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管理型交换机论文(共7篇)
可管理型交换机论文 篇1
0 引言
交换机作为以太网通信中不可缺少的必要设备,现已大量使用。为了满足不同的网络实际使用环境,需要使用可管理型交换机并对其进行配置。常见的可管理型交换机配置方式有Telnet命令行、串口配置命令等方式[1]。这些配置方式需要记忆、查找大量的命令行命令,并需严格按照手册所述命令执行顺序输入命令;人机配置界面比较枯燥单调,使用起来不够方便灵活。
鉴此,笔者开发了基于VB的窗口化配置软件,实现了对可管理型交换机的配置。
1 可管理型交换机硬件构成
可管理型交换机主要由88E6095F交换机芯片和LM3S8962型ARM以及一些辅助芯片构成,硬件结构如图1所示。
1.1 交换机芯片88E6095F
88E6095F是一款单片集成3个千兆以太网口和8个10/100 M以太网口,支持QoS、802.1Q和RMON计数器等功能的高性能、低成本、灵活易用的管理型以太网交换机芯片[2]。可应用在独立交换机、媒体转换器、IP电话、防火墙以及无线和有线网关路由器中。
88E6095F芯片提供了访问其内部寄存器的MDIO和MDC两个串行管理SMI端口。通过这2个端口可实现对交换机的管理和配置。SMI管理端口遵循IEEE802.3 第22款相关内容。MDC为串行通信的时钟线,MDIO是和MDC同步的双向传输数据线。MDIO引脚需要一个上拉电阻确保在数据空闲期间和数据翻转期间将引脚置高[2]。
考虑88E6095F芯片所集成的以太网端口数量及所支持的管理功能,本文使用该芯片作为交换机的核心芯片;设计了交换机的电源电路,提供了芯片正常工作所需的3.3 V、2.5 V、1.5 V及1.2 V电压;使用频率为25 MHz的晶振;设计了上电及硬件复位电路;通过硬件配置电路,对芯片每个端口的10/100/1 000 M通信速率、LED模式、全/半双工、光/电口选择等进行上电初始设置。另外,每个端口均有对应的LED指示灯,能简洁明了地显示端口的链接、通信速率等信息。
1.2 LM3S8962
本文选用LM3S8962型ARM作为交换机的管理 CPU。该芯片支持最大主频为50 MHz的ARM Cortex-M3内核,集成256 KB FLASH、64 KB SRAM、Timer、UART、I2C、模拟比较器、片上温度传感器及100 MHz以太网[3]。丰富的片内资源,简化了外围硬件电路的设计,缩短了开发周期;与Stellaris®系列的所有成员代码兼容;有广大的用户群体,参考资料丰富,支持多种ARM开发工具。
由于管理CPU没有SMI接口,本文将该CPU的PC7和PC5两个I/O口连接到88E6095F的MDIO和MDC,通过软件模拟SMI读写时序来实现对88E6095F片内寄存器的访问[4]。
该管理CPU是配置主机和88E6095F交换机芯片之间的桥梁,如图2所示。它通过串口UART0接收配置主机的配置命令并解析后,再按照交换机的SMI管理端口时序要求,对交换机片内寄存器进行写入或读取,最终实现对交换机的配置及管理。
2 可管理型交换机配置软件设计
可管理型交换机的配置主要分为对交换机片内寄存器值的写入和读取2个部分。在配置主机配置界面上点击“写入”或“读取”命令按钮后会发出交换机配置命令帧,管理CPU经串口接收到并解析后,再通过SMI接口对交换机进行配置,最终将配置情况返回给主机,并在界面中显示。配置软件结构如图3所示。
2.1 配置主机VB程序设计
VB程序设计语言简单易用,采用了面向对象、事件驱动的编程机制,提供了一种所见即所得的设计方法[5]。本文的主机配置软件基于VB开发,主要使用了Text、Label、Timer、MSComm串口通信等常用控件。
每次打开主机配置软件会自动读取一次交换机内部寄存器的值并显示在界面上。初始化后配置界面的“读取”命令按钮为使能态,而“写入”命令按钮和所有寄存器配置值输入文本框均是禁止态。
勾选配置界面中一个或多个寄存器名称前的单选框后,所对应的寄存器配置值输入文本框会由禁止态变成激活态,“写入”命令按钮也由禁止态变成激活态。在配置文本框中输入配置值,点击“写入”命令按钮,即将所输入的配置值通过MSComm控件Output属性经串口发送给管理CPU。CPU收到并解析后再写入交换机的内部寄存器中。依据2.2节中的协议,管理CPU根据写入成功与否,形成返回帧,主机配置软件接收并解析后在界面中显示“写入成功”或其它提示信息。
点击配置界面中的“读取”命令按钮,主机配置程序按照协议形成读取命令帧后经串口发出,管理CPU接收到后根据帧的设备地址,从交换机中读取对应寄存器中的值后发送给主机,最终将寄存器值显示在界面上。
另外,在配置主机VB程序中使用定时器控件定义接收超时,防止因管理CPU死机或其它原因导致配置主机发出命令帧后接收不到返回帧,程序“死等”来提高软件运行的可靠性。
2.2 配置主机和管理CPU之间的通信协议
配置主机和管理CPU之间通过定义的协议来确保配置命令帧的正确传输和解析。参考Modbus协议,本文自定义的配置主机写入命令帧及对应的管理CPU返回帧格式如图4、图5所示。读取命令帧和写入命令帧类似。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错误类型,通过协议中的功能码表示。协议格式见表1。
2.3 管理CPU程序设计
Lumnuary提供了丰富的驱动程序库函数,只需调用或根据具体应用加以简单改写,就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对其片内资源的访问及相应功能的实现。
本文的管理CPU程序也通过调用LM3S8962相应库函数得以实现,主要包括串口中断接收功能子函数UART0_ISR ( )、串口发送函数uartSendBytes( )、main( )主函数、帧解析和处理子函数Frame_Process( )及对交换机寄存器读、写的SMI_Read( )和SMI_Write( )函数等。
管理CPU中断接收功能子函数非常简洁,将接收到的主机命令帧存放在接收缓冲区中,再将接收字节数加1。
根据发送帧长度,串口发送函数uartSend-Bytes( )通过调用库函数UARTCharPut-NonBlocking(unsigned long ulBase, unsigned char ucData)发送出一帧数据。
2.3.1 main( )主函数
管理CPU主程序在上电系统初始化完成后,进入一个无限循环。一旦判断中断接收完主机所发送的配置命令帧后则调用帧处理函数Frame_Process( )。main( )主函数流程如图6所示。
2.3.2 Frame _Process( )函数
帧处理函数Frame _Process( )在前导码和异或校验均正确的情况下,根据操作码判断是读取帧还是写入帧后,通过调用交换机串行管理接口读函数SMI_Read( )或写函数SMI_Write( )完成对交换机片内寄存器的读取或写入。依据2.2节定义的通信协议,若帧解析或读写过程中出现错误,CPU会返回给主机相应的报错帧。Frame _Process ( )函数流程如图7所示。
2.3.3 交换机串行管理读写函数SMI_Write( )和SMI_Read( )
根据SMI时序很容易实现SMI_Write( )函数,在接收到Frame_Process( )函数传递过来的设备地址、寄存器地址和寄存器值后,管理CPU通过PC7、PC5两个I/O口模拟SMI时序逐位向交换机寄存器中写入控制字。SMI_Write()函数的流程如图8所示。
SMI读操作函数SMI_Read( )和写操作函数类似,二者区别主要是MDIO在Turnaround(TA)之后,写操作仍然是管理CPU的PC7继续驱动MDIO线,而读操作则要变成88E6095F的MDIO输出数据,即读操作在该时刻以后将管理CPU的PC7 口I/O方向由输出变成输入态,逐位读入交换机内部寄存器的值。
3 可管理型交换机的实现
将交换机的管理CPU串口UART0和运行交换机配置软件的配置主机相连,首次打开的寄存器值配置界面如图9所示。
对全局寄存器组1中的某几个寄存器配置成功后的显示界面如图10所示。
网络配置人员只需根据现场实际所需功能,参照88E6095F手册,在图9、10所示配置界面对应的寄存器配置值输入文本框中输入双字节的16进制控制字后,点击“写入”命令按钮,即可实现诸如VLAN划分、IP优先级设置等交换机配置功能,且软件会自动提示配置成功与否。与常见的命令行配置方式相比,配置人员无需逐条记忆、查找交换机配置及查看命令,简化了配置过程,降低了配置难度。
4 结语
将2台电脑通过实验室已配置好的测试交换机接入办公网进行可管理型实验,为期3个多月,结果表明该交换机管理性能可靠、稳定。
所开发的配置软件使用简单可靠,也可以为其它类似管理型交换机开发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华熔.工业以太网管理型交换机的新发展[J].软件,2007(12):48-51.
[2]MARVELL.88E6092/88E6095/88E6095FData Sheet[EB/OL].(2011-05-05)[2012-04-20].http://wenku.baidu.com/view/8581f1c1d5bbfd0a7956734c.html.
[3]Micro,Inc.LM3S8962Microcontroller Data Sheet[EB/OL].(2007-09-21)[2012-04-20].http://www.zlgmcu.com/infocomm/newupdate.asp?page.
[4]杨素萍,张远峰.SMI接口在MSP430x1xx系列单片机中的实现[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64-67.
[5]龚沛曾,陆慰民,杨志强.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可管理型交换机论文 篇2
随着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 高校学生宿舍的上网已经基本普及。学生上网收费的管理, 学生上网行为的管理成为了大家最关注的问题。大型的综合性大学往往都会选择一套相关软件系统来实现学生宿舍上网的管理, 而对于小型的局域网, 利用可网管交换机来管理学生宿舍上网, 基本上也能满足实际需要。
2 利用可网管交换机管理学生宿舍上网
可网管交换机是指通过管理端口执行监控交换机端口、划分VLAN、设置Trunk端口等管理功能的交换机。可网管交换机有端口安全的功能, 利用端口安全这个特性, 可以限制允许访问交换机某个端口的MAC地址及IP地址来实现严格控制对该端口的输入, 因此利用可网管交换机对学生宿舍上网进行管理是可行的。
目前常用的可网管交换机主要有:思科的Catalyst 3550系列、锐捷RG-S21系列等, 下面就以锐捷RG-S2126交换机为例来剖析可网管交换机在学生宿舍上网管理中的应用。
2.1 学生上网的开通
利用可网管交换机的端口管理功能, 可以实现某个端口的开启或关闭。学生宿舍一般至少有一个网络接入点, 该接入点直接与交换机上某个端口相连。当学生申请上网时, 只需开启某个端口即可。操作步骤:首先进入交换机的全局配置模式, 再进入要开启的某个端口的配置模式 (这里以4号端口为例) , 执行no shutdown命令。命令如下:
Switch (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0/4
Switch (config-if) #no shutdown
最后的结果如图2.1中所示:adminstatus:up, 表示该端口已经开启。当4号端口有计算机接入的时候operstatus也会显示UP。
2.2 学生上网的管理
学生宿舍上网管理应该包括网络安全管理、收费管理、是否拥有上网权利的管理等。要求实现的基本目标是网络安全, 申请上网的同学有权利上网, 其他同学不能私自接入网络。
2.2.1 IP与MAC绑定允许指定用户上网
可网管交换机的一个端口默认可以支持120多个IP同时与端口通信。交换机端口在默认情况下自动学习访问该端口的电脑主机地址, 并将其作为安全地址与端口通信, 直到达到IP的最大个数。因此学生宿舍上网时常会有“一口多用”现象, 即是一个网络接入点, 同时有几个人在使用。可网管交换机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办法。因为交换机端口可以配置允许与该端口通信的安全地址的个数。
2.2.1. 1 配置交换机, 允许指定用户上网。
假设在可网管交换机的4号端口只允许MAC为00.d0.f8.0b.aa.11, IP为172.16.135.10的电脑与端口通信。起操作思路应该是首先打开端口安全模式, 设置端口最大安全地址个数为1, 绑定MAC和IP防止其他电脑冒名接入。具体命令如下:
Switch (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0/4!进入端口配置模式
Switch (config-if) #switchport mode access!把端口模式改为access口
Switch (config-if) #switchport portsecurity!启用端口安全
Switch (config-if) #switchport portsecurity maximum 1!设置最大安全地址个数为1
Switch (config-if) #switchport portsecurity mac-address 00d0.f80b.aa11 ipaddress 172.16.135.10!绑定MAC和IP地址
若要允许多个安全地址与端口通信, 只需将maximum设置为1-128之间的任意一个数即可, 然后再绑定多个MAC地址即可 (注意此时不能绑定IP) 。
2.2.1. 2 非法用户违例操作的处理方法
如果一个端口被配置为一个安全端口 (即端口设置了最大安全地址数, 绑定了MAC或IP) , 当其安全地址的数目已经达到允许的最大个数, 或者该端口收到一个MAC地址不属于端口上的安全地址的包时, 一个安全违例将产生。此时可网管交换机有三种设置方式来处理违例 (以锐捷RG-S2126交换机为例) :
Protect:当安全地址个数满后, 安全端口将丢弃未知名地址;
Restrict:当违例产生时, 将发送一个Trap通知;
Shutdown:当违例产生时, 将关闭端口并发送一个Trap通知。
具体操作是在上面2.2.1.1的命令行的最后面加入一行这样的命令:
Switch (config-if) #switchport portsecurity violation shutdown
此处shutdown即表示当非法MAC地址与端口通信时, 违例产生时, 将关闭端口并发送一个Trap通知。根据需要shutdown可以换成protect或者restrict。
2.2.2 利用VLAN技术阻止网络风暴, 保证网络安全
VLAN即虚拟局域网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的缩写) , VLAN的划分主要有三种方式:按照端口划分, 基于MAC地址划分、基于IP地址的划分。其中最实用、最简单的是基于端口划分的VLAN。
学生上网由于缺乏网络安全知识, 且学生宿舍上网相对集中。加之近年来网络安全隐患越来越多 (例如现在流行的ARP攻击、U盘病毒等) 。学生电脑病毒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在加大。因此我们采用VLAN技术, 将每一栋楼划分成一个基于端口的虚拟局域网, 限制不同虚拟局域网间的用户二层互访, 从而有效的阻止了网络风暴及网络病毒的传播, 提高了网络的整体安全性和稳健性。
3 结束语
可网管交换机在管理学生宿舍上网上有一定的可行性, 基本能满足小型局域网管理的需要, 但是也有其局限性, 比如可网管交换机可以为端口上的安全地址配置老化时间, 但是时间范围只是24小时之内, 因此如何做到按月定时断开网络, 提醒学生交纳网费, 这项功能交由可网管交换机来自动完成显然是有一定困难的。由此可见学生宿舍上网的管理, 只有学校网络管理员和交换机技术密切配合才能发挥更强更完善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献宏, 李斌.V LA N在校园网的应用护[J].内江科技.2008年第7期.P141
可交换矩阵的一些性质 篇3
矩阵的乘法不满足交换律, 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AB有意义时, BA不一定有意义;
②AB与BA均有意义时, 阶数可能不相等;
③AB与BA均有意义, 且阶数相等时, 仍可能出现AB≠BA.
若AB=BA成立, 则称方阵A与B为可交换矩阵.设f (x) =amxm+am-1xm-1+…+a1x+a0, 系数a0, a1, …, am均为数域P中的交换数, A为P上的一个n阶方阵, 记
f (A) =amAm+am-1Am-1+…
+a1A+a0E.
容易看出:任何方阵A都与其伴随矩阵A*是可交换的, 且二者的乘积为|AI|n;对于任何方阵A, f (A) =a0Ap+a1Ap-1+…+apI与g (A) =b0Aq+b1Aq-1+…+bqI, 可交换.
定理1 设n阶方阵A, B满足条件A+B=AB, 则A, B可交换.
证明 由条件A+B=AB变形可得
-I=A-I+B-AB= (A-I) +B (I-A)
=- (A-I) (B-I) ,
即 (A-I) (B-I) =I.
所以A-I为可逆矩阵, 其逆矩阵为B-I, 有
(A-I) (B-I) = (B-I) (A-I) =I.
即 AB-A-B+I=BA-B-A+I.
从而可得AB=BA.
定理2 设A, B均为对称矩阵, 则A, B可交换的充要条件是AB为对称矩阵.
证明 设A, B均为对称矩阵, 由于AB=BA, 则
(AB) T=BTAT=BA=AB,
所以AB是对称的.
反之, 注意到 (AB) T=AB, 所以
AB= (AB) T=BTAT=BA.
因此, A, B可交换.
推论 设A为n阶对称矩阵, 则A, AT都可交换.
定理3 设A为对称矩阵, B为反对称矩阵, 则A, B可交换的充要条件是AB为反对称矩阵.
证明 设AT=A, BT=-B.
由于AB=BA, 所以
(AB) T=BTAT=-BA=- (AB) .
所以AB为反对称矩阵.
反之, 若AB为反对称矩阵, 则
- (AB) = (AB) T=BTAT=- (BA) .
从而AB=BA.
定理4 设A, B均为反对称矩阵, 则A, B可交换的充要条件是AB为对称矩阵.
证明 因A, B均为反对称矩阵, 故有AT=-A, BT=-A, 又因为A, B可交换, 故有AB=BA成立.从而
(AB) T=BTAT= (-B) (-A)
=BA=AB.
反之, 若AB为对称矩阵, 则
AB= (AB) T=BTAT
= (-B) (-A) =BA,
所以AB是可交换的.
定理5 若A, B为同阶可逆矩阵, 则A, B可交换的充要条件是A-1, B-1可交换.
证明 因AB=BA, 故有
B-1A-1= (AB) -1= (BA) -1=A-1B-1,
即 A-1, B-1是可交换的.
反之, 因A-1, B-1可交换, 故有
(BA) -1=A-1B-1=B-1A-1= (AB) -1,
两边求逆得到AB=BA.
推论 可逆矩阵A, B可交换的充要条件是 (AB) -1=A-1B-1.
定理6 若A, B均为n阶方阵, 则A, B可交换的充要条件是 (AB) T=ATBT.
证明 如果AB=BA, 那么
(AB) T= (BA) T=ATBT.
反之, 若 (AB) T=ATBT, 则
(AB) T=ATBT= (BA) T,
即 AB=BA.
定理7 设A, B可交换, 则以下结论成立:
(1) A2-B2= (A-B) (A+B)
= (A+B) (A-B) ;
(2) (A±B) 2=A2±2AB+B2;
(3) (AB) k=AkBk, ABm=BmA,
其中k, m分别为正整数;
(4) Am-Bm
= (A-B) (Am-1+Am-2B+…+Bm-1
= (Am-1+Am-2B+…+Bm-1)
(A-B) ;
证明 (1) 因为
(A-B) (A+B) =A2+AB-BA-B2,
(A+B) (A-B) =A2-AB+BA-B2,
由已知AB=BA, 可得
A2-B2= (A-B) (A+B)
= (A+B) (A-B) .
(2) (A+B) 2= (A+B) (A+B)
=A2+AB+BA+B2,
由已知AB=BA, 可得
(A+B) 2=A2+2AB+B2.
同理可得
(A-B) 2=A2-2AB+B2.
(3) 由已知AB=BA, 可得
(AB) k=ABAB…AB=AABB…AB
=AA…AB…B=AkBk,
ABm=ABB…B=BAB…B=…
=BB…BA=BmA.
(4) 运用数学归纳法.
①当m=2时, 由 (1) , 等式成立, 即
A2-B2= (A-B) (A+B) .
②假设m=k-1时, 等式成立, 即有
Ak-1-Bk-1= (A-B) (Ak-2+Ak-3B+…+Bk-2) .
③则当m=k时, 由已知AB=BA, 有
Ak-Bk= (Ak-1-Bk-1) (A+B)
-Ak-1B+Bk-1A
= (A-B) (Ak-2+Ak-3B+…+Bk-2)
(A+B) -Ak-1B+Bk-1A
=Ak+Ak-1B+…+A2Bk-2-B2Ak-2
-B3Ak-3-…-Bk-Ak-1B+Bk-1A.
由性质4.1 (3) 有
Bk-1A=ABk-1, Ak-1B=BAk-1,
因此, 上式可转化为
Ak-Bk
=Ak+Ak-1B+…+A2Bk-2-B2Ak-2
-…-Bk-Ak-1B+Bk-1A
=Ak+Ak-1B+…+A2Bk-2+ABk-1
-BAk-1-B2Ak-2-B3Ak-3-…-Bk
=Ak-1 (A-B) +Ak-2B (A-B) +…
+Bk-1 (A-B)
= (A-B) (Ak-1+Ak-2B+…+Bk-1) .
即证得
Am-Bm= (A-B) (Am-1+Am-2B+…
+Bm-1) .
同理可证得
Am-Bm= (Am-1+Am-2B+…+Bm-1) (A-B) .
(5) 对m用数学归纳法同 (4) 即可得证.
定理8 矩阵A能与一切n阶矩阵可交换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为数量矩阵.
证明 若A与一切n阶矩阵可交换, 自然与对角线上元素互不相同的对角矩阵可交换, 由此可知A必为一对角矩阵.设
,
取矩阵
,
代入条件AB=BA, 得d1=d2=…=dn, 所以A是一个数量矩阵.
反之, 设A=aI, B为任一n阶矩阵, 则
AB= (aI) B=aB=Ba
= (BI) a=B (Ia) =BA.
摘要:从可交换矩阵的定义出发, 给出了可交换矩阵的一些性质和充要条件.
关键词:矩阵,交换,对称
参考文献
[1]刘仲奎, 杨永保, 程辉, 等.高等代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可交换债券相关问题探讨 篇4
可交换债券 (Exchangeable bond) 或称可换股债券,是一种复合型衍生债券。可交换债券的投资人可在约定的期间之后,将债券按比率转换为股票,但转换标的为发行公司所持有的其他公司的股票。可交换债券一般发生在母公司与控股的上市子公司之间,即由母公司发行债券,债券到期时可以转换成其上市子公司的股票。可交换债券的条款设计与可转换债券 (Convertible Bond) 非常相似, 发行要素通常有票面价格、利率、换股比例、发行期限、可回售条款及可赎回条款等。
发行可交换债券作用如下:一是融资,由于可交换的债券发行人可以是非上市公司,所以它是非上市集团公司筹集资金的一种有效手段;二是收购兼并,当在收购兼并过程中遇到资金短缺的问题,可以在实施收购之前发行专门为收购设计的可交换债券;三是股票减持,可交换债券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可以通过发行可交换债券有序地减持股票,发行人可以通过发行债券获取现金,同时也可避免相关股票因大量抛售致使股价受到冲击。比如香港的和记黄埔曾两度发行可交换债券以减持Vodafone;大东电报也用此方法出售所余下的电讯盈科的股份。
作为新型的金融工具,可交换债券的优点在于:一是发行可交换债券可以为发行人获取低利息融资的机会。可交换债券在债券发行时赋予了持有人股票的看涨期权,因此发行利率通常低于其他同等信用评级的固定收益品种。二是可交换债券可以让发行人在高出市场价的情况下处置普通股投资。在海外发行可交换债券的诸多成功案例中,英国的宇航公司 (B A e) 就是一个很好的注脚。1 9 9 9年6月,恰逢宇航公司并购英国GEC公司的Marconi Electronics业务,并购价格超过70亿英镑,为此采取一系列措施筹集资金。当时,宇航公司 (BAe) 在英国国内发行6.86亿英镑的可交换债券,票面利率3.75%,期限为7年,其标的为BAe持有的英国奥兰奇移动通信公司 (Orange plc) 5%的普通股股权。该可交换债的转股价较Orange PLC当时的价格有将近27%的溢价,而在发行可交换债券之前,宇航公司通过二级市场卖出了所持有的奥兰奇移动通信公司16%的股权,仅筹得7.63亿英镑。三是风险分散化使可交换债券在发行时更容易受到投资者青睐。由于其债券和股票的发行主体不是同一公司,因此可交换债券中的债券价值和股票价值并不直接相关,债券发行公司的业绩下降、财务状况恶化并不会同时导致交换标的股票价格的下跌。特别是当债券发行人和股票发行人分属于不同行业时,投资者的风险更为分散。在市场不完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风险分散的特征使可交换债券的价值大大高于可转换债券的价值。可交换债券的缺点在于,如果股票一发行人的股东性质发生变化,可能会影响公司的经营。比如原母公司持有上市子公司股票,由于发行可交换债券出售了一部分股权, 如果母公司减持欲望强烈、发行更多的可交换债券,那么子公司的股东将变得更为分散,甚至可能影响子公司的经营。另外,可交换债券发行方案的设计较可转换债券更为复杂,要求投资人具有更为专业的投资及分析技能。
可交换债券与可转换债券的异同
可交换债券与可转换债券仅一字之差,二者之间有相同之处,同时也有很大的差异。
相同点:
1、面值相同。都是每张人民币一百元。
2、期限相同。都是最低一年,最长不超过六年。
3、发行利率较低。发行利率一般都会大幅低于普通公司债券的利率或者同期银行贷款利率。
4、都规定了转换期和转换比率。
5、都可约定赎回和回售条款。即当转换(股)价高于或低于标的股票一定幅度后,公司可以赎回,投资者可以回售债券。
不同点:
1、发债主体和偿债主体不同。可交换债券是上市公司的股东;可转换债券是上市公司本身。
2、发债目的不同。发行可交换债券的目的具有特殊性,通常并不为具体的投资项目,其发债目的包括股权结构调整、投资退出、市值管理、资产流动性管理等;发行可转债用于特定的投资项目。
3、所换股份的来源不同。可交换债券是发行人持有的其他公司的股份,可转换债券是发行人本身未来发行的新股。
4、对公司股本的影响不同。可转换债券转股会使发行人的总股本扩大,摊薄每股收益;可交换债券的标的为母公司所持有的子公司股票,为存量股,发行可交换债券一般并不增加其上市子公司的总股本,因而不会影响每股收益,但在转股后会降低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持股比例。
5、抵押担保方式不同。上市公司大股东发行可交换债券要以所持有的用于交换的上市的股票做质押品,除此之外,发行人还可另行为可交换债券提供担保;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要由第三方提供担保。
6、在交割方式上,可转债一般采用股票交割。而可交换债券在国外有股票、现金和混合三种交割方式。无减持意愿的发行人可选择现金交割。现金交割对股价的冲击较小,但是,当股价大幅上涨时,发行人也面临一定的风险。《规定》中未提到交割方式,但笔者认为应当给发行人更多的选择权。
发行可交换债券应注意问题
(一)对投资者的保护问题
笔者认为一个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应注意投资者的保护问题,应该使投资者免除不良公司的欺诈,这样才能树立投资者信心,不至于稍有风吹草动便大量抛售其拥有的金融资产,越抛售资产价格越低,引起更大量的抛售,形成市场恐慌。
10月1 9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实施了《上市公司股东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试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修改后的《规定》强化了对换股风险的防范,增强了对债券持有人利益的保护,进一步强化了制度的规范性。
一是规定发债主体限于上市公司股东,且应当是符合法律规定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公司,公司组织机构健全,运行良好,内部控制制度不存在重大缺陷,公司最近一期末的净资产额不少于人民币3亿元。
二是对用于交换的上市公司股票的资质提出了要求,首先,该上市公司最近一期末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1 5亿元,或者最近3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6%;其次,用于交换的股票应当为无限售条件股份,且股东在约定的换股期间转让该部分股票不违反其对上市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承诺;第三,用于交换的股票不存在被查封、扣押、冻结等财产权利被限制的情形,也不存在权属争议或者依法不得转让或设定担保的其他情形。
三是明确用于交换的股票的安全保证措施,防范债券的违约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规定》明确规定,预备用于交换的股票及其孳息,是本次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的担保物,用于对债券持有人交换股份和本期债券本息偿付提供担保。当债券持有人按照约定条件交换股份时,从作为担保物的股票中提取相应数额用于支付;当债券持有人部分或者全部未选择换股且上市公司股东到期未能清偿债务时,作为担保物的股票及其孳息处分所得的价款优先用于清偿对债券持有人的负债。
四是采用可转债转股价格的确定原则,要求“公司债券交换为每股股份的价格应当不低于公告募集说明书日前二十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和前一个交易日的均价”,且在调整或修正交换价格时,如造成预备用于交换的股票数量少于未偿还可交换公司债券全部换股所需股票的,公司必须事先补充提供预备用于交换的股票,并就该等股票设定担保,办理相关登记手续。
(二)目前发行可交换债券效果理性分析
可交换债券从理论上分析是一种较好的金融工具,但在实际运用中其效果如何还需长时间的观察与理性分析。
笔者认为可交换债发行的高门槛将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限售股股东挡在门外,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推出的初衷,将导致政策目的与政策结果无法形成有效的匹配,这种错位将使得政策的效果打上折扣,根据企业债上市规则,公司债的实际发行额不低于5000万,如果要发行可交换债券,上市公司股东所持有股票的市值应该要在打完7折后不低于5000万才能发行,也就是持股市值的底线要在7142.85万元。这些对于很多小非而言意味着已被挡在门槛之外。对于标的上市公司同样也有限制,根据《规定》,上市公司最近一期末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15亿元,或者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6%。据统计,最近一期末净资产在人民币1 5亿以上的公司仅4 7 4家,尚有1150家上市公司不符合标准。
对于达到发债条件的股东来说,也不一定有发可交换债的兴趣:一般而言,发行可交换债的股东无非有两种诉求,一是不愿减持股票,但缺乏资金,利用股权质押来进行融资,另一种就是有减持股份的愿望。是否将债券转换成股票,这个选择权由债券持有人掌握,那些不具有减持愿望的大非,肯定不愿将筹码的决定权交给他人。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要支付利息给债券投资者,如果通过可交换债达成减持目的,在债券存续期需要持续维护债券正常交易运行,发行可转换债券需要履行相关的程序,存在一个审批过程,并且要支付中介费用,减持成本明显高于在二级市场直接减持。
一般投资者对可交换债券可能不会太感兴趣:一方面,可交换债在中国资本市场是个全新品种,需要投资者对其熟悉需要一个过程。另一方面,从实际操作过程中,投资者无论是进行债券投资还是股权投资,可交换债都不是最好的选择。由于可交换公司债的利率较低,理性的债券投资者更愿意购买普通公司债券,而不是可交换公司债。尽管利率低,可交换债券的信用风险并不低。以往法人股质押都以净资产作价并打折,但根据《规定》,发行债券的金额不超过预备用于交换的股票按募集说明书公告日前20个交易日均价计算的市值的70%,也就是说,对待大小非的可交换债券是市场价格的7折,一旦股价下跌超过30%,就不足以进行担保了。以可交换债来投资股票同样“不划算”。按照《规定》,“公司债券交换为每股股份的价格应当不低于公告募集说明书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和前一个交易日的均价”,这一规定在持续下跌的市场环境下并不合理。
摘要:我国自2006年启动股权分置改革以来, 已成功解决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问题, A股进入全流通时代, 这必将有利于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 但在解决旧问题的同时, 也引发了新问题, 即大小非问题。在目前国外多国陷入金融危机, 经济衰退大背景下, 大小非解禁必将极大损害A股市场, 但若对其进行限制, 则违背当初管理层与其之间契约, 使管理层失信于民, 因而证监会推出可交换债券这一金融工具, 本文将探讨与其有关的一些问题, 例如其与可转换债券的异同, 作用如何, 以及对投资者的保护等。
关键词:可交换债券,作用,发行条件
参考文献
[1]、程胜.2006.可交换债券及其在资本市场的运用. 财务与会计
利用可交换债券进行融资的探讨 篇5
一、可交换债券的概念
1. 可交换债券的定义
按照证监会2008年10月17日公布的《上市公司股东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试行规定》, 可交换债券指“上市公司的股东依法发行、在一定期限内依据约定的条件可以交换成该股东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的公司债券。”更通俗地说, 可交换债券是指上市公司股东将其持有的股票抵押给托管机构, 再发行公司债券。债券的投资者在将来的某个时期内, 能够按照约定的条件以持有的债券交换股东发债时抵押的上市公司股票。
2. 可交换债券与可转换债券的区别
据Wind资讯显示, 截至2008年11月, 债券市场已有可转换债券37只, 发行额从2亿到300亿不等, 但仍无可交换债券。可交换债券与可转换债券, 这两个概念很容易混淆, 其实两者是不同的债券。具体表现在发债人、发债目的、换股来源、股本摊薄效应、抵押担保和转股期限上都有不同。与可转换债券相比, 可交换债券的风险更低。对于可交换债券来说, 由于发债主体和转股的主体不同, 债券价值和股票价值并没有直接挂钩, 股票价格下降并不会直接影响到可交换债券价格, 因此持有可交换债券的收益率是比较稳定的。
二、利用可交换债券进行融资的宏观背景分析
1. 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
自美国的次贷危机演变为金融危机之后, 全球金融危机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2008年10月表示, 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起的金融业资产减记总额将达1.4万亿美元。受金融危机影响, 美国金融业巨头花旗银行集团目前陷入困境。在2008年11月的几个交易日里, 花旗银行集团的股价大幅下挫。2008年11月21日, 该集团的股价为3.77美元, 市值仅为210亿美元, 不到其2006年年底2740亿美元的十分之一。据香港工业总会会长介绍, 珠三角7万家港资企业中, 2008年底时可能会有四分之一即1.7万家倒闭, 将导致80多万人失业, 而这些失业人员绝大部分是农民工。同时, 大学生就业形势也异常严峻。据统计, 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600万, 加上近两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约有500万人, 2009年需就业的大学生超过1000万人。原本耀眼的“温州模式”在金融危机的打击下, 也黯然失色。温州经济已经从2007年浙江省GDP最高的地级市, 下滑到2008年第一季度排名为浙江省倒数第二位。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 企业融资渠道越来越狭窄, 因此利用可交换债券进行融资, 将值得一试。
2. 债券市场逐渐繁荣
股市下挫带来的是债市繁荣, 大量资金从股市涌入债市。从2007年11月~2008年11月, 中国股市经历了一番痛苦的煎熬, 上证A股指数从5205点跌至1992点, 累计跌幅达到67%, 在图1中表现一条向下坠落的曲线, 广大股民深套其中, 苦不堪言。相比之下, 债券市场却在逐步繁荣。上证国债指数从110点涨到119点, 累计涨幅达到8%, 在图1中表现为一条逐渐上升的曲线。Wind资讯显示, 2008年前三季度, 286只偏股型基金平均跌幅达到41%, 其中有220多只跌破面值, 56只基金净值被腰斩, 跌幅超过一半。相比之下, 2008年前三季度, 57只债券型基金净值平均增长2.39%, 其中, 纯债型基金收益率远胜过偏债型基金, 中信双利基金的净值增长高达6%。债券市场繁荣导致新发行的债券型基金增多。2008年10月新基金发行数量达到13只, 其中债券型最多, 为5只, 混合型4只, 股票型3只, 保本型1只。受益于债券市场的牛市, 低股票配置、高债券配置的基金跌幅表现抗跌或略有盈利。因此, 在股市疲软时, 发行可交换债券不失为较好的融资方法。
数据来源:Wind资讯
3. 大小非减持压力巨大
从股改限售股份解禁减持情况统计来看, 截至2008年10月, 沪深两市的大非 (持有限售股数量占比≥5%的账户) 累计减持占比仅为10.90%, 小非 (持有限售股数量占比<5%的账户) 累计减持占比为43.98%, 两者合计累计减持占比仅为22.96%, 不到四分之一。这意味着还有四分之三以上的大小非还没有减持, 股市还要经受大小非减持的折磨, 大盘要想反弹进入牛市, 还有漫长的路程。实际上, 证监会推出可交换债券, 本意是为了缓解大小非减持对证券市场的打压。对于可交换债券这种融资方式而言, 如果是熊市, 股票市价低于债券转股价, 债券投资者就不会转股, 这样就可减少二级市场的流通数量。如果是牛市, 股票市价高于债券转股价, 债券投资者就会转股套利。因此, 在当前熊市的条件下, 大小非持有者可以通过发行可交换债券来减持, 有利于减少股市承受的大小非减持带来的抛盘压力。
数据来源:中国证券登记结算中心2008年10月统计月报。
三、利用可交换债券进行融资的优势
可交换债券, 这一新颖的融资方式, 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是成本较低。可交换债券的发行利率一般会大幅低于普通公司债券的利率或者同期银行贷款利率, 可以为发债人节省大笔的利息费用。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 节省利息费用有利于提高公司的业绩。二是为上市公司股东进行市值管理和流动性管理提供了新的工具。由于可交换债券在规定的日期内可以转股、赎回或者回购, 相当于是一种期权。上市公司股东可以通过发行可交换债券获得所需资金, 而无需急冲冲地减持大小非。这样既可以避免大小非减持对股市的打压, 也可避免直接猛烈抛盘造成股价急剧下跌带来的损失。三是增加了新的投资品种, 有利于加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连通。对于各类机构投资者, 如QFII、保险公司、财务公司、基金、企业年金、券商、社保基金、信托公司和银行等, 可交换债券将是一个新的投资机会。
摘要:可交换债券在中国资本市场还是新鲜事物。本文从可交换债券的概念入手, 详细阐述可交换债券与可转换债券的区别。在当前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债券市场逐渐繁荣和大小非减持压力巨大的宏观经济背景下, 利用可交换债券进行融资的优势很明显, 是一种较好的融资方法。
关键词:可交换债券,融资方法,金融危机
参考文献
[1]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股东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的规定 (征求意见稿) .答记者问, 2008年9月
[2]范为宋鸿兵房四海:可交换 (转) 债券定价研究.宏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08年9月
可管理型交换机论文 篇6
关键词:土壤,可交换酸度,实验室比对,实验条件
《土壤可交换酸度的测定氯化钾提取-滴定法》 (HJ649-2013) 于2013年6月由环保部发布, 并于2013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方法标准制定过程中经过了方法筛选、实验室内方法比对、实验室间方法验证、征求意见汇总等工作。本文主要论述方法标准制定过程中的条件优选过程。
1 标准方法的原理[1,4]
1.1 提取原理
用适量氯化[1]钾溶液反复淋洗土壤样品, 使得土壤胶体上可交换铝和可交换氢被钾离子交换, 形成三价铝离子和氢离子进入溶液。
1.2 可交换酸度的测定
提取完样品后, 取一部分土壤淋洗液, 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直接滴定, 所得结果为可交换酸度。
1.3 可交换铝的测定
提取完样品后, 另取一部分土壤提取液, 加入适量氟化钠溶液, 使氟离子与铝离子形成络合物, Al3+被充分络合。再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 所得结果为可交换氢。可交换酸度与可交换氢的差值为可交换铝。
2 试样制备的条件优化
试样制备过程较为复杂, 为提高试样制备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 对试样制备过程的土壤粒度、提取液选择及提取方法等条件进行优化试验。为使实验样品具有代表性, 选取2个不同浓度样品开展试验, 分别取江西鹰潭和辽宁丹东2个地方土壤样品。采用试样制备的方法, 每份样品平行测定3次, 取其平均值进行统计。
2.1 土壤粒度优化[2]
固定提取过程中其他条件不变, 改变土壤粒度进行测定。选择2种不同浓度的土壤, 将土壤研磨到粒度分别为8目和64目进行测定。查阅资料可知, 在8目和64目之间, 数据相对稳定。土壤粒度的变化, 对土壤可交换酸度值影响较小。参考相关资料, 结合实验结果, 选择过8目土壤筛样品已经达到实验要求, 即土壤研磨过2mm土壤筛即可。
2.2 提取液及提取方法的选择优化
选择8目的土壤粒度, 分别用氯化钾振荡和淋洗2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测定。由资料可知, 采用KCl淋洗法比振荡法对可交换酸度的交换比率高。
选择8目的土壤粒度, 分别用氯化钡振荡和氯化钾淋洗2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测定。由资料可知, 采用KCl淋洗法比氯化钡振荡法对可交换酸度的交换比率高。
淋洗方法较振荡方法还有以下优势:
2.2.1 省时间
淋洗方法:淋洗时间大约为40min。
振荡方法:振荡1h, 离心3次每次10min, 共用30min。一共用时1h30min。
2.2.2 避免了草根等漂浮物的影响
淋洗方法:由于土壤盛放在漏斗中, 所以土壤中的草根等漂浮物不会进入浸出液中。
振荡方法:振荡后的土壤经离心后, 漂浮物质仍旧在浸出液中, 在滴定时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
结合相关资料, 土壤提取液选择氯化钾淋洗达到分析要求。
3 不同方法比较
鉴于《土壤可交换酸度的测定氯化钡提取-滴定法》 (HJ631-2011) 已颁布, 本方法对相同土壤进行了2种方法的测定, 通过分析结果进行比较, 检验其结果的一致性。
实验室由同一化验员在相同实验条件下, 分别对同一批土样使用2种分析方法 (KCl淋洗和Ba Cl2振荡) 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如下:
2种分析方法显著性差异的检验[3]:使用T检验分别对总酸、游离态酸、可交换性铝进行检验, 设定显著性水平α=0.05。
3.1 总酸的显著性差异检验
F=2.54
3.2 游离态酸的显著性差异检验
F=2.24
3.3 可交换性铝的显著性差异检验
F=2.53
通过T检验证明:用KCl淋洗和Ba Cl2振荡两种不同的方法测定土壤可交换酸, 测定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4 方法优选结果
该方法标准经过试验证明:样品制备选取过2mm土壤筛, 氯化钾淋洗的方法测定土壤可交换酸具有省时、干扰少、交换酸的交换率高等优点, 因此《土壤可交换酸度的测定》选用氯化钾提取-滴定法。
参考文献
[1]ISO14254土壤性质—在氯化钡提取液中测定可交换态酸性[S].2011.
[2]ISO11464土壤质量—物理化学分析用样品的预处理[S].2006.
[3]王晓蓉.环境化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可管理型交换机论文 篇7
财政部首次于1999年6月28日发布并于2000年1月1日起在我国所有企业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 是以公允价值作为计价基础的。该准则的颁布实施, 对于当时我国企业出现的“以货易货”业务的会计核算及相关信息的披露起到了一定的指导及规范作用。但是, 由于该准则较多地使用了公允价值的概念, 使其在实践中遭遇了人为的“滥用”。一些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 借助该准则中的“公允价值”玩起了“魔术”, 非货币性交易的“公允价值”难以真正的显现其公允, 从而影响到因非货币性交易产生“利润”的真实性及可靠性。基于此, 财政部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对其进行了第一次修订, 并在2001年1月18日发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基准则———非货币性交易》, 自2001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企业执行。修订后的准则将非货币性资产的计价基础由原来的“公允价值”改为“账面价值”, 以期避免通过对公允价值的滥用来左右企业利润。然而2001年修订的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回避,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部分操纵利润的行为, 但也削弱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
“公允价值”的运用, 虽然在第一次颁布实施时没有一个可与之相适应的客观环境, 出现了理论上的先进却在实际运用时遭遇困难的尴尬。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环境、公司治理和会计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随着会计国际趋同的时代潮流, 尤其是站在理论的角度, 非货币性交易下的公允价值计量才足以显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于是2006年财政部对该准则进行了第二次修订, 并更名为《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新准则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计价基础重新改为“公允价值”, 顺应了会计的时代潮流, 使中国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了“实质性趋同”, 同时又兼顾了我国目前具体的会计环境。
二、理解新准则的3个关键点
1. 抓住3个术语
对新准则的初步认识首先就是要抓住3个术语:一是“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它“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 (即补价) ”, 即主要就是以“货”易“货”, 但绝非不涉及货币性资产。二是“货币性资产”, 它“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 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在此需注意的是, 货币性资产并非仅指货币资金。三是“非货币性资产”, 它“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
2. 记住1个判断标准———25%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完全可以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补价的。但多少为“少”呢?准则指南中明确给出:“通常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低于25%作为参考”。即当一项交易涉及的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低于25%时, 则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会计核算当然按照新准则的规范操作;否则该交易就是货币性资产交换, 理当按照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原则进行账务处理。
3. 明确两个计价基础———公允价值及账面价值
在判断一项交易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之后, 马上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是多少。有两种计价基础:第一是以公允价值计量并确认损益, 但此时该交易必须满足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若这两条不能同时满足, 则采用第二种, 即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但不得确认损益。
三、“商业实质”及“25%”的魔力
上述3点仅仅是理解新准则的关键, 但理解并不代表会用, 更不代表“恰如其分”的解决实际问题。其实, 真正碰到问题解决问题时, 上述3点是容易把握的, 反倒是“商业实质”及“25%”却大有文章, 以下举例说明。
例1 A公司以一辆小汽车换取B公司一辆小型中巴。A公司小汽车的账面原价为30万元, 累计折旧为11万元, 公允价值为16万元;B公司小型中巴账面原价为40万元, 累计折旧为15万元, 公允价值为20万元;A公司支付了4万元现金, 不考虑相关税费, 以下只反映A公司相关的会计分录。
例1中A公司以小汽车换取B公司的小型中巴车, 该交易是否是新准则规范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呢?由于“4÷20=20%<25%”, 表明该交易适用新准则。
第一, 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则“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第二, 若该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 则“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不确认损益”。
也就是说, 在“以货易货”交易中, 若涉及“补价”, 但只要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低于25%的, 仍然是“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此时, 若该交换同时满足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则以“公允价值”计量换入资产的成本并确认损益 (上述第一种情况) ;否则, 就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换入资产的成本并不得确认损益 (上述第二种情况) 。
但在“以货易货”交易中, 若涉及的“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高于25% (含25%) , 就不再是“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了, 那么就应当按照“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原则进行相关账务处理。比如在例1中, 若B公司小型中巴的公允价值为22万元, A公司就应支付其6万元现金, 由于“6÷22≈27.27%>25%”, 则该交换为“货币性资产交换” (下述第三种情况) 。
第三, A公司出售小汽车→货币性资产→购入小型中巴, 按照“货币性资产交换”进行账务处理。
上述3种处理方法可以概括为: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交易中, 若该交易具有“商业实质”, 则账面上就要确认损益;若交易不具有“商业实质”, 则账面上就不得确认损益;但若补价稍高 (只要高于25%) , 则为“货币性资产”交易, 在账面上也得确认损益。也就是说, 新准则在具体执行时确实给了使用者操纵利润的空间, 但这绝非准则本身的问题。
首先, 只要稍稍提高“补价” (现实中是完全可以办得到的) , 其所占比例大于25%时, 交易的性质就由“非货币性交易”转为“货币性交易”。那么将临界值25%提高就能解决问题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换入 (换出) 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是否真的公允。例1中B公司的小型中巴是20万元公允呢, 还是22万元更公允呢?如果真的是公允的, 其大小又何妨呢?无论是按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进行账务处理, 还是按照“货币性资产交换”进行账务处理, 只要是如实反映业务就是客观的真实的, 这不正是准则制定者及信息使用者所期望的吗?
其次, 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也可以左右“以货易货”业务的会计处理。新准则中第四条明确规定:“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一) 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 (二) 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 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无论是此处的“显著不同”也好, 还是“重大”也好, 它都没有一个量化的值;就算是在指南中给定一个量化的值, 也如同上述的“25%”一样, 还是可以操纵的。其实一项交易到底是否具有“商业实质”, 判断的标准正如新准则指南中第二条所述:“企业应当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判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换入的资产如果和换入资产的企业原有的资产相结合从而产生比交换前更大的效用, 该交易当然就是具有“商业实质”了。例1中A公司以小汽车换入B公司小型中巴车, 到底是否具有商业实质, 其判定也只有发生此交易的公司及其相关会计人员最有发言权。
四、结束语
新准则的颁布实施, 对实务中发生的“以货易货”业务的会计处理无疑起到了一个规范指导作用。但如何能让准则落到实处, 真的如制定者所愿, 使企业能够如实反映发生的业务, 一方面需要准则的应用指南规定一些细节, 以方便执行者遵照执行, 同时也要建立完善的判断交易是否具有商业实质的评价制度和确定资产公允价值的权威机构, 从技术层面上加以规范;另一方面也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并建立严格的惩罚制度, 从法律、道德层面上加以约束, 真正使执行者按照新准则的要求, 如实规范地反映业务;而不是想方设法地创造条件, 以遵守准则要求之名, 行“谋一己之利”之实。
参考文献
【可管理型交换机论文】推荐阅读:
乡土树种培育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探讨论文08-25
管理型交换机08-04
可管理型10-18
交换管理中心08-09
可持续土地管理07-22
可管理安全业务08-04
数据交换功能开发管理11-13
可移动资产管理10-14
同城票据交换管理办法10-23
路由交换平台网络管理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