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余文化

2024-05-15

课余文化(精选12篇)

课余文化 篇1

为了提升我国在校学生的身体素质, 指导各类院校开展各类形式的体育活动, 我国教育部制定了《关于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水平》的指导性文件。我国职业高中也应根据这份文件的实施要求, 在完成文化知识课程的基础上, 开展一些受学生欢迎的体育课程, 排球就是其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作为一门体育运动, 排球课程的顺利开展, 需要学生花费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课余训练, 这就会占用一定的文化知识学习时间, 故此, 我国职业高中如何正确处理好课余训练与文化学习之间的关系, 就需要进一步研究。

一、排球课余训练对文化课程学习的影响

我国职业高中在校学生的主要任务, 还是文化课程的学习, 排球项目是一门辅助课程, 排球课程的课余训练, 就会占用一定的文化知识的学习时间。

1.文化课程的重要性。学生在职业高中中, 这三年的学习阶段, 最重要的任务还是在于文化课程知识的学习, 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 来拓宽知识视野, 为以后他们接受高层次的教育做好基础性准备。相对而言, 进入职业高中的学生, 他们文化课程的基础相对薄弱一下, 加之毕业阶段他们仍需要面对高等院校的入学考试, 学校和教师的根本任务, 还是加强文化课程教育, 只有顺利完成相关课程学校的前提下, 学校才会抽出时间来安排相应的辅助课程。

2.排球课余训练对业余时间的要求。职业高中的三年学习时间, 是这些学生人生中的关键时期, 他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个人喜好, 选择相应的学习科目, 然后进入相应的高等院校学习, 排球就为这些学生提供了一条职业发展途径。接受排球训练的学生, 有了一定的排球基础, 他们就可以进入相应的体育院校学习, 或者是选择排球运动专业, 为我国排球事业的人才培养做好金字塔。根据排球训练规律, 每位学生每天至少需要花上2小时左右的时间进行课余训练, 这就占用了他们一定的学习时间, 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正确处理好排球课余训练和文化课程学习的时间安排。

二、排球课余训练与文化课程学习的关系

从本质而言, 排球仍是一门课程, 这门课程与文化知识的学习并不矛盾, 而是相辅相成的, 根据教学规律, 高中阶段的每门课程都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关联性。对学生而言, 排球课余训练与文化课程学习之间, 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受益关系。

1.文化课程是排球课余训练的前提。一些学生进入职业高中之后, 由于他们初中阶段学习基础就差一些, 再学习高中阶段的知识, 就显得更为吃力, 故此, 这些学生就选择其他的项目, 来规避文化课程的学习难度。这种做法是科学的, 但有些学生过犹不及, 误认为只要练好排球就行, 对文化课程的学习就敷衍塞责。这种想法就大错特错, 毕竟文化课程是排球课余训练的前提, 每位学生都应在文化知识课程上花费一定的功夫, 高等教育入学考试, 还是以文化知识为主。

2.文化课程有助于提升这些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由于我国运动与人才的培养, 主要采用的是体教分离的模式, 导致了一些运动与文化程度不高, 缺乏一定的人文素养, 这种现状就使得部分运动员在赛场上有时会出现过激行为、或难以约束自己的言行, 前段时间鲁能足球俱乐部队员与裁判发生的不愉快事件就是一例。运动员群体加强文化课程教育, 已是势在必行。职业院校对选择排球训练的学生加强文化课程教育, 可以培养他们的情商, 是文化课程与体育业务训练有机结合的积极尝试, 通过文化课程的学习, 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为他们以后的职业发展做好文化铺垫, 为我国培养出合格的排球储备人才。

3.排球课余训练有助于提升文化知识的学习效果。适量的运动、科学的放松是高中阶段文化知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每天都应处于一定的时间, 来从事必要的体育运动, 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对这些学生而言, 进行排球课余训练, 不仅仅是一种体育锻炼, 除了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之外, 还有助于他们缓解学习压力, 提升文化知识的学习效果, 真正做到了劳逸结合、一张一弛, 也是适合现在教育和学习规律的授课方式。

三、排球课余训练与文化课程学习有机结合的实施策略

通过上面的论述, 可以看出, 职业高中内, 学生从事排球课余训练与文化课程学习并不冲突, 这两项活动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故此, 我国职业高中和相关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种关联性, 采取一些有效措施, 实现排球课余训练与文化课程学习有机结合。

1.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一些职业高中出于高考成绩的考虑, 就过于强调文化课程的重要性, 忽视其他项目的开展, 殊不知这种做法过犹不及, 以排球为代表的体育训练内容对学生文化知识课程的学习有着一定的帮助作用。排球课余训练和文化知识学习互有帮助, 职业高中阶段开始的排球课余训练, 是培养国家排球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阵地, 故此, 作为学校领导和体育工作管理者, 要加强对这项运动的认识, 充分理解后备人才对促进排球运动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 使其发展制度化和科学化。

2.实施体教结合的学习训练模式。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离不开各类学校排球项目的教学与训练。我国职业高中的排球教育与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的联系, 只有推行体、教结合模式, 才有培养后备人才的土壤。职业高中推行的排球课余训练就是体教结合的一种积极尝试, 相关学校应排除一切干扰, 坚持开展这种学习模式, 优化过程管理, 为相关机构的业务操作提供借鉴作用。

3.积极实施教学改革。我国职业高中针对排球项目的开展, 应实施教学改革, 采用训练体制与教学体制相结合的工作模式, 采取不同的教学安排, 做到既符合训练规律又符合教育规律。其次, 采用独立编班或分班教学方式, 针对性地教学和因材施教, 有利于学生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总之, 我国职业高中针对相关学生开展的排球课余训练, 与他们文化课程的学习并不冲突, 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文化课程的学习效率, 排球课余训练也为他们以后的职业发展提供了路径, 这种做法应该继续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1]张兴林.我国排球后备人才现状调查[J].体育文化导刊, 2011 (8) .

[2]王忠.简析高职体育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J].体育教育, 2013 (11) .

课余文化 篇2

学校:______专业:_____性别:◎男◎女

亲爱的同学,你好!我们正在对大学生课余精神文化生活情况开展调查研究,通过此项调查及实际考察来分析研究在校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及为在校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课余精神文化生活环境。希望你能协助我们完成这份问卷,因为你的协助对于我们这次研究是至关重要的。(注:标有“◎”符号为单选,“□”多选,在所选项上打√)

1、你们每周的课时是多少?

◎20节以下(包括20节)◎20─30节(包括30节)◎30节以上

2、你认为大学课余时间更多应花在:

◎学习◎娱乐◎锻炼交际能力 ◎了解社会 ◎其它

3、你有参加了以下的那些群体或组织,如果有请选择?

□社团□老乡会□爱好者学会□学生会□志愿者协会□联盟□其它

4、你是否在校外打工?

◎是◎否

5、你参加学校的勤工助学岗位?

◎是◎否

6、你喜欢看的书?

□文艺百科□科幻□中外名著□漫画□言情□武侠□专业相关□其他

7、你经常上网吗?(如果有继续7、8、9小题,无调至第10题)

◎经常◎有时◎很少◎从不

8、你一周的上网时间?

◎低于3小时◎5小时内◎10小时内 ◎20小时内 ◎28小时内 ◎更多

9、你上网做什么?

□聊天□查资料□游戏□购物□浏览网页□看新闻□购物□炒股□其它

10、你比较容易接受的体育锻炼是:

□篮球 □足球 □网球 □游泳 □保龄球 □乒乓球 □羽毛球 □其它

11、你周末做什么?

□逛街 □看书 □陪朋友 □在宿舍 □旅游 □上网 □户外活动□其它

12、你觉得学校图书馆能满足你的需求吗?(由第10小题有选了“看书”一项者完成)

◎完全可以 ◎基本可以◎不能满足◎完全不能

13、你有参加过学校或学院组织的大型文体活动吗?

◎有◎没有

14、你是否经常去参加学校的公益讲座?

◎经常 ◎偶尔 ◎从不

15、你有特意上网关注某个人或某方面的讲座吗?

◎经常 ◎偶尔 ◎从不

16、班上是否经常组织班级同学参加活动?

◎经常 ◎很少◎从不

17、宿舍、班级之间是否经常组织联谊活动?

◎经常◎很少◎从不

18、选出三项你认为在校大学最重要的性格和品质:

□勇敢□幽默□守纪律□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机智□

认真□有礼貌□听话□勤奋□虚心□坚持□敏捷□独立□稳健□乐观□执着□热情□创新□责任□感恩

19、请谈谈你对大学的认识?

课余文化 篇3

1 提出问题

课余训练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青少年运动后备人才的主要途径。但是,由于人们对课余训练的理解、认识程度、责任心、责任感不尽相同,在“锦标第一” 既定利益的驱使下,学校往往只注重学生运动员的课余训练,忽视文化教育,致使课余训练与文化教育严重分离,最终使有一大部分的体育生因为文化成绩太低在升学时被拒之高校大门没能实现大学梦想,使一些有天赋的苗子过早地离开自己喜爱的运动,受此影响,不仅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愿参加训练,就连有的体育专长的学生也会退避观望。本人就如何处理课余训练和文化学习的关系提出自己看法,让更多的人参与课余训练,以便打造宽广的体育人才基础。

2 分析问题

体育与智育本来是不矛盾的,课余体育训练和文化学习应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但由于不少学校领导、老师未能正确认识两者关系,导致两者存在矛盾,主要表现在: 其一,学生运动员平时管理处于“盲点”;文化课教师轻视运动队学生的文化学习,认为“他们是练体育的,只要把体育练好就行,考体育大学又不要很好的文化成绩”,以至平时管教辅导他们较少;更有的学校领导为了“锦标第一”而采取拔苗助长强调教育,学生运动员训练第一,忽视全面发展;其二,带训的教师(体育教师兼职指导学生课余训练)以学生的训练出成绩、比赛拿名次为重任。虽然他们也时常叮嘱学生要加强文化学习,然而对其文化成绩的提高,却心有余力不足只是在口头上说说而已。实际训练中却无具体手段将学生文化成绩与运动成绩的提高合二为一。其三,部分学生产生了只要参加体育训练、文化学习就不重要的错误认识,以至于学生本人也疏于文化学习。这种的训练与学习,导致运动队的学生素质难以“全面发展”,这有悖于当今的素质教育的思想。

3 解决问题

对中学生课余训练的重新认识,从严格意义上讲这种课余训练属于业余的训练,它的特点在于其“业余”性和“基础”性,课余训练目标:一是受训学生首先必须以“全面发展”为基础,突出受训学生学有所长,符合社会体育发展需求;二是受训学生的去向定位,除少数尖子队员作为专业运动员培养外。其余部分应为初中→高中→高校,使之更多成为大学生运动员。中学生课余训练阶段既是开发青少年竞技体育能力的关键时期,也是开发他们智力的重要阶段,对这些学生运动员来说,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未来升学就业的方向。

3.1明确培养目标,加强综合管理

学生运动员,首先是学生,其次才是运动员,所以抓好学生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是理所当然的重点。实现青少年运动员全面发展的目标,为他们的终身发展负责,就显得很有必要。为此成立了由领导、带训的体育教师、班主任、文化教师、家长组成的运动员管理小组,并建立了完整的管理制度,对学生运动员进行综合管理。在具体进行文化学习管理时,以班主任、文化教师为主, 带训教练、家长紧密配合,事先摸清学生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底子,帮助他们制订切合个人实际的学习计划。有相当部分学生运动员在校只“怕”带训的体育教师一人,对于学校其他的教师的教导采取不理的态度,此时带训的体育教师应当主动配合文化课教师、班主任等共同管理,这样一来不仅让运动员学生懂得教练需要学生全面发展,而不仅仅需要运动成绩,更懂得尊重其他教师,让文化课教师、班主任建立起威望,运动员学生才能更主动地学习他们传授的文化知识,达到双方互动的效果。也改变了原来“我管不了,也不想管”的现象。

3.2文化课教师应转变观念,重视运动队学生的文化学习

在当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的服务理念下,文化课教师更必须摒除偏见,转变观念,要以培养健全素质结构的人才为出发点,认真对待学生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既要对他们谆谆教导,又要悉心辅导,要把他们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3.3精心组织补课,适当传授学法

提高中学生运动员的文化成绩,有针对性地抓好他们的课外辅导是很重要的一环。补课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以学习方法为辅,使他们逐步缩小与其他学生的差距。为他们提高文化课成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我校上两任领导他们不仅对课余训练严格管理,且对高考的体育类学生配备专职辅导教师(低年级教师承担),以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补课班,通过精心安排和落实,使我校在竞赛中获得省重点体育传统校田径赛甲组团体总分第二名、第三名,乙组团体总分第三名。体育类高考中有4人获得市高考体育类“许亚琼”奖金(全市文理科共计100名,体育类每年2名),比较突出的有2001年11人体育类考生专业和文化成绩全部上线,其中9人上本科线,1人达“一级”且特招武汉体院。获得体育与文化成绩的“双丰收”, 09年6人体育类考生专业和文化成绩全部上线,其中5人上本科线。12年12人体育类考生专业和文化成绩全部上本科线,其中4人单招于浙江文理院、1人单招于集美大学。13年8人体育类考生专业和文化成绩全部上本科线,1人单招于集美大学。

3.4教练员合理安排训练的量、强度和时间,确保正常学习

学生运动员训练的特点是“课余”,为此,我们应把训练时间主要定为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并使他们的作息时间与学校整体作息时间表大体吻合。具体安排是:傍晚训练结束时间控制在晚自习前30分钟,以免影响正常晚自习;暑假集训适当延长训练时间,但也以不影响他们休息、学习为前提。使学生运动员的学习和训练真正做到规律化、科学化,使他们的学习不致因为训练而耽误。

3.5学生运动员要注重文化学习

我们不少学生从小学、初中就开始参加体育课余训练,他们在升学过程通过各种优待政策能够较轻松步入高一级的学校,由于这方面原因使部分学生产生了只要参加体育训练、文化学习就不重要的错误认识,另外学生运动员要改变唯一求运动成绩的坏毛病,注重自己科学文化的学习。全面掌握各种人文科学及自然科学知识,将来才有永恒发展的“燃料”而成为不败之地,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所作为的人才。建立“运动成绩一时,文化知识一世”观念。

4结论与建议

当前,阳光体育活动遍及校园,我们将进一步明确中学生课余训练的目的性及社会责任,在追求运动成绩、追求多拿金牌的同时,要针对性地加强学生运动员的文化学习的组织与管理,只要我们能正确处理好课余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关系,让学生运动员快乐的学习、严格地训练和健康的成长,为他们进入专业运动队或升入高一级学校提供更坚实更宽厚的平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余训练的正常进行,才能使我们的课余训练工作蓬勃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徐利斌. 中学体育运动队训练与学习的互动关系 体育师友,2006(4):17-18.

[2]李诚志主编. 教练员训练指南.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2.

课余文化 篇4

目前, 高职院校大多建立了以就业为导向, 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体系, 把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摆到了重要位置。但在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模块中, 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培养等重视力度从现状来看还远远不够, 而且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 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充分说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任务艰巨, 而又迫在眉睫。

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有诸多方面, 最直接的因素来源于社会大环境。我国经济迅速发展, 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受溺爱的独生子学生人数空前, 高职高专院校绝大多数都在扩建扩招, 生源大多为高考成绩不理想者或中考成绩不理想者。称职的师资力量常常配备不到位, 教师队伍中新毕业的大学生增多, 他们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的, 做教师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了谋生。而实际上刚毕业不久的他们拥有的更多是学生的特质, 需要时间和组织培养完成从学生身份到老师身份的转变, 积淀作为老师的责任、自信、威信、威望和威严, 尤其是要积淀作为现代高职教师所急需的耐心、爱心、诚心和凡心。

另外, 社会用工制度的改变对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新参加工作的大学生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大学生不包分配, 新技术层出不穷, 上学的学生浮躁而盲目, 学习无热情, 有些从小就厌恶学习。人事代理的高职老师教书无成就感, 育人无使命感, 生活无归宿感。使得教书育人、内涵式发展的学校职能和工作重点在高职院校被逼到管学生而又感叹难管、安全第一而又防不胜防、狠抓学风而学习搞不上去。

然而市场是残酷的, 竞争是激烈的。企业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定位是实践检验出来的, 能有多高呢?而就业的定位直接决定了高职院校的生存发展空间。事实上有些高职高专毕业生还不如优秀的高中毕业生。面对这种现象值得从事高职高专教育的教职员工反思, 要反思自己的工作行为所产生的市场效应和社会效果。

总而言之, 市场经济下的利益驱动、开放体系的互联网文化传媒、东西方生活习俗的融合与冲击、父母对独生子女的过分溺爱、单亲家庭学生的增多等导致学生身心“营养失衡”、“文化贫血”现象日益凸显, 而在以高考成绩不理想和中考成绩不理想者为主要生源的高职院校“失衡、贫血”现象尤为严重, 学生无食欲 (不想学、旷课、自习室空荡荡) 、消化不良 (学不进去、不及格人数空前) 、身心不健康 (不和谐事件频发) 。高职院校要想把这些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文化体检, 要解决学生因文化营养不良抵抗诱惑能力弱而无法消化吸收专业技能的病症。笔者以为亟待补的就是人文修养;亟待加强的是思想政治素养。

人文修养让学生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与人相处。现代社会的各项实践活动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正如一项工程要顺利竣工除工程本身的技术问题外, 还会涉及与工程相关的经济、法律、艺术、管理等人文社科领域, 并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高职教育主要是工科教育, 更应该强调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个人的成长、学生的培养缺失了人文的土壤, 自然无法健康发展。这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讲是必不可少的。

思想政治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业爱岗、乐于奉献、安心基层、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由于高职毕业生大多是要到厂矿、社区、农村等生产建设最基层工作, 他们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最密切、最广泛。从一定意义上说, 高职学生更应该树立起对社会的公共责任感。这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的角度看非同小可。

所以人文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是学生获取专业技能所必需的支撑, 那么眼下如何行动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

笔者以为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通过完全有别于初中、高中的应试教学或大学的理论教学模式来唤醒学生的自信, 解放学生的精神, 营造快乐、和谐的成长氛围, 淡化初中、高中考试成绩不理想的不快, 使这个层面的学生在高职院校找到成长的乐土, 发现、发挥自身的价值, 完成学生身份向社会人的转变, 成为能承担社会、企业、家庭、朋友责任的踏踏实实在一线干事的社会基石力量。国外的成功经验证明,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

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 要用理论来武装头脑、指导工作;而对于受教育者而言, 必须处在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中, 让受教育者自身去体会、感悟、成长。教育工作者在学生有感悟时进行总结升华, 避免强迫式、说教式的灌输给学生我们教育工作者自认为正确的、高尚的思想 (如果他们没感悟、甚至会逆反厌恶) 。大部分高职学生是厌恶了、麻木了初高中时的那种说教式、灌输式、纯理论教育的, 而大部分所谓成功的大学生应该是掌握了灌输式教育的技巧的。

文学、艺术、体育一直以来都在影响着人们的的思想行为, 强化着人们的精神力量。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文体活动作为拓展训练, 潜移默化青年学生的道德品行, 从而影响和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计既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 又要倡导符合历史潮流、具有时代特色、积极健康、更人性化、更多样化的新的校园文化元素, 给有灰色情绪的高职学生提供一个营养身心、美化心灵、健全人格、强化精神、丰富知识、享受生命、体味成长的酸甜苦辣的灵感地带。

学生人文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实质上就如同美容, 美起来很慢、很难, 但毁起来却往往比较容易。要想使校园文化活动达到美化高职学生心灵的效果, 起到提升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除了对活动组织者的理论水平及文化涵养有较高要求外, 还必须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

首先是活动设计环节。活动的设计要把社会现状、学院现状、学生现状和育人目标融合起来, 符合学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季节性、阶段性特点, 力争做到使学生喜闻乐见。比如:结合企业用人双向选择的政策和实践育人的实效, 号召同学们在寒暑假从事社会实践与调查活动, 并在全院召开寒暑假社会实践与调查报告会, 融合社会性、实践性、专业性、思想性、文学性于一体, 给学生提供精神聚餐、心灵营养、学习动力的平台。还可根据实际情况举办主题演讲赛、辩论赛、卡拉ok比赛、舞蹈大赛、相声小品大赛、歌咏比赛、文艺晚会、文明篮球赛、跳绳比赛、拔河赛等等。

其次是活动启动环节。启动是基础, 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沃土, 是最直接的校园文化的孕育, 是学院文化气息的积淀。所以针对每一项有目的校园文化活动, 要根据高职学生的思想理论认识水平、兴趣特点、接受能力等做深入细致的宣传动员工作, 广泛征集活动建议, 酝酿活动感情, 制造活动气氛, 组织学生报名。争取全员从活动的不同侧面参与, 给每一位同学提供一个锻炼自我、发现自我、放松心情的平台, 从而活跃校园气氛, 发掘同学们的潜力, 发挥同学们的特长, 发现问题, 引导成长, 起到过程育人、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的作用。

再次是活动演练环节。演练阶段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阶段,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 自身举办文化活动有很大的局限性。必须要有组织、有目标、有引导、有指导。在这个阶段要花费人力、物力精心组织报名的同学, 利用初赛、复赛演练, 加强选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 提高锻炼参与者的胆识、魄力, 提升整体活动的水准, 培养学生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 初步确定决赛选手人选。聘请相关老师对决赛选手进行辅导, 确保决赛选手的高水平发挥;确保活动的组织过程科学、流畅、井然有序。从而积淀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比如对于社会实践与调查报告会, 在复赛阶段演练阶段, 辅导老师帮助复赛选手不断提高报告材料的文学性, 提炼报告材料的思想性, 以材料事实为依据, 设计搞笑幽默点、伤心落泪处、庄严神圣时;与此同时, 通过演练, 选手的口头表达能力、临场表现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控场互动能力、思想认识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然后进入决赛环节。决赛阶段是整个活动的升华。利用决赛的形式向全院师生汇报展示活动的精华, 同时也使得整个活动得以升华。通过决赛汇报, 一方面使全院师生倍感亲切、倍受鼓舞, 因为这些选手们就源自于他们朝夕相处的同学;另一方面也使同学们大开眼界, 选手们竟然有如此不寻常的表现, 竟如此出色, 真棒!象这样的活动组织过程定能陶冶学生们的情操, 提高他们的鉴赏力, 明确同学们的是非观念, 弘扬正气, 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素养。例如:一场没有经过精心雕琢的报告会让选手难堪, 让观众厌烦, 不仅起不到积极的作用, 反而会起到消极的作用。相反, 精心准备、渗透着组织者的智慧和心血的报告会现场交叠回荡着掌声、笑声、泪水和肃穆。

最后是回顾总结环节。对于每一项活动, 从设计、启动、演练到成功举办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要不断地反思、总结。绝不能只重视活动的举办, 而忽视了启动和演练阶段, 更不能把大赛仅仅看成是参赛选手的事。一个校园文化活动的举办要情系每一个学生工作者的心, 牵动每一位辅导员的心, 鼓动每一个学生的心, 对整个学院产生积极、正面、长久的影响。所以每个人都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对活动进行小结。组织者就要聆听各方的意见, 总结经验教训, 表彰奖励从不同侧面参与活动的先进个人, 不断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科学性、思想性, 时代性和育人性。从而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质、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总而言之, 实践育人、情景育人已越来越多地得到事实的验证和人们的认可。我们应在高职院校投入人力和物力, 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切合实际的校园文化活动, 占领学生课余时间, 引导学生的言行,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使学生乐于、勇于承担学习专业技能的责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最终成长为服务社会一线、支撑社会进步、构建社会和谐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

摘要: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面临极大的挑战, 本文深刻分析了高职高专院校的生存环境和学生的思想状况, 提出了以人文思想教育作为基础, 潜移默化青年学生的道德品行, 重塑自信、实现价值、让学生在快乐中完成向社会人转变的观点、方法和思路, 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课余文化 篇5

我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像白云一样无忧无虑,像海浪一样快快乐乐。

每天我刚一到家,就把书包一放,开始写作业,写完作业可以学炒菜,也可以做饭,炸土豆……不过最有趣的还是第一次炸土豆了!

第一次我刚炸土豆时,我先把油倒在铲子上,然后打开锅,把油倒到锅里,这不倒可不要紧,一倒吓一跳,你猜怎么了?对,就是油贱的到处都是,我吓了一跳,也不敢把土豆放进去炸了!我突然想起一个办法:放水!说干就干,我立即倒了一碗自来水,把自来水往锅里一倒,嘿嘿,见效了!油不溅了!我立刻把土豆放进去,我怕油又起来,立即又添了二碗水!结果我发现土豆一直不熟,很奇怪,等了半个小时,我再打开锅看看,结果锅里全是水,我这才想起:土豆炸的时候不能放水,要不然就变成了烧土豆……

当然了,我炸土豆没有成功,我并不屈服,又准备炸番茄汁喝~我自小喜欢喝番茄汁,这次炸土豆失败,这个晚上我起码也得弄好一样吃的啊!我想着想着,立刻把榨汁机刷了刷,就把番茄拿了出来,这次我很小心,怕又弄不好!

我小心翼翼的把番茄的皮剥掉,然后用菜刀切成片,最后把番茄放进榨汁机里,就可以了。炸了大约十分钟,就炸好了!

课余时间怎么安排 篇6

嗨,孙楠,贾倩,你们又来啦?

◆(贾倩)胖叔叔,你猜猜,我们来干什么呀?

嗨,你那点花花肠子,我还不知道?不就是在家里待不下去,觉得闷得慌吗?

◆(孙楠)唉,胖叔叔,现在的课余时间多了,反倒不知道怎么安排了。

好啦,我知道你们都是好学生,你们想在课余时间做点什么,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安排,是不是?

◆(贾倩)就是嘛。你知道了,还逗人家,你真坏!

好吧,咱们一起商量一下吧。课余时间,首先是安排作业,复习功课,是吧?

◆(孙楠)那还用说吗?当然是要做完作业呀。

复习功课呢?

◆(孙楠)又是复习复习……唉,上课的时候,我已经听懂了呀。

听懂了还得要复习,进一步巩固嘛。中国古代的大学问家孔子就说过“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嘛,就是说,学习也好,做学问也好,要经常地复习、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然后为学习新的知识打好基础。所以呀,每天把当天学过的知识复习一遍非常重要啊。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逐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贾倩) 好啦,我现在复习完啦,可是我还是不想睡,怎么办呢?

这么说吧,我觉得课余时间,可以分成这么几个部分:第一,是做作业和复习功课的时间;第二,是课外阅读时间,可以有目的、有选择地看一些课外书籍,包括看看报纸和刊物;第三,是娱乐时间,可以在家里看看电视啊,看看影碟啊,听听音乐啊,玩玩电脑啊,有条件的还可以上上网啊。当然,也可以到同学家去串串门啊,聊聊天啊,做做游戏啊。如果是双休日,还可以到公园去玩玩,到郊外去散散心,去接近大自然啊;第四呢,就是锻炼和休息时间,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体质都比较差,为什么?就是活动少了,锻炼少了。如果从小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将来干什么都会吃亏的啊。所以,别以为锻炼身体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事儿,你们从小也得注意锻炼身体。另外呢,就是早点休息,利用早上的时间,锻炼锻炼,看看书,是最好的了。

◆(贾倩)哦。胖叔叔,你这么一说,我就清楚了。不过,这么多内容,我怎么安排得过来呢?

嗨,傻孩子,我的意思,也不是每天都这么一、二、三、四地安排。每个人肯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啦。一般地说来,每天的安排,有“必做”和“选做”这么两项。“必做”的,是做作业和复习功课,然后是注意锻炼和休息,为明天的学习保证旺盛的精力;“选做”的嘛,也应该有一个大致、长远的安排。比如,我想看部长篇小说,一天肯定是看不完的,那么就安排每天最闲散的时间看那么一段。比如,我想去学电脑,也应该有一个长远的安排。至于唱唱歌啊,看看影碟啊,逛逛书店啊,那都可以随机安排。

◆(孙楠)噢,看来,安排时间也大有学问啊。

那当然啦。古今中外,凡是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都是最会安排时间的人。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是,如何有效地利用,却是大有学问的。你们知道鲁迅先生吗?他就曾经说过,他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写作了。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形容时间宝贵的成语,你们知道吗?

◆(贾倩)知道知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对吗?

◆(孙楠)还有,我爸爸说,深圳的街头竖着这样的大广告牌——时间就是金钱。算不算呀?

算呀,怎么不算呀?还有古代的民族英雄岳飞,写过一首有名的词,叫《满江红》,其中就有这样的名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贾倩)噢,我记起来了,前不久,中央电视台放过一部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爸爸对那个保尔可熟悉了,他会背保尔的一段话。噢,对,他在读中学的时候,还把这段话抄在自己的日记本上。

我也抄过,也会背呀。

◆(贾倩)哇,太棒了,胖叔叔,快背背,让我们听听。

好吧,保尔是这么说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为碌碌无为而懊恼,也不会为虚度年华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孙楠)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贾倩)胖叔叔,我也想抄下来。

不光是抄下来,还要学会合理、巧妙地安排课余的时间,不要让时间白白地从自己手中流走了。

◆(孙楠)时间就是生命嘛。

对呀,你这句话也是名言哦!

利用课余时间讲评作业 篇7

由于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多、难度大,在课堂上,教师无法将所有类型的题目都讲到,学生也不可能像初中一样有时间对某种题型进行重复练习,导致学生对新知识掌握得不牢固,从而使作业的完成质量较低。特别在一些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为了锻炼学生思维、开拓学生眼界,作业的难度又特别大,于是学生在作业中反映出的问题非常多。由于高中课时有限,教师无法在课堂上将作业中的问题一一解决,因此我认为很有必要探讨一下如何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作业讲评的问题。

一、多媒体技术、现代通讯终端的应用

多媒体及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教与学带来了新的机会。

1. 教师可以自行录播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微课程,上传到公共平台供学生下载。微课程的特点有二,一是每个微视频时长至多十分钟,主要用于讲授一个数学问题或“多题一解”的问题。具体地说,它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作业中因知识点掌握不牢固或不能综合运用知识而出错的某道题,也可以将作业中几道类似的题放到一起做比较,仔细分析其中一道,其余几道同类的题学生也自然明白了。二是微课程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首先,只要携带播放设备,学生就可以在课余时间随时随地观看微视频进行学习,从而增加学习的机会和效率。其次,学生可根据个人学习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观看方式。如有些学生对于某一个步骤理解有困难,就可以将视频暂停,自己思考,如果看一遍不理解,可以重放直到理解为止。又如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各不相同,如果教师在课上分析大部分学生都做错了的题目,这其实对会做这道题的学生造成了时间上的浪费,所以教师应对每道需讲评的作业题分别进行录播,学生可以挑自己不会的题观看。

2. 建立班级数学学术交流的QQ群或微信群,充分利用群发送视频、语音、图片等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解答学生不在校期间做作业时遇到的困惑,分享学生通过网络向教师提出的经典问题。教师也可以利用群组织学生们进行互动,比如对于学生在课余时间提出的普遍性问题,教师可以在群里抛出这个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教师则在其中起到纠正、补充和归纳总结的作用。这种通过现代通讯终端进行教与学的行为增加了课余时间的师生、生生互动,增加学生对这门学科的感情和兴趣,从根本上调动了学生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同伴间教学的推广

青少年通常愿意听取和采纳同龄人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应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规律,在他们中树立“学霸同伴”的榜样,从而调动整个班集体的学习积极性。我曾尝试如下操作:每天早上到校及时批改作业,若发现学生作业中有一题多解或巧解等亮点就及时记录下来,并请来这些学生,让他们把解题思路向我叙述一遍,如其理解中有不正确或者不恰当的地方则及时给予纠正,然后在当天放学后抽出15分钟时间让这几位“小老师”向全班学生讲解一下自己的解题思路。经实践发现,同伴教学收效明显,一来可以促使台下听讲的学生因欣赏或崇拜台上同学而获得更大的学习动力,进而增加了班级的学习氛围;二来对于台上的学生来说,为了更清晰地向同伴表达自己的想法,会更深入地思考问题,更系统地梳理知识点,从而将知识掌握得更牢固了。在扮演“小老师”的过程中,学生也进一步增加学科学习的自信心。这种学生间的交流让不同的思维、认知方式进行交汇,收到相互矫正、相互补充、相互借鉴的效果,所以同伴教学可谓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三、对学困生作业的面批

针对逻辑思维能力弱,经常因概念理解不清而在解题中出错的学生,教师可以每天中午腾出一段固定时间对其进行作业面批。这样做,一来可以让学生从心理上感受到教师对其的关心,增强其学科学习的自信心。我们经常听说学生会因为教师的人格魅力、才华而喜欢上他(她)所任教的这门学科,从而努力学习,进步显著。可见,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二来在当面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过程可以充分暴露在教师面前,教师就可以直接了解到学生对于某个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这是教师独自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所无法发现的。比如有些题学生做错了,当面交流讲评时教师可以知道学生对于这个概念理解的偏差在哪里;有些题答案即使正确,教师当面找学生一问,发现其逻辑推理混乱,写作业时只是侥幸做对,所以当面批改并讲评作业可以及时发现问题,给学生提供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最有效的帮助。

四、作业答案的张贴公布

只公布答案的作业讲评对学生的帮助不大,但将其作为上述三种讲评方式的补充很有必要。因为有些学生不善于与他人交流,喜欢自己独立思考问题,而且对于有些错误率较低、非典型的作业错题,教师也很少给出具体讲评,这时张贴答案就可以起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课余体育活动的探索 篇8

关键词:课余体育,素质教育,终身体育,学校体育

课余体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任务的基本途径之一。

一、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课余体育活动

由于课余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所以, 课余体育历来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早在1951年7月, 政务院通过的《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中就明确规定:“学生每日体育、娱乐活动或生产劳动时间, 除体育课及晨操或课间活动外, 以1小时至1小时半为原则。”1982年教育部又发出《关于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有1小时体育活动的通知》;1990年国务院批准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20条明确规定:“学校应当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 开展课余训练和体育竞赛”。为课余体育的广泛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证, 为课余体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课余体育活动的前提和形式

余暇时间是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的重要前提:当前, 国家提出了教育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为此, 有关部门和学校采取了不少改革措施, 如削减学时, 减轻学生负担, 给予学生更大更多的自主权,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体育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做好合理支配余暇时间的工作, 适时组织一些健康快乐的课余体育活动, 努力实施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娱乐体育是课余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体育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与游戏和娱乐结下了不解之缘, 游戏和娱乐是体育运动的基础, 是体育活动诞生的灵魂, 随着体育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 不同教育学派的不同追求, 致使游戏和娱乐在体育中的比重越来越小。当社会发展到今天, 人们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游戏和娱乐在人类身心成长过程中的价值和意义。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 甚至是世界著名的美国西点军校的官兵们, 他们都无一例外, 乐于接受游戏, 而非训练。

三、课余体育活动终身化

体育终身化是课余体育的新追求: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指导及教育。课余体育活动是终身体育的关键环节, 它在终身体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兴趣;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它是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的有效手段, 课余体育对增强学生体质,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能力和习惯, 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如何开展学校课余体育活动

课外活动组织形式多样化: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和功能就是使更多的人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体育活动和身体锻炼。应选择以身体活动为主、并能使较多人参加的活动项目, 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能得到及时的调整和放松。由于课外体育活动不像体育课那样有确定的教学大纲的制约, 活动的组织形式灵活多样, 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 更具有吸引力, 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到愉快。

课外活动项目要注意季节性特点:在课外体育活动中, 选择与季节气候相吻合的项目便于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过程, 同样是体育教学过程, 只是其形式和内容更丰富、更广泛而已。体育教学的过程, 也就是教师教学信息输出和学生对信息的接收过程。教师教学信息的输出时机的把握是很重要的, 即要在不同时期安排不同的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在课外体育活动的锻炼中, 我们根据学校体育工作的安排, 及时地调整学生课外活动的内容。

要注重课外体育活动的功能:综观课外体育活动的功能, 归纳起来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锻炼的功能; (2) 学习的功能; (3) 愉悦的功能; (4) 宣传教育的功能; (5) 发展个性和特长的功能。课外体育活动的功能从根本上讲还取决于课外体育活动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和学校教育的需要。课外体育活动始终是体育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最终的目的、功能就是使学生能积极地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保证在校期间有足够的身体活动时间, 增强体质和体能;使学生有充沛的精力进行文化课的学习, 提高学习效益, 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制定活动规程:根据项目特点来制定, 一定要做到客观、公正、公平, 而且清楚、通俗、易懂, 形成条文。

课余竞赛与素质教育 篇9

张杰

作为体育教师, 在素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担当着重要任务。但单凭每班一周两节的体育课很难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而抓好课外体育活动却能为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创造良好的条件。一个偶然的机会, 我发现有的学生在周末参加校际间的足球比赛, 这种自发的行动在“足球冲动”的催促下很容易引起打群架。为此, 我们本着扬长避短的原则, 在已有课外活动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课余体育竞赛, 并将此竞赛活动常抓不懈, 持之以恒,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课余竞赛与素质教育”谈点个人的看法。

一、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具有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功能

班级是组成学校的基本单位, 适当地倡导班级行为是培养学生群体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课余体育竞赛可以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 赛场上同班同学的紧密配合, 已把平时同桌、同组、男女同学之间的小小分歧抛之脑后。它产生的团结、紧张、活泼、友善的风尚是平时任何活动都难以达到的, 这正是我们体育教学所要求的。由于是课余, 因而同学们自发备赛、自觉守规, 为“要我干”到“我要干”, 开辟了“兵教兵”的良好途径。比赛中, 女同学为男同学选水、递毛巾, 男同学为女同学当场外教练,

克服了“自

我”, 形成

了“大我”。

总之, 各种

课余竞赛在

“寓教于乐”中潜移默化地提

高着同学们的思想品德。

同学们在体育老师的

指导下, 划场地, 当裁判, 组织各种体育竞赛活动, 他们

懂得了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垒球的基本比赛规则和赛场尺寸, 并经过实践掌握了由“书本图”到“现场图”的放样, 让数学知识得到了活学活用。出海报、组织“拉拉队”, 又让大家尝到了“广告学”的甜头。可以说, 体育竞赛活动让枯燥的体育理论变成了生动活泼的“艺术表演”。一场精彩的课余比赛不亚于一出电视小品, 小竞赛的“可视性”牵动着比赛班级的百十来颗心。

二、课余竞赛具有其他教学活动所不具备的优势

大型的春秋季全校田径运动会固然重要, 然而它费时费力, 停课和诸多安全方面的要求使得它有一定的局限性。课余竞赛就像大海中的“鱼雷艇”与“航空母舰”同时存在一样,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是其他任何活动所不能替代的。

(1) 课余比赛给学生的学习生活注入了活力。“压断板凳不如提高效率”。由于课余比赛小型多样, 参与的人数多, 而且竞赛没有过多的心理负担, 可以说是轻松愉快地争相参加, 互帮互学。

(2) 课余比赛能使较少的体育教师在发挥“画龙点睛”作用的同时收到“群龙欢腾”的良好效果。因为再“重点”的学校都不可能有专职的课外活动课老师, 而体育的普及在于广泛开展活动, 课余竞赛的示范性就是最好的教师。同时, 由于是课余竞赛, 同学们比较能够放得开, 所以能充分展示自己, 使我们能发现体育“苗子”, 为体育工作的进一步提高拓宽了视野。

(3) 课余竞赛不受季节、场地的限制, 真正实现了因时因地制宜。陕西省城固县宝山初中 (以下简称“我校”) 常年开展体操、武术、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垒球比赛, 冬季我们还举行拔河比赛、30×200米接力比赛、跳绳比赛、踢毽子比赛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 也为校园增添了活力, 更使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三、“认真、有恒”是开展课余竞赛的关键

认真, 首先是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每学期学校都要给各班排课余竞赛日程表, 都要有翔实可行的计划。同时要持之以恒, 予以落实,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 它比写在备课本上还要重要。其次, 要充分发挥团队组织的作用。我校团委和学生会是课余比赛的领头人, 他们的文体委员在活动中成长, 成了独当一面的优秀学生干部, 他们有的被评为“三好学生”, 有的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学校的激励措施使我们的课余竞赛常抓不懈, 收效卓著。最后, 教师要带头。我校各处室不断开展各种体育比赛, 由副校长领头组建了校教工篮球队, 经常在校内外比赛, 给学生起到了示范作用。

有恒, 是指每位体育教师在抓课余竞赛中都要倾其全力, 有始有终。一方面要说服领导, 统筹安排;另一方面要身体力行, 场场到位, 进行必要的指导, 对竞赛结束后的小结、讲评, 体育老师更要坚持到底, 不能可有可无, 视为儿戏。有恒还表现在要学会“弹钢琴”, 张弛有度, 一段时间内一个年级只能举行一种类型的比赛, 不可多而无序, 造成混乱, 冲击教学。

浅谈学校课余体育训练 篇10

一、处理好学校各方面的关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搞好课余体育训练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一件十分复杂的工作,必须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才能卓有成效的展开。首先,是学校领导、班主任和学生家长的重视和支持。其次,在指导力量方面,体育老师固然是主要的,但还是根据需要与实际可能聘请有体育专业、专长的其他老师,还可以组织运动队中的高年级学生辅导低年级学生,以老带新、共同提高。学校在搞好体育课教学和组织丰富有趣的课外活动的同时,这不仅可以发现、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振奋师生奋发向上的精神,还能提高学校的体育水平,形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风气,推动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持久地展开。

二、明确课余体育训练的任务

学校课余训练的任务,主要是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学习和掌握一些专项和非专项的技术、战术和知识。加强身体、技术、战术等全面训练,促进身体正常发育,提高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全面发展各种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培养对体育的情感,提高对所从事专项的兴趣和爱好,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和顽强的意志品质。有的教师、教练,为追求在市级等田径运动会上拿分,只着重抓运动员身体素质,却忽略了对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的培养,这样制约了他们今后的发展,使很好的“苗子”过早地结束了运动生涯。所以,我们在增强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同时更应重视对运动员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的培养。

三、科学的选材是搞好训练的重要环节

对学校代表队,必须坚持一定的入队条件。一般有思想进步、学习努力、有某项体育专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组成。从运动技术要求角度看,选拔运动员通常有两种方法: 一是经验选材; 二是科学预测。经验选材是根据过去训练实践累积的经验选拔运动员的方法,力求被选拔的运动员符合该项运动的特点和要求。如投掷项目需要身高、体重值大,身材粗壮有力,篮、排球运动需要身材高大、四肢较长、手足较大、反应灵敏等,中长跑运动特别要求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功能较好,然后再根据运动员在历次比赛中所表现的运动成绩,择优录选。科学的预测选材是指被选对象的某些与专项运动有关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指标进行测定,再经过综合分析,判断其运动潜力,以便把有潜力的苗子,及早地挑选出来,进行系统、科学的训练,以提高训练成功率。如父母身高对子女都有较大影响,有学者研究表明,身高的遗传系数为0. 75。还可以从骨龄预测身高,如我校学生XXX,下肢较长,肺活量3400mm,安静时脉搏每分钟73次,运动负荷后脉搏从每分钟160次很快恢复到安静时的脉搏,显示了良好的心肺功能,虽然成绩一般,但仍作为重点训练对象,实践证明XXX在经过一年的课余训练,各项素质及跑的能力都有很大提升。200X年X月参加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初中男子组800米第二名,1500米第三名,并以2分14 秒的成绩创造我校 800 米新纪录,而高 XX 同学身体条件虽然不错,但心肺功能较差,经过半年的训练后进步缓慢,不得不中止训练。

四、要制定长期及年度各阶段训练计划,合理安排运动量

根据不同年龄身体发育规律,训练分为几个阶段,基础训练阶段( 13 ~15岁) ,初级专项训练阶段( 16 ~ 18岁) ,专项提高阶段( 19 ~ 21岁) 。我校学生的年龄大约在13 ~ 17岁左右的中学生,所以基础训练和初级专项训练是我们训练的重要任务。根据这个任务,我们制定了多年V年度及各阶段的训练计划,保证有目的、系统的训练。

年度训练计划是根据多年训练计划和本年度参加重要比赛的日程制定,参加一次重大比赛,按单周期制定。若参加两次重大比赛,则按双周期规定,根据竞技状态发展规律每个训练周期分为准备期,竞赛期和休整期三个时期。以我校田径队为例: 田径队修炼一般采用单周期,根据运动员训练水平和主要任务,准备期的时间较长,从新学期开学九月份至下一年2月份,约6个月,主要的任务是: 1发展各种身体素质,全面提高训练水平。2学习和改进技术、战术,提高技术、战术水平。3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和顽强拼搏的作风,提高心理训练水平。我市的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一般在每年4月份举行,所以竞赛期安排在三四月份。主要的任务是: ①进一步巩固、提高运动员训练水平。②加强思想教育和心理训练,保证顺利参加比赛,充分发挥身体、技术、战术训练的最高水平。③做好赛前思想、心理准备、保证比赛中顽强拼搏的意志和心理稳定性,创造好成绩。休整期主要是消除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后,体力和精神上的疲劳,积蓄力量,以便更好地迎接下一个大周期的训练。

阶段训练计划是把年度计划中某个较大时期划分为几个阶段,通常为一个月左右。阶段训练计划主要以该时期的训练任务、内容和要求为依据,并结合训练进展情况和下一个阶段训练。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是指在训练中根据训练任务和运动员承受负荷能力,逐步的、有节奏的加大运动负荷,并使大、中、小负荷科学结合,保证良好训练效应的积累。

①要根据学生运动员的训练水平确定适宜的运动负荷,并通过训练,逐步的、有节奏的加大运动负荷,最后达到训练指标的要求。

②要处理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在训练中承受一定负荷后,肌体会产生疲劳,因此要有一定休息时间,要保证机体得到充分的恢复,有利于下次训练。

③要由小到大,逐步提高,有节奏的安排运动负荷,由于人体对负荷有个适应过程,而人体各方面的适应又不是同时产生的,所以要由小到大,逐步提高,有节奏的安排,采用大小负荷相结合,不同性质的负荷交替安排,使负荷波浪式的发展提高,以获得良好的训练效应。

④要处理好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关系,在一个大周期的训练中一般是准备期优先增加量,并在中期达到较大的量,后期逐渐下降,同时开始较大的提升强度,在准备期的后期达到较高水平。在竞赛期,强度继续提高,并达到该周期的最高峰,以迎接比赛的到来,与此同时量也下降到较低的程度。

我的课余生活 篇11

暑假的时候,爸爸带我去游泳馆学游泳。换好了泳衣,我一看见碧蓝的水,就迫不及待地跳了下去。水好凉啊!我不禁打了个寒战。看来游泳运动员真不容易啊!过了好久,我才适应了水的温度。爸爸说:“要想学会游泳,首先要学会憋气。”爸爸让我深吸一口气,把头扎进水里,先憋住气,然后慢慢地吐气。我刚开始怎么也不敢把头放进水里,后来在爸爸的鼓励下,我试了几次,渐渐学会了憋气,居然能憋十几秒呢。接着,爸爸让我全身放松,憋住气,试着在水里漂浮。我有点儿担心自己会沉下去。爸爸说:“不要害怕,只要掌握了这个动作要领,人自然会浮起来。”在爸爸的保护下,我真的浮起来了。在这个基础上,爸爸让我加上手和脚的配合动作。按照爸爸教给我的方法,我不停地练习,好几次呛得我眼泪直流,还喝了不少水呢。我努力地坚持练习,还学会了换气。尽管我的泳姿不够标准和优美,但我总算能游出几米了,我还是挺自豪的!

通过学习游泳,我真正喜欢上了这项运动。它不仅能锻炼人的体魄,还能磨炼人的意志。以后,我一定要多多练习,争取成为一名游泳健将!

浅谈高中课余体育训练 篇12

一、课余性

课余体育训练只能根据学生的自愿, 在早上上课之前、课外活动时间、或假期进行。我们学校是一所高中主要是以考学为主, 每天早上训练一早上, 下午从课间操训练。每次训练一个多小时, 主要以考试项目针对性的训练。

二、重视学生平时的教育

包括品德教育和文化课的学习。有一些不良习惯的体育特长学生, 在进了田径队之后, 有了明显改进;没有明显改进或者其他任课教师反映的, 我们会令其停止训练, 有了改变之后才能重新进队。

由于课余体育训练的活动特点, 不可避免地在学习上、精力上会对文化课的学习以及其他活动带来一定的影响, 为了妥善处理好这些矛盾, 我们上午基本不安排训练, 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管理工作, 并且及时和班主任、任课教师积极联系, 共同做好学生的学习情况, 做到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两不误, 从而取得家长和社会的支持, 达到学校体育业余训练教育的目标。

三、合理运用周期性训练原则

训练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进行分组指导, 每一学年开始就制定详细的计划。针对参训人员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 制定出学年训练目标以及每一阶段的训练计划并在训练过程中严格执行, 并且不断完善。已达到为提高运动成绩为目的。

对新参加训练人员有详细的训练计划, 高一年级学生一般以发展基本身体素质为主要目标。并开始为发展专项作好准备。身体素质项目以体育高考的四项素质作为参考依据, 从速度、力量、耐力、协调等全方面加以考虑。高二年级应尽快选择主攻方向, 参加体育特招或体育优加专项, 并结合比赛的实际需要选择副项。对于体育优等学生主要以文化课学习为主, 目的是为了考取更好的大学, 进行两三个月的突击性训练, 从近三年的考试情况来看, 优等生上线率达到65%左右。

训练时间的安排以不影响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为前提, 一般安排在下午课间。关键在于坚持常年训练, 不搞突击性的赛前训练。暑假期间有些学生还在郑州体校训练, 接受体校新的训练方法、手段, 目的在于学生与运动员相互交流, 共同提高, 这也列入常年课余训练计划内。

1. 学生在课余训练中的主导作用。

让学生在训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张扬自己的优势, 以至在训练中训练成绩达到到最佳。

2. 训练中群体效应与尖子效应

在训练中学生是一个大群体, 按运动项目进行分组以后, 在同一训练小组之内肯定存在水平的参差不齐, 因而每个运动员都有自己的长短处, 再优秀的运动员都有自己的不足。所以教练员要在每一次训练课中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训练过程中充分发挥优秀运动员的榜样作用, 如每组确定小组长, 起到带头作用。通过分析使新手了解别人的长处, 并看到自己的不足, 使新队员有一个学习的目标。优秀队员在训练过程中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其他人员的学习兴趣, 从模仿到主动练习, 再巩固提高, 从而达到整个训练小组运动水平的上升, 反之整体水平的提高又再一次促进优秀队员的进一步提高, 达到良性循环的效果。真正的尖子只存在高水平的整体之中。

四、比赛模式与自信心训练

很多新手在训练水平提高之后, 专项成绩往往因经验的缺乏和自信心的不足, 而提高较为缓慢。且在比赛中容易造成失误。这就要求我们在训练过程中, 引进比赛模式和进行提高自信心的练习, 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多种形式的比赛或对抗性较强的练习。对提高学生的比赛能力极为有利。课余的训练负荷安排虽不能同“马家军”一天一个马拉松相比, 但同兄弟学校相比要大得多, 这是我们训练取得优异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还通过各种单项身体练习比赛, 让每一位选手看到自己的长处, 还组织老师与学生一起参加比赛, 让学生观看老师与老师之间的运动比赛, 一方面达到帮助学生建立较强的自信心, 另一方面促进体育教师本身业务能力的提高。

五、课余体育训练并不追求极限负荷

达到优秀运动成绩必须以极限负荷对运动员进行强化训练, 这已是现代运动训练的最根本原则, 已是无可非议的事实。但是, 由于影响课余体育训练的多种因素和其本身的任务, 因此极限负荷并不是课余体育训练工作所追求的。课余体育训练可以在某一个阶段内作适度的“强化”训练, 但这种强化训练与通常在专业训练安排中“强化”的性质是有本质区别的。专业训练中需要培养运动员具有承担极限负荷的能力, 而课余体育训练既不可能也不应该。

六、加强运动员的思想教育

由于参加训练人员的个性比较突出, 及在比赛上的轰动效应, 会使一部分学生产生自大和散漫的情绪。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训练课是一堂正规的教与学的教学过程, 必须有严格的规章制度, 以保证训练的正常进行。教练员对于参加训练学生加强管理和注意正面引导。所以老师必须以身作则, 以自己严与律己的精神、兢兢业业的态度已及炉火纯青的业务能力。从各个方面对队员试教, 才能提高自己的威信, 以达到训练的最佳效果。

要求学生认识自己是学校的一员, 个人的成绩和力量只有和集体结合在一起才能体现出来, 而集体的荣誉也需要我们每一个成员共同创造。经常组织由学校分管领导参加学习和总结, 开展评优活动。

七、加强学习和生活上的照顾关心

由于体育专业考生的文化课的成绩总体水平不如学校的其他学生, 又会使学生对文化课学习产生畏难情绪。我们除了从精神上鼓励之外, 还安排对学生平时文化课的补课和因参加比赛造成的脱课的补课。此项工作由教务处, 班主任, 文化课教师和体育组统一协调, 特别在重大比赛后都予以妥善解决, 对报考校体育专业而文化课较薄弱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由此学生由于训练与比赛影响文化课的学习思想顾虑得到基本解决。

在训练课上, 教练只有充分了解所要教学的内容, 才能提高工作效益, 把握住指导内容的实质。指导教师应不断充实自己, 相互学习。教练小组成员定期进行交流, 推导教育, 训练心得。如每周四晚上夜办公, 组里规定, 每天组里面进行点名制度。及时了解当前新的训练方法, 通过外出学习和接受专家指导方法, 来提高训练水平。

八、建立完善的训练体系, 以达到提高训练水平

1. 建立档案制度

建立每个运动员的技术档案 (包括运动员档案卡和运动员体育成绩和文化课登记表以及身体形态发育表) 和运动队的工作日记。

2. 要想取得好的训练成绩, 训练要系统, 安排要科学。遵循体育训练的原则。

(1) 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2) 系统性原则

(3) 周期性原则

(4) 合理安排负荷原则

(5) 区别对待原则

我仅就合理安排负荷原则, 谈一点个人的体会。运动负荷包括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两个方面。它是指在训练过程中要根据训练目标、运动员的身体训练水平等, 逐步加大生理负荷, 并使大、中、小负荷合理交替, 提高人体机能, 保证良好训练效应积累的过程。其原则主要依据是疲劳与恢复的相互关系, 超量恢复以及生理适应性规而提出的。

我校课余训练, 场地器材好, 教练员业务水平高, 校领导重视给与很好训练条件和精神上的支持, 通过科学选材, 科学训练, 严格管理等环节, 遵循课余训练规律, 探索适合自己的训练途径, 经过艰苦奋斗, 成绩显著。这种课余的训练的模式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九、几点建议与体会

1. 抓好体育优加考试和体育专业考生的升学是学生参加课余训练的动力。

2. 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和后备人材的培养是提高课余训练水平保证。

3. 学校的课余训练应首先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一定的成绩后才能扩大影响, 提高课余训练在学校中的地位。

4. 抓住当前实施素质教学的大好时机, 大力宣传学校开展课余训练的意义, 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课余训练。

参考文献

[1]周全宝, 高中体育课余训练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湖北体育科技, 2008, (4) .

[2]王玮, 张莹, 杜和平, 李小清.江西省重点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调查[J].井冈山学院学报, 2008, (6) .

上一篇:美轮美奂下一篇:班级管理中的沟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