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质问题

2024-07-30

性质问题(精选12篇)

性质问题 篇1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途径之一,为了在教学中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研究问题情境的特点及其教育意义成为当前深化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话题。

一、情境与问题

“情境”是一个人在进行某种行动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人们社会行为产生的具体条件[1],这些具体条件不仅包括社会物质条件,还包括引发行为的社会心理氛围。推及于教学中,“情境”之“境”是意境和境界,除了有形、直观的实物和实景,还有无形的浸透在知识和原理背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始终的情感因素。

教学情境是包含情境基本意义的一种特殊情境,这种情境与普通情境的区别在于教学情境具有学科教学价值和产生学科行为的条件,不仅包含师生从事学科活动、进行学科教学行为的物质环境,还包含师生在教学和学习行为中形成的心理氛围。

有人认为问题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情境,是给定信息和目标之间需要克服障碍的一种刺激情境[2],马丘斯金将其定义为:“问题情境是主体与客体思维上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类型;它的特点首先是当主体完成要求发现(揭示或掌握)新的、主体前所未知的知识或动作方式的作业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在问题情境中,个体想做某件事,但不能即刻知道所要采取的一系列行动[3]。在本文的体系里,问题情境包含了三方面内容:第一,目标状态,情境都有最终要达到的目标;第二,当前状态或情境状态,情境中提供的达成目标所需要的物质、心理条件;第三,情境问题,当前状态和目标状态之间的障碍。

问题情境是教学实践中最深刻和最值得加以关注的情境。一方面是由于问题情境的每一个方面都对学生认知发展有促进作用:一是两种状态之间的信息差鼓励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揭示未知的东西,其中包括应掌握的未知关系、活动方式等,锻炼高级认知思维;二是在学生掌握(发现)新知识时,反映其创造能力及所能达到的知识水平[4],进而提高认知水平。另一方面它还有利于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等教学价值[5]。

二、问题情境的教学要素及意义

问题情境因其教学实践价值而成为教学意义最深刻的情境,也成为一种采用率极高的教学形式或方法,笔者认为问题情境的教学实践价值集中体现在情境的教学要素上。

1. 问题是教学情境反映的核心要素

教学情境的作用机制可以概括为,情境通过引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认知矛盾,引导学生对教学情境提供的信息进行联想、想象和反思等思维加工活动以解决认知矛盾,进而发现学科内容之间的联系,得到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形成和发展自己对学科及知识的情感、意志、态度和价值观。可以看出该机制和所有教学形式的作用机制有同样的目标体系——学科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和环节教学目标。从情境认知角度而言就是在情境基础上解决认知冲突的过程,完成教学目标或任务就在于解决情境问题[6]。从信息的角度而言,在利用情境进行教学的各种教学模式中,情境就成为引出、展现、利用、解决问题的舞台;也就是说情境中呈现给学生的所有信息,尤其是刺激性信息的目的都是为了经由学生的认知矛盾、质疑和猜想指向包含或体现教学目标的问题(问题集)。情境脱离了问题也就失去了情境的指向和课堂教学目标,抽离了指向的情境也就是无用的物质信息和心理氛围的堆砌。因而,情境必须包含指向教学目标的问题。

2. 问题情境是默会知识的外化途径

从学生建构知识的角度来说,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并联系已掌握的知识,重新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在对人类已掌握知识的分析上,波兰尼认为人类有两种知识,一种是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述的,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并且将前者称为显性知识的话,后者称为默会知识[7]。默会知识依托特定情境存在,是对特定的任务和情境的整体把握[8];同时也是人们的所有认知得以区分的“背景幕布(backdrop)”,缄默的和外显的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默会知识是目标(focal)知识的先决条件[9]。默会知识借用情境得以显性化的过程也就是发挥情境的背景幕布功能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默会知识的某一个方面在情境中得以显性,就会引起情境因素向体现该部分知识的方向发生变化,变化的情境和默会知识相互促进,并最终使默会知识与问题、教学目标能相联系,在课堂教学中从幕后显性到前台,得到充分的外化。因而,问题情境是默会知识的外化途径。

3. 教学目标是问题情境的目标指向

实现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在教学目标的导向下课堂教学可以采取任何教学模式、手段和方法———其中包括创设情境。教学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等维度的教学目标都是在布鲁姆的认知目标维度上的一个层次,也就是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即教学目标的取向是知识性的,是个人认知结构的一部分。情境是一种学习环境要素,采用情境是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使学生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进行建构。教学中创设的情境在内容上可以视为物质因素和包含认知矛盾的心理因素的问题指向结合体,如果将问题及其前提的认知矛盾从情境中抽离,情境就将失去凸显包含默会知识和生成新的默会知识以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知识作用,也就失去了实现课堂的认知教学目标的过程。因此,我们认为教学目标是问题情境的指向,创设的问题情境中一定要有明确指向课堂教学目标的问题。

在情境教学中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基本结构(见图1)。默会知识在初级阶段表现为需要解决的情境问题;随着对包含默会知识的情境信息进行思维加工,默会知识就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基础。在这个意义上,问题情境是沟通问题、默会知识和教学目标的桥梁,成为情境教学关注的中心。

三、问题情境的基本特点

由于情境问题在情境相关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研究情境问题的性质也就十分有必要。

1. 问题性

问题是情境的核心。情境的问题性是指问题本身及其相关的出现及引入方式、利用方式、预计解决方式和连锁问题等都来源于情境,都是对情境中的信息进行反思、联想等思维加工的产物。从问题的存在来看,问题源于情境,情境产生问题,没有情境就没有问题[10];问题是依存于一定的情境出现的,问题的呈现应包含与这一问题相关的整个情境[11];情境的类型、特征及隐含的信息和知识会制约问题实现的功效,影响情境问题和连锁问题的产生和解决方式,如“A的情境”对于提出和解决“B的问题”会显得无能为力。而情境的类型、特征等的改变会引起问题在出现、利用、解决方式和连锁问题等方面的巨大变化。这反映了情境教学尤其要注意问题情境与学生的距离———源于学生现实学习世界的真实情境是学习者进行问题解决和意义建构的平台,这种情境是与学习者的精神世界融为一体的[12]。

2. 指向性

一般意义上,指向即目标。在教学中,课堂教学目标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又是课堂教学活的灵魂和关键要求,还直接影响教学实效,是问题情境最终要达到的目标状态。从问题的角度来看,教学过程的实质就是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6],情境教学的直接目的也是利用情境分解问题及其相关的问题解决过程;同时,对于教学中的问题而言,只有指向和体现了课堂教学目标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方向,生成课堂教学动力的核心因素。课堂教学目标是情境问题设置的指南,情境问题的设置必须要最大限度地体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也是情境问题筛选的依据,它从问题对自身的指向程度或暴露程度来筛选合格的情境问题。因而问题情境可以作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手段,它的创设必须以课堂教学目标为指向,也可以作为解决问题的依托平台。

3. 交互性

交互起源于计算机术语,指系统接收来自终端的输入,进行处理,并把结果返回到终端的“人—机互动”过程[13]。随后各学科不断借用该词,形成了交互是指某种情境中环境、个人、行为方式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就反应出交互的本质是多个主体之间信息交换和相互作用过程。问题情境的交互性则是指问题情境中某一因素的变化能引起情境中的各类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换,并且相互作用形成互动,其中主要强调的是能引起学生与其他主体的互动。一方面,情境问题能引起学生与环境之间的交互,将学习者和环境很好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互动体系[11];另一方面,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交互形成交互主体性的伙伴关系,体现教学的沟通与合作的本质和教与学在沟通中的相互作用关系[14]。

4. 内在逻辑性

问题情境是从当前状态到目标状态之间具有差距的情境,问题解决就是消除两种状态间差距的过程。在教育学中,问题就是教学起点和教学目标的差距,问题解决过程就是教学过程。在问题解决中体现的问题的纵向深入、横向辐射和树状等不同的问题结构也就是问题情境和问题解决过程必须体现的内在逻辑结构。这种逻辑结构最终体现在情境信息与情境问题、默会知识、教学目标等的逻辑联系上,主要是:第一,体现在情境背景的默会知识与情境信息之间的逻辑通道上;第二,体现在情境信息与教学目标之间的逻辑通道上;第三,体现在情境信息内部的层次性上。问题情境的内在逻辑性要求情境创设及情境问题的设置都要遵循问题本身的内在逻辑,按照问题本身逻辑来提出和展开情境问题。

四、情境问题性质对教学情境创设的启示

1. 情境问题创设以教学目标为指向

教学目标是情境问题的最终指向,问题是目标的具体化也是情境的核心要素,又是教学情境创设的逻辑起点,因而情境创设必须以问题和教学目标为指南。作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而被采用的教学手段———情境,只有最大化地实现其教学功能,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实施,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具体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目标,尤其是认知目标,课堂教学的主要精力也集中在课堂教学目标相关的知识及其重、难点的突破及有关学科素养的提高和发展上,使情境设置走出忽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一味追求形式的新颖,喧宾夺主而导致的低效现状[15]。

2. 情境问题全息体现问题要素

现代科技论证的全息性是指某物体整体的全部信息特征都能贮存于组成该物体的一部分物质或分子、原子团中,利用一定的技术可以由物体的一部分得出整体特征的全部信息。情境问题的全息性则是指课堂教学中创设的反映个体情境的问题能反映出该问题的整体特征。如羊吃草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反映了圆的面积的所有数学特征,具有圆的面积问题的全息性;该情境在小学语文中反映了“羊把草吃了”和“草被羊吃了”两个句子组成的“把”字句、“被”字句的所有情境的语文特征,因而也具有“把”字句、“被”字句问题的全息性。具有全息性的情境问题有助于学生发生知识迁移,利用该情境中习得的经验举一反三地解决同类或相似的问题。

3. 情境问题适度内隐

社会心理学的认知差距概念指出用来做决定和控制选择的知识(外显知识)和实际运用的知识(默会知识)之间存在差距。实际所用的知识与这些知识的能力之间也存在差距,人们看似按照外显的、受意识控制的因素行事,实际上是受默会知识系统支配的[9]。将情境问题适度内隐的实质是控制解决情境问题需要的外显知识和默会知识之间的认知差距,将外显知识部分内隐于情境中,促进外显知识与情境默会知识同质化,提高外显知识的自觉利用率,从而促进问题解决和知识的掌握。情境问题内隐的根本要求是要创设能包含内隐状态的所有知识与外显知识的逻辑联系的情境。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是默会知识与教学认知体系中显性知识得以连接、沟通的前提。在具体的情境创设中,就是让当前状态的情境因素尽可能多地包含默会知识和隐藏的逻辑关系,从逻辑关系的角度提高情境及其因素的有效性。

4. 情境问题构成体系

情境问题体系化设计是指情境创设还要包括逻辑联系及逻辑系统的设计。因为情境中的某个因素的变化,除了会引起心理氛围的可能变化,一定会引起情境提供的学科知识信息的变化,进而影响情境中的认知矛盾———情境问题。变化了的认知矛盾与原有认知矛盾的关系,即原有情境问题与新的情境问题的关系,就构成了问题系统,该问题系统就能集中表现情境创设的思维性和交互性。问题的体系化设计还是构建学生认知体系的需要,情境问题只能保证学科知识能够内化于学生的认知体系中,学生认知体系的进一步构建则需要体系化的情境问题提供构建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思维技术。

性质问题 篇2

根据公司工作计划,于07年开发度假村一处土地,建设首期可销售物业。此项开发涉及到该处土地的性质变更问题:由原来的旅游业用地变更为住宅用地。

通过于当地国土部门沟通,得知土地性质变更需要走重新挂牌程序,首先政府将收回该块土地,然后变更土地性质后再次挂牌该块土地。这样就涉及到了两个环节的财务及税务处理问题:

环节一:政府收回土地。这个环节中,土地证被国土部门收回,土地所有权发生了变更。由于此时还不确定未来是否能够再次摘牌拿回土地,不能确定与之相关的经济利益是否能购流入公司,因此在帐务处理中不应确认销售收入,而应该记在往来科目(应收账款)。

环节二:土地挂牌销售。这个环节会出现两种可能,1、我公司摘牌;

合同违约金的性质与功能问题研究 篇3

关键词:违约金;性质;功能;问题研究

一、违约金概述

对于违约金的概念,我国法律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不少学者也尝试给违约金下定义。在《合同法》颁布后,关于违约金定义的争议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法定与约定之争。有学者认为违约金是合同当事人预定的,一方不履行合同或履行合同不符合约定条件时,应付给另一方当事人一定数额的货币。另外有学者认为,违约金是由当事人约定或由法律直接规定的,在一方不履行合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时,另一方当事人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其二,惩罚性与补偿性之争。重视成文法规范的大陆法系均对违约金概念作出界定,从他们的概念不难看出,其并不排斥惩罰性违约金。而重视判例的英美法系司法判例是形成了对违约金的统一认识,即事先约定在债务人不履行合同时,应向债权人支付一定赔偿数额的款项,可见其只承认补偿性。我国对此也是存在争论的,这也是对违约金迟迟无法下定义的原因之一。

二、违约金性质辨析

在对惩罚性违约金和补偿性违约金的概念认识上,国内存在有差异。其争议在对他们的出发点上,主要存在两种理论,笔者将其概括为目的说和结果说。笔者支持目的说的观点。首先结果说有悖于违约金的预定性,如果在损害发生时才能确定违约金的性质,违约金惩罚性与补偿性的区分将失去意义。此外,按照结果说会得出一种结果就是违约越严重,造成的损失越大,违约金越少惩罚性,越多补偿性。我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可见,这里的是违约金补偿性的体现。该条第二款规定,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有学者认为这一款规定,体现了违约金的惩罚性。该条第三款规定,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这里的违约金的性质不因合同当事人的约定而改变,具备当然的惩罚性质,此为通说。

三、违约金功能辨析

第一种观点是担保说。担保说认为违约金是一种担保方式,其主要作用在于担保合同的履行。从法源上看,从古老的罗马法到现代大陆法系各国,违约金被普遍地看作债的担保。违约金设定可以使当事人预知不履行的后果,确保债权的实现。第二种观点是违约责任说。英美法将违约金视为预定的损害赔偿,同时他们对合同实际履行的关注远不如对受害人损害赔偿的关注。因而主要是将违约金作为违约责任形式看待。第三种观点是折衷说。折衷说认为违约金既是一种民事责任,该学说认为以违约金债务人丧失清偿能力后的实际结果来否定违约金具担保属性的理由不充分。担保不是保险,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维护债权人利益的作用,即使传统民法中的担保方式也不能保证债务人到期履行债务。

四、完善我国违约金制度建议

1.尽快界定违约金的概念

正确界定违约金的概念是解决理论分歧的基础也是司法统一的关键,因而各国立法如前所述都以不同的方式对违约金做了规定但关于违约金的法律概念。笔者认为我国应当借鉴两大法系的立法及司法经验,综合我国合同立法的指导思想目的及违约金的相关法律规定及我国国情的实际情况,对违约金的法律概念进行界定。

2.规范违约金的设定方式

约定违约金是指支付条件或数额由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约定违约金体现合同自由原则是合同法的精髓和灵魂,反映了商品经济的运行规律,同时也是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具体体现。我们必须看到,当事人意思表示是成立合同不可少的基本条件,是合同最根本、最有价值的因素,本着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的宗旨,违约金应该首先是当事人的约定,充分体现当事人意思自治。同时,在意思自治的同时应以法定为补充可循,以法律的形式对违约金设置一个比例或上限。

3.正确认定违约金的性质

合同自由原则应当具有根本性。违约金制度设计的价值目标应为:通过设定违约金,以预防违约行为的发生,维护正常的交易秩序。当因违约造成的实际损失被弥补之后,也就无需过分强调违约金的惩罚性,以其赔偿性为主。当然,强调违约金的赔偿性不能完全否认违约金所具有的惩罚性,违约金制度的特殊性在于它的约定性,当事人可以约定的私的惩罚,这是其与其他民事制度的根本区别。惩罚性条款是当事人基于自愿原则所制定的,即使法律不鼓励但不能禁止,这与民法的“法无禁止即可为”是相对应的,只有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志才有利于市场的发展。

4.合理规制惩罚性违约金

由于赔偿性的违约金是对未来损害额的一个预定,因此其数额是有一个参考值的,即实际损害,对此可以按实际损失的大小进行相应调整,不存在设置上限的问题。而惩罚性的违约金则不相同,其设置就是以惩罚为目的,当事人就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对此就缺乏一个合理与否的判读标准。笔者认为对其设置一个上限是很有必要的。否则,约定过高的惩罚性的违约金可能会导致负面效果与违约金的设置目的背道而驰,如有些人会为了追求高额的违约金赔偿而去故意违约,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迪力努尔·阿力木.合同中违约金的性质与职能[J].法制与社会,2012(06)

[2]何俊.对违约金的探析[J].当代法学,2002(02)

[3]郭云丹.各国立法上违约金性质比较研究[J].河北法学,2005(06)

[4]吕慧萍.论违约金[D].南昌大学,2007

[5]张蕊.论违约金适用中的法律问题[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作者简介:

孙秋玉(1992.10~),女,江苏泰兴人,本科,江苏大学文法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劳动法与社会法学。

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的社会背景 篇4

发生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 既是蒋介石的御用文人陶希圣、周佛海等在白区发动的对中国共产党进行的文化围剿。同时又是一场中国共产党捍卫马克思主义地位的政治斗争。这场论战的发生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 (或者说中国的“国情”) 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但在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 中国共产党对这一社会性质的认识都是模糊不确定的, 而最初指明中国社会的这一性质的, 是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1912年7月, 列宁在《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一文中指出, 当时中国是一个“落后的, 农业的, 半封建国家”。[2]1916年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这一有名的著作中, 又把中国列入半殖民地国家 (或者叫做半独立国) 。“列宁认为这样的国家是一种典型的中间形式, 过渡的国家, 帝国主义的争夺, 使这些国家正在变成殖民地”。[3]列宁在这两篇文章中分别从半殖民地和半封建这两个方面概括当时中国的国情, 还没有将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两个概念联系起来作为中国社会性质的一个确定的词汇。因而具体考察和界定中国社会性质这样的历史重任就必然落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身上。

这个时期的中国共产党, “是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都懂得不多的党, 是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还没有完整的、统一的了解的党。”[4]当时中共中央大多是根据列宁和共产国际的指示精神, 分别地阐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中国社会的种种情况, 而没有把“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结合起来, 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概念。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性质问题一直在不断地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 但发展成为一场规模空前的全国范围的论战, 还是在大革命失败后。

一、大革命的失败要求人们重新认识中国社会性质。

大革命失败后, 革命运动转入低潮。人们开始反思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正如毛泽东所说的, 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分清敌友, 即革命的对象问题, 而革命的对象是由社会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决定的。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由此展开。历史学家何干之在1937年曾对这次论争的历史背景作过切实的分析:“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估计, 是1927年大革命以后的事情。从那次革命以后, 国内的社会政治各方面的情势都起了剧烈的蜕变, 同时思想界也发生了尖锐的分化。为清检过去革命运动的经历, 确定解决中国问题的政策路线, 关心中国前途的人, 不得不重新细密地考虑提到大家面前的各种重大问题, 如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对象是什么?革命的动力和逆动力是什么?各社会阶层在革命过程中的矛盾与关系怎样?怎样配置中国各种社会力量执行民主解放和社会解放的任务?……要在实践上理论上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必须了解中国社会党的性质。……1928年以后, 轰动一时, 在中国思想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的关于中国社会经济性质问题的论战, 是在这客观的要求下揭了幕的。”[5]

二、共产国际内部对中国问题的分歧, 推动了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

早在大革命时期, 共产国际和苏联共产党内部就对中国问题的认识产生了分歧。以斯大林、布哈林为首的“多数派”认为, 中国是“受国际帝国主义牵制的半殖民地”[6], 军阀、官僚的封建残余是中国国内的压迫的主要形式, “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反封建残余的斗争和反帝国主义斗争的结合。”[7]而以托洛斯基、狄拉克为首的“少数派”则认为, 中国自秦汉以来就已经是商业资本主义社会, 而在1928年后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稳定发展时期, 封建势力成为微乎其微的残余, 中国的资本主义将得到和平发展, 所以当前中国并不存在革命局势, 无产阶级只能等待条件成熟, 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三、中国共产党内部的分化, 直接导致了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的发生。

苏联党内与共产国际内部对中国问题产生的分歧使中国共产党党内出现了分化。1928年7月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明确了“中国社会在帝国主义的入侵下社会性质的变化, 但是, 大会坚持中国仍然处于一个过渡时期, 在这一阶段中国社会性质是具有半封建和半殖民地的双重性质, 而革命的主要任务就是反帝反封建, 而不是其他”。[8]但是, 决议并没有统一全党的认识, 陈独秀等人拥护托洛斯基的观点, 在中国形成了托陈取消派, 反对六大决议对中国问题的估计。使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争在中共党内爆发。

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 比较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的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重大结论被更多的国人所接受, 使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这次论战, 使我们明确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在此理论基础上, 制定出符合国情的方针政策, 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 开创了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新纪元。

摘要:发生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 既是蒋介石的御用文人陶希圣、周佛海等在白区发动的对中国共产党进行的文化围剿。同时又是一场中国共产党捍卫马克思主义地位的政治斗争。这场论战的发生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 本文将主要对论战的缘起进行阐释。

关键词:社会性质论战,背景

参考文献

[1]、[4]、毛泽东选集 (2)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633.610.

[2]、列宁全集 (21)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0:429.

[3]、周子东, 等.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性质论战[M].上海:知识出版社, 1987:3.

[5]、吴雁南, 等.中国近代思潮 (1840—1949) (3) [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410.

[6]、[7]、斯大林全集 (9)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4:217.257.

性质问题 篇5

事业单位大体可以分为“参公(即参照公务员)”、“全额拨款”、“财政补贴”、“自收自支”四类。

知情人士透露说,在推进工资改革过程中,“财政补贴”的事业单位获得的财政支持将会逐步减少,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将会被最终推向市场,不过在此之前,仍将获得一定的“过渡期”。而“参公”和“全额拨款”类的事业单位,短期内相对较为“保险”。此外,一些事业单位还将被重组或剥离。

1、所谓参公,全名为: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编制,该编制为事业编无疑,但是根据《公务员法》,此事业编不同于普通事业编,参公事业编参照公务员管理,即所有待遇与公务员完全一致。(调任、转任、退休等等)不放心的同志们可以关注机关选调公告,所有参公编均可以自由参与选调,去行政编的行政单位或者同样参公的参公单位皆可。

2、参公单位性质仍为事业单位,但是内部工作人员性质是公务员(广义上),(广义上)公务员目前分三类:行政编、党群机构依照公务员法管理的编制、参公编。严格来说,参公编是属于事业编的工作人员(广义的公务员)。法律上严格规定的公务员,只包括行政编、党群编,参照单位不算法律意义上的公务员,但是根据目前的包括社会保险法等相关的关于待遇问题的法律法规,公务员与参照管理工作人员,是并列并行关系,地位待遇等同

3、参公单位分类,具有法律法规授权的社会管理职能的单位,这其中还包括了社会团体与人民群体,所以,残联、工商联等单位同样可以参公,但是因为法律由全国人大颁布,法规由国务院、省级人大颁布,真正符合两项授权的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数量有限。大部分的事业单位属于公益性半公益性事业单位,比如教师、医生、部分公益职能事业单位等。事业编与参公编不一样,事业单位不能调动到参公单位、行政单位。

4、参公进程目前仍在进行中,很多符合条件的事业单位会加入到参公序列,比如基层国土所、规划局、执法局、监狱、车管所都已加入参公行列,未来港航局等单位还会继续加入,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5、参公编出现的原因,本质上来源于国家对行政编严格控制,但是因为编制的不足,造成的变通的手法,改革的趋势应该是逐渐把参公编转为行政编。行政编这种控制做法,由于参公的出现,已经变为一种尴尬。

6、部分同志担心参公的前途,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牛吧?黄河水利管委会、长江水利管委会‘。。牛吧?他们都是参照管理单位。天塌了个高的顶着,我们杞人忧天些啥啊!!

性质问题 篇6

关键词:超混沌系统; 观测器法; 投影同步; 完全同步

中图分类号: N 93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3969/j.issn.1005-5630.2015.01.014

Abstract:By adopting a novel hyper-chaotic Qi system, we analyze its kinetic properties systematically.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methods, under different initial conditions, we implement the projective synchronization with structure in this system. Along with the idea of feedback method, we also aim at designing a proper controller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fully synchronization between the Qi system and Liu system. Based on Lyapunov stability theorem, we prove the rationality of this controller. Meanwhile, we deploy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the two synchronization methods to demonstrate its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Keywords:hyper-chaos system; observation method; projective synchronization; fully synchronous

引 言

混沌学是非线性运动中重要的学科之一,开创了非线性科学的新局面。自混沌运动发现以来,混沌动力学取得了飞速进展,各国科学家对混沌的特性做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初,人们就在第一台激光器中发现了混沌现象。1983年,Gioggia等在Xe激光器中观测到了混沌现象[1],1985年,Weiss等设计了NH3分子激光器,观测到了Lorenz型的混沌,此后开始了非线性光学[2]的混沌研究并在光学系统中初见成效。90年代后,随着混沌控制和同步的产生,学者们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了混沌现象在光学系统中的控制和同步上[3],其中,在把掺饵光纤机关器中的激光混沌作为载体来研究保密通信与

级联式光学混沌通信系统方面,取得了许多较好的科研成果[4],因此,混沌系统在光学保密通信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巨大潜力。目前,非线性系统的混沌控制和同步研究已取得大量成果,提出了许多有关混沌控制和同步的方法和理论,而对超混沌系统的研究尚处于初期,超混沌运动具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正的Lyapunov指数,它的运动轨迹曲线在相空间中多个方向上分离,相对于低维混沌系统具有更为复杂的动力学性质,在保密通信[5]、化学、光通信[6]、工程等领域应用广泛。因此对超混沌系统的研究已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而对于其动力学性质、超混沌控制和同步等问题的研究缺乏全面完善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进行研究和探讨。目前常用的同步方法有自适应同步法、脉冲同步法、基于状态观测器广义投影同步法[7]和反馈同步法[8]。

本文选取超混沌Qi系统,从非线性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两个角度出发,系统研究高维复杂系统的动力学性质的变化和超混沌运动的变化规律。采用基于状态观测器法实现超混沌Qi系统的广义投影同步和反馈法实现两个超混沌系统的异结构完全同步。

1 超混沌系统的模型和动力学性质

本文选取一个超混沌Qi系统[9],设x1,y1,z1,w1为系统的状态变量,其方程结构如下:

系统在初始值x0=0.001, y0=0.002,z0=0.003,w0=0.004的情况下通过MATLAB软件对其进行数值计算可得超混沌Qi系统的分岔图,如图1所示。

由分岔图可知在n∈(0,3.87)系统处于超混沌状态,当n>3.87时,系统存在三个定态,其中一个是不稳定定态,两个是稳定定态,随着系统参数n和初始值的变化,系统取两个稳定定态之一。

在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研究中,平衡态的空间分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所有状态变量对时间的导数全部都等于零,当n=3时,可以得到系统唯一一组实数解(0,0,0,0),即平衡点O(0,0,0,0)。将系统平衡点O的坐标代入Jacobian矩阵,即可得到式(1)的线性化系统矩阵,其特征值λ1=-15,λ2=9,λ3=-16,λ4=-1,四个特征值都为实数,且有一个大于零,三个小于零,所以平衡点O是不稳定的鞍结点,因此系统出现混沌运动。系统的二维相图如图2所示。

2 超混沌Qi系统的同结构同步

主要讨论超混沌Qi系统的自同步,采用观测器法来实现Qi系统的广义投影同步。首先,把式(1)化为f(x)=Ax+Bg(x)+G的形式。

4 结 论

通过分岔图对一个超混沌系统分析了其动力学性质,同时,采用观测器方法实现了超混沌系统的广义投影同步。运用主动控制的思想和Lyapunov理论设计了一个合理的控制器,实现了超混沌Qi系统和超混沌Liu系统的完全同步。用MATLAB软件进行数值仿真,得到了同步曲线和误差曲线,验证了这两种方法的有效性。超混沌系统同步的实现为光保密通信提供了良好的载体,使其抗破译能力更强,保密性更高,因此,有效地将混沌系统的同步与光保密通信结合起来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nlc202309021303

参考文献:

[1] GIOGGIA R S,ABRAHAM N B.Single-mode self-pulsing instabilities at the lamb dip of a He-Ne 3.39 μm laser[J].Optics Communications,1983,47(4):278-282.

[2] 孙鹏,李孟超,郑刚,等.LD泵浦固体激光器驱动倍频输出系统调制噪声的研究[J].光学仪器,2003,25(4):64-66.

[3] PYRAGAS K.Synchronization of coupled time-delay systems:Analytical estimations[J].Phys Rev E,1998,58(3):3067-3071.

[4] 颜森林,迟泽英,陈文述.掺饵光纤激光器反相相位混沌同步及其编码[J].光学学报,2004,24(1):29-32.

[5] 李瑞红,陈为胜,李爽.超混沌Lorenz系统的投影同步及其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J].电路与系统学报,2011,16(2):41-45.

[6] 李晓明,华文深,吴文权.基于双反射面的紫外光通信光学天线的研究[J].光学仪器,2012,34(2):22-25.

[7] HU M F,XU Z Y,ZHANG R,et al.Adaptive full state hybrid projective synchronization of chaotic systems with the same and different order[J].Physics Letters A,2007,365(4):315-327.

[8] ZHANG G,LIU Z R,MA Z J.Generalized synchronization of different dimensional chaotic dynamical systems[J].Chaos,Solitons and Fractals,2007,32(2):773-779.

[9] 高永峰.超混沌Qi系统的构造及基于调制的混沌通信[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8.

[10] 刘扬正,林长圣,姜长生.新的四维超混沌Liu系统及其混沌同步[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37(2):235-237.

(编辑:刘铁英)

关于郑州商城性质问题的再探讨 篇7

1977年, 邹衡先生改变了自己曾经认可的郑州商城为仲丁隞都的观点。 后来他在《文物》1978年2期上发表了《郑州商城即汤都亳说》。 提出了“古代文献记载有东周时期郑州之亳”;“郑州商城出土的陶文证明东周时期郑州商城名亳、亳城或亳丘”;“汤都亳的邻国及其地望与郑州商城相合”;“郑州商文化发现的情况与成汤居郑地之亳相同。 ”以此四条证明郑州商城为汤都亳, 并认为汤灭夏之前的亳邑与灭夏之后的亳都均在郑州商城一地。 到了2003年,邹衡先生又在北京召开的郑州商都学术座谈会上, 又把郑亳说的立论根据集中总结为三点:一是郑州商城有内城、 中城和外城,面积远远大于偃师商城,从考古发现而论, 郑州商城出土有成群青铜器200余件,最高者达1米,其数量之多、形制之大、 铸造花纹之精致,都是前所未有的;偃师商城还很少发现青铜礼器。 通过以上简单的对比, 从都城规格而言, 郑州商城远远超过了偃师商城,所以在考古学上,郑州商城符合早商亳都的条件。 二是关于郑州亳城,早有东周的文献记载。 即《春秋》·襄公十一年经文“同盟于亳城北”。 三是郑州商城东北部出土大批带 “亳”字的东周陶片,还有“亳丘”二字陶片,亳丘即亳墟,可见东周时期亳城已成为废墟,亳城更是早于东周,与《春秋经》恰好对应。

郑州回族食品厂出土的大方鼎

上述郑亳说得到一些学者的支持, 如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郑杰祥研究员写过《商汤都亳考》,刊于《中国史研究》1980年第4期;《商汤都亳的考证》,收录于《夏史初探》,(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书中。郑州大学历史与考古系陈旭教授写过 《郑州商文化的发现与研究》,发表在《中原文物》1983年第3期;《商代第一都———郑州商城》, 刊于 《中州纵横》1993年8期。 但也有不少学者与之商榷, 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石加 ( 郑光 ) 研究员 , 先后发表 《“ 郑亳说 ” 商榷 》, 《考古 》 载1980年第3期 ;《“郑亳说 ” 再商榷》,《考古》1982年2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杜金鹏研究员撰写过 《“郑亳说”立论前提辨析》, 刊于 《考古》2005年第4期; 《“ 郑亳说 ” 四论据辨析 》, 收录在 《 三代考古 (二)》(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一书中。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张文军、张玉石、方燕明三位研究员撰写 《关于郑州商城的考古学年代及其若干问题》,收录于《郑州商城考古新发现与研 究 (1985~1992)》(中州古籍 出版社1993年版。 郑州大学历史与考古系李峰教授撰写《“郑亳说”不合理性刍议》,刊于《华夏考古》2005年3期。

众所周知,商汤发轫于豫东,其势力由小到大,从“七十里为政于天下”,到汤“十一征无敌于天下”。 从“始于伐葛”,到“韦顾既伐, 昆吾夏桀”,最后建立了商王朝。 试想商汤从弹丸之地起兵经长期征战后灭夏, 国力消耗极大,不可能立即兴建如此巨大的郑州商城, 而只能先定都于规模较小的偃师商城, 经过一段休养生息之后, 才有能力修建更大的郑州商城。 再者,郑州商城的确出土了一大批形制大、花纹精、品类多的青铜重器,反映了一代王都的恢宏气势。 问题是那些大方鼎、大圆鼎和其他青铜器,都是属于二里岗上层一期。 有些甚至属于二里岗上层二期, 其绝对年代距今仅3400年, 这分明是仲丁都隞的年代, 怎么能用距今3400年隞都的青铜器去印证距今3600年的亳都呢?

《春秋 》襄公十一年经文有 “ 同盟于亳城北” 一句。 有专家指出,《春秋》 经文中提到 “亳”有两处,提到“薄”(同亳)有一处;《左传》 提到“亳”有十处,提到“薄”有三处。 从书中或注疏中可以看出上述“亳”或“薄”的地望:一处可能在偃师,五处在曲阜,七处在商丘和曹县,一处可能在陕西,只有一处在郑地,何以见得汤都之亳一定是郑州之亳呢? 再者,关于同盟于亳城北的记载,在《公羊传》和《谷梁传》中却写的是“同盟于京城北”。 历代许多学者认为亳城或京城之误。 如惠栋的 《九经古义》云:“京,郑地,在荥阳,隐元年《传》谓之京城大叔是也。 亳城无考。 此《传》写之讹,当以 《公》、《谷》是正。 ”王国维《观堂集林 》卷十二 《说亳 》于 “郑地之亳 ”下注云 :“《 公 》、《 谷 》作 ‘京城北’,《公羊疏》谓《服氏经》亦作‘京’。 今 《左氏经传 》作亳,殆字之误也 。 ”如果说郑州商城是商汤亳都的话, 那么历经五代十位商王,为都190多年之久,其影响力肯定要大于只经历仲丁、外壬两王、时间只有30年左右隞都。 但在郑州一带仅见多条隞都地望的文献记载, 却不见汤都地望的任何文献记载或与汤都相关的传说流传下来,也就是说,古来学者们在考证古亳地望时也从不考虑郑州, 这岂非咄咄怪事?

郑州商城东北部 金水河及 黄河医院 一带 , 出土有一 批战国 “ 亳 ” 字陶文 , 这里的 “亳 ”字不是指 “亳城 ”而是指亳社 。 《礼记·郊特性》郑玄注:“薄(亳)社,殷之社,殷始都薄 (亳 )。 ”亳社是殷人搞祭祀的地方 ,起始于亳都,后流行于各地。 甚至到了东周时,殷人后裔所居之处还有亳社的存在。 如《春秋》哀公四年经文:“六月,辛丑,亳社灾。 ”杜注:“亳社、殷社,诸侯有之,所以戒亡国。 ”“亳丘”陶文最早是郝本性先生释出的,他曾告诉笔者是指亳社之遗存,而与郑亳说者认为的亳城之墟相左。 山东临沂出土有与郑州相同的 “亳 ” 字陶文 , 郑州远郊须水常庙有周代遗址,也出有“亳”字陶文。 在这些地方很难再找出一个商汤所居的“亳都”来。 其实,郑州这个地方在周初被称为“管”,而周武王把其弟叔鲜封在这里,而作为管国的都邑。 春秋时,《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围郑,晋师救郑,楚子次于管以待之。 ”杜预注:“荥阳京县东北有管城。”管在战国时属韩。《战国策》中曾记有 “秦攻韩之管”“魏攻韩之管不下”等史迹。 郑州这一带终周朝一代皆称为管,而从未叫过什么“亳城”。

1999年9月25日,在北京召开的夏商周断代工程阶段成果学术报告会上, 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成员俞伟超先生作了长篇发言,其中有一段是专门论述郑州商城的。 讲话说:“今天邹衡同志病了,我和他通了电话,他没法来。 我想在这里谈谈郑州商城问题。 我想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郑州商城的规模、内涵是商代前期最了不起的遗址, 拿它来做夏商分界年代测定跟偃师商城一样, 我觉得完全可以做。 但是,目标一定要说是什么地点, 这可不见得能说清楚。 我个人比较超脱,比如 ‘亳’的问题,商汤居亳应该是这个。 但说郑州是‘亳’,有什么根据? 第一,文献根据,我是外行,但是我们在座的有历史学内行,书上关于 ‘郑亳’没有一条材料 ,没有这个说法 。 第二, 发现陶文,在器物上的现在可以肯定,都是战国晚期的,就是秦人设三川郡以后。 汉以前, 秦代或在战国末年设三川郡以后。 这是个什么字呢? 单独一个字,有人说过‘亭’,有人说过‘京’,有人说‘亳’,现在好像多采取‘亳’的说法。 这个字,第一,它的性质是所谓秦人出现了才有,周初之时还没有;第二,单独一个字怎么解释都可以,如果解释‘亳’字,它又和别的字搭在一起,一个陶器两个字,一个是所谓‘亳’,一个是‘日矢’,两个搭在一起。 另外还有一个‘日矢亭’,那个‘亭’字不是这个写法。 是小篆,但不是汉代小篆,是战国小篆。 一对比这是个‘亭’字。 我再谈一下文化性问题。 ‘亭’这个字秦人特别爱用。 秦灭六国过程中, 走到哪里就把这个字带到哪里, 咸阳很早就有,很清楚,是秦灭六国过程中出现的。 这个字孤零零本身很难说,但从整个文化过程看, 应该怎样解释很清楚。 所以我觉得郑州商城是个了不起的都城,商汤伐桀完全可以定,一定要说有个郑亳,确实难。 要是拿战国文字, 别人可以说你是错的,不说毫无影响,当然这也是一家之言。 稳妥点我赞成回避这些事情。 按照史书, 严格地说, 郑州战国属 ‘管京’。 ‘亭’和‘京’本来就难分,这是很清楚的。 郑州在战国是‘京’,没有叫‘亳’这一说。 还有,战国陶文上面很难说是一个地名。 郑州商城不是因年代有争论,可能争论更大的在这里。 我是说更完善一点,回避一点争论大的,采用大家都一致公认的东西。 ”这里全文照录俞伟超先生关于郑州商城的讲话,其中心意思,是一定要说有个郑亳, 确实难, 郑州在战国时是京,没有叫亳这一说。

若说郑州商城不是亳都,亳都在何处? 答案是亳都在偃师商城。 偃师商城始建于偃师商城商文化的第一期一段,即相当于二里头文化四期之时,远比郑州商城要早。 《汉书· 地理志》 河南郡偃师县条下班固自注:“尸乡,殷汤所都。”从偃师商城西城墙和北城墙的发掘看,商代夯土城墙之上还压有汉代文化层,说明至少在汉代,偃师商城的城墙还显露在地面之上,班固撰写《汉书》时也一定目睹了这座商代古城,并以汉代地名转述前人旧说,虽未直言是亳都,但汤都为亳是人所共知的事情。 从历史发展看,这一带是夏王朝的辅畿地区,商灭夏之后,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为了维护和巩固政权,为了加强对迅速扩大的商代西部疆域的控制,为了镇抚夏王朝的残余势力,成汤就在这里建立了新都。 《诗·商颂·殷武》记有成汤“天命多辟, 设都于禹之绩。 ”春秋齐器《叔夷钟》铭说成汤“咸有九州,处禹之堵。”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卷七云:“汤受命而王, 应天变作殷号……作宫邑于下洛之阳。 ”西晋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直称这里为“西亳”。 在偃师商城一带发掘出一大批唐代墓葬,从不少墓志记载看,有唐代这里就被称为 “亳邑乡”、“薄台里 ”、“西亳 ”、“尸乡 ”、 “ 景亳 ” 等 , 这些有的是唐代建制的乡名 , 有的是别的地名,但都沿袭古代的旧称,应与偃师商城有关。 这就从另一个侧面证明,偃师商城是汤都西亳。 从文献记载看,商王朝建立之后,只有第一个都城明确称为亳都,其后其他商王的都城就都不再称为亳都了。 如汤之亳都之后为仲丁之隞都、河亶甲之相都、 祖乙之邢都、南庚之奄都、盘庚之殷都等。 既然偃师商城是汤之亳都, 那么郑州商城就不会再是亳都了。 偃师商城作为商灭夏后所建最早的王都, 与夏朝晚期都城二里头遗址相距仅6公里,可谓近在咫尺。 这种无可替代的时空条件, 是较晚较远的郑州商城所不能比拟的。 因此,在二里头文化四期时,即约为公元前1600年左右,偃师商城出现在夏都二里头遗址旁, 这标志着已经完成了夏商王朝的政权交替, 偃师商城也就成为夏商文化分界的界标。 通过对二里头遗址与偃师商城的对比研究,可以区分夏文化和商文化;通过对偃师商城的研究, 可以区分商汤灭夏之前的先商文化和灭夏之后的早商文化。

通过上面论述可以看出, 商汤灭夏之后所在的亳都在偃师而不在郑州。 而商灭夏之前的亳邑同样也不在郑州。 商族是个古老的部族,还有着图腾的神话传说。 《诗·.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 ”图腾玄鸟,有人说是燕子,有人说是凤凰。 我个人认为,有可能是古代“四神”中朱雀之所本, 流传了几千年。 商丘永城芒砀山柿园西汉梁国墓内大型彩色壁画中的朱雀, 也许就是玄鸟的传承。 商族又是一个经常迁徙的部族,从始祖契到商汤有八迁,多在豫东商丘一带,也有在鲁西南及冀南地区,也就是说,主要在东方。 对此,不少学者通过文献和甲骨文进行考证。 北京大学孙淼教授指出:“商汤灭夏之前的那个亳未有定论, 位置大致在商王朝的东部偏北。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罗琨和张永山研究员认为,“汤始居亳,从先王居”的亳邑应在东方。 北京大学李零教授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作题为 《三代考古的历史断想》 学术报告中指出:“通过对上海博物馆所藏战国楚简《容成氏》的研究,引发出三代考古的历史地理诠释。 以北方黄河流域而言,在北纬34°~35°之间为三代王都线, 即今曲阜、 商丘、郑州、洛阳、西安、宝鸡、天水一线,三代王都多集中在这条线上, 大致可以分为西、 中、东三个板块。 渭水流域的陕西在西,主要是周、秦之地,称之为周板块;豫西、晋南在中,主要是夏及后来的晋和东周之地,称之为夏板块;而豫东、鲁西南和冀南在东,主要是商和后来的宋、卫、齐、鲁之地,称之为商板块。 这也说明商在东方。

邹衡先生为了论证郑州商城也是汤初亳邑的所在地, 就重新安排了汤亳邻国和汤征服国家的地望。 以“汤居亳与葛为邻”的葛国为例,邹衡先生找到了郑州以南的长葛、郑州西北的葛乡、郑州黄河以北修武的葛伯城等, 并说上述这些葛城总或有一个是亳与之为邻的那个葛。 其实,葛在商丘附近的宁陵。 《左氏春秋经》桓公十五年:“公会齐侯于艾,邾人、 牟人、葛人来朝。 ”杜预注:“三人皆附庸之世子……牟国,今泰山牟县。 葛国在梁国宁陵东北。 ”葛既然是鲁国的附庸,自当以近鲁为是。 按前人考证,邾国在今山东邹县,牟国在今山东莱芜境,而葛国在河南宁陵合于情理。 《汉书·地理志》、《后汉书·郡国志》《帝王世纪》、 《水经注》等均记载葛在宁陵。 郭沫若主编的 《中国史稿》、 谭其骧主编的 《中国历史地图集》、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等均认为葛在河南宁陵,没有葛在郑州附近一说。 李学勤先生说过:“葛在河南宁陵,谁也不能把葛搬到郑州或偃师边上去,所以《孟子》讲的亳肯定还是在商丘一带的谷熟集或者别的什么地方。 ”高去寻先生也不赞成有的学者为了把商灭夏之前的亳邑放在郑州,而对“汤亳的邻国和汤征服国家的地望,大胆改订旧说”。

1964年商丘地区出土了一件二里头文化类型的青铜爵, 相当于先商文化阶段,现藏于天津历史博物馆, 若该爵出土地点无误,当具有重大学术价值。近年,在商丘柘城山台寺龙山文化晚期遗址中,发掘出东西相连的5间房基, 房基南30米处有略呈圆形的大型祭祀坑, 坑内有9头牛和一个鹿头, 这个重要发现把先商文化与豫东龙山文化紧密联系起来。 商的祖先与牛的关系密切, 王亥服牛功不可没。用牛(大牢)祭祀是商的明显特征,一坑九牛,表明祭祀活动极为隆重,祭祀者与被祭祀者当为地位显赫者。 此外,武王克商之后,封微子启到商丘以续商祀,这实际上是叶落归根,商丘本来就是商之老家。 由此,我们认为把“汤始居亳,从先王居”的亳邑放在郑州是没有道理的。

从商代历史看,汤都亳在前,仲丁迁隞在后。 郑州商城很可能就是仲丁所迁之隞都。 前面提到的一些文献记载证明,隞在郑州一带。 再细说一些,如《诗·小雅·车攻》所记:“东有甫草……搏兽于敖。 ”郑玄注:“敖在郑地,今近荥阳。 ”甫草即甫田草草,在今郑州东郊圃田一带。 把“甫草”与“敖”并列在诗内,说明二者相距不远,且敖在甫卓之西,由此可知,敖就在郑州一带。

性质问题 篇8

有些函数问题, 虽说给出了具体的函数表达式, 但往往由于所给的函断表达式是由若干个基本初等函数所合成的, 因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具体函数下的抽象问题, 对高中生来说的确难以解决.如果我们能有效地利用函数的有关性质, 那么所涉及的问题将会获得比较完满的解答.

例1 已知函数f (x) =sin x+5x, x∈ (-1, 1) , 且有f (1-a) +f (1-a2) <0, 求a的取值范围.

分析 本题中f (x) 的表达式在这里实质上只起到了帮助我们分析问题的一个切入点, 因为本题的实质是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去脱去“f”记号, 进而得出关于“a”的不等式 (或不等式组) , 很显然f (x) 在x∈ (-1, 1) 上是奇函数和单调增函数, 由此得

{-11-a1-11-a211-aa2-1.

解得1a2.

在这里, f (x) 的表达式是由两个具体函数y=sin xy=5x通过“加”法而合成的, 虽说这两个具体的函数都是我们所熟知的, 但它们“加”起来之后却是我们所陌生的.于是, 从研究函数的性质入手就显得较为自然了.其实, 本题中f (x) 的表达式还可以有如下的一些形式:f (x) =4sin x+2x, x∈ (-1, 1) , f (x) =5sin x+x, x∈ (-1, 1) , 等等.

例2 (2000年全国高考试题) 函数y=-x cos x的部分图像是 ( ) .

分析 本题所给的函数解析式是由y=-xy=cos x通过“乘”法而合成的, 并不要求画出函数y=-x cos x的图像 (其实也很难画出) , 只需由解析式研究它的图像的有关性质即可, 不难判断所给函数是奇函数, 那么它的图像必关于原点对称, 这样便可以把A, C选项排除.当自变量x取比零稍大的数值时, y<0, 于是可将B项排除而选D项.本题是从数形结合的角度来考查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 在这里, 函数y=-x cos x的解析式实质上只是研究函数性质的一个载体, 如果我们将其表示成:y=-3x cos x, y=-x cos 2x, y=-x2sin x, 等等, 也具有相应的功能.

例3 函数f (x) 的部分图像如图1所示, 则函数f (x) 的解析式可以是 () .

分析 本题为“看图说话”, f (x) 的部分图像是我们所不熟悉的, 而题目提供的4个选择支是由我们所熟悉的一些基本的初等函数通过基本的“加”“乘”等运算而合成的, 合成后的函数图像是我们所陌生的, 因而, 其问题是抽象的, 所以必须从所给的“图”中“读”出函数f (x) 是所给定义域 (其定义域中应包含0元素) 上的奇函数, 从而可排除B和D两个选择支, 再由f (π2) =0 (或其它零点) 进而又排除A, 故选C.在这里答案当然也可以是其它形如f (x) =2xcos x等形式.

例4 设定义域为R的函数

f (x) ={1|x-1| (x1) 1 (x=1)

若关于x的方程f2 (x) +bf (x) +c=0有3个不同的实数解x1, x2, x3, 则x12+x22+x32等于 ( ) .

(A) 5 (B) 2b2+2b2 (C) 13 (D) 3c2+2c2

分析 本题的函数图像是熟悉的 (即将函数

f (x) ={1|x| (x1) 1 (x=1)

的图像向右平移1个单位而得到, 如图2所示) , 所给方程f2 (x) +bf (x) +c=0 (*) 是不确定的, 因而涉及的问题是抽象的.本题的关键在于正确地“读懂”题意, 即正确理解“关于x的方程 (*) 有3个不同的实数解”的真正含义, 由题意及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可知关于f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 有且只有1个正根f (x) =1, 进而可知关于x的方程f2 (x) +bf (x) +c=0有3个不同的实数解分别是0, 1, 2, 所以x12+x22+x32=5, 故选A.

变式 设定义域为R的函数

f (x) ={lg|x-1| (x1) 1 (x=1)

若关于x的方程f2 (x) +bf (x) +c=0有3个不同的实数解x1, x2, x3, 则x1+x2+x3等于___.

例5 已知函数f (x) =x·sin x的图像是图3, 4中的一个, 请你选择后再根据图像作出下面的判断:若x1x2 (-π2π2) f (x1) <f (x2) , 则 ( ) .

(A) x1>x2 (B) x1+x2>0

(C) x1<x2 (D) x12<x22

分析 本题的函数是由我们所熟知的正比例函数与正弦函数相“乘”而合成的, 但其图像却是我们所陌生的, 因而所涉及的问题是抽象的.题目首先要求我们根据所给的图像去选择一个作为函数f (x) =x·sin x的图像, 然后去判断相关的问题, 那么, 如何去“选择”呢?应根据函数f (x) =x·sin x的性质来选择.很显然, 该函数是R上的偶函数, 其图像关于y轴对称, 从而其图像是图4, 故当x1x2 (-π2π2) 时, 根据函数是偶函数得:f (x1) <f (x2) ⇔f (|x1|) <f (|x2|) .又易知f (x) =x·sin x[0π2]上为增函数, 所以原不等式等价于|x1|<|x2|⇔x12<x22, 从而选D.

本题很容易得到如下一些变式题:

变式1 已知函数f (x) =x·sin x, 若A, B是锐角三角形的两个内角, 则 ( ) .

(A) f (-sin A) >f (-sin B)

(B) f (cos A) >f (cos B)

(C) f (-cos A) >f (-sin B)

(D) f (cos A) <f (sin B)

变式2 已知函数f (x) =x, g (x) 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 当x>0时, g (x) =ln x, 则函数y=

f (x) ·g (x) 的大致图像为 ( ) .

例6 函数f (x) =2sin (x+π4) +2x2+x2x2+cosx的最大值为M, 最小值为m, 则M+m=___.

分析 本题的函数形式比较复杂, 需作整体变形:f (x) -1=sinx+x2x2+cosx.令g (x) =f (x) -1=sinx+x2x2+cosx, 由函数f (x) 的最大值为M, 最小值为m, 可知g (x) 亦有最大值为M-1和最小值为m-1, 易知g (x) 为奇函数, 于是 (M-1) + (m-1) =0, 进而M+m=2.

以上几例说明利用函数的性质去解决具体函数下的抽象问题, 可以让我们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浅谈向量优化问题中解的性质研究 篇9

1向量优化问题解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1.1向量优化问题中解的性质研究现状

众所周知, 向量优化理论在经济管理、生态保护、交通运输以及集成电路的设计等诸多领域都有着深入的研究和发展, 如今, 向量优化问题也成为国际研究领域的一个重点发展方向。近年来, 研究人员通过对向量优化中解的性质的研究得出, 向量优化不仅对数学领域有着极大的帮助, 而且对现实中的各行各业也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意义。 向量优化问题的研究当中需要借助于大量的数学工具, 通过对向量优化问题的深入研究, 不仅能够促进向量优化问题中解的性质研究与发展, 还能推动与数学相关的理论的发展, 与此同时, 这也极大的扩展了向量优化问题的应用和实践范围, 使其能够在更广泛的空间中得到有序的发展[3]。

正因为向量优化问题中解的性质的相关研究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性的研究意义, 所以向量的优化问题在20世纪60年代就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并且大量学者在其研究上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正是因为无数研究人员在向量优化上的努力, 使得向量优化问题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向量优化问题中各类解的概念, 包括近似解概念的研究、弱有效解概念的研究以及各种类型的真有效解的研究[4]。

1.2向量优化问题中解的性质的发展

向量优化问题中解的性质的研究包含了很多丰富的内容, 关于向量的优化已经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结合以上对有效解、近似解性质的研究可以看出向量优化问题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以其它领域的应用实践为主, 例如向量在计算机领域的应用是进行一些图片的处理, 因为向量的发展已经日趋成熟, 所以在图片处理中会有一种专门的向量格式, 这种情况下的图片处理相比于以前会更加的便捷和快速。除了在计算机图片上的应用之外, 向量还在物理学上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物理学的力学、运动学和向量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此外, 在物理中位移、速度和电场的强度都是向量, 将这些物理问题用向量的有关知识进行解答, 将会更加的简洁化和清晰化[1]。

2向量优化问题的解及近似解的研究

2.1向量优化的解

在向量优化问题的研究中, 如何定义解的概念是研究过程中最基本的问题, 向量的优化一开始是在数学领域应用, 因此数学领域对向量的解的定义多数都是数值上的有效计算, 如向量的有效解和最优解以及无效解都只是数值的简单计算, 而在其他领域应用向量优化问题的研究则需要考虑向量优化问题目标空间的“偏好”, 这将是定义向量优化问题解的概念的基础。向量中的有效解的概念是在1986年由经济学家Pareto提出的, 后来被人们称之为Pareto有效解, 这也是对Pareto在向量优化问题上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的一种认可。

Pareto有效解很好的阐述了向量优化问题中解的最优性, 其在向量的研究领域和实际的应用领域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这并不意味着Pareto有效解的概念已经趋于完美, 因此还需要对Pareto有效解概念中的缺陷进行后期的弥补和完善。例如Pareto有效解的解集一般都比较大, 不具有标量化的性质, 不利于向量优化问题的计算解答。

2.2向量优化问题中近似解的研究

在现实生活中, 利用一般的数值算法通常只能得到向量优化问题的近似解的值, 与此同时, 向量的优化问题若不是在非紧的条件下弱有效解和真有效解可能是不存在的, 由此可见, 近似值的研究对于向量优化问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似解的研究概念正式提出是在1979年, Kutateladze在文献中首次提出了数值优化问题的 ε-近似解。 通过Kutateladze对近似解的研究, 进一步的建立了近似解的最优性条件。这也便于向量优化的研究人员对各种有效解进行更系统和更深入研究。

3向量优化问题中解的性质研究

3.1向量优化问题中近似解的性质研究

向量优化问题中近似解的性质是向量优化问题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环节。由于利用数值算法得到的一般都是近似解。自从1979年Kutateladze正式提出近似解的概念后, 国际上很多学者对近似解都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 并且对近似解的性质和存在性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探究,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向量的优化问题中衡量向量值的“大小”存在不完全偏序, 这样就导致向量中存在的问题呈现了误解的状态。因此, 向量优化问题解的存在都是在假设的情况之下, 特别是可行集在某种意义上的凸性。 其次, 在求解非线性优化问题上, 都是采用迭代算法进行计算, 而利用这种方式也能进一步的得到优化问题的“近似”最优解。并且在实际的应用问题中, 优化问题的近似解还能提升非线性问题的理论发展, 在实际的生活工作中近似解还能为决策者提供恰当的方案。

3.2向量优化问题中有效解的性质研究

向量优化问题中关于有效解的性质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在非紧性条件下弱有效解一般不存在, 而近似于弱有效解的解在比较弱的条件下可能是存在的。

(2) 有效解分为真有效解和弱有效解, 然而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对真有效解进行研究。

(3) 有效解的存在在向量优化问题中的应用大多数是在有效解集得到限制刻画后施行的。

以前的研究成果对于有效解的研究都是基于一些定义之上, 再根据其定义的有效推算, 探究有效解之间的关系和内在性质的研究。虽然中国对有效解的研究起步比较晚, 但是在具体的应用中有效解集的概念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出现, 经过这三十多年的研究, 对于有效解性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大量的成果。

综上所述, 通过对向量优化问题中解的性质的研究可以发现向量优化问题不仅在数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经营管理、交通运输和生态保护等诸多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 大量研究人员已经将向量优化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对其解的性质的存在性和应用性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运用。对向量优化问题的最优解和近似解性质、概念和存在性的研究是向量优化问题的主要研究成果, 也正是通过这些成果使得向量优化问题中解的性质研究迈入了一个新的台阶, 并且为向量优化问题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样也间接的促进了国家经济效益、环境效益、 社会效益的共同提升。

摘要:向量优化问题是向量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领域中十分重要的研究方向。该问题除了在数学领域的有效应用之外, 在经济分析、生态规划建设等诸多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比于向量在数学领域只是单一的数值上的解答, 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中, 向量优化问题更趋向于一种均衡的关系, 使得事物在均衡关系中得到有效的发展, 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本文以向量优化问题中解的性质研究为课题, 对其研究意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向量,优化问题,解的性质

参考文献

[1]文乾英, 焦建军.Minty向量似变分不等式与非光滑向量优化问题[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4, (1) :21-25.

[2]赵亮, 刘学文.非光滑向量似变分不等式与向量优化问题[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4, (1) :69-75.

[3]傅俊义.具有控制结构与不变凸映射的向量优化问题[J].南昌大学学报 (理科版) , 2014, (1) :4-7.

性质问题 篇10

函数的性质有很多,常见性质有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对称性。奇偶性和单调性课本介绍的比较多,这里不在说明。对于抽象函数问题补充以下的对称性和周期性对解题有很大的帮助,运用得好就能达快速解题。

1.对称性: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一切x都有f(a+x)=f(b-x)(其中a、b为常数),则y=f(x)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特殊的有f(a+x)=f(ax)(或f(x)=f(2a-x))则对称轴为x=a。

例1函数f(x)在x∈(0,2)上是增函数,且y=f(x+2)是偶函数,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分析:y=f(x+2)是偶函数,∴f(x+2)=f(-x+2),∴对称轴为x=2∴函数y=f(x)在x∈(0,4)之间的图象大致可为上图∴根据图象可得正确答案为B.

2.周期性(1):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一切x都有f(x)=-f(x-a)则函数y=f(x)的周期为2∣a丨。(证明:f(x)=-f(x+a)=-[-f(x+a+a)]=f(x+2a)∴周期T=2∣a∣)

例2 (设函数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并且f(x+2)=-f(x),当0≤x≤1时有f(x)=x,则f(3.5)=______。

分析:由结论得函数f(x)的周期T=2,∴f(3.5)=f(3.5-4)=f(-0.5)=-f(0.5)=0.5

周期性(2):若函数f(x)在定义域内为偶函数且满足f(a+x)=f(a-x)(或f(x)=f(2a-x))则函数y=f(x)的周期为2∣d∣。(证明:f(x)=f(-x)=f(2a+x)∴周期T=2∣a∣))

例3函数f(x)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对任意的f∈R,有关系f(1+x)=f(1-x),又当x∈[-1,0)时有,求f(2π)的值。

分析:由题意可知函数f(x)的对称轴为x=1,函数周期T=2,∴f(2π)=f(-2π)f(6-2π),-1<6-2π<0∴。

周期性(3):若函数f(x)在定义域内为奇函数且满足f(a+x)=f(a-x)(或f(x)=f(2a-x))则函数y=f(x)的周期为4丨a∣。(证明:f(x)=-f(-x)=-f(2a+x)=-[-f(2a+2a+x)]=f(4a+x)∴周期T=4∣a∣))

例4 (05天津高考)设函数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且y=f(x)的图象关于对称,则f(1)+f(2)+f(3)+f(4)+f(5)=______。

分析:由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有f(0)=0,∴,又由上面结论有函数f(x)的周期。故原式=f(1)+f(0)+f(1)+f(0)+f(1)=0。

由此可见,我们抓住抽象函数的奇偶性和对称性,进而可以推导出周期性,对我们解题起了很大的作用。结合以上方法,来解决这两年高考中出现的抽象函数求值问题:

(2008四川延考卷11)设函数y=f(x)(xeR)的图象关于直线x=0及直线x=1对称,且x∈[0,1]时,f(x)=x2,则

分析1:由赋值法得

分析2:关于直线x=0,即为偶函数,关于直线x=1对称,则T=4,故有

(2008四川卷11)设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f(x)·f(x+2)=13,若f(1)=2,则f(99)=()

(A)13 (B)2 (C)(D)

分析1:由赋值法得f(x)=2,,,观察规律得。

分析2:由f(x)·f(x+2)=13记为①,得f(x+2)f(x+4)=13记为②,则①/②得f(x)=f(x+4),故有周期T=4,所以。

(2009山东卷10)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则f(2009)的值为()

(A)-1 (B) 0 (C)1 (D) 2

分析1:由赋值法得f(-1)=1,f(0)=0,f(1)=-1,f(2)=-1,f(3)=0,f(4)=1,f(5)=1,f(6)=0观察得出周期T=6,f(2009)=f(6*334+5)=f(5)=1。

分析2:由x>0时,f(x)=f(x-1)-f(x-2)记为①,得f(x+1)=f(x)-f(x-1)记为②,则①+②有f(x+1)=-f(x-2),所以有f(x)=-f(x-3),即得f(x)=f(x-6)

所以得周期T=6,f(2009)=f(6*334+5)=f(5)=1

性质问题 篇11

例1 如图1,在△ABC中,AD平分∠BAC,∠C=90°,DE⊥AB,交AB于点E,DE=3,BD=4,求BC的长度.

【再认识】角平分线性质是说明线段相等的一种重要方法. 解题时,注意抓住图形的特征,从已知条件中找到角平分线的点及这点到角两边的垂线段,利用角平分线性质得到两条垂线段相等.

【分析】欲求BC的长,已知BD,且BC=BD+CD,进而将问题转化为求CD的长. 由AD平分∠BAC,∠C=90°,DE⊥AB,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可得CD=DE,从而求出BC的长度.

解:∵ AD平分∠BAC,∠C=90°,DE⊥AB,

∴ CD=DE=3,

∴ BC=CD+BD=3+4=7.

【变式】如图2,AB//CD,O为∠A、∠C的平分线的交点,OE⊥AC于点E,且OE=2,求AB与CD之间的距离.

【分析】要求AB与CD之间的距离,首先过点O作直线OM⊥AB于点M,交CD于点N,则线段MN的长度即为AB与CD之间的距离. 因为AO、CO分别是∠BAC、∠ACD的角平分线,所以OE=OM=ON,则AB与CD之间的距离可求.

突破2:角平分线性质定理逆定理的再认识

例2 如图3,BD是∠ABC的平分线,AB=BC,点P在BD上,PM⊥AD,PN⊥CD,垂足分别为M、N. 试说明PM=PN.

【再认识】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角平分线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平面内找到一个点,通过这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来确定该点在角平分线上. 再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确定角平分线.

【分析】欲说明的是PM=PN,已知PM⊥AD,PN⊥CD,利用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可猜测BD平分∠ADC. 已知BD是

【变式】如图9,某地有两个村庄和两条相交叉的公路(点P、Q表示村庄,l1、l2表示公路). 现计划修建一座水库,要求水库到两村庄的距离相等,到两条公路的距离也相等. 你能确定水库应该建在什么位置吗?在所给图形中画出你的设计方案. (要求保留作图痕迹)

【分析】此题是作图题,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角平分线性质和垂直平分线性质. 到P、Q的距离相等,则连接PQ,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作出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到l1、l2相等,则作出l1、l2相交所形成的一组邻补角的角平分线,两线相交的一点即为所求.

性质问题 篇12

(一) 未实现融资收益对增值税的影响。

分期收款方式销售业务实质是销售方向购货方提供信贷的一种融资行为, 销售方向购货方收取的价款 (长期应收款) 应包括商品现销的公允价值和利息收益。基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会计上在发出商品时将未来分期确认的融资收益从长期应收款中剥离计入未实现融资收益, 在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收款时, 按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 作为利息收入, 冲减财务费用。利息收入类似于金融保险业提供的劳务收入, 形式上应该缴纳营业税, 而非增值税。但依照《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五条规定, 如一项销售行为既涉及货物又涉及非应税劳务, 则为混合销售行为。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及个体经营者的混合销售行为, 视为销售货物, 应当缴纳增值税。因而, 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商品属于特殊的混合销售行为, 除商品的公允价值应缴纳增值税外, 其未实现融资收益———分期摊销确认的利息收入应一并缴纳增值税。

(二) 增值税对长期应收款入账价值的影响。

按照《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 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为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同样《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制度》第三章第八条中“关于专用发票开具时限”明确指出, 采用赊销、分期付款方式结算的, 为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在分期收款销售业务中, 记载增值税纳税义务的凭证就是增值税专用发票, 而增值税是销售方从购货方为国家代收的价外税, 在发出商品尚未收到货款时按税法规定纳税义务并未发生。因此, 在分期收款销售业务中, 销售方可以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和收款金额, 分次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分次从购货方为国家代收增值税税款, 并分次扣除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后缴纳增值税税额。每次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并从购货方收到增值税税款时, 直接借记“银行存款”科目, 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科目。可见, 在分期收款销售业务中, 增值税税额并未影响长期应收款的入账价值, 在交易成立时, 即发出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时, 长期应收款的入账价值包含的是未来分期收到的商品价款的总和, 也就是现销商品的公允价值加上该公允价值在分期收款的期限内产生的收益 (即未实现融资收益) 之和。

二、所得税问题

(一) 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的区别。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规定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 分期收款销售方式的会计处理与所得税处理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区别:1.确认收入的时间不同。会计准则规定, 在符合实现销售的五项条件后, 以分期收款销售方式处理的产品在已经发出、货款尚未收到时, 可确认收入的实现。税法确认收入的时间为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2.确认收入的项目不同。会计确认的收入包括“商品销售收入”和“融资收益” (即利息收入) 两个项目, 而税法只有“商品销售收入”一个项目。3.确认的销售收入金额不同。企业会计准则确认的收入金额是商品销售时的公允价值, 即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或当时商品的现销价。而税法规定本期确认的收入为合同约定的本期应收款金额。销售商品的全部收入为各期应收金额之和。

(二) 所得税纳税调整项目分析。

1.“长期应收款”项目的纳税调整。

(1) 不存在坏账准备情况下的纳税调整。影响长期应收款账面价值的因素包括商品价值 (即现销公允价值) 和未实现融资收益两方面, 在报表中所反映的长期应收款的账面价值为其摊余成本, 即长期应收款的账面余额减去未实现融资收益后的余额;而计税基础是长期应收款按照税法规定未来期间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在发出商品当期, 导致长期应收款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两者的差额会造成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的增加, 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在产生的当期, 确认为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在合同约定的收款日, 随收款进度逐期转回。

(2) 存在坏账准备情况下的纳税调整。对长期应收款在持有期间的后续计量应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 在资产负债表日界定为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款项,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 如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已发生减值, 按其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减值损失, 并计提坏账准备。税法规定, 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不得扣除。税法不认可会计的处理, 因而对长期应收款计提的坏账准备无论是经核定或未经核定, 均不允许税前扣除。计提坏账准备导致长期应收款账面价值下降, 但其计税基础不会随坏账准备的提取而发生变化, 因而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在未来应税收益可补足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条件下, 应确认为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2.“库存商品”项目的纳税调整。

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融资性质分期收款销售商品在发出商品当期一次性确认收入和结转成本, 从而导致当期该项库存商品的账面价值为零, 而税法规定该库存商品的成本应在未来的收款期限内按各期的收款比例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中, 分期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进行扣除, 导致发出商品当期该库存商品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 两者的差额导致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的减少, 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在产生的当期, 确认为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在合同约定的收款日, 随着收款进度逐期转回。

三、案例分析

例:2009年1月1日南方机械公司采用分期收款方式向北方汽车公司销售一大型设备, 合同约定的销售价格为6 000万元, 分4次于每年的12月31日等额收取, 增值税专用发票随收款进度分次开出并单独收取增值税。该大型设备成本为4 320万元, 与南方机械公司信用等级类似的某公司债券利率为8%。南方机械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假定未来收益能补足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且长期应收款不存在坏账准备。

[解析]南方机械公司分期收款销售该设备的收款情况如图1所示:

会计上2009年1月1日确认的长期应收款为6 000万元, 主营业务收入为4 968.17万元[1 500× (P/A, 8%, 4) ], 未实现融资收益为1 031.83万元 (6 000-4 968.17) 。会计处理为:

税法规定上述销售业务应当在以后的4年每年年末确认收入的实现, 所以在会计确认收入时, 税法并不认可企业有收入, 不存在长期应收款, 也不应当结转成本, 库存商品的计税基础依然存在。长期应收款的账面价值是4 968.17万元 (用长期应收款的账面余额6 000万元减去未实现融资收益的金额1 031.83万元) , 计税基础是0, 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4 968.17万元, 应当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1 242.04万元 (4 968.17×25%) ;库存商品的账面价值是0, 计税基础是4 320万元, 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4 320万元, 应当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 080万元 (4 320×25%) 。所以在考虑所得税的会计处理的情况下, 企业在2009年1月1日的会计处理除了上述分录外, 还应当做以下分录:

在每年年末收款时, 会计处理都要对未实现融资收益根据长期应收款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 摊销实现的融资收益计入财务费用, 其计算公式为:财务费用=长期应收款的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在未考虑减值情况下, 长期应收款的摊余成本就是每年年初的未收本金, 换言之, 财务费用=每年年初长期应收款的未收本金×实际利率。具体的摊销情况见表1。

单位:万元

注:※111.14万元为1 500万元减去最后一年收回的本金1 388.86万元的余额。

同时按照税法的规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由于每年末收款时会引起长期应收款、库存商品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发生变化, 从而导致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变化, 具体情况分别见下页表2和下页表3。

根据前文的分析及案例所给条件可知本案例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分次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且每年末收回款项时同时收到相应的增值税税款, 各年末收到长期应收款和增值税税款以及该分期收款销售业务各年末涉及到的所得税调整情况的账务处理如下:

1.2009年12月31日。

(1) 收回长期应收款及增值税税款:

(2) 摊销未实现融资收益:

(3) 确认递延所得税。结合表1和表2可知, 在未考虑减值情况下, 2009年年末在资产负债表中报告的长期应收款的账面价值就是2009年年末未收本金3 865.62万元, 计税基础是0, 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的金额为3 865.62万元, 应当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966.41万元 (3 865.62×25%) , 由于递延所得税负债原有余额为1 242.04万元, 所以应当转回275.63万元;由表3可知, 库存商品的账面价值是0, 计税基础是3 240万元, 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3 240万元, 应当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810万元 (3 240×25%) , 由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原有余额为1 080万元, 所以应当转回270万元。账务处理为:

2.2010年12月31日。

(1) 收回长期应收款及增值税税款:

(2) 摊销未实现融资收益:

(3) 确认递延所得税。同理, 结合表1和表2可知, 在未考虑减值情况下, 2010年末在资产负债表中报告的长期应收款的账面价值就是年末未收本金2 674.87万元, 计税基础是0, 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的金额为2 674.87万元, 应当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668.72万元 (2 674.87×25%) , 由于递延所得税负债原有余额为966.41万元, 所以应当转回297.69万元;由表3可知, 库存商品的账面价值是0, 计税基础是2 160万元, 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2 160万元, 应当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540万元 (2 160×25%) , 由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原有余额为810万元, 所以应当转回270万元。账务处理为:

单位:万元

单位:万元

3.2011年12月31日。

(1) 收回长期应收款及增值税税款:

(2) 摊销未实现融资收益:

(3) 确认递延所得税。同理, 结合表1和表2可知, 在未考虑减值情况下, 2011年末在资产负债表中报告的长期应收款的账面价值就是年末未收本金1 388.86万元, 计税基础是0, 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的金额为1 388.86万元, 应当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347.22万元 (1 388.86×25%) , 由于递延所得税负债原有余额为668.72万元, 所以应当转回321.50万元;由表3可知, 库存商品的账面价值是0, 计税基础是1 080万元, 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1 080万元, 应当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70万元 (1 080×25%) , 由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原有余额为540万元, 所以应当转回270万元。账务处理为:

4.2012年12月31日。

(1) 收回长期应收款及增值税税款:

(2) 摊销未实现融资收益:

上一篇:设计钻孔下一篇:注射室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