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研究

2024-09-25

投资研究(精选12篇)

投资研究 篇1

一、投资者心理

在金融市场中不论投资者是个人还是机构, 在进行投资时都试图以理性的方式进行。但是作为普通人, 由于其专业知识匮乏, 在进行投资时不能进行完善的风险预测, 所以投资决策都属于非理性的。并且在决策的过程中容易受到认知过程、情绪、动机等因素的影响。随着研究的深入, 不仅普通人在进行投资时容易受到因素影响, 一些投资机构, 即使具备专业的知识和平台, 在投资的过程中也不够理性。而导致股价和投资者行为异常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认知的偏差, 另一方面则是投资者心理情绪的变化。所谓认知偏差是指, 一些具有良好教育的投资者, 拥有相关金融知识, 但是面对财经信息时却做出错误判断。 (1986) B lack在论文中指出, 认知偏差的产生主要是因为, 投资者在进行决策时, 总是被永久性的噪音包围, 而噪音的存在影响着投资者做出理性的投资;另一方面受到记忆、情绪等因素的影响, 在投资者对信息进行处理时容易导致认知的偏差。 (1999) K aufm an认为心理情绪化会影响投资者投资行为, 并且这种市场情绪化, 容易产生传染, 导致更多的投资者受到影响。其次, 由于心态的变化, 也会影响投资者对信息进行正确的处理。由于心态过于乐观, 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容易过度自信, 导致对信息的处理行为比较少, 而我国证券投资者往往过于自信, 股价一旦上升, 就容易产生冲动的购买, 并且不会过多的思考。

二、投资者行为分析

(一) 自信过度

对于我国证券投资者而言, 普遍存在着过度的乐观情绪。而股民的投资行为往往来自于这种膨胀的自信心, 对公司未来收益并没有进行准确的分析和预测。特别是在股价上升时, 这种行为表现更加明显。特别是在2014年11月以来, 中国股市的突然爆发式的增长, 导致投资者的自信心过度膨胀, 乐观心理增加, 在进行投资时, 股民对企业的盈利情况都保持着高度的乐观态度, 导致全民炒股现象的发生, 更有甚者将自己全部的积蓄投入的证券上, 也正是这种行为, 导致一些庄家在操控股市时更加便利, 并从中牟取暴利。市场投资变得紊乱, 投资者的盲目投资, 不仅让证券市场变得波动性大, 而且很多股民也发现这种股价最终也如同泡沫市场, 很快就进入了急速倒退的情况。

(二) 赌博心理

对于一些股民而言, 存在着赌博性质, 认为证券投资可以让其一夜暴富。对于证券市场而言, 赌博和投机性其实是相互联系的, 其实从某种层次分析赌博, 其占据着很大的投机特性。而股市具有投机性, 在股民进行投资行为时, 受到投机性的引诱, 引发了严重的“赌徒式”投资行为, 这类股民在进行投资时, 往往带有赌博性质, 所以在进行证券投资时, 就不会全方面的分析证券市场, 而这种投资也导致证券时的投机性更多。从我国证券市场现状而言, 我国股民在进行投资时, 换手率极高, 特别是散户投资者在进行投资行为时多为短线投资。而这种方式的投资, 主要是为了可以快速致富。另外, 我国证券投资者存在着暴富心态, 这也是很多证券投资者具有的心态。我国股民进入股市的只要目的就是为了致富, 同时由于一些错误的公众信息, 产生了错误的影响。所以, 在进行投资行为时, 并不在意股市的变化, 只注重其投资可以得到多少利益, 更不会在意股价的高低。这种心理也加剧了证券市场投资的投机性增加。

(三) 从众心理

我国证券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 主要的行为还具有从众心理。一方面是由于投资者自身的投资行为不够坚定, 导致经常听取别人的意见进行投资;另一方面我国证券投资者自身的知识也不够完善, 在进行投资行为经常出现迷茫的状态, 并不能根据市场情况进行准确的分析。在进行决策时经常跟风或者随大流, 没有属于自己的投资理念, 对于自己所投资的股票更不会坚持。所以在进行投资时, 投资者经常对其他人进行模仿, 因此导致证券市场在某些阶段经常出现股票买卖相似的现象。由于投资者之间的模仿行为, 导致证券市场的稳定性受到影响, 同时这种投资模式也会影响金融危机的发生。我国证券研究学者在对市场进行和发现投资者不仅存在着羊群效应, 在和美国相比较后发现, 这种现象严重高于美国。

根据中登公司统计年报可以发现, 2007年我国新增A股账户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 在2007年9月18日突破了1亿的大关, 而一个月后牛市见顶。股价的攀升导致从众股民人数急剧增加, 而这些股民往往是没有投资知识, 此时进入市场更多是受到羊群效应的影响。

(四) 政策心理

对于我国股市而言, 股民存在着复杂心理。及时我国已经加快了对证券市场的改革, 但是目前证券的主要监督者还是政府, 其投资环境还受到多方面的限制。所以股民认为我国证券市场为“政策市”;但是另一方面, 当证券市场出现重大波动时, 股民又希望政府可以及时的提出政策, 稳定证券环境。这种复杂的投资心理和行为, 都说明我国证券市场在发展的过程中, 股民过分依赖政府政策。因此股民的投资行为和政策也有着很大的关系, 政府政策一旦有利于股价上升, 导致股民自信心上升, 盲目入市的股民增加, 证券市场活跃度上升, 交易频率自然增加;而一旦出台的政策并不有利于股价, 证券市场的交易频率也会过快的降低。

三、投资行为策略分析

(一) 逆向投资

所谓逆向投资是指对于一些表现糟糕的股票进行购买, 同时将一些长期增长的股票卖出。这是由于股票市场的反应一般不是过度就是不足。在反应过度时对其进行修正, 可以使过去一些投资收益比较差的股民, 在将来的表现可以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保证投资者可以获得超预期的回报。这一策略的最初投资者是戴维德尔曼, 因此他也没人们称为逆向投资之父。在金融行为理论中, 认为投资者对投资行为进行决策时, 往往只注重上市公司近期的表现, 所以对于短期持续增长的行为, 容易反应过度;而对一些近期表现差的公司, 在进行评估时对其期望值过度, 导致为股票的套利提供了机会。所以在实施逆向投资时, 需要对上市公司的各个指标进行评估, 并严格按照投资策略进行选择, 不能单一的选择股票下跌会持续下跌时就选择购买, 而是要保证该股票是由于股民反应过度而导致其价格偏离的实际价格。同时, 投资者需要有一定的恒心, 保证持有股票的时间。

(二) 惯性投资

逆向投资是基于股民反应过度而提出的投资策略, 那么, 惯性投资则是针对反应不足。股票价格在持续上涨时, 需要经历一段时间, 所以即使以很高的价格进行购买, 仍然可以获得一定的利润。在进行惯性投资时, 股民需要对大众的投资行为进行观察和研究。对于已经上市一段时间, 但大众投资者仍然保持迟疑的股票, 可以及时购买, 顺应股票市场。由于投资者的个性、投资者的类型都有所不同, 所以惯性投资的时间也会有所差异。但是股民在进行投资时, 要注意并不是说股票价格高就需要买入, 还要对于一些被投机行为而导致价格虚高的股票, 这类股票显然是不合适投资的;而对于一些股票上涨的原因是因为其股价情况有所改善的股票, 因此在进行惯性投资时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和技巧。此外, 投资者需要注意惯性投资策略是一种短期的投资, 所以更适合一些有投资经验的人。

四、总结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多为中小投资, 所以其投资行为会直接影响整个证券市场的发展。因此对投资者投资行为进行研究, 可以更有利于对证券市场进行改善, 同时提高投资者在投资行为中的理性化。本文在进行研究阐述时, 出来对投资行为进行了仔细的分析, 同时为了改善这种不理性化也提出了相对应的对策, 为投资者提供一定的方法, 帮助其在进行投资行为中可以更理性, 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投资损失。

参考文献

[1]徐茂卫.我国证券投资者投资行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05.

[2]李若洋.我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分析[D].天津商业大学, 2014.

[3]吴丽.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我国证券投资行为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4.

[4]何昊.中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投资行为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 2009.

[5]胡梅芹.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之我国个体投资者投资行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 2007.

[6]鞠复生.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投资行为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7]栗克彩.我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价值投资行为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6.

[8]石颖.中国机构投资者证券投资行为研究[D].山东大学, 2007.

投资研究 篇2

目前,世界上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主要有四种:

(一)首次公开上市退出(IPO)首次公开上市退出是指通过风险企业挂牌上市使风险资本退出。首次公开上市可以分为主板上市和二板上市。采用首次公开上市这种退出方式,对于风险企业而言,不仅可以保持风险企业的独立性,而且还可以获得在证券市场上持续融资的渠道。而对于风险资本家来说,则可以获得非常高的投资回报。根据美国的调查资料显示,有三分之一的风险企业选择通过股票公开上市退出,最高投资回报率达700%左右。因此,首次公开上市退出被认为是最佳的退出方式。但是首次公开上市退出方式受到资本市场成熟度的限制比较大,我国目前大多数风险投资中中小企业就不符合我国公司上市的相关要求。

(二)并购退出并购退出是指通过其他企业兼并或收购风险企业从而使风险资本退出。由于股票上市及股票升值需要一定的时间,或者风险企业难以达到首次公开上市的标准,许多风险资本家就会采用股权转让的方式退出投资。虽然并购的收益不及首次公开上市,但是风险资金能够很快从所投资的风险企业中退出,进入下一轮投资。因此并购也是风险资本退出的重要方式。特别是近年来与国际新一轮兼并高潮相对应,采用并购方式退出的风险资本正在逐年增加。从事风险企业并购的主体有两大类:一类是一般的公司,另一类是其他风险投资公司。

(三)回购退出回购退出是指通过风险企业家或风险企业的管理层购回风险资本家手中的股份,使风险资本退出。就其实质来说,回购退出方式也属于并购的一种,只不过收购的行为人是风险企业的内部人员。回购的最大优点是风险企业被完整的保存下来了,风险企业家可以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和决策权,因此回购对风险企业更为有利。

(四)清算退出清算退出是针对投资失败项目的一种退出方式。风险投资是一种风险很高的投资行为,失败率相当高。据统计,美国由风险投资支持的风险企业大约有20%~30%完全失败,60%左右受到挫折,只有5%~10%的风险企业可以获得成功。对于风险资本家来说,一旦所投资的风险企业经营失败,就不得不采用此种方式退出。尽管采用清算退出损失是不可避免的(一般只能收回原投资的64%),但是毕竟还能收回一部分投资,以用于下一个投资循环。因此,清算退出虽然是迫不得已,但却是避免深陷泥潭的最佳选择。清算有三种方式:解散清算、自然清算和破产清算。

二、影响我国风险投资推出机制的因素分析影响我国风险投资推出机制的因素具体有以下几种:

(一)金融体系金融体系可以分为两大类:以证券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和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例如美国就是典型的以证券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的国家。人们普遍认为美国的风险投资之所以在全球最成功、最发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美国有着成熟完善的证券市场,特别是有二板市场――NASDAQ市场,为风险投资的退出创造了条件。在证券市场上,风险企业家通过首次公开上市可以重新从风险资本家手中获得公司控制权,从而对风险企业家形成激励;同时,风险资本家通过首次公开上市既可以实现收益,也可以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和声誉。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还不适合风险投资的进一步发展,必须结合国内实际与国外经验,建立符合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金融体系,才能有效促进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1][2]

(二)风险企业的未来收益现值一般来说,只有当风险企业的未来收益现值超过该退出方式的成本时,采用这种方式退出才是可行的。即如果风险资本家倾向于用首次公开上市方式退出,则风险企业的未来收益现值必须超过证券市场的代理成本才可行,否则只能采用其他退出方式。

(三)风险企业的控制权采用首次公开上市退出,将使风险资本家所拥有的股份稀释控制权削弱,相应的风险企业家就获得了更多的控制权;而并购、购等退出方式则不利于风险企业家实行对企业的控制权,容易引起风险企业家与风险资本家之间的利益冲突。

(四)新的股权购买者解决信息不对称的`能力风险投资退出时,内部投资者(股权出售者)与外部投资者(新的风险资本股权购买者)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信息不对称,表现为内部投资者拥有风险企业比较真实的信息,而新的股权购买者对风险企业信息的获取则依赖于风险企业的信息披露。因此新的股权买者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能力将影响风险资本家退出方式的选择。对于股权出售者来说,总是愿意选择股权购买者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较困难的退出方式。

(五)经济景气程度风险资本家会随着经济景气程度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退出方式,当经济处于繁荣时期,市场上资金充裕,投资者信心增强,风险资本家选择首次公开上市退出方式的比例增大,成功率也高;而处于不景气状况时,风险资本家选择其他方式退出的比例增大,首次公开上市退出方式的比例则下降。

三、如何健全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是通过产权交易来实现的。

从国外风险投资的运营机制和发展过程的经验教训分析来看,发达的产权交易市场是风险投资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通过产权交易,风险投资资本才能形成正常的资本增值和循环发展。目前,我国首先应该建立可行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重要步骤是建立产权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形式有分散的个别交易和市场集中交易两种形式。分散的个别交易常见于大企业对新创企业的收购及新创企业经营失败破产清算等。市场集中制交易是建立第二板块证券交易市场,将达不到主板市场上市指标要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集中在此进行交易。也可在有条件的地方试行“产权证券化”或“金融证券化”,推进产权交易由实物的产权交易形式向证券化产权交易形式转化,以促进交易效率提高。一般来说,风险企业发展越成功,风险资本的退出方式就越多,退出过程就越迅速,退出时的增值程度就越高。成功的风险企业往往大多通过IPO等增值程度较高的方式实现风险资本的退出,不太成功的风险企业则比较多地借助于回购等增值程度较低的方式来实现风险资本的退出。在证券市场尚未发展到一定阶段,风险投资的退出,选择收购兼并似乎更符合实际。我国的资本市场主要以银行为主,证券市场的发展只有十几年的历史,市场行为尚不成熟。鉴于此,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从长期目标来看,应建立真正意义上二板市场,实现IPO退出,近期应完善证券市场,建立兼并与收购、买壳或借壳上市、海外上市、公司清理等多种退出机制。

参考文献:

[1]张春英,杨江清.风险资本退出方式比较[M].经济与管理研究,20xx,(2).

[2]吴文建.风险投资退出研究综述[J].重庆社会科学,20xx,(6).

[3]张军,徐小钦.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路径选择研究[J].科学经济社会,20xx,(3).

[4]高朕.风险投资退出方式比较及我国的现实退出策略[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xx,(2).

[5]何小锋,黄肯.投资银行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

[6]冉云.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建议[N].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1).[1][2]

【摘要】文章分析了现在比较成熟的风险投资退出方式和影响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多种因素,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应该如何健全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对我国的风险投资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投资研究 篇3

新加坡总体而言,由于政府积极推行吸引外资和发展国际服务业的政策,新加坡成为东南亚地区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根据新加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表现来看,其排名为世界第9位,在东南亚地区位列第一。就法律政策而言,新加坡是个高度法治的国家,法律制度属于英国习惯法体系,但也受到其他国家法律的影响。投资领域的国际条约方面,自从09年中国与新加坡成立中-新自贸区以来,双边经贸大步发展,中新双边生效条约中对投资方面影响最大的是于2009年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政府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投资协议》。

阿根廷与新加坡同为在市场准入方面限制少,政府主张吸引外資发展本国经济的政策,但是在实际效果方面则有云泥之别,本文就两国在微观方面的政策差异来解读其中原因。

关键词 中国投资者 跨境投资 市场准入风险

一、阿根廷市场准入方面微观考量因素

阿根廷在可投资范围方面,总体而言,准入风险低,投资范围广且投资环境宽松。除军事领域外,外国投资者可在各个领域进行投资,甚至在石油、媒体、交通等一些敏感行业也允许外资进入,风险较低。具体而言,(1)阿根廷鼓励外国投资,可投资范围较宽,目前阿根廷对外国投资实际上已无限制,除通讯媒体(包括无线广播和互联网接入等,外商持股比例上限为30%)、军事领域和军事要地外,外国投资者可在各个领域进行投资活动,甚至也可以进入一些敏感部门,如投资通讯、石油、电力、天然气、运输等国民经济的主要领域和基础设施建设。(2)在银行和保险方面,根据特殊规定需要申请许可,外国和本国投资者机会均等。(3)土地方面:根据阿根廷法律,外资企业可在市场上自主购买自身发展所需的土地,企业享受所购土地的终身所有权。

政府审查方面,由于外资企业在阿根廷享受国民待遇,阿根廷政府对外资管理无专门机构,风险较低。具体而言,(1)外国投资无须办审批手续,外资无论数量大小,不管投入任何经济领域,都可随时抽出,而无须事先批准。上述原则适用于所有的外国资本。(2)外资进入阿根廷基本上无需审查,亦无对关键人员的限制,仅需阿根廷司法监察总局注册登记,并根据拟成立企业的具体地址在所属的联邦收入总局的分支机构备案。

投资方式方面,阿根廷政府方式多样,较为自由,风险较低。具体而言,(1)阿根廷允许外国投资者选择各种投资形式,可以采用公司、合伙、合资、独资、分支机构、特许经营、代理机构或许可协议等形式。(2)外国投资者可通过兼并、购买阿根廷法律承认的任何法人组织或与其合资等形式自由进入市场。

国家安全审查方面,就找到的有限内容而言,阿根廷仅在极个别领域对国家安全的内容有所涉及,因此暂定此领域风险较低。具体而言,(1)政府以国民待遇鼓励外国投资,除军事领域和军事要地外,各国投资者可在经济的各个领域进行活动。就连一些敏感的部门如石油、交通、通讯等也允许外国投资。(2)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外商在阿根廷 部分区域投资要受一定的限制,如外商在上述区域购买不动产,须向国家安全区域委员会申请。

二、新加坡市场准入方面微观考量因素

新加坡在可投资范围方面,总体看来,限制较少,外资进入政策较为宽松,准入风险低。主要表现在:(1)除对国家安全构成影响的敏感性行业外,并无过多限制。(2)行业引导指向性较为明显,对鼓励行业优惠政策多,对投资者的权利限制少。新加坡政府列出了鼓励清单:电子、石化、生命科学、工程、物流等9个行业的鼓励清单,对该行业有对应的优惠政策。(3)新加坡与中国自09年成立中-新自贸区以来,进一步拓宽了市场准入的范围。

准入审批程序方面,总体看来,审批较为宽松,审批流程相对简单,风险较低。具体而言:(1)适用例外审查原则,对外资的进入不实行统一的审查,除少数散见于单行法规的例外,对设立外资企业没有特别的手续。(2)审批机关较为集中,各机关权责分明。新加坡只有一个登记注册机关-注册会计及公司管理局(ACRA),大多数投资者只需取得ACRA的注册证书即可营业,但是某些行业必须另外取得有关政府机关的批准与执照方可营业。(3)无司法审查,且不对外国投资做专门审批。新加坡内外资均通过ACRA进行注册登记,适用统一标准。(4)审批流程清晰,各阶段时限较为明确,无延长期。在新加坡成立公司进行投资,仅需注册登记即可,特殊行业需要报备,取得主管政府机关的许可。注册登记的法定工作日为14天,无延长期。

国家安全审查方面,总体看来,安全审查触发条件较高,法律规定较为模糊。审查除与国防有关的某些行业和某些特殊行业外,基本上给予外资国民待遇。

三、总结

阿根廷在市场准入方面总体而言限制较小,同时宪法保障外国投资者的国民待遇,并且外国企业无需办理市场准入等法律规定,一定程度上便利外国投资者,是吸引外国投资的重要因素,但同时阿根廷法律稳定性不足,并且在反垄断方面新旧反垄断机构交替过程中表现出一定模糊性和管理混乱问题;近年来阿根廷面临许多与投资者的仲裁纠纷,背负巨额赔偿,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阿根廷对外资的吸引力。相比新加坡,法制健全、行政高效。可投资范围方面限制少、中国与新加坡之间的双边投资协定中也保障中国投资者享有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同时中国与新加坡同为东盟自贸区成员国,未来的准入方面限制将会更少。

参考文献:

[1]各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排名http://chartsbin.com/view/222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政府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投资协议.

[3]Worldwide merger notification requirements –Argentina ,Singapore.

[4]新加坡在中国—东盟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中的具体承诺减让表.

[5]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阿根廷共和国政府关于促进和相互保护投资协定.

[6]商务部.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阿根廷、新加坡.

政府投资带动民间投资的问题研究 篇4

关键词:政府投资,民间投资,挤出,挤入

一、问题的提出

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 我国政府迅速出台一揽子应对危机促进发展的计划。自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 有效实施两年内中央新增投资1.18万亿元带动总额4万亿投资的计划, 我国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实现总体回升向好。在经济企稳回升的过程中, 政府投资在拉动投资和稳定经济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 政府投资的效用并没有被最大化, 主要原因便是民间投资未积极跟进。例如, 一些地方已经出现后续项目储备不足的情况, 一旦中央新增投资计划用完, 而民间投资仍无起色的话, 中央继续实施宏观调控手段的空间将会变得很小。可见, 仅仅依靠政府投资和信贷增长等刺激性政策来推动经济发展是远远不够的, 应当重视带动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机制。2010年是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的关键之年, 在保持政府投资力度的同时, 需要更加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带动民间投资的增长, 形成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生机制,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的比较

政府投资是由政府决策并由国有资金进行投资的行为或由代表政府的国有企业进行的投资活动, 包括政府财政投资、政府部门投资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投资。民间投资通常是指由集体、私人进行的投资活动, 包括个人、家庭、金融机构、非国有企事业单位或组织的资本投入。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在投资主体、投资动机、投资对象、投资作用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

(一) 政府投资的特点

政府投资的主体是政府, 产权属于国家, 形成国有资产, 构成国有经济。在投资动机方面, 政府投资其目的是为了发挥政府的职能,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实现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而实施的投入。在投资对象方面, 政府投资主要投向基础设施、社会公益事业等领域。政府投资往往投资大、风险大, 这是由政府在国家公共利益中承担责任的性质所决定的。对于超大型的基础建设项目而言, 如果没有政府资金的支持, 任何其他投资都不可能承受如此巨大的投资和风险。这些项目一旦落实就将形成巨大的生产力, 并带动与该生产力相关的诸多产业、诸多部门, 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所以客观上要求这些项目和领域必须通过政府投资来完成。政府投资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经济全局的宏观调控, 补充市场不经济造成的投资空缺, 以及发展基础产业、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等方面。

(二) 民间投资的特点

民间投资的主体是个人, 产权属于集体或个人, 构成民营经济。在投资动机方面, 民间投资以获取收益为主要目的。在投资对象方面, 民间投资主要投向于非垄断行业等商业领域。首先, 民间投资具有周期波动性的特点, 当经济处于扩张期时, 民间投资也随之扩张, 经济处于收缩期时, 民间投资也随之收缩, 波动趋势与国民经济波动趋势基本一致。其次, 它存在着地区差异, 从地区分布来看, 发达地区的民间投资远超出欠发达地区, 如我国中西部地区民间投资与东部地区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最后, 它存在着行业差异, 民间投资比重较大的行业主要是制造业、房地产业等, 多集中于投资少、见效快的一般性竞争行业。民间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吸纳大量劳动力并缓解就业压力、加快城市建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 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 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的地位

首先, 政府投资是民间投资的基础和主导。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往往由政府投资完成, 有了这些必要条件之后, 民间资本才会随之进来。其次, 民间投资是政府投资的补充和延伸。整个社会的投资不可能仅靠政府投资来完成, 民间投资是必要的补充。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 政府投资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 但从整个大趋势上来看, 政府投资正在逐步退出, 民间投资的作用则越来越大。

三、挤出和挤入: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影响

关于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影响, 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 即“挤入效应” (crowding-in effects) 和“挤出效应” (crowding-out effects) 。挤入效应观点认为, 通过扩大政府投资能够增加民间投资;挤出效应观点则认为, 政府投资会抑制民间投资。

对于挤出效应的一般解释是, 因政府投资而产生的大量资金需求会导致社会的资金供给紧张, 进而引起利率上升, 即投资成本上升, 从而抑制了民间投资。可以看出, 用这种机制解释挤出效应需要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利率是市场化的, 即利率能够反映出资金市场上的供求关系;二是利率必须为实际利率, 因为实际利率才是进行投资决策时参考的重要依据。对于我国而言, 虽然改革开放后政府加快了利率市场化的步伐, 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但利率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管制。因此, 用以上机制来解释我国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挤出效应的适用性不强。对挤出效应的另一种解释是, 政府通过发行国债或增加税收来弥补财政赤字, 进而扩大政府支出规模, 将导致政府在资金上和民间进行竞争。如果资金供给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 政府投资所引发的大规模资金需求必然导致社会闲散资金减少, 从而产生了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

对于挤入效应的一般解释是, 通过加大政府投资能够增加国民收入, 改善投资环境, 进而带动民间投资的增长。我国近年来的积极财政政策, 也是期望通过扩大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带动民间投资。究竟是“挤出”还是“挤入”, 在这一争议上, 国外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都未能达成一致。在国内方面, 大多数研究均支持了挤入效应观点, 只有少数实证研究给出了挤出效应的经验证据。

四、我国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的发展

长期以来, 我国实行政府为主体的投融资制度。这种制度是当时的经济环境决定的, 曾经促进了我国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在经济建设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 这一制度也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难以消除的消极影响。政府投资往往会涉及到产权问题, 造成产权不清晰, 产生代理成本, 造成国有资产的经济效益差。虽然近年来政府为明晰产权作了大量工作, 但不可否认的是, 大多数国有企业仍然存在着这一问题。政府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挤出了民间投资, 如在可投资的领域上, 政府投资往往占据了垄断行业, 民间投资一般只能涉足非垄断行业, 政府挤占了民间的投资空间;政府通过增加税收扩大投资, 税负的增加会减低民间投资的热情;政府投资若过多不利于民间财富的迅速积累。

近年来, 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措施, 民间投资的规模正不断扩大, 所呈现的趋势是, 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的比例显著降低, 而民间投资所占的比例在明显上升。以2009年为例, 民间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已经达到50%以上, 占了半壁江山。可见, 民间投资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民间投资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困难和障碍:一是行业准入方面有不少障碍, 特别是在一些传统垄断行业和领域, 几乎被政府投资占领, 民间投资很难进入;二是融资难这一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 出于防范风险的原因, 信贷资金更多地投向大项目和大企业,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加突出;三是民间投资的能力和质量有待提高, 民营企业的投资转型升级步伐相对较慢, 企业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民间投资的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待整体提升;四是民间投资的政策环境需要不断改善, 服务及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五、政府投资带动民间投资的对策探析

针对当前我国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的发展现状, 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充分发挥杠杆作用, 有效利用政府投资带动民间投资的快速增长。

(一) 转变政府投资职能

政府的职能主要是为经济和社会活动提供健全、高效的服务。在投资领域, 应当由商业资本来主导, 用市场机制来完成资源的合理配置。政府投资的目的只是合理的引导, 以及为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或者特殊需要, 在特定领域进行投资, 例如在公共设施、基础建设等领域进行投资。在欠发达地区, 或对于幼稚产业, 往往需要政府资金的先行注入来改善投资环境, 为公众投资者树立信心, 这一时期, 商业资本通常不愿或无力涉足, 只能由政府的资金供给为落后地区及产业提供支持。但当政府资金已经达到了预期的政策目标的时候, 应适时地退出, 让商业资本进入, 而不是一味地进行政府投入。这样, 政府资金得到了高效的利用, 民间资本也得到了发展, 实现政府投资职能向社会服务职能的转变。

(二) 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渠道

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社会事业、金融服务、商贸流通、国防科技工业等领域。这些领域目前几乎都由国有资本控制, 为了提高经济效率, 应当合理地完成“国退民进”。相关政策已经出台,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 政府应放宽限制, 积极为民间资本进入这些领域创造条件。此外, 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重组联合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联合重组方式做大做强。

(三) 解决民间部门融资难的问题

金融危机使得市场环境恶化, 民间投资主体对盈利的预期下降, 引致民间投资减少。在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的是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中大部分是民营企业, 而民营企业又是民间投资的重要提供者。因此, 为了推动民间投资, 要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应当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 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 鼓励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业务创新, 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四) 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投资环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条件。硬件指的是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建设, 软件指的是制度环境。加强硬件条件就要求要把更多的政府投资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软件条件需要从提高行政及办事效率, 健全领导体制、明确责任分工, 制定吸引民间投资的优惠政策等多方面入手。

参考文献

[1]、吴洪鹏, 刘璐.挤出还是挤入:公共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影响[J].世界经济, 2007 (2) .

[2]、刘溶沧, 马拴友.赤字、国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兼评积极财政政策是否有挤出效应[J].经济研究, 2001 (2) .

矿山企业安全投资优化研究 篇5

矿山企业安全投资优化研究

文章总结了现有的安全投资理论,指出其只从安全局部考虑,忽略矿山企业整体效益的片面性.利用机会成本分析法,阐明企业在其效益最大化下,如何进行正确的安全投资.最后文章利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建立了矿山安全投资优化模型,并进行了推导与应用.本文为矿山企业进行合理有效的.安全投资指明了方向,极大地促进矿山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

作 者:陈治强 张科 CHEN Zhiqiang ZHANG Ke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长沙,410083刊 名: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ISTIC英文刊名:WORLD SCI-TECH R & D年,卷(期):31(3)分类号:X915.4关键词:矿山 安全投资 企业效益最大化 机会成本

投资研究 篇6

[摘要]国际投资蓬勃发展,各国有关国际投资的准入政策也朝着更自由的趋势发展。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资本输入国,既要抓住这个发展的良机,又要在国际投资准入自由化和国家经济安全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本文就在分析我国国际投资准入自由化发展的基础上从政策调整的角度出发,给出一些建议,以期趋利避害,良性发展。

[关键词]国际投资;自由化;国家政策;市场准入

[DOI] 10.13939/j.cnki.zgsc.2015.08.13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众多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崛起,国际投资蓬勃发展,各国针对国际投资的准入政策也朝着更自由,更宽容的趋势发展。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然不会例外。

1 我国国际投资准入自由化的发展

国际投资准入自由化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至今,主要表现在:(1)“投资”含义的扩大化;(2)国际投资中禁止业绩要求范围扩大;(3)国际投资准入范围扩大化三个方面。三者之中,国际投资准入范围扩大是最重要的表现。

表1是1997年以来我国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统计表。通过分析比较表1后,可以发现:(1)目录中所列的产业总数越来越多,从1997年328项产业到2011年的473项,增长率达到了44.2%;(2)目录中鼓励外商投资的产业也逐年增长,从1997年186项到2011年的354项,增长率高达90.3%;(3)目录中限制外商投资的产业则逐年减少,从1997年111项到2011年的80项,下降率达到27.9%。这些数据都体现了我国对外资的准入政策也朝着更加自由化的趋势发展。

2 国际投资准入自由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对国际投资的吸引力非同一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丰富的外资实现了经济腾飞;但在新时代新阶段下,投资准入自由化的发展对我国经济而言又是一把双刃剑。

2.1 投资准入自由化发展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第一,促进资本流入,促进经济增长。随着投资准入自由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国际投资大量进入我国,弥补了我国经济建设的资金缺口,直接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第二,推进产业升级,改善就业状况。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商投资的重点转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正符合我国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求。同时,外资企业也为中国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此外,跨国公司对员工技能和综合素质培训的重视大大提升了我国劳动者的综合素养。

第三,促进技术创新,提高管理水平。掌握高精尖技术跨国公司的进入能够增强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同时,国内企业可以学习跨国企业的先进企业管理经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2.2 投资准入自由化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消极影响

第一,冲击民族企业,威胁经济安全。跨国企业竞争优势明显,进入国内市场后会对国内企业形成巨大的冲击。同时,投资准入自由化的发展会方便国际游资进入东道国国内,在冲击经济的同时加速金融危机的传播,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快速传播就是一个例子。

第二,国际投资不均,区域发展失衡。受我国对外开放政策所限,国际投资的地域分布十分不均。相较于中西部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吸引了绝大部分的外资。这种情况扩大了地区发展差距,造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失衡。

第三,国际产业转移,环境压力增大。随着国内环保标准的日益严格,作为外资源头的发达国家逐渐将本国高污染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因此,我国在引进优质外资的同时也引进了一些高污染产业,这些产业的进入会严重破坏我国的生态环境。

3 对我国有关国际投资准入政策改进的建议

正如上文所述,国际投资准入自由化的发展对我国经济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但国际投资准入自由化已是大势所趋,作为最大投资输入国的我国自然无法独善其身,那么我们就必须在国际投资准入自由化和国家经济安全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而调整国内外资立法与政策与参与制定区域性和多边投资规则就是两个较好的方法。

3.1 调整国内外资立法与政策

第一,调节外资的税收优惠,平等对待内外资。税收优惠政策是各国招商引资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之初,适当的税收优惠措施为我国经济建设吸引了大量外资。而经过30多年的建设,我国经济水平大大提升,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这种情况下,给予外资大量的税收优惠已不合时宜,会对民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巨大威胁。因此,当前我国应在税收政策上对国内外投资者一视同仁,仅给予外资国民待遇。

第二,保护民族产业,对外资控制与开放相结合。虽说目前国际投资准入有着明显的自由化趋势,但即便是投资准入自由化程度最高的美国,在关乎国家经济命脉的行业也会对外资进入进行限制和禁止。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既要顺应国际投资准入自由化趋势,允许外资进入,又要严格控制外资进入的规模和程度,以保护国家的经济安全、保护民族产业发展。

第三,区分不同情形,放宽审批程序。现今,世界上各国对外资进入设置的程序有申报制、审批制和申报与审批并行制。投资准入自由化程度高的少数发达国家,如美国,实行申报制。我国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采取较为严格的审批制,然而审批制对外资进入又会构成一定障碍。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应借鉴外国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累积的先进经验,采取分别申报制和审批制:仅对超过一定数额标准的大型投资实行审批制,而对外国中、小型投资实行申报制。但对涉及重点行业、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项目,无论其规模大小,均应实行严格的审批制。

3.2 参与制定区域性和多边投资规则

发达国家制定了现行的国际经济贸易法律规范,而规则的制定者往往都是规则的受益者。面对这种情况,我国若想在国际投资准入自由化的浪潮下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就应当努力成为区域性和多边投资条约的推动者、制定者,将自身立场和利益关切反映到条约的条款中去。目前来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规则和WTO全球多边投资规则的制定工作就是我国拥有的两个将自身立场和利益反映到条约条款中的契机。

4 结 论

国际投资作为国际间资金流动的重要形式,是资金不充裕的发展中国家所必不可少的发展资源,然而过快的投资准入自由化进程会损害国家的经济安全。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资本输入国,要用好投资准入自由化发展这把双刃剑,趋利避害,以期能在国际投资准入自由化和国家经济安全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

参考文献:

[1]UNCTAD. Investment Policy Review of China: Progress and Reform Challenges[J].OECD Emerging Economies,2003.

[2]UNCTAD.World Investment Report[R].UNCTAD,2004.

[3]刘丰.论外资准入的自由化趋势[J].集团经济研究,2005(6).

[4]慕亚平.国际投资的法律制度[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

[5]余劲松.TRIMs协议研究[J].法学评论,2001(2).

[6]张汉林等.复兴之路:WTO与中国经济未来[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2.

黄金投资行情分析与投资策略研究 篇7

关键词:黄金,行情,投资策略

国际金价自2008年底最低700美元/盎司持续上涨, 在2011年8月达到历史最高值1920.3美元/盎司。之后经过短暂的震荡整理, 于2012年10开始下跌, 到2013年6月从最高1795.69美元/盎司下跌到最低1179美元/盎司, 并在之后维持在1215-1392美元/盎司之间波动。在此次下跌行情中, 金价的承压下行使得很多投资者蒙受了损失, 而部分投资者采取的激进补仓增持方法, 得到的结果则是持续的亏损与流动性被套牢。基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 一方面, 国内黄金投资市场仍不成熟, 交易品种、交易方式仍存在很大局限性;另一方面, 国内投资者对黄金投资存在一定误区, 在不了解黄金价格变动因素的情况下, 以非理性及跟随策略投资黄金。本文试图通过对黄金价格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 结合黄金价格走势分析, 以期通过细致分析厘清黄金价格变动与之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从而探索总结出更为合理的投资策略。

1 黄金价格影响因素

1.1 供给因素

在自由市场条件下, 一种商品的价格是市场上供求双方相互作用的结果。当供求双方力量均等时就形成了该商品的市场价格。黄金也不例外, 黄金的价格主要取决于黄金市场上供给和需求的博弈, 以及对未来价格的预期。影响黄金价格的供给因素主要是金矿开采以及中央银行和IMF的抛售。由于黄金是不可再生资源, 开采量呈逐年递减的趋势。以世界最大的产金国南非为例, 根据南非官方统计局公布的数据, 2014年以来南非矿业生产量总体下跌为7.7%, 其中黄金产量与同期相比下跌了15%。黄金矿产量的减少理论上讲推动黄金价格的通体上升, 但由于受到产能及其他因素限制, 每年新产出黄金占黄金总供给的比例有限, 所以黄金产量对黄金价格的变动影响较弱。与此相比, 中央银行及IMF在国际市场上的抛售, 则更能影响黄金价格的变动。中央银行是黄金的最大持有者, 也是最有力的供给方。例如在20实际90年代, 英格兰银行曾一度宣布抛售其黄金储备的2/3。这一时期也是西方国家经济总体处于高速增长的时期, IMF也多次拍卖其黄金储备, 造成了这一时期国际金价的下跌。此外, 再生金也是影响黄金供给的一个重要因素。再生金即黄金重熔并重回流通渠道的黄金, 与矿产金相比, 再生金的供给更具有弹性。其供应量受金价波动影响, 而后又反作用与金价, 起到再平衡的作用。由于再生金的产量难以预期且具有较强的弹性, 所以往往被忽略。

1.2 需求因素

黄金的需求因素主要与黄金的用途有关, 包括黄金的工业需求, 金饰的消费需求, 投机性需求。首先, 黄金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在医学、航空以及精密仪器领域早已得到广泛应用。工业用金占黄金总需求的10%左右。特别是近年来兴起的消费电子产业, 使得黄金的需求在逐年增加。世界上主要的制造业大国是发展中国家, 其公布的工厂订单数、GDP增长率、经理人采购指数等指标反映了制造业的发展状况,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黄金的工业需求。其次, 黄金饰品的消费量一般占黄金需求的四分之三以上, 是黄金的最主要需求。主要黄金消费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直接影响着黄金的消费量, 从而影响总体的需求量。例如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和印度对黄金消费有着特殊的偏好。根据中国黄金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 2013年中国黄金消费量为1176.4吨, 一举超越印度成为世界第一大黄金消费国。而后中国黄金消费市场的饱和也使得黄金价格下挫。同时黄金的消费需求呈现着较强的季节性和周期性。每年的4-5月是印度黄金消费相对集中的月份, 而中国的黄金消费高峰则在9-10月。最后, 随着众多大型的黄金投资基金的上市, 吸引了上千亿的资金流入全球黄金市场。这些以投机操作为主的对冲基金公司的运作, 人为制造黄金需求假象的行为, 也是金价产生波动的主要原因。

1.3 美元指数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 美元虽不再直接与黄金挂钩, 但作为世界主要储藏货币以及重要的国际贸易支付手段, 美元依然是国际大宗商品的计价货币。美元在货币市场的表现直接影响着其计价商品价格的变化。反映美元在外汇市场汇率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美元指数, 用其衡量美元对国际主流货币的汇率变化。美元指数以100点作为强弱分界线。美元与黄金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性, 其强弱表现直接影响着黄金价格的变化。

1.4 国际政治与经济因素

“盛世的古董, 乱世的黄金”, 这句简单的俗语恰当的揭示了黄金价格与政治经济形势的相关性。政治因素包括:国际政治局势的动荡, 地缘政治冲突, 局部战争, 恐怖主义活动与反恐行动等;例如在1991年导致苏联解体的“8.19”事件当日, 国金金价曾在一个小时内每盎司上涨10美元;“9.11”时间当日, 国际金价每盎司上涨17美元, 涨幅高达6.22%。经济因素包括:各国经济发展趋势, 全球股市表现, 通货膨胀率变化以及各国经济政策等。以美国为例, 当公布的通货膨胀率、就业率及各种经济指数总体向好时, 美联储将适时推出加息政策, 必然缓解人们对未来经济衰退的担忧, 使资金从黄金市场抽离, 前往股市及债券市场;反之则使得金价上升。

1.5 石油价格

石油和黄金看似两个并不相关的商品, 却在价格变动上有着一种长期性非确定数字比例正相关关系。形成这样的正相关关系的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 石油和黄金都是以美元为标价, 同时美元也是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主要交易媒介和结算货币。美元本身的升值和贬值就会直接影响石油和黄金的价格。当美元升值时, 石油和黄金的价格就会降低, 反之这升高。第二, 石油价格较高往往会引发全球市场生产成本的升高, 从而加剧全球性的通货膨胀, 而货币当局的超额货币供给以及物价的上涨, 会使得投资者对黄金的需求上涨, 带动黄金价格的上涨。第三, 当石油价格上升, 世界主要石油输出国的收入会增加, 为了规避汇率风险以及分散投资, 石油输出国则会以石油出口输入换取黄金, 提高其在资产储备中的比例, 这也会使得黄金价格得以上涨。综上所述, 石油与黄金在确实存在正相关关系, 但对其理解不应该是绝对和教条的。在历史上也曾经多次出现这两种商品价格波动背离的现象。其中比较明显的一次出现在20世纪末, 由于国际经济总体发展良好, 使得黄金的收益率低于股票及债券的表现, 加之欧洲央行大幅售金, 打压了黄金价格。与此同时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对石油的需求, 使得国际油价得意上升。这段时间就出现石油价格与黄金价格的背离。

2 造成近年黄金价格下跌的原因

2.1 美国经济转暖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 美国经济一直承压下行, 增长缓慢。美联储推出量化宽松政策, 旨在为市场注入更多地流动性, 同时也使得市场对美元的信心大幅下降。在避险情绪的驱使下, 投资者大量购入黄金而放弃美元, 使得黄金价格逐步升高。2013年以来, 美国经济多个经济指标开始好转, 美国股市开始回升, 预示着美国经济开始回暖。特别在今年, 美联储公布了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新原则, 承诺提高联邦基金利率。这使得投资者的信心增长, 同时也带动了市场对流动性需求的增长, 投资者开始出售黄金变现美元等待更好的投资机会, 这无疑是造成黄金价格下跌的一个主要原因。

2.2 欧洲经济持续恶化以及地缘政治紧张

2009年以来, 起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在欧洲得到了延续和深化, 使得欧洲部分国家陷入主权债务危机。在欧债危机的初期, 危机仅出现在希腊、冰岛等在欧盟经济中占比较小的国家, 使得投资者对国债信心不足, 从而选择黄金作为避险工具, 助推了黄金价格的上涨。而随着欧债危机不断的发酵和蔓延, 欧盟主要国家如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等纷纷出现规模不等的债务危机, 这使得期待复苏的欧洲经济更加雪上加霜。而在2013年底爆发的乌克兰危机, 引发了欧洲与俄罗斯之间的博弈与相互制裁, 这无疑给欧洲经济又蒙上一层阴影, 使得投资者纷纷放弃黄金, 转而持有美元, 前往相对稳定的美国市场进行投机交易。

2.3 发展中国家经济进入调整期

经过之前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 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进入调整期。这既有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因素, 也受到欧美发达国家经济衰退的影响。自2013年下半年起, 大多数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开始减缓, 同时面临着就业岗位减少, 通货膨胀率上升以及对外贸易赤字等问题。以制造业和对外贸易为主的新兴市场国家, 高通胀使得制造业成本增加, 同时也是的国际贸易情况恶化。处在调整期的发展中国家, 不仅对黄金的工业需求降低, 同时也对黄金的成品消费也会出现萎缩。根据世界黄金协会的统计, 2014年金饰需求明显弱于2013年上半年水平, 亚洲和中东国家的需求都出现两位数的降幅。中国和印度的黄金消费水平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黄金价格持续下跌。

2.4 黄金ETF减持黄金

黄金ETF基金是一种在交易所上市交易, 以黄金为资产, 追踪现货现货黄金价格的金融衍生品。黄金ETF的持仓变化, 是影响黄金价格的又一重要因素。目前规模最大的黄金ETF当属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SPDR Gold Trust。该基金在2008年8月的持仓量为651吨, 而后不断增持黄金, 于2012年12月达到1351吨, 随后开始逐步减持黄金, 到2014年6月持仓量为785吨。由此可以看出, 无论是黄金ETF基金的获利回吐, 还是避险减仓, 其持仓量的变化与黄金价格的涨跌有这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3 黄金投资策略建议

3.1 分散投资并合理控制资产比例

每一个投资者都是厌恶风险的, 而降低风险的有效方法就是分散投资。根据资产组合理论, 组合资产间的相关性越小, 组合资产风险也就越低。黄金的投资不但要考虑横向分散投资, 也要考虑纵向的分散投资。所谓横向分散, 是指投资者在投资黄金的同时, 还应该横向考虑股票, 基金, 债券, 定期存款等其他投资产品。所谓纵向分散, 是指在投资黄金的过程中, 可以选择多种黄金投资品, 如实物黄金, 黄金期货, 商业银行推出的纸黄金等其他黄金理财产品。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 选择适合自己的资产组合, 并根据市场情况, 合理调配各种投资品的权重。

3.2 理性长期的持有

由于风险承受能力, 资金量有限和市场信息不对等客观原因, 一般的个人投资者很难准确预测黄金的价格变动趋势。更有投资者采用购买“巴菲特股票”方式 (即将资产按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公布的投资组合或持有比例选择股票, ) 投资黄金, 最终造成损失。在客观市场环境下, 个人投资者应理性抑制投机冲动, 将黄金在整个资产配置中控制在20%-25%的比例, 并采取稳健及长期的持有方式, 才能最大程度发挥黄金保值增值的作用。

3.3 多重思路投资

由于国内金融市场交易机制仍不健全, 使得国内投资者在进行投资的时候往往仅采纳“多头策略”, 也就是低买高卖的单向操作。而在上海黄金交易所交易的黄金延期交收产品以及上海期货交易所交易的黄金期货合约, 都是带有做空机制的双向交易品种。这为投资者在投资策略时提供了多空双向操作的可能。做空是指在预期行情下跌时, 投资者先行售出合约, 后再于低价买入合约平仓, 获取差价利润。在黄金市场上, 当市场上出现明显的金价下跌行情或带动金价下行的消息, 投资者可以通过做空来实现盈利。而在黄金价格变动不明显的情形下, 投资者也可以在购入现货黄金的同时, 在期货市场做空等量的黄金期货合约。这样在金价上升时, 实物黄金的上涨可以弥补空头期货合约的损失;而在金价下跌时, 空头期货合约的盈利, 可以补偿现货黄金价值的损失, 从而实现套期保值操作。

参考文献

[1]中国黄金协会.我国黄金产业发展现状、主要问题及政策研究[R].北京:中国黄金协会, 2009.

[2]金蕾, 年四伍.国际黄金价格和美元汇率走势研究[J].国金金融研究, 2011.

[3]刘辰君.世界黄金储备的现状及对中国的启示[J].武汉金融, 2010, (5) :14.

[4]周洁卿.黄金储备与黄金市场[N].中国黄金报, 2006-11-28.

证券投资基金投资人利益保护研究 篇8

(一) 基金市场中的风险, 市场中信息不对称问题

信息不对称是指在交易时, 管理人拥有投资人不拥有的信息。一般情况下, 投资人对基金的了解肯定不如管理者了解的多, 信息的不对称在基金市场表现的比较明显, 一般商品是钱货交易, 而对于基金交易, 只能靠预期, 因此就需要监管部门通过制定更为严格的法律法规来约束管理者的行为, 从而达到保护投资者的目的。

在基金市场上, 由于基金投资者购买的是未来, 其未来的收益完全取决于基金管理人的能力和行为, 因此基金管理人的能力和行为与基金投资者的利益直接相关。在基金市场上, 事前非对称信息主要是有关基金管理人的能力的信息非对称, 如基金管理人的市场判断、风险控制、投资组合、选股等能力是高还是低, 基金管理人自己知道, 而基金投资者不知道。事后非对称信息主要是指有关基金管理人行为的信息非对称, 如基金管理人是否尽职尽责、是否利用公司信息为自己炒股票等, 基金管理人自己知道, 而基金投资人不知情。

(二) 基金运作中的利益冲突风险

大部分基金由基金的直接运作者来调节的, 在如基金管理费、投资组合周转率、由此产生的手续费分配、基金的销售激励和刺激等, 都是由投资顾问商来确定, 前者在基金规模增大中得到利益, 而投资者未必能得到有效地回报, 因此基金的管理人和投资人之间可能存在潜在的利益冲突。此外, 投资者期望获得最大的收益, 通过管理者利用自身的经验知识来实现效益最大化, 而管理者目标确在于管理费用收入的最大化。虽然基金规模扩大、基金数增多其成本会低, 但是管理费几乎不变, 而这些费用超出了实际运行成本, 因此它们之间也会存在利益冲突。

二、基金市场中的道德风险

基金市场中的利益冲突必然产生道德风险, 这样基金的管理人可能会做出不利已投资者的行为, 不会尽职尽责为投资人的利益最大化考虑, 而为自己小集团牟利, 在实际操作中投资人更多体现的是自己小集团的利益而不是投资人的福利, 其道德风险主要体现在内幕交易, 以不正当的法律手段获取内幕消息操纵市场。其次就是关联交易, 主要通过转移利润, 扭曲基金净值信号和盈利信号来实现的。

三、内部治理即通过内在的制度安排来保障投资人的利益

首先应该完善股东大会, 要提高投资人行使自己权利的积极性, 而引入大股东可以解决对基金管理人监管的缺陷, 提高其效率, 设立投票代理权, 将其投票的权利委托给另外一些代理人, 由他们来集中行使权力的一种制度。其次, 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 借鉴国外独立董事设立基金受托人委员会或董事会改进证券投资基金的治理结构, 关键一点是这一职务不能由基金公司首席执行官或者基金经理人类似的角色来担任。再次就是托管人制度的改进, 加强基金行业法律法规在托管人选择中的分量, 并在托管行业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最后引入诉讼制度, 强化司法救济, 这样通过经济手段、制度手段、行政手段等多种手段短管其下, 从而最大限度保障投资人的利益。

四、外部治理即通过市场的力量

投资人的行为来约束基金管理人的行为, 市场竞争的关键影响因素就在于行业的进入壁垒, 我国的基金业的竞争程度不如国外的基金行业, 关键就在于法律法规限制的比较严格, 如何把握好这个度尤为关键, 另一方面, 审批也会限制行业的进入, 如果基金扩容的速度快于审批, 那么也会出现竞争不足, 其次就是要降低投资者退出基金的壁垒, 理论上讲开放式投资基金比封闭式投资基金选择上要大一些, 退出相对容易一些, 一个投资者如果他可以用极小的成本退出一个基金而进入另外一个效率更高的基金, 那么投资者的流动性就越强, 这样对基金管理人的约束性也就越大。开放式投资基金中投资人可以随时赎回自己的基金, 而且管理人也不再会像以前那样随意操纵基金净值, 另外, 开放式基金对管理人的监管是全面和随时的, 但是就当前的情况来看, 我国的开放式投资基金起步还比较晚, 在实践中, 这些优势发挥的还不够明显, 需要进行经验总结和慢慢摸索, 从而完善和提高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市场。

五、第三方治理

即通过法律法规、政府监管等三方安排, 参与到投资人与基金管理人之间的交易, 化解利益上的矛盾以及基金管理人的道德风险, 广泛性和公众性是基金的特点, 因此对基金市场的准入的监管是第一步, 也是很重要的一步, 要依法对基金管理人员和机构的资格、能力进行严格的筛选, 然后才可给与其相关的权利, 这对减少基金的风险, 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具有重要影响, 与此同时, 也应该看到, 如果监管的过严, 不利于竞争, 同样会对投资者的利益带来影响, 随着基金市场的不断完善和成熟, 市场的准入壁垒也应逐渐降低。其次是对信息的监管, 信息的不对称, 会造成管理人道德的风险, 信息披露的广度, 深度时效性会直接影响到监管的效果, 因此政府应该将信息披露制度更加细化, 责任更加明确化, 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和保障体系, 具体来讲, 可以设立一个统一的业绩标准, 有利于比较不同基金的绩效投资, 规定经理人要定期的公布各种费用、收益率、基金的投资组合以及业绩

摘要:证券投资基金的主体之一是投资人, 而如何保护好投资人的利益是关系到证券投资基金市场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以投资人的利益保护为主线, 围绕证券投资基金中投资者所面临的风险, 以及在内部、外部和第三方治理等方面防范风险的产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

关键词:证券投资,利益保护,风险

参考文献

[1]夏斌, 陈道福.中国私募基金报告[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2.

[2]张国清.投资基金治理结构之法律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3]赵振华.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5.

投资研究 篇9

1. 1 缺乏投资知识

我国股票市场的中小投资者中有很大部分在进入股票市场之前没有接受过投资知识,他们在进入股票市场后又缺乏自我学习和培训,且在进行股票交易时部分是靠亲友推荐、股评专家推荐或者小道消息,甚至有部分是完全依靠直觉进行股票买卖,盲目跟风,从而导致了在股票市场亏损严重,被深套或者套牢。

1. 2 资金弱势

由于我国股票市场的中小投资者投资多数依靠自有资金进行,所以自有资金的规模非常有限,相对机构投资者来说,力量就显得非常渺小,在我国股票市场上无法占主动地位,只能被动地去投资交易。

1. 3 信息弱势

我国股票市场的中小投资者在进行股票交易时,简单认为他们从平时的看电视、看报纸和浏览网络新闻得知一些上市公司的信息就决定投资决策,殊不知股票市场中的信息就像没有硝烟的战场一样,中小投资者在这个战场只能被动地接收和分辨,不能反制,常常有一些表面上看起来很好的消息或者刻意误导投资者的信息陷阱,从而误导中小投资者。

1.4“认知偏差”

据研究,我国股票市场中小投资者在投资中具有行为金融学中描述的违背标准金融理论的11 种 “认知偏差”,即确定性效应、代表性启发式、可得性启发式、锚定和调整效应、损失厌恶、后悔厌恶、敏感度递减、心理账户、框架依赖、过度自信和羊群效应。这些 “认知偏差”导致了我国股票市场的中小投资者投资损失大、投资收益低的现状。

2 从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两个方面研究我国股票市场中小投资者投资策略

2. 1 从基本面分析研究我国股票市场中小投资者投资策略

一是从宏观经济运行研究我国股票市场中小投资者投资策略。宏观因素包括股票市场价格可能产生影响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而宏观经济变动是影响我国股票市场价格变动的基础因数,其他宏观因素也是通过影响宏观经济来影响股票市场价格的。二是从行业分析研究我国股票市场中小投资者投资策略。行业分析旨在界定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同时对不同的行业进行横向比较,为最终确定投资对象提供准确的行业背景。

2. 2 从技术分析研究我国股票市场的中小投资者投资策略

技术分析是以证券市场过去和现在的市场行为为分析对象,应用数学和逻辑的方法,探索出一些经验变化规律,并据此预测证券市场未来变化趋势的技术方法。技术分析有三个假设,即历史是会重演的、市场行为涵盖一切信息、证券价格沿趋势运动,作为中国股票市场的中小投资者,在投资时主要运用的技术分析方法有K线类、切线类、形态类、趋势类和指标类。

第一,K线类。K线是中小投资者进行股票投资所必须掌握的,它起源于日本,风靡于世界,在现代股票技术分析里占有重要地位,由于K线所包含的信息极为丰富,K线可以引申出几十种派生的K线及其组合。第二,切线类。切线理论是指按一定方法和原则在由股票价格的数据所绘制的图表上画一些直线,然后根据这些直线的情况推测股票价格的未来趋势。切线的基础是支撑线和压力线。

3 趋势分析

趋势简单地说就是股票价格的波动方向,或者说是股票市场运动的方向。趋势的方向有三个: 上升方向,下降方向,盘整方向。

3. 1 趋势线

趋势线是衡量价格波动的方向的,由趋势线的方向可以明确地看出股价的趋势。当股价跌破上升趋势后,为下跌突破,这时上升行情有可能被终结,待到一段时间后再次上涨到趋势线,但不能突破趋势线时,市场将形成真正的下跌突破,行情接下来将一泻千里。同理,当股价上升突破下降趋势线后,为上涨突破,这时下跌行情可能被终结,等再次回抽到趋势线时,又受到趋势线的强烈支撑,这时趋势线成为支撑位,这时市场将形成真正的上涨突破,行情将上升。

3. 2 轨道线

轨道线又称通道线或管道线,是基于趋势线的一种方法。在已经得到了趋势线后,通过第一个峰和谷可以做出这条趋势线的平行线,这条平行线就是轨道线。两条平行线组成一个轨道,这就是常说的上升和下降轨道。轨道的作用是限制股价的变动范围。对上面的或下面的直线的突破将意味着有一个大的变化。一是轨道线的作用主要有限制作用和趋势转向的预警作用; 二是轨道线的特点及操作原则,上升通道中成交量一般呈放大态势,下轨称为上升趋势,上轨则称为通道线,下降通道往往呈缩量态势,上轨是下降趋势线或压力线,作为通道线的下轨通常具有一定支撑。

4 形态分析

4. 1 反转形态

第一,双重顶( 底) ,双重顶和双重底就是市场上为人熟知的M头和W底,这种形态出现得非常频繁,因此作为中小投资者必须掌握其特征和运用,双重顶( 底) 的两个顶( 底) 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完全相等,多少有些差异,两个顶( 底) 可能是复合的多个小顶( 底) ,在成交量方面,双重顶和双重底有些细微的不同。第二,头肩顶和头肩底,这两种形态在实际价格形态中出现的较多,这种形态一共出现三个顶( 底) ,也就是出现了三个局部的高点( 低点) 。中间的高点( 或低点) 比另外两点都高( 低) ,称为头,左右两个相对比较低( 或高) 的高点( 低点) 称为肩,这就是头肩形名称的来历。

4. 2 整理形态

我们这里只讲述整理形态中的一种: 三角形。三角形( 三角形本身是整理形态,但突破就变成反转形态) 。本文认为三角形不论是上升三角形还是下降三角形,均不应按是上升三角形就一定上升,而是遵循三角的最终突破方向,即使是上升三角形也可能是往下,关键在于突破方向的选择,故本文综合三角形为一个形态,不再区分是否上升还是下降。

5 技术指标

这里只介绍EXPMA ( 指数平均数) 和PSY ( 心理线) 。第一,EXPMA ( Exponential Moving Average) 的中文名称是指数平均数。原始参数值: 12、50。本文采用参数值: 5,21 ( 斐波那契数列中的数值) 。EXPMA基本原理: 为了解决移动平均线落后的问题,分析家们另外寻求EXPMA及VMA等类型均线指标用以取代移动平均线。EXPMA以交叉为主要信号。可以随股价快速移动,立即调整方向,有效地解决了讯号落后的问题。但该指标在盘整行情中不适用。第二,PSY ( Phycholoigical Line) ,中文名称是心理线,它反映的是市场的情绪指标,市场由众多买家卖家组成,因此,有时买家或卖家均有失去理智的时候,这个时候市场的情绪就会产生严重的偏离,如非常低落的情绪和非常亢奋的情绪特征,这个时候通过PSY探测器就可以探出目前市场的一个情绪指数,从而指导投资实践。

6 结论及建议

我国股票市场的中小投资者投资中由于信息劣势、资金劣势、投资知识缺乏和认知偏差的问题,导致了我国中小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中的投资损失严重,与我国蓬勃发展的股票市场格格不入,因此,作为我国股票市场中小投资者,首先,加强投资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股票的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是可以掌握股票分析的基本方法的,是可以提高我国股票市场中小投资者的投资策略达到降低风险提高收益的目的; 其次,认清自己在投资中存在的认知偏差,并尽量避免认知偏差对投资决策的影响,提高自己的投资收益。

参考文献

[1]李雪.我国居民股票投资行为的实证分析[D].广州:暨南大学,2012.

[2]周智超.个人投资A股的策略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3.

[3]李东星.基于技术分析的中国股票市场交易策略研究——以上海市场为例[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0.

投资研究 篇10

关键词:工程投资管理,投资失控,投资管理体系,措施研究

在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下,我国的公共设施建设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和完善,各工程投资项目也在快速增长。可是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想要有效的保障经济平稳发展,就要充分的做好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确保工程投资项目能够顺利圆满完成。可是由于工程投资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工作也比较复杂,对于某些领域需要很强的专业性,所以工程投资管理中很容易出现失误,影响工程投资管理水平,甚至会导致投资失控。因此必须要加强对于工程投资管理方法的改善和预防投资失控措施的完善,有效的提高工程投资管理水平。

一、工程投资管理出现问题的主要因素

工程投资管理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要部分,但是在项目投资管理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多种原因造成工程投资管理出现问题。而造成投资管理出现问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工程项目投资方案设计的不够科学合理,不够全面具体;其次,缺乏专业的投资管理人才,工程投资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不足;最后,由于我国现行的投资管理体系和投资管理监督体系不够完善,容易造成工程项目的投资管理出现问题,甚至会造成工程的投资失控。

二、有效提高工程投资管理水平的措施

1. 合理规划设计投资

在工程项目投资中,设计方案对于最终的投资金额有着很大的影响,想要有效的提高投资管理水平,就必须从设计方案中着手。首先,设计方案要能够充分的结合现有的资金状况以及总体的发展趋向,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使其投资规模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不会影响资金链的断流,并且还要综合考虑方案中涉及到的各项因素,诸如建筑材料和施工队伍等,对其现阶段的发展进行详细的考察和研究,并且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一定的合理判断,综合考虑设计方案的设计要素,有效的提高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其次,设计方案要尽可能的参考施工当地的实际环境,要详细的对于施工当地环境进行有效的考察和分析,对于人文因素、地质因素等各项影响设计方案和施工效果的因素进行详细的调研,为设计方案提供详细的参考数据,确保设计方案能够增强有效性,减少失误。最后,设计方案要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用尽可能实惠的价格,打造尽可能美观的工程建设。

2. 加强投资管理人才的选拔和引进

我国工程项目投资中容易出现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专业投资管理人才的缺乏,目前我国现有的投资管理人才远远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必须要有效的加强投资管理人才的选拔、引进和培训。首先,要提高选拔投资管理人才的选拔门槛,对于面试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进行详细的考察,并且要适当加强对其职业素养的评定,以有效加强投资管理队伍的建设力量。其次,要加强对于专业投资管理人才的引进,可以适当的通过猎头公司等渠道对于专业的投资管理人才通过一定的优惠条件进行引进,加强投资管理队伍的高端人才引进,提高投资管理水平,也可以有效的避免投资管理失控问题的出现。最后,要加强内部培训机制的建立,目前我国投资管理人才还比较少,无法满足需求,所以可以适当的建立起内部培训机制,通过交流学习等方法营造内部学习氛围,加强内部学习效果,有效的提高投资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并且还可以适当的通过一定的物质奖励来激发投资管理人员的学习热情。

3. 加强工程投资管理体系的建设

工程投资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由于其中涉及的因素较多,所以想要有效的提高投资管理水平,就要加强投资管理体系的建设,加强系统工作。首先,要加强工程投资管理模式的引进和完善,加大与发达国家的交流力度,引进外国先进的投资管理模式,并且根据我国的国情,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规范的投资管理模式,合理的规划工程投资管理中的各个部门,并且对于各部门的职责进行有效规划,避免出现工作漏洞和工作重叠等状况的出现,以避免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其次,要加强对于工程投资管理监督体系的建设,工程投资管理体系不但工作比较复杂,而且其中每一个环节的失误都有可能影响到最后的效果,所以必须要加强监督体系的建立,有效的加强监督机构的独立性。加强对于工程投资管理工作的实时监督,对于其中出现的不当现象进行及时的反馈和处理,有效的提高工程投资管理水平,并且可以有效的督促工程投资管理人员端正工作态度,减少工作失误。

三、避免投资失控的措施研究

1. 加强投资决策的专业性

投资项目的选择对于投资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只有选择高质量的投资项目,才能够有效的避免投资失控。首先,要加强投资决策队伍的完善工作,要有效的补充投资决策队伍的力量。投资决策队伍是影响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所以只有有效的加强投资决策队伍的力量,才能够加强对于投资项目的专业选择。要合理加强工程投资选择中各个领域专业人才的引进,加强完善决策程序,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根本上避免投资出现失控现象。

2. 加强对于招标工作的规范性

对于承担施工任务的施工单位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会极大的影响工程建设的过程,也会影响投资情况。所以一定要加强对于招标工作的规范进行,有效的保障投资工程顺利建设。首先,要加强招标程序的透明度,有效的避免招标工作中出现暗箱操作等现象的发生,公开选择具备专业实力的建设单位进行工程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其次,要加强对于招标底价的估算工作,准确的根据市场形势进行工程底价估算,保障工程投资利益。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于招标程序的规范性,科学合理的规范招标程序,有效的进行招标工作,避免投资失控现象的出现。

四、结束语

工程投资管理是影响工程建设的重要因素,想要有效的提高工程投资管理水平,尽量避免投资失控现象的发生,就要加强对其的重视程度,通过合理规划设计投资,加强投资管理人才的选拔和引进,以及加强投资管理体系的建设等方法有效的提高投资管理水平,并且通过加强投资规划的专业性以及加强对于招标工作的规范性等方法有效的避免出现投资失控的现象。提高我国工程投资管理水平,推动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研究 篇11

摘要:目前,我国很多研究都集中在设备、工艺等物质资源投资经济效果的评价方面,而忽视了人才招聘、人才开发等人力资源投资经济效果的评价问题。该文认为人力资源投资与企业改扩建投资在本质上是相似的,对企业来说,人力资源投资经济效果评价与物质资源投资经济效果评价是同等重要的。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经济效果

0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到来,企业间的竞争核心转为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留将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投资与物资投资、资本投资不同,人力资源的投资成本可以用数字来计量,但其产出很难量化。目前,国内对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的研究还比较少,特别是定量方面的研究,如何评价企业人力资源投资以及规避其投资风险决定了企业在人力资源投资上的成败。其实,分析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的经济效果可以指导人力资源投资决策,有利于减少在人力资源上的盲目投资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机会成本,保证企业全部投资的经济效果,因此,对企业来说,人力资源投资经济效果评价与物质资源投资经济效果评价是同等重要的。

1研究的意义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人力资源作为生产要素,其作用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以人为本”等现代经营观念只是以主观、模糊的管理指导思想来体现,没有将人力资源视为会计的一项要素加以确认及计量。实践表明,把人力资源管理学与会计学结合起来,既现实又有意义。

2人力资产与人力资源概念分析

人力资产则是一个企业化的概念,是指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可望向企业流入未来经济利益的人力资源本身,它包含直接或间接增加企业的现金或其他经济利益的潜力。人力资产之所以称为“资产”是因为它符合资产的性质,即:①它蕴含着可能的未来收益,包括具有未来服务潜力或效益;②它为某一特定的个体所拥有或控制;③为取得或控制人力资源的交易或其他事项业已发生;④它可用货币计量。

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人力资产是三个相互联系但又不等同的概念。人力资源作为全社会的一种经济资源,以一定数量的人口形态表现:人力资产作为企业的一种经济资源,是以一个企业的劳动力资源为表现形式的:人力资本则是借助人力资源、人力资产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人力资源,是指“存在于人体内的,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或为社会提供劳务和服务的一种资源”。人力资源是一个总体的概念,它是由若干个个体组成的一种系统资源。我们这里讲的人力资源,是一种强调创造社会财富要素的资源,即它是一种有资本性质的资源。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人力资源表现为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两个方面。人力资源质量是指劳动者在劳动中运用的劳动能力综合水平的高低程度,具体可以用人力资源所具有的体质、知识、技能水平来表示,同时可以用“修养”作为人力资源质量的辅助指标(这里的修养包括职业道德、责任感、工作热情、人际关系等)。使用人力资源不能不讲修养,因为修养因素的作用可大可小。有时,修养因素往往会制约人力资源质量的发挥与提高。至于人力资源数量,是指人力资源包含的人数,它是人力资源的基础指标。关于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我们已认识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质量对数量的替代作用会越来越大,即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一个高质量的人员可以替代更多的单个低质量的人员。

3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資所产生的收入与支出的基本要素

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收入是指企业由于人力资源投资而增加的有关收入,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收入的基本要素有新增企业业务收入和回收流动资金收入。新增企业业务收入包括新增主营业务收入和新增其它业务收入,回收流动资金是指企业人力资源流动资金投资支出在人力资源退出企业时的收回额。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支出的基本要素有新增企业人力资源收益性支出和人力资源资本性支出。其中,新增企业人力资源收益性支出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人力资源离职成本、人力资源使用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包括人力资源离职管理费用和使用管理费用,人力资源离职成本主要是离职补偿成本,人力资源使用成本包括基本工资等人力资源维持成本和奖金、奖励等人力资源激励成本;其中,人力资源资本性支出包括人力资源取得(招聘、寻求等)投资支出、人力资源开发(培训、深造等)投资支出和人力资源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投资支出,它又可分为人力资源流动资金投资支出和固定资金投资支出两种类型。

4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的性质分析

若按照投资项目评价的一般理论,企业一定时期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收入与支出应直接进行预测和计算,即应直接预测新增企业业务收入、新增企业人力资源收益性支出等基本要素。但是,企业一定时期所获得的总收入是企业中包括新的和原来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生产人员、销售人员等在内的所有人力资源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而共同创造的,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在接受人力资源投资后所新创造的收入是难以计量的,企业人力资源投资是在原有人力资源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把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所新增的业务收入与企业原有人力资源基础所创造的业务收入准确地区别和分离开来是非常困难的,即使可以准确地区分,其工作量和难度往往超过人力资源投资经济效果评价本身。除非企业一定时期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全部用于新建一个地区销售分部,那么,这个新的地区销售分部的销售收入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企业一定时期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所新增的业务收入,但是这种情况不具有代表性和一般性。另外,由于企业一定时期所发生的收益性支出中的人力资源管理费用是混合性的,把企业一定时期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人力资源管理费用与企业原有人力资源基础所产生的管理费用准确地区分开来,也是非常牵强和困难的。由此可知,企业一定时期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所新增的业务收入和收益性支出是不能直接预测和计算出来的。

5结语

投资研究 篇12

对于挤出效应, 传统的观点是基于IS-LM模型的分析, 当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支出时, 会引起货币市场均衡状态的改变, 提高利率, 从而挤出民间投资, 使得财政政策部分失效甚至对经济发展有不良影响。1989年Aschauer提出了公共投资的挤入效应理论, 认为当公共支出作为生产要素投入且与民间资本互补时, 公共投资的增加会提高民间资本的劳动生产率, 对民间投资产生促进作用, 即挤入效应。实际经济中政府投资与私人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表现为一种综合效应, 究竟是挤入还是挤出要看两种效应的强弱, 具体需要通过实证来检验, 大量的学者针对这一问题做了实证分析。

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大体有三种, 一是认为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更倾向于挤入效应, Aschauer (1989) 首先通过对美国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他发现长期中政府的公共设施投资在民间生产分配方面对民间投资呈现互补关系, 挤入效应的作用更加明显。二是认为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存在挤出效应, Ghali (1998) 、Pritha Mitra (2006) 等学者的实证研究都支持这一观点。三是认为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影响有限, 比如Monadjemi (1996) 利用方差分解对英国和美国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 表明财政支出并不是影响民间投资的主要因素。

国内学者对我国的具体情况也做了大量的分析, 楚尔鸣, 鲁旭 (2008) 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证明政府投资对同期的民间投资产量了一定的挤出效应;董昕 (2010) 基于房地产市场的省级面板数据, 认为政府投资在土地、信贷资金等方面与私人投资的竞争挤出了私人投资。刘溶沧, 马拴友 (2001) 通过对国债对利率的影响分析, 认为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有一定挤入作用。另外, 孙旭, 罗季 (2004) 、王玺, 张勇 (2009) 等认为我国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抑制或者带动作用并不显著。

概括以往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并没有得到一个统一的结论, 双方都有着大量的实证支持。在此基础上, 本文选择协整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用我国1981—2011年的年度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2 指标选取和数据处理

2.1 指标选取

从官方公布数据的体系来看, 我国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并没有准确的官方数据, 学术界对于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的界定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从政府财政预算支出的科目来进行划分, 主要是将财政支出分为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其中资本性支出可以用来表示政府投资。二是从投资方向上进行划分, 将公共性较强的行业作为政府投资的范畴, 将其他竞争性行业的投资看做民间投资。三是从资金来源上划分, 将预算内资金形成的投资作为政府投资, 选择自筹和其他资金作为民间投资。

本文选择第三种划分方法: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按资金来源分的预算内投资来表示政府投资规模 (用符号“zftz”表示) ;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按资金来源分的自筹和其他资金来表示民间投资规模 (用符号“mjtz”表示) 。另外, 引入国内生产总值 (用符号“gdp”表示) 来表示宏观经济的发展情况。

本文所使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2.2 数据的处理

本文选择中国1981—2011年的年度数据进行研究, 为了保证数据的可比性, 首先要对数据进行价格平减。分别用GDP指数和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将GDP和政府投资、民间投资换算到2000年的可比价。其中1981—1989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缺失, 用GDP价格指数进行替代。

另外, 为了尽量减少数据变化的非线性影响, 分别对每个变量取自然对数, 得到lnzftz、lnmjtz、lngdp。

3 实证分析过程

3.1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建立协整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要保证每个变量具有相同的单整阶数, 因此, 首先要对每个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 判断各序列的平稳性。本文采用ADF法对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 选择AIC准则确定最优滞后阶数, 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本文中三个变量都是一阶单整序列, 具有相同的单整阶数。

注:1.C、T表示检验回归中含常数项和趋势项, K表示检验回归包含的滞后阶数。2.*、**、***分别代表在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

3.2 协整检验

本文中三个变量都是一阶单整的, 它们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平稳的线性组合, 即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本文用Johansen方法检验政府投资与私人投资之间的这种长期均衡关系。根据AIC准则, 选择最佳滞后阶数为3, 选择有截距项无趋势项的协整检验形式, 得到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迹统计量和最大特征值统计量都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了没有协整关系的原假设, 说明各变量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进一步, 得到标准化的协整方程:

lnmjtzt=0.36lnzftzt+1.33lngdpt+7.73+ecmt

(-10.24) (-42.25)

ecmt为平稳序列, 下方括号中为参数的T统计量。

从协整模型的结论来看, 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存在正向的长期均衡关系,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政府投资增加1%会导致民间投资增加0.36%, 即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存在一定的挤入效应。

3.3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协整关系反映了政府投资与民进投资的长期静态的稳定关系, 在此基础上, 需要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来研究它们之间的短期动态关系。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标准形式为:

undefined

为了使模型更合理, 删除不显著的变量后, 得到民间投资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估计结果为:

Δlnmjtz=-0.08-0.54ecmt-1-0.18Δlnzftzt-2-0.17Δlnzftzt-3+2.71Δlngdpt-1

(-4.84) (-2.16) (-2.07) (4.78)

R2=0.61 F=8.46 D-W=2.31

下方括号中为估计参数的T统计量。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中, 误差修正项的系数显著不为零, 表明当变量偏离均衡状态时, 模型会以54%的速度将其调回均衡状态, 使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得以持续。滞后二期和三期的政府投资的系数也显著不为零, 说明民间投资和政府投资存在短期的关系, 短期内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有一个负的影响, 政府投资增长速度的加快会导致民间投资增长速度的减慢, 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存在一定的挤出效应。

4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建立协整关系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是: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在长期存在挤入效应, 短期内则表现为一定的挤出效应。这是因为政府投资的方向大多是具有正外部性的公共基础设施, 能显著改善投资环境, 提高民间投资的收益率, 在长期来看能够为民间投资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从而可以刺激民间投资, 促进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而在短期内, 政府投资增加时, 由于在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上与民间投资形成一定的竞争, 民间部门对投资前景不看好会导致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

上一篇:阶段性开发下一篇:强度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