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英雄

2024-08-08

幕后英雄(精选9篇)

幕后英雄 篇1

我们在安装完操作系统后, 第一件事情就是给硬件安装驱动程序。没有安装驱动程序的电脑没办法工作, 或者没办法发挥出它的性能来。这是一类特殊的程序, 我们在日常使用电脑时并不会直接使用它, 但它却在系统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幕后英雄, 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驱动程序及其工作原理

驱动程序的英文名称为“Device Driver”, 全称为“设备驱动程序”。是一种可以使计算机和设备通信的特殊程序, 相当于硬件的接口。操作系统只有通过这个接口, 才能控制硬件设备的工作。假如某设备的驱动程序未能正确安装, 便不能正常工作。因此, 驱动程序被誉为“硬件的灵魂”、“硬件和系统之间的桥梁”等。

设备驱动程序用来将硬件本身的功能告诉操作系统, 完成硬件设备电子信号与操作系统及软件的高级编程语言之间的互相通讯。当操作系统需要使用某个硬件时, 如让声卡播放音乐, 它会先发送相应指令到声卡驱动程序, 声卡驱动程序接收到后, 马上将其翻译成声卡才能听懂的电子信号命令, 从而让声卡播放音乐。简单地说, 驱动程序提供了硬件到操作系统的一个接口以及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 图1显示了驱动程序工作的原理。

理论上任何硬件要在系统中使用都必须安装驱动程序, 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 类似键盘、鼠标、显示器、CPU之类的设备, 我们并没有给它们安装驱动程序, 为什么它们能直接使用呢?原来为了简化硬件厂商开发设备驱动的工作量和方便用户的使用, 微软为常见类型的设备提供一系列的总线驱动程序和类型驱动程序。总线驱动内置在Windows中, 包括PCI、AGP、并口、串口、IEEE 1394接口等。类型驱动具有为许多标准类型设备所需的基本功能, 如PC必备的键盘、鼠标、显示器设备。

电脑在启动到操作系统之前, 其实一些设备已经可以使用, 如显示器可以显示图像、键盘可以操作使用等。那这些设备难道能没有驱动就可以直接使用吗?其实电脑在启动时, 最早启动的是主板的BIOS。BIOS里除了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外, 也有最基本的硬件驱动程序, 所以启动操作系统之前, 有些硬件也是可以使用的。从这个角度来看, 我们也可以把BIOS看成是集成简单的驱动程序的一个微型操作系统。

所以, 硬件不是不需要驱动, 而是有些驱动系统已经预置了。

●驱动程序的分类

1.简版驱动程序

操作系统自带的驱动程序通常称为简版驱动程序, 也叫兼容驱动程序。简版的驱动程序最大的优点就是方便, 当系统安装好后, 大部分硬件就可以直接使用了。当然它的缺点也非常明显, 就是不能充分发挥出硬件的性能, 通常版本比较低。

2.正式版 (公版) 驱动程序

官方正式版驱动是指按照芯片厂商的设计研发出来的, 经过反复测试、修正, 最终通过官方渠道发布出来的正式版驱动程序, 又名公版驱动。稳定性、兼容性好是官方正式版驱动最大的亮点, 同时也是区别于发烧友修改版与测试版的显著特征。

3.微软认证版驱动程序

WHQL是Windows Hardware Quality Labs的缩写, 中文解释为:Windows硬件质量实验室 (认证) 。这是微软对各硬件厂商驱动的一个认证, 是为了测试驱动程序与操作系统的相容性及稳定性而制定的。微软规定凡是通过WHQL认证的产品都被授予“Designed for Windows”标志, 其相关信息都会出现在微软官方网站和操作系统的硬件兼容列表 (HCL) 中, 以方便查询。WHQL认证过程十分严格, 因此一款通过了WHQL认证的驱动程序可以说在Windows系统中基本不存在兼容性问题。此类别驱动最大的特点是稳定性高, 和微软操作系统的兼容性好,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 首选驱动最好是通过微软WHQL认证的版本。

4.第三方驱动程序

第三方驱动一般是指硬件产品OEM厂商发布的、基于官方驱动优化而成的驱动程序。第三方驱动拥有稳定性、兼容性好的优点, 并且比官方正式版拥有更加完善的功能和更加强劲的整体性能。因此, 对于性能和功能要求比较高的用户, 首选推荐使用厂商发布的第三方驱动。

5.修改版 (改版) 驱动程序、Beta版驱动程序

为了满足游戏爱好者更多的功能性要求, 经发烧友修改后的显卡驱动也就应运而生了。这是最早出现的修改版驱动程序。当然后来除了显卡, 其他硬件也出现了各种修改版。这种驱动一般是在原版基础上由发烧友进行修改, 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 适合对硬件非常了解的人使用。

Beta版驱动程序是正式版或第三方驱动正式推出之前发布的测试版。它往往是为了提高硬件的性能或解决以前版本存在的BUG而发布, 在稳定性和兼容性方面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 和修改版一样也是发烧友的“专利”。

6.一站式驱动服务

对不太了解计算机硬件的人来说, 安装驱动程序是一件比较头痛的事。当然, 只要有需要, 就会有市场;有市场, 就会有人进入。现在, 自动进行硬件识别及自动下载、安装驱动的软件也应运而生, 一站式解决问题的方式, 大大地方便了“菜鸟”装机一族。其中最著名的有驱动精灵 (如图2) 和驱动人生两个软件。

安装启动驱动精灵以后, 在主界面点击“立即检测”, 就会列出电脑中没有安装驱动或可以升级驱动的硬件。只要点击“立即解决”, 驱动精灵就会自动去服务器下载、安装相应的驱动程序。

除此以外, 驱动精灵还可以对驱动程序进行备份。在重装系统以后, 我们可以直接通过驱动精灵恢复驱动程序, 不用再上网下载。如果我们对驱动程序有一定的了解, 不想在重装系统以后安装驱动精灵, 那我们也可以在备份时选择“备份驱动到文件夹”, 到时通过设备管理器来更新驱动程序就可以了。

如果电脑在安装系统以后, 网卡也没有驱动, 这时驱动精灵是不能工作的。我们可以在驱动精灵网站下载扩展版 (集成万能网卡驱动) 。当驱动精灵在没有检测到网络连接时, 就会自动检测网卡类型, 同时安装好网卡驱动程序, 接下来就可以让驱动精灵去发挥它的作用了。

当然, 驱动精灵这类软件并不一定能完全正确地识别你的硬件。有时识别正确, 但下载的驱动程序不能安装或安装时出现错误的情况也不少见。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就需要自己想办法去识别硬件、获取驱动、安装驱动。

●硬件识别方法

为了安装某个硬件的驱动程序, 我们首先需要正确识别相应的硬件。

1.看说明书

这个方法虽然简单甚至有些可笑, 但确实有很多人忘记了这个原始的方法。很多硬件的说明书都会介绍硬件的具体型号以及驱动程序的安装方法。也许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其实只是举手之劳。在兴师动众之前, 不妨先把说明书拿出来看一看上面是否留有蛛丝马迹。

2.自检界面查看硬件信息

电脑在启动时会进行自检, 检测结果会显示在屏幕上。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这些信息来了解一些硬件的芯片和型号。例如, 在图3中可以看出其古老的显卡型号为Ge Force4 MX 440。

在图4中, 显示了电脑中的PCI设备列表。其中的Vendor ID (厂商ID) 和Device ID (设备ID) 是PCI-SIG组织统一编制命名的。我们把其中对安装驱动有用的设备, 如Network Controller (网卡) 、Multimedia Device (声卡) 等设备对应的Vendor ID和Device ID记下来, 登录网站 (http://www.pcidatabase.com/) 便可查询这些硬件设备的型号。

如下表所示, 从“Device Class” (设备类别) 我们可以判断对应的硬件是什么设备。

在电脑启动时, 我们往往来不及看清这些信息就启动到了下一屏。我们可以在显示信息时按下键盘上的“Pause Break”键, 电脑会暂停启动。我们在看清相关信息以后, 按任一键就继续启动。

我们也可以在设备管理器中打开相应硬件的属性, 然后在详细信息中找到硬件ID (如下页图5) 。有些笔记本不同批次的硬件配置会有些区别, 如无线网卡、摄像头等, 官方网站会提供多个驱动以供不同硬件使用。这时我们就可以根据硬件ID来下载正确的驱动程序。

3.软件检测

如果说明书太简单, 或者说明书根本找不到了, 自检界面也看不到硬件类型, 那最直观方便地获取硬件信息的方法, 就是使用硬件检测软件。例如, Everest这款著名的硬件检测软件, 可以比较准确地检测出硬件的型号, 甚至还提供驱动程序的下载网址 (虽然大多不能成功下载) 。如果要找到一块集成主板, 我们要先查找显卡的型号, 在左边选择“主板─芯片组”, 然后在右上“设备描述”下选择“北桥”, 就可以看到这块主板的显卡型号, 下页图6中显示的电脑用的是“ATI Radeon HD 3200”显卡。如果是集成声卡, 在“南桥”中可以找到声卡的型号。

4.观察硬件

如果利用以上方法我们都没能正确识别硬件, 那就要使用“拆机大法”了。即打开机箱, 直接观察硬件。通常硬件会有相关的标识。例如, 我们要知道主板的型号, 可以看下PCB板上有没有标识。有些硬件如显卡、声卡等, 在芯片上会有具体标识。就像下页图7的主板集成声卡, 可以在芯片上看到“ALC650”字样, 这就是其声卡的芯片型号。根据这个型号我们就可以到网上找相应的公版驱动程序。

●驱动程序的获取

在知道了硬件的型号以后, 接下来我们就要去获取相应的驱动程序了。驱动程序从哪里来?

1.Windows自带简版驱动

Windows系统在安装完以后, 会给绝大多数硬件自动安装简版的驱动程序。如果Windows没有某些硬件的驱动程序并且已经联上网, 那么可以通过自动搜索微软的官方网站来获取驱动。但因为微软网站只有一些主流硬件的驱动, 所以在大多时候会失败。Windows自带驱动只能保证电脑的基本工作, 所以我们要在可能的情况下安装其他驱动程序。

2.厂商自带驱动程序

在购买硬件时, 一般厂商都会附赠带有驱动程序和某些工具的光盘。这些驱动程序基本上是第三方驱动, 是比较能发挥硬件性能的, 如果没有特别需要, 建议安装这些驱动程序。当然, 如果第三方驱动版本太低, 可以考虑升级。

3.官方网站获取驱动

各大硬件厂商都会将硬件的相应驱动程序放在官网供购买者下载。例如, 联想的笔记本, 可以在官网通过主机编号或机型查询驱动, 也可以下载驱动安装工具一键下载、安装驱动, 或者通过手动选择产品类型来完成驱动的查找和下载 (如图8) 。一般官方网站为了提高硬件性能、解决以前存在的BUG, 会对主流硬件的驱动进行一定的升级。建议追求性能或要解决BUG的去看看官方网站的驱动有没有提供新版的驱动。

4.专业驱动程序下载网站下载

为了解决硬件驱动的问题, 有些人从中看到了商机。驱动之家 (www.mydrivers.com) 是最早从事专业的驱动程序收集、下载的网站, 现在已经有了非常齐全的硬件驱动程序库。我们根据硬件型号可以找到其相关的驱动程序。专业驱动程序下载网站的优势在于更新非常及时, 版本非常丰富,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下载相应的版本, 特别适合对硬件有比较深入了解的用户。

除此以外, 各大下载网站也开辟了驱动专区。如果我们找不到某个驱动程序, 也可以尝试去太平洋、中关村等驱动下载专区去搜索一番。

●驱动程序的安装

当我们获得了硬件相应的驱动后, 就面临如何安装的问题了。

与普通的程序安装方法一样, 一般的驱动程序都会提供一个安装程序, 双击这个可执行文件就可以按提示一步步完成安装。如果有多个文件, 一般可通过双击setup.exe或install.exe来进行安装。

还有一种情况, 有时我们下载的驱动程序并没有提供安装程序, 甚至连一个可执行文件都没有。我们观察下载到的文件, 其中必然有个inf文件。以.inf为扩展名的文件是从Windows 95时开始引入的一种描述设备安装信息的文件, 它用特定语法的文字来说明要安装的设备类型、生产厂商、型号、要拷贝的文件、拷贝到的目标路径, 以及要添加到注册表中的信息。通过读取和解释这些文字, Windows便知道应该如何安装驱动程序。只要右击这个文件, 就会在快捷菜单中出现“安装”的选项, 点击就可以安装相应的驱动程序了。

新加入的硬件, 系统一般会自动识别, 然后出现驱动程序安装向导。如果系统自带有这个硬件的驱动程序, 可以选择“自动搜索更新的驱动程序软件”;否则, 我们可以选择“浏览计算机以查找驱动程序软件”, 来手工指定驱动程序的位置 (如图9) 。

如果以前就停用了某个硬件或安装时出现了错误, 那我们也可以从设备管理器重新安装驱动。如图10所示, 在“其它设备”里多个设备前面出现了“问号+感叹号”, 说明驱动程序有问题, 右击相应的硬件, 选“更新驱动程序”, 就会出现驱动程序安装向导。如果我们用驱动精灵在备份驱动程序时是以文件夹形式备份的, 那也只能用这种方法来恢复。

驱动程序的安装有没有什么讲究呢?

首先是驱动程序安装的先后顺序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 不管你按什么顺序安装, 是不会有多大问题的, 但也不排除意外的出现。经过大家的总结, 驱动程序的安装, 按从核心到外围的顺序比较安全, 一般遵循以下顺序:主板芯片组 (Chipset) →显卡 (VGA) →声卡 (Audio) →网卡 (LAN) →无线网卡 (Wireless LAN) →红外线 (IR) →触控板 (Touchpad) →PCMCIA控制器 (PCMCIA) →读卡器 (Flash Media Reader) →调制解调器 (Modem) →其他 (如电视卡、CDMA上网适配器等) →外设 (如打印机、扫描仪等) 。

其次, 在驱动程序安装后一般系统会要求重启, 但为了节省启动时间, 很多人选择了暂不重启。在一般情况下, 这也是没有问题的, 但偶然也会碰到有些硬件会安装失败。如果碰到这种情况, 可以卸载怀疑有冲突的硬件驱动, 再重新安装, 安装时根据系统要求进行重启。如果是厂商提供的第三方驱动, 如主板上有多个设备要安装驱动程序, 在用主板自带光盘安装驱动时, 如果在安装完一个驱动后不重新启动, 是不会自动安装下一个设备的驱动的, 这时我们还是按要求重启吧。

驱动程序就是一部电影的导演, 虽然它只是在幕后工作, 但它才能指挥各个“演员”的行动, 决定了整个剧组的“演员”能不能和谐共处。好的导演, 能导出一部精彩的大戏;好的驱动程序, 才能让硬件发挥出它的极致性能。

摘要:新的一年, “高手论技”继续伴随大家前行, 身处一线的你, 就那些技术上最常遇到的故障、最需要解决的难题、最成熟的应用……都可以在此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是继续围观还是现身说法, 新浪微群http://q.t.sina.com.cn/264976, 期待您的共同参与。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人性化, 我们的许多工作便利了, 这其中驱动程序功不可没, 但作为幕后英雄, 却甚少为人关注。在此, 主持人和嘉宾将分两期来探讨驱动程序所带给我们的精彩。

幕后英雄 篇2

作者:王丹 2008-03-0

4伊顿集团(Eaton Corporation,以下简称“伊顿”)是一家在电力输配和控制系统、流体动力、卡车和汽车零部件等四大业务方面全球领先的多元化工业产品制造商,产品销往125个国家和地区,总部位于美国俄亥俄州,共有员工6万多名。2006年销售额124亿美元,位列美国财富500强公司。伊顿于1993年进入中国市场,目前拥有22家生产制造工厂和26个销售办事处,员工接近10,000人。

作为一家为终端产品厂商提供零部件和系统的上游产品制造商,它常常只是一位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奔驰汽车享誉全球,却很少有人知道“奔驰”的空调管、转向器等零部件是谁做的;F16战斗机负有盛名,可几乎没人知道战斗机上的液压件是谁制造的……其实光荣的背后都闪烁着伊顿的身影。伊顿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怎样的就更是鲜为人知,但以其协调统一、快速灵活支持业务发展的特性,已经发展为“伊顿战斗机”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组件之一。

总部协调统一,提前一步响应

考虑到电气、流体动力、卡车和汽车零部件等四个业务集团在生产、研发及市场等方面的差异,为了快速应对其多样而个性化的管理需求,伊顿在各个业务集团中分别设立了人力资源、财务、市场、供应链管理等职能部门,它们直接向业务集团的总经理汇报工作。同时,为了确保各业务集团都能在统一的框架和规则下规范运作、共同发展,伊顿在全球各总部中也设立了相应的职能部门,专门负责提供政策的引导和管理工具的支持。

位于上海的伊顿亚太区总部,其HR部门从2007年起由曾经在流体动力集团担任过人力资源总监的刘少珊女士执掌。由于深知HR对业务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因此,刘少珊上任后,非常关注各业务集团HR遇到的棘手问题,积极发挥总部HR “宏观调控”方面的优势,迅速组织力量集中应对,研发出相应的管理对策或工具,并将其中的经验等共性问题用政策、制度等传达给其他尚未出现类似问题的业务集团,尽量做到未雨绸缪。

当《劳动合同法》颁布之后

2007年《劳动合同法》颁布后,亚太HR部门认识到这对伊顿中国而言是一项非常重大的管理挑战,必须整体协调各业务集团快速应对。10月,他们将各业务集团HR的负责人组织到一起,专门邀请华东政法大学的董保华教授讲解了《劳动合同法》的影响与挑战。一天的集中授课后,大家发现,伊顿在劳务派遣、劳动合同的订立与解除等四个方面的规章或做法同新法的要求有很大差距。怎样才能使伊顿中国的劳动关系管理适应新法的要求?亚洲HR部门将这些参与培训的HR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集中讨论一个主题,逐一对照《劳动合同法》的相关条款寻找差距,重点讨论如何从管理措施或内部规定上予以改变。这样,在两个月的时间内,伊顿中国各业务集团共同制定出了符合新法要求的劳动合同范本,统一修改了人员招聘、任用、解雇、裁员等过程中的规章制度。绝不让内网联结纽带打结

由于分支机构遍布世界各地,强大的内部网络便成为有效联结伊顿集团各组成部分的无形纽带。无论何时何地,伊顿的领导者或普通员工都可以在内部网络中寻找所需要的管理数据或支持工具,这便对各种数据的精准性提出了很高要求。及时更新人力资源管理数据的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到了HR部门的身上,但由于中国的员工流动率相对高于其他地区,以前经常出现因熟悉和了解内部系统的员工离职,延误数据更新或输入资料不完整等情况。

对此,亚太区HR部门一方面引导各业务集团HR将数据更新的工作依照人力资源管理的时效性特点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尽量做到有条不紊又毫无遗漏。比如,在做年终绩效管理评估之前,HR就要协调有关部门更新员工的绩效完成情况,之后再主持修改涉及调薪、晋升等方面的员工记录或数据。另一方面,定期为各业务集团HR提供必要的专业技能培训,每次培训的时间并不长、内容也不多,形式上以电话培训居多,但培训的主题与每位HR日常接触和管理内部网络的困惑密切相关,所以培训效果可以在HR的实际工作中得到充分的巩固,也基本解决了HR部门知识管理方面的难题。

除此之外,在亚太HR总部的统一协调下,各HR部门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变革,将伊顿全球的领导力项目、继任计划、轮岗项目等落地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刘少珊也因推动了伊顿亚太区的多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而获得由“HR 管理世界”网站、《世界管理评论》杂志联合评选的“2007~2008大中华区最佳人力资源经理人”大奖。

打造雇主品牌,实施精准招聘

寻找校园招聘的蓝海

作为上游产品制造商,“伊顿”远不如“宝洁”、“诺基亚”等终端产品制造商那样,在学生群体间拥有广泛的雇主品牌认知度,这就为吸引优秀学生人才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何找到让更多的校园精英认识、认可伊顿的“蓝海策略”,成为其校园招聘工作的重点。为此,伊顿首先将流程延伸到正式的校园招聘之前。他们在全国挑选了六所重点工程类院校建立并保持了稳定的战略性“校企合作”关系,通过共同完成工程项目、在目标人才密集的院系设立奖学金等方式,让大学生们可以及早听到伊顿的品牌、了解伊顿。同时,赞助、支持一些学生团体的校园活动,2007年便曾参与过部分高校的职业指导系列讲座,也参与过模拟面试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其次,伊顿还非常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与联系。他们在学生中挑选了“校园大使”,让他们把自己所在学校的气息、氛围、学生的动态、价值观的变化等及时传达给伊顿,也同时做个“伊顿大使”,将伊顿的企业文化、管理理念、企业动态等信息传递给同学们,充分发挥双向交流、沟通桥梁的作用。

再次,设立“实习生计划”。伊顿专门从目标重点院校挑选高潜质、品学兼优的大学生或研究生,让他们在专职主管导师的带领下,实际参与伊顿的各种项目,伊顿在整个项目中会对实习生进行随时的观察与指导,在实习结束时还会给每位学生出具一份评估报告。通过实习生计划,伊顿不仅可以把自己的产品、品牌文化等进一步推广到学生群体中,也培养了大量优秀的潜在员工。

当校园招聘计划启动时,伊顿把前期宣传,会场联络与布置等流程性、非核心的工作外包给中华英才网之类的专业人才服务机构,自己则集中力量做好校园宣讲会。前期的努力已经较好地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伊顿HR又利用从“校园大使”等渠道收集来的资料,仔细分析研究目标学生人才的需求和特点,统一设计了宣讲内容,并得到各业务集团高层领导的大力支持。2007年底的一次校园招聘宣讲会上,600人的会场座无虚席,且仍不断有学生涌进来,很多学生宁愿站着也要听完当天的宣讲。会后,尽管天气寒冷,但前来宣讲的各个经理都被学生们“围绕”得汗流浃背,当场就收到六七百份简历。在整个校园招聘项目中,伊顿招聘的60个职位共收到6000余份简历,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保证了招聘的效果。

一位刚刚经历过伊顿全部招聘流程的毕业生对伊顿的评价给刘少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感觉我们的整个招聘流程很专业,对他这样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人才,并不是蜻蜓点水地提问题,而是非常重视和尊重他的发展意愿和以往的学习经历,还从来„不谈钱‟,不用高工资诱惑人。”刘少珊笑着告诉记者,“我们很高兴听到这样的反馈,因为伊顿确实不打算将高薪视为吸引人才的第一要素,我们用的是雇主品牌。”

争取一次找对人

伊顿美国总部的新员工是没有试用期的。因为在伊顿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其着重反映在招聘中的,便是格外注重对人才的甄选,强调“一次就找对人”,而不容许在没有合适候选人,或评估不力的情况下,让员工在试用期里“试试看”。这便对HR和各部门面试官的甄选技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伊顿认识到素质模型是一个非常好的管理工具,可以帮助大家找到甄选、评估人才的“统一语言”。于是,四个业务集团曾经分别应用不同的素质模型进行人员的录用与选拔。

2006年,全球 HR总部找到专门研发素质模型的知名管理咨询公司,根据该公司研发的67个素质模型,从中挑选适合不同职能部门的素质模型,并于2007年起着重在亚洲各国的伊顿推广。如今,亚洲已经有20几个关于素质模型的内部培训师,分别为各地的招聘主管和一线经理提供培训,确保每一个同招聘息息相关的管理者都能掌握这门“语言”,并可以迅速而顺利地为伊顿甄选出合适的人才。

质量与效率并重

可能很多人都会以为,大型跨国制造企业因为本身处于传统行业,习惯恪守既有准则,加之分支机构众多,组织结构复杂,难免存在着流程过长,行动迟缓等“大组织病”。但刘少珊告诉记者,伊顿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比如他们在招募人才的过程中,采用多种措施加快反应速度,提高招聘效率。

一旦出现职位空缺,又没有合适员工“补缺”时,HR部门便根据该职位的特点和要求,迅速利用猎头、网络招聘、员工推荐等多种渠道搜寻合适人选。由于伊顿对人才的技术、经验、技能等方面都采用国际化标准,符合这些要求的中国人才并不太多,因此搜寻过程会相对较长。“我们认为,在初步评估人才的阶段,保持谨慎和多花点时间都是非常值得的。”刘少珊介绍说。

当锁定合适的候选人后,伊顿的招聘流程就会非常精简、高效。HR部门会安排候选人在一到两周之内,跟与这个职位关联的经理或领导者接触,并尽快做出是否录用的决定。

有时候,即使四个业务集团中的高层管理职位暂时没有空缺,HR部门在搜寻到优秀的高潜质人才时,也会时时将他们放在 “视线”之中,深入了解他们的职业发展兴趣,保持友好而适当的联系。这样,当出现合适的职位空缺时,便可以立即找到外部“候补队员”;这些候选人也往往在与伊顿的多次交往中逐渐了解、熟悉、喜欢上了这个“不知名”的跨国企业,加盟常常是水到渠成的事。千锤百炼成金,不遗余力育人

和许多跨国企业类似,伊顿非常愿意在员工的培养和发展上大力投资,注重为员工提供提升技能和磨练心智的机会与条件,给员工一双在伊顿自由翱翔的翅膀。

“亚洲速度”的轮岗计划

在伊顿美国总部,后勤管理部门的轮岗计划已经是非常成熟的管理制度,每一年财务、HR等部门都会安排员工参与这个为期三年的人才培养项目(Development Program)。2006年,刘少珊将轮岗计划引入其当时所在的流体动力集团,着力培养适应该集团发展要求的未来领导者。当她履任亚太区HR总监后,又把这个项目推广到亚太各个国家的伊顿分支机构。和美国不同的是,亚洲的轮岗项目时间稍短一些,一般只有两年多,员工要在两到三个岗位上完成这个项目。

“我们考虑这是„亚洲速度‟,”刘少珊坦言,“亚洲市场发展迅速,外部人才市场中充斥着大量的机会和诱惑,如果让员工轮岗三年后才有机会开展全面的工作,很可能他们等不了那么久就离开了。另外,亚洲尤其是中国员工的学习能力非常强,而且乐于接受新机会、新挑战,让他们在每个岗位上待9个月左右而不是一年,他们会更努力尝试、学习新东西,效果可能更好。”

在轮岗内容的设计上,伊顿也别具匠心。就HR而言,伊顿一般会将一个岗位设在某个业务集团的工厂人力资源部,另一个则设

在总部HR部门,这样既便于参与轮岗的员工实实在在地了解伊顿的一线业务需求,也便于其整体把握伊顿的架构和系统,一旦成为领导者,作决策时才能有意识地综合考虑各方面的需求与影响。

至于参与轮岗项目的员工资格,“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要求。”刘少珊介绍说。一般地,需要员工要么具有硕士学历,要么有一定的相关工作经验,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

FLF:未来领导者的摇篮

组织中的未来领导者一定是那些深刻认同企业的文化,全方位了解企业的运作,具备战略眼光和强大执行力的优秀人才,所以要培养未来的领导者就必须和企业文化与实际需求密切结合。2007年,伊顿亚太区改变了将主管经理们送出去参加一两个星期外部培训课程的做法,同全球知名的智睿咨询(DDI)合作,共同开发了专门用于提升伊顿管理者领导水平的培训项目——未来领导者论坛(Future Leaders Forum)。那些绩效表现优异、恪守道德准则的中层经理们都有机会参与该项目。

这个培训项目每期30~40人,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伊顿将遍布各国的经理们聚集在一起,共同参加一个星期的集中学习。课上,DDI的咨询顾问与伊顿的高级领导者们一起,深入讲解伊顿对这些未来领导者的能力要求,以讨论的方式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并鼓励大家相互探讨解决方案。

第一阶段的课程结束后,项目负责人将协调四个业务集团的总裁给学员们“出难题”。所有题目都来自于伊顿的业务发展需要,比如,电力集团总裁如果感觉在市场拓展方面需要加强,就可以让感兴趣的学员组成一个小组,共同制定一个电力集团的市场开拓计划,自己则亲自担任项目协调人,提供必要的资料和支持。

三到四个月后,经理们又将重新聚首,参加第二阶段的集中学习和讨论;项目结束前,还需要派代表,向参与领导力培训项目的总裁等高级领导者们“汇报”每个小组承担的项目计划,并接受大家的评估。

如今,FLF已经成功举办了三期。每一期中,30~40位来自亚洲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优秀中高层经理们都可以深入了解伊顿各集团业务、架构、战略等最核心的管理构想,学习与来自不同国家、操着不同语言的管理者沟通、交流、共事,积累跨文化管理和沟通的经验。同时,大家也可以在完成项目作业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了解与协作,并以自己的所思、所学、所为,预演担任未来领导者时承担的角色,努力为伊顿明天的发展出谋划策。

在多层次的员工发展体系中,每一名员工都有机会在为伊顿创造一个又一个业绩奇迹的同时,收获自身的能力提升与成长。通过不断地内外兼修,伊顿也力求让每一名中高级管理者都成为公司“活动的广告牌”,在每天同员工、合作伙伴以及外界优秀人才的接触中,身体力行地传达伊顿的文化理念和管理信条,充分展示伊顿的雇主品牌,从而更好地吸引和保留人才。

全球统一理念,考评行之有道

任何追求永续经营的企业都不可能忽视绩效管理的力量。对于机构遍布全球各地、产品线复杂多样、组织规模庞大的伊顿而言,怎样才能在全球统一的管理理念和框架下,切实推动绩效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呢?

为每位员工配备“绩效管理经理”

采访中,刘少珊特意为记者演示了伊顿的在线绩效管理系统APE(Achieving Performance Excellence)。这一管理系统全球通用,每一名伊顿员工都可以随时登陆。在简洁而友好的界面中,赫然标示着绩效管理的流程;点击每一步骤,都会弹出相应的行动指南,即使是新员工也可以很容易地掌握基本的流程和操作方法。同时,在系统中还可以看到公司在绩效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HR部门对绩效管理进行讲解与说明的幻灯片等帮助类文件,以及很多在线培训课程。

同很多公司的流程类似,伊顿的绩效管理也从设定目标开始。所不同的是,伊顿利用强大的APE系统,将每一名员工的绩效目标都与公司的战略目标紧密相联。在APE系统中,上至CEO等最高领导者,下至与员工有业务关联的经理们,其业绩目标都是高度透明、清晰的。这样,员工在设定目标时,不仅可以清楚地了解直属上级的业绩压力,也可以了解这些绩效目标的“来龙去脉”,深刻体察业务战略的前进方向,从而确保自己未来一年的工作目标都不会与公司的业务发展脱节。

同时,APE还会自动跟踪绩效管理的执行过程,用红色、绿色等颜色醒目的标识提示登陆者,哪些步骤已经完成,哪些工作还没完成但必须立即完成,以及后续还将完成哪些工作,等等。这就好像给每一位员工都配备了一名尽职尽责的绩效管理经理,随时敦促并帮助他们完成绩效管理。

周边互动,“校准”评估结果

每年年底,当各部门都完成绩效评估的打分工作后,为了防止不同经理因打分尺度松紧不一造成的绩效考核偏差,伊顿HR 部门还会组织高层领导者们一起“校准”评估结果。

校准的方法说起来并不复杂。HR部门预先做好一个巨大的矩阵图,将绩效结果和实现绩效的行为表现作为两个综合评估的指标分列为横纵坐标,并划分出等级。其中,“行为表现”指标中,是否在日常工作行为中遵守公司一贯恪守的道德标准是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

这样,各部门经理们和HR坐在一起,逐一审核每一名员工的绩效评估结果,自由表达对评估结果的异议或意见。比如,财务部经理可能会问销售部经理,我们部门的小陈怎么比你们的小王分数低啊。于是,所有和小陈、小王曾经在工作中打过交道的经理们就可以一起来看一看、谈一谈,这两位员工的行为表现和绩效结果是不是符合现在的级别或等级要求,有没有必要做出适当的调整。所有的评价都需要有事实依据,而不允许主观臆断。

经过这个“校准”的过程,员工将被归类到矩阵的三个方阵中,分别用绿色、黄色和红色标示出来。绿色表示绩效高,行为得当,且潜力大,可以重点考虑加薪和晋升;黄色表示符合绩效期许,可以适当考虑加薪;红色则表示,要么绩效结果不佳,要么工作行为有违公司的道德标准,需要重点改进或者采取其他相应措施。2007年初,刘少珊参加了美国流体动力集团高层领导者的校准评估会议,整整花了三天时间,核准了全球110位被评估的高级经理们的绩效结果。

利用这个机会,即使是那些自认为最了解下属员工的部门经理们,也可以听到更多人的客观评价,同时可以增进部门间的沟通与理解,便于大家齐心协力地为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而共同努力。

践行道德操守,融洽员工关系

价值观:宁可失去业务,也不违背道德标准

伊顿是一家非常注重“关系驱动”的企业,一直奉行严格的企业道德标准。首席执行官桑迪·卡特拉(Sandy Cutler)认为,宁可失去业务,也不做违背伊顿价值观的事情。亚太区总裁詹姆斯·马凯捷(James W.McGill)曾表示,“我们坚信能够为中国的顾客、供应商、员工和我们所在的社区提供许多帮助。除了产品、服务和技术,伊顿尤其对自己所秉承的商业道德感到骄傲。”

为了让员工详细了解并掌握集团秉持的道德操守,伊顿将道德规范和行为标准上传到公司的内网上,供员工随时下载或阅读。每一位新员工加入伊顿后,都要在e-learning平台上完成一些课程的学习,其中就包括了解公司在道德标准方面的要求。通过学习,新员工可以清楚地知晓,在同客户打交道时应该注意什么,如何处理公司的机密文件,在同商业对手交锋时如何做到公平竞争,等等。但是,社会变化日新月异,如何保证每一位员工都能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中践行道德标准呢?据刘少珊女士介绍,伊顿要求中高层领导者每年都要至少花一个小时的时间,和下属“重温”道德标准与要求。重温时,经理们会结合这一年来公司遇到的道德挑战,设计一些“道德困境”,与员工共同讨论面对类似问题时的应对策略和行为标准。

同时,伊顿还倡导员工在遇到任何自己拿不准是否触及公司道德底线的事情时,都要自问两个问题:做了这件事后,我能不能毫不隐瞒地把它告诉我的家人;做了这件事后,我能不能毫不隐瞒地告诉公众媒体? “如果任何一个问题的答案是„NO‟,那就坚决不要做。”刘少珊说。

社会责任:争做热心公益好员工

在公司的价值观和文化氛围的影响下,伊顿员工十分热衷于各种公益活动。从高层管理至一线员工,公司内有很多热心公益者。2006年由中国员工自发组成的慈善委员会,则是公司内外公益活动的牵线人。2007年,伊顿组织员工担任“特奥会”的工作人员,全程支持为期10天的各项赛事。

作为高道德标准的模范公司,伊顿对于公益活动的支持也是有目共睹。美国总部有一个以公司前董事长命名的志愿者奖励基金,每年评选热心公益的员工,获奖者可自由支配2500美元,捐给需要支持的公益组织。在中国,伊顿每年都会拨专款,支援云南等地的希望小学,或者帮助他们修缮校舍,或者资助学生完成学业。而平时,员工一旦有一公益项目需要资金支持,既可以在公司内网上号召同事加入,也可以向公司申请专款去支持外部公益活动。

2007年,伊顿被全球著名的Ethisphere杂志评选为“全球最具道德表率公司”,在尊重员工和合作伙伴、公平竞争、遵纪守法、环保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得到了充分肯定。

e-Star:好人好事人人能夸

在伊顿前些年的员工调查中,“被认可不够”常常是员工抱怨最多的。那么,除了一年一度的表彰之外,是否有方式让员工随时都感受到在公司里被认可呢?e-Star的灵感就源于此。

e-Star系统的理念是每一件好事情都值得庆祝。系统精心设计了十几款贺卡模板,每个员工如果发现公司内有谁做了特别好的工作,为周边的同事和公司的业务做出了额外的帮助,都可以进入这个系统,给对方发一张表扬卡。员工也可以跨部门、跨国家去表扬同事,并颁发奖金。有趣的是,这个系统还会自动抄送给员工的上级,提醒上司不要忽略身边员工的闪光点。据了解,这个项目于2006年初在全球推行,参与员工不断增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很多好的意见都来自于员工,而意见被倾听,也会激发员工更多地参与到公司管理中。”刘少珊表示,“公司与员工之间有更多的互动,才会不断强化双方对价值观的认同。”

后记

音乐幕后英雄 篇3

因为内行就是内行

阿巴多曾当众落泪,哀悼他在DG的制作人布洛克(Rainer Brock)去世。如果仔细查阅,不难发现波利尼、米凯兰杰利、阿格里奇、麦克·蒂尔森·托马斯、小泽征尔在DG的众多唱片也均由布洛克担任制作。海汀克更是坦言他毕生的荣誉都归功于制作人斯特劳斯(Volker Straus),同时斯特劳斯也是科林·戴维斯、阿劳、布伦德尔、毕契科夫、马里纳、美艺三重奏、海布勒和谢林在飞利浦唱片的主要制作人。杰基耶夫与马林斯基剧院录制的一系列俄罗斯歌剧震惊乐坛,也必须感谢制作人安娜(Anna Barry)和史密斯(Erik Smith)。

制作人并非完美无缺,只是分工注定了他们必须承担起强烈的职业责任,否则最糟糕的情况下听众会碰到冒牌货,我曾经购买过一张Naxos发行的莫扎特《魔笛》选段,放出来却是摇滚;而富特文格勒1951年著名的拜鲁伊特贝九现场录音,在21世纪初证明其中一个乐章是录音室的替换品。当然,多数现场录音会标明这不是某一次的完整记录。而我们遇到的更大的麻烦是没有错误的平庸拼凑,艺术家像完成任务那样踩着前人的足印丝毫不冒风险,只要把那些传统曲目一遍又一遍地复制到录音话筒里就万事大吉。这对于音乐,一种重复的艺术,伤害至深,即越来越多听众不再愿意购买同一曲目的新唱片。重复,是温故而知新,但复制,却守株而待“毙”。

为制作品质掌舵

制作人相当于文字领域的责任编辑。在音乐领域,制作人主要统领两个部门,一是艺人和曲目部,二是录音工程部。这两个部门当然都要求制作人熟悉乐谱和作品,此外就是严格的时间、成本意识,对艺术家能力和特点的快速捕捉与协调,以及对录音技术的游刃有余。海汀克的制作人斯特劳斯(Volker Straus)曾总结以下经验之谈:

“制作一张好录音是艰苦的工作,我会为一首马勒交响曲准备大约50个小时。”

“过程中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麻烦,刺耳、平淡、响亮、软弱、过快、过慢,或者掺乎在一起。如果这些小毛病指挥并不大在意,任何时候都需要制作人决断。”

“现在艺术家的外形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唱片公司青睐年轻、漂亮的指挥,他们甚至能讲28种语言,并且善于感谢天赋的给予。但是比较海汀克,他从来都不理会个人魅力,只是非常了解自己的专长。”

沟通技巧也是制作人很鲜明的特质。2011年阿巴多和格里茂录制莫扎特第23钢琴协奏曲流产,据称源于格里茂为协奏曲选择了布索尼写的华彩乐段,阿巴多则希望她能换成莫扎特原版的华彩,二位僵持了一段时间后,最后还是格里茂让步,两版华彩都录了下来供最后选择。然而过了一个月,在做唱片收尾剪辑的时候,争端再起,这回两人谁都不肯妥协,唱片公司被迫放弃了这个录音。表面上看,这是艺术家之间不同的见解导致,本质上不能不说是制作人渎职。因为艺术合作上的分歧不属于意外,制作人理应格外小心,促进沟通;即使争议发生,也不能旁观,需及时决断,包括可以暂停录音;遗憾的是录制完两版华彩和最后剪辑阶段,制作人都没有显示魄力,终于白白浪费了机会。相反的例子是《西区故事》的工作现场,先是乐队表示指示不符合乐谱,指挥家很不满意“我写的我还不知道,必须这么演,两个星期前就说过了!”然后卡雷拉斯对男主人公的某个唱段表示想唱得长一点,指挥家说:“少来,你刚唱得不错”。预感到风暴来临,这时候制作人表现得相当克制,当即中断工作宣布明天继续。歌唱家也发脾气掉头走人,伯恩斯坦立刻拔出一根雪茄猛抽,然后把脸埋进了指挥台上的乐谱极度沮丧。但更大的冲突得以解除,保证了艺术家把坏情绪隔离开。

和拍电影一样,唱片制作的前期准备包括频繁与艺术家会面,商讨曲目的选择以及工作时间的安排。如果一切顺利,双方会签署一项有关一张或多张唱片录音的合同,内容将包括工作时间、地点、版权、版税等各个方面。此后准备工作将更紧张地开展。整个唱片制作当然是团队工作,每一项都不可或缺:整理乐谱;录音棚、音乐厅管理;后勤,唱片录制期间的各项杂务;文案撰写,有时这项工作由专家或艺术家自己完成;唱片封套设计;媒体宣传。

DECCA全才库尔肖

这方面的榜样非库尔肖(John Culshaw,1924~1980)莫属,他加入DECCA公司后, 先是写唱片说明书,后来成为制作人。库尔肖是狂热的瓦格纳爱好者。1957年5月,他请索尔蒂在索菲亚大厅录制了《女武神》的第三幕。该厅原是一个浴池,后来改为舞厅。这是唯一一个永久安置有DECCA控制室的录音厅,在1955年启用,直到索尔蒂在1986年的最后一个维也纳瓦格纳录音《罗恩格林》为止。1957年6月,索尔蒂第一次录制了完整的歌剧:理查·斯特劳斯的《阿拉贝拉》(他的斯特劳斯系列直到1992年发行的《没有影子的女人》才告终结,该片获奖无数)。但真正改变历史的是DECCA制作的音乐史上第一套录音室瓦格纳《尼伯龙根指环》全剧。为了录下理想的《指环》,在作曲家在世时使用的号角已经不知道被拿到哪里去了的情况下,请拜罗伊特一位老乐器制造商重新制作了一套。为了制造《莱茵的黄金》里面把黄金堆起来的音效,库尔肖执意找奥地利中央银行去借黄金,虽然得到拒绝(实际用锡锭代替),但追求品质的雄心可谓惊人。而且每次录音期间,库尔肖都会联络市政当局,对索菲亚大厅外面的街道实行交通管制,减少噪音干扰。有一次录音时,指挥索尔蒂在巴黎的飞机误点,使他无法按时赶到。库尔肖竟联系到巴黎机场指挥塔,让索尔蒂比正常飞行时间提前20分钟赶到维也纳,然后警车护送直达录音地点。从1958年9月到1965年11月,索尔蒂、维也纳爱乐乐团和库尔肖等DECCA成员断断续续地为这一项目忙碌着。演出阵容可谓星光四射,在今天绝无可能重现,而“索尔蒂版指环”很快成为录音史上最著名的古典唱片。

通过库尔肖制作《莱茵的黄金》,1958年DECCA称之为“FFSS”的(全频段立体声)技术名声大噪,也实现了库尔肖“声音舞台”的理念。它基于1946年12月安塞美为DECCA录制的斯特拉文斯基的《彼得鲁什卡》运用的FFRR技术(全频段录音)。之后1953年5月13日录制的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交响曲《安塔尔》,曾令安塞美赞叹不已:“这太壮丽、太美妙了,仿佛我亲自站在台前!”

将二战技术引入音乐制作的DECCA

DECCA作为最突出制作人团队的唱片公司,上世纪30年代流行音乐占据了该公司发行唱片的很大一部分。随着二战的爆发,一切工作都停止了,不过在战时DECCA依然在制作唱片,但所有的技术革新则完全为军方服务。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DECCA的雷达系统,它为后来的海上贸易提供了安全保障。在战时,空军海防司令部要求DECCA的专家培训机组人员区分由德国潜艇和英国潜艇发出的高频声音。DECCA工程师阿瑟·查尔斯·哈蒂(Arthur Charles Haddy,1906–89)在1951年接受采访时说“那就意味着,我们可以进行一切必要的实验来实现高保真,而且拥有最好的实验条件。我们尽一切努力做到了,这在和平时期可能要花几年的时间!”

1947年1月,罗森加藤和一位年轻的匈牙利钢琴家签订了一份仅一页纸的合同。这位钢琴家早先赢得日内瓦钢琴大赛,请他是为了给小提琴家库伦坎普夫(Georg Kulenkampff)伴奏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奏鸣曲。没有人能想到这一纸合同产生的巨大影响。这位钢琴家即是索尔蒂。就在当年晚些时候,索尔蒂录制了第一张管弦乐唱片:贝多芬《埃格蒙特序曲》,乐队是苏黎士市政厅管弦乐团。这些录音标志着他和DECCA专属合作的开始——直到50年后的1997年9月索尔蒂去世。(他突然去世前的最后几场音乐会是指挥苏黎士市政厅演奏马勒的《第五交响曲》)索尔蒂和伦敦爱乐乐团的第一个录音录制于1949年8月(海顿《第103交响曲》,由库尔肖任制作人),这是他和该乐团长期合作的开始。

罗森加藤的另一个功绩是把维也纳爱乐乐团拉进DECCA。一系列长久而著名的合作录音始于1950年6月,莫扎特专家约瑟夫·克里普斯(Josef Krips)指挥该团在音乐之友协会的金色大厅录制了《后宫诱逃》。同年9月,克纳佩茨布什(Hans Knappertsbusch)指挥该团录制了《纽伦堡名歌手》的第二幕(第一、第三幕于次年9月录制。两部歌剧的制作人都是奥洛夫)。上世纪50年代早期(1951和1953年),DECCA也录制了拜鲁伊特歌剧院演出现场,由库尔肖任制作人,威尔金森(Kenneth Wilkinson)任录音师。拥有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另一项优势是,可以用乐队成员组成各种灵活的室内乐编制来录制室内乐曲目。由此,我们看到了一系列由乐团成员组成的“维也纳八重奏”的录音。

索尔蒂后来和伦敦各乐团的录音也很受关注,不仅仅是和伦敦交响乐团合作的那张名为“浪漫俄罗斯”的示范级唱片。1969年,索尔蒂就任芝加哥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任职至1991年,之后被封为荣誉音乐总监。1971年,索尔蒂和芝加哥交响乐团在他们的第一次欧洲巡演过程中,在索菲亚大厅录下了马勒《第八交响曲》——这又是一个鲜有匹敌、遑论超越的录音。索尔蒂在芝加哥任职的时期,也是DECCA在总体上拓展录音业务的时期。

后记

“9·3阅兵式”的幕后英雄们 篇4

此次阅兵仪式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强大而自信的中国。大型阅兵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展示窗口, 除了大量国产军事装备亮相外, 民族安防监控系统也在长安街两侧“列队”接受了最高安保实战检阅。在西长安街、西观礼台、天安门广场西侧、观礼安检通道等阅兵核心区域, 大华作为唯一的可视化安保解决方案服务商, 为后方安保指挥中心实时呈现了另一个盛大的阅兵直播现场, 实现了对安保现场人、车、物的全方位立体可视、可指、可控, 守护受阅部队昂首踏实脚下每一步。

不管你看没看到, 国家每次大型活动都有安保执勤人员和安防科技、设备的直接参与。本次阅兵主要的安保场地包括天安门、观礼台、天安门广场、长安街左右沿线及相邻街道与建筑等, 尽管受阅的是战力最强的军队, 但安保却依然需要公安、交警、武警、消防等人员与相应的技防手段、设备来保证活动前、中、后“零威胁、零危险”。

部署在西长安街、西观礼台、天安门广场西侧、观礼安检通道以及相关重大敏感单位增补等重要区域的数百路高清监控摄像机是为此次阅兵安保专门规划的。接到任务后, 大华更加体会到责任重大, 在方案制定、设备选型和现场施工方面不敢懈怠, 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完成技防方案实施部署任务。方案全部采用大华最新高清枪机和自动云台一体机, 在西长安街通过密集与多视角点位覆盖, 实现对行进部队的视频无缝接力, 无死角清晰观察周边每一个细节;同时, 在相关重大敏感单位增补区域和观礼人员进出的观礼安检通道部署专门的点位, 全面封堵所有可能的安保漏洞。系统通过两级级联, 既可实现辖区派出所掌握相应片区实况, 同时将信息汇聚到区分局, 进行安保调度指挥;还可分发到政府、消防、交警等职能部门做相应工作部署。“9.3阅兵”安保是一次人防、物防、技防的完美合作的体现, 北京市公安局为之开启了最高等级防控, 动用85万“红袖标”辅助公安巡逻, 在有关职能部门协助以及各类技防手段与设备的运作下, 保证了整个现场与周边及全市范围的平稳有序。

大型活动安保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管理智慧、人民心态、科技发展的整体水平。这些因素组成了综合国力的重要部分。目前, 中国民族安防科技的高水平发展也是国家强盛的一个缩影, 民族产业及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竞争的重要力量。“科技创新、产业报国”, 大华股份将以安全、自主、可控的民族创新力, 持续守护阔步前行的中国梦。

幕后英雄海康威视“走上”阅兵大典

阅兵式如期举行, 三军列阵, 铁甲傲立, 在受阅军队雄赳赳行进的同时, 我们也不能忘了还有一支“队伍”, 在幕后默默地接受着社会各方的检阅, 他们就是为阅兵活动提供物资与安全保障的队伍。

海康威视作为众多幕后英雄之一, 凭借其长期保持高投入的研发支持, 在视频图像处理技术、编解码技术、视频智能分析技术、图像模式识别技术、多媒体传输技术、多媒体存储技术、视频图像显示技术等方面的深度开发, 对视频图像智能分析、云存储、云计算、大数据等核心关键技术发展的战略性认识, 自身雄厚的技术积累和可持续的研发能力, 加上其高品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以及在国内、国际等大型活动积累的深厚经验, 在众多服务商中脱颖而出, 成为此次庆典基础设施的重要服务商。海康威视认为, 对当下的制造商或生产商而言, 只有依靠“研发、创新、品质”三驾马车才能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保障此次阅兵仪式顺利进行, 海康威视为本次阅兵提供了安保综合解决方案, 重点时间、事件实时记录, 涉及产品包括B20综合平台、磁盘阵列、46寸大屏、周界防范报警系统、i VMS-8200公安集中监控管理系统软件、高清球机、云存储服务器、云存储阵列等, 势必能从整体解决方案角度为阅兵活动提供高效的安保服务。

为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 海康威视从阅兵信息确认时, 便开始着手准备, 建立高级项目小组, 协调公司上上下下多个部门, 确保项目顺利进行;此外, 还成立跨地区、跨部门的专项工作小组, 安排资深员工数百人, 涉及总部公安事业部、楼宇事业部、技术支持部、北京分公司等多个部门;总部还派出多名资深人员奔赴北京, 与北京分公司同事一起全力保障阅兵视频图像安全、完整、实时传输及显示。

同时, 在技术应用上, 海康威视选择了曾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中有过成功应用的多种前沿技术, 如“实时透霾”、“图像复原”、“云存储”、“畅显引擎”、“超低照度”等技术。就是在这样神秘的高科技监控系统下, 本次阅兵仪式终于圆满落幕。

海康威视能够成为安全保障系统工作的重要成员之一, 与企业的实力和过往的优秀表现密切相关。海康威视的深厚实力在于其对产品技术的创新研发和优秀的团队协作能力, 再加上高品质产品、优秀解决方案的保障, 以及在60周年国庆阅兵、其他国际型活动中的深厚经验, 最终赢得了为阅兵仪式提供服务的机会。

每一年、每一次的安保工作, 对企业来说, 都意味着不断提升——产品在不断的磨砺中发展, 并借助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 快速、准确记录分析每一个细节与行为。未来, 海康威视将持续保持研发的高投入, 同时融合硬件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 加快对新产品、新平台和深度视频应用技术的开发, 发挥研发与制造的协同效应, 一定会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 为国内安保行业贡献一己之力。

科达移动警务守护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

文/缪冬琴

此次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阅兵仪式, 与世界各国热爱和平的人民一道,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看到这铁流滚滚、战鹰高翔、利剑藏鞘等一幅幅壮美的强军画卷, 无论是观礼台上来自世界各地的国家领导人、政府首脑、海外侨胞抗战英雄等, 还是守在电视机前目不转睛的你我, 无不感到振奋与豪迈。

负责验证这张卡的正是科达移动警务终端

精彩呈现, 科达守护现场

在观礼台不远处, 警卫人员正手持着“黑匣子”, 利用其PTT对讲功能, 维护着现场秩序。在阅兵开始前, 验证观礼台上嘉宾身份的也是这“黑匣子”, 这形似智能手机的神秘“黑匣子”正是科达移动警务终端。

在今年的大阅兵现场, 共有300部科达移动警务终端和1套管控平台, 协助警卫人员执行保障任务。此次阅兵结束后, 这些设备还将应用在其他大型活动和外宾来访的安保工作中。

这一个个形似智能手机的“黑匣子”, 对警卫人员来说, 可比智能手机结实好用多了。在硬件上, 防跌落达到1.5米 (智能手机是0.8米) ;防水防尘是IP67 (智能手机是IP54) ;支持北斗GPS多模定位;终端背面可安装扩展模块, 实现二代身份识别, 指纹识别等。在软件上, 产品深度定制专业应用, 除了此次在大阅兵上使用的NFC和PTT对讲功能外, 还可实现视频直播、综合查询、单兵导航、签卡认证、访客查询、警卫车辆查询等功能。内外兼修, 可谓是一款基于移动警务理念的智能执法利器。

紧张备战, 力求演绎完美

8月17日, 科达技术团队早早就位, 为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的保障工作提供安保和通信技术支持。

连续一周的时间, 科达技术团队仔细地检查每一部终端的硬件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软件是否升级, 管控平台是否可以远程实现对终端的管理。“如果只是调试设备, 大概只有一两天的时间, 但用户使用的APN网路主要有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两家运营商, 警务终端设备需通过APN接入到用户的安全接入区, 安全接入区中有公安部一所的安全加固平台, 安全加固平台读取终端设备里的安全加密卡, 当认证通过后才可以建立链接公安网的链路, 访问位于公安网中的业务应用服务器, 这个环节花费了不少时间。”科达技术团队介绍说。

幕后英雄 篇5

令人感动

奥运心得:北京奥运会幕后英雄事迹令人感动

奥运健儿们的拼搏精神和不断超越自我的奥林匹克精神让人感动,然而,在奥运健儿们的身后,有很多人的默默奉献同样值得尊重。他们甘当绿叶,一切只是为了能让选手们在赛场上取得好成绩,教练便是这其中的一个群体。

每一个成功的运动员身后,必定有着教练的一份功劳。他们所承受的辛苦,所做出的奉献,或许一点不比在赛场上奋战的选手少,甚至更多……当选手们奋战在奥运赛场上,他们要审时度势,分析得失,紧张的心情比自己参赛还有过

之而无不及;当选手们战胜对手,登上最高领奖台,他们在场下分享快乐,喜悦的心情丝毫不亚于自己夺冠。此时的荣耀都聚集在冠军身上,似乎没有人会想起向冠军的教练鼓掌致敬。然而,金牌虽然挂在冠军的身上,但金牌的荣耀同样属于冠军的教练。

作为运动员,能站上奥运的舞台,就很不容易。能站到领奖台上的运动员,则更是令人敬佩。可以说,运动员的成绩与其自身的努力分不开,但不可否认的是,冠军的成就与教练的功劳更是密不可分。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好的教练决定着一个运动员的运动生命,决定着运动员的成绩好坏。所以,在奥运赛场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动情的场面:当运动员战胜对手获胜的时刻,他们往往最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教练。我们忘不了,雅典奥运会羽毛球女子单打冠军老将张宁,在北京奥运成功卫冕后,依然像个孩子一样扑向总教练李永波的怀抱;体操女子团体夺冠后,六朵小花们

兴奋地将总教练陆善真抛向了空中……

当然,做一个好的教练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而培养一个奥运冠军就更是难上加难。运动员在场上只有一个对手,但教练在场下却不止一个对手,他们要替运动员做好训练计划,调节好运动员的竞技状态,既要避免运动员受伤,又要运动员以最佳状态参赛。从这个角度而言,教练们的付出增加了每一块金牌的重量,他们的奉献丰富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

值得关注的是,越来越多的教练跨越了国界,带着职业精神来到异国他乡执教,为他国的体育运动发展作出贡献。像此次北京奥运击剑冠军仲满和射箭冠军张娟娟,能夺得金牌,他们的外籍教练功不可没。这些外籍教练的奉献其实正是体育无国界精神的真实写照。

和教练这群冠军背后的幕后英雄一样,那些陪练也同样值得尊重。他们不为世人所知,任劳任怨,荣誉永远属于冠军,他们却永远默默无闻。可是在

通向冠军的路上,他们同样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超级英雄的幕后老板 篇6

1:主流小清新的迪斯尼何时变得“很臭屁很暴力”?

A:2009年12月31日。

当日,迪斯尼以42.4亿美元的代价收购了漫威娱乐集团37%的股份,成为漫威最大的股东。漫威漫画旗下共有蜘蛛侠、钢铁侠等5000多个角色,拥有女童市场绝对话语权的迪斯尼终于将影响力覆盖了3岁到18岁的男童女童全线市场。在中国,公主系列是特定的针对女生的策略;汽车形象是针对3-6岁的男孩;漫威针对6-11岁的男孩。

2:迪斯尼打包出售炒冷饭的目的是什么?

A:目的就一个:N家粉丝合起来总比一家粉丝票房多吧?5月5日至11日,《复仇者联盟》的全球首周票房已突破6亿美元,此前七大侠中最高票房为钢铁侠(5.85亿美元)。

3:银幕上,同样喜欢穿一身奇怪的蓝衣服,超人为何与美国队长老死不相往来?蝙蝠侠怎么不和钢铁侠交流百万富翁心得?

A:美国知名的漫画人物几乎被两大公司垄断,一是漫威,一是DC,超人和蝙蝠侠是DC的签约艺人,自家亲戚走动的故事还没拍完呢,当然顾不上串门了。

4:蜘蛛侠也是复仇者联盟的重要成员,怎么这次大侠们拯救地球没带上他?

A:蜘蛛侠的电影改编权目前在索尼那儿……(据小道消息,蜘蛛侠在漫威最新漫画里被枪杀了,难道公司准备雪藏他?)

5:DC就坐视复仇者联盟呼风唤雨吗?

幕后英雄 篇7

一、数学建模爱好者把图书馆当作自己的良师益友

我校的数学建模爱好者们认识到新的知识、信息, 新的科学技术的传播和交流, 很重要的一个途径是通过书刊资料来进行的;任何科学理论研究都必须从收集、掌握、熟悉图书资料开始, 掌握前人已经取得的成果, 掌握国内外科学研究的现状, 掌握相邻学科所提供的新的有利条件等有关文献资料, 以便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提出新问题, 作出新概括, 取得新发展, 获得新结论。所以, 他们把图书馆当作自己的良师益友, 自觉地从记载已有科技成果的图书资料中去学习、消化和掌握自己所需要的优秀成果, 以开阔眼界、扩展思路、受到启示, 并以此为起点, 去攀登新的科学技术高峰。他们说:如果说上课的老师是言传身教的老师, 则图书馆便是无言的老师, 它对每一位朋友都是公平的, 只要你付出, 便会有收获。

二、图书馆的老师们充分认识到数学建模的重要性

我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毕业于图书馆、考古、中文等二十多个专业, 唯独没有毕业于数学专业的, 但他们都认识到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 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 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手段;数学建模竞赛对于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及合作意识, 训练学生快速获取信息和资料的能力,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图书馆把满足数学建模活动的文献信息需求当作自己责无旁贷的任务

我校图书馆历来都非常重视数模竞赛活动, 把全力以赴支持和满足数模活动的文献信息需求当作图书馆责无旁贷的任务。一直以来, 图书馆均高度重视数模竞赛的参赛工作, 每一年的数模竞赛, 无论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还是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只要接到学校的相关通知, 图书馆即召开专门的馆中层会议, 全面安排、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指定专门负责领导, 具体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负责人。图书馆要求全馆各部门及人员要高度重视并配合学校做好竞赛相关文献信息保障工作, 全力支持参赛师生在文献信息资料方面的需求, 对赛前训练、参赛期间的文献信息需求一律开绿灯, 特事特办, 特殊需求特殊满足。上至领导、下至员工的全员高度重视, 全馆上下的一致支持和配合, 加上采取特殊的服务措施, 多年来, 图书馆均很好地完成了数模竞赛的文献信息保障任务, 为学校历年在全国的各种数模竞赛中取得好成绩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四、图书馆加强检索技能培训, 提高学生文献检索能力

数模竞赛是全面考察参赛学生的数学知识及利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的一项课外科技活动。其中通过互联网和图书馆查找文献、收集资料是完成竞赛、建立数学模型、提出解决办法的首要基础, 因此, 能否快速地查找、收集文献资料, 直接影响到竞赛能否顺利进行, 能否取得良好的成绩。而要快速地查找、收集到所需的文献资料, 文献检索技能必不可少, 学生检索技能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文献资料的查找速度及所收集资料的质量和广度、深度。故图书馆在日常期间就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每学期均开设专题讲座及“走进院系”预约培训服务, 通过不定期开展电子资源检索培训专题讲座, 或由院系提出培训申请, 图书馆派老师深入院系, 按院系的要求举办有针对性的检索培训讲座, 加深学生对各个数据库资源的了解, 让学生熟练掌握中外文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资源数据库的使用方法与技巧, 从而提高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

五、图书馆提供特殊、优质服务, 满足文献信息需求

针对数模竞赛需要大量查阅各种纸质、电子资源的特性, 图书馆认真研究并制定了特殊的服务措施, 以最大化满足竞赛所需的文献信息需求。

1. 针对数模竞赛需要查阅到不同的文献信息类型, 图书馆成立了图书、期刊和电子资源三个工作小组, 分别负责纸质图书、期刊及电子资源的保障、利用和咨询等三个方面的服务工作, 并指定专门的负责人, 负责人的联系方式上报学校及相关竞赛指导老师, 任何时候有任何需求, 指导老师均可直接与负责人联系解决。

2. 针对竞赛需要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问题, 图书馆采取了特事特办的方针。如按图书馆的文献借阅规定, 本科生每人每次最多可借图书8册, 这一规定无法满足数模生一次需要借阅大量图书的需求。针对此问题, 图书馆特设数模生这一读者类型, 要求相关院系出具证明, 附上参加数模竞赛的学生名单, 对这些数模生图书馆给予每人50册的借阅权限, 并延长借书期限, 让学生在借阅图书方面不再有后顾之忧。

3. 随着电子资源的日益多样、丰富, 当前电子资源已成为查阅文献信息资料的重要途径, 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是数模竞赛查阅文献信息资料的重要来源。因此, 图书馆要求商家、技术部在竞赛期间全面保障所有电子资源24小时的正常使用, 要求咨询部负责人保证随时解答竞赛期间学生遇到的使用上或检索上的咨询问题。

4. 数模竞赛题目多样, 涉及众多学科领域, 需要查阅的文献资源也包罗万象, 涉及各个学科。而我校是一所普通本科师范院校, 图书馆在有限的图书经费下, 不可能订购有数模竞赛需要查阅到的所有的数据库资源。如何为数模竞赛提供更丰富的电子资源, 最大化满足数模竞赛在电子资源方面的需求, 是图书馆需要解决的头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 图书馆采取了三个措施:一是争取数据库商的支持, 在数模竞赛期间, 对国内的一些大型数据库, 对我们没有订购的专辑数据, 向数据库商申请开通试用, 保证参赛学生在竞赛期间需要使用到这些数据库资源时能顺利使用;二是购买一些数据库的个人临时帐号, 提供给数模竞赛指导老师, 让指导老师按需提供给参赛学生使用;三是要求咨询部做好文献传递服务, 对一些特殊文献资料的需求, 参赛师生无法获得全文的, 可反馈至咨询部, 由咨询部帮忙查找, 与国内其他高校联系, 通过文献传递服务获取全文, 满足参赛师生的需求。三项措施, 三管齐下, 图书馆在电子资源保障方面较好地满足了参赛师生的需求。

我校图书馆老师们的辛勤劳动和优质服务深深地感动了数学建模的参赛队员和指导老师, 队员们觉得身后有一群英雄在默默地支持他们, 更加满江热情地投入到数学建模的活动中去。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数学建模教育教学与数学建模竞赛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学校各部门的配合与支持。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已发展为全国、全世界参加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 在无数幕后英雄们的支持下将会得到更好地发展。

摘要:在数学建模模活动中, 学生需要搜集、查阅大量的文献信息资料, 而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 是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支撑部门, 没有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 提供优质的服务, 要想在数学建模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是不可能的。

幕后英雄 篇8

M C记者:Q N X在汽车行业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谁?较之竞争对手, QNX最大的竞争优势是什么?市场份额是多少?

Q N X:如果非要在汽车电子领域里面找一个Q N X最大的竞争对手, 微软将非常荣幸地当选。但是在真正的技术含量最高、要求最严苛的前装领域 (B e f o r e M a r k e t) , 应该说Q N X是所有公司的最大竞争对手:Q N X占到了世界上最典型最成熟的欧洲和北美市场70%以上的前装市场份额。

QNX最大的竞争优势是, 既能提供和支持丰富的车载应用, 又能提供准确及时的响应, 同时保障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可以说是行业内的集大成者。

M C记者:自2000年进入中国, Q N X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状况如何?在汽车领域的发展状况如何?

QNX:虽然没有第三方的统计数据, 但是作为在嵌入式领域拥有多年经验的从业者, 我认为QNX在中国商用嵌入式市场占第二位, 第一位应该是风河公司。在中国传统的商用嵌入式市场 (如通信设备领域) , 风河公司占的市场份额较大。

但在汽车电子市场, 正好相反, QNX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 充分体现了“术业有专攻”。值得注意的是, QNX在中高端前装市场应用居多, 而中国汽车电子的现状还是“人有我有”, 而不是“人有我精”, 仍处于摸索阶段。不少汽车厂商还处在仅提供“可用”的车载电子系统, 还没有太多精力去开发精品车载电子系统, 但是在耳熟能详的中国几大汽车集团中, 目前已经有2~3个正在研发基于QNX的产品。

QNX软件系统公司亚太区销售总监Kimm Krueger

区域销售经理张芯瑀

M C记者:Q N X目前主要针对中高端市场应用, 有没有在中低端市场发展的想法?

QNX:当然有, 但这主要还是要取决于各汽车厂商是否有在中低端车上为客户提供更可靠、更易用的系统的计划。

国内汽车厂商表示他们中低端车的目标客户目前主要的需求是拥有一辆车, 车载电子系统虽然能给用户带来更好驾车体验和驾乘乐趣, 但目前对中低端客户来讲, 着眼点还在交通工具这一基本属性上。但这并不是问题, 这只是汽车消费市场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 首次购车的消费者首先解决的是交通工具的有无问题, 但如果是非首次购车, 消费者对车的要求就不仅仅停留在交通工具这个属性上, 他们会要求有更好的车载娱乐系统, 更炫的电子仪表, 更可靠、功能更强大的辅助驾驶系统等。他们的需求会变得更多更具体, 而这样的需求升级将会带来汽车电子产业的加速发展。汽车电子市场的发展轨迹会跟手机的发展轨迹很类似, 目前我们还处于解决有无的阶段, 一旦越过这个阶段, 情况会越来越好。

接下来, QNX会使汽车平台更加完善和安全可靠。通过提供丰富的功能和高集成性来帮助汽车厂商减少成本, 加速将产品推向市场。除了使平台更为丰富, QNX会向中低端市场渗透, 这样可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 从而增加市场份额。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消费者需求的升级, 中低端车上一定会出现中高端车上丰富的车载电子系统。消费者将会以更低的价格获取更高品质的车载电子产品。

M C记者:作为嵌入式领域领先企业, Q N X对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有哪些准备?到目前为止有哪些实质性的项目?同时, 从技术层面上来说, 新能源汽车的操作系统与传统汽车的操作系统有什么区别?

Q N X:应该说Q N X已经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QNX的Neutrino微内核实时操作系统是当今业界最安全可靠, 同时也是能提供和支持最丰富的车载应用操作系统。QNX可以利用在全球车载系统广泛应用的成功经验, 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最安全可靠的保障。

目前, QNX与一些知名高校正在开展新能源汽车方面最前沿的技术合作, 以及高端人才的培养。很多高校的教授和研究人员在使用QNX进行开发时非常兴奋, 传统汽车上使用的8位或16位处理器所不能完成的功能在QNX上都可以实现, 并且提供了高可靠性和安全保障。可以说, QNX正是他们寻找的最佳系统。

M C记者:既然Q N X已经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做好准备, 那么您认为中国政府和中国市场在哪些方面需要做准备?举几个具体的例子。

QNX:中国政府是世界上执行力最强的政府之一, 也是最有前瞻性、最具合作意愿的政府之一。中国政府已经为未来做好了准备:在“十二五”计划中, 研发和推广新能源车是中国政府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中国政府已经为新能源车的研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 为新能源车的推广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计划。在市场方面, 需要各汽车厂商、科研机构、零部件供应商和像QNX这样的系统提供商一起紧密配合, 通力合作, 努力攻克技术难关, 为新能源车尽早商用推广贡献一份力量。

M C记者:如果中国汽车厂商要采用Q N X系统, 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

Q N X:Q N X根据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 提供了Q N X C A R平台, 集成了丰富的、优秀的应用。对汽车厂商和一级供应商而言, 几乎就是一个半成品。研发人员可以在Q N X C A R平台上根据具体的市场需求, 迅速开发出安全、可靠、稳定的车载电子系统。

其实QNX对研发人员的技术要求并不是很高, 当然如果他们具有一定的Linux或其他操作系统的经验, 这对他们快速熟悉和使用QNX会带来很大帮助。

M C记者:Q N X是否有意在中国建立研发部?其操作内容会是什么?

Q N X:我们有这样的打算。目前Q N X在加拿大渥太华的团队进行着相关的支持服务, 但随着客户的不断增多, 本地化支持需求的不断提升, 将来很有可能无法满足客户的要求。我们在汽车行业的大客户对售后服务等方面要求较高, 需要一支强有力的团队进行支持。因此我们需要建立高端工程服务团队, 协助客户进行开发。将来如果在中国成立研发部, 其主要工作是为中国大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专业服务。

太空授课的幕后英雄 篇9

把测控站搬到天上

在距地球数百千米外的太空中运行着成百上千个航天器,这些航天器犹如人们放入太空中的“风筝”,而控制这些航天器的“无形之手”,就是航天测控。一个国家无论在地面建了多少个测控站,造了多少艘海上测量船,都很难完全满足大型航天任务跟踪测控的需要。在太空中建立卫星观测与数据中继传输系统,是航天强国的必由之路。

中继卫星堪称航天测控的革命性成果。其主要功能是进行空天数据中继,相当于把地面测控站搬到距离地面36000千米的地球同步轨道,为卫星、飞船等航天器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

作为在太空中运行的数据“中转站”,中继卫星与传统地基测控相比,具有“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优势。与通信卫星不同,中继卫星主要捕获跟踪在轨运行的高速动态目标,能使资源卫星、环境卫星等获取的数据实时下传,极大提升了各类卫星的使用效益。

中继卫星系统由位于地球同步轨道的中继卫星、地面系统和用户终端3部分组成。“中继”的概念,就是传递地面应用系统和用户终端之间的信号,类似于“用手机转发短信”。具体而言,中继卫星将地面系统发射的遥控指令等数据转发给用户终端,用户终端接收、解调遥控指令,并按照指令规定内容做出0向应,同时返向传输其自身数据,中继卫星接收到这些信号后,再反馈给地面系统。

中国的“天链”

2003年1月,我国第一代中继卫星系统工程正式立项,第一颗中继卫星被命名为“天链一号01星”。2008年4月25日,“天链一号01星”成功发射并顺利在轨运行,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欧洲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中继卫星的国家。在神舟七号任务中,“天链一号01星”得到成功试验验证,突破了高动态条件下的天基测控和数据中继技术,实现了我国航天测控由陆海基向天基的跨越。

2011年7月11日,“天链一号02星”发射成功并与“天链一号01星”组网运行。在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交会对接任务中,中继卫星系统作为我国陆海天基三位一体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使航天测控覆盖率从18%提升到近70%。

2012年7月25日23时43分,我国第三颗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3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中继卫星系统迈入全球组网运行阶段。“天链一号03星”与“天链一号01星”“天链一号02星”实现组网运行后,使我国航天测控覆盖率提升到近100%,基本消除航天器测控盲区。

载人航天更有看头

在“天链一号01星”发射前,远望号测量船队加上十余个地面站,才能为神舟飞船提供12%的测控覆盖率,而一颗中继卫星即可覆盖卫星或飞船50%的飞行弧段。如果把过去的载人航天天地通信比作“乡间小路”,那么中继卫星参加后的天地通信就是一条“双向高速公路”,可以更快更高效地完成信息传达。

中继卫星系统具有高码速率、高动态、高轨道覆盖率的优势,提升了飞船和天宫一号的测控覆盖率和数据传输能力,增强了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实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实施手控交会对接、开展空间科学实验等提供了稳妥高效的天基测控通信保障。

神舟六号任务中,聂海胜在太空能听到女儿为他唱《生日快乐歌》,却不能看到女儿可爱的笑脸。神舟七号任务中,翟志刚手举五星红旗向全国人民送来问候,却看不到战友关切的目光。而神舟九号任务中,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不仅能够与地面进行双向视频通话,还能通过中继卫星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使天地之间沟通交流方式更加多样化。待到神舟十号任务,青少年们都可收看精彩的太空授课直播。

智能化管理卫星

24小时不间断管理3颗中继卫星,执行数十个天基测控和数据中继任务,自动化智能化是必然选择。为此,北京空间信息中继传输技术研究中心设计了卫星控制脚本及自动化调度模板,建立了稳定可靠的自动化运行模式,系统内上百套设备均实现了“有人值守、无人操作”。中心还开发研制出系统自动化运行监视软件和卫星故障自动诊断系统,有效缩短了异常状态的发现、判断和处置时间。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发展,大力发展中继卫星系统,实现航天测控通信天基与地基网络一体化是大势所趋。3颗中继卫星组网运行,为我国神舟飞船、空间实验室、空间站及中低轨道资源卫星提供全时段的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无论经济效益还是使用效率都将发生质的飞跃。

此外,航天器在太空中出现故障,抢救时机往往以秒计算。随着中国发射卫星数量的增多,故障率不可避免,中继卫星投入应用后,将使航天器的故障及早发现、尽早解决。资源卫星、环境卫星等应用卫星获得的科学数据,要在卫星经过地面测控站上空时才能下传使用,如果突发重大自然灾害,就会失掉最佳的应对处置时机。中继卫星可使各类卫星实现数据的实时下传、及时应用,成为应用卫星的效能“倍增器”。

上一篇:外汇市场的参与者下一篇:天宫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