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表达障碍

2024-10-25

口语表达障碍(通用9篇)

口语表达障碍 篇1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加强口语能力训练,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 已逐步受到广大英语教师的重视。但是, 目前初中英语口语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 距教学大纲规定的目标尚有一定差距, 许多学生表现为:怕开口, 少开口, 甚至不开口…… 学生口语表达障碍何在如何培养初中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提高他们的口语水平笔者就此略陈管见。

一、目前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障碍原因

1.母语障碍

受母语干扰, 初中生在口语表达时由于存在对英语的“不直接接受”心理, 总想把所要表达的意思译成汉语, 然后再孤立地字对字地译成英语。越是依赖母语, 英语口语水平提高越慢。

2.语言知识障碍

语音障碍。语音障碍包括发音、重音、连读、语调、节奏等方面的障碍。语音基础的优劣直接影响口语表达水平。

不少班级初中生层次多、落差大、参差不齐, 一些学生由于词汇和语法知识薄弱, 其口语表达能力也相对较差。

3.语言环境障碍

英语口语的语言环境对英语口语表达有很大影响。由于学生不是生活在所学语言环境中, 他们不需要为了交际而实践其所学语言, 也不必为购物或交通等实际生活问题产生的语言障碍去颇费心思。因此学生的英语口语环境除课堂外, 其他使用口语的环境很少。

4.性格障碍

有些学生性格过于内向, 自信心不足, 怕英语讲得不准确、不流利而有损“面子”, 一般不主动大方地参与口语训练。还有部分学生性格孤僻, 不与他人交往, 往往不与同伴 (partner) 合作进行口语训练。

5.文化知识障碍

学习英语必须具备一定的英美国家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如果学生用我们民族的思维习惯去理解和表达英语, 那必然会遇到对方语言形式的制约。

6.意志障碍

不少初中学生意志较为薄弱, 一些学习中的挫折伤害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他们无法调控自己的意志行动, 学习兴趣不浓, 注意力不集中, 课堂参与意识淡薄, 有时让他们进行口语课堂训练, 就等于让他们混时间、做小动作或讲话。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口语表达能力不仅与学生的语言知识掌握程度有关, 而且与学生所具有的文化知识、心理素质等也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初中英语教师要针对口语表达障碍对症下药, 采取适当的对策。

二、口语训练时, 注意营造课堂良好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稳定学生的情绪以及正确的思维表象的形成。因此, 首先, 教师要对教学充满激情, 丰富的表情、幽默的语言都会创造一种和谐积极向上的交际氛围, 才能激发学生愉快的情感, 使他们乐于开口。同时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对英语产生了兴趣, 就会主动地参与各种英语学习活动, 并从中获得乐趣。教师要利用音乐、美术、游戏、表演等形式来组织好课堂活动, 从而使课堂引人入胜, 使学生愿意开口。教师应该把凡是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做的事情都给学生留出空间, 让学生有时间去创造、应用。

其次, 教师要给予学生肯定的评估以增强学生的信心。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 随时随地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暗示。对于内向型的学生, 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关爱和鼓励, 有时需要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 要有意识地让这些学生多参与活动, 提高他们开口说的勇气。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 对他们的一点小小进步要给予及时表扬和肯定, 使他们获得初步的成就感, 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三、口语训练时, 注重传授语言、文化知识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坚持实践性原则, 改变过去过分重视语法知识和词汇讲解的教学观念, 但不等于说教学中就不需要重视语法、语言知识。语言知识是运用口语交际的前提。

首先, 教师要认真教好音标, 严格把好音标关。音标基础的好坏决定了学生语音语调的好坏。初中学生的语音基础是口语表达的首要必备条件。其次, 要正确引导学生记忆单词。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词汇的学习与积累。词汇学习要边学边记,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根据读音规则记忆。再次, 要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语法知识能让学生在表达时弄清词与词的顺序及位置;弄清所要叙述的材料的时态、语态等等, 只有这样, 才能让说者说得连贯有序, 让听者知其所以然。

另外要传授一定的文化知识。美国语言学家海姆斯 (Hymes) 曾提出过交际能力的四个要素即语法性、可行性、得体性和现实性, 后两个因素直接和文化有关, 得体性主要是讲在说话的对象、话题、场合、身份等不同的情况下, 要能够使用不同的得体的语言, 这就涉及到文化背景的问题。现实性主要是指要使用真实、地道的语言。在教学中, 教师应注意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场合使用恰当、得体、真实、地道的英语。在初中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 教学中涉及到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 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口语训练时, 力求教学过程交际化

课堂教学是双边或多边的交互式活动, 在活动中所学语言是交际的工具, 其价值能得到充分的体现。首先, 教师要坚持用英语上课, 这样使课堂成为一个小小的英语世界, 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听说英语的机会。如果涉及到部分生词, 教师可通过实物及形体语言或者简笔画等等来让学生理解, 以此来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当然, 汉语对英语有正迁移, 必要时教师可适当运用汉语来辅助教学。其次, 要创设情境, 给出语境, 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语言自己创造对话, 在相对真实的情境中锻炼口语, 从而取得质的进步。与此同时要引导学生注意自己的角色, 对于语言形式正确而不符合角色身份或场合的英语语句应该有所指点, 以更好地理解所学国家的社会风俗习惯。另外要坚持让学生用英语做值日生报告。每天利用课堂5分钟的时间, 轮流由一位学生用英语做值日生报告, 为每个学生提供在众人面前说英语的机会。报告的材料可自由发挥、自主定题, 也可事先由教师直接指定, 报告的主题应该取自于学生周围所见所闻, 如口信、广播、诗歌、新闻、调查、天气、电影、旅游、交通、一日三餐等。只要学生有话可说, 有感而发, 日久天长就有所收获。

(江苏省海安县曲塘中学附中)

口语表达障碍 篇2

一. 美式思维

因为中美的文化不一样还会出现很大的差异,考官们原本也许就是美国人。大家描述东西肯定都是将它放到时间和空间两个坐标上去描述。美国人对空间的描述一直都是由内及外,由里及表。但是中国人就刚好相反。根据时间上而言,中国人都是根据自然的时间顺序来描述。我们描述一个东西突然停住时,往往最后说的那个地方是最重要的。美国人在时间的描述上先把最重要的东西说出来,然后再说陪衬的东西。只有发生悲剧性的事件,美国人才在前面加上铺垫。这就是中国人和美国人在时间描述上的巨大差别。

二.换句表达

要训练How to explain things in different ways,一种表达式对方不明白,美国人通常是会去寻找另一种表达式,这样最后让对方明白。由于事物就一个,但表达它的语言符号也许就会相当的多。如此就要更多的做替换练习。传统的教学方法同样是称为替换练习,但这种替换事实上并非是真的替换,只是语言层面的替换,而并非是思维层面的替换。比如,I love you(我爱你)。按我们教学的替换方法就把you换成her,my mother等,这种替换和小学生练描红没有什么区别。这种替换没有对智力构成挑战,没有启动思维。这种替换句子的基本结构没变,我听不懂I love you,肯定也听不懂I love her。如果替换为I want to kiss you,I want to hug you,I will show my heart to you等,或者给对方讲电影《泰坦尼克》,告诉对方那就是爱,这样一来对方可能就明白了。这才叫真正的替换。也就是说用一种不同的方式表达同一个意思,或者一个表达式对方听不清楚,举一个简单易懂的例子来表达,直到对方明白。想了解更多官方真题Official口语参考答案如何寻找的相关信息,可以登录三立教育。

三.养成深入了解事情本质的习惯

美国人与美国人交谈,其中有百分这八十是想告诉对方这个事物是什么。大家的课本虽然词汇难度在不断的加深,但思维逻辑结构却都只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中国人经常的表示Where is the book(这本书在哪儿)?但却很少会有人表示What is a book(书是什么)?这时美国的小学生就会提出:What is the book-;这种Where is the book只是思维的描述阶段。但是我想连大学生也很难回答What is a book-;因为中国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没有教会学生表达思想的技巧。

怎样把握好托福口语的时间分配

生掌控时间能力的强弱对这个部分成绩的高低有着直接影响。前两道题的准备时间为15秒,回答时间是45秒;3、4题的准备时间是30秒,回答时间则是60秒;最后两道题目的准备时间是20秒,回答时间为 60秒。托福口语考试考了这么多次,很多考生都反映托福口语考试时间是比较紧促的。这个就更要求考生要合理的使用时间。托福口语如何把握好时间,第1、2中的题目属于日常话题,这两道题本身难度比较小,所以特别需要注意的就是时间的分配问题,在这45秒钟里,一般用5~6秒完成topic sentence, 接下来的40秒应以每一个detail或者example不超过3~4句话的规律完成该话题,也就是说大致20秒完成一个detail或example的表述。如果考生能在考前进行充分的准备,锻炼自己的口语思维,积累常用的details或examples,考试时就会从容许多。

其次,托福口语考试水平除了本身对于知识的掌握,考试时间的掌握也很重要,要知道托福口语第一题和托福口语第二题相对于其他题目更简单一些,所以考生要学会在上面节省一些时间。

托福口语:语气词分析

托福口语是我们大陆考生比较难以拿高分的,如果勤练习加上方法技巧和一些范文的借鉴,相信大家会有不错的收获。

表示肯定回答的有:

uh-huh, yes, yup, yep, yeah, yea, ay, aye, sure, yah, ya, certainly

表示否定回答的有:

no, nope, na, naw, nah, uh-uh

英语中有一些语气词称为 discourse markers或discourse fillers,掌握这些语气词对于英语口语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词本身并没有太多的意义,主要起到舒缓语气,给说话者提供思考紧接着的话题的时间及引出话题等作用。这些词有oh, well, like, uh and OK(有时写成okay) 。

Oh

一般放在回答句句首,用来表明听者接受到一些新信息。如:

Doctor: I think you’ve probably got what we call dry eyes.

Patient: Oh.

Oh同常与一些单词或词组连用,有时表明说话人明白了、知道了,如 oh I see, oh right;有时是对听到信息的反应,如 oh good, oh heavens, or oh no

Well

well和oh一样用在回答句的句首,但表达的意思不一样,放well在回答句的句首表明说话者认为事实和他的想法与他所停到的不同

Like

口语表达障碍 篇3

一、高中生口语表达障碍的原因分析

目前高中生口语表达情况并不乐观, 很多学生不愿说, 不敢说, 不会说, 存在口语表达障碍。有调查发现, 即使有部分学生想说也敢说, 但往往词不达意, 语言贫乏, 逻辑性差, 或者因为紧张, 造成吐字不清, 语无伦次。归结起来, 造成高中生口语表达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口语表达能力不是考试内容, 学校、教师和高中生不重视口语表达能力。在他们看来, 应试教育下最重要的还是学习与考试相关的内容, 因而对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忽视口语表达能力, 更谈不上有意识地进行口语表达训练。 (2) 传统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制约了高中生的表达能力。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 在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 往往采用满堂灌等教学方式, 教师说得多, 学生被动听, 说得少, 或没机会说。 (3) 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 学生本人缺乏自信。在任何学习中, 智力因素是学习的前提, 但非智力因素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习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当一部分学生有较大压力感, 缺乏自信, 怕话说得不好遭到同学取笑或被老师看不起。 (4) 学生语言库贫乏, 知识储备不足。学生课外阅读范围太窄, 语言贫乏, 另外经验见识和人生阅历较浅, 这些都会影响口语表达。

二、提升高中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

1. 提高高学生对口语表达重要性的认识

要及早帮助学生认识口语表达的重要性。只有当学生真正了解表达的重要性时, 才会变被动为主动, 才会自觉地有意识地去创造机会、抓住机会加强口语表达能力的学习和锻炼。

2. 创设让学生“敢说”的宽松环境

要转变普遍存在的“教师绝对权威”和“教师中心主义”观念,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大力营造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说话环境, 这样学生才敢说、才会说、才说得好。只要学生敢说, 愿意把自己的见解和思想跟同学和老师交流就应该鼓励。

3. 让语文课堂成为锻炼口语表达的平台

教师应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 改变传统的重读写、轻听说的倾向, 以及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 为学生提供适合的表达和交流的机会。教师除了讲授, 应恰当使用一些方式方法, 诸如回答教师提问、复述课文、看图说话、口头作文、主题演讲、小组讨论、辩论等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 增加学生表达的自信

教师对学生的口语表达不应求全责备, 应给予赞赏式的评价, 多给予富有建设性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对于学生表达上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表扬, 帮助他们克服不良心理, 让他们在肯定和表扬中获得快乐, 增加自信, 从而激发表达的欲望。

5. 教给学生正确的表达技巧和方法

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不是天生的, 需要后天勤奋的训练才行。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表达技巧, 让他们掌握驾驭语言的能力, 在教学中尤其要注意提醒以下几点: (1) 热情。学生在练习表达时要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兴趣和足够的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先要有足够的热诚, 才能说得吸引人, 才能感动人。 (2) 得体。说话要注意场合, 什么时间什么场合说什么、怎么说, 要根据不同情况和不同对象, 采用相适宜的话语和合适的方式进行表达。 (3) 简练。表达要条理清晰, 有脉络, 重点突出。以尽可能准确的措辞、简练的语句去阐明问题, 表达出完整的信息, 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别人沟通。 (4) 幽默生动。说话时要注意遣词造句, 尽量让语言生动、有趣、幽默, 有感染力。通常恰当地运用比喻、设问、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及典故、谚语和歇后语等方法, 可以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5) 恰当运用副语言。副语言, 也叫体态语言, 是指除语言以外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身体姿态等表达手段, 这些表达手段也叫副语言表情手段。副语言表情手段运用得当可以对语言表达起到补充、辅助、强化的作用。当我们打破习惯上的以有声语言为交际载体, 恰到好处地使用以表情、动作、体态为主要形式的副语言时, 那种无声的交流形成的共鸣和默契就会变得极其微妙和奇特。

6. 开设口语相关专门课程

口语学习要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坚持实践为主。教师可开设修辞学、语法学、逻辑学及语用学等口语相关课程, 并在课堂上进行大量的口语实践锻炼。在口语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另外, 还应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口语表达。

7. 提醒学生注意语言积累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这里的“器”在口语表达中就是语言, 口语表达其实就是利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能否掌握和运用好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口语表达成败的一个关键。而要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学会积累语言。提醒学生应从报纸、杂志和各类书籍中收集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 (比如各种歇后语、成语、俏皮话等) 摘抄下来, 并在与人交谈中运用, 以培养自己的语感。古人云“拳不离手, 曲不离口”, 只有每天坚持, 才能逐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之所以要强调在与人交谈中运用, 是因为这是培养良好口头表达能力的唯一途径。“天上从来不会掉下馅饼。”“成功从来只属于有心人。”语言积累这一项工作虽然苦, 但苦得值得, 一方面, 它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个方面, 它也可以增加他们的见闻, 因为要收集生动形象的语言, 就必须阅读大量的书籍 (尤其是中外名著和经典名家的演讲稿) , 这就间接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学生的阅读量上去了, 还愁口头能力不能提高吗?

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篇4

幼儿口语表达能力三步走培养策略

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是人类交流信息的重要载体。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社会身份往往可以从他说话用词、语调口气中看出。只有具备了优秀语言能力的人,才能适应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幼儿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的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

一、树立自信心——激发幼儿“敢说”的内驱力

刚入园的幼儿,由于环境的变化,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感到陌生此时的孩子情绪不稳定、缺乏安全感,导致有些幼儿变得“沉默寡言”这时教师应善于发现,将他们安置在自己的身边,亲近他们、抚爱他们,创设一个宽松的谈话氛围,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话语跟他们交谈,使幼儿在感情上得到满足,使他们感受到尊重与爱护,逐步消除陌生感和胆怯情绪,对老师、同伴发生兴趣,产生说话的愿望,愿意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并会感到自己被重视,进而产生用语言交流的自信心。拥有自信的孩子在得到适时的语言表达的满足的体验后,更能激起“敢说”的欲望。因此,自信心就是激发幼儿“敢说”的内驱力。

(一)以尊重为前提,维护幼儿话语权

联合国颁布的《儿童权利公约》(1989年)中清楚地表明:儿童有法律赋予的话语权。但在现实生活中幼儿话语权受尊重的情况并不乐观。当孩子话多时,有的家长厌烦孩子“多嘴多舌”;当孩子与成人意见不一致时;有的家长责备孩子“不听话”、“捣乱”,而有的老师就可能认为是个别孩子“起哄”的结果,采取不予理会或是转移话题的态度。服从、话少的 “乖孩子”, 能得到成人更多的赞誉;持反对意见、爱辩驳的“多事孩子”,就显得不那么惹人爱。可见,幼儿话语权若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与维护,就会造成幼儿自信心减弱,欠缺语言交流的积极性,不知不觉中说话的主动性就会被扼杀。尊重与维护儿童话语权对促进幼儿的口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首先要认识到自身拥有维护幼儿话语权的义务,要创建平等对话的师幼关系,搭建师幼互动的平台。要改变以往教师占据说话的中心位置,确保在教育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上发挥幼儿言语的主体积极性, 同时自觉担负起向家长宣传“尊重与维护幼儿话语权”的责任。只有成人共同尊重幼儿话语权,幼儿的话语权才能真正得到维护。

(二)蹲下来倾听,呵护幼儿表达的愿望

蹲下来的动作很简单,但是,与以往我们成人居高临下地俯视幼儿相比较,却是我们教育观的转变,包含着我们对幼儿的尊重所呈现的下蹲方式也是我们对幼儿话语权的一种肯定态度。当我们选择俯身下蹲、与幼儿的眼睛平视时,我们还应真心流露出“渴望倾听”的神情,让幼儿真切感受到我们愿意倾听,这时他们大多数就会高兴地说出想说的话。与此同时,我们尤其要做到不推搪、不打断、不插话、不逼问,让幼儿在自然的状态下畅所欲言。而面对与教师说话胆怯的幼儿,我们蹲下的同时,不妨拉拉他的小手,或是摸摸他的小脸,亲切地说:

“说吧!老师可想听了!”或是说:“说来听听, 老师知道你的小嘴巴是有本领的!”让原本说话胆怯或平日不爱说话的幼儿,因受到鼓舞而逐步树立说话的自信心,从而促使言语水平的发展。“蹲下来倾听”是一种能让幼儿体会到来自成人关爱的方式,也是一种成人通往幼儿内心世界的方式。这一方式有利于满足幼儿表达的愿望,也能帮助幼儿点燃语言交往的自信火花。

(三)接纳幼儿想法,保护幼儿交流的自信心

面对爱提问、爱质疑或言语交流不顺利的幼儿,我们要以最大的热情和耐心,按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简称《 纲要》)所说的那样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 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对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提出的偶发性问题,教师应及时给予适度的回应。对于幼儿的回答,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即使在我们看来是不准确、不完整的答案。而对于意见与教师不一致的幼儿,教师应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不妨当即请该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让孩子更多地体验平等、尊重;而后采取与幼儿集体商议解决的方法,充分给予幼儿自行决策的机会,令幼儿更多地感受到自主、愉快。相信在“理解、平等、尊重”的师幼交往过程中,幼儿能不断地树立语言交往的自信心,激发“想说”、“敢说”的动力。

二、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孕育幼儿“爱说”的沃土

幼儿园是一个微缩的社会群体。在幼儿语言发展的过程中, 需要营造适宜的语言交流氛围, 这是催生自信、自主、自由表达语言, 获得言语技能的平台, 也是培养 “ 尊重、接纳、友爱、共勉”品质, 形成良好个性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平台。因此,营造良好的班级语言氛围对幼儿口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一)为幼儿自由交谈创造条件, 让幼儿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我们应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激发幼儿自发、自信地参与语言交流的愿望。在幼儿一日生活组织与实施中,《 纲要》也提到“ 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由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当然也包括幼儿有选择自由交谈的时间。因此,我们每日为幼儿增设一个自由说话的时间,保证幼儿有与自己朋友交谈、与老师交往的自主性,也有随意安排谈话内容的自由度。这时候教师既是支持者也是交流者,可以从旁关注他们交流的内容,也可以同伴的身份加入谈话。在此过程中,幼儿是谈话的主体,教师应 “ 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帮助幼儿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使幼儿在通过交互传递语言信息中体验交往情趣的同时,口语表达能力获得发展。

(二)关注幼儿语言发展的个体特点,为每个幼儿提供他所需要的教育机会

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性,语言教育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要关注幼儿个体的语言能力发展。日常生活中的谈话是发展幼儿口语的重要途径,通过谈话可以了解幼儿发音正确与否,词汇的掌握情况,语言的表达能力发展的层度。同时也可以通过谈话纠正幼儿的语言错误,发展幼儿的口语。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放弃帮助任何幼儿学习语言的机会,要尽可能地为每一个幼儿的个别需要提供帮助。在学习中要确保幼儿人人都享有发言的权利,人人都有向老师提问的机会,人人都有表达所见所闻的空间,以激发他们“爱说”的欲望,促使每一个幼儿在原有口语发展水平上获得提高。通过与单独或少数幼儿谈话发展其口语表达能力

可以比较具体的掌握每个幼儿的口语发展水平,增加指导幼儿练习说话的机会,及时发现幼儿口语中的错误并给予纠正。对有语言障碍的儿童应给予特别的关注,家长和教师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耐心与爱心,从建立宽松、平等、温馨的活动氛围开始,引发幼儿良好的情绪,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鼓励其与人积极交往,从而促进儿童语言水平的提高。例如,我班上有位语言发展障碍的小男孩,说话不如同龄幼儿流畅,每发一音都要停顿,口型变化不清晰,发音位置在胸腔,字音发出时可以听到气流,韵母发音及模仿普通话的发音较为困难。在分析原因后,我对他进行了专门的教育训练。首先引导班内小朋友来关心这位小男孩,不讥笑他的发音,鼓励他与朋友和老师多说话;只要他有一点点进步,我都在大家面前表扬他,帮助他逐渐树立与人交往的自信心。其次,根据他个人的实际发展需要,我还设计并组织多种形式的、生动有趣的语音发声游戏,既带动了他的学习和进步,又活跃和丰富了集体的语言活动,提高了孩子们争当幼儿园“推普小天使”的积极性。现在,小男孩的普通话水平大大提高了。

(三)营造民主、和谐、自由的交流氛围

爱与同龄孩子交流的幼儿,总是希望同伴倾听,得到同伴的肯定和回应。因此,在幼儿听说同步发展的过程中营造一种“你说我听,我说你听,敢于坚持自己观点,能正确对待他人的意见,自信地表达,文明评议”的谈论氛围,才可能满足幼儿语言交流的需要。首先,我们要允许幼儿说“ 不”,鼓励幼儿据理力争。主张幼儿坚持自己的观点, 敢于真诚地表达与老师、同伴或是集体不一致的想法,幼儿“想说”、“敢说”的积极性才能得以发挥。在集体谈话时, 只有重视“求异”,才能有“百家争鸣”, 才能推动幼儿口语表达的发展。其次,教育幼儿彼此学会倾听对方声音,积极尊重他人观点。随着幼儿口语的发展,其自尊心也日益增强,有时会以不文明的方式反驳同伴的观点。教师应引导幼儿逐步学会尊重同伴的发言权与抉择权,“有理说理”,不强求他人听从。在一次主题为 “如果昆虫都不见了”的讨论活动中,有的幼儿因为意见不一互相争执了起来。于是,我建议以两种不同意见分别成立 “ 益虫论坛”与 “害虫论坛”,每个孩子依据自己的观点加入自己支持的论坛。在两组的辩论中,还展开了文明礼貌的评比,让幼儿懂得在他人发言时不插嘴,注意倾听,能为自己的队友加油打气, 也不向对方的同伴说不礼貌的话。从这以后,班内幼儿的言论也确实表现出了 “注重倾听、自由发言、文明辩论”。可见,只有在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和自由、民主、和谐的语言环境中,才能搭建起人际交往中文明沟通的桥梁。

三、扩展语言经验——汇集幼儿 “ 能说”的源泉

幼儿的谈话内容来源于生活经验,通过语言的交流,幼儿获得来自多方信息的同时,也习得了更多的语言经验,而语言经验又反过来促进幼儿语言的交流。因此,语言经验的获得、运用、积累、再运用, 周而复始,就形成了幼儿语言学习的连贯模式,这是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提高的有效渠道。而在这其中,语言经验就成了汇集幼儿“能说”的源泉。

(一)拓展生活空间, 丰富幼儿语言素材

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我们要从丰富幼儿生活经验和扩大生活环境方面入手,以幼儿的感性认识为切入点,丰富幼儿的语言素材。我们带幼儿走出幼儿园大门,走进大自然,走进社区,使活动空间不断延伸,并创

设丰富的活动内容,拓宽人际交流的空间。例如,组织对外开展的主题宣传活动,师幼商议活动的主题与内容,选择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宣传对象,设计制作宣传单,以及到活动地点实施宣传活动。这不但丰富了幼儿的社会实践,还增进了幼儿交流的主动性。而与路人对话的环节,也促进了幼儿的自身语言的运用,有效地带动了其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随着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幼儿的阅历丰富了,词汇、句式积累到了一定的量,句子表述逐渐完整,语言的理解能力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也获得了有效的发展。

(二)整合论文格式各种活动,提供幼儿表达条件

《纲要》明确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无论是哪一领域的教学活动,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游戏,都可以考虑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渗透语言教学,尝试在各领域教学的有机整合中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如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听音乐编故事;在建构活动后,开展“小解说员”的评比活动等。又如,我班举办了一次“玩具新闻发布会”活动,这一活动有机整合了艺术、科学、语言领域三方面的内容。在开展主题为“小巧手”的环保小制作活动后,组织了“玩具新闻发布会”游戏,为幼儿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幼儿纷纷报名参加了此次玩具新闻发布会的“电视直播”活动,大家高兴地聚在师幼共同自制的“大彩电”前,一个接一个带着环保小制作“上电视”了。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发言人”介绍了自己玩具的名称、玩法和制作玩具的选材。有的幼儿在认真地介绍完后,还会问大家:“你们喜欢我的玩具吗?”随即在观众席上发出了一阵热烈的掌声。这次活动,不但满足了幼儿个体交流表达的需求,给予幼儿更多的表达机会,还有效地扩展了幼儿的语言经验,促进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三)优化语言教学, 提升幼儿语言技巧

在利用整合性教育活动发展幼儿语言表态能力的同时,还应发挥语言教学本身的价值,通过语言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进一步帮助幼儿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因此,优化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显得尤其重要。首先是要充分认识及挖掘每一个语言教学活动的教育价值,并注重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语言教学。比如,在句式练习中,学习关联词,培养幼儿语言逻辑性;在文学作品欣赏中,不但学习规范、优美的字词句,还初步理解及学习应用 “ 比喻”、“ 拟人”的修辞手法,丰富口头语言生动形象的表现力;在诗歌学习活动中, 鼓励幼儿尝试仿编诗歌,帮助幼儿在提炼口语表达技能的同时,也获得作品创作的成功体验。组织丰富多彩的语言教学活动,能为幼儿提供学习规范语言的多种途径。而在有组织的语言活动中引导幼儿反复地练习,才能帮助幼儿正确运用语言和形成习惯。其次是在前者基础上,调整教学策略,调动幼儿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如看图讲述是幼儿园语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极其有效的活动之一。但是,怎样优化看图讲述活动,使其在组织活动中富于趣味性,充分调动幼儿讲述的积极性呢? 我们不妨尝试调整看图讲述活动组织中的策略,以寻求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活动中局部代入情景演绎法,即为幼儿提供故事情节中出现的道具,导入幼儿喜爱的角色游戏,引导幼儿将原本静态画面进行动态演绎,启发幼儿在模仿画面上角色的动态、表情的过程中,大胆发挥想象,积极创编角色间的对话。优化语言教学活动,关键是在教学中突出“以幼儿为本”的原则。要注重观察幼儿,把握住幼儿的兴趣点,并从中帮助幼儿巩固日常生活中语言经验的积累及应用,培养幼儿创造性语言;经常组织幼儿感兴趣的主题漫谈活动,鼓励幼儿敢于表达“假设”,培养幼儿创造性语言的应用能力。

(四)开展多种语言活动,给予幼儿交流机会

口语表达障碍 篇5

作文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给老师看的,还要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口头交流,用口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一、看图说话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看图是说话的主要凭借,是通过看图指导学生说话,可以综合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和表达能力。看图说话是小学低中年级说话训练的一种主要形式。这种形式就是在充分观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口语表达训练。在这种形式的训练过程中,看图是基础,思维是关键;表达是目的,是观察和思维的最终目标,是一种综合性的信息传递和输出。

教师在指导看图说话时,首先要组织学生讨论,明确表达的中心。例如,第三册书上的一个看图说话训练——《懂礼貌的孩子》,在指导说话前,先让学生讨论这个题目,说说题目的核心是什么。通过题目可以大致知道这些图画的中心内容。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围绕“懂礼貌”这个中心,按顺序说说图画大意。在这个阶段,并不要求说多少,只求说准。然后,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框架上添枝加叶,把话说得具体些,引导学生运用描述、说明、讨论、抒情等表达技巧,把话说得生动些。如《懂礼貌的孩子》,可以让学生说说:这个阿姨是谁?为什么来小男孩的家?小男孩的父母呢?同时,教师也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让他们说说他们遇到熟悉或陌生人时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在让学生说话时,要鼓励他们进行独立的联想或想象,把话说得更精彩。但教师应注意因材施教,不能用统一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

总的说来,在进行看图说话训练时,应让学生仔细地观察,想象性地说;在说的同时,教师应加以引导,拓展延伸,让学生发散性地说;教师也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个性化地说。李吉林老师曾说过:“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在一定的情境下,学生的话才会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

二、口头作文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口头作文是根据一个话题,连贯地说一篇完整的话。口头作文可以提高学生说话的条理性、连贯性和完整性,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因为口头作文给学生提供了交流的机会。对于一个刚上三年级的学生,所积累的文字不会超过两千字,而对所认识的字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更是知之甚少。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学生立即拿笔来写作文,确实有点强人所难。然而,文字是语言的载体,如果能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习惯,作文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说话与作文是相通的,要想作文写得好,必须先将话说好。

在进行口头作文之初,要面向全体同学,不拘一格,必须人人参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可以先从一则小笑话、小故事、一桩趣闻等方面入手,这些都是小学生感兴趣的,他们就会有话说。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选择话题,可以是关于人物的,如我的爸爸、妈妈、老师等;可以是关于事件的,如一次劳动、一次活动、一堂课等;也可以是关于景物的,如星空、月夜、日出等,要求学生围绕话题来说,突出人物或事物的特征。当然,在口头作文时,教师还可以将他们引入竞争的行列,当场评讲,对于说得好的地方,要加以表扬,不好的地方要指出其中的问题。一段时间的口头练习之后,便会进入写作练习。写作时也离不开说话。在写作之前要经过现场口头交际这个阶段,在这个阶段的训练一般安排四次,写前观察时的交流,构思编写提纲后的讨论交流,写完后的讨论修改,讲评时的互相讨论。

三、利用资源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小学生在作文说话方面存在两个突出的困难:一是无“话”可说——缺乏语言材料;二是无“法”把话说清楚——缺乏方法技巧。要提高学生的在作文中说话的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在头脑中贮存大量的语言词汇,不仅要让他们牢记,更重要的是理解其含义,理解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词汇,这不仅是学生说话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知识的前提。其次,小学生缺乏说话的技巧,把话说得支离破碎、条理不清是常有的事。针对这种现状,教师应多重视训练,从词、句开始,循序渐进地训练。但是,单靠教师作文课堂上的指导,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充分调动起来,共同促进学生的口语表达。

四、克服障碍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有的小学生看的书挺多,脑子里的词汇量也挺多,平时说话也很连贯,这是不是就是所谓的“能说会道”呢?不一定。因为有好多学生肚子里有货,却说不出来,就跟茶壶里煮饺子一样。这些学生见了生人就不会说话了,还没开口,脸就先红了,勉强说几句,不是声音小,磕磕巴巴,就是态度不自然,甚至吓了一身冷汗。这就是学生的心理因素在作怪,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去克服心理障碍,更好地进行口语表达。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训练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要经过长期总结成功经验与实践体会而逐步完成的,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地总结、积累,为实现更高的目标而努力。

英语口语教学的障碍与解决方法 篇6

1 口语教学的障碍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张口难”的现象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首当其中的就是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高考的“一考定终身”,不管你是否情愿,只要你想走进大学的教室就必须学英语,并且需要想尽办法提高英语这张卷的成绩。这张卷子考的就是读写能力,对听说能力的忽视显而易见。这也是应试教育的弊端,完全脱离了现实社会,违背了社会的发展规律,更不符合人的发展需要,为了升学考试,往往会出现急功近利的做法,大搞题海战术,猜题押题、加班加点、死记硬背、“填鸭式”等,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压抑了学生的天性与求知欲,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教学中老师的角色也不容忽视,在应试教学的背景下,为了升学率的提高,老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时,往往会避轻就重,挑考试的重点来讲,花大量的时间帮学生分析考卷中会出现的语法问题。除去讲课的内容,老师们在讲课的模式上也有两处误区不利于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第一,课堂上全中文讲授,学生们在课堂上不能感受到一种英语的氛围,他们只是机械的把老师讲的内容和个别英语单词结合起来,仍不能准确使用学到的英语知识。第二,课堂上往往口若悬河的是老师,学生奋笔疾书,闭口不言。这样的讲课方式对英语口语来说是全无益处的,学生很容易以旁观者的身份听课,最多能提升听力水平。试问如果口都不曾张开,又怎么能说是在学习口语呢?

很多学生都口语都怀抱激情,他们也有张开口说英语的欲望,就是张开口后说什么的问题上犯了难。是词汇让他们的嘴不得已的又闭上了。中国学生的词汇问题出现在两大方面;首先,词汇量少是大多数学生的通病,在日常交际中,我们很容易遇到各式各样的情境,不同的场合要求我们做出不同的应答,应答的前提就是你必须知道很多词汇,解决方法也只有这么一个,提高词汇量。其次,我们也会常常遇到这样的奇怪的现象,许多大学生仍然在使用他们初中词汇,是这些人词汇量不够吗?显然不是,他们经历了高考,英语四六级考试,而这些考试都是对词汇量有很高的要求的。那为什么掌握大量词汇的他们仍然无法应对自如呢?词汇的用法掌握度不够。尽管认识了大量的词汇,但很多人仍然对这些词语的用法感觉到陌生,从而无法熟练在口语中使用。

2 口语教学的解决方法

2.1 避免过度强调读写能力,老师应有意识的帮学生训练听说能力

主要做到四点:

1)尽量在课堂上全程使用英文,在锻炼学生英语听力的同时,不仅可以为学生们创造英语的学习氛围,而且有助于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渴望。

2)老师在课堂上退出“主导”地位,鼓励学生多发言,但须注意不要过度放任学生的交流,造成“放羊”的散乱局面。

3)引导学生用英语思考,沟通,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的能力。

4)提示同学们对精彩英语文章要重点背诵,多读多背,就会在无形之中增加学生的交际用语储备。

2.2 学生自主对英语口语能力进行训练

1)提高词汇量,既要在数量上增加认识的词汇量,又要掌握每一个词汇的属性和用法,只有这样才能为说出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

2)把学到的语法知识运用到口语交际中,不要以为语法知识无足轻重,要想说出一口流利准确地的英语口语,就必须深厚的语法功底。这也符合中国俗语中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3)采取有针对性的口语训练方法。笔者在这里介绍一种比较适合刚开始学习口语者的一种方法。转换语体式。口语是语言存在的最基本形式。从语言的起源与发展来看,口语是第一位的,书面语是第二位。口语与书面语往往有所区别,英语口语不同于书面语的地方很多,表现在句法上的主要差异为句子短,插入语多,结构较松散,不常用倒装结构或分词短语结构,但它的词汇简单达意,通俗易懂。练习者可选一篇文章,随口将之改为口语体念出。试比较下列句子:

①On the decase of his father,John was obliged to seek alter-native employment.(父丧之后,约翰只能另谋他职。)

②After his father's death,John had to change his job.(约翰的父亲去世后,他不得不换个工作。)

③After his dad died,John had to get another job.(约翰的爹死后,他不得不另找个活儿去干。)

句①显得过分正式,只能用在书面报告中,而且多少给人以做作的感觉,留下附庸风雅的印象;句②则既可能出现在口语中,也可能出现在书面文章中,用于一般朋友之间的交谈;而句③语体最随便,可用于亲密朋友之间的闲谈。

转换语体式练习法从一开始就培养学习者正确区别口语与书面语的能力,以便日后学习者采用得体的口语体进行交流,避免用书面语,甚至“文言文”进行交谈,闹出该说“I'd like to hear your views on the lecture.”或者“May I have your views on the lecture?”而说成“I am desirous of exploring your feelings on the lecture.”的笑语。[1]

2.3 创造良好的英语氛围

在良好的英语氛围下,我们的英语口语很容易事半功倍,这也是中国人在英国一个月就能训练出流利口语的原因,当我们处在一个只能用英语沟通的情况下,会被迫抛弃我们惯常使用的母语——汉语,而不得不用英语思维,组成英语小组,并要求在该小组交流时不得使用中文就可以很好的达到这种效果,或者主动与外国人进行交流,都可以是自己尽快适应英语的学习环境。

听英文歌曲,看英语电影,不仅可以从中学习他们的英文发音,还能够把学习融入在自己的娱乐活动中,寓学于乐,最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英语的歌曲、电视中,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培养自己学习英语的兴趣。

了解西方背景文化,很多学生在英语口语沟通中有障碍,是因为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正是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存在差异,才容易造成沟通不足,产生误解。不同的文化习俗和传统心理带来了语言表达方式上的差异,因国家、民族、地域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文化背景使人们对同一词语、同一句子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语感、不同的反应。如下面例子中被中国人赞同的美德之一,谦虚就让外国人感到尴尬,或者难以理解:

外国专家:欢迎你来和我们合作。

中国专家:哪里,哪里,不敢当。本人才疏学浅,很荣幸有机会到贵国来深造。

兴高采烈的外国专家就因这一句谦辞深感失望,并进而怀疑中国专家的学术水平。无疑,这种语言交际中的误会是由于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而造成的。因此,在教学中,只有充分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让他们努力学习英语国家、民族的文化背景知识,才能够说一口地道的英语。[2]

3 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正视英语与汉语对于我们的不同作用。

经常会有学生抱怨“口语太烂”,认为自己无法把英语说得像汉语一样流利自如,其实这种想法完全是由于我们存在对英语和汉语的误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是我们赖以表达自己沟通他人的工具,英语对大多数人来说,依然只是一门外语,学习英语是为了充实自己,多一项特长。把对母语的标准机械地安在对英语的学习上,很容易造成我们的力不从心,信心缺失。

英语口语的学习不应该被简单地定位为说英语的流利程度,而是应该多方面地考虑是否能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他人进行沟通以及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等。

3.2 克服不良的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够促进我们的事半功倍,但在面对英语的学习的中,由于陌生的文化背景,缺乏练习口语的英语环境,词汇量的限制,总会有学生怯于开口,心理暗暗的想着“我不行”。一次不开口,次次不开口,到最后甚至忘了开口要说什么。

语言学家说杜蕾“不犯错误是学不会语言的”,在英语口语的学习中尤其不能惧怕错误,因为不犯错误就永远无法前进。只有出现错误,及时的改正,我们的英语口语水平才会有所提升。

3.3 形成主动的学习模式

中国的学生或许不是世界最聪明的,但一定会是最刻苦的。因为中国考试的制度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作出了很高的要求,成绩稍差,很遗憾,你不能上重点的高中。成绩不好,很抱歉,你不能考上大学。我们学生的成绩都是被中国的考试逼出来的。但在口语的学习上,就会容易松懈,因为中国考试对口语的要求很宽容,致使学生们放纵自己,“两天打渔三天晒网”的现象比比皆是。

只有变被动为主动,由“我得学”转变成“我想学”,从内心产生对英语学习的渴望,主动把英语的学习融入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比如说,去商店里买东西时,拿起一个水杯,在脑海里问自己,这个用英语怎么说,在结账时,拿出钱,问一共多少钱,怎么用英语表达……只有在生活中,多观察英语,多思考,多问自己,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

摘要:目前我国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词汇量不足、听说能力缺乏。他们存储的英语知识只能够应付单一的英语考试。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主要有:应试教育的要求,老师教学的误区以及学生英语词汇受限,无能交流。解决方法:老师鼓励学生培养听说能力,学生自主训练,创造良好的英语氛围。需要注意的问题:把已学的语法知识融会贯通,语言的标准性是衡量交际能力的重要尺度;正确认识英语与汉语的不同;克服不良的心理暗示;改变学习模式由被动转为主动把英语融入在生活的点点滴滴。

关键词:应试教育,听说能力,无能交流,自主训练

参考文献

[1]汤红娟.自学英语口语速成法[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1,15(3):96.

[2]王建华.英语口语语体知识教学初探[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4):49.

[3]肖文.成人英语口语学习的误区与障碍[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281.

[4]袁继春.英语口语教学中值得注意的三个问题[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2,17(6):83.

口语表达障碍 篇7

1 当前大学生英语口语障碍的主要体现

1.1 思路障碍

思路障碍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口头表现能力而言, 学生在接受英语教学过程中, 其大脑中都会备存相关的知识信息, 建立符合自己需要的自己的“信息库”, 英语表达过程实际上是组合这些信息的过程。学生通常情况下的口语表达都是从信息库中提炼实用信息, 但这一环节会出现不同的障碍。例如:生词不会表达时思维受阻, 造成了口语表达思路受阻, 且在语言交流过程中常常运用错误的言语。这些实际学习中运用到的交际准则不足, 是思路障碍的主要形式。

1.2 心理障碍

由于英语知识学习的难度较大, 很多不擅长英语的学生都会出现自卑、胆怯的心理问题。造成这一障碍的原因多数是由于没有合适的语言环境, 学生英语口语缺少锻炼。长时间下去会让学生的口语能力减弱、丧失自信、怕犯错误, 在心理素质上出现了不良状态, 引起了学生课堂上的过分紧张和焦虑。此外, 学生面对老师害怕被指责或遭到嘲讽, 其心理上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诸多自卑、胆怯的焦虑心理会使得学生们的“说英语”受到阻碍。

另外, 淡漠心理也是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一大阻碍, 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集中在语言环境问题、高考制度等不同方面。环境对于大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有着很大的影响, 尤其是中国的高等外语学习中, 学生常常面临着不同情况的学习环境。而学习过程仅仅局限于课堂内, 高校未能向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口语学习环境。这就造成了学生将精力集中在语法规则和词汇的学习上, 其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应付考试, 对于英语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缺少足够的训练, 这些淡漠心理是口语教学以及学生口语的障碍之一。

最后, 学生的虚荣心理也是心理障碍的形式, 高校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外在形象过于重视, 出现了虚荣爱面子的思想, 对于应用表达不畅常会感到自卑, 怕遭到老师和学生的耻笑, 觉得没有面子。从而造成了学生说英语过程中没有足够的自信心, 有的学生甚至不敢开口说英语。

2 改进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

2.1 激发动机, 培养兴趣

兴趣是英语学习的根本动力, 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自身爱好制定计划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可以通过现实的教学工作达到这一目的, 教师进行授课过程中可对教学手段调整以达到活跃课堂的效果, 也可设立第二课堂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英语学习, 促进学生学习口语的兴致。此外, 教师对于口语教学工作必须要对其重要性及个人兴趣做好研究, 教育学生对口语学习给予足够的重视, 使兴趣不强的学生将精力转移到口语学习中, 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2.2 丰富内容, 方式多样

口语课教学效率的提高必须要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自然的语言环境,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内心想法表达出来, 增加语言锻炼的机会。但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每个人的语言基础、知识结构、交际能力有着差距, 在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时获得的知识理解也不一样。教师在课堂备课时, 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个体差异, 在掌握学生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教学上需尽可能结合朗读、小组讨论发言、看图说话、故事连接、角色扮演等为学生提供语言训练平台, 且保证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结合, 让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被激发。比如在欣赏完电影Titanic的片断后, 可以先分角色朗读台词, 之后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 当学生对相关内容有了一定深度的了解后, 再可以组织他们讨论进一步的话题, 如“True love or just an illusion”, 讨论的逐渐深入可以不断引发新的话题, 这样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集中, 考虑问题的思维也能被充分打开, 有利于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2.3 结合情感, 消除障碍

情感是人最为本质的元素, 在教学过程融合情感元素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消除学生内心的相关障碍, 让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学习。教师需经常观察和协调各种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对英语学习树立自信心, 克服自卑感, 满怀热情地启发, 鼓励学生多参加英语交流活动, 尽量避免过多地批评, 以免给学生内心造成打击。对于课堂教学气氛, 需积极建立起宽松的课堂气氛, 让学生保持轻松的心态面对英语学习, 消除虚荣和自卑、胆怯心理。

2.4 调整模式, 增强能力

良好的学习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当代英语教学不断倡导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在这种模式中主要把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 并向每个组制定学习计划或分配任务, 以方便学生有目的性的收集资料, 在任何环境中得到足够的锻炼。当小组谈论结束后, 学生可结合自身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后不仅掌握了英语学习环境要素, 对于自身语言学习的潜能也得到了挖掘, 增强了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学习能力。而教师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时应当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 合理分配。另外, 由于受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的驱使, 学生也会为了小组的荣誉而努力主动地去完成任务。这样, 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动机, 会渐渐消除以往的心理障碍, 同时也会愉快地享受着这个学习过程。

2.5 带动学生, 创设情境

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而教师扮演着指导的角色, 并且在学生实践活动中有着较大的组织作用, 教师是整个交际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这些都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 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 对训练任务、活动方式、练习要领等做好规划调整, 从多个方面的教学方式带动学生投入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将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材内容、方法结合起来, 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式与效率。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尽量多使用英语, 给学生提供和创造真实的交流情景和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结合课文学习和词汇、语法、句型练习, 鼓励学生积极思维, 踊跃发言;通过诵读、背诵课文使学生熟记词组、句型和一些固定搭配, 增强英语语感;与听力练习相结合, 听后进行复述或问答。这样, 学生就会从课堂上仿效教师说英语, 发展到课下积极主动地多说英语。

3 结语

综上所言, 口语教学的内容贯穿于英语教学, 整个教学过程必须要把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作为重点计划。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则应该对教学方式优化调整, 转变教学观念, 结合当代先进的教学方式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带动学生的主动性, 以此引导学生克服口语表达中的障碍, 增强口语交流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2004.

[2]祁虹, 黎宏.外语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4 (6) .

[3]陆明, 丁万江.口语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另解[J].外语界, 2005 (2) .

[4]陈益莲.合作学习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7 (6) .

口语表达障碍 篇8

语言表达是社会交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语文教师,从孩子进入校园开始,就必须把孩子的语言表达基本功抓好。《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生语言表达方面”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要想孩子的语言表达取得长足的进步,就得走好语言表达的第一步———口语表达,这就需要老师从日常交流和课堂开始培养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交流,词语说话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想要表达清楚一件事是有一定困难的。《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低年级孩子口语交际的要求是“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就需要语文老师培养孩子说话的自信,教孩子“说话”。

1. 课堂补白中用词说话

一年级孩子表达能力的强弱从孩子一张口我们就能看出来,许多孩子要么回答问题只有简单的一个单字,要么弯弯绕绕半天回答不上来,要么不知道如何回答,这时候老师要适时点拨。

《荷叶圆圆》这篇课文写了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都很喜欢荷叶,它们分别把荷叶当作摇篮、停机坪、歌台和凉伞。学完课文后,我让孩子们想象还有哪些动物朋友喜欢圆圆的、绿绿的荷叶?它们会对荷叶说什么,做什么?学生说:“小蚂蚁说‘荷叶是我的游乐场,我要痛痛快快地玩。’”老师顺势引导:“什么样的小蚂蚁看到了什么样的荷叶说?”学生们补充说:“摆着触角的小蚂蚁说,绿绿的大荷叶是我宽大的游乐场,我要痛痛快快地玩耍,”接下来有的学生试着说:“小小的我在梦里说‘圆圆的大荷叶是我软绵绵的床,我要好好做个美梦。’”多美的句子,经过修饰词语的加工,孩子们尝试着用词语说话了。

2. 课外赞美词中学话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我在每天的课前问候学生:“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回答我的是:“亲爱的老师早上好!”“我最喜欢的同学们,你们的站姿更优美了!”同时让学生也夸夸老师,有学生说:“我最喜欢的老师,您今天的穿戴很漂亮。”用有魅力的词语来教学生说话、赞美别人,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了语言。

3. 创设情境,观察中学习语言

每次我上课前总是会创设一些情境,让孩子们仔细观察,揣摩老师的心思,开始五分钟说话。比如:轻轻走进教室,慢慢关上教室门,快步走上讲台,清清喉咙,环顾四周,开始讲话;或者走进教室,面带微笑走向某位学生,整理整理他的衣服或领巾;有时盯着某位做小动作的学生停留几秒钟,等等。老师教给他们从老师的表情观察到手、脚的动作,再猜猜老师心理,长此以往,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会有所提高。

二、表达,有条不紊

低年级孩子能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但基本上是支离破碎的片段,听者也明白其意,只是没有条理。所以当在课外低年级孩子要给老师描述所见所闻时,老师要有耐心地听孩子说完。即使一节课只有一两个人来谈所见所闻,关键是老师给他们充分的时间,然后教给一定的方法,这样循序渐进,才会培养他们按一定顺序,有条理表达意思的能力。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上有时要孩子们谈谈他们的所见所闻时要教孩子们方法:说话时要想让别人听得明白,就要说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我们在干什么,我看到了什么”。我把这些内容板书出来,让孩子们再说一遍,孩子们基本能说清楚了。

三、交流,声情并茂

口头表达是语言实践的重要工具,是书面表达即写作的有力基础,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所以我们应该把看图说话当作一个重点来抓,这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看图说话”教学,可使学生在认识事物、口语表达的反复实践过程中,提高读写能力,增强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而发展智力。低年级的小朋友说话很可爱,尤其指导到位的话,看图说起话来很有韵味。

在二年级下册《春天的发现》口语交际课上,当老师让孩子们说说春天来了,你发现了什么时,只有个别孩子说出天气的变化、人们的活动。因为北方的春天总是来得迟一些。可是播放春天的景物时,孩子们的视野一下子打开了:有的孩子迫不及待地说“桃花开了,柳树发芽了”“粉红的桃花开了,柳树摇动着她的长辫子在跳舞”“你看,那幅图上,成片成片的梨花开了”……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语言更丰富了,表情更美了。

四、沟通,简洁高效

简洁高效的沟通能节约时间,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如何让低年级的孩子们做到简洁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呢?我为了让不开口的孩子说话,想了很多办法,经常会交给不同的孩子不同的任务,一方面培养孩子管理事务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锻炼孩子的勇气。

口语表达障碍 篇9

一、关于跨文化交际研究

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目的, 而且语言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也应该是文化教育, 如今越来越多的学者们已经开始意识到, 第二语言教学需要跨文化交际理论的指导, 因此, 跨文化交际理论成为学者们研究的一个主要课题。

早在1959年,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 (Edward Hall) 就在《无声的语言》中曾指出, “本书从整体上把文化看做是一种交流”。他首次使用了跨文化交际一词。海姆斯于1972年在《论交际能力》一文中认为, 交际能力包括四个参数。在中国, 许国璋1980年在《现代外语》第4期上发表的题为“Culturally-loaded Words 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一文, 标志着跨文化交际学在中国的诞生。1983年何道宽的《介绍一门新兴学科——跨文化的交际》和1985年胡文仲的《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与外语教学》的发表, 标志着跨文化交际学正式引入中国。赵金铭 (2004) 在《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一书中认为, 研究跨文化交际特别是跨文化语言交际的理论和实践, 是为了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实践, 重点要揭示跨文化交际的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 同时在跨文化交际研究方面取得一些共识。毕继万 (2009) 指出第二语言教学教授的是跨文化交际, 不能只教授语言交际, 也要教授非语言交际。同时不能忽视外国留学生的文化休克对语言教学的干扰, 需要将跨文化适应教育与语言教学相结合。刘珣 (2000) 认为跨文化交际中会出现冲突和不适应, 因此应当体现互相尊重、互相沟通、互相理解和互相适应的原则。

二、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研究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 又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对外汉语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 第二语言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应是文化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 更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培养他们应用汉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周思源 (1992) 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建立一个比较狭窄的文化大纲;魏春木、卞觉非 (1992) 也提出过以文化为纲编制文化项目的构想;胡文仲 (1994) 认为文化与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论如何界定文化, 文学总是文化的一部分。吕必松 (1992) 在《华语教学讲习》中把“文化揭示说”中的“交际文化理论”进一步分为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文化。刘珣 (2000) 指出对外汉语教学中要达到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标, 必须处理好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 让学习者既掌握汉语, 又学到中国文化知识。赵金铭 (2004) 在《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一书中认为, 文化教学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 它是属于第二位的, 是为语言教学服务的。

研究跨文化教学以及探索培养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 加强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对教师和留学生都是极其重要的。

三、关于中外文化对比的研究

在跨文化交际中, 对于隐藏在文化深层的价值观是无法回避的, 留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出现的问题, 往往是不同的价值观发生冲突。因此, 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 了解并掌握中外文化的异同是十分重要的。

杨春苑 (1998) 对中美文化差异进行述论, 指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等因素的不同。魏家海、赵雄、喻火贵 (1999) 从称谓、语言、家庭模式和社会地位等方面分析了中美两国对待老年人的不同态度所反映的价值观差异, 讨论了中美之间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指出不同的社会文化对老年人的不同态度, 体现了不同的社会文化特性。魏家海、曾玲 (2000) 认为东西方价值观不仅具有差异性, 而且具有相似性, 而影响价值观差异性和相似性主要是自然环境、社会文化与民族心理、宇宙观与思维方式等因素。

四、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与文化导入的研究

赵贤州先生于1989年提出“文化导入说”, 之后又在1992年再次撰文阐述了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文化知识的同步导入必须遵循“阶段性、适度性、规范性和科学性”原则。魏春木、卞觉非 (1992) 以文化为本位, 论述了基础汉语教学阶段文化导入时文化项目的划分原则和范围。李姜 (2007) 针对留学生口语学习方面研究得出初级水平留学生学习汉语口语的有效策略, 即:“试着注意汉语口语的错误”, “从汉语口语错误中学习”, “用词典帮助理解或说汉语”, “参加汉语的课外活动”, “运用汉语语法说句子”五种。

上一篇:高血压急症护理下一篇:马尔科夫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