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关系

2024-06-02

师徒关系(精选8篇)

师徒关系 篇1

在观摩公开课上人们总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位教师上课, 众多教研人员、信息技术人员围绕在执教者的身前身后忙碌服务。在一次公开课交流研讨中, 我得知所有的执教者都得到了教研人员的大力支持, 有的是教研人员帮助进行教学设计;有的从课题的选定, 到教材的解读, 再到教学设计, 都有教研人员的全过程参与;有的甚至是教研人员代替其进行教学设计。我在感动于这种团队合作精神之余, 也在思考:磨课中, 教研人员的教育理念要想成功转化为执教者的实践智慧, 应怎样处理好师傅带徒弟的关系?

一、教研人员应是“磨课”教师的指导者、建设者, 起着引领、导向的作用

1. 明确目的, 重在引领。

磨课, 其目的是为了发现教学中的不足, 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磨课, 其过程不仅仅是“磨”某一节课, 更是“磨”课程意识和资源意识;磨课, 其实质是让执教者和参与公开课的教师换一个角度看自己, 旨在“磨人”。所以教研人员眼光要定位得高远开阔, 要明白“磨”某一节课的目的绝不仅仅是指导一节成功的课, 应该把提升研讨价值作为重要的追求;要明白研讨课的目的不仅仅是追求某一个人的成功, 更是要促进一个群体的进步;要认识到研讨课上一个典型的错误与一个成功的经验具有同等的价值, 因为它们都是不同视角下的、有探讨价值的研究资源。基于此, 在磨课中, 教研人员不在于给教师提供走路的工具, 而在于指路;不在于给执教者现成的套路, 而在于给执教者灵感;不在于给执教者固有的模式, 而在于给执教者启迪和思考。

教研人员在磨课中集管理、诊断、评估、指导、研究、沟通、交流、鼓励多项作用于一体,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课堂教学的规范和改革, 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研人员应成为磨课中的指导者和建设者, 应发挥服务和导向的作用, 应成为一线教师的良师益友。因此, 在磨课中, 教研人员应重在引领, 重在给执教者和所有参与教师以思考和启迪。执教者在教研人员的引领下自主研磨, 总结得失, 寻求突破, 得到提升。

2. 指导策略, 对接课堂。

教研人员磨课要高屋建瓴, 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地融合, 宏观上把握, 微观上突出, 既能指出错误与缺点, 也能拿出正道与妙方, 将所传达的教育理念与教师的课堂实际有效对接。

教师的成长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方法, 这些有赖于教研人员的指导。教研人员在宣讲教育理念的同时, 要认识到身处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也需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实实在在的操作策略。如果只一味宣讲理念, 而没有相关操作策略的引领, 一线教师可能仍是茫然不知所措。例如一次我聆听了某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关于开展优质学习”的“磨课”指导, 该教授猛烈抨击了现代主流教育, 列举了一系列现代主流教育的“惨状”, 并把现代主流教学的“错误思想”归咎为按照工业生产的思路来进行教学。然后“拨乱反正”, 提倡回归我国优秀的传统教育思想, 重新转向以“学”为中心的教育方式, 开展优质的学习。至于具体怎么开展, 有哪些可供借鉴的成功教育模式, 有什么样的具体操作策略则只字未提, 留给执教者的仍然是混沌和茫然, 甚至是不以为然。

在实际磨课中, 如果教研人员既呈现给执教者高屋建瓴的教育理论, 又结合具体实际提出实实在在的操作策略, 执教者才能得到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双向提升。

二、执教者是思考、磨砺、发展的主体, 不能过度依赖和盲从

1. 凸显主体, 积极主动。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 修行在个人。”在教研人员的引领下, 执教者在磨课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是决定其自我成长的关键因素。

在磨课中, 执教者需要教研人员的指导, 但不能过度依赖教研人员。现在, 个别上公开课的教师, 其教学设计大多由教研员撰写, 我认为实不可取。教学设计包含个人对教材的独到见解, 应是执教者对教材深入解读后的二度创造。如果执教者仅仅是“演绎”别人的教学设计, 怎么能透彻领悟其设计意图呢?进行教学设计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 包括学生的认知基础、性格特点甚至班级的精神风貌等, 这些教研员怎么可能一一清楚呢?这样包办出来的教学设计怎么可能有针对性呢?有教师的教学设计及评点文章赫然写着“教学设计:甲;执教:乙;点评:丙;课件制作:丁”。一节公开课固然需要团队的合作, 但执教者本人不去撰写教学设计, 不但实际的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更重要的是执教者准确把握教材及调控教学实际的能力也难以有效提升, 一旦教学遇到意外的生成, 执教者就难以机智应对。

当前“师带徒”的弊病之一就是教研人员将自己的智慧一股脑儿塞给执教者, 过于包办代替;而执教者又难以很好领悟其精神实质, 最后执教者成了表演的“傀儡”, 上出来的课成了教研人员的课的影子。这样的磨课, 由于执教者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心中没有高远的定位和精准的目标, 只是被动地进行教学和研究, 实际仍然在浅层次徘徊, 即使一再“磨课”都是在低水平重复。磨课, 只有让执教者独立解读教材, 独立进行教学设计, 主动进行教学反思, 才能“磨”成一名成熟的教师, 也才是教研人员引领的成功。磨课, 也只有在执教者独立解读教材、设计教学的过程中, 教研人员才能真的发现问题, 发现真的问题, 否则就可能掩盖了许多问题, 掩盖了问题的实质。

2. 有效实践, 自我反思。

磨课, 最重要的一环应该是执教者自我磨课, 即执教者的自我反思。不同的执教者对于教研人员“磨课”指导的领悟程度是不一样的。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技术原因, 就是执教者能否有效进行自我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是否体现了新课标理念;是否适合学生的特点、学习的规律;是否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发展, 获得了哪些方面的发展, 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发展……除了公开课需要自我反思, 每节常态课也都应该有自己的反思。教师应养成每日反思的习惯, 上完课后习惯性地“反刍”自己的课堂, 总结成功的经验, 琢磨失败的教训, 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 不断深化认识, 再深入实践, 最终打造出“常态精品课”。执教者只有在实践中积极反思、不断修正、提升认识, 再实践、再认识, 才能使课堂逐渐接近或达到一种理想的状态, 执教者也才能最终拥有鲜活生动的实践智慧, 获得扎实灵动的专业成长。“磨课”是一个集体智慧的碰撞过程, 更是一次艰辛的自我蜕变过程。经历了智慧的碰撞, 就能企及成长的高度;经历了蜕变的阵痛, 就能收获成长的幸福。

磨课, 它是一种教研形式, 其实效取决于教研人员和执教者如何运用、怎样实施。我们应努力摆正磨课中的师徒关系, 正确运用“磨课”这一教研形式, 倡导脚踏实地的研修作风, 构建扎实有效的研修文化, 收到切切实实的研修效果。

师徒关系 篇2

徒弟:(我的师傅:)

本学期我继续与

老师结为师徒,这也是我与

老师结对的第五个学期。能做

老师的徒弟,我感到无比得荣幸。老师是我们学校英语教学方面的专家、骨干,各方面都是那么得棒。在与

老师结对的这一年时间里,自我感觉各方面的素质提升得也比较快。下面我就本学期的拜师学艺作如下总结:

1、做一个勤奋型的徒弟。

记得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是有的。”开学初,我便不断地对自己说,要想成功就得努力。作为徒弟的我,一学期下来,自我感觉还算勤奋。

工作之余,我总能与师傅、李老师等几位老师就一些书本、作业本、试卷上出现的问题进行请教与讨论。其中不乏简单的问题,当然也有个别值得争论的话题,现在想想,还真是回味无穷!

除此之外,我也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一些专业性的书籍,做一些思维题,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修养。

2、做一个智慧型的徒弟。结合上学期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开学初,我便开始尝试着做一个智慧型的徒弟。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针对自己班的学情,我首先进行了一个全面地分析,将学生进行了不同程度地分类,再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

本学期,我将重点放在优等生与潜能生这两块。当然,由于这方面经验较匮乏,更多时候还是靠师傅的细心指导与帮助。方式可以说是多种多样:有平日里对师傅教学的观察,也有师傅平日里的亲自指点等。记得刚开始的时候,我主要是采取模仿,慢慢地再融入自己的特色,最终实现“将优等生的优势发挥出来,将潜能生的潜力挖掘出来”这样一个目标。

总的来说,这学期做得还算不错。但自我感觉潜能生这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还得多向师傅请教与学习。

3、做一个勇敢型的徒弟。

正如李顿所说:“机会拜访每一个人,能够及时活用的人却少之又少。”本学期,我也试着去做一个勇敢型的徒弟,学会为自己创造机会,同时也学会把握每一次机会。

我积极参加了校和片里面组织的两次活动,一次是校内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次是片区青年教师教学评比。通过这两次活动,感觉自己进步了不少,胆子也大起来了,上课也变得更胸有成竹了。在这两次活动中,我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我知道,成绩的取得更离不开师傅的教导。还记得在正式比赛前,师傅一遍又一遍地给我修改教案,不厌其烦地听我试教,一次又一次地指导我修改课件,回过头来想想这一过程是多么得艰辛呀。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我付出了很多,同时也收获了很多。在这里,我也特别感谢这一学期来细心指导我的师傅,谢谢!当然,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也会努力填补不足,力争能取得更大的进步,我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加油!

师徒结对师傅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与马娟老师师徒结对已近一学期了。通过这学期的师徒结对活动,我体会较深的是:这是一个师徒相长的过程,师徒在共同的教研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共同获得很大的提高。下面我从师傅的角度进行总结:

一、结合教师的原有水平,制订师徒计划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特长、优势,也各有需要提高的地方,于是我认真分析马老师的优缺点,对于她好的地方,提出来一起学习,对于不足的地方,帮助其改正,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够得到一定的发展、进步。最后根据这些,制订出了本学期的师徒结对计划,并根据计划开展一系列的活动。

二、虚心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虽然我是师傅,但我还是需要虚心学习,把提高自身素质作为我本学期的工作目标之一。首先,我经常向其他教师请教,努力使自己在课堂教学等方面有进一步的提高。其次,在其他老师上公开课时,我总是尽量安排出一定的时间前去听课学习,并仔细记录、认真评课,使自己在评课方面有一定进步。再次,在平时的休息时间里,我经常寻找有关资料、多看相关书籍,使自己的专业理论也有一定的提高。

三、做好示范,做好指导,共同提高

在这个学期里,我把每一节课都当成示范课,充分准备,不管是教具、教学过程都会精心设计,尽量把最好的方面展示给徒弟。在指导徒弟时,我经常让她阐述备课的构思,所以她备课时会特别注意围绕授课目标安排教学活动。我一旦发现她教学设计有问题就会帮助她及时改正,从而使她的备课水平有了提高。指导她上汇报课时,我尽力帮她分析透教材,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并指导她多次试教,尽量把优秀的教学活动汇报出来,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另外,通过听课、评课帮助她发现一些自己难以注意到的问题,及时改正。我给她评课时,会反馈很多她自己没有意识到的优点和缺点。比如她的口语说的比较好等优点我都给予肯定;对她的缺点如课堂上缺少激情,评价语言较少,光注意到前一部分学生而忽略了后面的学生,整堂课时间分配得不够科学等,我都直言不讳地给她指出来。每次她都能乐意接受,并虚心改正。

通过一个学期的师徒结对活动,我感到马老师比较有潜力,她不但向我学习,还虚心向其她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她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真为她感到高兴。

青年教师有充沛的精力,有好学的热情,有丰富的知识,有创新的能力。而我们作为师傅应该乐意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带徒弟的过程中也能不断完善自己,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今后我们还将共同经历学习、成长、成熟的专业化成长过程,相信我们在今后的活动中会获得双赢,让师徒结对走向共生。

师傅指导徒弟计划

为了更好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本着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原则,现制定师徒结对子计划如下:

一、师徒义务:

(一)、协议期间,师傅有如下义务:

1、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对徒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指导徒弟制定一个为期一年的成长提高计划。

2、言传身教,指导徒弟具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思想,严谨的治学态度,认真刻苦的敬业精神。

3、每月帮助徒弟备一次课,检查一次徒弟的教案,提高徒弟分析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

4、每月至少听徒弟两节课,并给出详尽的导评,帮助徒弟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每月给徒弟上两节示范课并及时解疑。

5、每学期指导徒弟作校内公开课一节,在各种教学活动中帮助 徒弟设计方案,指导徒弟完成上课任务。此外指导帮助徒弟学习学科教学理论知识, 并且督促徒弟一学期至少读两本以上教育专著。

6、指导徒弟做好课题研究,在操作模式、理论与实践结合、阶段成果或结题报告等方面给于指导,并监督和帮助徒弟每学期撰写一篇较有质量的论文。

7、心胸坦荡,支持徒弟发扬个性优点并广泛博采众家之长。

二、双方信守事项:

1、师傅必须做到:真诚、认真、细致、言传身教、诲人不倦、毫不保留、要勤听、勤导、勤评、勤示范。

2、徒弟必须作到:认真、虚心、诚恳、学而不厌、要勤看、勤学、勤问、勤练功。

3、期限:一年。

4、预期目标:使徒弟在独立处理教材、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等各方面在原有基础上有较明显的进步。

5、双方都要保留教和学记录。

双方协议期满,学校对预期目标进行验收,并签署意见。若效果明显,徒弟一方提前达到预期目标,学校可以提前验收。

师徒结对之徒弟计划

徒弟:马娟(我的师傅:巩艳娉)

这次青年教师拜师活动中,我很幸运拜了一位教学功底深厚,教学技艺精湛,师德高尚的主任——巩艳娉主任为师傅。应明晰平日里对自己的要求,罗列如下。

一、学习目标:

1.学习师傅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2.学习师傅思考教育教学问题,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成绩。3.学习师傅如何积累案例、论文素材。

二、学习内容:

1.多学习科学教学方面的教育信息,以先进的理念武装自己,揣摩教学技巧,深化思想。

2.每个星期邀请师傅至少来听一节课,每个星期也至少去听师傅一节示范课。在交流中升华理念。

3.和师傅一起观看名家课例碟片,一起讨论,深入领会名家的优秀教育教学理念。

4.邀请师傅指点备课,每学期开设一节校内汇报课。5.经常和师傅沟通,探讨在教育教学上的疑惑和想法。

6.同步进行教育教学中某方面的方法探究,积累案例、论文素材。7.每个星期观摩师傅的一节课。课前研究师傅所教课的那一课,自己思考该如何安排教学,本着谦虚学习的心态,聆听师傅的课堂。课后和师傅交流自己的思考,多多提问,才能进步。

8.每个星期邀请师傅来听一节我的课。课后主动找师傅交流,请师傅指出课堂中暴露出的不足,写下反思,梳理以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技巧,及时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改善。9.及时整理反思,交予师傅审阅。

10.在撰写案例和论文方面,也应经常向师傅请教,请师傅指点。11.平日里遇到什么教育教学当中的问题无法解决,主动和师傅交流。

12.在师傅指导下拟1份切实合理的测试卷。

写下这几条,已觉得当师傅必会十分辛苦,我应该更加努力地成长。

三、徒弟成长目标:

(一)基本情况:

本人,2005年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应用英语专业。本专业是教英语的,从进校至今任小学英语教学,由于之前没有教学经验,对于教这一门专业的课程是有点难度,但是我会努力的,不辜负师傅的一片厚望。

(二)对科学新课改理念的理解: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有思想,有自己的习惯,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英语是一门探究性比较强的学科,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的喜欢,从而使学生学好这门课。

(三)自我期望:

1.通过师徒结对,拜师学艺,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增强教书育人的能力。

2.通过师徒结对,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教学理论素质和教育教学研究水平。

3.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细心搜集素材,积累反思。认真撰写论文、案例。

(四)促进成长的措施: 多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1.多读书,读专业书,读杂书,不断提高自己。

2.定期观摩名家的课,学习名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3.多听优秀的师傅的课,学习其过人之处。

4.争取机会聆听专家的讲座,充实思想。多实践,潜心会教

1.潜心钻研教学,努力实践新科改理念于课堂之内。

2.主动与师傅探讨课堂教学、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和想法。

3.平日里有时间就该多多琢磨课,邀请师傅来听课,指出缺点,努力改正。多反思,帮助成长

1.学习名家名师是如何反思的,如何做到深刻,做到系统。课后及时反思,梳理教学思绪。

2.积极进行教育教学上的案例研究

师徒结对徒弟计划

师傅:李芳 徒弟:何倩

作为年轻的新教师,我们有理想有激情有闯劲,但我们缺乏经验,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如,我们的教学理念还有待更新、业务水平还有待提高,教学经验有待丰富、业务知识有待拓宽„„总之,与老教师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迫切需要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希望在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尽快成长。学校“师徒结对”活动的适时举行,犹如雪中送炭给了我们希望和信心,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通往成功的大门。

很荣幸我能成为李芳老师的徒弟,我的师傅老李芳师是在教坛上默默耕耘了多年的老教师,她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拥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并形成了自己独特、鲜明的教学风格。为了使这次的结对有成效,我们一起制定如下计划:

(一)、学习目标:

1.学习师傅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2.学习师傅思考教育教学问题,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成绩。

3.学习师傅如何积累案例、论文素材。

(二)、学习内容:

1.多学习教学方面的优秀报刊杂志、名家专著、教育信息,以先进的理念武装自己,揣摩教学技巧,深化思想。2.每个星期邀请师傅来听一节我的课。课后主动找师傅交流,请师傅指出课堂中暴露出的不足,写下反思,梳理以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技巧,及时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改善。

3.每个星期观摩师傅的一节课。课前研究师傅所教课的那一课,自己思考该如何安排教学,本着谦虚学习的心态,聆听师傅的课堂。课后和师傅交流自己的思考,多多提问,才能进步。

4.和师傅一起观看名家课例碟片,一起讨论,深入领会名家的优秀教育教学理念。

5.邀请师傅指点备课,每学期开设一节校内公开课。6.经常和师傅沟通,探讨在教育教学上的疑惑和想法。7.同步进行教育教学中某方面的方法探究,积累案例、论文素材。

8.在撰写案例和论文方面,也应经常向师傅请教,请师傅指点。9.平日里遇到什么教育教学当中的问题无法解决,主动和师傅交流。

在次学习期间有如下的自我期望:

1、通过师徒结对,拜师学艺,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不断增强教书育人的能力。

2、通过师徒结对活动,切实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教学理论素质、教育教学组织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水平;

3、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力争期间写一篇论文或案例,并积极投稿;

4、积极参加各类比赛,并力争获奖;

很多优秀教师经常说到反思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因素,它可以使教育教学有很大的收获,可以使我在教育教学中进步的更快。因此,本学期积极参与每一次的研讨活动,多和同事进行讨论评价,从而获得广泛而深入的评价反思信息,找出改进教学效果的方法和提高教学技能的对策。

总之,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地耐心细致的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加强自己的师德修养,要努力钻研业务,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争取做一位优秀的教师。

师徒结对徒弟总结 师傅:李芳 徒弟:何倩

这一学期,我很荣幸能成为李老师的徒弟,她在职业道德、教学方法、管理学生方面都毫不保留地给了我许多的指导和帮助,真正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使我在各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

师徒结对的一种基本活动形式就是互相听课评课,这也成为大多数徒弟向师傅学习的过程中最为直接的一种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感想:

1、如何看待听课?可能很多新老师惧怕被听课,怕被揭短。所以端正态度是第一位的。听课可以帮助我发现一些自己难以注意到的问题,放下了包袱,就会使我在有人听课比没人听课时的兴奋程度高出很多,讲课也就更加有激情,对学生的感染力就更大。

2、如何备课?因为要在课前向师傅阐述备课的构思,所以备课时会特别注意以终为始。也就是特别注意围绕授课目标安排教学活动,而不是为了讲内容而讲课,从而使自己的备课水平有了提高。师傅在她的课中有什么好的举措,有什么难点或容易引起学生歧义的关键点,也都会及时地与我交流,使我的课堂上能够避免一些问题的出现,让我少走了不少弯路。

3、要善于利用评课机会查找不足,做一个有心者。师傅给我评课时,会反馈出很多我自己没有意识到的优点和缺点。师傅在评课时对我的指导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是体现在具体的每一个环节中,甚至对学生的每一句评价语言都悉心琢磨,使我明白课堂上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4、听师傅的课要学什么?我听师傅的课也有很大收获。樊老师的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条理性强,思路清晰,同时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地做到了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发现语文学美,欣赏语文美并及把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然后一起交流上课后的体会,在多次听师傅课的过程中,我慢慢体味到了她思想的灵动,并且准确地把握住每一节课的闪光之处,在这样反反复复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

这一学期以来,在李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在她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的感染下,良好人格品质的熏陶下,我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因此我要衷心感谢学校为我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衷心感谢李老师对我的帮助和关心,使我成为师徒结对活动的受益者。

师徒结对活动师傅总结

本学年我校继续实行“穿、帮、带”教育教学工作,而我有幸成高张生新老师的师傅,我教龄较张生新老师虽长,但当师傅确实有点勉强。好在我个人干什么都努力,努力践行着作为师傅所应尽的责任。与其说我是师傅还不如说我们互为师傅更恰当。主要感觉如下几点:

一、结合教师自身特点,制订师徒计划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特长、优势,也各有需要提高的地方,于是我认真分析我们俩人的优缺点,作为一位年轻教师,她深深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并愿意为此不断努力和奋斗,在平时,她坚决贯彻“每课必备”的原则,按照教学计划认真备好每节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对于她这些好的地方,提出来我俩一起学习,对于不足的地方,如她如对教材钻研不够深、在平时教学中尽量帮助其弥补,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够得到一定的发展、进步,最后根据这些点,制订出了本学年的师徒结对计划,并根据计划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在教学上。

二、师徒结队的一种基本活动形式就是互相听课评课。就我个人而言,常去听课是一种很大的收获,也是一种享受。因为我已经好几年没有接触新授课的教学,连年的高三教学是我对新授课的渴望和胆怯,渴望自己也有机会在带一届新生,又怕给新生上不好课的矛盾,通过这一活动让我有较多的机会多接触新授课,在听课中做比较,反思各自的教法,及时记录杨娟老师的优点或某个知识点教法的感想,包括教学进度、知识的重难点突破、例题的选择取舍、课堂容量以及节奏的轻重缓急等等,同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下来及时交流调整授课难度。总之,听课为我下年的教学起到了导航的作用.师徒之间听一节课,听课本所记录的内容是有形的,在交流中产生的许多思想是无形的,在着有形与无形中我们的教学感觉都在逐步提高。我们师徒二人按照计划坚持每月互听评两次,做好听课记录,加强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从而使各方面得到提高。

三、通过教学和听课及理论学习,我有以下几点感想:

1、在知识信息时代,教师要不断学习来充实自己,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超越教材之外向学生传播知识时,务必要保证知识的科学性与正确性。

2、教师要正确理解和把握新理念和新课程标准,不要一味追新,而丧失学科教学的本义,教学误入歧途。

3、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不可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示范。

4、一节课的框架结构固然重要,但细节之处也需潜心琢磨,精雕细刻,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将是永恒的教学艺术。

5、应留心观察并思考教育教学现象,养成写教学体会和个人想法的习惯,注重积累,为今后教学作基础。

最后,我要衷心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衷心感谢校领导老师们,使我成为师徒结对活动的受益者。

师徒结对师傅计划

师傅:鹿春梅 徒弟:张生新

一、指导思想:

为了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我与张生新老师于2010年10月正式结为师徒,为使师徒双方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责,增强责任感,现制定师徒结对活动师傅计划。

二、实施目的:

1、带着教学实际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或根据自己数学专业发展的需要或就自己面临的教学问题,有选择地与徒弟进行交流、指导。

2、完成师徒协议中规定的任务。

3、制定学习计划,理论学习心得交流,汇报课教案,听课指导等内容。通过这样的活动,师傅既可以锻炼自己,把经验传授给徒弟,又可以让徒弟从中汲取许多对教学有用的知识,丰富教学经验和阅历,增强师德修养、理论修养、教学和基本素养。在这过程中,让徒弟有所收获,交流心得,相互切磋。

三、实施措施:

1、在师德、教风、业务水平和学科素养方面以身作则,起模范作用;

2、指导徒弟熟练掌握教学常规;熟悉教学研究方法;

3、听徒弟三节课以上,并遵循发展性评价的原则,客观评价徒弟的教学行为,提出改进建议。

4、努力帮助徒弟提高教学技能和教育综合能力。

5、本着教学相长、互动共进的原则,师徒分别学习一些与教育有关的书籍,如《给教师的建议》、教师人文读本、成功教育等与教学有关的书籍,并做读书笔记或撰写读书心得,然后师徒相互交流;

6、为徒弟上示范课,并撰写具有引领性的课后反思、教学故事;撰写1篇较高质量的教学论文;

通过以上活动,积极探寻数学专业发展的新途径,采取新对策,在自我反思与行动研究中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积累教学案例、故事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达到师徒共同发展的目的。

师徒结对徒弟总结

师傅:鹿春梅 徒弟:张生新

根据该学生学校计划,做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以研促教,以教研兴校,搞好“传,帮,带”.为不断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进一步搞好教学教研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探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经过双方协议,实行师徒结对计划。

在鹿老师的带教下,我们制定师徒结对计划如下:

1、带着教学实际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或根据自己专业发展的需要或就自己面临的业务问题,有选择地与师徒进行交流;

2、完成师徒协议中规定的任务,解决问题。

3、努力提高教学技能和教育综合能力。

4、克服教育教学中的低效行为或高原现象。

5、积极探寻专业发展的新途径,采取新对策,在自我反思与行动研究中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积累教学案例、故事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徒弟责任:

1、虚心向导师学习,不耻下问,主动请教;

2、根据师徒实际,确定每学期专业发展的具体目标; 3、9月份三堂徒弟课 4、10月份三节徒弟课 5、11月份徒弟公开课 6、12月师徒集中交流年度总结。

师徒关系 篇3

关键词:金庸小说;师徒伦理;研究生;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192-02

一、金庸小说中的师徒伦理:师父爱生、识生、助生,徒弟尊师、信师和爱师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师徒之间的礼义一直是被提高位置、不断强调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人生航路上的一盏指路灯,凡有所为,不可或缺。同时又处处无不体现出师徒之间的心心相惜,孔子和其72门徒的故事一直就是师徒之间关系的范本,一部《论语》,师徒间智慧碰撞,上至治国理政,下至个人修行,尽道机枢,更体现了老师与弟子的融洽无间。尽管时代的变迁改变甚至是颠覆了传统的三纲五常,但传统的师徒之礼在人们的心中依然占据着极重的分量,在成长的青年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金庸笔下的传统师徒伦理中,师父对徒弟悉心教导,倾其所学,任劳任怨,甚至不惜奉献出自己的生命;徒弟则谦谨好学,谨遵师父的教诲,努力研习武功,光耀门派。例如《碧血剑》中,脾气古怪孤僻的神剑仙猿穆人清招收“反贼”之子袁承志为徒,将其毕生所学都传授于他,这一举动表现了这位武林高人的崇高人格和宽广气度;同时,作为徒弟的袁承志则奋进好学,对师父体谅备至,崇敬有加。再如《射雕英雄传》中,江南六怪不畏艰难找寻郭靖母子,并收郭靖为徒,倾尽全力教授他武功,郭靖之后在江湖上的风云叱咤离不开江南六怪的教导及自身的勤奋。又如《天龙八部》中萧远山和其师父“南朝高人”之间的师徒关系。在金庸的小说中,也不难发现徒弟都是尊敬师父,信任和爱师父的。在《天龙八部》中有这么一幕,黄蓉偷眼望去,只见他一脸虔诚爱慕的神色,登时心中冰凉:“他爱他众位师父,远胜于爱我。我要去找爹爹,我要去找爹爹”。

无论是穆人清袁承志师徒、江南六怪郭靖师徒还是“南朝高人”萧远山师徒,他们都没有半点阴谋邪念,师父爱护徒弟,尽心尽力的教授徒弟武功,徒弟也努力成为一个匡扶正义、为国为民、尊爱师傅之人。这些都体现了对传统师徒伦理的完美传承,也表达了金庸及年轻一代对这种可贵的师徒之情的理想向往和美好憧憬。

二、金庸小说中的师徒伦理给我国研究生师生关系的启示

(一)我国研究生师生关系的现状及原因。

1.师生学术交流现状和情感交流现状。

当前教育界最为提倡的师生关系就是导学关系,即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课程学习、参与课题研究、撰写学位论文,并在此过程中学会做学问、学会做人的一种教学关系[3]。据统计,42.26%的研究生认为导师对其指导有所欠缺。许多导师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申请课题、拉项目、筹集经费和行政工作以及社会交往等方面,仅仅能够抽出时间来承担学校规定的最低教学任务,很少有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部分师生关系异化成了雇佣关系,尤其是理工科学生,导师简单地以“做课题、发工资”这一经济关系代替了原本应该对研究生进行的学术指导。在这种关系体系中,导师同研究生之间缺乏真诚的指导和合作,纯粹将研究生当成科研劳动力甚至是实现自己某种目标或者商业利润的工具,学生很难获取较强的学术能力或科研能力。此外,研究生在与导师交谈时,总是毕恭毕敬,不停地输入老师提供的信息,缺乏真正的思考和自己的真实想法,这种单向的学术交流导致导师很难了解学生的真实能力和状态,学术交流也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是老师对学生的另一种教育方式,也是学生展现自我的一种表现。研究生师生间情感的交流往往被忽视,而这种交流的缺乏导致导师无法发挥其品格和精神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进而直接影响师生间在学术领域的沟通交流和共同进步。中国自古以来就宣扬教师的绝对权威,因此在大部分研究生心中导师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一方面树立了老师的威信,一方面导致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生成天然的距离感。至今,学生在与导师交流时,不能放开思想,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导师则忙于论文的写作、课题的研究,长此下来,导师不了解学生、学生觉得导师遥不可及,师生间距离越来越远、关系趋于冷漠。

2.導致研究生师生关系现状的原因。

首先,教育体制对研究生师生关系的影响。我国为了实现高等教育从精英水平发展到大众水平,采取全面扩招政策。根据2008年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课题组对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近1%的导师指导的在读研究生在20人以上,有的甚至高达30人;15.7%的研究生导师指导的在读研究生在10人以上。与美国和香港相比,按每个导师同时指导研究生6人为上限,在我国的研究生导师中,超过这一上限水平者占了近三成。研究生的批量化,使得导师指导研究生过多,首先导致导师很难做到对每个研究生因材施教、精心指导;其次,导师很难保证对学生一视同仁,这种失衡将直接引起学生内心的不满,从而激化师生间的矛盾。现行的教学考评体系,使教师承受了教学、科研和职称等各方面的压力,在这些压力之下,教师倾向于将收效快的工作置于优先位,如科研和职称。

其次,导师对研究生师生关系的影响。中国自古以来就宣扬教师的绝对权威,这些传统文化的存在使得在大部分研究生心中导师都神圣不可逾越。尊敬导师自然是必须的,但过度强调导师的权威,就容易导致师生间生成无形的距离屏障。

最后,研究生自身对师生关系的影响。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就拿互联网来说,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到自己想要了解和所需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学生懒惰的帮凶,也减少了师生面对面的交流机会。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就业压力的加大,许多研究生在学习阶段就开始忧虑工作,甚至把更多的时间花于学习之外,更别说与导师的交流了。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作为学生,自己应该主动去学习,主动向导师请教。

(二)从金庸小说的师徒伦理谈和谐研究生师生关系的建立。

1.学校:完善学习环境。

首先,学校应该控制学生人数。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我们发现每位师父所带徒弟人数是屈指可数的,江南六怪只有郭靖一位徒弟;穆人清只有黄真、归辛树、袁承志三位徒弟;小龙女的师父只有小龙女和李莫愁两位徒弟;张三丰只有宋远桥、俞莲舟、张翠山等七位亲传弟子等等。我国自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师生比例就慢慢失衡。尽管良好的自学习惯和高效率的自学能力是研究生所应有的,但长期的自学而得不到指导就如同盲人摸象,不仅影响研究生教育培养的质量和效率,也必然导致师生关系淡漠化。如果导师有条件和机会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发展潜力来进行个性化指导,增多对研究生的单独指导或交流,不仅能较好拉近师生距离,也能最大化的提高学生学术水平。

其次,学校应该转变教师管理模式和加强学生的管理工作。在金庸小说中,师父功劳的关键评判标准就是徒弟的成就。现今的管理模式使导师们陷入量化体制之中,“凭论文升职”、“凭课时领工资”等,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去教学,而教师的根本职责是教书育人,科研、课题、学术会议等都是为教学作补充的,绝不可主客颠倒,学校有权有义务将导师们从中解放出来。在武林人物中,师父对弟子具有绝对的伦理统摄权,无论善恶,如果叛出师门,都会遭到原来师门的驱逐甚至是被清理门户。这种根深蒂固的师徒伦理,在当今看来是有失人性化的,但这实是师徒伦理建设的一种方式。当今不乏研究生伤害导师的事实存在,这种伦理的适度存在,也是對学生的一种管理。

2.导师:增多对学生的指导与交流。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武功的传授与学习就是师父的主要任务,师父一门心思教授武功、研究武功,教学方式是言传身教,教学内容几乎都是师父全权决定的。在当今,教师的表现很大程度上是跟着学校走的,因此导师对师生关系的影响很大部分取决于学校相关制度是否完善。导师作为师生关系的一个主体,有必要也有义务给予学生更多指导和交流。尽管研究生已能较好自学,但刚涉入学术之门的他们更多的是迷茫,都希望导师能给自己一些前瞻性的指导,让其能在求学路上拥有更开阔的视野和知识量,不至于不知所措。现在有些导师上课时把课堂全部放开给学生,学生自己讲课自己评价,这对初入学术之门的学生而言,除了完成任务,收效却甚微。所以导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引导。

在金庸的笔下,大多数的主人公都是孤儿出身,师父不仅担当着传道授惑这一角色,还承担着父母的角色。《射雕英雄传》中江南六怪在大漠之中呆了十几年,悉心教导郭靖,表面上看是为了一个需要十几年光阴来验证的旷世奇赌,更深层次上却是师父们的高尚品格和对郭靖的爱护疼爱之情。尽管江南六怪的教育方式谈不上因材施教,但他们的付出为郭靖成为“侠之大者”打下坚实基础。作为教师,付出的绝不只是知识,还有情感,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书育人过程中最直接、最深厚和最长久的力量。

3.学生:有效落实学习任务,主动、积极与导师交流沟通。

回想金庸笔下的那些英雄,虽然性格色彩各异,但都有良好品格。在《神雕侠侣》中,郭靖助守襄阳,抵抗蒙古的入侵,为国为民;《神雕侠侣》中鲁有脚,武功不高,却领导丐帮抗击蒙古,也因此被称为“鲁老侠”。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不用忧国忧民,更应认真学习。

学生的性格是影响师生关系的关键因素。有些学生由于受到来自家庭或者社会中负面因素的影响,在校学习期间没有踏实学习,得过且过,这样的学习态度严重影响到师生关系的建立。小说中,师父常常带领徒弟参加武林大会,这就如同当今参加学术会议,许多研究生反应说“道行太浅”听不懂,虽然意识到这点,学习状态也不见改善。事实上,无论高等高等是精英化还是大众化,学生的将来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自身。在如今师生比例严重失衡的情况下,学生应该增强自主意识,主动与导师坦诚地交流、沟通,落实学习任务,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师生关系的深层化、持久化。学生作为师生关系的主体,应践行“尊师重道”的传统。

参考文献:

[1]张玉.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师徒伦理叙事[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11:6-30.

师徒关系 篇4

随着我国逐渐迈入竞技体育强国的行列,我国体育界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体育界接连出现师徒反目的事件:长跑运动员艾冬梅和郭萍、李娟起诉教练王德显侵吞财产,孙英杰的母亲曝光孙英杰曾因索要奖金被王德显毒打两小时;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王军霞就一辆奔驰的归属问题和马俊仁展开正面的谈判,以至脱离马家军。在这些事件背后最让人深思的,是中国体育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所产生的一种不良的师徒关系。而这种不良的师徒关系已经不适应现代体育的发展速度。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步伐越来越近,体育界应如何认知这种师徒关系,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了。

2 不良师徒关系的表现

2.1 “家长式”的培养模式

“家长式”的培养模式是中国体育界的一个普遍现象,即运动员从很小的时候就被教练发现,从事专业训练。这些运动员大多来自农村,基本没有接受过文化教育但绝对能吃苦耐劳,他们的吃住基本上都在教练家里,教练手把手教动作,照顾其饮食起居。这也是大多数从事个体项目运动员的成长轨迹。

这种传统的“教父”型师徒关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当作训练中温情的表现来大力宣扬。但时至今日,尤其是体育成绩与巨额奖金联系上之后,这种制度控制之外的传统关系的副作用越来越明显。例如,王德显一手培养的优秀中长跑运动员孙英杰,从训练、比赛到生活的一切都被笼罩在王教练的控制之下,甚至一直吃住在教练家中。十运会以后却因 “奖金分配”、“毒打”等问题与教练分道扬镳。孙英杰事件正是这种不良师徒关系的恶果。

2.2 利益纠葛不清

利益纠纷是目前大多数运动员与教练员之间产生矛盾的焦点。例如,“马家军”的分崩离析,其主要原因是马俊仁掌握了这个团队所创造的几乎全部“利益”。据统计,马家军从成立到最后的瓦解,各种比赛奖金奖品、社会奖励以及赞助,包括马俊仁两度卖出“补药配方”,“盈利”超过4000万人民币。不过这些钱绝大部分都被马俊仁所控制,只有小部分被分发给运动员,最终导致了“马家军”的覆灭。

我国运动员进入体育界时的年龄一般都很小,没有民事行为能力,教练替运动员代理财务似乎无可厚非。但随着运动员年龄的增长,有了民事行为能力以后,教练还替运动员代理财务。运动员没有出名前,“家长式”管理的师徒关系使他们羞于启齿谈钱。一但成名后,工资的分配问题就成了很大的麻烦。由于没有科学、硬性的管理和分配机制做保障,不管是运动员还是教练员手里攥的只能是一本糊涂帐。

2.3 存在体罚毒打现象

我国师徒关系的身份性质,使得“服从”成了体育训练中唯一的原则。训练中教练的命令、做法不管对错,运动员都要无条件服从,使体育训练这种社会交往活动成了教练的自由管制区。另一方面,国家乃至全社会评价教练员和运动员训练水平的最终标准是成绩,这种功利性的评价标准只重结果而不重过程,没有对过程本身进行评价,导致体罚成为达到目标的手段,在训练过程中很少受到怀疑和监督。

近年来,体育界因为体罚毒打现象导致师徒反目的事件不断发生。田协副主席田管中心主任罗超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教练动手打队员的传闻不仅仅存在于王德显和孙英杰之间。不可否认,中长跑运动存在教练员个体户现象,因为队伍会远离城市,在一些偏远的地方训练,长此以往带来一些家长制的作风,对运动员不尊重,甚至打骂”。

3 不良师徒关系产生的原因分析

3.1 教练员对“从严管理”的歪曲认识

“三从一大”训练原则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来了,是我国竞技体育从弱到强、发展壮大的法宝之一。“三从一大”的核心就是从比赛的实战出发,要求我们训练要“从难、从严”。 新形式下该训练原则蕴涵了训练过程的科学性、注重运动员人文关怀、尊重各项目的发展规律与趋势、不断创新、以人为本的理念等。特别强调“从严”是指科学管理与教育引导相结合,训练过程中要注重培养运动员的心理和拼搏精神。这些原则从字面上来看都比较模糊,操作性差。在实际训练中,需要教练员仔细把握好度。

但有些教练员却对其产生歪曲认识,按照他们自己的办法进行,导致在操作过程中采用打骂、体罚、毒打运动员等手段。不可否认,有的运动员在这种“严格管理”下确实出了成绩,但有的运动员却在这种压力下出现绝对的心理脆弱,很多运动员缺乏运动个性,在赛场上离开了教练就束手无策,没有自己的思考方式。这也是目前我国运动员实战能力不强、缺乏拼搏精神、战术意识薄弱的主要原因之一。

3.2 金牌战略导致体育工作中的“以物为本”,忽略了人的发展

在中国的举国体制和金牌战略下,运动员拿到金牌后,就可以与教练得到丰厚的奖金和各种荣誉。在这种利益的驱使下,更多的运动员把体育运动当作自己摆脱生活困境、进而创造个人财富的一种手段和方式。这种战略使中国进入了一个竞技体育强国,在亚运会、奥运会上的金牌数不断增加。然而,过于追求金牌数量的增长却容易导致金牌前的自我迷失,其得不偿失的后果就是淡化奥林匹克精神,滋生一些诸如“锦标主义”、运动成绩提高而运动伦理道德沦落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了运动员的发展。目前的这种金牌经济投资导致了不良的人才机制,使一部分人成了这种机制的牺牲品。金牌战略的负面影响如果不及时处理,将会影响我国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使我国很难成为一个真正的体育强国。

3.3 我国部分教练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教练员是竞技体育的核心人物,教练员队伍的素质决定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整体水平。作为一名优秀的教练员,必须是一个具备综合素质的人,不仅要具备综合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人格品质。教练员自身修养水平高,在工作、生活中能严以待己、宽以待人,就容易与人和睦相处。教练员的素质从某种程度上讲,还影响着运动员的成长。大部分运动员从小就进入运动队,训练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这段时间也是他们立志向、长知识、长技术的黄金时期,而运动员大部分在队里,受教练员的影响和教育。这段时间所接受的教育和影响对其以后的发展以及人生道路起着重大的影响。

目前,我国部分教练员是运动员退役后直接从事教练员的工作,这部分教练员一般是运动训练实践经验很丰富,但文化素质很低,缺乏法制观念。他们奉行的是“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做法,所以在训练中动辄动粗,随意体罚甚至打骂运动员。这种做法与现代社会以人为本、人性化教育已经格格不入。

3.4 管理体制落后,管理方式陈旧导致训练队成了自由区

我国现行的体育管理体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延续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体育管理体制,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今天,现有的管理体制也暴露出了一些不合适宜的地方。长期以来我国很多项目(如田径)都分散下放在各地训练。各地体工队的管理相对松散,队里拨给每位教练一定的选材名额,运动员的选择完全由教练决定。教练把小队员引进队,并且负责管理他们的训练、日常生活、教育等各个方面。一般比较正规的运动队,教练员们晚上还会轮流值班,保证队员按时休息。而运动员、教练员的工资、奖金和生活津贴则由体工队负担,形成了个别项目的“个体户”现象。这种松散的管理,导致有些教练员自然地就将运动员当作自己的私人财产,动辄体罚。

此外,目前我国有些项目整体水平还比较低,出成绩拿金牌,理所当然地被放在首要位置。为了得到更多金牌,有些地方甚至实行个人承包制,金牌、名次、甚至奖金统统承包到教练员头上,这就促使教练员“独揽大权”,给师徒之间的矛盾发生提供了温床。金牌固然重要,但科学化的管理同样不可忽视。必要的时候监督措施和运动队管理制度一定要能跟上形式的发展。如果跟不上,或者只是形式,问题迟早会发生的,一些教练员甚至不可避免地会走向犯罪的道路。

4 改革建议

4.1 深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加强体育法制建设

我国现行管理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传统体制的诸多弊端,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竞争的日益激烈,体育关系的复杂化和利益的多元化,更突出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新形势下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就是要超越陈旧的管理思想、条条框框的束缚,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实现管理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不断提高体育管理的社会化和科学化水平;不断改革现有体育法制建设滞后的状况,完善体育法规制度不健全的地方,加大体育法规的执行力度。例如,新形势下建立契约是大幅度提高运动队伍管理水平、和谐师徒关系的有效途径之一。契约的主体以平等为前提,详尽的契约既要给教练以足够的空间,又要保护运动员的利益。

4.2 努力构建和谐体育,促进体育全面、协调发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体育系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子系统,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应该与社会主义发展有着一致的目标——向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新形势下体育的发展要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因此,要想改善目前这种不良的师徒关系就要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契机,努力营造和谐体育的环境,建立和谐的师徒关系。

4.3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不断完善体育与人的关系

体育从对人的发展作用来看是“通过身体教育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最终来促进人的发展。因此,在体育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完善体育与人的和谐关系,实现体育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目前,产生不良的师徒关系的部分原因是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了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这样势必给体育的发展带来障碍,偏离了“体育为人”的终极目标。

4.4 不断提高教练员的专业素质和文化修养,加强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深刻变革的时代背景,对体育工作者的思维方式、文化素养、知识结构、专业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因此,教练员要学习科技知识和体育业务,不断增加知识储备,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教练员。同时,运动员在做好本职的训练工作外,也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学会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处理师徒关系中,教练员和运动员都要学会互相体谅,彼此宽容,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悲剧的再度发生。

摘要:近年来,体育界不断传出诸如王德显、马俊仁等与其弟子“反目为仇”的事件。这种不和谐的师徒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违背了现代社会的人文关怀和人性化教育。2008年奥运会既是人文奥运、绿色奥运,也是和谐奥运。如何认识这种不良现象,如何采取有利措施,并利用2008年奥运契机推动新型师徒关系的建立,是我们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体育界,不良关系,师徒

参考文献

[1]张锐铧,万和荣.国家队教练员队伍状况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6,(3).

[2]文超.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3]张蓓.陈运鹏谈训练、恢复及教练员的素质[J].体育科研,1994,(2).

[4]教材编写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读本[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

师徒结对方案 篇5

眨眼间,参加工作已一年了,回顾这段匆忙而慌乱的日子,初为人师的兴奋与激动,第一次站上公开课的紧张与不安,仍然历历在目,一切仿佛发生在昨天。虽然这一年中一直在努力,但是缺乏了一种有计划有步骤的引导。为了让自己更快更好的成长和发展,成为让领导放心、家长认可、学生喜欢的老师,经过我和师傅双方协议,实行师徒结对计划。

在王慧老师和刘老师这两位师傅的带教下,我制定了以下的成长计划:

1.学习师傅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2.学习师傅思考教育教学问题,3.学习师傅如何积累案例、论文素材。

4.尊敬指导教师,认真钻研教育教学理论,严格执行教学常规,按指导教师要求去做,主动争取指导教师的帮助,虚心学习,有疑必问。

5.认真学习业务知识,认真阅读教育、教学杂志和文章,并做必要的读书笔记或读后感。勤于动笔写教学反思、记录身边的故事,积累自己的教学感受。

6.每月听指导教师授课一节以上,听课要有记录,课后要讨论,要有反馈意见,整改措施。

7.每月至少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心得。

8.平日里遇到什么教育教学当中的问题无法解决,主动和师傅交流。.9.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公开课或优质课。

徒弟责任:

1.虚心向导师学习,不耻下问,主动请教;

2.十二月份师徒集中交流年度总结

3.十一月份进行徒弟校公开课;

师徒关系 篇6

新教师缺乏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为其配备一位或几位具有一定教龄与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传帮带,促使其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这就叫“师徒结对”。这里的“师”,被称为师傅,是指具有一定教龄与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这里的“徒”,被称为徒弟,是师傅传帮带的对象———新教师。一旦某某学校新进了教师,学校一般都会举行全校教师参加的“师徒结对”大会,举行隆重的“师徒结对”仪式。

二、什么是“师傅”和“教师”

什么是师傅?师傅以传授技艺为根本任务,技艺是师傅换取财富的唯一资本。除了技艺,人的德行、情感、人格、社会性等不是师傅传授的内容,徒弟也不用学这些,比如裁缝师傅,只教会徒弟量体裁衣就行了,至于徒弟今后如何不讲职业道德,赚黑心钱、做缺德事等与师傅无关。可见,师傅的从业行为是促使徒弟畸形、片面发展的行为,其社会价值与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相比,相差天壤之别。

什么是教师?教师是以教书育人为天职的专业工作者。从教师的定义可以看出,教师不仅仅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技能,还承担了受教育者的道德、情感、思维、人格、能力与社会性等方面的教育教学任务,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国家所需要的人才。可见,教师的工作是为受教育者———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工作,是为受教育者———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工作。

由此可见,“师傅”与“教师”是两类不同性质的从业者。

三、“教师与师傅”“新教师与徒弟”的区别

(一) 教师与师傅的区别

1.教师与师傅传授技能的目的、方法以及传授技能的价值不同。

(1) 传授技能的目的不同。师傅传授技能的目的是“为自己发财致富”;而我国教师向受教育者传授技能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 传授技能的方法不同。师傅传授技能的方法是灌输、死记硬背的;而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式的。

(3) 传授的技能的价值不同。由于教师与师傅传授技能的目的、方法不同,所以他们传授技能的价值也不同。师傅传授的技能是个人谋生的资本,往往不受职业道德的约束,有时与国家法规相悖,危及社会,如民间武功、民间医术等;而教师传授的技能具有促进国民素质提高、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价值,这是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教师职业道德所决定的。

2.教师与师傅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不同。

我国古代的师傅——教师(古代的教师) 培养出来的徒弟(弟子) 是面黄肌瘦、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麦子韭菜分不清的“人才”。今天的师傅培养出来的徒弟(弟子) 也大多是只知技艺,道德、情感、人格等残缺不全。而我国现代社会要求教育活动“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教师是完成党和国家交予的神圣任务的第一责任人。

3.师傅与教师的出处不同。

师傅的出处较为简单:有家族传承的,如江湖游医、江湖武师、江湖艺人等;有拜师(师傅) 学成的,如木匠师傅、裁缝师傅、算命师傅等;也有的是自学成才,通过自学掌握了某门或某几门技艺,如某些工人师傅等。而今天的教师诞生过程很复杂,很艰难。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是家传能完成的,也不是通过简单的自学就能获得的,更不是师傅教出来的。它是经过专门的教师教育机构———师范院校的专门培养与训练而成的。凡是为师者,入职前都接受过系统的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理论科学、教育教学专业技能等内容的学习与训练,经严格考试考核合格才能成为教师,成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因此,教师角色的含金量比师傅角色的含金量要高,要纯。

师傅与教师相比,师傅的内涵与外延窄得多、小得多,师傅与教师的从业性质与内容截然不同。把教师与师傅混为一谈,不但是教育思想观念的倒退,也会引发教师诸多错误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不利于学生全面而健康的成长。

(二) 新教师与徒弟的区别

什么是徒弟? 《现代汉语词典》 的解释是:“跟从师傅学习的人”,是学习者。可见,徒弟在学习技艺的过程中只与师傅发生关系。至于徒弟与师傅的关系,以及徒弟学习技艺的方式等,人们并不陌生。一是师傅一般是在家里或工棚中向徒弟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几个人的传授技艺活动;二是师傅只负责向徒弟传授简单的技艺,徒弟只学会师傅传授的简单技艺即可。所以,师徒之间的关系是简单的“传授”与“接受”的关系;三是师徒之间的关系是上下关系,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徒弟只能老老实实地接受师傅的“技艺”。

由于新教师也是教师,是教育工作者,他们的工作职责与使命跟一般教师没有半点区别,其教育对象是接受全面发展教育的学生,其天职是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为祖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教师每天面对的,除了学生和同事之外,还有家长和社会对教师的高标准要求的压力等。可见,新教师与徒弟也是两类不同性质的从业者,将其混为一谈是不科学的,是错误的,因为它会引发一系列的负面效应。

四、“师徒结对”之称谓有哪些危害

“师徒结对”是学校校本培训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新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师徒结对”本身没有错误,是合理合法的,也是极其重要、不可或缺的,因为它可以使新教师直接、快速地建构起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掌握科学的处理教材、制定教育教学计划、设计课堂教学方案以及有效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的原则与方法等,减少新教师的工作失误,使新教师少走弯路,尽快实现角色转换,尽早适应教育教学活动,成为称职的教育工作者,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多做贡献。笔者在本文中说“师徒结对”的错误,是指“师徒结对”的称谓错误,即不能将其称为“师徒结对”,也就是说,不能将具有一定教龄和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称为“师傅”,也不能将新教师称为“徒弟”。笔者认为,“师徒结对”之称谓会引发诸多不良后果,可能会阻碍新教师的专业成长,拉着新教师在专业道路上倒退,与“师徒结对”的初衷背道而驰。在当前这个十分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实行素质教育的时代里,在极力打造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理念的教师时代里,“师徒结对”之称谓与现代教育思想相矛盾,与当前教育改革的声音不和谐。

“师徒结对”之称谓,会误导新教师,动摇新教师在教师教育阶段(师范院校学习阶段) 建构的一些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使新教师形成错误的教育思想观念:教师是只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技能的师傅。持有这种教育思想观念的教师,他们心目中的教师角色定位是错误的,教师劳动的性质、特点与方法等被曲解,教师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缩水,教师的功能与价值被“窄化”和“小化”,教师劳动的内容被削减和简单化。因此,这类教师无法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因为教育思想观念决定教师的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教育教学态度的孕育与呈现、教育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等。

此外,如果那些作为“师傅”的教师心目中的教师角色也如师傅,那就更糟糕。因为他们受自己错误的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也向徒弟———新教师灌输“教师角色就是师傅角色”的思想,或在师徒间的交流、切磋教育教学问题时隐含或透露这些思想意识,或者把新教师当作徒弟来训练,只单一地向新教师传授学科教学技巧,无视或忽视新教师的品德、职业道德,尤其是现代教育思想理念,如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教师观、学生观等方面内容的教导,因此很容易使新教师产生或形成“受教育者———学生只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技能的人、教师只要向受教育者———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就行了”的教育思想观念,使新教师无法建构现代教育思想理念,形成错误抑或反动的教育思想观念,最终危害教育、耽误学生,阻碍国家科教事业的发展。

五、如何给“师徒结对”更名

综上所述,“师徒结对”之称谓有失科学与妥当,危害性不容小觑,值得深思与研究。为了消除由于“师徒结对”带来的一些负面、消极的影响,避免其对教育事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使“师徒结对”活动更加科学,发挥出其真正的价值,使校本培训工作有成效,给“师徒结对”更名很有必要。笔者认为,与其用“师徒结对”来称谓,还不如用诸如“手牵手活动”“大手牵小手活动”“新老教师结对活动”“传帮带活动”等来称谓更加贴切、科学。

摘要:在校本培训工作中,“师徒结对”活动的价值与意义毋庸置疑,它对促进新入职教师(以下简称“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把具有一定教龄和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称为师傅,把新教师称为徒弟,是不科学的,不利于新教师的专业成长。给“师徒结对”更名是有必要的。

在公司推行师徒制 篇7

有没有师徒制, 对员工的事业发展影响很大。追踪一家高科技公司里, 1000名参与师徒制的员工, 在参与之后5年的发展。结果发现, 有师父带领的员工, 获得升迁的比率是没有师父员工的5倍。师父获得升迁的比率, 是没有担任师父的员工的6倍。

师徒制中, 师父给予徒弟公私生活的建议, 并且提供情绪上的支持, 因而促成员工学习和成长, 是通过训练课程、研讨会或者书籍, 都很难获得的效果。

虽然师徒制的效果很好, 但是推行起来并不容易。公司要寻找适合担任师父的员工、为员工进行配对等, 这些事情都很繁琐复杂, 需要投入许多时间。

美国全录公司推行的师徒制, 是一个难得的成功例子。

2007年年底, 美国的员工团体“女性同盟”, 主动成立了一个专门帮女性员工在公司里寻找适合师父或徒弟人选的网站。想要寻找师父的员工, 可以到网站上填写自我介绍, 包括背景、专长、兴趣、参加目的、希望成长的领域等, 网站上列出各种针对公司工作需求的成长选项, 例如六标准差。

之后, 员工设定条件搜寻师父资料库, 例如已经在全录工作10年以上、拥有企管硕士等, 员工可以从搜寻结果中, 选定自己认为最适合的对象。之后, 网站系统会寄发一封电子邮件给被选中的师父, 师父看过员工的自我介绍之后, 再决定接受或者拒绝。如果接受的话, 一对师徒便正式诞生。

唐僧师徒取经后传 篇8

唐僧说:“出家人以慈悲为怀,我要在网上行医,解除天下病人的痛苦。”八戒说: “我在取经路上只顾着吃和睡了,没学到什么本领,干脆我去上 学吧。”悟空说:“我想经商,因为我机智灵活,神通广大。”沙僧说:“取经路上,师傅叫我管账,我发现自己有经济头脑,我去做投资人。”唐僧听了徒弟们的话, 说:“徒儿们,既然我们都有自己的理想,为什么不去努力实现理想呢?”

唐僧开始昼夜苦读各种医学书籍,把在取经路上采集的植物找出来,经过各种实验,弄清了什么植物对什么病有效,并在互联网上公布,唐僧很快就收到了世界各地的电子邮件,有的要治癌的药、有的要治胆结石的药、有的要治肝病的药…… 唐僧在寄药的同时也寄去了治疗效果回执单。经过日积月累,写成了《新本草纲目》,这本书在《本草纲目》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新药方,解决了医学上的许多重大难题, 为此,他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又怎样呢?

说来也怪,你别看猪八戒在取经路上贪吃、贪睡,可自从考入了清华大学网络系后,每天按时起床,从不迟到早退。这回他的大肚子可不简单,装满了奇妙的软件设计方案,连比尔·盖茨也望尘莫及。

悟空开店,人们好奇极了,都想到悟空百货公司去看热闹,只见门口贴着一张纸,上面写道:本公司用网络经营商品,您可以在网上选购,选好后,叫“伊妹儿”跑一趟,立即送货上门,花果山的小猴儿们个个都是优秀的送货员。悟空百货公司生意越来越红火,连锁店遍布世界各地。

沙僧每天在网上研究上市公司资料,一天到晚忙个不停,一会儿买绩优股,一会儿买网络股,一会儿买太空股,很短的时间内,他就成了亿万富翁,还设立了两家投资基金:取经基金和师徒基金。他筹建了学校、医院、养老院,成了远近闻名的慈善家。

师徒四人 经过风风 雨雨,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但他们并不满足,仍在继续努力,等他们取得新成果后,我再告诉你们。

上一篇:本专科预防医学教学下一篇:高中物理教师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