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信用评价模式(精选10篇)
云信用评价模式 篇1
摘要:在分析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其原因的基础上, 探析云金融融资模式在融资成本、融资效率、融资安全等方面的优势, 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对云金融融资模式与银行贷款和民间借款等传统融资模式的绩效进行测度、评价与比较分析, 得出云金融融资模式更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结论和若干启示。
关键词:云金融,融资模式,优势分析,绩效评价
引言
融资难问题一直阻碍着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关于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创新层出不穷。任杰、汤齐、杨宇等 (2007) 认为, 物流金融业务允许中小企业利用原材料和市场上经营的商品做质押进行贷款, 可解决企业实现规模经营与扩大发展的融资问题[1];陈李宏、彭芳春等 (2008) 主张通过应收账款、保兑仓及动产质押三种模式实现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使处在产业链上游及下游的中小企业获得银行的信用支持[2];丁永琦 (2013) 认为, 关系型贷款有助于提高融资效率, 可以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改善其资金短缺状况[3]。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源在于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而云计算则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 能够极大限度地实现信息共享。将云计算引入中小企业融资领域, 构建以云计算为基础的云金融平台融资模式, 对于解决由银企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将是有益的尝试。
一、中小企业的传统融资模式及其困境
在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中, 直接融资比例严重偏低, 主要是间接融资, 即民间融资和银行贷款, 尤其过分依赖于银行贷款。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大的根源在于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具体 (见图1) 。
(一) 银行方面
首先, 银行结构的不合理, 大型金融机构与中小金融机构的比例结构严重失衡, 大型金融机构倾向于为大型企业服务, 而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则严重不足。其次, 银行为企业贷款会先评定企业的信用等级, 在当下的信用评级制度下, 对于中小企业往往是不利的。“因为你会相信从上市公司财务公告中引用的数据, 却未必会相信中小企业财务报表中引用的数据。”[4]最后, 银行贷款的利率较高, 一般只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科技型企业才能接受如此高额的贷款利息, 而“根据我国要素禀赋结构的特点, 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企业一般都是中小企业”[5]。
(二) 中小企业方面
首先, 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大, 中小企业的生产规模较小, 产品结构单一, 在经营中容易出现管理混乱、生产无序等问题, 抵御风险能力差。其次, 中小企业信用意识淡薄, 对现代信用体制的重要性往往认识不足, 在贷款申请、还贷过程中可能存在着不正当行为, 如利用无效担保、伪造财务数据等虚假方式骗取银行贷款;不积极履行还贷义务等, 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惜贷”“慎贷”等。最后, 银行从其资金的安全性考虑, 在贷款时往往需要企业提供连带担保和财产抵押, 而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小, 固定资产不够雄厚, 难以依靠自身资产担保获得贷款。
二、基于云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优势分析
与传统融资模式相比, 云金融融资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云计算在金融服务领域的作用, 充分发挥了云计算处理的低成本、高效以及安全等优势, 使得基于云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具有可行性。
(一) 切实降低融资成本
融资成本包括融资费用和资金使用费, 节省开支是云金融融资的主要优势之一。银行采用云计算技术, 前端银行依托后端基于云计算的分析和运算, 可以节约大量的硬件购置费用, 提高运营效率。云计算的特点是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利用云计算的服务, 中小企业可以在云端匹配与自身条件相符合的融资项目, 减少对不必要项目的投入, 有重点的进行对接申请, 节约了融资费用和资金使用费。
(二) 有效提高融资效率
云计算技术能在短时间内对银行大量的业务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处理、挖掘, 极大地增强了银行的数据处理能力, 可以快速地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在融资前期, 银行与中小企业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相关信息, 快速地选择符合自身意向的合作项目;在融资申请中, 银行可以参考由服务平台所审核的企业资质, 减少重复性工作, 提高效率;在资金使用中, 银行根据云金融服务的反馈可以实时了解中小企业所贷资金的使用现状以及还款进度, 提高了银行和中小企业在资金使用和回款工作中的效率。
(三) 充分保障融资安全
云计算从数据保护、数据备份、数据加密、数据隔离以及数据销毁等方面进行数据保护, 同时基于数据丢失防护技术实现实时数据安全监控。云计算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 能够为将来的融资项目的持续增加提供保障, 不必担心因业务量的增加而导致融资系统崩溃的技术瓶颈。在用户方面, 云金融可以采取实名制认证注册制度, 只有通过实名注册的中小企业和银行才能登录, 可以有效防止融资信息的泄漏。云金融设立专门的第三方审核机构, 对中小企业进行合理的评估, 既能打破当前中小企业在信用评级中的不利地位, 又能确保银行的资金安全。
三、对云金融融资模式绩效的测度与评价
(一) 评价方法的选择
对于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评价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 包括融资的成本、所需的时间以及安全系数等等因素, 这些因素相互关联而又缺乏定量的数据。因而, 可以考虑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
(二) 评价指标的选择
首先, 选择能够反映中小企业融资的各个主要考虑因素;其次, 所选择的指标要具有可比性, 使同一指标在不同方案下具有相对明显的差异性;最后, 所选指标要符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从而保证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建立层次模型 (如图2所示) 。
(三) 各层次判断矩阵
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后, 将各层元素进行两两比较, 构造比较判断矩阵。请有关中小企业负责人、银行管理人员以及专家采用九标度法对各指标赋值, 得到各层析判断矩阵 (见下页表1、下页表2) 。
(四)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下页表4中的计算结果均能满足CR<0.1的检验条件, 符合一致性检验的要求, 所以能够确认评价模型无误, 结果有效。
(五)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由下页表5可知, CR<0.1, 通过一致性检验。三种融资模式的优劣排序为:云金融平台、银行贷款、民间融资。
(六) 中小企业融资创新模式的评价
表6中三种融资模式的评价结果显示:云金融平台在各项评价指标的表现都比较出色。云金融平台通过信息资源的实时共享, 保证了银企融资信息的及时传递, 加快了融资进程。云金融平台在贷款申请和审核阶段的安全机制设置, 能够保证资金和信息的安全。
注:结果来自层次分析法计算过程, 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
结束语
当前, 我国的云金融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 需要从中小企业、银行、政府这三个层面采取政策, 以更好地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服务。中小企业应该进一步加强对信用评级重要性的认识, 完善自身的财务和经营状况, 积极融入云金融融资市场。银行应该深化信息化建设, 深入挖掘云计算在金融服务中的作用, 完善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服务平台。政府及相关部门需要给予税收、融资和信用保险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用经济优惠来吸引更多的中小企业和银行机构加入云金融平台, 推动平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杰, 汤齐, 杨宇.物流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现实意义[J].商业经济, 2007, (16) :16-17.
[2]陈李宏, 彭芳春.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融资新途径[J].湖北社会科学, 2008, (11) :101-103.
[3]丁永琦.关系型贷款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J].企业经济, 2013, (2) :87-90.
[4]林毅夫, 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 2001, (1) :10-18.
[5]牛草林.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建立[J].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5, (8) :110-11.
云信用评价模式 篇2
关键字:服务质量 云计算 信息资源云 信息资源云服务
中图分类号: G25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2)04-0012-041 引言
云计算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用户能够按需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1-2]。IT界的一些著名厂商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云服务。如,Amazon公司推出了EC2服务和S3服务;Google推出了Google Doc和Google App engine等云计算服务;微软推出了Azure云计算服务;IBM公司推出了自己的云计算服务“蓝云”。
可以看出,云计算显示出了广阔的前景,各大商家都纷纷推出自己的云服务,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如计算、存储、带宽等。Stefan Tai等人提出了云服务工程(Cloud Service Engineering)的概念,将云服务工程定义为一门在底层云计算基础设施基础之上利用系统的方法创造出价值增值服务的学科,并认为由各种各样的云计算所组成的系统可以使云服务形成一个面向服务的商业网络[3]。
而信息资源云正是在云计算这个大背景下所提出的一种新服务方式,它是结合云计算思想而形成的一种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和服务模式。信息资源云的目标是结合云计算与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的思想,不需要改变现有互联网资源的分布,不需要对其进行重新组织、优化和配置,从而构建一个具有虚拟化、弹性、可扩展性、大规模等特点的信息资源云平台,并且能够对资源进行进一步知识层面的组织、构建,提高服务的质量,以达到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按需服务的目的。
那么,如何对信息资源云服务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呢?服务质量是服务管理学中最重要的研究领域[4]。对服务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一方面,有利于促使服务提供商不断改善和提高所提供的服务,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另一方面,用户也可以得到有质量保证的知识服务。
由于信息资源云是将云计算运用到网络信息服务领域而形成的新服务,因此关于信息资源云服务的评价问题,本文在参考相关学者利用层次分析法,评价图书馆等领域的信息服务质量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层次分析法中构建评价指标的相关方法,以信息资源云的目标为导向,结合云计算所具有的诸如虚拟化、大规模、弹性、动态可扩展等特点,构建了信息资源云服务的服务质量评价指标。
2 信息资源云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的构建方法与设计原则
2.1 评价指标的构建方法
层次分析法是针对涉及多指标评价问题时常用的评价方法,应用面比较广泛。而信息资源云具有目标的导向性、体系结构的复杂性等特征,其所提供的信息资源云服务即知识服务,是以构建的信息资源云平台为基础的。信息资源云体现了云计算的根本特点,因此,在对信息资源云服务质量进行评价时,需要综合考虑许多相关因素,即是一个多指标问题。因而,我们可以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其服务质量评价指标。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运筹学家T.L.Satty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的方法。该方法的优点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具有高度的逻辑性、系统性、简洁性和实用性,是针对多层次、多目标规划复杂决策问题的有效决策方法[5]。AHP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是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多个组成因素,并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进一步分解,按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排列起来,形成一个多目标、多层次、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6]。
2.2 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
(1)导向性原则。信息资源云服务的目标导向性,决定了指标体系应具有导向性。在构建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应注意采集那些最能反映信息资源云体系的指标构成因素。
(2)主客体相结合、以客体为中心原则。在信息资源云服务体系中,信息资源云体系是服务主体,用户是服务客体,评估指标是评估服务的标准。信息资源云服务质量评价是让用户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应以用户为中心,最大程度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要做到主客体相结合,以客体为中心,在评价指标的选择上应该尽量全面地反映主客体的基本情况[7]。
(3)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是设置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离开了可操作性,再科学、合理、系统的评价体系也是枉然。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应尽量选择信息量大、切实可行、易于被专家理解和掌握的指标。
(4)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能够明确地反映目标与指标间的一致关系。指标的大小也必须适宜,亦即指标体系的设置应有一定的科学性[8]。
3 信息资源云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的构建
在利用层次分析法评价信息服务质量时,影响因素主要涉及服务设施、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效果四个方面[9]。因此,本文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根据信息资源云自身的特点,并结合云计算的相关特征,构建了信息资源云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层次分析法,将信息资源云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以下三个层次,分别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信息资源云服务质量&资源条件&带宽&丢失率&吞吐量&计算快慢&存储大小&资源调度&容错性&并发处理能力&失败容忍能力&资源负载均衡&资源负载均衡度&任务的执行时间跨度&任务平均等待时间&任务完成效率&服务费用&云服务价格&违约罚金(SLA)&服务效用&检准率&安全性&可用性&可扩展性&可靠性&服务响应时间&云服务效用&协同性&共享性&][表1 信息资源云服务质量评价指标]
nlc202309040157
3.1 目标层
在信息资源云体系中,对信息资源云服务的质量进行合理的评价是我们要达到的目标。该目标无论是对云服务提供商还是对用户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用户通过使用其提供的服务后,根据使用情况,对该服务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云服务提供商,一方面,云服务提供商可以根据用户的评价结果,对提供的云服务进行改进或提高;另一方面,用户可以得到有服务质量保证的云服务,从而使这种服务模式可以长时间保持下去。
3.2 准则层
信息资源云体系的实质是通过各种技术,对各种资源(如存储资源、计算资源、网络资源、基础设施以及其他资源)进行相关处理,从而构建一个虚拟资源池,然后对其进行管理,并通过设定用户访问接口,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那么,在准则层中,需要考虑到资源条件、对资源的调度和资源的负载均衡、服务费用和服务效用等准则。
(1)资源条件。从信息资源云平台这个层面来讲,信息资源云平台是基于各种云计算技术(如虚拟化技术、MapReduce编程技术等),对各种信息资源(如服务器、网络、数字资源等)进行整合,达到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的目的。在这个层面上,在信息资源云体系中,资源是提供服务的基础,包括存储资源、计算资源、网络资源等。因此,需要考率到信息资源云这个平台中用以支撑服务的各种资源条件,主要包括存储大小、计算快慢、带宽、吞吐量等指标。
(2)资源调度和资源负载均衡。从资源这个层面上讲,信息资源云平台是对各种大量的信息资源进行逻辑层次上的整合和重构。一方面,由于很多信息资源是异构的;另一方面,信息资源云服务的集成是通过对资源进行合理的调度和资源的负载均衡而实现的。因此,在资源的基础上,需要考虑资源的调度和资源的负载均衡问题。其相应的指标主要集中体现在调度和负载均衡方面。
(3)服务费用。信息资源云服务是一种新的服务付费与交付模式,这与云计算的商业计算模式是一致的,所以需要考虑服务费用的问题。
(4)服务效用。从用户这个层面来讲,信息资源云平台是为了达到提高用户通过搜索引擎搜索所需信息资源的检准率和正确率。因此,在这个层面上,我们需要考虑到用户的效用问题,如服务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可用性。服务效用的好坏决定了用户对服务的态度,服务效用好的服务会得到用户的青睐,反之,不会获得用户的认可。
(5)云服务效用。信息资源云服务是将云计算的思想应用到信息资源领域中,而形成的一种新兴的服务模式,因此,在评价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其能否满足云计算的相关特点,比如协同性、共享性等。
总之,在准则层中,各个准则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具有一定的关系。其中,资源条件是基础,资源调度和资源负载均衡是实现信息资源云服务的前提,服务费用是参考,服务效用是最终决定因素。
3.3 指标层
在该层中,根据准则层中的相关准则,并结合云计算的特点,对各准则层中的指标进行描述。
(1)带宽、丢失率、吞吐量、计算快慢和存储大小。云计算的资源很多,包括存储资源、计算资源、网络资源、基础设施资源以及其他资源。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服务是基于这些资源条件的,因此,在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价时需要考虑到资源条件,而这些条件集中体现在带宽、丢失率、吞吐量、延迟、计算快慢和存储大小等方面。其中,带宽和丢失率是网络资源条件的集中反映,吞吐量代表了服务的处理能力,计算快慢和存储大小可以用来衡量服务是否达到云计算的规模标准。
(2)容错性、并发处理能力和失败容忍能力。信息资源云是将云计算的思想结合到信息资源领域中,通过将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并对其进行逻辑层面上的重构,达到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的目的。而这些资源具有高度动态性和异构性,那么在对资源进行调度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容错性问题。此外,一方面,对于大规模的计算处理问题,云计算不是由一台或几台服务器独立完成的,而是由大规模服务器集群系统中的若干节点,对任务并行处理,汇总到主服务器中,然后将最终结果提供给用户。另一方面,在资源调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临时性故障问题,导致任务出现中断问题,这就需要考虑到云平台的失败容忍能力。
总之,具有容错机制和失败容忍能力的可靠云计算服务调度策略,对提高云计算服务的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资源负载均衡度、任务的执行时间跨度、平均等待时间和完成效率。负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描述的是系统的忙闲程度。所谓负载,是指被分配到各个服务器结点上并行执行的子任务。负载在并行系统的各服务器结点上分布的均衡程度称为负载均衡度[10]。因此,在衡量资源负载时,需要考虑到资源负载均衡度。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任务的执行时间跨度、资源负载均衡度、任务平均等待时间、任务完成效率等指标。
(4)云服务价格和违约罚金。①云服务价格。云计算的实质是一种服务交付和使用模式,M. Klems等人指出云服务有成本和收益,并设计出了一个基本框架,用于估算云计算的成本和收益[11]。云服务是由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云服务提供商在向用户提供服务时,会根据服务并发使用用户数量和用户的实际使用量来收取服务费用。虽然云计算具有极其廉价的特点,但是在对云服务质量进行评价时,服务价格也是影响因素。②违约罚金。为了保证服务质量,云服务提供商和用户会签订一份SLA协议,用以保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同时也可以对其进行动态规范。当一方出现违约时,可以根据SLA进行相关的处理。因此,在进行评价时也应该考虑,即应当将其列入评价指标体系中。
(5)安全性、可用性、可扩展性、可靠性和服务响应时间。①检准率。信息资源云体系,是将云计算应用到信息资源领域中,通过对资源逻辑层面上的整合、重构,从而提高用户信息检索的检准率,达到提供知识服务的目的。因此,需要考率到检准率的问题。②安全性。近几年,虽然云计算在相当程度上得到了推广,但是,云安全问题是目前云计算所面临着的一个难题,它是网络时代信息安全的最新体现,它融合了并行处理、网格计算、未知病毒行为判断等新兴技术和概念[12]。尽管各厂商通过各种措施如技术层面上、SLA等以保证云安全,但仍然存在着不足。因此,安全性问题是人们在使用云服务和评价云服务质量的过程中考虑的重要指标。③可用性。对于服务来说,最重要的参数是可用性,它代表了一个服务是否存在或者是否可以立即使用,用来衡量一个服务可被使用的可能性[13]。因此,云服务提供商在提供云服务时,需要充分考虑到用户需求,从而扩大服务可用性的幅度。④可扩展性。动态可扩展或弹性是云计算的特点之一,那么云服务提供商所提供的服务也需要具有可扩展性,以满足用户的潜在需求。⑤可靠性。云服务提供商在推出云服务时必须考虑到云服务的可靠性。前段时间发生的某公司提供的云服务由于故障而出现服务终止了几个小时的现象,这给使用该云服务的用户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同时,对服务提供商来说,用户对其的信任度会大打折扣。因此,云服务的可靠性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⑥服务响应时间。用户在使用云服务时,是使用自己的终端设备,通过浏览器进行访问。云服务提供商接收用户的服务请求,然后根据用户的请求,进行相应的处理后将相关服务提供给用户,在这个交互的过程中,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因此,在评价云服务质量时,需要考虑到服务响应时间的影响。
nlc202309040157
4 结语
本文虽然利用层次分析法,结合云计算的相关特点,从资源负载均衡、资源调度、访问控制等方面,对信息资源云服务进行了相关阐述,建立了信息资源云这一新的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但是由于云计算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相关云计算技术还不够成熟,业界对云计算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本文没有对相关指标进行权重赋值、没有对指标进行检验并在检验中修正指标,所以并没有构建出完整意义上的评价指标体系。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评价信息资源云服务的质量选取指标时,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Michael Armbrust, Armando Fox, and Rean Griffith, et al. Above the Clouds: A Berkeley View of Cloud Computing[EB/OL].[2012-06-05].http://wenku.baialu.com/view/ad25/ef69e3/433239689351.html.
[2]Ian Foster, Carl Kesselman, and Steve Tuecke. The Anatomy of the Grid: Enabling Scalable Virtual Organiz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Applications, 2011,15(3): 201-205.
[3]Stefan Tai,Nimis Jens,Lenk Alexander,Klems Markus, Cloud service engineering[J].icase,2010,(2):475-476.
[4]伊亚敏,郝胜宇.服务质量研究的理论演进[J].经济纵横,2009,(9):30-35.
[5]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原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l988:82-88.
[6]杨嫚.利用层次分析法建构信息服务质量评价体系[J].情报杂志,2005,(11):22-23.
[7]许红健.数字参考咨询服务质量评估指标体系[J].现代情报,2009,(2):114-115.
[8]王曰芬等.图书情报机构知识服务能力及评价研究(Ⅱ)——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权重赋值[J].情报学报,2011,(1):103-104.
[9]朱红涛,刘永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评价研究[J].情报科学,2007,(5):721-722.
[10]邹晖,罗省贤.机群并行系统与网络并行计算环境[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1,(4):375-379.
[11]M. Klems, J. Nimis, and S. Tai. Do clouds compute? A framework for estimating the value of cloud computing[C].In Proceedings of the 7th Workshop on e-Business (Web), 2008.
[12]余娟娟.浅析“云安全”技术[J].计算机安全,2011,(9):39-40.
[13]鲍春梅.云服务质量度量和测量方法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1.
云信用评价模式 篇3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按需计算服务;其中“云”指的是一组内部互联的虚拟机网组成的并行和分布式计算系统。利用云计算技术建成的会计信息系统即是云会计;云会计可定义为构建于互联网上,并向企业提供会计核算、会计管理和会计决策服务的虚拟会计信息系统(程平和何雪峰,2011)。程平、何雪峰的定义是现在较通行的云会计定义。已有研究中比较多关注的是云会计影响因素、对策、应用探讨和安全等方面内容,云会计的架构、实施方面的研究较少。
云会计要落到实处,实施是首先要面对的重要问题。而云会计模型、特点等是研究云会计实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要分析为确保云会计顺利实施可能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思路。另外,云会计产品选择是云会计实施的关键一环,云会计实施质量评价是检验云会计实施效果并保证云会计持续运作的手段。
二、云会计的三层模型及特点
(一)云会计三层模型
参考云计算的公共云、私有云、混合云三种部署模式,结合云会计实施情况,可构建成如图1 所示的云会计三层模型。
最外层云会计环境层提供大量的云会计产品(即服务)供组织调用;第二层云会计系统层是在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动态地增加、删除、修改云会计产品,以构成新的会计信息系统;第三层云会计应用层利用会计信息系统以及可能的云产品,以构成新的会计应用。
以高校工资发放为例,将图1做形式上的旋转得到图2。图2 中Paa S-E、Iaa S-E分别对应云会计环境中的平台即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计算器”是云会计环境中的软件即服务Saa S-E;而Paa S-S、Iaa S-S对应于云会计系统中的平台即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财务工资发放”是云会计系统中的软件即服务Saa S-S。
如图2所示,云会计系统中“财务工资发放”服务要调用云会计环境中的“计算器”服务,而云会计应用中“税务系统”调用云会计系统中“财务工资发放”服务。高校“工资发放”模块功能也包括一些非云会计形式的调用,如“人事系统”、“国库支付系统”与“财务工资发放”之间采用模块集成的方式构成一个整体。
(二)云会计特点
根据三层模型可以分析出云会计特点,这些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多地点。
云会计的组成要素往往分布在不同地点、不同组织中,具有多地点的特点。例如,“财务工资发放”和“国库支付系统”往往处在不同的地方。
2.多平台。
云会计中不同组织使用的硬件、软件、网络、服务器、终端、协议等存在着差异。比如说高校工资发放增加“工资增长分析”新功能,则需要考虑选择、调用、集成等不同平台的服务。
3.多接口。
随着云会计部件之间的服务相互调用次数增多,彼此之间的接口数量也明显增多。
4.多角色。
云会计中涉及比传统会计更多的工作人员,包括会计人员和云会计分析决策者、集成人员、设计者等。例如,云会计分析决策者负责从云会计环境中选择云产品(服务);云会计集成人员将从云会计环境中选择的云产品和已有的会计信息系统一起组合成新的会计信息系统;云会计产品(服务)的设计者需要设计服务平台、接口。
5.多对象。
云会计系统与云会计环境之间、云会计应用和云会计系统之间交互的可以是数据、程序、方法等不同对象。例如,“财务工资发放”调用“计算器”时调用的是程序方法,而“人事系统”和“财务工资发放”之间交互的是数据。
6.动态性。
以高校工资发放中增加“工资增长分析”功能为例,要经历识别出使用云会计机会、可行性分析、形成团队、工作原则确定、工作启动、涉及的干系人达成一致、需求概念形成、范围确定、环境认识、系统架构设计、应用实现、正式运营维护等不同状态。
7.工程性。
云会计中“云计算”占有很大的比重;不像传统会计信息化方式下使用固定的软硬件或系统,而是要求其能及时地对变化进行反应。每次调整时,要考虑选择、质量、成本、范围、时间、风险、人力资源和沟通等问题;还要考虑信息化、网络化、数据传输、资源管理、人员配置、业务流程重组等问题,以及系统的分析、设计、分解、实现、集成、应用反馈、更新和维护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云会计的实施具有较强的工程性特点。
8.集成性。
云会计是由多地点、多对象、多平台、多角色、多层次、多接口等要素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完整的云会计。这些要素要能相互集成,即云会计具有集成性,云会计的集成性也决定了云会计的复杂性。这对云会计中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9.层次性。
云计算的Saa S、Paa S、Iaa S等不同服务模式决定了云会计的层次性,而云会计环境、系统和应用构成的三层模型也反映出云会计具有层次性的特点。
三、云会计实施时可能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思路
基于云会计的特点,可以分析出云会计实施时可能面临的挑战,结合已有的技术可以给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即可选的方法),如表1所示。
四、云会计实施时产品选择指标体系
(一)已有文献关于云会计产品选择的分析
程平、赵子晓(2014)提出了“供应商的应用能力、咨询服务能力、流程再造能力、实施能力、信息的安全性、合规性、性价比”等云会计产品影响因素。程平、李宁(2014)将云会计产品信用评价指标分为质量、使用、声誉等三大类。其中,质量包括可用性、可生存性、可维护性、安全性、可靠性,使用包括合规性、决策支持性、风险可控制性、可审计性、税收可稽查性,声誉包括满意度、忠诚度、购买意愿、市场占有率、厂商资信。胥玉霞(2013)提出了云会计产品的个性化、自定义需求。刘翠翠(2011)提出财务协同需求。张媛、苏雪碧等(2014)提出成本、数据量、安全性、外部技术限制(带宽)、行业因素、技术更新、系统发展更新、即时性、自动化、专业化等影响因素。姚仲明(2013)指出云会计产品应当具备个性化定制、抗干扰能力、交互能力、扩展弹性等特性。刘爽、谢武(2012)指出云会计产品需满足与其他信息系统的融合、个性化定制、多维分析等要求。吕橙、易艳红(2013)提出实用性要求。辜伟鑫(2011)指出产品应满足多层次、在线定制、二次开发需求。
(二)基于用户视角分析影响云产品选择的特征
结合文献,分析、借鉴已有的云会计产品,基于用户视角可以得出决定云会计产品选择的7个主要特征,这些特征会影响到云会计产品的选择。
1.延伸性。
公司的云会计产品是从原有成熟产品发展而来,是对会计信息化、网络会计的延伸和发展。原有产品的成熟度和延伸性会影响到云会计产品的选择。
2.多层次。
云会计产品具有层次性的特点;产品层次较多的公司技术能力较强,产品层次较少的公司技术能力较弱。例如,用友软件提供一系列专业的解决方案;和佳CERP系统则仅仅提供Saa S模式开发的企业云管理软件,其产品层次较少、公司技术能力较弱。
3.开放性。
应用云会计产品时,有时需要对原有产品进行编辑、调整、重新配置和二次开发。利用接口和管理功能完成这些任务,体现了高技术和开放性;利用开放性能则能够扩展云会计产品的应用范围,体现了可开发性。例如,金蝶云之家具有管理中心和开放平台;向第三方合作伙伴及企业内部开发者、用户提供丰富的移动应用和接口管理功能;将内部的信息系统延伸到移动端,帮助企业实现信息移动化,这体现了金蝶云的开放性。
4.重要性。
云会计产品占公司所有产品的比重反映了云会计产品的重要性,据此可以推测供应商对产品的重视程度以及将来能够提供的支持力度。
5.普及性。
一定数量的公司中拥有云会计产品的公司数量与公司总数的比值反映了云会计的普及性。
6.效益性。
效益是收益与支出的比较,因为应用云会计产品公司收取客户的运营维护费用一定(即收益一定),那么成本就反映了效益。成本越高则效益越差,成本越低则效益越高。公司产品的计价体系越明确、越简便,就越利于云会计的应用。成本反映了效益,云会计产品的效益性与云会计产品应用范围及程度相关。
7.辅助性。
产品的辅助性信息越清晰,越容易根据辅助性信息使用和维护云会计产品;产品辅助性信息的制作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和时间,只有实力较强的公司才有能力(和意愿)提供完备、清晰的产品辅助性信息。
云会计产品(服务)选择时要全面考虑产品的延伸性、层次性、开放性、重要性、普及性、效益性、辅助性等云会计产品特征。云会计产品特征与云会计的特点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其中,延伸性、多层次、重要性、效益性、辅助性决定了云会计的动态性、层次性、多对象、工程性、多角色等特点;而产品的开放性对应云会计的多接口、多地点等特点,产品的普及性对应云会计的多平台、集成性等特点。
(三)云会计产品选择的评判元素
结合已有的文献可以分析、汇总得到选择云会计产品需要用到的评判元素。具体包括以下33 个要素:依赖性、辅助性、简单性、架构性、交互性、安全性、合规性、集成性、效益性、可用性、可生存性、可维护性、可靠性、多功能、可审计、满意度、忠诚度、重要性、个性化、协同性、容积性、普及性、透明性、即时性、自动化、专业化、稳定性、兼容性、开放性、综合性、实用性、多层次、延伸性。
其中,依赖性包括供应商的规模、实施能力,资信等内容。辅助性包括辅助性信息、供应商的咨询服务能力。简单性涵盖了与流程相适应的意思。交互性包括控制措施合理、界面友好等内容。安全性包括信息的安全、风险可控等内容。集成性包括上下游的集成或不同部分的融合。效益性包括性价比、成本控制。多功能包括了决策支持功能。可审计包括可审计性、税收可稽查性。重要性包括了云会计产品在总产品中的重要程度、购买意愿和市场占有率。个性化表示可根据用户需求自行定义某些功能,甚至是定制服务。数据量可用于衡量容积性。普及性与行业因素、技术更新、系统发展更新等方面有关。透明性能为用户屏蔽掉技术细节,如外部技术限制(带宽)。稳定性是对抗干扰能力的概括。兼容性能保证扩展弹性。开放性则允许客户编写自己的应用程序。多维度的运营诠释了综合性的内涵。
(四)云会计产品选择指标体系
根据云会计产品选择时的评判元素可以构建云会计产品选择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该评价指标体系中,共有产品功能、运行性能、使用体验、实施价值等四大类别33个评价指标。其中,产品功能是产品要满足的基础功能集合,运行性能是产品运行时效果体现的指标集合,使用体验是反映了用户使用和对产品看法的指标集合,实施价值是决定用户是否使用云会计产品以及如何使用云会计产品的判断标准集合。“综合性”之外的其他指标每项评分标准为0 ~ 3分;“综合性”指标评分标准为0 ~ 4分。
五、云会计实施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一)基于系统元素分析云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1.以高校工资发放为例分析云会计系统元素。
云计算是一种按需计算服务,其调用的往往是松散、临时、低频的服务。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和云计算系统组合在一起统称为“云会计系统”。可以按照系统元素将云会计系统划分为:数据库、数据仓库、知识库、核算系统、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服务系统、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接口(联接内外系统)、云计算系统、Iaa S(如汇率市值)、Paa S(如身份认证)、Saa S(如税务查询)。如图3所示,数据库可以组合为数据仓库,数据仓库可以作为知识库的来源;核算系统工作时要用到数据库;管理系统工作时要用到数据库、数据仓库;决策支持系统工作时要用到数据仓库、知识库;专家系统工作时要用到知识库;服务系统整合了核算系统、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为用户服务。
2.系统元素对云会计质量的影响分析。
从用户的角度分析系统元素对云会计质量的影响,可以找出云会计质量特征,分析的结果如表3所示。
在分析过程中某个质量特征可能会对应多个元素,表3 中只选择在其中一个主要元素中列示。例如,数据库中数据需要具有“可靠性”,而数据仓库数据也会拥有“可靠性”,但是在表3 的数据仓库中不再重复列出信息质量特征“可靠性”。
(二)基于文献计量与系统分析的云会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如表3所示,云会计质量包涵了37个特征,这些特征可以转化为云会计质量评价的指标。
结合已有文献,表3 中的指标可以分为两部分:一类是文献中已有的指标;另一类是本文新提出的云会计质量评价特色指标。本文新提出的云会计质量评价特色指标包括自洽性、扩展性、实用性、实时性、集成性、鲁棒性、独立性、简捷性、个性化。文献中已有的指标包括(指标后面的数字表示该指标在现有文献中出现的次数):相关性(33)、可靠性(29)、真实性(29)、可比性(26)、易理解(26)、及时性(20)、中立性(19)、经济性(14)、重要性(13)、稳健性(13)、完整性(12)、有用性(11)、反馈性(9)、可核性(8)、一致性(8)、灵活性(7)、预测性(5)、连续性(3)、合规性(3)、透明性(3)、组合性(1)、动态性(1)、多样性、多维性(1)、集中性(1)、计量性(1)、权限性(1)、系统性(1)。将这些指标组合在一起就可以构成云会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六、小结
本文根据云会计的实施情况,构建了三层云会计模型,分析了云会计具有的九个特点,提出了云会计实施时可能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思路,以及云产品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指导云会计实施时产品选择)和云会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用于评价云会计实施效果)。本文针对云会计实施问题的研究是云会计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应用的基础。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云会计的三层模型及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云会计实施时可能面临的挑战及解决思路,然后基于实证和文献计量方法提出云会计产品选择指标体系,最后基于系统分析和文献计量方法提出云会计实施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云计算,云会计,云产品,质量评价
参考文献
Rajkumar Buyya,Chee Shin Yeo,Srikumar Venugopal,James Broberg,Ivona Brandic.Cloud Computing and Emerging IT Platforms:Vision,Hype,and Reality for Delivering Computing as the 5th Utility[J].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2009(6).
程平,何雪峰.“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吴胜,刘礼明,苏琴.云会计资源管理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5(11).
程平,赵子晓.云会计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及供应商选择策略[J].会计之友,2014(12).
程平,李宁.云会计产品可信性评价指标体系与等级模型[J].会计之友,2014(18).
胥玉霞.基于云计算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3(9).
张媛,苏雪碧,钟莹.探究云会计对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国际商务财会,2014(4).
“云”创造新商业模式 篇4
其实,“云”,就是让一些操作,分布在大量的分散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所有信息可以通过网络,传输到巨型计算机群系统,实现人类的知识共享、服务共享、资源共享。与传统计算或管理方式最大的不同,即:它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
之所以称作“云”,是因为计算机设施不在本地而在网络中,用户不需要关心他们的具体位置,于是我们就像以前画网络图那样,用“一朵云”来代替。而信息,在 21世纪成了全球星空中随意飘游的云了,人人抬头就能看见,采撷下一朵云,就可以让你增添知识、得到服务、拥有资源。
现在,“云管理”正徐徐推开一扇大门,门内是一个美丽新世界。 短短几年,云计算已从其诞生之初跃入了一个新阶段。不仅在美国,全球各地的公司都已完成这一新技术的调查,并转入应用阶段。它能帮助企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开发新药品,诊断肿瘤和确定传染疾病的新一轮爆发,节省数月的时间。云计算和相关服务正在用于精简庞杂的政府数据中心、构建全球物流平台、检查桥体安全、开发新市场、设计新的产品促销方式、减少电力消耗和碳排放,等等。
企业迫切希望将云计算作为技术平台使用,以支持重要的业务流程和信息交换,并使用云计算来改善决策流程……而对消费者而言,“云技术”使得普通顾客得以定义商品。
美国著名营销学者菲利浦科特勒,将定制营销誉为 21世纪市场营销最新领域之一,定制营销是指在大规模生产的基础上,将市场细分到极限程度——把每一位顾客视为一个潜在的细分市场,并根据每一位顾客的特定要求,单独设计、生产产品并迅捷交货的营销方式。
网络定制并不新鲜,但在云时代,消费者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能更方便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通过各类终端汇聚到平台上,平台再将这些需求分解,以数据的形式分发到企业内部相应的产品、服务的节点上去,营销中一对一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一切都加速了大众营销的没落,各种营销概念在这个“互动年代”被重视改写规则。于是,为每一个独立的客户提供个性定制化的“定制营销”应运而生。
互联网能把海量个性化需求,与海量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以一种低成本的方式聚合匹配起来,网络定制模式,通过品种多样化分摊固定的初始成本,获得报酬递增。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云计算架构,搭建更多业务平台,在技术、产品和服务领域全面升级换代,给用户提供个性化体验和定制化产品。如本专题中提到的匹克,可以允许每一位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定制自己的跑鞋。
云计算不会颠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但它会颠覆企业获取核心竞争力的方式。因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就是企业获取客户、粘住客户的能力。通过个性化定制,云计算显然正在使企业获取客户、粘住客户的方式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
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托马斯·弗里德曼,抛出了铲平世界的十大“推土机”,其中最大的一台是外包。但是现在,一种比外包更有价值的方式正在风生水起,美国《连线》杂志资深记者杰夫·豪首创性地将这种方式称为众包。它是指传统上由企业内部员工承担的工作,以自由自愿的形式,转交给企业外部的大众群体来完成,企业只需要为贡献者支付少量报酬,有时这种贡献甚至完全免费。在这个过程中,发包者就像网络终端用户,而所有的接包者就像一团“云”,聚合起来,为前者提供创意或解决方案。
“云”衍生出了“众包”这一方式。如乐高积木玩具公司推出虚拟的“乐高工厂”,允许用户下载软件设计自己的模型,再将设计图上传到乐高网站并进行购买。如果用户提供的设计特别出色,乐高还会将其加入自身产品序列,提供给其他玩家选购。这项活动持续至今,据统计,目前由乐高玩家设计的积木玩具,数量已经超过 10万个。这些乐高玩具的业余设计者,构成了乐高顾客价值传播链条上的中间环节,是乐高玩具口碑营销的中坚力量。
云计算的出现,为各行各业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商业基础设施,使得资源更易于共享,信息传输速度也更快,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虚拟地联接”,并由此产生真实影响力,这为众包这种新的商业模式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在一个名为“创新中心”的网站上,聚集了 9万多名普通的科研人才志愿者,他们共同的名字是“解决者”。与此对应的是“寻求者”,成员包括波音、杜邦和宝洁等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他们把各自最头疼的研发难题抛到“创新中心”上,等待隐藏在云后的高手来破译。
这波随互联网席卷而来的变革巨浪,正在挑战甚至颠覆企业的传统运作。苹果公司就是在新的商业基础设施发展过程中,调整商业模式从而获益。这家公司在iPhone和 iPad上开发软件都是依靠众包,不需要耗费苹果公司的资源。然而,在此平台基础上开发出来的每一个软件如果盈利,开发者还要付给苹果公司 30%的利润。这种模式释放了每一名普通参与者的创造力,也揭示出企业一种全新的价值创造方式。
在 IBM开发中心首席技术官毛新生看来,云计算所带来的商业模式的变化不仅仅在于此。它还带来了商业模式的长尾效应。在新的商业基础设施规模增大后,商业过程的边际成本变得非常低,甚至是零,从而让企业可以去服务非常小众的需求,同时,服务的客户数量可以大大的增加。
网上曾经流传一句笑话:如果“云”开始计算,那这些人工该怎么办?这是云时代 IT从业者真实的担忧。但是翻到硬币的反面,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解读:云计算解放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促成了企业成本的节约。IT服务供应商 CSC公司的调查显示,14%的公司,在部署云战略后,裁减了 IT工作人员。
云计算可以带来怎样的运营价值?云计算使企业变得像云一样轻——那是因为企业可以甩掉构建与维护 IT设备的沉重包袱。IBM还认为,云计算还使企业变得更“活”,更能动态地应对市场上的变化。比如当你推出一个新产品时,在传统的技术架构下,从研发到推出,周期可能很长,用了云计算以后却可以大大缩短时间。现在应用云计算,不管是设计飞机还是设计汽车,都可以将周期缩短 30%-50%。如果是跨国公司,通过云计算可以在每隔 8个时区建立一个设计中心,虽然当地设计人员休息了,但在 8个时区以外的设计人员可以继续工作,这样就能更快的将方案设计出来。
云技术在降低成本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虽然这仍是一个新领域,但云计算的诸多潜在优势已渐明朗。云服务低廉的价格颇具诱惑力。例如,美国医药制造商礼来公司,选择了用亚马逊网络服务对某个开发中的药物进行数据分析,支付的费用仅为 89美元。如果自行分析,该公司将必须为研究人员购买 25台服务器。私有云的运营费用,也比传统的数据中心要低。比如,全球最大的建筑公司之一贝克特尔集团通过引入私有云架构,将总体 IT成本降低了 25%至 30%。云能提供极为灵活的资源。独特的技术设计使其可以任意扩展。云还可以根据需要快速聚集,可为一项工作分派多个服务器从而迅速壮大。在不需要时,它还可以收缩或消失。
视博云开启云时代新商业模式 篇5
云时代的解决方案:视频云计算平台
云时代, 内容和体验才是王道。传统的电视服务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开展增值业务、提升用户体验, 已经成为广电运营商的必然选择。然而, 终端问题是运营商开展增值业务难以跨越的障碍。目前广电投放的终端类型多样、性能较差、更新换代成本高周期长, 无法实现增值业务的快速部署。视频云计算技术能够完美地解决这一问题, 打开云时代开展增值业务的新思路。
在视频云计算增值业务平台上, 应用在云端服务器上运行, 将运行的显示输出、声音输出编码后经过网络实时传输给终端, 终端进行实时解码后显示输出。终端同时可以进行操作, 经过网络将操作控制信息实时传送给云端应用运行平台进行应用控制。剥离了计算能力的终端只需要具备最基本的网络接入、视频解码和人机交互处理能力即可。
透过视频云计算增值业务平台, 运营商不必更换已投放的机顶盒, 就可以达到智能终端般的体验效果, 并可延伸到智能手机、PC、平板电脑及互联网电视等多种终端, 开展多屏互动业务, 进而形成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的大型应用商店的模式, 完美实现跨平台运营。
一云多屏创新共赢
在关于“有线跨屏”的高峰对话中, 视博云副总经理吴君鸣与重庆有线规划研究院院长张勇、新疆广电副总经理陈长伟等业内专家和精英人士共同探讨了有线跨屏业务的需求和未来发展模式。
吴君鸣介绍, 视频云计算增值业务平台能够在现有终端的基础上, 基于统一云服务平台, 屏蔽终端差异, 跨平台、跨终端地提供丰富的增值业务, 实现设备之间的关联、内容之间的共享、用户之间的交互。
视频云计算平台使用户可以在不同位置、不同网络、使用不同的终端设备访问相同的视频云计算中心入口, 随时随地获得相同的视频云计算在线服务, 能够做到真正的多终端无缝迁移与覆盖, 完美实现“一云多屏”。同时, 不同终端之间也可以进行互动, 比如使用手机的用户和使用机顶盒的用户, 同时登入视频云计算平台, 就可以在某款游戏中进行协同或者对战, 实现了“多屏互动”。
开启云时代新商业模式
视频云计算增值业务平台能够实现跨平台运营、覆盖全媒体终端。平台可以使现有的机顶盒呈现出智能终端的展示效果, 深度挖掘了现有终端的价值;运营商不必在更换智能终端上砸钱, 只要投资云端服务器即可, 这样免去了大范围更换终端的繁琐和巨额投资, 可以轻装起步、规避投资风险;另外, 云端服务器可以根据增值业务的用户量逐步投入, 真正保证了运营商的收益, 避免资源浪费、实现稳扎稳打。
云信用评价模式 篇6
随着云计算概念的发展, 云终端 (多指瘦客户端) 的概念被不断提及。不同的客户终端可以同时登录到同一服务器上, 模拟出相互独立的工作环境, 而云终端 (或其他客户端) 与服务器的之间通过网络传送必要的通信数据。与此相反, 普通的客户终端则选择尽可能多地进行本地数据处理,
不难看出, 云终端的所有功能都必须基于云架构。如果没有云计算或者云计算中心, 云终端没有存在的意义。但是, 基本上所有的云终端对云都没有选择性, 因为他们都是通过最普通的网络接入协议实现接入的。
云终端呈现三大优势
云终端的特点和优势一般可分为三种。第一, 易接入, 易管理, 易使用。由于云终端对云没有选择性, 所以在接入时没有任何兼容性方面的阻碍;云终端结构简单, 软硬件一体化设计, 基本不需要维护, 只需做一些资产管理, 且管理起来也相当简单;对于使用者来说, 云终端就是一个IO设备, 功能结构简单, 使用起来简单方便。
第二, 绿色节能。一般云终端 (通常指瘦客户端) 的功耗不超过20w, 当前甚至有号称功耗2~3w的云终端出现。加之云端的耗电均摊, 云终端与一般PC的200~300w功耗相比, 其省电程度可达到70%以上。这对于拥有大规模、长期运行终端的运营商而言, 都是巨大的能源节省。
第三, 部署安全, 速度提升。云终端通过独有的终端协议和相关的数据传输加密技术提供最大程度的安全保障, 同时也没有FDD/HDD/CD接口, 所以主机不存在重要数据的外泄, 破坏及感染病毒等。在部署安装时, 维护人员只需要启用云主机上的远程桌面功能, 增设终端用户的登录帐号与密码即可, 然后用网线将主机与云终端用交换机或路由器进行连接, 终端不需安装软件, 也不需要安装其它的设备。如此一来, 云终端通过图像高速缓冲存储器, 及改进的独有协议将使得系统运行速度大大提高。
目前, 市场上云终端的种类繁多, 包含一些新型的瘦客户端和手持接入设备, 比如手机、PDA、平板电脑等。一般来说, 固定场所使用瘦客户端的情况较多, 而移动场所使用手持接入设备的情况较多。
基本上所有的云终端对云都没有选择性, 因为它们都是通过最普通的网络接入协议实现接入的。
几乎适用所有办公环境
当下, 全球云计算发展风起云涌, 国内几大运营商也在云计算发展中先后提出了不同的发展战略和方向。其中, 云配套产品包括云终端也是各运营商发展产品和服务的一个方向。
无论是私有云还是共有云, 云终端的使用都能让最终用户非常方便地使用云服务。
一般传统的信息化办公环境的构建可以分为三部曲:部署网络环境, 购买IT设备 (主要是PC等) , 建立维护队伍。但是, 进入云计算时代后, “云+云终端”方式将使得现有信息化办公环境的建设难度大大简化, 尤其在终端这一块, 基本上不再需要维护人员。
笔者认为, 对于几乎所有的办公环境, 如政府办公、企业、公共服务机构等, 其目前的信息化设备基本都可用“云+云终端”来替代。其整体成本 (通常用TCO衡量) 将得到大幅度下降。通常情况下, 运营商或者云服务提供商可以通过云终端进商业楼宇、办公机构等手段来促使所有办公环境的云终端使用。
教育、医疗应用前景广泛
在运营商可能会经常提供服务的行业客户中, 比如电子政务、教育、医疗卫生、交通、金融保险等行业, 未来都可能会实现云终端的应用。
电子政务是政府公开、公正为民服务、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项新举措, 而电子政务的前提是给每位公务员配上1台甚至2台电脑, 但是如果一台高配置的电脑仅作为一般上网、收发电子邮件、传递文件等用途的话, 其利用率是非常低的, 而“云+云终端”的解决方案可以大大降低电子政务的前期投入, 提高计算能力的利用率, 是符合我国电子商务的国情的。
现在大、中、小学等学校机构每年都会大量购置电脑等设备, 以实现教育信息化。但另一方面, 这些IT设备的整体利用率却不高, 经常造成资源的闲置甚至浪费。
“云+云终端”方式可以使学生、教师和家长快捷地接入学校内部的“云”, 甚至是校际间的“云”, 既节省了学校的投资成本, 又增强了教育资源的共享能力, 整体提高学校乃至国家的教育水平的提高。
学校的云终端通常可采用固定云终端和移动云终端 (即手持终端) 相结合的方式。如在计算机教室/电教室、图书馆/阅览室等可安装瘦客户端, 而给每个学生、老师甚至家长可配发定制的移动云终端。
另外, 在一些较少人关注的行业中, 比如教育培训机构, 如果采取“云+云终端”的模式, 则能节省很多硬件的投资, 相信这种新IT模式会在广大农村或者乡镇的民工培训中具有广泛的天地。
现在, 重庆和江苏的某些地市已经开始试点医疗云。医疗云能使我们国家优秀而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共享, 并通过云终端的使用有效解决挂号排队等若干实际问题。
云信用评价模式 篇7
关键词:云计算,信息资源,服务模式
21世纪,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了十分重要的资源组成部分,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与利用,对于各个行业以及组织结构而言均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利用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均具有重大影响。由此,应该如何更加便捷、高效、及时、自动的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与利用成为了主要研究的课题与方向。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云计算进入到了人们的视野,并且被迅速的应用到各个领域。在云计算环境下,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以及充分利用,得到了全新的思路,即为信息资源云服务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1 云计算概述
所谓云,即是对互联网的一种比喻,具有比较强大的运算能力,对气候变化、市场发展趋势等均能够进行相应的预测[1]。云计算的规模比较大,类似于Google云计算,已经拥有了超过100万台的服务器。同时,云计算虽然作为虚拟化的技术,但是却具有比较高的可靠性和通用性,在一定程度上亦能够进行拓展,对于存在不同需求的用户,云计算能够按照需求提供服务。云计算在提供计算服务的同时亦提供存储服务,但是该方面却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可能会存在着信息泄露等问题,因而有必要对云计算环境下的有效信息资源云服务模式进行探索。
2 信息资源概述
信息资源主要是指在人类社会的所有信息活动当中不断积累的,将信息作为核心的诸多信息活动要素,其中能够包括了信息的生产者、信息技术、信息设备、信息设施的集合[2]。同时,信息资源亦可以被视为企业在生产、管理等过程当中所产生的,或者涉及的一系列相关文件、数据、图表等信息资料的总称。一般情况下,信息资源能够被重复利用,并且在利用的过程中体现其重要价值。对与信息资源的利用会存在着较强的目标性,不同领域和不同用户会使得不同的信息产生具有差异的价值。较为零散的信息资源能够按照类型进行整合,便于人们对于进行检索与利用。每一项信息资源均应该被视为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虽然能够作为一种商品被销售与交换,但是却并不能够获得其永久的使用权。
3 基于云计算环境下的信息资源云服务模式
3.1 云计算环境下的信息资源服务
云计算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为信息资源云服务提供了比较可靠的,具有实践性的技术方法。在当前的云计算环境下,信息资源在提供服务时,能够相应的构建云服务模式,该种服务模式能够使得信息资源云服务在利用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云计算技术时,对不同领域、不同性质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迅速的整合与分配,进而构建比较系统的信息资源云。与此同时,信息资源需求用户,便能够根据其具体的需求,通过互联网在信息资源云上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源。该种服务模式对于传统的信息资源服务模式做出了比较明显的改变,尤其对传统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利用:
首先,云计算环境下的信息资源服务具有多样性。信息资源受云计算环境的影响,能够将其可用规模进行比较迅速的扩大,不断的增加可用信息数量和种类。此时,云计算环境下比较丰富的信息资源更加能够为云服务用户提供信息保障。其次,云计算环境下的信息资源服务具有虚拟化。利用云计算技术,信息资源服务实现了虚拟化的管理、调度与应用,信息资源云服务的相关用户能够根据该种服务模式,更加灵活的获取信息资源[3]。第三,信息资源云服务能够按照用户需求进行服务的定制,更加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再次,信息资源云服务能够实现自动化服务,在信息资源搜索、转换、分类、存储与发送方面均能够自动操作。最后,信息资源云服务比较智能化,相关信息资源随着用户需求以及社会变化在不断调整与优化当中,保证信息资源的准确性与丰富性。
3.2 云计算环境下的信息资服务架构
云计算环境下的信息资源服务当中包括了信息资源服务、基础设施云服务、平台云服务,以及应用软件云服务的提供,同时包括了信息资源云服务的诸多用户(图1)。在图1当中,整个云计算环境下的信息资源服务架构分为了四个不同的层次。其中,信息资源云搜索层主要通过互联网接入种类丰富、数量繁多的信息资源,包括电子化信息、数字化资源等。所有的信息资源基本上按照不同的领域进行分类。通过信息资源云服务的搜索功能,能够对各类信息内容进行搜索与获取。信息资源云搜索层为整个信息资源云服务架构当中的基础层,为信息资源云服务提供基础的保障。其次,信息资源云存储层主要在信息资源云服务搜索到内容丰富、数量庞大的信息资源后,对其进行存储。因而,该存储层需要具有可伸缩、大规模、容错、平衡负载等特点,亦必须具有比较强大的云存储能力,便于按照云服务用户需求为其提供服务[4]。再次,云服务核心技术层,主要针对信息资源云服务系统当中所存在的诸多信息资源,利用比较核心的技术进行信息管理,便于为用户提供满意服务。一般情况下,需要对核心技术层进行不断的建设与运维,以便进行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后,信息资源云服务层,主要直接为相关用户提供信息资源的云服务。用户一般包括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提供云服务基本会按照关键词搜索、个性化服务、云服务推荐三个模式进行。
3.3 云计算环境下的信息资源服务模式
云计算环境下的信息资源服务模式基本上包括了以下几种类型:第一,信息资源公有云。所谓信息资源公有云,主要是指信息资源云服务的提供商,面对所有的公众以及用户提供云服务,其中包括为其提供信息资源的相关服务内容,公众和用户亦可以通过云服务接入设施,以便获取相关云服务。第二,信息资源私有云。信息资源私有云主要是指面向信息资源云服务用户的专有云,其用户群以及服务范围均为特定和有限,并不面向大众开放,并非该服务范围内的用户并不能够接受云服务。第三,信息资源混合云。信息资源混合云即是将信息资源公有云和私有云进行了相互的结合,比较适用特定的云服务用户群、场合及类型。相对于信息资源公有云和私有云而言,信息资源混合云更加灵活,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比较自如的转换[5]。上述任何一种云计算环境下的信息资源服务模式,其本质均为将原有的信息资源服务转向云服务化,更加便利、有效、安全的为公正和用户提供信息资源服务。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了解到云计算环境以及信息资源的相关内涵后可以发现,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利用获得了比较快速的发展,并且获得了全新的发展方向。在云计算环境下,信息资源基本能够实现云服务,在云搜索、云储存、云管理的情况下,信息资源云服务能够为云服务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专业化、个性化,以及高质量的信息资源服务。
参考文献
[1]牛力,韩小汀.云计算环境下的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模式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3,4(5):26-29.
[2]王笑宇,程良伦.云计算下的多源信息资源云体系及云服务模型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4,11(3):784-788.
[3]刘向,王伟军,李延晖.云计算环境下信息资源集成与服务系统的体系架构[J].情报科学,2014,9(6):128-133.
[4]金志敏,刘祥芝,崔红兵.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模式创新[J].办公自动化,2015,10(21):32-35.
云信用评价模式 篇8
关键词:私有云,适宜性,关键资源点,综合评分法
当前, 云计算已经成为信息领域最炙手可热的IT技术。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接受云计算的理念, 着手调研云计算技术在企业实施的可行性。国外的微软、IBM、亚马逊、Google以及国内的中国移动、中国电信都在大力开展企业云的建设。自2009年以来, 国内云计算服务市场正处于飞速增长的时期。
一、公有云、私有云与混合云
根据企业对云计算项目的部署方式, 可以分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三类。公有云是指为外部客户提供服务的云项目。公有云的最大优点是其所应用的程序、服务及相关数据都存放在公有云的提供处, 使用者无需做相应的投资和建设。但是这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风险, 同时, 由于公有云的可用性不受使用者控制, 也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私有云则是企业自身单独建设的云项目, 所有的服务不对外提供, 只为企业内部人员或分支机构使用, 因而可以提供对数据、安全性和服务质量的最有效控制。私有云的部署比较适合于有众多分支机构的大型企业或者政府部门。由于私有云部署在企业内部, 因此其数据安全性, 系统可用性都可以由企业自身加以控制。
混合云, 则介于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间, 指提供自身和客户共同使用的云, 所提供的服务既可以供别人使用, 也可以用于自身的需要。一般而言, 混合云的部署方式对云服务的提供者要求很高。
二、私有云的优势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信息技术服务的依赖, 大型公司的数据逐步集中化, 这使得时下私有云已经成为众多企业部署IT系统的主要模式, 和公有云相比, 私有云具体有着以下几点优势:
2.1 对数据、安全性提供有效控制
私有云是为一个客户单独使用而构建的, 因此可提供对数据、安全性和服务质量的最有效控制。尤其是大型企业而言, 业务数据是其中的核心。这也决定了大型企业不会将关键性的应用放置在公有云上运行。而私有云则既可部署在企业数据中心的防火墙内, 也可部署在一个安全的主机托管场所, 从而在安全性上能得到相当大的保障。
2.2 提供更高的服务质量
因为私有云一般在防火墙内, 所以当企业内部员工访问服务应用时, 访问速度会非常稳定, 不会受到外部网络不稳定的影响, 但公有云则会出现这种情况, 如一旦亚马逊提供的服务断网以后, 将会有几万名客户直接受到影响。
2.3 有助于发挥自身特色
因为公有云针对的客户群非常广泛, 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从而对于具体某个企业而言, 其特有的业务往往得不到好的支持, 而构建自身私用云则能够利用企业现有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 充分发挥出企业自身的特色。
2.4 不影响现有IT管理流程
对企业而言, 流程是管理的核心, IT管理流程也同样如此, 当前几乎所有企业或多或少依赖于企业的IT技术服务, 因此IT管理流程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在这点上, 如果使用公有云的话, 由于这些信息服务都位于企业外部的云提供商处, 会对IT部门的流程有很大的冲击。而使用私有云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因为私有云是由企业自身构建的, 一般都会位于防火墙内, 安全性很高, 所以对IT管理部门流程不会有太多影响。
2.5 部署方式灵活
私有云部署方式灵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方面是公司拥有基础设施, 可以控制在此基础设施上部署应用程序的方式;另一方面, 私有云既可由公司自己的IT机构来进行构建, 也可由云提供商为企业进行构建。
从以上五点可以看出, 私有云在安全性、服务质量, 管理流程和应用灵活性方面较之公有云都具有很大优势,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投身到私有云的建设的缘故。然而, 在企业建设私有云的现实过程中, 却常常发现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 很多企业都或多或少碰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
三、建设私有云所面临的问题
不同企业在建设私有云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不太一样, 但在查阅资料进行分析之后, 综合起来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3.1 投资成本过高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重新开始投资一个新的项目所耗费的成本是很高的, 既有添置新设备的费用, 也有因为转移新设备而放弃原有固定资产所浪费的部分资源所带来的隐性成本。
3.2 规模效应难以实现
私有云项目只为企业自身服务构建, 因而规模一般较小, 通常并不具备大型公有云项目所带来的规模化经济效益, 维护和运营成本上也难以通过规模化来实现降低。
3.3 需要高度的变化适应能力
技术变化的复杂性和变化速度对于任何IT组织来说都很难把握, 尤其是对规模较小的组织而言, 企业现有的IT团队也可能并不熟悉私有云项目, 因此需要不断进行学习。另外企业还可能需要创建一些新的运营流程, 并对某些旧有的流程进行修改, 来适应新技术带来的冲击。
由上可见, 企业建设私有云项目固然能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改进, 如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改善流程, 巩固安全性, 提供更好的服务水平, 但在建设私有云项目中同样面临着众多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企业比较适宜进行私有云项目的建设?在通过研究后发现, 企业自身的资源情况对于是否适合建设私有云项目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四、企业建设私有云项目的适宜性分析
4.1 企业关键资源点分析
在评估建设私有云项目前, 对企业现有资源进行分析, 是私有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依据。一般而言, 企业的关键资源包括:企业IT资源的规模, 资源的利用情况, 对数据安全的敏感度, 企业的业务峰值, 企业的人力资源等。
4.1.1 企业IT资源
企业已有IT资源的规模大小对私有云建设成本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资源规模越大, 经营这些资源的人均费用就越低。由于规模经济效应, 这会使得企业在长期运行中, 所耗费的成本会越来越低, 决定一个企业IT资源的大小需要考虑几点因素:企业数据中心拥有的服务器的数量;企业的客户群规模;企业IT方面的年收入。
4.1.2 IT资源的利用情况
资源规模的大小并不能完全判定一家公司是否适用于云计算。私有云建设效益还取决于现有IT资源的使用量, 若闲置过多的服务器资源将会造成大量的浪费, IT资源的使用情况一般考虑一下几点因素:平均使用率;高峰利用率;处理和交易数据的大小。
4.1.3 数据安全的敏感度
数据的安全性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 对于大型企业更是如此, 使用云服务能否保护企业的数据安全现在越来越受到公司的关注。
4.1.4 企业的核心业务
每个企业的核心业务都有所不同, 有些对于IT资源要求较高, 比如互联网, 电子商务行业, 而有些传统企业则要求较低, 但核心业务一般都要求IT资源的可用性和安全性能得到充分保障。
4.1.5 企业的人力资源
企业人力资状况直接关系到在建设云计算项目中或者迁移到云服务过程中的成功率, 毕竟云计算是一种最新的技术, 能否适应这种变化最主要的还是看企业人员的适应变化能力。
综合上述可以看出, 对于建设私有云项目来说, 企业的IT资源是最核心的要素, 其它的要素都与之有着密切的关系, 分析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 可以帮助我们运用综合评分法的方法来对企业资源进行很好的评估。
4.2 综合评分法
主要的关键性资源点被确定后, 根据他们各自在企业中的重要性赋予一定的权重。同时对每个关键性资源点按照建设云项目的适宜性从高到低赋予一定的分数。 (由于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不一, 权重和分数的赋予也因企业的不同而不同) 以上述所列资源点为例, 可得综合评分表 (见表1)
注:以上评分说明和权重比为通过对一些IT公司的资源数据进行综合调查分析提出, 仅供参考。
计算方式说明:
企业IT资源规模得分
企业IT资源利用率得分
企业对数据的敏感度得分
企业核心业务对IT资源要求度得分
企业转向云计算的人力资源情况得分
总分=TR+TL+IS+WR+HR
(Wq表示拥有服务器数量该项资源的权重, Sq表示该项的评分值, 其它同。)
通过对一些IT企业的分数进行测算后分析得出, 0-450分, 一般不宜进行企业私有云项目建设, 450-650, 可以考虑进行私有云项目的建设, 超过650分则可看做是比较适宜进行企业私有云项目建设的。
以某企业为例, 通过测评, 得出各项分数分别为SQ=3分, SC=4分, Sr=3分, Sp=1分, Sa=3分, Sqs=3分, Sis=3分, Swr=3分, Shr=2分。
那么可以根据上述计算公式可以求出总分为736分, 很适宜进行企业本身的私有云项目建设。
结束语
本文通过提出分析企业关键资源点的方法, 试图从经济角度对投资建设私有云进行评估, 以初步判断企业是否适宜进行私有云项目的建设, 给那些希望进行私有云建设项目的企业提供一个初步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郭平.虚拟化是私有云建设的关键[N].计算机世界, 2010 (06) .
云计算开启新经济模式 篇9
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被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所证明了的一些公式和商业模式,逐渐淡出了技术舞台,然而取代它们的新公式和新商业模式最终尚未成形。
云计算的出现使这一切成为可能,它是过去发展了几十年的各种技术的延续。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各种企业的迫切需求驱动了云计算的持续发展与快速革新。通过合理利用云计算技术所带来的优势,企业能从容应对市场的各种变化。
诚然,在信息和通信技术已成为商业运营中关键要素的时代,我们很难预测结果。但对任何一个在快速变化和不可预测的环境中的运营组织来说,云计算都是很有必要的。
新业务经济模式
早在20世纪,跨国企业已意识到生产效率和规模经济的重要性。企业通过掌握可信的顾客需求、稳定的劳动力、原料价格,对厂房和设备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实现规模经济。同时以最低的单元成本满足产品需求,使企业赚取最大的利润。
这是绝大多数企业在20世纪所采用的商业运营模式。由于现在市场的波动逐步增大,大多数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到几年甚至短短几个月时间,技术和消费倾向也正迅速地发生变化。
新潮流、新产品及其衍生品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一并涌入市场,这无疑给传统的消费模式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在这种大环境下,不仅产品需求难以估计,而且从原料到劳动力再到运输费用等所有成本都难以估计。事实上,与20世纪的规模经济相比,21世纪的全球实时经济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个生产成本上下波动的时代,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关注明显要胜过对生产效率的关注。将交易固定成本转移为可变成本是一个较好的商业策略,因为即使运营成本随着商业活动的增减而上下波动,但如果预期的活动没能实现或者新产品并没有成型,成本将保持不变。
这种反应型的商业模式能让企业更好地管理现金流,并保住经营利润,同时具有低风险性。因此,尽管反应性模式并不像高固定成本运营模式那样能使企业获利最大化,但这种模式却给了企业灵活应对突如其来的挑战能力。
但是,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市场状况变得越来越难以预测,企业在所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大多数企业不得不开始寻找能够将基础IT运营成本与风险转移给外部供应商的方法。
更好的转变方式是,寻找出使企业过渡到云计算或让企业转移到另外一种成本可变性更高的模式上。这为企业领袖提供一个展示如何将企业转移到云计算上来,同时高效地解决其相关性能和安全性问题的机会。如果企业作出转变,他们就能够将资金更多地投向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上来,创造一条让企业与顾客保持紧密联系的产品线,而这也是被历史证实过的、可持续赢利的方法。
现今,云计算正逐步演变成提供计算力、数据存储及应用系统等服务的工厂,这些服务可以极大地弥补全球经济的空白部分并改善企业的运营效率。
关键技术
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山景城的计算机历史博物馆馆长艾利克斯·博赫内克介绍, 尽管近年来云这个词使用得非常频繁,但它却是很早就有的一个行业术语。几十年前,工程师们就已将云画在原理图中,用来表示自己的网络连接到了其他未知的或不相关的网络。博赫内克说:“这种情况,其实你可以用云来表示,也可以用其他不固定的形状来表示。”
尽管工程师们使用的是模糊的标志,但是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带宽的增加,在线计算服务的使用已经使云计算模型成为现实。
与以前的计算机网络不同,现在的网络和Web浏览器可以非常容易地连接分散在世界各地的软硬件资源,而这种连接常常是通过网络提供的。通过网络共享,所有用户就能共同分享资源,其在节约成本方面具有潜在的吸引力。
国际数据中心对这种模型的巨大优势进行了预测:在2013年,投资在云信息服务上的资金将达到442亿美元,这是自2009年投入173亿美元以来的又一次大规模增长。
同时,云计算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在首席信息官(CIO)和他们的目标客户中,到底该由谁来负责某些特定的业务还有待商榷。此外,安全性、可靠性、制定统一的标准、服务层协议等问题也是需要他们考虑的诸多问题。
麻省理工学院的《技术评论》也曾刊登过类似疑问的文章:“作为一个逐渐成熟的技术,云计算还有一些难题没有克服,如怎样保证用户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怎样提供无缝的用户经验集成及如何建立一些让用户能从一个云计算提供商迁移到另一个云计算提供商的标准等。”
同时,运行中断可能使新闻和用户数据在一段时间内无法获取,这说明云计算产业会经历一个可靠性逐渐优化的过程。伴随着云计算技术的逐渐成熟,创新将会持续,首席信息官们和他们的团队正在学习如何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取得平衡。
安全性
一位云计算产业主管曾说:“那些担心数据在云计算领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高层们应该明白,事实上很多年前他们就已经把自己的钱存在基于云计算的虚拟银行里了。”
从目前云计算发展态势来看,云计算领域各企业的发展情况参差不齐。一方面,一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如亚马逊、IBM、惠普、Salesfore.com等成了提供云计算服务的主流企业;另一方面,每个云计算“大玩家”专注于提供云计算服务的同时,也有成百上千的“小玩家”提供各种类似的云计算解决方案。
然而,鉴于对云计算存储保密性和安全性的担忧,很多企业都不愿将自己的敏感数据存储到云计算系统中。一篇发表在《首席信息官》杂志上的文章这样写道:“毫无疑问,云计算在如今的IT界已经成为了C级安全主管们最热议的话题。不管他们是被云计算低廉的成本所吸引,还是被云计算所具备的大量优势吸引,安全方面的领军人物始终都在探索云计算的能力及其局限性。同时,安全方面的相关承诺也关系到许多大企业的利益,因此云计算的安全性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类新的数据安全性产品诞生了。这些数据安全产品主要通过使用数据加密方式来保证数据安全。即使未经授权的用户通过其他的措施获取了数据,如果他们不能有效地对数据进行解密,获取这些数据也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也就是说,即使数据被复制或被截取,如果这个数据已经被加密,那么偷窃数据者只能通过获得密钥来开启并读取数据,否则这些数据毫无用处。这种新的数据安全加密产品是保护企业数据安全的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保证数据安全性的同时,这些产品也重点针对自身的局限性进行了改进,通过利用SaaS以及云应用软件的各种特点,很好地完成了对敏感数据的管理。
至此,对企业来说,就是如何选择好的云计算提供商了。杰夫·凯普兰(思维网
此外,随着新的云计算提供商和大量云计算解决方案的涌现(既包括大型服务提供商也包括新兴的小型服务提供商),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所具备的财务能力也变得至关重要。企业需综合考量提供商资质,才能最终在云计算的带动下实现腾飞。
总裁声音
你永远不能完全确定人生的运行轨迹,你的人生是不可預测的,但是你仍然可以准备人生。
——在苹果CEO蒂姆·库克看来,一个优秀的击球手从来不知什么时候一个失效球会飞过来,但是他却知道它会来,并要做好一切准备。
现代企业的任务是塑造品牌,依靠的是团队而不是一两个人才。
——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认为,企业家要主动抑制“强大的自我”,把权力交给管理团队。
创业的过程将永远挑选最容易做、最快乐做的事。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指出,创业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你喜欢这件事,那是最大的激情、最大的动力所在。
传统观念认为树大招风,这是错误的。
——太平洋建设集团创始人严介和说,树大不要紧,关键在根要深。根深则枝繁叶茂,长成参天大树,才能提供栋梁之材,才能不惧风雨。
企业的生存就是如何适应市场的需求,谁适应了市场,谁就有生存的能力,也才有生存的权力。
——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指出,企业要生存,必须要按照市场的需求去做,并且适应它。
核心竞争力应该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中国移动前董事长王建宙称,如果一家企业看起来什么都很好,这很可能是由于某个偶然因素造成的。一旦这个因素不存在,这种竞争力就不存在了,所以竞争力应该来自于过硬的自身能力。
云计算服务外包模式 篇10
“云计算” (Cloud Computing) 概念最早是在2006年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公开提出, 此后云计算迅速成为全球性的商业研究和开发的热潮。
1.1 云计算的内涵
狭义的云计算是指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超级计算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 存储于个人电脑、移动终端和其他设备上的信息和处理器资源可以集中进行协同工作。所有的应用程序并不是运行在用户的个人电脑等终端设备上, 而是运行在互联网的大规模服务器集群中;而待处理的数据也不存储在本地, 是保存在互联网的数据中心里。提供云计算服务的企业负责管理和维护这些数据中心正常的运转, 并保证用户享用足够强的计算能力和足够大的存储空间以及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以任意连接至互联网的终端设备实现随需随用。
而广义的云计算是一种革新的信息技术与商业服务的交付和消费模式, 是指用户通过网络采用自助模式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基于互联网的软件服务、带宽服务, 或者其他任何服务, 并按实际使用情况付费。这些网络服务就是网络资源, 众多资源聚集成“资源池”, 而“云”就是指这种资源池。
云计算的定义中, 有4个关键要素:一是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都是通过网络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用户。二是用户根据需要能够动态扩展和配置这些资源。三是这些资源在物理上以分布式的共享方式存在。四是用户只使用资源, 并按实际使用量付费, 不需要管理资源。云计算实质就是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硬件与软件外包服务。这种外包服务改变了资源的应用模式, 以桌面系统为中心的应用模型将逐步退出, 以网络为中心的应用模型将成为主流。这也意味着人们获取信息、保存信息及交流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
1.2 云计算发展的背景
1.2.1 需求推动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而信息化系统的维护升级更是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2008年欧美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欧美企业大幅压缩资本支出, 没有了充足的资金投入, 欧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必然受阻。所以, 企业对低成本、高效易用的IT服务需求显著增长。而云服务的运用, 则为这些企业提供了一种极具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利用云服务平台, 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获取网络服务, 企业不需要增加专业的IT人员, 而且所需的应用程序是运行于云服务提供商的大规模的服务器集群中, 从而大大减少企业对于服务器和软件的大部分支出。企业只需接入互联网就可以通过电脑等终端设备方便快捷地处理数据和享受服务。同时, 云服务的付费方式风险小, 费用相对低廉, 按需使用、按需付费。
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信息被数据化, 尤其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使得数据呈爆炸式增长。随之而来的是海量信息存储的需求不断增加, 并对数据存储的有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对这些海量信息的安全存放以及高效使用的需求推动海量信息存储技术的不断变化, 也就推动着云存储服务的发展。
1.2.2 技术进步
虚拟化、分布式资源管理、海量分布式存储、海量数据管理、并行编程模式等技术是云服务的核心关键技术。云计算是随着处理器技术、虚拟化技术、分布式存储技术、宽带互联网技术和自动化管理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
1.2.3 商业模式变化
软件销售收入是传统软件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 目前, 软件行业正由产品销售向“软件即服务 (Softwareas-a-Service, 简称Saa S) ”模式发展, 用户通过浏览器就可以访问和使用应用程序, Saa S已经逐渐获得市场认可, 将成为软件行业的主流销售服务模式。与此同时, 作为运行软件的载体的服务器平台等基础设施, 也可以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给用户, 用户在上面部署处理器、存储系统、网络及其它基本的计算资源, 并按照自己的需求运行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这种基础设施即服务模式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简称Iaa S) 也将成为大规模低成本和低能耗设备供应商的主流销售服务模式。
海量数据的存储、动态更新及数据挖掘需求和应用服务商业模式的在线服务转型, 这些都为催生云计算集中式的数据处理服务模式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此外, 随着Google、Facebook、Twitter纷纷开放其互联网应用平台的能力, 基于互联网的云生态系统正在形成和壮大。没有开放共赢的云生态系统的支撑, 云计算的发展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2 云服务的内涵与特征
2.1 云服务内涵
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现代服务外包的兴起和发展。云计算技术的创新促成了基于云计算的新型服务外包模式的形成, 并推动其成为外包行业的发展趋势, 这就是云服务。
云服务是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新型服务外包模式, 在这一模式中, 云服务提供商将所有服务部署在云端, 不论是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 还是知识流程外包, 云服务提供商通过对系统或资源的统一管理, 平台化运营, 形成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持续经营、长期不间断的服务使用和交付。云服务的内容覆盖软件云、平台云、设施云及云端的云外包服务, 如软件研发服务、软件技术服务、信息技术及平台服务、信息系统运营服务、信息系统维护服务、数字化应用及内容服务、人力资源服务、财务管理服务、客户服务、后勤服务、设计服务、研究分析服务等不同的服务。
2.2 云服务特征
云服务的核心就是外包企业建立标准化的统一外包服务处理平台, 通过标准化、模块化和流程化将服务集成到统一云平台上, 在数据库里面进行统一处理。而后向客户交付服务, 并按客户使用量收费的一种业务模式。这样的业务流程使得服务实现了流水线式的标准化操作处理。因此, 与传统外包模式相比, 云服务具有自动化程度更高、灵活性更强、实施周期更短、成本更低的显著优势。云服务区别于传统服务外包业务模式的主要特点如下。
2.2.1 基础资源可以租用
云服务提供对计算、存储、网络、软件等多种IT基础设施资源租用的服务。云服务的客户不需要拥有和维护这些资源, 也就是实现了无IT基础设施的信息化。
2.2.2 实现多方协同
云服务生态系统的主要参与者包括服务发包方、独立软件开发商、技术提供商、系统集成商、咨询服务商、创业公司、云服务提供商及集成软件栈提供商等。云服务生态系统中的各参与方之间必须高效交互、紧密合作及整合在线流程, 从而实现对客户的集中服务提供, 即提供给客户的是整体解决方案或服务组合。并且随着企业逐步使用社会化媒体, 社会化媒体也强化了云的多方协作功能。另外, 随着云规模扩大, 通过新技术的应用与行业标准的建立, 云平台之间将实现互通互联, 更强大、更广泛的协同效应得以实现。
2.2.3 实现资源高效聚合与分享
云平台将资源从资源拥有方高效聚合并可以一定的模式快速分享给资源需求方。同时云服务的客户也可以自愿、主动参与协作与资源分享。
2.2.4 服务标准化
为大量同类用户/参与者提供标准化的服务, 例如, 标准化的流程服务;另外, 各个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服务要遵循相同标准, 保证客户从不同的提供商获取的各种服务是可以兼容并用的。随着云服务厂商的增多, 这种特征需求会越来越明显。
2.2.5 信息透明度高
云计算平台存储的企业资源和数据可以实现跨设备跨平台的数据同步, 解决了数据共享问题, 实现了系统内各种数据资源的信息发布、查询、供应、调查、咨询等任务的协同, 最大程度地实现了信息共享, 提高了企业信息的透明度, 消除信息孤岛。
2.2.6 服务的便捷性
云服务的客户是通过网络化访问获取服务, 所以客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一种客户端平台只要能接入互联网就可以方便快捷地处理数据和享受服务, 并且客户可以通过在线配置获得个性化服务, 而无论是标准化服务还是定制化服务都是即时交付。
2.2.7 进行自助服务
云服务的客户利用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接口, 通过网络将自己的数据和应用程序部署于云计算平台的后端数据中心, 而无需服务商的人工配合。
2.2.8 按资源使用量计费的定价机制
所有的服务都是可以量化、可以测算的, 按照客户需求随时增加或减少服务, 并按照实际使用量收费。
3 云服务对服务外包业的影响
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给服务外包企业带来深远变化和巨大机会, 不仅服务外包的业务领域实现了扩展, 而且服务外包的交付模式、业务模式、价格及盈利模式等也不断创新。
3.1 服务外包业务领域扩展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以及企业网络化经营变革的深化, 信息技术服务外包 (ITO) 的业务内容极大丰富, 存储即服务 (Storage as a service, 缩写是Saa S) 、安全即服务 (Security as a service, Caa S) 、数据库即服务 (database as a service, Daa S) 、监控/管理即服务 (Monitoring/management as a service, Maa S) 、通信、内容和计算即服务 (Communications, content and computing as a service, Caa S) 、身份即服务 (Identity as a service, IDaa S) 、备份即服务 (Backup as a service, Baa S) 、桌面即服务 (Desktop as a service, Daa S) 等新的服务业务内容相继出现。
云计算的低成本性和跨区域方便性促使全球资源共享和专业分工进一步细化, 使企业将更多的业务流程和内容进行外包, 业务流程外包 (BPO) 已经从简单的、非核心的业务流程外包向复杂的、高知识含量的核心业务外包转变, 从而扩大了业务流程外包和知识流程外包市场, 如全球人力资源数据分析服务、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领域出现大量市场机遇。
另一方面, 云计算向各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领域渗透, 由此衍生出惊人的服务外包需求, 如数字出版、动漫、影视、游戏、会展等创意产业领域释放出大量的服务外包需求。
3.2 服务外包的交付模式创新
云计算技术及云服务模式推动着全球服务交付模式加快变革创新, 呈现出分散交付与集中式交付相结合的发展趋势。由于云平台上的资源充分共享, 全球交付中心 (GDC) 的交付模式将被更广泛应用, 服务外包企业可以选择公共云平台或自身搭建基于多客户的云平台进行服务交付。因此, 交付模式上将会更多地实现基于云平台一对多的交付, 以集中交付模式为主。例如采购管理外包等BPO服务、测试云服务等软件外包服务、商业数据中心服务等基础设施服务可分别基于Saa S平台、Paa S平台和Iaa S平台开展一对多的服务交付。
另外, 云服务使得离岸交付模式成为常态。传统外包模式下, 很难实现离岸的IT基础设施服务。而通过云技术, 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硬件及基于硬件的IT服务等都可以以服务形式提供, 即形成了基于Iaa S (基础架构即服务) 模式下的云服务。而“远程基础设施管理”就成为全球服务交付模式的新形态。
最后, 云服务实现了按需取用、按需付费的服务交付模式的创新, 如通过标准化、模块化和流程化的云平台, 数据处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外包、行政后台服务等形成Saa S (软件即服务) 模式下的云服务, 客户可以得到统一和即需即用式的无缝服务。
3.3 服务外包的业务模式创新
服务外包的发包方和接包方通过云平台完成服务业务全流程活动, 不仅仅是提升了服务流程效率, 更重要的是服务外包企业在云平台上通过将业务流程和服务功能进行分割后重组, 可以创造出模块化的新业务功能, 推动业务创新, 创造更大的市场机会。例如, BPO和ITO相结合目前已成为服务外包发展的新趋势。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 企业的业务流程与IT技术结合得越来越紧密, 企业业务流程效率的提高越来越依赖一个好的技术平台。所以, 越来越多的发包方就将ITO和BPO捆绑外包, 尤其是在银行、保险、医疗、能源等领域。那么, 面对全球这种业务创新趋势, 传统的ITO服务外包企业必须根据自身资源能力, 将业务咨询和技术实施能力更为紧密的结合起来, 逐步从技术领域拓展到业务流程领域, 从软件开发向技术支持、咨询、业务信息管理等外包领域不断延展, 提升产业链位置。
3.4 服务外包企业运营成本降低
人工成本和房租成本构成传统的服务外包企业最重要的成本要素。在云服务时代,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普及应用, 服务外包企业的运营模式向“轻资产运营”转变, 服务外包企业更加强调技术替代劳动, 网络替代场地, 通过网络化管理降低企业的固定成本, 利用技术和系统 (例如智能语音技术代替呼叫中心的人工坐席) 取代劳动力的过度依赖, 因此, 服务外包企业的人工成本和房租成本会显著下降。例如, ADP是人力资本管理及人力资源外包服务领域的全球最大服务提供商, 同时也是人力资源服务领域内全球利润最高的企业。ADP的高利润就是源自其云服务模式。ADP采用软件平台式业务流程外包模式, 客户使用其提供的软件平台进行部分的自助式操作, 显著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准确性和信息交付的速度。
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也降低了企业的销售和服务交付成本。互联网推广、电话销售或电子商务等方式的成本要大大低于客户拜访、小范围研讨会、招投标和谈判。而服务交付模式的变化, 比如外包企业不再派驻现场外包团队进行现场服务, 而是利用区域服务站在线支持实现远程服务, 不再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部署, 而是实现基于互联网的在线应用, 服务台 (Help desk) 、专家支持系统等对尽可能多的客户集中服务等, 显著降低了服务交付成本。
此外, 服务外包企业的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也有助于降低企业成本。比如通过全球研发中心 (GDC) , 实现全球服务资源的虚拟化调度, 可以整合跨时区的资源, 实现虚拟化团队的24小时连续协作。另外, 云平台上资源实现集中化和智能化的管理, 可以优化资源配置, 充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例如, 利用云计算技术, 服务外包企业可以在众多孤立的数据中心之间实现灵活、安全、协同的资源共享, 从而构造一个大规模的、地理上分布异构的数据中心资源池, 充分提高系统内信息资源和硬件资源的利用率, 如果再结合有效的信息生命周期管理技术、节能技术, 数据中心云服务成本可以极大地降低。
4 结语
最后, 中小型服务外包企业不需要投资硬件设备, 也不需要支付高额的管理维护费用, 可以直接从云端的资源池获取其需要的资源后开展业务, 企业的投资成本大大降低。例如, Paa S厂商可以直接按需租赁Iaa S来提供服务, Saa S可以直接租赁Paa S/Saa S来提供服务, 硬件初期成本投入很少而且可控。
摘要: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一定是以技术创新为推动力, 而云计算技术的创新和突破为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升级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笔者介绍了云计算和云服务的内涵, 分析了云服务对服务外包产业的影响。
关键词:云计算,云服务,服务外包
参考文献
[1]祝小江.从云计算产业链探讨中国云计算商业模式[J].经济视角, 2011 (9) .
[2]黎春兰, 邓仲华.论云计算的价值[J].图书与情报, 2009 (4) .
[3]缪翀莺, 周丽莎.客户视角下的云计算服务特征分析[J].广东通信技术, 2011 (12) .
[4]韩耀军, 孔楠.云计算环境下的商业服务模式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 2012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