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文艺

2024-10-31

广播文艺(精选11篇)

广播文艺 篇1

1广播文艺节目编排的重要性

广播文艺节目的编排工作就是编辑根据宣传意图及艺术构思,把听众喜欢的和需要的节目在恰当的时间段播出,是对节目播出流程的综合规划。做好节目的编排工作能够实现电台节目资源的最优配置,取得最好的播出效果,从而提高收听率。

2广播文艺节目编排的原则

2.1节目要与本台其他节目协调一致

同一个电台的节目要相互配合、补充,使之成为一个整体,不能形成风格迥异的状态,给人一种模糊不清的印象。

2.2节目要以服务听众为中心

节目的编排应根据听众的习惯、心理等方面进行设置,多途径收取听众朋友的意见,加强与听众的交流,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听众的合理要求,从而达到为听众服务的目的。

2.3节目的内容要丰富多彩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听众的爱好也各有不同,所以在编制文艺节目时要丰富文艺节目的内容,处理好各种题材、各种风格内容的比例,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听众的需求,使文艺节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4严格把关文艺节目的重复率

电台播放的节目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新录制的,这类节目刚刚审查完,问题不大;另一种是库存重播的节目,对这类节目,需要严格重审。重审其思想内容是否适宜,艺术质量是否过关。重播重审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不可怠慢出错,否则会闹出差错,严重的会出现播出事故。

3文艺节目的编排方法

3.1品牌化编排

现今广播节目的同质化现象很严重,同质化导致各台节目雷同,没有自己的特色,使节目形象模糊,个性不鲜明,造成资源浪费,很难满足听众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各电台要加强自身节目的品牌化,用独特的方式编排节目,突出品牌定位,让本台的节目在众多节目中脱颖而出。独特的风格则是由电台自身的定位决定的,有了定位,节目的编排就有了方向。

比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栏目将自身定位为“汇集天下新闻的大平台,解读重点新闻的思想库”。在这一明确的定位下,“中国之声”改变了本台的节目构架,以全天三十多次整点新闻和半点新闻为主线,早中晚三个时间阶段的新闻密集区为重点,构成了立体推进式的新闻动态模式,这样明确的定位很好地推进了节目编排的品牌化,使节目独具特色。

3.2人性化编排

当前市场充满了各种媒体资源,受众获得信息的渠道无处不在,传统媒介的争夺更是紧张。广播节目只有获得听众喜爱才能获得市场,广大听众成了广播节目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以听众的需求应作为节目编排的核心。在具体编排之前,先要根据性别、年龄、职业等划分该节目吸引的是哪种类型的听众。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来确定节目播出的内容和播出时段。

例如,重庆音乐广播在晚间9点的一档爵士音乐类节目《爵士星空》就非常具有针对性,晚上是职场人士最为放松和私人的时间。如果在白天播出爵士音乐显然格格不入,但在忙完了一天的工作之后,人们特别适合选择在晚间来收听自己喜爱的爵士音乐作为放松。因此,这档节目的安排是做到了从听众需求出发,从市场规律出发的编排。

3.3错位编排

节目编排的基本思路主要有横向节目编排和纵向节目编排这两种,横向编排针对的是其他竞争台,纵向编排针对的是自己本台。在横向编排的思路中,大多采用的是竞争式编排和对抗式编排,这两种编排方式都是直接与其他电台争夺听众,很大程度上是拼电台以及自身节目的实力,长此以往也是不行的。因此,节目的编排应另辟蹊径,如采用错位竞争策略。

田忌赛马就是一个很好的错位竞争策略的例子,相同的马匹,只要调换一下出场顺序就能将比赛结果转败为胜。节目编排也可以采用错位竞争策略,当电台的各种资源没办法改变的情况下懂得取舍,放弃人家做得更好的时段,在人家做得弱势的时段做强自己的节目。错位竞争编排可以避开别人的优势,发挥自己长处。

3.4创新编排

新事物总能吸引别人的注意,在遵循节目编排的规律时,还要注重创新原则。

例如,重庆音乐广播马年春节通过创新编排,实施“主题编播——超级玛丽秀”。以频率品牌主持人马丽为固定主持,邀请嘉宾结合马年过年时各地的风俗人情展开节目。将过年的趣味、节日的欢乐气氛融于其中,既有内容又有氛围。同时,在整体编排上再辅以一些其他的具有节日气氛的节目,让整个春节的节目编排变得生动活波、精彩纷呈。

4结语

只有讲究编排的策略,才能将各个节目有机组合,发挥品牌效应,取得传播优势,从而使本台节目在传播市场中站稳脚跟,获得胜利。

参考文献

[1]李云丽.广播文艺节目的编排原则与方法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3,(17):106,108.

广播文艺 篇2

听盛世繁华, 看流年过往。

盛世流年,倾听青春的年轮不停旋转。

【音乐--叹金莲】 xzq 导语:有时候觉得自己像极了一个偏执狂,因着疑心,一心要纠出生活的破绽,不 依不饶的, 却累伤了自己, 困顿无比, 在极其乏力的状况下, 常常有种自己一无是处的错觉。

恳切希望一切都缓慢下来, 任凭思维蔓延, 无需紧跟生。

活的节奏, 没有干扰, 对着苍茫大地、雄伟江山、无垠天空呐喊, 人逐渐能回到一种清冽的寂寞中去。

当人们停止忙碌, 挥别喧嚣, 远离尔虞我诈,看似孤单的方向,反而越发让人清醒,内心也会因为翻松而重现生机。

天地 与人,为人和习文,都是在荒凉上繁衍起来的茂盛,如果一切都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最终又 将回到虚无,那我们还在执著于什么呢? 若文言与文学早就划定了界限,那遇上安如意,从《人生若只如初见》到《陌上花开》 , 还真是叫人伤透了脑。

穿梭于汉魏、六朝、盛唐之间,时光漫漫,何妨扬眉浅笑,君不知,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是 9 月 13 日,农历,星期五。

猛虎嗅蔷薇,刚柔交 融,刚如冷石,却心生怜花,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彼岸城轩 触碰古典的绝伦,点击潮流的灵魂。

阳春白雪,下里巴人。

彼岸城轩, 一座大家的城池。

【音乐--情若莲花】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hx 此刻。

我就在你的身边,心里唱着这支歌,一直寂寞的歌。

千年之前的千年,越女在 鄂君身边,唱出这首歌。

得与失之间,知与不知之间,谁比谁婉转,谁比谁幸福? 青翰舟中, 越女初遇鄂君, 芳心既喜, 却又羞涩忐忑, 她那满心的爱意, 又能怎样表达? 唯有向水一歌而已--就是那首寂寞而深情的《越人歌》 。

彼时的越女是何等的悦然, 驾着小舟泛于江面。

又是何等心经, 与高贵的鄂君同舟共济。

那便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日子,得到了鄂君的赞许,没有因为卑贱的出身而遭到弃见。

但欢喜 落下,越女心中的忧愁荡漾开去,她望着鄂君,多愿自此为君而盲,如此一来,便使得更加 珍惜那短暂的相处时光。

越女心晓,在望见鄂君的刹那,刹那间,落入轮回的网。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相传,鄂君子晰泛舟河中,打桨的越女心生爱慕,用越语唱了这首歌,当时越楚随时邻 国, 但语言不通, 于是这首美丽的情诗就此荡漾在楚越之间, 流连于世间。

深夜想起这首歌, 就像有人从水里托起一只红珊瑚, 色泽鲜红, 无限爱意如水滴, 至此未干, 如同越女的心迹。

不知何时何人译得这首好诗,倘若真的无人问津,那这稍纵即逝的情意如何能存活下来?译 者如同再生般的翻译,使得一段作茧自缚的感情,变成一只破茧而出的蝴蝶。

纵使蝴蝶振断 翅膀依旧飞不过沧海。

不禁叹道,鄂君怎么能如此灵敏地捉住越女的悲哀呢?是否他也曾有这样哀伤的经历。

爱着那个人,她却不爱你,或者碍于种种原因,她不能爱你,无论是哪种前提,你们的爱, 都注定是个私生子。

据说鄂君是听懂了这首歌, 明白了越女的心, 笑着将越女带了回去。

如梦般美好的结局, 王子带着心爱的姑娘骑上白马远走高飞。

而越女的美源自于她的自在,一旦她选择了和鄂君回去,就等同于失去了她的美丽。

宫 廷式个何等险恶的地方,如新荷般的越女怎能在这样的地方生存下去?鄂君身世显赫,自是 不能时时纵容、庇护她。

一不留意被人陷害,就会尸骨无存。

就算鄂君对越女的爱是真的,

亘久的,两人之间也有语言的鸿沟,无法将情话直入你耳,何来熨帖之言? 从情歌、流水、浮舟的意境抽身而出,想想越女的处境,惊出一身汗。

那华丽的牢笼终 是不进为好。

【音乐--千默】 【百年离别在高楼,一代容颜为君尽】 ywx 早年才疏学浅、孤陋寡闻,读乐府才知道石崇也是创作型的风流才子,颇有几首可 称道的作品。

《王明君》一曲,说的事并不新鲜,是汉元帝时昭君出塞一事。

“明君,汉曲也。

汉人怜其远嫁,为作此歌。

石崇姬(妻子)绿珠善舞,以此曲教之,而自制新歌。

”可见石崇 之意无非是借古啼今。

绿珠本也是远嫁之人,而石崇是个敛财致富的能手,一个穷奢极侈的 浪子,一位能诗善赋的文人,难怪绿珠爱慕他--女人通常都拒绝不了这般志趣相合,识情 解意,亦正亦邪的男人。

一个贫家女,遇上一个富甲天下的男人。

石崇对绿珠宠爱逾绝,为她在金谷园里盖了一 座高楼以慰乡思,如此桥段足以令任何女子心之向往。

一个异乡女,所依仗的只是一个男人 随时可能消失转移的爱,实在令人折服。

梁绿珠和王昭君很不一样, 但有一点相同--她们都是烈性的女人,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宁可豁出一生去戈壁荒滩,也不愿做深禁宫中独守黄昏的女子。

然而石崇却看不透只一点, 他自是不了解一个女子不屈服结局的烈性是促使出塞一事发生的决定因素,就像他无法预料 绿珠会因为他一句“我今为尔得罪”而义无反顾地跃下高楼,以死明志。

百年离别在高楼,一代容颜为君尽。

爱,就是你在他和其他人之间的坚持和取舍。

石崇对绿珠太过专情,必会导致对他人无 情。

到最后,朝廷征人诏抓石崇,他在饮酒作乐,可见他还是豁达之人,颇有大家风范。

之 于绿珠,他内心有多少深情,自是以表掩人,寥寥无声了。

【音乐--拜月】 【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 myh 杨花飘落,无休无尽,纷纷扰扰如同她躁动的心绪,杨花从眼前飘过,随风飘回了 南朝,她希望杨花可以捎去她的思念。

天涯路远,君夜奔南朝而去,定决意将情遗忘。

北魏的胡太后,率性使人激赏,她的《杨白花》是如此灼烫的词字,而歌中所吟之人是 北魏猛将,仇池公爵杨大眼之子--杨白花。

胡太后看上杨白花,招他入宫做了入幕之宾, 杨白花多有不情愿,却也只得顺从。

杨花漫天,胡太后久旱逢甘霖,恨不得就此与杨白花长 相厮守,但杨白花却不是那种令人乏味到一眼 可以看穿的人。

他无时无刻不在思量着脱身之计。

他碍于太后的威势,却乃名将之子, 让他做个男宠佞臣却是万万不能的, 加之小皇帝日渐成长, 胡太后若不安于退位, 一旦失势, 秋后问斩第一个跑不了的就是他。

杨白花一寻思,把前程身家性命绾在一个女人的裙带上, 该是如何不明智。

于是他决心已下,找机会率兵南下称之攻打梁朝去了。

杨白花可谓是历史上第一个为了逃避做面首的命运而逃到了别的国家的将军,为了避免 他人议论、联想那些他自谓不光彩的旧事,了当改名杨华。

事实证明他是明智的。

胡太后后来被权臣朱尔荣所杀,连同新立小皇帝也一并丢入黄河 溺毙。

杨白花若贪于淫奢跟着太后,定是免不了一死。

男人果是沉着为妙。

胡太后毫无预兆 地失恋了,为此写下凄婉的情诗,后人多讶异于炽热袒露的感情,而有学家道如何一个有情 有意的女子失爱之痛亦灼伤体肤。

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

胡太后无意遮掩自己的悲伤,这个男人给她带来生命最深处最末端的悸动,这样纯粹的 感情,竟是不带任何功利色彩。

文字中涌动的纯真,一国太后宛如少女般热烈地倾诉思念, 明知君无意,情何难泯。

金风听雨楼 这是点点滴滴的文字化成的一场雨,在每个黄昏,将我们的心灵洗涤。

金风未过,听雨无声,金风听雨楼。

【音乐--朱砂】 hx 年少时, 总有人灌输门当户对的思想, 少时的我们总是听不入耳。

爱即为爱, 与出身、地位、职权、财富哪里相关?两人情投意合,花好月圆,便是美好与幸福之事,无需世人肆 意指点。

然而历史横亘在身后,如果你是个足够通达的人,总会明了,激爱后进退维谷的窘 境,如同战场厮杀之际,突陷重围,前去无路,后有追兵。

越女和鄂君终究是无法登对的, 他们走到一起只不过是人们一厢情愿的期许,求不得的安慰。

对此心存幻想的人,自身多少 也经历过求不得的绝境。

这样恶毒的想法狠狠践踏了我年少时纯爱的信念,心悲。

它们像洪 水猛兽一样蔓延开去,盘踞了我的全部思想,对于那时的爱情,我更是开始将它们的结局设 想得无限无望。

越女和鄂君的相逢,就该止于流水泛舟上,情思荡漾,止于荡漾,这样求 不得缠绵的绝望,才值得后人为此叹息、同伤。

故事就该到此止了,不需要后续,要的也只是将情心怨心揉进碧波里,化入打桨的声响 里,融入每个越女的身影里,让每个越女看起来都似曾相识--她们低垂的脸庞隐约带着忧 伤,像清晨的花苞为开放,小舟行在水上,遗一路细碎的涟漪,缠绵的水声,惹千秋万世后 人对着孤帆远影浮想联翩。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知不知。

越女的爱一边汹涌一边无望,如飞蛾追逐烈阳,黑 暗的河流上,她怀着不见天日的爱,久久伫立在水中央。

xzq 古时的男人总是令他们的女人黯然神伤, 看似不经意间逼迫着那些柔弱的女子死去。

一个原本仰赖终身的人,平日威威赫赫、无所不能的样子,一有危难却又奈何瘫软了事。

人 世弯曲艰难,相与之情,知遇大恩,大难来时,绿珠愿为石崇守节,坠楼而死。

百年离别在高楼,一代容颜为君尽。

后人传说绿珠魂魄化鹤归乡,但她定是丝毫不悔与 石崇相遇相爱直至想死相随。

对一个普通女子来说,嫁人往往是一生的归宿,而对于那些注定要进宫的女人来说,嫁 人仅仅是一生的开始。

后宫暗潮汹涌,是何等高能强悍的神经,才能在女人堆里屹立不倒? 吕后、胡太后、武则天、再到慈禧,她们都有卓尔不群的勇气,但她们握住权利的魔杖无法 卸下时,已不是谁在控制权力,而是权力控制了谁。

那时的成功女人也无非只道得:含情出 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

ywx 一切都似曾相识,世人无法料到北魏的历史会在晚清时重演。

历史总会出现难以解 释的惊人重复。

历史与历史彼此延伸,重叠,交错,像现实与梦境的混沌。

然而历史的重复 源于人心在权欲面前的贪婪和不思进取。

权欲吞噬的能力是强大的,它总是可以不露声色地 诱惑人们臣服于它,继而不可自控的退化,露出凶恶残忍的本性。

那些温文尔雅的面具,约 束自己的道德,都在泛滥开的权欲面前溃散了。

即便是古时旧俗也深刻撼动着今朝。

从《越人歌》到《王明君》再到《杨白花》 ,不过男欢女爱,碍于权势而不得不以悲剧告 终的小事。

于我们而言,不够动情,或以为无关痛痒。

然而越女、石崇、胡太后皆过在痴情, 无法逾越家世的鸿沟, 只得隔岸相望, 听君一言胜得千次轮回, 若再生, 愿与君白头。

篇二: 广播稿 京剧文艺类 程砚秋 听众朋友们下午好,欢迎走进梨园大世界,我是主持人 xxx,今天我们的节目将继续为 您讲述“国粹艺术家之程砚秋先生” ,欢迎您的收听。

天津文艺广播精品节目制作回顾 篇3

关键词:天津文艺广播 文艺节目 精品制作

获奖原因

天津电台文艺频率(以下简称天津文艺广播)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作为1952年开办的天津电台的第三套节目,至今已走过了五十九个不平凡的春秋。天津文艺广播以巩固名牌节目、创办主打节目、开发个性节目为目标,在文艺专题的制作上精品不断,频频斩获政府大奖:“五个一工程”奖,广播剧实现七连冠;连续十一届荣膺“中国广播文艺政府奖”一等奖;历年的“中国广播文艺专家奖”,各门类的一等奖,天津文艺广播无一漏项……笔者将按照节目分类,对天津文艺广播的精品节目特色进行分析。

一、戏曲曲艺类节目——古韵继承中传递时代气息

中国戏曲曲艺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可是没有了表演的舞台,它们的存在就难以为继。虽然政府多次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地开展传统戏曲的继承保护工作,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剧种陷入困境。天津文艺广播认为,传统戏曲作为我国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具有鲜明的本土文化特色,不仅在一个区域内的农村有着广大的受众,同样在城市中也有数目巨大的“粉丝”,在保持文化底蕴的同时,只要通过恰如其分的改造,使其神韵精髓融入受众生活,对于广播这种现代传媒来说,它仍会拥有忠实的受众群,可以深度开发。

天津文艺广播身处天津这个著名的戏曲曲艺之乡,有着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围绕发扬光大传统曲艺,天津电台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借重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天津电台库存的十几万盘广播文艺节目资源,借重于天津这个北方曲艺文化重镇的区位优势,天津文艺广播开设了戏曲、曲艺(鼓曲)节目,定期邀请戏曲曲艺专业人士走进直播间,实现了很高的收听率,赢得了受众很高的满意度。天津文艺广播精心打造的曲艺精品节目,在古曲古韵中充满了时代气息,结合文化热点进行节目策划,在力争完美“链接”曲艺选段的同时,注重利用文学性的语言向听众讲述相关知识。这种做法,既得到了市场的肯定,也受到了专家和听众的好评。

比如,荣获第九届“中国广播文艺专家奖”一等奖的戏曲节目《俱是红楼梦中吟》,在聚焦2006年中国的文化热点之一的《红楼梦》的同时,利用“红楼戏中戏”的手法,既让听众欣赏到了红楼戏的曼妙旋律,又引起听众兴趣,和主持人一起探寻这部千古奇书的奥秘,将欣赏性、文学性和知识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荣获第十届“中国广播文艺专家奖”二等奖的戏曲节目《我的名字叫昆曲》,敏锐地抓住昆曲诞生六百周年以及作家白先勇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全球巡回演出的新闻热点,采用艺术化手法,将昆曲化身为一个柔美的女性,将电影、文学、昆曲唱段有机地融入其娓娓道来的回忆之中,唯美动人地阐释出昆曲的诱人风姿。

二、综艺类节目——彰显人文立意深远

综艺节目是所有文艺专题节目类型中最能令创作者集合文字和音响“放马驰骋”的一类。它既体现出多元文化的特色,又特别能体现编辑对于不同文化类型的熟悉度和掌控力。相对于电视,广播不能借助于灯光影像,只能通过不同种类的声音素材活灵活现地营造一个“可视”的大世界。

天津文艺广播认为,综艺节目的选题是节目成败的关键,优秀的节目应该作为社会生活生动鲜活的、色彩斑斓的有声档案,甚至可以让我们从中听见历史前行的脚步声。注重发掘节目主人公的人性光辉,从而激发听众情感的共鸣,是天津文艺广播打造综艺类节目的选题宗旨。

比如,荣获第八届“中国广播文艺专家奖”二等奖的节目《离开雷锋的日子》。它的题目借用了同名电影的名字,可是通篇阐释的却是令人耳目一新的“幸福”——这一主题。节目从新中国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红色一代的代表雷锋的幸福感开篇,以“品味幸福的滋味”作为主线,将当代人的感动点滴融汇其中,在回望雷锋日记当中很遥远的有关“幸福”的话语的同时,彰显并反思了当代人的幸福感。节目中融入了电影、诗歌、音乐等多门艺术,以有力的事实和平实的感悟来印证了“学习雷锋好榜样”并不是一句高不可攀的口号,如今,它已深深融入了社会成员认真负责、孜孜敬业的工作劳动中,融化于社会成员充满奉献与爱心的日常生活中,通过不断的场景转换,让听众体味到时代的“幸福感”。荣获第十届“中国广播文艺专家奖”二等奖的综艺节目《英雄的土地》,抛出了“何谓英雄”这个话题,从中国历史入手,借助影视片断、诗歌古文名篇、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由古贯今地探讨英雄的概念,介绍了中国文化中对英雄的理解。在列举那些领一时风骚的大英雄的同时,将目光瞄向中国大地,传递了现今“身边有英雄、处处见英雄、英雄之气蕴含在每个人胸中”的现实意义。

三、文学类节目——咀嚼内容挖掘作品深度

文学类节目是广播文艺的老牌节目,一般以文学作品欣赏、评析,作者评介和原创文学节目等形态出现。它在广播文艺体系和听众心目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天津文艺广播认为,广播文学节目的创作者除了要有敏锐的文字鉴赏力和领悟力,还必须树立一种理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彰显文学作品的魅力,给予听众以某种启迪。广播线性传播的特点,注重口语化的特点,决定了广播文艺作品的文字必须自然简洁。巴金先生曾经说过,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是文学和人的一致。这种说法特别适合广播文学作品,广播文学作品不能在听众面前卖弄文字技巧,而是要用浅显的语言去挖掘文学作品内容的深度,让听众意识到作品文字的美不胜收和作品思想的无比深邃。为此,天津文艺广播提出,要用“咀嚼”的态度,引领听众体味作品的深度美。

比如,荣获第十一届“中国广播文艺专家奖”二等奖的文学节目《想和天使说说话》。节目中云集了多位为人父母或怀着“赤子之心”的作家写作的关于孩子的作品,通过合理的串联,主创用他们的文字,将生命的美好、命运的风浪用最纯净的语言和最精彩的故事娓娓道来,让听众在聆听时彷佛从日常的喧嚣回到了只闻天籁的“人之初”,重新温习了希望和梦想的意义,最后点出主题“关照孩子,就是关照心灵,关照心灵,就是关照我们自己”。节目风格清新唯美,温馨感人。荣获第十二届“中国广播文艺专家奖”一等奖的文学节目《纵横放逸尺牍中 别样家书别样情》引领听众细品了中外历史上的代表性的家书——名人的家书,裹挟着或是熟悉或是陌生的历史扑面而来;普通人的家书,语言平实柔肠百转。节目解读简练入情,恰到好处的音乐穿梭于字里行间,既赋予了家书这种“最温柔的艺术”的流动美,又让听者感受到文字力量之外的音乐意境,令人回味绵长。

nlc202309011319

四、音乐娱乐类节目——行走在优雅和通俗间

有业内人士说,“未来广播将90%是音乐,10%是语言”“娱乐类节目就像媒体的翅膀,没有它,可以行走,但决不会飞翔”。这些说法,强调了音乐娱乐类节目在广播节目中的重要性。但是天津文艺广播认为,音乐娱乐类节目应该“行走于优雅和通俗间”更为合理,更有生命力。天津文艺广播从来没有因为音乐娱乐类节目的性质,而放松对这类节目的要求,相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讲求节目娱乐性的同时,也要求节目要有较高的美誉度。

天津文艺广播的音乐娱乐类节目喜欢推陈出新,希望用音乐和娱乐节目更多地关照听众的内心世界,而不在于追求听众浅层次的愉悦和认同。天津电台的音乐娱乐类节目的形式不断创新,而在“优雅和通俗间行走”的定位却始终没有改变,雅俗共赏、哀而不伤的节目风格既显示了天津文艺广播作为主流媒体的品位,也成功地吸引了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欣赏品味的受众的关注,取得了良好的收听效果。

比如,荣获第九届“中国广播文艺专家奖”一等奖的音乐节目《弦音雅韵通人心》。它的节目内容是介绍中国民族乐器,专业性比较强。为了增加节目可听性,主创人员采用拟人化手法,将十三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乐器,描绘成为不同性格的人物,用不同的人物形象阐释这些乐器迥异的特征,从而让听众感受到——和自己相遇的不是一件件冰冷、无生命的乐器,而是一位位鲜活的“知心”朋友。主创人员将自己的灵犀印入乐器之中,使种类繁多的乐器有了生命,有了千姿百态的人的性格。节目风格清新隽永,如诗如画、雅俗共赏。荣获2009年度“广播创优娱乐节目”一等奖的娱乐节目《幻想奥运》更是天津文艺广播年轻的编辑和主持人充分发挥想象力,制作出来的一档“笑点极多”的优秀节目。主创人员借助多种传统艺术手段,利用幽默的语言、夸张的情节来吸引听众,将多位中国古代的历史人物或神话人物化身为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选手——项羽参加举重比赛、孙悟空参加田径比赛、武松参加拳击比赛。在“比赛”过程中,他们又运用多种艺术形式来解说:以河南豫剧来介绍花木兰,以山东快书介绍武松。他们又加进了多种现场音效,使得节目在轻松逗趣的同时,又显得紧张热烈。

天津文艺广播之所以能够获得众多的国家级荣誉,根本原因是队伍“能打硬仗”。天津文艺广播不单拥有诸多功底扎实的编辑,还有充满活力、业务过硬的播音主持人才,并且他们当中的很多人是集编播、制作于一身的“多面手”。天津文艺广播的王连生、张庆长、息国玲等前辈,在全国广电戏曲曲艺领域的名头都是“响当当”的。他们是天津广播宝贵的人才基石,一直在悉心培养天津文艺广播的接班人。现在,天津文艺广播的中青年人才中坚力量的作用已经逐渐凸显,涌现了很多优秀的复合型主持人。

荣获第九届“中国广播文艺专家奖”音乐主持人奖的浩然和第十一届“中国广播文艺专家奖”十佳音乐主持人奖的高明祎,都是复合型的主持人。浩然的代表作《音乐盛宴》荣获了第八届“中国广播文艺专家奖”娱乐节目一等奖。他别出心裁将演奏的舞台,变成了一队新人的“结婚典礼现场”,让所有观众都做了“证婚人”。他在整场“婚礼”中运用剧场化的演绎风格,以婚礼现场的多个身份出现,使婚礼现场中西合璧、火爆热烈、欢笑不断、“包袱”连连。同样,在高明祎的代表作《青葱岁月草原情》中,他集编辑、记者、主持于一身。经过精心策划和大量前期采访准备,高明祎将这期采访天津草原情合唱团的节目做得丰满动人。他以音乐为主线,以层层递进的情感节奏,引出合唱团成员富于感染力的讲述,再加上他娴熟地现场互动技巧,他搭建了一个立体的主持人、嘉宾、听众的三方平台。

“精办节目,提高品位”一直是天津文艺广播的追求。目前,广播的发展已经进入分众化、对象化的类型化频率阶段,天津文艺广播在重视类型化的同时,也将打造更立体和时尚的广播,以展现广播宽广的气度和多姿的魅力。

广播文艺播音中的“气韵美” 篇4

2011年6月30日,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全国重点影片《秋之白华》在瞿秋白的家乡常州市举行首映礼, 我在影片的首映礼上朗诵了常州诗人黄羊为此片创作的诗歌《携手》, 之后, 我以这首诗歌为主题, 制作了一档文学节目《携手——瞿秋白与杨之华的爱情》。这档节目荣获了2011年度江苏省广播电视广播文艺播音一等奖。本文以这档广播文艺节目为例, 浅议如何实现文艺播音中的“气韵美”。

播音是原作和文艺稿件结合的产物。我们接触的文字稿件必须依附于文艺作品, 才能创造出适应听觉、有较高审美情趣的广播文艺节目。

广播文艺节目是一种综合性的听觉艺术, 它包含的各种音响, 无论是播音员的话, 还是录音素材的语言、音乐、效果, 都应该是相互配合、和谐一致的。

首先, 对原作的理解极为重要, 要全、深、透地理解原作。

瞿秋白是从常州走出的我党早期重要领导人, 秋之白华的凄美爱情动人心魄。我作为《携手——瞿秋白与杨之华的爱情》的创作者, 要朗诵好诗歌并在诗歌里演绎杨之华这位具有似水柔情与坚强意志的女性, 首先要对诗歌内容充分理解。第一步是背景了解, 十多年前我曾参与过广播剧《永远的青年——瞿秋白》的录制, 当时曾经对瞿秋白的生平、地位及贡献有过深入的了解, 他的才华横溢, 他的意志坚定, 他的勇敢顽强, 他的似水柔情, 很容易在我的记忆中唤醒。现在以他与杨之华的爱情故事作为主线, 我应该重新思考和认识。我主要演播的部分是杨之华, 与瞿秋白的相知相爱结合, 是她一生中最浪漫最传奇, 也是最悲情的片段, 虽然相守十年他们没有说过一句我爱你, 但他们的感情, 却承受住了最残酷的考验, 从而成为一段传奇。如诗中所写:男:曾携手, 携你之手/携你的添香红袖/知我者,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 谓我何求。女:曾携手, 携你之手/携你的壮志欲酬/知我者, 谓我知音/不知我者, 何谓可否。男:携你之手, 投身洪流/无欲则刚, 有情则温柔/不眷恋小桥流水/不牵扑!卦绿肥红瘦/唯义无反顾/携你之手, 读你神会的明眸。女:携你之手, 同怀追求/无私则勇, 有志则同俦/不依恋粉墙黛瓦/不奢望共剪春韭/唯魂牵梦萦/携你之手, 爱你心仪的绿洲。这段诗歌展现了瞿秋白对革命爱情的理解, 更展现了杨之华的义无反顾和忠贞。有了对作品的深入了解, 才能把握好文章的基本主题、风格, 准确把握好角色, 进行二度创作。

其二, 把握角色, 要细、沉、准, 完成情景再现。

情景再现是播音员在播音创作中调动思想感情, 使之处于运动状态的重要手段。有播音创作的情景再现是在符合稿件需要的前提下, 以稿件提供的材料为原型, 使稿件中的人物、事件、情节、场面、景物、情绪等在播音员脑海中不断浮现, 形成连续活动的画面, 并不断引发相应的态度、感情。在《携手——瞿秋白与杨之华的爱情》这篇作品中, 我演绎杨之华的角色, 杨之华沉浸在爱情中的神态, 经历相思的幸福折磨我都感同身受, “思念之时, 人在岸上, 心已驾轻舟”可以说是热恋中女性的常态, 不难把握, 但杨之华经历的革命中的浪漫、战火中的爱情, 她的性格和她的语言在柔美以外, 还有着明显的坚强刚毅, 所以, 我要对那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革命爱情有充分的理解, 这种理解准备来自于文学作品的积累, 也来自于生活阅历的积累。我在节目中写道:“历史给予革命者大任, 却并不一定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 在随时都有可能牺牲的乱世之中, 他们对于情感的珍视, 也远非今时今日的和平年代里那些歇斯底里却深度欠奉的小情小爱所能比拟, 而大部分革命者的爱情因其命中注定的短暂, 而多了几分挽歌式的凄美与壮烈。的确, 只有革命者的爱情, 才能在残破的山河间, 在朝不保夕的危机中, 在家国情怀和民族理想的怀抱里, 萌发而出, 并生长为一个时代的抗争与探索中最富有象征意义的情感丰碑。”有了对瞿秋白和杨之华革命爱情的深刻理解, 就把握了诗歌与节目的基调, 从而能够比较准确地进行播音创作。

其三, 演播过程, 要入、静、整。

与其他演播题材不同, 诗歌的朗诵特别要求语言富有形象感, 在把握好诗歌的内容基础上, 运用播音技巧体现诗歌的韵律美。在用声音塑造角色的过程中, 声音表现要始终为角色服务。在准备稿件之时, 我在稿件上勾勾画画, 标重音、打停顿, 甚至把每句话处理的虚实都做了特别标记, 为的是让我的声音符合稿件所传达出来的情绪。比如“心已驾轻舟”这一句, 我设计的节奏是舒缓的, 在“心”后面有一个小小的停顿, “轻舟”二字用气要弱, 呈现一点飘渺之感;再如“携你之手, 携你的雄心壮志, 携你的深虑远谋”这一句节奏就偏快, 用声偏实, 以体现坚定的情绪。在演播过程中, 我没有被这些预先设定的要求给束缚, 力争把握整体感, 用情来统领声音和气息, 用意来连接每一个片段章节。这种没有刻意着墨于技巧的表达, 更具有完整性, 更加打动人心。后来我无意间看到著名朗诵家乔榛的一篇访谈, 他说:语言艺术是一种再创造, 这种创造使用的工具是语言, 但必须全身心地融入角色。乔榛用语言成功塑造了众多中外角色, 凭借的也是投入。

实现文艺播音作品的“气韵美”, 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不宜过度地展现演播者的声音特质, 忽视稿件内容。时下, 一些年轻的广播播音员、主持人, 在进行文艺播音作品创作时, 很喜欢炫自己的声音特色, 过度展现自己有一副好嗓子, 忽视了稿件内容所表达的意思, 不管逻辑重音处理是否得当、节奏是否合理, 一概激情澎湃地大声抒情, 满涨的激情有时与内容不匹配, 在形式上显得假大空。

2.缺乏对象感, 语气平淡呆板, 没有起伏, 或速度快得似自言自语, 或无目的地抻甩拖沓, 让人听而生倦。

3.语言的基本功不过关, 嘘气、轻读, 忽视内在节奏。错误强调停连和重音或没有停连和重音, 在语气节奏上没有变化或没有节奏, 都不能达到基本的文艺播音创作要求。

浅谈对广播电视文艺的思考 篇5

浅谈对广播电视文艺的思考

近几年参与各种广播文艺节目的`评奖活动,听评的广播戏曲、广播文学、小说连播、广播曲艺、广播综艺等节目不下数百.也涉足电视文艺,如电视戏曲、电视音乐、电视散文、电视综艺等.沉下心来,不免有所思考.本文重在点评广播文艺,但广播电视不可全然分家,故而也兼及电视文艺.喉舌与媒体“喉舌”与“媒体”,涉及到广播文艺功能的变化.建国以来,广播文艺经历过一个由被动制作到主动创作的过程.或者说,是一个从为人作嫁衣到自己走路的过程.

作 者:图门 作者单位: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0刊 名: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英文刊名:KEHAI GUSHI BOLAN(BAIKE CHUANGCXIN)年,卷(期):“”(12)分类号:G22关键词:广播 电视 文艺 思考

相声名家登场为文艺广播台庆助阵 篇6

当晚文艺广播主持人楚函担当现场主持,将文艺广播多档节目名称与相声段子相结合,向观众推广,让大家在听相声的同时,感受文艺广播“快乐很简单”的娱乐精神。多位相声名家表演的作品为现场观众送上阵阵笑声。李金斗与徒弟、青年相声演员李宽合作了传统相声《黄鹤楼》,此作品是李金斗的师爷王长友先生的版本,首次上演;李增瑞和付强也是老少乐搭档的京城一景,嘻哈顽皮的付强与老练沉稳的李增瑞可谓珠联璧合;天津籍相声大师李伯祥其实也是北京人,原籍北京大兴,自称李大兴。这次与徒侄孟凡贵合作,将自己的拿手绝活贯口.呈现给京城百姓;冷面笑星方清平独特的表演方式、独特的创作灵感、异于常人的思维,可称为京城第一冷幽默。

据介绍,此次活动以线下宣传为主,通过北京文艺广播官方微信进行抢票,活动一经推出,吸引了众多听众参与,这也是传统广播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一次成功尝试。21周年台庆落下帷幕,但快乐仍在继续,“快乐很简单的生活理念”仍在传播,文艺广播将带给听众更多的精彩和惊喜。

广播文艺 篇7

1 广播文艺节目的特性

广播文艺节目是社会文艺的主要载体, 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主阵地, 与广播新闻节目相比, 具有其自身独有的特性[1]。

1.1 思想性

广播文艺节目能够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和认知作用, 通过科学的理论、正确的舆论和优秀的作品, 促进人民群众精神境界的提高。广播文艺节目应该从当前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出发,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等时代精神, 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 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1.2 艺术性

广播文艺节目应该具有艺术层面的吸引力以及审美层面的感染力, 通过听觉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从而使其获得娱乐和审美享受。广播文艺节目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鲜活的人物形象。在广播文学专题创作中, 应该将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作为中心任务, 以此来吸引听众。

二是饱满的感情色彩。对于文艺作品而言, 其艺术魅力的根本, 在于以情感带给人相应的审美享受, 如果不能在作品创作中融入情感, 作品就会显得毫无生机, 缺乏活力。

三是曲折的故事情节。在文艺作品中, 故事情节不仅是人物性格的烘托, 剧情发展的关键, 更是吸引观众的关键所在。例如, 我国传统的戏曲、长篇评书、古典小说等, 都具有情节曲折、故事性强的特点, 通过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 抓住听众。

四是生动的艺术语言。广播文艺是声音的艺术, 也是语言的艺术, 其艺术语言必须具备简洁、鲜明、生动、准确的特点, 应该坚持“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原则[2]。

1.3 娱乐性

广播文艺节目提供给听众的, 应该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娱乐。在传统文艺理论中, 经常会将娱乐与审美相互对立起来, 认为娱乐会导致节目文学艺术性的变质。而实际上, 游戏娱乐是人们追求自由的一种直观体现, 艺术作为人类游戏活动中最具人性价值的活动, 是人类本质力量的审美性, 只有将审美与娱乐相互结合起来, 才能够产生优秀的文艺作品。

1.4 通俗性

广播文艺节目的受众并非少数文化精英, 而是拥有不同文化修养, 处于各个社会阶层的听众, 并且受众只能“听”, 无法去“看”或者“读”。从受众的角度来看, 广播文艺节目具有通俗性, 其内容和形式能够符合大多数人的欣赏能力与审美习惯, 它在通俗易懂的前提下, 追求雅俗共赏。

2 广播文学专题的创作

从广播文艺节目的特性出发, 对广播文学专题进行创作, 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遵循艺术规律

在进行文艺作品创作时, 一般需要遵循“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规律, 在确保作品具有真实生活基础的前提下, 进行相应艺术处理, 以迎合人们的审美需求。对于广播媒体而言, 要想创作出使听众耳目一新的文艺节目, 需要对艺术的规律性进行准确把握, 深入到一般生活之中, 体现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贴近实际指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从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出发, 从现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出发, 确保文艺作品能够真实地反映现代化建设实践, 形成一种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艺术风格, 而不是盲目追求时尚, 超脱实际。贴近生活要求广播文艺节目的工作人员应该深入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 满足其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各种需求, 从现实生活中挖掘和提取动人的故事, 使得创作更加合情合理, 能够融入听众的日常生活。贴近群众则是在前两者基础上的延伸, 要求广播媒体应该深入到群众之中, 想听众之所想, 急听众之所急, 能够真实地反映群众疾苦, 体现群众意愿[3]。本人曾经创作的广播剧《托起明天的太阳》、《风铃声声》等, 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为题材, 着眼于经济大潮冲击下普遍的社会问题, 在遵循艺术规律的基础上, 与戏剧进行跨界创作, 既以丰富的故事情节与鲜明的人物性格吸引听众, 又贴近生活, 针砭时弊, 引起了听众的共鸣。

2.2 内容通俗易懂

广播的最终目的, 是满足听众需求, 为听众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 提供娱乐和服务。对于广播媒体而言, 听众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若想确保广播文艺节目得到更多的关注, 就必须在创作文学专题时, 找准节目的定位。广播文学并非文学课堂, 听众在打开收音机后, 并非为学习专业的文学知识, 而是满足个人的兴趣爱好, 享受放松时光, 因此, 广播文艺节目应该确保观众能够“听其声, 解其意”, 确保内容的通俗易懂, 一些高深难解的文艺作品, 应该尽量排除出广播文学的选材标准。同时, 广播文学专题可以将现有的成熟的文学作品进行艺术再加工, 呈现在听众面前。例如本人创作的《经典诗文诵读》栏目, 立足于已有的经典诗文, 充分发挥广播节目的优势与能动性, 尽量用纯粹的声音之美带给听众无与伦比的听觉与审美享受。经典诗文的选材既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 又兼具通俗性与艺术性, 并拥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文学编辑在对相应的文学作品进行解读时, 应该合理选择解读的角度, 确保其少一些专业的学术语言, 少一些理性, 多一些感性, 贴近生活, 拉近节目与听众之间的距离, 少一分疏离感, 多一分亲切感, 以满足不同听众的需求。在传统广播文艺节目中, 经常会出现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赏析、长篇小说的解读等, 在这里, 应该以赏为主, 以析为辅, 不需要如同文学课堂一样去逐字推敲, 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 对作者的生活经历及所处的历史背景进行介绍, 帮助听众更好的理解原文的意境, 吸引听众的收听欲望, 让有文学基础的受众有兴趣听得进去, 没有文学基础的听众被吸引听得下去[4]。

2.3 紧扣时代脉搏

在广播文艺节目中,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固定不变的法则, 只有深入到群众的实际生活中, 了解其真正的需求, 才能够拉近与听众之间的距离。在广播节目中, 应该将立足点放在本地丰富的地域文化土壤上, 体现出相应的优势和特色。在进行选材时, 应该从周边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着眼, 对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进行捕捉, 站在普通听众的立场上去寻找题材, 确保文学节目能够迎合听众的喜好。例如, 本人曾经编辑主持制作过的文学专题《永远的诗魂——孙静轩诗歌赏析》、《爱心, 串联谎言》、《送你一缕芬芳》、《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难忘, 童年的儿歌》等, 均以成都当地人物事物为主线创作, 从中选取一些关于文学散文诗歌等体裁表现思想, 对生活进行真实再现, , 歌颂真善美, 弘扬主旋律, 节目获得听众好评且获奖。

2.4 合理加工制作

与戏曲、音乐等节目相比, 语言是文学节目的主要内容, 如果一味进行枯燥的作品分析, 可能会使得听众产生听觉疲劳, 影响节目的效果。对此, 在文学专题创作中, 无论是何种题材, 都应该尽量避免冗长的说辞和枯燥的说教, 确保语言串联的张弛有度, 简洁精炼。广播文艺节目包括了语言、音乐等方面的内容, 要想做得好听, 必须在制作上下工作, 通过声音、音乐和音效的相互组合, 激发听众的联想和想象, 从而对作品的意境和内涵进行理解, 满足听众的审美追求。对于广播媒体而言, 应该将音乐与文学进行有机组合, 增添听觉艺术的魅力[5]。

3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 广播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 其编辑在对文学节目进行创作时, 必须遵从广播文艺节目的特性, 在充分保证思想性、艺术性、文学性的同时, 还必须具备娱乐性和趣味性, 面向大众, 坚持创新, 利用广播的独特语言, 为听众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想象空间, 使其能够获得更好的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1]王维彤, 刘颖, 高洪篪.浅谈广播文艺的特性[J].剧作家, 2008 (3) :167.

[2]王文丽.略谈广播文艺的特性[J].剧作家, 2009 (2) :159.

[3]王军.全媒体时代——广播文艺节目趋向与发展的几点思[J].科学时代, 2014 (17) :1-2.

[4]孟焕军.与时代同步, 与生活相融——谈新时期广播文艺节目的创作[J].新闻爱好者, 2007 (7) :58.

试谈广播文艺如何精品化 篇8

1. 注入平民意识

广播文艺是大众的艺术, 它的服务群体也是大众。为什么现在有很大数量花费很大气力的所谓的“精品”节目, 甚至包括某些获奖的作品, 听众也对其产生不了强烈的兴趣。人力、物力的投入与其所造成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不能成正比。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所谓的广播文艺精品, 在设计的时候, 没能考虑到听众正常的心理需求和一般听众的欣赏水准, 往往是那种在选材上一味追求高雅精深, 在编辑制作上鼓弄玄虚, 在用语上古奥难懂, 脱离了我们生活的实际, 脱离了大众。因此, 注入平民意识, 是广播文艺实现精品化的第一步。

广播文艺精品化是应该往一个民族的理性思维高度发展。就节目本身而言, 策划人在设计节目时应该注重在节目的深层蕴含影响人生价值取向的主题。针对我国国内而言, 由于近几年的浅俗文化泛滥以及我国历史, 教育, 国情等方面的原因, 目前听众整体的文艺修养、欣赏层次较低。在这种背景下, 广播文艺的工作者要是还没注意到这一点, 就必将在以后的广播文艺工作中造成曲高和寡的情况。归根到底, 除了极少数的高雅素材, 广播文艺最主要的素材来源还是人们生活的实际社会, 它还是丰富多彩的社会文艺。社会文艺有雅俗之分, 也有格调高下之别。广播文艺节目自然选择较高格调的素材, 这是常识。由于在传播链环上插入了编辑制作或主持的环节, 社会文艺实际上是通过一系列改头换面的技术与艺术改造之后成为适合传播的文艺节目, 方能与听众见面。而这一插入的整合过程, 则可以将高雅的阳春白雪式素材变得通俗易懂, 较易为一般民众所接受。

目前, 随着纯功利性的节目在各类媒体日益受到重视, 广播媒体也开始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广播文艺类节目也开始发生了质的变化, 开始变服务为迎合, 变引导为引道。在此种情景下, 坚持走坚守文化品格的广播文艺精品化道路, 正是抵御浅俗低庸的文化入侵以及遏止广播文艺沉沦的中坚力量。注入平民意识, 让广播文艺节目成为一般听众的欣赏渴望, 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广播文艺精品化。

2. 延伸广播文艺市场

2 1世纪, 是信息事业高速发展的时代, 各类媒体的竞争加剧, 广播文艺的生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虽然广播是局限的, 但广播又是不可取代的媒体, 那么广播文艺要生存, 就应把原有的那块“蛋糕“做大做广, 于是延伸广播文艺市场不经是其在当今社会形势下生存的第一步, 也是实现广播文艺精品化的必经之路。

广播是一种听觉媒体, 在视觉上有着先天的局限。封闭的直播室阻隔了受众与传播者在时空上的交流, 也限制了广播文艺的发展空间。那怎样去延伸广播文艺的市场呢?

第一:将电台从室内办到室外, 从高楼走向小区, 走向生活。事实证明, 依托广播开展看得见的文艺活动, 比其他媒体有着更多的优势, 比传统广播有了更大的市场效益。运用这种手段可以既可以通过节目与活动互动为电台赢得更多的听众, 又以灵活轻巧占领更广阔的舞台, 还有可以利用创意策划吸引更多的投资。

第二:加强国际交流, 拓展海外市场。随着改革开放及现代社会发展, 中国与世界在各方面逐渐接轨, 人们对外界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我们需要融入世界的, 世界也需要我们加入。因而, 海外市场的拓展让广播文艺有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联合其他国家电台一起举办国际性质的音乐会或者是博览会, 策划大型文艺节目和活动, 拓展文艺节目输出渠道。

第三:利用品牌效应, 拓展广播外的经营市场。重点扶植电台现行的优秀广播文艺节目, 根据主持人设计相应的节目策划, 打出品牌, 利用品牌效应, 拓展广播外的经营市场, 如开拓音像出版.节目销售、影视制作.演出推广、音乐制作、艺人经纪、艺术培训等业务。

3. 增强广播文艺的主旋律意识

主旋律应当是宣扬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真善美的作品, 它艺术地反映着社会的进步和变迁, 饱含着时代的情绪, 传达着党的声音和人民的呼声, 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典范。

广播文艺也有主旋律, 要走精品化路线, 就必须增强广播文艺的主旋律意识。而对于主旋律来说, 由于现在的一些广播文艺节目在宣传和体现主旋律上, 常常表现为内容的空泛, 刻板的说教, 一成不变的形式, 使得人们往往走进了误区, 从而使得不少好题材、丰富内涵的作品脱离了群众。这一问题的出现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所谓的具有主旋律的作品不单单要求在其题材和内容上体现出主旋律, 还必须在设计制作上是精良并具有强烈感染力和影响力的作品。在广播文艺工作中, 我们要弘扬主旋律, 提倡多样化, 实现三贴近的文艺创作, 就必须要杜绝“单调呆板、照搬照套、盲目跟风”的做法, 做到以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形式深入人民群众, 让他们喜闻乐听。另外在增强和强化广播文艺的主旋律意识的工作中, 必须重视遵循审美规律, 突出广播特点, 用发展和创造的眼光来研究广播文艺, 以改革的精神来推动广播文艺, 不断增强广播文艺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 让广播文艺具有其现行的时代意义。

最后, 主旋律作品一定要有自己突出的个性。最具民族性的东西也就是最具世界性的东西, 因此增强广播文艺的主旋律意识, 让其具有自己的文化个性, 这样才能使得广播文艺往精品化路线上迈进。

参考文献

[1]王维彤.浅谈广播文艺的特性.影视之窗.2008

[2]陈敬敏.广播文艺精品的创新.新闻爱好者.2009

广播电视文艺编导的基本素质 篇9

1 广播电视文艺编导从业人员的现状

1.1 电视节目“泛娱乐”化

如今, 许多电视台为了迎合大众的娱乐口味, 盲目追求眼前利益, 导致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的状况出现。相亲交友、选秀、歌唱类和竞猜类节目纷至沓来, 相似度极高, 节目特色不够鲜明。电视为追求收视率, 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 跟风模仿, 但节目知名度和受欢迎程度往往达不到预期水平。

1.2 广播电视文艺编导素质不高

广播电视文艺编导队伍中有一些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 缺乏相关工作经验的非专业人员, 因此工作效果也良莠不齐, 难以满足观众的观看需求。如节目节奏安排不够紧凑, 情节设置缺乏逻辑性, 难以引发观众共鸣等。

1.3 人员流动性频繁

由于电视台的工作性质, 尤其是直播类节目, 为了完成节目的制作和播放, 可能需要编导人员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受节目收视率的影响, 还要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 导致许多编导人员跳槽或改行, 人员流动性较大。

2 广播电视文艺编导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2.1 出色的专业素质

广播电视以其独有的声像传播方式对信息加以处理, 生动形象地传达给受众, 因而受到众多百姓的喜爱。日常工作中, 广播电视文艺编导主导着节目的整体风格和发展走向, 要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和能力, 为观众提供具有专业性、时效性的报道节目, 提高广播电视事业整体的专业化水平。广播电视编导要不断积累专业知识和完善知识结构, 提升艺术观察力和鉴赏水平, 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 突出节目的主题, 使观众捕捉到节目的精髓。广播电视文艺编导还要具备创新能力, 节目不能一成不变, 要在节目中融入新的创意, 做出新颖性与趣味性兼备的节目, 真正吸引观众的注意。例如, 通过镜头组接切换的变化, 给予观众不同的视觉冲击力, 从而增加节目的可看性和艺术性, 提升节目制作的整体水平。

2.2 高效的协调和沟通能力

一档节目的制作, 需要文艺编导发挥沟通和协调的能力, 协调摄影、美术、录音和表演等部门, 引导各部门通力协作, 共同完成节目的制作。在与各部门沟通中, 分镜头脚本要明确清晰的表达出想要展现的效果, 传达到部门员工, 将每个人的工作细化, 保证分工明确到个人, 每个工作人员都要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 尽快投入到准备当中。编导阐述要结合实际情况, 全面构思节目流程中可能出现突发状况。例如, 如何快速启动应急机制, 紧急协调相关人员解决。节目结束后要做好总结, 深入分析主题思想, 挖掘节目的深度和广度, 分析本期节目的亮点和不足, 总结经验, 如何在以后的工作中避免此类状况在发生。

2.3 较高的政治觉悟

广播电视文艺编导要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 社会现象纷繁复杂, 对于制作什么效果的节目, 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制作出大众喜闻乐见的节目, 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除了要具备专业素养外, 还要不断提高道德素养水平, 在节目中用真情实感去表达, 恪守精神文明的准则, 积极传播先进文化。编导人员要关注时事政治, 把握社会发展的潮流;在确定电视节目的内容和主题时, 要紧跟时代的步伐, 发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电视节目的文艺编排要符合国家倡导的主流文化, 节目表现形式不仅要生动、活泼, 还要给观众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2.4 良好的心理素质

现代社会竞争异常激烈, 编导的工作更是要面临一般职业没有的压力。编导人员既要面对投资方的周期压力、与观众艺术观念的差异, 又要面对竞争对手节目收视率的压力。因而, 文艺编导要学会调节心态, 做出适当的取舍。任何节目不可能满足各方面的需求, 得到所有观众的喜欢。所以, 广播电视文艺编导尽最大努力去完成分内的工作, 然后以平常心去对待来自各方的观点和看法。

3 结语

一个优秀的广播电视文艺编导需要不断积累知识。要想制作出受欢迎且高质量的电视节目, 提升自身素质是长久的话题。对于编导人员来说, 扎实的专业素质是基础,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证, 还要不断提升政治觉悟, 把握时代发展的潮流, 将社会发展的热点和观众的兴趣相结合, 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可看性和艺术性。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 人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 审美观念和欣赏水平不断提高, 电视节目呈现多样化趋势。如今的电视节目制作, 尤其是娱乐节目, 对广播电视文艺编导的基本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本文就广播电视文艺编导队伍的现状, 探讨当前环境下, 广播电视文艺编导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广播文艺 篇10

谋篇布局, 不是语言的简单图解

广播是听觉的艺术。当用音效与音乐表现街景时, 街上的一切不是让你用眼睛去看, 而是让你用耳朵去领会, 从声音中“览视”街上的“车水马龙”, 这是一幅幅活脱脱的富有动感的“清明上河图”。广播还具有一种含蓄的美, 不论是语言还是音响效果与音乐的设计, 都应以启迪人的联想为最终目的。如果是借助音响与音乐合成的这类节目, 应该在整体构思时, 就把音响与音乐的功能设计进来。而且, 音效与音乐不是语言的简单图解, 而是语言的延续, 有时它比语言更具魅力。如笔者在2005年做了一个文学节目《沈园听雨》, 这是一篇怀古、感怀的美文。如何把它做成能“抓耳朵”的优秀的广播节目?当时我实地去沈园, 按文中的思绪游了一遍沈园, 构思出一幅幅陈事新意的画来, 然后根据脑海中的画面, 依据自己的生活感悟, 把音乐与音效融进这一幅幅画里, 并初步定音乐为古筝曲, 音效是各种雨、雷、风铃声等等, 做到有动有静, 动静相依。

音效与音乐在节目中的使用应是“锦上添花”, 千万不能画蛇添足, 使用适当最为关键, 而不是哗众取宠, 滥用音效, 效果就会适得其反。

营造氛围, 给听众以无限的遐想

音响效果的魅力是无穷的。和文字比, 广播中的音响更能渲染气氛;和电视比, 广播中的音响更能唤起人们的想象力, 在烘托气氛、渲染情绪等方面常常会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和感染力, 让人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历其事的“可视”效果。因此在文艺节目中我们经常用到音乐与音响效果。但在许多时候我们把它当“点缀”, 并没有真正重视起来。奥斯卡获奖影片《卧虎藏龙》中, 玉娇龙 (章子怡饰) 盗剑一幕的击鼓配乐让人记忆犹新:鼓乐的表现力将武林高手的追逐翻飞、过招的猛烈发挥得淋漓尽致, 让人紧张得几乎透不过气来。简单的击鼓声刺激着我们的神经, 感染着我们的情绪, 这就是音效与音乐的功效。同样我们在广播中也可做得很出彩。如《沈园听雨》中, 节目的开头我就用了古筝曲《秦桑曲》与断弦的音效, 营造出了一个让人扼腕长叹的“情绪”场景。《秦桑曲》取自唐代诗人李白的五言诗《春思》:“燕草如碧丝, 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 何事入罗帏?”诗中描写的是一位女子深深眷恋着丈夫的心绪, 很符合“钗头凤”词中唐琬的心境, 而断弦的一声音效把陆游由里到外的复杂心里活动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与之配合的闷雷声和雨声把江南绍兴梅雨时节的“闷”也呈现给了听众, 把听众的情绪带到了一个怀古、感伤的世界, 同时还给听众以无限的遐想。

把握灵光, 用耳朵“看”世界、“听”生活

实际工作中, 经常会一时想不出用什么音效与音乐来表现我们想要表现的意蕴, 绞尽脑汁时有时就会灵光一现, 这需要我们好好的把握。如在2009年的文学专题《英雄之耻》中, 在吃透稿子后, 笔者为体现越王勾践的“冷、铁、血、悲、壮”苦苦思索, 如何能同步再现“十年国耻, 十年家仇/十年卑躬屈膝亡国痛。/十年生聚, 十年教训/十年卧薪尝胆砺剑锋。/十年磨一剑, 未尝试刃锋;/一朝霜封启, 雪洗一箭仇”?一天回家, 看到儿子在拔他的玩具剑突然灵光一闪, 有了启示, 我一口气用拔剑、杀戮, 刀剑, 马嘶、马蹄声等战场上的音效和着场景恢弘的《英雄的黎明》乐曲, 完成了这一段节目中的瓶颈。节目录制后送省参评, 获评审专家一致好评。

关于广播文艺节目的音效与音乐的运用, 我个人体会:要学会聆听, 聆听我们生活中五彩缤纷的音效;要学会辨析, 辨析出我们大家心里喜怒哀乐的音符, 努力做个有心人, 时时用耳朵去“看”世界、“听”生活。

广播电视文艺编导的基本素质探析 篇11

一、广播电视文艺编导队伍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 人们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 百姓的审美观念也逐步发生了转变。在当前我国电视节目当中, 娱乐与相亲类节目异常火爆, 让许多电视台盲目跟风, 将许多没有进行过正规专业培训的广播电视编导纳入了编导行列中, 因为缺乏相关的专业培训, 加上许多领导者盲目追求眼前利益, 让电视节目的风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些模仿秀、相亲节目与竞猜类节目等纷至沓来, 以迎合当前人们的娱乐口味, 就连广告时段也夹杂着许多以盈利为目的的节目, 让电视台整体出现了“泛娱乐”的现象, 窃以为, 其根本原因在广播电视编导人员的素质上。当今社会科技水平上升, 广播电视等传媒平台也随科技时代发展, 主要以采、编、播为主要表现方式的时代, 无形中把广播电视编导人员所承担的工作范围大大拓宽, 对于他们自身素质的要求也逐渐变得严格。比如, 我们经常会看到同样的一款节目, 但不同的工作人员所带来的效果也良莠不齐, 一些能够符合观众需求, 迎合大众口味, 并获好评, 一些却枯燥无趣。这些问题都在无形当中拷问着每一个人, 广播电视编导的素质到底应作何种提高?又从何处下手?这些问题时刻也在笔者心头挥之不去。

二、广播电视文艺编导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 使命感与道德观

在广播电视文艺编导的基本素质当中, 首推的便是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道德准绳。广播电视作为传统媒体的领军人物, 以其独有的声像传播方式而更能够对信息加以处理, 更为生动形象的传达给受众, 也因此而受到众多百姓的喜爱。只有对广播电视编导的观念与意识加以端正, 才能进一步优化节目质量, 为群众提供更加具有时效性与专业性的报道。同时, 在日常工作当中, 广播电视节目文艺编导通常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高利益, 代表了人民大众的一种渴望诉求, 故此, 在编导队伍的观念与道德素质建设上需要大力加强, 而对于编导自身, 更应追求高尚的人格, 不断完善自身, 将积极的、高尚的文化传播给广大受众, 让电视编导事业步入专业化、科学化的轨道。

2. 观察力与鉴赏能力

我国自古便有“人如其文”的老话, 将此话安插于文艺编导中便应为“片如其人”, 在节目编排伊始, 编导的思维或表达方式便主导着节目的整体风格和发展走向。不同的内容, 也有不同的形式, 比如, 在新闻节目当中要求对事件拿捏的精确与严谨;生活类节目则要真实、亲切;文艺类节目要凸显出优美、动人的特点。对社会及生活的观察中, 编导要有及其敏感的神经, 如此才能精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只有敏锐的洞察力与强有力的敏感神经, 才能让所编排的节目不流于表面, 强烈引起观众的共鸣。同时, 电视编导也要突出其随机应变的能力, 因为在大量的现场传播中, 需要编导对各种图像内容进行快速的选择并切换。

3. 专业素质与创新能力

对于电视节目编导来说, 对专业知识的严谨态度与创新加工中别出心裁的想象力缺一不可, 只有懂得艺术创作与表现的基本规律才能编排出提升受众层次的节目, 故此, 作为编导, 也还需是个“全才”, 不但要懂音乐、美术, 还有舞蹈、戏剧。音乐元素作为广播电视节目中的主要表达形式而必须被编导重视, 音乐不但能够渲染情境氛围, 更能够突出主题, 让观众更好的融入到节目当中, 推动剧情发展, 为观众带来强烈的内心共鸣。同时, 电视作为声像结合的信息传播媒介, 让电视文艺编导更加需要对画面进行掌握, 一个镜头的切换, 并以音乐搭配, 不但能增强观众的视觉冲击力, 更能让观众身临其境, 得到美的享受。同样, 在舞蹈以及戏剧上编导也应当有所涉猎, 舞蹈能够直观的为编导建立起动态的影响, 更为舞台调度的整体规划起到了基础作用。对电视节目编导来说, 丰富的“戏剧性”经验的积累应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无论所做节目是何种类型, 都需要任务、悬念以及事件等, 在电视节目创作过程中这些经验都能融入到节目当中, 进而增加节目的可看性与艺术性。

结语:

本文通过自己的一些工作经验对广播电视文艺编导的现状与基本素质进行了浅析, 希望可以给相关工作者提供一点思路。■

参考文献

[1]程学标, 王威.浅谈广播电视文艺编导的基本素质[J].剧作家, 2011, (01) [1]程学标, 王威.浅谈广播电视文艺编导的基本素质[J].剧作家, 2011, (01)

上一篇:医学英语特点及翻译下一篇:多线螺纹的车削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