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指导(共12篇)
备考指导 篇1
高考复习有别于新知识的教学,它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中学数学知识体系、具备了一定的解题经验的基础上的数学教学,也是在学生基本认识了各种数学基本方法、思维方法及数学思想的基础上的数学教学。其目的在于深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在综合性强的练习中进一步形成基本技能,优化思维品质,使学生在多次练习中充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能力。高考复习是学生熟练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途径。那么,数学教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高考复习呢?
一、认真研究高考《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是高考的纲领性文件,它详细规定了高考的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查范围及要求,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只有真正地研究透了《考试大纲》,才有可能正确地指导学生进行高考复习,使教学和复习不偏离方向,不拔高也不降低要求。
二、认真研究历年高考真题
《考试大纲》详细列举了高考对高中数学各知识点的要求,但这些要求的表述都是专业术语,诸如“了解”、“理解”、“掌握并灵活应用”等等,初次担任高三复习指导工作的教师很难正确把握这些名词的确切含义,难免导致实际教学中出现拔高或降低对某些知识点要求的现象,这些都不利于指导学生复习。而高考真题是对高考《考试大纲》的准确阐释,教师只有认真研究高考真题,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考试大纲》。同时,通过深入研究高考真题也会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提升自己,使自己具有“一桶水”。
三、处理好课本和资料的关系
在实际教学中,有一部分教师把复习资料当课本用,照本宣科,所有的例题都要讲,所有的习题都让学生作,没有选择,没有主次,这是极不可取的。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复习资料不同于课本,它不是教育部门出版发行的,没有权威性,只有课本和《考试大纲》才是国家教育部门出版发行的最具有权威的资料。而高考命题遵循“以本为本,以纲为纲”的原则,这里的“本”即课本,“纲”即《考试大纲》。因此,在复习时,教师应始终紧扣这两者,在备每节课时首先结合课本认真总结、概括本节课要处理的知识点,然后根据自己对高考的把握,并结合课本和复习资料列出本节内容的主要考点,最后再针对每个考点精选例题和练习题,以便逐个突破。
四、发挥备课组的集体带动作用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加之高三复习教学不是单纯的新知识讲授,同时新任高三教学的教师经验不足,对教材内容不熟,这些都会影响高三复习课的效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积极发挥备课组的作用,是较好的做法。各备课组应老、中、青结合,新任教师应积极利用这些条件,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无论是教学目标的制订、例习题的选择,还是考纲的解读,都应和老教师探讨交流。长期坚持,必会不断提高自己对高考复习指导工作的驾驭能力。
五、教师自己要下题海
优秀的教师必定要自己下题海,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教师只有认真研究解答复习资料和课本中的每一道例题以及高考真题,从浩如烟海的复习题中精选贴近高考要求且符合学生实际的优秀试题并将之推荐给学生,才能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教师布置给学生的每一道习题,自己都应认真去做,要搞清楚该题考查哪个知识点,考查哪种能力,是否符合高考的要求,适合对哪个层次的学生进行训练。只有搞清楚了这些,才能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题去训练学生,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切忌盲目应对,把复习资料中的所有习题都布置给学生。这样不仅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还击不中要害,不利于复习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数学教学,高考,复习,《高考大纲》,高考真题,课本,资料,备课组
备考指导 篇2
根据学长和老师的推荐,选择口碑比较好,同时也适合自己的辅助教材,每天都要有一定量的练习,而且在时间上要有限定,在练习的同时也可以帮助同学们提高时间意识,避免答卷时间不能把控的情况发生!
2、认识到复习的重要性
人在首次接触到一个新知识时,留在脑海里只是对新知识的短时记忆,如果不经常复习就会忘记新知识,只有不断的复习才能把新知识的短时记忆转变为长期记忆,在需要时才能应用自如。
3、总结的重要性
如何总结呢?首先,对于难题的总结,有的同学认为对于难题就是要完全会做,那样才算是总结的目的,实际上,对于难题并不是一味的要求学生都会做,重要的是要从难题中分离出基本题型来,掌握这些基本题型中涵盖的知识点,这叫离散思维。当再次遇到这些知识点在其他题中再次综合起来的时候能够认出它们的真面目,从而解决它们,这叫聚合思维。其次,对于易错题的总结,怎么区分这些错题是你本来会,但是因为自己粗心大意、审题不清等而做错的呢?其实就一个标准,你自己能纠正的就是你会的,反之就是你不会的!当明白这点之后,相信同学们自然知道自己要把功夫花在哪里了!最后,是同学们对于典型题的归纳和总结,其实针对于中考的各个知识点在历届模拟以及真题考试之后都有不同知识点的类型题的归纳和总结,比如北京四中网校的中考总复习的导学,就能很好的体现这点。有了现成的归纳和总结,同学们就有了很好的参考资料,结合老师的辅导,制定出符合自己的中考复习计划对同学们来说应该不是难题了吧!
4、面对考试
考试其实是考查心理与能力,考试成绩体现的一般是三分水平,七分心理!有的同学前后考试成绩可能大起大落,一方面可能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另一方面可能是心理素质相对较差。而有着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考高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分数是很重要,但是我们更要在意分数后面所包含的意义!考试成绩的高低起伏是一时的,但是学习能力却是要相伴我们一生的!
最后,希望我们提的这几点建议能在同学们的中考备考之中发挥作用!也希望同学们能在即将来临的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综述类文章阅读备考指导 篇3
[高考真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2004年上海卷)
世界报业协会在2003年度总结报告中说,在全球报业表现低迷的形势下,中国报纸发行量却增长了8.5%,从1997年到2002年5年累计增长30.3%。
根据世界报业协会2003年6月13日发表的全球日报发行量排行榜,中国有3份报纸进入前20名:《参考消息》以日发行量270万份排在第9名,《人民日报》以日发行量186万份排在第18名,《羊城晚报》以日发行量150万份排在第20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报纸消费国,日销量达8200万份。仅次于中国的是日本,日销量是7080万份。
按照日销量8200万份、13亿人口计算,中国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数量为63份,比1999年增长了7份,但数量仍然偏少。日本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为545份,美国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为198份。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早在1996年,世界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就已经达到96份,发展中国家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为60份,发达国家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为226份。1999年,按平均每个人拥有日报的数量算,挪威排第一,每千人583份。
美国是报业最发达的国家,根据E&P;提供的数据,美国拥有日报1468种(2001年的数据),非日报7689种(2000年的数据)。人口远多于美国的中国报纸数量应该相应多于美国。美国的报业发达是建立在经济高度发达基础上的,因此目前两国还不具有可比性,但这至少说明2002年2137种报纸的数量远非中国报业规模的极限。
然而,目前中国城乡人口比例悬殊,人口总体教育水平较低,人民生活水平及全国经济水平都处于较低阶段,对报纸的需求必然只能保持在一个有限的水平上。目前总体状况是:就数量而言,乡村人口报纸拥有量极度稀少,而城市人口拥有量相对饱和;就质量而言,前几年报业成长主要都是规模扩张、数量膨胀,在质量方面提高很小,优秀报纸的种数远未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因此,中国报业距离成熟尚需时日,还要允许有大量新产品进入市场。
1992-2002年,全国报纸广告11年来以平均约32%的增长率迅速发展(见下表)。报纸广告的快速增长、占广告总市场超过20%的份额以及不断增长的占GDP的比重,说明报纸作为主流媒体的位置仍将持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报纸广告业必将随着总体广告市场的扩张而同步扩张。
近年来,以都市居民为主要读者的综合都市报(包括晚报、早报、时报、都市报)的广告得到了快速发展。据慧聪国际媒体研究中心统计的数据,2001年都市类报纸的广告刊登额达到205.92亿元,占全部报纸广告刊登额的66.18%,比2000年增长了15.72%,在各类报纸中增长率最高,市场占有率提高了将近6个百分点。2002年1-10月,综合都市报广告规模达到233.54亿元人民币,与2001年同期相比增长40.08%,占据了68.20%的报纸广告市场份额(见下图)。
2002年1~10月中国各类报纸广告市场份额示意图
这些数据表明,都市类报纸已经成为广告投放者最重要的广告媒体,都市报的广告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报业的广告规模。
1.第一自然段中的“低迷”指 。(2分)
[解析]该题考查对文章中重要词语的理解。答题主要看文章语境:在全球报业表现低迷的形势下,中国报纸发行量却增长了8.5%,从1997年到2002年5年累计增长30.3%。一个“却”透露了秘密,说明前面是相反情况:全球报业发行量是降低,或下降,反正是这个行业不景气。所以,如果回答“全球报业发行量是降低”应该也可以得满分。
[参考答案]世界各地报业普遍不景气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不久前《参考消息》等3份中国报纸以其发行量巨大、国际影响深远而在全球日报发行量统计中名列前茅。
B.这几年国内报业在规模和数量上有了较大增长,城市人口拥有报纸的数量相对饱和,但质量有待提高。
C.据资料统计,2002年全国报纸年度广告总收入又创新高,比10年前增加了约170亿元人民币。
D.目前,中国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还不到上个世纪末世界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
[解析]该题考查考生对文意的把握能力。原文是“中国有3份报纸进入前20名”,只说发行量大,并没有说其“国际影响深远”,纯属想当然。
[参考答案]A
3.有人说,这篇文章有以下几个要点:
[1]近年来以都市居民为主要读者的综合都市报快速发展。
[2]报纸广告增长迅速,综合都市报占据主要广告份额。
[3]我国报纸发行量增速较快,但千人拥有量仍然偏低。
[4]目前我国报纸的种类和发行数量还大有增长空间。
你认为要点和顺序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4][3][2][1]B.[4][2][3]
C.[3][4][1][2]D.[3][4][2]
[解析]该题考查考生归纳文章要点及层次的能力。
[参考答案]D
4.从上表中可见1992年到2002年报纸广告收人不断增长。根据文意,其原因是(1) ;(2)。(2分)
[解析]该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解这道题目关键是句意转换。原文是:广告的快速增长、占广告总市场超过20%的份额以及不断增长的占GDP的比重,说明报纸作为主流媒体的位置仍将持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报纸广告业必将随着总体广告市场的扩张而同步扩张。这句话里的“说明”二字非常重要,是从结果逆推原因:报纸成为广告投放的主要媒体;总体广告市场在扩张。当然大意相同即可。
[参考答案](1)报纸成为广告的主要媒体(2)广告投放量上升,等等。(答案合理即可)
5.上面这幅图在文中的作用是;这幅图的标题可以拟为。(3分)
[解析]该题第一处考查考生对文章所使用的辅助手段所起作用的分析能力。图在文中的作用肯定是“直观形象”,这叫图表说明法,但仅回答“直观形象”也肯定是不行的,必须得说明其“直观形象地表明”了什么,即将什么东西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就本题而言,是“直观形象地表明报纸的广告市场份额”。仅回答“直观形象地表明都市类报纸已经成为广告投放者最重要的广告媒体”,应该说是不完整的,因为,这样回答让图表上的其它详尽信息失去意义。第二处考查考生的信息把握与图文转换能力。
[参考答案]直观,形象地表明报纸的广告市场份额
6.在你常读的报纸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报纸名称)?请从两方面作简要介绍。(4分)
[解析]该题考查考生的鉴赏评判能力。该题为开放性试题,最喜欢的报纸不求一致。“从两方面作简要介绍”,就考查了学生对报纸的真正了解。一般来说,可从版式的角度,也可从报纸内容、风格、特色角度,做一下“简要介绍”即可,不需要描写、抒情、议论。
[参考答案]示例:我最喜欢读《环球时报》。从排版上来说,几乎每一篇报道都有吸引人眼球的照片搭配,还未读文章就已领略到其中的含义了。从文章内容上来说,它经常介绍各国各地的民族风情,且都是第一手资料,使人感到如临其境。
[备考指导]
所谓综述类文章,指的是对已有现象或理论进行总结的文章,一般分为汇总性综述文章及研究型综述文章。前者是对事实材料及信息,加以归结;后者是对已经进行的研究作阶段性总结,一般要在把握综述对象之间的深层联系的基础上,介绍某个领域或者专题的研究进展情况,在这个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无论哪种综述性文章,都需要占有大量资料,而且对资料去粗存精,去伪存真,高屋建瓴,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判断。高考一般会选取公众较为关注的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综述文章,此类文章注重真实、具体、典型的事例与数据,注重分析事情产生的背景、成因,意义或危害性,适当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合理建议。其实综述类文章与高考多年来所考查的科技类文章并无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不过在文章的结构上有其自己的特点。
综述类文章的基本结构。1.标题:写明综述的名称及内容,如《关于××××的综述》。2.导语(前言、导言):写明综述的意图、性质、时间、地点、对象、综述的范围及调研方法。3.主体(正文):(1)情况部分:介绍基本情况,注重具体事实、统计数据,文字简明、准确,条理分明,兼用数字、表格、图示说明。(2)分析部分:重点分析所调查事情或现象的产生背景、原因、实质,条分析缕,有事这有依据,抓住问题的实质、规律,揭示出其重要意义或危害性。(3)建议部分:在有力的分析下,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为有关部门恰当处理提供参考。4.结语:总结全文、深化主体、警策世人,也可在建议部分结束。
综述类文章的结构方式。1.纵式结构: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材料,如果是针对某一件事情,通常可采用这种结构方式。2.横式结构:根据材料的内容、特点、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类处理,如果是针对某类社会现象,通常采用此种结构方式。3.纵横式结构:将上述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但应确定以某一种结构方式为主,另一种为辅。
根据新出台的200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综述类文章的考查将放在选修内容“实用类文本阅读”中,设4小题共18分。题型为2个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2个简答题,每题6分。考查点包括:理解文本中的重要概念、句子,筛选文中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思路,概括内容要点,评价或概括作者在文中表达的观点和态度。而解答此类题,需要提高三种能力,即认读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及鉴赏评价能力。其中,认读理解是基础能力,分析综合是运用能力,鉴赏评价是审美能力,三者既互为关联,又相辅相成。高考对综述类文章的考查,更多的是体现高考命题者对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关注,希望借此引导考生打破阅读的樊篱,因此,大家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就应扩大阅读面,广泛接触媒体中常见的各种文体文章(特别是关注一下航天航空、地质灾害、环境保护、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综述文章),并且掌握多种文体文章的表达特点,说不定就会在高考中有意外的惊喜。
[强化训练]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景观大道”的风骨
尹泽生
从上海到西藏樟木长达5000多公里的318国道,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条美景高度集中的景观长廊,自然景观类型之齐全多样,异彩纷呈乃世所罕见,优美壮丽同在,幽景旷景并存。这条路还是人文的巡礼和历史的隧道;从浙江河姆渡7千年前的水稻到昌都卡诺遗址的小米;从良渚文化的玉到三星堆的铜;从周庄的老屋到丹巴的碉楼;从唐蕃古道到藏彝大走廊……东西汉藏、南北羌彝,无分尊卑、多元一体。这样一条大道,路虽人为,景乃天造,钟自然之大美,显人文之深奥。因此,专家建议将其命名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
将318国道称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这一创意,不仅扩展了这条公路的固有功能,将这条国内最长的公路风格化、形象化了,而且这条几乎与北纬30度并行的公路也因此而有了灵魂。从事地貌工作几十年来,我见过的地表景观不计其数,相较之下,选择318国道作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当你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它的与众不同时,你会发现在她的美景之内蕴含着一种特殊的“风骨”。
从整体来看,横跨整个中国大陆的318国道所展示的景观是其他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条道路都无法比拟的:它既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使人产生无尽的联想;其景现在一定区域内(省区内、全国)具有垄断性和惟一性;有大量清晰、完整的原生态自然景观,以及大量深厚、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文景观。进一步而言,318国道沿线的特殊“风骨”可清晰地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其沿途景观类型丰富,景观形象突出,且变换迅速。在我们所知晓的国内景观类型中,318国道经过之处几乎拥有了其中的全部。如地文景观中的山丘和谷地型旅游地、自然标志地、垂直自然地带、断层与节理、钙华与泉华、古生物化石点、凸峰、峰丛、石林与土林、奇特与象形山石、峡谷、丹霞、洞穴、古冰川遗迹、泥石流堆积、地震遗迹、火山与熔岩;水域景观中的河口、海面、河段、湖泊、湿地、瀑布、泉、现代冰川;生物景观中的森林、草地、花卉地、野生动物栖息地;气候与天象景观中的光现象、云雾、物候等;遗址与建筑景观中的人类活动遗址、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历史建筑、宗教建筑、现代活动场所、民居、交通建筑、水工建筑、现代城镇、民俗节庆活动等等。这些不同类型的景观分布在整个国道沿线,有时交叉重复出现,而且不同路段有不同的类型群,构成差异显著的景观组合。如东部长江三角洲与长江中下游路段的河流、湖泊、湿地、水工建筑、历史建筑、现代城镇景观组合,川渝和横断山区路段的现代城镇、高山、峡谷、河段、民居景观组合,藏东南路段的高山、峡谷、河段、森林、古冰川与现代冰川景观组合,藏南路段的高山、现代冰川、宗教建筑、民俗节庆活动景观组合。当然,这些组合在各个路段还可以再作更加细致的划分。乘车行驶在国道上,窗外的景观丰富多彩,变换迅速,注视着各种景观单体的排列组合,旅行者的睡意往往被一扫而光。
二是沿途的景观蕴含着完整而深刻的科学文化内涵。如果有机会走完国道全程,将不仅仅在视觉上获得极大的享受,而且还可以学到很多有趣的知识。
以自然过程为例。每一种自然过程中形成的景观实体,如IJJ地、河谷、湖泊、泉、瀑、洞穴、植物群落、物候现象、灾害现象等,都有其内在的成因与演变规律。通过对这些景观的观察,人们会发现许多有趣且值得思考的问题,如山地和湖泊的成因类型、洞穴的发育、植被类型与分布、高山垂直自然带谱等。
再从环境演化方面看。海平面的升降、河道的变迁以及湖泊的演化,都在长江三角洲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留下了众多醒目的景观,其中最典型的景观实体有太湖、西湖、洞庭湖、长江中游分岔性河道等。受冰川作用、湖泊演化、生物演化、气候变化等因素直接影响而形成的景观在青藏高原地区比比皆是,其中典型的有正在消失的易贡湖、古乡泥石流、藏东南海洋性冰川等。
高原隆起与地文过程也值得关注。青藏高原自1000万年前的上新世时期以来的快速隆升,对高原自然景观的形成和演化起到了重要作用。起初青藏地区海拔只有1000米左右,而到目前其平均海拔已经上升到4000米,其间形成了藏东高原面、喜马拉雅山极高山群峰、横断山和藏东南深切构造峡谷网络、古冰川遗迹与现代冰川等景观实体。其体魄雄伟,身姿壮美,构成了景观大道川藏段的核心内容。
人类文明与文化体系方面的内容就更丰富了。杭州湾与太湖流域、长江中游地区、四川盆地、西藏一江两河流域等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江浙地区的吴越文化、江汉地区的荆楚文化、川渝地区的巴蜀文化、西藏地区的游牧文化,无不表现在各地的民族习俗、宗教、建筑等方面,形成风格迥异的人文景观。
虽然关于景观大道的创意是绝好的,但要最终实现这个创意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做,比如完善景观体系、开展深度旅游、辟建新径等;而完善的调查、良好的运营和管理,则更是景观大道进一步开发的必要条件。(摘自《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第10期,有删改。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1.下面对景观大道的“风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产生无尽的联想。
B.在一定区域内具有垄断性和唯一性。
C.有大量清晰、完整的自然生态景观。
D.有大量深厚、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文景观。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318国道作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沿途的景观蕴含着一种特殊的“风骨”。
B.从整体看,横跨整个中国大陆的318国道是国内任何一条道路都无法比拟的。
C.318国道沿途的景观蕴含着完整而深刻的科学文化内涵,人们不仅能在视觉上获得极大的享受,而且还可以学到很多有趣的知识。
D.景观大道沿途不同的文化体系无不体现在各地的民族习俗、宗教、建筑中,形成了风格迥异的人文景观。
3.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318国道称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是一个绝好的创意,因为它将这条国内最长的公路风格化、形象化了,也因此使它有了灵魂。
B.文中说318国道沿途景观类型丰富,“景观”应该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C.每一种自然过程中形成的景观实体,都有其内在的成因与演变规律,藏东高原面的形成就与青藏高原的快速降升有关。
D.关于景观大道的创意是绝好的,我们目前要做的就是,怎样对已经完成的景观大道作进一步开发。
4.作者认为“选择318国道作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请归纳出作者所总结出的理由。
5.对于将“318国道”称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的创意是否可取,你有什么认识呢?清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1.C(文中为“原生态自然景观”)
2.B(偷换概念。原文表述是“318国道所展示的景观是其他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条道路都无法比拟的”)
3.D(“已经完成的景观大道”有误,由原文最末一段可知,景观大道还没有最终实现,还需要完善景观体系)
4.从客观方面说,318国道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条美景高度集中的景观长廊:一是自然景观类型之齐全多样,异彩纷呈乃世所罕见,优美壮丽同在,幽景旷景并存;二是这条路是人文的巡礼和历史的隧道,沿途的景观蕴含着完整而深刻的科学文化内涵,显人文之深奥;三是其景观在一定区域内(省区内、全国)具有垄断性和惟一性,是其他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条道路都无法比拟的。因此,这一创意命名可谓名副其实。从主观方面说,此创意将使这条国内最长的公路风格化、形象化,而且使这条几乎与北纬30度并行的公路也因此而有了灵魂。
5.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备考指导 篇4
1 国考面试深圳国税专项试题主要特点
1.1 国税系统主要考查的测评要素
国考面试深圳国税专项试题主要是对言语表达能力与理解能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拟任职位匹配性、与求职动机、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应变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进行测评, 对考生的举止仪表、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全程考查。2013年3月20日深圳国税面试真题题目总计4道, 一题是对看图、读图、分析图的能力进行考察, 一题是对考生的应变能力进行考察, 还有2题是对考生的计划组织能力进行考察。但无论这些题目的形式有何不同, 它们最大的共同点就在于这些题目都与日常生活工作紧密结合, 对考试透过现象看本质、处理与人民群众关系、办实事的能力进行考察。这无疑就给广大的考上暗示了这样的一个信息, 那就是考试在平时备考过程中要多从生活的小处入手, 多关注民生的话题, 多提出实际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意见, 而不是说空话、大话。最近几年, 国考面试深圳国税专项试题中每年都必考漫画题、名言警句、哲理故事, 2014国考面试深圳国税专项也应该不例外。
【例题1】2013年3月20日, 第4题:两个老人坐在沙发上抱着猫看电视, 身后的墙上挂着儿子、孙子和儿媳的全家照。根据漫画自己定主题, 并根据你看到的漫画信息, 结合当前社会实际存在的现象谈谈你的观点。
考察能力:这道题主要是考察考生的2014国考面试深圳国税专项, 通过对漫画进行理解和分析, 进而从中发现问题, 也就是要正视“空巢老人”这种社会现象, 然后再深入分析大量出现“空巢老人”的原因, 并基于政府管理层的角度来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答题要点: (1) 破题表态。这幅漫画反应出了现在社会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 虽然很多老人儿女双全, 但是子女长时间不回家的陪伴, 造成了“空巢老人”整日与宠物为伴的生活。已经上升为一个社会问题, 需要我们政府去关注解决。 (2) 问题。第一, “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缺少照料, 同时“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非常突出。第二, 空巢老人对传统的养老方式提出了挑战。 (3) 对策。政府方面:政府有责任进行免费救助;运用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等多种方式, 解除空巢老年人缺少日常护理和社会照料的困境。社会方面:可以组织志愿者献爱心走访;子女家庭方面:应该常回家看看, 多关心父母的生活与心理, 尽到子女应尽的义务。
1.2 面试题目涉及大量专业性
2013年深圳国税系统各地面试一改往年统考普通题目的态势, 在命制上开始涉及大量专业题目, 这也是国税系统招考逐步专业化, 岗位化的体现, 2014年国考深圳国税专项面试我们仍要引起重视。如:
【例题】2013年3月20日, 第3题:你是国税局的员工。某天你正在办公, 一个昨天刚来办理过业务的群众来找你, 反映自从昨天在你处办理完业务后, 就接到各类短信。群众怀疑是你泄露了他的个人隐私, 你应该怎么做?
2 2014国考面试深圳国税专项备考策略
2.1 有意识修炼
首先,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有较强的岗位匹配, 就是针对报考岗位的工作重点、工作规范、工作事件、工作程序、工作特点来进行充分的了解, 同时再将与该岗位相匹配的答题要点全面展开, 从而将自己最强的一面向考官表现出来, 让考官感受到应试者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工作经验。社会阅历是最符合招考岗位的。
2.2 正确的心态
考生在面试时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心态, 不同的考生由于笔试成绩的不同, 不可避免都会出现各种不良情绪 (如:自卑、过度自信、担忧、焦虑等) , 因此, 在备考过程中必须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首先, 不要给自己太多的心理压力, 要正确定位面试, 不轻视、不惧怕;其次, 要通过咨询专业心理治疗师、向别人请教经验、与别人沟通等方式来对自我的情绪进行缓解;最后,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可以有选择性地通过一些专业面试培训来提高自己的面试实力。
2.3 勤思考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例如“西方发达国家的征税成本通常要低于中国, 请解释为什么?”那么考生就应该从问题出现的原因、对策及未来我国在征税过程中可以做什么政策性的调整等方面来进行思考、准备。有了充足的准备, 考生自然就会有自信心, 自然也就会更有质量、更流畅, 实现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卢绍武.如何做一名称职的面试考官[J].中国人才, 2008 (11) :68-70.
[2]田学良.探析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J].科教文汇 (下旬刊) , 2008 (6) :144.
[3]黄新.浅析人事考试中面试工作的不足与对策[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08 (8) :1 9 5-1 9 6.
[4]唐艳艳.公务员考试之“腥风血雨”——谈谈我考公务员的经验[J].现代企业教育, 2007 (10) :130-131.
备考指导 篇5
通常每年常考类型有:
一、文化类选择题
如2013年选择题:
第一题:战国时期,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家是:A孟子B韩非C荀子D墨子;第二题宋代沈括的第一部著作被英国学者李约瑟称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这部著作是:A《齐民要术》B《梦溪笔谈》C《农政全书》D《天工开物》
2012年,2011年真题中也考过类似题目。很明显是较为常见的考察方式。所以这要求考生务必留意每个朝代比较突出的文化成就,而且重点记忆代表人物及其代表著作,其影响也要留意。
二、战争类选择题
如2013年选择题:
第三题:公元383年,淝水之战交战双方是:A东吴和西晋B东吴和曹魏C东晋和前秦D东晋和北魏
第四题:两宋时期,订立“檀渊之盟”的双方是:A北宋和辽B北宋和金C南宋和金D南宋和元
2012年选择题12和2011年选择题第6、11等题都是类似考察方式。所以在复习过程中历史上发生的重大战役必须留意,战役名称、战役双方、战役影响、战役发生的导火线、战役的影响(尤其是历史的转折点)等要重点记忆。
三、条约文件类选择题
如何指导基础薄弱的学生备考数学 篇6
一、在目标的指引下激励信心
查士德斐尔爵士曾说过: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 要让基础薄弱同学树立学习信心,首先要给他们制定一个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目标,通过实现一个个既定目标逐渐使得后进生树立只要足够努力我也可以做得到这样的理念,这就要求老师们在常规教学中坚持分层次教学,要充分考虑后进生的感受,对后进生的要求要合理,要符合他们的现状,布置作业的时候从难度和数量上都必须照顾到他们现有的能力,精选一部分重基础,考通法的中等题给他们做。测验时要变常规的统考试卷为分出层次的AB卷,好让基础薄弱的同学找到感觉找回自信,让他们能做题,敢做题,从而激发热情,积极投入。其次是要充分挖掘后进生的潜力,积极发现后进的闪光点,不失时机的进行激励,从赏识角度给后进生进行心理疏导,使同学们体验成功的快乐,让他们觉得数学是有趣的,是可以学好的。最后要求我们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能够放慢语速,能在讲完一道题后停一停,让后进生有时间消化知识;能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把数学思维方法合情化,合理化,自然化,人文化,从而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和谐之美;能变传统的“一讲到底”为师生共同参与,要尊重后进生的原始思路,并能进一步提出合理建议,因势利导,启发思考,在和谐的师生互动中逐步消除对数学的恐惧心理,发展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能力,提高成绩。
二、用科学的理念指导解题
在当前的高考体制下学会解题得高分仍是后进生最关心的问题,毕竟能否进入大学继续深造还得靠分数说话,那么如何解题才能事半功倍呢?乔治?波利亚(George Polya,1887~1985)是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数学教育家.他在1945年的时候写过一本书《怎样解题》他通过对于解题过程的深入分析,特别是由已有的成功实践,总结出一般的方法或模式,使得在以后的解题中可以起到启发的作用.他的解题模式包括四个环节1.弄清题意2.拟定计划3.实现计划4.回顾总结,其中拟定计划是四个环节中的主要环节,而拟定计划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你以前有没有见过类似的已解决的问题,能不能利用它的方法?能不能利用它的结果?因此能不能想出题目的解法主要在于以前有没有见过类似的题目,一位有30年教龄的数学特级教师曾说过:“学好数学的秘诀是博览多思,见多识广,细细品来与波利亚的见解如出一辙,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学好数学不在于你做了多少道题,而在于你理解了多少道题,甚至是记住了多少道题,北京文科状元段楠在介绍自己的数学学习经验的时候说:我学习数学有自己的一个小窍门,不一定对每个人都有用,说出来仅供参考,我能学好数学是背例题背出来的,我不喜欢题海战术,我喜欢从每一种类型的题中找出一两道典型“背”下来,刚开始的例题可能不会,但背过一两次理解之后,再看到这种类型就拿“例题”往里套了。所以指导后进生提高成绩的一个有效方法是要他们积累一定数量的典型题,经常过手、过脑,解题中遇到困难时想想这些题,看看有没有相似的,能否加以利用,坚持下去定能提高成绩。
三、夯实基础发展学生思维
针对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以本为本,以纲为纲采取拉网式、递进的教学方法,确保后进生对基本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要到位。对于容易犯的低级失误,要做好错题笔记,分析错误原因,找到纠正的办法;并常翻常看。要善于指导同学看书,不能盲目做题,做题只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一种手段,只有在搞清楚概念的基础上做才是有效的,因为盲目大量做题,而不总结得失,尤其是原来错,现在依然是一错再错,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效率的。对于课本中的典型例题,要使学生深刻理解,甚至是熟读成诵,毕竟课本是高考出题的第一参考,得课本者得天下。除此以外要让学生最终学好数学还得“造就一个强大的头脑,把不聪明的孩子便聪明”(孙维刚语)那么如何造就一个强大的头脑?那就是在教学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强思维的灵活性。记得我在高中读书的时候,数学老师是个特级教师经验很丰富,再难的问题,他都能马上给与解答,但是他不太好解释的是他为什么这样想?我又该怎么样才能学会他的这些思考方法?我那时总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高中时代我总认为数学是深奥学问,只有老师那样的天才人物才能学好数学。上了大学当了老师之后,我彻底改变了原来的数学观: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并不难学,它有着内部的规律和规则,而这些是正常人都能学会的;当好一个数学老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的知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思维规律和学习方法。所以我们老师在教学中要轻结果,重过程要启发诱导学生产生思路而非直接告知结果,要鼓励学生多问问题,坚持因势利导,反对武断否定。把自己的现成解法强加给学生。
四、学会考试掌握答题技巧
好多同学平时测验还算得心应手,正规考试则考的一塌糊涂,这里面的原因很多既有心理因素也有考试技巧问题。我们老师应注意收集以往同学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加以提炼、总结,结合高考阅卷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各种类型的题目应该怎样分步骤解答,才能有效得分,在平时复习中有效进行考试指导。使这些后进生们能养成好的答题习惯,在考场上该得分能得到,下面再说一说应考的一些策略。
首先要进行心理疏导,平时学习要高要求,但考试时不能过高定位,应该为做题而做题不能为分数而做题,做题时要有平和的心态,否则遇到难题会觉得达不到目标而心慌失措,影响正常的发挥,而合理的定位可以减轻心理压力,从容应对,从而考出理想的分数;同学们应该清楚考试开始或者过程中有紧张现象是正常的,尤其是重大的考试谁都会紧张,适度的紧张反而有利于激情的产生,使得思维活跃,更容易产生好的解法。千万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考不了高分怎么办等杂念上,这样容易造成紧张,最后由紧张演变为慌张,后果就不堪设想了;遇到难题心里不要慌,要耐住性子,要知道你难他也难。
其次要合理安排答题顺序。先整体浏览试卷,看看那些题型是自己熟悉的, 思路自然、演算简单的有把握的题目优先解答;思路尚明确,但是运算量大,演算烦琐的题目放在第二轮;最后去攻克难题,难题即使做不出或者来不及做也不后悔,毕竟该得的分数已经得到了。
另外还要学会放弃,哪怕是前面的小题目。因为考题难度的安排并非直线上升,而是波浪式提高,在考试中途遇到啃不动的骨头在所难免, 如果你和难题较劲将会浪费宝贵时间,导致后面能做的题目来不及做,同时影响答题信心。
最后我们尤其要注意选择题的答题技巧是先特殊后一般,即先用排除法或特值法做,不能解决的再用一般方法做,以节约时间为指导原则,事实上只要我们在考试中做到“三心”容易题细心,中等题小心,复杂题耐心再加上一颗平常心一定能正常发挥水平。
在备考的日子里我们做老师的小心呵护后进生的自尊心,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用科学
方法指导他们有效解题,循序渐进的帮助他们落实基础知识并随时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激励,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再加上实用的答题技巧,多管齐下,相信基础薄弱的同学同样能笑傲2011高考。
参考文献
[1]波利亚《怎样解题》阎育苏 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综合性试题的解题指导和备考建议 篇7
例1 (2015年重庆卷, 4) 将下图所示细胞置于密闭容器中培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 细胞内外的CO2和O2浓度在短时间内发生了相应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黑暗条件下, (1) 增大、 (4) 减小
B.光强低于光补偿点时, (1) 和 (3) 增大
C.光强等于光补偿点时, (2) 和 (3) 保持不变
D.光强等于光饱和点时, (2) 减小、 (4) 增大
【考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结构 (叶绿体和线粒体) 以及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题分析】从题图来看, 细胞内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涉及O2和CO2, 马上联想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不同光照条件下, 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的强度不同, 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 而呼吸作用恰好相反。产物优先满足细胞的自身需要, 多余的才释放到细胞外。具体分析如下:
(1) 光照强度为0, 即没有光照时 (图1 中A点) ———只进行呼吸作用, 需要从外界吸收O2, 释放CO2, 如图2-A所示。
(2) 光照强度大于0, 小于光补偿点时———既进行光合作用, 又进行呼吸作用, 且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需要从外界吸收O2, 释放CO2, 如图2-B所示。
(3) 光照强度等于光补偿点时 (图1 中B点) ———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呼吸作用释放的CO2全部用于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产生的O2全部用于呼吸作用, 既没有气体 (O2和CO2) 的吸收, 也没有气体的释放, 如图2-C所示。
(4) 光照强度大于光补偿点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光合作用产生的O2, 除满足呼吸作用外, 还有剩余, 因此可向外界释放;而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不能满足光合作用的需要, 只能继续从外界吸收, 如图2-D所示。
【参考答案】B
【知识网络】细胞结构
例2 (2015年山东卷, 26) 油菜果实发育所需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果皮的光合作用。
(1) 油菜果皮细胞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CO2的细胞器是________。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以蔗糖的形式运输至种子。种子细胞内的蔗糖浓度比细胞外高, 说明种子细胞吸收蔗糖的跨 (穿) 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
(2) 图甲表示在适宜条件下油菜果实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变化。分析可知, 第24天的果实总光合速率_____ (填“大于”或“小于”) 第12天的果实总光合速率。第36天后果皮逐渐变黄, 原因是叶绿素含量减少而_________ (填色素名称) 的含量基本不变。叶绿素含量减少使光反应变慢, 导致光反应供给暗反应的__________和________减少, 光合速率降低。
(3) 图乙表示油菜种子中储存有机物含量的变化。第36天, 种子内含量最高的有机物可用_______染液检测;据图分析, 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该有机物由__________转化而来。
【考点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解题分析】 (1) 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光反应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 主要完成水的光解和光能转化;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主要完成CO2的固定和还原。跨膜运输方式有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两类, 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2) 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图甲显示, 第24天果实的呼吸速率为2, 净光合速率为6.5, 因此总光合速率为8.5;第12天果实的呼吸速率为3.5, 净光合速率为6, 因此总光合速率为9.5;谁大谁小一目了然。第36天后果皮逐渐变黄, 原因是叶绿素含量减少而类胡萝卜素 (或叶黄素和胡萝卜素) 含量基本不变。叶绿素含量减少使光反应变慢, 导致光反应供给暗反应的[H] (或NADPH) 和ATP减少, 光合速率降低。
(3) 分析图乙可知, 第36天油菜种子内含量最高的有机物是脂肪, 脂肪可用苏丹Ⅲ (或苏丹Ⅳ) 染液检测。随着油菜开花天数的增加, 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都逐渐减少, 前者的含量在第36天已经降至很低水平, 后者的含量在第36天几乎为0, 而脂肪的含量却一直在增加, 据此可判断, 在种子发育过程中, 脂肪可由可溶性糖和淀粉转化而来。
【参考答案】 (1) 叶绿体主动运输 (2) 小于类胡萝卜素 (或叶黄素和胡萝卜素) [H] (或NADPH) ATP (注:两空可颠倒) (3) 苏丹Ⅲ (或苏丹Ⅳ) 可溶性糖和淀粉
【知识网络】细胞代谢
二、遗传与变异
例3 (2015年重庆卷, 5) 结合下图分析,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或RNA的核苷酸序列中
B.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
C.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是表现型实现的基础
D.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含遗传信息相同的两条单链
【考点分析】DNA和RNA的结构、遗传信息的概念和表达。
【解题分析】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或RNA的核苷酸序列中, A项正确;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 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 B项正确;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是表现型实现的基础, C项正确;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含两条单链, 但其碱基序列互补, 因此遗传信息不同, D项错误。
【参考答案】D
【知识网络】遗传的物质基础
例4 (2015年四川卷, 11) 果蝇的黑身、灰身由一对等位基因 (B、b) 控制。
(1) 实验一:黑身雌蝇甲与灰身雄蝇乙杂交, F1全为灰身, F1随机交配, F2雌雄果蝇表型比均为灰身∶黑身=3∶1。
(1) 果蝇体色性状中, _________为显性。F1的后代重新出现黑身的现象称为_______;F2的灰身果蝇中, 杂合子占___________。
(2) 若一大群果蝇随机交配, 后代有9900只灰身果蝇和100 只黑身果蝇, 则后代中Bb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___。若该群体置于天然黑色环境中, 灰身果蝇的比例会________, 这是_______的结果。
(2) 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R、r) 会影响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
实验二:黑身雌蝇丙 (基因型同甲) 与灰身雄蝇丁杂交, F1全为灰身, F1随机交配, F2表型比为:雌蝇中灰身∶黑身=3∶1;雄蝇中灰身∶黑身∶深黑身=6∶1∶1。
(1) R、r基因位于_________染色体上, 雄蝇丁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F2中灰身雄蝇共有__________种基因型。
(2) 现有一只黑身雌蝇 (基因型同丙) , 其细胞 (2n=8) 中 Ⅰ、Ⅱ 号染色体发生如图所示变异。
变异细胞在减数分裂时, 所有染色体同源区段须联会且均相互分离, 才能形成可育配子。用该果蝇重复实验二, 则F1雌蝇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有______________条染色体, F2的雄蝇中深黑身个体占__________。
【考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异、生物基因型频率的计算以及生物进化的实质等知识点。
【解题分析】 (1) (1) 由果蝇的交配结果可知, 果蝇体色性状中, 灰身对黑身为显性。F1 (Bb) 的后代重新出现黑身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F2的灰身果蝇中, BB∶Bb=1∶2, 杂合子占2/3。 (2) 由该果蝇种群中后代有9900只灰身果蝇和100只黑身果蝇可知, 黑身果蝇的基因型频率 (bb) 为1/100, 即黑身的基因频率 (b) 为1/10, 则灰身的基因频率 (B) 为9/10, 因此群体中Bb的基因型频率为2×1/10×9/10=18%。若该群体置于天然黑色环境中, 由于自然选择的结果, 灰身果蝇的比例会下降。
(2) (1) 由交配结果中雄性和雌性的表型比不同可知, R、r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则杂交过程为bbXRXR×BBXrY→F1:BbXRY、BbXRXr, F1随机交配得F2: (1BB、2Bb、1bb) 和 (1XRXR、1XRXr、1XRY、1XrY) , F2中灰身雄蝇共有BBXRY、BBXrY、BbXRY、BbXrY 4 种基因型。 (2) 黑身雌蝇 (基因型同丙, bbXRXR) 发生染色体变异 (易位) 后, Ⅰ号染色体变成1条, 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细胞中, 一个细胞中有Ⅰ号染色体,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另一个细胞中无Ⅰ号染色体,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有6条染色体。易位后的新染色体上的b基因与X染色体上的R基因连锁遗传, 永远不能形成深黑色个体, 只有没有易位的正常雌蝇产生的配子bXr与正常雄果蝇产生的配子bY结合才能形成深黑色个体。F1雌蝇中只有1/2BbXRXr的正常雌蝇能产生1/8bXr的卵细胞, F1雄蝇中也只有1/2BbXRY的正常雄蝇能产生1/8bY的精子, 故F2中深黑色个体所占比例为1/8×1/8=1/64, F2的雄蝇中深黑色个体占1/32。
【参考答案】 (1) (1) 灰身性状分离2/3 (2) 18% 下降自然选择 (2) (1) X BBXrY4 (2) 8或6 1/32
【知识网络】1.减数分裂与遗传定律
2.生物的变异
三、生态
例5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Ⅱ, 31) 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 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 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 头。 回答下列问题:
(1) 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 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时, 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2) 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 则一段时间后, 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 其原因是__________。
(3) 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 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_________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考点分析】种群和种群密度的计算、食物链分析、能量传递特点。
【解题分析】 (1) 550头/250km2=2.2头/km2, 种群数量达到K/2时, 增长速度最快, 即 (1000头/2) /250km2=2头/km2。
(2) 由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分析可知, 当丙种动物增多时, 被捕食的乙种动物增多, 导致乙种动物数量下降;乙种动物数量下降, 被捕食的甲种植物减少, 导致甲种植物数量增多。
(3) 依据能量传递的特点即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可知, 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大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参考答案】 (1) 2.2头/km22头/km2
(2) 乙种动物以甲种植物为食, 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的数量减少, 从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的增加 (3) 大于
【知识网络】生态系统
四、生命调节
例6 (2015年浙江卷, 3) 不同处理对某植物性别分化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根产生的赤霉素能促进雌株形成
B.叶产生了促进雌株形成的细胞分裂素
C.若对完整植株施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 则雌株数量增多
D.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对性别分化的作用是不相互对抗的
【考点分析】植物激素的调节。
【解题分析】对1、2、3组处理的结果比较可知, 根产生的细胞分裂素可促进雌株形成, A项错误;由1、4、5组处理结果可知, 叶可产生能促进雄株形成的赤霉素, B项错误;若对完整植株施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 则叶片产生的赤霉素含量降低, 雄株的数量会随之减少而雌株的数量会增多, C项正确;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在单独使用时对促进性别分化的作用是相互对抗的, 而在混合使用时对性别分化的作用是同等的, D项错误。
【参考答案】C
【知识网络】植物的激素调节
例7 (2015年广东卷, 27) 人体通过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对各种应激刺激 (如寒冷刺激、病菌入侵等) 作出反应。
(1) 某人全身突然被冰水浇湿, 躯干、四肢的骨骼肌会产生战栗, 此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在该过程中皮肤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 兴奋以__________的形式沿着传入神经传导, 并在______________中完成信号转换后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
(2) 受寒冷刺激后, 人体通过下图所示途径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 以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其中激素A、B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 (1) 的调节机制称为__________。
(3) 儿童按计划免疫接种卡介苗以预防结核病, 机体会产生抗体、记忆T细胞和记忆B细胞等。此后当外界结核杆菌侵入机体, 机体启动特异性免疫, 一方面由___________产生特异性抗体进行体液免疫;另一方面进行细胞免疫, 主要过程是:_____________-, 并与宿主细胞结合导致其裂解死亡。从细胞的生命历程来说, 被感染的宿主细胞的清除过程称为细胞_______________。
【考点分析】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
【解题分析】 (1)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网络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某人全身突然被冰水浇湿, 躯干、四肢的骨骼肌会产生战栗, 冷觉感受器兴奋, 体温调节中枢 (下丘脑) 兴奋。兴奋 (可以传导的兴奋称为神经冲动) 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 (局部电流) 的形式传导, 并在突触中完成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换后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
(2) 题图表示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 与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类似, 由此可推知, 激素A是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激素B是垂体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当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时, 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 这种调节方式属于负反馈调节。
(3) 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体液免疫过程中, 浆细胞可合成并分泌抗体;在细胞免疫过程中, 记忆T细胞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 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 效应T细胞与宿主细胞结合, 使其裂解死亡。宿主细胞裂解死亡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注意与细胞坏死区别开来) 。
【参考答案】 (1) 下丘脑电信号 (神经冲动/局部电流) 突触 (2)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负反馈调节
(3) 浆细胞抗原刺激记忆T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效应T细胞凋亡
【知识网络】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五、必修与选修
例8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 39) 已知微生物A可以产生油脂, 微生物B可以产生脂肪酶。脂肪酶和油脂可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回答有关问题:
(1) 显微观察时, 微生物A菌体中的油脂通常可用___________染色。微生物A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 可选用___________ (填 “萃取法”或“水蒸气蒸馏法”) 从菌体中提取。
(2) 为了从自然界中获得能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B的单菌落, 可从含有油料作物种子腐烂物的土壤中取样, 并应选用以__________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
(3) 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B的菌体数, 可在显微镜下用_________直接计数;若要测定其活菌数量, 可选用___________法进行计数。
(4) 为了确定微生物B产生的脂肪酶的最适温度, 某同学测得相同时间内, 在35℃、40℃、45℃温度下降解10g油脂所需酶量依次为4 mg、1 mg、6 mg, 则上述三个温度中, ___________℃条件下该酶活力最小。为了进一步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 应围绕__________℃设计后续实验。
【考点分析】油脂的提取和鉴定、微生物的分离、菌体计数以及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解题分析】 (1) 油脂可被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染成橘黄色或红色。由于油脂不易挥发, 故可采用萃取法进行提取。
(2) 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B可以分解脂肪, 故应选用以脂肪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 不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无法生存。
(3) 微生物B的菌体数, 可在显微镜下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 活菌数量则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计数。
(4) 45 ℃ 温度下降解10g油脂所需酶量最大, 故此时酶活性最小;40 ℃ 温度下降解10g油脂所需酶量最小, 故此时酶活性最大。由此可知, 要想探究该酶的最适温度, 需要围绕40 ℃设置温度梯度进行后续实验。
【参考答案】 (1) 苏丹Ⅲ (或苏丹Ⅳ) 染液萃取法 (2) 油脂 (3) 血细胞计数板稀释涂布平板 (4) 45 40
例9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 40) HIV属于逆转录病毒, 是艾滋病的病原体。回答下列问题:
(1) 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HIV的某蛋白 (目的蛋白) 时, 可先提取HIV中的________, 以其作为模板, 在____________的作用下合成___________, 获取该目的蛋白的基因, 构建重组表达载体, 随后导入受体细胞。
(2) 从受体细胞中分离纯化出目的蛋白, 该蛋白作为抗原注入机体后, 刺激机体产生的可与此蛋白结合的相应分泌蛋白是__________, 该分泌蛋白可用于检测受试者血清中的HIV, 检测的原理是_________。
(3) 已知某种菌导致的肺炎在健康人群中罕见, 但是在艾滋病患者中却多发。引起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HIV主要感染和破坏了患者的部分__________细胞, 降低了患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4) 人的免疫系统有_________癌细胞的功能。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缺陷, 易发生恶性肿瘤。
【考点分析】基因概念、基因工程、免疫和细胞癌变。
【解题分析】 (1) 提取HIV中的RNA, 以RNA作为模板, 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DNA以获取该目的基因。
(2) 抗原注入机体后, 会产生抗体, 抗体会和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HIV和抗体能特异性结合, 因此可以用于检测受试者血清中的HIV。
(3) HIV主要感染和破坏了患者的部分T细胞, 降低了患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4) 人的免疫系统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 可监控和清除癌细胞。
【参考答案】 (1) RNA逆转录酶DNA (2) 抗体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 (3) T (或T淋巴) (4) 监控和清除
【知识网络】选修1的《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与必修1的细胞代谢有关;《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与必修3的种群数量变化有关;《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与必修1的细胞结构和细胞生命历程有关;《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必修1的叶绿素的分离和提取有关。
备考指导 篇8
一、总体备战策略
一是一切立足于教材, 把教材过几遍, 少则三遍, 多则五遍。最初的一遍把教材粗读一遍, 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 把教材知识结构和体系搞清楚, 对教材的章节体系有个大概印象, 对各个章节知识点聚集程度和重要程度有个初步了解。第二遍, 就是要细读。这一遍很重要, 最好跟着会计网校老师教的基础课程系统学习一遍, 要像过筛子一样过一遍, 达到对整本教材知识基本了解和掌握。第三遍, 就是精读。这一遍就是对教材去粗取精的过程, 就是提炼知识点的过程。因为考题全是根据一个个知识点演化而来, 而题目就是各个知识点的变脸而已。特别关注老师的讲义和习题, 这是他们总结知识精华所在, 省去自己总结归纳的功夫。如果通读教材时间不够充分, 可直接看老师们讲义, 讲义就是精简的教材, 就是精读的要点。看完三至五遍教材之后, 争取做到一提某个知识点后, 拿到教材翻到知识点所在那一页, 这种火候就差不多了。
二是不要沉湎题海战术, 要提高战术效率, 节省时间, 做到对知识点精确打击。学习就是不断对知识点反复的过程。这的确需要做一定的量的习题, 才能熟悉知识点。但如果搞题海战术, 不计成本和时间反复做一些无用的习题, 降低效率, 浪费宝贵时间。其实有一本重点习题集和过去三年的注会考试真题以及最后六套题已经足够充分。题目就是各个知识点变化, 不要被表面迷惑。将各种题目的变形总结过一遍, 就能认出其真面目。值得注意的是对历年真题一定要熟悉吃透, 在讲义和习题班讲解里都贯穿了历年真题, 动手做一下, 对其解题思路要掌握, 这样再答考题时才不会大脑空白, 没有思路。所以, 一些太简单题其实帮助不大, 题海战术只会让人偏离正确方向, 空费时间精力。
三是多一些实战演习, 越贴近实战越好。因为注会考试一年仅有一次, 每科也就两三个小时, 加起来也就十几个小时, 但你要经过一年累计两千多个小时学习过程, 万一有个闪失, 得不尝试。所以自己要尽可能模拟实战环境, 制造考场陌生环境压力, 时间压力, 各种干扰压力, 尽量把困难估计足, 让失误和错误在演习中提前出现, 这样可以提前有个心理准备。在最后冲刺半个月里, 基本上要演练几套题, 做到心中有数, 遇事不慌, 头脑清晰, 顺其自然。
四是在考试前最后七天非常关键。多听听名师的在线交流, 这期间教材精读已经完成, 也有了一些题量, 实战演练了几套习题, 心理有了些底气。但这时临近考期, 很容易焦躁, 这时将重点知识点过一遍, 紧扣考试热点、重点、难点, 吸收总结应考经验, 舒缓紧张焦虑情绪, 建立信心, 让大脑重新清晰起来。
五是信心。在考前最后几天复习知识点, 做题都已经不重要了, 因为这些阶段都已经基本完成了, 这时最重要就是信心。这个阶段很容易因焦虑导致信心翻盘, 使人崩溃。这时不要做太难题目, 也不要钻牛角尖了, 最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充足的自信心。胜利就在眼前, 但离目标越接近, 困难也越大, 不要想考后得失, 要集中精神考虑考场内的事情。
二、各科目备战策略
一是《会计》科目。如果是财会专业的同学不用太担心, 大家都是科班出身, 只要重点关注财务报告。从原理上把握准则应对解题思路, 对于非会计专业考生, 备考时间又不宽裕的情况下, 建议多看看讲义和习题讲解, 精读教材时间已不够, 多关注真题应对思路, 从题目还原知识点, 可以有效节省时间, 提高效率。
二是《审计》科目。因为审计这们课对大多数参加注会考试考生来说是很大挑战, 不少人其他科目都过了, 结果最后被审计未通过。所以考生应该使用比别的科目要多的时间关注这门课。多关注老师的讲义, 如果审计基础薄弱, 没有应考经验的话, 从基础课程到提高班再到冲刺班, 完整跟下来, 会对抽象的审计流程有个系统认识。再将历年真题研究透, 对答审计题目就不会陌生没有思路。
三是《财务成本管理》科目。这门课对于会计专业考生有难度, 面对繁多的公式有点不知所措。建议多做习题课, 着眼实战, 与知识点挂钩, 对各种出题思路总结非常完整。财管这门课很重视实际操作能力, 要把做练习题时间安排多于研究教材时间, 这样才会在有限时间内完成考试。公式关键在理解, 即使没记住也可以推出来。死记硬背的方式会导致备考最后阶段引发混乱, 因为各科需要记忆东西太多, 数学公式很抽象, 不容易记忆, 容易发生混乱。
四是《经济法》科目。经济法建议听听课, 采用自己觉得有效的方法予以记忆, 用法学思路习惯学习经济法。可买一本习题集, 多做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做习题对经济法水平提升很大。
备考指导 篇9
一、高考作文命题趋势解析
(一)内容贴近生活
语文作文一直都作为考试的重点存在。纵观高考作文命题的变化趋势后,不难发现,高考作文选题的内容越来越贴近于生活。例如20世纪五十年代时,由于当时社会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所以当时作文的命题则紧紧地围绕着社会化运动展开,1958年高考的作文题目就是《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幕》,充满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而“文化大革命”后的三十年,高考作文的命题则是越来越多的朝着生活化的方向发展,命题的内容更加贴近于生活。这对于考生来说。可以真实的表达自身的情感,使其创造出更具独特性的文章。
2015年北京卷的高考作文题目就是《假如我与心目中的英雄生活一天》;2016年天津卷题为《我的青春阅读》,这些题目更加贴近考生的生活,可以拉近与考生之间的距离,使考生更容易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做到“我笔写我心”从而创造出高质量的文章。
(二)体裁要求淡化
纵观近些年来高考语文作文的变化趋势以及成文要求,可以看出,近些年来大部分省、市在进行高考作文命题过程中,对于文章在书写要求上关于体裁的限定较为淡化。早年在高考作文成文要求中经常会发现“体裁不限,诗歌除外”的硬性要求,但是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这些字样已经开始渐渐的从考生的视线中消失。在2016年的高考作文16套作文的命题中,除上海、山东、江苏的3套试题中提出了“诗歌除外”其他省份均对其没有硬性要求。
(三)注重考生对社会的思考
高考作文的命题,不仅仅受到命题者的思想、理念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社会现象的影响。因此在命题过程中,命题者很有可能会以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作为高考作文的命题,以此来考验考生对于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思考能力。在2015年全国卷I的材料作文中,就以当前社会较为关注的父亲高速路上开车打电话,孩子劝阻不听,最后孩子无奈,选择报警作为材料,让考生以此为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再如2016年上海卷题为《评价他人的生活》,2016年浙江卷:“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可以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等等。由此可见,考生对于社会事件的思考能力,将成为近些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重点出现。
二、高考作文备考指导策略
(一)对教师的要求
对于语文作文教学的教师来说,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对学生写作技巧和写作知识进行指导外,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以指导学生应战高考作文。首先,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善于积累素材。对于学生来说,在写作上存在困难也是因为心中无素材,所以对于所给的题目才会无处落笔、无话可说。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善记录”的好习惯,同时督促学生养成记日记的习惯;其次,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正所谓“有所思,才有所写”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大量的读写训练,以此来加强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二)对学生的要求
语文作文中最注重的就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积累。因此,学生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要养成多读多写的好习惯,及时地将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在作文的写作过程中,学生首先应该做到读懂材料,加深理解。当前高考作文中所给的材料大都是蕴含丰富的哲理的,而这些哲理恰恰是高考作文得分的关键所在,因此学生在平日的训练过程中,应该做到仔细认真阅读材料,了解材料的内容,加深对于材料的理解,在深刻的领悟材料中所蕴含的哲理后,再开始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动笔书写。其次,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应该学会创新,摒弃模板的束缚。长期以来,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都习惯套用万能的模板,这样的文章虽然可以保证作文的基准分,但是却难以拿到高分。所以为了迎战高考,在高考作文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学生就应该利用课余时间多积累素材,做到多读、多写,只有这样才能在高考作文中脱颖而出。
三、总结
综上所述,作文占据了语文考试成绩的半壁江山,在学生高考成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得作文者得天下,这句话一点都不夸张,但是若要提高语文作文的高考成绩,还需要教师和考生的共同努力,教师要善于抓住作文训练中的关键部分,而学生则要注重平日的积累,做到多读多写多练习,只有这样作文成绩才能从根本上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大力.近三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作文试题分析及高考作文备考策略探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8).
[2]崔程程.新时期以来高考作文命题趋势的变化[J].语文学刊,2015(1).
备考指导 篇10
某校举行由学生把所学课文改编成独幕剧的演出晚会。下面是演出的节目单:
晚会节目单
1.《孔雀东南飞》 (原作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 演出:高一 (2) 班
2.《雷雨》 (原作曹禺《雷雨》) 演出:
高二 (5) 班
(其他略)
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常常需要在节目之间加上一些衔接的话, 以增强晚会的整体感。请你在《孔雀东南飞》与《雷雨》之间, 为主持人设计一段这样的话。要求:所写内容与串联的节目密切相关, 衔接自然, 不少于60字。
二、总体感知
语言运用题被称为“高考试验田”, 言下之意是这类题目求新、求活。纵观近几年高考考查的重点, 我们不难发现高考命题人员对“节目串台词”考查情有独钟。2010年广东卷“晚会节目单”题型就是典型一例。
其实, 说到此类题目的考察, 最早可以追溯到2004年高考湖南卷第24题。题目不长, 不妨简单来看一下:
用饱含激情、简洁有力的语言, 为“青春万岁”大型文艺晚会的主持人写几句串台词, 引出下面的节目。 (不超过60个字)
在这之后的几年间, 不同省份多有尝试。需要指出的是, 实用性、开放性、综合性是这类题目的最大亮点, 也是其长盛不衰的秘诀所在。语言材料来源于现实生活, 试题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 考察语言表达能力。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在做题之间把握“情境”二字。
所谓“情境”, 《现代汉语词典》 (第5版) 解释为:“情景;境地。”要求答题者在题目创设的情景中, 准确、规范、富有创意地回答。结合一定的生活情景, 考查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境地之下合理使用语言的能力。而这一点, 是与《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的描述——“学生应具备在各种生活环境下, 合理准确地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相符合的。应当说, 生活情境化是高考“语文生活化”趋势的具体落实与回应, 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高考命题人对此进行考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我们在备考中一定要树立强烈的“情境”意识, 心中时时有“情境”。把握“情境”是做好语言表达题的前提, 也是关键。我们必须认真审读题干要求, 分析题目提供的生活场景, 进而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 写出合乎“情境”的答案。
三、备考要点
1.总体感知
串台词在文艺演出中的主要作用是上串下联, 承上启下。虽然只有短短几句话, 却穿针引线, 画龙点睛, 在突出晚会主题, 把握基调, 增强信息量和调动观众情绪等方面, 都有着无法替代的巨大作用。串台词如果运用得体, 就会增加节目的韵味, 写得糟糕则会影响节目的表演效果。
2.类型归纳
一是串节目与主题, 此类串台词大多出现在文艺节目的开头和结尾, 也就是我们平时熟知的开场白和结束语;二是串节目与主体, 主体是指与节目或事件相关的个人或单位, 也可以是一般的听众;三是串节目与节目, 这类串台词在最近几年一直是高考的重点。主要出现在节目进行中, 以便演员上下或节目换场, 或者是播出内容的转换衔接。
3.写法要求
(1) 简短扼要, 亲切生动。
串词, 主要是串联, 起到的是辅助过渡的作用, 如果冗长繁琐, 就会产生喧宾夺主的负面效果。在极强的现场感的氛围下, 用简短的句子, 大众化的语言, 使观众听众听得清楚, 听得明白, 易于接受, 并感到亲切生动。切不可用高深莫测的警句和过于华丽的词藻使主持人居高临下, 失去了亲切感。
(2) 巧妙自然, 天衣无缝。
串词的应用是为了节目与节目间的和谐, 好的串词能使节目的前后衔接巧妙自然、天衣无缝。要善于发现前后的衔接点、连接点, 内容的相关处或者是形式上的一致性;还要保证做到不生硬、不做作, 不给人突兀的感觉。力求语言精辟有力, 内涵深刻, 上下贯通。如果牵强附会、生拉硬扯, 就是画蛇添足, 还不如不要串词。
(3) 调动情绪, 提高品位。
需要指出的是, 串词大都出现在轻松愉快的场合中。根据具体语境场合, 有时需要诙谐幽默, 用来活跃气氛、调动情绪;有时需要典雅诗意, 从而提高文化品位。
4.注意事项
写串台词, 一要审清题意, 二要把握节目的内容和性质, 三要有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写作时, 不仅要“承上”, 还需考虑“启下”, 可以通过对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 使语言饱含激情而又简洁有力, 文采斐然而又通俗易懂。千万不可故作高深, 令人费解。有些高中生受时下文艺舞台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影响, 也喜欢弄一些庸俗搞笑、低级趣味的内容, 以致语言格调低下, 这是要避免的。还需指出的是, 强烈的感染力、出色的语言技巧是串台词不可或缺的元素。不假思索、用语平淡往往是串台词的大忌。
写作时要善于总结, 此类题目越来越开放, 生活化、人文性越来越强, 难度也越来越大。我们必须善于抓住节目特点, 写出特色。语言要精辟有力, 文采斐然, 内涵深刻, 亲切自然, 上下贯通。不过, 需要提醒学生的是, 除了广泛阅读、课堂训练之外, 更重要的是走出课堂, 深入生活, 勤看报刊, 多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
备考指导 篇11
一、题型分析
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卷及近六年广东高考语文卷“连贯”考点题型多为客观选择题,分值一般为3分,也与语句补写及其他创新题型如串台词、前言、图文转换等结合以主观题的形式来考查,分值一般为3-6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广东高考语文卷近五年均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单独设题考查句子的连贯衔接,且从2009年起“连贯”考点同时出现在选择题及语言文字运用板块中与其他考点结合共同作考查,涉及的分值在9分或9分以上。
二、题型分类
1. 句序排列题型。
句序排列题型一般给出一组打乱顺序的句子,要求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2008、2011、2012年高考广东卷第4题选择题属于此类。请看2012年广东高考题:
4.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艺术家富于感情,单凭直觉思维;他恍然大悟,无须推理。
②这种看法未免失之武断,甚至是错误的。
③真正的科学家,既有推理能力,也有相当的想象力,有时还会越过复杂的推理而直接得到答案;否则,他的科学研究也会受到影响。
④人们习惯于把艺术和科学说成是毫无内在联系的完全不同的东西。
⑤真正的艺术家,既有想象力,也有相当的推理能力,并且深知自己的作为;否则,他的艺术创作会受到影响。
⑥科学家相当冷静,光靠理性思维;他循序论证,无须想象。
A. ①⑥②④⑤③ B. ①⑥④②③⑤
C. ④①⑥②⑤③ D. ④②①⑥⑤③
【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解此题宜结合排除法,先通读语段,大致了解材料信息中心思想,再根据结构以及语意关系判断其先后顺序。④提出“人们的习惯如何”总观点,①单独解释“艺术家”,乃“分说”的一部分,语段为“先总后分”的结构,所以④应为最先;④先提及“艺术”后提及“科学”,所以,在分说“人们的习惯”的部分,需要先阐明“艺术家”,后阐明“科学家”,因此①紧跟④;而这种观点是被反对的,因此,“这种观点”指的是④①⑥,接②顺理成章;接下来再按顺序分述艺术家与科学家的共同点,所以排序最恰当的是④①⑥②⑤③。
2. 语句复位题型。
语句复位题型一般是定位选句,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的题型。2009、2010年高考广东卷第4题选择题属于此类。请看2009年广东高考题:
⒋ 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示现本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佛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______。______。如杜甫《月夜》诗:“今夜鄜月州,闺中只独看。”“闺中只独看”,就是诗人运用示现修辞手法来描绘想象中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预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是把未来的事情说得好像摆在眼前一样。_________。示现作为一种修辞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①修辞学中的示现是指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闻如见的一种修辞手法
②至于悬想的示现,则是把想象中的事情说得如在眼前一般,同时间的过去未来全然没有关系
③后来人们把这一词语用在修辞学中,当作一种辞格的名称
④在修辞学中,示现一般分为三类:追述的、预言的和悬想的
⑤追述的示现,是把过去的事迹说得仿佛还在眼前一样
A. ①④⑤②③ B. ①③④⑤②
C. ③①④⑤② D. ③④⑤①②
【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解答时需要通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确定首句,抓住前后的衔接词、照应词。综合来看,几个句子的中心议题是“修辞学中的示现”,抓住前后的衔接词、照应词排序,第③句中的“后来”,照应前文的“本是”, ①是对③具体阐释,④⑤②是总分结构,⑤照应后文的“同追述的示现相反”, 根据“预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判定前面一句是⑤,AD两项排除,⑤句前是④;④句是总述句,后三句分别阐述“追述的”“预言的”“悬想的”,故②句应在⑤后。④⑤②排列的有BC选项,也可排除AD选项。举杜甫诗句为例是为了说明“修辞手法”,根据语感,顺序应为③①,由此可选C。
3. 语言表达题型。
“连贯”考点也常与语言表达其他考点(如得体、生动、鲜明等)及其他题型(展览前言、节目串词、图文转换等)在主观题中作综合考核。请看2012年广东高考题:
23. 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华南七中学生会举办了一个“四季花卉”摄影作品展,请你为作品展写一段前言,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语意连贯,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个字(含标点符号)。
【示例】“四季花卉”摄影作品展是由华南七中学生会主办的旨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的活动, 这些展出的作品着重表现岁月流转而美丽依旧的自然美,它们凝聚了同学们的汗水与智慧,相信一定会给观众带来叹为观止的艺术感受。(比喻和借代)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及准确、鲜明、生动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材料要求写前言,做题时注意要开门见山,直接提示作品展的基本信息;言简意赅,围绕标题介绍作品展功能、目的及意义。字数控制在要求范围内。
三、备考指导
1. 抓中心:话题一致,意境协调。
一个句群,虽然由若干句子组成,却表述一个中心。句序的安排必然围绕这一中心问题。因此抓住了句群的中心,就抓住了要害,对句序的认识就会由暗到明。在实际运用中,话题一致在记叙性语段中主要表现为一个角度和陈述对象的一致性;描写性的语段中主要表现为描写对象和角度的一致;议论语段中主要表现为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说明性语段中主要表现为说明对象、特征等的一致。意境是否协调即画面、环境、情调、氛围、风格应和谐统一,或阴沉凄凉,或热烈欢乐,或直截了当,或隐晦曲折,或贬或褒。
2. 理思路:事理相承,前后勾连。
抓住句群中心后,要注意一段文字各句之间的排列次序,注意事理相承。主要有:①空间顺序,或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或从外到内,或从小到大,或从点到面;②时间顺序;③发展顺序,事物发生、发展、结局的经过;④认识顺序,或由表及里,或由浅入深,或由感性到理性,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现象到本质;⑤主次顺序,或由主到次,或由次到主;⑥轻重顺序,或由因到果,或由果到因。在解题时,如能理清这种内在的逻辑性顺序,按照相应的逻辑顺序去筛选,就能提高正答率。同时,还应注意语段内容的前后勾连,如:①内容的前后照应;②句式结构的前后照应;③指示代词和指代内容要尽量靠近;④对事物的肯定否定要瞻前顾后;⑤设问要有问有答;⑥本体喻体应对应合理等。
3. 看标志: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看标志是解答连贯题,尤其是选择题型的切入点。①看关联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或假设,或递进,或因果。②看关键词语的重复出现,相同的短语,相同的句式的重复出现。③看暗示性词语的使用。“换句话说”,表示等同关系;“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表示相反、相对关系,中间不可插入别的词语;“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不可倒置;“先前”与“后来”,“过去”“现在”与“将来”,表示时间先后;“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表示要提出结论;“诸如此类”,表示综合;“所谓”表示有所解释;“例如”表示举例等。④如果排序的内容无明显逻辑关系,区分度不大时,则考虑音韵是否和谐,要符合诗歌或语句在字数、句式、平仄、音韵等格律方面所特有的规定。
4. 勤练习:有的放矢,厚积薄发。
就像古人说的“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连贯”考点题型虽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备考中要明确考点,熟知题型,掌握方法,专题练习,这样,语句连贯衔接的能力就会在阅读中形成,在实践中成熟,在运用中提高。
(作者单位:梅州市梅县东山中学)
备考指导 篇12
英语学科2013年新课程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高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 有利于推进普通高中实施素质教育。命题的依据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 (下文简称:《课程标准》) 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版) 》 (下文简称:课标版《考试大纲》) 。因此, 命题不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材, 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体现《课程标准》中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与文化意识等方面所做的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修完必修1—5模块达到七级要求, 即达到高中毕业要求; 修完选修6—8模块可达到八级要求, 即参加高考的要求。经对比, 全国课程标准试卷《考试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八级要求完全一致, 包括7个语音项目、24个语法项目、68个功能意念项目、24个话题以及约3500个单词。根据《河北省新课程实施指导方案》, 英语学科以八级作为参加高考的学生应具有的能力标准。词汇量会根据河北省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二、复习备考建议
2013年高考英语备考复习教学, 应根据教育部《课程标准》和考试中心2013年课标版《考试大纲》的要求, 明确考试内容和范围;深入分析研究近年全国高考英语 (课程标准) 试卷, 把握2013年高考命题趋势;重视语言实践, 发展学生各种语言能力, 尤其要把听、读、写的教学贯穿于整个高三英语复习过程中,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结合石家庄市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 现对2012 - 2013学年度高三英语教学和复习备考工作提出建议。
(一) 教学时间安排
2013年高三毕业生是河北省进入新课程改革的第二届毕业生, 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英语) 》, 含必修1—5模块 (共5册) 和选修6—11模块 (共6册) 。高三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必须完成1—8模块的词汇、语法等基础语言知识的复习及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其中选修9—11模块可灵活使用 (时间安排见表1) 。
1. 教材的使用
教师可根据本学校学生实际情况, 以1—8模块教材复习为主, 灵活使用9、10、11模块教材。
①省级示范性高中, 可在9—11模块新授课的同时, 同步复习1—8模块;
②中等程度学校, 可在学完模块9之后, 开始1—8模块的第一轮复习, 同时将10、11模块作为阅读材料辅助教学;
③程度较低的学校, 可直接进行1—8模块复习, 同时精选9—11模块部分课文作为泛读材料来处理。
2. 复习任务
立足教材, 有机整合, 通过系统梳理、归纳、总结和拓展, 巩固考生对语言基础知识 (词汇、语法、交际功能项目等) 的掌握, 提高熟练程度和准确程度。教学中将课标版《考试大纲》的要求与教材的复习结合起来, 在复习中揭示和发现英语语言知识的内在联系, 使学生英语知识系统化, 形成完整的英语知识体系。同时, 结合高考英语试题 (课程标准卷) 的特点, 以试题为手段, 进行针对性训练, 务必使考生逐步体会和领悟各题型的要求、特点、解题步骤和技巧, 完成由知识记忆向知识运用的成功过渡。
(二) 教学内容安排
1. 第一阶段 (2012 年 9 月—2013 年 2 月底) :复习知识、培养能力
①整合1—8模块教材内容, 促进学生巩固基础、实现飞跃。在这一阶段中, 通过高三的教学使学生对所学过的词汇、语法知识进行立体化、系统化复习, 形成知识网络, 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同时, 要求学生注意查漏补缺, 强化基本语言技能。在这个阶段的复习中, 教师应针对多数学生存在的突出问题, 及时加强针对性训练, 并将训练与讲解结合起来, 这样可以使学生及时加深印象, 巩固知识, 帮助学生解决难点, 完善知识体系, 提高复习效率。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良好的学习策略。
②精选泛读文章, 扩大阅读量,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选修模块9、10、11教材中的文章题材广泛、体裁多样, 是经过专家精心挑选的材料, 语言地道, 但篇幅较长、难度较大。因此, 各校根据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 对这些文章进行筛选, 使之成为知识复习和阅读训练的最佳材料。同时, 教师也有必要从以往用过的教材、报刊、网络中, 选一些有关熟悉、热门话题的材料让学生阅读, 以激发其学习动机与阅读兴趣。
2. 第二阶段 (2013 年 3 月—2013 年 4 月底) :规划专题、整合知识
高考复习首先要明确学习目的, 高考英语试题 (课程标准卷) 在重视英语基础
知识的同时, 突出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形成了以篇章阅读为主体的试题布局。高三复习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知识是能力的基础, 对能力的测试不可避免地要结合对知识的考查。但仅仅记住知识是不够的, 应着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大量的知识考查通过能力测试得以实现, 熟练掌握英语基础知识正是为发展英语运用能力做好准备。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针对词汇和语法等语言基础知识的基本运用能力和高考各题型的特点, 进行专题强化训练, 培养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 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近几年的全国高考英语试题是很好的教学资源, 通过训练高考试题, 使学生了解高考试题中对基础知识考查的范围、能力要求及各题型特点, 真正做到胸有成竹。
3. 第三阶段 (2013 年 5 月初—2013 年 5 月底) :综合训练, 模拟考试
对考生进行高考试题答题技巧的指导, 同时配合综合训练和模拟考试, 使学生积累考试的实践经验, 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既实用又有效的解题程序。
4. 第四阶段 (2013年6月初—高考) : 考前热身, 保持状态
引导考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系统整合已有知识, 精神饱满, 迎接挑战。
(三) 高三教学建议
1. 对教材语言知识 (词汇、语法) 的 复习建议
英语语言知识复习的唯一标准是高考课标版《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范围。无论知识点出现在哪个模块, 都应该认真对待, 反之则不宜过度拓展。语言知识的复习, 不应是教材原知识点内容的简单重复, 而应是有选择地把原有知识置于鲜活的语言材料之中, 使之更具有趣味和有效性, 并以学生的语言实践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①词汇—“知识点”与“考点”结合
教师必须分清高考复习与一般新授课的区别, 切勿“重复”讲授教材的语言点。教师应站在“高考”的高度, 重新审视各个模块的教材内容, 将原来讲授新课的“知识点”与高考考点相结合, 认真选择, 有所取舍, 不能面面俱到, 求大求全。教学中, 应真正精确地体现高考的要求。复习时, 应注重学生的语言实践, 教师讲授要言简意赅, 通过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实现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考试大纲》词汇表, 对教材的词汇进行筛选, 精确找出“高考词汇”, 学会运用各种适合自己记忆单词的方法。例如, 对不同单元同一话题词汇进行归纳记忆;把单词放在句子中、课文中来记忆;通过联想记忆, 构建起词汇的网络系统;在运用中记忆词汇等等。另外, 可以以单元为单位, 布置学生背诵默写一定量的词汇, 并进行听写和检测 (最好放入语境中) 。在利用选修9—11模块进行阅读训练时, 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使用构词法、定义法、同义词法和反义词法等技巧在句子层面和篇章层面来理解生词, 使学生在重复中加深对文章的印象, 从而更加熟练而牢固地掌握词汇。这样, 就把课文语言知识的复习与阅读能力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了。二者相互促进, 相得益彰。
②语法—“句子结构”与“考点”结合
引导学生注重教材中体现语法功能的语言材料 (例句) 的积累和理解, 在此基础上, 不断总结和提升对语法的体会、概括和深化。教师的讲解应突出重点, 鼓励学生通过语篇探究, 深刻理解各个语法项目, 有助于学生头脑中语法框架的建立。
2.《考试大纲》词汇过关
第一阶段
对《考试大纲》3000个左右的单词 (参考大纲词汇附表) 进行全面复习, 包括读音、词形、词性和词义, 要求突出“全覆盖”, 不遗漏。
第二阶段
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 将词汇压缩到2000个左右, 主要包括常用词汇, 要求学生掌握其基本用法, 适当加以拓展, 注意其适用条件、语法特点以及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 训练到位、熟练运用。
第三阶段
将高考词汇缩减, 主要是以上两个阶段复习中可能疏漏的词汇, 包括部分高级词汇、生僻和偏难词汇等, 强化应用, 保证《考试大纲》词汇的复习完全到位。
3. 对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复习建议
①以教材的课文阅读为基础, 对文章进行有效整合。
将散落在各册教材中同一话题或同一体裁的课文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 按文章体裁, 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剧本、书信等, 或根据同类主题进行阅读, 引导学生对同一话题的观点、写作方法、相关词汇和句型、文章结构、阅读技巧等进行观察和总结, 指导学生就同一话题进行写作方面的训练。
比如:写人物的文章有哪些特点, 通过哪些方面对一个人物进行描述;写地点的文章又是通过对哪些共性的东西及个性的东西进行了描述。最后, 总结相关词汇, 为学生的仿写构建基础。本轮写作方面复习的教学重点是结合话题进行单句翻译或完成句子的练习。要注意观点的归纳、词汇的选用、句型及关联词的使用。
对于同一体裁或题材的课文, 引导学生归纳文章结构、段落大意、段落之间的衔接方法, 总结同类体裁文章的共同特点, 使学生掌握同类体裁的阅读技巧。然后从优秀报刊、网站或国外的原版材料上选取同一话题或同一体裁的文章指导学生进行课内或课外的强化阅读,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从题目到文章整体的脉络把握, 从主题到细节, 渐渐地使学生在阅读中养成抓住重点从而准确获取和分析信息的正确的阅读策略。
同时, 定期就某一话题进行写作训练。另外,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严格要求, 规范答题。要鼓励学生通过改写, 仿写课文, 把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运用到作文中去, 以提高其运用高级词汇和重点句型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各种体裁文章的谋篇布局, 逻辑连接, 语篇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从而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具体步骤:
第一步整体阅读, 概括中心。
第二步通过阅读, 迅速定位具体信息
第三步深入思考, 提高深层理解能力
第四步学习语言, 提高表达能力。
②在实践中提高学生阅读技巧
可利用选修9、10、11模块课本的教学资源,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会以句为单位读, 以意群读, 克服逐字读、出声读、指点读的坏习惯等。要学会以不同的方式读, 如寻读、跳读、研读、品读、粗读、扫读等, 既提高阅读速度, 又提高获取信息的准确性。还要学会概括文章大意, 寻找主题句等, 并能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根据文章表层信息推断文章深层含义。
与历届高考相比, 2013年高考随着高考词汇量的增加, “阅读理解”题型中短文词汇量、生词量等指标均有增加的可能, 对考生阅读速度和准确捕捉信息等能力的要求必然相应提高。考生应该能够明确自己面临的形势和困难, 积极采取措施, 除了通过基础知识的复习, 增强高考词汇的熟悉程度, 克服阅读困难之外, 还应学会利用各种阅读技巧和技能, 猜词, 跳读, 迅速把握文章主题, 发现重要信息。唯有如此, 学生才能从容应对阅读理解中可能遇到的种种挑战。
总之, 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中, 使学生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预览、理解文章大意、找到中心思想;回想信息、理解中心思想、语境中认识单词、区分事实与观点、理顺事件顺序、读懂隐含意思。通过学习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个质的飞跃 (见表2) 。
③书面表达专题训练
对各类体裁的“书面表达”进行强化训练。要求学生注意词汇、句子和语法结构的数量和准确性, 上下语言的连贯性、得体性, 标点符号以及拼写的正确运用。力争做到:用词准确, 语法正确;内容完整, 流畅自然;书写规范, 卷面美观。
4. 对学生听力理解能力培养的教学建议
在中国英语教学发展的过程中, 河北省高考英语试卷经历过几次变化。1999年至2004年曾在英语高考中进行听力测试。2005年开始采用全国 (不含听力) 卷。受此影响,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听力教学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学生英语听力理解的实际水平参差不齐。2009年, 河北省正式进行课程改革实验。2012年, 首届参与课改实验的高三毕业生, 参加了含听力测试的高考英语考试, 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3年, 面对高考, 师生仍要高度重视听力训练, 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 及高考英语 (课程标准卷) 试题的命题特点, 为高考听力测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利用选修9、10、11模块教材, 反复听、跟读课文录音或进行听写训练。
选择与学生程度相当的听力资源, 例如VOA Special English等, 作为泛听的素材。可对听力文本进行挖空、设题, 进行精确听写, 听力理解等“任务型”听力训练。
进行“听力测试”高考题型的专项训练。要求模拟高考听力的环境, 保证录音质量、时间、环境等与高考贴近, 每天固定练习时间, 坚持不懈。在听前略读题干与选项, 预测听力内容, 分析对比各个选项的不同之处, 集中精力抓主要信息;训练学生在听时做到保持良好的心态, 克服紧张情绪。
强化语篇朗读, 养成学生正确的发音习惯;训练快速阅读, 促进学生思维节奏, 可有效帮助学生准确捕捉“测试中”的有效信息, 跟上“听力测试”的正常语速。每周安排固定的听力、阅读训练时间, 保证语言的输入量, 对英语听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5. 教师的作用
①研究高考命题, 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教师是学生参与高考的重要“参谋”, 其对高考的把握程度和深度, 直接影响到学生高考复习的成效, 责任重大, 因此教师本身必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高考英语试题, 明确考试范围和考试方向, 才能对学生作出准确和有效的指导。
通过复习教学, 教师要使学生弄清高考英语命题原则、难易程度、各题型特点、解题技巧及应试策略。加强听力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 听力和阅读理解训练材料的选择应力求符合高考命题的特点, 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英语国家的人文、地理、历史、政治、经济以及人们的性格特征、生活习惯等各方面的了解, 自始至终都要突出听力训练、阅读技巧和阅读速度的训练的实效性。书面表达的训练, 应在涵盖有效信息、行文流畅、过渡自然、减少语言知识性错误和文章的整体性等方面下功夫。
②有效讲评习题, 创设高效课堂
在英语复习教学中, 应进一步突出新课程理念, 强调学生参与语言实践, 把学习主动权尽可能还给学生。发挥学生资源在高三复习课堂的重要作用。可由学生讲题、说题、评题,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力争使老师“一言堂”的复习教学, 发展成为学生英语学习和复习的“百家讲坛”、“百家论坛”, 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和思维碰撞中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高。
教师的作用不仅在于“解疑释惑”, 更在于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英语自学能力, 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和复习策略, 切不可仅仅满足于“学生解题, 教师讲题”的课堂模式。
(四) 统考时间安排
【备考指导】推荐阅读:
指导备考 迎接挑战10-13
提分宝典名师指导备考策略06-06
考研英语关于写作备考指导07-04
考研英语 暑末秋初备考指导06-14
安徽农商行校园招聘笔试备考指导07-18
国考申论备考指导:学习贵在把握“航向”10-16
天津大学MBA笔试备考冲刺指导活动07-17
2018考研辅导之农学化学部分备考指导10-10
从2012年真题分析:2013管理类联考备考指导综述11-08
北京遴选公务员考试考情分析及备考指导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