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有事项披露问题

2024-07-21

或有事项披露问题(精选7篇)

或有事项披露问题 篇1

一、我国上市公司或有事项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 或有事项披露信息质量不高。

首先, 对诉讼、仲裁的披露不够完整。50家上市公司中有6家公司涉及到诉讼, 占12%, 大多数公司只披露了未决诉讼的原因, 对于诉讼可能产生的影响则未作披露, 致使投资者对公司的真实情况不能做出准确判断。还有对担保事项的披露也不够规范, 有25家公司存在担保事项, 占总数的50%, 其中有20家对其作为或有事项披露, 剩余5家则没有作为或有事项披露。可见有一部分企业对担保事项蓄意隐瞒, 导致对外担保的或有事项信息披露严重滞后。总之, 上市公司对担保、诉讼、仲裁的前因后果和或有事项信息披露不够且滞后, 甚至有一部分企业以保护商业秘密为借口, 对不利于公司的信息进行蓄意隐瞒。其次, 在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或有事项中, 普遍没有确认“预计负债”。根据或有事项准则的要求, 如果很有可能发生支付义务, 且支付金额可以计量的话, 应在“预计负债”科目下确认并披露, 然而在上市公司的或有事项披露中一些项目已经满足确认条件, 却很少有公司在财务报表上确认预计负债。

(二) 或有事项披露位置不规范。

或有事项披露的位置不规范, 主要表现在上市公司的信息不集中披露在或有事项下, 而是分散在年报的几个部分里, 有些公司的或有事项没有直接在报表附注中反映, 而是通过其他附注间接反映, 如附注中的关联方交易、担保事项、重要事项或者是指定一个的地方, 这就是或有事项在披露形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按照规定, 上市公司一般需要在表外或有事项下披露公司存在的所有或有事项, 来保证所提供信息的完整性。研究发现, 虽然上市公司的年报中看到或有事项信息披露了该公司董事会报告中存在或有事项信息, 但或有事项下却没有对相关信息进行披露, 或者不按照或有事项的要求进行披露, 这显然让报表使用者得不到有用的信息。这样分散的反映, 可以使得公司减轻集中在附注中的或有事项披露的影响, 从而影响了投资者的知情权, 影响了投资者的决策。

(三) 审计师审计力度不够。

很多上市公司都把审计仅仅当作为了满足最低的法律方面的要求才做的, 他们寻找的是能够给出肯定答案且价钱最低的会计师事务所, 他们甚至还寻找能够容忍乃至能够帮助他们犯错误的事务所。而会计师事务所出于竞争的需要, 把审计程序减少到了法定的最低限度, 这样他们才能成为低价的竞标者。同时, 他们也尽力寻找机会为客户提供非审计的服务, 以获取越来越高的服务收入。这必然会导致注册会计师失去了应有的独立性, 至少是形式上的独立性。他们站在了上市公司的角度而不是投资者的角度来进行审计业务, 而这样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审计师不能提供完整公允、独立的审计意见。

根据50家上市公司的年报, 在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30家公司中, 有12家公司与或有事项有关, 占了40%。但是, 大部分的审计意见集中在解释段说明。有部分公司对外担保金额和抵押资产的价值占公司净资产的一半以上, 但是, 审计师没有在审计报告中提示审计意见, 而是出具了无保留的审计报告, 并没有向投资者提供公允、独立的审计意见。

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或有事项信息披露对策建议

(一) 完善信息披露规范体系及相关法规

第一, 完善信息披露规范体系, 规范信息披露内容。目前, 在《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中对或有事项信息披露做了较为可行的规定, 但是上市公司对或有事项的信息基本依赖于自己的理解和职业判断, 相关的规定还是过于原则和笼统, 缺乏细致明确的规定和原则, 在准则基础上出具法律效率与准则相同的对准则的解释, 对准则做出详细明确的解释, 让准则的原则与规定更加细化和明确。上市公司必须披露的会计信息内容、披露的时间、披露的方式、披露到何种程度以及公司违规后的处罚应做出更详尽更明确的规定, 使制度更具有可操作性, 让上市公司对或有事项的披露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至少能保证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更具有规范性和可比性。

第二, 尽快完善相关法规的规定。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相关规定比较原则化, 缺乏全面系统准确的规定, 致使企业在会计处理中存在着大量的职业判断, 在不违反准则的条款前提下会计师很容易决定其报表利润数。想要改变单靠利润额来决定企业命运的现状, 可以将公司的营业利润、现金流量等多项指标进行考核企业的业绩。因此, 对于《公司法》、《证券法》的相关规定, 应该进行修改和完善, 尽快对具体规定进行细化, 改变仅以其会计利润作为公司亏损或者盈利的标准, 从根本上改变公司利用或有事项信息进行利润操纵的念头。

(二) 规范或有事项披露位置。

规范或有事项披露的位置, 需要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的素质, 遵守会计准则, 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对或有事项进行披露, 将其披露到相关指定的位置。

财务报告是通过会计人员做出来的, 所以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是非常有必要的。保证或有事项会计准则的执行质量, 需要加强企业财务人员素质教育, 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提高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企业会计人员应该加强对准则的学习, 尤其是预计负债和或有负债的区别部分, 使之能够适应新的会计准则, 从而提高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披露的水平。

为了进一步提高或有事项披露的信息质量, 一方面应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对需要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判断和表达, 应当基于客观立场、实事求是, 从主观上努力杜绝作假的可能;另一方面应加强财务人员对或有事项会计处理的相关培训, 使他们能正确理解或有事项, 除充分领会准则的精髓外, 还需要掌握大量的与或有事项有关的企业内外资料以及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严密的逻辑推断力, 进而提高会计核算, 遵循会计准则规范或有事项位置。

(三) 加强上市公司对或有事项信息披露的监督。

在股票市场上, 对于无足够股份与管理的众多投资者来说, 公司披露的信息是投资者决策的最直接的信息来源。持续的信息披露制度有利于消除股票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充分, 实现股票市场的透明和规范。对公司业绩信息和关联交易信息一定要进行严格审查, 发现有欺诈行为者, 要依法严惩。目前我们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民事损害赔偿制度。

在民事损害赔偿的制度中需要对诉讼主体、诉讼方式、赔偿范围、损失计算、诉讼时效等具体事项做出明确规定。对于或有事项信息披露违规行为可以做到有制度可循, 可以依据相关制度处理此类行为。民事损害赔偿制度不仅能够对违规者进行惩罚, 而且可以有效地剥夺投资者获取的非法收益, 并且能够有效地动员广大投资者参与互相监督。建立民事赔偿制度, 通过立法和司法解释进一步细化证券责任方面的规定, 明确违规责任的归属, 形成一个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有效的会计信息披露法律责任的惩罚机制。

2、严格执法, 加大处罚力度。

对于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违规行为要严格按照我国《公司法》、《证券法》的相关规定执法, 这些法规和制度尽管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但是只要认真执行, 基本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更不会出现蓄意造假的现象。为此, 要加强相关法规、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 针对造假违规成本低, 对那些敢于铤而走险的单位和个人, 加大处罚力度, 使上市公司或有事项披露工作进一步合法完善。

(四) 加大审计师审计力度。

上市公司应该制定完善考核方法和检查制度, 对或有事项做定期检查, 从而达到监督的作用, 同时也通过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等第三方加入, 促使注册会计师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 在审计或有事项时发表独立的意见, 确保上市公司对或有事项披露的充分性。

从审计师方面加大对或有事项的审计力度, 为保证意见的公允性, 严格按照独立审计准则发表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可以了解企业内部信息, 作为内部专家并且能够获得企业的第一手资料, 完全有可能对或有事项信息披露把关。注册会计师尤其要详细审计预计负债的确认范围, 不要“吝啬”发表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 对企业预计负债的确认如果发现不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 为了达到避税目的, 有意对或有负债、或有损失进行高估, 降低企业利润;或人为降低甚至无视或有损失的存在, 以提高企业的利润, 人为粉饰会计报表等行为而且金额较大者, 应根据严重程度发表无保留、保留或否定审计意见。否则只会让企业更加肆无忌惮, 无视会计准则的存在, 继续欺骗投资者了。上市公司要谨防其通过或有事项标准调节利润, 达到扭亏为盈的目的, 确保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一个安全的投资环境。

参考文献

[1]曹秉彦.浅谈上市公司或有事项的披露[J].知识经济, 2010.5.

[2]郝春蕾.我国上市公司或有事项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青春岁月, 2010.18.

[3]李黎.试议我国上市公司或有事项的披露[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8.20.

[4]刘晓婕, 苏柯.上市公司或有事项披露浅析[J].财会通讯, 2012.5.

或有事项披露问题 篇2

一、或有事项披露中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

(一) 上市公司对或有事项范围的理解不一致

首先对于不确定的应收款项的披露有较大差异, 国际会计准则把应收款项无法收回可能产生的损失作为或有事项予以披露, 我国或有事项准则没有此规定, 因此很少有企业自愿披露此项信息;其次有些公司错误地理解了或有资产披露的范围, 根据准则或有资产一般不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 但或有资产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时则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 其形成的原因如果能够预计其产生的财务影响还应作相应披露;最后公司宁愿披露所谓的或有资产的内容而不愿披露或有负债, 大部分的上市公司报喜不报忧, 对有利信息巨量披露, 对不利信息却惜字如金, 很少有企业自愿披露对自己不利的信息, 以维护企业良好的盈利形象。

(二) 或有负债的披露内容不完整

首先, 对担保事项的披露不够规范。上市公司只有极少数公司披露了被担保公司现在的经营情况。而且因担保而引起诉讼的案例在上市公司中也逐渐增多, 被判承担连带偿付责任, 大多数公司只披露了未决诉讼的原因, 对于诉讼可能产生的影响更是只字未提, 这使得投资者对公司不能做出准确判断。大部分企业没有披露或有负债可能对公司产生的财务和经营上的影响, 把判断的任务留给了投资者, 使广大的投资者在进行经济决策时产生错误的判断。

其次, 对诉讼的披露范围没有明确界限, 很少有公司披露或有事项产生的财务影响和补偿的可能性, 也没有解释未披露的原因。有的公司所披露的影响是对财务状况没有影响, 可见上市公司或有负债信息披露充分性不足存在重大遗漏。对公司担保诉讼的具体内容等方面的信息披露不够, 或以保护商业秘密为借口不披露有关对公司不利的信息。上市公司大部分在或有负债相关信息披露上是不明确不完整的, 甚至采取回避态度, 不披露或有负债可能对公司经营和财务状况产生的影响, 隐藏了可能的财务风险。

(三) 普遍没有确认预计负债

根据准则的要求, 如果很有可能发生支付义务且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应该在预计负债科目下确认并披露。虽然有些项目已满足确认的条件, 但很少有公司在报表上确认预计负债, 在被起诉的公司一审败诉的情况下, 特别是因担保被诉很有可能替被担保方还债的时候, 企业出于谨慎性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 应该确认预计负债。但部分上市公司对准则的此项要求未很好地执行。上市公司尽量避免确认负债, 从而操纵盈余以达到配股贷款等盈余管理的目的。

二、引发或有事项披露不当的内外动因

(一) 企业外部原因

笔者认为, 造成上市公司或有事项披露不够规范的问题, 与我国现行的或有事项准则不够完善也有很大关系。虽然我国现行准则对我国企业或有事项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披露作出了明确的规范, 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 至少表现为以下几点:

1、对或有负债的会计处理过于稳健。

由于或有事项的结果是否发生具有不确定性, 在其会计处理过程中, 总是尽可能高估负债或损失, 低估可能的资产或利得。另外, 除非或有负债极小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否则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有关信息。需要注意的是, 准则中明确规定, 在涉及未决诉讼、未决仲裁的情况下, 如果披露全部或部分信息预期对企业会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企业无须披露这些信息, 但应当披露该未决诉讼、未决仲裁的性质, 以及没有披露这些信息的事实和原因。这样的规定显得过于稳健了。

2、可能性的划分过于主观。

在“可能性”问题上, 当前或有事项会计的惯例对可能性的划分 (即很可能、有可能和极小可能) 主观性太大, 其结果一是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一致性;二是不能真实和公允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 并容易引起信息使用者的误解。

3、给不充分披露提供了制度漏洞。

我国“或有事项”准则在披露部分有一个例外原则, 即在涉及未决诉讼、仲裁情况下, 如果按照该准则第10条披露全部或部分信息预期会对企业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则企业无需披露这些信息, 只需披露未决诉讼、仲裁的形成原因。这一规定虽然有利于保护企业, 但容易被滥用, 为企业不进行充分披露提供借口, 违背了充分披露原则和重要性原则, 损害了投资者、债权人等相关者的利益。

(二) 企业内部原因:

1、或有事项的确认标准在执行上也有一定的困难。

或有事项中的预计负债的确认在大多数时间不是仅仅由会计人员来操作就可以认定的。例如违约损失的确认要涉及到经济法方面的知识, 产品维修承诺又涉及到技术专业知识, 这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才能合理计量。企业要想合理的确认预计负债无疑会提高报表编制的成本, 这是企业原本就不愿意付出的成本, 更何况披露这类信息在企业看来对企业的影响是“负影响”, 与其费时费力的披露这类信息提前就给企业造成不好的影响, 不如等既成事实再说。

2、我国对或有事项理论与实务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 目前不少企业会计人员学历偏低、知识结构老化, 对于理论的理解原本就存在一定得困难。

加之新会计准则及有关财务会计政策对或有事项缺乏具体明确的规定, 所以相关人员对所谓的“现实义务”与“潜在义务”的判断、以及预计负债计量标准的判断, 都存在一定的困难。

摘要:或有事项作为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若干不确定事项之一, 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近几年来上市公司在或有事项的披露上也屡屡违规, 或隐瞒不披露、或披露不及时, 极大的损害了证券市场的信息透明和公平竞争, 进而影响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关键词:或有事项,报表信息,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8年度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计辅导教材》.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8年

上市公司或有事项披露浅析 篇3

或有事项, 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其结果须由某些未来事件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决定的不确定事项。主要形式有:未决诉讼或仲裁、债务担保、产品质量保证 (含产品安全保证) 、承诺、亏损合同、重组义务、环境污染整治等。这些或有事项披露为或有资产、或有负债和预计负债, 在确认方面只确认预计负债, 不确认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或有资产企业一般不披露, 只有在或有资产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时披露其形成的原因、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等;或有负债一般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种类及其形成原因、经济利益流出的不确定性的说明、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以及获得补偿的可能性等相关信息;预计负债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的现时义务。在将或有负债确认为预计负债的同时, 应确认一项支出或者费用, 如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等。预计负债主要披露: (1) 预计负债的种类、形成原因以及经济利益流出不确定性的说明。 (2) 各类预计负债的期初、期末余额和本期变动情况。 (3) 与预计负债有关的预期补偿金额和本期已确认的预期补偿金额。新会计准则对或有事项的披露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但在实际执行中, 许多上市公司对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以及披露还是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现象, 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具体问题, 下面对我国2010年上市公司年报中或有事项披露情况进行统计抽样, 分析披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二、2010年上证上市公司或有事项披露分析

选取的样本公司全部来源于上证, 即上海证券交易所。截至2010年年底, 上证拥有894家上市公司, 上市股票数938个, 股票市价总值179007.24亿元。到2011年4月19日, 上证公布了800家上市公司的年报, 包括工业、农业、服务业、金融业等行业, 基本涵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在这800家公司年报中采用抽签法随机抽取100家公司作为样本。从整体情况来看, 或有事项信息披露的情况如表1和表2。

通过表1可以看出, 所抽取的这100家公司的年报中, 进行了或有事项披露的有67家, 没有进行披露的有33家, 披露比例为67%。这个比率与历年来的研究数据相差不大, 说明大部分的公司还是比较重视或有事项的披露的。但在披露的具体事项方面, 还存在如下应注意的问题。

单位:家

单位:件

(一) 或有事项披露不够完整

或有事项的披露比率总体来说不错, 但披露十分详细的不多。具体来说, 抽样公司对或有事项主要披露的有诉讼仲裁、担保事项、其他或有事项三种, 具体情况见表3。在抽查样本所披露的87件具体事项中只有31件事项披露得相对完整, 仅占所披露事件总数的36%, 其他绝大部分或有事项都只是简单的列表显示, 详细披露的比例是很低的, 意味着现在或有事项的披露还不够完整。

具体来看: (1) 对诉讼、仲裁的披露不够完整。本次抽查的100家样本中这方面进行披露的只有21家, 占样本总数的21%。其中6家公司披露得过于简单, 只披露了诉讼和仲裁发生的原因。详细披露的公司也仅有4家简单阐述了影响, 告知投资者要谨慎投资, 其他公司均无任何说明。这种不完整的披露直接导致投资者对公司的财务状况无法作出准确的判断。 (2) 对担保事项的披露不够规范、不够详细。担保在公司中非常常见, 在或有事项中也是披露最多的, 占样本总数的53%, 超过了半数。但是大多数的担保事项也是采用列表方式披露的, 披露得十分简单, 很多公司对担保期限、担保类型、被担保企业的财务状况, 甚至担保的原因都没有披露的很清楚。本次抽样中只有7家公司披露得十分的详细。剩下的46家公司基本上都有缺陷。而且, 各公司在披露担保的时候一般不告知影响, 本次抽样仅有3家公司提到了影响。 (3) 对其他或有事项的披露不够重视。其他或有事项在样本中占的比例不高, 只有13件事项, 包括票据贴现、回购、追索、产品质量保证金、售后服务预计等。事项虽多但披露得十分普通, 同样没有披露任何影响, 显然不够重视。

单位:家

(二) 过度披露或有资产

根据会计准则, 或有资产只有在很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时候才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其形成的原因和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而很多公司则错误的理解了准则, 尽其可能地披露或有资产。在本次样本分析中, 有7家公司是起诉方, 起诉其他企业, 有4家公司一审胜诉, 他们都在或有事项中做了详细的披露, 计提了坏账准备。样本中, 起诉的公司虽然胜诉, 但欠款方都是效益不好的公司, 而且欠款金额巨大, 很难收回。但是这些公司还是选择了披露所谓的或有“资产”。所以, 应该正视或有资产的披露范围, 不能进行过度披露, 这同样会影响投资者的决策。

(三) 预计负债确认不充分

根据本次抽样的样本进行的统计, 得出披露或有事项的企业对预计负债的确认情况如图1所示。

根据准则要求, 只要达到确认预计负债的三个条件, 就应该确认预计负债, 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通过图1看出, 在这次样本分析中, 21家公司的诉讼和仲裁有9家公司进行了预计负债的确认, 有12家公司没有确认;53家公司的担保事项只有7家公司进行了预计负债的确认, 其他46家公司只字未提;其他或有事项确认预计负债的也不多见。可见有很大一部分公司符合预计负债的确认条件却并未确认, 隐藏了公司可能会出现的财务风险。

(四) 或有事项披露位置不规范

抽样中, 有些公司的或有事项没有直接在报表附注中反映, 而是通过其他附注间接反映, 如附注中的关联方交易、担保事项、承诺事项、重要事项或者是指定一个的地方。在样本中有五个公司均不规范。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公司不想让或有事项直接反映在公众眼中。这样分散反映, 可以使得公司减轻集中在附注中的或有事项披露的影响。这样影响了投资者的知情权, 影响了投资者的决策。

(五) 没有完善的监管体系

或有事项披露在我国还处于问题多发的阶段, 还没有一个很完善的监管体系去约束。数据中有33%的公司并没有对或有事项进行披露, 能不能理解就是没有发生或有事项呢?这个仅从年报上来说无从知晓。不披露并不代表不发生, 很可能是一些公司钻了监管制度的漏洞, 或绕开了检查而没有进行披露。

三、我国上市公司或有事项披露的改进建议

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有很多, 主要是因为我国信息披露制度还不够完善、缺乏健全的法律机制、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不够高等。所以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的完善。

(一) 完善披露体系, 规范披露方式

或有事项披露中的首要问题是披露制度不够完整。我国现有的披露准则只有一副大的框架, 很多细则还没有制订或真正被执行, 我国应学习西方完善的或有事项披露方式和方法, 构建一个真正适用于中国的或有事项披露细则。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或有事项披露的理论研究, 特别是充分披露原则和谨慎性原则。在不伤害公司利益的情况下做出严格的披露要求, 使其披露更加详细。 (2) 对需要披露的事项规定完整的披露细则。如诉讼、仲裁的披露应尽量完整;对企业担保事项要严格加以管理, 确定担保上限, 加强担保审计力度, 不允许蓄意隐瞒;对其他或有事项的披露引起足够重视, 即对各具体事项都规范该如何披露。 (3) 对于有较少规定的或有资产应当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披露制度。规范好或有资产的披露范围和披露条件。 (4) 对于预计负债的确认应该更加完善, 扩大预计负债的确认范围。因为预计负债会对公司的运营造成一定的影响, 它属于潜在的负债, 如同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一样, 有助于公司有预防作用, 能减少一定的损失, 对投资者起到保护作用。 (5) 为或有事项披露的位置作出规定。集中放在附注的或有事项中披露, 防止分散。

(二) 加强上市公司或有事项信息披露监管

应制定完善的检查制度和考核方法, 定期的对或有事项披露作检查, 达到监督的作用, 同时可以通过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等第三方独立机构入手, 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对或有事项的审计发表独立意见, 保证上市公司对或有事项披露的充分性。

(三) 制定相应法律机制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对或有事项信息披露中, 少披露、可以披露却没有披露的或有负债、可以确认但没有确认预计负债的或有事项、规范披露和积极披露的或有资产、利用或有事项进行利润操纵的行为的, 都制定相应的法律机制来追究违规公司领导人的责任。必须加大处罚的公开性, 对受到损害的广大投资者进行赔偿, 有效的动员投资者参与监控, 使上市公司或有事项信息披露机制更加完善, 做到有法可依。

(四)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

财务报告是通过会计人员做出来的, 所以, 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应加强企业财务人员培训, 努力提高会计人员对或有事项会计问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使他们正确理解或有事项, 能够进行正确的会计处理。另一方面应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从而提高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参考文献

我国上市公司或有事项的披露 篇4

一、或有事项的重要性

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其结果须由某些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决定的不确定事项。常见的或有事项有:由于对外担保而形成的连带责任、商业票据背书转让或贴现、未决诉讼和未决仲裁、企业对售后商品提供的担保、污染环境而可能发生治污费用和罚金等。

伴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 企业经营机制的完善, 各种融资渠道的开拓以及各种复杂财务关系的出现, 或有事项作为一种特定的经济现象越来越经常的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出现。而或有事项其本身是一种影响经济的潜在因素, 它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生产。对其的不当判断而导致的企业被清算, 兼并及破产的案例并不在少数。它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债权人的重要性。一个公司的或有事项发生的具体时间或金额的不确定性, 不仅会在相应程度上影响债权人个人对债权安全性的看法, 更会影响到商业债权人对企业准时偿还贷款能力的评判。 (2) 对股东的重要性。一个上市公司对于公司财务报表中或有事项的客观披露如果过于模糊, 作为公司的股东而言就难以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而相应的如果股东达到这份投资应得到的满意利益, 就必将减少投入, 这对于公司就是筹资环节的卡壳, 这个环节的矛盾对公司的发展来说将是极严重的阻碍。 (3) 对企业管理者的重要性。对于企业管理人员、企业内部来说, 或有事项的客观披露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相关信息的重要依据, 它利于经营者准确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 从而能够减少企业的损失和更好的维护企业的商业信誉, 以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壮大。

二、我国上市公司或有事项的现象分析

上市公司对或有事项披露的状况, 对于公司自身股东而言有相应的利益关系, 对于国家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而言更是有极大的影响。截至当前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应的一系列法规, 这些法规以科学的角度规定了上市公司或有事项披露的原则要求和内容体系。但鉴于各种方面的原因, 我国上市公司仍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各类不规范的披露状况, 这影响了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并且加大了广大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度。因此, 对我国上市公司目前或有事项的披露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存在如下问题:⑴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或有事项披露制度其低透明度, 相关措施的不完善及过大的随意性以及与国家出台的或有事项披露制度的不定程度的抵触;披露的或有事项信息不真实;披露的财务信息不完整。⑵上市公司或有事项披露不规范的因素分析。主要表现在: (1) 内部原因:公司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及其作用平台且自我约束意识的缺乏;公司利益的驱动; (2) 外部原因:证券监管力度不够;会计制度的不完善为不公正财务信息的产生提供了机会。

三、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或有事项披露的措施

或有事项的披露应遵循如下原则: (1) 谨慎性原则。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企业的生产经营面对着巨大的挑战, 这主要表现在风险的增加和不确定性的提高。同时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方面的要求, 企业更需要保持着警惕, 在面对各种不确定因素时拿出职业判断的风范去考虑各方面的得失, 才能做到既不高估企业资产和收益, 又不低估企业负债和支出。 (2) 重要性原则。企业根据自身所处的境地, 依赖职业判断来对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进行的判断即是对重要性原则的应用。对重要性原则进行量化或规范化, 有助于更好对或有事项进行判别、筛选和精确估计。 (3)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当某一事项或交易的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不一致时, 会计应当根据事项或交易的经济实质而非法律形式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要求当事项的实质与其法律形式发生矛盾时, 应根据实质而不是根据形式来处理。 (4) 提高附注解释的可信度。即在报表附注中, 披露或有事项的估计程序和公式, 影响或有事项的因素及其性质, 最好再请注册会计师或资产评估师进行审核, 以提高可信度。尤其是在核算时对“不确定性”的估计和判断, 以增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另外我们还需要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 提高日常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工作。加强企业财会人员素质教育, 提高职业判断水平。当然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培训内容。

四、结语

通过以上的理论分析得出:或有事项对债权人、股东、企业管理者具有重要影响, 现今我国上市公司或有事项的披露存在的诸多不完善系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各方面因素引起, 我们需要从各立体面着手使上市公司或有事项的披露更加的规范化减小对各利益主体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关于或有事项问题研究 篇5

在如今的经济形势下, 不确定性事件频繁发生, 或有事项越发普遍, 这对企业经营管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作用。因此, 正确了解和认识或有事项, 对于规范企业信息披露制度, 实现企业健康发展, 变得尤为重要。

(一) 或有事项的概念

1.或有事项的含义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3 号———或有事项》中, 对或有事项这样定义:“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其结果须由某些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决定的不确定事项。”可以引起或有事项的经济业务很多, 比如企业发生的未决诉讼与仲裁、向关联企业提供的债务担保、向顾客提供的产品质量保证, 等等。根据或有事项的性质不同, 可以将其划分为或有资产、或有负债、或有利得和或有损失。

(二) 或有事项的确认条件, 计量披露标准

1.或有事项的确认条件

或有事项的不确定性特征, 直接影响着对它的确认。在不确定与确定事项之间的跨越, 导致或有事项的确认往往具有很大的主观性, 这种判断的合理和恰当与否就影响到企业对或有事项的确认和计量。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 如果或有事项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应确认为预计负债: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该义务的履行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或有事项的确认方法有两种:一是在表内予以确认, 二是在报表中予以披露。

2.或有事项的计量要求

对或有事项的计量主要涉及两个问题:最佳估计数的确定和预计可获得补偿的处理。我国或有事项准则指出, 应以清偿债务预计最佳估计支出数作为因或有事项而确认的负债金额。最佳估计数的确定分两种情况, 一是如果所需要的支出存在一个金额范围, 则按照该范围的上下限金额的平均数确定。二是如果不存在一个金额范围, 则按照如下方法确定:涉及单个项目的, 根据最可能发生的金额确定;涉及多个项目的, 根据各种可能发生额及其发生概率计算。

3.或有事项的披露规范

由于或有事项在金额、时间等方面的不确定性特点, 使它的信息披露需要实行表内确认和表外披露两种形式。对于符合会计要素定义与负债确认条件的或有事项都应该反映在表内, 否则应在表外附注中披露, 这样才能给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足够充分和详实的信息。或有事项信息披露的质量要求包括: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

二、我国上市公司或有事项处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自2006 年《企业会计准则》颁布以来, 我国在或有事项理论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完善, 成果也越来越明显。相关企业更是积极制定或有事项实务处理政策, 规范自身会计披露要求、处理原则。

(一) 上市公司或有事项会计处理现状描述

根据2010-2012 年已披露年报的企业或有事项披露状况, 和对比分析三一重工、航天动力关于或有事项的披露, 简单了解上市公司对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三一重工与航天动力或有事项披露情况对比如下表:

从整体上看, 或有事项的披露状况良好。对比两个公司, 三一重工连续三年都在报表中披露了预计负债, 表现为未到期按揭贷款回购准备金。而航天动力的或有事项是在附注中披露的, 主要包括对外提供保证和抵押、质押业务, 预计负债没有确认。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 两个公司对或有事项的披露在内容和形式上存在差异。从披露的充分性角度看, 三一重工预计负债的金额较大, 但在2012 年却出现了大幅下降, 具体原因披露较模糊, 而航天动力的或有事项披露则相对详细。但是有关敏感或有事项信息的披露是否充分, 是否具有参考价值, 则不能够确定。而对于或有资产两公司均没有披露。

(二) 或有事项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或有事项范围不明确

现如今, 在企业日常经营中不断涌现各种不确定事件, 但准则对于或有事项范围的界定却较窄。像衍生金融工具、环境污染治理, 这些都尚未考虑到准则中, 却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经济利益。而且, 在实际运用中, 很多公司报喜不报忧, 对有利信息大肆披露, 对不利因素闭口不提。宁愿披露所谓的“资产”, 也不愿意披露或有负债。

2.对或有负债、或有资产的披露欠缺

调查结果显示, 在90 家存在担保事项的公司中, 几乎没有公司披露被担保公司的财务状况, 更没有公司披露对关联方等的担保事项。同样对于未决诉讼, 披露的范围没有得到明确。而对于准则明确规定的必须对产品质量保证提取预计负债, 很多家上市公司也没有提到。所以, 或有负债的披露内容不完整。

3.会计人员执业不当, 企业对或有事项的利用

或有事项的研究现在正处于初级阶段, 各理论不尽完善, 这就给以盈利为中心的企业带来一定的机会。在进行有关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时, 会计人员就可能会因为职业素养不高或者侥幸心理, 利用或有事项的不确定性进行报表粉饰, 误导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三、或有事项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完善或有事项的建议

或有事项会计处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暴露出我国理论研究的滞后性, 企业主客观环境的局限性, 以及综合考量的不足性。从我国现状出发, 结合实际经验和客观理论, 遵循会计处理原则, 进而完善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势不容缓。

(一) 或有事项相关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内部原因

(1) 或有事项确认的主观因素较大, 存在利益驱动。由于或有事项发生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 在进行会计处理时自然会涉及到大量的主观判断, 这就使上市公司有机会为了自身利益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而实施对自己有利的会计行为。从而使或有事项的确认和披露显失公平, 给财务信息使用者造成迷惑和损失, 甚至会给其他上市公司及整个市场造成影响。

(2) 公司内部对或有事项的理解有误, 缺乏自我约束和监管机制。有些上市公司对或有事项缺乏正确的认识, 了解不够深入, 不能有效地界定或有事项的相关事宜。所以公司并不会设计和实施必要的内部控制及内部审计制度, 没有明确对或有事项披露行为的规范, 从而各种相关问题不断产生, 也给企业带来风险。

2.外部原因

(1) 理论研究滞后, 或有事项会计制度不完善。虽然我国于2006 年发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 并且在第13 号准则中对或有事项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规范, 但是会计实务中涉及问题范围之广使准则并不能完全覆盖所有内容, 必然存在一定的漏洞及不完善之处。这样就使一些上市公司投机取巧, 利用制度的缺陷达到粉饰报表的目的。

(2) 证券市场监管力度不够。目前, 我国证券市场并不发达, 组织监管机构、自律性机构仍然缺乏, 交易所对会员的约束也是常常止于形式。证券市场的领导者很多时候习惯于用行政方面的理论来领导证券市场工作, 不按证券市场特有规律办事。这就造成了公司的财务信息不能全面、及时地传递给信息需求者。

(二) 完善或有事项相关问题的建议

1.加强或有事项会计研究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 良好的理论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因此, 立足于我国现如今或有事项理论与实务研究皆不健全的现状, 注重理论深化研究对我国更有实际应用意义。例如, 规范准则具体应用, 细化准则适用领域, 完善或有事项的列报披露形式等等。

2.健全法律法规,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规范公司管理

我国应该在借鉴国际上有关方面经验的基础上,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规范。同时, 各公司应该从自身出发, 以对管理层监督为起点, 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充分发挥董事会、监事会的作用, 令各个部门各司其职, 企业合法合规运营, 为或有事项会计处理更好的健全和完善提供环境基础。

3.加大审计力度

注册会计师应对或有事项加以特殊的关注, 不仅要关注表内预计负债的披露情况, 还要更加注意表外披露部分。因为大部分或有事项依赖于表外披露, 只有严格的审查, 搜集资料, 才能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 并依据会计处理情况和重要程度出具不同的审计意见, 保证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充分性, 以免对信息使用者造成误解。

4.注重会计人员素质的培养

首先, 应该注重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使其加深对准则的了解, 能够熟练的运用准则的要求进行恰当的会计处理。其次,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 提高会计人员关于或有事项的实务操作能力。最后, 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让其认识到保持独立、客观的职业精神的重要性, 从主观角度减少直至最终消除弄虚作假。

四、结束语

伴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日益复杂, 或有事项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事项, 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影响越来越大, 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充分借鉴现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我国应结合自身实际, 逐步加强对或有事项的研究, 使其在财务报表上得到充分反映, 为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服务。在保证投资者利益的同时, 也更好地促进自身健康、迅速发展。

摘要:作为一种潜在因素, 或有事项普遍存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 或有事项的不确定性, 导致或有事项的确认往往具有很大的主观性。针对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的或有事项范围不明确、对或有事项的确认主观性突出、对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披露欠缺、会计人员执业不当等问题, 应加强或有事项的会计研究, 加大审计力度, 注重会计人员素质的培养, 进而完善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

关键词:或有事项,问题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方光正, 胡洁洋.刍议完善或有事项会计处理[J].财会月刊, 2011 (19) :73

[2]陆文娟.我国上市公司或有事项应用完善研究[J].经营管理者, 2011 (13) :43

[3]李忠海.对会计或有事项准则及应用问题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12) :102-103

[4]张子健, 王立峰.上市公司或有事项披露情况及完善建议[J].财会月刊, 2010 (32) :22-24

或有事项会计处理问题研究 篇6

(一) 或有事项定义

或有事项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 在资产负债表日已客观存在的状况, 其财务影响将由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有事项主要有:未决诉讼、未决仲裁、建造合同、债务重组、保险合同、租赁、所得税、产品质量保证、债务担保、环境污染整治、企业重组、所得税、亏损性合同等。

或有事项按其性质可分为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或有负债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或有资产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资产。

(二) 或有事项的不确定性

通过对定义的分析可以得出:第一, 或有事项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第二, 或有事项的结果只能由未来发生的事项来确定, 因而其结果具有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可见或有事项的显著特征是其不确定性, 或有事项的不确定性包含以下几个含义:

1. 或有事项是客观存在的一种不确定状况。

或有事项源于企业过去或现在的交易或事项, 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但它对企业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报表是否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的大小并不确定, 只能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展情况予以证实。

2. 或有事项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或有事项的结果, 在或有事项发生时是很难证实的, 这种不确定性的消失需要由未来不确定事项的真实发生情况来确定。这样或有事项结果的不确定性就体现在:它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可能这样发生, 也可能那样发生, 且最终发生的时间和金额也有很多可能性。或有事项的最终结果可能是一项负债, 也可能是一项资产, 下面我们对这两种情况进行分别分析表述。

或有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 其存在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 履行该义务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该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地计量。或有负债可能导致两种义务:第一, 产生一项潜在义务, 其结果如何只能由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如企业将商业票据背书转让而形成一项或有负债, 其连带付款责任的履行或消失需由票据到期日由付款人是否按期足额付款来证实。第二, 产生一项现时义务。该现时义务的履行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如企业在产品质量保证期内未必需要支付赔偿金, 因为企业可以保证质量的可靠;且该现时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地计量, 如企业在一件诉讼案中具体要支付的赔偿金额并不能确定, 只能等诉讼的最终判决。

或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资产, 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有资产是企业的一种潜在资产, 即随着事态的发展, 它可能成为一项资产, 也可能没有形为一项资产。如某企业因一家公司未履行建造合同而发生重大损失, 企业向法院提起诉讼, 要求该公司履行合同并赔偿损失。如果该企业有充分的理由和证据证明自己“很可能”会胜诉并能预计所获赔金额, 则可将其作为一项或有资产进行披露。但是这项或有资产依然会产生两种结果, 若企业胜诉, 该或有资产变成真实的资产;若企业败诉, 或有资产消失, 企业承担相应的诉讼费用。

3. 或有事项相关因素具有不确定性。

或有事项本身具有不确定性, 是因为其受到许多相关因素的影响, 且这些相关因素是企业难以预测和控制的。如建造合同结果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诸如建造材料价格的变动、建造合同违约金数额、建造期间是否发生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等。相关因素的不确定性是导致或有事项不确定性的重要原因。

二、我国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原则及不足

(一) 或有事项会计处理的原则

1. 稳健性原则。

这是对或有事项进行会计处理时须遵循的首先原则, 这要求会计人员充分预计未来的费用和损失, 而不预计未来的收益, 以此来保存企业的财务实力。这就是对或有负债进行充分分析并在财务报表中通过专门账户正式反映, 而对或有资产只在报表附注中予以批露的原因。

2. 重要性原则。

即对发生的重要程度不同的事项要分别处理, 或有事项的重要性可由其金额的大小和发生的可能性来确定。按照重要性原则, 对一项会计或有事项可以按其发生的不确定程度分为“极小可能”、“有可能”和“极有可能”三类, 分别进行不同的会计处理。如对第一类或有负债, 一般采用附注方式进行批露即可;对第二类或有负债, 通过设置相应抵销账户或备查账簿来反映;对第三类或有负债, 在资产负债表中列入专门账户和科目。这样做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更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3. 集中反映的原则。

或有事项应在报表中应进行集中反映, 使投资者一目了然。如我国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了重要程度不同的或有事项要按规定予以充分的批露。

(二) 或有事项会计处理的不足之处

尽管我国现有会计准则对或有事项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披露作出了明确的规范, 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

1. 对或有负债的会计处理过于稳健。

由于或有事项的种种不确定性, 在会计处理过程中, 总是尽可能高估负债或损失, 低估可能的资产或利得, 以满足会计稳健性的要求。因此, 除很可能发生 (即概率大于50%, 但小于或等于95%) 的或有资产才在报表附注中进行谨慎的披露外, 对其他或有资产均不予确认, 一般也不披露。而对或有负债虽然也不予确认, 但只要是可能发生 (即概率大于5%, 但小于或等于50%) 、或经常发生或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较大影响的或有负债均应在附注中披露。这样的规定显得过于稳健了, 因为何可能性极小 (在概率上还不到5%) 的或有负债属于不重要的事项, 其披露可能对信息使用者造成误导。其次, 从成本效益原则来考虑, 充分披露应是在防止增加企业信息成本的前提下, 进行有针对性地重点披露。因此, 在遵循稳健性原则的同时, 还应兼顾重要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 以防止过于偏激或过于保守。

2. 对或有事项信息披露不够充分。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我国或有事项准则在披露上有例外原则, 即在涉及未决诉讼、仲裁情况下, 如果按照准则披露全部或部分信息预期会对企业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则企业无需披露这些信息, 但应披露未决诉讼、仲裁的形成原因。这一规定虽然有利于保护企业的正常运营, 但违背了信息的充分披露原则和重要性原则, 也会给管理层增加故意隐瞒重大事项的借口, 对利益相关者造成损害。第二, 应在报表附注中充分批露对或有事项的估计过程。因为或有事项具有不确定性, 在对其不确定性进行估计和判断时难免仍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和可操纵性, 而又缺少可靠的资料来验证。因此, 应充分批露对或有事项的估计过程, 如企业取得了哪些资料、考虑了哪些相关因素及是否在必要时聘请专家进行评估等, 以促使管理层增加估计的独立性和可靠性。

3. 准则的适用范围可酌情扩大。

目前金融工具 (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 在我国企业中的运用尚不是很普遍, 但其迅速发展的前景是不难预见的。为了顺应经济发展对会计信息的要求, 或有事项准则的范围应适当进行扩大, 以及时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等新经济业务的风险状况, 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 并提醒广大投资者对风险进行充分的关注。

三、对或有事项会计处理的思考

(一) 加强或有事项会计处理的理论研究

这应建立在几个重要原则的基础上:第一, 适度稳健原则, 即在对或有事项进行会计处理时, 应合理地估计可能的损失和收益, 要掌握好“度”, 既不应高估收益、低估损失, 也不可高估损失、低估收益, 应公允地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第二, 中性原则, 即在或有事项会计准则的制定、执行和审核的过程中, 应保持不偏不倚的立场, 如在对或有事项的计量时, 选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 在估计时采用期望值法等;第三, 对评估技术和方法进行量化和规范化的原则, 因为对或有事项的估计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任意性, 这样做有助于更好对或有事项进行判别、筛选和精确估计。

(二) 完善或有事项披露的标准和规定

这样可使企业真实、公允地对外公布信息, 有利于信息使用者进行更好的决策。如可以要求批露对或有事项可能性的估计程序, 完善估计的技术方法等。

摘要:或有事项的显著特征是具有不确定性, 这决定了其会计处理的特殊性。或有事项理论的发展, 对会计实务处理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或有事项及其会计处理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对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 规范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 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或有事项,会计处理,会计准则

参考文献

[1]国际会计准则第37号.准备、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J〕.会计研究, 1999 (4) .

[2]李建华.或有事项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7 (1) .

试析或有事项的若干问题 篇7

1、或有事项的概念。

或有事项是指过去交易或者过去事项的形成, 其结果须由某些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决定的不确定事项。常见的或有事项有商业承兑汇票背书转让或贴现、未决诉讼、未决仲裁、债务担保等。

2、或有事项的特征。

第一, 或有事项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或有事项作为一种状况, 它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引起的, 其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客观存在, 只是其结果对企业产生的是有利影响还是不利影响及影响程度现在不得而知, 只能由未来发生的事件加以证实, 现在尚不能完全肯定。第二, 或有事项具有不确定性。首先, 或有事项的结果是否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其次, 或有事项的结果即使预料会发生, 但具体发生的时间或金额具有不确定性。第三, 或有事项的结果只能由未来发生的事件来确定。对于或有事项的结果, 在其发生的时候, 是难以确认的。这种不确定性的消失, 需要由未来不确定性事件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有事项的这一特征说明, 或有事项具有时效性, 即随着影响或有事项结果的因素发生变化, 或有事项最终会转化为确定事项。

二、或有事项的确认与计量

1、或有事项的确认。

一是或有事项确认的含义, 二是或有事项确认的标准。一般情况下, 或有事项的产生涉及两方或多方的关系, 相关的义务和权利是对称的, 也就是说对一方来讲是义务的事项, 对于另一方 (或多方) 则是权利的事项。但是, 新的或有事项准则只将或有事项的确认局限在或有事项的义务方, 这样做的理由是:或有事项作为不确定性的会计事项, 对企业所造成的影响也有不确定性, 就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而言:对于不确定的义务, 只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就应确认;而对于不确定的权利, 则不予确认。

2、或有事项的计量

2.1最佳估计数的确定。对于最佳估计数的确定, 一般分两种情况考虑。首先, 所需支出存在一个金额范围, 并且该范围内的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同, 则最佳估计数应按该范围的上下限金额的平均数确定。其次, 对于所须支出不存在一个金额范围, 则按下列方法进行计量并确定。第一, 事项涉及的项目是单个项目的, 最佳估计数按最可能发生的金额确定。其中, 最可能发生金额本身也是一个估计数, 涉及会计职业判断。第二, 事项涉及的项目是多个项目时, 最佳估计数按各种可能发生额及其发生的概率计算予以确定。

2.2预期可获得的补偿的处理。对于预期可获得补偿的情况通常有:遇到交通事故, 企业通常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合理补偿;在某些索赔诉讼中, 企业可以通过反诉讼方式对索赔人或第三方另行提出赔偿要求;企业债务担保业务中, 履行担保义务的同时, 可以向被担保企业提出额外追偿要求。如果清偿因或有事项而确认的负债所需支出部分或全部, 预期由第三方或其他方进行补偿时, 补偿金额只能在基本确定能收到时, 才可以作为资产单独确认。

三、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

1、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原则。

一是稳健性原则, 充分预计或有事项的产生而可能带来的费用和损失, 而不预计或有事项的产生可能带来的收益。二是重要性原则。根据或有事项的重要程度不同区别对待和处理。或有事项的重要性可由其相应金额的大小和其发生的概率加以判定。三是充分披露原则。对影响信息决策的信息在财务报表中进行充分的披露, 对于不能纳入会计报表内反映的项目, 应在财务报表外以附注的形式加以披露。四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当某一事项或交易的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不一致时, 会计应当根据这一事项或交易的经济实质而非法律形式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

2、或有事项的具体应用。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或有事项做如下处理, 因或有事项而产生的负债要在资产负债表中单列“预计负债”项目反映, 与所确认的负债有关的费用和支出扣除补偿金额后在利润表中反映。在具体进行会计处理时, 发生的产品质量保证费用入营业费用, 诉讼费入管理费用, 罚息支出和为他人债务担保赔偿支出入营业外支出。

四、我国或有事项准则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或有事项在处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会计信息失真是近年来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就我国目前而言, 企业往往不是高报、虚报利润, 以骗取上市、配股的资格和粉饰业绩, 就是尽量少计利润、多计损失, 以取得所得税的节省。而或有事项的不确定性给舞弊者带来了可乘之机。或有事项的相关披露和处理也对公司所披露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有用性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作为不确定性会计的重要研究领域的或有事项, 需要规范的监管, 以真正做到合理、充分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信息。

2、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应解决的问题。

一是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会计人员对或有事项进行职业判断的合理与否, 除会计人员本人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外,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管理层的价值取向。如果企业的治理结构不完善, 很可能会使管理层把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当成操纵利润的工具, 从而降低会计信息真实性与可靠性。二是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会计人员要不仅能够对业务进行熟练操作, 更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对需要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判断和表达要遵循会计的职业行为规范, 基于客观立场,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做到实事求是, 而或有事项的会计实务主要就是用估计和判断的方法来进行反映。在会计实务中, 职业道德、业务素质等诸多因素对会计人员提供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杨萍, 试述或有事项的认定与披露[J], 南昌高专学报, 2008.8

上一篇:大学语文课体系下一篇:广告语言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