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缓慢原因

2024-06-09

推广缓慢原因(精选8篇)

推广缓慢原因 篇1

0引言

近年来, 通过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 充分验证了保护性耕作具有蓄水保墒、改善土壤、稳产增产、保护生态、节本增效的作用。总结出了适合高寒干旱地区特点的以深松整地、免耕播种、药剂封闭灭草、秸秆覆盖等四大核心技术为主体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同时也探索出垄作平作结合和宽窄行交替的机械化栽培模式。在我省大面积实施和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 已经具备了相对可靠的技术条件和较为扎实的社会基础。但是, 该项技术在各地区间推广还不平衡, 有些地方推广的还比较缓慢, 推广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需要加以解决。

1推广保护性耕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虽然我省保护性耕作得到了快速发展,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果, 但仍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对试验示范的总结分析, 在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1领导和群众对保护性耕作认识不足

保护性耕作不仅仅是耕作技术的变革, 同时带来农作物栽培制度、农田管理措施及传统农耕习惯与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化, 作物增产和综合效益具有缓释性, 多数领导干部和农民尚习惯于已有的生产方式, 更多关注作物产量、近期经济效益和变革带来的风险, 对保护性耕作的认识还不到位。

1.2农机基层服务组织不健全, 推广不到位

推广机构服务能力不强, 推广体系还不够完善, 推广队伍知识结构不合理, 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较低, 服务手段和装备水平落后,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

1.3政府部门政策支持不到位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 涉及农机、农艺等多部门和农作物栽培、土肥、种子、植保等多个技术领域, 关系到农作物整个生长周期各个环节。有的地方政府部门缺少对保护性耕作的支持, 不组织, 不协调, 对保护性耕作没有纳入到工作日程上来, 更没有对保护性耕作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

1.4保护性耕作的长效机制没有建立

保护性耕作的主体是农民, 但农民的主体地位没有确立, 市场机制和服务体系没有培育和发展, 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及农机服务组织的传、帮、带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1.5宣传培训不到位

传统的耕作理念是精耕细作, 有关部门没有充分认识到实施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意义, 要改变传统的耕作习惯是很难的。即使看到保护性耕作的效果, 有些农民由于传统习惯的因素, 还是应用传统的耕作模式, 认为保护性耕作就是禁止秸秆焚烧, 保护环境, 对自身的利益不大, 对保护性耕作新技术不愿意接受。

1.6农机农艺融合不够

没有建立起适应本区域耕作制度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技术支撑能力不足, 技术模式和技术路线不完善, 与保护性耕作相关联的技术问题如杂草控制、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与有效利用等不协调, 农机的适应性和可靠性不高。

2对推广保护性耕作的建议

2.1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部门协助机制

要建立健全责任制和协调机制, 明确各部门、各单位和相关人员职责。政府部门应制定《保护性耕作实施方案》, 落实任务, 建立健全目标考核制度和机制。

2.2建立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区

努力建立政府推动、农民参与, 以农机专业组织和农机大户为主体, 农机推广机构为支撑的保护性耕作综合服务体系, 不断完善市场化服务机制, 促进保护性耕作良性发展。遵循“试验—示范—推广”的科学程序, 有重点地选择一批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屯, 建立保护性耕作示范区, 通过技术上重点指导、政策上重点扶持, 鼓励他们率先实现保护性耕作, 同时在示范区就近设立传统耕作对比田, 进行对比试验, 让农民切切实实看到示范效果。示范田由技术人员全程跟踪, 定期检查指导, 督促示范户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生产管理, 通过示范户的言传身教, 辐射带动周边的群众, 形成“一户带一村, 一村带一片”的发展模式, 达到以点带面的良好效果, 强势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普及应用。

2.3全力开展宣传培训活动, 努力创造推动发展保护性耕作的社会氛围

要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广视角的宣传培训活动, 在培训农机、农艺技术人员的基础上, 重点加大对科技示范户、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行技术培训、宣传、技术指导, 注重培养一批能够熟练掌握保护性耕作技术和机具操作规程的技术骨干和机手, 为农民提供标准化作业服务。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 大力宣传保护性耕作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提高农民群众对保护性耕作的认知度, 争取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

2.4实行保护性耕作技术补偿制度

国家应从耕地质量保护, 实现可持续生态农业发展角度加大对保护性耕作扶持力度, 并对先进适用的机具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 加大对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补贴、机具购置补贴。

2.5依托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 探索建立保护性耕作发展的长效机制

建立起以农机专业组织和农机大户为主体, 农机经营户为基础, 基层农机和农业技术推广、培训、维修、信息服务和投诉监督等组织为支撑, 政府支持为保障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努力构建保护性耕作的长效机制。

2.6强化农机农艺融合, 创新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实施保护性耕作离不开农机农艺的紧密结合。保护性耕作作为一种先进的耕作模式, 需要全面掌握秸秆管理、作物轮作、播种质量、除草灭虫、水肥利用、机具选择和操作等技术;需要统筹安排作物种植模式、全程机械化生产工艺流程及配套机具系统。考虑到当地自然条件、作物品种、栽培模式、耕作制度的多样性, 加强农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2.7做好保护性耕作试验监测工作

建立保护性耕作试验监测点, 通过对试验田和对比田进行数据采集分析汇总, 建立数据档案, 形成综合监测报告, 探索实施保护性耕作土壤及生态变化规律, 实现构建节本增效、抗旱保墒、培肥地力、增产增收、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

推广缓慢原因 篇2

1.农业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围绕农民增收,狠抓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运用行政手段的多,市场运作的少,农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是农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的质量不高,大路货多,名特优产品比例低,缺乏竞争力。二是一般性的品种多,专用品种少;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精深加工产品更少。三是区域结构高度雷同,产品品种在较大区域内大体一致,不同程度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问题。加之,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明显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产品结构性矛盾相对突出,农产品供求矛盾由总量为主转向以结构为主,从而致使大宗农产品普遍供大于求,相对过剩,出现“卖难”和价格下降。

2.农产品成本高。

3.非农岗位就业不足。

农民的非农收入主要来自乡镇企业和进城打工的劳务经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一度成为支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自1996年以来,随着我国买方市场的形成和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使乡镇企业整体萎缩,增长速度回落,经济效益低下,吸纳就业能力明显下降。近几年来很多在乡镇企业打工的农民不得不重新加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行列。由于乡镇企业吸纳就业能力明显下降,农民从乡镇企业得到的收入增幅也随之下降。与此同时,自1995年开始,国民经济连续7年缓慢增长,国有企业下岗或失业人员增加,为了给这些下岗或失业职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许多城市都制定了限制农民进城就业的政策,给农民进城务工带来了许多的负面影响。加上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在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形势下,进城务工的难度越来越大。上述两个方面都减少了农民在二、三产业的就业机会,抑制了农民非农产业工资性收入,导致了农民收入增幅下降。

4.城镇化水平严重滞后。

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发展由于种种原因而严重滞后。1998年,我国城市化率为30.4%,而世界平均水平为45%,发达国家为75%。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的格局还未得到根本性改变,造成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拥挤在狭小的土地上,农业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造成了农民增收困难。与此相适应,农村的二、三产业发展缓慢,无法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农民的就业领域窄小,造成了农村劳动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使农村经济无法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良性循环,促进整个经济发展的潜力不能充分释放出来。

5.农民负担过重。

推广缓慢原因 篇3

据《威信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 2009年末, 全县林地面积98.74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60.08万亩, 占幅员面积47.22%;疏林地0.012万亩;灌木林面积33.2万亩;未成林面积1.107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37.2%, 林木绿化率46.19%, 活立木总蓄量246万立方米。“十一五”期间共投入各项林业建设资金8793万元, 实现林业产值1.3亿元, 争取“十二五”期间投入林业建设资金1亿元以上, 实现产值1.7亿元。

我县自2007年启动林权主体改革以来, 全县共确权涉及10个乡镇87个行政村1611个村民小组, 面积97万亩, 占应确权面积率99.98%, 确权宗地27.2万宗, 确权农户6.6万户, 平均宗地面积3.6亩, 确权到户率98.83%, 发放林权证7.8万户, 发证面积95.24万亩, 宗地发证率97.67%。林权改革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果, 得以顺利通过上级部门验收。

二、林权抵押贷款推广进展缓慢及成因

目前为止, 威信县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开展还未进入实质性放贷阶段, 尚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林权改革配套工作还需进一步完善

现确权、发证工作已基本结束, 但相关配套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如:林业资源评估中介机构、林业产权交易中心、抵押登记机构等尚未建立配套, 不利于产权交易、抵押和流转。林权改革不彻底。

(二) 统一协调、联系机制渠道不畅

一是缺乏统一组织领导, 没有成立林权抵押贷款领导小组, 负责领导和监管林权抵押贷款工作, 协调理顺方方面面的关系, 以推进林权抵押贷款的实施。二是没有建立统一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办法。如:“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林权证抵押登记管理办法”、“各相关部门职责”等, 使工作开展无头绪、依据。目前, 我县关于林权抵押贷款的“进度”和已拟定的“办法”, 就是农村信用社和县林业局分别起草了《威信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户林权抵押小额贷款管理办法》和《关于林业项目贴息贷款的实施办法 (试行) 》。但二者难于统一和实施。

(三) 林权所属资源规模小, 抵押不足

林权宗地面积小, 规模小, 连片成林不多, 部分林权仅是适林荒地, 无林木资源等。致使放贷面不广, 抵押放贷比例低, 相当部分林权农户不愿贷或难以获得贷款。以上等等难以形成有效抵押物而获得小额贷款。

(四) 小额林权抵押贷款在众多信贷业务中无优势

在金融机构众多信贷品种中, 小额林权抵押贷款优势不大。特别是现在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用贷款额度的逐年提高, 农民获得小额贷款的难度降低, 基本能满足大部分农户的信贷需求, 且办理手续简便、无须担保、评估和抵押登记费用, 成为许多农户贷款首选。

(五) 抵押物管理难度大, 资源处置变现相对困难

一是作为抵押物的林权分布于全县各乡镇, 且普遍规模小, 平均宗地3.6亩, 较难实施有效的管理。二是处置变现困难, 采伐指标管理严格, 申请手续繁琐, 审批时间长, 不能及时采伐出售而获得现金, 还款来源不能得到有效保证, 有可能全部或部分无法实现抵押权。

(六) 缺乏贷款的风险保证和补偿机制

自然灾害、火灾等是林木资源最大的敌人。如果此类风险不能做到最大限度的规避和分散, 又没有建立良性有效的风险补偿机制, 将大大影响金融机构贷款的积极性。

(七) 抵押贷款相较其他信贷品种, 成本较高

要实现林权抵押贷款, 评估费、抵押登记费以及保险费等必不可少, 将造成利息成本支出大, 不划算, 林农林权抵押贷款贷款愿望不迫切。

(八) 缺乏相应的机构和人才

一是银行缺乏熟悉、懂林业的信贷人员;二是缺乏银行认可的有林业资源评估资质的林业专家或中介机构。

三、几点建议

(一) 强化组织领导, 建立协调联系机制

县人民政府要成立由分管县领导任组长, 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林权抵押贷款领导小组, 明确部门职责, 制订发布森林资源规划, 统一制定林权评估抵押、登记管理办法, 林权抵押贷款实施细则等。金融机构和林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 积极主动向政府汇报, 共同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在我县实现“零”的突破。

(二) 推动建立林农专业合作社, 提高管理水平, 使林权有条件成为抵押物, 实现抵押价值

我县适林面积广, 森林覆盖率高, 但规模以上林企少之又少, 单家独户多。建议林业主管部门以县内仅有的林业龙头企业, 或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资金和技术, 引导吸引有林权的农民将其入股, 成立林农专业合作社, 统一规划管理生产, 便于降低生产成本和风险, 壮大合作社实业, 使沉睡的资源变为活资本, 达到抵押标准条件, 实现林权有效抵押和林业可持续发展。

(三) 完善林权体制的配套改革, 尽快建立评估、抵押登记、交易、保险、风险补偿机制等平台

为实现林权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和顺应林权抵押贷款的开展, 首先必须尽快完善建立评估、抵押登记、交易等平台和规则, 让林权能顺利实现流转交易。同时林业资源保险对农户实行政策性补偿, 积极探索实施林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机制, 可以采取由财政、林业部门、个人共同建立贷款担保基金, 建立良性循环的信贷风险补偿机制。

(四) 创新授信放贷方式, 满足农户大额贷款需要

积极开展金融创新, 以小额信贷+林权抵押的授信方式, 将二者有机结合。同时, 简化评估抵押及放贷程序, 适当提高林权抵押放贷比例, 弥补小额信用贷款额度的不足。授信额度一般可在10万元内, 基本能满足农户大额贷款的需要, 从而缓解农户授信额度低、大额贷款难、无抵押物难题。

(五) 探索培育林权转让市场

增加林权交易的撮合量, 提高成交率, 信息发布规范及时, 使林权交易变得方便快捷。让农户享受到改革的实惠, 林权真正变为“资源或资本”。

(六) 创新抵押林权管理方式

为解决贷款金融机构抵押林权管理难的问题, 可否考虑请林业主管部门代管或托管等方式。同时每年赋予抵押山林优先砍伐一定量的指标, 使林农资金周转灵活, 保证还本付息的现金流。

(七) 引进或培训人才刻不容缓

随着金融业务不断创新, 跨行业、跨领域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旺盛而又短缺, 这正是目前基层金融机构的短板。因此, 引进或加大对现有人才的培训和知识更新刻不容缓。

仔猪生长缓慢的原因及应对方法 篇4

农户养猪多采取一次断奶法, 断奶后立即上市, 使仔猪原来以母体为中心、同胞间共居、稳定舒适的生活条件突然发生改变, 一时难以适应而影响增重。所以应当在断奶前5~6 d内, 逐渐减少仔猪哺乳的次数。

2 补料不及时

仔猪在哺乳阶段没能及时补料, 断奶后不能很好地进食, 又没有奶水补充, 引起生长缓慢, 发育停止。一般应在仔猪7日龄就开始补料, 这样在母猪的泌乳量下降时, 就能正式补上料, 以弥补母猪泌乳量的不足。开始以香、甜、脆、易消化的饲料为主, 以后逐渐改为正常饲料。

3 饲料及饲养方法不合理

断奶后, 仔猪吃不上母乳, 且饲料质量很差, 喂料中水多料少, 日喂次数也由断奶前的6~8次, 急剧减少到日喂3次, 这些条件的剧烈变化使仔猪的正常发育受到阻碍。因此, 要做到饲料保质保量逐渐过渡、精青粗饲料逐渐过渡、饲喂次数由多到少逐渐过渡。

4 环境条件变化大

仔猪断奶以前以母体为中心, 同胞间共居。断奶后, 一般是一猪一圈, 仔猪短时间内不能适应这种孤独的生活, 特别是冬季寒冷天气, 吃不好睡不好, 容易产生多种疾病, 甚至死亡。所以, 要尽量为仔猪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饲养条件的变化要逐渐进行。

5 管理粗放

现在农户养猪一般是一猪一圈, 有的猪吃食、睡觉、排粪在同一地点, 加之不勤打扫、垫圈, 造成环境污秽, 卫生条件极差, 特别是在冬季, 很容易引起猪只感冒、下痢等一系列疾病, 严重影响猪只健康。为此, 可根据吃食快慢、性情好坏以3~6头为一圈, 做好调教工作, 使其定点吃食, 定点排泄, 定点睡觉, 保持环境卫生。

6 防疫、去势时间不合适

幼儿体育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其对策 篇5

一、幼儿体育发展缓慢的原因

在幼儿时期的教育是幼儿发展的关键, 但一般的家长和教师都比较注重幼儿的智力开发和技能培训, 对于体育的教育问题并不重视, 这也就导致了幼儿对体育锻炼不感兴趣, 缺乏锻炼的孩子在身体上会产生疾病。但要想体育教育深入到家长和幼儿的心里, 就必须从幼儿时期开始做起, 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

(一) 幼儿所处的生活环境的改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国家政策也在不断改变, 中国到了二十一世纪以后, 经过计划生育的改革后, 家里一般都只有一个孩子, 这就导致家里的老人和父母对孩子产生溺爱心理, 像孩子在玩耍时, 怕他们刻着碰着, 怕他们受到伤害, 但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 不受到伤害是不会长大的。家长过多的爱就导致幼儿在身体得不到很好的锻炼, 受到了一定的阻碍。根据调查的数据表明幼儿时期的孩子们拥有很好的学习能力, 通过有效的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幼儿的运动能力, 调节幼儿的身体机能。一方面是由于家长对孩子的关爱, 导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受到一定的阻碍, 害怕承受更多的责任, 这就导致很多幼儿园的教育体系中并没有关于体育的改革, 因此就阻碍了幼儿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是现阶段幼儿园的发展在乡村还并不完善, 乡村的幼儿只能通过父母的接送去上学, 或者是学校的校车接送上下学, 这就更限制了幼儿进行锻炼活动。

(二) 幼儿缺乏运动的动力

为了让幼儿拥有选择的权利, 也就是让幼儿选择适合自身而且有效的体育锻炼方式, 就必须给予幼儿锻炼的动力。动力主要是指一切力量的来源, 而机械应用来说动力是使车辆移动的根本条件, 车辆拥有强劲的动力, 你就可以在绿灯亮起后第一个冲出, 以最短的时间达到你想要的速度, 并且可以在车内感受到强烈的推背感。根据现阶段的社会发展来看, 动力又受到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内部影响主要是指幼儿本身的身体机制造成的, 有的幼儿在一出生身体机能就不太完善, 需要后天注意, 导致在幼儿园开展体育教育受到阻碍;而外部影响主要是指家长、教师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 对幼儿的保护欲强烈, 致使幼儿从小就对体育课不感兴趣。所以, 要从小培养幼儿对体育课的喜爱, 并运用实践案例的经验结合自身发展的环境建立一个完善的体育课堂。幼儿的运动动力是开展体育课堂的前提。幼儿在这之前没有接触过体育课堂, 就不会对体育课堂产生兴趣。因此, 要先让幼儿认识体育到底是做什么的, 通过一定的基础认知, 幼儿运用自己的判断能力进行能够选择, 并根据教师的引导, 从而为体育与幼儿之间建立一个沟通桥梁。体育课堂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让幼儿的身心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实现幼儿园教育与中小学生教育的接轨, 完善现阶段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而发展幼儿时期的体育教育, 从小培养幼儿的体育锻炼精神。但现阶段要想全面实施还拥有一定的问题, 所以需要国家政策、教育机构和家长的配合。

二、改变幼儿体育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 对幼儿体育教育内容的选择

幼儿时期的孩子身体发育还不够完善, 在对体育产生兴趣后, 幼儿会不知疲倦的进行体育活动, 没有自我控制的意识, 这样长时间的锻炼就导致幼儿的身体机能产生副作用。因此为了让幼儿能够更好的进行体育锻炼, 就需要幼儿园教师引导幼儿去进行游戏活动。幼儿时期的孩子的身体技能还不够完善, 所以一些基本的体育项目就适合幼儿去进行锻炼, 从而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中主要是跑步、竞走、跳远、跳高、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测位体前驱、铅球、攀爬等一些常见的体育运动, 这些体育锻炼项目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身体锻炼, 还可以让幼儿更早的接触到中小学生的体育课程, 从而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在生活当中, 幼儿通过家庭、社会以及人为的教育已经学会了一些基础的体育锻炼, 但行为方式并不规范, 需要教师去进行引导, 让他们学会正确的锻炼方式, 有效的提升身体机能, 这样为幼儿在生活当中活动带来了一定的便利。当然, 教师在引导幼儿锻炼的同时也要注意方式, 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来进行锻炼, 像丢手绢、老鹰捉小鸡、跳大绳、木头人、三步连等游戏, 可以调动幼儿运动的积极性, 而且活动的范围和形式都很简单, 能够锻炼幼儿不同的身体机能, 还在游戏中让幼儿感受到游戏的快乐和有趣, 更增强了幼儿的身体。

(二) 家长与教师相互配合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个老师。幼儿在成长阶段接触最多的就是家长, 由此可见家长在幼儿的成长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作用, 有关幼儿的教育问题和家长的教育是分不开的。随着社会的发展, 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家长为了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往往会忽略幼儿的教育发展, 因此在幼儿时期的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要多向幼儿园里的教师了解自己孩子一天的生活情况、学习情况以及与小朋友的交流情况, 还要与幼儿进行定期的沟通和鼓励, 这样家长就可以更好的了解幼儿, 家长还可以利用闲暇的时间和幼儿一起进行体育活动, 并通过教师了解幼儿的学习和锻炼情况, 将幼儿的发展放在家长考虑的第一位, 教师还要教授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学会与幼儿一起玩耍, 这样就有效的锻炼了家长和幼儿的身体机能, 并且加深了家长和幼儿的沟通。举例说明, 幼儿园每月都会举行一次家长见面会, 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建设有关的运动比赛, 比赛的项目可以有家长单独赛、幼儿阶段比赛还有家长与幼儿联合比赛, 这样不仅增加了幼儿体育锻炼的喜爱, 还提升了家长与幼儿之间的沟通, 从而让家长更好的了解幼儿成长的需求, 为幼儿今后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 引进国外体育教育案例

在幼儿阶段采取体育教育改革是在国外最先发展的, 因此想要在我国幼儿园等一些教育机构上应用, 就必须在运用的同时结合国外经典案例总结下来的经验, 培养幼儿不怕冒险, 坚持奋斗、勇于拼搏的精神, 积极发展国外优秀的教学理念, 避免曾经出现的教育问题, 形成适应新时代的体育教学体系。像在国外很多幼儿园在幼儿刚进学校时, 会根据幼儿的特点和技能进行分班, 大部分的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幼儿园里教师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制定的幼儿学习目标也要求家长、教师以及幼儿一起努力完成, 并表示幼儿时期的体育教育是完善教育机构的先行政策, 是适应社会发展的有效手段。因此, 我国想要改变先阶段幼儿教育的问题, 就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环境和国家政策进行相关的教育改革, 并且学习国外应用体育教学的优点, 创造适应中国教育环境的体育教育课程。

(四) 对幼儿体育结果进行检测与评价

从传统意义上来讲, 从前的幼儿园教育并不受国家教育机构的重视, 认为对幼儿体育锻炼的结果进行监测和评价是没有用处的, 但随着时间的改变, 相关的实践数据证明, 对幼儿体育运动的结果进行监测和评价可以有效的培养幼儿在发展过程中所需的技能。由此可见, 对幼儿体育结果进行检测和评价的应用, 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来说是必然的通道。它有效的改变了幼儿的不良习惯, 提升了幼儿体育课堂的整体质量, 并为幼儿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让幼儿对体育课堂充满了好奇和信心。有效的监测和评价手段, 可以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 培养幼儿的身体机能, 所以要保证监测结果和评价结果的真实性, 以便于体育运动的有效改革, 发挥它真正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现阶段的幼儿教育体系虽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但不可否认的是幼儿教育的改革改变了传统教育存在的问题, 并且利用了现有的经济力量和教育资源为幼儿创建了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而家长也慢慢意识到幼儿时期的教育问题, 幼儿的体育课程也提升到教育改革的基础上了。良好的幼儿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也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阶段随着对幼儿体育教育的关注, 国内外的教育学者纷纷要求幼儿要加强体育锻炼, 提高幼儿体育锻炼的有效性, 幼儿的体育锻炼成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国家对青少年的教育关注度逐渐加大, 但长期以来的教育缺陷问题一直存在, 需要研究教育的相关学者对现阶段的学生学习特点和市场需求人才的类型进行教育改革。而要想更好地落实教育改革, 就要从幼儿时期开始实行, 而体育课程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在幼儿时期发展体育课程是锻炼幼儿身体, 培养幼儿能力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幼儿园,体育课程,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崔艳艳, 闫庆宗.我国幼儿体育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其对策[J].考试周刊, 2007,

[2]孙小岳.幼儿体育的制度保障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 2010.

[3]朱家雄.“教得对”, 才有“教得好”——谈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性[J].幼儿教育, 2010 (Z1) .

校园网访问缓慢的原因及对策 篇6

关键词:校园网,网速缓慢,网络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 互联网已经走进平常人的生活, 成为其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校园网络是师生上网的主要渠道, 对学校师生的学习生活有着重要影响。本文着重分析校园网网速缓慢的原因, 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校园网网速缓慢的原因

(一) 由网线引发的问题。

网线是网络数据传输的途径。正确双绞线制作方法是把4对绞线合在一起, 可有效降低噪音和减小串扰。常用双绞线制作主要使用T568A和T568B两种标准, 即只使用1、2和3、6四条线, 1、2用于发送、3、6用于接收, 其中1、2线和3、6线必须各自来自同一对线。按这样的标准制作的双绞线, 可以保证数据传输速率, 最大限度地降低串扰。然而实际情况是, 大多数网线并没有按正确标准制作, 性能不达标, 使用时间一长, 网速就会变慢。

(二) 网络设备硬件故障引发的问题。

网络硬件故障也会导致网速变慢。当确定发生这样的故障时, 可以通过替换集线器或者交换机来排除集线设备故障。具体做法是:先关掉集线器的电源, 然后用 ping 命令对所有可疑计算机逐一进行测试, 找到有故障网卡的计算机, 更换新的网卡, 可使网速恢复正常。

(三) 由回路引发的网速问题。

大型网络由于需要使用备用线路, 就可能构成回路, 而当数据包在回路中不断发送数据并进行校验, 就会占用大量资源, 从而影响整体网速。而较小的网络由于节点不多且结构相对简单, 所以很少出现回路问题。要想减少由于回路引发的网速问题, 在铺设网线时, 就要在网线上打上明显的标签, 而且在备用网线地方要做好记载。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查找时间, 提高查找效率。

(四) 网络端口产生瓶颈引发的问题。

实际上路由器的广域网端口和局域网端口、交换机端口、集线器端口和服务器网卡等都有可能成为网络传输瓶颈, 影响数据传输速率。在网络使用的高峰时段, 可以利用网管软件查看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端口的数据流量, 通过各端口的流量传输数据确认网络数据流通瓶颈的位置, 然后相应地增加其带宽。增加带宽有多种办法, 具体包括:更换服务器网卡为 100M或 1000M、通过改变路由器上配置、安装多个网卡等方法来增加带宽, 这样可以有效地缓解网络瓶颈, 最大限度地提高数据传输速度。

(五) 广播风暴引发的问题。

当主机系统响应一个没有应答的系统或者响应一个在网上不断循环的报文分组时就会导致广播风暴的发生。当广播风暴产生时, 如果源源不断地响应分组, 随着网络上分组数目的增加, 拥堵出现, 情况会变得更加糟糕, 进而导致网络性能下降使计算机陷入瘫痪状态。要改变这种情况, 需在局域网中使用树状连接设计的交换机和路由器, 这个问题就可以有效缓解, 防止广播风暴的产生。

(六) 病毒传播引起的网速降低问题。

现在诸如尼达姆、求职信等电脑网络病毒都可能导致网速下降。假设网络中有一台电脑感染了病毒, 病毒就会像流水一样, 通过局域网或互联网渗透到整个网络中的所有电脑, 进而病毒文件充斥并堵塞整个网络, 极大增加服务器及客户端电脑的负荷, 降低网速。因此, 要想提高网速就要有效防止病毒的干扰, 这就要求网络维护人员定时查杀病毒、设置网络防火墙、及时修改各种漏洞。如果局域网中有一台电脑感染了病毒时, 要及时把它与网络断开, 以防波及到其他电脑。

二、加速局域网网速的技巧

相信故障排除的基本方法通过在上文的介绍, 大家都有所了解, 这些方法对于局域网的网速来说还是起到了一定的加速作用, 这里再介绍一些加快局域网网速的一些小技巧和大家分享。

(一) 网卡的加速工作设置。

我们可以依次选择 “开始”→“设置”→“控制面板”→“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设备管理器”→“网络适配器 (选择相应网卡) ”→“属性→“高级”→选 中 “LinkSpeed/Duplex-Mode ” 这 一 项 , 默 认 情 况 下 是 “Automode”, 在 下 拉 列 表 框 中 选 择 “100FullMode”也就是全功能模式, 设置保存好后就可以让网卡全速工作达到加快网速的目的。

(二) 驱动器的相应设置。

设置使用映射网络驱动器来提升局域网的文件访问速度, 但是得注意映射了网络驱动器后, 如果不使用了, 记得把它断开, 断开的方法为:打开“资源管理器”→“工具”→“断开网络驱动器”命令, 然后在打开的窗口中取消相应的驱动器就可以了。也可以在桌面上右键单击“我的电脑”图标, 选择其中的“断开网络驱动器”即可。这样就可以避免开机时系统自动映射该盘, 点用过多的系统资料, 使局域网速度变慢.应特别注意.

(三) 网上邻居的直接访问加速访问。

在知道局域网中要访问的机算机的IP地址或者计算机名称时, 可以在如“资源管理器”地址栏中直接输入你要访问共享的文件夹网络路径进行直接快速访问, 也可以直接访问所在的计算机.比如如输入“user内部资料”就可以快速进入名称为“user”计算机中的“内部资料”共享文件夹, 查看该文件夹中的共享内容。另外, 还可以打开“开始→运行”, 在窗口中输入如“192.168.0.254面试资料”来快速访问共享文件夹的内容, 其中的“192.168.0.254”为局域网中的共享文件夹所在电脑的固定IP地址, 而通过“网上邻居”一层一层地打开。

(四) 关闭无关选项。

Windows XP系统在开机时会自动搜索网络文件夹和打印机。这个过程可能会使你的机密文件被打印到其他部分的打印机上去, 并且降低计算机启动速度。因此, 在打开电脑后, 要做如下操作:“开始”→“控制面板”→“文件夹选项”→“查看”→“高级设置”→“自动搜索网络文件夹和打印机”, 在自动搜索网络文件夹和打印机中把默认状态 (开启) 改为关闭, 关闭以后, 当要进行打印操作时只需在打印选项中选择网络打印机即可。这样当我们在“网上邻居”中去访问局域网电脑时, 就不会因为系统自动查找共享文件导致网络访问速度网慢, 从而提高了局域网访问速度。

随着科学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几乎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 为了更好地利用计算机网络, 使其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服务, 就要不断加强学习, 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双向积累,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提高计算机网络的管理水平, 使计算机网络服务更加快捷, 使网络速度达到最大极限, 将网络硬件的使用效率达到最高。当然, 本文只是讨论了部分提高局域网网速的办法, 至于其他更好的方法, 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参考文献

[1].冯丽萍, 李越, 王岚.校园网速度变慢的原因及解决方法[J].计算机与网络, 2007

[2].李宇娇.局域网网速下降的原因及问题解决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推广缓慢原因 篇7

农村改革近三十年来,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长期困扰我们的农产品短缺时代已永远成为历史。农村、农民也已摆脱了贫困状态, 基本实现了小康。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呈现出一派祥和兴旺的景象。但近几年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日渐突显。其根本原因是:

一是农业结构不合理, 农业结构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和对外开放的变化, 这是导致农民收入增幅持续下降的根本原因。

二是农产品价格水平下降, 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幅度大于产值上升幅度, 导致农民收入减少。其核心也在于现有的农业生产结构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的结构变化。

三是农民人口增长快、文化素质低。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 农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改善, 农业经营效益的提高, 都直接或间接地取决于农民素质的高低, 而农民素质的高低和农民收入高低直接相关。为此, 十七大报告提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四是农业的产业化生产程度低和非农产业发展缓慢。为此, 2008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继续实施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 培育壮大一批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 支持龙头企业跨区域经营, 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发展。”

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及根本

透过农民收入低速增长的表象来看既有其外在原因, 也有其内在原因, 还是经济规律和宏观经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 既要看到它对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负面影响, 又要从调整、改革、发展的角度去研究、解决。

(一) 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1、继续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近几年来, 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 特别是取消农业税、增加各种补贴, 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这时候就要维护好、保护好这种势头, 把各项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增加农民收入。

2、加快培训、劳务输出以促进增收。2008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组织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 重点培训种养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等。加快提高农民素质和创业能力, 以创业带动就业, 实现创业富民、创新强农。继续加大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加快农村产业化、小城镇建设进程和鼓励发展民营经济, 以吸引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土进镇、进城到各类工商企业就业, 增加非农收入;同时要组织农民参加各类培训, 提高技能和就业的本领, 从事建筑、装潢、服装制作、美发美容、社区家政、餐饮休闲服务等职业, 努力增加现金收入。

3、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增值增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实施精深加工、精美包装、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形象品牌工程。生产消费者购买、食用方便、普遍青睐的食品进城入市, 出口创汇, 实现增值、增收、增效;同时要积极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服务组织, 提升农民经纪人队伍素质, 发展运输业, 兴办农产品市场和保鲜贮藏业, 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并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差, 实现销售环节增值。

4、种养优特品种增效增收。按照“安全、营养、保健”的市场需求, 努力调优种养业品种结构, 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规模, 提高优质品种的种植比重;根据农业龙头企业订单要求, 扩种专用型品种, 瞄准市民餐桌, 生产适销对路的地方名、特、优产品, 扩大优质品种的覆盖面, 提高农业的产出效益。

5、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增收。因地制宜、因户制宜, 引导有稳定非农产业收入的农户。十七大报告指出“按照依法有偿自愿原则, 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通过转包、转让、入股、出租等多种形式, 促进土地向特色项目和种养大户集中, 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和集约化经营, 实现规模增效。

6、依靠科技创新增收。通过普及科学种养技术, 实施良种、良法, 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种草养殖畜禽等生态型种养模式和技术, 提高科技含量, 降低生产成本, 改善生态环境, 提高农产品质量, 适应市场竞争需求, 提高农业经营效益。

7、开展专业化服务增收。加快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提高补贴标准, 鼓励农民购买农机具、水利设施等, 为农民提供机耕机收、灌排植保等生产服务。

总而言之, 增加农民收入关键还在内、外形成合力, 不断强化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坚持统筹城乡发展, 不断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坚持多予、少取、放活, 不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 加快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分层整体推进。只有这样, 农民增收才能实现。

(二) 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的具体措施

1、要把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作为农民增收的主攻方向。

实践证明要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转岗就业, 必须跳出单纯就农业内部寻找农民增收的小圈子, 着力做好两件事:一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目前全国集镇建设日新月异, 整体功能不断增强, 为吸纳农村劳动力离土进镇居住、就业、兴业起到了“筑巢引凤”的作用。可以看出小城镇建设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载体。二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应成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乡镇企业通过自身的壮大, 将会使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这既解决了企业自身发展的用工需求, 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渠道和增收门路。另外, 依托“三农”迅速成长起来的乡镇企业, 可以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反哺力度, 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 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2、要把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作为农民增收的基本渠道。

近几年, 在农业结构调整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总地来看, 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因此, 需要进一步遵循市场规律, 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 依靠科学技术, 讲求质量和效益, 推动农业结构升级;以发展优质农业、生态农业和外向农业为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 优化农业的种植结构, 着力提高经济作物的比重;优化农业的内部结构, 着力提高水产、畜禽养殖的比重;优化农业的品种结构, 着力提高名、特、优、新农产品的比重。在调整的过程中, 要着力在布局、品种、特色上下功夫, 把提高效益、增加收入作为总目标。

3、要把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民增收的主要依托。

产业化经营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农民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能否在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中实现增效、增收。培植一批以优质粮油、瓜类、蔬菜、特种水产、畜禽为主的生产基地, 形成一批骨干加工龙头企业, 组建一批流通合作经济组织, 涌现出一大批农民经纪人队伍和种养大户, 在产业化经营过程中, 发挥了较强的带动作用, 但是目前比较明显的矛盾和问题是产、加、销环节衔接得还不紧。一方面企业与生产基地之间还未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另一方面, 企业加工经营层次还不高, 农产品销售不畅的矛盾一时还难以解决。要处理好这些问题, 应积极探索经营机制创新, 建立和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体系, 加强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的利益联结, 增强农业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要鼓励各类能人兴办加工、保鲜、贮运企业, 使农民得到实惠。

4、要把贯彻落实好农村政策、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

一是完善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成果。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 落实农村税费政策, 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加强土地管理。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 任何人都没有权力随意侵犯和剥夺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 建立对失地农民合理补偿的机制;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完善农村土地征用制度, 加快建立土地换社保的补偿机制, 长久地解决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三是稳妥化解村级债务。加强村级资金管理, 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强化村级资金支出管理, 严禁新债发生。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压缩村级财务开支, 多途径化解村级债务。四是切实做好扶贫工作。继续组织机关和乡村干部结对帮扶经济薄弱村、贫困户, 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

三、增加农民收入的几点建议

(一) 要有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

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牵涉到相关政策是否相配套, 如土地政策、户籍政策等。在土地资源严重约束的情况下, 首先应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 土地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实现有序、合理的流动是农业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应加快探索和推广转包、租用、股份合作等各种方式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形式, 进一步稳定土地承包关系, 推进土地依法有偿自愿流转, 促进耕地向种养能手和产业化基地集中, 推动结构调整。

(二) 要有一个正常的投入机制

当前, 由于农产品价格形势和市场的不稳定因素, 使金融部门产生慎投惜贷的思想, 对加工企业项目资金投入力度不大, 企业滚动发展缺乏所需的配套流动资金, 仅靠企业自筹难以满足, 加之农民手头积累资金不多, 因此, 资金的“瓶颈”已经影响了农民增收的后劲。

(三) 要有一个良好的服务氛围

当前, 农民虽然主观上迫切要求增收快富, 但客观上对科学种田、市场信息等掌握和了解比较欠缺, 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增强服务“三农”的意识, 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 紧紧围绕农民所需、所急、所盼搞好服务。

1、搞好技术服务。

以“三下乡”和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为载体, 及时为农民提供技术、物资等服务和指导。探索组建和发展农业服务公司, 为农民提供生产、营销等方面的综合服务。组织农业生产部门加强技术指导, 搞好科技示范, 尤其是加强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试验示范推广, 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2、搞好信息服务。

有关职能部门应当主动承担信息服务主渠道的作用, 加强引导, 广泛收集、筛选农产品销售信息、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以及新品种、新技术的信息, 及时向农民发布。

3、优化服务环境。

要把治理服务环境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 为农民务工经商创造宽松环境, 坚决查处“三乱”现象, 杜绝坑农、伤农事件的发生, 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为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农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推广缓慢原因 篇8

1 影响支出预算执行进度的主要原因

高校预算执行进度缓慢有来自外部原因, 诸如主管部门年中追加预算资金下达时间较晚, 专项资金的年度预算与项目当年的合理执行额度不符等原因, 但主要的原因来自高校内部, 而且高校也可以采取一定措施来减少外部因素对执行进度的影响。

1.1 内部预算下达迟缓, 预算年初到位率低

高校上报预算要经过“二上二下”的过程, 如教育部所属高校当年预算批复已是3、4月份, 大多数高校校内预算编制和下达的时间晚于上报预算, 一般年底才开始征集下一年度预算建议, 待预算草案编制完成和几经相关决策机构审议通过, 下达时间一般都在4月份左右, 这时当年预算的执行期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一, 有的高校甚至在上报预算批复后再下达校内预算, 预算下达的时间明显迟缓, 对于人员经费和日常维持运转费用尚可预支, 但对于非经常性的项目经费, 无法正常开展。而且预算下达后, 很多需要二次分配的“打捆”项目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细化, 这样把项目资金真正落实到单位和可执行项目已历时半年, 甚至更长时间, 严重阻碍了预算执行进度。

1.2 预算编制科学化、精细化程度低

高校预算编制基本上都建立在的总体目标及其分解的各部门目标基础上,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预算的编制过程往往缺乏与相关执行部门的必要沟通, 预算编制难以做到自下而上, 预算不能满足用款单位的实际需要, 造成了总体预算平衡、局部预算失衡的隐患, 从而导致预算和执行相脱节, 预算充裕的部门或业务占用了预算指标而预算紧张的部门或业务又无钱可用, 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和总体进度都会受到影响。对于项目资金而言, 由于储备项目不足或没有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 在申报专项资金时仓促填报, 使得预算不符合项目实际用款需求, 或者项目前期论证不充分, 预算指标下达后项目承担单位无法组织实施, 只能频繁调整预算, 拖延了项目执行时间。对于通过学校自主安排的项目, 缺乏对项目实施的详细计划, 下达的预算指标与项目年内可完成进度不符, 当年预算不能全部执行的情况时有发生, 其中分配给科研、教学人员的项目, 在项目筛选和评审中缺乏对资金执行能力的考虑, 这些都会影响到执行进度。

1.3 预算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管

高校内部预算过多的关注于预算分配, 至于预算下达后完成情况和效果则虑较少。首先预算执行缺乏明确的责任主体。预算执行情况在财务上表现为资金的支付进度, 而实质则是各项事业的推进程度。预算执行责任是财务部门的观念还普遍存在, 导致财务部门无力推进执行进度, 而各业务部门和项目责任人没有被赋予严格预算执行的责任, 预算意识不强。其次, 预算执行没有相关的组织管理机构, 财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同级, 对项目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单方面做出整改和处理。再次, 预算执行监管措施不力, 对预算执行中的跟踪, 信息反馈、推进措施、执行情况评价及奖惩措施等方面没有切实可行的举措。

2 加快支出预算执行进度的措施

2.1 提前下达预算, 提高预算到位率

与上报主管部门预算相类似, 高校内部预算一般也要经过“二上二下”的过程, 部分高校内部预算第二次上报和下达的时间不集中 (项目预算细化一个下达一个) , 从而使这一过程不够清晰。在实际工作中, 高校完全可以将这一过程提前并明晰化。与上报预算同步, 高校可以提前开展预算建议的征集工作并做好下一年度预算分配方案。在主管部门“一下”预算控制数下达后, 下一年度预算总盘子及专项基本确定, 据此可以在调整预算分配方案的基础上下达校内预算控制数, 同时要求上报细化项目预算, 在本年度结束前将下一年度预算全部下达至各部门和可执行项目, 使预算在年度开始即确定并到位。这种预算管理制度要求学校及各部门提前规划下一年度的工作重点和工作计划。

2.2 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对于经常性业务费, 高校可以在各部门充分参与和交流反馈的基础上, 打破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模式, 并结合以前年度预算执行中的完成率和支出合理性测算预算数, 使资金量尽可能与承担工作量相符。在项目预算的编制中, 对于上报上级主管部门的专项应进行充分的论证, 最好能根据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建立滚动项目储备库, 将所属单位每年上报的项目进行归类入库, 经过一系列的指标考核和评价, 每年按照重轻急缓进行合理的排序, 并对实施方案和预算变更的项目进行更新, 形成项目的动态管理和报送, 这样才能把有限的专项财政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避免出现有项目无资金, 有资金无项目的情况, 从根本上提高项目的可执行性。此外, 对学校自主安排的项目也要尽可能提高预算的精准度, 按计划分年度预算, 减少预算指标的占用;对教学科研项目, 在筛选时除了业绩和成果方面的标准外, 应充分考虑项目承担者当前受资助状况, 减少重复资助而影响执行进度的情况发生。

2.3 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和管理

首先, 应明确预算执行的责任主体。单位法定代表人为预算执行管理第一责任人, 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 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领导为直接责任人。业务部门不仅要对学校直接分配下达至本部门的项目负执行责任, 还要对由该部门负责二次分配的项目承担执行责任, 该职责除了对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验收, 还应包括资金执行进度的管理。其次应建立预算执行管理的组织机构。学校成立预算执行特别领导小组, 由校长担任组长, 分管财务副校长, 财务处及牵涉项目执行的业务单位负责人为其成员负责审核各责任部门预算执行推进方案, 协调解决预算执行中的困难和问题, 并就预算执行不力的项目做出处理。最后在明确了责任主体和监管组织机构后, 有必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进预算执行进度, 如加强预算执行情况的跟踪和分析工作, 并向预算执行单位和责任人反馈或通报;建立约谈制度, 对预算执行情况达不到规定时点要求的项目要求相关责任人说明原因并限期改正;加快部分项目承担单位组织实施的节奏, 项目的招标、政府采购、验收等环节要限期完成;建立奖惩机制, 对预算执行率未达标的单位或项目适当调减预算, 并将预算执行工作与责任人业绩考核挂钩。此外, 在强调加快预算执行进度的同时, 严肃财经纪律, 严守规章制度, 防止财政资金使用管理中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保障资金安全。

参考文献

[1]单轶鸥.高校部门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 2009, 6 (上旬刊) .

[2]唐龙生.关于财政预算执行进度的几点思考[J].中国财政, 2010, (22) .

上一篇:计量学指标下一篇:企业创新管理研究述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