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森工

2024-10-11

吉林森工(通用12篇)

吉林森工 篇1

摘要:在国家各行业经济体系的快速发展与创新中, 林业产业在推动国家经济绿色增长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胡锦涛主席强调“把发展林业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国有森工企业要重新确立符合市场经济和企业自身发展的新战略, 必须不断创新集团发展路径和管理方式。品牌战略体系的建设呼之欲出, 并在国有森工集团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吉林森工集团为例, 浅析品牌战略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与过程。

关键词:品牌建设,集团发展,品牌战略

一、国有森工企业的发展机遇

以2003年中央9号文件和2008年中央10号文件为标志, 我国林业建设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新阶段, 迎来了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决策。一系列加快林业发展重大举措开始实施;一系列有助于林业发展战略、生态建设目标逐渐转化为具体的政策和行动, 全面开创现代林业科学发展新局面, 为国有森工集团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政策支持与市场发展空间。

二、国有森工企业市场化发展瓶颈

林业属于我国传统老行业, 一直以粗放式经营为主。就目前来看, 森林产品的开发根据资源特征、产品功能特征和市场需求特征已形成不同的系列和类型。然而, 大多数森林产品仍处于“有品无牌”的状态, 一些即使“有品有牌”的森林产品, 也存在品牌市场定位模糊等问题。品牌建设在森林集团企业快速发展中凸显出来。

三、国有森工集团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品牌是一种识别标志、一种精神象征、一种价值理念, 是品质优异的核心体现。国有森工集团建立品牌, 一方面可以传递产品或企业核心价值, 是质量和信誉的保证;另一方面品牌也将成为市场竞争中“识别商品分辨器”, 方便消费者进行产品选择, 缩短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 甚至于形成行业进入壁垒;同时, 品牌本身也将成为企业最宝贵的无形资产, 为企业带来更好的收益与利润表现。

四、建立国有森工集团品牌体系战略的举措

集团在确立总体发展战略后, 为确保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最终形成科学完整的国有森工集团品牌发展战略系统, 为实现森工集团科学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1) 创新品牌管理子战略, 发挥集团优势

为充分发挥森工集团优势和吉林森工品牌价值, 立足森工集团品牌培育的实际, 确立了“一牌多品、逐步整合”的阶段性品牌管理战略和“统分结合, 逐步整合”的品牌培育策略。即以“吉林森工”母品牌为统领, “露水河”、“泉阳泉”、“金桥”等子品牌为重点, 其他品牌为补充, 形成集团公司品牌体系。在此基础上, 集团公司通过产业整合重组, 逐步将集团内相关联产品整合进入相关品牌系列。通过战略性资源整合配置和实际可行的市场推广与营销, 提高了森工集团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提升了无形资产价值和社会声誉。

(2) 标准化品牌体系, 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集团已将标准化战略列入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正在组织制定吉林森工企业标准体系, 把以吉林森工母品牌以及三大中国名牌为龙头的产品、服务、资本、技术等各种企业要素全部纳入标准体系, 以标准体系再造管理流程, 进一步巩固行业领先和企业龙头地位, 增强集团持续核心竞争力。

(3) 拓展品牌合作渠道, 创新经济增长方式

为充分发挥吉林森工品牌价值和优势, 实现资源共享, 联合同行业企业共同发展, 促进六大产业快速发展, 集团确立并实施了加盟合作战略。采取控股经营、授权等多种方式, 吸纳集团外资本、技术等要素, 实现低成本扩张, 加快集团发展。目前已通过加盟合作吸纳华英、长白山大厦等民营资本, 重组吉林森工华英家具、吉林森工大华矿业、吉林森工旅游集团等企业, 为联合同业企业共同发展、延长森工集团产业链、快速壮大森工集团实力做出了有益尝试。

(4) 加快品牌管理信息化, 保障管理效率

信息化已成为现代企业实现发展的必备平台。为此, 森工集团已引进用友财务软件和ERP技术, 全集团实现网络化管理和OA自动化, 森工集团运转和管理效率显著提高;正在导入CIS系统, 统一森工集团形象和标识, 统一消费者和广大受众认知信息, 最终形成科学成熟的“吉森模式”, 运用模式高级方式实现快速低成本扩张奠定基础。

(5) 倡导品牌发展与社会责任并重, 和谐稳健发展

森工集团一直坚持以人为本, 践行科学发展观, 把“为国效力, 为民造福”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把“忠诚做人、和谐创业、奉献绿色、造福人间”作为企业的文化精神, 把“生态优先、产业优化、产品优良”作为企业的经营方针, 形成了一整套吉林森工集团企业文化体系, 塑造了吉林森工集团享誉社会的企业形象, 不断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创新力、竞争力, 为企业长足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我国林业面临着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历史性转变, 新兴的森林品牌符合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 是森林资源多功能、深层利用的结果。发展森林品牌对于国有森工集团建设现代林业、充分发挥森林资源多种功能、参与市场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柏广新.林木市场成熟理论的提出与探讨[M].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9[1]柏广新.林木市场成熟理论的提出与探讨[M].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9

[2]基姆.卡尔森.绿色战略[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2]基姆.卡尔森.绿色战略[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3]白万纲.战略管控[M].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8[3]白万纲.战略管控[M].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8

[4]白万纲.集团管控大趋势[M].科学出版社, 2008[4]白万纲.集团管控大趋势[M].科学出版社, 2008

吉林森工 篇2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城乡规划的制定 第三章 城乡规划的实施 第四章 城乡规划的修改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本条例所称规划区,是指城市、镇、乡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

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城乡规划中,根据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

第三条 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并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

第四条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以及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符合上位规划的要求。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城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六条 省、市(州)、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以在市辖区、各类开发区(园区)设立派出机构,具体负责该区域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镇、乡人民政府依据权限负责该区域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长白山管委会依据省人民政府授权,负责长白山保护开发区规划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做

好城乡规划管理的有关工作。

第七条 省、市(州)、县(市)人民政府应当设立城乡规划委员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重要城乡规划和重大建设项目布局规划的总体协调、可行性的研究审查工作。

第八条 城乡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及时公布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内容除外。

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是规划管理和城乡建设的依据,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

第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城乡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就涉及其利害关系的建设活动是否符合城乡规划要求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查询,但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镇、乡人民政府应当将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的规划历史档案与竣工资料定期存档,并保证存档资料的完整、准确。

第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鼓励采用先进科学技术、管理模式,加强空间数据库建设,促进信息共享,提高城乡规划制定、实施及监督管理的效能,增强城乡规划的科学性。

第二章 城乡规划的制定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十二条 编制城乡规划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规范。

城乡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城乡规划的编制工作。

城乡规划编制单位应当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城乡规划的编制和咨询工作。

第十三条 城乡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及时向城乡规划编制单位提供编制城乡规划需要的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标准要求的勘察、测绘、气象、地质、地震、水文、环境、交通等有关基础资料。

第十四条 城乡规划报送审批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依法将城乡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并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公告的时间不得少于三十日。

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充分考虑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并在报送审批的材料中附具意见处理情况及理由。

第二节 城镇体系规划

第十五条 省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并可在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编制跨行政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依法组织编制州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十六条 城镇体系规则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城镇发展战略;

(二)城镇空间布局和规模控制;

(三)区域空间的城镇功能结构和规划要求;

(四)为保护自然和文化资源、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生 态环境等需要严格控制的区域;

(五)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六)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和措施等。

第十七条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由省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州域城镇体系规划由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城镇体系规划在上报审批前,应当经本级城乡规划委员会审查通过后,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审议意见交由本级人民政府研究处理。

第三节 城市、镇总体规划

第十八条 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省人民政府所在地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的总体规划,经省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

其他设区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报省人民政府审批。不设区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须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九条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总体规划由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其他镇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市或者县人民政府审批。

第二十条 市、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总体规划,在报送审批前,应当先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镇总体规划,在报送审批前应当经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审议意见交由本级人民政府研究处理。

城乡规划组织编制机关报送审批城市总体规划或者镇总体规划时,应当将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或者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审议意见和根据审议意见的修改情况一并报送。

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草案须经负责审批的人民政府所属的城乡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方可上报审批机关。

第二十一条 设区城市人民政府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以在总体规划基础上,编制分区规划,控制和确定不同地段的土地用途、范围和容量,协调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

分区规划由本级人民政府审批,报省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节 详细规划

第二十二条 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组织编制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控制性

详细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备案。

其他的镇控制性详细规划,根据镇总体规划的要求,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市或者县人民政府审批。

第二十三条 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镇人民政府可以组织编制经本级政府确认重要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报市、县人民政府审批。

其他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城乡规划编制单位编制,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法负责审批。

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五节 乡规划、村庄规划

第二十四条 乡规划、村庄规划,应当根据本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按照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编制。

乡规划、村庄规划应当尊重村民意愿,体现地方特色和农村特色。

第二十五条 镇、乡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乡规划、村庄规划,报市、县人民政府审批。设区城市区辖乡、村规划审批机关由设区城市人民政府确定。

乡规划在报送审批前,应当经乡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村庄规划在报送审批前,应当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

第三章 城乡规划的实施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遵照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量力而行、突出重点的原则,集中紧凑,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城乡规划。

第二十七条 在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以外,不得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

第二十八条 城乡建设和发展,应当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统筹安排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及周边乡、镇、村庄的建设。

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省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九条 市、县、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近期建设规划。

近期建设规划应当以重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中低收入居民住房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内容,明确近期建设的时序、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并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同步,期限为五年。近期建设规划须征求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镇人民代表大会意见,报总体规划审批机关备案。

第三十条 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或者镇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城乡规划组织编制专项规划,经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综合协调后,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批。

第三十一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改变城乡规划确定的铁路、公路、港口、机场、道路、绿地、输配电设施及输电线路走廊、人民防空设施、通信设施、广播电视设施、管道设施、公共消防设施、消防通道、河道、水库、水源地、自然保护区、防汛通道、核电站、垃圾填埋场及焚烧厂、污水处理厂、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其他需要依法保护的用地用途。

第三十二条 省、市(州)、县(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各种空间类型分区和事权划分原则,严格实施城乡规划的适建区、限建区、禁建区管理。

第三十三条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应当符合城乡规划,并充分考虑防灾、人民防空、通信等需要。附着地面建筑进行的地下工程建设,应当与地面建筑同时办理规划审批手续。独立开发的地下交通、商业、仓储、能源、通讯、管线、人防工程等设施,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规划审批手续。

第三十四条 对规划区内未编制或者不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以及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或者标准、规范的建设项目,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得作出规划许可。

第三十五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定用地位置和面积、使用性质、允许建设的范围、建筑密度、绿地率、容积率、基础设施、人民防空设施配套规定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定等规划条件,未确定规划条件的地块,不得划拨或者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容积率按照规划用地面积计算,地下建筑面积不计入容积率。

第三十六条 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得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中,擅自改变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规划条件及附图。

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时,不得改变原有规划条件及附图。第三十七条 对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批准用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撤销有关批准文件;占用土地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及时退回;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赔偿。

第三十八条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根据规划许可的规定进行建设,不得擅自改变规划许可的内容。确需变更的,应当依法经原批准机关同意后,重新办理相关手续。

第三十九条 城乡规划编制单位和勘察设计单位应当按照当地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条件进行设计,对设计质量负责。未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同意,不得擅自变更设计。

第四十条 市、镇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测绘单位进行定位、放线。测绘

单位应当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要求实地放线、出具真实测量报告以及附图。

定位、放线后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持书面申请、定位、放线测量报告等相关材料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验线。地下管线工程应当在覆土前申请验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书面申请之日起五日内现场核验放线情况。

第四十一条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持书面申请、竣工测绘报告等相关材料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规划核实手续。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对建设工程是否符合规划条件予以核实,符合规划条件的出具认可文件,未经核实或者经核实不符合规划条件的,建设单位不得组织竣工验收,建设工程不得交付使用,有关部门不得发放房屋产权证明。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竣工验收后六个月内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送有关竣工验收资料。

第四十二条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中规定应当拆除的原有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因施工需要临时搭建的设施,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建设工程规划核实前予以拆除并清理场地。

第二节 规划选址

第四十三条 按照国家规定需要有关部门批准、核准,以划

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在报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前,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办理选址意见书:

(一)建设单位应当持书面申请、拟建项目情况说明、现状地形图、选址论证报告等材料,向项目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二)需要上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选址意见书的建设项目,经项目所在地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由建设单位报上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三)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对建设项目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城乡规划要求进行审查。符合要求的,应当核发选址意见书或者签署审查意见;不符合要求的,不予核发选址意见书或者签署审查意见,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第四十四条 领取选址意见书后一年内,建设单位未依法取得项目批准或者核准手续,未向原核发机关申请延期或者申请延期未获批准的,选址意见书自行失效。

第四十五条 规划选址实施分级管理制度。下列建设项目或者开发区选址经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应当向省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核发选址意见书或选址审查意见:

(一)跨区域的公路、铁路、城际轨道交通、管道、输电线路、通信线路等;

(二)在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等各类保护区内的;

(三)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的设立、扩区、改变区位或者升级的;

(四)需要国家和省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核准的其他建设项目。

第三节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

第四十六条 在市、镇规划区内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在已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划拨建设用地上拟改变原批准用途的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核准、备案后,应当按照下列程序申请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一)建设单位持有关部门批准、核准、备案文件等材料,向项目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定规划条件,及时告知建设单位该地块是否需要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

(三)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城乡规划要求的,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不符合要求的,不予核发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第四十七条 在市、镇规划区内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应当按照下列程序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一)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持建设项目的批准、核准、备案文

件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等材料,向项目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

(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定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规划条件,及时告知建设单位或者个人该地块是否需要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

(三)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城乡规划要求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发放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发放并及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或者个人。

第四十八条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依法申请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两年内未取得建设用地审批手续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自行失效。

第四十九条 因国家安全、文物保护、地质灾害或者国家、省、市(州)实施重点工程建设等原因,建设项目无法按照原规划条件建设,确需变更建设用地规划许可手续的,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持原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现状地形图、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者土地权属证明、变更情况说明和建设项目批准、核准、备案文件等材料,向项目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二)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城乡规划要求的,城乡规划主

管部门应当按照法定程序重新提出规划条件,及时将依法变更后的规划条件通报同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并公示。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将依法变更后的规划条件报有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不符合要求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予变更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或者个人。

(三)建设单位或者个人与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重新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者变更出让合同后,向项目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变更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予以变更。

第四节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

第五十条 在市、镇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设施的,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一)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持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土地使用权证或者土地权属证明文件等材料,向项目所在地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需要建设单位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建设项目,还应当提交修建性详细规划;

(二)符合规划条件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不符合规划条

件的,不予核发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或者个人。

严禁擅自利用已竣工验收的建设工程改建、扩建建筑物、构筑物。

第五十一条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以及其他有关批准文件后,方可申请办理开工手续。两年内未取得建设工程开工许可手续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自行失效。

第五十二条 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对涉及公共利益或者利害关系人权益的建设工程,应当将工程的基本情况、规划依据、方案图纸和有关经济技术指标等内容向社会公示,征求利害关系人意见,公示时间不少于七日,公示时间不计入审批时限。

第五十三条 房屋接层、占用土地独立设置户外广告设施或者改变沿城市道路的房屋外立面等,应当依法向项目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五节 乡村建设规划许可

第五十四条 在乡、村庄规划区内集体土地上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 16

镇、乡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镇、乡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第五十五条 在乡、村庄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进行建设,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办理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六节 临时建设的规划管理

第五十六条 在市、镇规划区内进行临时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临时用地规划审批手续后,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办理批准手续,再向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临时建设工程规划审批手续。

第五十七条 临时建设应当按照项目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批准的用途使用,不得擅自改变使用性质,不得建造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

临时建设使用期限为二年。使用期满,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自行拆除,恢复土地原状。确需延期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原批准机关申请延期。

第五十八条 市、镇规划区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项目所在

地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予办理临时建设规划审批手续:

(一)影响近期建设规划或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以及交通、市容、安全的;

(二)以临时建设为名,建造住房或者进行各类生产经营活动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的;

(三)法律、法规规定不予办理的其他情形。

第四章

城乡规划的修改

第五十九条 组织编制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机关,应当每三至五年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征求公众意见。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镇人民代表大会和原审批机关提出评估报告并附具征求意见及对意见的答复情况。

第六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组织编制机关可以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修改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

(一)因上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城乡规划发生变更,提出修改规划要求的;

(二)行政区划调整确需修改规划的;

(三)因国家或者省批准重大建设工程确需修改规划的;

(四)经评估确需修改规划的;

(五)城乡规划审批机关认为应当修改规划的其他情形。修改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对原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向原审批机关报告;修改涉及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先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同意后,方可编制修改方案。

修改后的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的审批程序报批。

第六十一条 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对修改的必要性进行论证,征求规划地段内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并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原审批机关同意后,方可编制修改方案。修改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的审批程序报批。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涉及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的,应当先修改总体规划。

修改乡规划、村庄规划的,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的审批程序报批。

第六十二条 市、县、镇人民政府修改近期建设规划的,应当将修改后的近期建设规划报总体规划审批机关备案。

第六十三条

发放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因依法修改城乡规划需要撤回或者变更许可决定,给被许可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经依法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不得随意修改;确需修改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采取听证会等形式,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因修改给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六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实施、修改的监督检查。依法建立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制度, 对违反城乡规划的行为及时予以纠正。

第六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镇、乡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城乡规划的实施情况,并接受检查和监督。

第六十六条 省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城乡规划监测系统,加强对全省城乡规划实施的动态监督管理。

第六十七条 省、市(州)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并依法对城乡规划编制和实施情况进行督察。

第六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城乡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权采取以下措施:

(一)要求有关单位或者人员提供与被监督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并进行复制;

(二)要求有关单位或者人员就被监督事项涉及的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并根据需要进入现场进行勘测;

(三)责令有关单位或者人员停止违反城乡规划法律、法规的行为。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履行前款规定的监督检查职责,应当出示执法证件。被监督检查的单位或者人员应当予以配合,不得妨碍和阻挠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

第六十九条 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应当依法公开,供公众查阅和监督。

第七十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查处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时,发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应当向其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提出处分建议。

第七十一条 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罚,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给予行政处罚的,上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或者建议有关人民政府责令其给予行政处罚,并可直接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第七十二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违反本条例规定作出行政许可的,上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有权责令其撤销或者直接撤销该行政许可。因撤销行政许可给当事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违法作出行政许可的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赔偿。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四条 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上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依据职权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违反规定批准改变规划条件或者规划许可内容的;

(二)违反规定核发建设工程规划核实认可文件的;

(三)对违法建设行为未在规定期限内依法履行查处职责的;

(四)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七十五条 在市、镇规划区内,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

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实施规划影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改正后应当及时补办相关手续。

有下列严重影响城乡规划行为之一,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所得,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一)超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确定的建筑面积(计算容积率部分)且超出合理误差范围的;

(二)超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确定的建筑高度且超出合理误差范围的;

(三)占用城市公园、绿地、道路、停车场、广场、高压供电走廊、占压各种地下管线和消防通道进行建设的;

(四)在文化古迹保护地段进行建设的;

(五)建筑间距不符合国家和省有关标准、规范的;

(六)严重影响居民居住环境的;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严重影响城乡规划行为的。对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工程造价为工程的全部造价;对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为工程违规部分的造价。

第七十六条 在乡、村庄规划区内未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

第七十七条 建设单位未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验线,擅自开工建设的,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并处以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八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不拆除的,建设工

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措施。

对没有单位或者个人主张权属的建设工程,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查封现场,并公告处理决定。自公告之日起六十日内仍没有单位或者个人主张其权属的,可以采取强制拆除等措施。

第七章 附 则

吉林森工 篇3

李世杰主任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吉林农信坚持“农民致富的银行、微企成长的银行、居民兴业的银行”的市场定位,不断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创新经营管理机制,增强金融服务功能,经营发展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吉林农信资产总额3332亿元,列全省商业银行第一位;贷款总额1252.9亿元,列第一位;存款总额1920.6亿元,列第二位;全省营业网点1600多个,自助服务点5600多个,从业人员2.5万人,已经成为省内资产规模最大、贷款投放最多、网点覆盖最广、经营机制最活、社会贡献率最高的地方金融机构。

李世杰强调,多年来,中国电信吉林公司秉承“用户至上,用心服务”的服务理念,紧跟国际电信技术的发展潮流,实施品牌领先战略,以个性化、差异化、综合化、专业化的服务,全面提升了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特别是围绕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中心任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信息化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为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李世杰表示,吉林农信与中国电信吉林公司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广阔的合作前景。两家单位都是省内服务范围最广、服务客户最多的企业,有着非常广泛的合作空间。按照框架协议,吉林农信可以在現金管理、业务结算、财务管理、投资融资等方面为中国电信吉林公司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中国电信吉林公司在网络资源、金融信息服务、渠道建设、通讯服务、机房管理等方面为吉林农信提供支持。双方将重点在呼叫中心、资金归集和客户端缴费、网银业务、手机银行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客户资源共享优势,积极开展联合营销,共同进行业务宣传推广,提升双方市场份额和社会影响,通过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浦德松指出,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流、资金流、物流”是支撑经济发展引擎的三驾马车。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发展农村经济在“十二五”规划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面向三农提供金融与通信服务,为农民的致富提供有力支撑与保障,吉林农信与中国电信吉林公司的合作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浦德松强调,长期以来,吉林农信和中国电信吉林公司开展了广泛、深入且卓有成效的业务合作。为了在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下进一步深化、提升双方的合作关系,我们本着“长期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正式签约并且将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共同助力吉林经济和社会发展。

浦德松表示,中国电信吉林公司基于3G的综合信息服务项目“农村吉林”已成功为全省614个乡镇开通了网站,为广大农民发布、接受三农信息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农村吉林”建立了吉林公司与乡镇政府沟通的桥梁,今后中国电信吉林公司将与吉林农信在该业务上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进我省金融行业农村信息化发展。

签约仪式后,唐忠民理事长、李世杰主任等领导参观了中国电信吉林公司政企业务演示厅,浦德松总经理详细介绍了中 “农村吉林”手机网站建设和运营情况。

省联社主任助理王长义,中国电信吉林公司副总经理丛卓、中国电信吉林分公司长春分公司总经理郭英,省联社办公室、中小企业部、科技信息部主要负责人,中国电信吉林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签约仪式。

吉林森工 篇4

吉林森工集团是以经营森林资源为基础、多元化发展的国家大型企业集团,辖区位于吉林省长白山林区,所属临江、三岔子、湾沟、松江河、泉阳、露水河、白石山及红石8 个林业局,地跨柳河、靖宇、抚松、江源、临江、桦甸、蛟河、敦化8 个县(市、区),总经营面积134.8 万公顷。林木总蓄积1.82 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90.9%,乔木林公顷蓄积158.5 立方米/ 公顷,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木材生产基地。域内经济价值高、利用范围广的针阔叶树种约50 余种,各种野生动植物4000 余种,钼、金、铜、铁等矿产10 余类,矿泉水和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

经过多年建设发展,吉林森工集团在稳步推进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同时,建立了适应市场竞争的现代企业制度,培育了森林资源经营、林木精深加工、森林矿产水电、森林保健食品、森林生态旅游和金融地产服务业等六大产业体系。在母品牌“吉林森工”旗下,共持有各类商标536 件,三大子品牌“露水河”牌刨花板、“金桥”牌地板和“泉阳泉”牌矿泉水均为“中国名牌”产品。集团目前拥有人造板、地板、矿泉水、复合门、家具、百叶窗、林特产品等多个主导产品,以及上市公司、财务公司、投资公司和担保公司等多个投融资平台。

二、全面停伐给吉林森工集团带来的影响

2015 年4 月,吉林森工林区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标志着吉林森工集团已经全面进入保护资源的发展新阶段,这一政策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现有产业的发展,将导致木材采运业消失,人造板、地板、家具等木材加工企业无原料而停产或转向经营,生产设备闲置,富余人员增多,以及用于上述受影响的相关产业发展产生的巨额金融债务偿还困难。同时,停伐以后森工企业承担的环卫绿化、医疗卫生、离退休管理、市政管理等社会公益性支出以及营林防火等林业基础性建设支出也都将失去资金来源。

从长远看,停伐以后吉林森工林区:一是生态建设压力大。过去的长期采伐加之森林培育资金不足,生态系统恢复十分困难;二是产业转型困难多。吉林森工集团的传统产业和基础产业是木材采运和木材加工业,由于木材停伐、原料短缺,域内15 家骨干人造板、地板和木制品企业面临关停。虽然近年来集团立足于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努力发展以绿化苗木、生态旅游、矿泉水、林下经济、建筑地产和金融服务等为主的接续产业,但由于起步晚、起点低、规模小,现阶段还不足以支撑森工林区经济转型;三是抗击市场风险能力有待提升。虽然集团近几年来的经济发展较快,但经济总量不大,与国内500 强企业差距较大,面临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急需提升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四是富余人员安置困难。这部分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专业技能单一,转岗分流难度较大;五是民生改善和社会负担沉重。截至2015 年末,吉林森工集团累计完成林业棚户区改造任务66685 户。累计投入22.8 亿元改造林区供热、供水、供电、道路等基础设施,使林区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为缓解建设资金紧张等问题,企业通过争取政策、银行贷款、自筹等方式积极筹措资金,给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三、吉林森工集团经济转型发展的总体思路

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深刻论述,为加快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指明了方向。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引导林业发展,尤其是《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的出台势必会对国有林区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近年来,吉林森工集团积极推进由单一利用林木资源向综合开发林区多种资源、特别是非林非木资源的转变,停伐以后,应继续坚持走多元化发展战略,同时辅以品牌发展战略和低成本扩张战略。具体在做好基础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替代产业,积极探索现代服务等新兴行业。

首先,做好基础产业:包括森林培育和绿化苗木产业,以人造板、地板、家具为主导的林木深加工产业。这些产业是集团发展的基石产业,在巩固好现有基础的条件下,进行适当调整。

其次,大力发展替代产业:包括以矿泉水、林特产品加工为主的森林食品医药产业,该产业是集团未来一段时期发展的重点。要依托矿泉水、人参和林下特色资源优势,科学开发、合理开采,培塑自主品牌,搭建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经营平台,创建可持续发展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商业模式。

再次,积极探索现代服务业:包括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建筑地产业,以金融证券、保险投资为主的金融服务业,以木材进出口为主、其他产品为辅的国内代理和自营业务。同时整合人造板、地板、矿泉水的物资集散资源,开发建设仓储物流产业。

四、吉林森工集团经济转型发展的具体途径

(一)转变经营方式,做好森林资源培育基础工作

在严格执行全面停伐工作的同时,要加大人工造林、补植补造、森林抚育和封山育林的力度,对天然林以恢复顶级群落为目标,增加珍贵树种营造比例。同时要加快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推进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珍贵树种大径级用材林、红松果材兼用林和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坚持“走出去”战略,通过并购重组和股份制经营方式,收购省外、境外林地资源,建设外埠工业原料林基地。

(二)依托林地资源,打造绿色苗木产业新引擎

进一步发展苗木花卉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林区土地、野生苗木花卉种质资源、生产设施和劳动力等优势,在集团8 个林业局经营范围内及周边地区选择适宜长白山区生长的苗木建设绿化苗木基地和林苗一体化基地,大力发展绿化用苗木,选育发展加工花卉,努力建设成生产规模化、品种多样化、林苗一体化、栽培专业化的绿化苗木基地。同时,依托集团苗木培育的技术优势,积极推进域外绿化苗木产业建设,建设北京、山东等省外绿化苗木生产基地。

(三)调整产品结构,加快木材加工产业转型发展步伐

以停伐为契机,关停、整合因原料短缺受到影响且产能相对低下的人造板、地板等加工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资本运作、整合资源,保持住“露水河”、“金桥”等中国知名品牌的持续竞争力。借助并购重组河北中盐银港人造板公司的契机向域外发展,利用集团在省外木材加工企业的产能,实施低成本扩张战略,适时并购重组华南和西南地区的人造板生产企业。同时,加大省外人工速生丰产林的收购力度,保障加工原料供应,坚持向林板一体化经营方向发展;积极研究利用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东南亚国家丰富的森林资源,建立国外木材加工基地,开拓国际市场;另一方面,要努力推进产业产品转型升级,建立集中的产品研发体系,加大对新型建材的开发研究,以发展轻质和无醛绿色环保人造板材为方向,拓宽木材产品的市场应用领域,实现多品种开发。

(四)实施全面开发,促进森林食品医药产业规模化发展

首先要加快矿泉水产业发展,进一步扩大产能。发挥“泉阳泉”品牌和技术优势,利用各林业局已探明的水源优势,合作开发优质矿泉水源,形成矿泉水及长白山特色饮品产能,打造吉林森工矿泉水产业园区;其次要充分依托自然资源,在辖区内分别选择山野菜、五味子、山葡萄、蓝莓、胡桃楸、红松果林等生长集中连片的林地,加以重点改培和管护,促进物种保留蓄量,建设一批森林食品和药材基地。进一步扩大施业区内天麻、人参、玉竹等林下中药材的种植规模。利用林区闲置厂房、场院改建香菇、木耳、元蘑等食用菌生产基地。进一步增加冷水鱼、森林鸡、森林猪养殖数量。林下经济要大力推广“公司+ 基地+ 农户”的运作模式,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进程,提高林特产品附加效益,实现森林食品和药材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

(五)发展绿色经济,做大做强森林生态旅游产业

依托长白山和集团所属8 个国家级森林公园的资源优势,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以观光游、生态游、避暑游、养生游、休闲游、冰雪游为重点,打造环长白山精品旅游景区和路线,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吸引知名旅游企业,以股权融资、资产证券化等多种融资方式,加快对重点景区景点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仙人桥温泉养生度假区、白山湖水上观光区、露水河国际狩猎场、靖宇关东影视城等景区景点。积极促进旅游与相关服务业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景区规模和服务水平[2]。同时要进一步创新市场营销手段,培育壮大旅行社,加快森林旅游纪念品开发,强化旅游安全管理,全力打造森工旅游品牌。

(六)防范化解风险,稳健发展金融证券产业

以财务公司、投资公司和担保公司等为平台,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引入社会资本,降低股权比例,实现股权多元化,降低经营风险。财务公司在开展结算业务、信贷业务的基础上,着力开展二级市场股票投资和发行财务公司债券等业务。与银行办理同业存款、投资理财和资产证券化等业务。与证券公司办理短期债券投资及债券逆回购等业务;投资公司要积极寻求具有稳定收益性、成长性的项目实现投资收益,协调集团相关产业做大做强,实现从市场融资来扩大规模和资本增值;担保公司要在巩固持续发展小额贷款、担保等主营业务的基础上,逐渐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比重,加速扩大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和金融仓储业务。

(七)积极稳步调整,拓展建筑地产业发展空间

认真研究各级政府房地产业发展政策和发展方向,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多元化发展。进一步整合内部资源,积累管理和运营人才资源,大力提升房地产增值能力,打造在吉林省区域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地产品牌。对储备地块除选择留用外,适时出售变现,减轻资金占用压力。加快销售现有楼盘,在压缩商业性地产项目开发的同时向林区养老地产和生态休闲旅游地产转移。

(八)释放创新驱动,加快推进贸易仓储信息产业发展

集团驻上海自由贸易区企业要充分发挥枢纽优势,积极研究前沿产业和新兴产业,特别是要深入研究木材代理这种公司运营的新模式。同时要积极壮大电子商务发展平台。利用淘宝网、京东商城等主流电商平台,整合现有长白山林特产品实体经济资源,打造林特产品、生态旅游、环保建材、绿色家居四大业务板块,构建电子商务和实体专卖店相互对接的销售业态体系,并在各大城市建立产品体验店和仓储服务中心。此外,还要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基础资源信息整合,实现集团信息资源的共享、统一管理和服务,增强决策支持和应急处理能力,提升集团公司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赵树丛.主动适应新常态,实现林业新发展,为改善生态改善民生作出更大贡献[N].中国绿色时报,2015(2)

[2]郭莹.吉林森工旅游集团森林旅游的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5)

吉林森工 篇5

是在199月21日建校50周年庆典的时候举行的。校训碑形状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帆船,象征着学校的事业披荆斩棘,一帆风顺,勇往直前!上面镌刻着由吉林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金义庵书写的“求实创新 励志图强”八个苍劲有力的红色大字,这八字校训集中体现了吉大几代人脚踏实地、艰苦创业、勇于进取、奋力拼搏的精神风貌。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对校训给予新的诠释,既要将6校合并的新吉林大学所进行的改革实践沉淀进去,也要将吉林大学在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迈进的进程中必须吸纳的新的理念、新的思想和新的教学与管理风格凝练其中,赋予新的内容与时代特征。新吉林大学于启动现代大学精神研究,着重研究了合并的原5所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优秀传统、办学理念、校风学风和价值观念,并对“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校训进行了与时俱进的诠释,在此基础上提出21世纪的吉大精神。年12月29日在《吉林大学章程》中进一步凝炼出以求真务实、自由民主、开放兼容、隆法明德、与时俱进为核心的大学精神。

聚焦吉林 期待精彩 篇6

40余家媒体、60余名记者,各种“长枪短炮”齐上阵,代表们踊跃发言,镁光灯频频闪动……3月6日下午,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吉林代表团第一小组在驻地举行媒体“开放日”活动。美国彭博新闻社、日本共同社、香港文汇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把目光投向吉林。

精彩发言自信坚定

分组审议开始了。代表们似乎根本没有受到众多中外媒体记者的影响,或倾听、或记录、或发言,神情专注。大家谈成绩,发自肺腑;提建议,情真意切;谋发展,献计献策。说者言无不尽,听者全神贯注,代表们质朴而生动的发言,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在场的记者。在每一位代表发言期间,现场的文字记者都仔细倾听,认真记录,生怕漏掉其中的精彩语句,努力寻找新闻亮点。摄影、摄像记者的长焦短镜竞相瞄准,频频闪光,不放过每一个精彩瞬间。现场那“沙沙”的记录声和“咔咔”的相机快门声始终萦绕耳边。

张安顺、徐建一、李秀林、侯启军、孙鹤娟等代表先后发言。大家畅谈对政府工作报告的体会,并围绕推进民族地区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企业品牌战略、加快人参产业发展、推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等问题,畅所欲言。开放、务实、自信,我省全国人大代表的风采,给中外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虽然已经做了很好的发言,但现场的记者们明显意犹未尽。率先发言的张安顺和徐建一,成为记者们追逐的焦点人物。看到他们离开座位,记者们立即跑上去“围追堵截”,对于自己最关心的问题,展开了又一轮采访。

谈报告,说感想,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

记者提问聚焦发展

“开放日”最精彩的环节,当属会议最后进行的记者提问。

“今天的讨论就进行到这里,下面的时间请记者们自由提问。”

代表团副团长、主持人聂文权的话音剛落,《香港商报》、《中国汽车报》、日本共同社、《经济观察报》、《香港大公报》等记者纷纷提问:延边州如何实现更好地开发开放?吉林省将采取何种方式更好地加强校车管理?一汽集团在校车生产方面有何想法?吉林省如何做好文化惠民工作……一个接一个“有备而来”的提问,聚焦吉林发展,聚焦民生实事,聚焦人大代表关注的热点。

虽然记者的问题一个连着一个,涉及多方面内容,但没有一个问题把我省代表们“问倒”。他们条理清晰、简明扼要,更多地用数据说话,用实绩实例展现吉林。一个个铿锵有力的回答,展示着吉林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展现着对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而一个个热点话题,让会场气氛持续升温。不知不觉中,提问时间一闪而过。主持人不得不宣布:“集中采访活动结束!”并向前来采访的记者们表示感谢。

会议议程结束后,记者们又三五成群,将几位代表围住展开采访。代表们带着微笑,边走边解答问题。

短短两个半小时,吉林代表团的媒体开放日活动结束了,但代表们精彩的发言,睿智的回答,深深地吸引了中外记者的眼球,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吉林改革开放、关注民生、情牵百姓的形象,真切体会到了吉林在应对挑战中赢得新机遇、在破解难题中实现新发展的坚定信心。

这是一个互动交流、坦诚沟通的舞台。这是一个展示吉林、宣传吉林的契机。蓬勃发展的吉林,有着说不完的话题。

发展开放的吉林,无限精彩值得期待。

吉林森工 篇7

一、生态吉林·绿色精品

吉林省地处我国的东北边陲,自然生态环境优越,物产资源丰富。东部长白山区林海茫茫,森林生态系统完整,生物种类十分丰富,为中国重要的药材资源基地;中部松辽平原一览无际,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素称“黑土地之乡”、“黄金玉米带”,是中国玉米、大豆、油料等优质农产品的主产区;西部草原湿地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因此,吉林大集的活动主题为“生态吉林,绿色精品”。

此次在北京开展“吉林商品大集”活动,加强了与北京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为首都人民提供黑土地生产出来的绿色食品和关东文化开发出来的环保制成品。

二、黑土吉货, 广受青睐

凭借吉林省丰厚的地理优势,吉林商品可谓琳琅满目,各具特色。不但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同时各式的商品也为大集增色不少。81家参展企业,带来了集杂粮、饮料和酒、土特产、日用工艺品四大类、280种特色产品参展。其中有“东北三宝”之称的人参、貂皮和鹿茸;也有已列入吉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彪哥牌煎饼。

1、杂粮类:吉林位于松花江、嫩江、第二松花江的三江汇合处,该区域土质肥沃、有机含量高、无污染,主要产品包括有机大米、绿色大米、贡米、黄小米、高粱米、荞麦粉、粘玉米、绿豆等。

2、饮料和酒类:

龙须茶:是以玉米须为主原料,辅以长白山药食同源的地道植物开发的系列保健植物。

正通小烧酒:是产于中国北方著名粮食产区的优质粮食为原料,用中国古老的民间酿酒技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精心酿造而成。香气纯正,口味绵甜。

黑木耳露:是由精选长白山优质黑木耳辅以山楂红枣制成。

3、土特产类:“东北三宝”中的人参和鹿茸、黑木耳、核桃、榛子、黑土豆、黑花生、紫地瓜等都是精选于长白山林区野生资源为原料。

4、日用工艺品类:剪纸、布糊画、羽绒制品、皮草制品等。

三、现场火爆销售额节节攀升

大集展销期间前来选购的人群络绎不绝,不仅商品各具特色,零售业绩佳,还吸引了大批采购商前来洽谈。3天累计现场销售额达157万元,累计洽谈金额达355万元。其中,长春市一品鲜酱菜食品有限公司与北京一鸣永盛商贸公司就一品鲜冷面达成300万元的签约金额;长春鸿达光电子与生物统计识别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和人民大学就铭门500多功能防盗门锁达成了20万元的签约金额。此外,“吉林商品大集”还吸引了宜家、家乐福、超市发、华冠等十余家北京知名商业企业前来采购洽谈。

吉林森工 篇8

一、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

2005年, 森工集团制定并下发了《内部控制制度实施要点》, 各子公司在内部控制实施要点的基础上, 普遍修改和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近年审计部门开展内部控制制度评价审计时, 尤其是通过2007年三季度开展了重点企业的内部控制专项调研, 发现内控制度还存在缺陷。一是制度没有形成体系, 规范的业务内容不全, 审计部门仅就内部控制比较应急项目提出要求, 没有按照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评价体系和执行体系的总体框架分步建设, 缺乏总体性。尤其是在审计过程中发现有些地方存在内部控制的缺陷和漏洞, 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来遵循;二是制度建设不全。企业制定内控制度基本是岗位责任制的内容, 制度只规定岗位人员应负的责任, 对具体业务流程中审批、授权、制衡、监督及报表等要求没有制定, 缺乏可操作性;三是已建制度存在缺陷。制度中授权不清晰, 一个业务流程由多个部门分别制定多个制度及一个业务流程由一个部门完成等;四是制度执行存在偏差。由于制度本身规定内容不全, 要求不明确, 缺乏操作性, 执行的伸缩性较大, 出现很多漏洞, 造成经营损失;五是对制度监督不够。没有形成经常性监督机制, 对制度的执行效果缺乏评价, 制度不能随业务扩大而不断修订和完善。这些都影响和制约着集团公司管控, 更制约了内部审计工作在内部控制评价和监控方面的发展。

鉴于上述情况, 审计部门充分认识到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增强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紧迫感。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作为内审部门工作重点, 作为公司治理的关键环节和经营管理的重要举措, 在企业发展壮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内部控制体系, 使全部经营项目都可纳入可控状态下的规范化轨道, 利于审计工作对风险的监控和确认, 也有利于集团和各子公司的发展, 为集团公司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框架

内控制度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是一个层次分明、内容完整、衔接有序、整体互动的有机统一体。这是与过去只单纯强调制度建设最大不同点。内控体系与原来的企业管理办法和岗位责任制不同, 内部控制要求授权清晰、控制点明确、业务流程由不相容职能的部门分别完成。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审计部门成立了由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及集团公司从事企业管理、法律事务、人力资源管理及财务、审计纪检等方面的主管领导和专业人员组成的内部控制建设办公室, 反复推敲探讨, 制定了内控体系建设方案。主管领导组织并带领制度建设办公室的成员外出学习, 在充分学习国家财政部印发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 (讨论稿) 17项具体规范的基础上, 学习外部企业的成功经验, 结合审计部门集团的实际, 推出了森工集团的内部控制体系框架。

框架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集团的基础管理制度, 涵盖公司内部环境, 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企业文化等内容。第二层次是集团的管理控制制度, 主要侧重于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控, 涵盖公司战略、人力资源政策、财务管理、经济运行分析、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检查等方面内容。第三层次是集团的内部控制具体规范, 主要侧重于子公司具体业务的管控, 涵盖子公司资金运营、预算、采购与销售、存货以及对外业务办理等方面内容。

按照集团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要求, 结合集团公司实际情况, 本着“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和“分层次、分阶段”的原则实施内控体系建设。合理确定工作的总体目标, 明确各阶段的任务, 促进内控体系建设工作的稳妥开展。

1.确定目标和任务。

由审计部门牵头, 召开了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建设方案研讨会, 征求总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牵头部门对拟建的内控制度的意见和建议, 并将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和分析, 制定了责任分工表。对分工明细表列明的工作任务进行研究讨论, 达成一致意见后, 具体确定制度建设的职责分工, 详细规定主管领导、牵头部门、部门负责人、执笔人, 部署落实。

2.下发了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方案。

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时间、内容、分工以及方式和方法等内容做了明确规定。

3.制定内部控制制度。

按照确定目标, 确立建设43项制度。审计部门分两大部分, 一是由集团公司总部来制定的制度, 组织各部门编写, 原有的制度进一步修改完善;二是抽调专业人员制定具体规范。两部分齐头并进, 分别完成, 既有合作又有分工。对制度的编写, 审计部门对文档进行了编号, 并统一了文档编制标准, 对于具体控制规范, 还制定了38个业务流程图, 24个关键控制文档, 87张控制证据图表, 明确了41个关键控制点和需规避的风险点。

完成了初稿起草工作后, 又广泛征求和吸收了各子公司的意见, 组织了行业专家、有实践经验的企业负责人和专业人员召开评审会, 对具体业务控制规范和流程进行审议和修改, 并反复推敲, 现已编辑成册, 经集团公司董事会审定通过并正式下发执行。

三、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对策

1.开展内部控制制度培训, 使内部控制制度收到实效, 提高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质量。计划采取集中培训、审计人员审前培训等方式, 加强企业管理层、执行人员和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学习和理解, 对审计人员要采取专门培训或审前培训, 提升审计人员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 为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和评价工作奠定基础。

2.开展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和评价。总体目标:通过审计检查和评估, 公司抓住关键点的控制, 按照内部控制制度开展经营活动, 经营合法合规, 有效地利用企业资源, 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保证企业经济目标的实现。内部控制检查具体目标:针对具体控制规范中规定的41项关键控制点, 各子公司在对关键控制点的执行情况实行自我评估后, 检查组重点评估41项关键控制点的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

吉林森工 篇9

1 吉林卫视在吉林省区域形象构建中的作用

区域形象又叫地区形象或地方形象,是指一个区域对内和对外的整体形象,是区域内外的公众对区域的总印象和总评价。这种印象和评价既包括区域的自然环境等物质的方面,也包括区域的经济、文化、政治和历史等精神方面,还包括在区域范围内居住的人的行为表现,既是区域空间的总括,也是区域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志之一[1]。吉林省的区域形象主要是指吉林省在对外交往中呈现给其他省市乃至全国或者全世界民众的对于吉林省的一个整体印象。

吉林卫视始建于1959年,“新闻综合频道”作为其定位,是吉林省与他省份进行交流的重要窗口。吉林卫视作为吉林省对外宣传媒介,承担着向外界民众展示吉林省形象的责任和使命,是其他省份乃至全国受众了解吉林省区域形象的重要通道,在吉林省进行区域形象构建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新闻事件”塑造区域形象,不仅体现了媒介的议题设置功能,还体现了媒介策划手段的综合运用[2]。通过对已发生的新闻的报道风格进行策划,可以让新闻报道实现最佳的传播的效果。

2《新闻早报》对吉林省区域形象的构建

《新闻早报》对吉林省区域形象的建栏目版块,6:30分播出。《新闻早报》是以民生新闻为主,侧重服务性信息发布,包括今晨最新、今日发生、省内热点、国内最新和国际聚焦等内容,并穿插多次气象、出行、招聘会等服务信息发布[3]。

民生新闻的报道对本省形象的塑造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民生新闻的特点在于在第一时间内将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解读给广大的人民群众,加强民众与政府之间的理解与沟通。因此,政府需要通过民生新闻来进行自身的形象传播[4]。

而《新闻早报》作为吉林卫视的一档民生新闻,通过对百姓所关心的民生问题的报道,从大众角度将吉林省的人文景观、风土人情、经济活力和文化底蕴等特色传递给各省乃至全国的观众。

3《新闻早报》对吉林省区域形象建构的策略分析

吉林卫视作为吉林省对外交往中“喉舌”,是吉林省的信息的传播媒介。正是因为大众传播对于省区域形象的建构至关重要,因此每个省都会制定最符合本省民情的媒体策略。而《新闻早报》作为吉林卫视的新闻类节目,在建构省区域形象中应遵循以下策略。

3.1 通过选取亲民性的报道题材塑造人文情怀的区域形象

在《新闻早报》中,通过报道百姓关注的服务型信,以及省内的热点话题,拉近百姓和政府之间的距离,展现了一种平民理念,从而树立起具有良好人文情怀的区域形象。

3.2 通过本土化的报道题材塑造具有吉林特色的区域形象

《新闻早报》主要对本土的热点信息进行报道,而这些信息在采集、传播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展示出吉林省的地域文化特色、经济状况及民俗风情,从而塑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形象。

3.3 通过报道正面的民生新闻提升吉林省区域的社会文化品位

《新闻早报》的定位主要是以人文关怀为主,把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信息,以一种正面的、向上的方式来报道,并积极地帮助广大群众解决问题,进而塑造具有较高社会文化品位的区域形象。

吉林省区域形象的建构是一个长期过程,而吉林卫视作为吉林省的官方媒介,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要更加明确自己的发展定位,努力打造具有本土气息的栏目,才能更有效地建构一个优秀的区域形象,提升吉林省的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马志强.论区域形象与区域发展[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2]李兴亮,柳芬.试论公益新闻对区域形象的塑造[J].新闻研究导刊,2012(9).

[3]吴晓礼.吉林卫视新闻节目构成分析[J].科技传播,2015(14).

吉林森工 篇10

追本溯源, 社会融入的概念来源于迪尔凯姆的社会整合理论, 他从社会分工的角度论述了西方社会从以机械团结为纽带的社会向以有机团结为纽带的社会转型, 分工的发展会促使社会的组成部分在功能上互相依赖, 从而促进社会整合。在此之后, 学者们从社会整合理论中逐渐引申出社会融入的概念。社会融入在群体层面关注社会整合, 更加注重不同群体对社会的融合情况。城市化, 亦可以被看做是一种人口迁移现象, 来自农村的移民能够融入城市是衡量城市水平的重要标志。社会融入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 如斯科特认为社会融合应该包括情感融合和行为融合两方面内容。在本文的分析中, 将社会融合的内容界定为经济、政治、心理和社会关系四个维度的内容。

吉林市J村位于城市的东南部, 紧邻城区, 是一典型的城郊村。伴随吉林市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 J村由于其地理位置十分便捷, 大量农用土地用于城市建设, 辖区内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为解决这些失地农民的面临的各种问题, 吉林市各级政府和J村村委会制定了大量的惠民政策。J村先后投资2.2亿元建立农民新村, 以成本价卖给当地农民, 大量的失地农民从原来的平方住宅搬进了现代化的商品住宅小区。同时兴办各类企业, 解决当地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2012年, 村办企业共6家, 安置近600名村民就业。在社会保障方面, J村把村民的就业、养老、医疗、教育、社会救助纳入村民福利保障体系, 对村民的各项社会保障给予相应补贴。虽然J村的各项举措为失地农民解决了居住、收入和社会保障方面的难题, 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城乡二元管理体制, 当地农民真正的融入城市还存在相当程度的困境。

1 经济融入困境

经济融入主要指失地农民在职业身份转变之后的所能过获得的物质方面的保障。这些农民在失去耕地之后, 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从农业生产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的问题, 稳定的就业和稳定收入是失地农民融入城市的经济保障。J村的农民在耕地被征用之后, 普遍获得了数目可观的现金补偿以及商品房的住房补偿。为促使失地农民顺利的向非农产业转移, J村在再就业培训、自主创业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努力。同时依托J村地处城乡接合部的区位优势, 大力兴办村办企业, 最大限度安置当地村民的就业建。2012年, 集体收入2006万元, 失地农民从集体经济中获得的分红近万元。

虽然在失地之后, 当地农民获得收途径增多了, 经济收入也有所增长;但是与城市居民相比, 文化程度和各项技能相对较低, 依然无法在就业市场中与城市居民相竞争, 导致他们在工资收入上仍旧呈现不稳定特征。同时, 在失地之后, 居住空间的变化, 使得农民在生活上的支出明显增加, 食物支出、物业管理费用、冬季取暖费用显著提高, 加大了失地农民的生活成本。虽然, J村的失地农民生活水平与城市居民相比逐渐缩小, 但还存在一定距离。

2 政治融入困境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特征之一就是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 市民待遇一直是失地农民的政治诉求。通过调查发现, 当地失地农民依然保留农业户口的身份, 在社会保障方面依然与城市居民存在一定的差距。他们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社会救助方面的待遇还没有与城市居民实行统一标准和完全并轨。如在医疗保险方面, 当地村民参保的依然是农村合作医疗, 虽然村集体每年支出近40万元给予补贴, 但是其保障的水平与城市居民相比仍有差距。在J村, 还存在一些由于生病、身体残疾、年纪偏大等原因无法实现就业的失地农民, 在失去土地保障之后, 成为了失业、待业人群, 为这些人提供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对于这部分人来说, 还没有纳入社会保障和福利的体系, 对这些人的社会救助还在完全依靠村集体。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二元管理体制造成了城市居民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享有特殊的待遇, 农村居民是无法享有这些公民权利的。失地农民的市民化, 首先要在社会制度上做出根本性的改革。所以要想彻底解决失地农民的政治融入困境, 应该从根本上对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社会制度进行改革, 打破固有的城乡区隔, 真正的实现城乡一体化。

3 心理融入困境

心理融入是衡量失地农民市民化的重要标准, 只有在心理上融合城市、认同城市, 才意味着城市文化对失地农民的再社会化过程走向完结。土地对于农民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生计方式, 同时还承载着农民对土地的深厚情感。被动的失去土地, 必然会给农民带来心理上冲击。通过调查发现, 失地农民的心理融入困境主要表现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和对社区的认同上。中国的农村社会带有比较明显的乡土性, 这种乡土文化塑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农民的人格特征。当失去土地之后, 这种乡土文化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础, 必然会给失地农民带来心理上的不适应, 焦虑、自卑、胆怯、生活看不到希望等情绪充斥着失地农民的内心。虽然这些失地农民在身份上依然保留农民或者村民的身份, 但已经没有土地可耕种;如果说他们已经成为市民, 但却没有获得与城市居民相一致的工作待遇和社会保障体系。这种尴尬境地造成了失地农民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困境。J村的土地被大量用于建设商品住宅小区, 尤其是高档住宅小区。村民所住的回迁楼与洋房、别墅毗邻,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隔阂。大量的陌生人涌入这个原本由血缘、地缘关系所形成的熟人社区, 人们的情感逐渐的淡化、生疏。乡村文化的衰落带来了结果就是失地农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也在不断的下降。

4 社会关系融入困境

社会是社会关系的体系, 而社会关系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在失地之前, 在J村这个熟人中, 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是比较频繁和深入的。农闲时间, 互相串门、聊天;农忙时节, 大家互相帮助。失去土地之后, 随着居住环境的改变, 村民之间的社会交往发生了变化。大量外来人口的进入改变了社区的人口结构, 城市人口的数量已远超原有村民的数量, 小区的管理模式与原来的村委会管理具有明显的差异, 这些外来的城市文化一定程度上改变失地农民的生活方式。但是通过调查发现, J村的失地农民社会交往的对象还是当地原有的村民, 虽然他们之间社会交往的强度已在下降。他们与外来的城市居民之间在社会交往的方式和交往的途径依然存在差异, 城市社会中的社会交往带有理性化、非个人化、非情感化、疏离、淡漠的特征, 与乡村社区中那种富有人情味、充满情感、唇齿相依的社会交往截然不同, 这种社会交往上的差异为失地农民的社会融入带来不小的障碍。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 农民失去耕地, 不仅仅意味着身份的变化, 更多的是他们能够从生计方式、政治权利、社会心理以及社会关系上真正的融入到城市社会中。有效解决失地农民的市民化过程中的城市融入困境是提高我国城市化质量的根本保证, 是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本质要求。失地农民的市民化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 在个人层面需要失地农民自身改变传统观念,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社区层面, 村委会向城市社区转型过程中要提高管理水平, 注重社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在政府层面, 改革城乡二元分割的管理体制, 积极促进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参考文献

[1]李宁.吉林省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增长趋势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6 (03) .

[2]迪尔凯姆.社会分工论[M].三联书店, 2000.

[3]张建国.失地农民的社会适应性研究[D].武汉大学, 2001.

[4]李飞.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社会适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9.

吉林冬季之旅 篇11

贝bèi卡kǎ在zài家jiā睡shuì了le个ɡe天tiān昏hūn地dì暗àn,直zhí到dào太tài保bǎo打dǎ来lái电diàn话huà。贝bèi卡kǎ不bú耐nài烦fán地de接jiē起qǐ电diàn话huà,说shuō:“太tài保bǎo,让rànɡ我wǒ再zài睡shuì会huìr儿好hǎo吗mɑ?”

太tài保bǎo答dá道dào:“还hái睡shuì?那nà我wǒ自zì己jǐ去qù吃chī好hǎo吃chī的de啦lɑ!”

一yì听tīnɡ到dào好hǎo吃chī的de,贝bèi卡kǎ马mǎ上shànɡ爬pá起qǐ来lɑi,说shuō:“什shén么me好hǎo吃chī的de?等děnɡ等děnɡ我wǒ!”

三sān套tào碗wǎn

几jǐ个ɡe小xiǎo时shí过ɡuò去qu了le,贝bèi卡kǎ和hé太tài保bǎo来lái到dào了le位wèi于yú我wǒ国ɡuó东dōnɡ北běi部bù的de吉jí林lín省shěnɡ。

太tài保bǎo对duì贝bèi卡kǎ说shuō:“我wǒ大dà姨yí家jiā今jīn天tiān要yào招zhāo待dài客kè人rén,待dāi会huìr儿让rànɡ你nǐ见jiàn识shi见jiàn识shi传chuán说shuō中zhōnɡ的de三sān套tào碗wǎn。”

贝bèi卡kǎ问wèn:“三sān套tào碗wǎn?是shì两liǎnɡ荤hūn一yí素sù的de意yì思si吗mɑ?”

太tài保bǎo听tīnɡ了le,差chà点diǎnr儿没méi跌diē倒dǎo,没méi好hǎo气qì地de说shuō:“我wǒ说shuō的de是shì满mǎn族zú的de名mínɡ宴yàn,你nǐ以yǐ为wéi是shì快kuài餐cān啊ɑ!”

“那nà……”贝bèi卡kǎ正zhènɡ想xiǎnɡ提tí问wèn,菜cài就jiù上shànɡ桌zhuō了le,他tā偷tōu偷tōu地de把bǎ手shǒu伸shēn向xiànɡ鸡jī腿tuǐ。

太tài保bǎo抓zhuā住zhù贝bèi卡kǎ的de魔mó爪zhǎo,小xiǎo声shēnɡ地de说shuō:“长zhǎnɡ辈bèi没méi动dònɡ筷kuài,你nǐ敢ɡǎn先xiān动dònɡ手shǒu?”

贝bèi卡kǎ一yì脸liǎn委wěi屈qū,太tài保bǎo摇yáo摇yɑo头tóu,说shuō:“着zháo什shén么me急jí!我wǒ先xiān给ɡěi你nǐ介jiè绍shào介jiè绍shào吧bɑ!三sān套tào碗wǎn席xí由yóu二èr十shí几jǐ道dào菜cài组zǔ成chénɡ,因yīn为wèi是shì用yònɡ‘杯bēi碗wǎn’、‘中zhōnɡ碗wǎn’、‘座zuò碗wǎn’三sān套tào碗wǎn装zhuānɡ菜cài,所suǒ以yǐ名mínɡ为wéi‘三sān套tào碗wǎn’席xí。你nǐ看kàn,那nà道dào白bái红hónɡ相xiānɡ间jiàn的de是shì我wǒ最zuì爱ài吃chī的de白bái肉ròu血xiě肠chánɡ,它tā下xià边biān是shì黄huánɡ金jīn肉ròu片piàn,还hái有yǒu关ɡuān东dōnɡ蒸zhēnɡ鱼yú,都dōu是shì满mǎn族zú名mínɡ菜cài呢ne!”

贝bèi卡kǎ听tīnɡ完wán这zhè些xiē,口kǒu水shuǐ都dōu忍rěn不bú住zhù要yào流liú下xià来lɑi了le。等děnɡ了le半bàn天tiān,终zhōnɡ于yú开kāi动dònɡ啦lɑ!

松sōnɡ花huā湖hú滑huá雪xuě场chǎnɡ

贝bèi卡kǎ吃chī饱bǎo以yǐ后hòu就jiù缠chán着zhe太tài保bǎo教jiāo他tā滑huá雪xuě,于yú是shì他tā们men来lái到dào了le开kāi阔kuò的de松sōnɡ花huā湖hú滑huá雪xuě场chǎnɡ。

“哇wā,好hǎo大dà的de滑huá雪xuě场chǎnɡ啊ɑ!”贝bèi卡kǎ欢huān呼hū着zhe说shuō。

太tài保bǎo点diǎn点diɑn头tóu,说shuō:“这zhè里lǐ坡pō度dù适shì中zhōnɡ,避bì风fēnɡ性xìnɡ好hǎo,很hěn适shì合hé滑huá雪xuě。你nǐ算suàn算suɑn,如rú果ɡuǒ它tā每měi天tiān上shànɡ午wǔ8点diǎn到dào下xià午wǔ3点diǎn开kāi放fànɡ,每měi小xiǎo时shí接jiē待dài2000名mínɡ游yóu客kè,一yì天tiān可kě以yǐ接jiē待dài多duō少shǎo游yóu客kè呢ne?”

贝bèi卡kǎ没méi回huí答dá,继jì续xù缠chán着zhe太tài保bǎo教jiāo他tā滑huá雪xuě。学xué了le一yì些xiē基jī本běn姿zī势shì,贝bèi卡kǎ就jiù想xiǎnɡ开kāi溜liū,却què被bèi太tài保bǎo一yì把bǎ抓zhuā住zhù了le。

太tài保bǎo看kàn着zhe贝bèi卡kǎ,说shuō:“往wǎnɡ哪nǎr儿跑pǎo?我wǒ还hái没méi教jiāo你nǐ正zhènɡ确què的de摔shuāi倒dǎo方fānɡ式shì呢ne!”

贝bèi卡kǎ大dà笑xiào着zhe说shuō:“哈hā哈hɑ!摔shuāi倒dǎo也yě要yào教jiāo?”

nlc202309030309

太tài保bǎo严yán肃sù地de说shuō:“安ān全quán第dì一yī!记jì住zhù,摔shuāi倒dǎo时shí身shēn体tǐ向xiànɡ两liǎnɡ侧cè倒dǎo,绝jué不bù能nénɡ往wǎnɡ正zhènɡ后hòu方fānɡ坐zuò下xià,因yīn为wèi那nà样yànɡ屁pì股ɡǔ坐zuò不bú到dào地dì面miàn。”

贝bèi卡kǎ点diǎn点diɑn头tóu,说shuō:“ok!看kàn我wǒ的de!”

雾wù凇sōnɡ岛dǎo

白bái天tiān学xué滑huá雪xuě的de时shí候hou,贝bèi卡kǎ摔shuāi得de七qī荤hūn八bā素sù的de,让rànɡ太tài保bǎo笑xiào话huɑ了le一yì晚wǎn上shɑnɡ。

第dì二èr天tiān早zǎo晨chén,太tài保bǎo又yòu把bǎ睡shuì梦mènɡ中zhōnɡ的de贝bèi卡kǎ叫jiào起qǐ来lɑi。贝bèi卡kǎ一yì点diǎnr儿精jīnɡ神shen也yě没méi有yǒu,一yí路lù上shɑnɡ迷mí迷mi糊hū糊hū的de,任rèn由yóu太tài保bǎo带dài着zhe走zǒu。

太tài保bǎo打dǎ了le个ɡe响xiǎnɡ指zhǐ,说shuō:“贝bèi卡kǎ,睁zhēnɡ开kāi眼yǎn睛jinɡ看kàn看kɑn吧bɑ!”

贝bèi卡kǎ费fèi力lì地de睁zhēnɡ开kāi眼yǎn睛jinɡ,眼yǎn前qián的de景jǐnɡ象xiànɡ让rànɡ他tā惊jīnɡ叹tàn得de说shuō不bù出chū话huà来lɑi。沿yán江jiānɡ的de垂chuí柳liǔ挂ɡuà满mǎn了le洁jié白bái晶jīnɡ莹yínɡ的de霜shuānɡ花huā,在zài江jiānɡ风fēnɡ吹chuī拂fú下xià,眼yǎn前qián好hǎo像xiànɡ有yǒu千qiān万wàn根ɡēn银yín丝sī在zài闪shǎn烁shuò。

贝bèi卡kǎ拉lā住zhù太tài保bǎo,说shuō:“太tài保bǎo,快kuài告ɡào诉su我wǒ,这zhè里lǐ是shì什shén么me地dì方fɑnɡ?太tài美měi了le!”

太tài保bǎo回huí答dá道dào:“这zhè个ɡe地dì方fɑnɡ叫jiào雾wù凇sōnɡ岛dǎo,因yīn雾wù凇sōnɡ多duō且qiě美měi丽lì而ér得dé名mínɡ。”

贝bèi卡kǎ又yòu问wèn:“什shén么me叫jiào雾wù凇sōnɡ啊ɑ?看kàn着zhe有yǒu点diǎnr儿像xiànɡ雪xuě,又yòu有yǒu点diǎn像xiànɡ冰bīnɡ呢ne!”

太tài保bǎo解jiě释shì道dào:“雾wù凇sōnɡ不bú是shì雪xuě,也yě不bú是shì冰bīnɡ,它tā的de俗sú称chēnɡ是shì‘树shù挂ɡuà’,是shì江jiānɡ面miàn的de雾wù气qì和hé水shuǐ汽qì遇yù到dào寒hán冷lěnɡ的de空kōnɡ气qì后hòu凝nínɡ结jié在zài枝zhī叶yè上shɑnɡ的de冰bīnɡ晶jīnɡ。”

贝bèi卡kǎ点diǎn点diɑn头tóu,说shuō:“原yuán来lái是shì这zhè样yànɡ!真zhēn是shì太tài奇qí妙miào了le!”

太tài保bǎo拿ná起qǐ相xiànɡ机jī,说shuō:“好hǎo啦lɑ!该ɡāi去qù拍pāi照zhào了le,走zǒu吧bɑ!”

吉林森工 篇12

吉林在发展现实上,面临着人才吸引力缩小,新增人才减少的局面,外流人口增加,与建国初期形成强烈反差;欠多元化的重工业产业模式制约了“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发展,尤其是吉林省装备制造业,近期订单的减少直接使制造产业利润下滑;东北三省地处东北平原,农业基础得天独厚,也必然使东北成为全国农业的主产区,而农业的现代化提升力和产业升级的不足,限制了东北最大根本产业的发展,影响东北经济的发展底气。包括上述主要几点原因在内的众多原因,让东北的发展前路不平,步履无力的状态。直接影响到东北三省的发展自信。

在即将“十三五”规划时期之际,重视吉林发展的习近平总书记与2015年7月来到吉林,调研考察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成果、助推我省“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谋划,同时为吉林省乃至东北的发展加油打气。习近平同志在本次考察当中,针对经济新常态、国有企业改革、三农问题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都发表了重要讲话,试观习近平同志的讲话和吉林省经济发展态势我们可透析出以下几项信息:

一、农业基础做实,打造基础实力

吉林省内产粮大县占全国前十产粮大县的七成左右,是全国名副其实的产粮大省。现实上,产量高并不意味着农民受益的绝对增加,会出现“谷贱伤农”的危险。加强粮食产销,以加工业、高科技产业产品开发为必要性强力带动,更要注重深入实践、调查和研究。

农业市场中,尤其是国际市场上,要具有农业产销主动权,促使公平合理的市场机制,使农业真正受益,真正走出去。其中农业的产业机制则成为农业受到影响的主因之一。我们发现美国的农业产业机制的联动性,无论是密西西比河两岸还是东西海岸其它规模化农业产区,都是产业和研发生产结合,由销售模式的企业为联动开发。农业由粮食粗放生产加工销售模式转变成集约型的模式。铸造农业经济站在基础和高尖科技的前列,以铸基础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坚实支撑。农业产业机制的优化成为了农业发展必要条件。

农业发展决不能单靠袁隆平式的优化种子,当然袁教授的成果是好的,可农业发展还要在农业各方各面处处开花,最主要还是农业产业的职业化。固然类似于袁隆平种子这样的尖端科技是重要的生产力,而其他经济结构,包括农村、农民、农业的职业化一样是重中之重。职业化的农业是具有高度发达的产业科技结构,农产区为职业产区,人口很少,而粮食多,农业技工各司其职,农业土地高度优化分区利用。职业化农业的实力从美国职业农产区模式可见,高度职业化的美国技术型农民利用高度科技化产出的美国商品化玉米,深刻影响着全世界的玉米行情。

农业发展归根离不开土地,土地是人们生存一大根本,谁都不能放弃。搞活土地利用是国家经济一大根本中的关键,且能促进农民职业化。例如合作社职业化,重新迈入新集体职业合作社模式,逐步彻底解放劳动力被约束住的那部分价值。农业产业化中的科技化是重要表现,产业化和科技化都是农业发展提升的重点、关键,也是职业化的重大前提,促使农业职业化的各司其职模式,提高效率,带头引领。吉林规划依托的长吉创业发展示范区跨越着我省主要的农业经济带,示范区是个农业发展的好契机,结合产业经济的创新发展带动产业进步升级,拉动农业基础提升,更要把自我农业的能力打造好,促进吉林农业全面提高。

二、国有企业是经济核心和支柱,打造第一定力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省两个大规模的典型制造企业,可见东北地区原是新中国重工业性根基的重要性,而长足发展不力,不仅农业占比多,工业上的国有企业多,产业结构理念引入不广泛,促成长期深入性的机制化相对于发达地区是低水平的。

国有企业关系国家主要经济产业和国家特殊产业,是国家安全和命脉、国家发展的支柱,是工业经济关键中的中心。从人力资源看,国有企业形成良性的人才培养体系,不仅可以与外部竞争人才,更能培养人才。长客股份公司员工的生产管理“一口清”方式,表现了培养一流人才,发展一流人才,吸引一流人才的必要性。从管理机构看,制造创新及其业绩、职工技术能力、管理能力、规章规范都要促进企业科学进步。绩效中的程度大小要有的放矢,既使原本低文化的劳动者和已有高素质理论劳动者,都能共同培养成优秀的技术和理论能手,那才是企业人才的养育地。从营销战略看,打造优质品牌化,凸显创新优势,强化高效的绩效性销售服务管理机制和结构,强化劳有所得,并利用党员带头机制,形成科研成果与产业、效益及时结合,方可利国、利民、利己。

各大产业园区形成统筹性的职业化联合机制,整合资源,优化创造性。不仅要是工业产业变大,更要变强、变精。结合着引进高科技技术,不断自我研发,组织带有绩效性奖励科研来发展产业,尤其是类似轨道客车装备制造的特色产业。企业形成产学研及其文化管理四结合机制,科研上与大学合作,形成互补机制。这就要求政府机关也要积极辅助大学的管理机制和创新,大学管理科学团队更要给予文化、党性、修养上的培育,形成“德、才、益”三丰的优秀企业;大力充分开发大学、科研机构人才潜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促成开发生产与科研创新结合,将大学、科研机构的科研应用在企业的实际中去,深化落实,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合作共赢,长足发展。

三、深入认识新常态,打造新形势的全面自信力

习近平强调在新常态下,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来适应新常态,怎样理解认识这其中的意义?个人认为,变中求新上,无论企业、农业、个人组织、还是机制、规范、文化等,其在发展中要从自身发展找问题。不断完善改进自我。更在外部条件上,借鉴优秀经验,汲取他人成果,站在“巨人”的肩上,自我创新形成新的硕果,成为一个新的“巨人”。

变中求进则是必须坚持进步的必要条件,不要固守既有模式和利益、文化,要敢于摸石头过河,在新的开拓进取上取得更新更好的成果、模式和利益。变中突破上,进是量变,新是质变,积量变而达质变。那其中就要有突破,每一个突破就力求一个小的创新,积跬步而达千里,形成稳扎稳打、逐步突破、坚持创新的探求创新机制。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未形成发达地区那样极速腾飞的形势下,就已经进入新常态,犹如未富先老。找到新常态下我们需要的那些自信力。全面创新的大道是不断在变中求新,而过程中的突破内容实为重要,就每个人从思想、组织、制度上从细从小抓,从严从实做。学习中央和南方先进管理理念,不仅是去找腐败,更是要抓出绩效成果,抓出作风风气,严加促使形成严密的管理机制和奖罚激励模式。而且每个做事人要从内心认识理解上去。机关事业部门适应时代逐步形成优秀的职业化公务员团队,做到无领导也有高效的结构,领导责任落实持续大力深抓,有领导在阵更要处处开花结出成果,无领导时则保证形成高效率、有业绩,在行政管理的实践和创新上打造结构化、机制化团队。

四、解决发展,为民生铺路,服务民生是领导干部努力方向的重要引力

记得习近平一下吉林农村就实地考察吉林农村民生问题。民生中,归根结底农业还是基础,广大农村更是吉林的大基地之一。想要把基础性的农业底牌打好、核心性的工业强牌能打赢,就需要二者互相支撑,互相促进,才能带动经济,带动发展,带动民生。而从认识上,必是接受根深蒂固式的认识新常态的新思维、新模式、新文化,认真思考,充分准备,厚积薄发。从实、从真、从细开展,达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全面发展,才能更加认识民生之重。

抓好民生之本,掌握民生方向。这也就是逐步达到改善民生的落脚点,而当吉林各方面建设成绩不断进取的同时,民生这一大引力会步步带领建设吉林的步伐走向更加文明的道路,做到民心工程,勾勒美好吉林。

总体看来,吉林经济态势比去年是上升的,2015年上半年的GDP总量高于2014年平均水平。我们吉林有沃土,有老工业基地的根基,都是振兴发展的机遇,在大力引进技术同时,从严抓实,以自己的特色模式整合资源,要不断抓住人才,改变思维,靠着自我在东北亚枢纽的交通要隘上,打出一个漂亮的转守为攻的硬仗、胜仗,达到吉林发展硕果的全面开花。

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中西部地区追随国家改革风潮而难进,就像发达地区改进了短版旗袍,我们及时追踪却无大的改进创新,匮缺改进主动权,穿的还是人家改进为主型的短板旗袍。我们东北是有闯进的,但缺失了走出去的决心,却让自我的未来——“人才”外出难归,缺乏了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吸引力、自信力,不可费了钱财、人力而无效果,试要改变传统习惯性管理思维,学习改进出新的管理模式,深入实践,调查研究,尝试探索适合本地实际情况来做出策略,同时上下要及时沟通掌握具体实情,统筹逐步稳扎稳打,开发潜力,巩固实力,突破创新;东北不缺“闯改创”精神,“等靠要”更不是我们应有作风,而是怎么去做的方法问题。每个真心求发展的人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做到做吉林事业要实,做吉林经济要稳,做吉林问题要深。不可浅尝辄止,必须深入研究。不要固守,胡乱畅思。不要一味昧在已有的所得,要锐意工作,突破创新。在发展基础积淀上、在核心定力上打造牢固不竭的自信力。

摘要:2015年吉林经济下行压力巨大,GDP增长率持续下滑,次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省的考察深刻体现中央对吉林发展的关心和重视,并为吉林的发展提出问题指向,为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做足发展自信的底气。今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想要增强吉林省的发展自信,则需要在三大产业方方面面求实去抓,深入认识吉林发展及其自信意识的问题所在,激发引导吉林发展的动力和方向,巩固吉林发展自信力,挖掘吉林发展之潜力,抓稳做好吉林发展的助推力。

上一篇:防汛抗洪之解下一篇:教学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