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润心田

2024-09-22

红色文化润心田(精选4篇)

红色文化润心田 篇1

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 兰州市城关区五泉小学多功能教室里, 不断传来激烈的辩论、热烈的掌声、会意的欢笑声……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教研会议, 而是五泉小学每月一次例行的“校本教研主题沙龙”活动。

近年来, 五泉小学以校本教研沙龙为突破口, 发展学校教研文化, 让教师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 畅谈教学的问题和困惑。通过谈话式的交流, 辩论式的碰撞, 激起思维的火花, 把问题转化成课题, 使教研真正为教学服务。在活动中, 老师们研究最佳教学设计, 推广最有价值的教学经验, 达到共享与提高的目的, 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形成了学校的品牌教研特色。

当我们直面教研沙龙现场, 在活动中和学校师生进行深入对话后, 欣喜地看到了在“泉水文化”引领下, 五泉小学校园里盛开的那一朵朵“润智教育”的花朵。

泉水文化挖掘:让校园涌动活力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五泉小学位于五泉山下, 得山独厚的地理条件给了学校无限的遐想和感悟。根据泉水清澈、甘甜、奉献、执著等表象特征, 五泉小学把“智慧、爱、执著”这种泉水精神融入进了学校泉水文化的脉络之中。

在五泉小学校长王丰眼中, 水的这种精神恰好就如同教师的教学, 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个性化的多元课程中, 通过多种教育方式, 以水滴穿石的执著, 以润物无声的博爱去呵护、培植每一个孩子, 唤醒他们的心灵, 并引领他们成长。

以五泉山泉水名命名的教学楼“甘露楼”、“掬月楼”, 以“蒙泉”、“惠泉”命名的图书阅览室, 以“摸子泉”命名的围棋俱乐部, 正如一股股叮咚的清泉, 滋润着校园、滋润着师生, 为学校文化建设定下了积极向上的鲜明基调。

“上善若水, 水利万物而不争, 这种水的精神特别适合我们教育工作者, 教师要有水一般清澈的心, 有水一般绵延的爱, 有水一般无私的奉献, 有水一般广博的胸怀, 这不正是一种大爱吗?”王丰告诉记者, 让泉水精神进校园, 就是要滋养师生的情怀, 让校园充满灵动与活力。

“叮咚的泉水流进校园, 流进教育者的心田时, 我们读出的便是做拥有智慧的教师与学生, 在学习和实践中发展自己, 超越自我。只有这样, 我们的智慧才将‘迢迢不断如春水’, 我们也才会‘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正是有了对于水的深入思考, 五泉小学才立足教育教学的特点, 提出了“扬泉水精神, 创润智教育”的办学理念。

润智教育理念:让智慧浸润学生

就像你无法目睹一朵花开花的全过程, 五泉小学从引入泉水精神, 再到润智教育,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怎么样才能把泉水精神切实融入到学校的教学工作呢?王丰经过认真的思考并与全校师生、包括家长进行了讨论, 最终确认了学校的办学理念———那就是扬泉水精神, 创润智教育。

“所谓润智教育, 就是润泽生命, 启迪智慧,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她既是针对我们老师, 也是针对学生的一种教育理念。”王丰解说道:“长期以来, 我们的教育往往只给学生以知识, 学生知识堆砌, 而智慧贫乏, 接受的是意义缺失的教育, 生活在意义缺失的世界里。在对‘塑造知识人’这一教育信条反思的今天, 我们追求着教育的智慧, 追求着智慧教育。”

“教育不仅应该给人幸福, 它本身就是充满了乐趣的。”副校长潘泽琼告诉记者, 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首先是指幸福的完整, 教育既要满足学生最基本的需要, 同时, 这个完整还是受教育者“身、心、脑”的完整。

“只有在愉悦快乐的情景中, 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我们强调过一种幸福的教育生活, 意在通过我们的教育使学生拥有真正的童年, 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成功、感受快乐, 使学生真正拥有一颗童心, 展示童真、童趣。”正是王丰和全校师生的这一理念, 润智教育从萌芽到成型, 悄然在师生中扎下了根。

走进学校, 各个角落里都有润智教育的印迹。首先是校门, 门廊的左侧宣传栏里这样写道:温润中呵护生命, 获得知识, 发展智力;滋润中唤醒思维, 彰显个性, 形成能力;浸润中点燃激情, 诱发灵感, 拥有魄力;圆润中引向完美, 学会坚持, 培植毅力。这就是润智教育的四个行动目标, 它彰显着爱的唤醒、理性思考、完美引领、情感教育等丰富的内涵。

提起学校的润智教育, 学生都会自豪地说“做最好的自己”, 这也是五泉小学的校训。王丰告诉记者, 教育教学过程中, 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要成为“反思性实践者”, 让润智教育走进五泉小学每一个教师的教育生涯, 走进五泉小学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涯。

五年级三班的高榆佳告诉记者, 以前不爱看书, 听课也不集中的她现在可喜欢上课了, “以前觉得上课老是思想抛锚, 现在老师上课挺有趣, 我也爱听了, 而且看书, 参加体育活动也积极了, 妈妈都觉得我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

随机采访中部分家长也表示, 自己的孩子现在喜欢看书和运动很大程度也得缘于学校的这种教学革新, 在孩子身上发生的悄然变化让不少家长颇感欣慰。

教师李媛媛说, 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 我们每天反思自己的教育心得, 体验幸福, 然后再把这种幸福传递给学生, 作为老师这就是一种最自然最大的幸福。

润智“五气”平台:让教师幸福成长

在润智教育的理念引领下, 围绕“教师的幸福成长”, 学校带领教师进行专业成长, 将读、思、做、写、展有机结合, 让教师站在专业成长的支架上飞翔, 构建起了五泉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五气”平台:

我读故我在, 在读书中滋养底气。一方面, 学校给教师购买了《我就是数学》、《作文教学革命》等专著及名师的教育随笔让老师在读书中与大师对话、和名家交流;另一方面, 让教师围绕“昨天教完的书, 你反思了吗?今天看过的书, 你消化了吗?明天需要的书, 你阅读了吗?”这一问题进行了三个层面的阅读 (广泛的阅读, 拓展视野;持续的阅读, 宽阔胸襟;深刻的阅读, 提升思想) , 真正让教师在读中铺垫文化底蕴、提升文化水平, 滋养精神底气。

我思故我在, 在思考中增长灵气。学校要求, 教师在专业成长中要进行多项的深层反思。教师在教学中形成了一定风格后, 在继承中还需要创新, 需要对当前教育现实和教育理念进行积极反思, 从而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地找到教育规律。从和听课教师的交流中倾听教师的意见, 认真思考改进, 从和学生的交流反馈中倾听学生的心声, 认真思考改进。通过不断地思考, 教师们学会了辩证理解教材、辩证对待专家观点、辩证进行自我审视, 教学中也展示出了更多的灵气。

王丰这样总结, 读书不是追随, 而是要有自己的参与;读书不是接受, 而是要有自己的创建;读书不是仰视;而是要有自己的发现;读书不是揣测;而是要有自己的判断;读书不是遵从, 而是要有自己的批判。

我做故我在, 在实践中培养勇气。学校鼓励教师围绕教学问题进行课题申报、立项研究, 充满自信、充满勇气地进行实践与研究。例如, 数学组教师围绕《生本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语文组围绕《八岁能读会写》课题, 在深入研究的过程中, 老师们愈加成熟了起来, 在和王荣生、韩新娥、张鹏等全国著名的专家交流的过程中展示着自己的研究成果, 也培养了他们做好教学、进行研究的勇气。在这两个课题的研究引领下, 目前学校立项的课题有18个, 老师们正充满勇气地进行着实践探索。

我写故我在, 在写作中成就名气。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 五泉小学始终引导教师将写作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一方面, 要求教师将读书与写作相结合, 写读著作、读教材的体会感受, 养成写学习体会的习惯, 发展到一定阶段后, 不同年龄和职称的教师可提出不同的质量要求, 促使教师通过写一定量的心得体会, 在量变中达到质变, 在质变中实现了专业成长的跨越;另一方面, 鼓励教师围绕课堂教学实践、备课、教研、培训活动等内容写教学反思、写教育故事, 让教师通过笔讲述自己的教学故事, 展现教学活动的原生态。其中一部分文章的交流发表更提高了一些教师名气, 像牟先涛老师工作10余年, 发表各类教学文章近40篇, 他就是在写作中成就了自己。

我展故我在, 在展示中提升人气。教师通过专业阅读、反思、实践、写作之后, 围绕“树立自信、自我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目标, 五泉小学为教师搭建广阔的平台, 让他们进行充分地展示。学校利用读书沙龙、教研沙龙、上课、说课、评课等形式, 让教师在活动中展示, 得到大家的认可, 提升人气。同时, 学校鼓励教师走出学校, 在各级教学研讨、培训、比赛活动中能敢于大胆展示自己、发表观点, 提升自己的人气。近两年, 学校教师参加全国、省市各种展示活动60多次, 发表论文案例50余篇, 获得全国教学竞赛一等奖6个、二等奖14个。

润智校本教研:让课程精彩纷呈

2012年11月8日, 五泉小学教师牟先涛特别兴奋, 因为这天下午学校如期举行的“校本教研主题沙龙”活动上, 他结合自己在“丢沙包”活动中训练学生投掷实心球的基本过程, 总结了体育课上提高学生运动兴趣的策略。他坦言, 通过不断的钻研体育运动, 激发学生运动的活力, 对他激励很大, “让学生感受到乐趣, 自己就取得了成功。”

篮球大课间, 关于篮球文化的普及, 这些都让牟先涛两眼放光, 他和体育组老师自编的以篮球为主的“篮球大课间”活动吸引了不少学校的眼球, 每个月都有学校组织观看五泉小学的课间活动。在他看来, 创新和活力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种鼓励, 对教师本身也是一种莫大的鼓舞。

“这要得益于学校每月一期的主题沙龙, 每个组的教师都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给我们的‘老师’授课, 和各科老师互动, 才能有如泉涌的思维, 也才有不断创新的课堂实践。”牟先涛告诉记者, 通过学校的主题沙龙活动, 激发了老师们探索高效课堂、活力课堂的‘热潮’。”

在五泉小学, 所有的老师都要参加每月一期的主题沙龙活动, 而每次活动都是要经过小组精心策划, 然后各个小组依次展示自己的“研讨”成果, 给台下的“老师”们授课。“不懂的可以提出来, 有疑惑的可以讨论, 甚至还有激烈的争辩, 而这些丝毫不影响教师们的关系, 教师们在沙龙活动中就是变换了一个角色, 他们当学生听台上的老师授课。”王丰欣喜地说, 教师们每一次参加沙龙活动都要比上一次更高兴、更有成就感。

教师赵冬妮告诉记者, 以前自己不敢在这么多的教师面前讲课, 经过几次活动, 她现在也非常“大胆”了, 敢于在台上大胆地授课, 台下踊跃地发言, 由想说到会说再到会讲, 在这个过程中她完成了一次蜕变, 变得更活跃, 也更开朗了。

“通过和老师们互动, 教师就会不断进步, 提高个人的素质, 每月的主题都不一样, 在和老师们互动、交流中也把其他老师好的做法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去, 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李媛媛告诉记者, 没有一个老师是抱着开会的态度去听课的, 都认真聆听台上的老师“讲经”, 为自己的课堂汲取新鲜的血液。

同样, 教师罗一夏谈起主题沙龙的时候也特别兴奋, “讲的好不好无所谓, 很自然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老师们都乐于接受, 以前给小孩子当老师, 现在给‘大孩子’当老师, 这种师生间的错位能更大限度地激发教师们的自信心。”

“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思维的碰撞就像是头脑风暴一样, 每个老师都会有新思路, 每个老师的新思路都会给每一位老师启发, 这就是教师们互相进步的直接动力。”王丰告诉记者, 所有的主题沙龙活动都由老师们主持和讲演展示, 他扮演的只是一位聆听者, 在思维的火花中集合所有老师的智慧。

王丰的桌子上放着厚厚的一沓书稿, 这是他带领老师们完成的《润智教育:学校发展的文化名片》的书稿。翻看书稿, 润智讲坛、润智课堂、润智项目、润智个案、润智德育、润智艺术等绚烂多姿的润智教育“花朵”逐一盛开。

“我想, 在不久的将来, 在五泉小学师生的共同努力下, 润智教育的花朵必将结出丰硕的果实。”采访结束时, 王丰校长缓缓说道。

让爱滋润孩子的心田 篇2

XX是一个十三岁的男孩, 他在家受母亲的溺爱, 父亲在教育他要么打骂, 要么放任自流。他多次转学, 曾多次在康复中心、聋校学习, 又多次遭到老师和同学的岐视。被老师称为“野性难驯”。现在这个孩子的感情受到重力严重的打击, 心灵上蒙受莫大的折磨。因此, 他常以“个性”行为来表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或者以威吓的手段展示自己的强大。他便经常与别的孩子发生冲突。

面对这样的孩子, 有心理学家这样认为:人的一切行为, 无论其对错、美丑、高雅还是卑劣, 都是通过主体的认识和选择而付出实践的。年龄在十二、三岁至十五、六岁, 由于生长发育迅速, 各种兴奋因素的刺激, 使他们对自己在思想、行为和语言等方面不能很好的控制, 处于未成年、半幼稚的状态。因此, 人们称这个时期为“人生的危险期”。但大多的孩子的心灵是纯真的, 他们遵守学校的纪律。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 对同学也会热心帮助。所以, 作为教师的我们, 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要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 仔细观察孩子, 确立行动目标, 加以实施, 来改变孩子的思想和行为。

面对这样的孩子, 做为班主任的我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用爱来感化他, 对其进行思想转化。

首先, 给予正强化, 实现“0”冲突。

他因家庭长期放任、打骂而厌学贪玩, 又因“野性”“难驯”被部分老师抛弃。致使他缺少“爱”和“自尊”, 缺少求知的需求。

针对这一现象, 我先对他进行关爱教育。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 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师是人不是神, 但他爱别人孩子, 有时胜过自己的孩子。这种爱不是溺爱, 是建立在朋友基础上的一种相互理解的爱。古人说:“亲其师, 信其道”。这种爱是相互的。但不是你认为给了他们很多爱, 而是要让他们体会到你的爱。一旦他们体会到你的爱, 爱就会具有魔力的, 他能够让你的学生发生改变。在他有病时, 领他去医院打针, 为他买药, 帮他在食堂打饭。有时, 他与其他学生发生争执时, 我就加以正确的疏导工作, 化解他与其他学生的矛盾, 教会他什么是对, 什么是错, 让他用正确的行为去学习, 去生活。引导他反思过去, 认识自我。对过去的行为一一加以分析, 告诉他什么该做, 什么不该做, 让他对自己的过去有一个良好发认识和看法, 懂得自己的行为对自己、对别人产生的妨碍。同时进行定期小结, 实行周小结、月大结、一学期综合总结。将日常出现的错误、问题, 自行记录在“联系手册”上, 进行书面的自我分析、自我批评、自我改正—化解了老师直接批评、纠正的矛盾, 实现师生之间“0”冲突。每周我们还畅谈一次, 讨论这些事情, 提高他的认识。

其次, 要深入了解孩子在想什么。一个人的思想是大脑的产物, 别人是看不见的, 但是, 思想决定着行为, 一个学生有什么样的行为, 也就反映了一个学生有什么样的思想。但是思想表现为行为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我们教师看到的, 这个学生的行为, 只是一种外在表现, 还有一种隐性的, 也就是我们看不到的, 像这个学生经常是犯了一个错误, 在老师批评教育后, 经常是说:“好, 我改正。”结果下次还犯同样的错误。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的行为和思想是不一致的。如果老师要是深入探究一下, 挖掘一下他的内心需要, 而不是依据表面行为去认识这个学生, 那么, 这个学生的工作就好做了。通过和孩子的谈话, 我了解到孩子是由于家庭溺爱, 社会中与其他孩子的小矛盾, 老师的不理解等等因素形成了这样的性格和思想行为。

第三, 确立目标, 促进转化。从内容上包括思想行为目标和学习目标。从思想上给他们造成一种压力, 进而产生动力。思想行为要“抓在细微处, 落在实效中。”做到眼细、心细、手细、把学生的每一个小事都予以道德教育和礼貌教育, “长其善, 救其失, 扬其长, 促其变。”对学生要多赞扬他们的优点, 多发掘他们的闪光点, 让他们感到自身的优势, 从而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心, 逐步成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好学生。学习上要多引导启发学生, 拓展他们的思路和视野, 督促他们把基础知识掌握牢, 能够互相团结、互相帮助, 促进共同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我们班的那个孩子已经一点点转变了。和其他老师, 同学的关系也慢慢好了起来。

还有对待学生要有耐心, 要真诚的心去感化他们。让他们在细微之处感到老师无尽的关怀, 让他们在严厉的批评中, 在温和的沟通中, 在一次次的赞美中, 都能体会到老师那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给学生以归属感, 让他们找到自尊。老师还要以身作则, 在日常的没一件小事上, 自己都要做好表率。有一次到上课的时候, 黑板还没有擦干净, 教室里也是一地的纸屑, 我便随手拿起笤帚打扫起来, 同学们开始都默默的看着, 后来有两个学生主动来帮我把地扫干净, 又拖了一下, 也有同学去把黑板擦干净了。然后, 我就对大家说:“教室里特别脏, 同学们在这里上课, 心里感到舒服吗?”同学们都说:“不舒服。”我说:“那以后就把教室一直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吧。”从那以后, 我们班的卫生工作没有再让我费心, 同学们每天早上7点前就把教室打扫干净了, 窗明几净, 一进教室心里特别舒畅。

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要让学生在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教师在教育中要做到严、爱、细、巧。对学生的要求要严格, 既包括道德品质, 也包括学习文化知识;爱学生, 可以让他们感到温暖, 增强信心和力量;在教育学生上要细, 细致入微了解学生的心理, 调查各种事情的因果;还要巧, 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把一些不利因素变为有利的因素, 还要与任课教师、家长做好配合工作。经过我的努力, 这个学生还在班上安心地读书, 我们班级风气也更团结上进了。

阳光教育润心田,和谐花开更娇艳 篇3

一、甘为孺子育英才, 春风化雨细心栽

作为教师, 认真的教学态度和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是本职工作。而在尽职的基础上尽心, 还需要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 教导和感化学生。我主张:尽力抓住学生每一次心灵的震撼, 和学生一起成长。每当接手一个新班, 我都会准备一本精致的名为“师生缘”的同学录, 让学生们填写个人档案以及对班集体和教师的期待。实践证明, 这种方式成为了教师了解学生的一扇窗和学生体会教师用心的一道门。

爱要用行动表达。我曾在节日里为全班学生折叠饱含祝福的纸鹤;文理分班前夕, 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 书写一纸箴言;高考前夕, 为班集体创作包含“阶梯、风帆、胜利”手势的板报, 给学生信心和力量……每一次行动都是在爱心的指引下点亮的一盏明灯, 都是在春风化雨般地滋润学生的心田。

在高中阶段的学校教育中, 班主任是班集体工作的舵手, 是学生成长的导师, 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建设一个学习型的团队是班集体建设的目标, 也是一种“授人以渔”的实践。作为班主任, 我会在每个学期的开始, 为学生准备一件用心制作的礼物———一首自编歌曲的视频, 在歌曲中介绍新学期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法, 借此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体味着教师的辛劳, 也在为之感动, 同时自觉地以智慧和激情投入到集体的发展中。在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过程中, 班内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备考, 在课余时间共同讨论交流。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独立复习期间还自发组成互助答疑解惑小分队, 目标是不将任何遗留问题带上考场, 通过互助,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不但获得了知识, 而且使整个班集体更加团结向上。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和谐统一有利于实现更高的教育目标。在教育问题上, 教师可以提供给家长一些教育案例和建议, 如“用时间标记您对孩子的爱”、“让单亲之花也娇艳”、“家庭教育也需要机智”“、小手拉大手, 跟孩子一起成长”等。同时, 通过和家长的沟通交流, 促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融合统一;学生、家长、教师三方共同协作, 更有利于达到理想目标。

二、德育为先促发展, 文化建设得历练

人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熏陶中成长起来的。加强班集体文化建设, 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集体文化, 是提高班集体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班集体文化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 表现出一个班独特的风貌和精神, 这种风貌和精神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合到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是将来的工作中, 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自觉的行为习惯,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它与以往的人为管理、制度管理不同, 既没有“人治”的霸道, 也没有“法治”的强硬, 更多地体现了一种软约束和人性化的关怀, 它是新时代学生管理及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班集体文化建设应以精神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 在治班过程中开展各种文化活动, 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 营造浓厚的班集体文化氛围, 建设富有特色的和谐班集体。

加强班集体文化建设, 树立积极向上的班风至关重要。班风的形成需要班集体成员树立目标和理想, 落实行动的规划。所谓“理想与规划齐飞, 素质共长天一色”, 一个新的班集体, 在组建初期, 需要在班主任的引领下, 由班委会制定出台《班集体公约》。此项任务要由学生亲自完成, 用学生们自己定的规矩约束他们的言行会更加具有说服力和执行力。这时, 班主任要充分相信学生骨干的无穷能量。我曾接手高二文理分班后重新组建的理科班, 班委会制定的《班集体公约》开篇是这样写的:“观望苍穹, 北雁南飞, 定成人字, 有规有矩, 才能抵南御寒;察看后土, 行蚁繁杂, 分工严格, 有规有矩, 才能化弱为强。我的集体, 花团锦簇, 洒满阳光, 有规有矩, 才能更添芬芳。为了使班里的每名成员用规范历练成熟, 用责任促进发展, 形成一个健康向上、团结互助的集体氛围, 特制定班集体公约。”《班集体公约》从考勤、纪律、卫生、作业、考试、集体活动、文明行为7个方面作了规约, 促使学生明确责任, 规范行为, 全面提高班集体的整体素质。在《班集体公约》执行的过程中, 学生们与班主任一起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 并做好记录。在高二下学期, 班委会根据本班特点, 修订并完善了《班集体公约》的内容, 同时出台了《班集体问题解决方案》, 使规划更加切合实际, 更有利于班集体的发展。在这样的集体中, 学生们作为集体的主人, 在渐渐地长大, 体会着自觉修身。

加强班集体文化建设, 教师用知识和智慧引领学生十分关键。所谓“管理无涯勤为径, 创新无涯智作舟”, 我认为,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 应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 开发学生的潜能, 借助教育学、心理学的丰富知识, 实施创新教育。比如, 针对学生爱上网的现实情况, 我认为应该发挥网络的魅力, 通过班集体网站联系学生, 促使学生做到“上网时间有节制, 上网内容有选择, 上网能跟老师聊, 上网学习兴趣高”。引导学生为本班创建网站, 使班集体网站成为班风的象征和班集体管理的基本形式。通过网站, 师生之间可以进行学法交流、生活沟通, 使教育融于生活之中, 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任课教师和家长作为班集体管理的参与者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可以在班里建立“双面”承包责任制, 学生、教师、家长团结一致, 携手并肩, 为班集体文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促进班集体成员的健康成长。

加强班集体文化建设, 还需要用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载体来充盈。特色活动的内容要围绕着阶段性的主题理念展开。高中生的思想已经逐渐成熟, 班主任有责任引导学生对个人生涯发展进行认识、分析和规划。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志向是天才的幼苗, 经过热爱劳动的双手培育, 在肥田沃土里将成长为粗壮的大树。不热爱劳动, 不进行自我教育, 志向这棵幼苗也会连根枯死。确定个人志向, 选好专业, 这是幸福的源泉。”围绕着理想与规划的主题理念, 班集体成员在班主任的引领下, 利用网络资源分批进行职业倾向测试, 制定个人规划意向书。经过师生共同研讨, 学生在职业规划报告中, 将规划分为三部分, 分别是“此职业应具备的条件”、“目前已具备的能力”以及“未来可以提高的能力”。通过此项活动, 学生们客观地了解了自己的现状, 并且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在此基础上更加积极地参与班集体事务, 更加努力地学习, 培养能力, 提高素质, 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在理想中正确认识自己, 在规划中践行精彩人生。在学校开展的“创优班会”活动中, 学生们热情高涨, 在班主任的指导下, 开展了一场以“Yesterday we did, tomorrow we can”为主题的中英文双语班会。在筹备过程中, 学生们选择了几个有代表性的、自己感兴趣的职业, 拍摄了“教师”、“设计师”、“心理医生”、“外交官”等职业的视频, 展示了自己的个性风采。这类特色活动也成为班集体文化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丹心磨砺不辞苦, 教书育人伴幸福

作为教师, 要用阳光的理念带领学生去经历和感悟, 要明确教育者为社会输送的未来人才将是创造和谐社会的一分子, 教育工作是为学生融入社会铺设道路。班主任积极引导学生的方式应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现实状况, 结合实际开展教育活动。以王国维先生提出的“学习有三种境界”为题, 使学生体会“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断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三种境界, 从而明确自己的位置, 确定发展目标, 拆除“唯分数论成败”的枷锁, 科学制定人生发展规划。

教育需要营造一种氛围。我习惯在课余时间, 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前沿的教育建议和参考, 比如董进宇博士关于学习方法的革命, 王金战老师关于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习习惯的方法, 等等。让学生和家长尽量多地接受积极的思想和教育理念, 让施教者和受教者共同在学习中愉快成长。教师可以通过公益活动让学生体味奉献的甘甜, 如集体组织参与“让节约美德常驻我班, 将爱心阳光洒向蓟县”资助贫困生行动、以“清新走廊, 绿色校园”为主题的垃圾分类活动、以“美化就餐环境, 争做绿色达人”为主题的公益劳动等。学生在经历中体味, 他们的情感需要表达,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要提供平台让这些小花绽放。教师节, 班委会号召全体学生为教师送上真诚的祝福, 表达感恩之情。班里每个学生都将自己的祝福写在红纸上, 张贴在楼道的玻璃墙上, 组成一个心形图案, 表达对教师的敬仰和感谢, 更记载了师生之间的尊重、关爱与和谐。在“创优班会”上, 学生将自己对集体的眷恋之情和成长中的心境融入主题, 是团结和谐的氛围带给了他们感动, 学生自创歌曲中的词句是珍惜高中生活的写照:“时光如屏障, 一幕幕播放, 成长旅程被记忆点亮。曾怀念过往, 单纯的理想, 始终铭记着沿途的光芒。所有眼泪沮丧搁浅在现实另一方, 快乐陪伴风干了忧伤。始终坚定心中永不放弃的梦想, 我们的心炽热而明朗。感怀自然, 有阳光融化所有悲与伤, 感动一路能有朋友的陪伴。感谢老师, 感谢父母教会我们要勇敢, 感谢自己坚持不平凡。” (根据歌曲《童话》改编)

国学润心田——浅谈学校国学教育 篇4

一、经典诵读, 丰盈心灵

我们大家知道, 经典的国学是几千年来根植在我们中华大地上最朴素、最自然的圣贤之道。如果一个人经常诵读经典, 他的心灵会越来越丰富, 我们的孩子更是如此, 从小培养孩子读圣贤书, 给他们的心灵注入丰富的营养, 对于他们今后的人生路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于是我们学校选择了一些如《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中的经典篇章让学生诵读。我们还把《弟子规》编辑成册, 发给学生, 人手一册, 让学生背诵并导行。我们知道奥运迎宾语中有五句话来自《论语》, 其中有一句“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我们也用这句话欢迎每年新升入初中的学生, 让学生们从入学第一天就高高兴兴地接触到古典文化的精萃。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 我们坚持把经典文化和新课程标准规定的传统文学篇目结合起来背诵。为让经典的语言天天渗入学生的心灵, 我们每天早读前五分钟、下午第一节课前五分钟、晚自习前五分钟, 都让学生进行疯狂诵读。全校学生同时起立, 昂首挺胸, 用自己最大的力气, 满怀自信地诵读, 朗朗的书声, 经典的话语回荡在校园中。这时你如果走在校园的小路上, 你会感觉这声音是最原始、最纯真、最朴素、最动听、最悦耳的声音。

老祖宗留下的瑰宝“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在诵读中孩子们知道了什么叫坚强;“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贵有恒, 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无益, 一日曝十日寒”, 在背诵中孩子们学会了什么叫持之以恒;“德不孤, 必有邻”,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在诵读中孩子们懂得了什么叫团结协作;“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冰, 水为之而寒于水;青, 出于蓝而胜于蓝”, 从诵读中孩子们知晓了什么叫自信……在经典诵读中孩子们的心灵越来越充实。

二、师生共读, 提升自我

我们学校除了要求学生诵读经典, 同时也号召老师们与学生一起诵读, 共同成长。古人云“亲其师, 信其道”, 当老师的要想让学生相信自己的言行, 必须做到“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自己也要不断充电。于是我们倡议全校师生共同诵读《弟子规》, 并开展竞赛, 师生答一张试卷进行考试。除此之外, 我们还重视师生共读一本书, 写心得笔记, 在语文阅读课上, 我们师生读同一本书, 然后分别写读后感, 进行交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读书、思考、感悟中, 我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阅读能力, 还锻炼了写作能力。在无形中师生的思想境界得到了提升。我们之所以叫这些国学经典为圣贤之道, 其实, 这些东西恰恰是根植在我们中华大地上最朴素、最自然的、最现实的东西;我们之所以叫这些国学经典为圣贤之道, 其实就是因为“圣”是接通大地的像孔子、孟子、杜甫这一类的人。“哀民生之疾苦”他们的脚步是坚定地走在中华大地的, 是踏踏实实的, 是我们实实在在做到的东西, 一旦这些语言内化在我们的心灵深处, 我们的精神境界就会提升, 我们的素质就会提高。

比如在语文活动课上, 我们学校初一的经典诗文比赛。不仅要背诵经典诗文, 而且还要“现场直播”自己的心灵感悟, 当一句句诗文从孩子口中流淌出来, 你能看到那一双双眼睛里闪烁的是智慧是灵气, 当师生共同谈“经”论“道”时你能看到什么叫“长江后浪推前浪”, 什么叫“青出于蓝胜于蓝”,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在学习和思考的共同进行中, 孩子们也渐渐养成了很好的学习能力, “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在读书, 思考协作的过程中, 我们学校的师生在悄悄地成长着。

正所谓“去良莠正以植嘉禾, 沃枝叶不如培根本, 世路之芜当剔, 人心之茅塞须开”。我们在学生们自我人生刚刚开始的时候, 把嘉禾植在孩子们心灵的沃野上, 让杂草不生, 让孩子们心灵丰满, 学习动力十足, 虽然我们在国学教育上刚刚起步, 我们相信:“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让经典走进学生的心灵, 让经典导航指导学生的人生方向, 我们的效果会越来越凸显。

摘要:沿着圣人的航标, 我们学校的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让经典的人生信条逐渐走入心灵, 培养学生们为人之根本, 为学之原始动力。

上一篇:护理教训下一篇:改革学生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