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余时间管理

2024-10-04

课余时间管理(精选11篇)

课余时间管理 篇1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同伴教学

由于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多、难度大,在课堂上,教师无法将所有类型的题目都讲到,学生也不可能像初中一样有时间对某种题型进行重复练习,导致学生对新知识掌握得不牢固,从而使作业的完成质量较低。特别在一些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为了锻炼学生思维、开拓学生眼界,作业的难度又特别大,于是学生在作业中反映出的问题非常多。由于高中课时有限,教师无法在课堂上将作业中的问题一一解决,因此我认为很有必要探讨一下如何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作业讲评的问题。

一、多媒体技术、现代通讯终端的应用

多媒体及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教与学带来了新的机会。

1. 教师可以自行录播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微课程,上传到公共平台供学生下载。微课程的特点有二,一是每个微视频时长至多十分钟,主要用于讲授一个数学问题或“多题一解”的问题。具体地说,它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作业中因知识点掌握不牢固或不能综合运用知识而出错的某道题,也可以将作业中几道类似的题放到一起做比较,仔细分析其中一道,其余几道同类的题学生也自然明白了。二是微课程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首先,只要携带播放设备,学生就可以在课余时间随时随地观看微视频进行学习,从而增加学习的机会和效率。其次,学生可根据个人学习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观看方式。如有些学生对于某一个步骤理解有困难,就可以将视频暂停,自己思考,如果看一遍不理解,可以重放直到理解为止。又如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各不相同,如果教师在课上分析大部分学生都做错了的题目,这其实对会做这道题的学生造成了时间上的浪费,所以教师应对每道需讲评的作业题分别进行录播,学生可以挑自己不会的题观看。

2. 建立班级数学学术交流的QQ群或微信群,充分利用群发送视频、语音、图片等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解答学生不在校期间做作业时遇到的困惑,分享学生通过网络向教师提出的经典问题。教师也可以利用群组织学生们进行互动,比如对于学生在课余时间提出的普遍性问题,教师可以在群里抛出这个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教师则在其中起到纠正、补充和归纳总结的作用。这种通过现代通讯终端进行教与学的行为增加了课余时间的师生、生生互动,增加学生对这门学科的感情和兴趣,从根本上调动了学生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同伴间教学的推广

青少年通常愿意听取和采纳同龄人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应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规律,在他们中树立“学霸同伴”的榜样,从而调动整个班集体的学习积极性。我曾尝试如下操作:每天早上到校及时批改作业,若发现学生作业中有一题多解或巧解等亮点就及时记录下来,并请来这些学生,让他们把解题思路向我叙述一遍,如其理解中有不正确或者不恰当的地方则及时给予纠正,然后在当天放学后抽出15分钟时间让这几位“小老师”向全班学生讲解一下自己的解题思路。经实践发现,同伴教学收效明显,一来可以促使台下听讲的学生因欣赏或崇拜台上同学而获得更大的学习动力,进而增加了班级的学习氛围;二来对于台上的学生来说,为了更清晰地向同伴表达自己的想法,会更深入地思考问题,更系统地梳理知识点,从而将知识掌握得更牢固了。在扮演“小老师”的过程中,学生也进一步增加学科学习的自信心。这种学生间的交流让不同的思维、认知方式进行交汇,收到相互矫正、相互补充、相互借鉴的效果,所以同伴教学可谓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三、对学困生作业的面批

针对逻辑思维能力弱,经常因概念理解不清而在解题中出错的学生,教师可以每天中午腾出一段固定时间对其进行作业面批。这样做,一来可以让学生从心理上感受到教师对其的关心,增强其学科学习的自信心。我们经常听说学生会因为教师的人格魅力、才华而喜欢上他(她)所任教的这门学科,从而努力学习,进步显著。可见,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二来在当面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过程可以充分暴露在教师面前,教师就可以直接了解到学生对于某个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这是教师独自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所无法发现的。比如有些题学生做错了,当面交流讲评时教师可以知道学生对于这个概念理解的偏差在哪里;有些题答案即使正确,教师当面找学生一问,发现其逻辑推理混乱,写作业时只是侥幸做对,所以当面批改并讲评作业可以及时发现问题,给学生提供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最有效的帮助。

四、作业答案的张贴公布

只公布答案的作业讲评对学生的帮助不大,但将其作为上述三种讲评方式的补充很有必要。因为有些学生不善于与他人交流,喜欢自己独立思考问题,而且对于有些错误率较低、非典型的作业错题,教师也很少给出具体讲评,这时张贴答案就可以起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及时反馈是教学中的一项基本原则。首先,学生完成作业后只有及时知悉练习的结果,才能对练习结果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水平,进而“学会学习”。比如有些学生在作业中因粗心而出错,他将此错题重新做一遍后仍需通过对照答案来判断自己计算是否正确,如果订正后得不到及时的反馈,学生会觉得反正再算一遍也不知道对错,还不如不做了,从而失去纠错、练习巩固的机会。其次,学生订正后如果可以知道正确答案,并发现自己订正的结果是正确的,可以使其体验到通过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其学科学习的自信心,进一步引发其学习的内在动机,激发其学习兴趣。因此,教师的反馈极其重要。

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深阅读 篇2

关键词:校办读书节 课余时间 深阅读

提笔忘字、语言贫乏、趣味低下,一提起如今学生的语文素养,许多人都会用这些词来概括他们的水平。而追根究底,这些问题和学生的阅读面狭窄、阅读量不够、阅读层次浅有着密切的关系。

让学生通过“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来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是东厦中学六年来举办了6届读书节的主要目的。在校办读书节演讲竞赛、知识竞赛、辩论赛等多种活动的影响下,学生们阅读面有所拓展、阅读量有所增加、阅读层次有所深入,语文综合素养也逐步提高,写出优秀文章并在各种征文活动中得奖的学生多了,谈吐得体、知书达理的学生也比比皆是。

笔者作为历年校办读书节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在这六年里,充分利用课前课后的时间指导学生深阅读,与学生共赏无数美文、探讨经典名著、交流细读课文的不同体验,收获良多,感悟良多。对此,本文拟进行介绍和讨论。

一.读书节初期,指导短篇深阅读

每年读书节初期,学校在进行主题宣传时,笔者便精心挑选多篇短文供学生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朗读。这些短篇美文,涉及人格熏陶、处事指导、时势点评等多个方面,学生在朗读中判断文中的是非曲折,接着在正式上课前自由发表他们的所思所感,教师再进行适当引导点拨。尽管每节课花费的时间不多,但长此以往,学生的人格修养、为人处世都会往良好的方向發展。

如笔者每届所教班级学生路上遇见师长会主动问好让行,甚至学生在家言行举止越来越稳重成熟等。正如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启亮老师所说,语文教学的价值显然不只是语文,依照今天的说法,它至少也遵循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规律,具有教书育人的价值[1]。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应重视育人价值,让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积累一些正面的能量。

二.读书节中期,指导中篇深阅读

学生由于基础不同、阅历不同,经过读书节初期的指导,基本都能具备一定的深阅读基础。到各年级读书节演讲、知识竞赛、辩论比赛等活动逐步开展期间,笔者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给学生搭建深阅读的“脚手架”,指导学生进行中篇作品的深阅读。

当下的高中学生习惯于各种“轻松阅读”与“图画阅读”,对文本的细致阅读能力逐步下降,难以深入到文本中去探究。故而,语文教学的高效,应当着力于培养学生细读文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这是众多注重深阅读教学的老师的共识,而对承载更多文化内涵的中篇作品的深入解读,才能真正激发学生深层次的审美感受,体会深阅读之美。

如阅读中篇作品安徒生的《人鱼公主》,笔者以任务驱动搭建深阅读“脚手架”,其具体策略如下。

1.每天课后布置阅读任务及问题提示

2.每天课前讨论

每天课前利用十分钟时间对前一天的阅读任务进行讨论。

前两天的问题,只需要学生筛选信息,学生大多兴趣盎然,积极思考,他们的笔记中反馈的答案也大同小异。笔者请一位答案比较详尽的学生念出其答案,其他学生基本没有不同意见。

但随着问题难度的提升,学生的观点开始出现争议。例如针对“王子爱不爱人鱼公主?为什么?”这个问题,有的学生认为王子是爱人鱼公主的,但是因为她来历不明又是哑巴,只能作罢。有的学生认为王子从来就没有将公主看做爱人,因为他让她穿仆人的男装、和宠物一样睡在地毯上,最后更是迎娶了邻国的公主,一口咬定她才是他的救命恩人。还有的学生觉得王子爱不爱人鱼公主都无所谓了,因为他未来是一个国王,是不可能娶一个没有任何嫁妆、后台、能力的只能当花瓶而且还哑巴的来历不明的人鱼公主为皇后的。

从学生的回答当中,可以看出不少学生已经借由笔者搭建的“脚手架”进入了深阅读的层次。在列举这些学生的答案时,其他学生可以借由这个契机进行探究甚至争辩。最后,笔者更和学生共享了毕淑敏的《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一文,引导学生对本文的认识进入更为广阔的理性层面。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以前觉得平淡无奇的文本变得摇曳生姿。可以有多元化的拓展思考空间,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更为浓烈。这些策略,都为接下来长篇作品的深入阅读夯实基础。

三.读书节后期,指导长篇深阅读

当本年级读书节活动成果汇报临近时,深阅读的东风已经扑面而来。结合活动契机,以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为主旨,在课前时间里不断质疑,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对已读的内容深入思考,推敲出新的心得,是笔者指导学生进行长篇作品深阅读的具体策略。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不断激疑,在解疑中学生的思维才会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发散开来,联系社会、联系古今,举一反三,实现语文素养的自我提升。

例如笔者借高二年级读书节举办知识竞赛前,和学生共读《红楼梦》时,先请男生们思考“宝钗和黛玉之间,你会选谁当人生伴侣?为什么?”女生们思考“你觉得自己更像宝钗还是黛玉?为什么?”学生答案精彩纷呈,各抒己见,但有趣的是大都更倾向于“会做人”的宝钗而不是“斤斤计较”的黛玉。

笔者再次质疑“对比宝钗和黛玉的出身、为人、处事和生活环境,再想想你的答案要不要改?”并指导学生找出第二、第四回对两人身世的介绍、第三、第五和第八回对两人外貌的介绍、第四十回对两人居住环境的介绍和第三十二、四十四回两人对下人的态度对比阅读,深入思考。很多学生发现薛宝钗的成熟世故和林黛玉的单纯善良,选择又有了一定的波动。

笔者最后挑选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里黛玉和宝钗的不同态度与做法、第二十七回宝钗扑蝶陷害黛玉,还有第四十二回的宝黛释疑,请学生课后结合时代背景、联系现实生活,找出书中折射的官场影响内宅微妙关系转变的现象,思考其中深层原因。学生在释疑中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体会,树立了更为科学的婚姻观和价值观。文学作品所唤起的深刻感知与审美体验,能使整个心灵都得到深刻的触动,产生强烈的影响,获得全面的滋养。它在人们精神上所产生的综合效应,绝不是一般的知识传播、道德教育和娱乐消遣所能企及的[3]。以此类推,经过对几部大块头名著的质疑式深阅读,学生不再觉得它们晦涩难懂。而当他们在知识竞赛后脸上自信的笑容,也充分肯定了利用課前课后时间指导深阅读,给他们精神上带来的愉悦和滋养是难以估量的。

真正的阅读过程应该是思考、质疑、研讨的过程。多思考才能对书中内容有更准确的理解,才能有所选择和判断,从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多质疑才能发现问题,有问题才能将理解引向深入;多研讨才能解决疑点,获取新的知识[4]。借助校办读书节这个深得学生好评的平台[5],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前课后的时间进行深阅读,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和审美思辨力,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自然会随之提升,诸如提笔忘字、语言贫乏、趣味低下之类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参考文献

[1]杨启亮.与语文教学几个相关的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5(2):58.

[2]宋海龙,张毛毛.培养学生细读文本能力的关键点[J].语文月刊,2015(1):4.

[3]梁增红.审美:文学作品教学的核心[J].语文月刊,2015(5):5.

[4]李运富.语文的核心是“言语作品”[J].语文建设,2014(5):13.

[5]姚佩琅.校办读书节对学生课外阅读认知与行为的影响——以汕头市东厦中学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5(7):25.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校办“读书节”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以汕头市东厦中学为个案》(2012YQJK271)

中国大学生课余时间管理研究述评 篇3

关键词:大学生,课余时间管理,国内研究

一、引言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时间对大学生的意义不言而喻, 个体从高中进入大学, 所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身心也随之发生变化, 高中时期时间基本被排满, 大学则是课余时间较多, 可支配时间极为丰富, 巨大的反差使得大学生时间管理问题普遍存在, 所以, 如何合理分配时间成了大学生要面临的首要问题, 合理安排课余时间不仅有助于学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 还能帮助他们认清现实、规划未来、超越自我。

最后, 近年来高校扩招, 地处边疆地区的学校也顺应趋势, 加入扩招大军的行列, 为此高校教育质量也得到较大关注, 提升教育质量不仅从学生课程方面入手, 课余时间管理也应引起重视, 合理规划课余时间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还能提升高校综合实力。

二、研究综述

课余时间指学校按照人才培养方案中除去上课、实习之外的全部时间, 包括睡眠、吃饭等可以自由支配的休息时间等, 由学生自主设定和自主分配的时间。

时间规划这一概念最早源于西方, 早在十九世纪, 国外研究视角就较为广泛, 引起了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领域内研究者们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国对课余时间管理的研究也较为丰富, 利用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2010年———2016年来的相关论文, 共有3623篇论文, 目前现有论文中关于大学生课余时间管理的研究将近占据五分之四, 只有少部分是探寻中小学生课余时间管理。而在大学生课余时间管理的研究中主要围绕课余时间管理现状、课余时间管理能力、课余时间管理的方法与技巧展开研究。另外, 不同背景下的大学生课余时间管理研究也是学者关注较多的一个重点, 例如, 许力文的高职学生课余时间管理现状及其对策研究、周雪清的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分析等。

时间管理就是事先对未来作出安排规划以达到有效地利用时间, 时间管理对每一个人都特别重要, 特别是对大学生尤为重要, 而课余时间则是最需要自我规划、自我设计的部分, 当前国内外关于课余时间的管理, 著述颇丰。特别是对课余时间管理能力的研究, 则是研究的重中之重。广小莉、左芳的高职学生课余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途径探索认为高职学生课余时间比较充裕, 但对课余时间的管理能力相对较差, 未合理利用课余时间。例如, 李晶在提高独立学院学生课余时间管理能力的途径分析一文中认为独立学校学生在课余时间管理能力上存在巨大提升空间。而毕瑞在其硕士论文大学生课余时间管理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中认为当前我国高校均在不同程度上忽视对大学生课余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和缺乏对大学生时间管理意识的养成教育。其次, 大学生课余时间管理情况和现状也是学者关注的焦点, 张佩通过对大学生课余时间管理情况调查分析中指出大学生能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少, 并就如何合理支配课余时间提出些许建议。而唐静的研究则指出大学生能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较多且存在年级、专业差异, 认为大一学生管理时间水平较差, 有待加强。再次, 关于大学生课余时间管理的研究存在明显的地域性, 东部沿海及其中部地区高校研究者较多, 受到关注的学生也多, 论著成果极为丰富, 而西部及边疆地区对于时间管理研究较缺, 特别是像云南这种形式复杂地区的时间管理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究其原因, 一是特殊的地理位置、落后的观念束缚了研究者的思维和能力。二是经济条件和师资贫乏, 没有足够的能力对此类研究展开深入而全面的调查和关注。最后, 学者们还就如何合理支配学生课余时间提出一些建议, 毕瑞在大学生课余时间管理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中从学校、教师等角度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以培养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另有学者则认为大学应增设时间管理相关课程。

三、总结

由以上可知, 各界学者在时间管理方面已做了大量研究, 关于课余时间的研究硕果累累, 国内学者对大学生时间管理的研究基本上围绕心理健康、自我效能感、人格特质等方方面面展开研究, 而研究对象最多的也是大学生, 众多研究同时指出: 我国大学生课余时间较为充足, 但由于缺乏时间管理能力和时间管理及其, 缺乏相应的指导, 导致时间浪费现象普遍存在, 值得引起各界学者的深思。

另外, 关于时间管理的研究综述不仅可以知道学者针对性、创新新的展开研究, 还可引导学校和教师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戴金辉.大学生课余时间利用调查及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09 (07) .

[2]石伟编著.时间管理[M].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4.

[3]王革非等著.秘密倾诉[M].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4.

课余时间作文 篇4

我睡觉时总要做些很美妙的梦,在梦中我可以做些白天做不到的事。醒后,精神倍增,头脑灵敏,学习效果特好,玩也特有劲。

但是,我这个“爱好”,给我带来许多麻烦。由于学习负担越来越重,学习时间越来越长,家迁后离学校越来越远,我得一大早起床到校,晚上11点以后才能上床睡觉。想想我一天能睡多少时间?真累得我浑身散了架。

苦呵,我常常睡不醒!有时人已坐在教室里了,可还没醒来呢,至于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了。由于我常常在课堂上被老师叫醒,也不知挨了多少批评,我该怎么办呢?

我有时想,人睡及时要做梦,若是梦中能被利用起来,上课、做作业,那该多好呢!

所以人问我,星期日干什么?我回答:“睡觉!”

课余时间管理 篇5

摘要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组织形式是多样化、多层次、多渠道的,一个学校要在课余体育训练方面有更长远的发展,就必不可少的需要加强体育运动队课余训练的管理。因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需要各方面的统筹,才能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因此,对管理的各方面关系需要进行梳理,对于我们的管理工作自然就带来了很大的方便,顺着这些具体的管理思路,有利于加强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和学校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学校体育运动队课余训练管理

学校体育运动队的课余训练,是学校体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体育课余训练的管理,对于保证训练效果,培养体育人才,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管理牵涉到各关联方的因素,良好的管理就是要把关联方有机地综合在一起,使这些相互关联协调起来,形成一个运转正常的整体,从而完成预定的任务与目标。

一、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目的与意义

首先,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必须服从学校体育的目标要求,提高体育运动队的水平,既提升学校的体育工作的水平。为此,学校领导必须切实加强学校课外体育训练工作的管理,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训练与竞赛时,要实行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确保训练目的实现,并与学校的教育工作有机的集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合力,使得运动员真正成为有用的人才。

其次,运动队的训练还有培养体育人才的作用,所以训练的同时要与学生学习有机合成才是真正的成功。而且,课余体育训练的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周期性的过程。组织者和领导者要采用最佳的手段和方法,使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发挥最大的效益,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从而实现训练的预定目标。

二、课余体育训练管理整体规划

首先,先制订“五年”规划及各学年和学期段具体目标,并且为制定实现这些规划具体实施方案,以保证目标的顺利实现,不断完善队伍内部的管理机制,根据规划落实每个小周期的目标计划,制定小计划的实施方案,落实内容。再运用管理机制方法和手段,合理有效地发挥教练员与受训对象、有关工作人员的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保证各项工作能高效率地顺利进行。

三、课余体育训练管理的内容

课余体育训练管理的内容有很多,简单的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組织规划管理

组织规划管理是体育课余训练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首先制定详尽的“五年规划”,在整个规划当中落实具体学年学期的目标,然后根据具体实施目标制定个运动项目的规划和目标,由此确定运动训练项目和队数,并结合本校师资力量、运动员情况等条件,确定运动训练的项目的目标;其次是要严格选材,兼顾品德、学习与身体条件等相符合某项运动学生,在征求家长和学校同意后,办理入队手续;最后就是组建运动队,课余体育训练的最基本训练单位,训练工作的好坏取决于运动队的建设。

(二)各计划管理

根据学校的规划,各课余体育训练要制定相应目标计划、全年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和课时训练计划。训练计划是训练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训练目标的重要手段,训练计划要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学校要对各计划制定情况进行督察,并对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让计划真正落实到实处,一般每一阶段检查一次为宜。

(三)训练课质量管理

课时训练计划内容主要通过训练课完成,训练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终端目标的实现。训练管理工作首先要抓好训练课的质量管理,学校对训练课提出质量要求:训练的目的明确,训练内容安排得当,训练组织严密,训练方法科学,训练步骤合理,运动负荷适当,因材施教得法,思想教育及时,处理偶发事件得当等。

(四)教练员管理

运动员训练的质量,需要教练员队伍的管理与落实。因此一支高水平的课余体育训练的教练员队伍,是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学校在教练员管理上一定要得当与合理,防止出现教练员的矛盾,一般情况下,可以落实目标对其进行相关考核,对没有实现目标的缓用或不用,只有落实好考评机制才能做得更好。

(五)运动员管理

运动员是运动训练的主体,对运动员的管理主要是:加强思想教育,明确训练的目的,端正训练态度;同样要督促文化课程学习,文化课是学生学习的重点,这是关系学生长远的学习任务,也是搞好训练的需要。对于训练教练员不要只顾及学生运动成绩而忽略学生文化成绩,一般在训练时尽一切可能不影响学生学习;建立运动员档案管理制度,及时记录训练情况等,对个别破坏纪律、违反规章制度或缺课过多的学生要采取管理措施,不能姑息迁就。

(六)科研管理

随着学校体育的发展,体育课余训练的科研水平也在同步发展,这就自然需要教练员的科研水平进行同步提高,但要如何让教练员不吃老本又要提高科研水平,这就需要考核机制的跟上,如教练员需要有训练心得、有读书笔记,在考核中教练员写文章作为加分内容之一,来鼓励教练员多看一些科学杂志等方式来提高教练员的科研水平,这样可以更好提高学校的体育课余训练的质量与效果。

(七)竞赛管理

训练与比赛是密不可分的,训练是为了能在比赛中出好成绩,而比赛是检验训练效果的直观标尺,两者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因此,制定规划中体现年度需要参加的比赛项目,比赛的日程,比赛的目标,把竞赛纳入运动体系之中,让竞赛对教练员评价进行检阅,对于好的进行奖励,都形成一种制度,这样可以更好的提高训练积极性。

(八)场地器材的管理

体育场地器材是训练的物质基础。场地器材的管理主要是建立使用与保管制度,做到物尽其用,提高使用率。首先制定规章制度,器材必须有借还制度,落实到人使用结束后必须还器材,将纳入教练员评价制度中,保证器材的使用,同时场地上在年度计划中要体现出来使用的协调性,保证场地正常使用,不出现相互干扰,这样还能够及时填补易耗器材,保证正常的训练。

(九)加强生活管理

要保证课余体育训练工作顺利进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一定要解决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如:饮水、饮食和卫生等问题,这需要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工作,这时后勤保证十分重要,学校的食堂要创造条件保证运动员的正常饮食,学校的医务室同样也是学生的重要保证,这样教学训练就能顺利进行。

(十)运动员的输送管理

课余体育训练工作的成效,不仅表现在运动成绩方面,而且也表现在对运动队的人才输送方面,现在家长所需要的不是成绩本身,更要关注学生的升学方面,这是目前家长的普遍心理,所以这与前面所说的运动文化方面必须得到保证,才能让家长放心,才能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五、管理工作中必须关注的因素

运动队中教练员拥有管理权力和责任,是教育和引导学生的主体,对学生来说,他们是训练工作计划的执行者。由于,教练员和运动员都是通过集体活动使自己和他人发生关系,成为自身的对象和客体,产生双向作用,教练员们在整个管理系统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和双向互补作用。我们教练员一定要尽可能把训练工作搞扎实,使各方面工作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产生正向交叉效应,使现有的基础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对课余体育训练运动队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加强学生的纪律约束与政治思想工作。现在的学生成熟早、反应快、见识广、思想敏捷、自信心强,但可能认识事物会片面,同样易受环境的影响,防止发生思想情绪的波动,还有一些学生对简单的强制性管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逆反心理而不服管。所以,一方面要运用正面教育激励他们产生起自我约束的概念,形成自我强制的意识;另一方面又要用外部的纪律约束机制迫使他们自我强制自己,自觉地自我约束。这不仅是运动员自身素质提高的标志,这也就是运动队管理成熟的标志。

六、评估奖励

通过评估检验训练结果,发现问题,调节控制训练过程,实现预期训练目标,是管理中常用的方法。因此,学校应根据训练目标要求,确定其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方法,经常开展训练评估,辅以奖优罚劣,以保证训练质量。

课余体育训练领导与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充分调动教练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并且在教学科研、后勤保证等方面予以良好的服务,以保证教练员在训练工作中的主导地位。

课余时间管理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我校一年级和二年级护理专业部分学生。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采用钟燕茹[8]的大学生课余时间管理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该问卷由三部分构成,共35道题。第一部分:基本情况调查。第二部分:护生课余时间管理情况调查,包括课余时间管理意识(用A表示)、课余时间管理规划(用B表示)和课余时间管理控制(用C表示)3个维度,共22个条目。其中A包含3个方面,即时间敏感度(A1)1个条目、主动管理时间(A2)1个条目和课余时间安排(A3)1个条目;B包含3个方面,即目标设置(B1)2个条目、计划优先次序(B2)3个条目、课余时间分配(B3)2个条目;C包含4个方面,即对习惯性拖延的控制(C1)3个条目、对坚持性的控制(C2)3个条目、对内外干扰的控制(C3)3个条目、对条理性的控制(C4)3个条目。第三部分:护生课余时间的拥有情况和支配情况等。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由“非常符合”到“非常不符合”,依次计4~1分,分值越高代表护生课余时间管理能力越好。本问卷Cronbach'sα系数大于0.7,说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2.2 调查方法

2014年9月按随机数字表法抽取一年级和二年级各50%的班级进行整群抽样问卷调查,并由研究者和调查员负责当场发放与回收问卷。共发放问卷615份,回收有效问卷60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89%。

1.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整理和分析。研究者两人为一组进行数据录入与核对,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基本资料。本次调查中,大一护生285名(47.34%),大二护生317名(52.66%);男生39名(6.48%),女生563名(93.52%);年龄18~22岁,平均(19.75±0.84)岁;打算继续深造的440名(73.09%),不打算继续深造的162名(26.91%);学生干部238名(39.53%),非学生干部364名(60.47%);农村护生500名(83.06%),城镇护生102名(16.94%)。

(2)大专护生课余时间管理意识、课余时间管理规划和课余时间管理控制3个维度的得分分别为(8.34±1.35)分、(19.21±2.09)分和(29.83±3.92)分,课余时间管理总分为(57.38±5.19)分。

(3)大专护生课余时间拥有情况见表1。

(4)大专护生课余时间管理能力满意度调查显示,57.1%的护生为一般,22.8%的为满意,而非常满意的仅为2.4%;对是否有必要加强课余时间管理指导的调查显示,72.2%的人认为有必要,14.6%的人认为没必要,无所谓的人占13.2%。大专护生课余时间管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受朋友、同学、室友影响的占72.6%,受学校、学院组织的教育活动影响的占52.2%,受班级活动影响的占34.2%。

(5)影响大专护生课余时间管理因素的得分见表2。

(6)护生大专毕业后打算继续深造者与直接就业者课余时间分配情况见表3。

3 讨论

3.1 大专护生课余时间管理能力现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大专护生课余时间管理意识、课余时间管理规划与课余时间管理控制3个维度的得分分别为(8.34±1.35)分、(19.21±2.09)分和(29.83±3.92)分,课余时间管理总分为(57.38±5.19)分。说明大专护生的课余时间管理意识尚可,但总的课余时间管理能力、课余时间管理规划和课余时间管理控制能力均处于一般水平,这与毕瑞的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由表1可见,周一至周五,44.02%的大专护生课余时间在5小时以下,而周六至周日课余时间在5~9小时的护生占55.82%,9小时以上的仅占27.91%,而钟燕茹[8]对其他专业高职生的相关调查显示,周六至周日,课余时间在9小时以上的就占49.70%。在本调查中,57.1%的护生对自己的课余时间管理能力满意度为一般,且72.6%的护生课余时间管理是受朋友、同学、室友的影响,护生中72.2%的人认为有必要加强对课余时间管理的指导。有研究表明,大专生比中专、本科和研究生对时间的管理意识高,但对自己时间管理能力缺乏应有的信心[9],这可能与其需在短时间内学完大量的课程却缺乏科学的管理时间的方法和技巧有关。

3.2 大专护生课余时间管理的影响因素

3.2.1 性别对课余时间管理的影响

由表2可见,女生在主动管理时间、课余时间安排和计划优先次序方面的得分比男生高(P<0.05)。在调查过程中有男护生表示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满、学习没动力、大学生活散漫、无目的与计划性,这可能是导致男、女护生课余时间管理有差别的原因。袁湄[10]在其研究过程中也发现女生对待大学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于男生(P<0.05),因此女生对课余时间的管理相对有目的性。

3.2.2 年级对课余时间管理的影响

本研究表明,大一护生的时间敏感度得分、主动管理时间得分、课余时间管理意识总分、目标设置得分、课余时间管理规划总分、对坚持性的控制得分和对合理性的控制得分高于大二护生(P<0.05),但课余时间安排得分和对习惯性拖延的控制得分大二护生高于大一护生(P<0.05),其余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可能与大一护生刚步入大学,还习惯于高中紧凑的时间分配有关。大学课余时间主要用于发展护生的兴趣爱好,提高自身综合能力,而高中课余时间多半被学习挤满,再加上大一护生对大学生活充满了好奇与兴趣,而大二的护生则学习倦怠,对课余生活没有计划[4]。[11]

3.2.3毕业后打算继续深造与否对课余时间管理的影响本研究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毕业后打算继续深造的护生时间敏感度得分、主动管理时间得分、课余时间管理意识总分和目标设置得分高于毕业后直接就业的护生(P<0.05),这可能与毕业后想继续深造的护生成就动机高有关。表3数据显示,毕业后想继续深造的护生在课余时间选择专业学习、自习的有55.45%,选择课外阅读的有54.55%,而毕业后直接就业的护生选择以上两项的分别占35.80%和45.06%,两者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与金春权[11]的研究结果“成就动机与时间管理倾向呈正相关(P<0.05)”一致。

3.2.4 学生干部与否对课余时间管理的影响

由表2可见,大专护生中学生干部的时间敏感度得分、主动管理时间得分、课余时间管理意识总分、目标设置得分、课余时间管理规划总分明显高于非学生干部(P<0.05),但课余时间管理控制总分和课余时间管理总分与非学生干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课余时间安排得分、课余时间分配得分、对习惯性拖延的控制得分方面,学生干部比非学生干部低(P<0.05),即学生干部拖延情况明显,这与樊士德等[12]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可能与学生干部在课余时间不仅要学习,还要处理学生工作,时间相对非学生干部更为紧迫,为了完成学习和学生工作,平时对课余时间敏感度高、有主动管理时间的意识、对课余时间较有规划有关。而护生拖延控制水平受时间和精力的影响,杨肖[12]的研究结果表明,担任学生干部必然造成拖延水平的提高,且与工作的繁杂程度呈正相关(P<0.05)。

3.2.5 生源地对课余时间管理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表明,城镇护生对坚持性的控制得分、对条理性的控制得分、课余时间管理控制总分、课余时间管理总分均高于农村护生(P<0.05),这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1]。分析原因可能是城镇生活竞争激烈,护生从小就需要参加各种培训班,而农村的生活较为安逸,护生接受的教育更简单,因此导致城镇护生与农村护生的课余时间管理能力有差异。

综上所述,大专护生对课余时间管理具有较高的意识,能够意识到课余时间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时间管理方法和策略,其课余时间管理规划和控制方面表现为计划性较差、目标不够明确、不善于规划课余时间、对课余时间管理的执行力和控制力弱、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容易中断等。因此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大专护生课余时间管理的指导,为护理事业培养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毕瑞.大学生课余时间管理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3(1):69-72.

[2]杜晓新,冯震.元认知与学习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张志杰,黄希庭,凤四海,等.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相关因素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1(6):649-653.

[4]周文忠.大学新生课余时间管理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5]Gabriele Oettingen,Heather Barry Kappes,Katie B Guttenberg,et al.Self-regulation of time management:Mental contrasting with implementation intentions[J].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2015,45(2):218-229.

[6]Punhagui,Giovana,Chiment觔o,et al.Self-Regulation in the Learning Process:Actions through Self-Assessment Activities with Brazilian Students[J].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udies,2013,6(10):47-50.

[7]马红霞,程淑英,赵阳,等.时间管理心理干预对医学院新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8):1191-1192.

[8]钟燕茹.发达地区高职生闲暇时间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3.

[9]同雪莉.高校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因素及辅导建议[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172-174.

[10]袁湄.大学生时间管理行为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11]金春权.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以延边大学为例[D].延吉:延边大学,2014.

我的课余时间有十条命 篇7

第一条命,我要用来读书,读我从未读过的书。看到现在图书馆里“书山书海”,睁圆眼,直起腰,找图书,阅画报!发奋读遍天下书,立志识遍天下字。

我喜欢踢足球,看运动员在运动场上左传右射,心里十分崇拜。我的第二条命就用来踢足球吧!踢起球来如风呼啸,左传右射好生快乐!我的第二条命还真是过得精彩呀!

玩完了,书也看了,该写作业了,我的第三条命就用来写作业吧!快考试了, 可偏偏这时老天不开眼,下起了鹅毛大雪。我又想复习考出好成绩,又想下楼去打雪仗,心里好矛盾。我的一条命用来写作业,别的命就可以玩了。

现在信息化了,科技化了,我们的负担也越来越重。课程越来越难,不上些课外辅导班,很难跟上节奏了。唉,谁让现在的课程那么难呢?我的第四条命就用来上课外辅导班吧!

第五条命还真是好命呢!祖国瑰丽, 名山大川竞美,无数好汉为之折腰。江山如此多娇,我的第五条命就用来游览名山大川吧!

爸爸妈妈为了这个家不知道花费了多少心血,流了多少汗,还要为我操劳。我的第六条命就用来做一个有孝心的好孩子,为父母减轻负担,帮助父母做些家务活。

火车呜呜呜,飞机呼呼呼。我的祖国政策好,科技脚步快如飞。第七条命就用来研发技术吧!

中华有神功,男儿当自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当这几句话响起时,我有一种想当武林高手的欲望。是啊!少年强则国强,我的第八条命就用来练武功吧!

第九条命我要用来看云起云消、花开花落。好好过日子,好好听声音,好好看事物,感受一下生活的美好。

我还要留着一条命,一条备用命,是留着在紧急时刻用的。这也是一条十分有用的命,俗话说“有备无患”嘛!比如第五条命没去过的地方,这条命就可以替第五条命完成使命了。

课余时间管理 篇8

1、当代电子产品对大学生的影响

首先, 当代大学生谁的手上不是有台笔记本、多功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有空的时候多数人都窝在寝室玩游戏、看电视剧、上网聊天, 一眨眼时间也就流失了, 却浑然不觉。据反映, 若平时有聚会的时候, 一桌子的人并不聊天、交流, 而是各自低头玩手机、刷微博、刷人人, 聚餐的人际交往意味也就变了, 现在出现的网络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已经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于自己课余时间的自主支配。

电脑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替代的学习、通信和娱乐工具, 互联网也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媒介。对于上网目的的调查中, 娱乐占主要部分。很多人上网是为了聊天、娱乐, 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互联网的弊端。其次是为学习、工作、搜集信息。互联网信息多种多样, 解决工作, 还有学习遇到的一些问题也很快捷。网络的信息性、便捷性为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占据了大部分的课余时间, 有的人甚至对网络已经产生了严重的依赖症。

2、高中到大学环境转变带来的影响

我们进入大学的时候, 正是经历过压抑烦闷的高三, 踏入大学的我们很快得到了释放, 我们犹如刚被从笼子放出的小鸟, 兴奋的不知道该往何处飞, 沉迷于各种玩闹, 忽略了学习。因此, 当一进入大学, 很难从放松的状态再回到学习的状态, 加上大学的生活丰富多彩, 我们每一样都想尝试, 因此造成课余时间利用不够充分。因此并没有养成充分利用自己课余时间的和安排好自己的课余时间的习惯。

3、大学学习情况和氛围的影响

(1) 大学的学习讲究的是自觉, 并没有老师像高中的一样每次来督促你学习、复习和预习。所以有些同学就很难适应, 因为习惯被人管着, 因此很多人就忽略主动利用课余时间来学习需要的专业知识。 (2) 能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反馈的人特别少, 很多学生下课以后就忘记了老师所讲内容;对待课后作业基本上一半以上的同学会先做作业, 有问题再翻书去去看, 也仅仅是参考书看一下, 答案抄一下, 并不会多加思考, 有超过半数的同学会选择直接抄袭作业上交。课余时间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是主要原因。 (3) 大学生听课状态, 根据大学任课老师反映, 能认真听讲的学生约占四分之一, 大部分学生上课玩手机、睡觉、吃早点、聊天, 能认真听讲的学生集中在教室前一排, 并且也时常有变换的情况。同时, 期末的时候才会有同学选择只听与考试相关的“重点”知识。 (4) 同时, 一般成绩稍微名列前茅的同学学习也仅仅是为了奖学金, 并不是说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课余

摘要:进入大学后学习时间更加自由, 随着课余时间的增多, 大学生们对时间的安排趋于多元化。对此,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组以90后为对象, 课题组成员分别在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河北大学、暨南大学八所高校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由此进行分析影响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安排的因素和一些建议以及思考, 旨在增强大学生能够合理的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的管理能力, 对自己的课余时间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然而调查结果并不尽人意, 大学生对自己的课余时间的认识并不充分, 大多数人认为比较空虚无聊, 而直接相关的原因就是没有合理安排好自己的课余时间;而恰恰相关的是课余时间的合理安排是影响大学生对大学生活及自己的课余生活满意度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课余时间管理 篇9

体育事业和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发展, 以及社会对学校体育的重视, 要求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应注重学生运动技能的全面发展, 发现和培养优秀后备人才, 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 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 坚持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高中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后备人才, 学校的主要工作都是围绕高校升学考试这个中心。而体育人才输送也是其中一部分, 对他们的培养需要利用更多课余时间。

课余训练是学校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校课余训练丰富多彩, 有篮球队、排球队、足球队、木球队和田径队。这些训练队在各种比赛中都取得了相对较好的名次, 是我校的一个亮点和窗口。但在进行课余训练时确也存在一些无法回避的实际问题。如体育特长生来源, 训练时间的安排, 如何协调训练与文化课学习之间的关系, 参加各种比赛后如何对学生进行补课。上述几个问题如不能解决好就无法搞好课余训练。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并整理银川高级中学课余训练和运动竞赛工作的有关资料。

2、访谈法:

采用访谈方式, 向银川高级中学有关教师和学生 (体育生) 了解课余训练和运动竞赛工作的基本情况。

二、我校课余训练管理体系现状

1、人才的发现与培养

(1) 准确选材, 为训练打下良好基础

由于我校是一所新型寄宿制现代化综合农村中学, 特殊环境和体育尖子的实际情况决定了对于文化课成绩不甚理想的体育尖子生无法进入我校就读, 且由于“九年制义务教学”阶段的课余训练并不正常进行, 从而大大减少体育人才的选择范围, 同时增加了选材的难度, 而具有一定发展前途的学生是客观存在的, 因此在人才选择过程中我校采用了以下方法。首先, 大力搞好宣传工作, 让基层学校了解我们的需要, 并加强交流, 使基层学校愿意把优秀的学生输送到我们的学校。如主动承担兴庆区的各项球类比赛, 使基层学校的学生能够直观的了解我校的体育设施和硬件, 并在期间安排我校训练队的训练表演, 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良好的体育环境对其体育训练的重要性。其次, 对人才的来源进行跟踪了解, 平时加强对各乡镇中小学的观察, 及时发现有体育潜力的人才, 并对其跟踪, 在其发展中给以指导, 以至达到培养的要求。最后, 在已有的学生中发现和培养, 通过体育课、学校运动会、各项小型竞赛、身体素质测试, 查阅新生档案等方法, 及时发现人才, 正确引导, 使其投入到课余训练中来。

在选材中要通过初选、复选、终选三个阶段。所谓初选, 就是通过发放推荐表到各个初级中学, 目的在于如具备特殊身高、特殊运动能力等的学生能够及时选拔出来。复选在初选进入以后的学生, 先到我校进行为期一星期的集训, 通过对体育尖子和训练状态进行评价与诊断, 以促进体育选材的科学性。例如:100米速度很快, 但协调能力, 柔韧性很差, 这种学生技术动作较难掌握, 以后改项目较困难, 所以选材重视全面性。终选时要参考中考成绩, 文化成绩也要在普通中学入取标准的百分之八十左右, 否则拒之门外。

(2) 调整项目结构, 合理安排转项

在吸收参训人员之前, 对已有的人员进行整体分析, 在保持传统强项的基础上, 发现自己的弱项, 以补充不足。对传统项目抓好后备人才的培养, 使该项目能够成为自己的拳头项目, 在每一次比赛中成为主要得分的项目, 并能起到带头作用。

2、教练小组与训练计划

(1) 拥有一批优秀教师队伍

对于课余训练来说, 在诸多因素中, 最重要的莫过于人, 莫过于能够承担课余训练的教练员。作为核心的指导教师队伍是提高课余训练水平的关键。我校对训练队配置的教练水平和经验都相对较高。指导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能力是决定指导水平的主要因素。俗话说:没有压力, 就没有动力。我部采用竞争上岗制度, 能者上, 庸者下。学校也对带队成绩突出的教练员进行考核及奖励。通过师生努力, 我校已成为宁夏少数民族传统项目训练基地、宁夏田家炳篮球运动学校 (全国男篮甲A“新疆广汇篮球俱乐部”青少年篮球培训基地) 、银川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

(2) 合理运用周期性训练原则

训练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进行分组指导, 每一学期开始就制定详细的计划, 每周还要及时填写反馈信息。针对参训人员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 制定出学年训练目标以及每一阶段的训练计划并在训练过程中严格执行, 并且不断完善。

对新参加训练人员有详细的训练计划, 高一年级学生一般以发展基本身体素质为主要目标, 为发展专项作好准备。身体素质项目以体育高考的四项素质作为参考依据, 从速度、力量、耐力、协调等全方面加以考虑。高二年级应尽快选择主攻方向, 并结合比赛的实际需要选择副项。对于体育高考的学生主要以文化课学习为主, 体育高考的目的是为了考取更好的大学, 从近三年的体育高考考试情况来看, 上线率达到60%左右。

训练时间的安排以不影响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为前提, 关键在于坚持常年训练, 不搞突击性的赛前训练。暑假期间还与少体校挂钩, 引进少体校训练方法、手段, 目的在于教师与教练, 学生与少年运动员相互交流, 共同提高, 这也列入常年课余训练计划内。

3、严格管理与全面关心

(1) 加强运动员的思想教育

由于参加训练人员的个性比较突出, 在比赛上的轰动效应, 会使一部分学生产生自大和散漫的情绪。训练课是一堂正规的教与学的教学过程, 必须有严格的规章制度, 以保证训练的正常进行。训练队的队员每隔两周都要上交一份训练心得, 这样能使教练员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 以便及时调整和处理出现的相关事宜。让学生认识个人的成绩和力量只有和集体结合在一起才能体现出来, 而集体的荣誉也需要我们每一个成员共同创造。

(2) 加强学习和生活上的照顾关心

由于体育专业学生的文化课的成绩总体水平总体低于学校的其他学生, 又会使学生对文化课学习产生畏难情绪。我们除了从精神上鼓励之外, 还安排对学生平时文化课的补课和因参加比赛造成的脱课的补课。特别在重大比赛后都予以妥善解决, 对报考体育专业而文化课较薄弱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由此学生由于训练与比赛影响文化课的学习思想顾虑得到基本解决。

学校每学期还对在体育训练及比赛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奖励, 制定体育特长生奖学金评定方案。受奖学生由训练队教练员提名, 经体育部审核报请学校审批, 且受提名学生需接受以下几方面的考核, 考核成绩靠前的学生方有机会获得奖励。具体考核如下:⑴文化课成绩, 占20%。⑵训练态度, 占20%。⑶纪律表现, 占20%。⑷运动技能提高, 占30%。⑸是否是训练队 (球队) 的主力队员, 占10% (市级及市级以上比赛) 。经过上述五项考核后评选出一至三等三个层次奖学金。这些优秀体育学生将享受学校为体育特长生设立1600元至800元/每学期每人的奖学金。除此之外, 学校还统一发给体育训练队的学生澡票、食堂特意为体育生开小灶, 多角度来方便每一位训练学生。在训练课上, 教练员一视同仁, 对所有队员都严格要求, 对于优秀队员更是严格, 以优秀的个体带动全体, 使优秀队员更优秀, 其他队员学有榜样, 共同出成绩。

4、近年来通过这种训练模式各训练队所取的成绩

木球在2003年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取得第一名, 男子篮球在2008年全区中学生运动会中取得第一名。男子足球在2009年全区中学生运动会中取得第一名, 等等。

三、对策与建议

1、抓好体育特长生高考升学率是学生参加课余训练的动力。

2、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和后备人材的培养是提高课余训练水平保证。

3、学校的课余训练应首先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一定的成绩后才能扩大影响, 提高课余训练在学校中的地位。

4、抓住当前实施素质教学的大好时机, 大力宣传学校开展课余训练的意义, 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课余训练。

摘要:中学课余训练是一个完整、复杂、多层次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校以文化课学习为主, 课余时间的训练, 其训练特点既不同于高水平的专业队, 也有别于少年体校。因此, 探索课余训练的规律性, 构建符合中学实际的最佳模式, 是迅速提高运动成绩的有力措施。本文归纳和阐述了我校课余训练的管理体系现状及存在的一些无法回避的实际问题和采取相应的对策。

课余时间管理 篇10

社会转型时期,教育政策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调节和整合功能。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人们对校外活动和课外活动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深。本研究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城市居民子女的课余生活安排情况为研究内容,通过二者的对比,希望更多地关注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当今的教育现状和社会公平等方面的。

二、正文

1.城市公共资源的利用

课余时间对公共资源的利用程度不一,相对于城市孩子来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对城市公共资源的利用率较低,且活动地点过于单一,缺乏科學的指导。

在对其课余时间活动内容、活动地点以及其家周围公共设施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城市家庭子女的周末课余时间一般都会参与一些兴趣班的培训,例如器乐班、舞蹈班、演讲班等,锻炼综合素质,另外,再对其深度访谈时发现大部分父母会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同孩子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反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大多数孩子课余时间最长用来复习课本知识,其次是看课外书,娱乐活动以看电视为主,活动地点除了在家之外,主要以商店超市、同学朋友家中以及户外绿地为主,而“你家附近是否有以下设施”的选项结果显示(如图四),其居住地附近主要以学校、公园、商场为主,学校为必要性设施,除上学期间很难对其开放,而超市商场和公园就与其活动方式相对应,博物馆、图书馆等具有教育意义的设施极少。在对其深度访谈的过程中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子弟的户外绿地活动基本都以当下电视流行的且易学的游戏为主,竞技性、娱乐性较强而缺乏益智性和知识性,虽然为其提供了消遣娱乐的方式,但实际教育意义较小,缺乏科学指导。另外,虽然其家附近不乏公共交通,但由于其年龄较小,家长不放心等诸多因素而限制了他们的出行,从而也限制了其活动的场所。

2.节假日的课余时间安排

“节假日期间一般去哪里”选项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城市居民子女来说,节假日是认识世界,增加与父母的交流的重要时期。大部分父母会陪同孩子回老家,旅游。即使是留在北京家中的孩子,在深度访谈中也发现他们会经常与父母在市郊的一些地方玩耍。几乎没有父母会把孩子留在学校或其他看护场所。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虽然大部分学生节假日也与父母回老家或留在北京的家中,但在进一步调查中,我们发现,其实际情况与城市孩子完全不同,父母对于孩子的安排更多的仅考虑到安全性而非如何丰富孩子生活。一般来说,是否回老家主要由家乡的远近以及父母职业来决定。一般来说,家乡在山东、河北、河南距京较近的地区的孩子会选择在节假日回家乡,四川、安徽、云南等地的会选择留在北京。与城市孩子相比,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很少有参加夏令营、外出旅游的机会,即使旅游也只是北京市郊的出行成本较低的区域。一方面,留在北京家中安全性较高但同时也减少了其接触社会、了解世界的机会。

通过对比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学生们的课余时间是否能够充分的利用起来,可以看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对于课余时间的抵触,可能是由于他们在课余时间的活动没能够好好的安排。

3.课余时间安排的自主性

由于在课余时间没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则课余时间也就是多余的。相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来说,城市居民子女在课余时间安排上面有更大的自主权,同时,再对其进行深度访谈中发现,城市居民子女的课余时间安排的自主权是在一定的科学指导下的,家长更倾向于培养、引导而非强制,从而使其能够在科学的引导下自主的选择课余活动的形式,而外来务工人员对于子女的课余时间安排更多地采取强制的态度,或是一种隐性的强制。在深度访谈中我们发现,许多孩子会在课余时间帮父母照看弟弟妹妹,或看守店铺,这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典型的家庭模式下一种隐形的强迫,是暂时很难进行改变的。

同时,通过比较也看出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城市居民子女所享受资源的差异——“不平等的童年”。

三、讨论

课余时间管理 篇11

1 制度简介

1.1 组织管理制度

由实验教师总负责, 下设7名值班护生组长 (每日1名, 由各个班级的护理课代表担任) , 每班每组设值班护生1名 (实训时一个班分为两组, 分别在不同的模拟病区练习) , 从而实行实验教师、值班护生组长、值班护生三级管理制度。此外, 值班人员需按时填写值班牌 (值班牌包括日期、时间、姓名、联系方式等项目) , 以保证责任到人。

1.2 练习制度

护生必须服从实验教师及值班护生管理, 穿戴整齐, 保持病区安静, 爱护病区内一切设施、仪器、物品。病区内一切物品专供学习、练习使用, 不得外借。

1.3 值班制度

模拟病区练习开放时间一般为每天16:30—21:30, 周六14:30—21:30, 周日全天开放。设立值班制度, 培养护生的时间观念, 增强其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意识。

1.3.1 值班护生职责

实验教师每周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班级实训练习课程表, 各班不得擅自调课, 如需请假由各班值班护生提前与教师联系。值班护生负责检查进入模拟病区练习操作的护生仪表、着装是否符合医院要求, 不符合要求者不得进入;每30分钟巡视模拟病区一次, 并督促练习护生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能给予护生正确的护理技能操作指导;操作结束后, 组织其他护生将物品按类别摆放, 保持物品清洁、整齐, 以便随时取用。

1.3.2 值班护生组长职责

值班护生组长负责协调各班关系, 督促值班护生履行岗位职责, 并承担全体护生的管理、护士站物品管理及各模拟病区管理工作。带领值班护生巡视病区、填写交班报告及测评结果。操作结束后带领护生关好门窗、水、电。

1.4 交接班制度

1.4.1 物品交班制度

每一个模拟病区应固定配备大量的操作物品, 包括金属类、搪瓷类、橡胶类、玻璃类、塑料类、布类等, 为了防止病区之间物品的流动或带出模拟病区, 特制订物品交班制度, 每一个病区都有固定的物品交班本, 分别记录着每一类物品的名称及数量。值班护生必须提前15分钟到岗与上一班值班护生一起进行检查、清点并记录签名。值班护生组长还要交接模拟病区大门钥匙, 检查各病区物品交班情况。同时, 清点护理站用物, 如电脑、对讲装置等其他公共设备。

1.4.2 书面交班报告

交班报告由值班护生组长负责, 并与值班护生一起完成, 主要记录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护生练习操作的情况、操作物品的使用情况、师生之间相互沟通及值班护生自我测评情况等。交班报告在提高教学管理质量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有利于护生文字表达能力的提高。

1.5 赔偿制度

护理工作有其特殊性, 需要注意培养护生的慎独修养, 同时培养护生严谨的工作作风, 要使护生明白, 护理人员任何危害护理工作的行为, 都应该负赔偿责任。在操作过程中, 不慎损坏物品时要敢于承认, 由教师按情节轻重酌情让其赔偿。

1.6 教学评价

1.6.1 值班护生评价

护生对各自班级的操作、纪律、卫生、物品使用等情况进行自查、自考、自评, 每次操作结束前, 由值班护生组长带领值班护生进行班与班公开测评, 对不符合要求者督促其立即改进, 并在交班本上记录签名。

1.6.2 教师评价

建立“查房制度”。实验教师负责“早查房”, 查阅护生病区交班本, 并给予书面评价。组织值班护生进行下午“查房”, 评出优胜班和不达标班, 并在模拟病区白板上公开测评结果。这样做培养了班与班之间的竞争意识, 经过一段时间的测评, 每个班级都达到了预期目标。

2 体会

护理实践教学基地———模拟病区是护生从学校过渡到临床的中间场所[2], 通过实行护生课余时间模拟病区自主管理制度, 做到责任到人, 充分利用了模拟病区的现有资源, 解决了以往资源浪费、护生技能训练时间少等问题, 同时也促进了对护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笔者体会如下。

2.1 提高了护生的学习能力

通过让护生自主管理实训练习, 使护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求知, 护生既掌握了未来岗位所必须掌握的操作技能, 了解了临床工作环境, 也提高了护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了护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2 提高了护生的管理能力

角色管理体现责任和管理效果, 模拟病区管理制度的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重要途径[3]。选拔成绩优异、责任心强的护生担任值班组长和值班护生, 赋予他们管理者、领导者、联络者、监督者等多种角色, 无形之中强化了护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 给护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 护生自觉组织和管理病区, 互相监督, 提高了自身的管理能力。

2.3 促进了教学管理工作的改进

护生在模拟病区经过一段时间的自主管理练习后, 对教学管理有着各自的想法, 通过讲、写的方式与相关负责教师积极沟通。经过多次交流, 教师对护生提出的独创性见解给予充分肯定, 并对教学管理工作及时进行改进, 使模拟病区管理制度更趋完善。

摘要:实行护生课余时间模拟病区自主管理制度, 充分利用模拟病区的教学资源, 以满足护生技能训练的需要, 提高护生综合素质, 促进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护生,课余时间,模拟病区,自主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张洪燕.模拟病区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重要性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 2010 (27) :123-124.

[2]赵丽华.从护理质量管理到模拟病区管理[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26 (3) :95-96.

上一篇:患者中心设计下一篇:农产品网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