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墙饰

2024-08-26

主题墙饰(通用9篇)

主题墙饰 篇1

幼儿园主题墙饰是环境创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种“隐性课程”。怎样让“隐性课程”成为“活动课程”,发挥墙饰的最大功能,满足幼儿的需求,从而调动幼儿与墙饰互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有效促进幼儿发展,是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主题墙饰内容的呈现形式与表现技巧

首先,主题墙饰内容以动态化形式呈现,即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层次性(学期目标、各年龄段目标、单元目标、活动目标等)决定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可变性。主题墙饰内容是单元目标的一种体现,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是动态的、变化的,因此要逐步提高要求。另外,主题墙饰内容再现是一个有步骤的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过程,符合幼儿认知水平,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与关注度,能让幼儿的思维处于积极活动状态从而引发思考。

其次,主题墙饰内容的呈现是通过画、粘、折、剪、镂空和造型组合等技能完成的。例如,在“美丽甘肃”主题墙饰创设活动中,教师可以以幼儿最近发展区为切入点,让教师、幼儿、家长共同收集图片、实物、文章等材料,如,水果图片、特色小吃图片、风景图片、干果实物等,从形态、特征上让幼儿有感性认识。然后再运用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粘一粘等技能,将各种图片、实物等用平面的、立体的形式予以呈现,就会加深幼儿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此同时,他们会产生疑问:“甘肃还有什么?”“为什么会有沙尘?”随着墙饰内容的拓展,幼儿的疑问得以解答,他们在求知、实践的同时表达了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二、主题墙饰的创作方法

1. 用多样化材料 ,支持幼儿操作。材料是主题墙饰创设的物质基础,因此,只有选择丰富多样而又适合幼儿发展水平的材料,才能支持幼儿操作。首先,材料的品种要多,可用废旧材料,如光盘、包装盒、空易拉罐、布条等;也可用自然材料,皱纹纸、树叶、瓜子、沙子、石子、贝壳等;或者用造型材料,如树、木、花、草、白鹅、青蛙等造型;以及辅助材料剪子、尺子、彩笔等。其次,材料的数量要足,幼儿想操作时便有材料,一人可以操作,多人也能操作,这样既有利于幼儿对墙饰创设产生兴趣, 也有利于墙饰创设的顺利进行。再次,材料的使用以幼儿的爱好、特长为主,在选择材料的同时,注重让幼儿运用剪、粘、贴、组合等技能表现形象。

例如,在主题墙饰“我们的地球”中,使用的材料有废旧物品(如一次性纸盘、牙签、塑料小草、动物卡片等)、卡纸、泡沫板、包装纸等,师幼共同商讨:表现宇宙大背景的材料用卡纸;表现地球的材料用蓝色泡沫纸;表现高山、河流、动植物等造型材料让幼儿自己选择,幼儿有用卡纸剪小花的、有用塑料小草当植物的,等等。丰富的材料很好地表现了墙饰内容。

2. 用明快的色彩 ,唤起幼儿美的情感。色泽明快、鲜艳的墙饰更能引起幼儿丰富的想象,更能唤醒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感,他们能把内心的感悟和独特的审美经验运用于主题墙饰创设活动中,因此,好的墙饰既有教育功能又有美化功能,它能唤醒幼儿美的情感,赋予墙饰深刻的文化内涵,让幼儿产生联想,增强墙饰的艺术感染力。让幼儿了解简单的色彩常识,知道三原色、对比色、相间色等,学会色彩搭配,有助于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主题墙饰“多彩的秋天”中,教师可先通过语言活动“秋天多么美”,音乐活动“小树叶”,科学活动“秋天的树木”等让幼儿了解、认识秋天,然后让幼儿结合自己的感性认识和已有知识经验选择颜色对墙面进行整体装饰,从而唤醒幼儿美的情感,表现美、创造美。

3. 用生动形象的造型 , 激发幼儿想象力。“爱美是人类的天性”,幼儿也不例外。造型美观、色彩绚丽的墙饰能感染幼儿积极健康的情绪,让其心灵为之震撼,张开其想象的翅膀。因此,教师可让幼儿大胆地对生活形象进行选择、加工、提炼,同时融入幼儿的认识和审美标准,注入幼儿的感情,生成主题墙饰内容再现的艺术形象。

总之,主题墙饰创设是教育目标的体现,幼儿发展需要的体现。健康、和谐、富有文化内涵的主题墙饰对师幼的身心健康有着独特的促进作用,对幼儿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功能与效果。只有创设幼儿喜欢的、富于变化的墙饰,只有创设幼儿乐于交流的墙饰,才能有效促进幼儿发展,引导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主题墙饰 篇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的隐性作用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墙饰作为教育资源的一部分,不仅是幼儿园墙面的装饰品,更有着巨大的潜教育价值。墙饰应发挥它的教育功能,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发展。

第一步:围绕一个宗旨:让每一个孩子成为主题墙创设的主人。

在创设主题墙时,教师改变了以往那种只让能力强的幼儿参与主题墙创设的做法,相信每个孩子“能行”,给予每个孩子一定的自信;赏识孩子的“逻辑”,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鼓励孩子“试试”,还给孩子更多的自由探索时间与空间,这里的空间应该是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幼儿自我展示的窗口,而不是幼儿作品的简单堆积。某一主题下墙饰的不同栏目是教育活动和孩子学习活动中重要的阶段性经验的总结,栏目和栏目之间都是一个有序的整体,由孩子们用绘画和语言(幼儿口头表述,老师或家长文字记录)表达的所见、所闻、所想组合而成。如大班“美丽的春天”这个主题的系列墙饰是“我找到的春天”、“春天真美丽”、“写给春天的信”。这个主题下墙饰的每一栏目孩子们都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他们各自在活动中获得的体验、认识、发现,并

初步达成共识,墙饰的每一个栏目都让幼儿名副其实地成为环境设计的主人。第二步:落实两个追随。

第一,追随主题教学活动。每一个主题墙饰的创设,不仅是课程内容的体现、教学活动的反映,更是幼儿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记录。根据我园的综合主题课程模式,在创设主题墙饰的过程中,我们做到墙饰的主题和内容紧密地与班级的主题教学活动的内容相结合、与教育活动及孩子学习活动相一致、相呼应,将主墙面的装饰体现墙饰对幼儿学习过程和经验的总结、强化、概括和提升作用。幼儿关于主题探究的阶段性成果,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等,构成了主题墙饰的主体。这些内容分块布置在主题墙上,幼儿可以在这种交互过程中得到满足,丰富对有关主题内涵的理解,也有助于主题的深入探究。

开学不久,大班根据教学计划很快就定下了主题活动的内容:《我们的家乡》,幼儿则成了环境创设的策划者,他们人小点子可真不少,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幼儿有的找资料、有的画图、涂颜色,有的和家长、老师一起做调查、收集等工作,不到一个星期,一个美丽的家乡赫然展示在大家面前。幼儿很为自己的作品感到自豪,他们在家乡的建筑图、家乡的特产面前流连忘返。家长们也为孩子们的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赞叹不已。

第二,追随幼儿活动的兴趣和需求。孩子们的兴趣与需求是活动的生长点,作为教师,我们要满足孩子的兴趣与需求,并为孩子提供展示的物质条件和实现想法的精神空间;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在无意与有心之间生成主题教育。当教师追随幼儿的兴趣并提供支持时,师幼双方就会在认知、情感、经验等方面进行积极的交流、互动,推动有意义的探索活动,幼儿在这一过程中

获得了全新的体验。

五一节后,中班的龙龙带来了去动物园拍的照片,立即引起了幼儿的兴趣,他们各自介绍自己了解的动物。有的说老虎是动物之王,有的说狮子最厉害,究竟哪个动物的本领最大,相互之间争个不休。此时我意识到孩子们自发生成的这一问题十分有教育价值,于是让他们都来收集与动物有关的图书、图片、玩具、录像、碟片等材料,“动物的本领”的教育活动生成了。幼儿将收集到的所有与动物有关的材料都带到幼儿园,相互介绍,交换玩各种各样的动物玩具,交换看动物的图片、图书,集体看动物世界碟片。根据幼儿的创意,布置“动物的本领”的主题墙饰。大家经过激烈的讨论,最后商定用纸盒、快餐盒、泡沫等材料表现动物,创设动物园,收集了大量的材料后,幼儿自由地分工、合作,在老师的引导、帮助下,设计和制作出各种动物造型,还用雪碧瓶、皱纹纸等材料创造表现出了草丛、树林。每种动物的旁边,附上幼儿的绘画或下载的动物本领介绍。幼儿之间相互热情、大方地介绍动物名称、特征、本领。“动物的本领”主题壁饰成了幼儿观察、认知、发展及情感表现的场所。在关注幼儿讨论话题转变的过程中,又相继生成了适合幼儿发展的教育内容和主题墙饰。如“动物的保护色”、“濒临灭绝的动物”等。与主题相关的内容在不断发展与深化,幼儿之间的交流与表达也日益丰富。

第三步、实现三个互动。

第一,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师生互动,不仅亲密了师生关系,同时有益于建立一种师生互相反馈。我园在组织主题教学活动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发动幼儿与教师一起创设环境。设计过程中,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帮助幼儿把感兴趣的活动进行归类,商谈需要哪些材料物品,师生共同收集,在活动过程中观察讨论,不断地改进,改变了以往由教师单独进行教学准备的做法。在各班的主题墙饰中,充分反映出师生互动的过程和结果。

比如,我们在创设“我居住的地方”主题墙饰时,先是师生共同讨论墙饰布局,然后由老师创作大背景:用条形材料贴出幼儿园周围的路,彩色卡纸做的立体房屋,孩子们在其中丰富内容。孩子们画的社区的典型建筑物,加上老师的文字记录,使主题墙饰成了幼儿创作和表现的好去处。我们还和孩子收集了社区面貌图,引导幼儿根据图片内容夸社区,编起了儿歌“我是扬中娃”,老师加以记录打印后贴在图片旁,更是锦上添花。

第二,幼儿与幼儿的互动。幼儿同伴群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同伴对儿童发展越来越重要,同伴既是幼儿交流合作的对象,又是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完善自己的镜像。于是大家非常重视生生互动问题,在幼儿学习、生活、游戏活动中给予幼儿活动空间,让幼儿在活动中可以随时观察同伴、与同伴合作玩耍学习,与同伴在交流共享中构建新经验新知识。如在主题活动进行前的调查表介绍,主题活动进行时的图片、材料收集,教师就非常注重幼儿间的相互交流、合作与互相学习,引导幼儿在自发地与材料与同伴的互动中丰富和修补自己的认识。

第三,家庭、社区、自然环境的互动。我们定期带幼儿走进社区,亲近自然,我们还重视把家庭、社区、自然环境这些活的教育环境资源引入我们幼儿园教育活动之中,通过家庭、社区、自然环境的互动共创良好的育人环境。如大班主题活动“可爱的家乡”,教师引导幼儿多方位、多角度地去观察、了解我们家乡的城市建设、名胜古迹、土特产等,共同构建起一系列反映家乡的环境主题——从家乡过去的建筑照片、图片到家乡现在的面貌图到幼儿自己畅想的家乡建筑绘画作品;有的幼儿与家长一起去家乡公园留影,有的幼儿将家中的特产芦、柳、竹制品带入园,并且把所有这些布置在幼儿园的公共走廊,让这一环境资源与全园的孩子共享,当孩子们走过自己的作品和收集的材料前时都会停留一会儿,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同时也是他们感兴趣的。家长也在接送孩子的时候,与孩子一起驻足观赏,并主动讲解给孩子听,让家长自然而然地参与到幼儿园的共同教育中来。

主题墙饰 篇3

关键词:新手型教师大班主题墙饰

幼儿园墙饰作为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作用。当前,主题式教育活动已成为幼儿园的基本课程形式,而环境作为主题活动的重要教育资源,正显示出独特的教育价值。而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构建主题墙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主题墙饰就像一位“不说话的老师”,默默地、无处不在地传递着教育信息,留下了教学痕迹,体现着教育价值。主题墙饰创设不但体现了幼儿的教育性,同时当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时感到荣誉,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因此创设主题墙饰也是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业务水平。面对新手型教师在工作中如何根据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做好班级的主题墙饰环境是非常重要。

一、新手型教师在主题墙饰中遇到的问题

第一,对幼儿年龄特点的认知不够。在创设主题墙饰环境的过程中幼儿的年龄特点是教师把握环境创设过程中重要因素之一。比如,小班的主题创设不同于中大班幼儿的环境,要让刚上幼儿的孩子们对幼儿园有“家”的感觉,从而喜欢上幼儿园。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好奇心强,喜欢问为什么。求知欲强对日常生活充满探索的欲望,喜欢探索发现新奇事物。因此,教师要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不同特点。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主题墙饰的创设。

第二,对主题墙饰概念的模糊,对主题墙饰色彩、构图的把握不准。新手型教师在环境创设中对主题墙饰概念不是很了解,特别是在环境创设中色彩的乱用,对色彩把握不准,喜欢五颜六色,色彩的明亮度不够,往往会影响整体的效果。在构图过程中未能对主题名称进行剖析,构图比例不是很协调,未能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体现趣味性、互动性。

第三,对于幼儿如何参与到主题墙饰中的互动性把握不足。在主题墙饰的创设中新手型教师所了解的主题墙饰是教师自己进行创设,幼儿没有参与到主题墙饰讨论当中。未能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因此在主题墙饰的创设中不能很好地与幼儿达到互动的效果,只是简单的将幼儿的作品进行粘贴,并不能让幼儿积极地参与互动。幼儿与主题墙饰互动较少,主题墙饰中并没有发现幼儿驻足、欣赏、发现的目光。

二、主题墙饰的概念及在创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1.主题墙饰的概念。主题墙,是丰富幼儿园教育环境,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幼儿园主题墙已成为幼儿在园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幼儿学习的平台。

2.主题墙饰创设中对于大班幼儿年龄阶段特点的掌握。5-6岁的幼儿在发展的过程中,最突出的是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增长,会对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但他们情感的稳定性开始增强,大多数儿童在班上有了相对稳定的好朋友。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明显提高,生活自理方面较前更独立了,他们能选择喜欢的、适合自己的衣服,能用筷子吃饭、夹菜,也能不影响别人安静地入睡。合作意识逐渐增强,在相互交往中有了合作意识。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也能与三五个小朋友一起开展合作性游戏。规则意识逐步形成,会遵守集体的一些共同规则动作灵活、控制能力明显增强。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开始对自然现象的起源和机械运动的原理等产生兴趣,渴望得到科学的答案。初步理解周围世界中比较隐蔽的因果关系。大班幼儿不但对图书的阅读兴趣浓厚,能较长时阔专心地看书,更能对内容的理解能力较强。

主题墙应随着活动的展开逐渐产生、发展和完善,是一个不断深化的渐进的系列活动。有很多教师在主题进行前没有经过充分的思考,没有领会主题的内在联系,因此在创设主题墙时,都是走一步做一步,上了什么课就把课的内容呈现在主题墙上。仔细看,就会发现,很多展示的内容之间没有联系,内容之间相互重叠、跳跃,没有体现主题内容由浅入深的过程。主题墙应鲜明,让人一眼就能明白所进行的主题。要关注本班幼儿的兴趣、经验,使主题墙能凸显教师与幼儿的个性特点,切忌毫无个性、毫无特点。在一个完整的主题墙中,还包含着若干个小内容,这就是分论点,它们是主题墙的灵魂,是主题墙的基础,支撑着主题,且紧紧围绕着主题。各个分论点之间应是承前启后,逐步深入、延续产生的。

3.让幼儿主动参与到主题墙饰的创设中。互动墙饰的形成过程也应是孩子们学习的过程;从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捕捉到的兴趣点,正是我们要教的知识点;互动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更应关注幼儿的行为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幼儿学习的主体性是否得到了发展;墙饰上记录的应是孩子们在老师引导下,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每一个主题的开展和推进,教师都会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听听孩子们的想法和需要,为孩子留出最大的空间,让他们大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孩子们主动地去关心主题墙饰,使班级的主题环境创设伴随主题开展的日渐深入而不断完善。

三、以《我要上小学了》为切入点,帮助新手型教师掌握主题墙饰的创设

新手型教师通过前期的培训已掌握了简单的主题墙饰创设的原则。为此,我们以《我要上小学了》为题进行了一次主题墙饰的实操创设。

《我上小学了》这一活动来源是大班幼儿在即将结束幼儿园愉快的生活感受即将上小学的自豪。因此,教师们通过讨论总结出《我要上小学了》这一主题以“我的小书包”“老师谢谢您!”“长大的我”“我要毕业了!”这几个板块进行创设主题墙饰。美好而有难忘的幼儿园生活即将结束。离别时的留恋,升小学的自豪,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感情,变成了童年记忆最难忘得一刻。让孩子们顺利走进小学,凝聚最美好的记忆,体验成长的喜悦,感受新生活的开始。

1.理解大班幼儿的认知年龄特点。对孩子而言,小学是一个陌生又充满诱惑的地方。他们时常谈论有关小学的话题:“小学时什么样子的?”“小学生是怎样上课的?”“上小学都要带哪些学习用品?”新手型教师通过与孩子们的谈话中,感受到他们对小学的好奇和向往。希望去探索新的世界。

2.如何紧扣主题进行墙饰创设。通过主题活动的制定,新手型教师每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发和构图,以其中一位新手型教师设计的小样为例:首先,她选用橘色为背景色调,以黄色毕业人物为板块进行主题内容的填充,构图以近大远小的形式凸显了人物的层次感、在造型过程中选用人物穿毕业服的剪影。以蓝色城墙为衬托,布置在画面的下面位置,用黑色装饰窗户。选用淡蓝色,剪影鸽子布局在画面的空旷位置,人物造型站立在城墙上,天空飞满鸽子,整体构图很丰富,色彩搭配不凌乱。

3.如何让幼儿参与到主题墙饰的互动当中。根据本次的主题名称《我要上小学了》,新手型教师从“我的小书包”“老师谢谢您!”“长大的我”“我要毕业了!”四个方面进行主题的展现。

在第一模板“我的小书包”新手型教师通过与孩子们的沟通了解到在板块可以放整理小书包的步骤图片,幼儿绘画书包中应放的物品从而帮助幼儿了解书包用途。

在第二板块中以“老师谢谢您”为题粘贴班级老师与幼儿的大合照,再加上幼儿绘画自己心中的老师。

在第三板块中“长大的我!”可以展示幼儿从上幼儿园起时不同年龄阶段的照片感受成长的神奇。

在第四板块中“我们毕业了”展示幼儿参观小学时的照片及绘画自己长大的梦想。

通过这四个板块,新手型教师懂得了与幼儿沟通,从幼儿的角度考虑问题,与幼儿进行了有效地互动,效果较好。通过《我要上学了》这一实操型案例,我们的新手老师初步掌握了大班儿童主题墙饰创设所应注意的好奇、好学、好问的年龄特点以及墙饰如何紧扣主题,最终达到与幼儿良好的互动性。

参考文献:

[1]何海英.“精.巧二字拿捏有效”[J].中学课程辅导,2013,(10).

[2]刘秀汇.围绕互动墙饰进行的实践与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3,(07).

如何有效创设幼儿园主题墙饰 篇4

一、参与性

陈鹤琴先生说:“以学生的成绩来布置环境最适合, 最有意义。”还提出:“室内布置应以儿童的成绩为主, 儿童画的图画、剪的剪贴、做的纸工、泥工和其他手工, 都应该陈列出来, 这样可以鼓励儿童。”我们依照陈鹤琴先生的指导, 把孩子们的作品展示在主题墙上, 吸引幼儿更积极地参与到主题墙的布置中。

如在“我找到了春天”主题活动中, 我让孩子收集和观察春天的各种事物, 如春天的动物、植物……让小朋友用自己的眼睛看, 自己的嘴巴说, 自己的手做……有的小朋友带来了桃花、梨花、迎春花的图片、照片和各种各样的绿色植物, 有的小朋友带来了小蝌蚪和蚕宝宝。老师又让小朋友分类, 并布置“春姑娘的礼物”中的三个版面“春天的动 物”、“春天的 植物”及“春天的景色”。 特别在“春天的动物”这一版面中, 老师让孩子们自由想象, 动手画了许多形态各异的青蛙、蝌蚪、蚕宝宝、蝴蝶、蜜蜂……小朋友边贴边说童言稚语“漂亮的蝴蝶飞呀 飞”, “小蝌蚪游呀游, 快点去把妈妈找”。老师把孩子们的话写在作品下面, 让孩子们在美丽的春天里遨游……就这样, “我眼中的春天”这个主题墙饰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当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春天的其他现象或问题时, 老师再和孩子们一起把这些内容增添到墙饰上。在主题活动“我的好朋友”中, 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电话连连看”版块。在这个版块中我让幼儿把自己家的电话号码记在小卡片上, 然后把小卡片贴在主题墙上, 并在主题墙上布置了一个可以活动的电话机。孩子们一到课间或游戏时间就会来到主题墙前, 拿起可以活动的电话, 根据小卡片上的电话号码打电话给好朋友。又如在主题活动“六一啦”中, 我用牛皮纸做了个“地球村”, 然后把孩子们画的世界各国的小朋友贴在“地球村”里。孩子们看到自己画的各种肤色的小朋友住在同一个“地球村”里体验到了一起 参与布置环境的快乐, 巩固了对该主题的认识。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使我们的墙面布置更加丰富生动, 因此只有当环境适应幼儿的特点和需要时, 幼儿才会积极适应环境, 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发展。

二、美观性

幼儿园作为幼儿学习、生活的场所, 首先应是个美的天地, 要注重给幼儿美的体验和熏陶。这不仅是培养幼儿美感的需要, 而且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罗丹说:“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远景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需要我们用心欣赏、感受、熏陶和发现。不想让孩子们成为“美盲”, 我们就要努力营造轻松、活泼、充实的幼儿园气氛, 积极创设良好的环境, 充分调动幼儿的感知觉系统, 指导幼儿多看、多想、多听、多说, 对孩子进行全方位的刺激, 通过幼儿园环境的创设, 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探究欲望, 培养幼儿对幼儿园的热爱。如开学初, 教室墙壁上没有任何布置, 我耐心引导:“小朋友你们看白白的墙上什么都没有, 老师要请你们来布置, 你们想布置什么呀? ”小朋友可兴奋了, 有的说:“我想在上面画上美丽的花朵。”有的说:“我想布置成温馨的家园! ”有的说:“我最喜欢超级宝贝! ”还有的说:“我最喜欢奥特曼……”大家各抒己见, 创意多多, 仿佛我们的眼前就是那一幅幅美丽而有意思的主题墙。于是我让小朋友以举手表决的方式确立了主题“小鬼当 家”。我和小朋友一起制作了许多不同形状的可爱的小房子, 让孩子选择喜欢的房子, 并讨论“什么样的宝宝才是最棒的”? 于是, 大家相互交流决定把好宝宝标准定为守纪律、有礼貌、吃饭香、爱发言、午睡乖五项。并把小朋友的照片贴在小房子上, 每个星期让孩子自己评哪个小朋友哪项有进步, 就在小房子上贴上红五星。因为是孩子自己确定的主题, 自己设计的内容, 自己感兴趣的画面, 所以小朋友一改以往不关心的状况, 自由活动时经常有小朋友在一起讨论。评比时, 小朋友们畅所欲言, 说出了许多老师平时没注意到的小朋友身上的优缺点。孩子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及审美观都得到了充分发挥。

三、互动性

《纲要》指出:“幼儿的发展依赖 生存的环 境 , 幼儿每时 每刻都在与环境发生交流, 环境是幼儿发展的资源, 幼儿只有与环境交互作用, 才能获得发展。”因此,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发展, 就要让幼儿、教师、家长共同参与主题墙, 实现有效的三维互动。

在幼儿亲手参与环境布置的整个过程中, 他们通过观察、构思、动手, 不但获得了新知识, 其动手能力和创造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如前所述的“我眼中的春天”、“电话连连看”等主题板块, 我们可以让幼儿收集、交流、布置环境, 并随着不同季节, 让教室的墙壁在孩子们手中不停地“说话”, 而幼儿在布置中也深刻体会到了主题的含义和特点。同时不要低估家长的能力, 他能带来智慧, 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在“家园合作、同向同步”的幼儿园环境创设过程中, 我们认识到只有让家长参与到环境创设这一富有创意的活动中, 才能让家长认识到环境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成为环境教育的支持者、理解者、欣赏者、响应者、参与者如创造者。

如主题“我长大了”, 家长记录孩子讲述的照片里的故事。在我们展出后, 家长们相互欣赏、相互诵读给孩子听, 增进同伴间的相互了解。又如在“我身边的科学”中, 更有家长从家里带来一些电池、玩具等让幼儿相互探索。特别在我们开展的 “走进社区”主题活动中, 一位开花 店的家长特 邀我班幼 儿参观她的花店, 我们拍摄了不少相关资料, 并在班级里开设了“花店”的游戏。我与幼儿制作了好多花朵, 然后布置成花店, 为了让幼儿能在活动中充分互动, 我和孩子们把花店分成“制作间”、“插花间”、“营业间”三个部分, 让幼儿体验花店工作的乐趣。家长也能很好地欣赏孩子们的制作, 促进家长、幼儿与环境的三维互动。

主题墙饰 篇5

1、《小熊的新帽子》故事配画。直接进行演示,先画画然后介绍画,然后说一下活动设计,最后进行反思。

2、故事配插画:《小白鹅》然后做两个活动

3、儿歌插画《片片树叶像蝴蝶》秋风吹,树叶摇,红叶黄叶掉下来,红树叶,黄树叶,片片吹来像蝴蝶。同时针对3-4岁的幼儿再想三种活动,说出其中两种。

4、儿歌插画《春天的朋友》,孩子问蝴蝶:你是春天吗?蝴蝶回答说:“是呀,我是会飞的春天。孩子问风儿说:“你是春天吗?风儿回答说:是呀,我是轻轻吹的春天。孩子找到了很多春天的朋友,回到了妈妈的身边,在温暖的春天里睡着了。

5、儿歌配画《握握手》春天握着夏天的手,夏天握着秋天的手,秋天握着冬天的手,我们一起握握手,大家都是好朋友。要求:配插画,回答两个问题,设计两个活动。

6、儿歌配画《摇篮》:根据其中一句画一幅插画,体现童趣然后组织两个活动。7.画妈妈

8.绘画:好朋友

9.绘画:大马路上的汽车

10.画画:我的爸爸,表达对爸爸的爱 11.绘画:好朋友

12.绘画:《我的老师》,引导幼儿说出我爱老师的情感 13.绘画:《冬天的雪景》 14绘画:《圆形的世界》画出四种不同的圆 元宵节的墙饰,要求现场绘制一副墙饰作品(绘画类型不限),回答问题:如何通过你的墙饰让幼儿表达闹元宵的快乐情感? 16墙饰:儿童六一节

17三八妇女节墙饰,当场绘制墙饰

18国庆节墙饰,要求当场画出国庆节墙饰。并让孩子表达对祖国的爱

19.迎新年墙饰,要求:1)现场绘制一副墙饰作品(绘画类型不限)2)回答问题:如何通过你的墙饰让幼儿表达迎新年的快乐情感? 20 墙饰《天天新闻》 21墙饰《我爱妈妈》 22 折纸:《小瓢虫》要有两个游戏 23折纸:《企鹅》 24.折纸:《小乌龟》根据折纸作品模拟的乌龟讲故事《小乌龟找爷爷》 25.折纸:《长颈鹿》 26折纸:《麻雀》

27折纸:任意折三个不同造型的折纸介绍名字,能体现它们的基本特征;具体讲解其中一种折纸的做法,再选择一样介绍玩法(没有折纸步骤图)

28、折纸《小鸡》要求按步骤图折小鸡并且想出还可以变哪两个小动物,这适合哪个年龄段。

29、折纸《金鱼》,然后做两个活动。

15、折纸《小猪》由小猪变出其他两种动物。

24、折纸《四角花》根据题目想2-3个游戏

墙饰:促进幼儿发展的载体 篇6

一、墙饰创设中的误区

误区一:夸大墙饰作用,忽视教师引导

近些年来,墙饰的作用被过度放大。有些教师把布置墙饰看作是工作中的头等大事,把有限的精力都投入到精美的墙饰布置之中。他们认为,只要把墙饰布置好了,幼儿自然会与之互动。

事实上,幼儿喜欢关注动态的物品,静态的墙饰并不能长时间吸引幼儿的注意。墙饰,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只有在人的引导下才能被激活,产生效应。要使墙饰发挥作用,引发和支持幼儿的游戏和探索活动,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否则精心布置的墙饰只会成为“摆设”。如果教师在布置上花费大量精力而忽视与幼儿的互动,漠视人的核心作用,那简直是舍本逐末。墙饰是为课程和教学服务的,它是教育的延伸和深化。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墙饰与课程整合,使之成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幼儿主动地去关注墙饰并与之互动,真正体现墙饰的教育价值。为此,教师在创设和利用墙饰时要思考如下问题:我为什么要创设墙饰?通过墙饰我想向幼儿传达什么信息?我布置的墙饰得到幼儿的关注了吗?发挥教育作用了吗?发挥作用是由于什么因素?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没有发挥作用是为什么?如何使其发挥作用?只有这样,精心设计的墙饰才能体现应有的价值,成为推进幼儿发展的有效手段。

误区二:将幼儿参与墙饰布置简单地理解为呈现幼儿作品

有的教师不理解让幼儿参与墙饰布置的意义,简单地认为只要在墙上呈现了幼儿的作品就等于幼儿参与了。因此,他们将幼儿在各主题活动中的作品及幼儿与家长共同探索的成果贴得满墙都是。

幼儿的作品可以成为墙饰的组成部分,但不等于全部;展示幼儿的作品也决不等于幼儿参与了墙饰布置。其实,要理解这一点并不难,只要教师思考一下:我布置墙饰是为了谁?墙饰是给谁看的?幼儿需要怎样的墙饰?我为什么要让幼儿参与墙饰布置?其价值究竟在哪里?只有深入理解幼儿参与的内涵与意义,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幼儿参与的愿望与积极性,才能让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主动地思考与设计。而简单的作品展示其实是不信任幼儿的能力,剥夺幼儿创造的机会。因此要想让墙饰布置的过程真正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过程,教师应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并思考:幼儿参与墙饰布置的方式、途径有哪些?本班幼儿的参与水平怎样?他们可以参与墙饰布置的哪些环节?在墙饰主题的生成、内容的选择、空间排列等方面是让幼儿参与其中某一环节还是全程参与?思考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参与墙饰布置,而不是为了参与而参与。

误区三:将好的墙饰等同于满墙都是物品

有的教师片面地理解“丰富”的含义,以为要想提供丰富的环境资源就必须将所有墙面都利用起来,认为只有满墙都是物品才是好的墙饰。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他们把墙面填塞得满满的,不留一点空隙。

事实上,“留白”也是一种艺术。在国画中,有一种经典的布局思路叫作“计白当黑”。其实,活动室的墙饰布置也需要“留白”。第一,要给幼儿留有视觉和情绪上的空白。过于喧闹、拥挤的活动室容易使幼儿处于一种躁动不安的情绪状态,而“留白”可为幼儿带来情绪上的安宁稳定,更为幼儿留出冷静思考的空间。第二,要给幼儿留有想象的空间。第三,要给幼儿留有参与的空间。教师在设计墙饰时应通盘考虑,通过合理的布置来实践课程,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推进幼儿的发展。

二、我们的探索和思考

近些年来,我园在墙饰布置方面进行了探索。我们认为在创设利用墙饰资源、有效推进幼儿发展方面,应把握以下三个关键点:

1.注重墙饰与课程的有机联系

墙饰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应成为幼儿园课程的组成部分。教师在进行环境创设时,应注重墙饰与课程的有机联系,使墙饰自然呈现课程展开的过程,成为课程进一步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通过与墙饰的互动,幼儿丰富了自身的体验,巩固与发展了自身的经验。

“祖国之大”主题墙饰就是在课程发展过程中生成的。在主题活动中,为了帮助幼儿从亲身经历中感受祖国之大,教师鼓励每个幼儿收集去外地旅游的车票和各个城市及风景名胜的门票、纪念册、纪念品及照片等,然后组织幼儿分享交流:①与幼儿一起在中国地图上把去过的城市找出来并作上标记,让幼儿感受祖国城市之多。②统计使用过的交通工具以及從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所需的时间,让幼儿从自己和同伴的亲身经历中体验和感受祖国之大。③分享在各地见过的景点或物产、文化等,如莫高窟、嘉峪关、西湖、长城、丝绸、哈密瓜、京剧、国画、书法作品等,将其制作成统计表,并相应地在地图上用符号标示出来。这种展示能给幼儿带来直观的视觉冲击,吸引幼儿不断地去欣赏和交流。他们在自由活动时常常围绕墙饰展开话题,回忆和交流到各地旅游的经历和趣事,由衷地感受祖国之大、祖国之美。

这一墙饰恰当地运用幼儿原有经验,并与课程主题紧密关联,成为课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这里,墙饰的形成过程就是主题活动不断展开的过程。它与课程相互作用,共同推进幼儿发展。

2.根据课程需要设计墙饰

每一面墙饰都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它与幼儿的感知和体验联系在一起,与课程实施、教育情境的创设及幼儿发展联系在一起。它的产生是为了帮助教师实施课程,帮助幼儿理解课程。

大班开展“树”的主题活动时,幼儿在寻找叶子、观察树木及感知秋天的色彩后,产生了用绘画表现秋天美景的需要。可是,幼儿在绘画时遇到了困难,他们不知道怎样将看到的美景画下来,不知道如何表现树木重重叠叠、郁郁葱葱的景象,也不知道如何表现树的色彩斑斓。于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寻找、收集画家笔下的“树”。欣赏后,教师发现幼儿仍对这些作品有观察、体验的需要,于是生成了主题墙饰——“树”的系列名画欣赏。这样,幼儿可以在游戏时、区域活动中自主地欣赏、模仿,并结合自己的观察体悟进行创造。教师则观察幼儿对墙饰的关注程度,引导幼儿细致观察,不断获得新的感悟。这样的墙饰不是教师在开学时就预设好的,而是在主题活动展开后与幼儿一起思考、创造而成的。此时幼儿是墙饰布置的发起者和参与者。这样的墙饰不可能沦为“摆设”,幼儿与之互动也是出于内心的需要,而不是因为教师的要求。

3.强调幼儿的参与性

从墙饰主题的设计、内容的选择、材料的准备到自己动手布置,教师应鼓励幼儿全程参与,并在参与中培养幼儿对活动室环境创设的责任意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引导者应帮助幼儿学习观察思考,学习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使他们逐步成为墙饰设计的主人。

第一,教师切忌在开学初就将所有墙面填满。室内至少要有一半墙面空白,目的是为幼儿的参与留出空间,激发幼儿主动参与墙饰设计的热情。新学期开始,教师可以在引导幼儿观察活动室环境的基础上,启发幼儿思考墙饰的主题、内容、呈现方式以及采用的材料等,让幼儿感觉自己是墙饰布置的主角,从而主动地思考与创作,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与独立性。

第二,在课程展开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不断关注墙饰,并根据他们的需要及时更新墙饰内容。托班、小班教师可以自己布置墙饰,但也要引导幼儿去关注与思考。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我发现我们班墙饰和以前不一样了,什么地方不一样呢?谁能帮助找一找?墙饰变化了,你们感觉怎么样?你们去看一看里面有些什么内容?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布置这些内容?它能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教师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幼儿有意识地观察和参与创设,最大限度地发挥墙饰的教育功能。

第三,教师应注意提高幼儿的参与水平,让他们成为有思考能力的参与者。幼儿的直接参与有助于他们萌发对环境创设的责任感,并在参与的过程中逐渐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使他们在参与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逐渐成为有思考能力的参与者。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创设环境,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

大班墙饰“欢欢喜喜过春节”就是由教师作为引导者,以幼儿为主体共同设计完成的。放寒假前,教师让幼儿回家思考怎样设计墙饰才能既好看,又有创意,还能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开学后,幼儿带来了吉祥物、压岁钱袋、春联、剪纸、窗花等与大家分享。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哪些材料可以用于布置活动室?在活动室墙面的特定空间中怎样布置才漂亮?会用到哪些材料?是不是所有物品都要摆上去?怎样摆好看?除了这些物品外还可以放些什么?材料如果不够该怎么办?如何让墙饰既美观又便于欣赏,还能动手操作?教师以一系列问题为线索,鼓励幼儿讨论交流。幼儿一开始是集体讨论,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具体方案并画出设计图,最后集体讨论确定最佳方案。同时,每组的设计方案也成为内容之一展示在墙面上。从实地考察到分析、讨论、设计、统筹、形成方案、选择材料再到方案的实施,幼儿不断调整方案,使其更具可行性。

主题墙饰 篇7

一、新手型教师在主题墙饰中遇到的问题

第一,对幼儿年龄特点的认知不够。在创设主题墙饰环境的过程中幼儿的年龄特点是教师把握环境创设过程中重要因素之一。比如,小班的主题创设不同于中大班幼儿的环境,要让刚上幼儿的孩子们对幼儿园有“家”的感觉,从而喜欢上幼儿园。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好奇心强,喜欢问为什么。求知欲强对日常生活充满探索的欲望,喜欢探索发现新奇事物。因此,教师要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不同特点。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主题墙饰的创设。

第二,对主题墙饰概念的模糊,对主题墙饰色彩、构图的把握不准。新手型教师在环境创设中对主题墙饰概念不是很了解,特别是在环境创设中色彩的乱用,对色彩把握不准,喜欢五颜六色,色彩的明亮度不够,往往会影响整体的效果。在构图过程中未能对主题名称进行剖析,构图比例不是很协调,未能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体现趣味性、互动性。

第三,对于幼儿如何参与到主题墙饰中的互动性把握不足。在主题墙饰的创设中新手型教师所了解的主题墙饰是教师自己进行创设,幼儿没有参与到主题墙饰讨论当中。未能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因此在主题墙饰的创设中不能很好地与幼儿达到互动的效果,只是简单的将幼儿的作品进行粘贴,并不能让幼儿积极地参与互动。幼儿与主题墙饰互动较少,主题墙饰中并没有发现幼儿驻足、欣赏、发现的目光。

二、主题墙饰的概念及在创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1. 主题墙饰的概念。

主题墙,是丰富幼儿园教育环境,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幼儿园主题墙已成为幼儿在园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幼儿学习的平台。

2. 主题墙饰创设中对于大班幼儿年龄阶段特点的掌握。

5-6岁的幼儿在发展的过程中,最突出的是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增长,会对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但他们情感的稳定性开始增强,大多数儿童在班上有了相对稳定的好朋友。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明显提高,生活自理方面较前更独立了,他们能选择喜欢的、适合自己的衣服,能用筷子吃饭、夹菜,也能不影响别人安静地入睡。合作意识逐渐增强,在相互交往中有了合作意识。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也能与三五个小朋友一起开展合作性游戏。规则意识逐步形成,会遵守集体的一些共同规则动作灵活、控制能力明显增强。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开始对自然现象的起源和机械运动的原理等产生兴趣,渴望得到科学的答案。初步理解周围世界中比较隐蔽的因果关系。大班幼儿不但对图书的阅读兴趣浓厚,能较长时阔专心地看书,更能对内容的理解能力较强。

主题墙应随着活动的展开逐渐产生、发展和完善,是一个不断深化的渐进的系列活动。有很多教师在主题进行前没有经过充分的思考,没有领会主题的内在联系,因此在创设主题墙时,都是走一步做一步,上了什么课就把课的内容呈现在主题墙上。仔细看,就会发现,很多展示的内容之间没有联系,内容之间相互重叠、跳跃,没有体现主题内容由浅入深的过程。主题墙应鲜明,让人一眼就能明白所进行的主题。要关注本班幼儿的兴趣、经验,使主题墙能凸显教师与幼儿的个性特点,切忌毫无个性、毫无特点。在一个完整的主题墙中,还包含着若干个小内容,这就是分论点,它们是主题墙的灵魂,是主题墙的基础,支撑着主题,且紧紧围绕着主题。各个分论点之间应是承前启后,逐步深入、延续产生的。

3. 让幼儿主动参与到主题墙饰的创设中。

互动墙饰的形成过程也应是孩子们学习的过程;从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捕捉到的兴趣点,正是我们要教的知识点;互动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更应关注幼儿的行为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幼儿学习的主体性是否得到了发展;墙饰上记录的应是孩子们在老师引导下,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每一个主题的开展和推进,教师都会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听听孩子们的想法和需要,为孩子留出最大的空间,让他们大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孩子们主动地去关心主题墙饰,使班级的主题环境创设伴随主题开展的日渐深入而不断完善。

三、以《我要上小学了》为切入点,帮助新手型教师掌握主题墙饰的创设

新手型教师通过前期的培训已掌握了简单的主题墙饰创设的原则。为此,我们以《我要上小学了》为题进行了一次主题墙饰的实操创设。

《我上小学了》这一活动来源是大班幼儿在即将结束幼儿园愉快的生活感受即将上小学的自豪。因此,教师们通过讨论总结出《我要上小学了》这一主题以“我的小书包”“老师谢谢您!”“长大的我”“我要毕业了!”这几个板块进行创设主题墙饰。美好而有难忘的幼儿园生活即将结束。离别时的留恋,升小学的自豪,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感情,变成了童年记忆最难忘得一刻。让孩子们顺利走进小学,凝聚最美好的记忆,体验成长的喜悦,感受新生活的开始。

1. 理解大班幼儿的认知年龄特点。

对孩子而言,小学是一个陌生又充满诱惑的地方。他们时常谈论有关小学的话题:“小学时什么样子的?”“小学生是怎样上课的?”“上小学都要带哪些学习用品?”新手型教师通过与孩子们的谈话中,感受到他们对小学的好奇和向往。希望去探索新的世界。

2. 如何紧扣主题进行墙饰创设。

通过主题活动的制定,新手型教师每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发和构图,以其中一位新手型教师设计的小样为例:首先,她选用橘色为背景色调,以黄色毕业人物为板块进行主题内容的填充,构图以近大远小的形式凸显了人物的层次感、在造型过程中选用人物穿毕业服的剪影。以蓝色城墙为衬托,布置在画面的下面位置,用黑色装饰窗户。选用淡蓝色,剪影鸽子布局在画面的空旷位置,人物造型站立在城墙上,天空飞满鸽子,整体构图很丰富,色彩搭配不凌乱。

3. 如何让幼儿参与到主题墙饰的互动当中。

根据本次的主题名称《我要上小学了》,新手型教师从“我的小书包”“老师谢谢您!”“长大的我”“我要毕业了!”四个方面进行主题的展现。

在第一模板“我的小书包”新手型教师通过与孩子们的沟通了解到在板块可以放整理小书包的步骤图片,幼儿绘画书包中应放的物品从而帮助幼儿了解书包用途。

在第二板块中以“老师谢谢您”为题粘贴班级老师与幼儿的大合照,再加上幼儿绘画自己心中的老师。

在第三板块中“长大的我!”可以展示幼儿从上幼儿园起时不同年龄阶段的照片感受成长的神奇。

在第四板块中“我们毕业了”展示幼儿参观小学时的照片及绘画自己长大的梦想。

通过这四个板块,新手型教师懂得了与幼儿沟通,从幼儿的角度考虑问题,与幼儿进行了有效地互动,效果较好。通过《我要上学了》这一实操型案例,我们的新手老师初步掌握了大班儿童主题墙饰创设所应注意的好奇、好学、好问的年龄特点以及墙饰如何紧扣主题,最终达到与幼儿良好的互动性。

摘要:针对新手型教师在主题墙饰的创设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索研究。通过《我要上学了》一例,针对新手型教师在墙饰创设中如何把握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墙饰的主题和色彩以及墙饰与幼儿的互动性三方面提出可行性的操作方案。

关键词:新手型教师,大班,主题墙饰

参考文献

[1]何海英.“精.巧二字拿捏有效”[J].中学课程辅导,2013,(10).

主题墙饰 篇8

一、主题墙饰现状

主题墙饰是指幼儿活动室中的装饰。作为幼儿活动最频繁的地方,幼儿老师必须做好主题墙饰与幼儿互动工作。幼儿教师大都自我设计并完成活动室的主题墙饰,虽然教师长期接触幼儿,对幼儿的特点和习性非常熟悉,但是主题墙饰实际起到的作用的确没有达到良好的教育互动效果。究其原因,一是幼儿教师自我设计的主题墙饰,虽然尽可能为幼儿考虑,但还是不可避免地加入了成人的思想观念,认知观念和好恶观;二是设计的内容虽然丰富多彩,体现幼儿特点,但是由于缺少幼儿参与,因此主题墙饰只是简单地起到了对幼儿的色彩吸引,而不能产生内容上的吸引。

二、实现主题墙饰与幼儿互动的意义

1.加强主题墙饰与幼儿互动,有利于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幼儿离开家,第一次走进幼儿园往往会因为周围环境出现变化产生哭闹、沉默寡言、不合群等多种不适应状况。加强主题墙饰的营造有利于帮助幼儿克服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带来的消极情绪,激发幼儿天性,使幼儿尽早地融入和小朋友一起的幼儿园生活。

2.加强主题墙饰与幼儿互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一是主题墙饰要根据孩子对事物好奇的特点,多设计小动物和植物等形象。这些丰富多彩的动植物形象往往会成为幼儿活动期间的讨论对象,而且还会引发群体讨论;二是主题墙饰要根据幼儿爱动的特点,为幼儿自我设计提供空间。

3.加强主题墙饰与幼儿互动,有利于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精神。幼儿园的主题墙饰不能简单地通过设计不同的动植物而成为幼儿口中议论的对象,因此,加强主题墙饰与幼儿互动要充分考虑如何让幼儿在主题墙饰中获得团结协作的道理。幼儿老师可以设计不同的主题墙饰,将主题墙饰的装饰作为一项集体活动进行,并通过不同部分的合理分工,帮助幼儿从小树立团结协作的精神。

4.加强主题墙饰与幼儿互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人文素质。加强主题墙饰与幼儿互动,其实就是想方设法让幼儿参与到主题墙饰的设计当中。一是幼儿教师在对主题墙饰的设计内容进行设计,可以有意识地加入人文素养,比如将古代精卫填海的故事、孝子暖席的故事等多种蕴含古代人文关怀思想的内容作为墙饰的主旨内容进行设计,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树立起尊重父母,艰苦耐劳的品格;二是对墙饰设计过程的设计。幼儿老师可以有意地让幼儿父母参与到墙饰设计当中,通过幼儿、老师、家长三方互动,共同营造三方和谐关系。

三、实现主题墙饰与幼儿互动的有效方式

1.实现主题墙饰与幼儿互动,就要初步做好规划。一是幼儿老师要充分与幼儿做好沟通工作,做好每一期的主题墙饰的主题选定工作,并让幼儿根据选择好的主题进行想象和设计;二是要针对设计墙饰主题的特点和方向,对幼儿选材进行方向性的指导。

2.实现主题墙饰与幼儿互动,就要充分信任幼儿。要想真正实现主题墙饰与幼儿互动,就要充分信任幼儿。选定主题墙饰的设计主题后,就要敢于放手,让幼儿自己实现墙饰的内容设计和材料的收集工作:一是幼儿老师要充分与家长沟通好,给幼儿自我收集资料提供良好的条件;二是幼儿教师要积极对幼儿进行鼓励,并要及时跟进幼儿设计主题墙饰的工作,及时对设计过程中幼儿遇到的问题进行启发式引导,对设计中幼儿出现的懒惰、畏难情绪,要通过语言奖励和物质奖励两方面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三是作为幼儿老师还是孩子家长都必须先鼓励孩子,不对幼儿苛责,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释放幼儿潜力。

巧用墙饰搭建家园共育平台 篇9

我们一直非常重视做好家长工作,因为这是教师充分展示自我风采的大好时机。作为一名幼儿园教育,实现家园共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家长开放日、节日的文艺演出、家长会、家长委员会,还有接送孩子时与家长的简单交谈等等,都能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但是这些活动时间有限,不能让教师和家长充分地交流。那么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墙饰,让墙壁把教师的心声告诉家长,让墙壁把家长的心愿告诉教师,那岂不是锦上添花的事!

我班的家园共育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用环境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让家长了解教师的工作,了解幼儿在园的具体情况

以前的家长把幼儿放在幼儿园,有一百二十个不放心,因为他们不知道幼儿在园一天的情况,尤其是小班的幼儿,吃饭吃得如何,喝水多不多,午觉睡得好不好等等,而大班家长则更关心幼儿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有没有积极地参与活动等等。为了让家长能够踏踏实实工作,放心得把幼儿交给我们,我们为家长提供了幼儿在园的全面资料,包括幼儿的一日活动,活动中谁的表现最突出,谁又帮教师干活了,谁又做了好事等,我们还将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制成表格公布于家长,吃饭的多少,喝水的次数,大小便情况等,让家长一目了然。从此,家长在接送幼儿的时候,看我们的活动清单,成了我班家长的必修课。

在面向全体家长的同时,我们还关注每一个幼儿的个体发展。对此,我们巧妙地运用了“悄悄说”这个小栏目,每过两三天,我们就会对幼儿写一两句鼓励的话,放在写有他们名字的小布袋里,这些话只有教师、幼儿和家长知道,所以,称之为“悄悄说”。同时,这个“悄悄说”还让家长说出了一些不愿意和教师面对面说出的话题,避免了尴尬。

二、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活动,让家长成为教师的合作伙伴

作为一名教师,在面对众多家长期盼的眼神的时候,你是否愿意只让他们做参观者,而放弃积极参与的机会呢?2003年上半年,“非典”肆虐,在全国上下共防“非典”的日子里,为了保证幼儿园的小朋友不受“非典”病毒的侵害,幼儿园和家长共同负起了首要责任。为了向家长、孩子介绍最科学的防非知识,我们发动家长多方面搜集资料。俗话说得好“人多力量大”,短短的几天工夫,我们就收集了大量的资料,我们将这些材料整理后,公布在防非专栏里,供家长相互交流。

在我班的家园联系栏里,有各式各样的内容,但是我们总觉得比较单调,趋于形式。为了让我们的墙饰活起来,我们开办了“我家宝宝”的征文活动,活动开始后,我们被家长的积极性打动了,家长们纷纷投来稿件,有“育儿经”“家庭趣事”等,我们的“家”一下子活了,就像一个张嘴会说话的小娃娃一样,变得更加活泼可爱了。

三、运用墙饰的宣传作用,提高家长的素质,促进发展

家长的素质各有差异,有的家长文化水平相对较高,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比较先进,而有的家长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不能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為了让家长能够在幼儿园这块幼教天地里了解到更多、更好、更先进的幼教学识,我们从网络、书籍等多方面入手,收集种种有价值的材料,每周都有新内容。另外,我们还根据家长的需要,有重点地搜集解决他们的各种难题。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我们的家长在不断提高,不断发展。

我们家园共育中的“家园联系栏”是反映保教工作情况的一扇窗户,更是教育交流的一块园地。我们的“家园联系栏”在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完善。

上一篇:世界因我而不同下一篇:基层民政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