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方式

2024-09-20

保护方式(共11篇)

保护方式 篇1

摘要: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有效运行在我国电力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针对剩余电流保护器分级保护的方式和正确运用措施做出了分析, 重点阐述了剩余电流保护器的分级保护方式以及参数选择, 以及其在电力系统工作时出现的问题, 进一步分析解决措施, 加强对其保护探究, 以期实现我国电网事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剩余电流保护器,分级保护,运用,措施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分级保护方式在我国电力系统运行和普遍配置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低压电网中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是一种有效的防护措施, 防止人身触电、电气火灾及电气设备损坏等。剩余电流断路器的分级保护措施不但具有把检测剩余电流的功能, 还具备断开主电路的功能, 将两者组合在一起, 此外, 保护器对线路进行过载和短路保护, 缩小了线路装置的体积, 降低了制造成本, 大大提高了对电力系统的保护水平。近年来, 随着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分级保护, 使得其在电网运行和维护中迅速普及, 具有覆盖范围广、应用程度高、普及速度快等特点, 作为我国电网产业保护的基础性配备, 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保护作用, 针对不同的地域性电玩,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发挥着分级保护的作用, 延伸到城市乡村的各个角落, 此外, 是我国电力系统安全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具体表现为其具有高度的自动化安全设施上面, 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 其分级保护装置能够通过快速反应报警装备, 及时的告知电力工作人员, 保护电力系统元件的正常工作和运行, 并且自动化的切断障碍元件, 保护整个电力系统安全运行, 避免电力危险事故发生, 既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电网系统的稳定、畅通、安全运行, 同时也为减少企业经济损失、保障人民人身安全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继而也保障了我国电网运行的安全、高效与稳定。

一、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正确运用原则

1推广和使用现代最新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技术。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使用和布置要根据现在的电力系统标准设计的要求, 推广和使用先进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在设计过程中, 要注意借鉴以往工程的电力系统分配安装的理念和技术, 不断的吸取经验教训, 不能局限于一套分级保护标准方案的设计, 根据现实工程实施的实际情况, 发挥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正确使用和布置进一步优化, 创新标准设计。

2不断地更新技术和设备, 优化整体布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分级保护同时也要跟随时代和科技的步伐不断优化, 即使的采用和引进新的技术设备来充实电力系统设置布局的调整, 积极的改进布置优化方案, 具体的在通讯设备、专用通信室、低压室、配电屏等改进更新, 结合现代网络监控系统的发展, 使得电网网络自动化运行操作, 减少人为事故的发生, 最大限度的应用科技创新来使得电力系统保护和布置优化成为可能和一种必然趋势。

3遵循“规范、巩固、提高、完善”的总设计方针。这是对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使用时的总体要求的体现, 遵循规范规章进行使用, 不断巩固保护器设置的基础设施, 加强规范的力度, 提高分级保护质量, 保证建设的科学可持续发展性, 完善总设计方案并且不断优化改进, 最大限度的提高剩余电流保护器使用的合理性和环境适应性, 促进电站的良性循环发展。

4将电力工程条件和规程规范协调统一。在低压电网中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是防止人身触电、电气火灾及电气设备损坏的一种有效的防护措施。剩余电流保护期的使用要在电力工程设计以及施工时, 不但要严格遵守工程实施的规范规章制度要求, 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的施工上的失误, 规范管理程序和保护器建设布置的流程, 同时, 要根据具体的电力系统布置的环境条件特点, 将工程施工规范规章和当地的环境条件想统一, 做到因地制宜的建设开发, 最大限度针对环境特点合理使用保护器的分级保护, 做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发展协调统一, 从而正确使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分级保护。发挥其在电力系统的重要维护作用。

二、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分级保护方式以及动作参数的选择

1正确选用分级保护方式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分级保护必须要进行合理的分级保护, 根据不同线路状况, 各级保护器的动作特性应保持互相协调的特性。在保护器分级保护方式中, 末端保护为居民住宅、生产企业车间、服务场所, 作为防止直接接触电击或间接接触电击损伤和电器设备损坏及电气火灾的保护。末端保护应装于用电设备的最近电源处;上一级保护为中间保护, 应具有末端保护的后备保护和防止电气线路单相接地短路引发火灾事故的功能。中间保护的位置应为负荷集中点的电源进线处, 如工厂企业内车间的进线电源处、服务场所、商业点的电源进线处、居民住宅楼的单元的电源进线处等。

2分级保护各级保护器动作参数的选择

各级保护均应选用带有短路、过载保护的, 具有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功能的断路器, 末端保护应选用高灵敏度、快速动作型的保护器, 其额定剩余动作电流IΔn≤30mA, 额定动作时间Tn<0.1s;末端保护的上一级, 中间保护其额定动作电流应与末端保护动作电流有2倍以上的级差, 动作时间上有0.2s的级差。中间保护选用延时性保护器, 额定电流IΔn=60~100mA, 额定动作时间Tn=0.3s;总保护应选用延时型保护器, 额定动作电流应根据线路具体情况确定, 不应小于300mA, 额定动作时间Tn=0.5~1.0s。

三、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有效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选型上:要以高质量为保证, 在比较保护器的质量、性能、价格比的基础上, 认真选择合适的保护器, 不可以价格作为唯一选择依据。国家对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生产有严格的管理规定, 保护器必须经过国家级的安全质量认证合格后, 方可准入市场。因此, 在设备选型时, 要坚持质量安全原则, 选择高质量的保护器, 做好防护安全保障。

其次, 正确安装、接线: (1) 根据安装部位和保护功能的需要, 合理选择保护器型式及其各项动作参数; (2) 按保护产品说明要求正确安装; (3) 正确接线, 低压系统为TN-C保护系统时, 保护器负载侧的设备的接地保护线必须改为按TT系统的独立保护接地, 中性线不得重复接地, 不得作为保护线。

此外, 正确认识保护器的“动作”: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能够按照功能要求, 应在发生人身直接接触电击及间接接触电击、电气设备绝缘故障时, 使其金属外壳带电或电气线路故障, 泄漏电流增大和自然泄漏电流过大时, 及时切断电源起到保护作用。所以, 当保护器发生动作时, 应认真查找原因, 及时处理, 不可因受短时断电的影响, 随意判断为误动作, 避免造成事故。

综上,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保护装置是为确保用电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防止直接接触电击事故中,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作为一种附加保护措施是必不可少的;而在间接接触的漏电电击防护上也只是一种安全防护性的安全措施。在目前的防护措施中,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体现了明显的在安全防护的优越性, 同时也存在许多的不足。所以, 为了更加全面的进行用电安全防护, 安装剩余电流保护装置, 正确使用剩余电流保护器是必要的, 但不能代替其它各项用电安全防护措施。还要注意的是, 在安装和使用电线、电器设备时, 要严格按国家规定的法规、标准以及要求, 根据实际安装情况, 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以便确保用电安全, 提高防护性能。

四、加强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正确运用, 提高电力系统的分级保护能力

随着我国电网事业的快速发展, 各种电线生产企业的竞争不断加大, 对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继电保护装置中, 种种因保护器质量问题导致的短路安全事故也不断发生, 安装质量不高、负荷过重、配电设备没有进行定期检修等原因同样成为制约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障碍。由此,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在加强监督电网线路的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质量上进行严格要求, 以期提高线路质量, 这是加强继电保护的基础性建设, 以保证我国电网稳定长期有效运行。

2提高工作人员的作业能力, 定期进行技能培训学习, 技术监督和指导, 加强员工的从业资格的考察与训练, 不断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配电网知识。

3建立现代网络科学化管理设施, 提高电网操控监督效率, 为实现配电网继电保护提供一个安全、科学、高效的网络化管理环境, 建立事故应急机制体系, 完善事故预警机制, 从而提高处理障碍的能力。

此外, 由于各种环境、气候、地理等方方面面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差异, 所造成的各种关于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系统故障也多种多样, 针对不同的故障管理, 采取不同的恢复措施, 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电力工作当中注意搜集配电线路数据信息、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 总结经验教训, 并且通过加强各相关部门的交流与合作, 不断的发现剩余电流保护器装置的故障问题, 研发新技术, 推广使用, 这样, 才能提高抗干扰能力, 以便于及时发现和解决电网运行故障, 保障供电系统的稳定, 为我国配电线路以及电力事业的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和发展机制。

参考文献

[1]许建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5.

[2]钟自勤.继电保护装置及二次回路故障检修典型实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3]樊志忠.10kV电力变压器在供电系统中常见的故障及做好继电保护的措施[J].建材与装饰 (中旬刊) , 2007, 8 (10) :55-56.

[4]邹阳.论供电系统中电力变压器的继电保护措施[J].广东科技, 2008, 8 (10) :45-46.

[5]曾祥君, 尹项根, 陈德树, 等.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改造讨论[J].电网改造, 2000 (10) .

保护方式 篇2

壮族乡村传统工艺的产业化开发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只有建立科学发展机制,充分整合各方面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才能实现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综观壮族乡村传统工艺的具体情况,科学发展机制的确立应包括政府主导机制、民众参与机制、专家指导机制的构建。

(一)政府主导机制

民族地区乡村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是关乎国家建设、民族发展的大事,这决定了该举措本质上应该是一种政府化行为。因此,壮族乡村传统工艺的抢救、保护、传承、开发、研究、创新等整个过程都应以政府为主导。当前,壮族乡村传统工艺产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扩张的能力十分弱小,其组织形式普遍处于原始状态,表现为规模偏小、经营分散、结构单一、关联度低等。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市场指导。市场是乡村传统工艺品的发展载体,也是其生命力的体现。目前壮族乡村传统工艺市场的开拓是广大壮族乡村村民颇为关注的问题。对市场进行调查和预测是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因为村民们只有在了解市场动向的前提下才能及时调整产品的品种和质量。受社会历史及地理环境的影响,目前壮族乡村民众的信息交流渠道相对狭窄,加之村民整体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因此仅依靠村民力量根本无法完成对传统工艺市场的调查与评估。所以,当地政府应该加大对乡村传统工艺市场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力度,组织相关的专家学者及有关单位对乡村传统工艺产业进行正确的市场指导。2.活动支持。壮族乡村地区普遍具备“文化丰厚、民风淳朴、风景宜人”的特性,广西靖西县旧州绣球村就素有“风景小桂林、气候小昆明”美誉,近年来有关调查结果充分显示,旧州的自然环境、文化遗存、社会结构、经济状况和精神生活仍保存在一种比较完整的文化生态中,是一个难得的、活生生的、底蕴深厚、不断发展的文化整体[2]。壮族乡村特有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为政府在当地举办相关文化活动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当地政府可以通过举办各类民俗文化活动,以“文化搭台”的形式实现“经济唱戏”的目的,如通过举办绣球文化旅游节、绣球文化艺术节等吸引专家来调研、商人来考察、游客来观光,节庆带来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势必为壮族乡村传统工艺产业赢来商机与生机。3.资金帮扶。资金紧缺是壮族乡村传统工艺产业发展的桎梏,也是目前当地农民无法自行解决的难题。因此,政府有必要对其进行积极适当的资金帮扶,既要安排必要的研发启动资金,也要兼顾广告宣传、技术培训、技艺保护等方面的费用资助。对于资金的来源,政府除财政拨款外,还应鼓励民间资本的参与,采取投资与受益相挂钩、民办公助等原则进行多渠道筹集。此外,还可借助乡村的传统信仰文化组织相关民俗活动进行社会募捐等。

(二)民众参与机制

扎根乡土、依附自然的乡村传统工艺是源于乡村、基于乡村的草根文化。广大乡村民众是乡村传统工艺主要的创造者和传承人。离开乡村民众的广泛参与,乡村传统工艺的保护和开发将无从谈起。为此,应该注重落实民众参与机制,通过激励、抢救、带动等方式充分利用乡村民众的力量推动乡村传统工艺的保护和开发。1.激励创业。为了树立乡村传统手工艺人的信心,激发其创业热情,进而壮大乡村传统手工技艺的人才队伍,政府相关部门一方面应该着手组织建立乡村手工艺人档案,收藏他们的作品,同时组织策划相关活动,如乡村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竞赛、乡村传统工艺产业品牌创新人物评选等活动,通过设立相关奖项和颁发证书,使人们树立尊崇乡村文化艺术的人才价值观,激发人们在手工艺产业方面的创业热情。另一方面,积极推荐农民艺术家申报“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广西民间工艺大师”等荣誉称号,让乡村传统手工艺人的技艺及成果得到肯定,从而提高他们的创业信心、激发创业热情。2.抢救人才。高尔基曾说:“一个民间文艺家的逝世,相当于一座小型博物馆的毁灭。”[3]对于壮族乡村绣球技艺,乡村传统手工技艺能手往往是绣球文化的主要传承者和绣球产业化开发的主力军,但一些手工技艺能手多是年迈老者,年轻能手寥寥无几,如不采取相关补救措施,必将造成“人走技失”的局面。例如,最具特色的旧州绣球绣制工艺“堆绣”,目前只有极个别老人掌握,24股的堆绣技艺目前已经失传。而从总体上看,旧州年轻一辈绣工的技艺与老一辈相比,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可见,抢救技艺人才势在必行。具体有以下几种做法:一是鼓励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实现传统手工技艺的跨代传承,如动员开展家族(庭)式传承,即鼓励祖辈与父辈将技艺传给子辈与孙辈;组织实施师徒式传承,即乡村传统工艺协会通过办班培训或通过资深艺人招收门生,将技艺传给学员或学徒;等等。二是组织相关部门及时深入采访年迈的乡村传统工艺能手,通过调研―整理―归档等程序,建立乡村传统工艺能手的资料库。3.带动学习。目前,乡村教育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广大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滞后,部分义务教育学校不达标,青壮年文盲仍然存在。以广西靖西县旧州绣球村为例,目前当地村民的文化程度大多为小学或初中水平,其薄弱的文化基础及思想意识的`局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旧州绣球产品整体质量的提升。如巨型绣球的制作,巨型绣球的造型设计涉及代数、几何等知识,球体的巨幅图案也需要更高的设计、绘画与刺绣技艺,而当地大多数手工艺人因缺乏必备的知识,所以对绣球制作显得力不从心。对此,当地有关部门可以针对绣球生产所涉及的文化知识,通过文化培训等形式对当地民众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带动民众学习。

(三)专家指导机制

实践证明,通过组织专家实地考察、开会研讨、撰写论著等方式,对乡村文化进行针对性、全方位研究,既有助于人们了解乡村文化的个性特征,继承发展和开发利用乡村文化,又有利于对外宣传,提高乡村文化的知名度。构建专家指导机制,应该落实以下两点:1.创设研究平台。所谓的“研究平台”,一是研究基地,如依托专项试点项目建立的“政府主办”式研究基地、由政府联合科研机构或高校共建的“官学合作”式研究基地以及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根据自身研究需要自行选择某一乡村作为研究点的“民间自办”式研究基地等;二是生态博物馆或生态保护区,如在广西靖西县旧州绣球村建成的壮族生态博物馆,这为专家学者研究旧州壮族绣球手工技艺及其保护开发提供了平台;三是经济文化示范点,如广西靖西县旧州绣球村被文化部选定为“第三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这为旧州绣球技艺的保护开发创造了积极的环境。2.实施对接指导。研究成果只有用于指导实践才能发挥其智力支持的作用。对于乡村传统手工艺,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实施不同的对接指导形式:其一是“专家―民众”形式,即专家启动其研究成果直接指导乡村民众;其二是“专家―政府―民众”形式,即专家把研究成果提交当地政府,再由政府相关部门组织指导乡村民众;其三是“专家―企业―民众”形式,即专家把研究成果转让企业,再由企业通过培训等方式指导乡村民众。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以旧州绣球为代表的壮族乡村传统工艺产品开始走向市场。受其所处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壮族乡村传统工艺产业仍然处于相对盲目的发展状态,生产和销售均有待改进与提高。要打破当前的发展桎梏,应该启动创新理念,着手对“产”和“销”问题进行调整。

(一)生产策略创新

目前,绣球产业的开发经营者缺乏对市场的敏锐观察与理性分析,这导致绣球产品的生产缺乏针对性,商品种类相对单一,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绣球产品的销售面,制约了绣球产业的发展。要解决以上问题,最主要的应该从绣球的功能入手。从文献资料看,绣球最初是壮族男女求偶传情的产物[4]。以绣球传情求偶的习俗至今在壮乡仍有所保留,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年代的更替,当今绣球已不仅是壮乡男女的爱情信物,更多情况下还可以充当多样化的商品角色。因此,应根据市场需求了解并拓展绣球的现代功能,有针对性地对绣球进行分门别类的加工制作,例如可生产成双结对的“情侣用品”类绣球、囊括挂饰、摆饰、香球、贺礼等多种形式的“生活用品”类绣球、用于点缀装饰盛大节庆活动会场的“节庆饰品”类绣球、附属于当地旅游业的“旅游纪念品”类绣球、附属于民族体育赛事和民间游娱活动的“体育用品”类绣球,等等。如上所述,通过丰富绣球的产品种类来扩大绣球的市场功能,而绣球市场功能的扩大势必为绣球赢来更广阔的销售市场和更多的消费者。

(二)营销策略创新

当前,手工艺品开发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手工艺产品面临着供大于求的局面,因此营销问题理应成为开发商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1.文化促销。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对文化作了定义:“文化是一个综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所掌握的其他能力和形成的习惯。”[5]由此可以看出,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产品一旦被赋予文化因素后,其身价就不仅仅是物质因素的总和,其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也将随之提升。如旧州绣球是当地壮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特色鲜明,这是制造绣球销售亮点的重要筹码。为此,产业经营者应该注重挖掘绣球的文化意蕴,如在颜色上,绣球的主色一绿色象征着壮族世代赖以生存的物质生产文化―――稻作文化,主色二黄色反映了壮族古老的信仰文化―――土地膜拜,主色三红色体现了壮族民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鲜艳的色彩搭配彰显了壮族人民热情勇敢的性格、自然纯朴的感情以及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活观念,等等。将绣球的文化意蕴融入销售环节,通过文字图片的宣传介绍和促销人员的讲解,势必能让无形的文化价值转为有形的产品价值,从而提升绣球对消费者的吸引力。2.平台促销。构建多样化的产品销售平台是广开产品销路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可以借助当前科技迅猛发展、大众传播媒介日趋丰富的大好形势,通过互联网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传播媒介构建网络销售平台;另一方面,可以依托当地发展势头良好的旅游业,以旅游为销售平台,将壮族乡村传统手工艺产品融入当地旅游文化产品的销售行列。此外,举办壮族乡村手工艺品展销会等标志性节庆活动也是构建绣球销售平台的有效途径。3.广告促销。在众多促销手段中,广告无疑是最有力的工具之一。广告界有一句行话:“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你推销商品就已经成功了一半。”[6]因此,在对壮族乡村传统工艺产品进行宣传时,应该策划好可以唤起人们注意的醒目标语和响亮口号,如旧州绣球可以将广告语设计为“购旧州绣球,游美丽壮乡”、“旧州:精美绣球眷恋的地方”、“好绣球、旧州造”等。另外,广告代言人的选定也非常关键。物色广告代言人,其重要的准则之一就是在产品与人物之间找到一种价值诉求与文化内涵的融通,使广告代言人与产品共同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对于旧州绣球广告代言人的遴选,在影视圈中因扮演“刘三姐”而声名大振的艺人可考虑列入人选的范围,因为绣球与刘三姐是一脉相承的:其一,绣球是壮族民间传说中刘三姐送给阿牛哥的定情信物;其二,电影《刘三姐》的重演是绣球脱离“四旧”、逐渐被社会认同的新起点。

“品牌是一种艺术,是一种能将产品与消费者的认可迅速连接的时尚文化;是一种能引起消费者情感共鸣、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的多重财富。”[7]要实现壮族乡村传统工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发经营者应当树立起品牌意识。

(一)落实商标

落实商标是对知识产权的重视,也是通过法律途径树立和保护自有品牌的重要手段。商标是品牌最光荣的象征,一枚好的商标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商家创造利润。旧州绣球商标的设计,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特色化。壮族乡村传统工艺是特定乡村地区的民族传统工艺,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民族性、传统性特点,可将这些特性考虑成为其商标设计重点凸显的优势因素。第二是提高知名度。将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和群众基础的因素融入商标设计中,有助于商标在最短的时间内为消费者所熟悉和认可。旧州绣球在商标的设计上就具备有利的知名因素,如具有“中国绣球之乡”美誉的产地旧州,再如在当地技艺精湛、曾荣获多项荣誉称号的杰出绣球能手,等等。第三是具有合法性。近年来不少商标的设计尤其是区域民族产品商标的设计引来了诸多非议和官司,因此壮族乡村传统工艺产品商标的设计应注意吸取前车之鉴,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等法律的基础上完成。

(二)优化包装

商品包装是附属于内装商品的特殊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同时又是实现内装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重要手段。目前壮族乡村手工艺品普遍没有采用正式的商品包装,这使其商品价值大受影响,非常不利于产品品牌形象的塑造。如何给乡村手工艺品设计合理有效的商品包装,首先是凸显特色。壮族乡村传统工艺产品的包装既要体现民族特色,又要兼顾地方特色,如可以在包装的正面,将工艺产品的精美形象、关于传统工艺文化意蕴的文字介绍以及山清水秀的壮族乡村图景,经过现代技术处理,整合成情景交融的广告图,以吸引消费者。其次是注重适用。壮族乡村地区众多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材料都不具备防潮、防尘及抗污染的功能,所以壮族乡村传统工艺的包装要适用于抵抗外界环境的破坏。另外,介于绣球的购买者有跨省份,甚至是跨国的特点,所以包装还应注重迎合目标市场的接受需要,如包装上的产品文字介绍应同步体现壮文、汉字、英文三版说明。再次是体现美观。基于壮族乡村传统工艺产品外形精美的特点,可以在包装盒的其中一面设置由透明材料作成的视窗,这样既不影响密封的效果,又可以让购买者透过视窗欣赏到工艺品的精美形象。

(三)有效宣传

创新的宣传方式对塑造、打响品牌至关重要。传统的宣传方式,如文字、图片的纸质介绍或影视、网络的立体传播,在宣传的广泛性、深刻性和持久性上有着不同程度的局限,所以,壮族乡村传统工艺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寻求更合理有效的宣传方式。例如,借助会展进行宣传。“所谓会展经济,是指通过举办大型会议、展览活动,带来商流、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并形成一个以会展活动为核心的经济群体。”[8]通过会展宣传新兴产业或特色经济往往能够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近年来,随着壮族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会展经济在当地发展迅速,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一年一度在南宁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该博览会以“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共享合作与发展机遇”为宗旨,涵盖商品贸易、投资合作和服务贸易三大内容,是中国和东盟扩大商贸合作的新平台。广西的壮族文化与东盟诸多国家的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文化特性,抓住博览会这一有效平台,深入宣传特色鲜明的壮族乡村传统工艺与壮族乡村传统工艺产业,将壮族乡村传统工艺融入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轨道中。再如,借助高校进行宣传。近年来,广西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推动了广西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办学效率的提高,广西高等教育形成了“立足东盟、面向世界、开放―合作办学”的新局面,高校的国际交流活动越来越频繁。与高校对接的宣传即利用高校这个平台宣传壮族乡村传统工艺,如可以选择广西的部分高校,在每学年新生入学之际向外国留学生赠送壮族乡村传统工艺产品。首先,此种做法属于公益行为,没有商业气息,更易于产生宣传效应;其次,投资少但却可以产生跨区域跨国界的宣传效果;再次,宣传活动对象是高校的师生,他们是社会上文化素质较高的群体,其产生的社会内化力比一时的直接销售力意义更深远。此外,还可以借助名人、借助节庆、借助活动进行宣传,这些宣传方式均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联动开发

EPON网络的保护方式研究 篇3

关键词:EPON;保护方式;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TN9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0)10-0089-02

1EPON概述及关键技术

1.1EPON概述

随着互联网宽带业务的飞速发展以及IPTV、VOIP等多种多媒体新业务的产生,运营商为用户提供的业务形式已经由单一电话业务发展到多媒体、大带宽的各种新业务,为了适应对接入网宽带化的发展要求,无源光网络(PON)应运而生,它具有节省光纤资源、对网络协议透明的的特点,在光接入网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以太网(Ethernet)技术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以其简便实用,价格低廉的特性,几乎已经完全统治了局域网,并在事实上被证明是承载IP数据包的最佳载体。随着IP业务在城域和干线传输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攀升,以太网也通过在传输速率、可管理性等方面的改进,逐渐向接入、城域甚至骨干网上渗透。而以太网与PON的结合,便产生了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它同时具备了以太网和PON的优点,正成为光接入网领域中的热门技术。

一个典型的EPON网络系统由光线路终端(OLT)、光分配网络(ODN)、光网络单元(ONU)/光网络终端(ONT)组成。如图1所示。

OLT:作为EPON的核心,应实现以下功能:

向ONU以广播方式发送以太网数据;发起并控制测距过程,并记录测距信息;发起并控制ONU功率控制;为ONU分配带宽,即控制ONU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发送窗口大小;其它相关的以太网功能。

ODN:由无源光分路器和光纤构成。

ONU/ONT:ONU/ONT为用户提供EPON接入的功能:选择接收OLT发送的广播数据;相应OLT发出的测距及功率控制命令,并作相应的调整;对用户的以太网数据进行缓存,并在OLT分配的发送窗口中向上行方向发送。

其它相关的以太网功能。

1.2EPON的关键技术

EPON系统中引入了许多先进的核心技术,也正是由于这些核心技术的引入,使得EPON与其他现有类似技术相比具有更多的优势,从而得以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1.2.1上、下行接入技术

下行采用广播方式: OLT通过1:N的无源分路器将以太网帧以广播方式发送给每个ONU(N为4-64),这类似于共享媒质网络。每一个数据帧的帧头包含ONU在OLT中注册时分配的、特定ONU的逻辑链路标识(LLID),该标识表明数据帧是给ONU(ONU1、ONU2……ONUn)中的唯一一个。另外,部分数据帧可以是给所有的ONU(广播式)或者特殊的一组ONU(组播)。

上行采用时分多址接入技术(TDMA):EPON采用时分多址接入技术分时隙给ONU传输上行数据。当ONU注册成功后,OLT会根据系统的配置,给ONU分配特定的带宽。在采用动态带宽调整时,OLT会根据指定的带宽分配策略和各个ONU的状态报告,动态的给每一个ONU分配带宽。

1.2.2物理层关键技术

在EPON物理层,EPON的点对多点的特殊结构和时分多址的接入方式决定了ONU发送机是工作在突发发送的模式下的,并且点对多点的特殊结构还导致了各ONU的数据帧延时不同,可能会引起数据在时域碰撞。所以在EPON的物理层引入了突发数据发送技术、突发数据接收技术、突发时钟恢复技术以及测距技术等手段来解决以上问题。

2EPON网络保护方式的探讨

EPON网络建设完成后,为了保证业务持续正常地开展以及当EPON网络出现故障时,能将影响能够降到最低,我们有必要对其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目前根据保护的侧重点和范围,主要有两种保护方式:骨干光纤保护方式和全保护方式。

2.1骨干光纤保护方式

EPON采用点到多点的树形拓扑结构,骨干光纤的故障会导致其所属的所有ONU均无法与EPON网络通信。因此,骨干光纤的生存性将影响到整个EPON网络的可靠性。

骨干光纤保护方式中,OLT侧的主、备两个PON模块的端口分别通过骨干光纤的主、备两条光纤连接到一个2:N分路器的两个端口,从分路器到ONU侧采用常规连接。如图2所示。

2.2骨干光纤保护方式的特点

①在OLT主用PON模块处于工作状态时,备用PON模块处于冷备份状态。如果主用光纤出现故障或主用PON模块失效,启用备用的光纤和备用PON模块。倒换到备用PON模块时,冷备份的备用PON模块中的信号发射模块被激发到正常工作状态需要一段较长时间,但不需要倒换协议。

②这种方式下,OLT侧需配置主、备两个PON模块,骨干光纤需铺设主、备两条光纤,从而实现对骨干段光纤的保护,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③此保护方式仅限于对骨干光纤的保护。

④不需要对现网中的ONU做任何改动就可以把无保护的EPON网络升级为光纤骨干保护的EPON网络,能提高一定的故障恢复能力,实现起来相对容易,成本较低。

2.3全保护方式

全保护方式中,OLT侧的主、备两个PON模块的端口通过骨干光纤中的主、备光纤分别连接到一个1:N光分路器的端口。每个ONU通过主、备两个PON模块与两个独立的光分路器实现双归属连接。如图3所示。

2.4全保护方式的特点

①OLT备用模块采用热备份方式,切换在每个ONU上进行,需要切换协议,但时间较短。由于ONU侧一个端口始终处于空闲状态,会造成带宽利用率低和资源的浪费。

②这种方式OLT和ONU均需配置主、备两个PON模块,骨干光纤需铺设主、备两条光纤,需设置两台分路器,以及对每个ONU铺设主、备两条接入光纤,从而实现对EPON网络系统中每个网元的保护,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③此保护方式可提供全面的单点失效保护,可靠性高。

④全保护方式由于需要PON模块、ODN、ONU的双备份,实现难度较大,成本很高。

3结语

在互联网应用和接入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EPON技术以其高带宽、低成本、与现有以太网兼容性高等优势,逐渐成为运营商提供新业务和接入网网络建设的主流。从接入网的管理角度看,为加强接入网的可靠性,EPON网络的保护结构是必须要考虑的。因此,文章着重对EPON网络的主要保护方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希望通过分析和对比EPON网络的各种保护方式,使读者能够对EPON网络的主要保护方式及各自的优缺点有更全面的了解,并为今后EPON网络的建设、改造和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陈雪.无源光网络技术[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

[2] 郎为民,郭东生.EPON/GPON从原理到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保护性耕作地表覆盖方式探讨 篇4

1. 立秆覆盖:

玉米收获后, 秸秆立秆越冬。春播前用圆盘耙或灭茬机处理秸秆根茬, 形成下茬整个生育期的覆盖。

2. 留高茬覆盖:

玉米收获后收割秸秆, 留300~400mm的高茬, 立茬越冬, 春节前后用2BISJ-2110型碎茬精量播种机一次完成碎茬、深施肥、播种等多项作业。碎茬覆盖整个生育期。

3. 耙压秸秆覆盖:

玉米收获后, 用圆盘耙耙压秸秆, 形成全程覆盖。

4. 秸秆粉碎浅旋耕覆盖:

玉米收获后, 用4QW-155B型秸秆切碎还田旋耕机一次将秸秆根茬粉碎并浅旋耕, 形成全程覆盖。浅旋耕的目的是防止粉碎的秸秆被风刮走或被火烧。

各种覆盖方式的效果是减少水土流失, 抑制农田扬沙。能否减少水土的流失可通过农田土壤含水量, 风蚀量大小看出。下表列出了我们进行效果监测测得的各种覆盖方式的土壤含水量、输沙量。

表中含水量为春播前0~30cm耕层的平均值;输沙量为10cm、25cm、60cm、150cm五个高度层输沙量的总和 (风速8~13m/s, 风蚀历时7h) 。

从上表可以看出, 四种覆盖方式中, 立秆覆盖的保水保土效果是最好的。

通过对比试验亦证明各种覆盖方式存在的问题:

立秆覆盖方式在休闲期保水保土的效果好, 但在春播前为保证播种质量, 采用圆盘耙或灭茬机处理秸秆根茬, 这样做带有浓厚的传统耕作色彩, 不但对土壤扰动大, 形成犁底层, 而且掩埋了大量秸秆, 降低了地表覆盖率和覆盖量, 使得表土松散细碎, 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 加快了土壤水分蒸发, 加重了扬尘, 降低了保水保土效果。

耙压处理秸秆根茬时会产生土壤形成犁底层的问题, 而且还掩埋了一定量的秸秆, 降低了地表覆盖率和覆盖量。

浅旋耕的目的是将粉碎的秸秆残茬与浅层土壤混合, 防止粉碎的秸秆被风刮走或被焚烧, 但秸秆粉碎浅旋耕覆盖方式改变了保护性耕作地表覆盖的初衷, 变地表覆盖物保护土壤成为土壤保护覆盖物, 加剧了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扬尘, 尤其在休闲期更为严重。

通过2008年的对比试验及效果监测, 结合龙江县各乡镇秸秆资源量不同, 秸秆综合利用程度不同的实际情况分析, 立秆覆盖方式和留高茬覆盖方式是最适合当地应用的地表覆盖方式。

留高茬覆盖的保土保水效果虽然不是最好的, 但其覆盖方式非常适合那些人均耕地面积少, 秸秆资源不丰富, 秸秆综合利用程度高的乡镇应用。但留茬高度一定要达到秸秆高度的1/3,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有合格的地表覆盖率和覆盖量, 才能是真正意义上的保护性耕作。

保护方式 篇5

关键词 SDH自愈环保护 通道保护环 复用段保护环

中图分类号:TN91 文献标识码:A

数字同步网是通信网的三只支撑网之一,是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保证网络定时性能的关键。随着光线通信技术和网络的发展,PHD遇到了许多困难。在技术发展的推动下,美国提出了同步光纤网(SONET)。1988年,ITU-T参照SONET的概念,提出了被称为同步数字系列(SDH)的规范建议。SDH解决了PHD存在的问题,是一种比较完善的传输体制,现已得到大量使用。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要求通信网能提供多种多样的电信业务,通过通信网传输、交换、处理的信息量将不断增大,鉴于目前通信网络组网模式的复杂性、多样性,通信网络的安全性和生存性也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自愈环的概念由此而生,SDH自愈环保护就是提高安全性和生存性的手段之一。

1 SDH自愈环结构分析

SDH自愈环结构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即通道保护环和复用段保护环。对于通道保护环,业务量的保护是以通道为基础的,倒换与否按离开环的个别通道信号质量的优劣来决定,通常利用简单的通道告警指示AIS信号来决定是否应进行倒换。而对于复用段倒换环,业务量的保护是以复用段为基础的,倒换与否按每一对节点间的复用段信号质量的优劣而定。两者的重要区别:前者往往使用专用保护,即正常情况下保护段也在传业务信号,保护时隙为整个环专用;后者往往使用公用保护,即正常情况下保护段是空闲的,保护时隙由每对节点共享。

按照进入环的支路信号与由该支路信号分路节点返回的支路信号方向是否相同来区分,可以将自愈环分为单向环和双向环。单向环中所有业务信号按同一方向在环中传输,而双向环中,进入环的支路信号按一个方向传输,由该支路信号分路的节点返回的信号按相反方向传输。按照一对节点间所用光纤的最小数量来区分,还可以划分为二纤环和四纤环。

2自愈环结构及保护机理

2.1两纤单向复用段保护环

图1两纤单向复用段保护所示,S表示业务光纤,P表示保护光纤,支路信号从S1光纤插入,P1光纤一般空闲。各节点中高速线路上都有一个保护倒换开关。B、C间光纤断后,B节点开关倒换,S1上的AC线路信号经P1沿相反方向传到C节点,经C节点倒换开关再从P1光纤回到S1光纤落地分路。

2.2四纤双向复用段保护环

图2中,两根业务光纤S1、S2构成双向业务通路,两根保护光纤P1、P2构成双向保护通路。从节点A进入环以C节点为目的地的信号沿S1按顺时针方向传输,从C节点到A节点的信号沿S2按逆时针方向传输。P1、P2一般是空闲的。四纤双向复用段保护环存在着两种保护方式:段保护方式和环保护方式。如果两节点间发生同时影响业务通路和保护通路的故障,如四纤同时被切断或节点故障,用环保护,即:当B、C节点间光缆被切断后,B、C两节点执行倒换,S1与P1沟通,S2和P2沟通,AC业务由S1转到P1光纤上传输CA业务由S2转到P2光纤传输。当故障只影响到业务通路的时候,如发送、接收设备故障或只是业务光纤被切断时,应采用段保护方式,类似于1+1保护系统,即:当B、C节点间业务光纤被切断后,A、C节点进行倒换,A节点将S1、P2光纤沟通,C节点将S2与P1沟通,S1信号由P2传,S2信号由P1传。环保护要占用整个保护通路,因此环倒换开关与段倒换开关不能同时启动,段倒换开关的优先级应较高。

2.3两纤双向复用段保护环

在上面提到的四纤环中,S1、P2上信号的传输方向相同,S2、P1上信号的传输方向相同,在两纤双向复用段保护环中,将S1、P2上的信号合为一根光纤来传输,S2和P1上的信号也合为一根光纤传输,都各占一半时隙。S1/P2光纤上业务时隙携带的信号由S2/P1光纤上保护时隙来保护,S2/P1上的业务信号由S1/P2上的保护时隙执行保护。在这里一条光纤上既传业务信号又传保护信号,当光缆或节点发生故障时,总是同时影响工作通路和保护通路,所以不能应用段保护方式。图3两纤双向复用段保护

2.4两纤单向通道保护环

图4两纤单向通道保护,所有业务信号都沿顺时针方向在S1光纤上传输,同时在保护光纤上沿逆时针方向传输着同样的备份信号,如B、C间光纤断,S1上的业务信号丢失,则接收节点处开关倒换,接收从P1上相反方向传来的备份信号。两纤单向通道保护环实际上是单端操作的1+1保护倒换系统。

另外还有两纤双向通道保护环。两纤双向通道保护,两纤双向通道保护环中其1+1方式与单向保护环基本相同,只是返回信号沿相反方向返回,主要优点是在无保护环或将同样ADM设备应用于线性场合下具有通道再利用功能,使总业务量增加。

3 SDH技术发展展望

3.1 SDH网络管理发展

SDH是由软件控制的复杂系统和网络,大量借鉴了计算机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例如采用了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方法,UNIX操作系统,最新的关系数据库结构等。一个考虑周全、技术先进的灵活网管系统是SDH网技术成败的关键。因而一旦硬件系统研制成功后,大量的后续工作将集中在软件开发上。由于SDH技术处于发展阶段,ITU-T关于SDH网络级管理的建议还处于完善的过程中;在网管系统的横向兼容性方面,即多厂家能力,目前还处于研究开发阶段,需要与生产厂家配合进行软件版本升级,从而日臻完善。

3.2 SDH应用传输媒介扩展

在大多数情况下,传输网的媒介都是以光纤为主、无线为辅,在无线通信方面微波是一种重要的通信手段。SDH微波传输系统与现有的PDH微波系统兼容采用于PDH140Mb/s系统原有的频道间隔,即30MHz与40MHz两种,但需要传送的比特率更高。目前商用系统的速率是155Mb/S和2€?55Mb/s,正在研究622Mb/s系统,除微波外今后卫星通信也要向SDH过渡,以有建议将DXC功能安装在卫星上,今后还可能实现星上交换与星上处理。

在SDH自愈环保护方式中,通道保护和复用段共享保护的保护结构和原理各不相同,各有优缺点,在工程设计中,应综合考虑业务量的分布形式、不同业务种类要求的保护倒换时间、业务量的保护范围以及其成本和容量的关系对于分散业务,通道保护成本最高;对于集中业务,四纤双向复用段保护环的成本最高等因素来选择最适合的保护方式。SDH发展不仅成功地延长了SDH的技术寿命,而且提供了一个融合的简化的网络边缘,可以更灵活有效地支持分组数据业务,增强业务拓展能力,保护已有投资,降低网络成本和投资风险,有助于实现从电路交换网向分组网过渡和最终向融合网向发展。SDH在电力系统和局域网中将会得到大量的应用。

4结论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SDH技术作为一门新学科应用至今,现已日趋成熟,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靠性是光纤接入网网络建设的关键。对于节点数较多,首先建环形保护结构的地区,应采用单向通道倒换环,以减少通道分配的复杂程度。大容量光纤接入网采用STM-1和STM-4自愈环,小容量的光纤接入网采用改进的PDH自愈环。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完善现有网络,加快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为进一步拓展宽带综合业务,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帅.SDH网络的优化与改造探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3(20).

[2] 雷治国,王玲.SDH自愈环特点分析及应用[J].长沙大学学报,2010(05).

[3] 王海.传输网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方向[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5).

关于“两种保护接地方式”的思考 篇6

1“两种保护接地方式”的提法似有不妥

新版《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在3.4.1中规定:同一低压电力网中不应采用两种保护接地方式。在这里用“两种保护接地方式”来替代现有电工教科书及工具书中按照保护原理而命名的“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似有不妥。

1.1 保护接地的保护原理:

把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受电设备金属外壳与接地体作良好连接, 当受电设备绝缘损坏时, 可降低设备外壳的对地电压, 减小触电伤亡事故。

1.2 保护接零的保护原理:

把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受电设备金属外壳与低压电网的零线 (保护中性线) 直接连接, 当受电设备碰壳短路时, 形成了单相短路, 产生很大的短路电流, 电路中的保护装置 (熔断器、自动断路器) 迅速动作, 切断电源, 避免人身触电。

上述两种保护方式的保护原理各不相同, 不能因为“保护接零”的零线须多次重复接地, 受电设备金属外壳通过保护线和零线与地关联, 就用“保护接地”一个名称来统称两种不同的保护方式, 否则很容易造成混乱。如果一定要套用“保护接地”的话, 应分别以“TT制保护接地”和“TN制保护接地”来加以区别。

2 关于“同一低压电力网中不应采用两种保护方式”

同一低压电力网两种保护方式并存的现象客观存在:

a.目前运行中的TT系统的配电变压器和配电屏等的金属外壳实际上是接零, 受电设备的金属外壳实施接地, 这样, 同一低压电力网内实实在在存在两种不同的保护方式。

b.TN-C系统在城镇和电力用户得到推广应用,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 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都有接地的标志, 有关的安全宣传都是教人保护接地, 没有宣传保护接零。因此, 很多人只知道保护接地而不知道有保护接零。新版DL477-2001《农村低压电气安全工作规程》中的4.2.4条中, 没有区分TT系统还是TN-C系统, 规定“正常时不带电, 故障时可能带电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及配电盘 (箱) 应有可靠接地”。这个“接地”在人们的习惯思维中就是把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接地体良好连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在TN-C系统内有人采用保护接地是必然的事情。

如上所述, 既然同一低压电力网中两种保护方式并存难以避免, 因此必须采取如下措施防止发生触电事故:

a.零线必须多次重复接地, 多次重复接地后零线的总接地电阻必须控制在0.8欧以下。因为用户的保护接地电阻都在4欧以上, 当零线的总接地电阻控在0.8欧以下时, 如果发生保护接地的用电设备碰壳短路, 由于串联分压的结果, 零线的对地电压不高于36伏。如果碰壳短路的设备的保护接地电阻为30欧, 零线的对地电压不高于6伏, 这样就保障了实施保护接零的用户的安全。

b.生活用电、商业用电、农业用电和动力用户内的移动式电器、手持电动器具、临时用电设备、必须装设剩余电流末级保护装置。万一有保护接地的设备发生漏电时,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迅速动作, 切断电源, 消除了零线对地电压升高的必备条件, 保障了用电的安全。

c.逐步淘汰TT系统, 把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两种不同的保护方式统一为保护接零, 消除混乱的局面, 并要大力宣传和普及安全用电知识。

3 农村低压电力网也应推广TN-C系统

DL/T499-2001规程在3.4.1中规定:农村低压电力网宜采用TT系统, 城镇、电力用户宜采用TN-C系统;对安全有特殊要求的可采用IT系统。随着农村用电的增长和农电体制的改革, 必须提高供用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因此, 农村低压电力网也应推广TN-C系统。

3.1 TT系统必须实施的剩余电流总保护, 严重影响了供电的可靠性。农电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城乡供电一体化管理, 在农村, 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 由于生活用电和工业用电以及三高农业用电的迅速增长, 对供电可靠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农电体制彻底改革后, 供电企业要保障供电可靠率将会遇到巨大的困难, 造成用户损失时可能被追讨赔赏。

3.2 剩余电流总保护的额定剩余动作电流整定值大, 保护效果差, 作用不大。当断线落在较干燥的地面时,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不动作;如果此时发生触电事故, 流经触电者的电流小于额定剩余动作电流, 而大于30毫安时, 照样会造成触电死亡。剩余电流总保护是供电企业管理的设备, 会因此招来法律上的纠纷。

3.3 TT系统保护接地的防触电功能是极不可靠的。当受电设备发生碰壳短路时, 由于用户保护接地的接地电阻一般都在30欧左右, 配电变压器工作接地电阻4欧, 两个串联电阻分压, 受电设备的金属外壳对地电压为194伏。就算用户的保护接地电阻做到4欧, 这时受电设备的金属外壳对地电压也有110伏。因此虽有保护接地还是非常危险的。

3.4 TT系统的零线不能重复接地而增加了设备事故的几率。当零线由于某种原因开路时, 由于零线没有重复接地, 不能抑制零点漂移, 会造成大范围的单相受电设备烧毁事故。

OTN的保护方式及应用探讨 篇7

电信网络安全高于一切, 大业务量承载更需关注网络的生存性, 如何提供电信级保护 (50ms以内) 是对OTN技术的基本要求。本文结合OTN分层体系技术特点, 对OTN的主要保护方式进行探讨, 并提出不同保护方式的应用场景。

1 OTN的保护方式概述

ITU-T G.872定义的OTN分层结构为:光信道层 (OCh) 、光复用段层 (OMS) 、光传输段层 (OTS) 。其中:光信道层又分为三个电域子层:光信道净荷单元 (OPUk) 、光信道数据单元 (ODUk) 、光信道传送单元 (OTUk) 。

OTN技术完整体系结构包括了光层和电层。在光层, OTN借鉴了传统WDM的技术体系并有所发展, 在电层, OTN借鉴了SDH的映射、复用、交叉、嵌入式开销等技术。各层网络都有相应的管理监控机制和网络生存性机制。

OTN支持丰富的告警检测、提供专门的APS (自动保护倒换) 开销、支持电交叉矩阵, 具备了提供多种保护方式的良好基础。OTN电交叉连接技术已经成熟, 具备商用的条件。OTN光交叉技术由于存在集成度低、网络管理能力弱等特点, 还不适合大规模应用。OTN主要保护方式如表1所示。

各种保护方式所处的OTN网络层次如图1所示。

2 光层主要保护技术及其应用

OTN光层构成:OCh、OMS、OTS。光信道层 (OCh layer) 提供两个光网络节点间端到端的光信道, 支持不同格式的用户净菏, 提供包括连接、交叉调度、监测、配置、备份、和光层保护与恢复等功能。光复用段层 (OMS layer) 支持波长的复用, 以信道的形式管理每一种信号。提供包括波分复用、复用段保护和恢复等服务功能。光传送段层 (OTS layer) 为光信号在不同类型的光媒质 (G652、G653、G655光纤等) 上提供传输功能, 光传输段层用来确保光传输段适配信息的完整性, 同时实现光放大器或中继器的检测和控制功能。

OTN光层主要保护技术有:光线路保护、光复用段1+1保护、光通道1+1保护、OCh 1+1保护方式、OCh SPRING保护方式等。目前, 由于OTN光交叉技术在色散管理、OSNR与BER性能管理、功率均衡和优化等方面还有一些限制, 还不适合大规模应用。

2.1 光线路保护技术 (OLP)

保护原理:OLP采用双发选收或选发选收方式, 通过保护光纤实现对工作光纤的保护 (见图2) 。主要方式1+1保护方式和1:1保护方式两种。

(1) 1+1保护方式, 采用双发选收、单端倒换方式, A站发B站时, A站OLP同时将信号发往工作和保护光纤, B站OLP检测到工作光纤接收方向无信号时, 就选择接收保护光纤传来的信号.实现倒换。

(2) 1:1保护方式, 采用选发选收、双端倒换方式, 所有发送光功率均沿工作光纤传输, 保护光纤无业务信号。根据工作光纤和保护光纤的状况, 同时选择工作于主光纤或切换到备用光纤。

性能特点:不需要全网协议, 倒换时间小于50ms。

应用场景:适用于相邻站点间有备用光缆路由, 提供对主用光缆线路的物理保护。

2.2 光复用段1+1保护技术 (OMSP)

保护原理:OMSP在光复用段的OTM节点间采用1+1保护。发送端用l:2光分路器把光信号分成2路 (双发) , 一路提供给光工作复用段, 另一路提供给光保护复用段。在接收端用1×2光开关对接收光信号进行择优选择, 当光工作复用段发生故障时, 接收端用光开关进行倒换.选择由光保护复用段传送的信号 (见图3) 。

性能特点:1+1保护, 并发选收方式, 保护倒换时间与网络规模和组网复杂性相关, 某些情况下不一定能满足50ms的要求。

应用场景:对2个OTM站之间的所有波长同时提供保护, 只是对光缆和WDM的线路系统是备份的, 而WDM系统终端站的业务终端和复用器/解复用器则是没有备份的。对光纤资源的需求成倍增加, 并需要在主备用路由上均建设光放大器。

2.3 光通道1+1保护 (OCP保护方式)

OCP保护方式是基于单个光波长保护, 可以在光通道层实施1+l或1:n的保护。通过OCP板将客户侧信号输入到不同WDM系统的OTU中, 通过并发选收的方式实现对客户侧信号的保护 (见图4、图5) 。

有两种保护方式:

(1) 基于光通道1+1波长保护方式, 用于客户侧信号的并发选收;

(2) 基于光通道1+1路由保护方式, 用于波长信号的并发选收。

性能特点:业务信号在发送端被永久桥接在工作系统和保护系统, 在接收端监视从这两个线路通道收到的业务信号状态, 并选择更合适的信号。不需要APS协议, 每一个通道的倒换与其它通道的倒换没有关系, 倒换速度快 (50ms以内) , 可靠性高。

应用场景:复用器/解复用器、线路光放大器、光缆线路等都需要有备份, 如果是客户侧光通道进行保护, 则业务接口也需要备份。

2.4 OCh1+1保护方式

保护原理:指经支路接口单元和XCU盘后的客户信号, 并发至主备两个线路接口盘上, 避免因主用线路接口盘故障引起业务中断。

性能特点:以波长为单位, 多个支路一起倒换。

应用场景:一般用作备用波道进行单盘业务转移较为合适。Och1+1保护倒换时间小于50ms, 可以基本满足工程需要。Och 1:N保护方式可节省保护通道, 但目前尚未成熟应用。

2.5 OCh SPRING保护方式

保护原理:光波长共享保护用于配置分布式业务的环型组网, 通过占用两个不同的波长实现对所有站点间一路分布式业务的保护。

性能特点:采用双发选收, 双端倒换方式, 需APS协议。工作通道用于接收的波长失效时, 都将导致收发同时倒换到保护通道。

应用场景:主要应用于配置分布式业务的环型组网, 可以节约波长资源。目前虽然各厂商宣称支持OCH SPRING保护, 但未见成熟商用案例, 尚需规模应用验证。

3 电层主要保护技术及其应用

G.709定义的OUTk帧结构, 电层包括:光信道净荷单元 (OPUk) :实现客户信号映射进一个固定的帧结构 (数字包封) 的功能, 包括但不限于STM-N, IP分组, ATM信元, 以太网帧。光信道数据单元 (ODUk) :提供与信号无关的连通性, 连接保护和监控等功能, 这一层也叫数据通道层。光信道传送单元 (OTUk) :提供FEC, 光段层保护和监控功能, 这一层也叫数字段层。

各种客户层信息经过光信道净荷单元OPUk的适配, 映射到ODUk中, 然后在ODUk、OTUk中分别加入光信道数据单元和光信道传送单元的开销, 再映射到光通道层OCh, 调制到光信道载波OCC上。

集中式的ODUk电交叉模块是OTN调度和保护能力的重要基础, 丰富的嵌入式开销支撑了OTN强大而精细化的管理。OTN电交叉连接技术已经成熟, 保护功能完善, 倒换时间小于50ms, 具备商用的条件。电层主要保护技术有:

(1) 基于波长的光通道保护、光子网连接保护这些保护方式在传统WDM系统中已广泛应用。

(2) 基于ODUk的子网连接保护 (SNCP) 这是OTN目前较为成熟的保护方式。

(3) 基于ODUk的环网保护这种保护类似于SDH的MSP保护。

(4) 基于ODUk及波长的MESH保护 (ASON特性) 。

3.1 ODUk SNCP保护

ODUk SNCP保护属子网连接保护, 是一种专用点到点的保护机制, 与网络拓扑关系不大, 可应用于链型、环型、MESH的网络结构中, 可以对部分或全部网络节点实行保护。主要包括ODUk1+1保护和ODUk M:N保护2种。

保护原理:ODUk 1+1保护指经支路接口单元和XCU盘后的客户信号, 并发至线路接口盘1个主用ODUk时隙和1个备用ODUk时隙, 即发送至线路接口盘背板侧的1个主用Port口和1个备用Port口, 避免因主用ODUk时隙故障引起业务中断。ODUk M:N保护机制中, 1个或者M个工作ODUk共享1个或者N个保护的ODUk资源。

ODUk SNCP有三种子类型:SNCP/I、SNCP/S、SNCP/N, 其保护倒换触发条件各有不同:

(1) SNCP/I (Inherent monitoring) :固有监视, 触发条件为SM段开销状态。

(2) SNCP/S (Sub-layer monitoring) :子层监视, 触发条件为SM、TCM段开销状态。

(3) SNCP/N (Non-intrusive monitoring) :非介入监视, 触发条件为SM、TCM、PM段开销。

性能特点:利用电层交叉的双发选收进行保护, 采用单端倒换模式, 可通过网管设置成返回模式或不可返回模式, 默认为非恢复式。不需要全网协议, 小于50ms。保护基于单个ODUk;多用于同一OCH中不同支路不同源或不同宿情况。ODUk保护与OCH保护类似, 仅是保护的单位不同, 后者是以线路接口盘为单位, 前者是以线路接口盘的ODUk时隙为单位。OCh保护是基于单个光通道的保护, 而ODUk保护是基于光通道中的ODUk的保护, 即后者的保护颗粒比前者小。

应用场景:主要对线路板及其以后的单元进行保护, 适合于跨子网的业务的保护。建议在环型网络结构下、业务流向为汇聚型的网络情况下, 采用ODUk 1+1 SNC保护方式, 比ODUk SPRing保护配置方式更为简单, 节省成本。

3.2 ODUk SPRing保护

保护原理:通过占用两个不同的ODUk通道实现对所有站点间多条分布式业务的保护, 利用OTN帧结构中ODUk OH段开销的APS字节传递协议信息来控制业务的收发路径从而达到保护业务的目的。

ODUk SPRing保护只能用于环网结构, 如图7所示。其中细实线XW表示工作ODU, 细虚线XP表示保护ODU。粗实线YW表示反方向工作ODU, 粗虚线YP表示反方向保护ODU。其中XW与XP、YW与YP可以是在同一根光纤中, 也可以是在不同的光纤中, 具体由用户配置指定。ODUk SPRing保护方式仅支持双向倒换, 其保护倒换粒度为ODUk, 仅在业务上下路节点发生保护倒换动作。

性能特点:需要APS协议支持, 保护小时<50ms。采用双端倒换方式, 即工作通道用于接收的通道失效时, 都将导致收发同时倒换到保护通道。与普通的SNCP保护相比, 多条业务可使用一个保护通道, 有效节省了资源。

应用场景:网络结构为环形、业务流向为分布式的情况下, 建议采用ODUk SPRing保护方式, 保护通道在正常情况下可以传送低优先级的业务, 资源利用率更高, 成本较低, 而采用ODUk1+1 SNC保护方式, 有50%的资源冗余, 成本较高。

4 结语

目前OTN正处于发展当中, 随着设备和组网技术的成熟、OTN系列标准的最终成型, 特别是基于OTN的ASON网络技术的成熟应用, 协同利用传送平面+控制平面的光层和电层保护恢复技术, 应用多层网络生存性机制, 通过MESH网络抗多次失效保护, 将大大提升光网络的生存性, OTN技术的应用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ITU-T G.872Architecture of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s

[2]ITU-T G.873.1光传送网 (OTN) :线性保护

[3]YD/T1990—2009光传送网 (OTN) 网络总体技术要求

[4]武文彦.智能光网络技术及应用[M].电子工业出版社

PON网络线路保护方式的探讨 篇8

摘要:随着PON网络运用越来越普及, 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需要在网络建设时同步考虑。构建网络保护路由保障网络安全畅通, 要结合实际运用场景和PON网络的技术特点, 兼顾投资效益。本文根据PON网络主要线路方式, 探讨了如何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和投资分析, 灵活搭建PON网络的线路保护。

关键词:PON网络,线路,保护

参考文献

[1]贾武.光OFDM与PON结合的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 2011.

[2]王砺超.PON技术及北京电信PON网络规划设计和工程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 2012.

[3]刘毅.基于PON技术的接入网研究及工程实践[D].北京邮电大学, 2012.

[4]曾庆宇.PON光网络保护维护探索[J].硅谷, 2012, 18:40+57.

[5]孙和通.PON网络技术在本地通信网中的应用[D].南京邮电大学, 2012.

接入层传输网业务保护方式 篇9

一、接入层传输网存在的问题

接入层传输网通常都是按照地区规划来设计的, 区域性较强。我国传统的几大运营商通常都在各区县设立分公司, 并且都有独立的传输网络, 所有的业务都通过汇入中心节点后再传输到各个片区交换局。我国现阶段在接入传输网方面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首先, 现有的一部分设备不具有MSTP功能。我国传统的传输设备的接口较为单一, 不能满足移动业务IP化和政企客户业务提速的要求, 并且在扩容方面有存在巨大的困难。其次, 接入层传输网络配置业务不够灵活机动。我国传统的传输汇聚网络大多以城镇作为主要节点, 在一些发展较快的工业园林或者是村级点不能及时享有网络业务, 这给这些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困难。通常来说, 城区是政企客户最为集中的地区, 要想满足政企客户和基站业务的接入, 必须要大量的占用城区主干电缆, 广泛的使用PDH, 设备造成资源的浪费。乡镇城区网络业务的接入方式主要以2M的接入方式为主。最后, 中心网元和一些关键性设备大多放置在中心机房, 较为集中。这样在灾难发生时, 一旦中心机房遭到破坏, 那么将导致这个地区的网络业务彻底中断, 风险较大。在大城市中, 由于自然灾害或者是大规模的城市改造极易使中心机房的干线光缆中断, 导致区域内的业务受阻。

二、接入层传输网业务保护方式

改造本地区的传输网, 使其达到整体优化, 将那些维修成本较高、频繁出现故障的系统进行统一退网,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根据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 不断地提高本地传输网的能力, 优化接入层传输网的保护方式。

2.1设置第二中心机房

通过设立第二个中心机房能够更好的保护传输网业务的安全, 减少区域内整体业务中断的可能性。将不同的汇聚环设备放入到不同的区域内, 使每个区域的传输网都具有双平面的特性, 提高各个地区网络的安全系数。并要选用较为灵活的电路端配置, 提高接入层传输网业务的灵活性和协调度。

2.2用已有的超级站对业务进行保护

我国的一些地区在前几年发生大的灾难后就在一些区县地区建立了超级站, 保障了当灾难到来时可以用语音进行业务的传输。利用超级站保护就是在郊县的一些基站内安装卫星接收设备, 一般要经历这几个阶段, 首先基站的相关业务会利用卫星设备来进行传输, 然后一级干线传输网会到达公司交换局, 最后再将省骨干传输调度到各个交换片。这样, 即使中心网元遭到破坏或是重要设备失效, 也能保障一些业务的通畅进行。这种方式既能发挥超级站的作用, 又能保护接入层传输网业务的顺利开展, 减少资源的浪费。

2.3采用跨区域方式在交换片内实施保护

所谓的跨区域的方式就是把两个地区的传输节点用光路进行连接, 使相邻地区之间形成互相保护的关系, 彻底打破网络行政归属的限制。例如, A地的业务主要是通过本县的中心机房B来传输的, 可以建立一条保护路使A的节点和C地相连, C地的保护中心机房是D, 一旦B被破坏那么A的一部分业务可以由D来完成, 避免A地业务的全面被阻。简单来说就是, A和C地可以相互保护。采取这种保护方式, 有一定的地区要求两个地区必须是邻县, 而且在合适的节点之间有光缆相连, 并且在能够传输本地的业务的基础上还要为传输相邻地区的业务留有余地, 要充分考虑传输网的容量和设备的保护能力。这种跨区域保护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在相邻的两个区县的汇聚节点之间用电缆连在一起, 这样两个区域的汇聚节点最好比较近, 尽量减少光缆的使用。第二种是在两个地区的边缘站点之间建立电缆联系。当两个地区距离比较远时, 可以在两地距离最近的地区建立联系, 这样既节约电缆, 又可以达到两地相互保护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要充分考虑边远地区的设备承受能力, 及时对边缘地区的设备进行更新换代, 保证两地区相互保护的实现。

三、小结

总之, 经过多年的传输网络平台的建设, 我国的网络规模越来越大, 承担的业务量也越来越多, 然而现阶段我国在接入层传输网保护方面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网络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通过跨区域的业务保护的方式和建立第二中心机房, 可以有效减少灾害给网络安全带来的影响, 尽量保护业务的安全进行。

参考文献

[1]梁伟.接入层传输网络业务保护方式研究[J].数字通信, 2013, 40 (3) :12-13

[2]马波.新会地区传输A网现状分析与完善[J].电子世界, 2014, 27 (10) :24-25

保护方式 篇10

关键词:金属;管道;保护;维护

1 金属腐蚀

1.1 金属腐蚀的本质

金属腐蚀的本质就是金属由元素状态返回自然状态(矿石)的过程。腐蚀自始至终完全是一个纯自然过程,自然界中很多物质都会因此而发生变质。因此腐蚀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

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化学作用而发生的腐蚀称为电化学腐蚀。它是金属腐蚀中最普遍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埋地管道的腐蚀主要为电化学腐蚀。

1.2 埋地金属管道的腐蚀

1.2.1 土壤腐蚀

土壤腐蚀基本上属于电化学腐蚀,因为土壤物质组成比较复杂,含有大量的水,空气和各种盐类,埋地管道周围介质便有了电解质溶液的特征,埋地金属管道在土壤中将发生电化学腐蚀。埋地金属管道在土壤中的腐蚀速度比一般水溶液中慢。其中土壤电阻率是影响腐蚀速度的主要因素。

1.2.2 杂散电流腐蚀

杂散电流是指除阴极保护电流以外的电流,比如高压电塔的接地、电气化铁路由于各种原因排入大地的电流都称为杂散电流。当埋地管道靠近杂散电流源时,如果管道防腐绝缘层有破损,杂散电流就会通过破损处进入金属管道中,并在管道中持续流动,如果该段管道防腐层破损较多,杂散电流会在另一处防腐层破损点流出,返回杂散电流源负极。流入点成为阴极,流出点成为阳极,腐蚀发生在杂散电流的流出点,这种腐蚀破坏形式称为杂散电流腐蚀,也称电蚀。

1.2.3 细菌腐蚀

细菌在特定条件下,参与金属的腐蚀过程。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是硫酸盐还原菌,这种细菌易在pH值6~8、碱性和透气性较差的土壤中繁殖。利用自身的生息,将硫酸盐离子还原,在铁表面的生成黑色的(FeS),并发出臭鸡蛋味(H2S)。细菌利用这个反应释放的能量来繁殖,加速了金属腐蚀。

2 埋地管道的阴极保护

2.1 阴极保护的原理

埋地金属管道,由于金属本身制造时的不均匀性或外界环境的不均匀性,大多会形成微观的腐蚀原电池。阳极区发生腐蚀,失去电子。阴极区发生阴极反应,阴极区不会发生腐蚀。因此,如果给金属加以阴极电流,使金属表面全部阴极极化,使腐蚀电池中微阴、微阳极电位相等,阻断了微阴、微阳极之间的电流流动,从而使被保护金属停止腐蚀。这就是阴极保护原理。

2.2 阴极保护准则

①一般情况下,在通以阴极保护电流时,测得的管地电位应为-850mV(CSE)或更负,该值应为消除IR降后的数值。

②当管道处于有害菌土壤环境中,测得的管地电位应为-950mV(CSE)或更负。

③不同的土壤电阻率阴保电位也不尽相同,当土壤电阻率100Ω·m至1000Ω·m时,阴保电位应负于-750mV(CSE);当土壤电阳率大于1000Ω·m时,阴保电位应负于-650mV(CSE)。

④最大保护电位应考虑防腐层的种类,以不破坏管道表面的防腐层为原则。消除IR降后的最大保护电位通常不宜比-1200mV更负。

⑤对3PE防腐层管道,如果管道自然电位接近或负于-850mV(CSE),最小保护电位应为自然电位负向极化100mV。

3 金属管道牺牲阳极阴极保护

3.1 牺牲阳极阴极保护

选择一种比钢铁电极电位更负的金属材料,并用导线将被保护管道与之相连接,由于这种金属材料的电极电位比管道更负,该金属就成了腐蚀电池的阳极,管道就成了阴极而被保护。这种金属材料就称为牺牲阳极。牺牲自己去实现对被保护金属的防护,是牺牲阳极保护的最大特点。

牺牲阳极适用于大部分管段防腐层绝缘质量良好,腐蚀轻微,土壤电阻率低,短而孤立的管道,单独用户的支线,附近有较多金属构筑物。

3.2 牺牲阳极的种类及性能

3.2.1 镁及镁合金阳极。

镁是活泼的碱土金属元素,25℃时的标准电极电位值为-2.37V。对钢铁有有效电压0.65~0.75V,镁与钢铁类被保护体组成的保护回路中,驱动电压最大。电流效率只有(40~50)%,电流效率比较低,根据使用的场合不同,可以把它做成块状、带状、线状或板状。

镁在海水中易造成过保护,很少应用于海水中。镁在碰撞时易产生火花,因而不能应用于有防爆要求的场所。阳极开路电位较高,适用于土壤电阻率为15~150Ω·m高电阻率的土壤中。

3.2.2 锌及锌合金阳极。

锌是最早使用的牺牲阳极材料,在土壤中具有较高的电流效率,电流效率可达90%,其电位稳定,阳极输出电流能随被保护金属的状态,环境的变化而自动调节。锌及锌合金阳极不适宜高温淡水或土壤电阻率过高的环境。一般都铸造成梯形断面。

3.2.3 铝合金阳极。

铝合金阳极单位重量发生电量最大,有自动调节输出电流的作用,在海水中性能优良,目前土壤中使用的铝合金阳极性能尚不稳定。故极少应用于埋地金属管道的牺牲阳极。

3.2.4 镁、锌复合式阳极。

复合式阳极是由两种材料组成,一般锌在芯部,镁在外部。当镁消耗完之后,锌阳极再发挥其高效率、长寿命的特点。

3.3 填包料

为了使牺牲阳极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就必须使牺牲阳极置于低电阻率的介质环境中,这种具有低电阻率的介质就是填包料。填包料可以改善阳极的使用环境,降低阳极接地电阻,增大输出电流,使阳极溶解均匀,阳极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化学填包料一般由不同的易溶无机盐与膨润土组成。

3.4 牺牲阳极的埋设

3.4.1 牺牲阳极的埋设可分为立式或水平式。牺牲阳极的埋设深度一般与被保护管道深度一致。

3.4.2 牺牲阳极的分布可采用单支或集中成组两种方式。成组分布时,阳极间距以2~3m为宜。阳极埋设位置一般距管道外壁3~5m,最小不宜小于0.5m。

3.4.3 通常在相邻两组牺牲阳极管段的中间部位设置测试桩,桩的间距应大于500m。

3.4.4 埋设牺牲阳极时,应避免管道与阳极之间存在其他金属构筑物。

3.5 牺牲阳极运行与维护

3.5.1 牺牲阳极埋设后,填包料浇水10天后进行保护参数的投产测试。

3.5.2 牺牲阳极投入运行后相邻两组阳极之间的所有管道保护电位应达到最小保护电位标准。

3.5.3 牺牲阳极投入运行后,应定期进行监测,至少每半年测量一次管道保护电位和阳极输出电流、阳极开路电位、阳极接地电阻和阳极埋设点土壤电阻率,可根据需要作加密测试。

3.5.4 对牺牲阳极保护系统,每年至少应维护一次。

4 金属管道外加电流阴极保护

将金属管道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接,让金属管道成为保护系统中的阴极,同时消除金属中的电位差,使腐蚀电流下降为零。从而使金属管道免遭电化学腐蚀的方法,称为金属管道的外加电流保护。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主要由辅助阳极、附属设施、电源设备和被保护管道四部分组成。

4.1 辅助阳极

辅助阳极是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保护电流从电源引入土壤中,再经过土壤流入管道,最后回到电源的负极。这个过程中金属管道为阴极,其表面只发生还原反应,而辅助阳极表面则发生丢失电子的氧化反应,辅助阳极本身存在一定的消耗。

4.1.1 常用辅助阳极。

①高硅铸铁阳极:阳极的允许电流密度5~80A/㎡,自身消耗率小于0.5kg/(A·a)。适合土壤和淡水中。

②石墨阳极:阳极的允许电流密度5~10A/㎡,自身消耗率小于0.6kg/(A·a)。

③钢铁阳极:自身消耗率8~10kg/(A·a)。

④柔性阳极:最大输出电流密度82mA/m。

⑤贵金属氧化物阳极:在钛基体上覆盖一层导电的混合贵金属氧化物而构成,工作电流密度为100A/㎡,消耗率极低,寿命长。

4.1.2 填充料的作用。

①可以增大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减少阳极接地电阻;②使得电化学腐蚀首先在填充料上发生,大大延长阳极的使用年限;③利于阳极产生的气体(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逸出,不至于在阳极表面产生“气阻”,增大阳极接地电阻。

实践应用表明:石墨阳极应加填充料;高硅铸铁阳极应视埋设位置而定,在沼泽地,流沙层可不加填充料;柔性阳极阳极宜加填充料;钢铁阳极可不加填充料。

填充料的含碳量宜大于85%,最大粒小于15mm,填充料厚度一般为100mm。当用柔性阳极时,填充料的最大粒径宜小于3.2mm。预包覆焦炭粉的柔性阳极可直接埋设,不必再加入填充料。

4.1.3 阳极地床埋设形式。

4.1.3.1 浅埋式阳极地床。

浅埋式阳极地床顾名思义就是埋入地下较浅,一般距地表约1~5m的土层中,大多数阳极均采用浅埋式。浅埋式阳极又可分为立式和水平式两种。

①立式阳极地床:将一根或多根阳极垂直埋入地下。阳极间用扁钢连接。立式阳极的优点:a接地电阻变化较小。b尺寸相同的情况下,采用立式阳极地床的接地电阻要比水平式的接地电阻小(示意图如图2)。

②水平式阳极地床:以水平方式将阳极埋入地层中。水平式阳极的优点:a安装容易,便于施工。b便于检查阳极的状况。

4.1.3.2 深埋式阳极地床。

当周围环境受限或者地床周边有其他金属构筑物对阳极地床存在干扰和屏蔽时,应采用深埋式阳极。根据阳极地床的埋设深度不同可分为次深(20~40m),中深(50~100m)和深(超过100m)三种(结构图如图3)。

4.2附属设施

4.2.1阳极地床埋设后还要定期检测管道阴极保护参数,所以在管道沿线应设置测试桩。为了避免重复和节约材料,测试桩可兼作里程桩。

4.2.2 电绝缘装置

安装电绝缘装置的目的是将被保护管道与不应受到保护的管道从导电性上分开。目前,国内一般采用绝缘法兰或绝缘接头作为电绝缘装置。

4.2.3 长效参比电极

采用长效埋地型硫酸铜参比电极,它是阴极保护恒电位仪恒电位模式工作控制的基准信号源,同时也是沿线电位传送器进行管/地电位采集和远传的基准信号源。

4.2.4 均压线

均压线安装于同沟敷设、近距离平行或交叉的管道,以消除不同管道之间的电位差,从而避免干扰腐蚀。均压线安装后,两管道间电位差不超过50mV。

同沟敷设的两管道每5~10km设置均压线连接。均压线设置在电位/电流测试桩处,实现同沟敷设的两管道间的均压连接。

4.2.5 跨接电缆

为使全线站外长输干线处于同一阴极保护系统,保证阴极保护电连续性,采用跨接电缆将进、出站管道绝缘接头的保护端连通。

4.3 电源设备

阴极保护系统中,需要一个稳定的直流电源,能保证长期持久的供电。目前,常用电源设备为恒电位仪。(以PC-1B恒电位仪为例)

4.3.1 PC-1B恒电位仪工作原理。

当仪器处于“自动”工作状态时,给定信号和经阻抗变换器隔离后的参比信号一起送入比较放大器,经高精度、高稳定性的比较放大器比较放大,输出误差控制信号,将此信号送入移相触发器,移相触发器根据该信号的大小,自动调节脉冲的移相时间,通过脉冲变压器输出触发脉冲调整极化回路中可控硅的导通角,改变输出电压、电流的大小,使保护电位等于设定的给定电位,从而实现恒电位保护。

4.3.2 设备日常维护。

①恒电位仪等电源设备应做到无灰尘、无缺件、无外来物、技术状态良好。

②恒电位仪等电源设备应定期对运行机与备用机进行切换运行,切换周期以每月一次为宜。

③恒电位仪等电源设备应每月维护保养一次,以保证仪器设备技术性能达到出厂技术指标。

④恒电位仪等电源设备应有避雷措施。

⑤应逐台建立设备档案,认真填写运行、维修、事故记录。

⑥在设备维修中,不得擅自改变结构和线路,需要改装时,要提出申请,报业务主管部门批准,并绘制改装后的图纸存档。

⑦恒电位仪等电源设备报废,应按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执行:

a恒电位仪等电源设备使用已达十年以上;

b无法修复或修复已不经济;

c技术性能已明显落后。

⑧按时填报pis系统报表。

关于保护森林资源有效方式的探索 篇11

如何增强基层林业执法人员树立依法治国理念, 切实解决好法律对保护森林资源所起的作用, 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依法保护森林资源, 笔者根据东辽县安石镇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并进行了深层次地探索, 并有如下思考:

一、加强法制宣传, 加大林业立法力度

加强完善林业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建设是依法治林的前提。改革开放以来, 全国人大、国务院等有关立法部门, 加大了立法进程, 1984年9月24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森林法》是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的根本大法。《森林法》的颁布, 把国家历来所采取的森林经营正确方针、政策和重要措施用法律手段和形式固定下来, 用法的强制性来加快森林资源的培育和保护。目前, 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都相应地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森林法令, 这些法令大体内容包括确立森林资源所有制、森林采伐量、采伐方式及手段、采伐后必须更新等等。《森林法》颁布后的实践证明, 它是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根本大法, 尽管在某些方面还不尽完善, 但在保护大森林中已经发挥了巨大的法律效力。修改完善后的《森林法》必将在林业发展史上产生更大的法律效应。但是, 林业执法进程还跟不上经济建设发展的步伐, 在新的时期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这需要加大并完善立法进程, 有个更全面、更完善的法律去保护森林资源, 为依法治林创造前提条件。当前我们用法律保护森林资源的力度还不够, 森林资源还不够丰富。因而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条例、规章制度, 是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任务之一。

要加大林业法制宣传力度, 强化人们的法制意识。特别是山区许多老百姓, 法律意识谈薄。因此, 应通过各种渠道向人们宣传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及林业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 让各级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领导干部切实做到依法决策、依法行政, 尤其是林政执法人员应进一步增强依法治理观念, 真正做到公正无私, 依法办案。

二、注重部门协作, 坚决制止乱砍滥伐和超限额采伐林木行为

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林木采伐的限额管理, 加强分项控制, 坚持凭证采伐、按期采伐, 落实全额管理。各级林业、公安、司法部门要密切配合, 集中力量, 深入到乱砍滥伐林木问题严重的地方进行专项, 对已发生的毁林案件要依法严肃查处, 狠狠打击乱砍滥伐活动, 特别是要加大对超限额、超计划采伐林木以及越权批准采伐林木案件的查处力度, 对超限额、超计划采伐的单位及其领导, 必须依法严肃处理, 决不姑息迁就。

三、坚持依法治林, 认真贯彻执行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

必须运用《森林法》及其法律、法规保护森林资源。《森林法》要求各级人民政府不失时机地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不法行为, 维护森林资源的合法权益。首先, 地方各级政府应当设立林政稽查、木材检查站、森林植物检疫站、林业派出所, 在林业局指导下开展日常执法工作, 有力地卡住木材流通违法活动, 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其次, 理顺体制, 保障执法经费, 杜绝执法人员的奖金工资与执法收入挂勾。再次, 林业执法组织应做到有法必依, 加强林区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 尤其是林区派出所应及时对林区发生的有关林业案件及时、准确、合法地处理。木材检查站应加强木材运输管理, 防止偷盗、滥伐木材外运。最后, 司法部门应该协助林业执法部门的林业执法工作, 对他们的工作给予指导、帮助、监督, 防止林业执法工作出现偏差。

四、提高人员素质, 加强稳定林业执法队伍

加强执法人员业务学习, 提升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 使之适应新时期加快林业发展形势的要求。加大执法人员的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 通过开办专业讲座、集中轮训、送培等方法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新时期林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法制管理基础。在工作中, 找准思想政治工作与队伍建设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找准切入点, 建立各项制度措施, 约束执法队伍行为;找准结合点, 加强执法队伍教育, 把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的群众路线、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首要任务, 不断加强和改执法队伍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找准着力点, 针对队伍中个别存在的政治敏锐性差、集体感不强、工作不思进取等政治思想问题, 开展执法为民、争创满意单位及开展警示教育等项活动, 加强执法队伍廉洁执法及勤政为民教育, 实施执法队伍形象工程, 体现执法队伍特有的修养和素质。

五、强化执法监督, 健全执法责任制

从制度上规范林业执法队伍的执法行为, 完善执法监督体系。执法部门要建立健全执法责任制, 强化过错责任追究制, 制定一系列行政执法管理、法律学习宣传、岗位执法责任制, 明确执法人员在执法中应知、应会、应行、应奖惩的内容, 限制自由裁量权, 防止私权的发生。广泛开展群众监督, 公开舆论监督, 完善制度监督, 使执法环节、执法内容公开化、法制化、透明化。

上一篇:采油工艺综合研究下一篇:杉木混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