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发展

2024-08-11

对外经济发展(精选12篇)

对外经济发展 篇1

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循环经济下我国的对外贸易面临着法规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等诸多问题, 要解决就必须发展循环经济。

一、制定和健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

首先, 调整和落实投资政策, 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结合投资体制改革, 增加环保投资力度, 对一些重大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发挥好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 特别是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对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给予贷款支持。其次, 改革和完善税收政策, 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借鉴各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通过开征新税、调整现有税制等方法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其一扩大税源, 开征新税。许多国家针对生产经营中排放的废弃物征收了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方面的税, 税基按照不同燃料的平均含碳量和发热量来确定, 其税额也随不同燃料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不同。其二调整现有税制, 采取变动税率的办法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一般是对生产造成污染的商品提高税率和对无污染公害的商品实行较低税率, 如在消费税中区分含铅汽油和无铅汽油, 对含铅汽油提高税率。其三征收环境税和对开展资源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等企业和个人, 通过减免税和退税政策给予扶持。再次, 实施信贷优惠政策, 支持循环经济发展。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 建议政策性银行以低息贷款、无息贷款、延民信贷周期、优先贷款、贷款贴息等方式予以扶持。

二、加快立法, 催生循环经济发展

纵观发达国家政府发展循环经济的做法, 主要是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日本循环经济立法最全面, 其体系分为三个层面:基础层面是基本法, 即《环境基本法》;第二层面是指导性法律, 即《促进循环型社会形成基本法》;第三层面是根据各种产品的性质制定的七部具体法律法规, 如《废弃物处理和清洁法》、《再生资源促进有效利用法》等。我们应在《清洁生产法》的基础上, 颁布一系列涉及循环经济的法律, 比如《避免、减少包装废弃物法》、《绿色消费法》等, 完全有必要制定一部详细的《循环经济法》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依据。通过法律法规以确定循环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明确政府、企业、公众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权利和义务。同时, 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环境经济核算体系, 实现贸易和环境的协同发展。我们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把不可再生资源的损耗、可更新再生资源的消耗、环境的破坏与修复改善、污染的治理等作为社会成本列入核算体系, 逐步做到资源与环境的商品化、价格的合理化和资源消耗与破坏的有偿化、实现资源的集约使用和有效管理,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向上游拓展, 向下游延伸, 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增加国内采购和深加工结转业务, 扩大产品内销, 带动国内配套产业发展。加快工业制成品向中高端转型, 逐步提高服务贸易比重。

三、注重研发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 推行“绿色技术”应对“绿色壁垒”, 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撑

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下, 企业虽然是技术创新主体, 但政府可通过科学制定各项科技计划, 来调控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加大科技投入, 组织力量开展有关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推行“绿色技术”包括对“绿色技术”的研发、引进和推广应用, 需要政府部门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和协调, 政策上给予倾斜, 财力上给予支持, 知识产权给予保护, 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围绕“绿色产品”生产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攻关, 把存在的技术问题逐个击破。集中力量支持一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改造项目, 消除污染物的环境工程技术、进行废弃物再利用的资源化技术、生产过程无废少废、生产绿色产品的清洁生产技术。并且政府还要通过为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文化环境来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必须创新发展模式, 从粗放型的发展路径中解放出来。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和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与粗放型增长相适应的某些发展路径和思想观念, 随着发展阶段和形势的变化, 有的已经成为影响科学发展的障碍。忽视资源环境代价的粗放型发展模式, 已经难以为继。要改变对传统工业化模式的依赖, 尊重自然规律、科学规律和经济规律,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对外贸易要坚持以质取胜, 调整优化进出口结构。扩大境外加工贸易和合作开发资源, 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 完善鼓励政策和协调机制, 健全对外投资服务体系。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 注重防范国际经济风险。

四、加快建立绿色经济核算制度, 推动循环经济快速发展

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没有扣除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损失, 是一种不真实、非绿色的统计核算, 与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 制约着循环经济的发展。世界银行为此推出了绿色GDP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即EDP。绿色GDP的推出具有重大意义, 它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在内的一系列经济指标, 可避免人们对经济形势的盲目乐观, 时刻给人们敲响警钟, 也可以促使政府切实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而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GDP的高增民。

循环经济是一个新观念、新模式, 发展循环经济涉及生产和生活的所有领域, 与全社会的所有人的利益都密切相关, 但目前社会各界对此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体, 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 在全社会提倡绿色生产生活和文明消费方式, 发动社会大众, 充分认识环境和资源问题对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 充分认识循环经济模式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使广大公众自觉地参与到推动循环经济的行列中来。

摘要:循环经济是一个新观念、新模式, 在当今金融危机的背景下, 发展循环经济是推动外贸发展的有效途径, 同时, 也是绕过法规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循环经济,外贸发展

参考文献

[1]钟芸香:发展循环经济与中国对外贸易增长模式转变[J].企业经济, 2006, 06

[2]李军:循环经济与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互动机制研究[J].经济问题, 2006, 08

[3]吴正芳庞燕吴正心:循环经济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差距及对策[J].企业经济, 2006, 06

对外经济发展 篇2

来源:商务部合作司发布日期:2006-05-22 14:27:0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商务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商务局,各驻外经济商务机构,各中央管理企业:

为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业务,落实《财政部、商务部关于印发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的通知》(财企[2005]255号,以下简称《办法》)的有关精神,中央财政对我国企业从事境外投资,境外农、林和渔业合作,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境外高新技术研发平台,对外设计咨询等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业务予以支持。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办法》所称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业务具体包括的内容

(一)境外投资是指我国企业通过新设(独资、合资、合作等)、收购、兼并、参股、注资、股权置换等方式在境外设立企业或取得既有企业所有权、管理权或产品支配权等权益的经济活动。

(二)境外农业合作是指我国企业通过开办企业、购买或租赁土地等方式在境外开展的农作物与经济作物种植、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销售等方面的经营活动;境外林业合作是指我国企业通过签订合同(协议)、购买林权或采伐许可证、兴办企业等方式在境外开展的林木种植、采伐、更新及木材加工等方面的经营活动;境外渔业合作是指我国企业通过签署合同(协议)、购买捕捞许可、开办企业、派出渔船等方式,在境外从事的渔业捕捞、养殖、加工、销售及相关产业的开发等方面的经营活动。

(三)对外承包工程是指我国企业按照国际通行做法承揽、实施境外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设备材料采购、安装调试和工程管理等经营活动。

(四)对外劳务合作是指经商务部核准具有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的我国企业在境外开展的劳务合作活动。

(五)境外高新技术研发平台是指我国企业以各种方式在境外设立、购并的从事基础研究、产品应用研究和高科技研究等研发活动的研究开发和实验发展机构。

(六)对外设计咨询是指我国企业在境外承担地形地貌测绘,地质资源普查与勘探,建设区域规划,工程设计、生产工艺、技术资料和工程技术咨询,工程项目的前期环保评估、可行性考察、研究和评估,工程融资方案招投标模式的制定,工程监理,技术指导,项目管理,运营维护评估,项目后评估,设施管理及境外企业建立方案的制定等经营活动。

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的支持方式

(一)直接补助。

1.企业从事境外投资,境外农、林和渔业合作,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境外高新技术研发平台,对外设计咨询业务发生的前期费用;

2.企业从事对外劳务合作,境外高新技术研发平台,对外设计咨询业务发生的运营费用。

(二)贴息。

企业从事境外投资及境外农、林和渔业合作业务发生的贷款利息。

三、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的支持内容

(一)直接补助。

1.前期费用是指我国企业为从事境外投资、境外农、林和渔业合作、境外高新技术研发

平台业务,在项目所在国注册(登记)、购买资源权证之前,或对外承包工程、对外设计咨询和对外劳务合作项目签订合同(协议)之前,为获得项目而发生的相关费用,包括聘请第三方的法律、技术及商务咨询服务费,勘测、调查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费,购买规范性文件和标书等资料费,规范性文件和标书的翻译费用等。

2.运营费用包括:

(1)对外劳务合作。

——境外企业(机构)办公场所租赁、购置费。

(2)境外高新技术研发平台。

——境外企业(机构)办公场所租赁、购置费;

——境外实验室、实验设备等租赁、购置费;

——境外高新技术信息资料收集费。

(3)对外设计咨询。

——境外企业(机构)办公场所租赁、购置费;

——开展设计咨询业务所必需的设备租赁、购置费;

——境外设计软件等信息资料收集费。

(4)境外突发事件处理费。

包括相关企业赴境外处理突发事件工作人员的护照、签证、国际旅费和临时出国费用(包括住宿、伙食、公杂和出国人员国外零用费)。

境外突发事件指从事境外投资,境外农、林和渔业合作,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境外高新技术研发平台,对外设计咨询业务的企业派出的人员因恐怖、战争、政局动荡、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发生伤亡等紧急事件。

(二)给予贴息的银行贷款是指我国企业从事境外投资及境外农、林和渔业合作业务而从境内银行取得,用于项目建设及运营的一年以上(含一年)的中长期贷款。

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的支持范围

(一)直接补助支持项目的注册(登记)或项目签约时间在2003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期间;

(二)贴息支持的项目,在2003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期间项目合同及贷款合同有效,并在此期间支付的贷款利息。

五、申请企业除应具备《办法》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具备的条件

(一)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对外设计咨询、对外劳务合作业务的企业应具有经商务部门核准的对外承包工程或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

(二)按照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制度》和《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对外设计咨询业务统计制度》的规定报送统计资料;

(三)接受国家有关部门、我驻外使(领)馆经商参处(室)的指导和有关商(协)会的协调。

六、申请项目应符合《办法》中所规定的条件。其中,对外劳务合作项目当年在一国(地区)累计合同额原则上不低于50万美元(或等值货币)。

七、申请专项资金除报送《办法》规定的申报材料外还应报送的材料

(一)申请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二)境外企业注册文件复印件或合作项目合同副本;

(三)申请前期费用企业须提供外汇核准文件和资金汇出证明(在当地或第三国融资、企业内部从第三国调动资金等方式的,可不提供外汇核准文件和资金汇出证明,但须提供相关证明)、项目所在国有关机构的验资证明、以设备等实物投资的须提供海关报关单复印件、前期费用支出情况说明、前期费用支付凭证、记帐凭证及费用支付合同复印件;

(四)申请运营费用的企业须提供运营费用支出情况说明、运营费用支付凭证、记帐凭证及费用支付合同复印件。境外突发事件处理费用还须提供我驻外使领馆或经商机构、有关政府部门或商(协)会要求处理境外突发事件的书面意见、我驻外经商机构对突发事件及处理情况的说明(需列明赴境外处理突发事件工作人员名单)、相关工作人员护照、签证复印件;

(五)申请贴息企业须提供项目基本情况及银行贷款付息一览表(详见附件3),银行贷款合同副本和贷款银行的书面说明(包括贷款的起止日期、用途、金额等),银行贷款、支付利息及归还贷款的结算凭证复印件。

八、2003-2005年已经获得过前期费用支持的资源类境外投资和对外经济合作项目,以及已经获得过中央财政贴息的境外投资及境外农、林和渔业合作项目,不予重复支持。

九、赴境外处理突发事件人员的国际旅费和临时出国费用资助标准不超过《财政部、外交部关于印发<临时出国人员费用开支标准的管理办法>的通知》(财行[2001]73号)的规定,超出部分不予支持。

十、项目申报及资金拨付程序

(一)地方企业于2006年7月15日前将申请材料报送至注册地省级财政、商务部门,各地省级财政和商务部门应按照《办法》及本通知规定对申请材料进行认真审核,并于2006年7月31日前将符合条件的申请资料联合向财政部、商务部申报;

(二)中央企业将申请材料于2006年7月31日前报送财政部、商务部;

(三)中央企业由财政部根据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将资金拨付到企业;地方企业由财政部将资金拨付地方财政部门,再由地方财政部门根据有关规定拨付到企业。

十一、企业于收到专项资金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填写专项资金收入回执(详见附件4),并报送至财政部、商务部,地方企业同时抄送所在地省级财政、商务主管部门。

十二、本通知由财政部、商务部负责解释。

附件:

1.企业申报说明

2.驻经济商务参赞处(室)意见

3.境外投资及境外农、林和渔合作项目基本情况及2003年至2005年银行贷款付息一览表

4.专项资金收入回执.doc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日对外经济贸易研究 篇3

关键词:对外贸易;经济差异;贸易全球化;中日对比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211-02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对外贸易的科学内涵、特点及意义

(一)对外贸易的科学内涵。

对外贸易,也可以叫做“进出口贸易”或者是“国外贸易”,简称为“外贸”。指的是一个地区或国家与其他地区和国家之间的技术、商品、劳务的交换活动。它是经由出口和进口两个大部分共同组成的。所以说,对于运进劳务或者商品的国家及地区来讲,叫做进口:而对于运出商品或者劳务的国家或者地区来讲就是出口了。这些从奴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就已经开始存在和发展了。等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就更为迅速。其性质以及作用是由不同的社会性质所决定的。到了资本主义时代,对外贸易空前繁荣,因此具有了世界性。当我们在提到对外贸易的时候,一定要指明特定的国家或地区,例如日本的对外贸易,中国的对外贸易等等。有一些岛国例如日本和英国,习惯性的将对外贸易称之为海外贸易。

(二)国际贸易的特点。

1.服务贸易的重要性持续增长。国际贸易如果以产品类型来划分,可以分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两种。从古到今,货物贸易是全球贸易发展壮大的载体。但是随着全球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和服务型经济模式的到来,服务贸易奋起直追,至今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越来越高。

2.能源贸易变局影响深远。能源贸易以其对国家间的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影响力而被各国重视。

3.亚洲经贸发展最具活力。新型的工业化国家在国际贸易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贸易保护主义呈现新态势。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的经济市场脆弱不堪,贸易保护主义也随之出现新的态势。

5.贸易与投资日趋融合发展。投资与贸易的一体化对国际贸易也产生了很重大的影响,不仅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改变了贸易格局,也对传统贸易的统计方式产生了冲击。

6.区域自贸协定竞争日趋激烈。二战结束后,区域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区域贸易协定在領域和局部地区很大程度上拓展深化了投资和贸易的自由化。

(三)国际贸易的意义所在。

国际间的对外贸易不仅把商品生产发展水平很高的国家联系到了一起,同时通过对外的贸易还把商品生产水平很低的国家地区也拉入了交换的领域中来。从而使得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深入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去,使得这些国家或者区域的劳动者所生产的劳动产品愈来愈具有商品的交换价值,价值规律也就渐渐的成为了商品生产的主导因素。除此之外,做为世界货币的黄金和白银的货币职能也随之增添了新的内容,黄金和白银除了具有一般货币的普遍职能以外,还新增加作为国际结算,国际信用,国际支付等的手段。而随着黄金白银成为了世界货币以后,也使得商品世界价格的可能性能为了现实。

二、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一)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顺差依然很大。

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进出口的贸易规模不断的在扩大,贸易顺差也在不停拉大。在2009年我国的出口贸易总额度已经上升到了世界第一位,在全球的贸易出口总额中占到了10%左右。但是进口量与出口量相比却明显不足,依然保持着很高的贸易顺差。

(二)外贸依存度增长快速。

自从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之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活动逐渐增多,进出口对于推动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了无法替代的作用。我国经济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显著进步,外贸地位一天比一天重要,我国对于外贸的依存度明显加深。

(三)出口增长主要靠工业制成品拉动,机电产品以及高薪技术产品增长快速。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出口产品结构从初级制成品转变成为了工业制成品为主,90年代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已经相当高了,这也可以说明我国的出口增长主要靠工业制成品的增长来拉动的。但是在这期间工业制成品的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传统的大宗产品如轻纺业、茶农业保持着平稳的增长态势,机电类产业产品增长十分之迅速,其次就是高新技术产品的增长成为了经济增长出口增加的突破口。高新技术产业是一支后起之秀,发展迅猛,我国的高薪技术出口主要分布在计算机与通讯技术产业以及电子技术产业。从出口结构的变迁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我国出口结构由最初的劳动力密集型变为资本密集型再到后来的技术密集型的一个转变过程。

(四)加工贸易成为了最主要的贸易方式,进料加工又是加工贸易的最主要形式。

贸易我们可以把他分为一般的贸易以及加工贸易,其中加工贸易又可以分为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其中进料加工企业相比来料加工的方式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进料加工企业需要自行取料进行加工成为半成品或者成品进行出售。在销售中获得利润,因为进料加工具有强烈的动机去提高产品质量和推陈出新,这样就有利于产品的更新换代和技术进步,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变。

(五)中间品出口中半成品以及零部件的出口增长迅速,资本品出口势头明显。如果按照最终的用途来划分的话,出口的产品又分为消费品,中间品以及资本品。

(六)我国进口结构的变化特点。

在初级产品中,矿物燃油等能源性的进口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比例,这也显示了我国能源消耗不断扩大的事实,工业制成品的进口中机械设备的进口比重增加,从这两点可以看出来我国的进口特点是侧重于关键性的设备以及比较短缺的能源进口。同时中间品的进口比重变化较小,资本品的进口有所下降。以上就是我国的对外贸易的总体情况,下面让我们了解下日本的对外贸易情况。

三、日本对外贸易的特点

(一)日本是有名的以海港城市为外贸途径的岛国,其重要的外贸进出口城市大都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海港里,例如东京,横滨,大阪以及名古屋等等都是较为优良的海港,海运便利,利于发展海上对外进出口贸易。日本的进出口构成如下,美国长久以来是日本的第一大出口国,但是由于进来美国经济的不景气也随之影响到了日本对于美国的出口量。中国和韩国是日本的第二和第三大出口国,中国和美国分别是日本的第一第二的进口国。

(二)日本的进出口产品构成如下:车辆及其零件,电气电子产品以及机械设备是日本最主要的产品出口构成,对于中国的产品出口量持续上涨,而对美国的出口略有下降。此外矿物产品和机电类是日本主要的进口类别,原油是日本的第一大进口产品。

(三)日本对外贸易的结构特殊点以及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过程。日本的政府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保证了在日元长期升值的情况下对外贸易依然能够保持较为快速的增长态势。首先是持续推行产业的相关政策用来促进出口。同时加快日元国际化的进程,用以消除或者减小日元持续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然后大力发展互补性的对外投资模式。日元升值后,直接对外投资快速增长。最后在国内推行战略性的保护政策。虽然日本的贸易保护和直接的非贸易关税壁垒并不是非常高,但是日本的市场保护程度却非常之高,主要是体现在间接性的贸易保护措施壁垒,产业政策,商品的高标准上面。还有技术性贸易壁垒保护本国产品的措施都很好的保护了本国的市场。日本的战略性贸易保护政策实施很久了,美国多次找日本协商都无功而返,这些都是我国应该学习的地方。

四、中日对外贸易的差异探析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我国的经济活动渐渐的成为了世界经济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经济角度来多方面的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中日两国之间对外贸易上的异同点,并从中寻求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中存在问题的办法。

(一)中日两国外贸的主体存在着差异。

在上个世纪60年代左右,日本的经济开始迅猛发展起来,并且逐步确立了大型综合商社在对外贸易中的主体地位,它是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经由自由市场竞争而形成的。虽然当时日本的大中小型企业在对外贸易中是平等的,但是这只存在于理论上而已,大型商社具有中小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更容易获得进口许可以及配额;利用自身的知名度和信誉更多的揽取客源;拥有雄厚的资金与人才优势;灵活的市场调研与信息反馈;发挥自身的数量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经验手段丰富;这些优点和我国的对外贸易相比,中国的外贸所缺少的正是大型的综合商社,虽然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但能够与日本那些大型商社相匹敌的且具有科工贸综合实力的大型集团寥寥无几。

(二)进出口经营权的差异。

进出口的经营权问题是中国和日本在外贸方面的又一重要差異。我国只有那些获得了经营权的企业才可以直接对外签约进行进出口的贸易活动。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深,中国对外贸易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得以加入到世界的经济往来当中。但就目前来看,仍与日本有着较大的差异。日本无论是何种企业都可以自由的进行对外贸易竞争,也可以通过大型商社进行进出口贸易的代理。而在中国即使是代理进出口业务也必须由拥有进出口权的企业进行代理。进出口经营权的下放虽然会在短期内给我国的进出口造成一定的混乱,但是随着对进出口贸易管理的加强与规章制度的完善,此举必然会给我国外贸带来新的力量与动力。

(三)经营范围的差异。

我国长期以来在对外贸易中都遵守着对外进出口商品的分类管理。不同级别的外贸公司分别具有不同的外贸经营的范围。只有少数的商品种类可以交叉经营,这样严格的范围分配减少了活力但是也相应的降低了企业间的盲目竞争行为。但是最近几年里,外贸企业的经营范围出现了明显淡化的趋势。在日本,大型的外贸公司都具有明确的法定经营的范围,商社都采用明确分工的原则,公司内部分工更加明确。国内的一些中小型外贸企业却没有明确的经营范围分工,弊端很明显。

(四)中日外贸企业的竞争方式也存在着差异。

我国以自身独特的市场经济体制及国家的性质,相比日本更容易由政府出面对外贸经济进来政府调控。但由于我国在对外贸易方面缺少像日本那样完善的法律法规以及制度规范,导致我国的对外贸易中企业的无序盲目竞争比日系企业严重的多,我国外贸领域竞争无序化问题十分突出。政府的调控软弱无力,甚至有些地方为了自身的利益,对此现象视而不见,这更加深了问题的严重性。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来,我国的外贸问题依然刻不容缓。

五、关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几点建议

(一)国家首先应该在态度上重视起来,郑重对待对外贸易不平衡的问题,努力实现进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多进行技术性,能源性进口,充分满足国内市场,以此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关于鼓励支持我国外贸发展的补贴政策以及法律规范,向国际规范靠拢。由于世界贸易组织严禁向出口进行补贴,所以我国可以采用税率汇率利率等多种方式进行出口补贴。政府今后的补贴方向应以基础能源,理论研究,高新技术层面为主。人才和高新技术对于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还应加强对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指导与调控。对于我国产品的进出口市场进行规范与管理。加强大型商会协调指导和管理功能,建立增强出口市场中介的组织作用。我国的出口企业需要接受政府与其他组织形式的调控管理,比防止出现恶性竞争,得不偿失,影响发展进步。

(四)最后,我们应大力发展我国优势产业,扩大我国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的产品出口,尽量把优势产品转化成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世界的整体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我国传统型的出口产品类型已然不适应市场需要了,所以我们需要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增加新的产品种类,用以满足不同的市场和层次的多样化需求,大力开发新型产品。

(五)政府首先应该加强对于我国对外贸易的指导与调节,促使企业由“Made in China”转变为“Create in China”,实施积极的扩大内需以及增加收入的计划措施,让中国真正的从“世界工厂”变成“世界市场”,此外还需要提高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的门槛,提高企业质量,将那些经济效益低下,能耗过高的外资企业统统淘汰掉,如此以来,便能够使得中国的对外贸易蒸蒸日上,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张洪峰.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 统计与咨询. 2006(5)

[2]张冰,金戈.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研究综述[J]. 国际商务.2007(2)

[3]唐海燕. 中国对外贸易创新论[M].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对外经济贸易数据 篇4

注: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包括部分相互重合的商品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统计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统计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统计

金额单位:亿美元

1.截止2011年3月底, 全国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716 578家,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 815.17亿美元。2.此表数据未包括:银行、保险、证券领域吸收外商投资数据

金额单位:万美元

对外经济发展 篇5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及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大大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市场经济、生产活动全球化、跨国公司高速发展及全球金融市场的形成等一系列经济全球化所包含的特征,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各国经济政策的制定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必须采取立足自强,发展周边,加快对外开放的速度,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市场经济体制,把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放在重要位置等对策,才能在21世纪的世界经济全球化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以便更快地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作 者:何传添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刊 名:国际经贸探索  PKU CSSCI英文刊名: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RESEARCH 年,卷(期): 16(2) 分类号:F7 关键词: 

对外经济发展 篇6

世界格局的演变与前景

张宇燕(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

人类现在面临着一场革命,当然,这种革命是一种静悄悄的革命。我们关心国际格局其实关注的是主要国家、主要经济体之间在面临利益和权益的博弈时候,达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关系,这种关系的表现就是国际规则和国际制度。影响一个国家确定国际规则或国际制度的因素第一个就是经济实力,第二个就是货币的力量,第三个是价值理念,又叫软实力,这是一个国家很重要的支撑力量。现在世界经济发生的变化,主要是物质、实体经济的变化。

那么未来世界的趋势是什么呢?原来的全球化是在自由市场的基础上一个全球化的进程,将来可能是一种规则基础上的全球化,要重新定全球化的规则。再平衡问题也是国际间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从格局来讲,全球经济在实体上变化的速率、方向上可能会有一些调整。对于中国来说,挑战会越来越多。整体实力上升的速度可能要有一些变化。当然,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还是美国。未来的国际格局将取决于国际规则,取决于占主导地位的这样一些国家。

世界经济下一轮危机在哪里?

李稻葵(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

当前世界表面上表现出来的危机是在欧洲,但是未来世界更大的危机在美国。美国和欧洲之间会有一场重大的调整,这是第一。第二,欧洲的问题已经充分暴露,而美国的问题并没有完全充分暴露。第三个层次就是政治经济的协调,欧洲的改革要比美国来的容易,欧洲的情况是国与国之间的矛盾,是国与国之间的二元经济。这个矛盾相对而言,可以通过紧闭的方式,通过违约的方式来解决。但美国的情况非常严重,美国的国内经济出现了二元经济。由于美国社会产生了二元经济,因此,必然反映在政治上也是二元的,这个二元经济在全球化的冲击下,矛盾将被激化。

经过三四年的调整,不超过5年,欧洲能够走出泥潭,美国还要拖。一旦这个格局形成的话,美国大量的资金会从境内流向欧洲,流向中国,流向其它国家,这个时候美国的实际利率就必须提高,美国的汇率势必贬值,这两件事是同步的,这个时候整个国际格局会产生迅速的变化,整个的危机会演变成一个货币的危机。这场危机最开始是资产负债表危机,目前是表现为国家财政的危机,下一步,可能5—8年之后,就是一个货币的危机,而我们中国不可避免的会卷入进去,因为中国金融市场一定会成为投资者一个重要的投资方向,我们应该提前做好准备。

欧债危机的下一步演进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马骏(德意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欧洲的危机已经从开始的第一阶段演进到现在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是债务本身,第二阶段就是银行开始出现问题,还有一个就是银行体系本身的风险导致实体经济的一个危机。银行不能向银行、银行也不能向其它经济体提供流动性,导致流动性萎缩,资本市场的资产价格就会大幅下跌,造成经济的深入的衰退,这些都是具体的可能发生危机的表现形式。应该考虑大规模的对银行进行注资,甚至国有化。另外,做好剥离金融机构不良金融资产的可能,而且在危机国家中,不能有国家来保障,那是无意义的。需要新的更高的机制来保障,一旦出现这种危机的情况,必须让银行等金融机构先恢复。

随着危机的深化,一些大国或者相对健康的国家,他们救助弱国的意愿在下降,中国也要做相应的预案和准备,要及时把握一些可能是稍纵即逝的机会。在中国,我们对欧美经济二次探底的估计不足,对国外的情况过于乐观。美国和欧洲有很大的联动性,欧洲如果陷入深度衰退的话,美国不可避免要显著的衰退。如果全球出现深度衰退,中国要不要搞另外一个刺激计划,如果深度衰退,我们不得不搞经济刺激,没有选择,但是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力度,下一轮刺激要更多注重财政政策,防止过度使用货币政策,因为货币最容易导致通胀,我们要更加合理地运用这些财政投资。

欧洲经济问题,主要是欧洲主权债务问题

汪涛(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其实欧债危机是目前的危机,应该说是迫在眉睫的一个危机。就拿欧债危机和美国打一个比方的话,如果说美国是得了癌症无可救药的话,欧债危机就是得了心脏病大出血,那么你说哪个更紧急哪个更严重。所以我觉得在目前的情况下,欧债危机可能是更值得关注的。那么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因何而起?首先,在欧洲金融危机以前,一些国家出现了信贷的高速扩张和房地产泡沫。另外一个就是财政政策缺乏进度,这也是很多国家出现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改革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社会的政治成分,它已经不可能承受了。还有一种就是财政紧缩加经济增长,一方面保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其他一些结构改革刺激经济增长。还有最后一种就是违约和重组。

欧洲的政治家们虽然现在往前走非常的不情愿,对各国来说都是不情愿,但往后走又没有可能,往后走的风险可能更大一些,成本更加巨大。往前走可能方案各有不同,在目前的阶段要稳住市场信心,稳住市场信心需要一揽子计划,可能包括欧洲央行扩大购买主权债务的量,在这种情况下还要有两点,第一,要容许弱国债务重组,只不过是要有序的重组;第二,欧洲实现某种程度的一体化,赢得改革的时间,为长期解决欧债问题打下一个重要基础。

如何看待美国经济的问题与影响

黄海洲(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美国现在得了癌症,欧洲得了心脏病,美国要治病,有一味药方叫人血馒头。这里面包含了一个博弈的问题,如果欧洲栽进去了,美国可以先拔出来,可以踩着盟友的尸体爬起来,所以,吃人血馒头可以拯救美国经济。实际上美国国债问题由来已久,其问题的解决最重要的是要靠增长,然后再靠通胀,是因为增长问题包含了货币等问题,再有,如果能化解的话还要靠软实力的增长,靠GDP的增长来解决。治本是靠增长,治标是靠通胀。通胀是广义上的通胀,第一是物价的增长,第二是资产价格的通胀,还有货币贬值等。当然还有结构上的调整,引入金融机制问题。这个过程实际上是规则的问题。

美国问题不是一个独立的问题,美国问题是世界最大的问题,美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货币。所以要把美国问题

讲清楚一定要结合欧洲问题。全球大平衡大势所趋,任重道远,洗牌继续,赢者先活。美国得了癌症,但美国可能先活过来。美国的国债不会发生改变,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目前难以动摇。第一点,欧洲银行的钱要存在欧洲央行里面。第二点,如果欧洲出问题,可以买美国的国债,欧洲的经济问题如果不是很严重,是轻度衰退,反而会对美国经济有好处。接下来,美国在未来几年内经济会有低速增长,五年或六年后美国经济会恢复到一个常态。

俄罗斯经济现状与前景

程伟(辽宁大学党委书记、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

俄罗斯的经济现状,概括为两句话,经济上是严峻的,但政府是可以控制的,老百姓是可以理解的。第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就是投资,过去拉动俄罗斯经济增长的主要是内需和外贸因素,这和中国不一样。俄罗斯今后的外贸拉动肯定进一步降低,内需也将降低,为什么呢?因为俄罗斯有钱人特别多,而有钱人更多是买外国人的商品和有价债券。逼到最后一条路上就是外资,俄罗斯现在把重点瞄向了欧洲,瞄向了欧盟,特别是在欧盟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双方有合作的空间,能不能实现就成为了另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通胀问题,通胀率虽有降低,但与他国相比仍然很不好,在这样一种条件下,振兴企业经济是很困难的。

道路虽然非常不平坦,但俄罗斯前景不悲观,简单说两条,第一条国际环境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对俄罗斯发展非常有利,美俄关系、欧俄关系、中俄关系都是比较好的发展势头,外部制约对俄罗斯明显改善。第二条是国内,经过了大起大落的20年,现在真的往前走,再加上金融危机倒逼机制,使国内的阻力小,基本达成共识,这都是有利的条件。未来的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当中,俄罗斯不容忽视,大趋势上看还有可能是提升的态势,这一点不能低估:俄罗斯原来的计划经济可能进入新的第二次转型,第一轮的转型是由计划转向市场,下一步的转型是经济发展方式的彻底转变。

当前国际背景下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选择

余永定(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

在世界经济的复苏处于停顿状态、美国和欧洲的债务危机严重、商品价格问题以及发展中国家面临资产危机的国际背景下,中国面临的挑战是什么呢?第一,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对于未来一段时间,与出口相连的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这种可能性,我们要有高度的警惕性。第二,中国面临遭受资本损失的最大威胁,由于美元贬值,由于美国的国债出了问题,它的风险度大大提高,这两个原因都会使我们国家的外汇储备遭受严重的损失,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的挑战,而且是新的挑战。第三,我们当前主要任务是反对通货膨胀。事实上,中国抑制通货膨胀的任务是长期的,是严峻的。

美元的下跌会对中国造成这么一种冲击,就是价格重估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提出这个问题,原来我是非常主张人民币升值的,中央银行不干预让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算了,现在我有点担心,如果这么做的话,如果这种价格重估发生,对中国的冲击可能也是很大的。所以现在中国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要有一系列的非常明确的政策,中国的宏观经济目标保增长没问题,物价稳定没问题,我觉得还有一个目标,就是我们的储备资产的保留,如果我们做到这一点是非常艰难的。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的中国角色

潘英丽(上海交通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

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已经具有了核心地位。为什么呢?一个是现在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着重大的缺陷,对美元的过度依赖,同时又没有办法约束它,那么这一体系就存在崩溃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出现慢性危机,中国很可能是最大的受害者。我们是改革的最大的推动力量。如果连最大的受害者,你都不想推动,或者不想去挑这个头,那么,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最终是不会搞出来的。从目前政治格局来看,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核心地位和挑头作用是不可推卸的。

国际经济环境与我国对外经济战略 篇7

我国与国际经济环境相容的方面

虽然国际经济秩序存在不合理之处, 但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格局客观上要求国际经济往来尽可能建立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经济提供了市场以及资本、技术等稀缺要素, 各种要素组合形成生产力, 在短期内显著提高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

国际贸易。我国出口长期保持快速增长, 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同时, 出口结构不断优化, 附加值不断提高, 传统劳动力比较优势得到发挥, 新的比较优势不断形成。进口快速增长, 大量国内短缺的技术设备、中间产品以及能源矿产资源产品输入, 支持了国内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

国际投资。引进外资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国外资本、技术、市场与我国劳动力优势相结合, 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制造能力, 有效提高了我国在全球分工格局中的地位, 拉动了经济增长, 缓解了国内就业压力。

国际金融。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来, 在国际金融领域并无一个成文的、规制性的制度体系, 开放竞争是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特征。美元的地位并非法律授予, 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各种货币都可以通过竞争提高国际地位。国际货币体系并不排斥汇率管制和汇率干预, 各国拥有较为完整的汇率主权, 可以根据自身实际灵活调节资本项目开放。在金融市场开放方面, 我国实行金融审慎监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外资金融机构市场份额的过度膨胀。

国际合作。发达经济体主导国际合作的能力大大下降。多边合作框架基本稳定, 各种区域及双边合作蓬勃发展。我国可以在相对稳定的国际合作框架下, 继续采取类似增加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投票权的方式, 追求在多边机构中权力份额的逐步提高, 同时在双边区域合作领域寻求更大突破。

我国与国际经济环境存在矛盾的方面

我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后来参与者, 有着特殊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国情, 在一些方面与目前的国际经济环境存在矛盾。在发展方向方面, 我国更多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很少能够按照本国利益改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方向。在利益分配方面, 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国家是最大赢家, 它们一方面通过传统贸易和投资渠道获取可观的经济利益, 另一方面通过对国际金融领域的控制, 以表面上合理、文明的方式攫取财富。

国际贸易领域的歧视和盘剥依然存在。一些国家视我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 在高技术产品、军工产品出口方面对我国实施严格限制。国际能源矿产资源产品贸易存在的寡头垄断局面, 严重损害我国贸易利益。在我国具有竞争优势的商品出口领域, 贸易纠纷不断, 一些跨国公司通过对供应链的控制左右价格。

资本流入与流出之间存在明显利差。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中国高额贸易顺差局面, 主要原因在于我国通过生产环节积累起来的外汇资产经过投资渠道回流到发达经济体。在此过程中, 发达经济体投资我国的资产收益率远高于我国外汇储备对发达国家主权债务的投资收益率, 发达国家就此实现“体内损失体外补”。随着欧美国家债务危机的发展深化, 各种债务硬性违约和通货贬值等软性违约的发生在所难免, 我国通过生产环节积累起来的财富存在通过金融渠道流失的风险。

对外直接资本输出受到诸多限制。对外资本输出是抑制进口能源矿产资源产品价格大幅波动、避免外汇资产实际价值损失、改变中外经济关系格局的关键环节。有关国家恰恰在这一领域对我国实施各种限制。其策略是:限制主权财富基金的活动;加强对来自中国的投资并购的审核;吸引中国资本以间接投资方式被纳入其资本集团;制造“新殖民主义”国际舆论, 甚至通过战争手段改变国际关系格局, 破坏中国资本在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优势。

国际金融领域权力重新分配进程过于迟缓。按照目前我国在IMF等机构份额增加的节奏, 在可预见的未来, 我国不可能获得与国家经济实力相对应的权力。发达国家不断要求中国承担义务, 如购买IMF债券、加入欧洲金融稳定基金等, 但不打算在权力框架方面作出实质性让步。

围绕气候变化等议题试图让我国承担超过我国发展阶段的责任。发达国家以及一些国外非政府组织避而不谈传统工业化国家在碳排放存量方面的历史责任, 要求我国承担过多义务。与此同时, 又在风能、太阳能等节能环保产品贸易领域设置新的贸易壁垒, 试图阻碍我国相关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实施互利共赢战略的对策与路径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 判断外部经济环境是否适合的基本依据是看其是否有利于国内经济发展。对于对外经济交往中的某些重大失衡, 如果其在一定时期有利于提高我国绝大多数人口的生活水平, 有利于解决国内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 则应在一定范围内承受。

国际贸易领域。我国应积极提倡自由贸易, 尽量利用国际治理方面的现有安排维护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应该享有的利益和权利。着力倡议消除能源矿产资源产品贸易领域的国际垄断, 推动这一领域贸易的市场化和自由化, 通过长期贸易协议锁定供货关系;通过逆周期市场操作建立更大规模储备;将资本输出与原料输入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通过控制所有权保证获得权, 减少价格波动风险。

国际直接投资领域。稳定现有利用外资政策基本框架, 发挥国内区域间要素成本差异优势, 引导外资存量在境内实现梯度转移, 尽可能延长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命周期。在增量外资方面, 实现利用外资重点从量到质的转变, 引导制造业外商投资结构升级, 积极稳妥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 提高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 建立健全基于国民待遇的内外资法律法规体系, 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同时, 积极扩大对外直接投资, 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境外投资项目。

国际金融领域。支持以特别提款权为样板创设超主权储备货币。积极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国际化, 采取货币互换承诺等手段支持中小国家货币与人民币挂钩。与IMF、世界银行等机构开展更为广泛深入的合作, 扩大我国持有的股权。大力推进各种类型的对外直接和间接融资。建立一到两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官方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可持续发展。支持全球主要金融中心开展人民币离岸业务。继续完善审慎金融监管, 有效管理境内外资金融机构。

国际合作领域。在全球多边机制中, 尊重联合国系统的传统机构。区域性合作应成为我国参与构建国际经济秩序的重点:一方面, 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 不排斥新的倡议;另一方面, 坚持我国在相关机制中拥有与经济实力相称的地位, 反对某些国家“搭好架子、再邀请中国参加”的做法。

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全球主要经济板块之间的宏观政策协调不会取得值得关注的进展。我国应围绕对外经济失衡的焦点问题, 根据具体需要自主确定解决进程。综合采取多种政策工具, 争取“十二五”期间自主实现经常项目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实现资本项目国际收支逆差, 逐步降低官方持有的外汇储备。明确主张主要经济体遵守类似马约的赤字率、债务负担率等财政纪律, 主要货币发行国遵守货币纪律和货币政策规则, 防范发达国家通过软违约方式掠夺我国存量财富的风险。抓住发达国家债务危机契机, 要求债务国向债权国提供更为宽松的投资环境、贸易环境, 建立基于实际购买力或实际资产的债务抵押担保机制。大幅提升财政稳健、货币稳健的国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对外经济发展 篇8

抚宁县作为典型的城郊型县域经济体, 其县域竞争力处于秦皇岛市4县的首位, 处于河北省城郊县的中等位置 (高树勇等, 2010) 。抚宁县在对外开放度的综合比较上看, 发展比较领先, 但是, 对外开放程度和开放质量等问题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在今后的对外开放中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较高的开放度和较好的开放质量也将带领区域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

一、抚宁县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全县2011年实际利用外资15, 725万美元, 引进内资22亿元, 实现出口创汇12, 661万美元, 同比增长19.8%。从抚宁县对外开放度来看, 属于秦皇岛市各县域中比较领先水平。201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 466, 938万元, 按可比价计算, 同比增长10.6%。农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项目, 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较大比重。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68.2亿元, 其中农业产值达到30.3亿元。目前经济发展的主要优势和问题是:

(一) 农林牧渔业产品资源丰富, 地理位置优越。

抚宁县的地理条件总的趋势形成了北高南低, 按形态呈山地→丘陵→平原→海岸滩涂阶梯分布, 延伸到海。多形态的地理条件, 使该县在农林牧渔业发展中呈现有利的资源优势。另外, 抚宁县紧邻秦皇岛市西部, 属于城郊型县域, 在交通, 物流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 海运、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等基础条件优越。

(二) 缺乏支柱产业, 物流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虽然县域物产丰富, 却没有形成规模化的集收购、存储、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支柱型产业;在物流方面还是延续依靠外部收购和运输, 失去本土资源优势, 在定价和订单数量上难以形成渠道优势, 完全是被动的销售原材料物资和靠天吃饭。农村合作社和行业合作社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发挥, 建立内外部产品订单信息系统, 发挥合作社统一定价, 统一管理的行业机制, 保护农户利益和行业利益最大化。

综上所述,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程度, 确立县域农产品支柱产业, 加大发展农产品深加工, 新产品研发, 生物产品和有机食品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积极把握城镇一体化发展机遇;规避国际市场上的贸易风险, 开拓国际和国内市场将成为抚宁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方向。

二、发挥地方政府在组织和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一) 坚持把对外开放摆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

目前抚宁经济基础相对薄弱, 工业实力还不够强, 正处于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市向新兴工业化城市转轨的重要转折期, 也是经济正在全面启动和加速爬坡的关键上升期。在这种情况下, 尤其需要进一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 提升对外开放层次, 借助外力形成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的活力和动力。

(二) 把提升对外开放的质量作为推动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途径。

在发展对外开放上, 不仅注重外国经济开放发展, 同时注重外地经济开放发展项目, 积极向兄弟县区取经学习成功对外开放经验, 结合抚宁县资源优势和区域特点, 制定出高质量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政策。

(三) 坚定不移地把优化环境作为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和有力支撑。

在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上, 不仅加大政府的投资, 同时, 积极引入外部投资在本地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份额, 为引入企业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条件。

三、扩大对外开放, 加速县域经济向外向型转变

县域经济向外向型转变, 要根据国际需求, 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最大限度地种植质优、价高的经济作物, 实现比较利益。一是加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抚宁县现有百亩以上样板栗园64个, 本地板栗种植达到32.4万亩;板栗优穗嫁接15.9万亩;全县完成蔬菜播种面积35万亩, 新增棚室蔬菜面积3, 000亩, 达到3.2万亩。二是发挥农作物深加工企业经济带动作用。实现基础农作物深加工, 积极研发新产品, 高附加值产品。秦皇岛骊骅淀粉股份有限公司是以玉米为主要原料加工生产玉米淀粉、口服葡萄糖、肌醇各种饲料共13种产品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积极发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 吸引并加大外资在相关产业中的投资力度, 进一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提升国际竞争力。

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进一步改进管理方式和工作方法, 加快外经贸专业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工作, 造就一支熟悉国际通行规则的专业干部队伍。一方面努力打造适合外商投资的产业园区;另一方面努力创造有利于外商居住生活的社会人文环境。把建设千奥物流中心项目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规划项目。本项目农产品市场规模为蔬菜年吞吐量10万吨, 果品年吞吐量5万吨, 水产品8万吨。农业物资及农机市场规模为年成交额2.2亿元。建材 (钢材) 需求预测规模为年吞吐量100万吨。园区建成后可完全实现本地农副产品的收购、仓储和加工流程, 提升产品竞争实力, 增加产品附加价值。

五、发挥城郊型县域优势, 推动县域经济与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发展

2010年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与抚宁县人民政府举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签署共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协议。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大规划区域范围的批复》文件精神, 同意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远期扩大规划控制范围55平方公里, 着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和高技术产业, 不断提高开发区建设质量和水平。

作为城郊型县城, 发挥距离上的优势, 跟随秦皇岛招商引资团队, 学习项目招商, 锻炼招商队伍, 对于一些无法进入秦皇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项目, 对接自己的县域发展要求, 有条件的吸引到县域经济发展体系中来。

六、结语

发展县域经济一是要确定对外开放质量和经济平台建设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需要利用管理学理念, 分析对外开放发展县域经济的优势, 劣势, 有效发挥自己的优势, 弥补不足;积极把握对外开放机遇, 规避市场上的威胁风险。二是以国际市场为导向, 适应国际竞争为目的, 加速县域经济向外向型转变。确定支柱产业, 通过产品深加工, 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三是有条件地对市级招商未开发项目进行二次筛选, 积极审慎的引入县域发展的招商项目, 建立秦皇岛市城郊型县域经济圈。

摘要:本文的研究旨在大力发展对外开放的基础上, 不断提高河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 探索一种适合县域经济发展的可持续道路。河北抚宁县依靠农副产品的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通过扩大对外开放, 积极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 发展与日、韩等国家及东南亚地区对外贸易, 最终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模式。

关键词:县域经济,对外开放,招商引资

参考文献

[1] .秦皇岛市抚宁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 .张国亮.大力发展城郊型县域经济[J].经济论坛, 2002

[3] .高树勇, 吴琪, 靳筱蕊, 金浩.城郊型县域经济竞争力的评价研究——以抚宁县为例[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0

[4] .陈旭南.扩大对外开放与促进辽宁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7

对外经济合作发展现状及策略 篇9

1 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现状

1.1 对外的经济援助

对外经济援助是我国外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对外援助分为无偿援助、无息贷款和低息贷款等。这些援助旨在帮助他国发展本国经济和促进民族独立。同时也加强我国和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和经贸合作。这些对外援助大力地推动了我国的外交事业,也促进了他国的民族经济发展。我国对外援助的主要形式为技术合作、成套项目和物资赠送。

在我国新中国成立的几十年中,我国对发展中国的援助已达到100多个国家,派出人员50多万人次。援助他国建成1600多个项目,为他国培训了一大批的技术人员。所涉及的领域有:水利工程灌溉、农场建设、粮食种植加工、农牧林业合作、造纸、机械、化肥、输变电工程、水泥、制砖、石油化工、铁路、公路、桥梁、学校和体育设施等。我国除了这些具体的项目援助外还给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的无偿物资援助和各类技术支持。这些援助和技术支持促进了受援国的经济发展,也为受援国培训了大量的技术人才。这些技术涉及农业、畜牧业、医疗卫生、农田水利和干旱地区沙漠化治理等几十个行业。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在1995年下半年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适应形势的要求。开始对受援国推行优惠贷款援助的方式,帮助受援国进行建设生产性的项目,推动与受援国的直接合作,以提高援助的效益。同时也培养技术和管理人才,促进各国的经贸合作,实现援外方式的多元化。

1.2 对外承包工程

我国允许政府许可的法人按照国际的通例去投标或协商来承揽各类工程项目,这些经济活动包括在国外从事工程的咨询、设计、设备采购、施工和安装调试、人员培训等服务。对外承包工程设计的内容广泛,是一项综合性的业务[3],既涉及管理、资金、技术和商务,也涉及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等。是我国对外援助的主要业务形式之一。其形式主要有总包、分包、联合包和合作承包等。

截至2002年年底,我国对外承包的业务已经分布在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完成营业额827.2亿美元。承包业务分布在经济的各个领域,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所增强。对外承包工程大力促进了经济技术交流,密切了双边关系。我国在多年的工作中,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中国对承包的企业要对企业的资金、专业人员、资质和相关业绩等方面进行核准,核准其资格。对有承包工程资格的企业实行《经营资格证书》年审制度,商务部实施和组织地方对外经贸各主管部门,并对年审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对有违规和经营劣迹的企业要酌情给予处理,严重的要撤销经营资格,维护好对外承包工程的经营秩序。保证中国政府和外国政府项目的顺利实施,促进公平竞争。

1.3 对外劳务合作

对外劳务合作是指国家核准教育有对外劳务合作的企业按照境外的相关机构进行招收外籍劳务人员,或者和公司或个人签订劳务合同。组织中国公民到外国进行经济活动是劳动力的跨国流动。对外劳务合作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关系。

对外合作的方式主要有:通过对外承包工程所签订的劳务合作合同,派往在海外的企业工作的各类从事经营管理、生产和技术人员。目前派往国外的人员素质也在不断地提高,既有普通的技工,也有各种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和技术人才,对外的业务在向多领域扩展。为了增强对外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维护好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所有对外企业都需要缴纳一定数额的备用金,这些备用金作为劳务人员合法权益受损时的赔付。所有去国外的劳务人员都需要签订对外劳务合作业务合同,所用的对劳务人员进行选派和管理的工作人员要接受教育和培训,加大对外派劳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外派劳务人员的自身专业素质。外包企业经理人员也要进行培训,以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外派的劳务人员也需缴纳保证金以保证外派人员按合同履约。

1.4 境外投资

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中国十分重视发展对外经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要利用国内资源也要利用国外资源,要强化国内建设的本领和发展对外经济的本领。要通过多种途径引进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发展合资合作经营,互通有无。要根据其他国家的发展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重视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以求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境外投资办厂,投资涉及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有贸易、资源开发、交通运输、生产加工、承包工程和旅游餐饮等诸多领域。

境外投资的开展大大促进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关系,尤其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促进了所在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就业机会和增加税收。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必须得到中国政府的批准。中国政府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发挥对外投资的优势。政府需督促相关企业遵守当地的法律和法规。

2 对外经济合作发展的策略

2.1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扩大进出口规模

政府要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利用好各重大的经贸合作平台。一方面,加大对进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主动向沿海地区的企业做好进出口的宣传工作;另一方面,加大扶持现有的外贸出口主体,支持相关企业对外投资。同时政府要多开展海外联谊,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加大对一些产业园的建设。扩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吸引外商的投资。

2.2 优化对外贸易结构

要及时地对产品进行升级,改善出口产品的结构。要促进企业开展技术更新和加大对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以实现低附加值的产品向高附加值的产品转换,努力进入中高端市场,提高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提高加工贸易的比重,促进贸易结构的升级。抓好对重点技术的引进工作,促进产品升级。

2.3 优化对外贸易环境和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

政府要对企业开展国际市场经营知识的培训,帮助企业形成良好的经营理念,同时也要及时地提供对外贸易的信息服务,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另外,针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情绪的高涨,政府要和企业共同努力,打破贸易保护主义的壁垒。

3 结论

总之,开展对外经贸合作,有利于促进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和经济技术交流,增进各国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同时也有助于双边友好关系的发展,中国企业通过项目的建设,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配合我国的外交工作。

参考文献

[1]郑燕,张吉国,王同敏,等.中瑞贸易发展现状及策略选择——基于中瑞自由贸易区视角[J].对外经贸实务,2014(2):29-31.

[2]熊华平,迟成成,田勇,等.中国建筑业对外经济合作与产业增长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2):175-183.

促进我国对外经济合作发展的思考 篇10

一、国际经济合作

(一) 国际经济合作内涵

国际经济合作主要是指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政府、国际经济组织和超过国家界限的自然人与法人为了共同的利益, 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中以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和重新组合配置为主要内容进行的较长期的经济协作活动。随着实践活动及理论探讨, 相信国际经济合作内涵将会不断深化。

(二) 国际经济合作若干要素

1. 国际资本流动。

长期资本流动有利于资本输出国提高资本的边际收益;占领世界市场, 促进商品和劳务的输出;克服贸易保护壁垒;提高国际地位。有利于资本输入国缓和资金短缺困难;提高工业化水平;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增加新兴产业部门的就业机会, 缓解就业压力。

2. 国际技术流动。

现代国际技术流动迅速, 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技术在国际间流动主要因素:科学技术成为相对独立的生产要素, 对生产力发展起着决定作用;世界各国日益重视国际间的技术交流和联合开发;科学技术在世界各国间发展不平衡, 拥有先进技术的国家寻求新的经济利益;跨国公司的全球性经营活动, 进一步推动技术在国际间流动。

3. 国际劳动力流动。

随着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不断发展, 劳动力国际流动有了新的变化。当代劳动力流动需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劳动者的人身是自由的, 能够自由选择市场和出卖劳动力;二是劳动力国际流动只出于经济上的目的, 是为了寻找更有利的劳动力市场。

(三) 国际经济合作的特点与趋势

国际经济合作的经营主体是跨国公司。跨国公司的经营特征:实行全球战略目标和集中统一管理;向多种经营发展;开发新技术;争夺世界市场;扩大内部贸易。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已跨越了以“物”为中心, 进入就地产销、设立据点, 有些跨国公司的人才、物资、钱财、技术、信息等经济资源倾向于效益较高的国家或地区, 成为“无国界企业”。

近年来, 国际经济合作业务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新兴发展中国家分量加重;二是对外投资及承包工程等业务扩展;三是能源领域竞争日趋激烈;四是国际经济合作形式多样;五是贸易摩擦更加频繁;六是当地及国际政局因素影响深远。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 不同国家地区发展不平衡, 生产要素的数量、质量和结构具互补性, 竞争激烈程度前所未有。一般来说, 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移动, 有利于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提高生产要素利用率。包括跨国公司在内的企业国际化, 不仅是其产品、服务、技术、劳动力、管理进入国际市场, 开展竞争与合作, 而且是企业到国外投资, 设立生产经营机构, 向境外延伸研发、生产和营销能力, 在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合理分配资源, 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并将此上升到相关国家的战略层面。

(四) 当代对外经济政策倾向

无论哪个国家, 其经济的长期有效运行, 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 政府在对外经济发展中亦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代西方经济学主张政府鼓励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的相关政策有:一是立法保护, 如美国政府制定了《经济合作法》、《对外援助法》以及《共同安全法》等有关法律, 保护其对外投资的利益与安全;二是金融、税收、财政等方面政策扶持, 包含在应交税金中允许剔除在国外已缴纳的税额, 避免重复纳税, 如韩国为其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优惠贷款、出口保险及税收优惠;三是开展信息咨询服务, 如美国政府通过驻外机构及情报部门, 为对外投资提供信息情报等服务;四是与其他国家签订投资保护协定, 保证本国企业在东道国获得投资经营的非歧视待遇以及投资受保护的权利, 最大限度地减少投资风险;五是通过对外援助和其他经济、外交甚至军事措施, 为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创造有利的环境与条件;六是适当汇率政策、应对摩擦及协调国际经济关系等。

二、我国对外经济合作发展状况

(一) 建国后的前30年

新中国成立后, 为了发展同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履行国际义务, 我国向广大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无偿援助和无息贷款, 用于援建成套项目、投资建厂、提供物资及少量现汇, 在建立友好关系的同时也为后来的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以至“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但由于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制约, 那个时期我国在发展对外经济合作方面非常狭窄有限。

(二) 改革开放成绩斐然

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开展对外贸易及利用外资之外, 对外经济合作事业由过去单纯的对外援助发展为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业务逐渐成长。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 我国明确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 放宽对境外投资项目的审批, 使得具有民营性质的企业集团也能够走出国门, 开展海外投资经营。2000年, 我国明确提出“走出去”战略, 并将其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次。

(三) 加入WTO以来蓬勃发展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 后, 将“走出去”与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并列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 与各国在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科技、服务等各个领域的合作全面展开。对外投资由起初的制造和能源业拓展到目前的信息通讯业、商务服务业、金融业、采矿业、批发零售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 呈现跨国并购趋势;对外承包工程跨越式发展, 从成本相对较低转向资本、技术和管理优势, 正处于实现产业升级、转变盈利模式的新时期, 近年来相关企业发挥自身优势, 开发并实施特许经营性质的投资类工程项目, 开展多样化对外投资, 业务遍及石油、矿业、电力、通讯、房地产、工业园区、交通运输、水务、农业和科技, 经营领域逐步拓展。对外劳务合作保持稳定增长。与此同时, 对外援助力度进一步加大, 在践行国际人道主义事业, 加强外交关系的同时, 有力地促进对外经济合作业务的开展。

以投资合作为例:2004年, 中国联想集团收购美国国际商用机器 (IBM) 的个人电脑 (PC) 业务, 使得联想一跃成为世界一流的笔记本电脑生产企业;2007年, 中国工商银行收购南非第一大银行南非标准银行20%的股权, 成为第一大股东;2009年, 中国重型机械有限公司以BOT (Build-Operate-Transfer, 建设—经营—转让) 形式签约柬埔寨达岱水电站, 实现传统EPC (Engineer、Procure、Construct, 设计、采购、施工) 承包方式的转型升级;2011年,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并购法国老牌农机制造企业Mc C, 搭建起在欧洲的制造平台;中工国际收购矿山工程承包商加拿大普康公司60%股权, 成功打入北美市场;2012年, 我国工程机械制造商三一重工斥资3.24亿欧元 (折合人民币26.54亿元) 收购德国混凝土泵制造商普茨迈斯特股份有限公司90%的股权, 成为第一大股东;同年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对加拿大石油生产商尼克森总价值148亿美元的收购案 (2013年2月交割) , 更显非常规模与不容易, 引发西方特别关注。

(四) 近年运行变化情况

2013年我国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业务持续增长, 当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的5090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 (当年投资主要流向商务服务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等) , 实现了自数据发布以来连续11年的增长, 即由2002年的27亿美元增至2013年的901.7亿美元, 累计投资5 257亿美元;2013年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达1 371.4亿美元, 新签合同额1 716.3亿美元, 累计签订合同额11 698亿美元, 完成营业额7 927亿美元;对外派出各类劳务人员52.7万人, 年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85.3万人, 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692万人。

三、我国对外经济合作面临的难题

(一) 缺乏国际化经营战略

改革开放30多年, 我国的商务环境发生了许多积极的变化, 但是, 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问题也日益显现。有的企业国际视野不宽, 缺乏“走出去”的经验和战略规划。有的市场调研不到位, 人力配备欠得力, 凭主观意愿布局, 对客观形势、市场、资金、技术、人才分析安排不科学, 影响未来效益及竞争力。许多企业仍停留在产品加工, 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有的企业在国外项目开发和承包过程当中恶性竞争;有的企业不重视东道国环境保护, 从而给投资地造成了污染;有的劳工权益保护不够, 在工作环境、劳动强度、工资待遇方面没有达标;有的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以上这些问题并非“走出去”后才有, 而是国内已然存在, 有的还相当严重。相对而言, 发达国家行业领先的国际经济合作企业, 如名列前茅的德国国际工程承包公司豪赫帝夫 (HOCHTIEF) 特别重视战略研究, 国际化程度比较高, 积极开展跨国经营, 通过对外承包工程和投资开发, 进一步增强实力, 拓宽业务发展领域。

(二) 对外经济合作企业综合竞争力不强

并购和重组是实现企业规模扩大化的有效手段, 但这对习惯于低成本运营的中国对外经济合作企业来说, 受地域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的影响, 任重道远。2013年初笔者对部分外经贸企业进行问卷调查, 当被问及“您认为贵企业竞争能力要加强的方面”时, 80%的投资者认为企业在市场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拓展;50%左右的调研对象认为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方面需要加强, 以提升其国际竞争力;20%左右的调研对象认为在技术开发方面应加以改进。另外, 部分调研对象认为在融资方面需要提升。

(三) 海外经营风险加大

2013年, 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第一大货物贸易国, 随之而来的是所谓“中国威胁论”、“新殖民主义”, 对我国开展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问题之一是风险防范意识较差。一般来说, 潜在的风险因素有法律风险、运营风险、收益风险等, 最大的风险是政府变更、战争动乱等, 一旦发生会给企业的境外资产、生产施工和人员安全带来极大危害和重大损失, 并造成项目的推迟、中断, 甚至取消, 如对伊拉克、利比亚等投资损失巨大。伴随着国际环境的恶化, 我国企业面临的海外经营、信用、融资风险以及汇率波动风险问题愈显。海外矿业投资专业性强、周期长, 中国有一些非矿业公司, 凭借一时冲动在海外矿业投资领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却长时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导致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不良信誉和形象影响。

(四) 对外投资合作融资渠道较窄

融资问题是当前乃至今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瓶颈。除对外劳务合作外, 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均需大额金融支撑,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非常重要。调研中, 部分企业提到应该完善企业“走出去”的贷款支持政策和设立更多海外银行机构。此涉及到完善信用、金融和服务网络, 拓展境外投资的多元融资渠道等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初步形成了以商业性银行、政策性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为主体的金融服务体系, 在支持我国企业开展对外经济合作业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历史上有些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 主要依靠以公司信誉为主的公司贷款解决, 有些企业更是以短期贷款投入回报期较长的长线投资项目中, 企业持续投资能力缺乏, 资产负债率居高, 不利于企业的正常运行和远期投资规划的实施。此外, 中小企业开拓对外业务更需要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及海外合作基金等金融扶持并协助评估, 提供专业性参考意见。

(五) 信息来源不精确

从前述调研情况看, 众多行业包括贸易、制造业、新能源、服务业、生物医药研发、工程机械等, 是我国对外投资的主要领域;美国、日本、巴西、印度、新加坡、澳大利亚是我国企业着重关注的国家和地区。相关企业在肯定政府《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对外投资合作国别 (地区) 指南》的同时, 希望更加详细介绍投资地政策。境外投资中介机构发育不成熟, 投行、财务顾问、法律服务这三个方面的运作机制尚需完善, 国际业务水平尚待提高。

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的风险还包括管理薄弱、投资决策风险、合同风险、项目执行风险以及法律税务风险等。国内许多公司尤其中小企业或新发展壮大起来的私营企业希望去境外投资。如部分企业计划到非洲投资开矿或投资办企, 许多信息却道听途说, 甚至认为只要通过个别当地酋长, 就能搞定金矿开采等一系列事情, 缺乏风险意识, 以致损失惨重。由此可见, 除了依靠企业自身努力外, 迫切需要政府主管部门、驻外使领馆经商处室、金融机构、商协学会、中介服务机构等提供更多有益的信息, 帮助企业更多了解海外市场真实情况, 推动建立风险预警、防范和处置机制。

(六) 忽视发展理念及思维差异影响

在海外投资和并购的过程中, 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软实力”的重要因素。产品国际化和技术国际化很重要, 但一定不能忽视发展和管理理念的国际化, 否则可能因水土不服、文化不容导致造成不良后果。

与此同时, 金融危机以来,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 也引起了人们对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反思。各国政府面临着国内经济、政治的双重压力, 因而贸易投资政策更多地用来缓解国内的矛盾和压力, 导致了全球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的抬头。

四、调整我国对外经济合作促进政策的思考

(一) 明确国际化经营战略目标

从贸易大国到投资大国, 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运作, 是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之道。我国正处于对外投资加快发展时期, 能否发展起来, 关键在于企业的素质和竞争力。由于企业数量众多, 企业规模、技术、管理水平处于不同层次, 因此, 中国对外经济合作企业应结合自身的能力和特点, 寻找适合于自己的市场发展模式和方向。我国企业想要“走出去”, 有效开展对外经济合作业务, 在现有基础上再上新台阶, 经受国际市场的考验, 就得调整思维, 制定自己的企业战略, 创新管理理念, 明确竞争定位。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承包工程及劳务合作遍布全球, 宜继续发挥相关企业的比较优势、建立不同形式的利益共同体, 避免或减少内耗, 增强竞争力, 实现效益最大化。以苏美达集团公司为例, 其现阶段国际化经营的目标:一是市场集中在欧美等地区;二是做国外营销机构的投资和国外品牌的销售渠道;三是在国外经营生产, 突破贸易壁垒并考虑降低劳动成本;四是商品经营与资本运营相结合, 带动产业链延伸。这方面探索值得相关企业思考。

(二) 创新发展模式提升竞争力

从前多数中国对外经济合作企业通过管理效率的提升和专业化分工保质保量完成工程项目, 有利于项目的按期交付, 也可能降低工程造价, 但是单纯为建造工程而做项目并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转型发展类似, 尝试通过更多资本纽带的建立、参与工程项目建成后的运营, 可能为国际合作企业开拓新的发展道路。创新是灵魂, 市场是业务基础。对外经济合作企业要重视人才培养, 强化研发, 通过技术创新及机制创新才能提升竞争力, 通过发现新的潜在客户才能更好地发展;要充分利用主业优势, 扩大境外投资合作, 延伸产业链, 向工程加融资、工程加投资方向发展, 甚至可以参与策划项目, 从源头把握项目的动向, 如承包工程房屋建筑的企业可以参与房地产开发投资, 建设企业可以参与水电站、火电站投资, 交通运输建设企业参与收费高速公路BOT项目, 矿产资源建设企业可以进行矿产资源的开发投资等;要积极发展对外承包工程与对外劳务合作, 支持优势企业在境外创建生产基地、营销网络、研发机构和知名品牌。

国际化发展过程中, 不同企业的优势和特色不同, 形成集成式“走出去”, 对于发挥各自优势, 实现产业链的整合十分重要。如中国有色集团在赞比亚的发展就是结合了工程承包与投资, 整合了不少相关企业, 形成了从铜的开采、加工到制成品、销售全产业链的一条龙服务, 实现企业业务可持续发展。对于那些打算进入国际市场的企业来说, 宜在走出国门初期, 循序渐进, 在积蓄力量和资信的基础上, 尽量争取承担一些我国对外援助项目, 确保质量, 以积累实施国际工程项目的经验和关系。

(三) 完善风险预防体系

企业要充分利用长期对外业务开展积累下来的经验和关系网络, 做好风险应对方案设计和准备, 探索资本运作、企业经营等方面的属地化, 避免汇率风险和原材料价格风险。除依法与对方签订合同外, 必要时要明确由对方政府提供财政担保, 完善法定审批程序, 确保项目文件的法律地位和有效实施。与此同时, 可投保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相应保险, 减轻企业后顾之忧。对于投资较大的项目, 在前期考察立项之后, 宜聘用权威的专业机构做估值报告, 借此降低估值风险。要从根上建立决策、管理、执行及监督的风险管理工作体系, 健全应急预案和防范措施, 实施有限授权管理, 开展包括法律、财务、技术、商务等专业调查, 注重相关投资信息的收集、筛选、分析和判断, 分析投资可行性、风险、收益和成功几率, 增强对当地政局、经济环境、行业发展、公共安全、种族构成、外交关系等的分析, 规范投资行为。

在政府政策及外交层面, 应适应我国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的要求, 尽快研究和推动中国境外投资立法, 加强国际多双边磋商与合作, 商签政府间贸易投资合作等协定 (包括中美投资协定、中欧投资协定等) , 减少和排除各种境外投资壁垒。适度增加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援助, 巩固老朋友, 结交新朋友, 互利共赢, 促进合作, 将我国富有成效的对外援助工作与对外投资合作、对外承包工程有机结合, 营造有利于发展的良好环境。政府及行业组织还要引导企业积极联合应对国际经贸摩擦, 提高投资地社会责任意识、环境保护意识, 履行责任, 提升我国国家和企业形象。

(四) 加大金融等政策支持力度

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风险并存, 前途远大, 潜力不可忽视, 在发展过程中融资及相关政策性支持至关重要。政策性支持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域分布和行业结构的变化有所调整。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信用保险公司及商协学会应认真研究, 在融资、税收、海关、检验、保险及信息服务等方面进一步改善服务, 如研究在海外投资合作相对比较集中或具发展潜力的地域设立银行分支机构、海外开发基金或其他促进机构, 加大与国际金融机构、海外银行的相互联动, 为对外经济合作事业的新一轮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也借机不断促进金融业走向国际。进一步规范政府优惠贷款管理, 更好地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信贷及参考意见, 有效预防经营风险和信贷风险。

就融资而言, 我国企业应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 充分利用国际融资平台, 进行项目融资。对于传统国际经济合作公司, 应充分利用中国政府的政策性融资和对外贷款的优势, 以竞投国际组织和东道国政府资金支持的项目为基础, 抓住机遇, 在专门领域开展有效的并购活动, 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如可以创造条件对拟重点拓展地区相关企业发起收购, 或者整合部分金融、保险、工程机械或设计企业, 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国境外投资管理和促进体系尚需完善。政府部门应创新对外投资与合作管理机制, 简政放权, 强化政策支撑, 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 按照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 以市场为先导、以推动便利化为核心, 最大限度缩小核准的范围, 实行以备案制为主的管理, 加大宏观指导和监督力度, 提升各类企业的投资效率和应变能力。

(五) 完善信息服务平台

在促进对外经济合作事业中, 政府及相关中介机构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部门要为各类所有制企业“走出去”提供公共信息服务, 引导企业规避风险, 如政府主管部门及其各驻外机构可以提供包括东道国的宏观经济状况、企业背景以及与直接投资相关的法律治理程序等资料, 定期发布相关指引和报告, 包括制定《对外投资国别产业指引》, 及时更新发布《对外投资合作国别 (地区) 指南》、《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等。政府应将政策性资金更多用于建设公共信息平台, 并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 进行典型案例分析, 供其他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参考。

要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功能作用。行业商协学会是介于政府、企业之间, 商品生产业与经营者之间, 并为其服务、咨询、沟通、监督、公正、自律、协调的社会中介组织, 它是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有关行业组织应努力开展国内外经济信息的搜集、整理、传递和发布, 提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咨询服务及公司资信调查服务;组织联系中外经贸界的技术交流活动。我国行业组织在支持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协调内部意见以及提供信息服务等方面发挥了有益的作用, 还有诸多潜力, 需进一步理顺有关合作机制, 提升服务精神与能力。

(六) 融汇中外文明, 促进共同发展

深入研究当地形势和文化, 调整思维, 树立适合当地的企业形象, 是非常必要的。企业形象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文化活动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工程中逐渐形成的, 突出地体现了企业本身的品牌效应, 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塑造良好的企业国际形象, 有利于企业对外沟通协调, 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稳脚跟, 开创业务新局面。

经济全球化, 公司国际化, 不同文化因素对公司国际经营战略及有效管理方式的影响深刻, 潜移默化。在走向国际的过程中, 我们需具备这样的精神, 学习人类一切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技术成就, 并注重在项目所在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国际经济合作特点、我国对外经济合作发展状况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国际化经营战略目标、创新发展模式、完善风险预防、注重金融等政策支持、强化信息服务及融会中外文明等方面进行分析思考, 提出相应的观点及建议, 供我国对外经济合作企业、政府及相关方决策参考, 以促进对外经济合作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对外经济合作,国际化经营,对外投资

参考文献

[1]周密.以对外投资突破承包业务发展的平台制约[J].国际工程与劳务, 2013.

[2]江沿, 孙雅玲, 黄锦明.国际经济合作[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3]崔军.清晰定位明确目标--寻找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海外投资模式[J].国际工程与劳务, 2013.

[4]赵乐.海外矿产投资策略研究[J].国际工程与劳务, 2013.

[5]胡希宁.当代西方经济学概论[M].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1.

我国对外服务贸易发展策略 篇11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982年,政府开始恢复对外贸易后我国的服务贸易也开始步入正轨,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贸易业得到了稳步的发展。2012年,我国服务进出口延续增长态势,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4700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

1.服务进出口总额保持较快增长,世界排名提升

2012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按国际收支口径统计,不含政府服务,下同)达470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3%;超过世界服务进出口平均增幅10.3个百分点,占世界服务进出口总额的5.6%;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为10.8%,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

2012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三位,位于美国和德国之后,出口居世界第五位(前四位依次为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进口居世界第三位(前两位为美国和德国)。

2.高附加值服务进出口增势迅猛

高附加值服务中的咨询、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广告宣传、金融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出口快速增长,分别比上年增长17.8%、18.6%、18.2%、122.5%、40.1%。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金融服务、通信服务进口增势显著,增幅分别为20.7%、158.4%、38.6%。

传统服务进出口占比提高。传统服务运输和旅游在服务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达58.8%,比上年增加2.2个百分点。旅游进出口总额首破1500亿美元,居各类服务之首,同比增长25.6%。运输服务进出口总额达1247.7亿美元,位居第二,同比增长7.5%。

3.对主要贸易伙伴服务进出口呈现平稳增势

2012年,中国香港、欧盟(27国)、美国、东盟和日本为我国前五大服务贸易伙伴。我国与上述国家(地区)实现的服务进出口额超过3100亿美元,占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的近三分之二。香港继续为我最大服务出口目的地、进口来源地和顺差来源地。中美双边服务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我对美服务贸易逆差规模进一步扩大。中美服务贸易逆差规模继续扩大,由上年的153.7亿美元增至169.5亿美元,同比增长10.3%。

我国服务贸易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针对目前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和问题,结合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态势和特点,并通过对我国服务贸易行业竞争优势进行分析,本文就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强化人才兴业战略

第三产业是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产业,中国的服务业水平不仅落后发达国家,也落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中国如果想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分一杯羹,就必须提高本国的第三产业水平。第一,加大基础投入。加大对服务产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使服务产业真正作为一个主体产业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并存并与之有机结合,真正实现国内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二,注重服务业人才引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随着基础设施的大量投入,必然造成对人才的大量需求,而人才是真正能够让产业充满动力的因素。因此,通过多渠道引进人才,通过各高校设立专业和培训机构培养人才,通过多层次培训人才来解决服务贸易人才的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的问题。

2.结合竞争优势合理调整结构

首先,运输行业是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中占据份额比较大的项目(平均比重为25.9%),也是我国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但是运输又是竞争劣势比较大的的一个行业。因此,对运输行业要进行内部结构的有机调整,对运输行业的管理机制和服务机制实行硬性管理,有助于提高运输行业的信用。

其次,保险服务和专利权费是我国贸易劣势最大的两个行业,但占服务贸易份额比重小。保险服务要加强引导和管理,培养竞争机制,加速保险行业内部结构的调整。而专利权费需要加强国内的自主创新水平,加大对高新技术的研发投入。

最后,建筑服务是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之一,计算机、通讯服务和咨询是近十年我国发展较快和竞争优势较大的行业,对这四个行业应该加大投入,扩大贸易规模,进而缩小我国服务贸易逆差规模。

3.提高服务贸易开放度

提高服务贸易开放度的目的在于引进竞争机制,真正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后危机时代,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都自卫。为了吸取国外先进的服务理念,加强管理,我国应该与各国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拓展贸易自由范围。

结语

总之,我国服务贸易还有发展空间,贸易机制和结构需要进一步进行完善。而后危机时代带来的不仅是危险,还有机遇和挑战,相关部门结合现状和特点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并加以不断实施,从而促进服务贸易稳定发展,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新疆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研究 篇12

前言

新疆地处中国西北边陲, 与8个国家接壤, 是中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作为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 新疆孕育了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 还有充满西域风情的历史文化积淀, 这些是新疆最具特色的文化资源。新疆这些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为依托的对外文化贸易发展, 能进一步带动新疆经济的增长。新疆的跨越式发展是加速发展方式转变、不断调整结构, 是惠及民生、改善民生的发展, 是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的发展, 是廉洁高效、开放和谐的发展。从跨越式发展的内涵来看, 选择发展对外文化贸易, 符合跨越式发展的要求, 是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一、新疆发展对外文化贸易SWOT分析

(一) 新疆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优势

1、地理优势。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中部, 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等8国接壤, 是古“丝绸之路”的主要枢纽, 是现代“亚欧大陆桥”的中心通道。新疆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为其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提供了独特的地理优势。

2、文化优势。

新疆生活着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俄罗斯族、锡伯族等在内的共计47个民族, 新疆各民族人民勤劳智慧, 在长期的相互交融中创造并传承着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从古代起, 新疆就成为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欧美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交汇融合之地, 新疆一些少数民族和周边国家的一些民族有着相同的生活习性、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互通的语言, 这就为新疆发展特色文化产品贸易, 如民族服饰、民族手工艺品、民族餐饮等打开了便利之门。

3、资源优势。

新疆的资源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历史文化资源。新疆的历史文化久远且积淀深厚, 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 如龟兹文化、新疆木卡姆文化、楼兰文化等; (2) 自然文化资源。新疆地域辽阔, 自然景观各异, 有天山天池、喀纳斯地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准噶尔盆地的恐龙和硅化木化石、绿洲风景等各具特色的自然文化资源; (3) 宗教文化资源。如克孜尔石窟、吐鲁番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伊斯兰建筑、穆斯林工艺美术等。这些资源优势对国外民众具有文化旅游的吸引力, 特别是对中亚和阿拉伯国家穆斯林民众具有文化感召力。

(二) 新疆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劣势

1、特色文化贸易途径比较单一、且贸易规模较小。

新疆对外文化贸易基本上以传统的文化经营为主, 但在新兴产业领域, 如出版业、影视业、艺术演出业等发展还很不充分, 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新疆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途径扩展。当今文化贸易越来越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而新疆目前几乎没有形成真正有国际竞争力、集约化的大型文化贸易企业, 整体上对外文化贸易呈现出“小而散”的特点。

2、特色人才缺乏。

新疆在对外文化贸易方面人才十分短缺, 主要表现在人才流失严重、引进的人才少和自身培养的人才少等, 使新疆缺乏对外贸易的专门人才, 更缺乏熟悉特色文化贸易的专门人才, 人才的缺乏使特色文化贸易的经营、管理水平相对低下, 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创新能力不足。

3、自身因素的制约。

文化体制僵化、文化产业投入不足、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存在观念上的障碍、相应的对外文化贸易法制和法规建设比较滞后等, 这些问题使得新疆特色文化产业自身的发展受到了影响, 更进一步制约了发展对外文化贸易, 使新疆处于对外文化贸易劣势。

(三) 新疆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机遇

1、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新疆对外文化贸易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宏观环境。

国家在项目、政策、投资、资金等方面向西部的倾斜, 将使西部大开发得到有力的支持, 从而大大改变西部的发展条件和投资环境, 这些将成为新疆文化产业实现战略突围的强大外部推动力。

2、新的定位为新疆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国务院有关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指出, 新疆是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和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 新的定位将新疆放在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上。这是对新疆发展重要性、紧迫性更准确的定位。新疆可以以此为契机, 围绕“文化兴边”战略的实施, 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 推动新疆的跨越式发展。

(四) 新疆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威胁

1、中国整体的对外文化贸易受到其他国家文化贸易的冲击。

对新疆而言, 也会面临着周边伊斯兰国家和欧美国家的对外文化贸易的入侵, 而新疆的对外文化贸易基础薄弱, 很大程度上要依赖政府的支持和保护。在全球化的浪潮中, 新疆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

2、中国其他省份、特别是东部沿海城市对外文化贸易的快速发展。

广州、上海、北京等发达城市对外文化贸易起步较早, 有明确而有效的对外文化贸易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措施, 为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这些城市相互连接, 形成如长三角、珠三角文化产业集群, 创造了对外文化贸易优势, 吸引了大量的资本投入和很大一部分对外文化贸易人才, 从而造成了新疆发展特色对外文化贸易的资本投入量和人力资源的相对匮乏。

二、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对促进新疆跨越式发展的意义

新疆经济以资源开发为主, 对能源依赖性较高, 能源投入表现为高能耗、低产出, 整体效率不高。这些高耗能产业的生产规模不大, 技术装备水平低, 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 处于高耗能、高污染和低效益的生产水平, 对能源的利用效率相对较低, 对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在当今时代, 文化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由于具有投资少、产出大、高附加值的特点, 是当今最具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领域, 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增长点。

新疆有着灿烂多元的民族文化,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 一些民族文化的丧失正成为新疆各族人民在现代化过程中遇到的严峻挑战。发展对外文化贸易, 可以使新疆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传扬出去, 使世界认识新疆的特色文化, 同时更全面地认识新疆。新疆各民族文化得到发扬, 则各族人民会对国家产生强大的向心力, 从而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因此, 大力发展新疆对外文化贸易, 是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时代要求, 也是深入贯彻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具体体现。

三、发展对外文化贸易、促进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以优势资源为依托, 组建与培育

新疆对外文化贸易大集团, 发展文化贸易品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 但要在现代市场需求下把民族文化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并发展对外文化贸易, 使新疆的特色文化走出去, 就必须把这些优势资源进行更加合理的有效配置。在开发利用文化资源的过程中, 要以大企业集团雄厚的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培养和发展创新意识, 应用与市场需求相吻合的现代理念。

(二) 打造特色人才队伍, 以人才带动新疆对外文化贸易。

缺乏专业化的知识和运营经验, 不熟悉对外文化市场的客观运行规律和经营方式, 难以适应国际上文化贸易快速发展的需求等因素都成为新疆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一大瓶颈。新疆各级文化、贸易等主管部门及相关外贸企事业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 将对外文化贸易人才培养纳入整体人才培训计划之中。要以高校为依托, 建立对外文化贸易人才培训基地, 尽快开设包括文化产品设计、文化产品对外经营、文化产品对外市场开拓等在内的相关专业课程, 从而不断为新疆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输送有用人才, 促进特色文化贸易的人才培养和管理的专业化和科学化。

(三) 政府在发展对外文化贸易中应

更加积极地行动起来, 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积极协调自治区政府、各地方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 优化对外文化发展的环境, 构建新疆对外文化贸易发展战略的合力机制和针对新疆特色文化“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一方面政府牵头协调新疆各相关部门在金融、外汇、财税、法律、信息服务、出入境管理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法规支持和信息服务, 通过增加专项信贷、出口退税等, 甚至出口奖励等办法, 加大对特色文化贸易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建议政府定期组织召开专题联席会议, 及时通报和研究、解决与新疆特色文化“走出去”相关的新情况、新问题。

参考文献

[1]罗玉华.新疆文化产业的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J].现代商业化, 2007.7.

[2]牛汝极.充分挖掘丝路文化资源, 加快发展新疆文化产业[J].新疆社会科学, 2009.1.

[3]李月明.新疆文化产业的特色发展道路[J].实事求是, 2008.5.

上一篇:建筑色彩下一篇:大学教育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