=i=1mαiYt-i+i=1mβiXt-i+εt

有假设条件回归:

Y=i=1mαiYt-i+εt

这里借助残差计算F来验证β1,β2,…,βm是否同时不显著为零。如果检验通过了,则拒绝H0即x不是引起y变化的原因。

统计量F的计算公式:

F(Ν-Κ)RSSR-RSSURq(RSSUR)

若结果为“X是引起的Y变化的原因”,则我们会拒绝原假设,则F的统计值一定大于临界值。

1.4 研究对象及数据来源

国际碳市场可以分为两类基于配额的市场(EUA)和基于项目的市场(CER)。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ETS)是主要的国际碳交易市场,交易量和交易额分别为国际碳市场的94.41%和98.98%[12]。本文采用EUETS的主要期货市场——欧洲气候交易所(ECX)的年度期货合约。ECX是EUETS的最大期货市场,能够较为典型地代表欧盟碳市场的发展情况。欧洲气候交易所的期货产品包括EUA期货(EUA Futures Contract)和CER期货(CER Futures Contract)。EUA期货和CER期货是交割期均在12月份,本文选取EUA和CER交易价格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欧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关系。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源于欧洲气候交易所(European Climate Exchange,ECX)的主力合约DEC10。这里剔除了期货合约收盘价的周末及非交易日数据,形成期货价格序列作为研究对象。记期货收盘价为Ft,现货收盘价为St。

2 关于EUA期、现货价格关系的实证

2.1 数据选取

对于EUA,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节以EUA现货价格和2011年12月交割的期货价格(DEC10)为研究对象,时间范围选取为2010年5月1日到2011年8月4日,共322组数据(欧元/单位)。期现货价格关系如图1所示。

2.2 实证结果及分析

2.2.1 平稳性检验

在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之前,需要先作各变量的平稳性检验。为了避免数据剧烈波动的影响,我们这里先对各个价格变量时间序列对数化,然后对各变量以及各自的一阶差分序列作平稳性检验。一阶差分后的检验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通过Eviews软件计算出的检验结果显示,期货价格序列Ft与现货价格序列St都是一阶单整I(1)的,因此可以继续进行协整检验。

2.2.2 VAR模型的建立

由于在结构建模方法中,必须对系统每个内生变量关于所有内生变量滞后值函数建模。而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难题。此处对EUA商品的期现货价格序列LNF、LNS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这里依据AIC准则,确定模型为VAR(3)。用最小二乘法(OLS)得到估计式为:

(lnFtlnSt)=(0.12340.1278)+(-0.7733+1.4413+1.6887+2.3573)(lnFt-1lnSt-1)+(+1.7180+1.3998-1.6799-1.3641)(lnFt-2lnSt-2)+(ε1ε2)

R12=0.9104,R22=0.9037

2.2.3 Johansen协整检验

由协整理论可知,如果协整关系存在于两个同阶非平稳变量序列之间,就说明这两个变量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以避免伪回归。由上述的平稳性检验结果得知期现货价格序列都是一阶单整序列,则可能存在着平稳的线性组合。

本文采用基于VAR模型的Johansen检验法对EUA商品期货现货价格进行向量协整检验。检验结果见表3。

注:*表示变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

从Eviews结果可以看出,迹检验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说明二者价格之间存在着至少2个协整方程,即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

2.2.4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对于EUA商品期现货价格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我们这里还需要作进一步的验证,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来确定VAR系统中变量间的相互关系。检验结果见表4。

从结果来看,在10%的显著水平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期货商品EUA的期现货价格各自互为格兰杰原因(滞后期基于AIC原则确定),这说明配额交易机制下的欧盟碳排配额的期货现货价格相互引导,表现出一定的互动性。

3 关于CER期、现货价格关系的实证

3.1 数据选取

对于CER商品,同样以现货价格和2011年12月交割的期货价格(DEC10)为研究对象,而时间范围为2010年3月13日至2011年8月4日,共355组数据(欧元/单位)。其期现货价格关系如图2所示。

3.2 研究结果与分析

3.2.1 平稳性检验

同理,在验证经济变量是否具有长期均衡关系之前,仍然是先进行各变量平稳性的检验。对时间序列对数化处理后再作平稳性检验。其一阶差分后的检验结果如表5和表6所示:

Eviews检验结果表明CER期货和现货序列都是一阶单整I(1)的,可以继续作协整检验。

3.2.2 VAR模型的建立

本节对CER商品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LNF、LNS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根据AIC准则,最终确定模型为VAR(2)。采用最小二乘法(OLS)法得到下列估计式:

(lnFtlnSt)=(0.14000.1416)+(+1.3140+0.4583-0.3658+0.4967)(lnFt-1lnSt-1)+(-0.4750-0.5938+0.4701+0.5819)(lnFt-2lnSt-2)+(ε1ε2)

R12=0.9052,R22=0.9204

3.2.3 Johansen协整检验

本节依然采用基于VAR模型的Johansen检验法对CER商品期货现货价格进行向量协整检验。协整检验结果见表7。

注:*表示变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

可以看出,迹检验值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说明二者价格之间存在着至少2个协整方程,即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

3.2.4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CER商品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两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还需进一步验证,可以应用Granger因果检验来确定VAR系统中变量间的相互关系。检验结果见表8。

从结果来看,在10%的显著水平下,原假设“LNS不是LNF的Granger原因”成立的概率为0.1490,大于0.10,因此接受原假设,即CER现货价格不是期货价格的格兰杰原因;而原假设“LNF不是LNS的Granger原因”成立的概率为0.0557,小于显著性水平,拒绝原假设,即CER期货价格是现货价格的格兰杰原因。说明现货价格受期货价格引导作用,清洁发展机制(CDM)下碳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已经有所体现,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功能中起主导作用。

4 结论及启示

经过以上的实证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作为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两种主要商品,EUA和CER各自的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尽管国际碳交易市场的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可能在短期内出现偏离的情况,但是长期的趋势走向肯定是在逐渐趋近的,并将会长期处于平稳的均衡状态。同时,这种价格上的均衡稳定状态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当前国际碳期货价格能够比较合理客观的反映了市场的供求状况。

(2)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EUA和CER各自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同时Granger因果检验的结果显示,EUA的期现货价格各自互为格兰杰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两种价格之间的互动性,说明配额交易机制下的欧盟碳排配额的期货现货价格相互引导。而CER期货价格是现货价格的格兰杰原因,现货价格不是期货价格的格兰杰原因。发展中国家是全球CER的主要提供者,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非附件一国家)的碳排放贸易方式为清洁发展机制(CDM),即通过现货交易方式进行CER碳排放权交易,而实证结果说明了现货价格受期货价格引导,可见CDM机制下的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有所体现,CER期货市场也逐渐趋于成熟。

通常来说,CER的价格都比较偏低。发展中国家(非附件一国家)是CER的主要提供者,CDM一级市场由于缺乏流动性,信息不透明,买卖双方的风险也有很大差异。CER的需求方主要包括了发达国家(附件一国家)以及需要CER的相关企业与中介机构。前者主要是为了履行本国的强制减排承诺,但后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行投机交易以获取差价收益。在二级CER市场上,由于合约被标准化和价格的透明化,CER的交易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一般CER一级市场的价格只有EUA价格的40%左右,而CER在二级市场中的价格最大可达EUA价格的80%。在二级市场中,期货的交易量远比现货的交易量大很多,2008年末至2009年初两种碳排放权商品CER与EUA之间的价差逐步减小直至消除,也部分归因于CER二级市场的飞速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发展二级市场中的期货市场是发展中国家(非附件一国家)改变目前市场弱势地位,寻求发展出路的突破口。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国际碳交易期货市场价格也同样具备传统商品期货市场的某些价格特性。对于配额交易机制下的EUA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运行良好。相比之下,CER期货市场虽然市场运作没有配额市场成熟,但其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也开始有所体现。同时,EUETS与CDM市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EUA可以被一部分CER在一定程度内取代,而CER的需求变动又可能受到EUA价格的影响。所以,国内相关企业与投资者在进行碳市场交易时,不仅要参考CER期货和现货价格,同时也应该及时了解EUA期货价格的变动趋势。另外,对于我国将来的碳排放期货市场的构建,不仅需要考虑碳排放权这个商品的特殊性,也可以从目前国外发展比较成熟的传统期货市场汲取相关经验教训。

参考文献

[1].FAMA F.Efficient CapitalMarkets:A Review ofTheo-ry and Empirical Work[J].Journal of Finance,1970,25:383~417

[2].HANSON LP,HODRICK R J.Forward Exchange Rateas Optimal Prediction ofFuture Spot Rate:An Econometric Ana-lysi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0,88:829~853

[3].BRANNEN P P,ULVEI ING E F.Considering an In-formational Role for a Futures Market[J].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84,51(1):33~52

[4].Bigman D,Goldfarb D,Schechtman E.FuturesMarketEfficiency and the Time Content of the Information Sets[J].The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1983,(3):321~334

[5].Maberly E D.Testing Futures Market Efficiency——ARestatement[J].The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1985,(5):425~432

[6].Elam E,Dixon B L.Examining the Validity of aTest ofFutures Market Efficiency[J].The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1988,(8):365~372

[7].Engle R,Yoo B.Forecasting andTesting in the Cointe-grated System[J].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87,35:143~159

[8].Shen H,Wang L R.Examining the Validity of aTest ofFutures Market Efficiency:A Comment[J].Journal of FuturesMarkets,1990,10:195~196

[9].Johansen S.Statistical Analysis of Cointegration Vectors[J].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 and Control,1988,(12):231~254

[10].Johansen S.Estimation andHypothesis Testing ofCoin-tegration Vectors in Gaussian 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s[J].Econometrica,1991,(59):1991~1580

[11].Joel Hasbrouck.One Security,Many Markets:Deter-mining the Contributions to Price Discovery[J].The journal offinance,1995,(5):1175~1199

欧盟证券市场改革 篇8

所谓“天下熙熙, 皆为利来;天下攘攘, 皆为利往”。相关财报显示, 中兴和华为在欧洲的市场占有率达20%左右。而欧洲的本土电信设备企业爱立信、诺西和阿朗营收和利润不断下滑。其中, 2012年度, 爱立信净利润58亿元同比下滑53%;诺基亚在其公布的2012年第四季度初步业绩报告中, 虽然扭亏为盈, 不过大中华区净收入为2.13亿欧元, 比2011年同期的10.08亿欧元下降79%, 欧洲地区净销售额同比下滑17%。而阿朗和诺西已提出裁员以度难关。

由此可见欧洲电信企业市场和营收承压之重。这种情况下, 华为、中兴的低价电信设备在该市场的出现无疑对这些欧洲电信设备商是雪上加霜。所以欧盟此举也自在情理之中了。

但令人不解的是, 既然欧盟倡导市场开放, 那么这个开放应该是在公平竞争原则下的开放。秉承这一原则, 华为、中兴以价格优势赢得用户应是市场和用户的选择, 当然这个前提是华为和中兴的确没有像欧盟所言接受中国政府的所谓补贴。在这种情况下, 欧盟要求中国企业将出口产品价格提高29%, 真的就可以阻止欧洲市场及用户的选择吗?欧洲市场的用户就确定一定会购买欧洲企业的电信设备吗?最终还是要靠产品说话。

再看欧盟对于中国市场提出的要达到中国电信市场30%份额的要求, 与上述要求华为、中兴相关出口产品价格提高29%同出一辙, 均有悖于市场和用户的选择。重要的是, 市场是靠公平竞争取得的, 而不是让出来的。况且就笔者了解, 中国电信市场并不乏国外的电信设备, 且在某些领域占据着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反观中国企业华为和中兴, 既然同样是可以满足市场和用户需求的产品, 为何非要用低价的竞争手段来获取优势呢?这里并非说价格不是公平竞争的手段, 关键是咱们的价格可能低到足以引起人家欧盟认为有政府补贴, 乃至倾销的程度。而适度提高价格, 不仅避免了给欧盟留下可借的话柄, 还能获得更多的营收和利润, 何乐而不为呢?也许这背后真正暴露出的是我们企业的品牌及产品核心创新能力仍有所缺失, 至少与欧洲的电信设备企业相比。所以说, 企业要想真正走出国门, 获得持续发展, 品牌及核心创新能力的提升应始终是中国企业坚持不懈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上一篇:内网信息安全下一篇:中专英语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