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固定术患者的护理

2024-10-15

石膏固定术患者的护理(精选6篇)

石膏固定术患者的护理 篇1

石膏固定是骨科常见的骨折、关节复位方法, 但由于石膏易折断, 并在折断后易导致压疮、阻碍局部血供等, 均会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因此, 针对骨科急诊行石膏固定患者进行护理需求调查与分析, 为患者提供最佳护理措施, 可以有效保证石膏固定在骨折、关节复位中的应用时间[1]。本文在对骨科急诊行石膏固定患者进行护理需求调查分析的基础之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 取得较理想的护理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3月5月间我院骨科急诊行石膏固定的132例患者, 其中, 男78例, 女54例;年龄14岁~62岁, 平均年龄 (41.2±4.1) 岁。纳入标准: (1) 四肢骨折患者; (2) 无精神障碍者。按患者入院治疗时间顺序分为2组, 对照组66例, 综合组66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石膏固定方法

2组患者均对伤口予以及时处理, 清洗待固定的肢体部位皮肤;在保持内层平整的前提下, 均匀地将浸透石膏的绷带自下而上缠绕于患肢;再采用绷带包扎。包扎完毕后, 观察患者固定部位的运动、血液循环等情况, 若患者主诉有压迫感等, 则需及时予以纠正。

1.2.2 护理需求调查

依据护理经验, 并结合相关文献, 自行设计了骨科急诊石膏固定患者护理需求调查表, 对2组患者的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

1.2.3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临床常规护理。如石膏干固前的护理要求、整体搬运、皮肤护理、一般并发症预防、患肢的功能锻炼、以及饮食护理等。综合组结合骨科急诊石膏固定患者护理需求调查表分析结果, 依据患者的护理需求客观地、更具针对性地拟定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1) 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在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互信的护患关系基础上, 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 并将骨折恢复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进行详细的宣教, 使患者能够客观地面对自身疾病。护理人员还应对患者演示正确的肢位, 帮助、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自我护理方法。如, 指导患者如何正确处理整体搬运、功能锻炼, 告之患者石膏绷带易折断时间, 如何进行日常饮食调护等[2]。 (2) 心理护理:四肢骨折患者因其患肢被石膏固定后行动受限, 加之因疾病因素则会促使患者产生一些负性心理, 如担心患肢的恢复情况以及后遗症等, 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烦躁、忧郁、恐惧。护理人员必须结合患者具体负性心理给予及时的、更具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与慰藉, 使之能够以平常心面对疾病, 并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 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工作[3]。 (3) 运动护理:指导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康复锻炼, 并依据患者实际实情帮助其拟定更科学的康复锻炼方案[4]。 (4) 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全面了解日常饮食中的禁忌, 尤其是老年骨折患者因其骨细胞形成以及钙的吸收能力下降, 应嘱其多食牛奶、骨头汤等, 以补充钙质[5]。 (5) 出院指导:首先,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家属尽量为患者提供更利于治疗、康复的生活环境, 最大程度地避免石膏发生折断。其次, 保证患者饮食的均衡性以及帮助患者进行患肢功能日常锻炼;令患者保持心情舒畅, 以利于患肢恢复。

1.3 观察指标

骨折部位愈合、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护理需求分析

2组132例骨科急诊石膏固定患者护理需求前三位依次为护理安全宣教、功能锻炼指导、正确体位指导。见表1。

2.2 2组护理效果分析

综合组经综合护理干预后, 其石膏折断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2.3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综合组、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7.0% (64/66) 、81.8% (54/66) , 组间差异明显 (χ2=16.527, P<0.05) 。

3 讨论

本文通过自行设计的骨科急诊石膏固定患者护理需求调查表对132例骨科急诊石膏固定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发现, 患者护理需求前三位依次为护理安全宣教、功能锻炼指导、正确体位指导;而对心理支持、饮食调护以及出院指导等较淡化。同时, 结合患者护理需求对骨科急诊石膏固定患者进行客观、更具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之后, 石膏折断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且综合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进一步说明, 结合骨科急诊石膏固定患者护理需求进行更具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 既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石膏折断率, 还可以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 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骨科急诊石膏固定患者的护理需求,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3月5月间我院骨科急诊行石膏固定的132例患者, 按患者入院治疗时间顺序分为2组, 对照组66例, 综合组66例。对2组患者护理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后, 对照组予以临床常规护理, 需求组予以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对2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骨科急诊行石膏固定患者其护理需求前三位依次为护理安全宣教、功能锻炼指导、正确体位指导。综合组经综合护理干预后, 石膏折断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且综合组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依据骨科急诊行石膏固定患者护理需求而采取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 可最大程度地降低石膏折断率, 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 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骨科急诊,石膏固定,护理需求,综合护理

参考文献

[1]张小爽, 巨宝兰, 刘亭如.骨科急诊石膏固定患者护理需求及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 (3) :140-142.

[2]高爱萍.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因素与舒适护理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 (36) :4842-4843.

[3]庄文静.优质护理在骨科病房中的实施[J].基层医学论坛, 2014, 18 (15) :2010-2011.

[4]罗翠玲, 林华, 周琼.骨科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补偿护理需求的相关性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 2012, 31 (15) :130-131.

[5]罗小红, 张雪霞, 邓海平.人性化优质护理在骨科病房的实施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3 (6) :8.

石膏固定术患者的护理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0年7月~2011年4月于我院骨科急诊就诊的、并行石膏固定的360例患者,其中,男220例,女140例;患者年龄最小18岁,最大61岁,平均(42.8±9.5)岁;受伤部位为四肢骨折,其中上肢骨折134例,下肢骨折226例。所有患者均意识清楚,有正常的语言及独立思维能力。所有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材料

所用石膏材料是浙江安吉华埠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奥林王正骨矫形护理石膏(石膏绷带粘胶型),医用石膏棉纸为新乡市华西卫材有限公司生产,医用纱布绷带为北京康宇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生产。

1.3 方法

1.3.1 石膏固定方法

固定前应向家属说明石膏固定的必要性,将待固定的肢体置于功能位,皮肤应清洗干净,伤口及时处理。将浸透的石膏绷带自下而上围绕固定肢体均匀缠绕,保持内层平整,并缠绕绷带包扎,密切观察固定部位循环、感觉、运动状况,如有压迫缺血,应尽快处理。

1.3.2 护理需求调查和护理干预方法

根据以往护理经验自行设计调查表,以了解急诊石膏固定患者护理需求,针对患者实际护理需求,实施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护理需求的状况和护理干预后两组石膏折断率、相应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情况。

1.3.2. 1 对照组

给予传统的石膏固定护理措施,包括石膏干固之前的护理、患者的整体搬动、石膏绷带的松紧度、皮肤护理和石膏清洁、一般并发症的预防、相应受损部位的功能锻炼及饮食护理等。未组织对患者及家属开展石膏固定后护理的宣教和示教指导。

1.3.2. 2 研究组

在传统石膏固定护理措施基础上,根据患者护理需求调查结果,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手段,加强患者和家属对病情的正确认识,并使之掌握基本的护理常识。

1.3.3 干预方法

(1)在患者石膏固定后,护士针对自己所负责的患者和家属演示正确的肢位、不良的姿势,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和功能锻炼方法,包括石膏在治疗中的作用、整体搬运的注意事项和康复指导等。按照个体化原则实施护理干预,护理中注意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反复教育。(2)急诊骨科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与其掌握相应的治疗及护理知识的程度有关。护理人员通过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他们获得相关知识,改变以往模糊、错误的想法,对疾病形成正确的认知,进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疾病相关知识,如石膏固定的原理、治疗效果,石膏的保护以及在固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3)引导家属积极参与,通过家庭的作用,为患者提供积极的社会支持,为患者提供可靠的治疗环境,降低石膏折断的发生率,确保治疗效果。

1.3.4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石膏固定后第3、7和14天回院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部位愈合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2.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情况比较

结果显示,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见表1。

2.2 骨科急诊行石膏固定患者护理需求情况

结果显示,360例急诊骨科患者的主要护理需求集中在固定后搬运注意事项、家属配合治疗及石膏凝固和易折断的时间等方面。见表2。

2.3 两组护理干预后情况比较

结果显示,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石膏折断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3。

3 讨论

石膏具有可塑性及吸水后硬固的特点,因而常常用来作为骨科急诊患者肢体固定制动的辅助治疗手段,它具有维持、固定、保持患肢的特殊体位、减轻或消除患肢负重等优点,其缺点为干固后缺乏弹性,不能随时调节松紧度。患者在石膏固定治疗过程中要保证石膏的完整,确保石膏治疗效果,其行为必须与医生或健康建议相一致[2]。目的在于减少石膏折断及并发症的发生,保证石膏固定效果。

大部分患者由于遭受骨折伤害,毫无思想准备,对石膏有恐惧心理;小部分患者因缺乏护理知识而害怕对关节恢复不利,担心遗留残疾,情绪变得焦虑不安。本次研究结果发现,骨科急诊行石膏固定患者护理需求主要集中在体位转换和整体搬运的注意事项、家属的配合治疗及使用石膏的一般特点的了解,对于心理、饮食和正确体位等知识也有很高的需求,但对于家庭护理和医护人员的随访较为轻视。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贴和安慰,消除患者和家属的恐惧焦虑情绪,让其初步掌握石膏固定的原理和治疗效果,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康复。

针对患者的护理需求,护理人员在患者治疗期间应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既保证营养摄入的均衡,又要保证患者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的充分摄入,加强钙摄入,促进骨折的早日愈合。心理方面,护理人员应充分调动患者内在的积极因素,克服潜在的恐惧心理,已达到配合治疗,早日康复的目的。治疗期间可让患者分散注意力,如看电视、阅读报纸等来有效减轻疼痛感觉[3]。石膏固定患者由于活动受限而易导致急于活动而石膏折断,护理人员应加强健康教育,从患者和家属的角度出发,降低家属对患者不正确的态度,减少患者心理应激[4],减少患者由于枯燥单一的生活而出现的一些不良行为。护士还应示范正确的体位姿势和康复训练方法,配合推拿、按摩等物理治疗手段,促进损伤肢体和关节恢复正常的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还应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性化服务,更新护理理念,细化服务内涵,从而使护理干预融入到服务意识中[5]。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降低石膏的折断率,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护理满意度,达到了医患双赢的大好局面。

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着力于为患者提供一个清洁舒适的治疗环境,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要求[6,7,8]。护理干预手段还应该从患者扩大到家属,从病房扩展到家庭,明显改善骨科急诊石膏固定的治疗效果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陆以佳.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60-466.

[2]Kaveh K,Kimmel PL.Compliance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multidi-mensional measures in search of a gold standard[J].Am J Kidney Dis,2001,37(2):244-266.

[3]正淑霞.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术前护理干预[J].现代护理杂志,2004,10(10):920.

[4]沈渔邨.精神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93-413.

[5]孔祥燕,张燕,关文也.完善创伤骨科护理质量管理的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8,8(5):57.

[6]李冬梅,王琳,刘玉珍,等.健康教育在降低骨科急诊患者石膏固定折断率中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2):1069-1070.

[7]韦华燕,刘潮梅,许喜崇,等.健康教育在降低下肢石膏固定折断中的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7):110-111.

石膏固定术患者的护理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3月在我院骨科接受石膏固定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8例, 女22例;年龄15岁~81岁, 平均年龄 (38.16±12.55) 岁;受伤部位分别为:股骨颈骨折8例, 胫骨骨折19例, 膑骨骨折11例, 腓骨骨折9例, 踝关节损伤6例, 足趾骨折7例;所有患者均一般情况良好, 意识清楚且无严重合并症, 石膏固定类型为石膏托固定和石膏管形固定两种。采用上海崇明三星镇协民医用敷料厂出品的雪花牌正骨矫形护理石膏 (石膏绷带粘胶型) 和河南新乡市华西卫材有限公司的医用纱布绷带。

1.2 石膏固定方法

固定前应向家属说明石膏固定的必要性, 有伤口应及时更换敷料, 石膏固定前要先备好衬垫, 尤其保护好骨突部位不被硬固后的石膏压伤。先将石膏绷带按肢体宽度和长度往返折叠6~8层, 然后从两头向中间叠好备用。将石膏绷带轻轻平放于30~40℃温水中 (以手试之, 不可烫手) , 根据使用速度, 每次可放1~2个, 切不可将所用石膏一次性全部投入水中, 以免长时间浸泡, 石膏凝固变硬不能使用。待其全部浸透气泡消失后取出, 以手握其两端, 挤出多余水分, 切忌拧石膏卷, 以免影响固定效果[2]。再将石膏绷带展开, 让助手将其抹平, 使每层绷带紧密接触形成一体即可使用。石膏卷棉自下而上围绕固定肢体均匀滚动, 用两手向石膏绷带卷中央对挤出多余水分, 将待固定的肢体置于功能位, 绷带边缘相互重叠约1/3, 保持绷带平整无褶皱, 并缠绕绷带包扎。

1.3 健康教育方法

(1) 语言宣教:石膏固定术后, 责任护士应对患者进行石膏固定后的一般常规性健康教育, 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详尽地说明石膏固定治疗的目的和意义, 如何避免石膏污染和折断的注意事项, 石膏固定肢体皮肤颜色及温度的观察方法等。 (2) 文字资料:将石膏固定后的注意事项编制成图文并茂的文字材料, 将功能锻炼的步骤做成流程图予以详尽解释, 资料末尾附科室健康宣教人员的电话号码。做到进行石膏固定的患者人手一份健康教育资料, 作为指导患者及家属自我护理的学习材料, 出现疑惑时护士也能随时翻阅寻找答案。 (3) 现场示范:在患者石膏固定后护士为患者及家属要进行必要的现场讲解, 同时告知康复锻炼的重要性、方法、时间、目的及注意事项。讲解同时演示一些正确的肢体摆放位置、功能活动方式以及预防石膏折裂方法等, 掌握必要的石膏固定后护理知识。引导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肢体功能锻炼, 包括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 锻炼过程中护士需给予患者恰当的鼓励, 及时显示练习效果, 增强患者进行练习的自信心, 从而保证患者准确执行,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 出院指导:详细记录出院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居住地址、联系方式和损伤部位等, 方便与患者经常保持联系及时沟通, 随时解答患者康复方面的问题。如果有条件可以进行电话随访, 责任护士应在石膏固定后并发症的易发期间多与患者联系, 为患者答疑解惑并了解骨折部位的愈合情况。

1.4 效果评价

由笔者对60例患者的石膏固定后的情况进行观察评价, 详细记录石膏固定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我院自制的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 进行对护理工作的评价调查, 调查表题型全部为选择题, 每题5分, 共20题, 采用百分制, 满分100分。于患者出院前1 d进行调查评价, 发放调查表时需征得患者同意, 护士对每个题目作详细解释后由患者或家属填写, 必要时护士协助。

2 结果

通过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60例患者中发生石膏断裂4例, 折断率为6.66%, 石膏污染1例, 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共发放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60份, 当场发放当场收回, 有效回收率100%, 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得分平均为 (96.27±5.16) 分。

3 讨论

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科学, 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 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方式的活动, 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其主要目的就是促进健康, 提高生活质量, 既是健康保健的重要手段, 也是最重要的护理实践活动之一, 已成为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3]。对骨科石膏固定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保证治疗成功、降低伤残率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必要措施。

临床所用的石膏是天然生石膏受热后脱去了部分结晶水变成熟石膏而成粉末状, 当熟石膏遇水时重新得到结晶水变成结晶石膏而硬固, 从而起到固定作用。石膏固定的优点是能够塑形, 且固定可靠, 便于搬动和护理, 不需经常更换和护理, 是一种重要的外固定方法;尤其对于关节的固定是夹板不可比拟的, 其可根据损伤部位不同, 采用石膏固定相应部位, 能够维持已经复位的骨折端不发生位移、解除局部肌肉疼痛和痉挛, 可以保证受损骨质愈合过程的顺利完成。由于石膏固定治疗需要的时间较长, 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自理能力受到了严重影响, 常常因为急于行走或家属在搬运及更换体位时护理不周发生石膏折断或断裂, 严重干扰了固定效果和断肢功能的恢复。传统的骨伤石膏固定的护理对患者及家属术后的指导和教育不够重视, 以致其对骨折后石膏固定的有关知识尤其是肢体功能锻炼的意义和方法不甚了解, 造成了临床实践中因护理不当产生的石膏污染、断裂等不良反应的发生较为多见。我院骨科从2009年开始对骨折后做石膏固定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增强了患者和家属对石膏固定技术的自我护理能力, 本次研究可以看出, 60例患者中发生折断和石膏污染的共计5例, 发生率为8.33%, 与文献报道的石膏固定后石膏折断率10.91%[4]相比显著降低。同时通过细致周到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对骨科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程度逐渐提升。在石膏固定患者的护理中引入健康教育, 根据患者的不同文化层次和理解水平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如针对老年患者可采用语言交流、现场指导的方法, 对于文化程度较高或年纪较轻的患者则可采用发放健康教育指导资料的方式, 使患者充分了解预防石膏断裂并发症的注意事项和石膏固定后的常规护理方法, 保证受损关节塑形充分, 尽快恢复骨折肢体功能。

总之, 在临床护理实践中, 首先要让护士接受健康教育的理念, 强化护士对健康教育角色的认知水平和实施该举措的意识, 将健康教育纳入到基本的护理常规工作中。通过对骨伤石膏固定患者和家属进行全程有效的健康教育, 把健康教育融人到临床工作及患者家庭疾病康复过程中, 从而使健康教育的对象从患者扩大至家属及参与照顾者, 其范围由医院扩展至家庭及社区[5]。在护理实践中使健康教育逐步程序化和规范化, 使石膏折裂等现象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同时密切了护患关系, 使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得到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兆红, 孟华, 徐照娟.骨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路径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06, 12 (9) :1759-1760.

[2]李冬梅, 刘玉珍, 王琳.骨科急诊石膏固定病人护理需求及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 2009, 23 (1) :41-42.

[3]危丽华, 林涵真, 董馨.健康教育在石膏固定患者家庭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7 (29) :7159-7160.

[4]张小爽, 刘亭如, 巨宝兰.健康教育在降低骨科急诊患者石膏固定折断率中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 (2) :113-114.

石膏固定术患者的护理 篇4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我院进行石膏固定术的四肢骨折患者4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3例,男16例,女7例,平均年龄53.18±1.28岁,上肢骨折15例,下肢骨折8例;对照组22例,男15例,女7例,平均年龄53.81±1.33岁,上肢骨折14例,下肢骨折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位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无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认知功能正常,均自愿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干预。

1.2.2 实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全程化针对性护理干预。

1.2.2. 1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解手术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疑虑,如石膏硬化过程中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灼热感;患肢固定后减少不必要活动,保证固定效果。B:术前预防并发症:固定石膏耗时较长,硬化后不能随意打开,应提前做好皮肤清洁工作,除去皮肤污垢,伤口处消毒后用棉垫或纱布覆盖,以免诱发感染。

1.2.2. 2 石膏安装护理

减少移动:石膏未干前未充分成型,石膏固定处关节或肢体不应随意移动,以免折断石膏;必要移动时可将整个肢体或关节连同石膏整体托起,切不可局部移动。防止压痕:石膏未干前不可将石膏与硬物接触,以免造成局部石膏凹陷,影响固定效果。

1.2.2. 3 石膏拆除后护理

石膏拆除前向患者讲解拆除过程,避免电锯声过大等造成患者心理不适。一般石膏拆除后会形成黄褐色表皮,告知患者为石膏印痕,无需担心,可用温水浸泡并轻擦。石膏固定过程中肢体处于收紧状态,拆除后可能出现局部水肿,因此绷带应在石膏拆除1个月、局部血液循环正常后再拆除。指导患者加强功能锻炼,告知家属饮食等家庭护理知识。

1.2.2. 4 功能锻炼及饮食

为进一步提高骨折部位愈合效果,促进骨折部位功能恢复,术后应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正确指导锻炼,如慢跑、跳跃等,锻炼量和锻炼方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此外,患者治疗过程中应加强饮食干预,尽可能让患者进食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服务满意度。满意度调查参照我院制定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总分100分,分为不满意(评分<60分)、基本满意(评分60~90分)、非常满意(评分>90分),满意度=(基本满意+非常满意)/总参评人数×100%。

1.4 统计方法

所有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所有计数资料以频数(f)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等级资料以频数(f)和平均Ridit值表示,采用Ridit检验,由PEMS3.1进行统计。α=0.05。

2 结果

2.1 术后并发症

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7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91%(P<0.05)。见表1。

2.2 满意度

实验组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3%(P=0.0387<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0.05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0.05

3讨论

石膏固定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取材方便等优势,为骨科常用,尤其适用于关节损伤、四肢骨折、韧带损伤,主要利用石膏的强固定作用减缓患肢疼痛,保护患处,促进关节组织修复和愈合。但骨折部位常伴有局部皮肤组织损伤,如水肿、炎症,加之石膏固定时间长、压迫性强,如不妥善处理,极易出现并发症,给患者预后造成不良影响[2,3]。因此,合理有效的护理对患者康复尤其重要。

全程针对化护理干预针对患者不同治疗阶段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相对于常规护理而言更精细化、阶段化,在详细分析患者病情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真正结合护理评估与方案制定。研究表明,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相关报道[4]一致。此外,全程针对化护理干预注重患者心理护理,保证护理措施的整体性,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可改善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基于四肢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实施全程化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全程化针对性护理对四肢骨折石膏固定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45例我院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全程化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7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91%(P<0.05);实验组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3%(P=0.0387<0.05)。结论:四肢骨折术术后实施全程化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

关键词:四肢骨折,石膏固定术,全程化针对性护理,并发症,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黄碧萍,杨雪红,黄志玲.石膏固定术患者的护理[.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2,20(9):1101-1102.

[2]沈秋兰.四肢骨折病人石膏固定术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4,11(z1):79.

[3]何胜娟,骨折后石膏固定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5):162-163.

石膏固定术患者的护理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们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腰椎骨折采用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患者94例, 其中:男61例, 女33例;年龄在15~81岁, 平均年龄为 (47.6±11.2) 岁;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在3~12 h, 平均时间为 (6.3±1.4) h。患者致伤原因分为:高空坠落伤29例;车祸伤42例;砸压伤17例;其他原因致伤6例。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各有患者4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后, 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 (P>0.05) , 其数据与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1) 术前护理:患者入院后, 护理人员热情接待, 并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 向其介绍手术步骤、治疗效果、患者术中注意事项等, 以缓解患者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协助患者完成术前各项检查, 并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2) 术后护理:第一, 患者手术结束返回病房后, 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若有异常及时汇报医师, 以便给予及时处置。第二, 针对疼痛耐受性较差患者, 及时给予进行镇痛药物治疗;第三, 向患者讲解术后保持正确体位的重要性, 对于需行平衡翻身患者, 协助其板状型翻身。第四, 保持引流管通畅, 避免其脱落、扭曲。第五, 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舒适护理干预。 (1) 心理护理:患者由于意外受伤, 不仅需要承受身体上的痛苦, 而且对手术治疗的恐惧感及担心预后效果等, 导致患者术前均会出现程度不同的焦虑、抑郁负性情绪, 针对患者不同心理特点, 护理人员应适时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通过向其提供手术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等信息, 缓解患者不良情绪, 增加其治疗信心, 同时护理人员还应给予患者适度的安慰与鼓励, 让其充分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关心与支持, 提高其治疗依从性[3], 从而为手术治疗奠定较好的基础。 (2) 环境护理:尽量为患者营建一个较舒适的治疗环境, 将室内的温度与湿度设置在较舒适范围内, 定时通风与消毒, 严格控制探视人员的数量与时间, 以预防交叉感染发生;护理人员说话与护理操作均应轻柔, 使病房内保持安静, 以提高患者舒适度。 (3) 体位护理:对于单纯内固定患者, 不需平衡翻身, 3 d后带腰围可在床上坐起, 7 d后可下床活动;对于行椎板减压及植骨患者, 需行平衡翻身, 在躯干及臀部采用水垫来缓解受压部位压力, 以提高患者舒适度及预防压疮发生。 (4) 预防并发症护理:第一, 对于卧床患者, 尽量将其肢体放置于不受压、舒适、方便活动体位, 间隔2 h给予揉、搓、按摩1次, 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踝关节、足趾等训练, 以防止下肢废用性肌萎缩发生。第二, 患者摄入菜品应荤素搭配, 指导其多进食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与水果, 以促进骨折快速愈合[4];让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指导患者每日坚持脐周顺时方向按摩, 促进肠蠕动, 以预防便秘发生。第三, 定时给予患者翻身、拍背护理, 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 给予患者每天早、晚两次口腔护理, 必要时行雾化吸入治疗, 以预防肺部感染发生;每天为患者清洗会阴部1次, 同时指导患者注意会阴部卫生, 鼓励患者多饮水, 以避免泌尿系统感染发生。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 给予各变量正态性检验与描述性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 行卡方检验,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5。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压疮1例、便秘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6.4%;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压疮2例、便秘5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废用性肌萎缩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1.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 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近些年来, 随着医学模式及健康观念的改变, 人们对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常规护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 让患者在治疗期间心理与生理均达至较舒适状态[5], 本次研究观察组病例采用舒适护理干预, 从多角度, 多层次给予患者最佳的护理服务, 尽量满足患者需求, 收到了较好的护理效果。

从本次研究看, 观察组护理人员通过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 缓解了患者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 使之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接受手术治疗;通过为患者提供环境护理, 给患者带来了较好感官刺激, 更利于疾病恢复;通过卧位舒适护理, 在提高患者舒适度的同时, 也降低了压疮发生概率;通过饮食指导, 既保证了机体营养支持, 又预防便秘发生;通过加强基础护理, 减少或避免了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及废用性肌萎缩的发生, 因此, 对于腰椎骨折行内固定术治疗患者给予舒适性护理干预, 对提高患者舒适度, 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均有重要的作用。

摘要:目的 分析和研究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我们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腰椎骨折采用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患者94例, 将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舒适护理干预, 将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干预应用于腰椎骨折行内固定术患者治疗中, 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不良心理状态, 避免或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围手术期护理,疗效观察

参考文献

[1]王玲.舒适护理在腰椎骨折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0, 29 (9) :1389-1391.

[2]种彩妮.腰椎骨折在围手术期间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 2010, 7 (30) :272.

[3]高珞珞.不稳定性腰椎骨折患者围术期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16 (10) :73-74.

[4]郑春燕, 高爱敏, 叶春梅, 等.护理干预对减少腰椎骨折手术不适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0, 29 (12) :1808-1810.

石膏固定术患者的护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骨科2004年4月~2009年2月共收治胫腓骨骨折120例, 其中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32例, 其中, 男20例, 女12例;年龄最小12岁, 最大66岁, 平均38.5岁。合并其他部位骨折者15例。伤后至手术时间为1 h~14 d。本组排除糖尿病和其他代谢性疾病患者。

1.2 治疗方法

本组所有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患者平卧, 硬膜外麻醉, 用肥皂水洗刷伤口污染物, 生理盐水, 双氧水 (H2O2) 反复交替冲洗数遍, 铺无菌巾, 继而进行清创术。清创过程中不要过多的修剪或切除创面软组织, 尽量保留游离骨片。清创完毕, 然后选择合适长度的直型或“T”型外固定支架固定;对于严重粉碎或伴骨丢失缺损者可一期植骨;伤口张力大不能一期闭合者可延期缝合。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术后第2天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 4 d后将长腿石膏托换为膝下石膏托继续固定, 练习屈膝活动, 并可扶双拐下地不负重行走, 2~4周后拆除石膏。

1.3 人性化护理措施

1.3.1 建立人性化的护理程序

本组胫腓骨骨折患者的人性化护理贯穿整个手术期间。患者入院以后, 护理人员就马上对患者生理的疾病和精神状况等作出全面的评估, 并在手术前制订护理计划、做出护理护理目标、护理措施与效果评价。在护理程序上, 护理人员从胫腓骨骨折患者的病因、病情、疾病的转归, 到饮食的禁忌;从服药的方法到需要作什么检查、为什么检查;从诊疗方案到治疗护理的配合等都建立了详细的护理流程, 保证了护理的安全, 配合手术顺利完成。

1.3.2 创造人性化护理环境

环境对支持生命及其活动十分重要, 为患者提供一个整洁、安静、安全、舒适的环境, 可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胫腓骨骨折患者严重损伤其他脏器, 且大多发病突然, 从而给患者身心造成极大的创伤。护理人员应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性格特点, 关心体贴患者, 对其出现的不良情绪及时给予疏导, 必要时发动家属参与, 态度热情认真, 使患者处于治疗疾病的最佳心理状态, 积极配合治疗早日痊愈出院。

1.3.3 创新人性化的护理沟通渠道

人性化护理强调人文关怀服务, 人文关怀离不开关怀和双方的交流沟通。沟通能增进护患间的情感交流, 增进双方的信任感, 能营造出护患间的和谐、友善的氛围。因此, 护理人员应把与患者的沟通作为重要的工作时常做。积极向患者讲解疾病护理知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请患者及家属在意见簿上留言, 请他们评价护理工作, 对于其指出的不足之处护理人员要真诚接受, 并提出积极的整改措施进行解决;对于建设性的意见护理人员要逐级反映并有反馈, 以更好地促进工作。

1.4 疗效评定

优:骨折愈合, 步态正常。良:旋转畸形在10°~15°范围;可:旋转畸形在10°~20°之间;差:旋转畸形>25°。

2 结果

本组患者随诊时间为6~12个月, 平均9.5个月。均在术后12个月内愈合。根据上述评定分级, 20例优, 9例良, 2例可, 1例差, 优良率为90.6%。治疗过程中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与不良反应。

3 讨论

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具备以下优点: (1) 外固定支架的螺钉棒均远离于骨折部位, 局部无大的金属异物, 不会在骨折部位使细菌形成生物膜, 感染率明显降低[4]。 (2) 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不增加局部创伤, 其是在骨折原有软组织和骨膜损伤的基础上, 不需加大骨膜的剥离, 因此不干扰和破坏骨折部的自身修复能力, 有利于骨折愈合。 (3) 胫腓骨骨折患者术者在治疗后可早期弃拐下床活动, 可避免因长期卧床及石膏外固定等引起的不同程度的关节僵硬、肌肉萎缩、骨折畸形愈合等诸多并发症的发生[5]。本组患者应用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方法治疗, 病例均在术后12个月内愈合。优20例, 良9例, 可2例, 差1例, 优良率为90.6%。

在治疗中, 要合理选择手术时机与掌握手术技巧。开放性外伤肢体肿胀不明显且受伤时间6~8 h应急诊清创;对于肢体肿胀明显者先行跟骨牵引, 待肿胀消退可触及关节周围骨性标志时再行手术治疗, 平均10 d左右。同时在治疗中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 胫腓骨骨折患者一般术后3 d内疼痛较为剧烈, 为此应加强人性化护理, 对患者的主诉主动倾听, 建立人性化的护理程序, 创造人性化护理环境及人性化的护理沟通渠道, 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 骨外固定支架固定胫腓骨骨折虽有以上优点, 但术中需仔细认真操作, 强化无菌观念, 做好护理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疗效,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摘要:目的:探讨骨外固定支架固定胫腓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与护理方法。方法:对32例采用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进行随访分析。结果:32例随诊时间为6~12个月, 平均9.5个月。均在术后12个月内愈合。其中20例优, 9例良, 2例可, 1例差, 优良率为90.6%。并发症少。结论:骨外固定支架固定胫腓骨骨折虽有以上优点, 但术中需仔细认真操作, 加强护理,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疗效,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骨外固定支架,治疗

参考文献

[1]高辉, 肖树军, 陈雷, 等.改良Illizarov治疗下肢感染性骨缺损[J].中国骨伤, 2006, 11 (19) :652.

[2]冯传汉, 张铁良.临床骨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374-383.

[3]吴雪辉, 王序全, 谢肇, 等.外固定支架治疗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7, 9 (12) :1140-1141.

[4]谢秀霞, 杨晓娟.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折的术后护理[J].中原医刊, 2002, 29 (4) :65.

上一篇: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下一篇:并列结构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