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险保费

2024-10-13

健康险保费(共10篇)

健康险保费 篇1

一、中国健康险发展现状

2014年12月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会议上明确了未来健康保险市场的发展目标, 即建立市场体系完备、产品形态丰富的现代健康保险服务业。实现健康保险服务领域更加广泛、投保人数大幅增加, 商业健康险赔付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显著提高。

根据中国保监会健康险保费收入数据显示, 健康险保费收入增速较快, 2006~2013期间年均增长17.13%, 2014年1~11月健康险保费收入1475.97亿元, 同比增长44.47%。但健康保险保费收入占全部寿险保费收入比例低, 从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三家上市公司数据来看, 2013年新华人寿健康险保费收入占比最高为7.36%, 其他两家不到5%。地区间健康险保费收入差别较大, 京广地区一直保持较高保费收入, 2013年更是都突破百亿大关, 而保费收入较低的西藏、青海以及海南等地区仍停留在亿元级别。这都说明健康险市场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体量小、增速快, 随着健康管理与移动互联网不断结合发展, 健康险将是保险业新的发展点, 同时也将带来国民健康管理的新时代。

本文对中国健康险2006~2013年年度保费收入进行标准差分析和条件趋同分析, 着力于对中国健康险发展的区域趋同性进行实证, 并对条件趋同性的稳定因子进行合理解释, 尝试指出影响中国健康险发展的差异化因子, 并对此提出建议, 有利于把握健康险的区域发展方向和趋势, 更好的控制健康险地区间发展的平衡性, 建立健全的健康保险市场。

二、趋同性的基本定义

趋同性研究是研究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方法, 将差异性和趋同性结合起来研究, 可以更清晰的分析地区经济发展差异, 这同样适用于保险市场的区域间发展差别的研究。

趋同性研究主要包括σ趋同、β趋同。其中, σ趋同可以反映不同地区的保费收入增长效率的离散程度和稳定性;而β趋同又分为绝对β趋同和条件β趋同, 绝对β趋同不考虑各区域间结构上的差异, 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 所有区域的保费收入发展都收敛到同一稳态, 能够衡量一个地区的保费收入水平和保费收入增长率之间的线性相关性, 而条件β趋同在绝对β趋同的基础上, 引入了其他外生变量, 意味着各区域的收入可以收敛到各自的稳态中去, 使线性模型更加合理。区域增长趋同性研究经常应用于地区间的G D P增长趋同性, 本文应用于中国健康险保费收入的趋同性的研究工作。

三、σ趋同性

(一) σ趋同模型

σ趋同的实质是利用方差或标准差来衡量不同地区间的差异大小, 通过不同年份的方差比较来衡量该增长效率差异性是否变小。如果增长效率方差逐渐变小, 那么说明存在σ趋同。

σ趋同模型:

其中, t表示时间序列, i表示地区编号, n表示地区个数, xi, t表示编号为i的地区在t年度的健康险保费收入。

(二) σ趋同实证分析

本文对中国31个省市进行σ趋同研究, 标准差结果如图1所示:

2006~2013期间, 可以清晰的看出:中国各地区的健康险保费收入对数的标准差是在逐渐降下的, 这说明在此期间, 中国地区健康险保费收入出现了σ趋同, 即中国的健康险保费收入增长效率的差异逐步缩小。

四、条件β趋同性

β趋同性是衡量不同地区间收入增长效率和其各时间段的收入水平存在负相关的关系, 换言之, 收入水平低的地区的收入增长率会更快, 而收入水平高的地区增长率会减慢。其中, 绝对β趋同是指所有区域收入收敛于同一个水平, 而条件β趋同是每个区域根据相应的外生变量收敛于各自的稳定水平。

构建条件β趋同性模型:

其中, a、b为回归方程参数, εi, t是误差项, 假定X 1i, t为各地区最终消费支出, X 2i, t代表各区域卫生机构数量, X 3i, t指代各区域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用于衡量各地区城市化水平差异) 。易知:b和β是负相关, 所以当b<0, 或β>0时, 区域收入增长会存在条件β趋同。

对中国各地区健康险保费收入进行回归分析, 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

结果看出:b=-0.04913<0, 所以在2006~2012年期间, 中国31个省市地区的健康险保费收入存在条件趋同。根据外生变量的系数可知:地区生产总值和卫生机构数量的系数为正, 对地区健康险保费收入增长速度起到促进作用;而代表城市化水平的城镇人口数量占比的系数为正, 说明城市化水平越高, 地区健康险保费收入增长越快, 但其不是很显著。

五、结论

中国健康险市场发展较快, 地区间差异在不断缩小, 地区间保费收入表现出持续的趋同性, 说明健康险市场正处于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健康险市场总体上呈现条件趋同化, 即保费收入较高的地区增速较慢, 而保费收入欠发达的地区健康险处于高速发展中, 这说明中国健康险市场已经认识到了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性和机遇, 在开发欠发达地区的同时也带来了更高更快的保费收入增长;同时, 从条件趋同的外生因子可以看出, 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医疗条件对健康险的发展至关重要, 城市化进程也起到部分作用, 如果健康险机构能够利用其保费收入做出有利于当地经济建设、医疗发展和城市化的决策, 可能会实现更高的收入回报, 这也需要不同政府部门的通力协作。

参考文献

[1]王向楠.社会医疗保险、市场结构与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J].保险研究, 2011 (7) :37-43.

[2]魏后凯.现代区域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6:251-263.

[3]孙延婷.浅析我国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J].大众商务, 2010 (5) .

[4]陈肖哲, 冯玉梅.我国健康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济南金融, 2007 (12) .

欠缴保费,该不该赔? 篇2

律师点评:欠缴工伤保险费分为两种情形:一是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未为职工参加工伤保险、从未缴纳工伤保险费);二是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包括少交、欠交工伤保险费)。对上述两种情形,我国工伤保险法律、法规有明确、严格的截然不同之规定。

对于第一种情形,《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一条规定: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支付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依据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法律适用原则,应以《社会保险法》的规定为准,即员工发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支付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

健康险保费 篇3

一、业务规模稳步增长

2011年, 全国共有近百家保险公司经营商业健康保险业务, 备案销售的健康保险产品近2000种, 健康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691.7亿元, 同比增长20.6%。从公司类型看, 寿险公司健康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635.6亿元, 同比增长20.4%;产险公司健康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56.1亿元, 同比增长22.7%;从产品期限看, 短期健康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86.4亿元, 同比增长15.3%;长期健康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405.3亿元, 同比增长24.7%。从销售对象看, 个人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500亿元, 同比增长21.2%, 团体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91.7亿元, 同比增长19.1%。

二、保障范围日益全面

2011年在售的健康保险产品涵盖疾病保险、医疗保险、护理保险和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四大类。其中, 疾病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370.5亿元, 同比增长22.8%, 占比53.6%;医疗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316.6亿元, 同比增长17.1%, 占比45.8%;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0.9亿元, 同比增长39.8%, 占比0.1%;护理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3.6亿元, 同比增长3.1倍, 占比0.5%。未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剧, 人民群众对护理保险的需求将不断增长。

三、健康保险服务逐步创新

低保费下的“秘密” 篇4

有许多网友在保险专业论坛咨询,目前市场上哪款寿险产品值得推荐?跟帖的答案都是“新华人寿定期寿险”。这款名不见经传的产品为何会受众人推崇呢?

“新华人寿定期寿险”是新华人寿保险公司2003年5月推出的一款寿险产品,卖点就是低保费、高保额,只要交几百块钱,就可以获得长达30年的身故高残保障,适合保险需求高而收入低的人群。这款产品从推出至今已近6个年头,一直不温不火的活跃在定期寿险市场上。

有人说,“新华人寿定期寿险”之所以保费低,是由于它的公司规模小,才打出了低价牌,就像小成本制作的电影一样,投入少,票价自然就便宜。资料显示,新华人寿保险公司成立于1996年,注册资本5亿元,在全国各地拥有各级分支机构及营销服务部门1200多个,内勤员工超过1万人,销售队伍超过18万人。截至2008年11月底,公司总资产达1562亿元,寿险市场排名第四。依此可以看出,公司规模及运营成本不是保费低的关键因素。

新华人寿定期寿险究竟为何如此廉价?我们需要从它的保障责任来分析:若被保险人于合同生效一年内因疾病导致身故或高残,将获得相当于保险金额10%的保险金给付及所缴保险费,保险责任终止;合同有效期内,若被保险人因意外伤害或合同生效一年后因疾病导致身故或高残,将获得相当于保险金额全数的保险金给付,保险责任终止。

由此可以发现,新华人寿定期寿险只能提供“因疾病导致身故或高残”的保障,而没有其他像疾病、意外等保障,保障范围相当有限,而且合同生效一年内出险,只能获得10%的保险金。因此,新华人寿定期寿险的特点,除了低保费、高保额之外,还应该加上低保障。

新华人寿定期寿险包括A和B两款产品,这两款产品保障责任是相同的,不同的是保障年限。A款是期满型的,即保障被保险人多少年,比如20年,30年;B款是岁满型的,即保障到被保险人多少岁,比如到60岁,70岁。

健康险保费 篇5

一、我国社会保险的性质及类型

( 一) 社会保险的定义和性质

社会保险( social insurance) ,是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强制建立社会保险基金,对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国家和社会补偿和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险主要是通过筹集社会保险基金,在一定范围内对社会保险基金实行统筹调剂,对劳动者遭遇社会风险时给予必要的物质帮助,为劳动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劳动者在符合享受社会保险的条件情况下,即可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社会保险是国家根据宪法所制定的基本社会政策,具有法定性、保障性、互济性、福利性、社会性等特点。[2]

( 二) 我国社会保险的性质和类型

我国的社会保险是由社会保险法直接明确和规定的,具体上有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五种,以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基本养老保险,是指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劳动者在达到法定年龄、缴纳养老保险的年限及其他条件满足法律政策规定后,依法享有由国家和社会提供物质帮助以保证劳动者在老年的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险。具体的帮助形式一般情况下为以年或者月为单位支付基本养老保险金。

基本医疗保险,又分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基本医疗两大类, 主要是针对参保人群在患有疾病进行治疗情况下,对所需医疗费用报销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减轻病患及其家庭的由于就医造成的生活困难。

生育保险,由劳动者所在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缴纳保费,劳动者不缴纳生育保险。劳动者在有符合国家规定的生育相关支出后,可以申领生育保险。

由于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的特殊性,没有相应类型的商业人身保险与之对应,也就谈不到险种之间的交叉问题,故本文不予探讨。

二、我国商业人身保险的由来及类型

根据我国保险法的规定,保险也就是商业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保险法将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这是以保险标的作为标准划分的。其中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或者身体作为作为保险标的的类型。

三、我国社会保险与商业人身保险保费在现实中缴纳出现的问题

(一)基本养老保险与商业养老保险

基本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社会福利的一种,其承担的是最基本的养老服务,提供最基础的养老保障。随着我国经济快速迅猛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逐步提高,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基础性的养老服务难以满足全部人群的需求,商业养老保险也就随着社会整体的需求而蓬勃发展。

商业养老保险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对养老更高需求的选择,方便了社会大众,但是同时因其过快的发展,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有关保费的争议就是其中之一,具体表现在基本养老保险与商业养老保险二者交叉的情形下:

1. 先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后参保商业养老保险

这种情况有多种情形,一是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后,尚不满足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的条件,又参加了商业养老保险; 二是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后,已经开始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又投保商业养老保险; 三是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后,在基本养老保险期间中断缴纳保费,又参加商业养老保险; 四是参加了养老保险后,在基本养老保险期间中断缴纳保费,又参加商业养老保险,尚不足领取商业养老保险金,又续缴基本养老保险。

2. 先参加商业养老保险,后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这种情况也有多种情形,一是参加了商业养老保险后,尚不满足领取商业养老保险金的条件,又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 二是参加了商业养老保险后,已经开始享受商业养老保险金,又投保基本养老保险; 三是参加了商业养老保险后,在缴费期间中断了缴纳保费,又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四是参加了商业养老保险,在缴费期间中断缴纳保费,又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又续缴商业养老保险; 五是先以部分缴纳保险保费,每年续费为模式参加商业养老保险,后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六是先以一次性全部缴纳保险保费为模式参加商业养老保险,后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 二) 基本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

基本医疗保险与基本养老保险一样都是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承担的是最基本的医疗服务,提供最基础的医疗保障。基本医疗保险在社会中有着兜底的作用,就是防止一个家庭因为家庭成员的患病造成生活困难或者放弃对患病家庭成员治疗的一项制度。由于基本医疗保险在设计时就赋予的特殊目的,使其在当今现在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群众对于医疗保险服务的更多需求,很多人在参加基本医疗的同时又投保了商业医疗保险,而商业保险公司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也适时地推出了很多的医疗及其相关类的商业保险服务,这些保险服务的合同当中有很多条款对于投保人以及被保险人是不利,侵害了他们的合法利益,这些受影响的合同利益当中就有关于保险保费类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种情况:

1. 先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后参保商业养老保险

这种情况有多种情形,一是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后,未出现需要领取基本医疗保险金的情况,又参加了商业养老保险; 二是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后,出现了需要基本医疗保险负担的条件并取得了相应的保险救济,后投保商业养老保险; 三是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后,在基本医疗保险期间中断缴纳保费,又参加商业医疗保险; 四是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后, 在基本医疗保险期间中断缴纳保费,又参加商业医疗保险,尚未出现需要商业医疗保险救济的情形,又续缴基本养老保险。

2. 先参加商业医疗保险,后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这种情况也有多种情形,一是参加了商业医疗保险后,尚未出现需要商业医疗保险救济的情形,又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其中又分为一次性缴纳全部商业医疗保险和分期缴纳商业医疗保险; 二是参加了商业医疗保险后,出现过商业医疗保险救济的情况,继续投保同种商业医疗保险后,又投保基本医疗保险; 三是参加了商业医疗保险后,在缴费期间中断了缴纳保费,又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四是参加了商业医疗保险,在缴费期间中断缴纳保费,又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又续缴商医疗保险。

( 三) 生育保险与商业生育险

生育保险是保障妇女在生育时产生巨大的风险所提供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对于妇女生育的一种特殊保障手段,由国家和社会共同承担。生育保险是指针对妇女生育及其特点,通过国家强制的方式筹集生育保险基金,为怀孕和分娩的参保妇女提供收入补偿、医疗服务和生育休假,以确保参保妇女在生育期间的生活维持和健康养护, 从而维持社会人口再生产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3]商业生育类保险是投保人为被保险人投保的一种以商业保险合同为基础的保险服务,目的是提高被保险人的生育有关的保险需求,其能满足的需求层次更高,相应的保费也就更多,同时由于其具有更明显的个性及超出社会福利的一般范畴,是由投保人个人负担的一种商业服务。生育保险与商业生育保险在一定的范围内的交叉在部分程度上同基本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的交叉所产生的问题有类似之处,但是又有其独特之处,其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其特殊之处在于由于医疗保险与生育类保险的保险类型不同, 且法律对于不同的保险有着不同的特殊规定,造成了两者在部分情况下的不一致。

四、针对这些情况的思考及应对

针对现实中出现的诸多社会保险与商业人身保险二者交叉的情况所产生与保费缴纳有关的问题,我认为出现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具体从法律角度去分析我认为由几点组成:

( 一) 国家层面

保险作为现今社会生活当中非常普遍的一种社会活动,越来越多的人与保险有了密切的联系,也因此受到国家越来越多的关注。从一九九五年六月三十日我国第一部保险法通过实施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保险法历经两次修订,而最高人民法院也作出了三个保险法有关的司法解释,同时保险监督部门也出台了很多的部门规章,努力对社会生活中的保险活动进行有效的规制,保障保险活动可以健康有序地发展, 成果是令人瞩目的,但是仍然有很多的问题不容忽视。伴随着社会生活中保险活动的爆发性增长,出现了很多法律法规触及不能到地方的“灰色空间”,这些“灰色空间”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法律有一个自身的特性———滞后性,这在保障法律的稳定性的同时又导致了社会生活中出现了问题之后,不能很快的有法律作为解决问题的依据,难以使问题通过法律来解决。

( 二) 社会层面

保险作为一种民事活动、一种商行为,保险主体之间在法律上的地位是平等的,但是在社会生活中实际上地位并不平等。保险公司是根据保险法和公司法的要求成立的公司主体,法律对其成立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其具有特定的条件,且该条件很高。根据保险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保险公司需要至少具有六个主要条件,也就是说保险公司是一个强大的法人组织。而保险相对人很多是普通的民众,不论是在经济能力又或者专业知识上,二者是难以等价齐驱的,这就造成了双方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很难有实际上的平等,且商业保险合同一般情况下都由保险公司单方订立的格式合同,而保险本身就是一种商事行为,法律不可能过多的对其进行干涉,这就更加加剧了双方之间的不平等,进而造成利益的失衡。

( 三) 保险相对人

作为保险合同的相对人,很多情况下是单独自然人或者小的法人组织,其自身的力量相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是非常单薄的。他们迫于自身的需求去进行保险的投保,从投保之初除了理论上与保险公司的在法律上的平等地位之外,并没有在实质上享受过平等,或者只有很少的平等。 这些投保的个体在受到非平等的对待时,出于自身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去与保险公司进行沟通进行解决问题,更多的是妥协,将自己法律上的权利拱手相让,最后在出现问题时没有可行的解决方法导致自身的合法利益受损。

针对现实中出现的诸多社会保险与商业人身保险二者交叉的情况所产生与保费缴纳有关的问题,我认为可以寻找一个平衡点进行解决:

法律是一切国家机关行使权力的源泉,没有法律的明文规定,国家任何机关都不可以自行创设自己的行为,同时法律还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应当遵守的准则,社会生活的一切活动在有法律明文规定时,都应当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社会保险与商业人身保险因为范围交叉造成的保费问题,其解决方法最终还是要通过法律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但是法律自身的稳定性又要求法律不能朝令夕改,那么允许法律授权一定的行业组织,通过行业组织根据当前的社会需求和热点问题出台对应的建议方案来进行解决,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解决方案。不同于保险行业自律组织,该行业组织应当为法定准入性组织,即各个保险类公司必须加入该组织。为了提高解决社会中有关保险的问题的能力,该组织也不应承担保险自律组织有关方面功能,仅针对保险热点问题的解决进行关注,从而实现快速应对和解决保险实务中具有规律性问题的能力进而达到设立该组织的目标,从而对相关问题进行解决。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商业保险制度逐渐成熟,社会保险的不断完善发展以及商业保险不断创新进取,为人们提供越来越多的保险服务和选择。伴随着二者的快速发展,双方在一定范围内出现了交叉。双方的不同目的决定了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在保费缴纳上是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也就造成了在现实生活中会出现二者之间的有关保费缴纳的矛盾和问题。

关键词:保险保费,社会保险,商业人身保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白皮书,2004.9.

[2]郑云瑞.社会保障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

领了社保费转头告单位 篇6

一年前, 负责某快递公司人力资源部工作的张正顺, 应公司工作要求招来了一批员工, 在办理社会保险参保手续时, 有部分职工与公司协商, 请公司直接将社会保险费发给他们, 不再办理社会保险。张正顺粗粗算了一下, 以当时月工资2000元为例, 单位缴纳部分和职工个人应缴部分, 两项合计一个月就要扣除将近520元。经员工再三要求后, 公司之后就按月直接将社会保险费发给他们。一年后, 几名员工辞职后, 到劳动监察部门举报, 上诉用人单位没有给他们办理社保, 要求补缴。

劳动仲裁部门受理后, 支持了这些员工的要求, 当即责令公司补缴。张正顺懵了:这些人怎么这么没良心, 前头领了社保费, 转头却告起了用人单位。劳动仲裁也乱了套, 还支持他们呢!

感到无比冤枉后, 张正顺代公司起诉到当地人民法院, 法院的判令和劳动仲裁一样。张正顺不服, 上诉到中院。没料到, 二审法院维持原判, 判令公司为员工补缴一年来的社保费, 其间的利息和滞纳金也由公司承担, 部分员工领走的社保费用返还给公司。

好戏还在后头。今年6月底, 当张正顺来到当地社保局为部分员工办理补办社保的相关事宜时, 得知由于没有按时缴纳社保费, 补缴的滞纳金是本来应缴的好几倍时, 他吓得说不出话了。至于那些被员工领走的社保费, 一时也没办法要回来。经过这般折腾, 公司花了近十万元买回了一个教训。

怎么会是这样呢?且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社会保险基金按照保险类型确定资金来源, 逐步实行社会统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 缴纳社会保险费。”由此可知, 即使劳动者不想参加社会保险也是不行的, 用人单位应该为职工缴纳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等政府规定的社会保险费。职工的社会保险由职工和单位共同承担, 虽然职工本人放弃了这方面的权利, 但由于职工个人的放弃, 单位也因此规避了自己应尽的义务, 此后仍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这样的案例还真不少。据深圳市劳动仲裁网统计, 与社会保险有关的劳动争议占到了所有争议总数的64%。其中, 尤以公司不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引发的争议为多。

业主电梯维保费用分担机制分析 篇7

1 电梯维保费用来源问题研究

电梯维保费用来源问题研究应该回归到物业管理机制基本层面, 才能够更清楚维保费用来源存在的问题。电梯是房屋建筑物的配套设备设施物, 无论使用与否, 都是现代高层建筑商品房必备的室内通行设施, 电梯维修保养属于物业管理中的房屋配套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管理领域的活动作业。同时电梯属于公共领域的共有物, 属于小区业主共同所有, 因此电梯的维保费用大多是来源业主所交的物业管理服务费用。但是很多低层住户业主都会以没有乘坐电梯为由拒交电梯维保费是强词夺理的做法, 因为电梯属于公共设施, 选择是否乘坐是业主的权利, 没有乘坐可以不交纳电梯使用费但必须交纳电梯维保费, 很多业主没有认清电梯使用费与维保费的性质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纠纷。目前, 电梯维保费用问题的关键是其仅是物业服务费用中的一部分也即是说电梯维保费用的来源包含在物业服务费用中, 没有脱离独立成为专门的一笔维保费用。笔者在已有的法律基础上, 就电梯的专门维保费用来源范围扩大途径方面进行可行性的分析研究, 比来源于整体的物业管理服务费用的更具有可操作性, 同时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由于维保费用的不到位导致“电梯隐患杀手”的问题。

1.1 电梯收益归入制度

电梯收益处分应该不同于一般的小区公共场所收益, 应将电梯收益强制纳入电梯维保费用范畴不能分给业主。实践中, 很多广告发布者愿意选择在小区张贴发布广告, 不仅广告宣传效益好, 而且价格低廉、投资回报率较高, 这也就引发物管部门与业主就广告收益的权属争议。业主对小区广告的收益具有话语权, 小区户外广告载体的产权属于业主, 因此广告收入也该归业主支配, 但是像电梯这种时刻会出现隐患开支大来源少的设施法律应有例外的规定。电梯广告收益强制纳入电梯维保费用领域从本质上分析也是归小区业主共有, 只是换种方式将其专款化, 只用于小区的电梯维保开销, 没有侵犯业主的权利, 相反这种机制能增加维保费来源减少业主负担, 更进一步保障电梯维保的进展。若能集大众之电梯收益闲款, 将其归入电梯维保费用中, 专款开支, 电梯费用能够有固定的自身收入来源, 也减轻了业主的负担。

1.2 设置电梯专项资金

电梯专项资金是指专门用于电梯维护、保养等为维持电梯正常工作运行而由业主交纳的费用, 将此部分费用独立于物业管理费用单独设置的一种专款专用的模式。电梯维保费用设置专项资金, 可以固定电梯维保费用使其达到专款专用的地步。电梯维保费用包含在物业管理服务费用中的最大问题就是电梯维保费用的不稳定性, 一旦物管费用挪作他用, 将要等待一段时间再次收取物管费才能够开展后续工作。如果在这段物管费“真空期”电梯出现故障或者需要进行日常的维护, 物管只能往后推迟, “电梯惨案”隐患随时会发生。如果在《物业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电梯维保费用以电梯专项资金的形式将物业管理服务费用进行归类, 那么即使物管费没有的情况下, 电梯安全保障资金还是能够支付的, 至少不会在业主拒交物管费的情况下因乘坐电梯而受到伤害甚至生命。

1.3“三方”共创电梯维修基金

电梯维修基金能够为电梯安全买一份长期保险, 但维修基金的建立仅仅依靠个人是举步维艰的, 需要强大负责任的政府、相关的业主及牟利的开发商三方共同协作才能够顺利完成。电梯维修基金与其他基金一样, 在本质上具有专项的用途, 只是此处由于电梯安全问题已不再是小问题, 为了引起足够重视, 新设立一项电梯维修基金作为专用。由于三方身份地位不同, 三者承担的维修基金也各不同, 为了平衡各方的利益, 三方主要承担以下内容基金:

业主是电梯的直接受益者, 承担部分基金是权利义务一致的体现。根据商品房是否安装电梯以及楼层的高低使用频率, 业主交纳的电梯基金是不同的。对于业主所交的维保基金, 笔者建议开发商在业主购买房屋时按照法律的相关规定代为事前提取, 提取比例要考虑购房的面积、楼层高度、电梯有无等情况进行多层次的基金模式, 这样能够统一收取标准和及时收取业主维保基金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开发商承担部分基金, 理由是其为商品房获利者以及履行社会责任。电梯致害不亚于房屋结构带来的损害甚至更具挑战性、严峻性。房屋出现质量问题时业主能够从外观能够察觉到并能够有效的采取维修措施, 而电梯出现安全隐患具有隐蔽性, 业主不具有专业性知识通常不能够提前发现, 致害性直指人身, 从危害性的角度分析开发商提取一部分售房款作为电梯维修基金也是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 立法应该明确规定开发商提取的住宅专款维修资金应按售房价款比例将一部分划为电梯维修基金以及业主在买房时在购房款中分担一部分电梯维保基金。

政府承担部分基金, 电梯安全关系民生的质量生活, 如纳入政府正在进行的民生工程建设中, 这就为电梯的安全买了份长期的无风险保险, 同时能够让市民切身感知民生工程就在自己身边。“伴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日新月异, 中国迎来了高楼时代, 电梯数量快速增长, 已成为大众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垂直交通设施, 电梯安全运行已成为备受关注的‘民生工程’。”电梯维保不仅仅是物管、业主开发商的责任, 还需要政府的行政行为作为保障后盾。

2 电梯维保费用支出问题研究

解决了电梯维保费来源的问题后, 如何平衡电梯维保费用支出问题也是电梯维保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笔者从电梯维护的轻重程度为视角, 将电梯维保活动划分为电梯日常维护、电梯故障维护以及电梯更换三个环节。如果物管能够在电梯维保过程中, 在各阶段采取有效的前期预防注意措施, 可以减少大量的不必要费用支出同时也能够做到事前防患, 对业主生命安全负责, 减少电梯事故的发生。

2.1 电梯的日常维护费用问题

电梯的日常维护是所有维护环节中最基础最关键的环节, 此环节没有到位必然引起后面环节的连锁反应。电梯日常维护的保养项目和内容通常由业主委员会与维保单位合同约定, 但法律也制定了基本的保养规则, 若条件允许可以制定更高的电梯维保条款。《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 (简称《规则》) 第16条电梯维保时间跨度有半月、季度、半年、年度维保, 为了有效预防电梯事故的发生, 通常维保单位按照合同, 受物业公司的委托对电梯进行15天一次的维保。日常维护不是检查的次数越频繁效果越好, 《规则》规定的维保时间间隔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且每次的维保的内容达到的效果也不一样。

处理好电梯日常维护中的半月维护和季度维护, 可以在日常维保环节节省一笔费用。《规则》对电梯乘客应当遵守要求, 正确使用电梯等注意事项做了规定, 但都是从宏观上对乘客作出禁止性说明, 没有违反的惩罚措施不具有可实施性。对于部分文盲、老花眼以及小孩而言, 在电梯中贴上这样的说明也无多大的意义, 根本达不到事前预防的作用。笔者建议, 业主与物管就电梯的日常维护前期注意事项, 在入住的时候就应该以合同的形式签字确认以达到前期宣传到位, 业主签字认同某些禁止性规定。若有违反, 引起电梯安全责任事故的一切费用责任由其承担。如果每户业主都知晓此条款的威慑性, 自然会时刻提醒自己的家人乘坐电梯时的注意事项, 遵守电梯乘坐规则。能够意识维保前期问题, 这一阶段若没有大的检修, 业主所交的物管费完全能够承受此阶段的维保开销, 并不需要动用大的维保资金。

2.2 电梯的故障维护费用问题

即使电梯日常维护进展很到位的情况下, 电梯因使用而磨损折旧老化故障发生也是难免的。电梯故障发生的原因部分是电梯内在结构引起, 部分是人为操作不当, 对于前者从物管费中支出维保费用没有问题, 但对于后者应该由物管先行垫付故障维保费后再向致害人追偿, 而不能推脱借辞是他人造成的电梯故障而不予先行维修。笔者看来物管先行垫付是强制义务, 因为电梯恢复正常工作涉及业主集体的正常生活, 至于最终由谁来“买单”法律可以赋予物管追偿权, 建议物管实现追偿权后同时附加教育致害人严格按照电梯正常操作的义务。

电梯故障维保费用分成可补救部分和不可补救部分, 主要是对可补救部分问题的归责制度研究。当电梯的故障发生是由于人的因素造成时, 如监护人与小孩同乘电梯未尽到监护职责, 小孩用脚来回强行制止电梯关闭造成电梯停止工作, 监护人就应该赔偿电梯维保费用, 这样既能够填补维保费, 也能让侵权人得到教训且分担一部分故障维保费的支出损失。这样的措施也体现出对其他业主公平负责, 不能因为一人的侵害让小区所有业主为此买单, 也能够引起业主的重视防止更多的侵害人出现。实践中若能采取故障维保费用的“支出与填补模式”, 保障电梯维保费用充足到位, 维保单位都能尽职尽责。此外, 对致害人进行电梯安全常识教育, 可以避免人为电梯事故发生, 节省电梯维修资源。

2.3 电梯的更换费用问题

任何电器都有使用的寿命年限, 使用超期限电梯出现事故通常是致命的。由于没有电梯强制报废制度且更换电梯的费用过大, 只要没有大的事故发生, 小区电梯“带病”运行普遍。电梯报废意味着重新更换安装新电梯, 这笔费用数目非同小可;有使用年限就意味着更换电梯的次数将是无期限, 设想更换一两次很多业主能够承受, 但更换的次数多了未必所有的业主还能继续承受, 最后同意更换电梯意见人数没有达到法定的票数, 只能选择不更换或强行使用报废电梯。关系民生的问题不是小区业主拼凑就能够解决的, 政府实施电梯强制报废制度的同时应该出台更换电梯费用补贴政策减轻业主等的后顾之忧。

为了解决更换电梯费用问题, 建议集合业主、开发商、政府力量共同承担这笔费用, 但主要的还是政府承担。小区电梯安全也是公共安全的一部分, 政府有义务保障公共安全, 细化到电梯维保更换方面, 政府应实行电梯更换补贴政策以鼓励物管等人采取积极措施更换电梯, 保障业主的人身安全。此时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防止恶意攫取国家补贴款以及过度频发更换事件出现。出台补贴条例严格审查申请报废电梯是否达到届满使用期限、报废条件以及由政府来处置报废电梯, 防止业主将报废电梯再次拼装转让危害他人, 对于审查合格者给予补贴并将处置报废电梯的款项一并返还, 纳入维保资金用于后续的维保活动。

3 电梯维保费用保值措施

电梯维保费用来源与支出问题只是物业管理机制问题的一个方面, 对于当前因维保费缺乏导致电梯事故突出的电梯费用问题不能让临时措施占主角, 研究长久可行性方案才是落脚点。从电梯维保费用自身属性出发, 以期达到电梯维保费用利用率的最大值。笔者就电梯维保费用保值问题从影响电梯维保费直接与间接因素进行分析, 提出可行性的长久方案。

3.1 维保费投资

《办法》第27条规定部分收益投资, 但最关键的还是得依赖物管的业务管理水平, 若条件欠缺者可以委托专门理财机构进行投资。赋予物管权利的同时应该克加不作为义务, 严格禁止物管滥用维保费, 否则维保费收不回后果更加严重。维保基金应投资于无风险的行业, 这是由其自身的公共性所决定的。投资只是管理的一种变换方式, 维保基金真正的状态还是应该回归稳定。

并不是所有的电梯维保基金都能用于投资, 维保基金细化也是投资的一个问题, 将基金细化可以明确知道可以用于投资部分的资金。基金细化菜单制, 就是根据电梯服务内容、服务水平、服务质量、范围等综合考虑, 将电梯维保的项目费用细化成菜单收费模式, 业主可以根据自己需求选择电梯服务套餐, 选择不同收费也不同, 各需所求, 有效解决电梯使用问题。此外, 能够让业主了解所有维保资金走向, 具有公示的透明作用, 当电梯维保资金不足时, 业主也能够及时主动的交纳费用。

3.2 规范房屋买卖合同文本

实践中大多购房者在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时也附带接受开发商为其选择的物管, 但在商品房买卖合同中并没有凸显出物业方面的协议, 而是在办理网签合同后就物管服务方面的协议另行提供单独的协议。由于房地产公司在售房连物管服务一并售出, 导致很多事后因物管服务引发的纠纷得不到妥善的解决。可以肯定房产公司的作为可以为业主节省麻烦, 但有关物管服务的协议必须在房屋买卖合同中体现出来, 规范房屋买卖合同文本可以保证业主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避免因物管服务不符合合同的要求导致业主拒交物管费的案例发生, 结果也因此导致电梯维保费不到位, 从而引发后面连锁反应。

规范合同文本最简便可行的办法就是将合同分为主合同条款和附合同条款两部分。主合同条款内容仍是目前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条款, 这部分内容基本维持不变;而增加的附合同条款内容应明确规定物业服务收费标准的条款, 如房屋建筑质量、设备安装、附属配套设施、房屋周边环境、物业服务内容、收费标准、服务标准、争议解决办法及小区内相关公共建筑的权属关系等目前容易引发纠纷的条款, 凸显附合同条款在商品房买卖合同中的地位, 让业主知道物管费构成, 有利于业主入住后就争议内容及时解决, 尽早恢复收取维保费用保障电梯维保费用来源。

3.3“因地制宜”安装电梯型号

电梯用途型号不同适用的人群流量也不同, 小区在选择电梯型号时应根据实际乘坐电梯每次的平均人数计算, 可以安装最大容量人数不同的电梯, 有效利用电梯的最大值, 可以节省电梯来回的次数及磨损率。设置两台以上大小容量搭配电梯, 就能同时或交替使用, 人流非高峰时开小容量电梯, 高峰时再开大容量电梯, 就能大大降低耗电量。电梯安装策略得当, 电梯使用效率会达到最高值同时也能方便业主, 但在安装电梯型号应谨慎, 时对质量差的电梯严格实行“禁入制度”。

参考文献

[1]近九成小区没有开过业主大会[N].北京青年报, 2006-12.

[2]张绍培.对一起物管退费案的思考[J].现代物业, 2006, (07) .

[3]符振彦.美丽园业委会遭“弹劾”[J].论坛, 2006, (11) .

[4]吕燕慧.在责任与监督中和谐共生——由业主委员会成员集体辞职引发的思考[J].现代物业, 2008, (02) .

基于贝叶斯公式的保费的确立 篇8

一、保险费的计算

(一) 保险费率

保险费率是计算保险费的依据, 以财产保险为例, 它是根据存放地点的好坏, 危险可能性的大小, 保险标的种类, 可能造成损失的程度以及保险期限等条件来考虑的。在计算保险费率时, 其保险金额单位通常以每千元为单位, 即是每千元保险金额应交多少保险费, 通常以‰来表示。保险费率由纯费率和附加费率两个部分组成。这两部分费率相加叫做毛费率, 即为保险人向被保险人计收保险费的费率。其中财产存在的危险可能性存放地点的好坏、可能对财产造成损失的程度可以用损失率来衡量。

根据以上分析, 保险费率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1P表示保险费率, λ表示比例系数, P2表示损失率, T表示保险期限。

(二) 保险费

保险费是指在被保险人参加保险时, 根据其投保时所订的保险费率, 向保险人交付的费用。保险费由保险金额、保险费率和保险期限三部分构成。保险费的数额同保险期限的长短、保险费率的高低和保险金额的大小成正比, 即保险期限越长, 保险费率越高, 保险金额越大, 则保险费也就越多。交纳保险费是被保险人的义务。如果被保险人不按期交纳保险费, 在强制保险中, 就要附加一定数额的滞纳金, 在自愿保险中, 则保险合同失效。交纳保险费一般有4种方式:按季交纳、按年交纳、一次交纳、按月交纳。其中保险金额由投保人根据保险价值在投保时向保险公司申报, 也即由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约定, 保险金额要求不得超过其保险价值, 超过保险价值的, 超过部分无效。保险价值一般包括运费、货价、保险费以及预期利润等。由此可以看出, 保险金额是保险单位与被保险人事先确定好的, 对某一具体的保单而言, 也是一个定值。

综上, 保险费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1C表示保险费, µ表示比例系数, 1P表示保险费率, C2表示保险金额, T表示保险期限。

二、贝叶斯公式

以离散情况为例, 设B1, B2, LBn是样本空间Ω的一个分割, 即是:B1, B2, LBn是互不相容的, 且, 也表示状态集Ω={Bi}, A={ia}表示行动集, 状态变量的先验分布为P (iB) , i=1, 2, …, n, 行动集的成功率为:P (ia|iB) , 即在状态为iB的条件下, 行动ia的成功率。

如果P (A) >0, P (iB) >0, i=1, 2, …, n, 则状态变量的后验贝叶斯公式为:

本文主要从保险公司的角度, 讨论贝叶斯公式在保险学中的应用。首先按照先验分布计算行动集向量A= (a1, a2, Lak) 发生的概率, 而后把向量A看成是一组样本, 重新计算状态变量发生的概率, 也即是利用后验贝叶斯公式计算状态变量的发生率, 如此就可以用新计算出的状态变量的发生率来计算未知行动的成功率。

三、应用实例

保险学是一个比较广泛的学科, 为了突出贝叶斯公式在保险学中的地位, 本文以保险学中的一个具体事例加以分析。

某快递公司为了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减少自身的损失, 现决定在每一次递送前都为该次递送买一份保险。保险公司为了合理确定保费, 现对该公司的运输情况做一个统计。保险公司经调查了解到, 该公司以前曾接收过n=10000次运输任务, 其中在1n=1500 (n1≤n) 次运输中, 信件出现了丢失。

现利用上述信息来计算保费:

(一) 首先来计算保险费率

记ix表示第i次运输情况, i=1, 2, …, n

保险公司根据以往的经验得到P (xi=1) =p0,

在P (xi=1) =p0的情况下, X~B (n, p0)

因此, P (xi=1, X=n1) =P (xi=) 1*P (X=n 1|xi=1)

根据邮件邮寄所需要的时间也即是保险的时间T=5, 有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协商得到比例系数λ=0.01利用 (1) 就可以得到保险费率1p=.03。

(二) 计算保险费

上述已经求得保险费率, 再由快递公司和保险公司商量确定好保险金额C2=1010, µ=0.2以后, 利用公式 (2) 就可以直接得到每一份的保险费1C=3.3。

四、结束语

七招缓解保费缴纳压力 篇9

了解情况之后,出于尽可能延续孙女士一家保险保障的考虑,根据其生活状况,保险公司的服务专员向孙女士提议:将一次性缴纳年度保费的方式,变更为每半年缴一次,先缴纳3016元,半年后再缴纳3016元,虽然在半年缴方式下,一年的总保费将比年缴方式多出154元,但由此可以大大减轻现阶段的缴费压力。孙女士一家对这个建议十分认同,并很快在服务专员的协助下,变更了缴费周期并缴纳了半年度保费。

2011年2月,孙女士因胸部痛疼到医院检查,最终确诊为乳腺癌。近期,孙女士向太平人寿提出理赔申请。经调查核实后,该公司向孙女士全额支付了理赔金,她的保险权益完全没有受到缴费方式变更的影响。

更改缴费周期 化解资金压力

从孙女士的经历中可以发现,对于暂时无法继续全额缴纳保费的客户,如果仍然希望延续自己的保险保障,其实也有变通的方式暂时减轻缴费压力,比如孙女士选择的变更缴费周期。通过这一方法,客户在自身经济条件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得以延续自己的保险保障,不至于因为经济原因而使保障缺失。但是,专家也提醒消费者,将年缴保费变更为半年缴或月缴等缴费方式,会导致保险公司运营成本的增加,因此每年缴纳的保险费总和会比一年缴纳一次的金额要略多一点。由此可见,变更缴费周期只适宜作为资金周转不便期间延续保障的权益之计,按年缴纳保费还是较为稳妥和经济的缴费方式。

利用“宽限期”延迟缴费

2009年10月1日,小服装店主白小姐为自己购买了重大疾病险,每年缴费3200元,本来可算是“小菜一碟”。可是,白小姐因为小店的生意伙伴突然离去,日常周转资金相当紧张。眼看马上就到第三个缴费日了,自己一时间又拿不出这笔钱。为此,这几天她都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甚至暗自思忖是不是终止缴费,或者退保了结?但她实在又不舍得退保,因为她听说前期退保损失挺大。

其实,白小姐大可不必这么焦虑,因为还有一个“缴费宽限期”可以让她有所缓冲。

缴费宽限期条款指保险人在投保人未按期缴付保险费的情况下,给予其补交所欠保费的机会,暂不行使解约权,仍维持合同效力的一种合同约定。

我国法律或合同约定的保单缴费宽限期一般为60天,从缴费周年日开始算起。宽限期条款意味着,当投保人未按时缴纳第二期及第二期以后各期的保险费时,在这60 天的宽限期内,保险合同仍然有效。此段时间内,如果发生保险事故,保险人仍予负责,但要从保险理赔金中扣回所欠的保险费。同时,在宽限期内的任何时日,投保人都可以到保险公司缴纳保险费,且不计利息。

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不能按时缴纳保险费,希望利用宽限期缓交的消费者一定要注意算清宽限期的截止日。即便你只是晚了一天甚至几个小时,保单的效力也会宣告 “中止”。到时如果要想让保单恢复效力,便要申请办理复效,这可能会影响到原先条款内容的约定。如果超过两年后仍然未申请复效,那么保单变自动解约,保单效力将进入“效力终止”状态。

情形不同还可选择不同对策

此外,遇到保单缴费有困难的,还有几个办法,可以缓解压力。

自动垫付。如果投保人临时现金流紧张,可以考虑保费自动垫付的方式。对于拥有保单现金价值的产品来说,当投保人没有缴费能力时,保费可以由现金价值垫付。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被保险人的保障额度不变,至于保障期限,如果投保人一直要依靠保单价值垫付保费,那么当现金价值用完,保障期限也就自然终止了。换言之,这一做法对有长期经济问题的客户并不是非常合适。

保单质押。突发的经济困难还可以使用“保单质押贷款”,投保人可以利用保单已经生成的现金价值,向保险公司或银行申请贷款,保障额度和保障期间均不变。不过,一般贷款额度不会超过保单价值的70%,且保险公司会按照贷款利率收取利息。因此,只有在投保人预期较快解决资金问题的前提下才能使用这一方法。

减额缴清或者展期保险。如果预期家庭经济困难会持续较长时间,可以考虑减额缴清,或者办理展期保险。

所谓减额缴清,就是利用账户中的现金价值,在扣除欠缴的保险费、利息等各种费 用后的余额一次缴清全部保费,以相同的合同条件减少保险金额,在保障期间不变的前提下使保单继续有效。想要维持原本的保险形式,并不想改变保险期间长度的投保人可以考虑这种方法,只不过保障力度会小很多。

而办理展期保险与减额缴清有些相反。投保人同样利用现金价值一次性缴纳保费,购买死亡保障金额不变,但期限减短的定期保险。至于保险期间减为多短,则根据现金价值的多少而定。对身故保障不可缺少的投保人来说比较适合。

谁该为赵东缴纳社保费 篇10

2009年5月18日, 北京市西城区劳动监察大队接到职工赵东 (化名) 的投诉, 反映某贸易公司未给其缴纳工作期间的社会保险, 同时赵东向劳动行政机关提供了一份与某贸易公司签订的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时间从2008年1月21日起至2010年1月20日止。

受理投诉后, 劳动监察员对投诉人反映的问题进行了调查, 结果却出人意料。原来该贸易公司在2008年1月1日和某有限公司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 当时双方协定由贸易公司负责招聘员工, 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 支付员工工资并对员工进行业务培训指导, 赵东就是在那时入职的。两公司合作几天后, 因经营内容发生变化, 赵东等人就由某有限公司负责管理, 工资也由该有限公司支付。当时公司也告知了员工变化的情况, 但没有变更劳动合同的单位名称等内容。

企业申辩

某贸易公司认为虽然与赵东签订了劳动合同, 但是自签订劳动合同后, 赵东就没有给该单位提供过实际劳动, 也没有支付过赵东工资及任何费用, 该单位既不承认和赵东存在劳动关系, 更不同意为赵东补缴社会保险。

某有限公司认为赵东没有和他们签订劳动合同, 就不是他们的职工, 支付给赵东的是劳务费用, 也不应该为赵东缴纳社会保险。

赵东认为两个公司合作经营, 有什么内容变化和员工没有关系, 他和谁签订了劳动合同, 就是谁的员工, 谁就应该为他缴纳社会保险费。

仲裁结果

劳动监察大队依法责令某有限公司为赵东缴纳其工作期间的社会保险费。

案例分析

赵东虽然和某贸易公司签订了为期两年的劳动合同, 但双方并没有履行合同的内容, 且赵东自签订劳动合同之日起就一直为某有限公司提供劳动, 形成事实的劳动关系。依照《关于进一步规范劳动关系的通知》第三条:“企业使用其他单位的职工, 或职工个人经原单位批准办理劳务输出, 输入输出单位应签订劳动协议, 且职工已于新工作单位有了半年以上事实劳务关系的, 原单位应解除与该职工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应与该职工签订劳动合同, 并补办调入或录用手续”。某贸易公司应与赵东解除劳动合同, 并由某有限公司补办录用手续。如用人单位就劳动关系的转移问题告知了劳动者, 而劳动者未提出异议且已与新用人单位实际履行了劳动权利义务的, 则应认为劳动者与新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如未告知劳动者的, 则应认定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

本案中, 两公司经营管理发生变化时, 是双方同意的, 且将变化情况告知了员工, 应认定赵东等人和某有限公司建立了劳动关系。

上一篇:城市绿化攻略下一篇:产品插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