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品牌并购财务风险

2024-10-27|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服装品牌并购财务风险(精选3篇)

服装品牌并购财务风险 篇1

一、当前服装企业并购财务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资本市场的不断扩容, 企业间的并购变得越来越频繁, 其中也包含了大量的服装品牌企业, 把他们作为特殊的研究对象是因为他们这几个行业特点: (1) 轻资产运作; (2) 周转率快; (3) 下游销售链长; (4) 财务风险表外化。

在2008年大规模的扩张之后, 服装零售企业从2013年开始遭遇了严重的销售下滑和库存积压, 同时受国内消费市场的不景气冲击, 不仅仅是中小服装企业, 一些上规模的上市公司由于前几年维持业绩需要, 采取了向经销商大量铺货的形式来虚增销售业绩, 短期利润的上升同时带来的了应收账款和库存存货的巨幅增长, 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了重大的打击。为摆脱这些严重的困境, 不少企业忍痛走上了“去库存化”的道路, 当然也有实力雄厚的企业, 特别是上市企业通过并购一些成长型企业来弥补销售的颓势, 或者通过并购来升级品牌, 优化销售渠道, 走出一条逆市增长的道路。但是由于财务信息的滞后性以及与业务脱节, 大量的风险被一些财务处理方法给掩盖了。

二、并购估值中的财务风险

1. 信息不对称及宏观环境不确定

并购过程中最核心的是并购价格。合理的并购价格以对目标企业价值的科学评估为前提, 是并购成功的基础。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合理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一方面, 信息不对称可引起并购公司估价风险:由于目标企业内部人员与并购方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上市和非上市的目标企业在高质最的信息资料获取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容易形成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 宏观面的不确定性导致预期与结果发生偏离:企业并购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比如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经济周期性的波动、通货膨胀、利率汇率变动、并购企业的经营环境、管理协调和文化整合的变化等等。所有这些变化都会影响着企业并购的各种预期与结果发生偏离。[2]

2. 缺乏专业中介运作

缺乏规范运作的中介机构所带来的财务风险。中介机构的作用一是为双方牵线搭桥, 降低企业并购的信息成本;二是能提供中立、公正的判断, 避免较强的主观倾向, 从而最终导致交易的达成。三是结合丰富的相同行业并购经验, 避免弯路和风险。我国的企业并购中, 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较少, 完全依靠并购企业自己自主搜寻目标、设计方案、筹集资金、谈判价格等等, 结果由于并购方信息不灵, 缺乏操作的经验, 往往使并购陷于失败。

三、基于业务的财务分析应对行业风险

传统的财务分析和风险管理在具体的行业和企业面前的这些不足, 需要从销售链财务的角度进行重新的分析和解读, 销售链财务突破了标准的财务报表的销售确认、成本和利润计量的标准, 销售链财务基于整个供应链的两头, 充分考虑了服装品牌企业典型的“长尾”风险, 改变了单一企业的分析角度, 以销售链整体作为分析对象, 更能揭示业务背后的潜在风险。

四、大型服装上市公司收购风险控制案例

1. 并购的行业背景

M公司就是上述的一家上市龙头企业, 13年市值位列上市服装企业前5名, 而且得益于上市成功后的巨额超募资金, 并且募集资金也远远超过了上市募投项目本身的资金需求。S公司经过前几年的高速增长为企业积累大量的销售规模和资产, 但随着13年开始的整个服装企业的变局, S公司也未能例外, 销售和利润同比都有所下滑。2013年S公司选中的当地快速成长的J公司, J公司的品牌定位高于M公司, 且根据市场占有率及品牌生命力, 未来5年仍能获得快速的成长。

在前期的尽职调查中, 双方重点对品牌的融合, 渠道的整合, 供应链的协同优化进行的深入的分析和沟通, 基本确定并购对双方在市场占有率上都能带来收益, 同时并购能带来渠道和供应链成本的进一步降低, 结合J公司做的3年一期的盈利预测, 从M公司角度分析, 并购后能使当年合并每股收益保守增加20%, 这在整个行业利润下滑的大背景下, 这是个非常亮丽的一份盈利成绩单。

2. 双方企业初步估值

双方初步认可的估值超过了10亿, 由于J公司本身是轻资产公司, 估值超过10亿, 但净资产只有1个亿, 在服装企业的并购案例中也很少见, 这么高的估值是基于现金流量净现值法[1], 通过J公司未来5年的销售利润增长和现金流量净现值。

3. 投行中介深入尽调

在初步尽调亮丽的财务远景基础上, M公司董事会考虑到第一次实施并购, 自身财务团队的专业水平和并购经验欠缺, 所以聘请了国际投行咨询公司进一步实施财务尽调。投行中介的分析重点从一般层面的销售、成本、费用、流动资金, 转向了更为核心的销售链财务。所谓的销售链财务的方向有这几个方面:1、终端业绩增长;2、终端店效、平效、人效;3、终端门店盈利情况;4、终端门店的售罄率情况;5、库存投产与留存 (产销率) 情况。

投行中介的尽调结论与M公司的初步预测正好相反:J公司的强尽销售增长更多的是通过下游压货实现, 终端销售增长在13年也开始呈现增长颓势, 各经销商订货量已经超过了终端的增长和货品需求;并且终端的增长质量存在更多的问题, 门店的开店数量在13年增长过快, 单店的可比销售业绩出现了同比下滑, 平效和人效的分析也得出同样的结论;经过与各经销的访谈得知其经销的利润率也同比下降, 下降的原因除上述的单店销售问题之外, 综合型大店的开店导致的租金成本的过快增长也是一大问题;经销商终端显示的售罄率也逐年降低, 这也反映了品牌商压货的情况。最后回到J公司的库存, 产销率 (库存占投产的比重) 也显示不如前两年的水平。

4. 投行中介深入尽调

综合以上情况, 投行中介认为J公司描述的销售和利润的增长前景在未来3年实现的可能性并不乐观。M公司召开了董事会, 再结合当时的行业普遍情况, 认可投行中介的尽调报告, 否决了并购框架。

5. 项目结论与总结

M公司的财务总结报告中, 认识到了简单通过会计报表的财务预测带来的认识误区, 以及通过销售链财务的分析进行财务风险规避的重要性。这个案例也说明了服装零售品牌的并购不同于其他行业并购时进行财务风险把控的差异, 也丰富了财务风险管理的涵盖面。

五、防范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的综合措施

1. 加强财务风险监控

增强风险意识, 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测和监控体系。要做好防范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工作需要切实提高企业管理层的财务风险意识, 从业务源头上防范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在企业自身的内部建立健全严格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 加强企业对并购风险的预测预警机制, 尽最大可能避免或者减少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2. 深入事前调查

获取目标企业准确的信息。并购企业在选择被并购企业时, 必须在事前作大量的调查研究和搜集信息的工作, 包括被并购企业的产业环境信息、财务状况信息、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企业文化, 特别是销售链的综合分析。

3. 选用适用的评估方法

做好资产评估, 防范财务风险。采用恰当的清算价值法、市场价值法、现金流量法等估价方法合理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对企业的资产评估, 是防范企业并购过程中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 建立一个客观公正的资产评估模型, 充分考虑被评估企业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采用灵活的评估方法, 制定符合实际发展情况的策略, 以更好的避免财务风险的产生。[3]

六、结束语

在当前我国企业发展到一个新的平台, 并购与重组越来越成为企业跨入新的平台的战略手段, 作为其中新生课题的并购财务风险管理逐渐上升为相关并购企业在整套并购环节中的重要内容。企业必须充分的重视并购企业信息不对称以及宏观环境带来的财务风险, 依据自身企业的发展情况, 重视销售链财务分析, 通过与行业领先的中介机构的合作, 更好的规避不确定性风险, 有力的保障并购和重组后企业的业务优化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范如国.企业并购理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

[2]牛文霞.浅议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J].财会研究, 2007, (9) :46-47.

[3]汤晓华, 陈宜.如何防范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J].商业会计, 2009, (19) :28-29.

服装品牌并购财务风险 篇2

一、品牌并购的内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品牌并购的内涵。并购, 是兼并、合并与收购的统称, 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为了获得竞争对手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品牌并购就是指企业通过并购其他品牌以获得其他品牌的市场地位和品牌资产, 并最终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 达到公司战略目的的一种市场行为。品牌并购是企业实现资产增值、推动自我成长、资源优化配置、重构企业的竞争力范围的一种有效途径。世界最大的家用电器生产商伊莱克斯公司, 从1912年成立以来, 收购兼并了近400家家电厂商和品牌, 在全球拥有“伊莱克斯”、“AEG”、“Flymo”等50多个强势品牌, 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其品牌并购而来的, 正如伊莱克斯现任的首席运营官基思·麦克劳克林所说的“并购是伊莱克斯的战略核心。”

2、国内外研究现状。在有关品牌并购方面, 由于国外企业进行并购的时间较长、规模较大, 国外的学者研究的相对深入一些。Anon认为很多企业在并购目的上表现的比较激进, 纯粹是为了“消灭”这个品牌, 所以必须防范这种“品牌并购式消灭”。在国内,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开始企业涉足海外品牌并购, 我国一些学者也对品牌并购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很多有益的研究。步淑段等人通过对外资并购我国名牌企业的现状调查、法律与反垄断审查风险、世界经济舞台话语权风险、承诺兑现风险和经济民族主义情绪风险等进行分析, 提出了在保护民族品牌与追求国际化视野中最应注意的问题。黄韫慧和施俊琦探讨了并购对消费者民族品牌态度的影响;车爱玉和胡正明认为并购后的品牌整合存在着多种风险, 企业如果能积极主动采取一些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会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风险的产生, 实现品牌的顺利整合;汪涛等人采用跨案例研究方法, 通过对联想收购IBM的PC部门和明基收购西门子手机部门的两个案例进行分析, 探究后进国家企业如何通过并购世界知名品牌来建立自有品牌。何浏等人从从消费者视角探讨了品牌并购对原品牌公司综合形象和公司能力联想的影响。

二、我国企业进行品牌并购的动因

市场经济环境下, 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主体, 其一切经济行为都受动因驱使, 品牌并购行为本质上来说也来源于包括股东利益最大化、增强竞争优势、减少威胁、获取资源、政策性推动等动因的影响, 这些不同的动因会导致企业形成不同的并购要求。由于国外企业和国内企业由于文化环境、企业理念等的不同, 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并购动机。

(一) 外国企业的并购动机分析

1、迅速占领市场的动因。

国外的一些企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 为了占领我国市场, 提高在我国市场的占有率, 都会通过并购进入国内市场, 由于产品输入受到成本、价格、政策的影响较大, 所以一般的企业都会通过并购国内企业来实现其战略目标。如法国欧莱雅公司为了更好的占领中国市场, 于2003年收购了我国重要的化妆品牌小护士;基于同样的原因, 美国强生公司也于2008年完成了对我国另一重要的化妆品牌大宝的收购。

2、增强竞争优势的动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竞争无处不在, 企业要实现生存、发展、必须具有竞争力和竞争优势。通过品牌并购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自1999年9月起, 南孚电池的股权通过数次转让, 终于在2003年使72%的南孚股权落入吉列手中, 吉列的金霸王电池进入中国市场10年, 市场占有率不及南孚的10%, 并购南孚后, 吉列在中国的电池市场占有率迅速升至第一。

3、企业战略调整型动机。

国外一些企业在某些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 由于企业战略的调整或转移, 需要开拓新的经营领域, 一般会通过品牌并购新领域中的企业逐渐退出原来的行业, 还有一些企业为了分散风险, 从而进行多元化经营, 也是通过品牌并购的方式来实现。日本朝日啤酒株式会社于2010年并购了中国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 并购金额高达474.58亿美元。

(二) 我国企业并购动机分析

虽然我国企业进行海外品牌并购还不成规模, 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基于市场开拓、获取资源等动因开始“试水”海外品牌并购。尽管有些企业的海外并购并不是很成功, 但是也给后来的国内企业进行海外并购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经验。

1、开拓国外市场的动机。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中国企业在国外资金、技术的带动下, 很多企业的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国内市场已经不能满足国内有些企业的产能了, 同时由于这些企业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也积累了一定的资本, 于是这些企业开始瞄准国外市场。为了能更快的进入目标市场, 一些中国企业就采取了品牌并购的方式实现了快速进入国外市场的机会。1994年, 浙江万向集团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设立分公司, 之后通过收购方式不断扩大美国业务, 20世纪90年代末, 万向又在美收购5家运转不良的底盘部件供应商, 2007年, 该集团从福特手中购入一家位于美国密歇根州的汽车传动轴生产企业, 2009年, 万向在美营业收入达13亿美元。

2、获取资源导向型动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 对国外企业的准入政策越来越放松, 外国跨国企业对技术转让和品牌转让更为谨慎, 很多关键资源和技术对我国企业进行封锁。而通过并购, 我国企业就能方便地取得对方的资源和技术。2010年8月, 吉利集团以总价约为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 该起收购使中国拥有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知名汽车品牌, 可以一举进入国际高端汽车市场并占有一定份额, 同时可以获取福特公司部分国际先进汽车制造业的核心技术。

3、绕开贸易壁垒的动机。

由于意识形态等问题的影响, 发达国家不断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如2010年, 中国共遭遇贸易救济调查66起, 涉案金额71亿美元。另外根据世界银行数据, 2010年全球47%新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和已完成的案件都针对中国。在这种情况下, 中国企业通过海外品牌并购能轻松绕开各个国家的贸易壁垒。

三、对策和建议。

企业品牌在并购的传递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升值和减值风险, 特别是在与国外企业进行品牌并购的过程中, 由于我国众多企业进行国际品牌并购经验的不足和对世界品牌并购规则的不熟悉, 往往是最终的利益受损者, 为尽量防止上述并购风险的产生, 很多学者已经提出了很多切实有效的措施和建议, 但是还有一些方面没有注意到, 本文基于上面对国外企业并购国内企业和国内企业并购国外企业品牌的动因分析, 提出了以下规避品牌并购风险的意见和建议:

(一) 理性对待品牌并购, 个别加以限制

品牌并购是企业到达一定规模后的一种发展方式, 在全球化经济的今天, 源于企业创造价值的原动力的要求, 企业会不断的寻找机会进行各种并购。汤森路透 (Thomson Reuters) 年终数据显示, 2010年全球并购交易总额达到2.4万亿美元, 较2009年增长22.9%, 创下2008年以来的年度最高水平。虽然我国的一些行业的一些品牌被国外企业收购后被雪藏、放弃、弱化等。但是这是一种自然竞争的结果, 我们应该理性的看待, 毕竟与此同时, 我国的企业也在不停的进行海外并购。比如:2005年, 联想收购美国著名品牌IBM的电脑业务;2011年吉利收购美国福特的沃尔沃品牌高级轿车等。但是对于一些涉及到国计民生和涉及垄断性经营的一些行业, 政府还是要加以政策的限制, 如2008年国际饮料巨头可口可乐收购国内果汁饮料最大品牌汇源果汁就没有通过我国政府的反垄断调查。

(二) 完善品牌资产计算方法, 提高品牌意识

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已被企业普遍接受, 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由于我国对品牌的认识和评价远远没有国外企业有经验和客观, 在进行品牌并购时往往于不利位置, 所以要积极完善我国品牌资产的计算方法, 才能够在国外企业合作时占据主动地位。1992年, 上海家化将已经家喻户晓的“美加净”这一品牌折价1200万投入合资企业后, 后来由于不满庄臣的品牌策略, 上海家化在1994年又花费5亿元人民币将“美加净”商标买回, 一卖一买, 最终吃亏的还是没有将品牌价值计算合理的一方。

(三) 处理好品牌利益相关者关系, 减少收购阻力

企业在海外品牌并购时往往忽略或忽视去处理品牌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从而导致很多并购不能成功。2005年海尔收购美国家电商美泰克就是由于美国惠而浦的介入而退出;2011年初, 华为计划收购美国已经倒闭的三叶公司就是由于美国5名国会议员的抗议而没有通过美国的安全审查而失败等。所以, 我国企业在进行海外品牌并购时一定要积极主动的去沟通和协商, 通过沟通和协商让品牌利益相关者能够支持我们进行品牌并购, 或者起到至少不反对的作用。同时要有并购风险意识, 建立预警机制。品牌并购是把双刃剑, 有些企业并购后能形成“共赢”的局面, 有些企业并购后反而“两败俱伤”。只有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才能少品牌并购后的整合风险。

摘要:近些年,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 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来到中国进行品牌并购,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也开始进行了一些“试探性”的海外品牌并购, 但是由于中国企业对品牌并购理论研究的不够深入, 同时也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 在品牌并购的过程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品牌并购的理论研究和对国外企业来华进行品牌并购及我国企业向外进行品牌并购的动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提出了基于并购动因分析的品牌并购风险规避建议。

关键词:并购动因,品牌并购,风险

参考文献

[1]2010年中国并购市场年度研究报告{R}.清科研究中心, 2011, (2) :8-9.

[2]Capron L, Hul land J.Redeployment of Brands, SalesForces, and General Marketing Management Expertise Follow-ing Horizontal Acquisitions:A Resource-based View[J].Jour-nal of Marketing, 1999, 63 (2) :41-53.

[3]Anup Agrawal and Jeffrey F.Jaffe, The post merg-er per-formance puzzle.Advance in merger and acquisi-tions, ElsevierScience Inc, volume1:7-42.2000.

[4]Anon.Brand protection[M].Folding Carton Indus-try.2005:46-48.

[5]Richard Jones.Finding sources of brand value:developingas take holder model of brand equity[J].Brand Managementvol.13, October 2005:10-32.

[6]Etten son R, Knowles J.Merging the Brands and Brandingthe Merger[J].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2006, 47 (4) :38-49.

[7]Hogan, S., S.Glynn, J.Bell.Bringing brand into M&A dis-cus-sions:Misunderstanding brands can put deal value at risk[J].Mercer Management Journal, 2006, (20) :35-41.

[8]步淑段, 吕志超, 吕建珍.外资并购我国民族品牌的风险分析[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09, (02) .

[9]黄韫慧, 施俊琦.并购对民族品牌的影响:独立自我的调节作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05) .

[10]车爱玉, 胡正明.跨国并购后品牌整合的风险研究[J].企业活力, 2010, (09) .

[11]汪涛, 刘继贤, 崔楠.以品牌并购建立国际品牌:基于后进国家企业视角[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01)

服装品牌并购财务风险 篇3

对于具有殷实技术力量以及扎实的资金实力的服装自主品牌的零售商以及生产商来说, 除了能够在其他地区实行加盟的方式以外, 零售商与生产商还能够在已经设有分公司的地区进行自营店以及联营店的开设。自营店的开设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对市场的行业以及销售渠道进行了解, 自营店在进行日常营销的过程中具有非常明显的自主性, 与此同时还能够有效的对市场的信息进行了解, 并且还能够为企业进行经营方式的转变以及产品的改进提供有效的帮助, 但是开设自营店对于店铺的维护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 并且维护的难度系数比较高, 与此同时还会造成库存的情况。而联营店的开设不仅能够有效的将员工的收银工作予以简化, 以此使企业能够将培训重点放在员工的销售技巧上, 还能够极大的节省因为店面维修以及设施的安装所需要的费用等。

联营店相对于自营店具有三点特点:第一点特点就是当商场为服装进行销售提供场所, 并不需要收取相应的场地租金, 而是在具体销售额上进行分成。第二点特点就是在服装的品牌店里的导购人员主要是由商品的供应商提供的, 并且商场人员主要从事的是服装品牌销售的辅助工作, 对于服装的销售工作不进行直接参与。第三点特点就是通过销售服装所获得的全部款项都要由商场的内部的财务人员进行结算工作, 这就直接表明服装的提供商与商场具有“先销售后结算”的合作关系。

当服装的提供商与商场在签订联营合同的时候, 达成联营的上方应该对实行联销的期限、分成、条件、场地以及商品管理等等内容予以明确规定, 其中分成的具体方法是联营合同里最为主要的内容, 也是达成联营双方最重视的内容。当商场与服装提供商之间达成一定合作以后, 联营双方的所有款项结算应该根据拟定合同中提到的先收利率以及合同中所提到的扣点比例来进行, 我们把这个结算方式称作为扣点结算, 其公式为:扣点比例x月销售额=商场服装销售利润的总额。在这个公式中扣点比例主要是指在联营双方拟定的合同中的具体分成方法中所提到的扣点比例, 在一般情况下, 扣点比例通常为商场服装销售总额的15%至30%之间, 公式中月销售总额主要是指一个品牌服装在一个月内经过销售所获取的总额。

二、服装品牌联营店的财务控制重点与流程

(一) 重点

服装品牌联营店在进行财务控制工作的时候, 其财务控制的工作重点就是对联营店的销售数据进行有效、准确的控制, 与此同时还要对联营店的信息资料进行一个相对比较系统的管理。这就需要零售总部财务以及联营店的店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 特别是进行销售数据的传递工作。在一般情况下, 联营店销售系统可以为联营店店长提供详细、准确的联营店的销售经营情况的数据信息资料, 联营店店长在拿到相关信息资料的时候就要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 并将处理好的资料地送到零售总部,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效的保证销售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完整性。

(二) 流程

1. 每月收入与费用的明细表内容。

在联营店中销售收入费用明细表主要指的是联营店在一段时间内或者一个月内对所有销售收入以及相应的成本费用支出进行明细汇总, 填制收入费用明细表的工作是联营店的销售人员予以完成, 并且在每月初期将填制的收入费用明细表上报给总部财务处, 这样做能够方便总部财务进行商场结算以及账务核对, 以此来有效的保证联营店的账务与实际销售成果相符合。

2. 与商场进行账务核对的内容。

主要包括:服装销售所的全部收入, 包括服装正常的销售收入、服装特卖场的销售收入以及服装打折促销的销售收入;所有租金扣率, 包括服装活动扣率以及合同中所提到的正价扣率;商场费用支出, 包括管理费、刷卡手续费、电费以及服装存储费;开据发票的金额数量。

3. 需要进行计算的项目内容。

联营店在当月所产生的租金公式为:相应扣率×联营店当月的销售额=租金。根据服装联营店内所有的销售收入总额, 对其进行所有租金的扣除以后, 对应该开具的增值税发票的数量以及金额进行估算。在开具增值税发票的时候应该注意, 这里专用的增值税发票所开具的金额将作为商场不进行返款的主要依据, 开票金额的主要计算公式为:商场收款额-商场相关费用-店面租金=开票金额。与此同时对商场财务处所获得的准确开票数量、数额与联营店内所估算的开票数量、数额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及时检查, 并对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 以此来确定具体的处理方法。

三、服装品牌联营店的盈利能力评价与分析指标

(一) 销售毛利率

其公式为: (销售收入-销售成本) ÷销售收入=销售毛利率。通过这个公式我们能够很清楚的知道, 每获得一元钱的收入后都要减去销售成本, 并且在最后对有多少钱能够形成盈利以及用于所有环节的支出予以总结。服装品牌联营店的销售毛利率应该与企业和同行业的目标毛利率以及平均毛利率进行横向或者纵向的比较, 通过比较才能够对服装联营店的真正盈利能力予以判断。

(二) 销售收入的现金回收率

其公式为:销售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销售收入=销售收入现金回收率。通过这个公式我们能够清晰看出联营店每赚取一元钱能够换来多少的销售收入。现金回收率能够对企业每一元钱所能够获得的现金流量予以反映, 对服装品牌联营店的收现能力予以反映。如果对固定资产折旧予以考虑的话, 那么现金回收率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比销售利润率要高。如果现金回收率出现较高的情况, 能够对服装品牌连营店每一元钱所能够获得的现金流量多少予以说明, 当销售收入的汇款速度加快的时候, 坏账所引起的风险就会减小;如果这个比率出现较低的情况时, 并且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 这就直接说明了销售收入没有必要的现金予以保证, 此时的销售收入中含有的就是对商场的应收账款, 这将会对企业的实际经营成果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三) 净利润现金保证率

其公式为:销售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金额÷销售净利润=净利润现金保证率。通过这个公式我们能够得知每一元钱所能够获得的现金流量是多少, 能够及时的对销售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与销售当期净利润之间所存在的差异予以掌握, 也就是说在销售当期有多少净利润能够得到现金的有效保证。如果企业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现象的销售业务, 那么在进行应付账款的时候就直接按期进行支付与收回, 与此同时, 企业的存货规模跟上期相比刚好持平, 因此, 这个指标就应该无限接近等于或者大于1。如果呈现出来的比率比1小的话, 则就能够说明当下企业的利润率比较低, 但是在短时间内不会对企业的销售带来严重的影响。当在进行固定资产更新的时候, 就会出现现金短缺的情况, 这个时候的问题就会比较显著。如果呈现出来的指标在若干期中都持续小于1, 并且还呈现持续递减的趋势, 这就直接说明联营店的净利润在很大程度上缺乏现金予以保证, 并且其质量还达不到相应的要求。而当这个指标小于1的时候, 联营店也许会通过对债务的增加来进行筹资, 以此来及时满足资金的需要, 但是这样做的后果将会导致联营店的筹资成本以及资产负债率逐渐升高, 从而在根本上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四) 资产现金回报率

其公式为:销售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流量÷企业资产总额=资产现金回报率。通过这个公式我们能够得出这个指标主要是对资产的具体利用效率予以评价, 对每一元钱所能够获得的现金流量是多少予以反映。我们能够根据现金流量的多少来对资产的具体周转速度予以说明, 以此来对联营店的资产销售水平进行及时反映, 当指标呈现越高的趋势就说明联营店的资产利用率就越高, 联营店的综合管理水平也就越高。根据相关理论, 当联营店各个使其的销售收入基本一致的情况时, 这个指标就与联营店的总资产周转率相等。如果根据实际情况而计算出来的指标低于总资产的周转率的时候, 这就直接说明在联营店的销售收入中很大一个比重都是被其他资产所占据的, 现金占据的比重非常少, 假如这种情况长期存在, 就会对企业的实际经营成果带来巨大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孙动.百货零售企业“品牌联营”模式下的盈利能力分析[J].现代商业, 2011 (3) .

[2].徐刚, 侯旻.“品牌联营”模式下百货店销售人员忠诚度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08 (5) .

[3].窦会杰.煤电联营模式下火电企业的去向[J].现代商业, 2012 (7) .

[4].王成山, 魏炜.联营体模式下考虑静态电压稳定性约束的阻塞管理[J].电工技术学报, 2005 (3) .

[5].郭正建.联营企业财务监控与风险防范[J].大众商务 (下半月) , 2009 (12) .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时空变化下一篇:医院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