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通用12篇)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篇1
一、研究背景
(一) 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的定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 大批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 许多年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也随父母进入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满足如下基本条件, 即在当地有稳定的工作, 有稳定的住所, 有稳定的收入, 并且缴纳各种保险, 如此外来务工人员作为家长, 即是这个地方的常住人口, 尽管不是户籍人口。符合这种情况的家长, 其子女属于随迁子女。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 其中将近80%的学生是外来务工随迁子女。他们来自全国各地, 学业质量参差不齐, 学生的学习质量、学习品质以及学习能力都与本地学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如何因势利导, 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培养提高教学成绩, 给教师的英语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二) 《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阅读的要求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四级目标要求学生除了教材外, 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0 万词以上;五级达到15 万词以上;六级达到20 万词以上 (英语新课程标准2012) 。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英语阅读, 同时对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尽管英语阅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是在笔者任教的学校中发现阅读让很多学生十分苦恼, 许多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 他们的阅读动力不足、方法不当, 而且一部分教师仍然采用老式的阅读教学方法。因此, 如何引导学生科学有效地进行阅读, 如何在阅读教学模式上不断地创新是一个值得教师探讨的问题。因此, 笔者在所任教的初二年段进行了有目的的阅读教学改革和实验。
二、调查研究方法
(一)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选取了笔者所任职中学初二年级学生共300 人, 其中有效问卷数量为274, 女生为120人, 男生为154 人。
(二) 调查工具
“初中生英语阅读现状问卷调查表”共有18 道问题, 分别包括学生的户口所在地、英语学习基本情况、英语阅读兴趣与习惯、英语元认知策略以及教师的阅读教学现状等。
(三) 调查方法
自制调查问卷, 采用集体问卷法。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学生户口所在地调查
从表1 中可以看出, 本校初二年段中有73.6%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只有26.4%的学生是本地户口子女。因此选取本校学生作为外来务工随迁子女英语阅读问题研究对象是十分有针对性的。
(二) 学生英语学习基本情况调查
从表2 中可以看出, 大部分随迁子女学生现在的阅读情况并不是很好, 有41.7%的学生只能读懂少量的文章, 而完全读不懂的学生占到了14.3%。对于是否阅读过英文简易读物或是小说这个问题的情况就更加不容乐观。调查结果中显示:一本课外读物都没有读过的学生占到43.9% , 读过但是读得很少的学生占到51.1% , 而只有5% 的学生有经常阅读原版英文读物的习惯。
(三) 学生英语阅读兴趣与爱好
从问卷设计的第4~7 题来看, 随迁务工子女学生的英语阅读习惯普遍不好, 并且从调查数据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方面大部分学生都能意识到提高英语阅读的重要性, 而另一方面他们对英语阅读又表现出了抵触的情绪。究竟为什么学生的想法和行动出现了相矛盾的现象呢?鉴于此, 做了如表4 所示调查。
(四) 学生英语阅读的元认知策略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有助于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但是对于阅读方法和技巧的理解还一知半解。由此可见, 大多数学生对阅读策略比较陌生, 能够对策略进行活学活用的很少。学生处理生词和运用阅读技巧方面仍缺乏系统训练与指导 (尹丽娜、路海东2008) 。
(五) 英语阅读课教学现状
从表5 可以看出, 一部分教师已经开始尝试使用任务型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阅读课的讲授, 但是仍有一大部分教师习惯使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和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详细解释和大量练习仍是阅读课的重要内容, 很少有教师能利用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策略指导。学生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不能灵活运用阅读策略, 加大了学生阅读策略学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葛冬亮2012) 。
四、结论与启示
在初中英语试卷分值分布中, 阅读题在所有题型中所占的比重最大。英语阅读是吸收英语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重要手段, 也是以英语为媒介进行交流和获取信息的最主要形式之一。但通过本次的调查结果分析显示: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的英语阅读现状令人担忧。以他们目前的英语阅读学习状态来看, 他们不仅很难达到课标对阅读的要求, 而且对学生未来英语学习也产生很大了障碍。根据以上分析, 笔者提出以下措施:
(一) 激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平时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关注学生的兴趣点, 结合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进行教学, 效果将会是事半功倍的。在课堂中如果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趣味十足的课堂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活跃阅读思维。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任何科目的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阅读是日积月累的过程, 只有足够的知识积淀, 阅读才能成为有源头的活水, 川流不息。对于英语缺乏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教师要为其制订可行性较高的学习计划, 例如:补充小学阶段欠缺的词的元认知策略汇量, 摘抄一些简单的好词好句, 每天坚持读1~2 篇的阅读文章, 家长签字监督、课上对老师讲解的主要内容要进行记录等 (丁娟2012) 。
(二) 培养学生的阅读元认知策略
调查结果显示, 大部分学生都能认识到阅读策略的重要性, 但是对于什么是阅读策略却是一知半解。因此教师有必要向学生介绍各种阅读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相关知识。 例如, 什么是略读?什么是细读?如何利用上下文或构词法来猜测词义等。
(三) 不断创新英语教学模式
笔者为了了解国内阅读教学的现状而阅读了大量的参考文献, 近十年来, 关于英语阅读教学发表的文章数量呈现大量上升趋势。其中的研究成果包括从阅读模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的角度分析、从语篇学的角度分析、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以及从多媒体网络与英语阅读教学的角度分析 (赵丽云2009) 。结合笔者在教学一线的多年实践, 目前最推崇的是Jane Willis在她的专著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中提出的任务型课堂教学法, 它包括三个教学步骤:Pre-Task, Task-cycle和Language focus (杨洋2014) 。经过实践可以发现,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不仅是可取的而且也是有效的。教学改革正在不断地对英语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要想让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的英语阅读有实质性地提高, 除了要注重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逐渐养成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对英语阅读的元认知策略进行有效地指导之外, 教师本身要不断加强英语教学的理论知识学习, 提高教学素养, 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制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摘要:通过对300名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阅读问题的成因进行调查, 对造成英语阅读困难的原因进行了细致全面的分析。以期本次的调查结果和简要分析能够对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阅读兴趣,元认知策略,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丁娟.2013.初中生英语阅读存在的问题及提高措施[J].才智, (8) .
葛冬亮.2012.浅析新课程下初中英语阅读的教学现状及对策[J].科技视界, (6) :149.
杨洋.2014.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 (3) :168.
尹丽娜, 路海东.2008.初中生英语阅读理解元认知问卷的编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6) :69.
赵丽云.2009.近十年国内英语阅读教学研究综述[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3) :86-87.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篇2
管理办法(试行)
来源:发表时间:2014/2/11 16:37:29
昆明市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就学管理办法(试行)
为进一步做好昆明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依法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78号)的精神和《昆明市居住证管理规定》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一条
适用范围: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我市务工,年龄在6至15周岁,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随迁子女。第二条 按照“公平公正,市级统筹、以县为主,就近或相对就近”的原则,由居住证办理地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以公办学校为主统筹安排入学,不得择校。
第三条
各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问题纳入本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保障其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接收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第四条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时应该提供以下材料(原件及复印件)。1.小学入学:
(1)在昆务工证明: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昆务工的相关证明(劳动合同、营业执照、务工地社区出具的务工证明等其中一种)。
(2)居住证明:在昆居住地派出所签发的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昆明市居住证》或半年以上的《昆明市临时居住证》;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昆的实际居住地相关证明(房产证、购房合同、租房合同等其中一种)。(3)身份证明: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及其子女户口簿;适龄儿童户籍所在地乡、镇政府或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出具的同意在昆明就读证明(就学联系函)。
超过法定入学年龄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须提供户籍所在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出具的缓学证明。2.初中入学:
(1)小学阶段已在昆明市享受公费学位的小学毕业生,根据当年的招生政策随就读小学分配入学;(2)新申请初中公费学位的小学毕业生需提供以下材料(原件及复印件):
①在昆务工证明: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昆务工的相关证明(劳动合同、营业执照、务工地社区出具的务工证明等其中一种)。
②居住证明:在昆居住地派出所签发的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昆明市居住证》或半年以上的《昆明市临时居住证》;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昆的实际居住地相关证明(房产证、购房合同、租房合同等其中一种)。③身份证明: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及其子女户口簿;适龄儿童户籍所在地乡、镇政府或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出具的同意在昆明就读证明(就学联系函);小学六年级应届毕业证明等相关材料(超过法定入学年龄的,所提供材料中应含缓学证明)。
第五条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从外地转入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需提供第四条中的相应材料。办理转学一般以学期为限,转入应在每学期开学前一周联系,学期中途一般不办理转入手续。接受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的学校对转入和转出的学生应按照国家、省和昆明市学籍管理规定办理学籍变更手续。
第六条
加大宣传力度,确立正确舆论导向,各单位要把宣传工作贯穿于外来务工人员管理工作始终,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宣传栏、网络等宣传工具宣传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服务政策。
第七条
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和公安、发改、人社、工商、财政、卫生等部门和街道、乡(镇)人民政府联系、沟通,争取支持和帮助。
教育行政部门做好生源调查工作,积极探索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网络预登记制度。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招生计划,合理安排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接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尽量为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提供公费学位,并保障其与当地居民子女享受同等待遇;
发改、规划、国土、住建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保障教育用地需求,督促开发单位同步建设配套学校,并无偿同步交付属地政府统筹使用。公安、工商和卫生部门要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有关情况,并如实做好材料提供工作。财政部门要安排必要的保障经费。
机构编制部门要根据接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数量,合理核定学校的教职工编制。
街道、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宣传、组织、督促本辖区外来务工人员依法接受义务教育,对未按规定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进行批评教育,并责令其尽快送子女入学。
第八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试行。《昆明市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昆政办〔2004〕6号)同时废止。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篇3
【关键词】语音学习现状 直拼法 直拼法教学案例
一、引言
英国语音学家 A. C .Gimson曾对语音的重要性作过精辟的论述:“ 要学会讲任何语言,一个人只需学会它的50—90的语法、10%的词汇便够了,但语音知识却必须近乎100%的掌握。”从而可以看得出,语音的学习是学好英语这门语言的基础和重点。但是,目前初中生的语音学习效果并不好,这与学生自身的英语语音学习态度以及学习策略分不开。同时也暴露出我们在英语语音的实际教学中也多方面问题。
二、进城务工随迁子女英语语音学习现状
笔者所在的学校位于厦门市城乡结合部,学校中有将近90%的学生为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在笔者从教的8年时间内,曾经带过两届起始年段,一届是初三中途接班,笔者发现无论是刚刚入学的初一年级的学生还是已经有2年初中学习经历的初三年级的学生都出现了见词不会读,听词不会写的情况,这不仅严重打击了他们英语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制约了他们英语的进一步学习。经过笔者的多年观察与访谈,发现这部分孩子在英语语音学习方面的困难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原因:第一、这部分学生大部分都是在民办小学上学,而民办小学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无法给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语音环境,学生每周只能上2-3次英语课,老师基本上都是用中文上课,他们接触流利的语音机会是少之又少。第二、他们在小学阶段基本上没有系统上学习过48个音标及拼读法则,及时有也只是浅尝辄止,并没有不断练习。第三、这部分孩子都来自于全国各地,各个地区的方言也是对他们的语音学习的负迁移作用也是导致语音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如何在这种复杂的学情下,找出一种适合学生的语音教学方法呢?笔者在大量阅读相关文献时发现,一大部分国内的学者已经十分推崇直拼法语音教学,这种语音教学方法简单、易学,对于本校的学生十分适合。因此笔者将以一节福建省第二届初中英语新课程语音教学一等奖的直拼法语音课为案例,综合而且系统地分析直拼法语音教学的优势。
三、直拼法语音教学
直拼法 ( Phonics), 亦被称为直接读音法,是指在没有掌握或不借助国际音标的前提 下,利用英语字母或字母组合的规律,直接把所学的英语单词准确地拼读和拼写出来。直拼法的目的是要求在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字母以及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以后,遇到符合同样规则的生词时,就能准确地拼读和拼写出来,做到“见词能读,听音能写”。
四、直拼法语音教学的课例与评析
本课例主要涉及了字母组合ar以及元音字母i+辅音字母+不发音e的自然拼读规律,整节课的话题是公园游玩(We are in the park)。
Step1 情景导入 激发兴趣
播放一首曲调十分明快的英文歌曲,让学生选择正确的单词填空,其中空格单词主要为ar组合单词(car far bar dark star park),伴随着曲调明快的音乐视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就高涨起来了。
Step2 ar组合,操练强化
本部分,教师采用了整体操练、师生操练再到小组操练的教学步骤。在学生总结出字母组合ar在单词中的发音【a:】之后,教师以字母ar为中心,前后字母不断替换,在全班范围内进行整体操练。随后教师利用手中的词汇卡片与学生进行快速的一对一操练,检验学生是否已经熟练掌握字母组合ar的发音。最后教师把之前呈现的单词编成了朗朗上口的chant,小组之间的竞赛的形式课堂形式更是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Step3 i+辅音+e组合,继续深化
图片引导。教师根据主题词汇“park”呈现给学生孩子们在公园游玩的图片并顺势采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向学生讲授i+辅音+e的发音【ai】,简单的几个单词就已经把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表现的淋漓尽致。
Step4 聚焦知识,灵活运用
教师随后采用了听音辩词、看音标读单词、matching game以及group competition 4个活动使得知识不断深化,学生也借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搭建的脚手架在不知不觉中使自己的知识上了一个新台阶。
Step5 篇章写作,知识输出
教师以生日收到女儿一张图画卡片为由让学生对卡片上的画面进行简单的描写。内容都是围绕we are in the park来展开,其中出现的单词也都是本节课的目标词汇。
总而言之,直拼法的语音教学更加符合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特点,是一种自上而下(top-down)的方法。对于语音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更是一个简单、易学而且有效性高的一种语音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龚秋林.初中英语语音教学的模仿策略[J].软件教学,2014.5.
[2]陆秋江.直拼法促课堂语音教学的逐层提高[J].教法研讨.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篇4
1 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教育心理问题严峻
据统计, 现全省外来务工子女入学率超过95%。但这一群体在享有教育资源公平性上仍面临严峻的挑战, 由此衍生的诸多教育问题, 究其形成原因更值得深思。调研分析结果显示, 外来务工随迁子女教育形势不容乐观, 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家长素质偏低, 家教能力欠缺。外来务工群体文化素质相对较低, 其教育方式缺乏理性。调查得知, 当子女犯了错或者学习成绩不如人意时, 多数家长在对子女的教养上还是以“棍棒教育”为主, 其比例占到45.92%, 能耐心教导的只占3.44%。
(2) 教育观念落后, 教育简单。在分析调研数据中, 我们发现多数家长更注重孩子的成绩, 80%的家长希望孩子能上大学, 找到一个高收入、轻松稳定的工作。可见, 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家长大多一味追求子女的学习成绩, 而往往忽略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3) 与学校联系少, 家庭教育封闭。访谈了解, 家长基本不主动与学校联系, 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教育, 甚至拒绝家校通平台与学校的交流, 在这两个教育系统中, 缺乏沟通、交流,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联系不紧密。
(4) 就学环境差, 无法公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从走访各市相关民工子弟学校的情况反馈, 民工子弟学校普遍存在师资力量薄弱, 校园设施不齐全等现象, 教学期间间或会出现教师空缺不足等状况, 工作环境相比公办学校较为简陋, 以蓝翔民工子弟学校和蓝天民丰小学这类民工子弟学校为例, 与公办学校在教学资源上存在较大差距, 校园内也存在着安全隐患等问题。
(5) 缺乏心灵呵护, 心理问题突出。调查显示, 在“您认为随迁子女相对于本地孩子有什么样的心理态势?”的当地居民调研问卷中, 32%表示“不够自信”, 41%表示“有不平等感”, 27%表示“有孤独感”。综合校访和学生访问, 我们发现, 该群体心理归属感弱, 表现为孤独敏感自卑和易受伤害。在行为问题上则表现为说谎、注意力不集中, 普遍存在自由散漫的弱点, 不太愿意接受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约束;在学习习惯方面, 他们态度随便,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作业马虎草草完成, 遇到困难绕着走, 很难独立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难题。20%的农民工子女还有拿同学东西的行为;在人际交往方面则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难以融入到集体生活中, 大约有47.81%以上农民工子女情绪不稳定。
2 教育缺失, 心理失衡原因分析
2.1 家庭原因
2.1.1 与当地居民的差异性
(1) 低层次生活环境。外来务工人员劳作时间长, 作业环境设施简陋, 居住场所大多在城市边缘, 昏暗拥挤, 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而当地居民基本上有稳定的职业, 朝九晚五, 也有自己在本地固定的居所。
(2) 缺乏城市融入感。为了生存而背井离乡, 流落异乡给他们的是浓浓的孤独感。数据显示高达92%的人“感到寂寞孤独”, “担心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则占47%, 他们在城市中没有当地居民的那种归属感, 而这种不安全感直接影响到其子女身上。
(3) 高风险收入。合同签订率低且不规范。在省总工会调查数据中显示:“有26%的外来务工人员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在签订的劳动合同中, 不规范合同不低于三分之一”。在上述生存条件下, 从经济来源、生活开销、生命安全、生活安稳度等方面看, 对子女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2.1.2 教育观念上的差异
(1) 传统教育观。外来务工人员文化水平较低, 对读书出人头地有强烈的愿望与要求, 把这种期望强加在子女的身上, 这种期望表现出极强的功利性。
(2) 片面物质强化。外来务工人员对子女的表现或成绩上, 往往偏重物质激励, 食品、金钱等;惩罚则往往包括打骂、不给零花钱等。物质强化能直接刺激孩子的行为动作, 但物质强化容易助长孩子的功利性, 降低对高层次需求。
(3) 教育帮扶无力。新课程的学习不仅体现在掌握课堂知识, 对综合能力的要求也大幅度提高, 家庭作业更趋于多元化, 不少家长对这些综合性强的素质性学习任务无能为力。
(4) 心理教育缺乏。青少年时期既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也容易在行进中迷失自我。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思想和行为上经常出现叛逆, 更需要家长的理解和尊重, 但家长却简单的归于叛逆期, 极少与子女进行沟通、交流。许多家长不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不会及时肯定孩子的进步, 孩子犯错时却一味的指责。
2.2 学校原因
公办学校教育资源短缺。外来人口往往被当作体制外人口, 其子女也就被排除在本地义务教育体制外, 教育机会不均等。如在玉环县, 在当地教育部门提供的数据下, 得知就读于外来民工子弟学校人数达17254人数, 占在玉环县就读的外来务工随迁子女总人数的78.3%。
民工子弟学校师资力量弱。在走访某民工子弟学校时, 该学校负责人告诉我们:“我们学校的教师合格率不到50%, 只能通过对他们进行再培训来提高他们的能力、水平。”尤其缺体育教师, 另外, 图书馆也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要求, 无法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教育方式存在问题。个别教育者不恰当的教育方式, 损害学生利益, 甚至对学生讽刺挖苦, 变相体罚等等, 这是教师的“师德问题”, 对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的成长造成严重的影响。在走访的过程中, 有老师这样讲到“我们学校也有出现体罚的事件, 虽然说老师也是抱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态, 但其实这也是师德问题”。
2.3 社会原因
政府缺乏有效的政策扶持。我国的义务教育实行的是“在国务院领导下, 地方负责, 分级管理, 以县为主”的体制, 义务教育的任务主要由户口所在地的地方政府承担。这种政策极大的限制了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的受教育权, 包括义务教育后存在的一个最大难题就是“依户籍所在地”的政策规定, 异地高考的推进存在很大困难。
其次, 居住环境鱼龙混杂, 对身为青少年的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影响很大。外来务工群体基本以群落聚居的形式居住在低层次的社会圈中, 附近“黑网吧”横行。不少外来务工随迁子女无心学习, 却是“黑网吧”的常客, 沉迷于此的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更严峻。
3 改变其教育现状之对策建议
3.1 亲情陪护, 家庭温暖
(1) 转变教育观。家长要转变为了学习而学习的狭隘教育观, 把孩子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改变重智轻德, 重知识轻能力的观念, 这种传统的观念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只有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人际关系协调能力, 促进其全面发展。
(2) 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俗话说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儿童, 往往会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 古人有“孟母三迁”, 才有了如今妇孺皆知的孟子。这说明良好的家庭人文环境能促进孩子成长、发展, 家长应为子女创作一个民主、轻松的家庭环境。
(3) 提高家庭教育素质。父母的言行举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子女的思想性格、品德作风。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 使其耳濡目染受到真善美的陶冶与感化。如果父母经常吵架、酗酒等对孩子会带来一定的阴影。反之父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应鼓励子女多参加各种兴趣班, 多方面的培养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的素质, 与此同时让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多参加课外活动, 这样可以减少他们对新城市的陌生感, 更快的融入这个城市。
(4) 转变教育方式方法。要学会与子女沟通, 尊重理解他, 孩子跟父母是平等的个体, 父母不应该动不动就采用家暴的形式去恐吓孩子, 在指导孩子作业时应采用科学的方法, 不能直接告诉其结果, 应加强引导, 尊重其爱好兴趣, 并努力为他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不要总是与别人家的孩子作横向比较。
3.2 关注成长, 政府关爱
(1) 政府要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本工资, 建立合理合法的农民工劳动报酬制度, 使外来务工人员也能享受到法定的劳动时间和合理的工资报酬, 保证外来务工人员有稳定的经济收入。从而改善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的生存环境, 能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关心子女的学习和生活, 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2) 适当放宽借读条件, 降低赞助费用, 让民工子女更好的就学。除此之外, 可以将教育闲置资源适当分配给外来务工随迁子女。把现有的民工子弟学校列入教育管理体系中, 使其规范有序地发展。制定切合实际的办学标准, 不符合条件则限期整改, 在办学的场地、师资、教材、考核等方面政府部门要给予大力扶持。
(3) 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青少年活动场所、德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 增加图书阅览室、体育场等设施建设, 丰富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的课余生活。
(4) 加强户籍、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制度, 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一定要建立适龄儿童的义务教育情况的登记卡制度。在流入地, 只要登记卡连同流动人口的三证 (暂住证、身份证、计划生育证) 经政府部门检查合格登记后, 将登记后的信息作为其入学的依据, 这样就能简化入学手续, 避免政策不统一或不健全造成的教育机会不均和剥夺教育权利现象的发生。
①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交流会, 不仅让家长了解学校的中心工作, 学校要求, 更了解子女的校园生活情况, 更好的教育孩子, 与学校教育保持紧密的联系。
②建立学生档案袋, 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以及其家庭的相关信息, 如家庭成员姓名、成员构成、直系监护人或代理监护人工作单位、地址、联系方式及学生的有关的成长信息等, 并且定期更新, 不断补充以便能及时向监护人或代理监护人了解和汇报学生的有关信息, 掌握学生的动态。
③定期开展家访活动, 充分发挥家访的积极性作用。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成长大环境, 发现学生成长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后, 积极沟通交流能够给家长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或意见, 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这两个教育系统紧密地联系起来, 家长配合老师, 老师辅助家长。这样就能形成做学生思想工作三方的“合力”, 这种力量对解决学生的特殊问题起着独特的作用。
3.3 大爱无疆, 社会援助
(1) 当地社区等可举办一些适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当地学生交往的活动, 以提高他们与当地学生交往的能力。让他们在社会活动中得到锻炼, 加快他们融入社会的进程, 开展一些融合各地家乡文艺、风俗的活动, 抒发共有的热爱家乡之情, 激发他们的自豪感, 重塑自信。
(2) 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教育培训, 主要有三个内容:一是农民工如何快速融入城市生活的问题, 主要是在城市生活、务工所必备的常识的普及性教育培训;二是择业教育和提升技能的教育培训, 这样能增加务工人员的就业率和提高岗位待遇;三是思想道德、文明礼仪、政府、社会政策法规等法制观念教育, 通过这些提高他们本身的法制概念和自身素养。通过以上来影响他们的教育观念。
4 结语
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同样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只有让他们真正健康的成长, 才能培养出建设和谐社会的合格人才, 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持续发展、国富民强。通过调研, 我们看到浙江省在应对外来务工群体上作出了良好榜样, 但仍有待优化改进, 需着力保障其子女享受公平的教育资源, 呵护心理健康, 使其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黄显均.进城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若干问题及解决对策.法制与社会, 2011.7.
[2]李伟梁.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2003.
[3]韦巧群.外来民工子女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0 (1) .
[4]张卫萍.浅谈随迁学生的教育问题.镇江高专学报, 2011.10.24 (4) .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篇5
新快报记者 黎秋玲
广东将推广随迁子女凭积分免费入读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办法,为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提供制度保障;积极探索推进随迁子女异地参加中考、高考 昨日,省政府官网转发《广东省区域劳动力转移规划(-)》(下称《规划》)提出进一步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面的多项措施。
将外来工纳入基本公共服务
《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累计达到400万人,其中新成长劳动力300万人。到20,劳动力的产业分布、空间流动和技能水平进一步优化提升,基本满足我省产业转移、转型和升级对劳动力的多层次需求。其中,将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积分制入户政策,适当加大积分入户名额,配套改革引进高技能人才的住房、子女教育、社会保障制度,吸引和留住适合产业升级转型所需的高技能人才。
在公共服务方面,将创新转移劳动力的服务管理。出台异地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逐步将转移劳动力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培育发展服务转移劳动力的.新型社会组织,推行政府购买公益服务制度,支持社会组织为异地务工人员提供各类公益服务。逐步整合各部门人口登记信息,探索建立资源共享、统一规范的劳动力资源综合信息服务管理平台。
推广随迁子女积分入读公校
《规划》称,将实行差异化的转移劳动力入户政策。按照城市化发展进程和功能区分类,进一步放宽转移劳动力入户重点输出区、就近转移区、聚集提升区城镇的条件。出台高技能人才入户城镇工作指导意见,大力促进高技能异地务工人员入户就业地城镇。对就近入户本市区(或县区、镇区)的异地务工人员简化审批条件和程序。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篇6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
在陕参加升学考试方案
为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及其他随迁子女(以下简称“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陕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公安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2〕46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教育权益均等化方向,稳妥解决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陕参加升学考试问题。
(二)立足基本省情,充分考虑高等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紧张现状,按照既要保护陕西籍考生正当权益,又要兼顾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陕参加升学考试权益的思路,统筹兼顾,平稳过渡,和谐有序。
二、实施方案
方案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随迁子女在陕接受义务教育后,参加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及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招生录取工作;第二部分为随迁子女在陕接受高级中等教育后,参加陕西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录取工作。
(一)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阶段。
从2014年起,随迁子女的父亲或母亲持陕西省居住证1年以上,按照国家规定在陕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年以上(含1年),随迁子女本人持有陕西省初中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可在符合我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报名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在其毕业初中所在县(区)报名参加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根据考试成绩,考生可选择升入普通高中、高职5年制大专、中专或职业高中。
(二)普通高校招生階段。
从2016年起,随迁子女的父亲或母亲持陕西省居住证3年以上,按照国家规定在陕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年以上(含3年),随迁子女本人高中阶段在陕连续学籍满3年,参加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持有陕西省高中阶段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可在符合我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在其高中毕业学校所在县(区)报名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及录取。
2016年之前,继续执行考生本人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连续学籍及户籍均在陕满3年的规定。
此前发布的有关文件与本文件规定不符的,以本文件为准。
三、密切配合,确保方案顺利实施
省招生委员会统筹安排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陕参加升学考试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有关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密切协作配合,并根据方案内容,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把方案规定的资格审查要求落到实处,确保方案顺利实施。
(一)教育部门要依据在陕参加中考和高考的随迁子女人数,合理调配资源,做好招生计划编制、考生报名组织、考试实施以及招生录取等工作。同时安排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共同配合,广泛宣传解读随迁子女在陕参加中考、高考政策,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切实加强中等教育阶段学籍管理,严厉打击伪造、虚挂学籍等违规造假行为,严格审查考生学籍和报考资格,有效防堵“高考移民”。
(二)发展改革部门要将随迁子女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着力提升我省城市资源承载能力。
(三)公安部门要认真落实《陕西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法》(省人民政府令第161号),督促各级公安机关加强对流动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制定详细办法,把审核外省籍来陕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子女是否具有稳定居住条件的任务落到实处,并提供给各级招生考试管理部门作为升学考试资格审查的依据。
(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配合招生考试部门做好报考资格审查工作,制定相关办法,准确提供外省籍来陕务工人员参保缴费情况,并提供给招生考试管理部门作为升学考试资格审查的依据。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篇7
一、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业成绩低的原因
要提高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学业成绩, 必须先对他们成绩低的原因有一个科学客观地分析, 于是学校领导和老师一起, 从个案到整体, 找出了以下几项原因。
1.学习兴趣不高。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难想象孩子如果长时间在无人监管或督促的情况下成长, 能发展成什么样子。当下孩子的兴趣点十分广泛, 但对于学习的兴趣是少之又少, 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习, 一般都是以兴趣为主, 学生很少能够理性学习。没有兴趣的学习活动, 自然很难吸引这些孩子投入精力, 因此影响学业成绩的提高。
2.学习习惯不好。
家长的教育意识比较淡薄, 家庭学习和生活环境比较艰苦, 缺少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学习的认真程度不够, 学习的自觉性差, 而且这些行为习惯都得不到及时地纠正。
3.知识衔接断裂。
外来务工人员因多数都是经常变换务工地点, 从一个城市迁移到另一个城市, 因此孩子也会随父母转战南北。但由于教材呈现多元化趋势, 这必然使这些孩子不能系统地学习某一版本的教材, 导致出现知识点衔接断裂的问题, 影响学业成绩的提高。
⒋家长辅导困难。
进城务工人员, 一般文化层次比较低, 另外家长每天在城市里打拼, 当他们为生计而几乎付出全部的时候, 已经很难再对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过问和关注。孩子在学校跟不上进度, 课后又缺少辅导, 必然会导致学业质量难以提高。
二、提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业成绩的策略
⒈抓细节教育,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习惯决定成败。其实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本地生源相比, 智力水平的差异并不是很大, 关键是在生活中形成的一些不好的习惯, 影响了其学习行为的有效开展。因此, 我校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细节教育”活动, 帮助和督促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而提高学业成绩。
首先, 我们细致地归纳了这些孩子在学习上需要达成的10种习惯, 针对每一种习惯, 制定出具体的操作细节。
学会倾听的习惯。上课不做小动作, 不玩玩具及学习用品, 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是否正确, 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倾听老师讲解, 并按要求认真练习。
善于思考的习惯。上课专心听讲, 认真思考, 积极发言;善于发现, 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对不懂的问题要主动向教师请教;课前预习知识, 不明白的问题提前做好标记。
敢于提问的习惯。勤于思考, 敢于质疑, 与人交流, 不怕说错;发言时, 站得直, 口齿清, 讲普通话, 声音要洪亮。
与人合作的习惯。主动和同学、老师合作, 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共同解决问题;与同学交流时, 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
自主读书的习惯。养成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 注重知识的积累;乐于读书, 愿意和书交朋友, 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不阅读不健康书籍, 不看不健康光盘, 不浏览不健康网站;爱护书籍, 不在公用书籍上乱写乱画。
认真书写的习惯。读写姿势端正, 会正确执笔, 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 胸离桌子一拳头, 执笔处离笔尖一寸;书写端正大方, 保持卷面洁净, 不乱用涂改液和修正纸, 文字和符号要规范, 格式要美观。
自评互评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 要逐渐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 让学生学会激励性的评价, 既会评价自己, 又会评价别人。
搜集资料的习惯。能利用查阅图书、上网浏览、实地考察、走访调查等渠道主动搜集与学习相关的材料, 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对搜集的各种资料能进行分析、归类、整合。
动手操作的习惯。学生能独立完成教科书上所要求的各类操作实验, 操作步骤正确。
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能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 认真完成并细心检查作业;注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
这些习惯的培养,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各班级结合自己的特色评价方式, 对达成要求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 让这些孩子能从培养一个习惯开始, 逐渐养成多个好的学习习惯, 为提高学业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⒉借助家庭与学校, 让教育形成合力。
学校教育失去家庭教育的支撑, 就会变成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 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 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可见, 家校配合的教育才是和谐的教育, 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教育效应, 而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很多弊端都是来自于家庭和家长。因此, 我校通过家庭学校合力教育工作的开展, 让家长能在观念上转变过来, 在思想上和学校统一起来, 形成教育合力, 共同教育孩子。为此, 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 我校各班级的家长委员会成员中, 外来务工人员占有一定的比例, 这样可以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学校的管理。提高家校之间的理解和沟通, 彼此站在同一水平线上教育孩子。学校成立了家长义工团, 全校988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有600多名家长报名参加。
第二, 经常开展班级或者是全校性的进城务工人员家长沙龙活动, 让做得好的家长在活动中介绍经验, 让其他家长看到榜样就在身边, 有的甚至是自己的邻居, 此项措施应具有操作性。
第三, 通过家长集中的时间, 组织家长进行学习, 使他们更新观念, 缩短和本地家长的思想差距,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 和老师达成一致。
⒊丰富校本课程, 让孩子体验成功。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当地孩子相比, 性格内向、不愿交流、也不愿意与人交际。如何改变他们, 学校首先意识到应当培养他们自强、自立、自信等内在品质。由于这些孩子的学习基础差, 课堂上无法较好地接受新知识, 学校便以课堂之外的活动来吸引孩子们的兴趣。
为了让他们体验成功, 学校开设了花样跳绳、篮球、排球、健美操、舞蹈、扎染、烙画、电子琴等23门校本课程, 从而让学生走出课堂, 体验成功的乐趣。白玉蟾、孙颖琦、孙慧媛、朱明浩等学生是地地道道的山沟里的孩子, 经过老师的培训, 他们的烙画技术娴熟, 作品优秀, 参加区级比赛获得一、二等奖。
家长们看到孩子的作品, 吃惊之余个个爱不释手, 学校把作品赠与家长, 也是对整个家庭的奖励。北华小学的成功举措, 吸引了不少外校的学生和家长, 他们有的就是为北华小学的烙画课程而来。
再如花样跳绳课程。北华小学的学生每人一根小绳, 自练自创, 并以自创的花样命名, 这是激发学生内在力的最佳手段, “张悦跳”、“李一跳”……这些都是以孩子的创编跳法命名的。外来务工人员衷心地表示, 他们很放心把孩子托付给北华小学, 他们对北华小学的教育抱有无限的希望。
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占学校花样跳绳社团成员的九成以上, 他们代表学校参加大连市“一校一品”特色表演, 获得最佳表演奖。北华小学的花样跳绳队成为全运会闭幕式两支展演队伍中的一支, 赢得看台上的一片掌声。一次次的成功体验, 让孩子们快速地驱除了对陌生环境的恐惧, 为学业质量的提高奠定了情感基础。
教育的均衡和公平, 让这些“外来娃”和“本地娃”一样, 在同一片蓝天下启航筑梦。北华小学的领导和教师深切地认识到, 教育是个长期的过程, 不能投机取巧, 更不能急功近利, 每一个教师都肩负着教育、培养下一代的重担, 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篇8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入学存在很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政策,提出了“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政策。目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城市入学难的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大部分走进了学校。但是由于他们在城市中处于弱势地位,很难融入城市,进入学校后随之出现了融入困难的问题。
一、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融入学校出现的问题
(一)入学门槛高,入读公办学校难度大。
为了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起点公平,国家出台了“两为主”的政策,使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国家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难的困境,但在实践层面上仍然出现了大量有悖于政策导向的现象。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入学途径主要有三种形式: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和打工子弟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进入公办学校,需要提交名目繁多的证明材料,办理过程也比较复杂。因此,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入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甚至有些学生不能就读公办学校。而非公办学校提供的教育资源有限,教育质量较低,很难保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教育的质量。
(二)学校发展不均衡。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教育由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和打工子弟学校三者共同承担。但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公办学校的较少,大多数就读民办学校和打工子弟学校。非公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的办学条件差距很大,非公办学校的学校硬件、师资水平和办学实力等各个方面都很落后。公办学校依靠地方政府,而民办学校和打工子弟学校却只能依靠自身,自谋发展,浪费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对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的教育极其不公平。
(三)家庭教育缺失。
维也纳精神分析学者阿德勒提出了家庭教育理论。他认为,家庭是孩子成长和进入社会的基础,孩子在社会中需要的合作意识和生活能力都离不开家庭教育。因此,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融入学校离不开家庭教育。进城务工人员为了生存,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很难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首先,进城务工人员大部分时间忙于工作,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因而很少有时间对子女进行教育,难以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其次,进城务工人员的学历一般较低,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很少,大部分都是高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甚至根本没有上过学,普遍缺乏辅导孩子学习的能力。由于进城务工人员受教育程度不高,因而对子女的一些不正确学习行为采取不恰当方式,如打、骂等粗暴的教育方式。长此以往,家庭教育作用得不到发挥,不能配合学校教育。使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融入学校更加困难,进一步拉大他们与城市学生在学习上的差距。
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校融入的对策
(一)加大政府扶持,加强制度保障。
地方政府应该改变观念,制定相关的教育政策,加大教育经费投入,重视和扶持教育事业。地方政府应从多方面创造条件,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顺利融入学校创造良好的环境。
1.改革城乡分离的二元户籍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城乡分离的二元结构户籍制度。现行户籍制度存在很多弊端,严重阻碍进城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子女在城市的工作、生活和学习。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没有城市户籍和学籍,没有纳入城市的教育规划,因而很难进入公立学校,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地方政府虽然认识到了户籍制度的弊端,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是,进城务工人员能够申请到城市户籍的数量有限,而没有申请到城市户籍的进城务工人员,他们的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就很难得到保证。因此,政府要制定政策,进一步取消户籍限制,简化公办学校的入学程序,保护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2.加大政府投入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城市入学,就读的学校档次不高,存在教学设施较差、缺乏教育经费和教务人员大量流失等问题。政府应该增加投入,扶持随迁子女就读的学校,加大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的支持。
政府应该改变观念,充分认识到随迁子女接受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并根据各个学校的真实情况,对随迁子女就读的学校加大扶持,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
(二)强化学校责任,优化学校管理。
1.优化教学过程
由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来自全国各地,学习环境和学习习惯不同,在城市入学后,学习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很难融入学校。因此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的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基础,因材施教,为随迁子女在学习上提供相应的帮助。充分考虑随迁子女的学习基础,根据他们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课程。学校制定的教学内容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信心,逐渐提高随迁子女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2.加强师生沟通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对学生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自身特殊身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与老师、同学交往的过程中会出现性格敏感、胆小孤僻、甚至自卑的现象。因此,教师应该更加关心这些学生,了解他们,接纳他们。教学时,要认真观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充分了解他们的学习基础,实施灵活的教学手段,对学生因材施教,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日常生活中,教师应该关心他们,主动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缩小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对老师敞开心扉,融入新的学校生活。
(三)强化家庭责任。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不能只依靠学校和教师,还必须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充分结合,才能使学生健康成长。
首先,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子女接受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将子女教育放在最重要位置,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保证家庭教育质量。其次,学校应该定期召开家长会,组织家长互相交流,使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可以让优秀的学生家长代表做报告,使家长共同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学习家庭教育的先进经验,取长补短,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让子女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杨智慧,杜永红.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融入的困境与路径探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10.
[2]曹俊怀.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融入探究:问题、原因及政策建构[J].基础教育研究,2013,10.
[3]孙彬.城市融入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探究[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4,2.
[4]鲍国光,俞彩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本地生的新融合教育:“和合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特殊教育,2011,9.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篇9
一、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特点
(1)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禄口中心幼儿园 (以下简称“我园”) 地处空港新城, 随着机场规模的不断扩建, 吸引了众多外来务工人员, 为我园生源带来了后备军。外来务工子女占全园学生总数的17.2%, 因为这些幼儿在生活、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弊端, 所以也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很多问题。
(2) 我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习惯表现特点: (1) 卫生习惯较差。如随地吐痰、喜欢用嘴咬指甲、用衣袖擦鼻涕等。 (2) 规则意识欠缺。做事常常以自我为中心, 随心所欲, 没有规则意识, 自己的要求没有满足, 他们就会用打或是抢的方法来解决。 (3) 情感意识淡薄。由于民工子女自小就随父母出来, 平时一人在家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家里有什么好吃的父母都是让自己吃, 久而久之, 孩子觉得这些都是天经地义的, 情感比较自私, 对需要帮助的小朋友漠不关心。
二、影响行为习惯养成的因素
(1) 父母文化素质低, 直接影响了幼儿的家庭教育。从调查中发现, 这些学生的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 平均文化水平在初中阶段, 具有高中以上学历者只占较小比例。不少家长仅凭自己的传统经验来对幼儿进行家庭教育, 在幼儿的学习上极少能给予帮助。
(2) 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仍然处于主导地位。由于受文化、传统习俗的影响, 外来务工家庭的现代家庭教育意识淡薄, 对于幼儿的学习, 外来务工者们大多只重结果, 不重过程, 执著于智力的发展, 而忽视了情感的需要。
(3) 亲子间缺少沟通和交流。外来务工者们往往辛勤地工作在经济建设的第一线, 为自己的生计早出晚归, 根本就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进行亲子互动。
三、外来务工子女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
(1) 将抽象的要求分解为具体的行动指标。如果我们直接告诉孩子“要讲卫生, 懂礼貌”, 那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因为孩子这个时候还不懂什么是讲卫生、懂礼貌, 为什么要讲卫生、懂礼貌。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耐心地告诉他们其中的道理。例如:针对孩子洗手卫生习惯的养成, 可以让幼儿观看录像, 听有关不讲卫生、不洗手就拿东西吃, 然后吃了肚子疼的故事, 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 最后教师教给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
(2) 重视日常生活中的练习。人的习惯总是通过反复不断的习练而后成为习惯的。所以不能期望一次完成, 需要经常督促, 逐步巩固。例如:孩子们在玩玩具时经常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 针对这种现象, 教师首先请孩子们观察地上的玩具, 然后讨论该怎样做, 对遵守规则的及时表扬, 诸如此类的行为习惯, 教师应反复督促, 久而久之, 孩子也就习惯成自然了。
(3) 充分发挥榜样教育的优势。在班级里每星期进行一次“星之最”的评比活动, 从生活处理、卫生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制定标准, 让孩子对照标准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 进步的孩子及时给予表扬并奖励相应的星星;对那些没有获得星星的孩子可以告诉他们哪些方面做得不是太好, 如果孩子改正了, 哪怕是还有不足的地方, 也要及时予以表扬, 鼓励其不断进步。
(4) 父母老师的言传身教。家庭也是所学校, 父母是最能影响孩子成长的“老师”, 所以家长应努力成为孩子的好榜样, 一言一行都要为孩子树立好的形象。在幼儿园里教师也要时时给孩子树立榜样, 通过在一些看似很平淡的日常生活环境中的礼貌行为, 使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5) 家庭教育的一致性。一个孩子的成长环境, 方方面面都很重要, 但对于孩子爱的方式, 在培养观念、方法、措施、步调上家长一定要一致。出现不一致情况时, 家长首先要对问题进行沟通、商量, 达成一致。即使分歧不能马上化解, 也应保留意见不显示出来, 以利于孩子的成长, 科学地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6) 注重家园联系, 做到互动及时。在对外来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过程中, 家庭和幼儿园担负着同等重要的责任。平时幼儿园可以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 把外来幼儿产生的共性问题抛给家长讨论, 共同制定对策。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通过电话、短信方式, 让其能够第一时间解决。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篇10
专项资金将向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多、条件薄弱的公办学校倾斜。对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多的民办学校, 给予一定的支持。
据了解, 申请专项资金补助的学校要符合下列条件:经县级及以上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义务教育学校;学校在校生中,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10%以上;财务管理规范等。
浙江省财政厅指出, 将建立奖惩制度和项目管理责任追究制度, 对因工作不力、管理不严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以及出现挤占、挪用、滞留专项资金等其他重要责任事故的行为, 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农村小学外来务工子女教育感悟 篇11
我工作的临沂市义堂镇处于城乡结合部,是以板材生产为主的新兴乡镇。每年都涌来大批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大部分都带着自己的子女,这些孩子也就随之安排到我们学校插班就读。我特别留意我们班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习生活情况,对外来务工子女的特殊性深有感触。
一、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现状
许多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程度相对较低,职业不稳定,流动性大,与孩子的交流较少。他们把其子女放到学校并不是让他们接受真正的教育,让其成人成才,而是把学校看作"托儿所",从而让其工作无后顾之忧,采取了"无所谓,任其自然"的教育态度,以至于外来务工子女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而且这些孩子行为习惯较差,他们以前在老家散漫惯了,衣着不整洁,语言相鲁,出口成“脏”;随便拿同学桌上的东西,课堂上乱插嘴;乱扔、乱抛的不卫生行为在他们身上出现的概率较高。再加语言上存在隔阂,心理上的自卑、胆怯,与老师,本地学生缺乏情感上的交流。
我认为带有普遍性的是外来务工子女的家庭教育的缺失,如果学校教育再不到位,那可真叫人担心,我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于是工作中,我认真琢磨融洽师生关系的途径和方式,明确了原则上必须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情愿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弥补客观存在的不足,以至于不让学生家长失望,使学生受益。
二、针对现状的应对策略
1.让他们快速地融入班集体,成为班级中的一员
开学第一天学校给外来务工子女的印象特别重要,班主任应该用自己热情来消除他们的陌生感。比如这个学期,我们班又来了一个外来务工子女李小梅,第一天报到时,当她一出现在教室门口,我就迎上去,热情地表示对她的欢迎,并让她上讲台介绍自己,说自己的爱好,特长,也说说自己的家乡。同学们都投去友好的目光,使她感受到温暖.来注册时我已经了解到她成绩较差,就安排了一个比较好的位置给她,让旁边的同学击关心她、帮助她。后来发现她画画画得不错,我就有意识地安排她担任美术课代表,增强她对班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经过一系列的措施,她终于变得合群了。
2.用爱心感化他们,缩小差距
我们班的吴浩去年刚转进来,经过一个月的观察,我开始发现小沈身上的一些缺点:作文不太会写,最好的一次也只写了不到200字;完成的作业质量也不高,总是有不少错误;上课听讲不认真,总是爱玩一些小东西。
在一次谈话中,我了解到吴浩来自贵州的一个小村子,以前每天上学要走几里地。在原来的学校里,只要上课听了,考试考了,老师就觉得可以了,根本不会管什么学习习惯和方法。吴浩还说,父母每天工作都很忙,根本无暇顾及他。我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原委,从那一天起,给吴浩建立了一个“小小档案袋”。
“小小档案袋”记录了吴浩成长的每一个细节。课堂上,我鼓励吴浩站起来朗读课文,一方面培养语感,一方面增强他的自信心;至于写作,我鼓励吴浩多看课外书,还给他买了本硬面抄,让他摘抄美文佳句;我还让其他同学多帮助吴浩,让他们找出吴浩文章中精彩的部分在班上进行学习交流……渐渐的,吴浩的作文有了很大进步,好几次都贴在了班里的“作文角”上。有一次他在作文中写道:刚来新学校时,我学习成绩不好,在班级里总抬不起头来。没想到,经过老师一个学期的辅导,再加上我的努力,学习成绩提高了不少,老师也常常表扬我,这让我更有信心了.
我信奉“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在学生心目中,有了老师做坚强后盾,学习显得更踏实,从而努力缩小差距。
3.家校合作,促进外来务工子女全面发展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家庭对学生行为偏差的形成与否,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要通过构建正确的家教模式,消除家教中的消极因素,从而形成合力。落实家访,情感补修,家校形成合力,及时地了解学生家庭和心理状况,及时疏导,指导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①办家长学校,要求家长学会欣赏孩子,多鼓励孩子,关心帮助孩子,尽量减少孩子的挫折感和不适感。②搞家长咨询日,要求家长重视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氛围;避免家庭情感生活的冷漠,让孩子从小受到轻松、愉悦、安全的情绪体验,不对孩子使用暴力。③开放日,走进孩子的课堂,和自己的孩子共同感受老师的课堂教学。④办面向务工家长的校报,向务工家长传授比较系统的家庭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总结交流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及成功經验。⑤定期与家长沟通探讨。⑥学校活动邀请外来务工人员家长平等参加。⑦学校的家长委员会里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长。总之,要让我们的学校成为家长教育孩子、理解孩子的再进修学校,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小刚上个学期中途转进我们班级,个子比同龄人要小得多,上课从来不举手发言,平时作业不是忘在家里了,就是没做,学习上有问题从来不请教老师或同学。我问他父母知不知道他回家不写作业的事情,他说爸爸妈妈每天都很晚才回来,没时间管他,也从来不看他的作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除了对他进行疏导之外,还通过电话、家访等各种途径积极和他家长联系,相互交流他在学校和家里的情况。通过教育家长,让家长知道,孩子需要的不只是衣服、食物等物质,也需要关心、关注、关爱和鼓励等精神食粮。让父母用正确的方法,正确的思想来教育孩子。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篇12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外来务工人员同住子女有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教师也可以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题目),在课堂上多关注这些成绩中下游的学生,多给其一些鼓励性的评价等。
例如,在上四年级《从毫升到升》这节课时,我根据小学生爱探究的特点,以两瓶容量差不多的液体(甲瓶长但是细,乙瓶矮但是粗)为例,让小朋友猜一猜两瓶液体容量的多少,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随后,我又让学生将两个瓶中的水倒入杯中进行验证,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心情下身临其境地提出数学问题并动手解答出来。学生们睁大好奇的眼睛都想亲眼见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课堂上探究气氛高涨,上课的效率得到了提高。
二、教会学生学习数学
有一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同住子女在数学学习上工夫花得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这是不适应上海教材的主要表现之一。因而,教师要加强对他们学习方法的指导,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这些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另一方面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的指导和学习心理的辅导。
1. 教会学生学会提问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学生只有自主学习,善于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才能有所感悟和创新。例如,我在上《角的度量》一课时,班上来自安徽的小雨就在上课伊始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量角器为什么是一个半圆?”在听到这个问题时,我当场表扬了她:“你这个问题提得真好,相信上完这节课你就明白了。”当一节课结束后,我在课堂上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她笑了,并第一个举手回答了这个问题。
当然,有的外来务工人员同住子女不会提问,这就要求教师要随时创造条件,营造机会,注意引导学生,让学生感知什么是数学问题并学会用数学语言准确地表达。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必须对外来务工人员同住子女提出的问题给予适当的鼓励,以培养学生敢问、敢说的性格。
2. 教会学生学会参与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有助于学生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相关的思想方法,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的主动权,形成良好个性及健全的人格。学生参与学习要点应着眼于所学知识的发生、发展、抽象、完善的整个过程。
例如,在教二年级的《统计》一课时,我就将元旦班级开联欢会要统计学生喜欢吃的水果作为导入。于是,学生们都纷纷说出了自己心爱的水果。可当很多学生都说了自己喜欢吃的水果后,教师根本就记不清谁想要吃什么,于是就出现了问题。学生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纷纷出谋划策,最终通过教师引导想到了用统计的方法。在这堂课上,为了解决好这一个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学生们显得异常活跃。课后,我又趁热打铁,要求学生去调查每个学生的生日在几月份,他们非常乐意参与这样的任务,忙得不亦乐乎。与此同时,他们也体验到了原来知识就是由生活而来,我们学习知识也是为了能在生活中应用。这样,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他们得到了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获得了数学活动的体验。
3. 教会学生学会“感悟”
学贵有悟,感悟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而学生的感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这与教师的培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积极为学生创设“感悟”的情境。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推荐阅读:
外来务工子女09-22
外来务工者子女课外阅读现状及其对策08-27
让外来务工子女在课外阅读中放飞心灵——班级阅读活动小结06-15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06-26
外来务工孩子06-03
外来女性务工人员06-30
外来务工人员犯罪调查08-24
外来务工人员医疗保障09-14
外来务工人员的现状06-03
老乡关注外来务工人员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