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合作

2024-06-14

贸易合作(共12篇)

贸易合作 篇1

1 引言

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是相对于一国或一个地区的静态利益而言的, 是由于科技进步, 规模经济, 消费者偏好等因素所带来的贸易利益, 而不再是单纯依靠资源优势在国际贸易中占有一席之地。动态利益对一国或一个地区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如提高竞争能力和技术水平, 开拓新市场,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等方面, 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自中国与东盟在2002年11月4日正式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 中国与东盟就步入了一个崭新的互利合作的贸易平台。一系列的关税减免措施无疑将对中国欠发达的西部省份——贵州, 以及东盟十国之间的经济合作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而由该合作带动的双方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更是为双方各自的地区发展注射了一剂强心针。根据官方数据统计, 贵州和东盟十国, 除新加坡外, 基本上都为矿产品或农产品较为丰富国家。但是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 如果一国或地区始终按照自身比较优势进行发展, 而不尝试从比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那么只能是坐吃山空。因此, 对贵州和东盟之间的动态利益研究, 特别是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将如何指导双方从静态利益升级为动态利益就显得尤为重要。

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概述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雷蒙德·弗农于1965年在其《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中提出的。他认为产品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3个阶段:新产品阶段, 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化产品阶段。在不同的产品阶段中, 产品所聚集的生产要素是不同的。新产品阶段属于技术密集型, 成熟产品阶段是资本密集型, 而标准化产品阶段则是劳动密集型。根据弗农的理论, 我们可以看出发展程度各异的国家会出现在相应的产品阶段。比如, 发达国家往往由于雄厚的资本和先进的技术而出现在新产品阶段, 此时新产品的上市会给发明国带来巨额的贸易利润;工业程度较发达的国家虽然技术程度不及发达国家, 但也由于其较为丰富的资本而可以对新产品进行引进, 从而大批量生产并不断加以完善该产品的性能, 于是, 这类国家可以在国际贸易中得到剩余利润中的绝大部分;最后的标准化产品阶段则是由大量的发展中国家充斥着, 这类国家往往具有廉价的劳动力优势, 可以进行大量的劳动密集型生产。在这个阶段中的国家接收的往往是完全成熟的产品, 进行的是毫无技术含量的批量生产, 因此其赚取的一般仅为劳动力报酬, 也就是剩余利润中的极少部分。

贵州作为中国欠发达西部地区的省份之一, 从其产业结构和进出口贸易情况来看, 基本符合弗农理论的第三类-标准化产品阶段所在地区的特点, 至于东盟各国, 由于发展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除新加坡以外, 大多数国家与贵州一样处于较为劣势的依靠资源禀赋出口的地位。因此, 双方如何利用静态的资源优势, 在产业间和产业内贸易中获得技术等方面的发展, 最终由国际贸易中的资源优势国转变为经济优势国, 就成为了双方都需要研究的问题。而我认为, 在这问题上,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可以为其提供较好的指导方向。

3 贵州省与东盟双边贸易的动态利益分析

3.1 贵州省与东盟贸易现状

贵州与东盟地缘相近, 交通运输方便, 贸易与投资上都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根据表1, 我们可以看到, 2005年贵州与东盟的进出口贸易额为25, 473万美元, 而2008年的第一季度就达到15, 321万美元, 双方每年的贸易总额呈现着不断增长的态势;并且从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 贵州与东盟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占贵州省全部贸易总额的比重由2005年的18.14%上升到2008年第一季度的22.14%。这都说明了贵州与东盟之间的经济互补性较强, 且双方发展势头良好。

注:2008年的数据为该年第一季度的数据。

3.2 贵州省与东盟贸易存在的问题

3.2.1 双边贸易产品过于单一化, 以原材料、粗加工产品为主

贵州和东盟大多数国家到现在还是基本停留在“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的阶段, 如东盟十国主要出口的农产品为大米、玉米、天然橡胶、鱼产品、木薯、咖啡、水果、蔬菜等。而贵州的农产品集中在水稻、玉米、油菜、花生、马铃薯、烤烟、辣椒上。我们可以发现双方在农产品出口上有重叠的部分, 且基本上都为初级产品。同时, 在工业方面, 除新加坡外, 东盟大多数国家与贵州一样都集中在加工零部件, 矿产开采上。因此, 由劳动力素质偏低, 技术匮乏的特征所导致的双方单纯出口原材料和粗加工产品的情况, 不仅只会让这些国家或地区始终处于产业链的末端, 也就是产品只有在标准化之后才可能流入这些国家进行批量生产, 而且容易造成贵州与东盟国家之间在出口方面的恶性竞争。

3.2.2 竞争对手过多

从国内来看, 贵州虽然在地理位置上有一定的优势, 但是由于其运输的不便利和技术水平的相对落后, 导致其地理优势变得不太明显。相反的, 与贵州相邻的广西、云南则面临的机会更多一些。从国外来看, 欧、美、日等国一直是东盟的主要出口和投资国, 其跨国公司基本上垄断了东南亚的经济。如印尼、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家的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加工, 基本上为英国、荷兰、美国的石油公司所垄断, 日本的企业基本上控制了东南亚各国的家用电子电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目前欧、美、日等国的跨国公司正进一步加紧调整生产布局, 以图享受到自由贸易区内的互惠。面对国内外众多的竞争对手, 贵州应该要意识到始终依靠低级或初级产品在市场上与他国或其他地区竞争是没有长远发展的。因此, 如何利用地区优势, 与广西、云南相互学习, 互助合作, 共同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从而加快贵州实现动态优势的步伐就成为了贵州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3.3 贵州省与东盟合作的动态利益

根据东盟各国的产业构成, 我们可以将其分成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新加坡。第二层次:菲律宾, 泰国, 马来西亚。第三层次:印尼, 柬埔寨, 越南。第四层次:缅甸, 文莱, 老挝。而根据贵州2006年产业结构的相关数据, 我们可以得出贵州落在第三层次里, 这也就意味着, 贵州与印尼, 柬埔寨, 越南的产业结构具有相似性, 比新加坡, 菲律宾, 泰国和马来西亚的产业结构合理性略逊一筹, 可若与缅甸, 文莱和老挝的产业结构相比, 贵州的产业结构则相对合理一些。由于不同的层次会形成不同的产业梯次, 进而为形成合理的国际间贸易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该格局下, 双方产品之间容易产生较强的互补性, 从而实现双方各产业的优化升级以及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换。

3.3.1 农业

我们可以发现除了新加坡、文莱以外, 贵州和大多数东盟国家的第一产业在GDP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尤其是老挝和缅甸第一产业的比重分别达到了44.8%和48.4%。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的不同, 贵州和东盟各国在农产品的生产上还是有差别的。比如, 贵州省重在种植业和牧业, 而在渔业和林业方面非常贫乏。因此贵州可借助中国与东盟建设自由贸易区的“东风”, 加强林业和渔业的投入, 将其第一产业进行优化升级, 那么则是贵州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好契机。而东盟的大多数国家往往具有较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却在加工环节非常薄弱。比如文莱的渔业是该国发展最迅速的行业之一, 海产品资源及其丰富, 但是经济技术水平不高, 加工业规模较小。越南作为又一农业大国, 世界第三大水产养殖国, 连续8年成为世界第二大大米出口国, 但是同样有加工能力不足的缺陷。正是由于东盟国家中的农业大户存在农业生产的缺陷, 才使得贵州与这些国家有进行产业间和产业内贸易, 从而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的可能。

3.3.2 工业

东盟十国的工业发展程度不一。新加坡作为东南亚地区的金融中心、运输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 制造业已经进入高附加值阶段, 是全球重要的集成电路, 芯片和磁盘驱动器的生产基地。而东盟其他国家的电子业则比较集中于配件的生产。贵州在中国作为家用电器和硬盘等电子器械的生产地, 其工业制成品往往均在产业链的末端, 也即产品生命周期的标准化阶段, 以生产零配件为主。因此在电子制造业方面, 贵州可以不再只是单纯的进口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电子产品进行批量生产, 而是在对这些产品进行研究, 了解其性能后对其弥补存在的不足, 从而实现由标准化, 无技术含量的批量生产进化到成熟阶段的产品生产, 最后再慢慢向新产品阶段靠拢。

4 加强贵州与东盟贸易合作的对策建议

4.1 重视特色农产品及其加工业

在农业方面, 贵州应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 农业生产环境污染较轻, 地理气候多样性和生物资源多样化的特色来挖掘特色农业发展潜力, 优化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 大力发展特色优质农产品, 培育壮大优势产业。目前, 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呈现雏形, 已初步形成黔北, 黔东北“双低”油菜, 大娄山区、乌蒙山区和苗岭山区反季节蔬菜, 黔北瘦肉型猪等优势生产区和黔北、黔东北优质肉羊优势生产区。2005年, 全省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和杂交油菜普及率分别达到91.5%, 85%和79%, 其中油菜、玉米、水稻、花生等品种选育和配套技术研究都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这都说明了贵州已经开始将农产品的创新作为发展的目标, 将具有贵州特色和市场前景的特色农产品作为开发重点, 并将自身生产的和从东盟各国进口来的产品进行创新和完善。

4.2 承接上层产业, 实现第二产业结构优化

在工业方面, 毋庸置疑, 贵州省是不具有太大优势的, 它始终居于产业链末端, 但是, 贵州省可以通过承接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在电子业上发展不错的国家以及作为东南亚汽车业龙头-泰国的零部件产业, 再逐步获取生产的核心部分, 实现从组装到生产的转变, 从而使得工业产业链太短, 居于弱势的贵州逐渐将产业上升至产业链的中端, 实现第二产业的升级优化。

4.3 政府应给予资金支持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 贵州若要进行产业的优化升级, 政府的资金支持是决不可少的。首先表现在为教育的投入。贵州和东盟大多数国家, 如越南、缅甸、老挝等国都有劳动力素质较低的特征。其次体现为技术资金的投入。除新加坡外, 东盟各国和贵州同样具有技术工艺落后的情况。如越南整个国家有52%的企业技术落后或十分落后。无论是教育程度的低下还是技术水平的落后都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无法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 政府因素在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产业升级优化的过程中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摘要:自中国与东盟在2002年11月4日正式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 中国与东盟就步入了一个崭新的互利合作的贸易平台。与此同时, 合作协议也必将带动双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而这对贵州和东盟十国都是十分重要的。由于一国或地区如果始终按照自身比较优势进行发展, 而不尽力从比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那么结果只能是一无所有。因此, 尝试对贵州和东盟之间的动态利益进行研究, 并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角度上探索双方从静态利益升级为动态利益的途径, 且在本文的最后对贵州的发展道路选择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产品生命周期,动态利益,产业结构优化

参考文献

[1]龚晓莺.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务[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9.

[2]贵州省商务厅规划财务处.贵州省2008年进出口简报[R].贵州:贵州省商务厅, 2008.

贸易合作 篇2

[摘 要]:首先,回顾了中国老挝双边经贸关系发展和历史,阐述了中国与老挝双边经贸关系的现状、特点及展趋势。其次,分析了中老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条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其问题分析了中老经贸合作的对策。

[关键词]:双边经贸合作问题对策

自从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10国签《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层次渐渐提高。中国和老挝同属发展中国家,社会制度相近,又是友好邻邦。2000年,两国签署发表了关于合作的《联合声明 》,为两国发展长期稳定、彼此信赖的全面合作关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双方经济贸易合作不断深化,同时,在经济区域开、,建设、交流方面也拓宽了一条经贸发展的门路。这对于解决双方经济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达成广泛共识,这是两国积极包容和长期经贸合作的良好开端。

一、中国和老挝经贸易合作的历史。

中国和老挝是山水相逢的邻邦,自1961年4月25日中老建交以来,中国曾对老挝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和战后经济建设提供过大量的经济援助。1989年10月,老挝部长会议主席、人民革命党总书记凯山 丰威汉对中国进行正式友好的访问,使中老两党、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1990年12月,李鹏总理应邀访问老挝,标志着中老友好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1991年10月,老挝总理坎代 西潘敦应邀访华,两国总理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老边界条约》。此后,两国领导人又先后签署了《中老边界议定书》、《中老边界制度条约》和《中老边界制度条约的补充议定书》,使中老边界成为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边界。

近年来,中国与老挝两国高层领导人互访往来不断,有力地推动了两国经贸 1

关系的发展。乔石委员长(于1996年)、吴邦国副总理(于1997年)等先后访问老挝;老挝国会主席沙曼(于1995年)、政府副总理本扬(于1997年)政府总理西沙瓦(于1999年)等分别访华,两国经贸合作取得了重要进展。

2000年7月,老挝国家主席坎代 西潘敦再度访华。同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应老挝总理的邀请首次访问老挝并与坎代主席举行了正式会谈,江主席在访问期间还分别会见了老挝政府总理、国会主席和前国家主席诺哈 冯沙万。

从2002年5月1日起正式开通了“昆明—万象“等3条线路的汽车过境客货运输业务。3条路线分别是:昆明-思茅-景洪-万象往返线路,昆明至琅勃拉邦省往返线路,思茅-江城-丰里沙往返线路。这将为中国与老挝进出口贸易提供很大的方便。

二、两国经贸合作的特点。

(一)双边贸易增速明显,但结构单一,增量以援助和投资下带动为主。据中方统计,2009年,中老双边贸易额达7.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9%;2010年前5个月,双边贸易额达4.98亿美元,全年有望达到12亿美元以上,比上年增幅约达60%。从贸易结构上看,产品仍比较单

一、高科技产品偏少。我国对老挝出口增量主要以投资或援助项目下的物资设备如钢材、工程机械带动,一般贸易商品仍然局限于家电、农机、服装。建材和日用百货等。总量约占老挝全国市场份额的20%;老挝对我国出口主要以矿产品为主,一般贸易商品仍以木制品和木薯、玉米、大豆等农产品为主。

(二)我国对老挝援助成效显著。老挝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争取国际缓助是老挝扩充财政和发展社会经济的重要手段。近几年,老挝政府每年获得国际无尝援助约4亿美元。我国对老挝也提供了一定的无尝援助和优惠贷款,实施公路、桥梁、机场、医院、人力资源培训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惠及民生的众多领域达十个项目,既带动了我国机电产品对老挝出口,也对促进老挝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被老挝政府视为“无私”的援助,为增进两国友谊做出积极贡献。

(三)工程承包独具优势,市场潜力较大。中资企业进入老挝承揽工程最早始上世纪90年代,我国不少企业如广东水电三局、云南建工集团、等凭自身技术。设备和劳务等实力和成本优势,不仅出色完成我国政府和企业对老挝援助和投资项目的承包工程,还承揽了世行、亚行等国际组织,以及日本、韩国、马来西亚

和泰国向老挝政府提供的援助项目,赢得了良好声誉,渐渐的成为了老挝工程承包市场上的主角。

(四)投资合作方兴未艾,领域拓宽,比重渐渐攀升。据中方统计,截止2009年12月,我国对老挝直接投资项目共340个,累计投资金额约26亿美元,仅次于泰国,位居第二位,主要投资领域有矿产、工业、手工业、能源、农业和服务业,投资金额分别为16.71、6.06、3.49、2.62和1.67亿美元。其中矿产投资项目共计62个,占其总量约27%;水电站项目共计18个,总装机容量540万千瓦,占其总数的21.5%。另外,还有橡胶、桉树、木薯、烟叶等工业种植和加工项目亦占同类项目相当大的比重,呈迅速上升趋势。

三、两国经贸合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投资方面。

由于老挝发展相对滞后,两国投资主要表现为我国对老挝单向投资,主要有矿产、水电、农林、家电和车辆组装以及服务业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一是老挝基础设施较差,运输能力低,电力不足、燃煤紧缺,老挝政府要求企业自行解决投资项目所需的通水、通电、通路的“三通”问题和帮助地方“脱贫致富”任务,给企业带来很大成本压力。第二,老挝产业工人缺乏,文化程度低、工作效率低、纪律和法律意识淡薄、稳定性差,企业难以按制度和工作进度对人工进行管理,造成企业成本高。

(二)两国间贸易结构不平衡。

老挝工业过于落后,90%以上的生活制品和生产资料需要进口,贸易出口也非常薄弱,中老两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大不相同,老挝对中国出口的主要附加值低初级产品,而中国向老挝大量出口的主要是工业制成品,因此造成老挝对中国贸易逆差较大。这种不平衡的贸易结构存在着两个明显不合理之处。第一,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间的价格相关太大,使老挝在双边贸易中利益外流。第二,中国与老挝贸易长期不平衡,老挝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状态,势必会影响两国贸易的长期持续发展。

(三)农业合作问题

老挝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稻米占粮食作物90%,也是老挝传统农业的主要资源,经济作物大部分是近百年来从周边国家引种和传入的。老挝农业缺乏先

进技术,导致农业产量低。质量差等问题。近年来,老挝与云南省已有很多农业合作项目并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合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农业合作过于集中于橡胶、咖啡、香料和林果等,而忽略了本市场所需和蔬菜、水果、食品等农产品,并还需从泰国大量进口这些农产品来满足老挝国内市场。

(四)投资结构问题

目前,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公司已在老挝投资接近三亿美元,投资领域涉及建材、种植养殖、药品生产、森林采伐等;中国公司在老挝承包劳务和工程合同总额累计也已达5亿美元,并逐年增长。中老双边合作的发展主要是因为相互间经贸互补性强、两国领导人和政府的积极推进。但从总体来看,中国对老挝投资一般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忽略了对老挝国内市场的培育。

四、中老经贸合作发展趋势及对策

在中老两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直接推动下,中老经贸合作已经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尤其是两国政府商定的交通基础设施合作,如中老铁路、老挝国家电网等项目一旦付诸实施,项目带动下的进口将极大提升中老贸易额,同时也将对我国在老挝投资项目产生极大促进作用。

(一)加强中老经贸合作机制的指导和协调作用。目前,中老经贸合作主要有中

老经贸联委会和云南与东北合作联委会,并以每两年举行一次会议的形式具体负责两国经贸合作规划、指导和协调,为两国经贸合作建立了有效的运行机制。

(二)进一步完善两国政府的政策法规,确保两国经贸关系的健康和稳定发展。

充分发挥两国政府职能,继续加强经贸合作的指导与协调,及时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宏观与微观问题,为投资者提供便利条件。发挥两国经贸和技术合作委员会的作用,不断完善有关法规,规范各自企业的经贸行为,为双方企业和机构的经贸活动提供便利的条件,共同创造一个互利和有序的经贸合作环境。

(三)加强两国在旅游方面的合作。旅游业是国际贸易的最大领域之一。加强国

家和地区之间的旅游合作,发展国际旅游是现代旅游业的一大趋势。充分利用老挝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中国公民到老挝旅游观光,同时老挝政府也应鼓励老挝公民到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旅游。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的越来越多,在国外的各种花费也快速增加。据统计,中国公民去老挝旅游的人数并不多,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并不是老挝的自然风景差,而主要是旅游政策和相关规章制度缺乏规范性和优惠性。

(四)结合老挝缺乏劳动方面的问题,建立两国劳务合作官方协调渠道,有效、有序开拓老挝劳务市场,为项目实施提供可靠人力资源保障。我国在老挝矿产、水电、橡胶种植、水稻种植和工业种植需要大量稳定的劳动力。但限于老挝政府颁布的《外籍劳务管理法》中关于引进普通劳务不得超过总人数10%和脑力劳务不得超过20%的规定,不少中资企业感到无奈。

(五)结合老挝“资源变资金战略”加快境外经济合作区建设,培育新的贸易增

长点并平衡两国贸易。老挝政府为尽快实现减贫脱困和现代化、工业化的远景目标,于2009年正式对外提出“资源变资金战略”并相应在矿产开发和投资管理方面出台了新的《矿产法》和《投资促进管理法》。目前,我国在老企业对钾盐、矿、铁矿、铝土矿初步探明的储量比较乐观。在老挝建立相应的经济合作区,既符合老挝政府上述战略和法律政策,增加老挝政府财政收入,也符合我国“走出去”战略的要求,降低企业运输成本,增加双边贸易总额,平衡贸易关系,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明智 黄祖江东南亚知识概论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9月

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合作商机良多 篇3

专题展示和活动内容更丰富务实

继续举办金融服务展和金融论坛。本届博览会金融服务展集中展示个人理财、企业金融、金融信息咨询等方面内容。会期将举办第三届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中国—东盟基础设施投融资合作论坛、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洽谈会等系列活动。

举办国际教育交流及教育、培训项目推介活动。适应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蓬勃发展、双方合作不断深化的需求,本届博览会计划举办“维伯教育——2011海外投资论坛及项目推介会”,探讨国际投资环境、趋势,以及国际教育资源合作、国际教育产业投资等内容。

首次设置旅游服务展区。本届博览会根据双方在旅游合作方面的特点和需求,在服务贸易专题中首次设置旅游服务展区,以整体特装和展示墙的形式展示中国和东盟国家城市形象和旅游服务等,并与博览会“魅力之城”专题结合起来。

优质服务更贴心周到

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往届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为参展参会客商提供优质服务,切实提高服务贸易专题展和现场活动的成效。

切实做好洽谈预配对。展会期间,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将根据参展参会企业和商家的报名需求,预先安排现场洽谈配对,举办小型研讨会、专业买家巡馆等专场活动,促进合作双方互动,切实提高成效。提供周到细致的展会服务。主办方将在场馆资源配置、展览洽谈环境、展会信息传递、住宿、交通和旅游资讯等方面为参展参会客商提供优质的服务。此外,会期将继续开通南宁至东盟国家各主要城市的临时直航包机。各大主流媒体强势推介。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还将整合中国、东盟以及全球170多家主要媒体和专业媒体资源,加大相关系列活动的宣传推介力度,更广泛深入地传导中国及东盟各国服务贸易需求商情、投资环境与政策等资讯,寻求更多的合作机遇。

服务贸易合作前景更好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促进服务贸易快速发展。2010年1月,自贸区如期建成,中国和东盟国家进一步开放服务贸易市场,双方的合作交流机遇更多,服务贸易额快速增长。双方服务贸易发展步入快车道,合作层次不断提高。中国—东盟博览会促进服务贸易发展成效显著,为双方服务贸易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第七届博览会首次增设的服务贸易专题,得到东盟各国和中国企业商家的充分肯定。东盟和中国的投资、金融和服务机构等,纷纷组织企业参展参会,围绕金融、物流和教育服务三个重点领域,集中展示企业的形象与服务内容。

贸易合作 篇4

一、中哈双边贸易合作的历程与现状

(一) 双边贸易额稳步增长

中哈双边贸易往来几乎从零起步, 1992年中哈贸易总额是3.68亿美元, 占哈外贸总额的20%, 从而使中国成为哈的第一贸易伙伴。1993年两国贸易额达到4.35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了18%。1994年中哈贸易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 其贸易总额为3.35亿美元, 呈下降势头, 下降了22.7%。1995-2000年, 中哈贸易额大幅度增长。到2000年两国贸易额已超过15亿美元, 这一数量虽然不大, 但中国在哈的对外贸易中已是名列前茅, 成为其主要贸易伙伴国之一。尤为突出的是, 2002年以来双边贸易增势尤为强劲。2005年, 中哈双边贸易总额达到68.1亿美元, 同比增长51.2%, 提前实现了两国领导人先前提出的将两国贸易额提高到50亿美元的目标。2007年中哈双边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了138.76亿美元, 较2006年增长了66%, 与2001年相比增长了9.8倍, 与1992年相比增长了36倍。在哈的主要贸易伙伴国中, 中国是哈萨克斯坦第二大贸易伙伴, 第三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中哈两国元首提出的到2010年两国贸易额达到100亿美元的目标已经提前实现, 中哈双边贸易合作已步入了一个持续快速发展的轨道。

(二) 双边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较大改观

20世纪90年代初期, 哈独立后, 由于原来的经济联系中断, 正常的输入输出渠道受阻, 加上某些天灾人祸以及新旧体制转轨等因素, 使得哈本国的生产连年下降, 居民生活状况不断恶化, 食品、日用品相对匮乏。而此时的中国恰逢改革开放之初, 经济快速发展, 纺织、服装、鞋帽加工等大量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较发达。这时中国向哈出口的产品主要为轻工产品、家电产品、食品等低附加值的产品。从进口方面看, 当时中国从哈进口的商品主要为化肥、各类金属等等。

进入21世纪, 随着国际市场石油及其它矿产资源价格持续大幅上涨, 资源丰富的哈萨克斯坦借助优越的外部环境步入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轨道,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 人们开始注重生活品质。这时中国向哈出口的产品已从低中档原料型出口为主, 逐渐上升为中高档加工品和制成品占较大比重。而此时中国加入WTO, 经济快速发展, 与经济发展所相匹配的自然资源消耗也将随之俱增, 这又与自身相对有限供给能力之间发生了矛盾, 这为哈国内石油企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市场。这时中国从哈进口的产品以能源、原材料性质商品为主。

(三) 双边贸易方式结构日趋多元化

哈独立之初, 两国贸易合作方式绝大多数为简单边界易货形式 (主要交换一些日用商品和部分初级原材料) , 到1994年, 由于关税立法发生了变化, 贸易开始从易货方式向现汇贸易转化。到2000年以后, 中国的一些商品开始通过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对外工程承包、租赁贸易等方式对哈出口。到目前为止, 中哈双边贸易方式主要包括:边境贸易, 正规贸易, 双方互派政府或企业代表团, 互办产品展销会, 举办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 开办合资、合作或独资企业, 互派专家、技术人员、教师和留学生访问等形式。贸易方式呈现多元化态势。

(四) 双边贸易主体结构日益多样化

中哈贸易合作由初期以个体户、边贸小公司为主的易货贸易, 到后来以集体、大中型国有企业为主进行正规贸易, 从最初个体、小范围合作到中期的全民介入, 再到现在的规范市场, 经历了较大的变化。贸易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 投资领域逐渐拓宽。目前, 投资兴办合资、独资企业, 国有企业和大中型企业参与两国的贸易活动与日俱增, 内容涉及石油勘探和运输、机械制造等领域。目前两国正在实施和探讨在油气、水电、电信、矿产、建筑、有色金属加工、高科技等领域的一批大项目。

二、中哈双边贸易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双边贸易合作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近几年, 尽管中哈两国经济发展很快, 但由于双方都处于转轨过程中, 两国国内的市场机制尚未完善, 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 这对双边贸易合作的顺利开展形成了一定制约。哈方在此较为严重, 政府有关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随意性较大, 海关清关手续不规范, 灰色清关盛行, 频繁闭关、查税、调整关税、提高清关费用等情况造成中哈贸易摩擦不断。另外哈方市场经济的合作观念和创新能力也较弱, 而且所颁布的许多对外政策缺乏连贯性。有时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 以扩张经济总量为核心, 在市场机制不健全及已经形成“大而全”、“小而全”结构的情况下, 通过直接投入, 追求地方经济增长, 由此导致地方政府设置壁垒, 这使得双方投资的领域过于狭窄。

(二) 双边贸易合作的地域结构相当有限

从中哈双方16年贸易合作历程清晰可见, 两国贸易的70%是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完成的, 而中国新疆目前是中国经济不发达的省份之一, 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及有实力的企业参与较少, 尽管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于中国新疆和哈萨克斯坦之间的地缘人文优势, 但是如果双方贸易合作仅仅局限于各自沿边的相互来往, 则发展水平和层次势必会较低, 而且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也将极为有限, 并最终会导致双边贸易合作的后劲不足。

(三) 双边贸易合作的商品结构发展不协调

在中哈贸易合作中, 历来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贸易商品结构问题, 两国贸易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原材料产品一直占主导地位, 高技术含量及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重较小。据哈萨克斯坦统计署统计, 2007年中国对哈出口的商品仍以日用消费品为主, 主要是机电产品、纺织品、鞋、服装、塑料制品等;中国从哈进口的商品主要有原油、钢材、废铜、废钢、铝、铜等。两国贸易中高科技和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重较小。从表面上看这符合两国的资源禀赋优势, 但从长远来看, 高附加值商品在贸易结构中的比重过低将会制约两国贸易合作规模的扩大。

(四) 双边贸易合作方式不规范、贸易秩序混乱

由于哈是经济体制转轨国家, 国内的市场机制正处于建设之中, 因此存在不同程度的交易方式不规范、贸易秩序混乱等问题。特别是跨国直销和旅购贸易这些中哈两国间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殊贸易方式, 通过这种特殊的非正规贸易方式进入哈市场的假冒伪劣产品损坏了中国产品在哈的形象, 公路运输中的摩擦时常发生。还有大量中国商品通过“包机包税”途径进入哈市场, 在哈被称作“灰色清关”。由于通过这种不规范方式进口的商品没有哈海关正常的通关手续, 使哈的应收税款大量流失, 给双边贸易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这也将对未来双边贸易合作的顺利开展形成了一定制约。

三、促进中哈双边贸易合作的对策建议

尽管在中哈双边贸易合作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但双边贸易合作前景广阔。一方面是因为两国经济目前仍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 有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另一方面, 两国经济有着很强的互补性, 合作潜力巨大。进一步促进双边贸易合作的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从中低档消费品市场开始, 培育和发展自己的名牌产品

随着哈国经济的恢复和快速发展, 机电产品、建材、木材等产品在哈国市场会有十分旺盛的需求, 可以通过对哈国市场及其地区差异性的深入研究, 进一步了解和熟悉当地的环境及市场需求状况, 做好产品的市场定位, 树立起自己的品牌, 完善售后服务, 强化品牌战略。针对在纺织、服装、家用电器等产品方面“倒爷”经济带来的不良影响, 我国应根据哈国市场的要求, 淘汰那些无保留价值的“质次价廉”的产品, 同时以质优价廉的品牌产品替代,

改变千篇一律的大批量、少品种的产品生产模式, 发展少批量、多品种、多规格的产品生产模式, 培育和发展自己的名牌产品, 通过实施这一战略提高对哈出口商品的档次, 创造良好的商品品牌和企业形象。

(二) 引导民间企业正规化, 组建一批面向哈国市场的大型跨国公司

长期以来, 受哈国新旧经济体制转轨等历史遗留因素的影响, 我国面向哈国市场的外贸企业多是一些中小规模企业, 不但资金不足, 而且所经营的产品十分集中、雷同, 同质化严重。各企业之间恶性低价竞争的现象时有发生, 这种现象不仅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 而且造成我国“走出去”的企业整体资源和成本的浪费, 也造成项目所在国行业市场的混乱, 引起当地行业和政府的不满。对此, 我国只有组建一批大型的跨国公司, 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哈国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 也只有大型跨国公司才真正具有研究和开发能力, 有实力与哈国市场上的外国跨国公司竞争。所以, 我国需要并且必须打破地区和部门之间的界限, 鼓励跨地区, 跨部门的企业联合, 培养企业抵御哈国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 建立新疆的优势产业, 加快口岸地区的新型工业化进程

中国西北新疆与哈国接壤, 两国拥有一类陆路口岸7个, 其中阿拉山口陆路 (铁路、公路) 口岸、霍尔果斯陆路 (公路) 口岸、巴克图陆路 (公路) 口岸是向第三国开放的一类口岸, 具有国际联运地位, 为中哈两国进行直接的边境贸易创造了条件。因此, 新疆要建立向西出口加工基地、商品集散地, 积极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 重点支持有优势、有特色的产品, 如棉毛麻纺织业、番茄果品加工业、机电、石油及石化等产品的生产和出口, 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向外向型企业方向发展, 加快口岸地区的新型工业化进程, 改善出口商品结构。

总之, 在中哈两国间开展双边贸易合作, 不仅有利于拉动两国经济的发展, 给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而且对于促进民间交往、保障两国特别是边疆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网络贸易传统贸易 篇5

作者:钟子建 徐高欢时间:2011-3-8 10:18:00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和融合,以及Inter11et(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和发展,国际贸易领域正在发生一场结构性的商业革命,网络贸易(Tradeonlnternet)应运而生,本文着重分析网络贸易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指出国际贸易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最终指出将来的国际贸易形态将是国际网络贸易形态。

论文关键词:网络贸易 传统国际贸易

网络贸易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如万维网、互联网所进行的贸易或商务活动,整个交易过程包括交易磋商、签约、货物交付、货款收付等大都在全球网络上进行。其交易的产品主要是数字化产品,如金融服务、网上娱乐、售票服务、软件设计、音像书刊、咨询服务、信息传递等;也有实物产品交易,其交易磋商、签约、货款支付在网上进行,实物交付在具体地点进行,即实现“在线交易,离线供货”。网络贸易是将互联网应用到传统国际贸易中,这使传统贸易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一、网络贸易给传统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

网络贸易是对传统国际贸易的挑战,同时给传统国际贸易带来了剧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国际贸易商务场所和运行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中,厂商对产品的营销、谈判、订货、销售、分发、支付等贸易流程的商务活动往往分别在不同的场所行,而网络贸易则把这些国际贸易的商活动集中在网上来进行,即进行以网上营销、网上谈判、网上订货、网上销售、网分发、网上支付等组成的网上国际贸易务,这样也就使得传统国际贸易运行发了实物运行与网络商务运行相结合的国际网络贸易的新变化,从而大大提高了贸易的效率。有人预测,未来30年内,30%的消费支出将通过国际互联网络进行。

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使各种贸易形式数字化,信息以电子化的方式很容易被复制和传播,从而开辟一个全新的网上贸易市场。网络贸易迅速快捷、费用低、信息量大,甚至可以使人们看到实物照片和录像资料。通过国际互联网,企业能够不受时间与地域限制,买卖双方可以在网上展开询价、谈判等商务活动,实现网上售货或订货,与供货商、批发商、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建立密切的联系。这种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来处理业务文件的技术,可大大提高商贸文件的传输速度,降低文件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国际贸易的主体和客体发生变化

作为国际贸易主体的买者和卖者,由于他们可以从网上获得更多的信息,因此,成为网络人的买者和卖者其搜寻信息和获得信息及根据信息进行决策的流程和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网络贸易的买者和卖者可以跨越中间商直接结合。当然,应该看到的是中间商在网络世界中也必须寻找自己在新的网络市场中的定位。

值得注意的是,一种新的国际贸易主体随着国际网络贸易的发展而产生,这就是专门提供国际贸易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咨询及交换的网络公司的出现。这种网络虚拟公司相对于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卖者和买者可以从信息上操纵、联合更多的国际贸易的卖者和买者,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使国际贸易中的买者和卖者对其产生定的信息依赖。在国际贸易中,国际贸易的客体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是国际贸易的客体从传统的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产品的商品贸易与旅游、工程等服务贸易的贸易构成,生长出新的网络信息贸易,其中重要的构成就是电子数据交换。很显然,随着国际贸易主体和客体的变化,它们之间的关系必然发生一定的新变化。

(三)网络贸易削弱了商品和劳务提供音及消费者之间在地理位置上的联系

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发生了从简单的国与国、区域与区域向全球化的转化,网络国际贸易更倾向于为全球范围的贸易选择,使商品或劳务的交易活动由固定场所转移到了没有固定场所的、开放的国际互联网上。传统的贸易体制下,商品的跨国流通一般通过有固定场所的国际性贸易公司来完成,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使跨国贸易可以不通过贸易公司,而是通过联接世界的国际互联网来完成。只要贸易公司就近与Internet建立连接,就可以方便地通过互联网与该网上的任何经济体建立贸易联系,进行贸易洽谈和交易。

与传统社会相比,网络社会最明显的特点在于全球化趋势。现实世界以地理确定边界,而且网络本身没有边界,网络社会是开放的,没有地域的限制,是一个全球性系统,具有资源共享性。因为国际商务的主要媒体——国际互联网从本质上讲就是全球性的。无论在哪个国家,你只要能够接入国际互联网,就可以方便地使用国际互联网所提供的各种服务,享用国际互联网上庞大的信息资源。尽管大家联接国际互联网的方式和程度有所不同,有的企业拥有不间断的计算机联接系统,而另外一些企业或个人则通过调制解调器和公共电话网拨号入网的临时联接方式,还有的通过无线移动通讯网络或卫生网络系统接入国际互联网,但是无论哪种联接方式,都可以实现相同的联接效果,即进入全球市场。

因此,网络贸易的市场范围与传统市场是不同的。传统市场由于受到国界的限制,国际性的产品或商务的商业交换活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政府的直接干预。因此,从一国的角度出发,传统市场按地域被分为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这个市场的界限分明。工商企业的发展一般是从国内市场做起或先立足于国内市场,然后再开拓国际市场,因此,从传统的经营概念出发,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是国内市场经营活动的跨国界扩展。而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的网络贸易使企业从一开始就面对全球市场。

(四)国际贸易经营管理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国际互联网提供的交互式网络运行机制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种信息较为完备的市场环境,通过国际贸易这一世界经济运行的纽带达到跨国界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使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这种贸易方式突破了传统贸易以单向物流为主的运作格局,实现“四流一体”,即以物流为依托,资金流为形式,信息流为核心,商流为主体的全新战略,这种经营战略通过信息网络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式的商贸服务。生产者与用户及消费者通过网络使及时供货制度和“零库存”生产得以实现,商品流动更加

顺畅,信息网络成为最大的中问商,国际贸易中由进出口商作为国家问商品买卖媒介的传统方式受到挑战,由信息不对称形成的委托一代理关系与方式发生动摇,贸易中间商、代理商和专业进出口公司的地位相对降低,引发了国际贸易中间组织结构的革命。

(五)国际贸易制度结构发生了新变化

世界贸易组织按照《服务贸易总协定》,积极推动占全球电讯服务收入95%国家和地区的基础电讯服务市场准入的谈判,达成了《基础电讯协议》。并与世界贸易组织中的43个国家和地区代表达成了《信息技术协议》,这些签字方的信息技术产品贸易额占全球信息技术产品贸易额的92。5%。1997年5月,美国政府宣布了一项互联网免税区的建议,而世界贸易组织第二届部长会议决定不对网络贸易征收关税,这个决定很可能还继续下去,这意味着互联网可能逐步成为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实际上,《基础电讯协议》、《信息技术协议》、《金融服务自由协议》及世界贸易组织批准的不对网络贸易征收关税等都是促进国际网络贸易发展的制度安排,而这些有利于发展网络贸易的制度安排将减少贸易的“成本”。这样也就使得国际网络贸易比传统贸易得以有更多的贸易创造和贸易增长。相对于旧的、传统的国际贸易制度,这是国际贸易制度的创新,必将促进国际网络贸易的发展。

二、网络贸易引起信息贸易的飞速增长

传统的贸易以实物贸易为主,而网络贸易所带来的深刻变化则更多地表现在无形财产的许可与转让,如计算机程序、游戏、书、音乐、各种图象以及各种可数字化的信息。与传统贸易相比,这类交易虽然也具有销售的特征,但销售的对象却发生了变化。

作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的信息产业发展是人类历史上又一次产业革命,在未来的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其产生和传递都是通过信息业完成的,因此信息产业将成为未来产业结构中的基础产业,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火车头。预计到今年,全球信息产业的销售额会超10000亿美元,从而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信息时代的国际贸易迈向信息化是大势所趋,国际贸易的机会也因此而得以增加。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与传统服务贸易中的服务产品要与生产和消费在时空上保持高度一致不同的是,网络贸易中的服务贸易,服务与生产和消费在时空上有一定的分离,在网络上,光纤通道可以在网上像运输产品一样运送金融、广告、会计、设计、法律咨询、技术咨询、数据处理、文化、教育、医疗等信息化的服务产品,国际信息贸易正从国际服务贸易中分离出来,以一种独立的新的贸易形式出现。国际信息贸易指的是与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有关的一切跨国贸易形式和活动。因此,国际贸易将由商品贸易(消费品、生产资料贸易)、劳务贸易、(运输、旅游、工程承包)和信息贸易(技术、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贸易)三分天下,而国际信息贸易的发展正是国际贸易商品结构高级化、软件化及国际贸易总量得以不断扩大的动因之一。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技术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上升。电子计算机、通讯设备、文化信息设备等信息技术的硬件贸易和相应的软件贸易构成国际信息贸易的主体内容,它们是国际信息贸易的物质形式,也是世界信息经济的基础。

信息内容本身成为可贸易的商品。在信息网络的交互式环境下,宣传品(广告)、电影、电视、录像、书籍、杂志、报纸等产品的贸易,都可以通过网络终端的传输达成交易、网络

贸易将向贸易的信息流动的无形形式转化:信息内容的交易可以多次重复进行,无形信息流和有载体的信息流成为国际贸易的对象,拓宽了国际贸易商品概念范畴。

国际信息服务贸易的发展。国际信息服务贸易包括国际技术与管理咨询服务贸易(如工程咨询、法律、财务服务贸易国际经贸信息服务、国际专家服务(如国际教育、医疗专家服务贸易)等,都可通过信息网络的“运送服务”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流和反馈,“足不出户”即可为全球各地的人们同时提供服务。

三、结论

贸易合作 篇6

本期我们特别邀请中国贸促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贸易研究中心理事长、瀚闻资讯董事长童友俊为我们详解“一路一带”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情况,作为本刊系列专题报道的开篇。

2015年3月,中国政府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描绘了贯穿亚欧大陆,一头连接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连接发达欧洲经济圈,且涵盖中间广大腹地的“一带一路”战略路线图。

针对以上“一带一路”沿线64个主要国家,基于中国海关总署提供的我国对外贸易大数据,本文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合作情况进行分析。

一、中国主要贸易出口国家及产品种类

2014年我国对一带一路64国家出口额总计6370亿美元,同比增长12%。占我国2014年出口贸易总额的27%,增速超过我国总出口贸易增速(6.1%)。2010年以来,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4国家贸易出口大幅增长,2012年之后增幅减缓,但增速也均维持在10%以上,远高于我国总体出口贸易增长速度。

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东北亚的俄罗斯和南亚的印度等地区。机电类产品出口所占比重最高(33%)。2014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额超过100亿美元的国家和主要产品种类如表1-1。

近三年来,我国主要产品年出口额基本保持稳步增长,其中对越南和伊朗出口增长幅度较大,分别比2013年增长31.17%和72.26%。2014年,我国出口额大于100亿美元的17个国家占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4国家总出口额83.11%。

二、中国主要贸易进口国家及产品种类

2014年我国对一带一路64国家进口贸易额总计4834亿美元,同比增长2.6%。占我国2014年进口贸易总额的25%,增速超过我国总进口贸易增速(0.4%)。2010年以来,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4国家贸易进口大幅增长,2012年增幅开始减缓,但增速也均维持在2%以上,远高于我国总体进口贸易增长速度。

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口贸易主要集中在中东、东北亚的俄罗斯和东南亚地等地区。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蒸馏产品、沥青物质的进口量最大,占到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进口额的42.58%。2014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口贸易额超过100亿美元的国家和主要产品种类如表2-1。

近三年来,我国主要产品年进口出现下滑,其中马来西亚和沙特阿拉伯两个最主要进口国家进口额分别比2013年下降7.49%和9.25%。2014年,我国进口额大于100亿美元的15个国家占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4国家总进口额84.84%。

三、中国主要贸易方式与贸易主体

1、出口情况

(1)主要贸易方式

我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贸易方式主要包括一般贸易、进料加工贸易、边境小额贸易、来料加工装配贸易、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对外承包工程出口货物、国家间、国际组织无偿援助和赠送的物资、租赁贸易、出料加工贸易、其他境外捐赠物资和补偿贸易。其中一般贸易、进料加工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三种方式占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出口额的87.56%。

(2)主要贸易主体

我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的主体包括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集体企业、中外合作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其中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出口额占到总出口额的85.7%。

(3)主要贸易主体采用的贸易方式

私营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个体商户以一般贸易出口为主,分别占其出口总额的77%、60%、88%和95%。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企业中,进料加工贸易比重较大,分别占其出口总额的55%和44%。

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国有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的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和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占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和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两种贸易方式总出口额的99.64%,其中私营企业占37.70%,外商独资企业占27.03%,国有企业占21.33%,中外合资企业占13.58%。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和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出口贸易分别占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国有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出口总额的3.17%、7.04%、7.23%和5.80%。

对外承包工程出口货物贸易方式中,出口企业主要为国有企业和部分私营企业,2014年,国有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出口货物贸易额占全国对外承包工程出口货物贸易额的93%,私营企业占6%。对外承包工程出口货物贸易额占国有企业出口贸易总额的11%。

(4)主要出口产品种类的贸易方式

我国绝大多数主要出口产品(TOP10)的贸易方式为一般贸易,除精密仪器及设备和矿物燃料、矿物油产品外,一般贸易所占份额均超过50%。光学、照相、电影、计量、检验、医疗或外科用仪器及设备、精密仪器及设备以及上述物品的零件、附件出口易以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为主(47.87%),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蒸馏产品、沥青物质和矿物蜡产品出口以来料加工装配贸易方式为主(54.43%),此外,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出口也占有较大比重(24.44%)。

(5)主要出口产品种类的贸易主体

出口额在100亿美元以上的14个产品种类中,私营企业在9个产品种类中所占比重超过50%。其中,在家具和寝具、针织服装及附件、非针织服装及附件、鞋靴、护腿和陶瓷产品出口中占到83%以上。外商独资企业在电机、电气、机械器具及零件和精密仪器及设备产品出口中所占比重超过30%。国有企业在钢铁、钢铁制品、车辆及其零件以及矿物燃料、矿物油等资源型产品出口比重较高,尤其在矿物燃料、矿物油产品出口中国有企业占到6成。

(6)主要出口国家的贸易方式

我国向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中,排名前十的国家分别为越南、印度、俄罗斯联邦、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泰国、伊朗、菲律宾,其中一般贸易出口总额占向前十国出口总额的63.81%,进料加工贸易额占比为18.06%,边境小额贸易出口额占比为5.69%。

前十国中,除了越南和新加坡出口贸易中一般贸易方式的贸易额占比小于50%以外,其余国家该比例均大于60%,其中伊朗该比例高达86.25%。向新加坡出口贸易中,进料加工贸易出口额占向新加坡总出口额的37.9%,十国中排名第一;伊朗该比例为5.22%,占比最小,其余国家排名基本保持在10%-20%之间,集中在15%左右。而在边境小额贸易方式下,向越南和俄罗斯出口额占该贸易方式下前十国总出口额的99.9%,其中越南占近73.47%,俄罗斯占近26.53%,且在向两国出口贸易中,边境小额贸易占向越南、俄罗斯总出口贸易额的比重分别为22.42%和9.61%。

来料加工装配贸易方式下,出口额占到向新加坡总出口额(除去主要贸易方式贸易额)的48.26%,菲律宾该比例为36.67%,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该比例超过了40%,分别为42.94%和45.90%。

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和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贸易方式下,向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出口额占总出口额(除去主要贸易方式贸易额)的80.65%,另外,印度、越南、俄罗斯、泰国该比例都在60%以上。

向伊朗的出口,在对外承包工程出口货物贸易方式下,出口额占到向伊朗总出口额的47.53%,印度尼西亚为31.88%,其他国家在此贸易方式下的出口额占比基本保持在12%以下,印度(20.78%)除外。

(7)主要出口国家的贸易主体

我国向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中,排名前十的国家的出口主体包括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集体企业、中外合作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其中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在前十国中出口贸易额占总出口贸易额的85.67%,其中私营企业出口贸易额占比最高,为 53.13%。

向印度、新加坡、泰国出口贸易中,私营企业出口贸易额占总出口贸易额的比例分别为47.28%、35.74%、44.66%,除此之外,其他国家该比例均超过50%,伊朗最高,为69.95%。前十国出口贸易中,外商独资企业出口额占比最高的是新加坡,占向新加坡出口总额的31.69%,泰国占到26.38%,马来西亚该比例为26.06%。

国有企业作为贸易主体在出口贸易中占13.16%,向印度尼西亚的出口中,国有企业的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18.60%;伊朗该比例也相对较高,为17.07%;向越南、印度、新加坡、菲律宾等国的出口贸易中,国有企业出口的贸易额占总出口额的比例均超过了13.16%的总水平。

2、进口情况

(1)主要贸易方式

我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贸易方式中,一般贸易、进料加工贸易和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等四种方式进口额占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进口额的92.01%;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和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两种贸易方式在进口中的比例达到16.43%,较出口高出两倍多;边境小额贸易进口仅占1.96%,远低于出口(6%)。

(2)主要贸易主体

同出口一样,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是较为主要的三种贸易主体,其进口额占到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进口额的86.41%。

(3)主要贸易主体采用的贸易方式

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一般贸易进口为主,分别占其进口总额的81%、74%、57%、68%和62%。外商独资企业,进料加工贸易比重较大,占其进口总额的38%;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和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两种贸易方式进口额占外商独资企业进口额26%。中外合资企业一般贸易进口额占50%,进料加工进口额占24.3%。

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在来料加工装配贸易方式下的进口额占该贸易方式总进口额的98.41%,其中国有企业占比为57.06%,外商独资企业占到 19.68%,中外合资企业占到17.77%,私营企业占到3.9%。来料加工装配贸易进口贸易额占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的进口总额的比例分别为7.76%、0.98%、5.41%和8.69%。

边境小额贸易进口企业主要为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总占比达到99.16%。

(4)主要进口产品种类的贸易方式

我国绝大多数主要进口产品(TOP10)的贸易方式为一般贸易,除电气设备及其零件和天然或养殖珍珠、贵金属等产品外,一般贸易所占份额基本超过50%。天然或养殖珍珠、宝石或半宝石、贵金属等进口贸易以进料加工贸易为主,占比75.83%。电机、电气设备及其零件、录音机及放声机、电视图像、声音的录制和重放设备及其零件、附件的进口贸易在一般贸易、进料加工贸易和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贸易方式下的进口额分别达到23.72%、38.63%和29.15%。木及木制品、木炭产品贸易方式除一般贸易外边境小额贸易也占有相当比重(35.51%)。

(5)主要进口产品种类的贸易主体

进口额在50亿美元以上的13个产品种类中,国有企业在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蒸馏产品、沥青物质、矿物蜡产品中进口占比高达79.49%。此外,在矿砂、矿渣及矿灰产品中,国有企业进口占比最高位41.11%。私营企业在木及木制品、木炭进口中占比为77.59%,天然或养殖珍珠、宝石或半宝石、贵金属、包贵金属及其制品等的进口中占58.55%。同时,塑料及其制品、矿砂、矿渣及矿灰和铜及其制品等产品的进口贸易中,私营企业的进口额占比都接近50%。外商独资企业,进口额占比较高的产品领域主要集中在电气设备及零件、核反应堆、机械设备及零件和光学类精密仪器和设备类产品中,其中电气设备类产品占 60.09%。

(6)主要进口国家的贸易方式

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贸易额排名前十的国家中,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占60.85%;进料加工贸易占13.54%;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和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贸易进口占17.44%,比出口保税贸易占比高出两倍多。

进口贸易前十国中,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印尼、阿曼、伊拉克一般贸易进口额占从各国进口贸易额的比例均超过65%。进料加工是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四个国家重要贸易方式之一,占从各国的进口贸易总额23%-30%。此外,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和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的进口占从马拉西亚总进口额的38.09%,菲律宾的26.44%,新加坡的20.12%。

(7)主要进口国家的贸易主体

进口贸易主体以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为主,四类贸易主体的进口额占贸易前十国总进口额的98.28%。国有企业的进口贸易额占比远高于出口贸易额占比(进口:42.39%、出口:13.16%)。私营企业的进口贸易额占比则减少为21.28%,减少了2倍多;同时,外商独资企业在进口贸易当中的贸易额占比相比出口贸易的排名虽然降低,但是比例却增加到了21.92%。

就具体国家而言,国有企业进口额在从伊拉克的进口总额中的占比高达89.47%;阿曼其次,国有企业进口额占比为79.20%;进口贸易前十国中,国有企业从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和伊朗进口的贸易额占从各国总进口额的比例均超过了50%,分别为58.29%,67.71%和78.15%。

从泰国的进口贸易中,私营企业的进口贸易额占从泰国总进口额的37.02%;印尼占34.37%,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占比也较高,分别为29.01%和28.73%。

外商独资企业在从各国的进口贸易中,也占有相对较高的比例,尤其在从马来西亚的进口贸易中,占马来西亚总进口额的48.8%,将近一半;从新加坡、菲律宾的进口贸易额中,外商独资企业的进口贸易额占比也超过了40%,分别为41.81%和42.55%。从与泰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可以看出,外商独资企业进口额占比(35.42%)要高于出口额占比(26.38%)。

贸易合作 篇7

1 广西与泰国货物贸易合作发展现状

1.1 双向贸易加快增长,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

自2002年《中国一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订后,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广西依托独特的地缘优势,加快贯彻落实自由贸易区战略,着力推动与东盟各国经贸合作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的2010年,广西与泰国贸易额达到近2.9亿美元,2013年双边贸易额更是达到4.9亿多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61.2%,比2010年增长了近70%。

1.2 泰国是广西在东盟的第五大货物贸易伙伴

2013年,桂泰双边贸易额在广西与东盟贸易中仅列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之后,排第五位。

1.3 桂泰双边货物贸易呈现明显的产业互补性

从出口商品来看,近年来广西出口泰国的主要商品有工程机械、制糖机器等机械产品,以及磷酸、多磷酸、滑石、铝及其制品、肥料、塑料及其制品、钛的氧化物。从进口商品来看,近年来广西从泰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等机电产品,以及木薯干及其淀粉、石油、沥青、天然橡胶和类似天然树胶、铜废碎料、糊精及其他改性淀粉等。

2 广西与泰国货物贸易合作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2.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建设标志着双方合作踏上新征程

中国—东盟已创造了合作“黄金十年”,正开启“钻石十年”历史发展新阶段;同时,已启动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谈判,力争到202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让东盟国家更多地从区域一体化和中国经济增长中受益。这标志着中国与泰国双方经贸合作站在了一个全新的起点上。中国与东盟在资源、产业和市场等多方面各有优势,互补性很强,开展合作的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必将是“10+1>11”,广西与泰国的合作也必将是“1+1>2”。

2.2 国家高度重视和支持广西扩大对外开放

2004年,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广西,确立了广西在中国—东盟合作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2008年1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2014年7月,国务院批复珠江一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和西江经济带快速发展,实施“双核驱动”发展战略,将为广西的对外开放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2013年7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广西考察调研时提出,要把广西打造成为中国西南、中南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这是国家对广西发展提出的新的明确要求。国家大力支持广西推进中国—东盟合作办事机构、面向东盟的商务总部经济发展,加快把广西建设成为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特色农业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这些都是广西开放开发极其重要的里程碑,为加快打造广西成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沿海沿边发展新一极提供了新的历史性机遇。国家的高度重视将有力地促进广西进一步扩大以东盟为重点的开放合作。

2.3 广西培育和形成一批对外开放平台和载体

国家大力支持广西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近年来,广西连续成功承办1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8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通过承办各类国际性展会、论坛等活动,积极搭建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使广西成为促进中国与东盟多领域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渠道。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中国(南宁)一新加坡经济走廊、中越“两廊一圈”、跨境经济合作区、境外经济合作区等多层次的国际次区域合作形成优惠政策的叠加效应,加速了广西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往来与交流。

3 广西与泰国贸易合作加快发展的对策措施

据统计,2013年中国与泰国贸易额达到近713亿美元,中国正致力于提前实现2015年与泰国双边贸易额达到1 000亿美元、未来5年进口商品超过10万亿美元的目标,对外贸易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此大环境下,广西应主动作为,在紧紧围绕打造成为中国西南、中南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这个战略定位,着力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特别是进一步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全面深化和拓展对东盟开放合作的同时,充分发挥自由贸易区战略及中国与泰国具有经贸合作先行先试优良传统的发展红利,不断提升与泰国贸易合作发展水平,努力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益,推动进出口贸易再上新台阶。

3.1 加快在某些合作领域先行先试

为尽快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泰两国政府于2003年10月1日正式实施水果蔬菜零关税协议。有资料显示,2004年1月至9月,中泰水果蔬菜贸易额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双边贸易增幅,其中中国从泰国进口3.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3%;中国对泰国出口4 000万美元,同比增长141%。时任泰国商业部副部长阿努廷曾说过:“泰国是第一个与中国签署零关税协议的东盟国家,泰国人为此深感自豪。中泰果蔬零关税使两国人民明显获益。”中泰果蔬零关税协议作为示范经贸合作的“快轨机制”,其先行先试的宝贵思想与成功实践启示我们:中泰双方应发扬这种创新自贸区合作的优良传统,以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加快构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为契机,在推动中国—东盟合作进一步发展方面开展多领域的先行先试工作,进一步提升中泰经济合作水平,扩大贸易、农业、旅游等传统领域的合作范围,重点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高新技术等领域的合作。

3.2 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广西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广西要积极利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与包括泰国在内的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交通物流、港口、海洋科技、旅游等重点领域设计和实施一批旗舰项目,发掘新的贸易商机,使广西和泰国等东盟各国从合作中尽快受益。

3.3 着力构建南宁一曼谷经济贸易走廊

泰国是经过6个国家的南宁一新加坡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当前,重点在于推进南宁一曼谷经济贸易走廊建设,将其打造成为南宁一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的先行示范区。泰国学者曾提出借鉴昆曼公路的民间合作机制,在曼谷—老挝—越南—南宁通道上成立曼谷一南宁经济走廊民间委员会。广西要与泰国一道,推动沿线国家和城市建立有效的双边或多边沟通合作机制,推动南宁一曼谷经济贸易走廊建设上升为国家间国际战略,将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成为推动沿线国家和城市共同发展的“合作共赢的走廊、繁荣富裕的走廊”,形成区域分工、优势互补、联动开发、共同发展的跨国通道经济贸易带。利用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及优惠贷款等多方筹集渠道,加快建设走廊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和产业大项目。

3.4 加快互联互通建设,带动贸易增长

中国致力于加强与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支持本地区发展中国家包括东盟国家开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互联互通建设有利于物流畅通、经济繁荣,铁路合作、港口城市合作可以成为中泰合作的新亮点,因此广西应充分发挥北部湾港口优势,在加强与泰国互联互通建设中提升贸易经济合作份额。

3.5 共同建设经贸合作区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本国优秀企业到东盟国家投资,加强双方在纺织、钢铁、机械、造船、化工、信息、汽车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提升制造业竞争能力,而建设经贸合作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在泰国的泰中罗勇工业园,已被中国政府认定为首批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之一。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不断深入,东盟各国开始在自由贸易区核心区域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寻找更大的合作空间。中国广西与泰国共建的中—泰(崇左)产业园正逐步发展和壮大,与泰中罗勇工业园实现了两国双园发展模式。广西与泰国双方应进一步加强合作,积极创造互相建设经贸合作区的相关条件,谋划空间布局、发展定位、发展模式,共同推动经贸合作区建设向前发展,推动中国与东盟各国在贸易、投资、服务等领域的合作。

3.6 做大、做强农业经济贸易合作

农业是中国与东盟重点合作领域,也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最早实现“零关税”的领域。中国和东盟大多数国家有众多的农村人口和丰富的农业资源,农业在双方的经济中都占有基础地位。加强农业合作是双方共同的战略决策,广西正着力打造中国—东盟区域性特色农业基地,广西与泰国应发挥农业优势,制订农业合作战略框架和行动计划,建设中国—东盟现代农业科技合作园区,建立和完善合作机制,联手做大做强东盟农业合作,推动双方农业经济贸易合作再上新台阶。

3.7 打造中国—东盟博览会“升级版”

作为加强中国一东盟战略伙伴关系、促进双方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渠道和桥梁作用日益凸显,历届博览会上东盟国家竞相搭台唱戏。2014年,将在广西南宁举办第十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广西与泰国双方要充分利用好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平台,进一步把自由贸易区的投资贸易便利化政策从政府层面推向企业层面,打造博览会“升级版”,充分发挥博览会经贸合作“加速器”的作用。

3.8 开掘加工贸易发展金矿

发展加工贸易是壮大双边贸易、推动贸易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方式。桂泰双方不仅要快速壮大机械设备、电子电器、运输工具、天然橡胶、原油、木薯产品、服装、水果蔬菜等各自优势产品的相互出口份额,开辟出口新品种,泰国也可以充分利用自由贸易区为东盟国家进入13亿人口的中国市场开辟便捷的经济贸易高速通道,发挥广西“通道经济”作用,加强与中国其他省市地区的经贸往来。双方更要积极推动双边加工贸易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合作为重点,加快加工贸易重点合作区域集聚发展。

桂泰双方要坚定“互利共赢”信念,不断创新经贸合作模式,共同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建设。

摘要: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开始建设以来,我国广西与泰国的经贸合作长足发展。相对于东盟其他国家,泰国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具有先行先试的优良传统(中泰20()3年水果蔬菜零关税协议的实施就是很好的例子),这种独特性伴生打造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的历史性机遇,带给广西一泰国货物贸易合作诸多机遇。抓机遇谋对策,成为提升桂泰贸易合作发展水平的当下选择。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广西,泰国,贸易合作,对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东盟自贸区简介[EB/OL].http://fla.mofcom.gov.cn/dongmeng/dm_xieyijianjie.shtml,2014-06-28.

[2]新华网.习近平在APEC峰会上的演讲(全文)[EB/OL].http://money.163.com/13/1008/02/9AKMU8AB00253B0H.html,2014-07-10.

[3]新华网.李克强在第16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全文)[EB/OL].http://news.xmhuanet.com/world/2013-10/10/c_125503937.htm,2014-07-16.

乐于合作善于合作 篇8

一、创设合作氛围, 乐于合作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自然而然的气氛中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 是这种影响产生高度效果的条件。”合作精神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利用课程资源, 创造条件, 创设合作氛围, 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学生乐于合作。

1. 利用教材资源。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大量具有合作精神、宣传和睦共处的课文。《手拉手》描绘了“大雁排队飞, 小鱼成群游, 我们手拉手, 大家都是好朋友”的一幅让人向往而感动的画面。《山羊过桥》让学生学会了与人相处应谦逊有礼、彼此相让。《动物的互惠互助》说明了动物间合作的重要性, 蜜獾和导蜜鸟合作吃蜜, 娇小的千鸟为鳄鱼清理口腔的同时也美餐了一顿。《鸟的天堂》描绘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树为鸟儿遮风挡雨, 鸟儿为树欢歌笑语, 它们彼此和谐地生活在一起。《攀登世界第一高峰》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精神:刘连满不顾个人安危, 忍着巨大的疼痛, 让队友们一个个踩着自己的双肩往上爬。《大江保卫战》中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默契合作、精诚团结, 铸造了一道钢铁长城, 抵挡住了洪水, 保卫了家园。这些课文融科学知识、优美意境和思想启迪于一体, 文中自然万物和谐共处、分享成功的合作氛围能深深打动学生的心, 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好教材。

2. 发挥教师资源。

教师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的引路人。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合作教育的过程中, 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 凭借良好的修养, 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合作氛围。“亲其师, 信其道。”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句亲切的话语、一段充满感情的朗读、一个富有思考性的提问等, 都在引导学生。如“你们读得真棒, 合作力量大!”“这次表演太出色了, 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你愿意帮助他吗?”“你们几个一起来试试好吗?”这些富有人情味的话语, 为学生营造了合作氛围, 能激活学生内心潜在的合作意识, 使学生乐于合作。

二、丰富合作形式, 学会合作

心理学研究表明, 良好的学习契机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基础。有了丰富的合作形式, 学生才便于学会合作, 才能在合作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 我注重采取多种形式的合作教学, 让学生在集体智慧的交融中互帮互学, 共同提高。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 合作精神在认识和情感上也有了突破和提升。

1.“同位”合作。

“同位”合作是培养合作精神、进行合作教育最简单易行的教学形式。“你”有一个思想, “我”有一个思想, 通过合作交流, “你”和“我”的思想就会多起来。“同位”在相互合作中, 会得到及时的启发、赞美和帮助。如“同位”在相互有感情地朗读《荷花》这一课时, 一方会得到另一方的赞美:“你读得真好, 我好像看到了许多白荷花。”一方也会得到及时而恳切的指正:“最后两句读得声音有些大了, 这样读会把小鱼惊跑的。”开心大笑后, “同位”又开始了共同的合作学习。“同位”合作, 增强了个体与个体的交流, 使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展示了个性思维的方法与过程, 从而实现“互补”。

2. 小组合作。

小组活动时, 我让前后排学生四人组成一组。在合作中, 学生不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还要对小组成员的学习负责。这样的座位组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 这种整体互相形成的合作能力更具生命力。如在教学《荷花》这一课时, 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自选形式, 读、说、画、演都可以。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里, 合作精神得到了极大的增强。有的小组在“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基础上, 创作了“接天莲叶如绿盘, 映日荷花似雪白”的诗句;有的小组分角色合作表演, 再现了荷花翩翩起舞, 小鱼、蜻蜓亲密交谈的课文情境;有的围绕“我明明在看荷花, 怎么又变成了荷花”展开小组讨论, 交流各自的体会。小组合作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3. 师生合作。

语文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 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 可以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得到培养。在学生合作时, 教师应适当地指导和帮助, 或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如教学《恐龙》时, 我积极倾听各个小组代表的发言, 对恐龙为什么会从地球上消失这一问题与学生展开讨论。再如教学《蒲公英》时, 我扮演太阳公公时手握一把降落伞, 对蒲公英万般叮嘱。这种民主性的互动合作, 实现了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 丰富了学生的情感。

三、拓展合作渠道, 善于合作

随着语文课堂的延伸, 学生走出课堂, 参与各种各样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拓宽了渠道。从课内到课外, 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 交流形式由“单项交流”向“多项交流”转变, 学生的合作精神在主体活动展开与整合的过程中得以培养和发展, 在乐于合作、学会合作的基础上善于合作。

1. 参与调查。

如学习《访问环保专家博士》后, 我让学生走向社会, 调查身边的水污染情况。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彼此对现实的关注和自己独特的见解。

2. 制作编发。

如学习《鸟语》一文, 我让学生自主合作, 录制鸟语录音, 制作各种鸟儿的幻灯片, 印发爱鸟宣传单。学生在宣传爱鸟思想的同时, 也尝到了成功合作的快乐, 提高了各自的合作能力。学生还自由组合编发班级《语文报》, 每周一份, 每次我都设立“最佳合作奖”来奖励创意独特的小组。学生在活动中, 不仅发现了自己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 同时还认识到“取他人之长, 补己之短”的重要性。

此外, 我还组织了劳动实践、语文小知识竞赛、辩论会、演讲会等多种形式的小组合作。每一项语文活动, 都着眼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着眼于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

贸易合作 篇9

2004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均排名世界第3, 已跻身世界贸易大国行列, 但与此同时, 我国的服务贸易却出现了近97亿美元的逆差, 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占贸易总出口9%的现有水平, 还远远低于19%的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合理性决定了我国还不是贸易强国。“要成为一个贸易强国关键要具备以下两个特征: (1) 对外经济贸易规模大, 影响力强, 辐射面广, 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世界贸易和国际市场的变化以及国际资本的流动方向。 (2) 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占据明显的竞争优势” (魏浩, 2003) 。对于第一点, 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来看, 贸易大国也难逃服务贸易逆差的影响, 虽然我国在一定程度上的服务贸易逆差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但是服务贸易在较长时间内 (1997~2004) 连续在运输、保险、金融等服务行业出现较大数值逆差绝不能说明我国对外贸易影响力强, 辐射面广;对于第二点, 从传统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出发, 我国的对外贸易在某种程度上, 规模大, 影响力强, 尤其是在L-L型 (劳动密集、低技术) 产品, 但是“只按照比较优势原理发展对外贸易的国家有可能陷入比较优势陷阱, 比较优势只是潜在的优势, 竞争优势才是现实的优势, 竞争优势体现为动态的比较优势” (魏浩, 2003) 。相对于货物贸易, 我国的服务贸易还比较落后, 由于服务产品主要是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 我国不仅不具备比较优势, 更不具备竞争优势。因此, 我们还不是贸易强国, 而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变, 服务贸易是突破口之一。

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状况

1.我国服务贸易总体发展势态良好

从1997~2006年我国对外服务贸易无论是进口、出口额还是进出口总额都呈逐年增长趋势 (见图1) 。1999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为238亿美元, 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2.2%, 居世界第14位;服务贸易进口额为313亿美元, 占中国进口总额的18.9%, 居世界第12位。2003年我国服务贸易排名已上升到第9位。2004年, 我国服务贸易进口为721.33亿美元, 增长速度为30.42%, 出口为624.34亿美元, 增长速度为33.60%, 进出口总额为1345.67亿美元, 增速为31.88%。

2.服务贸易逆差逐年增大

贸易竞争力指数 (TC指数) 是指某国产业或产品的进出口额差额与总额之比。

虽然我国的服务贸易有了较大发展, 但是自1995年以来, 我国服务贸易连年出现逆差, 并且逆差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 (见表1) 。从1995年起TC指数一直小于零, 2000年到2003年连续4年为-0.8, 到2004年达到-0.7, 2005年和2006年有所减少, 分别为-0.06和-0.04。这反映了我国服务贸易虽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但其竞争力仍然较低。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比较劣势, 适当减少并扭转服务贸易逆差, 改善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商品结构, 增强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使我国早日成为贸易强国, 已经被提上日程, 并且得到了政府决策层的高度重视。

资料来源:联合国贸发会2004年统计手册

三、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相关关系分析

1989年, Waterloo大学国际贸易专家詹姆斯·梅尔文 (JamesR.Melvin) 教授通过一个模型提出, 当开展要素服务贸易时, 出口服务的国家必然会在货物贸易上出现逆差。尽管这种相关的逆差不明显, 但可以构成服务部门比较优势的一种反映。也就是说美国在其货物贸易上的逆差可能是美国在服务贸易上顺差的反映。在此意义上, 惟有减少服务贸易出口才能修正货物贸易的不平衡。从自然禀赋角度分析, 一个国家, 特别是经济大国, 在一定时期的资源是有限的, 在货物贸易顺差的同时, 服务贸易的逆差是受其内部既定数量资源限制的, 反之亦然, 因此一个国家很难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上都具有比较优势。

在我国, 这种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之间的相关关系是否存在呢?笔者收集了从1997~2006年我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有关数据, 并且对服务贸易逆差和货物贸易出口总额用计量经济学软件进行了相关、回归分析, 发现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见图2) 。

资料来源: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BOP)

从1997~2004年我国对外服务贸易差额 (DTS) 和货物贸易出口总额 (TWE) 的波动来看, DTS和TWE的增长趋势呈现出了高度的吻合 (见图2) , 从图2我们看出DTS和TWE呈现出线形增长趋势, 笔者建立模型并利用Eviews3.0对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如下:

建立模型并估计:

DTS=A1+B1TWE+U1 ①

(其中:被解释变量DTS为服务贸易逆差, 解释变量TTW为货物贸易总额, A1为截距项, B1为斜率, U1为随机误差项) 。利用该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估计的结果为:

DTS=3567853+0.007357TWE

(4.0145) (4.0683)

R2=0.66379;F=16.51497;

其中方程①下括号内的数字表示各回归系数的t检验值。在此回归方程中, 自由度为8, 临界值F0.05 (1, 8) =5.32, 而F检验值为16.51497, F>F0.05, 说明方程①的线形关系在95%水平下显著成立;临界值tα/2 (α=0.05) =2.4469, 而t的检验值为4.0683, t>tα/2, 说明变量TWE作为解释变量是显著的;R2=0.66397说明DTS与TWE之间的拟合优度相对较高。这一回归方程表明, 在当前经济条件下, 假设在影响对外贸易增长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我国对外货物贸易出口总额每增加1000美元, 则我国对外服务贸易逆差约增加7.35美元。

四、服务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的相关分析

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是一国企业进入海外市场的两种主要策略,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速度加快, 这两种策略之间的联系也显得日益重要。改革开放20多年来,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 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把握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表2数据对FDI和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之间的趋势进行模拟 (见图3) , 进而建立模型并对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如下:

建立模型并估计:

TTS=A2+B2FDI+U2 ②

(其中:被解释变量TTS为服务贸易总额, 解释变量, FDI为对外直接投资, A2为截距项, B2为斜率, U2为随机误差项) 。利用Eviews3.0对表2数据进行估计的结果为:

TTS=-1803.855+5.4760FDI

(-3.9687) (6.1821)

R2=0.826907 F=38.21794

其中方程②下括号内的数字表示各回归系数的t检验值。在此回归方程中, 自由度为8, 临界值F0.05 (1, 8) =5.32, 而F检验值为38.21794, F>F0.05, 说明方程②的线形关系在95%水平下显著成立;临界值tα/2 (α=0.05) =2.4469, 而t的检验值为6.1821, t>tα/2, 说明变量FDI作为解释变量是显著的;R2=0.826907, 说明TTS与FDI之间的拟合优度也较高。该方程表明在我国当前经济条件下FDI每增加1000美元, 服务贸易总额增长5476美元。

五、对比分析及政策建议

1.我国服务贸易收支逆差5年来首次减少

2005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收支逆差达39亿美元, 同比减少33%, 是5年来的首次减少。中国货物出口迅猛增长, 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运输和保险收入的快速上升, 运输逆差也由上年同期的同比增长转为同比减少, 保险项目的逆差增速也有所缓解。此外,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的加深, 中国国际旅游收入增长迅猛, 旅游顺差的扩大已成为目前中国服务贸易逆差减少的最主要因素。中国服务行业的对外竞争力进一步加强, 但由于金融、保险、专有技术和技术咨询等高附加值服务产业的对外竞争力提高幅度有限, 因此近期内中国服务贸易总体逆差的状况仍将持续。

2.正确看待逆差, 采取科学措施

货物贸易主要是资源、能源、材料之间的贸易, 服务贸易主要是资源、技术、劳动力之间的贸易, 两者之间的交叉决定了一国在现有既定资源前提下, 很难同时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领域出现顺差, 从这一点上来看, 我国在服务贸易领域因其在货物贸易领域的顺差而出现的逆差就可以理解, 但我国自1997年到2004年, 连续在运输、保险、金融等服务行业出现较大数值逆差却是极不合理的, 必须减少并消除这种不合理的逆差, 方法不能是让货物贸易裹足不前, 而应加快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 调整贸易结构, 加快实现从有形的货物贸易为主的初级贸易模式向有形的货物贸易与无形的服务贸易并重的高级贸易模式转变。第一, 加快服务业体制改革, 增加政策透明度。在不影响国家安全的前提下, 对有关国家及国内服务业的各项方针、政策、法规、措施都要予以公开, 以便国外的服务提供者更加了解中国服务市场的情况, 寻求合作机会。第二, 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 为服务贸易奠定坚实的基础。应重点发展投资少、收效快、效益好、就业容量大、与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行业。如商业、物资业、旅游业、房地产业等。

3.外商直接投资是拓展我国服务贸易的最理想形式

通过外商投资我国服务业, 可以满足我国国内对服务的需求, 加快我国经济转轨和发展的进程;随之而来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能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进一步开放国内服务市场, 通过外资进入形成的强大竞争压力会迫使国有服务企业提高效率, 达到国内制度难以起效的对国有企业的刺激和促进作用, 打破原有比较优势的局限, 改善自身的服务贸易状况。这是发展中国家, 特别是转型经济国家中普遍存在的市场自由化过程。应该注意的是, 过去的招商引资, 现在某种程度上是招商选资, 破坏资源、破坏环境的外资等于是人家淘汰工业的大转移, 坚决不要。同时为那些可以优化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外资创造更多的外部环境条件和政策条件。

参考文献

[1]黄锦明.中国迈向贸易强国的理论与政策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

[2]孙敬水.计量经济学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

[3]高峰, 高越.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关系[J].国际贸易问题, 2006 (4) .

[4]史小龙, 张峰.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J].亚太经济, 2004 (3) .

[5]郑吉昌, 夏晴.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相关因素讨论.外贸经济、国际贸易, 2005 (2) .

满洲里口岸对俄木材贸易合作研究 篇10

一、满洲里口岸改革开放后对俄木材贸易状况

(一) 进口俄罗斯木材现状

近几年来,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 尤其是中俄两国经贸合作的不断加强, 使得满洲里口岸进出口货物量逐年增加, 其中俄罗斯木材的进口额增长较为迅速。满洲里口岸进口的俄罗斯木材主要来源于伊尔库茨克地区, 约占60%;另外乌兰乌德和赤塔地区, 占20%;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占10%;其他地区约占10%。其品种主要是樟子松, 约占75%;其次是落叶松, 约占10%;还有桦木及其他品种的木材。在进口木材中, 原木约占92%, 板材约占8%。原木一直是满洲里口岸开放以来大宗进口货物之一。

2011年满洲里口岸以边境小额贸易方式进口原木691.1万立方米, 增长14.6%, 占同期口岸进口原木总量的96.8%;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14.3万立方米, 增加26.7%, 占进口总量的2%;其余原木都是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因此, 可以作出基本判断, 即原木在今后几年将会继续呈现出一种快速增长的态势, 其在俄罗斯原木进口量和原木进口中的地位将得到改善。

(二) 木材加工业发展状况

在大规模进口俄罗斯木材的推动下, 满洲里口岸的木材加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木材加工成为现阶段满洲里的主导产业。满洲里现有木材加工企业126家, 年加工能力达500万立方米。全国最大的进口木材加工基地初具规模。企业产品由初加工逐步向以生产直接材、刨光材、密度板、单板、工艺镜框、装饰装潢材料、强化木地板和木材废料综合利用的深加工方向转化, 主要龙头企业有联发、欧亚、联众等。截至2011年8月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9.5亿元。2013年1-8月份, 满洲里木材落地加工量完成413万立方米, 同比增长32%。木材落地加工量超过了金融危机爆发前2008年全年的加工量, 比2009年全年的加工量多出25万立方米。截至2013年11月末, 规模以上木材企业达到84户, 完成产值54.6亿元, 同比增长16%, 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64%。

二、影响满洲里口岸对俄木材贸易合作的因素

(一) 政策因素

1998年12月1日起, 中国外经贸部就下发了关于取消木材进口实行核定公司经营管理办法的相关文件。文件指出凡是具备对外贸易经营权的企业均可在合法的基础上进行独立自主的进口木材产品。1999年, 我国对木材进口方面的政策又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 取消了原木和锯材的关税, 这极大地促进了木材进口的数量, 拓宽了中俄两国的木材贸易范围。在加入世贸组织后, 我国严格按照WTO有关的文件要求, 履行相关承诺, 降低了249种木材关税, 并逐步取消非关税措施, 开放了木材产品国际市场。

俄罗斯政府把森林资源的开发作为振兴东部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鼓励各国参与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森林资源开发, 而中国在各国开发俄罗斯森林资源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满洲里口岸在俄罗斯木材贸易中占据优势地位, 是中国其他港口所不具备的。相比之下, 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使木材供应的巨大缺口, 正好与俄罗斯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因此, 我国可以通过积极参与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资源开发而获取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木材资源, 同时也为我国的森林资源提供了很好的休养生息机会, 而俄罗斯东部正好利用我国的人力和技术资源, 通过开发和深加工丰富的森林资源来实现经济的现代化。这也是中俄木材贸易的迅速发展的动力所在。

(二) 投资环境

进入21世纪, 俄罗斯经济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 社会形势日趋好转, 俄罗斯人口家庭收入有所改善, 消费水平普遍提高。与此同时, 为了鼓励和吸引外资投资, 俄罗斯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完善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社会对外国投资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总之, 无论是投资的硬环境还是软环境, 俄罗斯的投资环境和投资带动力都有所改善。目前, 俄罗斯市场投资有四大机遇, 第一, 2012年俄罗斯为举办APEC会议, 政府投资了61亿美元加强了远东城市海参崴的桥梁、铁路和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第二, 中国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计划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发展规划”已经开始对接并进入实施阶段, 中俄之间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建设也逐步开展;第三, 2014年俄罗斯索契冬奥会已经开幕, 带动了地区其他产业的快速发展;第四, 俄罗斯政府在努力改善民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促进了俄罗斯房地产的繁荣。俄罗斯的这些建设, 需要大量的基础材料和产品, 这就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港澳台地区的相关企业提供了开拓俄罗斯市场的良好机会。

三、中俄木材加工及贸易合作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政府层面

第一, 当前对于俄方为吸引外国投资者来俄开展木材深加工合作项目, 我国政府应该采取更多的优惠措施, 积极引导国内企业参与木材深加工合作。在合作中, 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和鼓励一些有实力的企业, 把握合作机遇, 充分利用我国东北与俄罗斯之间便利的地缘优势, 与俄罗斯开展原木开采和木材深加工方面的合作。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有选择的在俄方进行投资办厂或者参与俄罗斯木材加工企业中, 为其提供我国生产的加工设备, 并对其进行技术方面的指导和支持, 积极开拓两国初加工和深加工领域的合作, 以此来规避从俄罗斯直接进口原木而产生的高额关税风险, 逐渐将国内木材产业有之前的原木单一进口转变为木材深加工产品的进口。

第二, 要逐步加强中俄边境口岸建设, 加强口岸过货能力。我国政府应该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加强对边境口岸检查设施的建设, 给予一定的补贴, 扩大支持的范围和力度, 促进边境口岸的过货量, 这不仅可以改善我国木材原料短缺的现状, 还有利于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二) 企业层面

第一, 中俄两国企业应该把森林采伐作为双方合作的起点, 在合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合作的新领域。我国对俄罗斯森林开发的宏观引导以及取得初步成效, 特别是从普通的木材砍伐到深加工的引导, 各企业都积极响应国家相关政策, 把木材深加工作为企业盈利的新项目, 在开发中逐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全面提升了中俄两国企业的合作水平, 逐步建立了“采、加、贸、运”一条龙服务内外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

第二, 我国企业在与俄罗斯企业进行林业合作过程中, 要注重维护企业自身的信誉, 关注环境资源的保护, 避免过度追求利润而盲目开发俄罗斯森林资源。在合作过程中, 要注重项目的可持续性, 注重采伐的密集性, 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企业应彻底改变对俄罗斯森林资源项目分散、无序竞争和形象不佳的局面。

当前, 在中俄两国政府、企业和相关机构的共同努力下, 满洲里口岸木材贸易合作的内外部环境良好, 双方开展的木材采伐和深加工项目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在这种有利的客观形势下, 有关各方应该认清形势, 抓住机遇, 加强双方的沟通, 积极为两国的经济贸易合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促进两国木材贸易及加工合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摘要:通过分析发现影响满洲里口岸对俄木材贸易合作的因素主要有国家相关政策和投资环境两方面, 应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加强中俄木材加工及贸易合作发展。

关键词:木材贸易,贸易状况,林业合作

参考文献

[1]曹玉昆, 朱江梅.林产品国际贸易与环境关系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 2008 (3) .

[2]慕白.满洲里市木材进口量占全国的44%[N].中国建材报, 2010-03-08.

[3]程宝栋, 赵戈, 崔海欧.平原地区木材安全问题的调查与建议[J].中国人造板, 2011 (6) .

[4]杨红强, 聂影.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安全的生产要素评价[J].世界林业研究, 2011 (1) .

[5]程宝栋.中国木材产业成长: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J].国际贸易, 2010 (12) .

贸易合作 篇11

合作出版,是指国内外出版机构共同确定作品的选题,共享作品版权,共同或按约定分工合作进行有关图书的编辑、出版和发行,共同或按约定分别投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合作出版与我们通常所说的版权贸易的根本区别,在于版权贸易仅发生版权转移,至于具体的翻译、编辑、出版、发行等各项工作,全部由引进方负责。

联合出版,也称“合资出版”,即一个出版机构同其他出版机构合资,共担风险,分享利润。这种合作可以是按约定比例分担所有成本并分享利润,也可以是按约定分别承担项目不同部分或不同阶段的成本并分享相应比例的利润。联合出版是合作的双方共同出资,共同取得收益;而合作出版,可以是双方按照各自所负责的内容进行先期投入,也可以是一方提供版权,而另一方出资。取得收益后,再按约定扣除出资方及提供版权一方的全部成本,或者按照约定的比例分配利润,或者平分收益。

传统意义上的版权贸易是由引进方承担全部风险,版权输出方只按时收取版税即可,而无需承担风险。但反过来说,如果版权输出方对图书的销售数量不满意,希望版权引进方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强图书的销售,也只能提出自己的建议,而不能要求引进方按照自己提出的方式采取措施。合作出版中,拥有版权的一方虽然可以不出资,但是,是以图书的版权作为“资金”,也是一种投资。而且,为了使图书得到出版方所在国家读者的认可,同意并将原书的内容按照出版方的要求进行更改,并且可配合出版方对图书进行宣传。提供图书版权的一方在图书取得收益前,不获得任何收益。所以,也承担小部分的风险。而联合出版,为双方共同策划选题、共同投资、共同商定宣传策略,不论最终是否能取得收益,双方都承担相同的风险。

国际出版业所称的“合作出版”,不同于我国的“合作出版”概念,而相当于我国的带有印制合作条件的版权贸易;而国际出版业所称的“联合出版”,与我国“对外合作出版”的概念类似。但在实际合作中,合作出版与联合出版的界限并不十分明显,大多是兼而有之。

随着网络经济的影响迅速扩大,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如今,出版行业正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那就是如何适应互联网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进行的改变。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扩大经济效益,传统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模式必须升级换代,不断更新。

在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IT技术和互联网应用水平也持续提高,以及国民阅读习惯和阅读环境的变化,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网络数字出版的优点十分明显,一方面它们更具有开放性、即时性、多媒体性等;另一方面它降低了出版的成本,大幅度地减少了传统出版的许多中间环节,使出版产业更加绿色和环保。因此,今后数字出版将成为中国出版业,乃至世界出版业重要的出版经营模式。

2009年2月2日,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具有500年历史的“瑞德讲坛”发表题为(《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时,将一套由其亲笔题字的电子书及数字图书馆系统——“中华数字书苑”作为国礼,赠送给了剑桥大学。标志着中国的数字出版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现今,国内外出版机构都在根据各自的专业积极沟通,希望共同建立一个数字化平台。为国内外用户提供数字出版物的购买与使用途径,并促进国内外读者的直接交流。中国的出版机构也希望在打造企业品牌的同时,加快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进程。

数字出版的合作方式包括:

1.通过数字印刷与装订的方式生产图书(按需印刷),然后配以出版所在地文字的封面,在当地进行销售,可以降低库存的压力。

2.将图书内容放在网站上,供用户按需、付费下载(可以下载整本书,也可以单页下裁)。

3.在网络商店中提供可供购买的数字化图书(电子书)。

与传统出版相比,数字出版以出色的快速查询、海量的存储、低廉的成本、方便的编辑以及更加环保等特点,迅猛发展。因此,数字出版必定成为国际间版权贸易合作的一种重要的方式。

其实,以上所有国际间版权合作最根本的核心内容就是保护版权。保护作品版权所有人的版权,同时保护出版者的版本权,是进行国际间版权贸易合作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加强国际出版机构之间的版权贸易合作,进而推动我国出版业的不断发展,并不断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同样,传统出版的资源优势和数字出版的技术优势只有很好地结合起来,并同时加强对版权的保护、打击网络盗版,才能不断地扩大国际间合作的规模,数字出版产业也才可能进入到一个良性发展的阶段。

贸易合作 篇12

一、中国与捷克的贸易现状

20世纪90年代初, 捷克制定了面向世界, 开展多样化贸易, 重点在欧洲的指导性贸易政策, 其对外经贸出现了较大的转变。近年来, 由于欧洲经济疲软, 捷克等中东欧国家因乌克兰危机又与俄罗斯关系紧张, 纷纷将目光投向中国, 寻找出口机会和吸引投资。捷克对中国的出口额很少, 对中国出口占其本国总出口的比重很低, 2014年捷克对中国出口占本国总出口的比重仅为1.17%, 出口额仅为29.86亿美元, 双边贸易增长潜力很大。

2002年, 中捷双边贸易发展快速, 2002年双边贸易额为9.62美元, 2014年上升至109.79亿美元, 增长了10.5倍, 双边贸易额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即使在2009年的金融危机也没能阻挡中捷双边贸易的上升趋势。2012年中捷双边贸易有所下降, 之后止降回升, 2014年突破百亿美元大关。2002年-2014年中国对捷克出口与中捷双边贸易走势基本一致, 2012年有所下降, 2014年回升至79.93亿美元, 2002年-2014年增长了8.9倍。中国从捷克进口呈平稳的上升趋势, 从2002年的1.55亿美元, 升至2014年的29.86亿美元, 增长了19.3倍。中国对捷克一直呈贸易顺差, 2002年顺差6.52亿美元, 2014年扩大至50.07亿美元。

二、中国与捷克的贸易互补性分析

为考察中国与捷克进出口贸易结构, 深入分析中国与捷克的贸易互补性和贸易潜力, 本文选取中国对捷克出口以及捷克向中国出口 (中国从捷克进口) 的按协调制度 (简称HS) 章别的前5章商品进行分析, 并依据HS章别 (97章) 与HS分类 (21类) 对应关系将2014年中国与捷克进出口前5章商品归入HS分类。HS分类中1-5类产品归为资源密集型初级产品, 6-20类产品归为工业制成品, 21类产品归为艺术品。按资本劳动投入比率再将第8、9、11、12、20类归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第6、7、10、13、14、15、16、17、18、19类归为资本密集型产品。同时按照产品的技术含量, 进一步划分1-15类为原料类产品, 第16-18类为技术含量较高产品。

表中数据显示, 2014年中国向捷克市场出口的主要商品:一是第84章机械设备及零件 (第16类:机电产品) , 出口额为34.39亿美元, 出口占中国对捷克总出口的比重为43.02%, 机械设备及零件属于技术含量较高的资本密集型制成品;二是第85章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零附件 (第16类:机电产品) , 出口额为24.67亿美元, 出口占中国对捷克总出口的33.12%, 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零附件也属于技术含量较高的资本密集型制成品;三是第90章光学及医疗设备 (第18类:光学、钟表、医疗设备) , 出口额为3.5亿美元, 出口占中国对捷克总出口的4.39%。光学及医疗设备的技术含量很高;四是第62章非针织服装及衣着附件 (第11类:纺织品及原料) , 出口额为1.81亿美元, 出口占中国对捷克总出口的2.27%, 非针织服装及衣着附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五是第87章非轨道车辆及其零附件 (第17类:运输设备) , 出口额为1.64亿美元, 出口占比为2.06%, 非轨道车辆及其零附件属于技术含量较高的资本密集型工业制成品。中国对捷克出口的机电产品、运输设备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商品占中国对捷克总出口的比重高达82.59%。

2014年, 中国从捷克进口的主要商品:一是第85章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零附件 (第16类:机电产品) , 进口额为9.92亿美元, 进口占中国从捷克总进口比重为33.23%, 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零附件属于技术含量较高的资本密集型制成品;二是第84章机械设备及零件 (第16类:机电产品) , 进口额为7.03亿美元, 进口占中国从捷克总进口比重为23.53%, 机械设备及零件属于技术含量较高的资本密集型制成品;三是第87章非轨道车辆及其零附件 (第17类:运输设备) , 进口额为3.45亿美元, 进口占中国从捷克总进口比重为11.54%, 非轨道车辆及其零附件也属于技术含量较高的资本密集型制成品;四是第90章光学及医疗设备 (第18类, 光学、钟表、医疗设备) , 进口额为2.40亿美元, 进口占中国从捷克总进口8.03%, 光学及医疗设备的技术含量很高;五是第47章木浆及纤维素浆 (第10类, 纤维素浆;纸张) , 进口额为1.1亿美元, 进口占中国从捷克总进口3.07%, 木浆及纤维素浆是资本密集型工业制成品。与中国对捷克出口相似, 中国从捷克的进口也以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产品、运输设备为主, 合计占中国从捷克总进口的76.33%。笔者认为中国与捷克的贸易联系比较紧密, 同处于机电产品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不同环节, 中国出口到捷克的商品经加工再销往到欧洲和世界的可能性较大, 两国具有开展产能合作的基础。

三、提升中国与捷克贸易水平的对策建议

1. 增加对捷克的进口, 促进贸易平衡发展, 提高经济相互依赖

中捷两国贸易投资合作历史悠久。中国纺织品的生产机器有相当一部分是捷克生产的。目前, 捷克在中国投资生产半自动纺纱机、工业转杯纺纱机以及全电子单双针织机等。捷克还能提供各种热水设备、公路建设机械设备、桥梁排水设备及材料, 其在水处理、污水处理设备及回收设备具有优势, 我国可以加大对这些产品进口。我国应抓住欧洲经济疲软、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关系紧张的窗口期, 提高对捷克的进口, 促进贸易平衡发展, 增进彼此经济相互依赖。

2. 增加对捷克的基础设施投资, 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我国应发挥捷克在中欧贸易中的物流通道功能, 加大对捷克交通枢纽等基础设施的投资。贸易投资便利化是“一带一路”战略成功的关键, 加强与捷克的海关、认证合作, 降低通关成本, 提升通关效率, 消除贸易投资壁垒, 提高中捷贸易投资合作的规模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黄群慧, 韵江, 李芳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业化进程报告[M].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 2015.

[2]张永军, 徐占忱, 梅冠群.捷克:中东欧“16+1”合作重要示范国[J].中国投资, 2016 (6) .

[3]Petr Zapletal, Zuzana Stuchlikova, 孟庆平.中国与捷克的贸易联系:部门分析[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13 (4) .

[4]陆志强.捷克十多年来的对外贸易政策和经贸状况[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 2005 (2) .

[5]阿莱什·乌赫古尔.捷克:全面与中国企业合作[J].中国经贸, 2004 (7) .

上一篇:压力容器和管道下一篇:玉米品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