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业务

2024-09-17

经济业务(共11篇)

经济业务 篇1

通过学习会计六要素, 我们都知道企业的各项会计要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 而反映这些数量关系的等式就是会计等式,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都是通过基本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来揭示各会计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一、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经济业务类型

经济业务是指使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动事项。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经济业务各种各样, 而且不断变化, 但是无论怎样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归结起来就四种情况:

(1) 资产和负债、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 会计等式保持平衡

(2) 资产和负债、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 会计等式保持平衡

(3) 资产之间有增有减, 负债、所有者权益不变, 会计等式保持平衡

(4) 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有增有减, 资产不变, 会计等式保持平衡。

从以上四种经济业务类型中可以看出, 不论会计要素怎样同时变化, 会计等式永远是保持平衡平衡的。

二、分析四种类型的经济业务对影响会计等式的影响

下面以大华工公司为例分析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业务, 都会引起会计要素的变化, 但这些变化不会影响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

例:大华公司2010年7月1日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构成情况如下表:

以上资料表明, 大华公司7月初,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634000元。

假如大华公司7月份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 收到华美公司投入资本80000元存入银行

分析:该笔经济业务的发生, 使企业资产中的“银行存款”增加80000元, 同时使企业所有者权益中的“实收资本”增加80000元。引起的是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等额的增加 (会计等式两边同时等额增加) , 所以属于第 (1) 种经济业务类型:资产和负债、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 会计等式保持平衡。

2. 以银行存款偿还前欠公司材料款40000元

分析:该笔经济业务的发生, 使企业资产中的“银行存款”减少40000元, 同时使企业负债中的“应付账款”减少40000元。引起的是资产和负债同时等额的减少 (会计等式两边同时等额减少) , 所以属于第 (2) 种经济业务类型:资产和负债、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 会计等式保持平衡。

3. 从银行提取现金1000元

分析:该笔经济业务的发生, 使企业资产中的“银行存款”减少1000元, 同时也使企业资产中的“库存现金”增加1000元。引起的是资产之间同时等额的一减一增会计等式左边同时等额一减一增) , 所以属于第 (3) 种经济业务类型:资产之间有增有减, 负债、所有者权益不变, 会计等式保持平衡。

4. 从银行借入短期借款50000元, 归还前欠货款

分析:该笔经济业务的发生, 使企业负债中的“短期借款”增加50000元, 同时也使企业负债中的“应付账款”减少50000元。引起的是负债之间同时等额的一增一减 (会计等式右边同时等额一增一减) , 所以属于第 (4) 种经济业务类型: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有增有减, 资产不变, 会计等式保持平衡。

5. 用资本公积10000元转增资本

分析:该笔经济业务的发生, 使企业所有者权益中的“资本公积”减少10000元, 同时也使企业所有者权益中的“实收资本”增加10000元。引起的是所有者权益之间同时等额的一减一增 (会计等式右边同时等额一减一增) , 所以属于第4种经济业务类型: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有增有减, 资产不变, 会计等式保持平衡。

6. 经协商, 将所欠中北公司的货款10000元转化为本企业资本

分析:该笔经济业务的发生, 使企业负债中的“应付账款”减少10000元, 同时也使企业所有者权益中的“实收资本”增加10000元。引起的是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同时等额的一减一增 (会计等式右边同时等额一减一增) , 所以属于第 (4) 种经济业务类型: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有增有减, 资产不变, 会计等式保持平衡。

7. 用银行存款50000元, 归还短期借款30000元, 购买固定资产20000元

分析:该笔经济业务的发生, 使企业资产中的“银行存款”减少50000元, 同时使企业负债中的“短期借款”减少30000元, 资产中的“固定资产”增加20000元。引起的是资产和负债的同时减少 (会计等式左右两边同时等额减少) , 资产之间的同时等额的一减一增 (会计等式左边的一减一增) , 所以属于第 (2) 种经济业务类型:资产和负债、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 会计等式保持平衡和第 (3) 种经济业务类型:资产之间有增有减, 负债、所有者权益不变, 会计等式保持平衡。

8. 收到B公司前欠货款4000元, 其中3500元存入银行, 500元现金

分析:该笔经济业务的发生, 使企业资产中的“应收账款”减少了4000元, 同时使企业资产中的“银行存款”增加3500元, 资产中的“库存现金”增加500元。引起的是资产之间的同时等额的一减一增 (会计等式左边的一减一增) , 所以属于第 (3) 种经济业务类型:资产之间有增有减, 负债、所有者权益不变, 会计等式保持平衡。

9. 购入甲材料3000元, 以现金支付1000, 余款未付

分析:该笔经济业务的发生, 使企业资产中的“原材料”增加3000元, 同时使企业资产中的“库存现金”减少1000元, 负债中的“应付账款”增加2000元, 引起的是资产之间同时等额的一增一减 (会计等式左边一增一减) , 资产和负债的同时等额增加 (会计等式左右两边同时等额增加) , 所以属于第 (3) 种经济业务类型:资产之间有增有减, 负债、所有者权益不变, 会计等式保持平衡和第 (1) 种经济业务类型:资产和负债、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 会计等式保持平衡。

7月份大华公司上述几笔经济业务的发生, 所引起的月底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状况如下表:

从大华公司7月份的几笔经济业务以及7月底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状况变动表我们可以看出,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各样的经济业务会引起基本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左右两边等额的同增同减;会计等式左边等额的一增一减或者是会计等式右边等额的一增一减;但是不论是那种情况都不会影响基本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所以掌握好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基本会计等式的内涵, 对我们以后学习借贷记账、会计的试算平衡和编制会计报表等内容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段容谷, 王继仓, 屈有明编著, 《会计学原理》.兵器工业出版社, 2003.6.1

[2]金跃武主编.《基础会计》 (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7

经济业务 篇2

根据每一科目的特点进行试题分析,把不通模块的题目分割开来,分为必得分部分、高得分部分和平得分部分。以《会计基础》为例,后面的综合分析题目,无论题目怎么变化都离不开6大模块:

1、试算平衡表

2、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3、资产负债表

4、利润表

5、科目汇总表

6、固定资产业务会计分录题。高得分的部分为选择题的单选题和判断题,楚惟会计独有的单选判断强化练习,使通过率整体提高近10个百分点。高拿分部分容易被同学们忽视,以为单选和判断很简单,但往往因为疏忽而丢分。平拿分的部分就是剩下的多选题了,这一部分也是同学们最头疼的部分。第十章 主要经济业务事项账务处理

1、提现

借:库存现金

贷:银行存款

2、存现

借:银行存款

贷:库存现金

3、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投资收益(交易费用)

应收股利(已宣告但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贷:银行存款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12月31日)计量(股票价值上升)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12月31日)计量(股票价值下降)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前提是股票在上升)

借:银行存款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

投资收益

同时: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投资收益

4、单料同到,款项已付

注意:(1)原材料成本=买价+运杂费

(2)增值税计算的时候按照买价*17%(以下5-8的增值税计算同4)

借:原材料-某某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5、单料同到,款项未付,材料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某某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

6、单到,料后到

借:在途物资-某某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验收入库后

借:原材料-某某材料

贷:在途物资-某某材料

7、料到,单据未到

平时不做账,期末若单据还未到必需进行账务处理

借:原材料-某某材料

贷:应付账款-某某公司

下月初冲回

借:原材料-某某材料

红色金额

贷:应付账款-某某公司

红色金额

实际收到发票的时候

分录同4

8、预付货款购原材料

预付的时候

借:预付账款-某某公司

贷:银行存款

单料到时

借:原材料-某某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预付账款-某某公司

补付货款

借:预付账款-某某公司

贷:银行存款

退回预付款

借:银行存款

贷:预付账款-某某公司

9、生产领用原材料,根据领用的部门进行归属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车间领用材料)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贷:原材料

10、完工产品入库

借:库存商品-某某商品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11、结转已售商品的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某某商品

注意:在结转已售商品成本之前应该首先确认收入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12、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13、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借: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其他业务成本

贷:累计折旧

14、固定资产处置

(1)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2)支付清理费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银行存款

(3)收回出售、残料和变价收入

借:银行存款

原材料

贷:固定资产清理(4)保险赔偿

借:其他应收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5)清理净损益的处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营业外收入

或借:营业外支出

贷:固定资产清理

计算分录题要求:

1、原材料发出成本的确定:重点关注一次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

2、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重点关注年限平均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第一节

企业筹集资金的核算

一、设置的主要账户:

1、―实收资本‖(股本)帐户

2、―资本公积‖帐户

3、―短期借款‖帐户

4、―长期借款‖帐户

二、筹资过程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一)投资者的投入资本的核算 基本会计分录是: 借:资产帐户

贷:实收资本(股本)

1、收到货币资金投资的业务 借:银行存款

贷:实收资本(股本)

资本公积

2、收到原材料、商品、固定资产投资的业务 借: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

贷:实收资本

3、收到无形资产投资的业务 借:无形资产

贷:实收资本

(二)向银行借入款项的业务

1、短期借款业务

(1)借入款项时,会计分录是: 借:银行存款

贷:短期借款

(2)到期偿还短期借款时,会计分录是: 借:短期借款

贷:银行存款

2、长期借款业务

(1)借入款项时,会计分录是: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借款

(2)到期偿还借款本息时,会计分录是: 借:长期借款

贷:银行存款

(三)其他与筹资相关的业务

1、收到捐赠

借:银行存款(捐赠货币资金)

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捐赠机器设备等)

无形资产(捐赠专利权等)贷:营业外收入

2、经批准将企业的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借:资本公积

贷:实收资本

第二节 供应过程的核算

一、设置的主要账户:

1、―在途物资‖账户

2、―原材料‖ 账户

3、―应付账款‖ 账户

4、―应交税费‖ 账户

二、供应过程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一)支付或确定材料采购成本(包括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时,根据发票帐单: 借:在途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

(二)材料验收入库,根据―入库单‖:

借:原材料——

贷:在途物资——

如果材料与有关的发票帐单同时到达企业,也可以将上述两笔经济业务合并处理,即: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

(三)支付前欠购货款,根据付款依据: 借:应付账款/应付票据

贷:银行存款

第三节 生产过程的核算

一、生产过程应设置的主要账户

1、―生产成本‖ 账户

2、―制造费用‖ 账户

3、―管理费用‖ 账户

4、―财务费用‖ 账户

二、生产过程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一)费用的归集:按受益原则:谁受益,谁承担

1、材料费用的归集,即领用材料的核算: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原材料——

2、人工费用的归集,即工资的发放和职工福利费的计提:(1)工资的计提或分配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 ——工资

——职工福利

(2)发放工资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3、折旧费的计提

借: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其他业务成本

贷:累计折旧

4、支付办公用品费 借: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5、支付水电费

借:生产成本——A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6、支付财产保险费等 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

7、支付借款利息 借:财务费用

贷:银行存款、应付利息

8、差旅费的借支和报销(1)借支时

借:其他应收款——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2)报销时

借:管理费用——差旅费

库存现金

(多退)

贷:其他应收款

(库存现金)

(少补)

9、修理费: 借: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二)制造费用的分配

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三)完工产品成本的计算和结转 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

第四节 销售过程的核算

一、销售过程设置的主要帐户

1、―主营业务收入‖帐户

2、―主营业务成本‖帐户 3、―销售费用‖帐户、―营业税金及附加‖帐户 5、―其他业务收入‖帐户

6、―其他业务成本‖ 账户

二、销售过程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一)主营业务收支的核算

1、发出产品,实现销售收入 借:银行存款

应收帐款/应收票据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收回前欠货款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3、发生销售费用的核算 借:销售费用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4、结转产品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5、计算结转税金及附加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城建税

——教育费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城建税

——应交教育费附加 实际交纳:

借:应交税费——应交城建税

——应交教育费附加 贷:银行存款

(二)其他业务收支的核算

1、实现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结转材料成本及发生其他支出等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原材料

累计折旧

3、计提税费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城建税

——教育费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城建税

——应交教育费附加 实际交纳:

借:应交税费——应交城建税

——应交教育费附加

贷:银行存款

4、交纳各种税费

借:应交税费——应交XX税

贷:银行存款

第五节 利润形成和分配的核算

一、利润的构成

(一)营业利润 = 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销 售费用 – 资产减值损失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投资收益 营业收入 = 主营业务收入 + 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 = 主营业务成本

+ 其他业务成本

利润总额(税前利润)= 营业利润 + 营业外收入所得税费用

企业实现利润后,应先计算交纳所得税,然后,按下列分配顺序进行处理:(1)弥补以前的亏损(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3)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二、利润核算应设置的主要账户

1、―投资收益‖帐户

2、―营业外收入‖帐户

3、―营业外支出‖帐户

4、―所得税费用‖帐户

5、―本年利润‖帐户

6、―利润分配‖帐户

三、利润形成和分配的核算

(一)利润形成的核算

1、利润形成的日常核算

(1)营业利润的日常核算:已在前一节介绍,略。反映收入:

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反映成本、费用 借: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

贷:库存商品

原材料

应交税费——

银行存款(2)投资收益的日常核算 借:银行存款

贷:投资收益

或相反

(3)营业外收入的日常核算 借: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贷:营业外收入

(4)营业外支出的日常核算 借:营业外支出

贷:银行存款

2、利润的期末汇总

(1)将所有收益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的贷方 借: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入

投资收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本年利润

(2)将所有支出结转到―本年利润‖ 账户的借方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营业外支出

投资收益

资产减值损失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二)计算并结转所得税

1、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实际交纳: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同时: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费用

3、将当年实现的净利润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注意:如果企业当年亏损,则编制相反的会计分录。

(三)利润分配的核算

1、按本年税后利润的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2、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借:利润分配——应付利润(股利)

贷:应付利润(股利)

实际支付利润时:

借:应付利润(股利)

贷:银行存款

(四)年终利润及其分配数的结转

1、将―利润分配‖帐户的―提取盈余公积‖明细账户、―应付利润‖明细账户余额―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账户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应付利润

2、将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借:盈余公积

贷:实收资本

第六节 成本计算

一、成本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二、成本、费用的联系与区别

三、材料物资采购成本的计算

(一)物资采购成本的内容

1、买价,即发票价格。

2、采购费用,包括:运杂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进口关税等。为简化,采购人员的差旅费直接计入管理费用。

(二)物资采购成本的计算

某物资的采购总成本 = 该物资的买价+应负担的采购费用 该物资的单位成本=采购总成本÷实收物资数量

买价属直接费用,直接计入其采购成本;

采购费用单独发生的,直接计入其采购成本,若是几种材料共同发生的,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各种物资的成本。其中,分配标准一般采用物资的重量、买价等。共同采购费用的分配程序:

(1)计算采购费用分配率

分配率=共同的采购费用÷各种物资的标准(买价、重量等)之和(2)计算各种物资的分配额

分配额=该物资的标准量(重量、买价等)×分配率

四、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

(一)产品生产成本的内容

企业的生产经营费用,按照与产品生产的关系,分为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

1、生产费用 生产费用包括:

(1)直接材料: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种材料的耗费。(2)直接人工: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及福利费。

(3)制造费用:企业的生产车间为组织和管理车间生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2、期间费用

期间费用是指企业在某一期间发生的,与产品的生产无直接联系。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二)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

1、计算制造费用分配率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各产品的标准总量

2、计算各产品的分配额

某产品分配额=该产品的标准量×分配率

其中,分配标准,一般为生产工时、生产工人工资等。

计算本月完工产品总成本

完工产品总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归集的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

计算完工产品单位成本 完工产品单位成本=完工产品总成本÷完工入库数量

(三)产品生产成本计算事例

1、要素费用的归集

(1)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借:生产成本——A 75,000

——B 25,000 借:制造费用

525

贷:原材料——甲

75,000

——乙

25,000

——丙

525(2)人工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借:生产成本——A

13,000

——B

5,000 借:制造费用

2,500 管理费用

4,5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25,000 借:生产成本——A 1,820

——B

700 借:制造费用

350 借:管理费用

630

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

3,500(3)水电费等的归集与分配 借:生产成本——A

3,500

——B

1,500 借:制造费用

400 借:管理费用

600

贷:银行存款

6,000(4)折旧费的归集

借:制造费用

借:管理费用

880

贷:累计折旧

1,005(5)财务费用的归集

借:财务费用

贷:库存现金

2、制造费用的分配与结转

借:生产成本——A 8,000

——B 6,000

贷:制造费用

14,000

3、完工产品成本的计算和结 借:库存商品——A 100,000

——B

38,200

贷:生产成本——A 100,000

——B

38,200

六、产品销售成本的计算

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数量×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 确定其金额后,予以结转: 借:主营业务成本

经济业务 篇3

摘 要 现如今,我国通信行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通信运营商绞尽脑汁不断创新、挖掘多媒体增值业务的新领域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通过分析,发展3G业务是能够解决当前无线通信业务的重要增值途径,其可行性的经济评价值得我们重视。我国3G业务的发展给运营商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其发展已超越了单纯通信行业的范畴,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将带动着全球3G的发展。本文从我国通信行业3G业务的含义及特点入手,阐述了发展3G业务的必要性。最后通过理论对3G业务进行财务与经济性评价,提出对未来发展3G业务的规划。

关键词 通信行业 3G业务 评价

一、3G业务的定义、标准、特点

(一)3G业务的定义

3G是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是英文3rd-Generation的缩写,是一种将无线通讯与互联网等多媒体通讯相结合,支持传输不同高速数据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它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处理图像、音乐及信息等多种媒体形式,并且还能浏览网页,支持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服务。根据用户需求,可以分为通信类业务、资讯类业务、娱乐类业务、互联网业务及位置定位搜索业务。

(二)3G业务的三项技术标准

1、WCDMA:英文全称叫Wideband CDMA,中文翻译为:宽带分码多工存取,支持384kbps到2Mbps不等的数据传输速率。2、CDMA2000,也可称CDMA Multi一Carrier。运营商可以通过网络升级把用户由2G平滑过渡到3G网络,下行速率在3.1Mbps以上。3、TD—SCDMA,该标准是中国独有的3G标准,对于WCDMA和CDMA2000给予90MHZ频段,对于TD—SCDMA给予的却是150MHZ频段的支持。

(三)3G业务的特点

3G业务的最大特点就是要有一部超大触摸式彩色显示屏的手3G手机,用户可以体验到现有的移动语音、短消息业务、WAP浏览,在此基础上,用户还可以收看3G手机电视节目,听音乐,享受网络游戏、手机购物带给你的快乐。

二、发展3G业务的必要性

电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无疑是一件重大的事件,对我国来说,是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较快的行业。在固话业务发展相对饱和的情况下,移动业务的发展渐渐活跃起来,在保证基本语音通话的基础上,开发和创新更多的增值业务以满足客户的需求成为提高业务收入的重中之重,因此3G业务的发展势在必行。

三、3G业务财务与经济性评价

(一)乐观性经济评价

现代通信技术给人们提供语音通信业务的同时,还提供了人与机器的通信(数据领域业务),对于数据领域业务的应用,宽带是远远不够的,3G业务就是这样一个应运而生的技术。经过3G业务长期积累的运营经验,技术市场的成熟,投资成本已大幅下降,使得3G投资的回报率风险降低,运营商想要提高利润率也就不在话下了。最终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就业几率,刺激消费,甚至拉动国民经济增长。

(二)悲观性经济评价

3G业务的发展不仅是技术的问题,更主要的还是3G能给市场带来什么样的业务,能否满足客户的需求。无线局域网在性能价格上与3G不相上下,完全可以满足客户对无线宽带的需求。另外“微蜂窝”的WLAN,也已被商铺、机关、企业乃至家庭广泛使用,大量的“热点”在社会上出现。回顾通信行业历史,我国跨越纵横制进入程控交换,跨越微波、同轴电缆进入光通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客户需要的是业务,而不是网络,仅仅是改变网络,是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客户对3G业务需求不足的事实,这必将给运营商带来亏损。因此,在耗资巨大的3G业务不能维持生存的情况下,完全有可能直接跨越3G进入全PI无线时代。

(三)谨慎性经济评价

根据市场和技术的发展趋势,经过多年的努力,发展3G业务的条件已具备,真正能务实地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运营商以市场为导向对于市场培育、业务开发、网络建设等方面已做足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利用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为客户提供通信保障和优质服务。另外,通信行业是个自然垄断的行业,其经济属性是大者恒大,赢者通吃。要是没有颠覆性的创新技术,客户就不会买单,不能实现真正的市场竞争。3G业务不能单单依靠行业内部的力量,它还关乎到产业以及国家的经济利益。全世界范围内都已开展了3G业务,且发展较为乐观,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成熟经验开展我们的3G时代。

我们要以“积极对待,谨慎推进”的态度看待3G业务的发展,根据资费价格、用户需求和市场环境三大因素,联想到如何利用、把握和促进这个平台的发展来提升经济价值。

四、未来3G业务发展的规划

为了更好的发展3G业务,要对未来进行建设和规划

(一)要预测需求。

按照行业工资水平、物价水平,根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与通信行业资费标准作为计算依据。

(二)要考虑业务成本。

高达总成本52%的终端补贴成本与3G业务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分析成本效益时,尽量不出台相关的终端补贴政策。电路成本、基站维护费、折旧费等是基本固定的成本,人工成本、业务宣传费、广告费等为日常运营成本,可以加强预算控制、定额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方法来增加3G业务的利润。

(三)积极开展品牌发展策略。

服务品牌,是区别于以往固话、小灵通、IT网络而是通过运营3G网络,给客户提供3G服务的综合品牌;客户品牌,是根据用户的消费需求、行为、习惯对市场进行划分,针对不同的用户群而建立的品牌;业务品牌则是根据业务的核心功能与特点而建立的,绿色品牌,毋庸置疑,主要是针对手机垃圾信息而提出的,因为这影响着企业的形象和品牌的绿色程度。

面对3G时代的到来,我们必须全面慎重的考虑3G业务的经济效益,避免过于巨大的投资成本费用。相对于乐观评价,还需有效的应用作为支撑;悲观评价则是在跨越技术的发展上,缺乏需求同时浪费了宽带资源;谨慎评价,就是要把握机会,不要贻误好时机。

参考文献:

[1]张晓春.通信行业发展3G业务经济评价.大连理工大学.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中国通信统计年度报告.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新经济下邮政函件业务发展探析 篇4

关键词:新经济,函件业务,发展策略

近年来,随着通讯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传统的函件业务逐渐被新的通信方式取代,人均函件量持续下跌,函件业务面临着市场萎缩,信息化技术应用的严峻挑战,邮政函件业务发展方式亟待转型。为了适应新经济时代的发展特点,传统的函件业务要重新进行战略定位,在营销策略上重新进行调整,以保持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在经营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以保持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一、邮政函件业务发展现状

函件业务是邮政最基础的业务,也是邮政的专营业务。国家对信件业务实行国家垄断,交邮政专营,并通过法律进行明确与定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函件专营使得邮政具有良好的发展函件业务的政策环境优势。但是多年来,由于函件业务一直是国家垄断经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因循守旧,激励机制不够灵活,缺乏竞争意识,员工难于突破自我,创造性地进行工作。同时,函件业务中名址库个性化不足、严重老化,投递网最后一公里妥投率较低等,没有很好地树立商业信函“媒体”品牌,其社会知名度不高,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邮政与目前竞争激烈的市场进行接轨。

近年来,由于电话、移动通信、E-mail等通信手段逐渐分流了邮政信函中纯信息传递的大部分私人信函量。由于私人信函在信函总量中占的比例过高,其量的快速下降直接导致了邮政信函业务总量也以较大幅度下降。邮政通过采取大力发展广告类商函、进军电子商务领域等措施,积极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二、邮政函件业务面临的挑战

函件业务是邮政的基础业务,从最初的信函寄递,到商函寄递,到贺卡,再到文化传媒业务,邮政函件业务的经营范畴经过了多轮变化,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函件业务发展面临着内、外部环境和形势的挑战。

(一)函件业务发展的环境分析

1. 外部环境分析。

为了维护邮政通信和信息的双重安全,保护通信秘密、通信自由以及用户的合法权益,国家对信件业务实行国家垄断,交邮政专营,这些都为邮政获得了最有利的宏观政策环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邮政要善于用法律法规保护自己,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良好的外部环境。虽然发达的信息通讯技术替代了大量的民间信函,但同时带动了账单、商函业务发展,为函件业务开辟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市场。

2. 内部环境分析。

从邮政内部分析,邮政拥有一个覆盖全国、连接城乡、通达世界的综合利用铁路、汽车等运输手段,拥有先进信息传输平台的实物传递网络,这是其他企业无法比拟的。近年来,邮政名址数据库建设已经逐步完善,拥有了庞大的分类用户地址信息资源,这为发展商业信函、账单、电子商务等新业务提供了充分的信息资源。邮政独具优势的投递网是邮政信函业务营销效果的最后体现,但是,目前因为投递工具落后、投递频次不足、投递深度不够等诸多因素,未真正发挥出邮政投递网的网络优势,导致信函业务营销前功尽弃,严重制约函件业务发展。

(二)新形势下的挑战

1. 新技术、新媒体冲击着传统业务的发展。

受互联网时代个性、互动、简洁、多样的新媒体影响,函件业务发展的市场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传统邮政的替代作用日益加剧,电子账单悄然分流着纸质账单业务,短信、电子邮件广告在文化传媒市场异军突起,传统信函的业务空间迅速萎缩。

2. 传统函件产品体系不能满足商业化服务需求。

随着客户需求的不断延伸,客户对新媒体、信息调查、混合寄递等形成新的需求点;客户用邮需求日趋个性化、多样化,单一的产品服务方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函件业务的发展,函件服务的内涵和外延亟待扩充。

三、函件业务发展的机遇

(一)广告市场整体规模不断扩大

2015年全国广告经营额突破6 000亿元,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广告市场,中国广告传媒市场规模巨大。在国家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下,广告传媒市场正进入一个剧烈变动的阶段。文化传媒与函件关系密切,都具有营销传播性质。推进函件与传媒业务融合发展,有利于更好地发挥邮政资源优势,是函件业务创新转型的发展方向。

(二)寄递市场呈现刚性需求

金融保险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监管要求,使得传统的寄递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和内部管控的不断完善,出现了高端凭证类寄递服务市场;电子商务配送市场近年来呈井喷式发展,轻小件物品寄递配送市场需求非常巨大;市场营销及客户维护手段不断升级,催生了更多的新型寄递产品。

(三)新型商业模式带来发展机遇

O2O(线上到线下)模式成为互联网行业未来的需求趋势。邮政作为线下信息发布和互动沟通的平台,通过信息网和实物传递网的有效融合,可为网上企业提供强力支撑,拓展占消费总额90%的线下消费市场。

四、新经济环境下函件业务发展的策略

(一)积极探索商业化经营模式

1. 实施专业一体化经营模式。

近年来,面对互联网大潮的席卷和层出不穷的新媒介带来的冲击,传统函件业务逐渐暴露出不适应市场发展形势的窘境。随着市场的变化和业务的发展,加强专业主导、区域联动、整体运作的力度和提高专业化程度显得越来越重要。对内实行资源整合,团队营销、行业营销和项目营销相结合;对外统一品牌形象、统一价格政策、统一运行模式。全面推行项目经理制,促成业务向专业化、专向化发展。创新性的实施机构的调整,资源的整合,运行模式和营销模式的规范化,不仅要强化专业化管理力度,同时也要提高邮政广告的综合竞争实力。

2. 加强直邮对外合作与关系。

商函业务的规模化发展可以尝试走品牌授权道路,因为百年的邮政品牌是其他行业所无法相比的,我们可以加大与社会广告公司的合作,借助他们的广告设计、人力资源、客户资源和市场运作灯方面的经验,积极推广广告代理模式,即“社会做营销+邮政做服务”的模式做大数据库商函业务的发展规模。

(二)创新拓展业务

1. 业务创新。

业务创新,应围绕顾客展开,以尽量满足顾客要求为创新的出发点。要站在战略高度,顺应时代潮流和人们生活习惯、消费行为的改变,创新函件产品和服务。通过传统业务和新技术、新媒体、新服务的叠加和服务升级,提供金融保险、汽车、房地产、电子商务和零售等解决方案及与之配套的相关产品,为用邮客户和消费者创造新的价值,为传统函件业务带来新的活力。(1)数据库商函业务创新。商函业务要尝试增加“后评估分析环节”工作,对内实施项目后评估分析,评估项目绩效,以确定我们预期应从项目中获得的收益是否达到,从而确定为改善将来项目绩效做些什么。对外实施项目后评估分析,加强营销团队与客户的及时沟通,获取客户对项目的反馈意见,看是否为客户提供了预期收益,评估客户满意度。(2)推进数据库营销融入媒体传播。信函广告的最大特点是针对性强和突出个性化。企业在做信函广告时,可以只选取对其产品或服务有需求、感兴趣的客户和受众进行个性化业务宣传和服务。这样可以让受众尽情享受他喜欢接受的信息和广告宣传,并且得到对信息需求个性化的满足,从而实现最佳的个性化广告效果。邮政企业按照媒体的基本特征将函件产品媒体化,推进信封、明信片和邮资机宣传戳印的传媒化功能。创新信封设计和工艺,以提高信函开拆率。

2. 营销创新。

业务的顺利开展,离不开营销活动的支持。加强市场营销建设,主要出于市场竞争和业务开展的需要。因而邮政企业营销创新应着重于合并各部门营销机构,培养专业人员,进行统一规划的市场营销活动,使企业的营销工作统一有序,策略明确,提高市场营销专业化水平和营销效果。

3. 业务宣传与品牌宣传并进。

要注重品牌宣传,如举办新业务展示会、新业务免费试用等,以补充业务内容宣传的不足。此外,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通信信息网,进行网上宣传。

4. 发展代理代销,拓展函件业务营销网络。

选择信誉好的代理代销商,制定营销激励政策,并在人员培训、营销组织、信息沟通、售后服务上给予帮助指导,形成邮政与代理代销商平等互利的良好关系,组成整体强大的电信营销网络。

(三)强化服务支撑

1. 抓好数据库基础建设工作。

数据库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数据信息库是信函广告的基础,邮政要积极整合重要信息的数据仓库系统,创造本土化的信息管理战略;建立会员信息库,并且定时免费给会员邮寄资料。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把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作为未来企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开始加大投入。在未来信息服务的时代,谁先建立了客户信息数据库,谁就能占据市场先机和拥有信函广告的基础。

2. 增强投递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

随着寄递市场竞争加剧,客户对时限、安全和便利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邮政企业加强内部有效衔接,不断提升整体时限,增强投递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首先,制定有市场竞争力的信函点对点传递时限。要突出抓好重点区域、重点路向的时限管理。对照竞争对手的时限、服务水平,确定实际运行的全程时限。其次,加强全程时限管控。要严格按照标准流程和业务处理要求,做好收寄、投递环节的衔接。要优先处理,优先发运,赶发有效班次,保证时限与服务的稳定性。最后,强力改进投递服务。投递环节要主动改进投递服务方式,进行电话预约、短信告知、妥投信息反馈,杜绝无原因退件。

参考文献

[1]刘霞.山东邮政函件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1.

[2]黄卫东,高斌.邮政函件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市场战略研究[J].邮政研究,2005,(6).

[3]贺昱涵.中国邮政函件业务发展的策略[D].南昌:南昌大学,2012.

[4]纪晓.把你的企业变成在新经济下的企业[J].华东科技,2007,(5).

基础会计主要经济业务习题 篇5

(1)购买材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买价10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元。货款尚未支付。另外用现金支付采购费用200元,材料已经验收入库。要求:编制有关分录反映并结转材料采购的实际成本。

(2)销售产品一批,售价为20000元,增值税税率为17%,产品已经发出,货款尚未收到。另外已知该批产品的生产成本为15000元。

要求:编制有关分录反映产品销售收入并结转已销产品的生产成本。

(3)分配本月应付工资,其中生产工人工资10万元,生产管理人员工资2万元,行政管理人员工资3万元,福利人员工资1万元,专设销售机构人员的工资4万元。(4)预提借款利息1000元

(5)开出支票一张支付全年报刊费7200元,其中行政管理部门4800元,生产车间2400元。

(5)借:待摊费用 7200

贷:银行存款 7200

借:管理费用 400

制造费用 200

贷:待摊费用 600(6)向税务部门申报应纳税额及附加,其中消费税6万元,城建税7000元,教育费附加3000元。(6)借: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7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 60000

--应交城建税 7000

其他应交款--应交教育费附加 3000(7)行政管理人员出差返回,报销差旅费5600元,扣除已借支5000元外,补足现金600元。

(7)借:管理费用 5600

贷:其他应收款 5000

现金 600(8)购入短期股票100股,买价为20元 / 股,另外支付经纪人佣金和手续费共500元。

(8)借:短期投资 2500

贷:银行存款 2500(9)出售多余材料,售价为8000元,款项通过银行转讫。已知该批材料的成本为6000元。(9)借:银行存款 8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8000

借:其他业务支出 6000

贷:原材料 6000(10)收到投资人投入的设备一台,价值6万元,另外收到外单位捐赠的设备一台,价值2万元。(10)借:固定资产 80000

贷:实收资本 60000

资本公积 20000(11)提取固定资产折旧25000元,其中生产车间使用的固定资产折旧20000元,行政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折旧5000元。(11)借:制造费用 20000

管理费用 5000

贷:累计折旧 25000(12)发现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帐款42000元。(12)借:应付帐款 42000

贷:营业外收入 42000(13)结转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60000元。(13)借:生产成本 60000

贷:制造费用 60000(14)产品完工入库,价值为80000元。(14)借:产成品 80000

贷:生产成本 80000

2、某企业2000年末有关帐户的本期发生额如下: 借方 贷方

产品销售收入 2000万元 其他业务收入 500万元 营业外收入 120万元 投资收益 80万元 产品销售成本 1000万元 产品销售费用 400万元 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250万元 管理费用 30万元 财务费用 20万元 要求:

(1)编制分录结转有关收支帐户,并判断利润总额为多少?

(1)借: 产品销售收入 2000万元

其他业务收入 500万元

营业外收入 120万元

投资收益 80万元

贷:本年利润

2700万元

借:本年利润 1700万元

贷:产品销售成本 1000万元

产品销售费用 400万元

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250万元

管理费用 30万元

财务费用 20万元

利润总额为:2700330 = 670(万元)

(3)编制分录反映利润分配情况。已知该企业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的比例为10%,提取公益金的比例为5%,向投资人分配利润450万元。(3)借: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100.5万元

--应付利润 450万元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金 67万元

--公益金 33.5万元

应付利润 450万元

(4)编制分录结清“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帐户,进行利润分配的清算。判断利润分配后,是出现年末未分配利润还是未弥补的亏损。(15分)(4)借:本年利润 670万元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670万元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550.5万元

贷: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100.5万元

--应付利润 450万元 利润分配后的剩余为:670544.5 =1105.5(万元)

(3)编制分录反映利润分配情况。已知该企业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的比例为10%,提取公益金的比例为8%,向投资人分配利润750万元。(3)借: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198.99万元

--应付利润 750万元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金

110.55万元

--公益金 88.44万元

应付利润 750万元

(4)编制分录结清“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帐户,进行利润分配的清算。判断利润分配后,是出现年末未分配利润还是未弥补的亏损。(4)借:本年利润 1105.5万元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105.5万元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948.99万元

贷: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198.99万元

--应付利润 750万元

利润分配后的剩余为:1105.5-948.99=156.51万元

经济业务 篇6

進入2011年以来,世界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复苏态势,但面临诸多复杂因素。

中东北非局势动荡不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发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增大,日本地震和海啸导致日本经济陷入负增长。近一段时期,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美国经济放缓明显,都为世界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

与西方国家的经济低迷、面临通货紧缩的巨大压力不同,中国经济则出现了持续高速增长的势态。

在这种复杂的经济情况下,我们该怎样理财?怎样進行外汇创收?今天,我们特地请来了中国银行济南分行的资金业务部高级产品经理徐华为我们進行指导。

城色:我们知道,人民币升值是当前的热门话题。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怎样操作才能更好地進行外贸交易?外汇才能保值呢?

徐华:在目前多变的市场情况下,企业将面临利率、汇率波动所带来的多重风险。中国银行充分发挥其本外币一体化的优势,推出系列风险防控的有力工具——外汇保值业务,将通过远期结售汇、代客外汇买卖及时对汇率進行锁定,通过利率掉期等及时对利率進行有效管理,达到为企业规避风险、保值的目的。中国银行还推出了T+1、T+2超短期及超远期结售汇业务,满足了大中小型客户的需求。

城色:众所周知,现在楼市开始出现低迷现象,所以说投资理财方面我们更偏重于重金属。咱们银行有推出此类的业务吗?

徐华:关于贵金属的理财投资,我们推出了两种业务:

一、黄金租赁业务

黄金租赁业务是指客户从中国银行租赁黄金、到期归还同品种黄金并以人民币交付黄金租赁利息,承租方拥有黄金在租赁期间的处置权的业务。满足客户的实体黄金流动性需要。租赁品种为上海黄金交易所交易的标准一号金、二号金。另外还推出了与之配套的黄金远期保值业务以及客户租出黄金业务。

二、对私贵金属“双向宝”

1、双向交易:客户可根据对市场走势的判断,自由选择做多或者做空。外汇、黄金均可交易。

2、多种委托方式:“双向宝”提供多种委托挂单交易方式,除传统的限价委托、止损委托外,还新增了二选一委托、追加委托和连环委托,方便客户自由选择。

3、风险可控:“双向宝”要求客户必须有充足的保证金才可進行交易,并不存在杠杆效应,因此客户承担的风险与“外汇宝”、“黄金宝”业务相当。

城色:那么,关于融资这方面,咱们银行有什么特色的项目吗?

徐华:贵公司有直接融资需求,中国银行也可为您提供配套金融服务支持,如短期融资券承销、中期票据承销等服务。

1、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是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按照计划分期发行的,约定在1年内还本付息的债务融资工具。一般用于企业补充日常经营周转资金的不足等。

2、中期票据承销:是指发行期限在2年至10年的直接债务融资产品,可用于项目资本金、补充企业资金不足等。

中国银行济南分行今年为某大型企业发行34亿债券,以同期同级别最低成本募集短期融资券,债券承销总发行量取得当地市场份额第一的优异成绩。

城色:在银行利率如此低的情况,如果有闲置资釜,我们应该怎样理财呢?

徐华:对于公司资金金额较大,且有时间闲置期,我行建议通过各种结构性理财产品,在保证本金安全的基础上,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1、人民币“期限可变”理财

人民币“期限可变”理则产品主要适用于有明确资金需求、保守、希望获得稳定收益的企业。本金100%安全,收益率颇高,且主要投资于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国债、央票、金融债等高信用等级债券進行回购、逆回购操作方向。

2、人民币周末理财

人民币周末理财是一种保本浮动收益型的理财产品,资金100%投资于在国内银行间债券市场上流通的国债、央行票据、国开债、進出口债和农发债等高信用等级金融产品以及债券回购等金融产品。

3、人民币对公/对私日积月累

经济业务 篇7

城域网中数据设备互联可选择裸光纤直连或WDM系统承载两种方案, 在系统性能、网络安全、保护倒换等各方面各有优劣, 在此不再展开, 下面将从经济性方面对这两种方案进行比较。

因为目前路由器光纤直联方案中常用的高速、长距POS板价格较高, 而短距POS板和GE板价格相对要低得多, 为降低成本考虑用波分承载数据业务代替光纤直连, 将同速率短距板或低速短距板替代光纤直连时高速、长距板。具体方式为:用同速率短距POS板+OTU+WDM互连的方式替代原有长距POS板互联方式;用低速短距板经T-Mux复用到原有速率+WDM互联的方式替代原有长距POS板互联方式。

相关设备对应单价表如表1所示。

由于利用波分系统承载数据业务可节约线路部分的成本, 而线路成本又同线路长度密切相关, 线路越长, 采用波分系统可降低更多成本。下面分别比较线路长度为定长30km以及线路长度变化时, 单波道速率为10G、2.5G时路由器光纤直联的系统造价和用短距、低速数据板叠加DWDM系统的造价。简单起见, 其中波分系统造价均按照点到点无保护波分系统估算, 包括两端节点设备和线路成本, DWDM设备按40波系统成本估算。

●线路长度固定 (30km) 时系统造价分析, 如图1。

2.5G点到点系统造价比较 (单位万元) , 如表2所示。

2.5G点到点系统造价。

按前述表格中设备单价估算, 用2.5G DWDM系统承载GE链路造价优势已经比较明显。若不使用光放大器, 相邻路由器间需求大于2条2.5G链路时, 用GE板经T-Mux复用到2.5G速率+WDM互连成本低于长距2.5G POS光纤直连成本。若需使用光放大器, 相邻路由器间需求大于3条2.5G链路时, 用低速板经T-Mux复用到2.5G速率+WDM互连成本低于长距2.5G POS光纤直连成本。

同2.5G系统相比, 由于10G长距POS板、短距POS板、GE板之间的价格差增加, 用10G DWDM系统承载GE链路造价优势比2.5G DWDM系统更加明显。

●线路长度变化时系统造价分析, 如图2所示。

造价分析小结

通过上述比较可以发现, 用DWDM承载城域网能够在降低网络成本的同时, 为数据业务提供电信级的保护, 并且能够提供光层的监控功能, 提高网络的可扩展性。

注:表中线路造价= (中继光缆每芯公里综合造价+钢管每孔公里综合造价/3/144) ×光纤长度。

由于当路由器间用光纤直联时需采用双路由上联方式对数据业务进行保护, 导致网络中配置了大量额外的保护端口, 增加了网络的建设成本。如采用有线路保护的波分系统承载数据业务, 可考虑适当减少用于保护的数据端口, 从而进一步降低网络建设成本 (线路保护单元的成本较低) 。

注:用低速板替代高速板时, 2*GE复用为1*2.5G (需要2*GE业务汇聚板) 。

摘要:IP化是通信传输网的发展趋势, 本文针对现有数据业务的2种主要传输承载方式裸纤直连和城域波分承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工程造价量化比较。

关键词:IP,DWDM,WDM,OTU

参考文献

经济业务 篇8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10月,已有34个国家和地区完成广播电视模数转化,另有32个国家正在模数转化过程中,其中很多计划2015年之前完成模数转化过程。《我国地面数字电视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中提到我国将在2020年全面完善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关闭地面模拟电视信号,完成地面电视向数字化过渡。伴随而来的数字红利将给无线通信领域带来新的频谱空间,从而提供巨大的发展前景和社会影响。同时,炙手可热的数字红利频段也成为各方争夺的重要资源。

1 数字红利频段的特点和优势

30~1 000 MHz频段一直被视为无线频谱中的“黄金频段”。从电视发射VHF/UHF频段的划分和使用的角度来看,此频段具有发射功率覆盖效率高的优势。下文进行了数字红利频段与各频段的覆盖范围对比。在本文中,频率的覆盖范围定义为:以发射站为圆心,以发射站能接收到的最远终端发出信号的距离为半径,所形成的圆的面积为该频率的覆盖范围。

实际电波在复杂的无线环境中传播,无法建立精确的理论模型,因此,在实际测算中,应对应不同的传播环境选择适当的传播模型。各频段的覆盖范围测算采用奥村-哈塔(Okumura-Hata)模型、COST-231模型和FuTURE 4G TDD路损模型[5,6]。其中奥村-哈塔模型适用于150~1 500 MHz频段,COST-231模型适用于1 500~2 000 MHz频段,FuTURE 4G TDD路损模型适用于2 000 MHz频率以上。

1.1 奥村-哈塔(Okumura-Hata)模型

奥村-哈塔模型是规划软件通常采用的传播模型,奥村-哈塔模型适用条件:频率为150~1 500 MHz,发射站天线有效高度为30~200 m,接收机天线有效高度为1~10 m,监测距离为1~35 km。奥村-哈塔模型计算路径损耗的公式为

式中:Lb为电波经过距离d后的路径损耗,d表示距离,单位为km;f为中心频率,单位为MHz;hb,hm分别为发射站和接收机天线有效高度,单位为m;a(hm)为被监测台站高度修正因子,即

1.2 COST-231模型

COST-231模型是在奥村-哈塔模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是根据实测数据建立的模型,通过对较高频段的传播曲线进行分析,得到所建议的公式。模型适用条件:频率为1 500~2 000 MHz,发射站天线有效高度为30~200 m,被接收机天线有效高度为1~10 m,传播距离为1~35 km。该模型的特点是:以准平坦地形大城市地区的场强中值路径损耗作为基准,对不同的传播环境和地形条件等因素用校正因子加以修正。COST-231模型计算路径损耗的公式为

式中:d表示距离,单位为km;f为中心频率,单位为MHz;hb,hm分别为发射站和接收机天线有效高度,单位为m;a(hm)为接收机高度修正因子,表示为

Cm为校正因子,表示为

1.3 FuTURE 4G TDD模型

针对于2 GHz以上频段,奥村-哈塔模型和COST-231模型已经不适用,因此采用由北京邮电大学无线新技术研究所研究,我国4G移动通信研究FuTURE计划(863计划)已经成功实现了3.5 GHz频段的宽带移动通信现场试验的路径损耗模型,即

式中:Lb为电波传输经过距离d后的路径损耗,单位是km;λ为波长;d0为参考距离,在测算中设定参数为10 m。在实际计算中,测量路径损耗因子n在城市热点地区路以4.1代入,农村路径损耗因子根据经验数据以2.7带入。

1.4 在典型参数下各频段的传播范围

固定发射站和接收机的典型参数,包括发射站发射功率、接收机灵敏度、发射站天线高度和接收机天线高度4个参数,设置其为典型数值,通过链路预算对比在相同条件下不同频段的覆盖范围。发射站和接收机典型参数如表1所示,其中没考虑天馈线、阴影衰落的影响。

根据奥村-哈塔模型和COST-231模型,发射站和接收机的参数设置,测算得到各频段覆盖半径和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

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发射站覆盖在城市和农村的改变趋势相同,随着频率的提高,发射站覆盖面积减小。如图2所示,发射站在700 MHz频段时,农村覆盖面积为相同频率城市覆盖面积的38倍;发射站在700 MHz的城市覆盖面积为2.6 GHz时的18倍;在农村700 MHz的覆盖面积约为2.6 GHz覆盖范围的8倍。广播电视频段中790~862 MHz频段能够提供良好的大面积覆盖,使用700 MHz在城市和农村建设移动通信网,在相同发射功率和覆盖条件下,建设成本是2.6 GHz网络的1/18和1/8。因此数字红利频段应用于移动通信将对增加移动宽带互联网普及率有重大的、积极的经济影响,特别是在农村和边远地区有利于在提供低成本的通信和服务方面促进创新。

2 国际数字红利频段分配和规划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10月,已有34个国家和地区完成广播电视模数转化,另有32个国家正在模数转化过程中,其中很多国家计划于2015年之前完成模数转化过程。截至2012年8月,已有8个国家发放了数字红利频段用于移动业务牌照,在未来3年内,至少有39个国家计划将数字红利频段分配给移动宽带。

通过研究国际上规划数字红利频段的进程,可以发现发达国家和地区基本上提前4~6年进行数字红利频段的规划,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前10年以上规划数字红利频段,典型国家均于2010年前启动数字红利频段的规划(见表2)。根据各国经验,建议我国应提前至少5~7年启动数字红利频段的重规划/预规划。

2.1 美国数字红利频谱给多种无线技术带来发展机会

美国积极推动无线技术在数字红利频谱中的发展,在模数转换进程后,电视频段需求减少了34%[7]。目前,美国已先后于2008年3月、2011年7月完成了两次频谱拍卖,并且从数模转换后腾出的698~806 MHz频段中拿出88 MHz用于移动宽带业务的发展,并且将逐步扩大到120 MHz。

目前美国将移动宽带已分配的700 MHz频段用于发展长期演进技术(LTE)。自2010年底起,以Verizon、AT&T和MetroPCS为代表的运营商已先后在700 MHz频段推出了基于LTE技术的宽带移动服务。

2.2 欧盟统一规划数字红利频段

欧洲各国的数字红利频谱分配工作正在陆续展开。截至2011年6月,德国、瑞典两国已经率先完成频谱分配工作。欧盟成员国于2012年完成模数转换进程,并将转换后释放的“数字红利”频段用于发展无线业务,将790~862 MHz频段,用于3G/4G手机视频上网、下载等无线业务。2013年是欧洲数字红利频谱分配的密集期,多数西欧国家将在这段时间内完成分配。其余的欧洲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由于模拟向数字电视的转换时间较晚,将在晚些时候对数字红利频谱进行分配。

3 数字红利频段发展移动宽带业务将产生巨大经济收益

数字红利频谱用于移动业务将会产生比地面电视业务更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以咨询公司TAS对南美地区数字红利频谱带来的潜在经济价值研究为例,TAS预测:分配700 MHz波段数字红利频谱用于移动服务部署能为拉美地区GDP带来将近150亿美元的增长,而广播电视业务只能带来35亿美元的GDP增加值;GSMA预测:将数字红利频段应用于移动对GDP的贡献是广播业务的7倍。美国700 MHz数字红利拍卖后,频谱平均估价为1.28美元/MHz-pop(频谱单价除以频谱覆盖人口总数),而如果用于广播电视业务则市场价值范围只有0.11~0.15美元/MHz-pop。根据波士顿咨询集团对亚太地区的测算:若将700 MHz频段分配给移动业务,2014—2020年期间GDP贡献为9 392亿美元,政府将从中获得1 809亿美元的税收;而如果仍用于广播电视业务则只能产生1 108亿美元的GDP产值,税收也只有432亿美元。GS-MA预测:亚太地区将数字红利频段应用于移动宽带对GDP的贡献是广播业务的8.6倍,欧洲地区将数字红利频段应用于移动宽带能够产生的经济价值是广播业务的4.8倍,如图3所示。

3.1 移动业务和广播业务的收益对比

统一的IMT频谱使用具有以下优点:可利用规模经济带来价格优势,有利于生产制造企业降低成本、缩短产品的上市时间,同时也有利于终端用户漫游通信并享受低价格产品所带来的好处。对于运营商来讲,统一的频谱使用可以满足跨境协调及互操作性要求,将非常有利于保证频谱资源的有效使用。

以咨询公司TAS对南美地区数字红利频谱带来的潜在经济价值研究为例,TAS预测:分配700 MHz波段数字红利频谱用于移动服务部署能为拉美经济带来将近150亿美元,并能将移动宽带覆盖率拓展至其人口的近93%。从拉美地区数字红利频段分别用于发展移动宽带业务和广播业务的收益预测来看,数字红利频段用于发展移动宽带业务要比传统广播业务增加收益近5倍,如表3所示。

3.2 各国数字红利和其他频段的拍卖价格分析

数字红利频段用于发展无线通信业务将带来巨大收益,预测其产生的经济价值将是传统广播业务的5~9倍。面对数字红利频段如此大的收益吸引力和频段本身的优质特性,数字红利频段的拍卖价格也必然是水涨船高。各国对数字红利频段的拍卖价格均高于其他频段,如图4~图7所示。

图4~图7为国际上对800 MHz,1 800 MHz,2.1 GHz,2.6 GHz频段的拍卖价格比较。通过对比,可以看出,频率越高,拍卖的单价(欧元/MHz/人)就越低。对比美国、德国、西班牙和瑞典800 MHz频段的拍卖收益,美国的拍卖成交价最高,单价为成交价最低的瑞典拍卖价的2倍。对于相同频段,根据各国的情况差异,拍卖单价也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如1 800 MHz频段的拍卖价格,韩国为德国、西班牙的十多倍,是丹麦的60多倍。为了更清晰地分析国际上频率拍卖的价格,对比出数字频段的优越性,下面将详细分析各国的拍卖价格。

3.2.1 德国开放数字红利频谱

德国是欧洲第一个完成数字红利频段分配的国家。它于2010年5月通过拍卖的方式完成791~821 MHz和832~862 MHz的分配,Deutsche Telecom,KPN/E-Plus,Telefonica O2和Vodafone共4家运营商参与到此次拍卖。经过28天的拍卖,Telefornica O2、Vodafone和德国电信三家运营商各获得2×10 MHz的频谱。

本次拍卖同时还包括了1 800 MHz,2 100 MHz和3 500 MHz频段。相比其他频段,数字红利频段的拍卖价格达到约49.5亿美元,针对各频段拍卖单价,700 MHz频段为0.729欧元/MHz/人,2.1 GHz频段为0.107欧元/MHz/人,2.6 GHz频段拍卖价为0.023欧元/MHz/人。700 MHz频段价值是2.1 GHz频段的7倍、2.6 GHz频段的32倍,如图8和图9所示。

3.2.2 美国数字红利频段拍得近200亿美元

美国积极推动无线技术在数字红利频谱中的发展,目前已先后于2008年3月、2011年7月完成了两次频谱拍卖。第一次拍卖于2008年3月18日进行,最终99家竞拍者获得了700 MHz频段的1 090个无线频谱中的754个,拍卖所得为195.9亿美元,比美国政府的预期高了1倍。2011年7月FCC又组织了第二次拍卖,对2008年拍卖的1 098张700 MHz牌照中由于搁置未出售和竞标成功者违约等原因仍处于空闲状态的16张频谱进行重新分配。第二次拍卖的金额达到1 977万美元。

3.2.3 澳大利亚近期将拍卖700 MHz及2.5 GHz频段

澳大利亚通信及媒体管理局日前公布了未来移动数据服务频谱拍卖的最终条款、条件和定价,并规定移动运营商应在2013年1月24日前报名参加拍卖[9]。该管理局公布的2.5 GHz频段的拍卖底价为0.03澳元/MHz/人,为700 MHz频段设定的底价为1.36澳元/MHz/人,这一价格目前已被用于提供模拟电视服务的运营商。为澳大利亚政府带来最少28亿澳元的收入,而2.5 GHz频段将创造700万澳元的收益,如图10所示。

从澳大利亚对数字红利频段和2.5 GHz频段拍卖的底价和产生的收益来看,数字红利频段的拍卖底价为2.5 GHz频段的45倍。但数字红利频段将产生的收益为2.5 GHz频段的400倍。因此数字红利频段将对经济和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3.2.4 加拿大将于2013年11月19日拍卖700 MHz频段

加拿大工业部近期发布了数字红利700 MHz频段用于发展4G移动宽带业务的拍卖时间表,拍卖将于2013年11月进行。拍卖从征集问题到出价的整个流程将从2013年3月27日持续至11月19日。加拿大工业部称将划分700 MHz频段到14个地域,每个地域提供5对成对频谱和2个不成对频谱执照,共提供98个执照。加拿大政府新发布的“商用移动频谱展望”预计在2017年至少需要473 MHz频谱用于商用移动业务,这些频谱来自将要进行拍卖的700 MHz和已经发布拍卖信息的2.5 GHz频段。

4 小结

目前,国际上正在积极规划数字红利频率的重新分配。文中分析了数字红利频段在传播特性和覆盖范围的优势,研究国际上对数字红利频段的规划现状,对比数字红利频段和其他频段的拍卖和收益情况,数字红利频段的拍卖价格为2.6 GHz等高频的30乃至40倍,带来的巨大经济收益也是广播电视业务的5~10倍。使用700 MHz建设移动通信网,相同覆盖,建设成本是2.6 GHz网络的1/8。因此,若将数字红利频段重新分配,用于宽带移动业务将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收益。本文对我国数字红利频段的规划起到了参考作用:首先,要跟踪并研究国外数字红利频谱释放和分配的最新动向和政策;其次,要对数字红利频谱释放法规和政策进行研究,并研究国外数字红利频谱拍卖机制和收益;最后,在分析国外经验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摘要:广播电视经过模数转换后带来数字红利频段。分析了数字红利频段的传播特性和发射功率覆盖效率。使用700 MHz建设移动通信网络,在相同覆盖条件下,建设成本约为2.6 GHz频段的1/8。通过研究国外数字红利频段的规划,对比数字红利频段与其他频段的拍卖和收益情况,数字红利频段的拍卖价格为2.6 GHz等高频的3040倍,带来的巨大经济收益也是广播电视业务的510倍。将数字红利频段应用于宽带移动业务将产生的巨大社会影响和经济收益,对我国数字红利频段的规划和使用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数字红利,经济收益,频谱拍卖

参考文献

[1]洪枚.数字红利之浅述[J].行业视点,2009(3):30-33.

[2]肖军.频率数字红利带来的思考[J].中国有线电视,2012(10):1147-1150.

[3]马晓艺.中国电视的数字化生存[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

[4]李研,宋起柱,赵蔚,等.频谱拍卖机制研究[J].中国无线电,2010(6):8-12.

[5]许晓东,李亚卓,陶小峰.FuTURE4G TDD试验系统链路预算与组网分析[J].中兴通讯技术,2007(2):5-8.

[6]王萍,李颖哲,常若艇.4G移动通信城市环境电波传播特性测量与建模[J].电波科学学报,2008(6):1159-1168.

[7]曾娅.美国频谱拍卖引发无线产业新机遇[J].中国电信业,2008(5):70-71.

经济业务 篇9

一全业务运营的概念

全业务运营时代是一个相对于以往那种电信业运营商提供以话音服务为主的个别或少数业务的“单业务”时代而言的综合性概念。在当今世界, 信息产业是发展最为迅猛的产业之一, 发达的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各种信息技术的广泛引用和网络的日益融合, 电信运营商竞争性地提供多种融合性的业务。因此, 概而言之, 全业务时代就是具备必要条件的电信运营商能够经营当前技术水平下所有的基础电信业务或融合性信息业务并展开相互竞争的信息服务发展阶段。

全业务运营, 简单地说就是指电信运营商同时经营综合业务或全部业务, 而全部业务的范围却由于运营商所进入领域的范围而存在差别。显然, 全业务运营是关于电信运营商经营模式或经营范围的描述, 因此是企业层次或经营层次的概念。

从国际电信业现状及趋势来看, 全业务运营是电信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全业务运营是指电信运营商利用其移动网络、固网、宽带网等各类资源, 构建出以移动业务或者固定业务为核心的话音业务、宽带接入、增值业务等多种业务形态组合或产品组合。

二全业务运营的意义

由于信息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 以及广播电视、电信、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与业务的日益融合, 电信业务的范围越来越大。因此, 电信运营商开展全业务运营已经势在必行, 且有重要的意义。从全球电信行业发展来看, 随着信息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多样化等因素的变化, 老牌的世界电信大佬如英国电信 (BT) 、美国电报电话 (AT&T) 等传统电信运营商早已开始向综合信息服务运营或全业务运营商转型, 一些新兴的电信运营商也积极通过重组向全业务运营转型。综合而言, 开展全业务运营具有以下益处:

1. 全业务运营能够拓展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每一项电信业务, 不管是移动通信还是长途通信, 或者互联网业务等, 都有相应的市场规模。一家电信运营商拥有的业务经营许可越多, 它可以进入与拓展的市场空间就越广, 所面对的市场规模也会越大, 收入来源也就更加广泛。与此同时, 企业用户等集团用户占据了整个电信业务市场大部分比重, 而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集团用户对通信业务“一站式采购”的综合化需求的特点越来越明显, 这使得综合业务运营商的优势越来越突出。

2. 全业务运营可以实现更优化的资源配置与共享

各类不同的电信业务存在大量共用的基础设施。因此, 一家综合业务运营商就可以通过建设一个统一的综合业务网络平台来供各业务单元共享, 从而大大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对于一家全业务运营商来说, 不光是基础网络, 还有包括网络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经验、人力资源、企业品牌、营销渠道等都可以实现共享。

3. 全业务运营能够进一步分散运营风险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电信产业的迅速发展, 新的电信业务不断涌现, 用户的消费需求也瞬息万变。在这样的市场格局下, 经营多种通信业务的全业务运营商就可以有效分散运营风险。当某一类业务出现衰退时, 可以将经营中心转移到其他业务, 寻找并创造出新的利润增长点, 从而实现长期稳定发展。

三全业务时代电信业经济特性的嬗变

1. 传统电信业的经济特性

从经济角度看, 电信业存在着三个比较显著的经济特性, 即规模经济、网络外部性和自然垄断性。具体如下:

(1) 规模经济。传统电信业具有产品成本随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降低的规模经济性现象。比如一家电话公司要进行大量的投资建设才能在城市内和不同城市之间为用户提供电话服务。因此, 电话公司的初始成本很高。只有用户数量达到相当大的规模, 网上的通话量也达到相当大的量时, 电话公司在每个用户、每个通话上的收入才可能大于每个用户、每个通话的平均成本, 电话公司的运营才会有效益。即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会产生效益, 这也就是电信业的规模经济性。

(2) 网络的外部性。消费者消费某些产品所获得的效用会随着购买这种产品的其他消费者的数量增加而不断增加, 这种现象被称作网络外部性或需求规模经济。电信网络的外部性指消费者因别人加入电信网络使其能与更多的人进行通信所带来的受益增加。对于电信服务潜在的新用户来说, 用户评估一个电信网络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既有网络上用户数目的多少。也就是说, 一个电信网络上的用户越多, 就越能吸引新的用户加入这个电信网络。而新的用户的进入, 又使原来的用户在不用增加付费的情况下, 增加了可连续性。这就是电信网络的外部性。电信网络的外部性使得原来拥有基础电信网络的企业对新进入的企业拥有压倒优势。而当新进入者的电信网络不能与老电信网络连接时, 没有用户愿意加入新企业拥有的电信网络。同时, 规模小的电信网络通过与规模大的电信网络连接, 可以迅速增加自身电信网络的价值。因此, 保证电信网络的互联互通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

(3) 自然垄断性。“自然垄断”指的是与供应方相联系的生产效率。传统经济学理论定义的自然垄断是指如下情况:由于生产技术具有规模经济的特征, 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 从而, 最小有效规模要求只有一个企业生产。

由于规模经济性的存在, 电信业在发展初期很难在业内维持多家企业的同时生存。当一个用户拥有了一条电话线后, 就不再需要也无须再接入另外一家公司的电话线来接受完全相同的电话服务, 除非可以免费得到。因此, 如果一个电话公司首先得到了一个用户, 这个用户就很难再成为另一家公司的用户。此外, 由于电信业的初始投资很大, 且资金一旦投入, 即使无效益也难以转为他用, 即具有投资的“沉淀”性, 因此, 电信行业之外也极少有人愿意投资于该行业。由此可见, 在这种情况下, 电信行业只有在一家企业垄断经营时, 效益才能达到最高。即使是有两家规模接近的企业同时存在, 为了争夺用户, 双方只能在平均成本以下制定价格来挤压对手, 长此以往, 两家企业都无法回收沉淀成本, 从而形成“毁灭性竞争”。要避免两败俱伤, 最终只有组成垄断集团, 合并经营。因此, 在这样繁荣的行业中, 独家垄断不仅效益最高, 而且也是唯一能够稳固的产业组织形式。

2. 全业务运营时代电信业的经济特性

一是成本沉淀性降低。传统的电信业务运营中存在明显的成本沉淀性。所谓成本沉淀性是指电信网络、设备及其人工铺设成本一旦投入, 只有通过运营才能回收, 无法通过其他途径实现价值回收。从电信运营商角度看, 表现为大容量传输线路的成本沉淀性。在网络铺设中大量使用的各种传输线路具有一个共同特点, 这些线路设施的资产专用性都比较强, 一旦投入很难改作他用或回收, 即成为沉淀成本。

在全业务运营时代, 电信业务运营的成本沉淀性将明显降低。因为, 首先, 技术进步降低了基础网络的投资成本。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光纤通信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快速发展, 材料 (比如光缆) 和设备的投入大幅度降价。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交换的速度和速率, 并使整个电信网络通信能力大幅提高;其次, 技术进步改变了电信业务的成本结构。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的通信方式和手段, 从而实现电信业务种类的增加, 并逐渐改变电信业的成本结构。光缆技术的发展、大容量数字程控交换机的使用等使得单位线路的传输成本与单位电路交换成本均大幅下降。而通过远端模块缩短用户环路, 也使用户的接入成本进一步下降;最后, 网络融合和融合性业务降低了沉淀成本。电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和有线电视技术的渗透融合, 可以使多种业务分摊网络建设成本, 降低单一业务的沉淀成本。因此, 在全业务运营时代, 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改变着电信业的成本结构, 使平均成本曲线整体下移、沉淀成本下降的同时, 增大了电信服务的替代性。

二是自然垄断性减弱。在全业务运营时代, 与传统的电信业务相比, 电信业的自然垄断性被大大削弱。一方面, 如上所述, 由于光缆等新型的电信材料和电信设备的大幅度降价, 基础网络的一次性固定投资降低, 从而削弱了电信业的自然垄断性;另一方面, 电信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 大大缩短了基础网络投资的回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从经济利益上推动了通信产品消费的迫切性, 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实现这种消费提供了物质基础, 两方面的作用使电信业市场容量迅速扩大, 为更多的电信运营商参与竞争提供了市场空间。

三是产业价值链复杂化。电信产业价值链是一个以信心产品为对象的价值增值链。由于电信业务的外延不断扩大, 产业价值链内部也日趋复杂化, 逐渐形成了一个以电信运营商为核心, 包括网络设备供应商、网络运营商、系统集成商、内容及服务提供商、专业应用开发商、软件开发商、终端设备生产商和最终用户等上游、中游、下游多个部分共同组成的产业链条。

参考文献

[1][英]保罗·迪·比哲、[英]马丁·佩泽.吴洪译.电信市场的规制与进入[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6

[2][法]让—雅克·拉丰.聂辉华译.规制与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3]陈金桥.全业务时代谁是主角.互联网周刊[J].2003 (18)

[4]卢安文、王跃平.全业务运营背景下我国电信管制策略研究[J].数字通信, 2009 (3)

经济业务 篇10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经济法律管理业务信息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对现有系统进行充分整合和持续改进的需求日益迫切起来,国家电网公司经济法律管理业务其他方面的信息化建设也需要加快步伐。

与此同时,广大网省公司经济法律工作者纷纷希望国家电网公司确定经济法律管理的标准规范,推广经济法律管理工作中比较先进和科学的方式方法,来提高企业自身的风险抵御能力;并按照SG186工程建设的要求,建设与国家电网公司的规范保持一致并能集成在一起的信息化管理应用。

为此,根据公司经济法律工作管理的需要,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以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目标为导向,以SG186工程的相关要求和规范为准则,结合国家电网公司经济法律工作发展现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深入研究经济法律工作的标准规范、管理思路和方法、信息集成和共享等内容,并在研究基础上建立覆盖国家电网公司总部、网省公司、直属单位的统一规范、流程清晰、上下贯通、信息共享的经济法律管理应用。

国家电网公司经济法律管理应用系统的建设将实现国家电网公司总部对公司各部门、直属直管单位、各网省公司法律事务管理的标准化、信息化;并加强国家电网公司对重大经济合同与案件管理力度,防范公司经营的法律风险,提高管理的时效性;同时通过对国家电网公司经济法律信息化管理技术的深化研究,必将使得国家电网公司能够更好地向公司各部门、直属直管单位、各网省公司提供法律指导、服务和咨询,为国家电网公司的法制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1 业务说明

1.1 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是经济法律管理业务应用系统的主要业务,实现了合同流转过程的电子化,从而大大节省了人工处理的工作量,提高了合同流转的效率,同时加强了公司对重大经济合同的管理力度。主要业务包括合同基础信息维护、合同签订管理、合同监控管理、合同变更与解除管理、合同统计查询管理等内容。

1.2 案件管理

案件管理主要是对案件从发案、案情分析、选择代理人、庭审、裁决/判决、执行、结案归档等全过程管理,实现案件记录,实现案件的逐级上报、备案功能。主要业务包括案件基本信息维护、案件批办管理、案件监控管理、案件备案管理、案件统计查询、报表管理。

1.3 综合管理

综合管理主要处理经济法律工作的辅助业务,主要包括法律宣传、规章制度、法律意见书、法律法规数据库等相关业务。

1)法律宣传。包括各类普法宣传文件管理,普法工作计划与总结,普法培训管理,普法活动管理等。法律宣传实现与企业门户集成,在企业门户中开辟法律宣传栏目,下设分为法制新闻、法制动态、典型案例、政策法规、普法宣传、规章制度、政务公开、研究成果、反窃电与电力设施保护、公司律师风采、公告等栏目。

2)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管理包括规章制度建设的整个生命周期,从计划编制到制度起草(新建、修改)、审核、签发、宣传贯彻、修订、备案、废止的全过程管理。同时对规章制度建设计划及执行情况进行管理,并提供灵活的查询功能。注重规章制度的时效性,明确分类,完善规章制度的体系建设。

3)法律意见书。该业务主要是对法律部门对外出具意见书的管理。主要业务包括意见书登记管理、法律意见书信息管理、法律意见书查询。

4)证照管理。证照管理是企业证照相关内容的管理,包括对营业执照和组织机构代码证的使用记录、年检记录、变更记录、撤销记录的管理,及对许可证等其他证照的管理。主要业务包括证照信息管理、证照使用管理、证照查询。

5)法律法规数据库。该业务是对法律法规库、司法解释库、部门规章库、典型案例评估库、各类政府工作报告库等的灵活查询与定制管理,并提供法律信息的更新服务。

2 应用架构设计

2.1 应用架构

经济法律管理业务应用系统本着“高内聚、松耦合”的设计原则,在功能设计上由合同和案件管理、综合管理等功能模块组成。系统应用架构如图1所示。

2.2 集成架构

按照SG186工程要求,实现“两级部署、三级应用”,在总部和网省进行部署,网省部署可以供网省公司和地市公司使用。数据交互方面,在横向上,实现与企业门户、ERP系统等进行横向集成;在纵向上,通过一体化数据交换平台实现网省公司数据与总部数据的交换。

1)应用集成。主要是经济法律管理业务应用系统与其他业务应用进行集成工作,应用集成主要包含两类,一类是与企业门户系统的集成,另一类是与其他业务应用的集成。

企业门户集成实现对企业资源的统一授权控制,整合同一员工在不同应用系统中的用户帐号,避免用户记忆大量的密码,最终实现全网范围内的单点登录。经济法律管理业务应用系统与企业门户系统的集成,按照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的建设原则,采用统一集成技术方案。与门户系统集成架构图如图2所示。

经济法律管理业务应用与其他业务应用集成主要是各应用系统之间有效数据的共享和避免数据重复录入。其实现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应用集成平台接口规范》采用企业服务总线。

企业服务总线是一个中介,用于获取消息、处理这些消息以确定将它们路由到什么位置,然后根据配置对消息进行转换。它通过某种传输协议接收消息,然后通过与此相同或不同的传输协议发送消息,通过消息流向来调用不同的业务服务。消息响应沿着相反的路径进行传递。其架构图如图3所示。

2)数据交换。主要是经济法律管理业务应用系统在国家电网总部和网省公司之间的数据交互功能。数据交换基于Web Service技术标准构建,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实现总部和网省两级的数据同步和共享,在保证数据安全的条件下提供高效稳定的数据交换服务。经济法律管理业务应用系统纵向贯通功能结构图如图4所示。

3 系统架构设计

经济法律管理业务应用采用B/S(Brow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分布式多层体系结构,在逻辑上把整个系统划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持久化层多层体系结构。采用B/S模式,易于系统的维护和功能的扩充:只需要在服务器端进行系统的升级即可;易于系统的使用:客户端只需要安装系统运行的基础环境即可实现通过浏览器来访问系统,对硬件的要求较低,便于系统的使用和维护。系统整体设计结构图如图5所示。

3.1 表示层

经济法律业务应用是一个相对复杂的企业应用系统,包括几百个用户界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在设计上必须采用合理的层次结构,才能保证系统的结构合理性和比较高的效率。模型-视图—控制器模型被证明是实现结构良好的交互式应用程序的最好模型,其核心思想是采用分层的技术,把不同的功能在不同层次上实现。根据这种思想,一个交互式应用程序可以划分为模型层、视图层、控制器层,分别实现不同的功能,其中视图层为用户提供最终的展现,而模型层则把视图层的数据封装起来,传递给控制器层,后者根据调用业务层的结果生成动态的网页再次通过视图层展现给用户。

3.2 业务逻辑层

业务逻辑层负责整个系统的业务实现,通过业务规则对业务信息进行处理,将处理结果呈现在表示层并最终展现给用户,是经济法律管理业务应用系统的核心层。经济法律业务应用是一个事务密集型的管理信息系统,业务处理层需要处理大量复杂的数据,既有常规的数据查询、更新、删除操作,也有复杂的数据处理逻辑。业务处理层重点考虑并发性、事务、速度、接口等问题,同时经济法律业务应用是一个流程密集型的系统,需要具有复杂的流程处理能力;工作流系统和外部系统也实现一定的业务逻辑,本系统的业务逻辑层设计必须考虑合理地把这些外部的业务逻辑整合到一起,形成一套完整的业务逻辑处理。业务逻辑层的设计必须考虑便于与表示层和数据获取层进行接口,并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3.3 数据持久层

数据持久层通过把数据库相关的操作封装在业务基础组件架构级别,在这一层次系统把数据库查询的结果转化为数据传输对象,所以在业务逻辑层以对象的方式操作数据。同时,业务层所需要持久化的数据也可以由数据持久层映射到数据库。

数据获取层的关键技术是高速缓存技术,为业务对象的定义信息和其它相对固定的数据提供高效的数据缓存策略,避免在获得这些数据时形成数据库瓶颈。

4 安全设计

经济法律管理业务应用系统的安全架构由网络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等几个层面组成。

4.1 网络安全

经济法律管理业务应用作为SG186工程中的一个应用,能够通过一体化平台中基础网络平台上安全域的划分,部署防火墙系统、网络防病毒系统、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防护措施达到经济法律管理业务应用的网络安全防护需求。

国家电网公司已经构建了安全性较高的网络安全体系。因此,经济法律管理业务应用建设中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

4.2 应用安全

应用安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应用服务安全和用户安全。应用服务安全问题是指在网络系统甚至是互联网之上的应用软件服务也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很容易受到病毒、黑客的攻击。因此这种应用安全实质上与系统安全相近,所以其解决方案也是完全一样的。用户安全问题是指规范化操作、合法性使用、信息泄露、信息篡改、信息抵赖等等。用户身份认证系统模块针对用户属性进行访问控制,而用户属性的管理控制采用形式化的自然语言描述,从而将该网络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管理员从枯燥难记的IP地址及协议中解脱出来。

4.3 数据安全

数据是企业的命脉,是整个信息系统运行的基础,保证数据安全,是企业生存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从全局看,经济法律管理业务应用是一个复杂的分布式系统。在数据安全上主要考虑传输安全和存储安全,具体要求包括以下方面:应用软件应该对系统内认证数据的存储和传输进行保护,保证对其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护强度符合业务需求。应用软件应该负责保证其访问数据库系统、中间件系统的用户名和口令的机密性。

5 应用情况

从运行的情况看,经济法律管理业务应用系统内置了工作流引擎,使经济法律管理工作管理流程化,并可以灵活定制流程流转的次序和节点的数量,使管理流程可定制化;根据业务自定义及岗位任务的动态分配,按业务的自身固有规律制定业务流程,减少业务交叉,具有非常强大灵活性和跳转性。同时通过与ERP采购订单的接口设计,紧密地将财务审核与合同审核联系起来,使合同的审核过程更加规范,有效降低了法律风险。

总体来说,经济法律管理业务应用完成了系统的试点、推广工作、软件培训、系统实施和上线试运行,系统运行安全稳定,达到了系统建设总体目标。

6 结语

经济法律管理业务应用研究开发与推广项目采用B/S模式的多层分布式体系结构,基于SoTower平台开发,采用J2EE技术,使用Oracle 10g数据库和WebLogic 9.2应用服务器,实现了一个系统、二级部署、三级应用的业务模式。由于该项目基于J2EE技术,按照多层架构模式设计和实施,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可重用性、可移植性,同时安全可靠、实用性很强,充分体现了系统的先进性。

经济法律管理业务应用系统在功能上结构完整,主要包括:合同管理、案件管理、经济法律研究、委托书管理、证照管理、综合管理和系统管理等功能模块,实现了经济法律管理业务信息的规范化、流程化管理。

通过对国家电网公司经济法律信息化管理技术的研究,加强了对全公司重大经济合同及案件的管理力度,提高规避法律风险的能力以及管理的时效性。国家电网公司经济法律信息化管理在总部的应用和推广,实现了国家电网公司法律事务信息的纵向贯通,并通过与数据中心的无缝衔接实现与总部、网省其他部门的横向集成,最终成为国家电网公司一体化企业级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经济业务 篇11

1 国内贸易融资的业务优势

国内贸易融资是贸易融资按照市场进行分类的一种。所谓贸易融资, 是指在商品交易中, 银行运用结构性短期融资工具, 基于商品交易中的存货、预付款、应收账款等资产的融资。首先, 贸易融资属于短期融资, 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客户短期资金周转的需要。其次, 贸易融资是一种结构性融资, 即企业将拥有未来现金流的特定资产剥离开来, 并以该特定资产为标的进行融资。

国内贸易融资与传统的流动资金贷款相比, 虽都属于短期融资, 但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

1.1 在客户准入方面

传统流动资金贷款业务主要基于企业生产经营周转, 实行以企业资信为核心的主体准入控制, 关注企业的综合偿债能力, 注重对企业的规模、财务实力、担保方式、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等指标的考核;而国内贸易融资则是基于具有贸易背景的交易活动, 注重企业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和企业物流资金流的有效锁定。国内贸易融资的业务门槛比传统的流动资金贷款要低, 一些资信等级达不到流动资金贷款申请条件的客户, 只要有真实的贸易背景和可预测的未来现金流也可以办理。

1.2 在贷款管理操作方面

传统流动资金贷款在确定贷款额度和贷款期限时, 依靠授信人员根据企业财务状况测算, 准确性较差, 资金一旦进入企业体内循环后, 难以跟踪监控, 容易产生资金挪用风险, 在信贷管理上强调贷前准入;而国内贸易融资业务的贷款额度和期限严格与贸易周期匹配, 具有自偿性, 融资用途明确可控, 期限短、周转快、流动性高, 强调封闭操作和过程管理。

1.3 在产品及收益方面

传统流动资金贷款品种单一, 贷款利息是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国内贸易融资业务则产品系列丰富多样, 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周期各个环节的融资需求 (如图1所示) , 在业务过程中还能带动结算、资金、理财等中间业务, 综合回报较高。比如, 客户若在银行开立信用证采购大宗商品, 到期需支付信用证款项时, 可办理买方融资, 货到后, 客户归还买方融资, 然后又可以货物质押办理商品融资。一笔业务采购, 银行就可以获得开证手续费、开证保证金收益、买方融资利息收益、商品融资利息收益及客户结算资金沉淀等收益, 大大提高了客户的综合贡献度。

2 国内贸易融资的经济效应

从宏观上来看, 大力发展国内贸易融资, 能够较好地解决银行流动性不足时企业的融资需求,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支持与推动国内贸易的加快发展。从微观上来看, 国内贸易融资能实现对传统流动资金贷款的分流改造, 推进银行信贷结构转型, 对银企双方都具有积极的经济效应, 是一种“双赢”选择。

2.1 对银行的经济效应

2.1.1 优化信贷业务结构, 低风险实现高收益

首先, 国内贸易融资的产品系列丰富多样, 使银行信贷业务结构由单一的流动资金贷款向多样化、综合性的业务品种转化。其次, 国内贸易融资的自偿性特点、封闭式操作使融资的不良预警机制要比传统流动资金贷款的实时性更强, 有助于更好地发现和控制风险。再次, 国内贸易融资在业务过程带动其他中间业务, 大幅度提高了银行非利差收入, 改善收益结构。

2.1.2 优化银行客户结构,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国内贸易融资的客户对象多为规模较小、资质较弱的中小企业, 通过国内贸易融资的制度安排, 可扩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 满足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的社会责任要求, 同时突破了以往商业银行的大客户定位瓶颈, 有效地分散客户的集中风险。商业银行通过贸易供应链和价值链管理, 为具有稳定供销关系的企业群提供配套服务, 可形成链条式、网络式市场开发, 开拓更广大的信贷市场。

2.1.3 降低经济资本占用, 实现融资规模最大化

根据《巴塞尔协议》对银行风险资产管理的要求, 风险资产权重的大小直接关系到银行的成本和收益。按照目前中国银监会的规定, 与贸易相关的短期或有负债的风险资本占用为20%, 信用保险项下融资的风险资本为零。也就是说, 贸易融资产品的银行风险资产权重普遍低于一般贷款, 占用银行风险资产少, 有利于缓冲资本约束对商业银行业务规模扩展的限制, 属于风险节约型产品。发展国内贸易融资有助于在既定的经济资本总量下实现银行融资规模最大化、盈利能力最优化的目标。

2.2 对企业的经济效应

2.2.1 克服资信准入门槛的限制, 增加融资可获得性

按照传统流动资金贷款的客户准入标准,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实力弱、缺乏抵押担保, 难以获得银行青睐。而国内贸易融资业务的客户准入门槛较低, 在授信管理方式上能根据不同产品进行不同的授权控制, 授信流程相对精简。通过自偿性贸易融资中对货物的控制, 以及供应链融资中与大型核心企业捆绑等方式, 中小企业无形中提高了自身的信用等级, 融资更加便利。

2.2.2 减少资金占用, 节约资金成本,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对于某些在贸易交易中议价能力较低的企业而言, 其业务经营中可能受到上下游的双重挤压, 比如, 某企业A向上游采购时被要求全额预付, 向下游销售时被要求给予几个月的销售账期, 如此一来, 企业A会面临严重的资金缺口。若采用传统的流动资金贷款方式融资, 除了利息支出外, 还要提供相应的抵质押物, 支付办理抵质押贷款所产生的房产、土地评估登记等融资费用, 业务的办理周期也较长。若采用国内贸易融资, 企业A可以在采购时申请开立国内信用证, 其费用比流动资金贷款要低得多。其上游企业在收到国内信用证后可办理打包贷款, 在交单之后可办理卖方融资, 以银行信用代替商业信用。企业A在销售后还可以办理国内保理业务, 转让应收账款, 提早回笼资金。

2.2.3 可向交易对手提供更优惠的交易条件, 有利于业务拓展

对于那些需要稳定原材料供应的买方或是处于议价弱势的卖方而言, 均可通过银行的国内贸易融资业务来解决资金不足, 从而能够给交易对手提供更加优惠的交易条件, 有利于企业竞争客户, 扩大经营规模, 提高资信等级, 实现良性循环。

3 国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商业银行对国内贸易融资业务逐步重视, 但仍然存在总量偏小、银行间发展不平衡、产品结构单一、国内法规制度不完善等问题, 影响了国内贸易融资业务的快速发展。

3.1 总量偏小, 银行间发展不平衡

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 2010年全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新增7.95万亿元, 其中人民币贸易融资贷款新增3692亿元, 占比仅为4.64%, 总量较小。各家商业银行对国内贸易融资的重视程度也不同, 有些银行已将国内贸易融资作为本行重要的业务发展战略, 有些银行仍然将国内贸易融资作为一种“辅业”, 银行间发展不平衡。比如, 深圳发展银行提出“面向中小企业, 面向贸易融资”的发展战略, 并成立了专门的贸易融资事业部, 其2009年末的贸易融资总余额占公司贷款余额的46.8%, 其中国内贸易融资余额占全部贸易融资总余额的93.9%;中国工商银行提出要“打造国内第一贸易融资银行”, 截止2009年末, 其公司贷款中贸易融资余额占流动资金贷款余额的比例达到了24.6%, 逐步实现对流动资金贷款的分流改造;招商银行2009年末其公司贷款中贸易融资余额占流动资金贷款余额的比例仅为8.4%, 贸易融资余额与所有企业贷款 (含票据贴现) 的比例仅为4.8%。

3.2 实际业务产品结构单一

目前, 国内贸易融资基础产品众多, 但受到银行自身实力、客户基础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 实际操作中各商业银行业务品种结构较为单一、集中。比如, 中国工商银行虽然推出了从采购到生产, 再到销售的一整套国内贸易融资产品, 但实际运用中主要集中于应收账款环节, 国内保理业务占绝对份额。有些银行国内贸易融资业务较集中于货权质押业务, 如仓单质押融资、保兑仓融资等。品种结构的集中限制了银行拓展客户及业务的速度和规模。

3.3 国内法规制度环境不完善

以国内信用证为例, 相对于国际信用证其发展一直滞后。1997年央行发布的《国内信用证结算办法》仅为部门规章, 约束力相对较弱, 且自颁布以来一直没有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对其进行补充或修订。我国国内信用证为跟单信用证, 但国内贸易多采用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或者内河航运等方式, 较难取得能代表货权的运输单据, 银行在单据的真实性检验上也存在操作的困难, 导致国内信用证应用较少。目前, 跨行办理国内信用证业务理论上可行, 但没有形成规模, 各商业银行的国内信用证业务基本封闭在自己系统内进行。加上信用证业务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 银行专业人员少, 客户对该业务比较生疏, 在结算中更习惯使用商业汇票或托收承付、银行汇票、汇兑等结算工具, 国内信用证难以得到大规模发展。

4 积极推进国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相关思考

4.1 国内贸易融资业务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一方面,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小企业数量占全国企业数量的90%以上, 融资需求巨大。据统计, 我国企业拥有存货和应收账款各达到约5.5万亿元, 占企业总资产的30%左右。中小企业拥有的存货和应收账款占比更高, 达60%左右。这些资源若不能有效利用, 即造成无谓的资金占用。国内贸易融资正是基于这些存货、应收账款等资产而开发的, 是符合中小企业融资特点的对路产品。另一方面,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发展, 大型企业的融资手段多元化, 出现了脱媒现象。在与大型企业的业务谈判中, 银行的议价能力将越来越低, 不得不考虑调整其客户结构, 更多地向中小企业倾斜。根据2008年末国内14家上市商业银行正式对外公布的年报看, 各商业银行表内国内贸易融资余额占同期各上市银行公司贷款余额不到5%, 国内贸易融资业务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4.2 发展国内贸易融资是现行监管要求和货币政策下的现实选择

多年来, 银行已经习惯于以不分用途的流动资金贷款来满足企业各种资金需求, 而企业也已习惯于这种缺乏监管、资金挪用自由度极大的融资模式, 造成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楼市。中国银监会于2009年、2010年先后发布了“三个办法一个指引”, 提出“实贷实付”的贷款支付要求, 商业银行必须按照贷款项目进度和有效贷款需求, 根据借款人的提款申请和支付委托, 将贷款资金支付给符合合同约定的借款人交易对手。在这种支付模式下, 银行的对公“派生存款”大量压缩。大力发展国内贸易融资, 通过封闭操作锁定客户的现金流, 即可满足贷款新规的监管要求, 又稳定了存款资金来源。

2011年我国货币政策定为“稳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 把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的要求。央行近来连续多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 对银行信贷业务带来不利影响。此时, 贸易融资业务占用银行风险资产少, 可缓冲资本约束的优势就更加突出。发展国内贸易融资是现行监管要求和货币政策下的现实选择。

4.3 国内贸易融资必须加大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

在产品创新上, 要更新理念:一是产品创新不局限于创新出一个独立的全新产品, 而可以在现有国内贸易融资产品基础上, 加强结构性安排, 通过不同基础产品的组合满足不同的融资需求, 将国内贸易融资产品与其他信贷产品、资金结算、理财产品、电子银行等产品结合起来, 捆绑销售, 形成全面化、系列化的产品体系;二是从卖产品转向卖方案, 变客户被动接受为客户主动需要, 突出量身定制。建议在产品营销上, 拓展营销新思维, 拓宽客户营销渠道:一是顺藤摸瓜式, 从现有客户出发, 通过资金流、物流的跟踪, 营销其上下游企业;二是核心企业供应链式, 以现有的大型企业为核心, 通过“1+N”战略, 营销其产业链客户;三是产业集群式, 对区域集群经济特征突出的产业群集中营销;四是由外而内式, 从现有国际贸易融资客户出发, 挖掘其国内贸易融资需求。

4.4 商业银行需加强与物流、保险等第三方机构的合作

国内贸易融资中的商品融资、仓单融资等涉及到对物流的控制, 不可避免地需要与物流、仓储或保险机构等进行合作。由于这些机构鱼龙混杂, 商业银行可采取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方式严格机构准入, 在标准仓单的制定、动产抵质押价值的动态监控、保险条款拟定等方面与第三方机构充分地交换意见, 及时沟通信息, 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4.5 加强业内合作与相关法规制度建设, 促进规范发展

各商业银行需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加强行业内部的合作交流, 营造竞相开展贸易融资业务的良好氛围。政府部门应根据国内贸易形势和特点加快相关法规制度建设, 统一标准, 促进国内贸易融资业务规范、健康、快速发展。

摘要:国内贸易融资业务可以优化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 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在现行的监管政策和货币政策下, 商业银行应大力发展国内贸易融资业务, 实现对传统流动资金贷款的分流改造。本文进而提出了产品创新、营销创新、机构合作、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国内贸易融资,中小企业,经济效应,对策

参考文献

[1]吴建勇, 祝有溪.优化信贷结构推进信贷转型——关于加快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建议[J].中国城市金融, 2009, (3) .

[2]陈诗礼, 徐雷, 吴丹.加快国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金融管理与研究, 2009, (9) .

上一篇:护士护理工作下一篇:记忆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