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均费用

2024-10-12

次均费用(精选6篇)

次均费用 篇1

一、主要问题及讨论

医院为了达到合管办审核付款的次均费用标准以减少因超标而超成的扣付医疗款, 也出台了全院各临床科室农合次均费用的控制标准, 并纳入奖金考核体系。农合次均费用控制指标也通过医院考核体系传达到各临床科室, 从而影响了医疗行为。

1. 为控制和降低次均费用扩大病人收治条件

影响次均费用指标的因素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一定期限内的农合住院病人数;另一个是住院费用总额。为了有效的控制和降低农合次均费用, 临床科室只有放宽收治条件多收病人, 以摊平次均费用。例:某医院心内科, 平均收治一个心脏介入手术植入起博器的病人, 将产生住院费用约5万元。以医院对该科室制定的农合次均费用1.2万元计算, 就超出了3.8万元。为控制和降低农合次均费用, 该科室不得不考虑多收普通病人, 以平均次均费用。这样使得可以在下级医院收治的病人也收到科室, 加重了医护人中的工作量。这从另一角度说这是“过度医疗”。

2. 为规避和降低次均费用让住院病人到门诊收费室交费

住院费用由多种项目组成。科室出于规避和降低次均费用的目的, 对其中的高资耗料或自费药品等项目拿出, 动员病人到门诊收费室另行交费, 不记入农合病人的住院费用。这种规避和降低次均费用的情况会直接造成以下几种情况。 (1) 收入划分不准。本来应是记入住院费用的收入被交到了门诊, 加大了门诊收入, 减少了住院收入。进一步因数据不准而影响了收入分析。 (2) 单病种费用统计不准。单病种费用统计是以病案室信息系统中的该病种住院病人的费用记录进行统计。将部分住院费用划到门诊, 人为减少了住院费用, 造成该病种统计数据偏低, 与实际情况不符。 (3) 住院病人医嘱无记录。住院病人到门诊交费是不需在医嘱上操做的。病历中的医嘱无相关记录就存在纠纷隐患。 (4) 病历收费检查缺少资料。对病历收费的检查, 是以该份病历的住院费用清单为依据, 对照病历进行检查。如果病人在门诊交纳了高资耗材费用, 在住院费用清单上就没有体现, 而对高资耗材进行溯源性的注册条码却粘贴在病历上, 造成漏费的假象。

3. 为控制和降低次均费用不愿收治符合收治条件的大费用病人

面对疑难病, 有条件开展却因预计手术、材料、自费项目等情况, 动员病人到上级医院治疗, 以降低次均费用的风险。这种情况造成的后果有四:挫伤科室积极性, 阻碍该地区医疗技术的稳定与发展;加重农合病人的就诊成本和医治费用;加大上级医疗机构的紧张性, 造成进一步过渡医疗;加重农合医疗保险资金的支付风险。

二、对策与建议

次均费用是医院对农合工作管理的重要的手段, 也是合管办考核医院农合工作的重要指标。上述问题反映出使用单纯的农合次均费用指标进行考核对医疗行为产生的负面影响。关于改善这一局面有以下五点建议。

1. 医疗机构观念转变

医务人员要转变认识。随着医疗改革的逐步深化, 农合覆盖面不断扩大, 参保人数逐渐增加, 农合支付将是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以过硬的医疗技术与良好的服务态度争取农合市场, 做稳农合市场对医院的发展至关重要。

2. 合管办指标多样化和考核立体化

从上述的问题可以看出, 一味压低次均费用, 会制约医院学科的建设、科研技术的发展, 医院的生存也会受到影响和威胁。而医院主要是通过发展医疗技术水平来提高医院的级别, 扩大医院的影响。所以医院必须靠收治病人、治疗疑难杂症来提高学科的发展和科研水平。合管办对医院农合管理工作的考核应该是多样性的指标, 立体式的考核, 不能简单以次均费用这一指标来衡量。可以建立一套以次均费用为核心, 其他指标为辅助的立体指标体系, 来对医院的农合管理工作进行全方位的考核。不仅从费用角度, 还应从用药合理性、检查合理性、手续流程规范性等角度进行考核。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和医疗需求的提高, 在进行治疗方案、耗材选用等方面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医治费用相应提升。次均费用从这一角度来说, 并不完全由医院控制。

3. 农合政策应有所保有所不保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形成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四大体系相辅相成, 配套建设, 协调发展。”“到2020年, 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从中可以看出, 国家建设的是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即然是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那么对超出的基本医疗范围的医疗消费应不予保障或选择性保障。如:进口的高值耗材等应从次均费用计算标准中剔除。至于意外伤害与生育保险可借鉴商业保险, 合管办可在现行的农合保险资金中划分出专门的农合意外保险资金与农合生育保险资金或者开启新的农合意外保险项与农合生育保险项, 并制定出单独的农合意外伤害保险和农合生育保险补偿比例与相应的次均费用标准。

4. 医院对科室农合工作的激励政策

农合工作管理的一个重点是绩效考核。如果科室没有得到良好的激励, 就难以做好农合管理工作。医院为了较好控制农合次均费用, 将次均费用的指标下达到科室。在制定指标下达时, 应该充分考虑医院情况和各学科特点, 本着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手续流程规范的原则, 分别合理制定, 不能搞一刀切。

5. 加快农合补偿与结算信息化的接口进程

在实际运作中, 由于仍完全采用手工补偿与结算的方式, 信息化程度较低。不便于农合病人的补偿, 且给合管办的审核也带来不小的难度, 更可能由于人工的失误而让医院蒙受损失。同时, 由于医院采用先对参合农民垫付补偿资金, 后到合管中心审核报销模式, 审核补偿周期过长, 造成医院流动资金被严重占用,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转。加快农合补偿与结算信息化的接口进程以实现医院收费系统与合管办审核结算系统对接。合管办则可根据每年的新农合实施办法, 将相应的补偿政策、目录内药品、诊疗项目等在审核系统上进行设置。参合农民就诊发生的费用明细信息在系统中也可一一反映出来, 参合农民在结账出院后可以根据政策进行现场补偿结算,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就诊即时补偿。更可加速医院农合垫付补偿资金的划转, 提高效率, 避免医院流动资金的被占用。

摘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 农民自愿参加, 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 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次均费用指标是合管办对医院农合工作审核付款的主要考核指标。在具体操做中, 次均费用指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解“看病贵”的社会问题, 约束了部分医生的过度医疗行为, 但简单的以某一时期农合住院病人总费用除以同一时期农合住院病人总人数得到的次均费用在实际中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关键词:次均费用,指标体系,合作医疗

次均费用 篇2

重庆璧山医疗保险管理服务中心:

为了更好地为广大市医保患者医疗健康服务,缓解我院因总额控制费用、次均费用指标过低带来的需求与服务的矛盾,特就2015年至今的市医保运转实际情况及需解决的问题简要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2015年全年共收治职工市职工医保病人xxx人次,总费用xxx万元,统筹报销总费用xxx万元,超总额控制费用xxx元,超总额控制费用xx%。平局费用xxx元,超次均费用xxx元,超次均费用xx%;市居民医保病人xxx人次,总费用xxx万元,统筹报销总费用xxx万元,超总额控制费用xxx元,超总额控制费用xx%。平局费用xxx元,超次均费用xxx元,超次均费用xx%。2、2016年至今共收治职工市职工医保病人xxx人次,总费用xxx万元,统筹报销总费用xxx万元,已完成总额控制费用的xxx%。平局费用xxx元,超次均费用xxx元,超次均费用xx%。市居民医保病人xxx人次,总费用xxx万元,已完成总额控制费用的xxx%。平局费用xxx元,超次均费用xxx元,同比2015年次均费用无明显增长,超次均费用xx%。

3、根据以上数据对比中心下达的xxx万元的定额,xxx元的次均定额,同比其他二级医院。我院总额控制费用严重

不足,次均定额同比其他二类专科医院明显偏低。成为影响患者正常就医和医院运行的重大障碍。(最好能列举几家同级别医院的总额与次均数据)

二、回顾今年以来的工作,我院为提升服务能力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1、投资数百万元完成了xxx科室的装潢改造和设备配置,开展了xxx等新项目。增添了全自动生化仪,血凝仪等检验、xxxx等设备,开展了甲功系列,胰岛功能测定xxx等新的检查项目;购进并开展了动态心电、动态血压、胰岛素泵治疗xxx等新技术项目(最近几年开展了那些新科室、新设备、新项目有重点的写主要是与医院开展诊疗有关的)。从硬件项目上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完善,这也成了次均费用增长较高的一方面原因。(如有增加床位变更医院等级等有关费用的直接原因写在第一条)

2、大力充实专业技术力量,外聘了多名特聘省市专家,(那些专家比较有名写具体,姓名、原工作单位、特殊称号等)对指导提高诊疗水平、术后康复有了较大促进。

以上措施在下半年相继实施产生了住院病人不断增加的良好效应,这为我院下一步发展打下了较好基础。

三、我院从xxx年被批准成为重庆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在中心领导和各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全院职工的积极努力,一方面我们以协议要求为标准,发挥专业服务

特长,拓展提升诊疗能力,把创办“患者满意,政府放心”的定点医院为目标,努力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上下功夫,取得了长足进步。另一方面下大力气不断整改存在问题和缺陷,规范医保病人管理,针对中心在不同时期提出的整改要求结合自查发现的缺陷,以过度检查,过度治疗为重点,通过细化诊疗细则,先后制定实施了一系列规范化的规章制度,如:财务、药品管理、医保病人管理、病案管理、奖罚制度等。使我院的医保管理工作在规范化,标准化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为医院长远发展和规范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中心领导的支持帮助有着难以替代的直接作用。

根据以上情况,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医保患者,实现正确执行医保政策,使医保工作健康规范发展,缓解我院资金定额压力。特专题申请中心领导充分考虑我院定额偏低、次均费用过低的实际情况,予以合理调整。建议定额、次均费用提升30%。我院将不辜负中心领导的支持帮助,有信心、有能力、有决心把规范做好医保患者服务工作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标准做的更好,真正办成“患者满意,政府放心”的优良定点医疗机构。

特此报告,妥否请批示。

重庆璧山肛肠医院

用信息化工具控制次均费用 篇3

目前,笔者所在的城市和医院,医患保三方的关系比较融洽,医院与医保经办机构的配合比较默契。但也存在着值得重视的问题,即医院在为参保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中出现了亏损现象。常州市的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都是按病种采取次均住院费用总额预付制。医保经办机构根据医院等级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各病种次均住院费用结算指标。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医院出现了亏损。那么,在住院结算指标固定的前提下,如何才能减少或防止医院的亏损、又能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呢?笔者认为应该加强对医疗服务的管理,从精确管理中要效益。我院对医保中医疗服务的具体管理路径是: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作用,通过计算机报表反映每一位医保患者住院的各项数据,把医院医保业务实际运行数据进行及时汇总、分类、整理,医保科通过对报表数据的分析,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能够有效激励规范服务和约束不规范服务的奖惩措施,依据奖惩措施对临床科室和医生的医保住院医疗服务进行考核,医保科对发现的突出问题如过度服务等,及时进行干预,从而达到控制次均住院费用不合理增长的目的。

一、医保住院次均费用“超标”的原因分析

次均住院费用超标,是指定点医院在为参保患者提供住院医疗服务中,实际发生的医疗费用超过了医保经办机构事先制定的次均住院费用结算指标。造成超标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

1. 结算指标是否合理。

如果医保经办机构为定点医疗机构制定的住院结算指标偏低或过低,则容易出现超标问题。这就要求医保经办机构在制定结算指标时,综合考虑基金承受能力、医院承受能力和参保患者承受能力,以及本地的疾病谱、相关物价等情况,制定出各方都能承受的结算指标。

2. 参保患者住院时间和用药是否合理。

实际上,部分病人存在住院周期长、使用药品和医用材料的费用较高问题。比如,肿瘤晚期病人住院周期普遍在30天以上,费用在万元左右,导致内科的次均住院费用将近达到7000元,而内科住院人数占全院每月住院总人数的1/4左右。许多参保患者都有一种误解,认为住院时间越长越好,住在医院总比回家“保险”,使用药品越贵越好,同样的药品,有的患者指名要进口的,而不要国产的。

3. 医院提供的服务是否合理。

部分医务工作者存在过度医疗行为,如给临床表现为轻微感染症状的病人开大量的新型抗生素,导致药品费用超高;给不需要检查的病人进行重复检查、重复治疗,直接导致检查治疗费记账过多等。

二、数据对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的作用

参保患者住院的各项数据,是医院医保实施精确管理的依据,没有以数据为依据的管理就称不上精确管理。因此,要想合理控制住院费用,关键在于管理者对数据应该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视数据为不可或缺的管理之需。不仅关注某项费用,而且应关注整体费用。只有对住院相关的各项数据及其整体关联性进行透彻的分析,才会有针对性地对某些环节、某些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管理。为此,我院医保管理的着眼点主要是各临床科室及医生个人对住院费用的控制和盈亏情况,即形成从医生个人、医生所在临床科室到全院的次均住院费用控制体系。

住院费用按发票上的财务统计科目可分为:药品费、材料费、检查化验费、治疗费、床位费、护理费等等;按医保统计科目又可分为:现金、个人账户、统筹、救助等。一个住院病人的住院费用数据信息包含这么多内容,单纯列出来还不能发挥作用,必须进行筛选、分析和整合,把数据加工成适用于管理者参考分析的资料依据。这里最重要的是两个数据——次均住院费用和盈亏额度,需要经过综合分析和加工才能得出。

三、有的放矢的报表格式

把次均住院费用和与之关联的盈亏额度等数据在纸面上进行合理架构,使医保住院病人的具体信息通过加工变成分析用的数据,再通过软件开发商编写程序,以报表方式输出。用分析报表数据来掌握临床科室和医生个人谁盈谁亏及盈亏数额,并通过及时提醒和考核奖惩措施进行干预,可达到控制次均住院费用不合理增长的目的。

日期:2009.10.01-2009.10.12

本文中的图、表1是笔者构思的医保住院考核报表界面(已通过软件开发商实现)。

笔者的工作单位属于江苏省常武地区的定点医疗机构,故图中的人员类别参照常武医保进行了分类,并且将住院结算定额分别按人员类别进行了相关的设置。“统筹金额为0不统计”,这个标记是为了防止在统计数据时,把未达到医保住院起付线的病人费用信息也统计在内,日期范围必须设计成可自行设置起始和终止日期。报表数据实际按已选择日期范围内的出院病人数据进行采集。可将院内控制指标设置的稍高于市内既定指标。

以其中《普通职工医保住院结算考核报表(常州医保)》为例(即表1)。报表的中行标题分别为科室、床位医生、人次、总费用、药占比、次均结算费用、超市统一结算指标、超院统一结算指标、超市统一结算指标比例(%)、超院统一结算指标比例(%);而列标题中将病人数按床位医生汇总,床位医生按科室分类汇总,最后全院汇总。这么做的好处,是比较直观、详实地反映了每个医生看了多少病人、医生个人的次均费用水平、科室次均费用水平、全院的次均费用水平,超结算指标的具体费用情况和比例也一目了然。另外,表中出现负值的字段是因为该医生或科室的次均费用偏低,未能用满指标。

表1中还可以加入更多字段,将费用构成情况详细地表现出来,让报表的内容更丰富,以满足医保管理中更加细节化、精确化的需求。比如,每个医生诊治过的病人姓名,这些病人丙类项目费用是多少(可用于计算目录外费用比例),现金支付多少(可用于计算自费比例),统筹支付多少,科室盈亏额度,全院盈亏额度等。

表2、表2续是一张报表,共26个项目,由于横向太长只能分开截取。该报表是表1扩展、细化后的报表,内容更加丰富,管理者更容易了解科室和医生个人的医疗服务提供程度和盈亏额度。实际操作中,这张报表用一张纸完整打印出来要用A3纸,一般以EXCEL格式在电脑显示器上浏览。

四、善用表格分析次均住院费用超标原因

《住院业务收入报表》每家医院都会有,其中从各科室到医生个人所开的详尽的药品费、检查费、治疗费、材料费、床位费等费用明细一应俱全。在同一时间内,掌握了医保住院指标盈亏情况后,再继续深入分析原因,找出到底是药品费用超了,还是检查治疗费用超了。即先用《医保住院考核报表》找出哪个科室(或医生)超定额,再根据《住院业务收入报表》找该科室或医生哪方面费用特别高。

如果怀疑有过度医疗行为或者其他违反医疗保险政策的现象,且必须深入追究的话,医保科可以根据《医保住院考核报表》提供的医生姓名和病人住院号,结合住院费用清单,检查相关病人的病历,查阅床位医生书写的医嘱和病程记录情况,检查化验单报告单是否齐备,并且是否与医嘱一致,判断病人的病情是否符合用药(或治疗)指征。由此,可分析出到底是医生存在过度医疗行为,还是病人因为病重导致实际费用与控制指标相比偏高。医保科再根据实际情况,责成临床科室和医生个人进行整改,从而实现对医保病人住院医疗服务的考核和管理,并能够有针对性地抑制费用的过快增长。我院实行参保患者住院费用考核报表措施以来,取得了良好效果,各科室和医务人员的次均住院费用结算指标意识空前增强,医疗费用超标问题得到合理有效控制。

结语:设计《医保住院考核报表》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控制次均住院费用的不合理增长,该报表的优缺点也很明显。优点是数据直观,可用于住院业务考核;缺点是以出院病人的数据为基础导致信息滞后,缺乏时效性,属于事后监督。

信息化管理的现代方式与传统查病历的手段相结合,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次均费用的增长,而且可以查实一些违反医保政策的医疗行为,杜绝违规操作现象发生。

由于医疗保险制度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大课题,无论是医疗保险制度的设计者——国家,还是定点医疗机构本身,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医保业务实现信息化管理,也是医院整个HIS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中提到的《医保住院考核报表》,是医院医保业务管理运作中的一个实例。作为一名医院的医保业务工作者,希望此文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大家都来开动脑筋,用好医保政策,管好医保业务,为医保基金合理有效使用和国家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尽心尽力。

摘要:在医保经办机构确定的次均住院费用结算指标一定的情况下,医院医保管理部门发挥信息化作用,把次均住院费用和与之关联的盈亏额度等数据进行合理架构,使医保住院病人的具体信息通过加工变成分析用的数据,再通过软件开发商编写程序,以医保住院考核报表方式输出,通过报表数据来掌握临床科室和医生个人的控费情况,并对发现的突出问题进行干预,可达到控制住院费用不合理增长的目的。

次均费用 篇4

为有效降低我院新农合住院病人次均费用,更好使用新农合资金,经研究决定,对新农合住院病人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请各科室遵照执行:

1、各科室严格按照安徽省医疗价格进行收费,杜绝重复收费、分解收费、多收、少收、漏收等现象,加强医疗收费管理。

2、严格掌握住院患者出、入院指针,对不符合住院的病人不能收治入院;对符合出院的病人不能滞留住院。如发现此类情况,将患者住院费用从主管医生绩效中扣除。

3、杜绝违规行为,各科室医生要根据病人病情合理用药、合理检查,严禁乱用药、扩大检查等现象发生。追究过度用药、治疗及检查等医疗行为人的责任。约占比控制在35%以内,超出部分从各科室绩效中扣除。

4、严格控制患者住院日,内科、外科将人均费用控制在1800以内,骨科控制在3800以内。如有超出部分将从各临床科室绩效中扣除。

5、执行按病种付费政策。

次均费用 篇5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沙井街道共有社康中心20家,均隶属于沙井人民医院。由医院下设的社区健康服务管理中心(社管中心)负责管理。各社康中心每月通过电子邮件向社管中心报送各自的诊疗收入、诊疗人次等项目的月报表。因此,在社管中心可以详尽查阅20家社康中心2010年、2011年诊疗收入和诊疗人次数据。根据各社康中心的诊疗收入和诊疗人次可以计算出各自的次均费用,根据各自的次均费用可以计算出20家社康中心的平均次均费用,并进行2010年与2011年的比较。

2 结果

2010年20家社康中心的诊疗平均次均费用为34.2元,2011年为29.4元,2011年比2010年下降了14个百分点(表1),其中主要表现为药品比重的下降(表2)。

3 讨论

长期以来,由于医院体制改革及市场化运作,医院要生存、发展,必定要创收。因为诊疗收费偏低,所以,医院都存在“以药补医”现象,加上各种原因导致的虚高药价,使老百姓医疗支出居高不下,出现“看病贵”问题,社康中心也不例外。近几年来,“看病贵”特别是药价高已成为老百姓最关注、最不满意的问题。深圳市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之后,这种现象在社康中心有所改善。

3.1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之前,社康中心用药存在与大医院攀比的现象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之前,社康中心药品种类和医院一样。本来社康中心以诊治多发病、常见病为主,应用基本药物可以满足需要,但由于各种原因同样出现超范围、超量用药,以致次均费用同样偏高。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后,减少了一些价格偏贵的药品,特别是抗生素类,规范了用药行为,限制了一些不合理用药,使一些超范围、超量用药现象得到遏制,成为降低次均费用的主要因素,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情况下,为缓解“看病贵”矛盾起到了积极作用。

3.2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同时,实行药品“零差率”政策

药品零售15%的加成费用由政府补贴给社康中心,进一步减少了患者的药品支出费用,使次均费用进一步下降。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部分药价并未真正降下来,只是转嫁给了政府,同样是纳税人掏了腰包。只有真正降低虚高的药价,才是关键所在。

总之,为切实减轻患者看病负担,缓解“看病贵,看病难”的矛盾,新医改中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实行“零差率”政策,是延缓患者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合理利用医疗资源,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社会问题的有效手段[3],持续实施必将使老百姓不断受益。

摘要:目的 探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沙井街道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康中心)诊疗次均费用的变化。方法 查阅2010年、2011年沙井街道20家社康中心诊疗收入和诊疗人次,计算次均费用并进行比较。结果 2011年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次均费用下降了14%。结论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使社康中心服务更便廉,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看病贵”矛盾的作用。

关键词: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社区卫生服务,次均费用

参考文献

[1]张平,姚岚.药品销售“零差率”和“低差率”哪个现实[J].医院领导决策参考,2008,6(2):41-43.

[2]胡善联.社区药品零差率财政托底是关键[J].中国卫生,2008,13(11):44-45.

次均费用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研究对象为在我院2012年1~12月期间住院治疗、ICD10诊断为甲状腺癌、乳腺癌、胃癌、结肠癌、支气管肺癌的手术患者 (表1) , 就其平均住院日和次均费用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

1.2 研究方法

将5病种2012年临床路径组与非临床路径组患者的数据进行对比, 所有计量资料均做正态性检验, 若P<0.05, 平均住院日和次均费用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 (25分位~75分位) 表示, 路径组与非路径组的对比数据采用秩和检验的Mann-Whitney检验;若P≥0.05, 平均住院日和次均费用采用均值和标准差表示, 对比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五病种患者基本信息

按照卫生部发布的临床路径入径标准, 2012年肿瘤5病种共收治2381例患者, 按照临床路径管理的患者共1575例, 完成率为66.1%, 完成率为97.3%, 达到卫生部“入径率大于50%, 完成率大于70%”的要求。

2.2 平均住院日比较

将肿瘤5病种的平均住院日进行对比分析, 从图1中可以看出, 在我院目前的诊疗管理水平下, 不论是否进行临床路径管理, 均能低于卫生部发布的住院日标准。而临床路径管理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均低于非临床路径管理的患者。如胃癌, 非临床路径管理患者为17天, 临床路径患者住院日为15天, 降低了2天;乳腺癌非临床路径管理患者为16天, 临床路径患者住院日为14天, 降低了2天。

经正态性检验, 肿瘤5病种的住院日和次均费用数据均为偏态分布。经秩和检验, 乳腺癌和胃癌在总住院日的路径组与非路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 而甲状腺癌、结肠癌和支气管肺癌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2.3 住院次均费用比较

将肿瘤5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患者与非临床路径管理患者的次均费用进行秩和检验, 除支气管肺癌之外, 其他4个病种均有统计学差异。5病种按照临床路径管理的患者比非临床路径管理患者在次均费用上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胃癌的次均费用下降4984.17元, 结肠癌下降4139.86元, 支气管肺癌下降3187.69元, 乳腺癌下降2640.18元 (表2) 。

3 讨论

床位作为重要的卫生资源, 是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物质基础之一, 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卫生资源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提高床位资源的使用效率在医院内涵式发展道路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平均住院日是反映医疗资源利用率和医院总体医疗服务质量的综合指标[3]。

美国兰德公司通过对许多国家的住院服务技术项目进行评估后, 得出的结论是:1/4的住院日和诊断操作是不必要的, 所提供的2/5的治疗药物不起作用。马谢民等[4]在1998年对北京市某三级综合医院4个择期手术病种的适宜住院日进行研究, 得出“44.71%的住院日为非适宜住院日”的结果。由此可见, 目前非适宜住院日的现状令人担忧。临床路径将诊疗行为设置了明确的时间节点, 减少了院内无效等候时间, 规范了医疗、护理行为, 同时协调了相关科室的工作, 严格按照临床路径表单完成相应诊疗内容, 使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就医过程中, 减少或消灭了无效住院日, 缩短了住院时间。从数据分析结果上也证实了这点, 甲状腺癌、胃癌、结肠癌3个病种的平均住院日路径组的四分位间距离散程度较非路径组明显集中, 而甲状腺癌、结肠癌、支气管肺癌的平均住院日组间并没有统计学差异, 可能因为这3个病种入组率较高, 在住院时间的安排上已经比较合理, 优化的限度较低。

通过减少无效住院日、缩短平均住院日, 增加了床位周转次数, 提高床位使用效率, 同时显著降低了患者的住院费用。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甲状腺癌、乳腺癌、胃癌、结肠癌的次均费用在实施临床路径均有统计学差异, 可以证明其在降低住院费用方面的作用。支气管肺癌虽然没有统计学差异, 但是路径组比非路径组节约3187.69元, 降幅达到5.3%。

4 结论

总之, 临床路径是在我国医疗改革的新形势下, 顺应医疗服务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随着医疗服务费用逐步走向第三方付费, 医院要提高医疗质量, 降低医疗费用, 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就必须在质量管理方面寻找较先进的方式和模式[5]。通过实施临床路径, 无论从降低平均住院日, 还是降低医疗费用上, 均表现出其良好的优化作用。同时, 临床路径也对医院运行体制、传统习惯、服务理念等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医院管理者在推行临床路径时要勇于创新、充分论证、系统培训、合理安排, 才能充分发挥临床路径在医院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 (试行) [Z].卫医管发[2009]99号.

[2]卫生部.关于“十二五”期间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Z].卫医政发[2012]65号.

[3]高士洪, 孙宏, 许凤娟, 等.某三甲医院临床路径管理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医院管理, 2010, 30 (9) :14-16.

[4]王丹, 张晓鹏, 梁万宁, 等.从肿瘤患者住院医疗行为看临床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J].中国医院, 2009, 13 (8) :58-59.

【次均费用】推荐阅读:

有效费用07-16

旅游费用05-10

费用控制06-02

诉讼费用06-04

费用支出06-04

电力费用06-05

病种费用06-08

信息费用06-08

年度费用06-08

政府费用06-21

上一篇:发动机负荷论文下一篇:涌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