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评卷(共11篇)
作文评卷 篇1
一、2012年福建高考作文评卷心得
2012年, 我有幸参加了高考作文评卷, 在六天的时间里, 一共批改了两千四百多份作文, 我估计,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作文是议论文, 得高分的大部分是议论文。记叙文在高考作文中已是凤毛麟角, 得高分更是难上加难。由此看来, 议论文写作是高中阶段写作训练的重中之重, 这关乎学生高考的成绩。此次评卷, 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心得, 仅供大家参考。
1. 审题立意决定成败。
2012年高考作文“人生的赛跑”中有两个关键词“时间”、“路程”, 考生如果不能很好地阐述二者的关系, 只写一个, 就属偏题。比如有的考生写“珍惜时间”、“要有远大的目标”, 就只得42分左右 (满分70分) 。有的考生不是根据材料内容直接写作, 而是进行观点提炼, 写成“换个角度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评价的标准”等, 就属离题, 只得30—40分。正确的立意从哪里来?我认为, 考生一定要就材料的内容与内涵而写作, 不要脱离材料, 架空材料, 偷换概念,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新材料作文立意的方法不是原来旧材料作文的整合提炼、合并同类项, 它更注重文本内容的解读。高考作文评卷组组长、福建师大文学院余岱宗教授把学生的作文分为四个档次, 一档是和材料自由对话, 二档是紧紧围绕着材料证明观点, 三档是只是为了证明材料观点甚至不能完全证明材料观点, 四档是误解材料, 偏题离题。考生立意正确, 就将逃离第四档;考生立意高远, 就有可能进入第一档。可见, 审题立意的正误决定高考成败。
2. 规范的模式至关重要。
在高考作文中, 我观察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考生常犯这样的毛病, 一篇文章在引材料且亮出观点之后, 接下来便是举例, 举了一个又一个, 看看字数差不多了, 便收尾简单照应一下中心论点, 结果形成了“论点+论据”的格局, 这样的文章, 高考最高只能评三类 (上) , 即42分左右 (总分70分) 。我认为, 当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明确之后, 考生要能够根据议论文写作的几种模式, 如递进式、对比式、并列式等, 选其中一种, 准确地分解成几个分论点, 并把它放在第一句, 之后才去举例, 结合论点, 结合例子分析议论。提出总论点, 设置分论点, 这是议论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关乎像不像议论文的问题, 许多的考生还没有掌握这样的本领。
3. 论证的层次影响分数。
考生主体部分的几个段落, 逻辑思维是否有层次决定分数的高低。有的学生, 几个分论点的设置没有层次感, 只是在一个层面上滑来滑去, 说来说去, 这样的作文只有42—45分。作文思维应是递进的, 是对比的, 是并列的, 行文中要清晰明了。除此之外, 还要会辩证, 会质疑, 要具有思辨性。余岱宗教授说, 学生写作不能只会做证明题, 还要会做质疑题, 论辩题, 构建立体的思维空间。比如高考作文题, 人生的高低决定在“有限的时间”跑多长的“路程”, “有限的时间”可以想到“惜时”, 争分夺秒;可以想到“提速”, 提高效率;可以想到“减速”, 放缓脚步;可以想到“调速”, 该快则快, 该慢则慢。想到“惜时”、“提速”的属于正向思维, 想到“减速”、“调速”的属于逆向思维, 就是辩证, 就是质疑, 对于“人生的赛跑”这个话题, 人生旅途中, 有时一味地提速向前冲, 反而会适得其反, 欲速则不达。
4. 论据的精炼提升档次。
2010年高考满分作文样卷《生如逆旅, 一苇以航》 (69分, 评卷组决定不打70分) , 道理论据语言精辟, 哲理性强, 字字珠玑。事实论据大多采用一句话的精炼的概括, 例子不求长, 述例不能烦, 重在分析评论。可见, 这个考生不仅平时积累素材多, 而且肯定已经进行了技术性的概括与归类, 用时得心应手。反观不少低分作文, 例子太长, 叙述不厌其烦, 议论却不多, 论证的效果极差。今后老师在备考中, 对作文素材的处理要更有针对性。
5. 书写的美观吸引眼球。
评卷老师一天奋战七个小时, 身心俱疲, 如果能看到一篇字体美观的作文, 精神将会为之一振, 给个高分可能性极大。以我的观察, 字体大大的, 方方正正的, 在电脑显示屏上效果最好, 比如庞中华体。而那些笔画轻轻细细的, 字体瘦瘦小小的, 虽然你写得很有体, 但在显示屏上观感一般, 无法吸引评卷老师的眼球。据我观察, 几篇高分作文的书写水平都是一流的。
二、2012年福建高考作文的立意解读
对2012年的高考作文题, 我是这样解读的。
材料选取作家冯骥才的话:“运动中的赛跑, 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 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从“运动的赛跑”说到“人生的赛跑”, 前一句话是铺垫、引子, 后一句话才是写作的重点。写作“人生的赛跑”这个话题, 务必扣住“时间”和“路程”这两个词语, 重在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 “时间”包含生命的有限与无限、惜时、提速、减速、调速等内容, “路程”指成功、辉煌、价值、意义、平凡而伟大等内容。考生中较好的立意有: (1) 人生的道路漫长, 需要有准备、有计划、有目标。 (2) 我要用有限的时间去创造无限的精彩。 (3) 人生追求的是路程, 是价值, 不能迷恋一时的精彩和辉煌。 (4) 人生不在于时间的长短, 而在于生命的内涵和质量。 (5) 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 但你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 (6) 赛场比的是速度, 人生要想跑得远, 比的是耐心与恒心。这些立意, 说明作者已经读懂了材料, 并能够扣住材料的内涵进行写作, 既切合题意, 又精彩纷呈。
考场中, 有些考生写珍惜时间、远大理想目标、坚持不懈、创新超越、敢于拼搏等内容, 貌似合乎题意, 其实不然。虽然这些内容都是“人生的赛跑”这个总话题中分论点“怎么办”中的一点, 但如果考生只是沿着这些内容展开去写, 不扣住“时间”和“路程”, 这就有跑题的嫌疑, 得分不高, 只有35—43分。
个别考生这样写:运动中的赛跑, 评价的标准是时间多少;而人生中的赛跑, 评价的标准是路程长短。因此, 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关于写“评价的标准”是否符合题意这个问题, 我专门咨询了高考作文组副组长、厦门教育学院俞发亮老师。俞老师说, 这个作文题的两句话, 前一句是次, 后一句是主, 它们不是并列关系, 写作的重心在后面, 因此不能简单地把两句话进行合并提炼。而且“评价的标准”也不是作家说话的本意。由此看来,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也并不是那么自由开放, 符合文本的意思才是最重要的, 才是写作的重点。
纵观几年来的福建高考作文题, 题型不断地变化, 从话题作文到材料作文, 从命题作文到看图作文, 让人应接不暇。一线教师唯有顺应形势, 把握风向, 规范训练, 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才能让学生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文评卷 篇2
一、评卷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1、学生审题不清。写作要求是以“感动”为题,但他们看成了以“感动”为话题,当作话题作文来写。改题目扣2分,如果行文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语言规范一般都还可以得35分左右。但从改题失分所占的比例来看还是很严重的。产生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平时在练作文时多练话题作文,对命题作文练得少。还有是学生不够认真,审题不清楚。
2、选材单一,不善于从身边熟悉的小事写起,部分作文主题不突出,鲜明。
从学生写作选材来看,多写地震中或雪灾中的材料。本来运用这些材料不会错,但在大家都用这些材料的情况下,就看学生运用材料的准确性,创新性。常常学生在引用材料的时候人物名称写不出来,情节也不够准确,这样严重影响了表达效果。本来以“感动”为题的作文可写的材料很多,但学生不善于从生活中的自己熟悉的事物中写,想运用大背景下的材料又不熟知,考生多发人所发,言人已所言,必然优秀的作文就不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文章就变得很少了。部分作文扣题不到位,主题不鲜明、突出,也会严重影响得分。
3、结构不够完整,条理不够清晰,不能具体地叙述情节内容
考生写作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晰,这样的文章约有20%,他们行文大多是开始引用写作材,然后写一个很短小事例,阐述后就结束,大约是500字左右。因为写作要求是不少于500字,这20%的学生就写得太短了,500字左右写事还写不清楚,那论述就更不充分了。所以部分学生由于受到写作要求的影响匆匆写,情节内容不具体,影响了作文的得分,这样的文章也只能得34分左右。
4、运用语言材料不灵活,不能生动表述文章内容
运用语言材料不灵活,不能生动表述文章内容,这是考生的通病,本来在考场尽量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但考生并不能这样做到,除了在地震中体现的感动事例外,从古到今令人感动的事例太多,生活中的令人感动的情景也不少,但学生不善于运用已知的事例来表达,表述内容比较平板,不够生动。这样的文章约占25%,由于内容写得较多,结构也完整,一般这样的文章可得36-39分。
5、字迹不清楚,卷面不整洁。
这类作文约占15%,主要表现在,字写得太小、太模糊、有涂改,网上阅卷,由于字迹不清楚,卷面不整洁失分在1-3分左右。这类作文一般只得34分左右,如果内容具体生动才有可能得35分以上。
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1、加强各类作文的训练,在训练时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特别是“为题”和“为话题”这两个短语一定要让学生分辨清楚。力求在中考时不在这方面失误。
2、选择材料要新颖,表达真善美,主题要鲜明突出。
激励学生多写身边的熟知的事物来写,如有可能老师可以写下水作文。在写作中教会学生构思、选材、行文、修改作文。主题一定要鲜明、突出,对于扣题的问题一定要反复强调,最好是针对出现这个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3、训练学生写写作结构。
平时写作文时一定要训练学生写写作结构,结构平稳了,作文自然看起来就清晰明了。如果内容又具体生动,一定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4、选材要新颖,表达要生动具体。
写作要求是不少于500字,这是最低限,但老师在平时要求学生作文时一定要学生写600字左右的文章。文章有600字以上,内容才具体,如果在生动上下功夫,选材又新颖,也可以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这样的文章得分必然不会低。
作文评卷 篇3
江苏高考作文评卷规则从全国来看是非常独特的,因此我们就应该格外关注并严格遵守。追求高考作文的多元、丰富和创新是对的,但这不意味着可以不遵守考试作文评卷的特殊规则。片面强调考试作文的多元、丰富和创新,就等于削弱考试及其评价系统的程序公正性。
一、关注标杆样文,感性把握规则
往年江苏高考作文评分细则都设置了“基准分”(或叫基本分、切入分)。2008年高考作文评分细则规定,文章在基本切题的前提下,达到“三基本”(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要求的,可在53—55之间赋分(满分70分)。评分对行文构思没特色,语言贫乏的要控制在基准分以下;而对那些有生活体验的,有真情实感的,有真知灼见的好文章在赋分上要适当上浮。
而从2009年开始,江苏摒弃了基准分。由于基准分往往就是高考作文最终的平均分,习惯势力、阅卷倦怠以及保险分心理使得基准分数段上下赋分趋中密集,严重影响到作文的公平公正性。取消基准分可以迫使阅卷老师评卷时放慢速度,认真阅卷,作文的评阅过程得以优化,往年那种“扫描”作文给印象分、保险分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取消基准分要求阅卷老师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作文的水平,高则高,低即低,不打保险分,绝不迁就。
为了让阅卷老师便于操作,江苏作文阅卷专家组将赋分等级细化,标杆样文更为丰富,使得低分与高分的标杆细化,有章可循,中等分数段样卷标杆丰富,利于对照比较操作,为全面评改提供了“法律”文本。2009年江苏高考标杆样文有18篇之多,覆盖70—21分,随试卷分值比例提供同分多类型样本。
作为平时训练,我们应该充分利用高考标杆样文(互联网上有),形象具体感性地把握评卷规则,明确自己作文所处的层次,并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评分标杆样文更多地考虑了大部分学生的写作实际水平,对我们更具指导意义,值得我们研究学习。
二、关注命题意图,写就切题文章
准确把握高考作文的命题意图,是写作行为的起始点,又是目标点。作文的命题意图最终反映出来的就是作者关于某一对象的价值判断,集中体现在“三主要”上,包括主要对象、主要关系和主要意向。“主要对象”即材料或命题的核心对象(词语),“主要关系”即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意向”即材料或命题的主要内容及其情感倾向。
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认为,高考作文是选拔人才的一种“竞争”,必须遵守一条最重要,也是最起码的“竞赛规则”,那就是审题准确,作文要切题。
2009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品味时尚”,对“时尚”的概念掌握得准确与否是切题的关键,而能否对“品味时尚”有所阐述是得分高低的关键。不少学生对“时尚”的内涵把握不准,偏题作文较多,一旦不符合题意,最多只能得到41分。为数不少的学生把“时尚”误解为“爱国主义”“社会现象”等;还有的学生受提示语的影响,把观点写成了“只有经典才是时尚”,这就不切题了,因为“经典可能是曾经的时尚,但未必只有经典才是时尚”。
作为考场作文,立意还要显豁。所谓显豁,就是明白晓畅地呈现文章的倾向、观点和意旨。何永康教授说:“高考作文,要多一点‘二锅头’,少一点‘碧螺春’!”就是说,高考作文不像平时作文那样,必须要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该扣题就扣题,该点题就点题,让阅卷老师“无障碍”地一下子看穿,拍案叫好;而不要开篇就“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把思想、情感、主旨搞得云遮雾罩,玩“深沉”,玩“捉迷藏”,玩“隐形的翅膀”,这些都是高考作文的大忌。
三、关注提示语言,避免选材撞车
从2004年江苏自主命题开始,高考作文题都是“提示语+题目(或话题)”的形式。命题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提示语,二是作文题目(话题),三是具体的写作要求,体现了充分的开放性与必要的限制性有机结合的原则。
读懂了提示语,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理解作文题目(话题)。如2007年江苏高考作文题“怀想天空”,怀想的主体是“我”,怀想的对象是“天空”。从提示语中我们已知“天空”可以是实指的,可以是虚指的,也可以是泛指,具有象征意义。“怀想”的“天空”应该是阔大的、明净的、高远的、包容的、深邃的、自由的、高尚的、诗意的、真实具体的、难以忘怀的。我们只要抓住“天空”的某种特征,通过“怀想”这一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或抒写拂之不去的感情牵挂,或叙议难以忘怀的人事情理。
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专家认为,命题(包括话题)作文的提示性语言是作文的前提和引子,是命题者所提供和写作前的指导,是引发思考的由头。写作过程中可以引用材料,也可以对材料只字不提。
何永康教授更是特别提醒,不要受作文命题“提示语”的心理暗示,集体无意识地扑向同一个写作目标。这种“提示语”有“强烈的心理暗示”作用,艰辛地考完语知和阅读之后心理疲劳已十分明显的我们,很容易引向同一个去处,造成选材“撞车”。他曾劝我们可以不看“提示语”,只关注文题。要清醒地、自主地审视作文命题的“提示语”,不要受它的“心理暗示”——造成几万人、十几万人“一窝蜂”,复制、克隆“提示语”的内容和关键词,不要把“提示语”视为不可动摇的“金科玉律”而不敢提出正当的、合理的质疑。
为了避免选材“撞车”,近几年何永康教授在考前总是要通过媒体叮嘱我们要“关照现实”:寻找独特的视角,选取富含情感因子的材料,从日常生活中开掘出有认识价值的、有深刻内涵的题材,通过写自己、写他人来写“时代”。
四、关注文体意识,凸显文章亮点
作文评分细则规定高考作文要“符合文体要求”。因此,我们一旦选择了某种文体,就要用选定文体来写,就必须按这种文体的要求规范地进行写作。
2009年江苏高考作文评分细则中特别增加了“文体写作特别提示”。这里以记叙文为例:
(1)记叙自己尝试时尚的经历或过程,进而引发自己对“时尚”的体会或感悟,且构思精巧,语言富有意蕴;或者以时尚故事情节为“由头”,引出自己对时尚或追求时尚的体验或感悟,且构思新颖,语言生动形象,可按一类卷赋分,特别优秀的可至满分。
(2)文章以时尚故事为由头,生发出来的主要是关于时尚和时尚背后的母爱、父爱、生活艰辛不易等体验或感悟,且情节合理,叙议得当,可视为二类卷赋分。
(3)文章主题叙述的是一个与时尚相关的故事,引发的感悟只是提示语中的相关词、句的重复,语言平淡,表达上无明显特色,可视为三类卷赋分。
(4)所写故事情节明显“贴标签”,而引发的体验或感悟,又是时尚之外的话题,且语言稚嫩,可视具体情况在及格线上下赋分。
近两年来,何永康教授又“恳请”我们多写生动鲜活的记叙文,而且要尽量写自己,不要回到古代、复述经典。大多数高中生有独特的少年视角、敏感的情思,只要自自然然地落实到试卷上,就会有股动人心弦的力量,就可能在高考作文中脱颖而出。只要把高中生日常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原汁原味地写出来,就有可能打动阅卷老师,争取高分。
五、关注语言风格,回归审美多元
高考作文多年来普遍存在“辞藻华丽”的倾向。自1999年高考作文“文体不限”之后,一种被称作“秋雨体”的文化散文在高考中大行其道。只是我们与所效仿的余秋雨相比,少了几十年的生活积淀。浮靡、铺排、华丽、堆砌,极力竞逐奢华,不管情理、文理通不通,要的就是以“辞藻华丽”把阅卷老师“震住”。
实际上,2007年颁布的《语文考试大纲》已经有了变化,以“用词贴切”取代“语言生动”,以“有表现力”取代“有意蕴”。这表明高考作文从指导思想上开始扭转一味追求辞藻华丽的不良文风。
何永康教授认为,如今阅卷老师的审美取向越来越趋于多元,无论是质朴平实之作还是文采飞扬之文,放到阅卷点来都不会被埋没。我们可根据自己的写作特长、思维特点、知识储备或作文立意来展现自己独特的语言魅力。
六、关注特殊赋分,避免作文硬伤
作文在高考中占分比重如此之大,我们写作时要尽力避免与写作能力关系不大的“硬伤”。要避免“硬伤”,就必须特别关注特殊赋分。
(1)仿佛有几个层次,其实只是事例的罗列与情节的铺排,相当于一大段,原则上不超过52分。
(2)游戏高考,游戏人生,语言粗俗,格调低下的问题卷,赋分最高不得超过40分;凡思想感情庸俗低下,即使是完篇切题文章,赋分最高也不超过25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赋分最高不超过13分。
(3)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赋分之后,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分不能超过46分(参考赋分:不满100字,0—5分;200字左右,6—10分;300字左右,11—20分;400字左右,21—30分;500字左右,31—40分;600字左右,41—46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4)写作限写文体的,上限为5分。
(5)不写题目或另写其他题目的,扣2分。
(6)每错(别)一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书写明显较差的,扣1分。
另外,关于抄袭、模仿、套用、套话作文的特殊赋分:
(7)抄袭。凡经网上搜索证实被认定为抄袭的,其中三分之二以上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2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不超过10分。
(8)模仿。如果立意、语言等方面出色,这类作文可以打二类分,但不得超过58分。
(9)套用(又叫改写)。故事是别人的,但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加以叙述,个别地方根据题目要求,有一定的改编。可以在42分以上,但不能超过49分。
(10)“套话作文”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题材总是选用现成的历史文化(文学)名人的生平;二是文章结构表现为“穿靴戴帽三段论”,即用三段左右的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为作为主体,再加上一个开头和一个结尾;三是作文的主旨总是局限在一个浅显的平面上而不作深入开拓。
一般情况下,“套话作文”最高不超过48分。如果符合题意,语言比较流畅,思路清晰,可打在44-48分;表达能力较差的,可打在42分以下。
我们应该精心研究作文规律,提高写作兴趣,改变“抄”“仿”“套”等不良习惯,关注生活,激活写作的生命状态。
高考作文阅卷代表国家意志,其特点是公平公正但不公开,体现科学、稳定、公正。规则一旦制定,就要所有阅卷老师一把尺子量到底,任何人没有修改修订标准或随意更改的权力。关注江苏高考评卷规则,提高作文成绩,努力吧,同学们!
高考英语评卷与教学反思 篇4
1、人员组成。河大外语系教师、中学教师和河大外语系研究生。
2、分工情况。
河大外语系研究生编为一组, 专门负责短文改错的评改工作。河大教师和中学教师混编为八个组, 每组40人左右, 其中每组正、副组长各1名, 负责本组内书面表达评改的速度和质量。另外, 还成立专门的质检组, 对各组的评改情况进行抽查, 批评、乃至解聘有问题的评卷人。
3、评卷过程。
评卷系统自动向评卷教师分发试卷, 每份试卷都由两名教师评。若分差在4分以内, 取二者的平均值为该考生的最终成绩。若分值大于4分, 该份试卷由第3位教师评, 取另外两名教师分值最接近的分数与他的分数相加, 取其平均值。
4、评卷系统。
评卷系统给出一个分数分布的理论曲线图, 同时给出每位评卷教师的实际给分曲线图, 让评卷人将二者进行对照, 适当对自己的给分做出调整。若与理论曲线相错较大, 系统或评卷组长及时提醒教师做出调整。
二、试卷中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考生书面表达得分不高, 全省平均分大概是12.5分左右。主要原因如下:
1. 书写问题。
一是考生没有合理安排时间, 造成书写潦草、混乱、连写错误率高。二是考生平时没有注意书写训练, 高考时就谈不上书写格式, 所以卷面书写草率, 字迹难以辨认, 从而造成意义混淆而影响英语表达的内容。并且高考评卷时间紧, 任务量大, 评卷老师一看到字迹潦草的试卷就心生厌恶之情。从情感上说潦草的字迹会严重影响考生的最终得分。
2. 句子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有:
(1) .人称错误。在09年全国卷的书面表达中, 很多考生搞不清Susan与Tracy之间的关系。 (2) .主从句结构不完整或混乱, 如:although…, but…连用, 如把because从句当成独立的句子使用。 (3) .句子主动与被动乱用造成时态错误。 (4) .句子时态混乱, 特别是主句用现在时态而从句则用过去时态。 (5) .不少考生在写作时从语言角度考虑得多, 从逻辑角度考虑得少, 造成文章上下文逻辑性不强, 行文不连贯, 破坏了语篇的流畅性和整体的美感。主要表现在连词使用不当。 (6) .言多有失。有些考生把自己会写的东西都写上去, 而没有紧扣主题, 而且句子多就更容易出现错误。 (7) .短语用错。
3. 文章结构方面的问题。
文章没有结构, 不分段落;只有一段写得很具体, 另一段写得很简单、很不到位;观点表达得不清晰、不明确。
三、教学反思。
高考书面表达所设计的情景真实度较高, 符合考生的认知水平, 考生有话可写, 比较容易入手, 结合考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 不仅给考生提供了更为宽广的思维空间, 也有利于考生对已掌握语言的发挥。要做好书面表达题, 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应该做到:加强词汇、句型的教学;规范强化学生的书写。
评卷后我感觉到, 考生的最大问题是内容要点表达不完整, 而影响书面表达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不会灵活运用英语的常用词汇及句型。因为评卷首先判断学生作文内容要点是否齐全。熟练运用英语的句型也使学生的文章更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我认为写作过程中要注意:
1. 认真审题, 抓住要点。
认真阅读书面表达的试题要求是做好该题的第一步。高考书面表达一般属控制性写作, 同时留有一定的自由发挥空间。因此务必细心审题, 覆盖要点, 进行合理的想象与扩展。平时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尽量按规范的写作过程去做, 先审题, 确定体裁, 人称, 时态, 格式等;然后确定要点, 根据要点选择适当的有把握的词汇、句型;再用好恰当的从属连词连接上下文;其后是对形成的草稿进行修改;最后誊写到卷面上。所以从高一起学生就要有意识地进行英语书写规范的训练, 经过高中三年持之以恒的实践, 形成习惯, 高考答题时就能书写规范、清楚, 从而形成视觉美感, 使得阅卷老师感到赏心悦目, 为赢得高分打下基础。卷面的整洁和书写的规范同样很关键, 很多考生卷面不整洁及书写不规范导致不必要的丢分或作文得分档次不高。
2. 依据篇章结构, 草拟提纲。
动笔之前一定要对文章的篇章结构有一个合理、清晰的构思。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要点的排列顺序, 应用文体的格式等都要仔细考虑, 写出纲要。这样的框架构成的文章结构一目了然, 层次分明, 脉络清晰。一般书面表达应分三段, 整篇文章应长短句结合, 大概应有十句左右。正如我们经常所说, 书面表达应遵循“三段式, 十句法”的原则。
3. 使用高级词汇, 增加文章的亮点。
高级词汇是评分标准中衡量最高档书面表达的一项重要标准。使用高等级词汇及短语, 能很大程度上增加文章的亮点。如果仅仅记住几个简单基础的词汇, 而且一味地重复低水平的英语知识点, 还远远没有达到大学的入学要求。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训练和考试当中, 有意识地强化“复杂, 优美, 高级”这三个概念, 使自己的作文能力区别于普通学生的作文, 使自己一下子就站在一个比别人高的位置上, 充分显示自己的实力。文章要有长短句, 如能够准确地使用复合句或非谓语动词表示时间、条件、原因、背景等, 会使文章简洁、明快, 增色不少。巧用关联词, 连接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顺承、转折、递进、因果等衔接关系, 会使语言更流畅, 意义更清晰, 逻辑关系更有条理性, 语篇整体意义更突出。巧用关联词, 连接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顺承、转折、递进、因果等衔接关系, 会使语言更流畅, 意义更清晰, 逻辑关系更有条理性, 语篇整体意义更突出。
4. 加强书写训练, 规范学生字迹。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老师应规范学生的字体, 要求学生的书写美观大方, 字体清晰, 漂亮, 让评卷老师一看到该考生的试卷就有眼睛一亮想给高分的冲动, 那么该生书面表达的成绩肯定不会太低。
二模语文作文评卷反馈 篇5
1.审题不深。《种下一粒的种子》横线上的所填的文字应该是人的某种优秀品质和性格,但部分学生受作文题干中“好书是一粒种子,使人睿智的成长”这句话的影响,将“好书”填在横线上作为题目,这是不妥当的。另外学生虽然意识到题目是一个比喻句,但是在文章中缺少这种“比喻”的直接文字,仅在小标题上做文章,较多的出现“播种-开花-结果”此类的结构形式。对于“种下”这个动词发出的主语比较模糊,有考生将其定位为“他”或“他们”,全篇都是写别人的事,不符合题目要求。
2.内容平淡。本次作文基准分为42分,对于有创意,让人耳目一新的作文方能在基准分基础上评为45分以上的一类文。尤其是《难忘的一天》这样的传统作文题,要想得到高分,如果不在选材上下一番功夫,紧扣“难忘”二字,那么作文必定平淡无奇,难以得到改卷老师的青睐。这是一个长期困扰师生的问题,除了学生缺少体验外,老师在选材方面的指导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在情节的一波三折和点睛之笔上下工夫。
2015高考语文评卷报告 篇6
基础篇:从细微处见变化 高艳哲
考后大盘点
首先,我们来看看2015年新课标Ⅰ卷的得分情况(请大家自备一套新课标Ⅰ卷试题),以河北省为例:
从河北考生得分情况看,7、8、9题总分为21分,考生平均得分为12.48(合零),12.53(不含零);10题总分为6分,考生平均得分为3.4(含零),3.74(不合零),低于去年的4.36分;11题总分为25分,考生选作此题的28392份,比去年高三倍,平均得分为15.15(含零)门5.21(不含零),比去年高近6分;12题总分为25分,考生选作此题的303349份,平均分为16,2分,比去年低3.5分;今年语言文字应用试题总分为20分,平均得分为15.2分。
综合以上数据,文言文阅读试题难度有所降低,但是得分并没有上去;诗歌鉴赏,得分分值略有下降;默写题的得分难度加大。选作题中选传记的考生还是比较多,但选小说的也有所增加。传记题的难度增加,需要考生从文本——抠出,要求很强的概括能力;成语辨析题第13题得分与往年持平,难度不大。病句14题得分依然是基础题中最低的,15题句式选用题与16题填句子得分与往年持平,难度不大;17题是图形转换题,对于考生而言,认真分析构图要素,自能得出寓意,得分较高。
综合以上情况不难看出,2015年的高考新课标试题延续了以往的题型,保持了稳定性,同时在个别题型上又有细微变化,既体现了时代特征,又更多地从细部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考查。
阅卷手记
在阅卷过程中,我们发现考生对题意的把握、审读往往决定了他答题的方向,只有看清问题的指向,认真思考、结合原文才能有准确的解答。而常常是由于自身理解力的局限,考生的答案五花八门,令人啼笑皆非。试举几例,与大家分享:
1.翻译题——乱点鸳鸯,答非所问,不找点。如翻译题的第一题:“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者”。有考生译作“我只知道我的君主可以做中国皇帝,姓苟的如果当皇帝,我应当死人”。第二题“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有考生译作“金人虽然不用绳索绑,我应当护送金人,求见二位部落酋长面,责备他们,希望他们帮我们护送金人过河”。如此让人啼笑皆非的答案多是由于考生不看上下文,想当然地乱答一气。
2.图文转换题——审图不明,随意乱谈。有考生将该题答为:“观世音菩萨用玉手推开黑色的妖气,将鱼缸里的鱼保护,寓意佛法无边,保护渔业资源。”还有人答:“忽忽悠悠一只手,左边鱼来又来。”不注意看图,主观臆断。看似沾边,实则全不沾。
3.名篇名句默写——乱答一气。如第一题关于《离骚》的考查,有考生由于去年已考,错误地判断今年不考而没有背诵,因此默写时就写成“去年兮离骚已考,老天坑人兮又考”“悔不当初不背兮,今天无可奈何兮”。
当然,还有很多令人哭笑不得的阅卷趣闻,面对这些孩子,阅卷老师也是哭笑不得,只能是该咋办咋办。
试题点评
2015年高考试题虽然延续了上一年的题型,但个别题还是有新变化的,有一些难度,下面分别就个别题型进行点评。
例(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2)金人虽不吾素,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答案】(1)我只知道我们君主可以统治中国,如果立异姓人为帝,我就为此死去。
(2)金人即使不求索我,我也应当与太子同行,求见两位敌帅当面斥责他们,也许万一可以成功。
【解析】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判断旬、被动旬、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本题考查了虚词如“唯”“苟”“庶或”,词类活用如“帝”“死”“面责之”等,以及考生对宾语前置旬式“不吾索”等文言知识的掌握情况。
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句子中有一个宾语前置句“不吾索”,要翻译威“不素吾”;“虽”,即使;“俱”,一起;“面”,名词做状语,当面;“庶或”,或者;“济”,实现、成功。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综合能力,文言文翻译一定要细心,做到一对一的翻译,这次的文言文翻译比较简单,没有难点和怪点,部是平时常见常练的字词,只是需要考生按要求和步骤答题。但是文言虚词的考查在文言文翻译中今年首次作为考点出现,需要考生在2016年的备考复习中注意文言虚词的复习。也就是说文言文翻译题的考查点日趋全面,备考不可留存侥幸心理,要逐一复习,绝无遗漏。
(二)新课标传记阅读难度加大
经过几年来的考试实践,从阅读难度来看,实用类文本因其文体特点,难度较低,因此选第四大题的考生远多于文学类。去年河北省传记阅读平均分是19.59,小说阅读的得分是9.94。今年传记阅读平均得分16.21,小说阅读15.2分多一点,相差一分。综合今年得分情况来看,难点主要集中在对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的提升。
例 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传记作品,如《史记》《汉书》《约翰逊博士传》《维多利亚女王传》等,并比较它们的异同;②深入研究传记文学理论,辨析不同概念,如阅读莫罗亚的传记文学理论,分辨史传、别传、自传、传叙文学等;③进行传记文学写作实践,如给张居正写传。
【解题思路】这道题实际上就是在问朱东润观点形成的过程、背景。该题的难点在于作为传记类的作者的特殊性,即作者本人就是写传记的,而这篇文章又是作者的自传。所以应深入文本,逐段分层解读,根据文章划分层次(表1)。
经过层次划分,作者的传记文学观的形成大致可以锁定区间为4-11段也就是说4-9段就是理论观点形成的过程,10-11自然段是作者观点形成的实践阶段,根据题干信息不难得出重要的三点:广泛的阅读,深入的研究,认真进行写作实践。
【点评】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本题的答案分散,区间跨度大,需要找到传主的观点态度并整合,分项整理概括;而答题时注音时间顺序,同时也应注意题干“传记文学观”本身所预设的内在逻辑要求:文学理论的形成需要经过积累、实践来完成。
再以2015年新课标Ⅱ卷的传记阅读《将军赋采薇》的最后一题为例来看传记阅读:
例 作为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戴安澜不仅深受国人爱戴,甚至连敌人也不得不佩服,其中必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分)
从文本不难找到其中的两到三点原因,但作为一个8分的高分题型。出题人是很不情愿给高分的,这就需要考生全面审读文本,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这时候,平时看似无用的传记阅读的“相关链接”中所隐含的答题信息就要注意提取,因为它也是题千的一部分,相当一部分考生忽略掉了,这就造成漏答,以致无谓的失分。且看题千提供的两个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①人我之际要看得平,平则不忮(zhǐ害,嫉妒);功名之际要看得淡,淡则不求;生死之际要看得破,破则不惧,人能不忮不求不俱,则无往而非乐境,而生气盎然矣。(戴安澜赠部属各官长题词)
②军人一般以彪悍为荣,但是戴安澜与众不同,他多才多艺,熟读文史,精通琴棋书画,如果不是因为战乱和外敌入侵,他很有可能成为一位儒雅名士,但国家危难却把他的命运引上另外一条路,(戴复东等《我们的父亲戴安澜》)
链接①戴安澜赠部属各官长题词,表现了戴安澜将军对自己与他人、功名、生死的看法;链接②引述戴安澜将军子女的话,表现其多才多艺的儒雅名士之范。恰恰构成了答案中的另外两点,综合作答,不难得出如下答案:
答:①超越党派利益,献身正义事业,血酬壮志,精忠报国;②为人平和,不求功名,临危不惧,胸怀坦荡;③关爱家人,情真意切,侠骨柔肠,勇于担当;④身为军人,熟读文史,精通琴棋书画,兼具文韬武略;⑤英勇善战,指挥若定,治军有方,视死如归。
2016命题趋势
综合以上种种分析,笔者试对2016年命题作出如下展望:2016年新课标考题仍将延续重视传统文化,彰显时代特征的特点。
1。文言文翻译断句题将更加注重对文本的分析、对文意的理解。需要考生读懂简易的文言文。同时对文言虚词的考查今年在翻译题中首次作为考点出现,2016年将会作为常规考点出现。
2.古典诗歌的考查范围近年来没有到过明清诗歌,所以考查重点仍将以唐诗宋词宋诗为主,但不排除对乐府诗歌、诗经等先泰的现实主义诗歌的考查。古典诗歌的考查在设题过程中越来越侧重文本,避免考生套用所谓的万能模式答题,而是要根据文本、题干提供的设题角度答题,要真正读懂、读“细”文本,要注意题千的每一个“细部”信息。如今年的诗歌鉴赏第一题:“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要想答对,需要先挖到“描写”这个核心词,再依次找到答题的切口“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最后调动两个储备:一个初中的《白雪歌送武判宫归京》的内客储备;一个描写景物的角度的知识储备。所以2016年的诗歌考查更加注重调动考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强化考生细读文本的能力。
3.背诵不排除重复考查,也就是说今年考过的,明年仍有可能继续考查。今年的新课标卷与去年形式一致,仍然是两篇高中一篇妆中,所选文句与去年有重复篇目分别为《离骚》《庄子·逍遥游》,这就提醒我们背诵篇目时应扎扎实实,全部背,句句背,字字对。
4.文学常识题仍将继续作为一种新的题型出现,但会以不偏、不难、不怪为主。今年分别对登第、户部、庙号、太子、冠礼、谥号、嗣位、阙进行考查,内容涉及古代的建筑、礼仪、考试制度、王位继承等方面,所考皆为通识,只要考生认真记取,做题时注意归纳总结,完全可以答好这道题。
5.语言文字应用题要注意训练全面,要时刻注意它的变与不变,有备无患。例如今年的语言连贯题,没有采用排序形式,而是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选择一个合适的句式,实际上是句式选用题,这就是一个变,但不变的是对“句式的变换与选用”这一知识点的考查。毕竟,语言文字应用题是高考的一块“试验田”,它的特点就在于常变常新。这也是语言的鲜活生命力所在。
6.关注当下社会,关注世相人心。小说题的选文历来多为外国小说,或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老作家的小说,但是今年选的是“微型小说”,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崛起的新文体,由于该文体的短小精悍,及时敏感地反映当下的社会生态和人们心态,深受读者欢迎和各界关注。山西作家李德霞微型小说《马兰花》被选入“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走进高考试卷,充分说明了微型小说的艺术魅力与生命力。这也是命题动向的一个变化,希望考生多关注当下的社会世相。
总之,展望2016年的高考,洞悉试题背后的玄机,方能金榜题名。
作文篇:注重核心价值观 陈军
考后大盘点
今年湖南考生作文的平均分为43.27,比去年略高,超过50%的考生得分集中在40-45分,超过48分的作文略有增加,不及格的作文有所减少。
就湖南卷高考作文题而言,该题比前两年的作文题相对而言好写一些。材料中的“旅行”喻指愿景、理想、梦想、人生价值等。材料的主体意蕴由“理想”“挫折”“局限”“行动”“实现(理想)”等基本元素构成,其中“行动”和“实现”是两个最为关键的元素,抓住了这两个关键元素,我们就认为是属于符合题意一等;选择主体意蕴中的一两个基本元素拟题,行文中包含或暗合了“行动”和“实现”两个关键元素,但体现得不够突出的,可视为符合题意二等。立意虽然不是从材料的主体意蕴中引出,但也是材料的重要意蕴,而且能自圆其说的,也可视为符合题意二等,如“不要托词拒绝别人的求助,要乐于助人”“物尽其用,各取所长”等。立意与材料主体意蕴虽有一定联系,但提出的观点显得突兀,而且行文中“行动”和“实现”两个关键元素无一体现,原则上做基本符合题意处理。如全文只空谈理想的意义,而不谈实现理想的行动;或只空谈挫折的价值,而不写走出困境的举措;又或者立意在整体上偏离了材料的主体意蕴,且并非从材料中符合逻辑地引出,只是孤立地摘取材料中的个别词句,可碳据文章实际做“基本符合题意”或“偏离题意”处理。如果立意既没有联系材料,又与材料意蕴无关,可视为偏离题意。
绝大多数考生能够读懂题目的要求,立意准确、观点鲜明、论据丰富、表达流畅,表现出了较强的审题能力和写作素养。
阅卷手记
今年湖南省参考人数39万人,虽全国备大高校的招生规模仍在继续扩大,但在湖南省招收学生的人数基本固定,故招生形势不容乐观,高考阅卷工作受到高度关注。
为严肃高考作文的评卷工作,由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郑贤章教授亲自挂帅,科学组成阅卷核心组成员,作文评卷工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6月9日那天,核心组就将从全省备个学校抽调的精英构成的小组长30余人召集在一起,随机抽取几万份试卷进行试评,对考生的作文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与分析,然后据此制定了详细的评分标准和评分补充细则,并从中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考生作文若干篇,通过集体讨论,最后确定其中的15篇为今年的标杆作文,作为今年高考评卷老师的参考范文。11日,全部评卷老师到位,评卷小组长便带领全体阅卷老师认真学习相关的细则与标杆,并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试评工作,目的在于让全体阅卷老师熟悉电脑操作程序,明确评分标准,并与第二天早晨将一天的试评工作进行了简单的小结,重点指出以下几个问题:①打保守分的问题;②回评卷分差过大的问题;③对发展等级扣分过严的问题;④对创新体裁认识模糊的问题。⑤对语言华美内容空泛的文章打高分的问题。⑥对一味拿古人说事,缺乏鲜活论据的文章打高分的问题。⑦照抄试卷上现代文而具有隐蔽性的文章被误判的问题。备阅卷组还特别强调了阅卷人员不得对考生的作文进行拍照,不得私自接受新闻媒体采疗等纪律要求。
阅卷老师们通过回忆,觉得考生得高分是有秘诀的,主要表现在:
(1)记叙文写出真情实感是亮点。《虽去不了远方,也不负春光》就以真情实感取胜,被核心组判为满分。如果考生的记叙文能写出真情实感,打动阅卷人,自然可以得高分。当然,不能对材料进行简单扩写,或者穿靴戴帽,将蒲公英变为大树,复制一个类似的故事,否则就有宿构的嫌疑,是不能得高分的。对材料扩写,写得十分好的,不得超过42分,一般在30分左右赋分。
(2)议论文要尽可能地运用鲜活的材料。部分考生一味拿古人说事,让自己成为陈旧商品开发商,陈旧商品批量出现在文中,阅卷人会觉得面目可憎,不容易得高分。因此,考生在运用素材时,要尽可能规避课本里面老掉牙的素材,遵循“古今中外,尽管拿来”的原则,特别是那些充满时代气息的素材要多多使用。议论文《扎根在土里,亦游走入天际》举例古今结合,材料丰富,得到57分的高分。
附
虽去不了远方,也不负春光
这天一直在下雨,春树给卧病在床的父亲喂了饭后,就拿了个板凳坐在门口,向门外望去,看着朦胧的远处发着呆。
春树是个不幸的孩子,他家是村里的贫困户,妈妈因为忍受不了这个潦倒的家而离家,哥哥早早地外出打工,只留春树和父亲住在这破旧的屋子里。春树小时候被开水烫伤过脸,脸上留下了难看的疤,虽然村民们都很纯朴,没有排挤他,但他内心深处却有一块疤,他很自卑。他努力学习,成绩优异,却读完高中后就回家干活,照顾父亲——家里没有足够的钱,父亲身体越来越差。
春树很喜欢看课外书,从课外书里,他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外面有高楼大厦,有摩天轮.有很多新奇的事物,他是多么渴望外面的世界啊。可是他的父亲,他的脸,都让他无法在外面的世界讨生活。
雨渐渐停了,他站了起来,他想到外面走走。他很郁闷,想散散心,走着走着,看到一个果农在采摘水果。那果农见着他,就咧开嘴笑了:“哎呀呀,来得正好。来,揣几个橘子给你爸爸吃。这橘子啊,可好销了,它是要运到全国各地的呀,贵着呢!”春树看着一棵棵橘子树,它们的形状并不好看.扎根在这大山的泥土里.却结出这么甜美的果实,他好像明白了什么。
回到家,看了看哥哥几天前寄来的信。有几张城市风景的照片,背后有几行字:弟弟,大城市虽美,但繁华背后也有着无尽落寞。你这么聪明,一定能在家乡有所作为的!
若干年后,还是这个山村,那里虽不富裕,但村民都很淳朴。你只要走进那里唯一的小学,就会看到一群小学生坐在老师周围,满脸笑容地听他讲课。老师瘦瘦的,脸上有疤.但他的声音是那么自信,那么洪亮动听。他在这里教了好多年书了,孩子们都亲切地叫他“大哥哥”,他教的小学生,有的考上大学,去了大城市,有的毕业后,留在了这所小学。这么多年,也算是桃李满天下了。
有记者采访他,问他为什么要在偏僻的山村里办小学。他平静地说:“只想让更多人能接受教育。”记者想采访他早年经历,他不好意思地说:“以前,总想着去外面,但又去不成,后来一想,自己出不去,可以帮助别人出去嘛,就在这里办了学校,虽然去不了远方,也不负春光。”
试题点评
综观2015年全国卷一卷、二卷以及其他各省市卷共十五套作文题,我们对命题专家命题意图作一番窥探,会发现除去山东卷和安徽卷强调哲理思辨,福建卷强调科学精神外,其余各卷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总能找到与之对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面,对此作简要解说:
全国新课标卷Ⅰ释放依法治国信号。作文材料表面上是要引发考生对情与法关系的思考,实则是通过女大学生对其父进行举报的事例向世人表明:法大于情,甚至大于亲情。材料强调必侦明确法制的权威,而要明确法制的权威,就必须去掉私恩,不因为亲人对自己有恩,就忘记了法律的权威,要清楚法令必须施行,法令规定禁止的必须禁止,任何人都不能置身事外。全国课标一卷作文题只是用一个小故事形象地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法治的内涵。
有效教学理论下的评卷分析 篇7
1. 特点
有效教学理论起源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教育论,经过Bloom提炼加工形成了下列三个方面的显著特点:其一是clearness ( 译作明了或清楚 ), 从本文涉及的评卷分析研究而言,即教师在对问题分析、讲解的过程中要传授最基本、最常用的通性通法, 让教师把评卷中的常见错误进行合理反馈,对学生而言是最基本的阶段;其二是association(译作联合或联想), 即评卷分析是不是只解决试卷中的问题呢? 当然不是,教师应该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性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展开,即有效理论下的整合性发散联想体现,让一个问题演变成相关的多个 ,提高评卷 分析的高 效性 ;其三是system(系统),笔者认为这一阶段其实是对评卷分析之后,教师所产生的一些想法及下一复习阶段的一些建议, 系统地融入进复习教学中,让高三复习教学不断完善、不断系统、更有效、更简捷.
2. 实践
笔者以本地区一次大型测试之后所做的实际评卷分析为例,结合有效教学理论开展叙述.本次试卷全面考查了考试说明中要求的内容,如复数、程序框图、三视图.在全面考查的前提下,高中数学的主干知识,如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统计等仍然是支撑整份试卷的主体内容,尤其解答题的部分,涉及内容均是高中数学的重点知识,明确了中学数学的教学方向和学生的学习方向.
对数学的应用和对数学本身的探索是学习数学的两个主要目的,中学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的应用,以期达到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而要到达这样的目的,应用题就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方式,通过对应用题的考查让学生从实际背景中提炼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最终解决实际问题.应用题围绕着如何利用概率统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应用题,立意新颖,设问巧妙,独具匠心,背景清晰明了,都是学生熟悉并关心的重要事件. 数学的学习还应体现数学的创新意识, 应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发现未知的数学知识,对数学本身的探索,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填空某题考查三视图知识,但是要求学生不但能够根据三视图理解原有的几何体,还要探索原几何体的性质,题目虽然简单,但是蕴含了命题者旨在体现学生的探索精神的良苦用心.
本次数学试卷的另一个特点是综合性的题目明显增多,很多题目是由多个知识点构成的,这有利于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能力,有利于提高区分度,在适当的规划和难度控制下,效果明显.例如考查了椭圆、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是解析几何内部的综合问题;以数列的单调性为载体考查充分性与必要性;将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向量的线性运算与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等融合到一起,多方位考查学生对知识理解和运用的能力,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问题(下文一一介绍).通过考查知识的交汇点,对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提高了试题的区分度,这和当前课改的教学要求、中学的教学实际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是吻合的.
2.1 明了
这是评卷中最基本的一些问题,是有效教学中最根本的体现.
题1过抛物线y2 = 4x焦点的直线l, 与抛物线相交于A,B两点.设线段AB的中点为P,若点P到准线的距离是3,则直线l的斜率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的定义和抛物线的焦点弦长公式.
评卷由抛物线的定义知焦点F(1,0),|AB| = 6.设直线l : y = k (x - 1), 与抛物线方程联立 , 消去y, 得
题2已知函数f(x)的导函数为f′(x),若2f′(x) >f(x) 对任意的x∈R成立 ,则比较3f(2ln2)与2f(2ln3)的大小关系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评卷通过特殊化的思想,令f(x) = -1或f(x) = ex直接可以得到答案,这也充分体现了选择题的解题特点,经过适当地训练可以促成学生这种思路的形成.作为常规解法,从结论出发,构造函数并通过求导判断g(x)的单调性,也是可行的,但略显繁琐.这一类试题在各地的模拟卷中出现较多,是前几年一道高考试题的改编版,往往是函数换一换就会出现一种新的变式,关键是学生对这种问题结构的认识.
2.2 联 想
题3在锐角△ABC中, 已知B -π/3,的取值范围是___ .
评卷对问题解决的联想,可以体现在一题多解上,指导学生多角度联想、解决问题.
法一 (向量的线性运算,数量积的几何意义)由数形结合可知,当A =π/2时当C =π/2时,由投影的概念知的取值范围是 (0,12).
法二 (向量的坐标运算)以B为坐标原点,BC所在的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其中x∈{1/2,,2}.
法三 (正弦定理)由
题4已知M,N是椭圆上的点 , 且直线OM与ON的斜率之积为-1/2,设点P(x0,y0)满足(其中O为原点 ).(Ⅰ)求x02+ 2y02的值;(Ⅱ)记动点P的轨迹是曲线C2. 若直线y = x + t与曲线C1,C2交于相异四点(从下往上依此是E,G,H,F),求|EG| + |HF|的最小值.
评卷本题相较于一般的解析几何题的第1问考查离心率、基本量等容易拿分的考点,改为了一个轨迹问题,但学生未认清题意,笔者此次负责本题的阅卷工作,发现0分卷相当多;有回答者部分也是陷入固定的解题模式,根据OM、ON斜率之积分设两直线方程, 进而联立椭圆C1方程求点坐标,以致陷入 繁琐的化 简而最终 放弃 ; 能够大胆 设点 , 找到这几个方程条件的学生也有部分在x02+ 2y02后续的化简和整体代换中出错.
第 (2) 问多数动笔作答的学生解题思路与标准答案无异,并未发现更好解法,因为该题能够将|EG| + |HF|转化化归为|EF| - |GH|的,解题思路也就归于平常了,多数的错误是联立方程得韦达定理后未考虑判别式, 在求目标函数最值时,也只是取特值代入,而未从单调性、定义域上去考虑,说明学生没有熟练掌握常规最值问题的解题策略.对解析几何题,大多数学生还只是学会了一个套路而不会因题而异,特别是由于初中的解题习惯是顺向思维的,总不习惯于先设点,再利用方程思想化简、消元等手段,没有解题策略.
针对许多学生第1问毫无头绪的现状,笔者在课堂讲评本题之后联想如下:直线l∶y = kx + 1与椭圆交于A,C两点 ,A,C在x轴两侧 ,B、D是圆C2∶x2+ y2= 16上两点,且A与B,C与D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同号.(1)求证: 点B的纵坐标是点A的纵坐标的2倍, 并计算||AB| - |CD||的取值范围;(2)试问直线BD是否经过一个定点? 若是,求出定点的坐标;若不是,说明理由.
通过学生的板演,提出了学生在遇到该类问题时思维上共同的特点是解题程序简单,即“设元一列式一解量”,而后陷入纯运算的机械操作,结果很不理想,提示学生要突破这种解题的瓶颈,应在问题解决时注意有意识借助于“设而不解”等思路,把握优化代数工具、运算避繁求简的大方向.在下轮复习中注意在解析几何部分着重对以下几种运算策略进行学案设计:
(1)整体代换———整体代换思想就是考虑数学问题时,不是着眼于它的局部特征,而是把注意力和着眼点放在问题的整体结构上,通过对其全面深刻的观察,从宏观整体上认识问题的实质,把一些彼此独立但实质上又相互紧密联系着的量作为整体来处理的思想方法.解析几何问题的求解过程,常要求一些由多个变量构成的代数式的值或将多个变量消去,如果将每个变量的值求出来或对每个变量逐一消去,难度之大就会使你有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困, 如果灵活进行整体求值,或整体消去,就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就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2)设而不求———在解题时 ,可设一些辅助元 (参数 ),然后在解题过程中,巧妙地消去辅助元(参数),而不必求出这些辅助元(参数)的值,只是通过辅助元为中介建立已知条件与目标的联系,最终使目标浮出水面,这种设而不求,借水行舟的方法在解决解析几何问题中应用非常广泛,它能优化解题过程,使解题方法简捷.
(3)巧用定义———对一些圆锥曲线问题 ,特别是已知条件含有圆锥曲线上的点到焦点(或准线)的距离、离心率等,需灵活地运用定义去求解,方可避免繁杂的运算,使解题过程得以优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希望在二轮复习中,能够将建系设点的解析思想、方程(组)思想的轨迹意识、解析几何中的平面几何方法等“解析几何”的思想教给学生,避免学生模式化(“韦达定理+△”)地解题,实现思维方式转换.
2.3 系 统
从评卷整体而言,教师还要对整个测试做一个全面的后续教学建议, 这样较为全面的指导了复习教学的有效性、方向性.系统的讲,评卷分析正是为了指导下一阶段教学而站在统一层面的一个规划,纵观本卷,笔者以为:
(1)踏实基础落实双基
继续注重基础,以不变应万变.应该在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上多下工夫.复习中应回归基础,让学生把握问题本质,既要重视方法、重视过程、更要重视结果.“双基”也是与时俱进的.新的“双基”内容应该主要包括,一是和“图”有关的内容.如:三视图、统计图、程序框图、函数的图像性质及变换、空间线面位置关系、平面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等;二是与“函数”有关的内容,如函数的性质及围绕研究函数性质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导数、数列、解析几何等)、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特殊与一般的思想方法、变换的思想方法;三是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应用,如统计与概率、线性规划等相关的应用问题.
(2)通法为主变法为辅
重视中学数学的通性通法,倡导举一反三、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努力培养学生“六种能力、二个意识”.特别应注意新增加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暴露思维过程,培养思维能力.在解题教学中,一要加强对学生解题策略意识(填空题、解答题两种题型的策略及应试策略)的培养,二要充分展现解题的思维过程,即如何从题目的条件和结论中获取解题的信息,怎样找出解题的突破口;当思维受阻时,怎样进行思维调控,修正自己的解题方案;解完题之后,应指导并教会学生总结解题规律,要加强“变式”教学,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视语言提高素养
作文评卷 篇8
一、答题书写的规定地方与顺序号问题
各科的主观题试题试卷上, 都采取的是预留空白地方给考生答题。因此, 建议考生应注意要在相应的题目下答题, 如果确实出现写错位置的情况, 可采取先在答案前面明确标明“第几大题、第几小题”的顺序号, 再在正确答题的位置标明答案在第几页, 但切记不要写无关的客气、道歉话,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另外, 考生不要在卷面上书写与试题无关的任何文字、图案, 在阅卷复核时这会作为违纪标记处理。在各科主观试题中, 都是在大题下包括了很多的小题, 考生答题时往往出现不书写顺序号, 或者自编顺序号, 并且很多都没有文字说明, 个别情况下考生为抓紧时间都是选择会做的先做, 打乱了题目列示的顺序, 这样使评卷人员不易判断考生回答是针对哪一问。这些现象在《财务管理》科目的计算题、《会计实务》的会计分录、《经济法》的简答题中比较普遍。建议考生答题时, 应按照题目要求书写顺序号, 所做的答案应尽量写在相应的题目顺序号下。
二、一题多答与“多多益善”的问题
以往在试卷中发现, 某些考题是要求考生在给定的条件下, 作出判断或业务处理, 不同条件下其结果不同, 而考题只要求考生对一种给定条件进行处理, 但往往由于考生对知识点掌握不够扎实, 或者对题目要求理解不透, 而将每一种条件下的处理都列示出来, 这种做法会被视同无效答案。建议考生应尽量理解题意、看清楚所问的问题, 把握好答题的方式。很多的考生以及辅导班的辅导教师都有种观点, 答题时多多益善, 能写多少就写多少, 这种做法对于知识掌握比较好的考生是“锦上添花”, 但对于本来心里就没有底考生则是“画蛇添足”, 起到了适得其反作用。在会计实务中, 往往多做的分录抵销或冲销了正确分录;在经济法中, 对理由的叙述, 往往前后矛盾, 得到相反的结论。建议考生答题时, 切记不要随意发挥, 职称考试的评判标准是非常严格, 不存在某些考试中写的多, 就可酌情考虑加分的情况。
三、各科目各类题型的具体要求
在各科目主观题各类题型前面, 都列示了本类题型的一些具体要求。阅卷中, 老师可以发现考生在答题过程中, 过于关注具体题目中的要求, 而很少对大题前面的要求关注, 这样容易造成未按照基本要求答题。要求列计算过程的, 没有计算过程;要求保留小数点以后两位的, 没有按要求保留;会计分录没有按照要求写一级、明细科目。因此, 建议考生在具体答题时, 一定要注意每类题型有哪些基本要求, 不要急于做题。
四、《会计实务》科目 (初、中级) 应注意的问题
无论初级、中级会计实务, 主要有两类题型, 即“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考生应特别注意:一是计算题应有计算过程。一般实务中涉及计算题, 都要求列出计算过程, 由于会计上计算非常简单, 多为加、减, 因此很多考生忽略了计算过程, 直接得出结果。如果只有结果而没有计算过程, 并且计算错误, 没有任何分数, 但如果有过程并方法正确, 只是数字错误, 考生可以得到过程的相应分数。建议考生对于题中要求列出计算过程的计算题, 一定要列示计算过程。二是编制会计分录应注意方面。会计分录“三要素”, 即方向、科目名称、金额必须全部具备、正确。原则上缺少一项, 或一项不正确, 即该会计分录就不正确。允许“错位”表示方向, 允许用“Dr”、“Cr”表示借贷方向;题目中要求写明细科目、专栏的, 必须精确到明细科目或专栏;复合会计分录和简单会计分录的编制, 很多同类业务可以采用编制一个复合会计分录即可, 也可以采用编制多个简单会计分录完成, 在答题时两种处理方式都可以。但由于编制复合会计分录是几个简单会计分录的合并, 一个复合会计分录的分数是几个简单会计分录分数的总和, 如果错了, 则一分没有, 而如果编制简单会计分录, 对几个就给几分, 得分率就提高了。建议考生答题时能够用简单会计分录表示, 不要编制复合会计分录。
五、《经济法》科目 (初、中级) 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简答题”中对判断的表述。《经济法》科目中“简答题”, 是考生容易出问题的地方, 主要有:“笼统”判断。考生判断几个问题结果为均对或均错情况下, 往往笼统回答为“全对”或“全错”。“含糊”判断。考生出于对答案把握不是很确定情况下, 采取了含糊的表述方式, 如“不全对”或“不全错”;也有的是因为题目中有两问, 正好一“对”, 一“错”, 考生判断时也采取了上述表述方式。以上无论哪种表述方式都是不规范的。建议考生答题时应遵循逐问判断, 逐问说明理由, 明确给出每一问的判断结果, 并说明理由。切记不可出现模棱两可的判断, 标准答案中只有“正确”和“错误”的两种结果。二是判断和理由的表述应界限明确。在简答题、综合题中, 题目中基本上都要求考生先判明事项, 然后说明理由, 而有相当部分考生表述的内容, 让人难以分清是属于“判断”部分, 还是在“理由”部分, 而在评分中往往判断的分值和理由的分值是不同的。建议考生原则应先作出明确判断, 再进一步阐述理由。
六、《财务管理》科目应注意的问题
作文评卷 篇9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综合体。一种教学模式, 总有一定的理论主张、理论倾向和理论依据。课堂教学总是在一定的时空中进行, 教学过程的诸多要素在时空的组合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影响着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系到教学目标是否实现, 教学任务是否完成。那么, 结合高考阅卷, 如何在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教学呢?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切身的一些教学体会。
模式第一环节:感性体验, 变枯燥为有趣, 激发学习动机
学生不重视化学概念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概念不感兴趣。化学概念往往以寥寥数个文字呈现出来, 学生不愿意去“深究”。我们要想办法通过一些感性的资料、报道、信息、实验及其获得的现象等, 尽量给学生创造一种引人入胜的情景, 让他们在这种情景中, 或因感兴趣而变得兴奋, 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或因百思不得其解而变得好奇, 产生探求未知的向往。这些感性材料的呈现方式可以是描述、实验、提问、阅读、音像、多媒体课件等。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起到“动力泵”作用。如讲“盐类的水解”时, 可以在学生已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 选用实验引入的方法, 做Na Cl、CH3COONa、NH4Cl溶液对同一酸碱指示剂作用的实验, 学生所观察到的现象是用原有知识所无法解释的, 这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积极性。
模式第二环节:解决问题, 变接收为探究, 降低理解难度
学生难以理解化学概念主要是对概念的来龙去脉缺乏认识, 他们往往把概念仅当成一句话加以记忆而忽略字里行间的深刻含义。要提高化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就要让学生主动地去理解。这个过程可以是我们针对概念由表及里地步步设疑, 让学生对每一个问题进行分析、思考、讨论, 通过辩论、质疑、模仿、发散等由浅入深地螺旋式地理解概念。这个过程也可以是师生根据感性体验过程中获得的信息提出一系列有思考容量的问题, 进而进行探究, 通过实验、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得到合理结论, 并进行交流完善。这个过程是化学概念教学的重要一环, 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 概念已经“呼之欲出”了。例如在进行“原电池”概念教学时, 先让学生按教材图示组装一个原电池装置, 再更改电极材料 (相同的、不同的、导电的、不导电的等) 、更改电解质溶液甚至断开线路, 最后对各种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归纳, “原电池”的概念就差一层纸了, 学生对原电池的构成及要求也已经较为清楚了。
模式第三环节:导出概念, 变形象为抽象, 突出内涵外延
学生在具体运用概念时易在概念的实质和适用条件上出问题, 也就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问题。因此, 在顺水推舟得出概念的同时, 要从中抽取出概念的本质, 落实概念中每个字、词、句的意思或“言外之意”。这一环节我们一般都比较重视, 也是以往惯用的概念教学模式, 但在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语言、板书等要精炼、准确。例如“化学变化”这一概念的内涵是“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 它的外延是具有这一属性的各种类型的一切化学变化。学生初次接触时常会提出“什么叫生成了其他物质?”“究竟有哪些化学变化?”等问题, 我们正好可以利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分析, 明确“其他物质”就是“变化后所生成的不同于反应物的那些物质”, 再联系实例跟物理变化比较, 使学生真正理解该概念。
模式第四环节:具体应用, 变抽象为具体, 强化内涵外延
概念教学是否有效需要及时地反馈评价和改进, 对于学生掌握概念和灵活应用概念来讲, 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过程。我们要让学生在获得概念的本质以后, 通过练习与运用, 内化、巩固概念;通过犯错与改错, 反思、强化概念;通过质疑与答疑, 理解、掌握概念。在学生练习、运用概念时, “出其不意”是提高、保持他们学习兴趣的一把金钥匙, 也是促使学生及时进行反思的催化剂, 其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强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应用问题的设计上, 要抛弃一般“题海”的做法, 多从正、反两面以及概念的本质和适用条件上, 并放在一些具体情景中加以辨析、发散、拓展。例如在学习了“原子核”的概念后, 针对知识点“微粒的化学式与所含电子数的关系”可设计习题 (1) 与OH—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微粒是 () :A、F-, B、Cl-, C、NH3, D、NH2-;习题 (2) 写出四种不同的复合离子, 这些离子均含有10个电子, 且质子数比电子数多1或少1, 它们是。习题 (1) 要求从已知的化学式推断微粒所含的质子数、电子数, 思维是限制型的;习题 (2) 要求从微粒所含的电子数和其它条件反推出微粒的化学式, 思维是发散型的。这样训练, 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概念的能力。
化学概念教学的以上四个环节的设计,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探究, 感悟出概念的本质, 从而形成概念, 并学会应用概念。在分析、探究、感悟的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启发者、引思者, 是搭设台阶的人。学生能做的让学生自己做, 才能培养学生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才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这些都是高考命题立意的出发点。通过运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学习概念时兴趣盎然, 使学生获得概念时印象深刻, 使学生应用概念时心情平和。只有这样, 学生在面对严肃而紧张的选拔时才不至于心慌意乱、不知所措。
参考文献
[1]夏竟文,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讲义, 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 2006;
作文评卷 篇10
关键词:计算机等级考试,网上评卷
一 总体情况
2010年上半年河北省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第一次全部采用网上评卷, 共有十四个科目, 一种标准答题卡, 三种普通纸答卷。考生总数为112469人, 答题卡总数为112469张, 普通纸答卷总数为4147张。答卷及答题卡扫描采用了四台山大鸥玛公司研发的TS3000高速智能扫描仪进行扫描, 用两天时间 (每天工作八小时) , 完成了十四个科目的扫描任务。评卷工作自4月11日上午开始, 至4月26日下午结束, 共有15名老师参加了评卷工作, 完成成品卷评阅116860份。由于在扫描及评卷过程中通过误差控制和质量检查, 有效保证了答卷扫描及评卷工作的质量。截止到2013年上半年考试网上评卷结束, 河北省实施了7次网上扫描和评卷, 共计扫描和评阅890652份试卷, 最终无一漏评和错评。
二 工作流程
1. 答卷扫描
(1) 准备工作。部署网络和系统运行环境, 安装与调试应用系统软件和扫描设备。
(2) 粘贴条码。由专人负责将提前打印好的条码粘贴在普通纸答卷 (4147张) 的固定位置, 以便扫描。
(3) 技术培训。对参与扫描工作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使每位工作人员能熟练使用扫描软件, 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任务, 保质保量完成扫描工作。
(4) 系统参数设置。扫描环境准备完毕后, 进行参数的设置和初始化, 使扫描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并根据主观题切分方案设置格式定义。
(5) 试扫描。系统参数设置和检查完成后, 进行试扫描工作, 试扫描的数量每科目不少于5袋。对试扫描结果包括所扫描科目的答题卡格式定义、扫描参数定义、扫描整图图像、切分图像、OMR识别、图像传输正确性、网络传输负载等内容进行核查, 以确保正式扫描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6) 正式扫描。试扫描结束后对扫描输出结果进行核查, 核查无误经扫描组长批准后转正式扫描, 试扫描数据视为有效数据。
(7) 质量检查。扫描过程中对全部手输考号和缺考信息进行核查, 并与数据库信息比对是否一致。对全部切分图像检查图像是否清晰, 对不清晰图像重新扫描。对OMR识别 (客观题部分) 结果全部检查, 确保扫描和识别准确完整。
(8) 数据交接。扫描和质量检查全部结束后, 技术服务公司向省级考试机构提供整图图像、主观题切分图像和客观题扫描数据。
2.网上评卷
(1) 确定切分方案。切分方案经评卷学科负责人、省级考试机构负责人、技术服务公司负责人三方签字确认后留档保存, 作为扫描、评卷的依据。卷型信息确定之后, 技术人员根据各科卷型信息表进行设置。
(2) 压力测试。为保证系统软件、硬件、网络运行正常, 按照真实配置, 对评卷环境进行测试。
(3) 评卷员培训。培训评阅端、质检端的使用, 使每位评卷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任务和工作方法。
(4) 试评。随机或指定一部分试卷, 给每位评卷员进行评阅, 目的是使评卷员熟悉系统操作和评分标准。试评数据不作为评卷成绩。
(5) 正评。试评结束后, 转入正式评阅 (正评) 阶段。在正评阶段, 评卷员负责对答卷进行试卷的判分;质检员对评卷质量、评卷进度进行监控, 处理特殊试卷。
(6) 出成绩。评卷结束后, 对评卷数据进行检查和成绩合成。
(7) 数据复核。对特殊的试卷进行核查, 如0分卷、疑似雷同卷等。
(8) 数据交接。评卷工作结束后, 向省级考试机构提交考生最终成绩和评卷过程数据。
三 质量检查
根据河北省的实际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特点, 我们总结了在质检环节的一些做法和经验。
一是检查扫描图像的质量。即时抽检扫描图像和标记不清晰的图像, 要求每半个工作日抽检到全部工作组, 抽检率不低于20%;抽检图像正反面的一致性, 要抽检到全部工作组, 抽检率不低于10%;抽查试扫描阶段切分图像的裁切, 确保裁切区域的正确性和可读性, 抽查比率不低于试扫描阶段图像的30%;即时抽查图像的数字水印, 对扫描完成部份进行一次水印抽查, 抽查比率不低于15%;即时抽查不清晰图像, 以扫描小组为单位进行不清晰图像的抽查, 抽查比率不低于15%。
二是检查扫描答卷的OMR字符串。检查机器识别涂点的参数设置的正确性。
三是检查判分标准的准确性。检查所有的零分试卷和满分试卷;抽检满分考生, 抽检率为100%;检查所有考生成绩为零分但OMR字符串不为空的答卷。
四 主要问题和做法
1. 不同类型纸质答卷扫描问题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试卷和答题卡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印制的, 并没有针对网上评卷而专门设计。在考试中主要使用了两种类型的答卷, 一种是普通答题卡, 一种是普通纸答卷。对于第一种普通答题卡, 在定位点的选取和考号的读取上与标准的网上评卷的答题卡不同, 标准的答题卡定位点更精确有助于后期图像的切分, 同时考生的考号一般采用条码识别, 条码识别速度快, 准确率高。对于普通答题卡定位点的选取, 我们采取的办法是扫描前进行反复测试, 经测试无误后最终确定合适的定位点。普通答题卡上的考号是考生用2B铅笔填涂的, 读取的办法是在扫描时通过OMR方式采集, 并与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核实, 避免考生填涂失误而导致信息错误。对于第二种普通纸答卷,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考生的考号是手写在答卷上, 现有技术不能很好的识别和读取, 二是答卷比标准答题卡薄, 且大小不一。我们的办法是首先对使用普通答卷的这部分考生, 单独制作了包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 在扫描前由专人负责将条形码粘贴在考生答卷的固定区域, 解决了普通纸答卷考号的识别问题。其次是经过考察和试用, 我们采用了山东大学鸥玛公司自主研发的高速智能扫描仪 (TS-3000) , 经过调试完全能够扫描普通纸答卷, 解决了普通纸答卷的扫描问题。
2. 填空题给分点和评分差值阈限设置
在传统的评卷过程中, 评卷教师对于填空题判分一般是一道大题给一个分, 然后由另一位教师复核。填空题一般由10—20道小题组成, 由于网上评卷引入了误差控制, 如果一道大题设一个差值阈限, 那么对于填空题中每个小题可能会产生单个误差, 而不被发现。因此在实际评卷中我们将每个小题都设一个给分点。同时, 每个小题的差值阈限都设置成“0”, 即不允许存在误差。使评卷工作更加科学、客观、公正, 并且也为后期统计分析提供了数据保障。
3.雷同试卷的处理
河北省的具体做法是, 首先通过计算机核查出同一考场客观题答案100%相同的所有答卷, 由阅卷组长和两名以上评卷员 (副高或以上职称) 组成专家组, 再根据考生的填空题和主观题部分判断是否为雷同卷, 对判定为雷同的试卷, 专家组要写出确认报告并签字, 报省级考试机构审核后, 将考生成绩处理为零分, 并记录在案。
五 区域分布式网上评卷方式改革思路
在计算机等级考试评卷工作中, 聘请的评卷教师大部分都担负着各种教学任务, 除在制定评分细则和短时间集中培训以外, 很难保证同时集中在一起评卷。2010年上半年河北省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评卷工作中, 要求评卷教师必须在固定机房进行评卷, 但不要求同时都集中在一起, 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上机时间。由于教师们分布得很分散, 到同一地点评卷, 浪费了很多路途上的时间, 增加了交通费、餐饮费、住宿费等成本。因此我们提出了区域分布式网上评卷方式改革的思路, 准备在以后的评卷工作中加以实践。
1.分布式
区域分布式网上评卷指参与网上评卷的计算机终端通过区域网 (或互联网) 分布在校园内外, 即参与网上评卷的计算机终端在地理位置上是分散, 非集中的。
评卷系统应采用带插件安装的B/S架构, 优点是浏览器自动检测播件, 自动下载安装, 功能较强, 操作方便。评卷教师通过浏览器来访问服务器端的网上评卷系统, 完成调卷、评卷、回卷等工作, 质检人员可以通过浏览器对评卷进行质量检查, 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浏览器实现评卷监控、分析等操作。避免了下载与安装客户端, 降低了操作难度, 任何能上网的计算机均可通过浏览器方便地完成操作。
2.可行性
《2007年国家教育统一考试网上评卷工作管理办法》提出:评卷场地的网络连接原则上采用局域网的形式, 并与外网实行物理隔离, 如需要在互联网上传送数据, 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确保数据绝对安全。目前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评卷工作安全保密要求没有高考、研究生等选拔性考试高, 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来保证身份认证和数据的安全。硬件条件已经完备, 完全利用原有的校园网络设备、计算机以及互联网络, 不需要重复建设和投资。
3. 具体措施
区域分布式网上评卷与现在的网上评卷最大区别就是评卷人员是分散的, 非集中的。评卷员的身份认证和保证数据安全成为评卷安全的关键。
对于身份认证, 可以采用指纹识别技术来实现。每位评卷工作人员配发一台小型指纹仪, 安装在本人的评卷计算机终端上, 登录时先按指纹, 系统通过与事先采集的评卷教师指纹进行比对, 指纹比对成功并且登录密码也输入正确后, 才允许评卷教师进入评卷系统进行操作。
评卷教师在评卷过程中离开且未退出系统, 为防止被其他人使用, 系统会在评卷教师无任何操作情况下3分钟后自动退出或锁死, 评卷教师必须重新登录才能进入。如条件具备, 可以在每台评卷终端上安装一个摄像头进行监控录像, 评卷组长可随时在网上检查是否是评卷教师本人在评卷, 录像可保留半年或更久。
感受高考评卷 谈化学复习策略 篇11
关键词:高考,化学,评卷,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72(2013)04-003-02
2013年浙江省高考理科综合还是采用网上评卷,网上评卷已经好几年了,虽然听得很多,也拜读了很多此类文章,并与学生也在讲,但是与自己真正接触又有不一样的感触。个人觉得关注评卷也是研究高考有效复习备考不可缺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关于2013年理科综合网上评卷流程和感受
1、每个试题设有不同的评分误差范围,评卷采用二评制。
理科综合化学网上阅卷部分共分4个题组,每个题组一个改卷教室,我们是6月11日报到。报到时已经给你确定改哪一题 。每份试卷由两名不同的评卷教师评阅。若评出的两个分数在设定的误差范围内(即配对成功),取平均值作为该题的最后得分;若超出误差范围,系统自动交第三位评卷教师进行三评,若三评分数仍超出范围,则进行四评。一般化学的四评的试卷不多。比如28题,允许误差是3分,若超过或等于3分则系统自动交第三位评卷教师进行三评,然后评卷小组长进行确认,若误差在3分以下则取两者的平均值成为最终得分。
2、统一处理问题卷。
化学评卷中常见的问题卷有这样几类:笔细、墨淡或者书写较轻,分子式不清;异常用笔答题:如铅笔、圆珠笔等;规定区域外答题,答题错位;答卷上有记号、污损等。 问题卷的出现,总体原则还是能给分尽量给分,比如改IB模块“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时有一个考生在试卷上写了一首长诗,评卷老师作为问题卷上报,结果负责人还是按答案给了分。
3、定时公布各题组评卷质量和数量。
今年试卷总量是20.6万,而且现在还有选修模块,化学2013年做选修模块人数两题加起来约7(4.5+2.5)万,还要双评,改卷量很大。从时间上每天从8到11:30分,下午1:30分到5:00,上午下午每次休息15分钟,强度很大啊,到后来发现任务完不成,中午改成1:00,晚上还加班。由此也可以看出,学生特别是文字题答题的规范性和工整性真的很重要。因为到后来,所有改卷老师心态与开始时已经很不一样了。
二、评卷的潜规则
根据高考评卷要求,在评卷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潜规则:
潜规则1 评卷是找对的式子给分,而不是找错的式子扣分。
老师平时改卷大多是习惯找学生错的地方扣分,学生的成绩就是总分减去被扣除的分数。而高考阅卷是找对的给分,所以在遇到难题实在没办法时,不妨采用这样的对策:有多少想法,就写多少 。
潜规则2 在评卷给分时往往根据评分误差范围,在能确认的分数基础上作适当浮动。
为了尽可能确保所评阅试卷与其他教师成功配对,特别是不能有三平率的提高,评卷教师往往在能确认给分的基础上,根掘允许的误差作适当的浮动。如果考生能把式子写得规范易认,问答题回答交待得清楚明了,那自然容易得到评卷教师的认可。
潜规则3 遇到答题意思模糊不清的,往往扣部分分数。
评卷时要求考生准确、清楚明了回答问题,否则会被扣除部分分数。可是,要是考试时遇到确实没能力搞清楚或者没时间算明白的,不妨糊涂一把,写个笼统的结论,这样往往会部分认可你的劳动,给一定的分数。比如28题有一空要填“胶体粒子太小,抽滤时容易透过滤纸”,有学生写成“胶体粒子太小,易堵赛滤纸”也有1分。
三、2013评分细则
26题(15分):平均分7.93(含零)/9.35(不含零)
(1)AlH3或H3Al或Al2H6(2分) 或 (2分)
(2)AlH3+3H2O=Al(OH)3+3H2↑(2分,未配平扣1分,↑符号不看,化学式有错不给分)
(3)Mg3N2(2分) N2Mg3(不给分,因为书上有)
(4)2NH3+3CuO==3Cu+N2+3H2O(2分,未配平扣1分,△符号不看,化学式有错不给分)
取样后加稀H2SO4,如果溶液变蓝,说明产物中含有Cu2O。反之则无Cu2O(2分,试剂对1分,稀HCl也行,稀HNO3不行;现象结论对1分,没有结论扣1分;先加酸再加碱也行)
其它合理方法给1分:比如重量法;通H2加热等方法
(5)可能(1分,如果写“不可能”后面就不看)
AlH3中的氢化合价为-1价,NH3中的氢为+1价,因而有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氢气(2分,指出了氢的价态-1价1分,指出了氢的价态为负价、正价2分,指出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1分,指出能发生归中反应2分)
27题(14分):平均分5.98(含零)/6.57(不含零)
(1)2△H2-△H1或-(△H1-2△H2)或-△H1+2△H2)(2分,2△2-△1不给分,2△H2=△H1+△H3不给分)
(2)①<或小于或少于或低于(2分,写“小”“低”“少”“放热”不给分)
②T1-T2区间,化学反应未达到平衡,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所以CO2被捕获的量随温度升高而提高。T4-T5区间,化学反应已达到平衡,由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不利于CO2捕获。(3分,a.平衡判断1分;b.T1-T2速率增加1分;c.T4-T5平衡逆移或K减小或反应程度小(低)或反应限度小(低)或转化学率小(低)1分)
③(3分,a.有上升趋势1分,“ ”这种上升趋势正确,“ ” 这种上升趋势错,因为这种上趋势无平衡;b.终点达平衡1分;c.平衡pH值低于0点pH值,高于T1点pH值1分。起点错扣1分,有下降趋势不给分,起点连有较长的水平线不给分)
nlc202309020720
(3)降低温度;增加CO2浓度(或分压)(2分,a.降低温度1分;b.增加CO2浓度或增加CO2分压或降N2含量1分,增加压力(压强),分离(移走、稀释)NH4HCO3,加碱不给分)
(4)BD(2分,有错选不给分,漏选一个给1分)
28题(14分):平均分7.67(含零)/8.22(不含零)
(1)AB(2分,有错选不给分,漏选一个给1分)
(2)抽滤、洗涤、灼烧(2分,a.抽滤洗涤或过滤洗涤或过滤或抽滤1分;b.灼烧或加热或加热分解或高温或高温分解或煅烧1分,火烧,干燥,烘干不给分。顺序反了“加热、过滤”给1分,酸性条件下灼烧不给分,碱性条件下过滤不给分,如果写多个答案只看前3个有对给分,关键词有错别字不给分,比如“过滤”的“滤”右边写成“虚”,“煅烧”写成“锻烧”不给分)
(3)N2气氛下,防止Fe2+被氧化(1分,氧气来源于空气或水中,Fe2+、Fe(II)离子、Fe(OH)2被氧化都正确给分,防FeO、Fe3O4、Fe3O4中的Fe2+、铁离子被氧化不给分,如果写成防Fe2+、Fe(OH)3被氧化只看第一个,笼统表述防被氧化不给分)
(4)不能或不可以或不行或否(1分,只可是同义词就给分)
胶体粒子太小,抽滤时容易透过滤纸(2分,讲到颗粒小1分,讲到会透过滤纸2分,比如,胶体颗粒太小,易堵赛1分;胶体颗粒太小,透过漏斗1分;不能过滤颗粒较小粒子1分;颗粒小不合适1分;速度快透过滤纸2分;会透过滤纸2分;透过滤纸或堵赛2分(只看前面部分);透过滤纸形成堵赛2分(只看前面部分);胶体沉淀透过滤纸2分;不能过滤胶体不给分;笼统表述不给分,比如,胶体不能分离;无法分离胶体与溶液等)
(5)0.7350(2分,有效数字错误扣1分,如果加上单位(g)不看,0.735(1分),7.350×10-1(2分),73.50×10-2(1分),7350×10-4(1分),0.7400(0分),0.74(0分))
③⑦(各1分,共2分,有错选不给分,写成3 7(2分))
若两空顺序反了也给分;若两空写成:3 7(2分,隔得远);③ ⑦(2分,隔得远);2 ⑦(1分,隔得远);3 ⑦(1分,隔得远);2 7(0分,隔得远)
(6)偏大(2分,写成偏高,较高,较大,增大,增加,大等同义词2分)
题内错位答题只正确就给分
29题(15分):平均分6.98(含零)/7.86(不含零)
(1)CD(各1分,共2分,有错选不给分,写成cd(2分))
(2)浓HNO3/浓H2SO4或HNO3/浓H2SO4(2分,只写浓HNO3 1分,只写浓H2SO4不给分,浓HNO3中浓字没有也行,或写成硝酸也行,字写错不给分,稀HNO3不给分,稀H2SO4不给分)
(3) +2NaOH +NaCl+H2O或
+2OH- +Cl-+H2O(2分,加热符号不看,在有机结构正确的基
础下漏写NaOH、NaCl、H2O不扣分,“ ”写成“=”、“ ”不扣分,未配平不扣分,结构式写成分子式不给分,原子数目错不给分,-NO2连线错不给分,
写成 不给分)
(4) (2分, 不给分, 不给分,-CO-OH不给分,
-C(O)-OH给分)
(5) (只看前三个,共3分)
(也可以)
(6)
(4分,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
四、对2014复习的几点建议
1、抓住热点,逐步对应,重复练习
命题热点1 与物质的量相关的计算
①由物质的量计算反应热(焓变);② 由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离子浓度;③有关化学(离子)方程式的计算.
命题热点2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① 直接考查原子半径、化合价的变化规律、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强弱、气态
氢化物的稳定性等; ② “相依为伴,声东击西”.这是一种最新题型,题干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起点。
命题热点3 热化学与盖斯定律
通过能量变化图、键能、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与温度的关系等创设情景。提供新信息。考查盖斯定律、求“△H”,判断或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命题热点4 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工作原理、金属腐蚀及防护作为与生活、生产、社会发展
联系紧密的电化学,试题情境新颖,许多新能源、材料、技术与电化学有关.
命题热点5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及其影响因素
① 直接用物质变化的物质的量和容器体积及反应时间计算反应速率
② 影响反应速率的化学实验,重点考查这些实验操作方法.考查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处理得出实验结果,获得实验结论;
③考查化学平衡的标志和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或已知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判断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④考查化学衡常数的计算和应用,加强对化学平衡常数的考查:通过表格中的数据或图像中数据,计算化学平衡常数;或利用平衡常数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的方向.
命题热点6 电解质溶液 电解质溶液包括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水的电离和离子积、pH、离子
反应和离子共存、离子浓度比较以及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的应用.
命题热点7 元素及其化合物
① 与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物质结构相结合; ② 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相结合; ③
与电解质溶液相结合; ④ 与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相结合.
命题热点8 有机化合物有机物的推断与合成、有机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命题热点9 化学实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等.
① 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②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③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2.紧扣主干知识,力争“陈”题新做.我们可以将近三年的高考试题进行创造性地重组,力求找共性并推陈出新.最重要注重做后的总结、提炼.掌握知识的“内核”.
3.围绕新增内容,重视样卷信息.新课标增添的化学学科的内容如焓变、熵变、活化能、盖斯定律、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原电池中盐桥、沉淀溶解平衡、化学平衡常数等等.要认真对待.
4.要回归教材,发挥教材的基础作用.
5.细节决定成败,养成答题规范.今年高考评卷时都发现.一些考生因书写结构式或结构简式不规范、不按要求作答而丢分.因此在复习阶段中要注意从严要求.规范,比如有机结构“-CO-OH”这种写法不给分。
【作文评卷】推荐阅读:
评卷教师评卷方法09-24
语文评卷07-27
评卷总结07-12
初中生物评卷分析06-27
高考评卷明天开始08-19
初中作文吃火锅作文精选作文06-07
野炊作文_作文600字作文10-06
成功的作文叙事作文600字作文07-09
成长的足迹作文精选作文初中作文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