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备考

2024-10-08

体育备考(精选7篇)

体育备考 篇1

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越来越受到教育主管部门及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体育已成为中考的一门必考科目, 计入升学部分的分数比例也从前几年的30分提高到今年的50分, 因此, 研究体育中考的备考训练, 倍受广大体育教师的关注。

按目前的一般情况, 教学班额大, 课时数少, 人均器材少等诸多不利因素, 给大面积提高体育成绩造成困难, 怎样安排九年级的体育教学训练内容, 设计教学训练周期, 合理选用教学训练手段、方法, 成为提高中考体育成绩的焦点。本文就中考体育的备考训练做了初步的探讨和尝试。

一、在制定教学训练计划时要注意把握三点

1.九年级学生不同于少年业余运动员, 他们的身体健康水平, 身体素质水平参差不齐, 尽管己受到八年体育课的教育, 但要进行以考试为目的的几个项目的训练还是第一次, 所以教学训练应基于最基本的项目, 即学生普遍最害怕的跑开始, 要从短距离的慢跑到较长距离、较快速度的持续跑缓慢、持续推进, 才能使学生从不乐意训练到积极主动训练, 循序渐进地完成最基础的素质训练。不管考试项目定哪几项, 都应从有氧跑切入, 因为有氧训练是无氧训练的基础, 考试项目的训练需要有重复次数多, 练习密度、强度较大的训练, 就必需要以有氧训练做基础。

2.速度是考试项目的核心, 尽管如此, 也不能一味以速度跑作为主要练习手段, 应抓住身体全面素质的提高, 促进速度的提高, 身体素质练习内容和手段也应易学易练, 实效性强, 忌繁、忌杂。

3.在每节课的练习中, 应包括一些同学们感到愉快又有趣味的练习, 因为这些训练不但能减轻和缓和他们的疲劳, 还可以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团结, 拉进师生间的距离, 创设协调默契的课堂气氛。

二、九年级全学年教学训练阶段的划分和各阶段的主要任务, 内容及练习方法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第一学期9月至10月) 。本阶段, 除提前完成九年级正常教学计划外, 应将300米慢跑, 1200米持续跑和50米快跑贯穿在每一节课中, 以增强学生跑的能力为考试项目的技术教学和训练奠定基础。

(1) 主要任务: (1) 完成学年教学计划; (2) 加强一般耐力练习, 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和有氧代谢及跑的能力; (3) 全面发展身体素质, 学习身体锻炼的各种手段; (4) 培养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2) 内容: (1) 持续跑; (2) 各种柔韧练习; (3) 立定跳远; (4) 各种跑和跳的专门练习。

(3) 练习方法: (1) 300米~1500米跑×1~2组;

(2) 6′~10′持续跑×1~2组;

(3) 高抬腿10′~30′×2~3组;

(4) 立卧撑、俯卧撑15′20次×2~3组;

(5) 引体向上最多次×2′3组 (课外进行) ;

(6) 仰卧起坐20次×3组 (课外要求快速完成) ;

(7) 快速摆臂练习 (原地) 10″~20″×2~3组。

2.第二阶段, 考试项目训练阶段 (第一学期11月至1月) 。明确考试项目后, 主要进行考试项目的技术训练, 为加强练习强度做准备。

(1) 主要任务: (1) 继续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和全面身体素质; (2) 加强考试项目的技术训练, 尤其是薄弱项目的技术训练; (3) 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2) 内容: (1) 250~500米跑; (2) 柔韧练习; (3) 各种跑和跳的专门练习; (4) 跳绳; (5) 掷实心球; (6) 蹬台阶; (7) 引体向上; (8) 仰卧起坐。

(3) 练习方法: (1) 300~600米跑×1组;

(2) 50米跑×3~5组;

(3) 跳绳150次×3组;

(4) 掷实心球10次~20次×1组;

(5) 跳专练习, 50米蛙跳×1组, 50米收腹跳×1组;

(6) 引体向上, 仰卧起坐 (课外练习) 。

3.第三阶段:强化训练阶段 (第二学期3月) 。通俗称加法阶段, 即加大教学训练的强度和练习的负荷。

(1) 主要任务: (1) 进一步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和对训练的适应能力; (2) 加大训练量和强度提高考试能力; (3) 培养顽强、拼搏进取的意志品质。

(2) 主要内容: (1) 250米~600米跑; (2) 原地快速摆臂练习; (3) 柔韧练习; (4) 跑和跳的专门练习; (5) 80米快跑; (6) 1分钟跳绳; (7) 上、下肢及腰腹的力量练习; (8) 引体向上 (男) 仰卧起坐 (女) 。

(3) 练习方法: (1) 300~600米跑×1~3组;

(2) 持哑铃原地快速摆臂10″×2~3组;

(3) 原地高抬腿:10″×2~3组;

(4) 80米×3~6组;

(5) 跳绳150次×3~5组;

(6) 各处负重练习;

(7) 仰卧起坐、引体向上 (课外练习) 。

4.第四阶段:考前训练调整阶段 (第二学期4月一考试) , 考试时间明确后, 加大强度, 减少负荷, 维持已获得的体能储备, 以适应考试需要。

(1) 主要任务: (1) 降低练习量、密度, 三至四个项目循环练习, 以适应考试要求; (2) 加强考试能力和心理的训练; (3) 培养坚韧不拨的意志品质。

(2) 主要内容: (1) 250~500米跑; (2) 柔韧练习; (3) 考试项目循环练习; (4) 模拟测试。

(3) 练习方法: (1) 350米跑×3组;

(2) 跳绳150次×2组;

(3) 引体向上、仰卧起坐———蛙跳;

(4) 提前3~4天进行一次模拟考。

三、注意事项

1.整个九年级教学训练, 各阶段要持续进行一环扣一环, 不论短距离还是中长距离的持续跑 (慢或快) 要贯穿九年级教学训练的始终。

2.几个实效性较强的练习项目要经常练习。如快速摆臂, 快速高抬腿等项目, 坚持下来, 其效可见。

3.每个阶段每个月, 每周的课时内容选择要注意项目、内容及训练方法的搭配。并劳逸结合, 注意学生上课的情绪变化, 及时调整。

在九年级的体育教学中将中考体育备考训练按一个大周期划分为:准备阶段、考试项目训练阶段、强化训练阶段和考前训练调整阶段四个部分, 是本人担任九年级体育教学时的初步尝试, 学生中考体育成绩的提高, 不但取决于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还要教师课上正确引导, 课下认真、热情辅导, 学生们的认真配合, 刻苦锻炼, 而且在训练过程中要有一定的运动训练强度, 短间隙、中密度、高效的训练方法和科学的训练划分方法。

体育备考 篇2

为了为切实做好2011年中考体育备考工作,使我校中考体育备考工作更有计划性、针对性、实效性,根据我校实际,制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我校中考体育备考工作的思路是:“夯实基础,面向全体,立足中上层,狠抓后进生”。在立足抓早、抓主动的前提下,我们将与中考体育考纲为导向,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打好备考攻坚战。初三级全体师生要树立信心,迎难而上,增强紧迫感,明确目标,团结一致,通力协作,脚踏实地。力争2011年我校体育中考成绩稳中有进,再攀新高。

二、具体实施

1、开学初,动员全体学生走出教室,到操场上活动。为体育中考及中考考试打好坚实的身体保障。

2、体育课,针对体育中考项目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训练。课后对后进生进行铺导与加强身体素质训练。

3、成立体育中考特长生训练班,由体育组组长陆志友老师全面负责,唐海勇老师和蓝志格老师配合。

4、体育中考特长生训练时间:早上:6:00—6:30

下午:17:05—18:305、体育后进生铺导时间:下午:17:05—18:10

三、体育备考组将实行重点辅导,全程跟踪,单独检测,力求全体考生不因体育成绩而影响毕业升学。力争体育特长生全部达到高一级学校招收的体育测试成绩。

注:具体的训练内容有训练的教师提供。

体育高考备考策略研究 篇3

1 在体育备考教学中, 教师制定有效的体育高考备考策略

体育高考备考策略对学生备考是很重要的, 体育考试在高考中能否取得理想的成绩, 体育考试在备考过程中能否使自己的身体素养和技能得到有效提升, 考试能否为高考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考试在考试过程中能否成功应对一系列突发情况, 是体育考试顺利发展, 使自己的体育技能得到正常发挥都需要有效的备考策略。因此作为体育教师要制定科学有效地备考策略, 使学生有效备考, 为提高高考奠基。

在制定体育备考策略时,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 比如学生对自己成绩的期望值, 学生的体育水平, 学生参与锻炼的具体项目的要求, 学生在训练中达到那个级别, 学生对高考取胜的信心度如何等情况制定备考策略, 这样学生才能在训练中依据备考策略认真锻炼, 不断提高, 无论是体能和技能还是心理素养学生都会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 最重要的是, 只有备考策略符合学生实践, 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学生才能在实际练习中, 信息十足地投入训练中, 带着激情、热情进入考场, 学生的高考成绩自然会很理想。

2 体育高考备考的具体内容

2.1 在体育高考备考中, 对于体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的讲述和传授是必不可少的, 同时对于学生的人文关怀也是很必要的

在高考体育备考中, 教师要针对高考考察模式对体育的高考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技巧进行系统复习,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在系统复习中, 丰富自己的知识, 完善自己的技能, 对高考体育的所有考试内容进行有效复习, 更好地应对体育高考。如果在备课过程中, 教师没有只对高考内容使学生进行系统复习, 学生在学习锻炼中, 就可能厚此薄彼, 在体育高考中失利。因此针对高考内容, 对体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系统备考是很重要的。在系统备考中, 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 对某个体育考试的某些薄弱环节, 在训练和学习中, 教师要给这些学生以更多的人文关怀, 使这些学生能够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加强锻炼和学习, 把弱点和不足在备考过程中有效解决掉, 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把握高考。

另外, 在备考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更多地给学生以人文关怀, 这点虽然我们在教育过程中经常提倡, 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很好的落实, 体育考试训练强度极大, 文化课成绩普遍不是太强, 他们迫切需要得到教师的关怀和爱, 在备考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长期有目的的人文关怀使体育考试感到更多的温暖和爱, 只有这样, 学生在备考学习中才能有更大的热情和激情投入备考。比如在100m训练备考中, 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鼓励, 一句“某某同学, 你是最棒的, 在百米训练中就像一阵风, 忽的一下就到终点了”, 这样一句简单的表扬, 学生的就会在百米训练中信心百倍地投入训练, 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因此在备考既是备考知识技能也是备考教师的爱与热情, 只有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结合起来, 备考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2.2 在体育高考备考中, 要充分突出激励因素的价值

激励形式很多, 既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激励, 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相互激励, 在体育高考备考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重视激励价值, 突出激励的意义。在高考学习备考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好纸本进行互相激励。比如在进行100m训练时, 一节课学生要跑上五、六次, 在每次训练跑之前教师都可以给学生以积极的口头激励, 更可以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纸笔进行自我激励或者是互相进行鼓励。在每次训练之前,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期望值写在纸上, 通过一节课的五、六次训练, 学生会发现每次训练后自己都会离期望的目标近一点, 这样学生在整个一节课的训练中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感受到自己有使不完的力量。另外,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纸和笔进行互相激励, 在训练前, 临近的学生可以互相交流目标纸进行相互鼓励, 在训练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分析, 比出优劣, 让优秀的学生交流成功的经验, 同时大家互相鼓励, 向更高、更强看齐, 这样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激励, 相互督促、许多好的备考经验和体验被总结出来, 并发挥巨大的作用, 促进备考成果的有效提高。

2.3 在体育高考备考中, 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备考内驱力

在体育高考备考中, 调动学生的备考热情, 使学生发挥备考内驱力是很重要的, 内驱力也是内在驱动力, 是学生学习训练的内在动机, 在备考中, 要使学生把这种内在动机充分发挥出来, 促使学生以一种强大的力量, 参与到备考过程中去。在传统的体育备考活动中, 教师都是通过不断的“逼迫”方式使学生参与备考学习训练, 学生学得吃力, 练得辛苦, 但效果却不是很明显, 学生对体育备考充满了畏惧和厌恶, 渐渐地学生对体育备考开始长久地持“不耐烦”, 这对学生备考极为不利, 在这种状态下备考效果自然不好。在体育高考备考中,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用心理学的“强化”理念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训练, 通过强化使学生发挥内在的驱动力, 在学习训练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取得最佳的备考效果。比如, 在100m的训练中, 教师可以用一些口头奖励和实物奖励的形式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激励。这样, 也许奖品是很小的物品, 比如一块巧克力或者是一些糖果, 但作用是很大的, 这代表着教师对学生的肯定, 代表着学生的努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学生的内在驱动力会在小小地激励中得到最大的发挥。另外, 得到奖励的学生会拿出自己的奖品与大家分享, 这样在枯燥的训练过程中, 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一种甜蜜, 在甜蜜中学生互相促进、互相督促、共同提高, 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 备考效果也会很突出。另外, 教师也可以通过给学生讲一下体育名人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 使学生在名人的指引下不断向前冲, 取得较好的备考效果。

2.4 在体育高考备考中, 教师要使学生树立协调发展的观念

体育备考一般都很早, 从高一时就开始了, 一个学生从高一参加体育学习和体育训练, 每天都有机训课, 学生的一天相当长的时间都是在进行体育活动, 自然学习文化课的时间就比其他学生少的多, 这样体育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必然和其他学生有差别, 但普通高考是既考文化课又考专业课, 好多学生都是因为处理不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导致高考失利, 因此, 在体育高考备考过程中, 教师就要使学生认识到把文化课和专业课结合起来, 共同提高的重要意义。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较为详细的备考计划, 把每一天的时间分成若干小块, 每一块安排不同的内容, 既要有体育学习训练的时间, 也要有文化课学习提高的时间, 特别是在高考前半年, 一定要把文化课和专业课结合起来, 通过有效的时间安排和不同内容的训练学习, 双管齐下, 拿下高考。

参考文献

[1]邵杰.提高体育高考成绩的有效措施[J].体育教学, 2009 (8) .

[2]万美军.浅谈如何应对体育高考[J].科技咨询导报, 2007 (4) .

[3]赵益民.浅论体育考生在新高考方案下的训练[J].中学时代, 2012, 10.

体育备考 篇4

针对现在高三体育班及课程安排,经本备课组讨论研究,一致通过以下备考计划

二、各月训练重点计划如下:

1、8月为调整适应期,经过半个月的休息,学生已经出现疲态,现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尽快进入到高考备考备战的状态中来。

2、9月、10月为提高各项目技术水平,在这个阶段中主要是让学生尽快把各项目的技术水平提高并达到机械化的程度。

4、次年2月为备考调整期,这个阶段的训练主要是让学生把生理身体状态调整好,以一个最好的状态迎接高考。

5、次年3月前半个月是适应期,这个阶段是进行全天训练,让学生适应高考的各考试时间段及考试强度。

6、次年3月后半个月是考试期。

三、各阶段的具体的训练计划,应根据学生上月或当时的具体情况而确定和调整。就目前8月适应期的训练计划具体如下:

周一,时间:全下午训练。内容:非专项、速度、铅球、力量

范文网

周二,时间:16∶30――18∶30。内容:专项、力量

周三,时间:16∶30――18∶30。内容:速度、铅球

周四,时间:17∶00――18∶30。内容:专项

周五,时间:15∶10――18∶30。内容:非专项、力量

周日,时间:15∶10――18∶30。内容:专项、铅球

浅析体育高考专业生的备考 篇5

在我们农村学校, 体育高考专业训练一直受到学校的重视, 也把高考体育人数看作是高考人数的增长点。要求要特别注意做好体育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抓好体育高考生的专业训练和文化课的学习;“全力提高升学率, 探索新的高考增长点”, 加强对体育生的选拔与培养。班主任对体育生的学习时间、训练时间作明确的规定;课任教师不放松体育生的文化水平的提高;从以上可以看出我校对体育高考的重视程度, 这就为展开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这种导向下体育教师更应该抓住这样的有利形势为我市的高考出一份力, 为高校输送更多的体育人才。

二、研究方案

1. 发扬研讨活动的作用, 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研讨活动在原来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且开展得相当出色, 也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活动的内容很多, 达到了多样化, 如召开课题研究会议、体育高考训练研讨会、校际交流、亲临现场指导等, 这些活动的开展对我校训练能做到心中有数。有计划、有目的, 针对性强, 且各项活动交替进行, 每个活动都有针对性, 能有目的地解决各个时段出现的问题与可能出现的问题, 做到未雨绸缪, 这些多样化、系列化活动的开展, 极大地促进了训练的有效性。

2. 加强校与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提供了一个供大家互相交流的平台, 平时大家忙工作、忙训练, 很难有机会聚在一起, 在课题组成员的参与下开展各种活动让大家互相交流, 了解兄弟学校的科学做法以便取长补短, 调整训练方法, 达成共识。

3. 从总结中发现规律, 找出切合实际的训练方法

通过和全县同行的交流, 针对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如选材要注意的问题、选材的大概标准, 冬训要注意的问题与训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等, 都需要教练员总结存在的一般规律, 从而掌握先把工作做在前面, 以免出现不必要的失误。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 通过研究找出切合学生实际的训练手段与方法, 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 同时也提高了教练员的训练水平。

三、研究计划

各种活动在课题开题之前已经开展, 为课题的顺利进行与开展打下了基础, 之前的工作主要是制定课题的总体计划与阶段计划, 并严格执行、实施。

总的计划是: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料, 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与直接经验;开展各项活动, 展开校际交流, 总结经验, 明确不足, 改进措施, 取长补短。

1. 阶段计划

经过选题讨论, 制定方案, 理论学习等程序, 2010年我校召开了开题现场会, 各课题组成员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对这项课题研究的价值大家一致认为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 同时各成员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很高。愿意主动承担课题研究任务, 并对研究任务进行了分工。在实施阶段, 各课题组成员积极主动参与研究, 抓好自己的训练队, 及时总结, 发现出现的问题, 及时上交训练总结, 对出现的问题能及时交流, 避重就轻。

2. 活动计划

自开题仪式之后, 我校至今已召开了多次课题研讨活动, 会议都针对高考体育训练工作进行了全面的了解、预测、跟踪等, 各种交流活动让大家了解兄弟学校的优势, 从比较中明确自己的不足, 从而改进训练方法与手段, 使之更科学有效, 从而改进训练手段, 抓好训练的每个阶段, 学校还针对学生进行了跟踪, 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加强学习, 互相借鉴, 取长补短。

四、研究过程

1. 以活动促交流

本课题开展活动形式多样, 有研讨、讲座等, 不同的活动都有不同的侧重点, 每次活动都有计划、有目的、有实效。促进同行之间交流,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经验的高三教师总结了取得的成绩, 新高三教师介绍了考生的情况与存在的问题, 为下一步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

2. 对学生进行跟踪研究

事物都处于不同的变化中, 及时了解其变化有助于了解身体的发展动向, 及时了解训练中的发展规律, 从而掌握一般规律, 找出适合本地区学生实际情况的训练手段与方法。为了了解学生的体能素质训练情况, 每月测试一次, 了解训练情况, 及时做出评估与调整。

3. 及时总结, 形成理论

对平时实施的训练方法与手段经检验后及时进行总结, 发现存在的问题, 对于科学有效的训练手段与方法总结下来与大家交流或形成论文, 为后续训练打下良好的经验基础。

五、研究成果

1. 提高青年教师的训练水平

青年教师训练大多没有经验, 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与各种交流活动, 青年教师训练水平成长迅速, 从选材、训练到加试整个过程都胸有成竹, 已经能独立承担训练任务。

2. 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

前一阶段的课题研究许多青年教师已逐步成长起来, 许多教师的专业发展得到了提高, 现在已初步形成了所有教师能参与运动训练的局面。教师专业有了发展, 教师的研究、训练水平、业务能力也大有提高, 在各种比赛中课题组成员都能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 训练论文数目有所提高, 同时教学研究的理论文章发表得也很多。

3. 及时参与课题, 教学科研有成果

因为参与课题的研究带动了许多老师参与训练、教学方面的研究, 能针对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与反思, 并与理论相结合形成论文与总结, 有的已经发表。取得的成果如笔者的论文《中学体育高考生800米的强化训练》、《少年儿童耐力训练的基本方略及手段》、《中学400米体育高考生的强化训练》在田径杂志上已发表。

六、研究反思

对成果的取得感到自豪, 感到高兴。存在的不足, 将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改进, 不断弥补。相信在以后的时间当中, 全体成员将会在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过程中成长, 在总结、交流、互动中不断完善, 也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摘要:加强对高考体育考生的选拔与培养, 展开校际交流, 总结经验, 明确不足, 改进措施, 取长补短。通过研究找出切合学生实际的训练手段与方法, 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 同时也提高教练员的训练水平。

体育高考有效备考策略的实证研究 篇6

关键词:体育高考,有效备考,实证研究

伴随着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在维护人类身心方面所发挥重要作用。社会与国家对于体育项目的支持日益增加,其表现在学校中,则是对学校体育活动的日益重视以及高考体育分数的体现。体育成绩作为目前高考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学校、家长与学生的重视。本文则通过实证研究的相关方法,结合自己的体育实践活动,谈谈体育高考的有效备考策略,一方面是为了更加科学有效的促进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另一方面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在高考之中体育成绩。

1 实证研究的基本内涵

在研究体育高考有效备考策略时,单纯的依靠理论研究远远不够。因此,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之中,笔者选择了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所谓“实证研究”指在研究过程之中,通过研究者通过身体力行、亲自调查与观察收集一手资源,进而对提出的假设而展开的相关研究。实证研究其特点在于直观性,其研究方法强调的是指研究的成果需要建立在观察与实验数据基础之上,通过数据来说明问题,进而揭示与反映其规律。笔者采用实证研究的主要原因是其所体现的数据较为直接的反映出相应的体育备考策略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进而有利于有效备考策略的选择。

2对于N校高考体育备考策略的分析

笔者在对N校高考体育备考过程之中(两届学生),笔者结合自己对于心理学的学习与研究的成果以及相应的研究成果,最初采用了以下几方面进行实验性探索。

首先,采用随机划分的方式,将所任课的两个班随机记录为A、B,两个实验班级。其人数为37人、40人。从高三新学期开始便对这两个班级进行实验性探索。

其次,对于A班仍然采用传统高考备考手段,即采用加强体育训练方法,进行耳提面命式的说教。对于B班则采用一些较为灵活的手段,例如,加强体育训练的游戏性、采用小奖励的形式对于进步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等等。在体育备考阶段的训练内容增加训练强度,加强对于课堂趣味性、人文性内容等。

第三,对于B班每个月进行“激励问卷”调查。笔者自己设计了“激励问卷”,其中题目如下(部分):

1.您的引体向上比过去提升了几个,在此基础上,您希望能够再增加吗?希望增加几个。

2.您认为体育成绩在高考之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有没有信心将体育成绩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个高度请您设想一下是什么样的?

3.体育成绩的最终取得会让您有什么样的想法,请想象一下您可以拿到高考成绩满分时的心情?

3 体育高考有效备考策略总结

笔者通过长达两年时间的调查,其中两届A班的成绩与其他班级体育平均成绩差距不大,但是,两届B班的成绩却大不相同,约比两届A班平均成绩高出5—7分。于是,笔者认为在体育高考备考时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对于体育基本知识与基本技术的传授与训练不能放松。要针对高考的考查模式进行系统的传授。要对部分学生的体育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术薄弱性做到心中有数,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文关怀。在体育教学之中,加入人文关怀,虽然是我们体育教育过程之中一直所倡导,但是,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实践。笔者在对两届B班的教学之中,融入了大量的看似与体育课堂教学“无关”的教育因素,这些教育因素对于笔者而言是显性的,但是,对于身处于体育课堂教学之中的学生却是隐性的。通过长期的有意识、有目的的人文关怀,学生对于体育课堂学习会给予强烈的兴趣性。曾经在两届B班之中,均有学生说,“xx老师,我们一定会努力训练,最终考到一个好成绩,您就放心吧!”而A班的学生对于体育课堂教学,虽然有高考的压力,笔者也能够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按部就班的教学,但学生的兴趣却未达到笔者所期望的效果。

其次,加强体育高考备考的激励性因素的体现。在两届B班的学生体育教学过程之中,笔者尝试着将传统体育教学完全放弃笔纸的教学方式。虽然,体育课堂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习得可以不通过笔纸进行,但是,笔者不主张脱离笔纸进行教学。例如,在B班的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之中,笔者要求学生每人带一个小皮本和一支笔。在进行高考训练科目之前,首先让学生把自己的期望目标写在纸上,在整个训练过程之中,笔者要求相临同学之间相互交换目标纸,进行互相鼓励。等训练完成时,让学生自己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其他学生如何达到目标,如何达到更好的目标。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十分融洽。而在A班备考环境之中,由于传统“竞争”的意识的过度泛滥,使得许多学生不愿意与其他人分享其备考经验。许多优秀的备考经验被其“合理的避免”掉,而不愿意说出来。

第三,在备考过程之中,要积极促成其备考内驱力的发挥。内驱力,简单说来,即是指动机。在A班的教学过程之中,笔者通过学校布置的教学任务和耳提面命的说教进行教学。许多学生仍持“不耐烦”的态度。在B班的体育过程之中,笔者引入了心理学之中的“强化”理念。其途径主要是通过对于进步突出的学生进行小实物奖励、口头奖励。虽然,所投入的钱数并不是很多(只是一些巧克力、糖果等对于能力补充较好的小食品),但是,收到的效果却大不相同。许多学生在得到这些小奖励后,能够与其他学生分享。笔者认为这正是我们教育所应当达到的效果———人与人之间和谐的相处。同时,伴随着这种以人为本、和谐的教学氛围,其成绩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第四,注重心理学研究成果之中“移情”的运用。在实验过程之中,笔者发现一个重要现象,即一般在文化课程之中得到很高成绩的学生往往在体育课堂表现的并不出众。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即是“在一个领域之中取得突出成就的人,往往会在另一个领域之中也表现的比较优秀”。两者之间存在着重大的出入。于是,笔者找这些同学谈话,通过谈话法调查,笔者发现这些学生单纯的认为大量体育活动(许多学生称之为“玩”)会影响到自己的文化课成绩。第二,这些学生片面认为体育课成绩好的应当是那些学习成绩欠佳的学生。等等。由于这些思想在作怪,使得许多文化课成绩优异的同学在体育课堂表现的较为沉寂。笔者于是在谈话过程之中,运用“移情”理念对其进行指导。例如,“体育运动与文化课相比较,哪个更容易呢?”“体育课堂成绩重要吗?”“既然能够在文化课上拿到优秀,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在体育课堂的丰采呢?”通过一系列的问答,使一些学生不仅仅在文化课领域获得了很好的成绩,在高考体育成绩之中也遥遥领先。智育与体育由此得到完美结合。

通过两年来A、B两组不同类型备考课堂的体育教学实践,使我受益匪浅。可谓“教学相长”。同时,通过引入历届体育教师的刻苦努力实践与探索的教学成果,体育高考备考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我们应当能够清楚了解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的优势与劣势。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体育高考有效备考。

参考文献

[1]赵文迪.高考体育备考不能忽视心理训练[J].才智,2011,(21).

[2]魏勇.中小学体育代表队的心理训练[J].体育博览,2011,(7).

[3]刘晓峰.抓好学校体育备考工作六环节[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9).

[4]陈明山.探究体育高考的策略[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7).

体育备考 篇7

一、问题的提出

考试焦虑是人由于面临考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 它是在应试情境的刺激下, 受个人的认知、评价、个性、特点等影响而产生的以对考试成败的担忧和情绪紧张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反应状态。根据有关调查表明, 中学生中具有中、高焦虑的学生高达40%以上。因此, 有效和有策略地改善中学生考前焦虑, 是教师备考过程中需要正视的问题。

1. 考前焦虑归因分析

来自外界的考前压力。包括教师、家长的期望值方面的压力和同学之间相互竞争的压力。

来自自身的考前压力。自我期望;自我暗示;自信不足;自我面子;自我苛求;自我意志薄弱;学习方法不当;应试技能差。梦想一举成名, 而又力不从心, 紧张焦虑的心态油然而生。自我暗示压力来自对自己的能力估计不足。自信心不足、自尊心强的学生, 强迫自己学习, 下决心考重点大学, 否则心理不平衡, 没面子。学习方法不合理, 缺少可行的学习计划。缺乏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 不能有效地自我调节。面对高考这样重要的考试, 心理紧张。

2. 考前焦虑调适

来自外界的考前调适策略。学校心理室和教师采用自我认知矫正方法, 依据当代一些著名的认知疗法, 考前心理困扰是一种综合性的不适应反应;聘请心理学专家辅导学生, 给学生心理压力松绑;开展心理训练活动, 每天拿出10~15分钟的时间进行方法操练。家长要有接受现实的心理, 拥有平常心、平和心和平安心。家长应以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为航标, 引导孩子全面发展。

二、相关的理论

1. 焦虑

焦虑是人类心理失调的最主要和最经常出现的问题, 是几乎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体验过的情感。焦虑不仅是焦虑障碍 (anxiety disorder) 的主要成分, 而且是其他主要的情绪障碍如抑郁、自我挫败、敌对情绪等的成分之一。心理学研究指出, 考试焦虑与考试成绩间存在着负向的关系, 即考试焦虑对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起消极作用。

2. 测验焦虑

测验焦虑是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兴起的研究课题, 是指当被试知道自己的任务活动结果将被评价时进行此项活动所产生的紧张情绪, 是测验状态下焦虑水平上的个人差异, 是一种情境特定化 (situation-specific) 的人格特质 (personality trait) 。测验焦虑有两个成分:担忧 (worry认知的成分) 和情绪 (emotion生理的成分) 。

3. 羽毛球步法

步法是由几个单一步子组成的在场上移动的方法, 每一组步法一般都是从球场中心位置开始, 按移动方向有上网步法、后退步法和两侧步法以及起跳腾空步法等。步法学习的基础是单一步法, 单一步法有垫步、并步、交叉步、小碎步、蹬转步、蹬跨步、腾跳步等步法, 熟练掌握这些基础步法后才能将这些单一步法组合成上网、后场、两侧等组合步法。

三、羽毛球基本步法调适焦虑功效

由以上看出, 教师很重视考前焦虑的调适, 往往把体育教师排除在外。每年高考或中考前, 让体育教师提早退出“备考”。一般性的考前焦虑归因分析和调适的总体特点是:方法比较抽象和笼统, 即使比较方便进行操作也不便于学生坚持, 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而是为了调节心理而有意进行的。学生的参与面和参与度不是很广泛。

1. 理论与实践结合制订时间表

羽毛球的运动量和特点在步法教学时应先学习单一步法, 再学习组合步法, 教学应当遵循从慢到快、从易到难的原则。比如多练习较简单的并步、垫步、小碎步及蹬跨步, 这些单一步法简单易学, 容易掌握。在我国, 各级各类的中学在中考、高考前的普遍做法是“题海战术”“疲劳操练”, 而我们知道这样做会搞得学生头晕目眩、筋疲力尽、心烦意乱。国外研究考试焦虑的心理学家认为, 学校对考生进行考前心理辅导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 应该积极倡导。

2. 羽毛球高远球一周训练调适

首先架拍, 让学生相互检查自己的动作。在手臂自然伸直时 (稍有一些屈) , 应用“抽鞭”动作把球“弹”出。以肩为轴, 通过大臂带动前臂, 最后“闪”动手腕击球;击球刹那产生“爆发力”。分原地和起跳两种。左肩稍侧一些对网, 不能完全对网, 重心在右脚上, 右脚约45度角指向边线, 手腕、拍面稍内旋, 拍面平行正对网, 两眼注视来球。击球时上臂后引, 肘关节上提, 球拍后引到头部, 自然伸腕 (拳心朝上) , 后脚蹬地、转体收腹的协调用力下, 以肩为轴, 在手臂伸直的最高点击球。击球前一定要放松, 击时突然握紧。击球后, 稍收一下, 力量完全卸掉, 然后持拍手臂惯性往前下方挥动并收拍到体前, 不制动。

3. 羽毛球教学中调适要领方式

学生对规范动作有清晰的表象, 需要教师多角度分析示范, 多指导, 多纠正, 达到借助羽毛球练习的平台多安慰学生, 让学生投入练习, 忘掉考试的烦恼和焦虑。

组织方式可以使两人一组“一发一击”。首先是原地击高远球, 熟练掌握技术后, 对击高远球练习。教师喂球, 学生先在后场原地击高远球, 逐步提高要求到起跳完成动作, 最后让练习者由接发球站位开始, 移动到位接球。定点和不定点的两人对练击高远球练习, 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反复的练习, 熟练地掌握原地和移动击高远球的动作技术。学生两人一组, 正手击高远球练习。可以先练习击直线、对角线高远球, 熟练掌握后, 可进行“一点打二点”和“两点打一点”等练习。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向教师奉献了一份珍贵的礼物, 即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关心、激励等因素构成的期待心理所引起的学生的思想行为的变化, 朝着教师期待的方向发展。换句话, 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考试过程中, 多给学生一些真诚的期待, 如对学生讲“宽心话”, 特别对于那些缺乏信心、担心考不好、心理压力很大的学生, 更要多讲些“宽心话”。用积极的归因模式表达是:成功—能力高—自豪、自尊—增强对成功的期望—愿意从事有成就的任务;失败—缺乏努力—内疚—相对的对成功的高期望—愿意并坚持从事有成就的任务。只要坚持, 定会对自信心及学习成绩产生良好的影响。用体育教师的一切耐心和信心, 慢慢地陪着学生, 像春天的细雨无声地滋润学生的心扉, 使其自信、蓬勃、健康、快乐地步入考场。

摘要:作为体育教师, 在学生考试前的一个月经常与学生“不辞而别”, 为其他文化课的老师腾出时间备考。从学生方面看, 学生考前处于一种极度的焦虑状态, 因此, 体育教师不应过早地退出“备考”的舞台, 而应发挥特长, 帮助学生调整考前心态, 帮助学生减缓压力, 使学生考试能够进入最佳状态, 为学生交出满意的答卷助一臂之力。从学生考前状况和体育实际出发, 结合相关理论, 设计教学, 达到帮助学生适度调适的目的。

关键词:考前焦虑,心理调适,焦虑归因,羽毛球基本步法

参考文献

[1]陈蓉辉.考试焦虑的心理成因探析及其调适对策[J].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2001 (5) .

上一篇:继续教育文化下一篇:比较教育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