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卓越绩效论文

2024-08-17

成就卓越绩效论文(精选8篇)

成就卓越绩效论文 篇1

近日, 本刊记者从长城汽车相关部门得到消息, 今年该公司将以历届最强的产品阵容参加北京国际车展。据长城高层透露, 此次车展确定的主题是“专注成就卓越”。并将呈现出4个亮点:全新产品亮相;全球经销商大会同时举行;重点突出哈弗品牌;体现研发核心零部件实力。

据悉, 展出的整车有哈弗S U V、长城轿车、风骏皮卡三个品牌, 整车20款。其中哈弗品牌中主要有:即将上市的哈弗M4;热销车型哈弗H6、哈弗H5智尊版、哈弗H5欧风版;首次展出的高端车型S C60和一款小型概念S U V, 在本次车展上长城汽车将专设哈弗展区。

在轿车系列中, 展出的有腾翼C50、腾翼C30、腾翼C20R。皮卡自然不会缺阵, 展出了当家产品风骏5。新能源车的主要代表产品是腾翼C20E V。风骏房车、哈弗SUV达喀尔赛车也将展示出全新的面貌。

为了体现公司的研发实力, 长城一口气带来了6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主要有1.5L涡轮增压、全铝V V T汽油机—G W4G15B;2.0L缸内直喷、涡轮增压、双V V T汽油机—G W4C20;1.3L涡轮增压、双V V T汽油机—G W4B13;汽油小排量增压动力总成—G W3G10T (1.0L) ;参展的还有DCT和6MT两款自主研发的变速箱。另外, 增程式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平台也将成为业界专家关注的亮点。

据了解, 目前长城国际部正在全力筹备国际经销商年会, 届时长城汽车在80多个国家的260多名国际经销商, 也将齐聚北京国际车展。

在业界, 2011年长城汽车在中国自主品牌阵营中, 其销售数量和经营业绩首屈一指, 得到业内专家的肯定。今年长城确立了“专业、专注、专家”的发展战略, 坚持以高科技装备和高性能设计为支撑, 打造高品质产品。长城在产品战略上坚持聚焦哈弗、轿车、风骏三个品类, 力求做精做专, 做好减法。

链接: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规模最大的民营汽车制造企业, 也是国内首家在香港上市并融资33亿港元的民营汽车企业。下属控股子公司30余家, 员工3.3万余人, 目前产品涵盖哈弗SUV、腾翼轿车、风骏皮卡三大品类, 现拥有50万辆整车产能, 具备发动机、前后桥等核心零部件的自主配套能力。

作为中国汽车民族自主品牌阵营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长城汽车在国内取得了四项第一:

自1998年来, 长城皮卡已连续11年在同行业中保持了市场占有率、产品品种、出口数量、市场保有量等多项第一。

二、长城SUV系列连续4年保持全国销量冠军。

三、在国际市场, 长城汽车成为中国汽车企业出口金额和出口量最大的品牌。

四、自主开发的哈弗CUV在中高档民族汽车品牌中销量最大, 市场表现最佳。

发展至今, 长城连续入选中国企业500强, 中国机械500强, 中国民营企业上市公司十强, 河北省民营企业百强之首, 成为最优秀的民族汽车品牌之一。

勤勉执著 成就卓越 篇2

27年艰辛学习经历

1941年5月出生于辽宁北宁(原名北镇)的刘嘉麒,家境并不富裕。要不是1949年初,锦州战役结束,家乡解放,也许刘嘉麒永远没有机会背上书包去读书。他还清晰地记得第一堂国语课读的是“开学了,上课了,穷孩子也能上学了”。然而,就在这一年,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带着他们年幼的姐弟4人,生活陷入困境,刚刚升入二年级的刘嘉麒面临失学的窘境。天资聪颖而又勤奋好学的他成绩优秀。在学校和亲友的帮助下没有辍学,顺利读完小学,考上初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作为家里男孩子中的老大,刘嘉麒很早就懂得:自己没有退路,只能加倍努力向前冲。

中学毕业时。刘嘉麒的梦想并不是做地质学家,而是当作家。但在1960年,作为全优生的他,并没有如愿以偿。“当时,家里供不起我上大学。在这种情况下,我看到地质学校实行学费、书费、医疗费等五包政策,‘重理轻文’又是当时的社会风气,于是就顺理成章地选择了具有神秘感的地球化学专业,走进了长春地质学院。”刘嘉麒说。

“大一时,我才知道,学地质还要跋山涉水。在当时的年代,出去科考,吃饭、上厕所、交通都非常困难,经常是两条腿一天要跑上百八十里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干一行爱一行”成为刘嘉麒最大的精神支撑,他开始寻找新的兴趣点。“如果你领悟到这门科学对其他自然科学以及整个人类的重要性,那你就可以克服困难继续向前了。”

在大学期间,有两个场景让刘嘉麒印象深刻:一个是1960年至1963年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短缺,几个月看不见馒头、看不见肉。一碗玉米面糊糊要支撑一个上午。这样的现实让很多人无心上课,中途辍学。另一个是当时高校贯彻高教60条,强调教育质量,管理非常严格,三门功课不及格就得退学。

1965年,刘嘉麒又一次脱颖而出,考上了本校的研究生。那时的考研难度和现在不可同日而语。刘嘉麒记得,当时全国所有研究生加起来才3000多一点。他们全年级只有8人考上研究生。

当肉体和意志的磨难都已过去,人生开始萌发转机的时候,一场历时10年的“文革”开始了。1968年11月,已经研究生毕业留校的刘嘉麒,遵照指示,离开了学校,被下放到辽宁一个地质队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

转眼就是10年。1978年,当得知恢复研究生招生考试时,刘嘉麒已经是吉林冶金地质勘探研究所同位素实验室主任。这一年,他37岁,他的女儿刚满一周岁。

刘嘉麒当时在单位已经是“红得发紫”的人物了,然而,他的心开始蠢蠢欲动,是被希望的风帆所鼓动还是被最后不多的机会所吸引,至今想来已经是有些模糊了。他一方面有坚定的信念,要离开这里,要去学习一些新的东西;另一方面犹犹豫豫去报名,去考试。单位领导不放他走,他就以退为进,参加并且通过了初试,又到北京通过了复试。

就这样,刘嘉麒幸运地相继在中国两位著名地质学家——学部委员侯德封和刘东生门下做学生。1978年至1985年底,他花了整整7年时间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第一批博士。与别人不同的是,他读了两遍研究生,而这中间又隔了整整10年。

从小学到大学,从长春到北京,一次次学业上的大浪淘沙,一次次社会的磨难历练,一次次人生的艰难抉择,把他铸就成为那一时代的杰出代表。用刘嘉麒的话来说就是:如果不耽误那10年,我们就“天下无敌”了。

地质研究成就卓越

认定了要搞地质研究这条路,刘嘉麒就开始扮演起“赤脚医生”的角色,走南闯北,记录和观察中国以及全球地质所发生的种种变化。以1981年“长白山地区新生代火山活动研究”为起点。他先后在野外考察了中国14个省新生代火山分布的地质地貌特征,新发现青藏高原、大兴安岭等地火山20余处,查证了1951年喷发的西昆仑阿什火山以及东北地区、内蒙古、海南等地存在的活火山。改变了以往地质界认为“中国近代没有火山活动”的观点。

在大量野外考察与详实室内系统岩石地球化学工作的基础上,刘嘉麒率先测定了这些年轻火山岩的年龄,把中国东北部新生代火山活动分为4个主要活动期与10个火山幕,纠正了过去在火山划分上的一些错误,恢复了地质体的本来面目。鉴于他在中国东北地区新生代火山岩年代学研究中取得的卓越成就,刘嘉麒获得1986年首届“侯德封奖”(地球化学)。

1999年,刘嘉麒出版专著《中国火山》。在专著第八章,他专门论述了“火山资源与灾害”,其中提到了中国火山潜在的危险和火山活动的监测与预报。2004年。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邀请刘嘉麒录制了一期《神奇的火山》节目,他图文并茂地讲述了相关内容。刘嘉麒在对火山进行基础研究的同时,非常重视应用研究。他对火山资源的保护开发和火山灾害的预防做了许多工作。在刘嘉麒和其他同事的推动下,中国相继建立了火山监测站和黑龙江五大连池、广东湖光岩、福建漳州、山东山旺等一批与火山有关的国家地质公园,为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地方经济、预防自然灾害作出了积极有效的贡献。

在与火山的亲密接触中,刘嘉麒吃了不少苦头。他感慨地说,要想知道火山的活动状况,就必须亲临现场。“火山喷发后,当岩浆已经恢复到平静的流淌状态,我们就会穿上防护服,靠近好像池子一样的岩浆囊旁边,用两米多长的工具对岩浆进行测量。其实,可怕的不只是高达1040℃的岩浆,還有火山喷发出的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气体,真的会让人中毒窒息。”刘嘉麒有时也会在没有防毒面具的条件下,用蘸湿的毛巾堵住嘴,坚持完成测量。

吃苦的同时,死里逃生的事也成了“家常便饭”。“有一次,在印尼的喀拉喀托火山,当时这个活火山正在冒烟,我和二十几名其他国家的学者正打算去火山口周边进行观测。结果在上山路上,发生了4级地震,大家都开始拼命往山下跑。我想,地震要是引起火山喷发,我们必死无疑……”

不过谈起这些经历时,刘嘉麒的脸上始终有一种“乐在其中”的神情。“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被认识的,只是很多东西还没有被认识,而我们正是利用科学来认识它们。”正是基于这种对自然万物的思考,他带头走进中国独特的火山口湖——玛珥湖古气候研究领域。经过实地科考,他将从该处探测的气候变化频率与极地冰芯记录的频率进行比较,来研究全球气候的发展规律。“掌握这些规律后,我们就可以预测未来,比如未来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气候将怎样变化,让每个人都作好准备。”

在研究火山的同时,刘嘉麒在第四纪环境研究方

面也成就显著。他在渭南黄土剖面中建立了15万年高分辨率的时间标尺,为陆相沉积物提供了一个可对比的独立时标,并首次发现黄土中游离的温室气体高异常。刘嘉麒努力探索第四纪沉积物定年中遇到的问题,和其他同事一起主持建成新疆地理所第一个C14实验室。尝试湖泊沉积物中U-Th法定年。国际古全球变化(PEGES)科学指导委员会将这些成就视为古气候研究的闪光点。刘嘉麒承担的“我国干旱半干旱区15万年来环境演变的动态过程和发展趋势”重大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刘嘉麒说,在古代,没有仪器对地球环境作记录,甚至连文字记录也没有。是整个大自然,时间上不间断、空间上连续地记录环境的变化,所以深海沉积、极地冰芯和中国的黄土,还有树木、珊瑚、洞穴里的钟乳石都成为地质学家的研究对象。他们称这些为自然的档案和天然的年鉴。地质学家就成为解读这些自然环境印记的人。

极地探访现实召唤

南北极分别地处地球两极,具有特殊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保留着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是全球变化的一个敏感地带。许多自然的奥秘都需要到那里去探索、去发现。南北极虽然现在杳无人烟,但却是人类未来可拓展的空间。所以,极地探险与考察事业,跟航天事业一样。具有深远的科学意义和政治意义,是强人的事业和强国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一个体现。

1993年11月18日至1994年2月20日,刘嘉麒参加了中国第十次南极科学考察队,赴南极长城站考察。2001年至2003年,刘嘉麒又先后3次参加了中国科学探险协会组织的北极科学探险队,考察了斯瓦尔巴得群岛的地质与环境,实现了中国在北极的首次湖泊打钻。

“从气候变化来看,近20年来,全球升温很快,南北极的记录有明显体现。从冰量的变化来看,假设1955年为100%,到了2000年,只剩下79%;到2050年,将仅剩下54%。”而冰融化后,大量淡水注入海洋,改变大洋的盐度和洋流、暖流的速度与方向,进而引起气候变化。

为了得出这些研究结果,刘嘉麒经常要应对各种生存环境的挑战。为了去南极考察,他每次都要忍受强烈的晕船反应。海路是前往南极的必经之路。船程18天,他就会吐上18天。遇到风浪时,他更会被折磨得“死去活来”,以至于今天回想起来仍心有余悸。

然而就是在这种极端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刘嘉麒对南极南设得兰群岛和北极斯瓦尔巴德地区的地质环境作了深入的调查。同时,他在南北极的湖泊中成功打钻,在冰芯和岩芯中发现了多层火山灰。并对南极火山活动和气候变化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八五”期间,刘嘉麒协助刘东生院士组织实施了“南极资源、生态与全球变化研究”的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和中科院重大项目,负责完成项目总结验收等工作,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目前,刘嘉麒正在潜心研究火山与资源的关系。“从资源来说,很多矿产,包括宝石、钻石一类的物质,都跟火山活动有关,比如在火山颈处经常会形成一些宝石类的物质。而我们生活当中需要的很多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的、非金属的,也都是由火山作用形成的,比如铜矿、金矿等。还有土地资源,比如中国有些地区地质背景是火山,现在成了可以耕种的土地,土壤一般比较肥沃,生态环境比较好。”

與此同时,刘嘉麒还将注意力转移到对火山油气藏的开发中。“过去在勘探石油和天然气时,遇到火山岩就会躲开。说那里是禁区。现在经过研究发现,火山岩是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的一个非常有利的地质体,所以现在不是要躲避它们,而是要想办法找过去。”

凭什么成就卓越 篇3

2. 公开课在县里获奖了

全县首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开始了。

根据通知精神, 这次比赛要层层选拔, 要求45岁以下的教师全部参加。

先以学区为单位讲课, 45岁以上的教师都当评委, 获第一名的教师到乡里参加比赛。每乡镇再推出两名选手到大片去讲课。全县31个乡镇划分为4个大片, 大片的前5名再推到县里进行决赛。

很幸运, 从学区到大片我都一路领先。5月底, 20名选手汇集在县实验小学进行决赛。

这是1987年的4月28日, 我来到县教育局招待所报到。

初夏的清晨, 天气还有点寒意。县城马路两边的法桐树刚刚发出新芽, 空气中散发着凉凉的清新。教研室的赵宝记主任在招待所张罗大家住下, 然后召集各乡镇带队同志开预备会, 让选手抽签比赛顺序和参赛课文。我抽的是上午的第二节课, 课文是三年级的《荷花》。

我不敢怠慢, 马上找资料备课。这是一篇看图学文, 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 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 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 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 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的水中荷花的画面, 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文章写了一位小姑娘一清早进公园, 闻到清香就往荷花池边跑。看见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 像一个个大圆盘, 碧绿的面, 淡绿的底。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 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 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都很美。小姑娘想, 如果把这些荷叶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 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看着看着, 小姑娘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一身雪白的衣裳, 透着清香。一阵风吹来, 自己就迎风舞蹈, 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自己一朵, 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呢。风过了, 小姑娘停止了舞蹈, 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 告诉她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下边游过, 告诉她昨夜做的好梦……后来小姑娘才记起自己不是荷花。

文章是叶圣陶先生写的, 选入课本时有的地方改动了一点。课文语言朴实简洁, 想象丰富, 富于感染力。课文中以“我”被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作为铺垫, 引入课文重点描述部分———一池美丽的荷花。荷花色彩鲜丽、形态各异, 看似一大幅活的画。接着作者展开想象, 把自己比作池塘中的一朵荷花, 想象中的情节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 真的把一池荷花绘成了一幅活灵活现的荷花图。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文字描述中, 感染了读者, 让人们不仅看到了浮现在眼前的一池美丽的荷花, 也得到了美的感受和体验。

经过思考, 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让学生读文章想画面中, 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并从读中悟写、读中学写, 学习感悟作者描写的细腻以及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同时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荷花中, 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

那么, 如何引领学生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 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呢?

备课中, 我把“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确定为教学难点。

我设计了让学生换几个动词比较作者用“冒”字的灵动。如果不用这个词, 用“钻”“长”等会有什么效果?

我设计了让学生和老师一起画简笔画, 然后和课文的描写对比, 让学生感受人为的“图画”与生活的景象之不同。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小姑娘, 走进公园的情景, 从作者描写荷花的语言中, 进行身临其境的想象, 感受荷花、荷叶的美妙姿态, 体会一大池荷花所形成的一幅美妙绝伦、动感十足的画面, 从而体现作者所想象的“活”的画。

引导大家总结出:这是大自然的神功, 只有大自然才能创造这样无与伦比的有生命力的图画。

我设计了三处让学生从读中学写的环节:一处利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一处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小姑娘后的所见所感;一处全文结束总结时, 让学生通过转述全文表达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上课了, 我走进教室。窗台上、走廊里都挤满了教师。不愧是县城的孩子, 素质就是高。我稍一引导, 他们就能体会到老师的用意, 马上进入我设计的情景氛围之中。特别是一位叫衣静的孩子, 天资聪明, 我设计的问题学生绝对没有预先准备, 但她说得那么生动那么流利。当时我就想, 这孩子一定会很有出息, 不知道她后来发展得怎么样。

没有电教手段, 甚至连挂图也没有。我没有过多地旁征博引, 凭着多年来自己对阅读教学的理解, 阅读课一定要让学生读、读、读。我引导孩子们一遍遍地读啊, 品啊。课堂上互动出的美感、掌声, 多少年后一直记忆犹新。

在那次比赛中, 我获得了第一名, 老师们一个个向我表示祝贺。

那堂课后, 我的讲课录音在31个乡镇翻录了几百盘。县教师进修学校几次请我给受训的教师讲课、作学术报告。城关镇让我到县城影院上公开课, 为老师们作关于语文教学改革的学术报告。《荷花》课堂教学设计作为经典教案被推广学习了好多年。

教研室的赵宝记老师向领导们介绍了我的工作情况。

村办学校受经济条件的制约, 每年村里拨给学校的办公经费只有100块钱。粉笔、墨水、几个年级的教科书、参考书都要靠这点钱。父母多病, 小妹读书, 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全在我的肩上。我一天的日程多是这样的:每天早晨五点左右起床, 先到三里路远的北山脚下山泉里挑两担水, 回来和妻子推磨磨完煎饼糊再去上课;下午放学后, 再跑到山坡的责任田里肩挑手刨干到星星出来;吃过晚饭, 才是我读书、备课、批改作业的时间。前些年煤油供应紧张, 我家每月的半斤煤油指标不够我一个人用的, 有时写文章构思时, 先把灯吹灭, 动笔时再点上。尽管这样, 灯油还是常常不够用。

夏天, 蚊子成群, 我在两个脸盆里倒上凉水, 双脚踏在盆里, 既凉快又能避开蚊子的叮咬;冬夜, 天冷得刺骨, 我用葡萄糖瓶装上开水揣在怀里, 手冻麻木了就伸到怀里暖暖。为了能够多读一些书, 每周六我总是骑自行车进城到教研室借书, 一周一借一还。饿了, 啃几口包里带的煎饼。渴了, 喝几口山泉水, 从棋盘峪到县城的路上哪个地方有山泉, 我都十分清楚。

利用业余时间, 我阅读了上千册文学、哲学、教育理论书籍, 记录了二百多万字的读书笔记。正是靠这些书籍, 我的业务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了解到我的工作环境情况后, 领导们专门开会研究解决我办公使用煤油灯的问题, 最后决定到汽车修理厂购买蓄电池或者电瓶。但后来经过论证说那东西充电麻烦而且太容易坏, 所以就没有买。

局长们商量决定, 调我到县城实验小学工作。

先安排我当计划内合同工, 等有指标时再办理转正。副局长庞明新代表局党组征求我的意见。

我拒绝了, 我说山里的孩子离不开我。庞局长说你走了组织上可以再安排别人去教学啊。

我说, 我正进行着农村学生作文兴趣教学的实验, 离开那里就没法实验了。庞局长说在实验小学也可以实验啊, 而且这里的实验条件多么好。你来这里工作, 可以探索出更多的成果来, 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受益。

我说我的实验对象是农村孩子, 实验快结题了, 我得坚持做完。

庞局长说你先别急着答复我, 这个决定是局长提议, 经过我们班子全体慎重研究论证的, 这里工作的待遇是你在乡下的好几倍。科研资料、信息, 还有你教育研究的对象, 都对你的发展有好处。你可以回家商量一下考虑考虑过几天再回答我。

我说谢谢组织的关怀, 不用考虑了, 我决定了。庞局长紧紧握了握我的手, 惋惜地摇摇头。

这是我人生路上的一次重要选择。面对城里的优良环境和优厚待遇, 我选择了放弃。

有时候放弃比坚持还要难啊!

3.《荷花》文中学写花

我执教的《荷花》在县里获了奖, 好多教师问我设计备课的初衷。关于这一点, 我在上文中说的很清楚了。我想再说说如何充分利用课文进行说写训练的话题。

《荷花》是三年级的一篇课文。这个年级正处于从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阶段, 有它的特殊性。就作文训练来说, 正是说话、写话到成篇的训练的过渡。因此, 这个时期的作文, 既是说话、写话的继续, 又是成篇作文的准备。要明确这种特殊性, 科学地完成这一过渡期。我的体会是, 在这个时期, 不要急于安排长篇幅的命题作文, 要大量地设计片断练习。这种练习, 是字词句的综合训练, 又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认识事物,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办法。

写好一个片断, 不光为写篇作好了准备, 而且其意义还在于用时少、收效大, 有助于培养学生多动笔、爱动笔的习惯。

这样的练习, 只凭课本上的几次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及时捕捉有利时机, 抓住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话题, 进行片断练习。

在上文中我说过, 《荷花》一文, 语言优美, 想象丰富, 着力渲染了“荷花”的美丽, 是一篇极好的、供学生仿写的文章。在教学过程中, 我引导学生进行了比较成功的仿写练习。

《荷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重点写了荷花的气味、形状、颜色, 第二部分重点写了作者丰富的联想。

在认真读课文的基础上, 我引导学生总结出, 荷花的气味:清香;形状:有的……有的……;颜色:嫩黄色、白色……;联想:我成了荷花, 迎风舞蹈……

我紧接着布置了仿写练习:“写一种花, 重点写清花的形状、颜色、气味, 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这个要求没有超出学生的生活实际, 因为他们都见过花, 熟悉花, 喜欢花, 对花感兴趣。有很多学生还亲手养过花, 都有着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听到我的要求, 大家都很高兴, 课堂气氛特别活跃。我对照写作要求, 引导大家回想、讨论、选材, 学生都很快选定了要说的题目。有《石榴花》《刺骨花》《灯笼花》《扁豆花》《酸枣花》《苦菜花》……

课堂上的时间有限, 不可能一一写下来, 我只是有代表性地让几个学生口述了一下, 让大家课后再写下来。这次练习取得了可喜的收获。学生的作文本上“繁花似锦, 百花齐放”, 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一是观察细致, 对花的形状描写具体逼真。

“我拽过一枝儿桃花, 一只小蜜蜂从花蕊里窜出来, 浑身沾满了黄色的花粉。桃花有五个粉红的瓣, 花蕊里有五六根淡白色的细丝, 细丝头上都顶着一个个小黄疙瘩。” (刘洁:《桃花》)

“酸枣花开了, 漫山遍野一片雪白。你可能认为那是雪吧?不, 那是俺野果山上的酸枣花开了……” (李剑:《酸枣花》)

二是联想丰富。

“早晨, 我拉开门愣住了, 睡眼惺忪中, 就以为一片红云落在我家, 盖在了桃树上……” (刘兆红《桃花》)

“早晚花开放了, 像一个个小喇叭。它只是在日出之前和日落以后开花。我想, 它一定与太阳公公前世有仇, 要不, 它们为什么永不相见呢?” (张娥《早晚花》)

想象是最美的花朵。如果我们从小就引导孩子展开丰富联想的翅膀, 他们的文章会更动人, 他们的智力也会更发达。

三是花香各异, 描述方法不同。花虽香但香味各异, 如果一味地“十分香”“特别香”“非常香”, 就会使读者生厌, 也“香”不出各花的独有香味来。但这次训练, 小作者们不空谈、不空喊, 注意用细节、用事实说话, 写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用的是纯真的儿童语言。

“我向那盛开的桃花扑去, 立刻被它那浓郁的香气熏醉了, 我踉跄着, 扑进桃花的怀抱里……” (刘洁《桃花》)

“我拽过一枝石榴花闻呀闻, 一股甜甜的、香香的、半香半甜的、说不出好闻的味儿, 直钻进肚里, 把全身都香酥了。” (王关云《石榴花》)

“这顿饭, 我吃得最饱, 两个煎饼加两碗槐花豆沫子, 这真是世界上最好吃的菜。小朋友, 信不信?我们家里还有半盆, 不信, 你来尝尝。” (王霞《槐花》)

这段描述充满了儿童情趣, 读后使人如同亲眼看到了山娃娃们那富有情趣的场面。试想, 如果没有亲身经历, 没有对生活进行细致观察, 怎么会描写得如此传神、逼真?

生活是个万花筒, 是作文材料的源泉, 也是最好的教科书。这次习作练习, 既培养了学生选材的能力, 又使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 开发了智力。只要老师充分挖掘教材, 及时捕捉有利时机, 尽可能地多引导学生利用他们熟悉、感兴趣的事物进行练习, 作文是完全可以写好的。

在平凡中成就卓越 篇4

他曾经是教师,三尺讲台挥斥方遒;也曾当过校长,方寸之地指点江山;后来,他主动请缨到学校后勤处担任一名校产保管员。洗尽铅华,他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六年。他以科学的管理手段,规范的操作程序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维护着学校财产安全;他工作勤勉,清正廉洁,赢得了教师的一致好评。2015年,他被评为鄂南道德楷模。他就是赤壁市实验小学后勤处校产保管员熊晖。

“把平凡之事做到最好”

说起校产保管员,很多人认为这是个远离教学一线的闲职。其实不然,这个工作不仅与教学密切相关,而且繁琐复杂,充分考验人的意志和耐心,背后还有着难言的心酸。

学校后勤岗位匮乏,男同志更是少之又少,相关后勤杂事自然而然就落到他这个领头人身上。学校没有专职水电工,水电维修的事情他来做;校园花坛水池需要修补,他又成了泥瓦匠;教室门窗需要修理,他变成了木器修理工;走廊墙壁斑驳需要翻新,他就是漆匠粉刷匠;每年四五十个班三四千名学生开学需要教材作业本,他摇身一变成了学校在新华书店及印刷厂的洽谈代表……

虽然他的工作看似琐碎,他却甘之如饴,从不忽视任何一件小事。翻开他整理成册的校产账本,学校财产的种类、数量、来龙去脉都一目了然,相关信息记录得一清二楚。在学校财产使用管理上,他坚持把好“五个关”:一是购物登记,二是领物签字,三是用物监管,四是还物验质,五是损物赔偿。为了充分发挥校产设备的使用价值,使其“延年益寿”,他把重点放在设备使用的监管上。坚持做到了“三个一”:即每月对各处室、教室、功能室的设备进行一次检查通报;每期建议各班召开一次以爱护公物为主题的班会,并出黑板报专刊进行宣传;每年评选一批财产保管先进班级,释放正能量。由于管理手段科学,操作程序规范,确保了校产管理使用正常,损失率大大降低。

熊晖掌握的财产价值上百万,但他从不公物私用,库存在保管室的货物进出都有明细账单,照相机、摄影机、笔记本电脑等物品,他从没有私自用过。有一年期末,学校各年级组文艺节目汇演时,他所作的“三句半”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政策法规记心中,百万财产不眼红,买进卖出无回扣,干净!”这也正是他平时工作的真实写照。熊老师购物的原则是:不进熟人店,不拿黑心钱。去年放寒假的下雪天,天气异常的冷。别的老师都在家烤火,熊老师却冒着严寒,带着采购小组成员上街,采购下学期教师办公用品和学校日杂用品。一家一家地询问价格,比较货物质量。每次购物,他总是本着“货比三家不上当,同等物品以最低价格成交”的原则进行。

“讲体面,就做不好后勤”

熊晖是个典型的乐天派,他曾经将每天的工作编成了一道顺口溜:“身穿一套蓝工作服,手拿几件小工具,往返三栋教学楼之间;维修搬运不停手,任凭污水溅衣衫,何惧灰尘布满头;日复一日几时了,待到六十方可休。”烦了他就躲在角落抽根烟解解闷,累了就坐下来小憩一会儿?,哼一曲年代久远的小调,待消除全身的疲劳,他又笑眯眯地踱着步在校园里“晃”出来了。

为了不影响一线教学,维修班级教学设备时,熊晖总是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在别的教师上班之前或下班之后,把教室教学设备问题处理好。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加班更是成了家常便饭。

后勤工作虽琐碎,但需要付出的却很多。有一次,学校综合楼一层厕所的下水道堵塞了,有老师打电话到后勤处。熊晖知道后,立即带着疏通工具前去现场疏通。由于下水道里堆积了太多废弃物,这次厕所堵塞已不是简单地等待渗水就能解决的问题了,有些废弃物连疏通工具都没法掏,他就只好用上了自己的手,动手掏了一个多小时,下水道终于疏通了,厕所变干净了,他的鞋上、衣服上却沾上了许多污迹。有人问他:你也是当过校长的人,做这些不体面的事,不觉得亏吗?他淡淡地回答:“讲体面,就做不好后勤;图享受,就会耽误工作。把加班当作是在锻炼身体,就不会觉得亏。”这么多年来,谁也记不清他因为学校的公事加了多少班。他牺牲了许多享受儿孙天伦之乐及快乐逍遥的休闲时光,只为给学校工作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他说起从前在乡下任教的经历,他所在学校的教室屋顶逢下大雨就漏水,影响学生正常上课秩序,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动手搬来梯子亲自翻修屋顶,但却一不留神从一丈多高的屋檐上摔了下来,从此便落下了病根,每逢天气突变就浑身酸痛难忍。在日常工作中,他也经常遭遇大大小小的意外。为学校班级教室的窗户增补玻璃时,手被玻璃渣划了一道一寸多长的口子,简单包扎后,他继续工作;骑车上街为学校购买办公用品时,膝盖骨被车撞裂了,他仍然忍着剧痛上班。因为每天需要处理的事务实在是太多,所以他根本就顾不上休息,他说:他一个人休息,很多人的工作会受到影响。

“把简单之事做到极致”

曾几何时,熊晖也是一名文采飞扬能自编自导“三句半”的“文艺青年”。有一年,学校工会组织教师文艺汇演,要求每个年级组(或处室)最少表演一个节目。可是后勤处的教师年龄普遍偏大,都不愿抛头露面上台表演。作为组长的他没有被困难吓倒,他结合后勤工作实际情况编写台词,经过几个晚上的挑灯夜战,台词终于写好了。他又去做其他老师的思想工作,并且带头参加排练节目。在文艺汇演那天,后勤处由他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三句半——夸后勤》,赢得了全校老师的喝彩。

他在工作中为师生服务,业余时间也施乐行善。学校校园内有三十六家教职工住户,校园住户小区没有管理人员,熊晖就成了这个小区的义务管理员。水电、排污沟、清洁卫生等相关事宜,只要一出问题他就主动帮忙处理。

有一年冬天,小区里埋在地下的水管破了,居住在高楼的几位教师家里没有水用。白天噪音大,发现不了水管破裂的地方。晚上11点多后,趁着夜深人静,熊晖拿着手电筒,沿着管道一节一节排查,排查几遍,还是没有发现问题。最后,他俯下身子,把耳朵贴近地面一个个地方地细听,终于在一处沉井边听到了破裂水管排水的响声。这时,他的双手冻僵了,头发、眉毛及衣服上布满了冻霜,但是他心里却非常激动。等他把水管修好,回到家时已经是凌晨1点了。

门卫师傅老翟居住在一间矮小的房子里,夏日炎热,熊老师及时给翟师傅送去蚊香;冬季寒冷,熊老师主动帮翟师傅安上烤箱;还争取领导支持,为翟师傅的房间安上了电视、空调。清洁工但师傅生病了,熊老师带领后勤处同事一起去看望但师傅,还亲自为她顶班。熊老师做人做事的原则是:诚信善意、办事公道。学校后勤队伍不是很专业,他笑称他们是一支杂牌军,领导多,临时工也不少。他是这个团队的领头人,对上不阿谀奉承,对下不糊弄百姓。他在是非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面前勇往直前;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他以诚信赢得了别人的支持,用爱心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校产保管员虽然是一个平凡普通的小岗位,但是却承担着方方面面的责任与压力,熊晖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自己的不平凡,这一点一滴,铸就了属于他的人生风采。

(作者单位:赤壁市教育局)

凭什么成就卓越 篇5

1. 信念+努力=杰出?

王政自幼聪慧, 但她活泼好动不爱学习。老师讲课, 她一听就会, 做题时往往粗心大意, 不是少了括号就是漏了小数点。我几次和她谈心, 她都说, 老师放心, 考试时我一定给您各科满分。

话虽这么说, 但到了期中、期末考试时, 她那粗心的毛病又犯了, 做应用题时, 解题思路、步骤都对了, 就是答案有问题。语文试卷做上的题目几乎都对了, 但不是这里漏了个填空, 就是那里少了个造句。

有必要给她上上人生教育课了。我给她讲了黑人赖斯成功的故事:

黑人女孩康多莉扎·赖斯9岁那年, 父亲带她去华盛顿游玩, 在白宫美国总统的办公室前拍照留念, 当时她就对父亲说:“总有那么一天, 我会在这里面工作的。”赖斯的父亲约翰·赖斯对女儿说:“如果你付出双倍的努力, 或许能赶上白人的一半;如果你愿意付出四倍的辛劳, 就得以跟白人并驾齐驱;如果愿意付出八倍的努力, 就一定能赶在白人前头。”

赖斯牢牢地记住了父亲的话。15岁那年, 她以优异的成顺利地考入了丹佛大学。在丹佛大学读书时, 一位教授在课堂上说, 黑人的智商明显比白人低, 因此, 他们平时的行为处世也要笨得多。当时在场的250名学生竟没有人提出异议, 只有这位女孩激动地跳出来反驳, 指出并没有证据表明白人与黑人之间存在着基因造成的智力差距。她说:“您不应当将这个观点当作事实来论述, 因为有充足的证据证明这个观点的谬误。以我为例, 我不光会说法语, 还会弹贝多芬的曲子, 对于你们的文化, 我掌握得比您还好!”她讲述了自己在圣玛丽学院时的经历, 当时全班67名白人学生, 却没有一个能与她相比, 她的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后来她连跳两级。她说:“只要努力, 黑人一样杰出。”

1981年, 27岁的她成了斯坦福大学的一名教师。1987年成了一名杰出的教授, 之后又成了斯坦福大学最年轻的教务长。1987年, 斯考克罗夫将军应邀来斯坦福大学演讲。在晚餐会上, 他认出了这个女孩。这个女孩站起来与他交谈, 她表现出的自信以及在政治和军事方面良好的专业素养给他留下了良好而深刻的印象。不久, 将军把她带到了华盛顿, 担任五角大楼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特别助理, 出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之后, 她被任命为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后来, 赖斯被布什总统提名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女国务卿) 。

坚定的信念、不懈的努力, 这便是赖斯成功的奥秘, 也是任何成功人士的共同奥秘。

我又给王政讲了不要急于求成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故事。

海洋动物园里有一条重达8 600千克的大鲸鱼, 能够跃出水面6.6米, 还能向游客们表演各种杂技。面对这条创造奇迹的鲸鱼, 游客们纷纷向训练师请教训练秘诀。

原来, 最初开始训练时, 他们先把绳子放在水面下, 使鲸鱼不得不从绳子上方通过, 每通过一次, 鲸鱼就能得到奖励, 这种训练好像游戏, 鲸鱼很喜欢。

渐渐地, 训练师会把绳子提高, 只不过每次提起的幅度都很小, 大约只有两厘米, 这样鲸鱼不需花费太大的力气就有可能跃过去, 获得奖励。而时常受到奖励的鲸鱼, 便很乐意接受下一次的训练, 随着时间的推移, 鲸鱼跃过的高度逐渐上升, 最终竟然达到了6.6米。

“绳锯木断, 水滴石穿”, 微小的量变最终导致质变的飞跃。每天若能进步一点点, 你就能创造一个充满奇迹的人生。

后来, 王政渐渐改掉了浮躁不踏实的毛病, 学习有了很大长进。几年后, 她以优异成绩实现了她人生的夙愿, 成了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2. 先把鹅卵石放进罐子

王静辍学了。

王静姊妹三个, 哥哥姐姐都在上学, 母亲身体又不好。下午放学后, 我来到王静家家访。她父母又搬板凳又倒水。

一边帮他们剪兔毛, 我一边给他们讲先把鹅卵石放进罐子里的故事。

有一位教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装水的罐子。然后又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从罐口放进罐子里的“鹅卵石”。当教授把鹅卵石放进去后问他的学生道, “你们说这罐子是不是满的?”

“是!”所有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说。

“真的吗?”教授笑着问。然后再从桌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 把碎石子从罐口倒下去, 摇一摇, 再加一些, 再问学生:“你们说, 这罐子现在是不是满的?”这回他的学生不敢回答得太快。

最后班上有位学生怯生生地细声回答道, “也许没满。”

“很好!”教授说完后, 又从桌下拿出一袋沙子, 慢慢地倒进罐子里。倒完后, 于是再问班上的学生, “现在你们再告诉我, 这个罐子是满的呢, 还是没满?”

“没有满, ”全班同学这下学乖了, 大家很有信心地回答说。

“好极了!”教授再一次称赞这些“孺子可教”的学生们。称赞完后, 教授从桌底下拿出一大瓶水, 把水倒在看起来已经被鹅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满了的罐子里。

当这些事都做完之后, 教授问班上的同学:我们从上面这个过程中学到什么重要的知识?

我看着王静的父母说, 咱们都猜猜, 学生会怎么说?

他们一阵沉默后, 王静的母亲说:“我们无论平时多忙, 活儿排得多满, 如果要挤一下的话, 还是可以多做好些事的。”

我点点头, 微笑道, 答案不错, 但并不是我要告诉你们的重要意思。我想告诉你们的最重要的信息是, 如果你不先将大的鹅卵石放进罐子里去, 你也许以后永远没机会把它们再放进去了。每一天你们家里所做的事情好像都很重要, 每一天我们都不断地往罐子里灌进小碎石或沙子, 有没有想过, 什么是你家庭中的“鹅卵石”?

他们又在沉默。我接着说, 我们都很会用小碎石加沙和水去填满罐子, 但是很少有人懂得应该先把“鹅卵石”放进罐子里的重要性。“分清轻重缓急, 重要的事情先做”是同样的道理。读书对王静来说是最重要的啊。

她父母愣了一下, 若有所思地看着我。

第二天, 王静背着书包回到了校园。

现在王静早已走上讲台成了一名人民教师了。

3. 一个好球

刘兵在班里学习一直稳居第一。从上三年级开始, 他就一直是他这个年级的班长, 也是我的小助手。小助手除了学习成绩优异外, 还得有威信, 有协调能力。当老师给其他年级新授课的时候, 他这个年级的作业批改, 维持秩序都靠这位小助手来完成。

小助手还有个作用就是帮老师批改一些作业。大多数时候帮低年级学生批改, 有时老师太忙了, 也让他批改同年级的作业。数学题有现成答案, 语文大多数是抄课文啦, 做课文内容填空啦, 也容易批。个别时候, 还帮老师批改卷子。有时候几个年级一起期中期末考试, 卷子多忙不过来, 刘兵也帮助批。批低年级的, 也批同年级的。

一次批改同年级的数学卷子, 我照例先批了刘兵的, 这次他做得不理想, 错了两道应用题和一道三步计算的试题, 只得了92分。我帮他在卷子上改了错, 让他照着这份卷子给其他同学批。刘兵又是第一。批完后, 便回到班里发试卷讲评。

这里刚发下去不久, 正讲第一道应用题呢, 得了第二名的王关风举手站了起来, 说老师我的一道题批错了。我走过去接过卷子纸看了看, 没有错呀, 就问他, 哪里错了?王关风指着倒数第二道应用题说, 这道题错了, 老师你看我本来答案是287千克的, 个位数上这个“7”被人改成了“9”。您仔细看看, 上面这个圆钩墨水颜色不一样。您再看看我的草稿纸上, 答案算式是我誊抄在卷子纸上的, 怎么也不会粗心抄成“289”啊。

王关风说着, 递给我一张揉成团又刚展开的皱巴巴的草稿纸。从草稿纸上看, 他三步算式都正确, 结果确实是“287”。再细看卷子纸, “287”的“7”字被人不经意地画改过了。谁改的呢?只有刘兵接触过试卷啊, 会是他吗?他一直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啊。

这次考试, 王关风得了89分, 如果加上这道判错了的应用题的5分, 他总分是94分, 第一应该是他的。我看看刘兵, 他脸色微红, 额头上渗着细细的汗珠。我和王关风在这里说话, 其他同学都饶有兴味地看着, 唯独他在那里很认真地看试卷, 一直没抬头看我们。

我明白了。

王关风还在那里说这说那, 我忙说, 是老师不小心用笔画了一下, 批改时又没细看疏忽了。你这道题是对的, 即使答案错了, 你解题的思路准确也应该得分。说着, 我摸起讲台上的红笔, 给他这道题画了个大大的对号, 又把他的得分改为94分。

掌声响起来, 唯有刘兵拍得很勉强很尴尬。

下午, 我把刘兵叫到了办公室, 让他帮我批作业, 我给他讲了网球选手马茨·维兰德的故事。

1982年, 法国网球公开赛半决赛正在紧张地进行。比赛的选手其中一个是著名的网球选手马茨·维兰德。到了决胜局, 马茨·维兰德再赢下一个球就可以淘汰对手进入决赛争夺冠军了。就在这个时候, 对手的一个球被裁判判罚出界。对手似乎也没有什么异议, 支持马茨·维兰德的观众也开始疯狂呐喊庆祝他的胜利了。

但是, 马茨·维兰德并没有像往常那样走到对手面前握手, 而是快速走到裁判面前说:裁判先生, 您判错了, 那个球没有出界, 那是个好球, 我不能够这样赢得比赛。

观众弄明白他的意思之后, 立刻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大家纷纷起立向马茨·维兰德表示敬意。裁判纠正了自己的错误。在他向双方选手表示道歉之后, 比赛继续进行。最后, 马茨·维兰德靠实力战胜了对手, 堂堂正正地赢得了比赛。

就是从那一天开始, 人们记住了马茨·维兰德这个名字。

我这里还没有讲完, 刘兵脸就红了, 他低着头说, 老师我错了, 我太虚荣了, 我知道我该怎么做的。

我没有说话, 只是使劲儿拍了拍他的肩膀。

两个月以后的期末考试刘兵又成了冠军, 当之无愧的冠军。

4. 理想与学习

王强学习一直很好, 可一段时间以来, 他成绩下降得非常厉害。上课老打瞌睡, 听讲也不认真, 做作业也是潦潦草草, 错字连篇, 做数学题丢三落四, 有时错一半。迟到、早退更成了家常便饭。

我感觉事情蹊跷, 问了几次, 他才说出了心里话。

王强的亲生父亲几年前因病去世, 母亲带着他改嫁到了现在的家庭。现在的父亲一直没结过婚, 对待王强比亲生儿子还亲, 含在嘴里怕化了, 放在外面怕冻着。前几天, 因为一件琐碎小事, 王强的养父和他母亲吵了一架, 这本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但王强觉得母亲受了很大的委屈, 感觉养父待他们不好, 母亲哭, 他也跟着哭。他还小, 不会用其他方式报复, 就选择了消极对待学习。他想, 我让你不好好对待我母亲, 你不是盼望我考上大学有出息为你争气, 证明你养育我有本事吗?我偏不让你的想法成功!我要让所有人都觉得你没本事没能耐。

听完王强的话我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他心里别扭有疙瘩还自以为有理, 硬批评是没有好结果的, 得讲究艺术。

我耐心和他讨论。我先历数了他养父对他的种种关怀和好处, 又分析他这种报复办法的可笑性。你觉得是报复了你的养父, 实际上是在拿你自己的明天做赌注, 是在游戏自己。学习, 首先是为了改变自身的命运, 为老师学, 为班级争得荣誉学, 为父母学, 为这个学为那个学, 都在其次。

我给他讲了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王强红着脸说, 老师我懂了。我说你说说看, 懂得了什么?

王强说, 学习, 首先是自己的事。要有远大理想, 要改变自己, 实现自己的理想, 努力学习是必需的过程。我一定努力调节自己, 不断战胜困难, 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我问, 你的理想是什么?王强说, 将来当一名科学家, 我说, 理想很宏伟, 但应从眼前的小事做起。我国历史上有“一屋不扫, 何以扫天下”的故事。说的是东汉名臣陈藩从小就立下将来要治理天下的大志, 而他对身边琐事却不屑一顾。别人让他打扫庭院, 他说:“大丈夫当以扫除天下为怀, 安事一室乎?”别人劝诫他说, 一室尚且扫不了, 将来怎能治理天下?陈藩听了这些话, 觉得很有道理, 从此改变了懒惰散漫的习气, 每天都要打扫庭院, 以此来磨砺自己, 同时刻苦钻研治理天下的方略, 最终成为能够“治理天下”的一代名臣。

英国有一块墓碑, 上面刻着死者的遗言:“我出身于贵族, 本想立志改变世界, 二十岁后我发现有点不可能, 于是立志改变我的国家。三十岁改为改变我的家乡, 四十岁立志改变我的家人, 但最后我发现一切都没有改变。于是, 我想改变我自己, 却发现自己快要死去。倘若我开始就改变我自己, 也许会改变我的家人, 接着改变我的家乡、国家, 甚至世界也会被我改变。”

这段遗言告诉我们, 一个人要有理想, 而实现理想要从小事做起, 经过个人的艰苦奋斗和努力, 一步步地登上理想的顶峰, 否则, 理想就会成为空想, 最终将一事无成。

王强笑了, 说, 老师, 我真的明白了。不管理想多么远大, 打好基础至关重要。理想不能空谈, 要把理想作为动力, 不断鞭策自己, 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尽心尽力。

我赞许他说, 说得好!把你的感受说给同学们听吧, 王强点头答应了。

凭什么成就卓越 篇6

3.文字是心灵的翅膀

一天批改学生作文, 看到了田芽同学写的文章《上坟》。田芽9岁, 正上二年级下学期。文章是这样写的:

上坟

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 老人们说是gui (鬼) 节。我和俺爹去给奶奶上坟。

我挎着包子, 爹挎着篮子, 篮子里有烧纸、香、火柴和kuai (筷) 子。

来到坟地了, 爹说:“去, 到坟头上压上坟头纸。”我说:“我害怕, 底下有gui (鬼) 。”爹说:“底下是你老奶奶, 保护着你呢。”我就不害怕了, 冲上坟顶把纸压上了。爹说:“压得很正。”我说:“我想chang (尝) 个包子。”爹说:“等一会儿老祖sheng (剩) 下你再吃。”我说:“就chang (尝) 一个。”爹说:“这可不行, 老祖会生气的。”爹点着香, cha (插) 在香lu (炉) 里, 爹叫我zhe (折) 根树枝来挑着烧纸, 我说:“够不着。”爹说:“我去吧。”

我又看看那包子, 我知道娘包的jiu (韭) 菜豆fu xian (腐馅) , 要多香有多香。吃一个吧, 就吃一个, 老奶奶吃不了, 爹也看不出来。我拿了一个, 吃了, 还想吃, 又拿了一个, 再拿了一个, 只剩下两个了, 爹非打我不可。

爹回来了, 一看就问:“包子呢?”“叫……老祖吃了。”

爹哈哈笑了, 说:“叫小chan gui (馋鬼) 吃了吧。”我红着脸一伸舌头。

这篇作文的选材, 并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 甚至难登大雅之堂, 可是充满了童真稚气和乡土气息, 实在难能可贵。

作文评改课上, 我朗读了这篇文章, 并让小作者谈谈他的体会, 是怎么写出这篇文章的。

田芽有些害羞地站起来说:“我哪有什么窍门啊, 见到什么就写什么, 怎么想就怎么写呗。”平平常常的一句话, 却道出了小学生写好文章的真谛。

以后的事情就有些耐人寻味了。我让小作者把文章认真抄写后试着投稿, 一个月后, 先后有三家报刊退了稿, 理由都是:“作文写的无思想性, 无艺术性。”天哪, 一个喃喃学语的小学生, 你能让他有多深的思考和认识水平?他们才是八九岁的孩子啊!

几乎是收到退稿的同时, 小作者收到了天津“小学生金龙杯作文大奖赛”一等奖的证书和奖品。紧接着, “上坟”又被全国12家报刊转载, 当地电台还专门发表了小作者的写作经过专访。

怎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小学生应该怎样写作文?孩子文章成人化、文学化, 这是小学生写作中的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

目前, 我国少儿报刊种类很多, 但是我们随手翻阅一下这些报刊, 浏览一下上面所发表的学生习作, 就会强烈地感受到, 有不少文章十足的大人腔, 成人调, 一篇篇都结构“严谨”, 构思“巧妙”, 思想性、艺术性“极强”, 刚上学几年的娃童果真有如此高超的写作水平吗?我曾带着这个问题采访调查过上百所学校560名学生, “愁写”的学生竟达490多人, 占85%以上。这490多人中竟还有发表过文章的, 甚至还有获省市作文比赛奖的!

原来, 一篇学生习作的发表, 要经过学生的数次修改。有的是在老师的暗示、提示下修改的, 甚至代为“拔高”的。稿子到了编辑部, 好心的编辑还要再次修改润色。等到文章发表出来。往往早已面目全非, 连小作者本人也不敢相信是自己写的了。这种文章好是好矣, 可是, 却失去了童真, 失去了示范作用。我们的孩子看了, 只会觉得写作太难了, 太高不可攀了。

诚然, 我们不否认辅导教师和编辑们的好意, 作为教育工作者, 谁都盼望我们的下一代成龙成凤, 可是拔苗助长的结果, 却也会适得其反。今天, 市场上的各类《作文选》五花八门, 很多假话大话空话连篇, 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学生。这些书最好不要让孩子看。

让孩子们爱写什么就写什么, 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吧。给他们的思维与心灵一片自由开阔的天空, 让他们自己睁开眼睛, 用文字, 描绘这个美妙的世界。

下面请看一篇小朋友们用自己的眼观察, 用自己的心思考, 用自己的笔写出来的文章:

学飞

中午, 我一个人到村东的huai (槐) 树林去玩, 看见有几只麻雀在树上喳喳叫, 就拾起一块石头向它们扔去, 它们张开翅膀飞走了。小鸟多好啊。南边的天上飞来一架飞机, 螺xuan (旋) jiang (桨) 转得很快, 是一架直升飞机啊, 我如果照飞机的方法, 不也能飞上天吗?

于是, 我找了一棵大树一圈一圈地转起来, 越转越快, 心里想快一点、再快一点就飞起来了, 可是怎么也飞不起来。突然, 我头昏脑涨, 东西南北也分不清了, 一下子跌倒在地上…… (王营)

读了这篇文章, 我们不能不被小孩子一颗纯真的心所打动。王营学习飞翔却摔倒在地, 尽管王营没有大人腔地写出要好好学习本领乘坐飞机飞翔的豪言, 但是这份真实袒露的童趣和童心, 却让我们为之沉思。孩子的世界不同于成人的世界, 而孩子的文字, 也必定不会相似于成人, 假若硬要用成人的所谓成熟与思想, 来修剪孩子稚嫩但却有趣的童心, 那么换来的, 将不只是孩子的抱怨, 还有一代人心灵的非正常成长。

4.仰望星空

日月星辰是小学生常观察的天象, 可以说我们几乎天天看到它们。清晨早起, 我们看到过多少次瑰丽的日出;傍晚西望, 我们看到多少回迷人的日落。还有那点缀在夜空中的颗颗明亮的“宝石”, 我们不知产生过多少遐思。

触景生情, 有感而发。看到这些, 写点东西的欲望往往会油然而生。我常常不失时机地引导同学们记下这些, 用文字这架“摄像机”, 摄下日月星辰那迷人的风采。

清晨, 我和学生来到河边远望东方, 等待辉煌的日出。我启发他们思考:日出前天空是什么样的?朝霞有什么特点?太阳怎么露的头?它的光有什么特点?日出后天空又起什么变化?黄昏, 我领他们登上西山, 看那迷人的日落。我启发他们思考落日的形状、颜色和光芒有什么特点, 以及西天、远山、云朵、大地景物的变化等。随着观察的深入, 同学们写出了不少言之有物的观察文章。

让我们看看几个学生写的作文———

日出

清晨, 我们来到河边看日出。东边天上先是鱼肚白, 渐渐变成橘红色, 淡红色, 蛋黄色, 一会儿又变得红彤彤的。东边的天空像着了火, 整个天空都被映红了。我们目不转睛地盯着东边最红的地方, 忽然, 一个耀眼的红点从东边跳了出来, 同学们都热烈欢呼起来:“太阳出来了!太阳出来了!”

一会儿, 整个太阳跃出地平线, 又一会儿, 红日升上了空中, 那么圆, 那么大, 那么红。天红了, 地红了, 河红了, 鸟儿飞上树梢, 迎着朝阳唱起了歌。多么辉煌的日出啊! (王关兰)

文章按照日出前后的顺序细致写出了日出时的情景, 重点写出了天空云霞的色彩变化, 描写得条理清楚, 并抒发了内心的感情。

落日

放学后我去水库赶鹅, 站在大坝上向西望去, 只见一轮红彤彤夕阳犹如一只大火球, 静静地挂着。虽然, 夕阳比朝霞逊色, 但是, 它在离开天空之前, 依然射出万道霞光。浮在半空中的几片白云, 也被镀上了一层灿烂的金边, 然后又被染成玫瑰色。……

夕阳照在远处的田野里, 庄稼就像抹了一层胭脂, 那么耀眼。近处的几株槐树, 在晚风的吹拂下悠然自乐, 树枝摇曳着, 向夕阳挥手告别。渐渐的, 夕阳看不见了, 但天空仍是红彤彤的…… (王艳)

看日食

今天我为了观看日环食, 特地起了个大早, 约了几个同学向学校飞奔。

八点三十分, 天空突然暗下来, 大家知道, 日食将要开始了。我把事先准备好的淡墨水倒进碗里, 对着碗仔细观察起来。

太阳一点点变得模糊起来, 像披上了一层纱。慢慢的, 这历来耀人眼目的太阳变得几乎和皎洁的仲秋月差不多了, 成了个“金盘”。一会儿, “金盘”的右下方出现了小缺口, 就如“马蹄烧饼”被咬了一口似的。慢慢的, 缺口越来越大, 那“金盘”变得就像行驶在碧海中的一叶小舟。此时, 大地的光线更暗了, 犹如晚霞消失, 黄昏来临的景象那样朦胧不清。一两分钟之后, 太阳又由一叶小舟变得像一把铮亮的“镰刀”。渐渐的, 越来越小, 最后变成了柳叶眉。

“老师, 怎么还不到中午就开始黑天了呢?”有人问。

“别说话好好看。你看, ‘日环食’开始了!”

真的, 我看到那“柳叶眉”变得像一弯金丝。过了三四分钟, 金丝的两头慢慢的接上了, 太阳变成了一只“金环”。那金环就像神话传说中的“乾坤圈”, 光芒四射。

此时的大地像拉上了黄色的屏幕, 一片朦胧中的辉煌。空气凉飕飕的, 似乎显得格外清新了。水池里, 水汪中, 到处都映着日环食的影子。美丽的光圈, 被微风吹拂, 扩散出一条条美丽明亮的波纹。

一会儿, 光圈出现了缺口。随之变成了一弯“柳叶眉”, 变成了一把铮亮的“镰刀”, 变成了行驶在碧海中的一叶“小舟”。转眼间, 那“小舟”又扩大成了左下方带有缺口的“烧饼”。缺口渐渐小了, 又成了一轮皎洁的“中秋月”, 忽然间, “圆月”越来越亮, 太阳又恢复了它原来的模样, 高高地挂在人们的头顶上, 放射出耀眼的光芒。这时, 操场上的同学们全都欢呼起来。啊!多么美丽壮观的日环食! (王政)

日环食是难得看到的。小作者怀着急切的心情观看了这一宇宙奇观。文章以时间为顺序, 把日环食由出现到消失的全部过程准确地作了记叙。用生动的比喻加以描写, 使人产生了亲临其境的感受。

月色迷人的晚上, 我和孩子们聚在村前的山坡上, 望着天上的明月。有时, 我给他们朗诵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有时我给他们讲讲“嫦娥奔月”的神话和阿波罗飞船登月的现实。我引导他们观察、思考:月亮在不同的时间, 不同的气候条件下, 有哪些不同的变化;月光下的田野、小河、村庄、山林, 是什么样儿的;仲秋之夜, 人月共团圆, 眺望明月, 会产生哪些感想。

在老师的启发辅导下, 同学们通过观察、讨论、思考, 写出了大量有关“月亮”的文章……

月光迷人

晚饭后, 我来到村前, 月亮已经升到东南天空, 高高地挂着, 洒下银白色的光。多么圆的明月啊, 我不由想起了李白吟诵过的诗句:“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今晚的圆月, 不正像白玉盘吗?天空有一块云悠悠散散地飘着, 飘到了月亮的身边。它实在不忍心遮住这皎洁的明月, 只是轻轻地抚摸一下月亮圆圆的脸庞, 就飘走了。

月光如水, 泻在远处的树林上, 夜风送来了林中野花的香味。槐花河在淙淙地流着, 银光撒在河面上, 就像撒了一把碎银。脚下是青青的小草, 天上是迷人的圆月, 远处是朦胧的群山。我一个人独享这皎洁的月光, 怎么不心醉神迷呢? (刘兵)

刘兵同学怀着愉快的心情观察了月亮, 重点写了月亮的形状, 月光及月色映照下的大地夜景, 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

星空, 也是迷人的。小学的《自然》课本上, 有让小朋友们观察星空的作业要求。我在作文教学中, 常引导学生采用“点面结合”观察法, 既写出“流星”“个星”的美, 又写出“群星”的美。在观察星空的同时, 可把从大人那里听来的有关星星的传说融揉在作文中。李建发表在《小学生读写月刊》上的《夏夜星空》作文, 就是这么一篇佳作——

夏夜星空

晚饭后, 天炎热得很, 我和爸爸到山坡上一边乘凉, 一边观察天上的星星。

星星很多, 有的明亮, 有的暗淡。它们分成一组一组的, 有的像拼音字母“Z”, 有的像“S”, 有的像个大圆圈, 爸爸说那叫“锅星”。我最爱看的要数北斗星了。早在二年级教我们学习《数星星的孩子》那篇课文时, 我们就认识它了。还有那颗永远挂在北边的北极星, 它的位置是固定的, 多少年了, 它不知为多少在夜行中行路的人指点过方向。

那一条纵贯南北中天的白茫茫的带子叫银河, 传说是王母娘娘用金银发卡划的一条河, 隔开了牛郎和织女。早在很小的时候, 奶奶就给我讲过“牛郎织女”的故事了。那不, 肩挑着两个孩子的牛郎星和河那边明亮的织女星隔河遥遥相望呢。当然, 这仅是神话传说罢了。在自然课上, 老师早就和我们讲了。牛郎的“父子三星”之间相距好远好远。银河里全是些小星星, 太远了, 太多了, 太稠密了, 所以看起来就像一条带子了。

多么有趣的夏夜星空啊!

凭什么成就卓越 篇7

7. 为了使命

为庆祝建党80周年, 中宣部、中组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电视台等五家部门拟拍摄8集大型文献纪录片《使命》, 片中要介绍8名优秀人物, 我被选中作为其中一个。

2001年2月早春, 乍暖还寒, 摄制组一行4人风尘仆仆来到沂水,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韩世海、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杨少涛把记者们接到沂河山庄住下。记者们简单洗漱后, 开始吃晚饭, 晚饭由刘晓书记主陪。剧组一共3人, 主任孙业礼, 一口地道的山东口音让人感到亲切, 一问老家是安丘的, 与我同年同月出生, 现在中央文献研究室工作。副主任王励勤, 从部队转业到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 另有一位记者代峰, 留短发, 一看就知道精明能干。

孙业礼向刘晓书记谈了这部片子的背景意义, 对张在军这个人物先进性的定位, 这个人物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创新精神, 都值得青年人学习。他代表的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方向, 其价值和意义远远超越事迹本身。边说边聊, 吃完饭, 话题也聊得差不多了, 并理出了这一周的拍摄计划。刘晓书记安排让杨少涛、韩世海两位部长靠上, 让我当做一件政治任务全力搞好配合。

片子的主要画面在老家西棋盘完成。摄制组先用两天时间拍了县城及泉庄乡驻地的画面, 开始转向山里。

20号凌晨, 天气接近零度, 摄制组出发奔西棋盘, 先拍摄日出镜头。

车停在村头, 大家顾不得歇息, 一行人扛着机器蹿到南山顶。天公不作美, 东边的天空不太晴朗, 距离日出还有半个小时, 杨少涛部长让我回村里找几件棉衣。

我小跑回村, 村人都还没醒, 叮叮当当敲了大门半天, 爹才睡眼惺忪出来开门, 我说明情况, 娘也起来了, 翻箱倒柜找了几件棉袄、上衣, 我用绳子捆上, 临走让老人抓紧烧点姜汤。

我小跑上南山顶, 众人迫不及待地穿上棉袄大衣, 顾不得看男式女式合不合身。太阳出来了, 红红的圆, 孙业礼忙不迭地推拉摇移, 连声说很理想、很理想。

早饭是刚出锅的热豆腐, 三大块切成火柴盒大小在锅里烫过, 娘端来韭菜汁、辣椒汁, 玉米煎饼卷豆腐, 大家吃得热火朝天, 大汗淋漓。

看到记者们不伦不类不土不洋的穿戴, 村人笑得弯了腰。孙业礼说, 丑俊无所谓, 暖和就行。早饭后, 阳光渐渐耀眼了, 温度也渐高了。大家稍稍休息, 又接着开始。代峰想拍摄一组家访的镜头, 村里没有学生, 这可难为坏了村长。西棋盘学校早在三年前就已撤并到了邻村石汪峪完小。杨少涛说, 我去石汪峪接学生去。亲自开车而去, 不到半小时回来了, 一辆桑塔纳轿车塞得满满的。车门打开, 走下6个欢蹦乱跳的小娃。孙业礼说, 都够精神的。杨少涛说, 百里挑一, 个个溜光水滑, 歪瓜劣枣一个没要。

那边拍小娃上山放羊割草的镜头, 这边和杨少涛商量, 午饭在村里安排吧, 去乡里吃来回俩小时, 净跑在路上耽误干活儿了。杨少涛说, 我看大娘晒了很多地瓜叶子, 让这几个北京人尝尝真正的山珍吧, 做点地瓜叶豆沫吃就行。那块猪肉也别炒了, 煮一煮, 切碎, 用蒜拌拌, 小时候最盼的就是能用煎饼卷一溜能接成串的蒜拌猪肉条, 也让那几个尝尝咱们的吃法。

爹娘分头去张罗午饭。爹在锅里放上水, 煮着猪肉, 抽空去用开水泡上两碗黄豆, 就开始刷磨。娘把布袋里的地瓜叶倒在竹筐里, 捡去杂草, 泡在盆里。杨少涛在那边鼓捣蒜泥, 先在锅里炒了炒花椒, 又从窗台上撕下一把干薄荷叶, 捏碎了放在蒜臼里, 当当当当……, 一阵猛捣, 蒜泥拌成。猪肉煮好了, 捞出来凉透, 切成细条放在盆里倒上蒜汁, 一边拌一边说, 香!

邻居来帮忙的帮着磨好了豆汁, 母亲也一遍遍淘净了地瓜叶。先用急火把豆汁熬大半熟, 把地瓜叶倒进锅, 再用温火熬熟。

另一个锅里, 村长熬的猪肉、粉皮、豆腐炖白菜。吃午饭了, 杨少涛给每人盛上一碗地瓜叶豆沫, 示范给大家吃。先用煎饼卷上蒜拌猪肉条, 卷成圆柱状, 再以豆沫伴而嚼之。

这里示范得津津有味, 那几位京人吃了几口豆沫后, 除孙业礼外, 脸上都浮现出了非常痛苦状, 任凭你再介绍其味之美妙营养之丰富, 那几位只是随声附和, 碗里的豆沫总不见少。

娘见状, 忙撤下他们的碗, 又重舀上猪肉炖白菜。

杨少涛吃了两碗豆沫, 直吃得母亲脸上的皱纹开了花, 说还是你这位杨哥知道什么东西好吃啊, 就凭你吃了这两碗, 我淘菜八九遍也值了。

2001年“七一”前夕, 《使命》在央视黄金时间滚动播出好几遍, 举国上下掀起一股《使命》热。

8. 借调在中国教育学会

2008年3月, 经中国教育学会秘书处领导研究, 沂水县委县政府领导同意, 我借调到中国教育学会从事教育科研工作。

对中国教育学会我不陌生。1994年教师节前夕, 作为发起单位之一, 中国教育学会就主持了“全国首届十佳民办教师评选”活动, 在那次评选中, 我荣幸地名列榜首。在政协大礼堂举行的表彰会上, 我代表获奖教师在表彰会上发了言——《牢记人民的嘱托, 为教育事业再立新功》, 并代表全国民办教师起草、宣读了倡议书。当时的秘书长郭永福老师, 现在是常务副会长。这些年来, 他一直关注着我的成长, 曾为我的很多书写序, 给我很多鼓励。

中国教育学会成立于1979年4月12日, 是全国最大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学会的业务范围是, 开展群众性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和学术交流活动;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分析、信息反馈和咨询意见;组织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和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成果的鉴定和推广;研究、编写教材, 出版学术性书刊。举办基础教育的实验学校开展培训活动;开展业务咨询、政策咨询和法律咨询;组织教育评价活动;开展其他有关活动。

学会成立以来, 在业务范围内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教育部原党组书记、部长陈至立指出:“中国教育学会已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 是发展我国教育科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军, 是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支积极力量, 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参谋和助手。学会工作完全符合国家改革发展的大趋势, 是卓有成效的, 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

学会由分支机构、单位会员、个人会员自愿组成, 到2009年底, 有分支机构50个, 各级会员约有85万人。学会第一届会长是教育部副部长、老教育家董纯才。第二、三、四届会长是教育部党组书记、老教育家张承先。第五、六届会长是著名教育家顾明远。他们都为学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能来到这些优秀的教育专家身边学习、工作, 是我梦寐以求的。秘书处的同志, 学术水平高, 经验丰富, 和蔼热情, 我感受到了大家庭般的温暖。

2009年是新中国诞生60周年, 也是中国教育学会成立30周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经过论证, 领导安排我主持《教师人文读本》丛书的编写工作。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 这套丛书于2009年5月出版发行。新华社、《中国新闻出版报》等上百家媒体作了报道。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崔永元基金会专门把这套书当做进京培训教师的教材。

这套丛书从提高教师人文素质入手, 力求在心灵情感、哲理智慧、教育艺术等方面, 对千万教师进行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滋养和浇灌, 并借此希望培育出一批彰显人格魅力的知名教师和教育专家。

丛书共计四本。

《教育智慧》卷, 编者放眼人类教育进程, 遴选出对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近百位教育名家, 对其生平、教育思想、学术成果等进行介绍评说。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 数不清的教育大家, 手擎着大旗, 浓书着历史, 描绘着蓝图, 才有了今日教育的巨大进步。他们站在教育的殿堂里, 发出的宏音, 留下的足印, 历史永远都不应该忘记, 也不会忘记。

《情感美文》卷, 精选了100多篇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等情感美文, 并将这些珍贵的情感, 与教师生涯的方方面面, 进行类比, 以期给予教师深层的关爱与净化。

教师人文素质的提升与心灵的纯净, 离不开世间珍贵情感的浸润。而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引导, 以及民族精神的凝聚, 无疑需要最先从情感与心灵这里, 打开通道。

《哲理美文》卷, 编者从教师所需人生哲理智慧出发, 集锦教书育人、梦想放飞、障碍跨越、家庭教育、为人处世等100多篇智慧美文, 力图给予三尺讲台上的育人人生以饱满的启迪与感悟。

《教育故事》卷, 囊括了最富感染力、最具震撼力的100多个中外教育艺术故事。这些故事, 有的来自教育大家, 有的来自普通教师, 每一则, 都是一枚闪亮的艺术珍贝, 都闪耀着教师在某一方面育人的高超艺术。

四卷书各成体系又层层递进、紧密相联。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为此书写了序言: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之所以能生生不息地传承, 教师当是历史长河中高举火炬、无惧向前的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教育的发展正在使中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我国教育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上, 即从数量的发展转向质量的提高。新的发展任务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温家宝同志多次强调, 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 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造就一支数量适当、结构优化、素质良好、富有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对于确保教育质量的提高, 培养高素质的国民和各种人才, 起到关键的作用。整个教育质量的提高对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具有深远意义。

“教师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业务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人文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之一。教师人文素质的高低, 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直接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提高和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

唯有教师本身的底蕴深厚、视域宽广、心灵纯净、情趣高雅才能给予素质教育中的学生, 最深层的滋养和最有力的引导;也只有志存高远、知识丰富、悟彻人生的人, 才能真正悟出培养人才, 促进人生成长的教育的真谛, 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所创新。终身学习是当今知识时代对每一个人的要求, 对教师尤其重要。“教师要不断学习, 终身学习。学什么?当然要学习自己所教的学科的新知识, 不断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知识;也要学习教育的新理念、教学工作的技能和技巧, 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但这些还不够, 应该把学习的面拉得更宽一些, 读一些并非专业的书, 看来与自己的职业并不一定有关系的书, 但它们可以提高个人的素养, 提升个人的品味, 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8月31日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讲到:教师“以人民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全社会的尊重。”这种魅力从何而来, 就是要从学习中来, 从读书中来。

“提高教师素质是一个大工程。平凡与卓越, 相隔的距离, 并不会太远。教师只要怀有梦想, 就能够及时抓住机遇, 迈出那关键性的一步。本套丛书将给教师渴望成功的激情与梦想, 冲刺人生的精华与甘露, 富有灵性的启迪与感悟。无疑会为这关键性的一步, 给你最有力、最激情的推动。”

没有一个教师, 不想成为学生仰慕、同行敬佩、家长尊崇、社会认可的名师。

没有一个教师, 不想跨越教育中的瓶颈, 直抵那阔大激越的成功彼岸。

中外多少教育家的成功起航, 无不是始自于几本好书。

创意引发革新细节成就卓越 篇8

据了解,优质服务日活动(Q-DAY)是中华煤气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活动之一,员工把优秀的SQS项目成果编成脍炙人口的文艺节目,并由员工自导自演,各大区域评选出来的精彩节目再参加集团汇演。此项活动在港华燃气及华衍水务集团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及较高的参与率,至今已举行5届,在苏州举行是首次。

香港中华煤气优质服务计划(SQS)起源于Qc即全面质量管理,于1992年全面引入并坚持不懈地推行至今,其宗旨是希望通过企业的各级员工,在自己的岗位和工作流程当中发现影响服务质量的阻碍因素及改善方法,能够自下而上地提出改善方案,疏通服务环节,提高服务效率,增强服务品质,从而建立“不断改进、以客为尊、全员参与品质改进”的企业文化。优质服务计划推行18年来,员工针对工作流程的细节、客户的需要、社会公众对企业的要求等,发掘了900多个改善机会,从而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赢得客户的好评。

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暨营运总裁关育材介绍,优质服务计划以员工自下而上,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运用系统的分析流程和工具,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问题,持续改善工作。推广这项活动以来,营造了“公司、客户、员工”三方面均受益的三赢局面,从而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为让内地的客户享受到香港中华煤气的优秀服务品质,2001年开始,香港中华煤气将优质服务计划在内地的港华燃气及华衍水务公司全面推行。SOS研究项目范围涉及到客户服务、安全运作、成本监控管理、燃气市场拓展等各个环节,大至燃气管网的铺设,小至用户家中灶前阀的改良设计。不断激发员工的聪明才智,挖掘管理潜力,致力于持续改进服务水平及效率。 在内地推行9年来,港华燃气及华衍水务集团已完成近2000个SQS研究项目,创造有形得益1.5亿元。截止至2009年底,共有68家企业参与。其中42家企业取得成果,4000余名小组成员参与到优质服务计划中来。 2008年至2010年。在中国质量杂志社举办的“全国QC成果发表赛”中,该集团旗下多家合资公司在该项大赛中屡获殊荣。2008年,该集团首次参加中国质量杂志社举办的“QC成果发表赛”。安庆港华及时雨小组的“城市应急替代气源的研究”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荣获一等奖,成为国优项目;河北省天然气等7家合资公司的CQS小组荣获二等奖。三年来,该集团在全国“QC成果发表赛”中荣获一等奖5个,二等奖28个。 优质服务日活动(Q-DAY)是SQS活动的年度盛会,自2004年起,该集团分别于济南、南京、深圳、武汉举办优质服务日,表彰上一年度取得优异成绩的企业和小组,并由获奖小组以生动活泼的演绎方式发布研究成果。在10月20日Q-DAY活动中,常州港华神行太保小组、南京港华卓越神行太保组、吉林港华飞翔小组、本溪港华清道夫小组、武汉天然气蓝天组等5个小组展示了各自的风采,香港中华煤气总部也选送了优秀Q-DAY节日前来交流。

链接

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中华煤气)成立于1862年,是香港第一家公用事业机构,在香港的管网已拓展至超过3,400公里,覆盖全港85%的经济区,为逾171万民用及工商客户供应燃气。中华煤气的主要业务包括生产及输配燃气,销售燃气及燃气炉具,并提供全面的售后服务。中华煤气在香港也发展多元化的环保能源业务,包括石油气加气站和利用沼气生产燃气。

上一篇:园艺教学的实训下一篇:应对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