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或有事项

2024-08-15

上市公司或有事项(通用7篇)

上市公司或有事项 篇1

一、或有事项与或有事项的披露

或有事项, 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其结果须由某些未来事件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决定的不确定事项。主要形式有:未决诉讼或仲裁、债务担保、产品质量保证 (含产品安全保证) 、承诺、亏损合同、重组义务、环境污染整治等。这些或有事项披露为或有资产、或有负债和预计负债, 在确认方面只确认预计负债, 不确认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或有资产企业一般不披露, 只有在或有资产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时披露其形成的原因、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等;或有负债一般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种类及其形成原因、经济利益流出的不确定性的说明、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以及获得补偿的可能性等相关信息;预计负债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的现时义务。在将或有负债确认为预计负债的同时, 应确认一项支出或者费用, 如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等。预计负债主要披露: (1) 预计负债的种类、形成原因以及经济利益流出不确定性的说明。 (2) 各类预计负债的期初、期末余额和本期变动情况。 (3) 与预计负债有关的预期补偿金额和本期已确认的预期补偿金额。新会计准则对或有事项的披露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但在实际执行中, 许多上市公司对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以及披露还是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现象, 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具体问题, 下面对我国2010年上市公司年报中或有事项披露情况进行统计抽样, 分析披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二、2010年上证上市公司或有事项披露分析

选取的样本公司全部来源于上证, 即上海证券交易所。截至2010年年底, 上证拥有894家上市公司, 上市股票数938个, 股票市价总值179007.24亿元。到2011年4月19日, 上证公布了800家上市公司的年报, 包括工业、农业、服务业、金融业等行业, 基本涵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在这800家公司年报中采用抽签法随机抽取100家公司作为样本。从整体情况来看, 或有事项信息披露的情况如表1和表2。

通过表1可以看出, 所抽取的这100家公司的年报中, 进行了或有事项披露的有67家, 没有进行披露的有33家, 披露比例为67%。这个比率与历年来的研究数据相差不大, 说明大部分的公司还是比较重视或有事项的披露的。但在披露的具体事项方面, 还存在如下应注意的问题。

单位:家

单位:件

(一) 或有事项披露不够完整

或有事项的披露比率总体来说不错, 但披露十分详细的不多。具体来说, 抽样公司对或有事项主要披露的有诉讼仲裁、担保事项、其他或有事项三种, 具体情况见表3。在抽查样本所披露的87件具体事项中只有31件事项披露得相对完整, 仅占所披露事件总数的36%, 其他绝大部分或有事项都只是简单的列表显示, 详细披露的比例是很低的, 意味着现在或有事项的披露还不够完整。

具体来看: (1) 对诉讼、仲裁的披露不够完整。本次抽查的100家样本中这方面进行披露的只有21家, 占样本总数的21%。其中6家公司披露得过于简单, 只披露了诉讼和仲裁发生的原因。详细披露的公司也仅有4家简单阐述了影响, 告知投资者要谨慎投资, 其他公司均无任何说明。这种不完整的披露直接导致投资者对公司的财务状况无法作出准确的判断。 (2) 对担保事项的披露不够规范、不够详细。担保在公司中非常常见, 在或有事项中也是披露最多的, 占样本总数的53%, 超过了半数。但是大多数的担保事项也是采用列表方式披露的, 披露得十分简单, 很多公司对担保期限、担保类型、被担保企业的财务状况, 甚至担保的原因都没有披露的很清楚。本次抽样中只有7家公司披露得十分的详细。剩下的46家公司基本上都有缺陷。而且, 各公司在披露担保的时候一般不告知影响, 本次抽样仅有3家公司提到了影响。 (3) 对其他或有事项的披露不够重视。其他或有事项在样本中占的比例不高, 只有13件事项, 包括票据贴现、回购、追索、产品质量保证金、售后服务预计等。事项虽多但披露得十分普通, 同样没有披露任何影响, 显然不够重视。

单位:家

(二) 过度披露或有资产

根据会计准则, 或有资产只有在很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时候才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其形成的原因和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而很多公司则错误的理解了准则, 尽其可能地披露或有资产。在本次样本分析中, 有7家公司是起诉方, 起诉其他企业, 有4家公司一审胜诉, 他们都在或有事项中做了详细的披露, 计提了坏账准备。样本中, 起诉的公司虽然胜诉, 但欠款方都是效益不好的公司, 而且欠款金额巨大, 很难收回。但是这些公司还是选择了披露所谓的或有“资产”。所以, 应该正视或有资产的披露范围, 不能进行过度披露, 这同样会影响投资者的决策。

(三) 预计负债确认不充分

根据本次抽样的样本进行的统计, 得出披露或有事项的企业对预计负债的确认情况如图1所示。

根据准则要求, 只要达到确认预计负债的三个条件, 就应该确认预计负债, 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通过图1看出, 在这次样本分析中, 21家公司的诉讼和仲裁有9家公司进行了预计负债的确认, 有12家公司没有确认;53家公司的担保事项只有7家公司进行了预计负债的确认, 其他46家公司只字未提;其他或有事项确认预计负债的也不多见。可见有很大一部分公司符合预计负债的确认条件却并未确认, 隐藏了公司可能会出现的财务风险。

(四) 或有事项披露位置不规范

抽样中, 有些公司的或有事项没有直接在报表附注中反映, 而是通过其他附注间接反映, 如附注中的关联方交易、担保事项、承诺事项、重要事项或者是指定一个的地方。在样本中有五个公司均不规范。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公司不想让或有事项直接反映在公众眼中。这样分散反映, 可以使得公司减轻集中在附注中的或有事项披露的影响。这样影响了投资者的知情权, 影响了投资者的决策。

(五) 没有完善的监管体系

或有事项披露在我国还处于问题多发的阶段, 还没有一个很完善的监管体系去约束。数据中有33%的公司并没有对或有事项进行披露, 能不能理解就是没有发生或有事项呢?这个仅从年报上来说无从知晓。不披露并不代表不发生, 很可能是一些公司钻了监管制度的漏洞, 或绕开了检查而没有进行披露。

三、我国上市公司或有事项披露的改进建议

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有很多, 主要是因为我国信息披露制度还不够完善、缺乏健全的法律机制、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不够高等。所以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的完善。

(一) 完善披露体系, 规范披露方式

或有事项披露中的首要问题是披露制度不够完整。我国现有的披露准则只有一副大的框架, 很多细则还没有制订或真正被执行, 我国应学习西方完善的或有事项披露方式和方法, 构建一个真正适用于中国的或有事项披露细则。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或有事项披露的理论研究, 特别是充分披露原则和谨慎性原则。在不伤害公司利益的情况下做出严格的披露要求, 使其披露更加详细。 (2) 对需要披露的事项规定完整的披露细则。如诉讼、仲裁的披露应尽量完整;对企业担保事项要严格加以管理, 确定担保上限, 加强担保审计力度, 不允许蓄意隐瞒;对其他或有事项的披露引起足够重视, 即对各具体事项都规范该如何披露。 (3) 对于有较少规定的或有资产应当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披露制度。规范好或有资产的披露范围和披露条件。 (4) 对于预计负债的确认应该更加完善, 扩大预计负债的确认范围。因为预计负债会对公司的运营造成一定的影响, 它属于潜在的负债, 如同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一样, 有助于公司有预防作用, 能减少一定的损失, 对投资者起到保护作用。 (5) 为或有事项披露的位置作出规定。集中放在附注的或有事项中披露, 防止分散。

(二) 加强上市公司或有事项信息披露监管

应制定完善的检查制度和考核方法, 定期的对或有事项披露作检查, 达到监督的作用, 同时可以通过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等第三方独立机构入手, 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对或有事项的审计发表独立意见, 保证上市公司对或有事项披露的充分性。

(三) 制定相应法律机制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对或有事项信息披露中, 少披露、可以披露却没有披露的或有负债、可以确认但没有确认预计负债的或有事项、规范披露和积极披露的或有资产、利用或有事项进行利润操纵的行为的, 都制定相应的法律机制来追究违规公司领导人的责任。必须加大处罚的公开性, 对受到损害的广大投资者进行赔偿, 有效的动员投资者参与监控, 使上市公司或有事项信息披露机制更加完善, 做到有法可依。

(四)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

财务报告是通过会计人员做出来的, 所以, 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应加强企业财务人员培训, 努力提高会计人员对或有事项会计问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使他们正确理解或有事项, 能够进行正确的会计处理。另一方面应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从而提高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上市公司或有事项会计处理 篇2

关键词:上市公司,问题,会计准则,决策

我国于2000年正式实施《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 填补了我国会计准则对于企业或有事项这项规定的空白, 企业对于或有事项处理逐渐向法制化规范化发展, 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及披露, 也推进了一大步。在逐渐复杂化的经营活动中, 或有事项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事项, 内容不断扩大, 确认的要素也在极尽细致化, 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信息披露产生的影响逐渐变大, 如何才能有效公允地披露或有事项?通过发现问题汇总问题解决问题这些不断循环的过程, 得出一系列有效适应潮流的或有事项会计处理的方法, 通过制定相关的规定, 为规范企业内控环境营造高效的经济环境提供了有利力量。

一、或有事项的概念

所谓或有事项, 是以过去曾真实发生的交易事项为基础, 再根据未来这些事项的相关事项, 是否发生而产生的不确定结果。或有事项的三要素为:不确定性;以过去的发生事项为基础;未来事项来证实。一般说来, 或有事项主要分为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

二、我国上市公司或有事项的现状

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抽查68家上市公司的2013年年报, 重点关注房地产、汽车行业等发生较多债务担保、承诺事项、售后维修的行业, 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 并逐一做记录, 最终总结出如下的统计如表1、表2所示:

此次调查得出, 这68家企业都执行了对或有事项的披露, 占了统计样本总数的100%, 28家企业确认了预计负债, 占了统计企业总数的41.18%, 这表明在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中, 或有事项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 更多的投资者关注了或有事项的披露。

三、上市公司或有事项的会计核算与披露

(一) 或有事项会计核算的原则

或有事项会计核算应当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分别为稳健原则、重要性原则和配比原则, 这三个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相辅相成, 要重视每一个或有事项的发生, 严格控制其未来造成的后果, 不可高估或者低估, 合理把握平衡点, 在或有事项未来证实发生的同时, 也会随之发生一些费用, 分别计入相应的损益科目中。会计人员按照这三个原则, 有效地进行会计核算, 完成或有事项披露工作。

(二) 或有事项核算中出现的问题

在会计准则中, 没有明确地对核算提出要求, 不同企业的会计人员多多少少在核算方法上存在差别, 有些业务也需要相对应的计算方式, 核算中, 要注意明细科目, 提高科目的详细程度;其次, 当下与未来的计算额可能前后不一, 这需要做出损益科目的相关冲减会计处理, 认真核对以往发生的或有事项的数据, 有时也需要在一定的经营时段对最佳估计数做出调整。

(三) 上市公司或有事项披露

1. 上市公司或有事项披露的必要性

在现今的市场, 投资者远不满足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 这些表虽然真实反映了企业的财务, 但只是当前的状况, 未来的发展才是投资者真正重视的。而或有事项的特质之一, 就是其具有对未来的影响力, 其由未来决定也决定着未来。只是这里的未来分别指未来的发生事项和未来的企业发展, 两者之间密切相关, 或有事项是潜在因素, 对企业的影响是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对财务报告中的或有事项信息, 企业可以根据其影响力来判断是否披露, 重要性强的或有事项, 需要充分公允地披露, 同时还要及时, 不能造成信息滞后;不太重要的或有事项, 其对财务状况的影响小, 不会造成较大的利得或损失, 所以可以由企业控制披露否。相关的政策法规要求信息披露, 不管是表内还是表外的, 都做出了规范要求, 或有资产通常不被披露, 重大的或有负债要披露, 预计负债要充分披露, 即使这些披露会增加企业的风险, 影响企业的发展, 但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不可避免。

2. 或有事项会计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在68家上市公司统计中, 各个公司披露的程度不一, 有的公司较全面地披露了或有事项的相关事宜, 有的公司则连预计负债都没有披露。会计人员的判断带有主观性, 在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前提下, 利用会计准则的弹性, 进行选择性的披露, 减少或有事项带来的影响, 掩盖一些不利事实, 当未来真实发生时, 企业才给予相对的补充说明信息。或有事项不再集中披露, 而是被企业分散于报表几处, 来模糊投资者的视线;或者直接不披露或有负债, 让投资者无法分析研究, 这违反了会计准则的规定, 企业需要对报表制度进行修改, 在不违背准则的情况下, 适度地披露或有事项信息。

四、问题分析与对策

(一) 准则制度的改善

1. 加强或有事项披露的理论研究

或有事项会计处理, 要求遵循相关原则:一是谨慎原则, 既不高估利得也不低估损失, 并且反而为之的, 适当高估损失低估利得, 谨慎把握中间的平衡。二是充分披露原则, 巨大影响的或有负债在表外披露, 或有资产可以不披露, 预计负债必须充分披露, 不确定性的或有事项, 充分披露财务信息。三是独立性原则, 会计人员不应受到管理层或者自身的利益干扰, 而违背职业会计道德, 避开一些不利信息, 进行不真实的披露, 必须保持独立性, 才能客观地执行或有事项披露。

2. 改善或有事项准则披露标准

信息使用者需要了解企业当下的财务状况, 也需要了解未来可能发生的事项, 完完全全地了解信息, 与企业不披露机密或有事项发生了矛盾, 所以需要改善或有事项披露标准。对于或有事项的信息披露, 企业能在充实性原则下进行选择性的披露, 合理把握维护投资者和企业自身的两方利益的平衡。

3. 在民事责任制度中, 增加处罚力度

针对经济市场中企业众多的违规违法行为, 企业冒着被揭发的风险不披露或有事项或者不规范披露的这种现象, 需要加大外部的监督, 加大违规违法的处罚力度, 让企业正确认识到这些行为的危害, 会损害企业形象。

(二) 针对上市公司的相应改善对策

1. 合理客观对待或有事项信息披露

很多企业管理层为了建立企业有实力盈利的形象, 吸引更多的投资, 或多或少地隐瞒或有事项的信息, 关于诉讼、债务担保等相关的或有事项, 都极大影响着投资者的决策, 企业为了降低经营风险, 操纵当期数据, 人为进行不完整的披露, 甚至无视准则要求不披露, 这些都是违规披露会计信息的行为。

2. 会计人员职业素质需要提升

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可以通过大量的实务得而提高, 从对或有事项的不甚了解到熟悉其特点, 正确进行分类, 依据会计准则严格合理进行或有事项的披露工作, 会计人员对准则的理解得到加强。会计人员通过丰富的经验来提高职业能力, 还可以通过相关机构的培训, 全面综合地提升会计技能。

3. 改善企业的相关会计处理制度

企业在依据相关的规章制度下, 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会计处理制度, 明确不同会计人员与会计机构相应的责任, 内部会计处理制度得到准确执行。对于还未发生的或有事项, 会计人员依据真实的相关证据, 合理地估计预测其发生的可能性, 判断其是造成不利损失, 还是能给企业带来盈利;其次, 对于已发生的或有事项, 会计人员应该客观充分地对其进行披露, 使投资者能依据这些信息进行有利决策。企业通过改善其内部会计制度, 并严格执行该制度, 能有效地控制或有事项的发生概率, 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有利于企业的持续长远的发展。

4. 提高或有事项会计处理相关准确度

很多上市公司因为会计人员无法准确核算或有事项会计数据, 就在财务报告中模糊表述, 尽其可能地让信息所有者忽视或有事项披露这一部分。如何提高准确度?企业需要充分掌握相关的信息, 例如或有事项发生的时间, 或有事项的种类, 或有事项发生的原因, 用何种方法核算或者估计或有事项所带来的利得或损失, 建立关于或有事项的档案册, 全面记录。其次, 完善或有事项计量的准确性, 运用合理科学的计量方法真实客观地进行核算, 最佳估计数是最常被采用的方法。

5. 重视企业之间的债务担保关系

在68家上市公司的统计中, 债务担保出现的频率较高, 这种或有事项所带来的损失可能重创企业, 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带来巨大影响。不少上市公司为旗下的子公司或者其他公司作担保, 一旦被担保方因为一些原因没有能力偿还债务, 那么担保方则面临着巨大的经济损失, 所以, 企业应该谨慎对待企业间的担保关系, 参考往年的关于担保事项的负债数据, 对于已有不良记录表现的公司, 不给予担保, 或者多搜集相关信息, 及时地掌握要被担保的公司经营状况, 这样极大程度上减少了预计负债发生的可能性, 维持了企业健康发展。

五、结论

本文先从或有事项的特点展开研究, 通过抽查68家上市公司的年报资料, 归纳出各公司披露的或有事项信息, 总结或有事项可能存在的问题, 进行详细的理论分析和阐述, 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让人们对上市公司或有事项有了深入了解, 提高企业对或有事项信息披露的重视。或有事项的确认计量、核算与披露逐渐成为报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平衡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利益, 如何提高或有事项信息质量, 如何控制未来或有事项带来的风险, 如何让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在本文中都给出了一些建议。笔者认为本文的意义在于:有助于改善会计信息质量, 提高会计实务工作, 推动会计理论的创新, 促进经济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戴玉刚.我国上市公司或有事项披露问题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 (15) :86-86.

[2]胡洁洋.或有事项会计处理问题实证研究[J].财会月刊, 2013 (22) :67-69.

[3]姚利红.或有事项的确认、计量及会计核算研究[J].财会研究, 2009 (04) :79-81.

[4]朱笑笑.会计基础理论在或有事项具体准则的应用[J].中国证券期货, 2012 (11) :119-120.

[5]蒙晓佼.或有事项准则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J].财经界, 2013 (12) :51-53.

上市公司或有事项 篇3

(一) 或有事项披露信息质量不高。

首先, 对诉讼、仲裁的披露不够完整。50家上市公司中有6家公司涉及到诉讼, 占12%, 大多数公司只披露了未决诉讼的原因, 对于诉讼可能产生的影响则未作披露, 致使投资者对公司的真实情况不能做出准确判断。还有对担保事项的披露也不够规范, 有25家公司存在担保事项, 占总数的50%, 其中有20家对其作为或有事项披露, 剩余5家则没有作为或有事项披露。可见有一部分企业对担保事项蓄意隐瞒, 导致对外担保的或有事项信息披露严重滞后。总之, 上市公司对担保、诉讼、仲裁的前因后果和或有事项信息披露不够且滞后, 甚至有一部分企业以保护商业秘密为借口, 对不利于公司的信息进行蓄意隐瞒。其次, 在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或有事项中, 普遍没有确认“预计负债”。根据或有事项准则的要求, 如果很有可能发生支付义务, 且支付金额可以计量的话, 应在“预计负债”科目下确认并披露, 然而在上市公司的或有事项披露中一些项目已经满足确认条件, 却很少有公司在财务报表上确认预计负债。

(二) 或有事项披露位置不规范。

或有事项披露的位置不规范, 主要表现在上市公司的信息不集中披露在或有事项下, 而是分散在年报的几个部分里, 有些公司的或有事项没有直接在报表附注中反映, 而是通过其他附注间接反映, 如附注中的关联方交易、担保事项、重要事项或者是指定一个的地方, 这就是或有事项在披露形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按照规定, 上市公司一般需要在表外或有事项下披露公司存在的所有或有事项, 来保证所提供信息的完整性。研究发现, 虽然上市公司的年报中看到或有事项信息披露了该公司董事会报告中存在或有事项信息, 但或有事项下却没有对相关信息进行披露, 或者不按照或有事项的要求进行披露, 这显然让报表使用者得不到有用的信息。这样分散的反映, 可以使得公司减轻集中在附注中的或有事项披露的影响, 从而影响了投资者的知情权, 影响了投资者的决策。

(三) 审计师审计力度不够。

很多上市公司都把审计仅仅当作为了满足最低的法律方面的要求才做的, 他们寻找的是能够给出肯定答案且价钱最低的会计师事务所, 他们甚至还寻找能够容忍乃至能够帮助他们犯错误的事务所。而会计师事务所出于竞争的需要, 把审计程序减少到了法定的最低限度, 这样他们才能成为低价的竞标者。同时, 他们也尽力寻找机会为客户提供非审计的服务, 以获取越来越高的服务收入。这必然会导致注册会计师失去了应有的独立性, 至少是形式上的独立性。他们站在了上市公司的角度而不是投资者的角度来进行审计业务, 而这样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审计师不能提供完整公允、独立的审计意见。

根据50家上市公司的年报, 在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30家公司中, 有12家公司与或有事项有关, 占了40%。但是, 大部分的审计意见集中在解释段说明。有部分公司对外担保金额和抵押资产的价值占公司净资产的一半以上, 但是, 审计师没有在审计报告中提示审计意见, 而是出具了无保留的审计报告, 并没有向投资者提供公允、独立的审计意见。

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或有事项信息披露对策建议

(一) 完善信息披露规范体系及相关法规

第一, 完善信息披露规范体系, 规范信息披露内容。目前, 在《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中对或有事项信息披露做了较为可行的规定, 但是上市公司对或有事项的信息基本依赖于自己的理解和职业判断, 相关的规定还是过于原则和笼统, 缺乏细致明确的规定和原则, 在准则基础上出具法律效率与准则相同的对准则的解释, 对准则做出详细明确的解释, 让准则的原则与规定更加细化和明确。上市公司必须披露的会计信息内容、披露的时间、披露的方式、披露到何种程度以及公司违规后的处罚应做出更详尽更明确的规定, 使制度更具有可操作性, 让上市公司对或有事项的披露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至少能保证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更具有规范性和可比性。

第二, 尽快完善相关法规的规定。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相关规定比较原则化, 缺乏全面系统准确的规定, 致使企业在会计处理中存在着大量的职业判断, 在不违反准则的条款前提下会计师很容易决定其报表利润数。想要改变单靠利润额来决定企业命运的现状, 可以将公司的营业利润、现金流量等多项指标进行考核企业的业绩。因此, 对于《公司法》、《证券法》的相关规定, 应该进行修改和完善, 尽快对具体规定进行细化, 改变仅以其会计利润作为公司亏损或者盈利的标准, 从根本上改变公司利用或有事项信息进行利润操纵的念头。

(二) 规范或有事项披露位置。

规范或有事项披露的位置, 需要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的素质, 遵守会计准则, 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对或有事项进行披露, 将其披露到相关指定的位置。

财务报告是通过会计人员做出来的, 所以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是非常有必要的。保证或有事项会计准则的执行质量, 需要加强企业财务人员素质教育, 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提高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企业会计人员应该加强对准则的学习, 尤其是预计负债和或有负债的区别部分, 使之能够适应新的会计准则, 从而提高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披露的水平。

为了进一步提高或有事项披露的信息质量, 一方面应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对需要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判断和表达, 应当基于客观立场、实事求是, 从主观上努力杜绝作假的可能;另一方面应加强财务人员对或有事项会计处理的相关培训, 使他们能正确理解或有事项, 除充分领会准则的精髓外, 还需要掌握大量的与或有事项有关的企业内外资料以及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严密的逻辑推断力, 进而提高会计核算, 遵循会计准则规范或有事项位置。

(三) 加强上市公司对或有事项信息披露的监督。

在股票市场上, 对于无足够股份与管理的众多投资者来说, 公司披露的信息是投资者决策的最直接的信息来源。持续的信息披露制度有利于消除股票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充分, 实现股票市场的透明和规范。对公司业绩信息和关联交易信息一定要进行严格审查, 发现有欺诈行为者, 要依法严惩。目前我们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民事损害赔偿制度。

在民事损害赔偿的制度中需要对诉讼主体、诉讼方式、赔偿范围、损失计算、诉讼时效等具体事项做出明确规定。对于或有事项信息披露违规行为可以做到有制度可循, 可以依据相关制度处理此类行为。民事损害赔偿制度不仅能够对违规者进行惩罚, 而且可以有效地剥夺投资者获取的非法收益, 并且能够有效地动员广大投资者参与互相监督。建立民事赔偿制度, 通过立法和司法解释进一步细化证券责任方面的规定, 明确违规责任的归属, 形成一个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有效的会计信息披露法律责任的惩罚机制。

2、严格执法, 加大处罚力度。

对于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违规行为要严格按照我国《公司法》、《证券法》的相关规定执法, 这些法规和制度尽管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但是只要认真执行, 基本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更不会出现蓄意造假的现象。为此, 要加强相关法规、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 针对造假违规成本低, 对那些敢于铤而走险的单位和个人, 加大处罚力度, 使上市公司或有事项披露工作进一步合法完善。

(四) 加大审计师审计力度。

上市公司应该制定完善考核方法和检查制度, 对或有事项做定期检查, 从而达到监督的作用, 同时也通过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等第三方加入, 促使注册会计师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 在审计或有事项时发表独立的意见, 确保上市公司对或有事项披露的充分性。

从审计师方面加大对或有事项的审计力度, 为保证意见的公允性, 严格按照独立审计准则发表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可以了解企业内部信息, 作为内部专家并且能够获得企业的第一手资料, 完全有可能对或有事项信息披露把关。注册会计师尤其要详细审计预计负债的确认范围, 不要“吝啬”发表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 对企业预计负债的确认如果发现不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 为了达到避税目的, 有意对或有负债、或有损失进行高估, 降低企业利润;或人为降低甚至无视或有损失的存在, 以提高企业的利润, 人为粉饰会计报表等行为而且金额较大者, 应根据严重程度发表无保留、保留或否定审计意见。否则只会让企业更加肆无忌惮, 无视会计准则的存在, 继续欺骗投资者了。上市公司要谨防其通过或有事项标准调节利润, 达到扭亏为盈的目的, 确保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一个安全的投资环境。

参考文献

[1]曹秉彦.浅谈上市公司或有事项的披露[J].知识经济, 2010.5.

[2]郝春蕾.我国上市公司或有事项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青春岁月, 2010.18.

[3]李黎.试议我国上市公司或有事项的披露[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8.20.

上市公司或有事项 篇4

1.1 现状描述

在内蒙古多家上市公司中, 截选了其中的八家进行研究:

1.1.1 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

以煤炭的生产经营为主的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 在2008年年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合并资产负债表与母公司资产负债表中, 均没有“预计负债”科目, 并无或有事项。在2009年年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合并资产负债表中, “预计负债”期末余额为32993545.67, 年初余额为0, 在母公司资产负债表中, “预计负债”期末余额为10123966.87, 年初余额为0。公司对预计负债的确认、计量进行了明确, 并指出预计负债本期增加是煤矿计提的复垦费, 无或有事项。在2010年年报财务会计报告合并资产负债表中, “预计负债”期末余额为34419996.59, 年初余额为32993545.67, 母公司资产负债表中, “预计负债”期末余额为11042398.79, 年初余额10123966.87。同样, 公司也对预计负债的确认、计量进行了明确, 指出预计负债为煤矿复垦费。公司2010年度存在或有事项, 并对事项进行一一列举。

1.1.2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作为中国乳品行业龙头企业之一的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在2008年年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合并资产负债表和母公司资产负债表中, “预计负债”科目均没有金额, 存在或有事项, 并对此进行了一一举例。在2009年年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合并资产负债表中, “预计负债”期末余额为3000000.00, 年初余额为0, 在母公司资产负债表中, “预计负债”期末余额为3000000.00, 年初余额为0。公司对预计负债的确认、计量进行了明确, 并指出预计负债的产生事由, 对本年度的或有事项进行了一一举例。在2010年年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合并资产负债表与母公司资产负债表中, “预计负债”期末均无余额, 年初余额为上年度的期末余额。同样, 公司也对预计负债的确认、计量进行了明确, 指出预计负债不再确认的原因。公司2010年度存在或有事项, 并对事项进行一一列举。

1.1.3 内蒙古金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以生物制药和房地产开发为主导的内蒙古金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在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年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合并资产负债表和母公司资产负债表中, “预计负债”科目均没有金额, 但对预计负债的确认和计量进行了明确, 无或有事项。

1.1.4 内蒙古蒙电华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

前身为包头第二热电厂的内蒙古蒙电华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 在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年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合并资产负债表中, “预计负债”科目均没有金额, 但对预计负债的确认和计量进行了明确, 无重大或有事项。

1.1.5 内蒙古平庄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前身为内蒙古草原兴发股份有限公司的内蒙古平庄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在2008年和2009年年报的财务会计报告资产负债表中, “预计负债”科目没有金额, 但2009年对预计负债的确认和计量进行了明确。2008年公司无需对外披露的或有事项, 2009年公司存在或有及诉讼事项, 并对此进行了详细说明。在2010年年报的财务会计报告资产负债表中, 合并与母公司“预计负债”科目期末余额均为13569180.00, 公司对预计负债的确认和计量进行了明确, 本年度的预计负债是由于未决诉讼此项或有事项引起的, 还存在其他或有负债, 并对此进行了列举。

1.1.6 内蒙古包钢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现已形成完善稀土产业发展格局的内蒙古包钢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2008、2009、2010年年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合并资产负债资产负债表和母公司资产负债表中, “预计负债”科目均没有期末余额与年初余额, 但公司对预计负债的确认和计量进行了明确, 公司在这三个年度内都存在或有事项, 并对此进行详细的列举。

1.1.7 内蒙古兰太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作为一家具有央企背景的上市公司, 内蒙古兰太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年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合并资产负债资产负债表和母公司资产负债表中, “预计负债”科目无期末余额与年初余额, 公司对预计负债的确认和计量进行了明确, 无应披露的重大或有事项。2009情况同2008年, 2010年年报资产负债表情况同2008年, 但本年度存在或有事项, 公司对此进行了详细列举。

1.1.8 包头北方创业股份有限公司

由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发起成立的包头北方创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8、2009、2010年年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合并资产负债表和母公司资产负债表中, “预计负债”科目均没有期末余额与年初余额, 2008年公司明确了预计负债的确认, 2009、2010年公司明确了预计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三个年度内均存在或有事项, 并对其进行了说明。

1.2 现状分析

内蒙古上市公司所涉及的或有事项, 在会计处理中存在几个相同点。

1.2.1 所研究和应用的意义相同

其意义均为提高企业核算水平,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保护投资者、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维护国家的利益, 趋同国际, 促进经济发展, 加快经济体系的建设。

1.2.2 或有事项有相同的三大特点

一是由过去形成, 二是结果不确定, 三是结果由未来决定。

1.2.3 对预计负债的认定标准、计量方法一致

在预计负债的确认标准方面, 涉及三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是现时义务, 第二个要点是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 第三个要点是金额能够可靠计量。在预计负债的计量方法方面, 均按最佳估计数进行初始计量, 对最佳估计数的确认方法也相同, 并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不能真实反应最佳估计数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

1.2.4 或有事项所涉及的经济业务趋同

在企业年报中, 所披露出来的存在的或有事项趋于一种经济业务, 那就是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其他的经济业务, 诸如未决诉讼, 索赔, 票据贴现等虽也存在, 但趋同的概率较小。

内蒙古上市公司虽对或有事项的确认和计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但是在结合实际的过程中, 对或有事项的主观判断和科学记录却有待完善。或有事项是企业经济业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必须加强认识, 专业、客观的反应, 为企业今后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2 内蒙古上市公司或有事项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2.1 或有事项对企业的持续经营和发展存在影响

不确定性, 作为或有事项的重要特征, 有两方面的表现。首先, 是结果的不确定性, 即对是否发生的不确定。例如, 包头北方创业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为其他企业提供的债务担保, 假如被担保方很可能到期无偿还能力债务, 此项担保便很可能构成担保方的或有事项。但如果被担保方的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均良好, 则构成或有事项的可能性就会很小。其次, 是预计会发生, 但发生的程度不确定, 即发生的时间或金额不确定。例如,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因与客户产生纠纷需要索赔, 但所赔金额为预计而非确定。或有事项的这一特征, 使企业很容易存在潜在的债务或损失, 倘若这些潜在的债务或损失成真, 那企业很可能会因为巨额的亏损或债务不能清偿而导致破产, 从而对企业的持续经营和发展存在直接的影响。

2.2 或有事项对企业的财务质量和财务状况存在影响

滞后性, 是或有事项的又一特征。损失事项一旦成真, 必然会造成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 加之会计处理不够完善, 使或有事项对企业的财务质量和财务状况存在进一步影响。若企业领导秘密为其他企业提供债务担保, 其他人员并不知情, 若此项担保的损失一旦成真, 必然会使企业蒙受损失。这一方面会高估企业现有的经营业绩, 使对财务状况造成错误认识, 另一方面, 无法保证企业现时财务质量评估结果的正确性, 使信息使用者很难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客观认识。

2.3 或有事项对企业的经营成果存在影响

在企业或有事项的会计核算中, 稳健性原则是所需遵循的首要原则。所谓稳健性原则, 就是对可能存在的或有负债与或有损失进行适当预计, 而不预计或有资产与或有利得, 从而起到不高估资产与收益的作用。因此, 不同的确认方法对企业一定时期经营的成果有着不同的影响。对不利事项的无视与对损失的人为提高均会影响经营成果, 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前者会提高企业的账面利润, 后者会降低企业的账面利润, 从而达到避税的目的。

2.4 或有事项对企业的风险存在影响

风险是一种对交易或事项结果存在可能性变化的描述。不确定性与风险有着紧密的联系。或有事项作为一种不确定的事项, 它会增加企业的风险, 因此判断时需要特别谨慎。一方面或有负债可能会使企业的债务负担加重, 从而增大财务风险, 另一方面或有负债可能会使企业的资产减少, 从而加大经营风险。特别是对本文所研究的内蒙古上市公司而言, 或有负债会使企业的风险加大, 间接的对企业的形象、投资者信心、股票市价产生影响, 更加大了企业的风险。

2.5 或有事项对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存在影响

由于或有事项的隐秘性, 使得反映存在局限。而若或有事项成真, 往往会对现金的流入和流出产生影响。例如, 内蒙古兰太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为其他企业进行债务担保, 假如由于被担保方的经营业绩严重下划, 内蒙兰太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将此项担保事项确认为或有事项, 债务到期, 兰太实业用现金予以偿还, 导致现金流出。因此或有事项是预计现金流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具体参见表1。

3 针对内蒙古上市公司或有事项影响应采取的措施

3.1 加强管理层对或有事项的认识, 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

为保证新会计准则中或有事项的完成质量, 普及或有事项的相关知识, 强化其完成效果, 一方面应该加强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得到保证, 杜绝主观弄虚作假的可能, 实事求是。另一方面, 要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 培训的主要内容就是或有事项信息披露的相关知识, 使他们对或有事项有正确、清晰、全面、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从而促进实务与准则的融合, 提高准则的可利用性, 有助于实际业务正确、清晰、完整、及时的反映。

3.2 或有负债的确认最大限度符合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 作为企业记录、计量、报告经济业务的重要原则之一, 它的适用性和实用性都是相当高的。但是要将或有事项与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之间的关系更好的反映, 完全配比是不现实的, 完全回避配比也是不合适的。例如一项未决诉讼, 如果等到实际发生时再确认, 减少的是当期的利润。而实际情况是在诉讼期内此项或有负债就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消极的影响, 诉讼期的利润也应该有相应的减少, 也就是说, 或有负债对企业的影响涵盖了整个诉讼期, 应该把对未来的影响分摊于整个诉讼期, 最大限度的符合配比原则。

3.3 加强披露的完备性与规范性

在实际中, 会计人员应该根据企业的管理方法等对未来发生或不发生的事项进行严密分析, 从而做出判断。在判断时, 要求实事求是, 不能有意高估或有负债, 也不能有意低估。因为前者会降低企业利润, 从而避税, 后者会提高企业利润, 从而达到粉饰会计报表的目的。在对已确认的或有事项进行披露时, 应对资产负债表中的预计负债项目区别开来, 单独反映, 还应该在附注中对预计负债的形成原因及金额作披露。对于管理当局而言, 除了应当以企业取得的会计资料为依据, 还应充分考虑内外环境, 必要时还要独立参考专家的意见, 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度与可信度。同时, 还应该注意到, 虽然有些或有事项目前不能在会计报表内予以确认, 但随着影响或有资产及或有负债多种因素的不断变动, 企业应当对那些或有事项充分关注。准则过分顾及了企业利益的保护, 而忽视了信息使用者的利益, 或有事项披露不够合理, 这些也是有待加强的。

3.4 加强或有事项的内外控制

或有事项的外部控制即外部监管, 应该主要在两个方面改进, 一是提高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 强化发现违规行为的能力, 加大违约成本。二是强化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 提高审计的独立性, 加强上市公司的审计轮换制。

在或有事项的内部控制方面, 重点就是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该对自己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有正确、深入的认识, 具备较强的忧患意识。对可能产生损失的或有事项进行严格的事前控制, 避免不利事项的发生。对已经发生的或有事项在充分披露的同时, 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对滞后风险进行评估。还要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从而形成有效的内部会计信息监控制;调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从而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科学的经营业绩考评制度, 从而强化对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

3.5 强化资金管理, 做好清理债权债务的工作

在或有事项中, 存在一个所占比重大, 同时涉及宏观与微观的问题, 那就是企业之间三角债引起的债务诉讼和担保。我们必须对三角债的危害性有充分的认识, 强化资金管理, 尤其是应收账款的管理, 履行好偿债义务, 避免债务诉讼和担保案件的发生。

3.6 拓宽或有事项准则适用范围

在新情况日趋居多的今天, 应该将保险合同、所得税等业务形成的或有事项列入适用范围, 并将它们的实例作为操作指南。同样, 随着金融衍生业在我国的不断发展壮大, 与金融工具有关的经济业务也应该被列入到适用范围之中, 而且必须及时披露这些业务的风险状况, 提高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鑫雨, 张晓慧.浅谈或有事项[J].商业文化, 2011, (08) .

[2]朱辉.关于新会计准则中或有事项的探讨[J].现代商业, 2008, (11) .

[3]叶莉莉.新会计准则下对或有事项的几点思考[J].现代商业, 2008 (33) .

或有事项审计浅析 篇5

一、或有事项的相关内容

关于或有事项,本文主要从其概念及意义和审计程序两方面进行阐述。

1. 或有事项的概念及意义

或有事项是由过去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在资产负债表日以前已经存在,虽然其结果须由未来事项决定,但不是未来可能发生的事项。

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截然不同。首先,或有负债包括两种不同的义务形式———潜在义务和现实义务。潜在义务只能作为或有负债披露,而当现实义务满足一定条件时则可以作为预计负债进行确认。其次,或有资产的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是一种潜在资产。

或有事项具有潜在性、偶然性、不确定性等特点,注册会计师在进行与或有事项相关的审计时,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然而,大多数专家学者往往着眼于企业和准则层面的或有事项的研究, 忽略了会计服务行业中另一重要的成员———注册会计师。因此,本研究可为注册会计师合理规避审计风险提供建议,促进我国会计服务行业审计质量的提升。

2. 针对认定实施的审计程序

注册会计师对或有事项进行审计的目标一般为: 确定或有事项是否存在和完整; 确定或有事项的确认和计量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确定或有事项的列报或披露是否恰当。

一般情况下,注册会计师针对或有事项的审计程序包括询问、检查、函证等。函证是注册会计师直接从第三方获取书面答复,所以提供的审计证据的可靠程度更高。它不仅可以函证账户余额,也可以函证被审计单位与第三方之间的协议和交易条款,甚至可获取不存在某些情况的审计证据。除此之外,在审计完成阶段,注册会计师通常也需要专门实施一些程序,验证或复核或有事项的完整性。

二、或有事项的审计风险成因

之所以说或有事项的重大错报风险较高,是由于或有事项本身具有以下审计风险:

1. 或有事项具有不确定性

由于或有事项的发生与不发生由未来某些事项的发生与不发生决定,且其发生以后企业经营中盈亏的具体时间和数目也不确定,因此,不确定性是或有事项的基本特征之一。

不确定性给企业造成的影响可大可小。而或有事项的不确定性不仅使得或有事项在确认方面不易把握,也使得其在计量和披露时困难重重。可以说,或有事项的不确定性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2. 准则给予了会计人员较大的专业判断空间

会计人员在判断或有事项应进行表内列报还是表外披露,判断列报金额和披露内容时拥有较大空间。无论是对或有事项形成的资产或负债的确认及计量还是对或有事项进行的披露,其会计处理中都被更多地注入了会计人员的主观因素。由于企业会计人员的知识水平、经验、判断角度、考虑因素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其作出的会计处理可能不同。会计准则给会计人员提供较大判断空间的同时,也给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度。用一种主观判断去评价另一种主观判断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因其标准的变动性,必然增加审计风险。

3. 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存在舞弊的动机

舞弊的存在往往伴随着实施舞弊的动机或压力、实施舞弊的机会和为舞弊行为寻找借口的能力三类风险。总之,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了类似于美国的安然、世通等舞弊案件。利用或有事项进行舞弊是企业经常利用的手段之一,比如企业可以隐瞒将导致其发生巨额亏损的或有负债, 或者提前确认不符合确认条件的或有资产等。对注册会计师来说,舞弊不仅增加了财务报表发生的重大错报风险,也增加了检查风险。如果舞弊是精心策划并蓄意实施的,或者是串通舞弊,那么注册会计师从被审计单位获取的审计证据中很可能包括虚假陈述。

或有事项的审计风险远远不止以上三点,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必须加强对或有事项的关注。

三、或有事项审计难点

在审计或有事项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主要有以下两点:

1. 或有事项的计量标准难确定

如前所述,由于或有事项本身的不确定性, 加之会计准则给了会计人员很大的判断空间,因此或有事项的计量就成为一个弹性幅度较大、难以准确把握的重要问题。准则看似已经给定了明确的计量标准,但在实务运用中并非如此。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讲,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或有事项的列报和披露金额的审计成为一个难点。

2. 或有事项一般很少在会计账面上反映

准则规定,一般的会计业务均需要具备相应的历史资料或合法的原始凭证才可登记入账,而对于或有事项这类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会计上缺乏足够的入账依据。对于以后将要发生的义务, 企业一般不愿大费周章地计量和披露,更倾向于实际发生时直接入账处理。因此,虽然很多企业都存在或有事项,但却很少在会计账面上反映, 即使反映,也很难反映出真实的金额。就目前的会计实务来讲,仅有应收票据贴现、债务担保等个别项目可以具体核算。对于未决诉讼、未决仲裁和产品质量保证等或有事项,小企业因不具备专业人才一般不会披露,大中型企业有时也因缺乏足够的认识不在账面上反映。这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讲,是第二个审计难点。

四、提升或有事项审计质量的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审计风险和审计难点,笔者认为实务中对或有事项进行审计时,应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把握:

1. 全方位了解被审计单位及行业特征

俗话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审计工作也不例外。在接受新客户之前,或决定是否保持现有业务或考虑接受现有客户的新业务时,应时刻保持谨慎的职业态度,执行有关客户接受与保持的程序,以获取如下信息: 第一,考虑客户诚信度,没有信息表明客户缺乏诚信; 第二,具有执行本次业务必要的专业胜任能力、专业、时间和资源; 第三,遵守相关职业道德。同时,还应当了解企业的经营目标、经营状况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此外,了解被审计单位时,还有另外的关注点,即或有事项和关联交易。除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外,还应当了解企业所处行业的状况。

2. 选派恰当的注册会计师,制定适当的审计 计划

基于初步业务活动阶段对被审计单位及其所在行业的了解和或有事项复杂性、不确定性的特征,如果认为审计风险较高,则应当选派能力更强、审计经验更丰富的注册会计师并配以更加严密的审计计划,从而降低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必须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自觉执行审计准则的相关程序。在审计过程中,也应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同时, 在审计计划当中,应加入有关或有事项、关联交易等特殊事项的审计程序。

3. 采取有效的审计程序和方法

针对或有事项认定进行的一般审计程序已在前文阐述,笔者认为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针对已经存在的或有事项实施专门的审计程序; ( 2) 运用细节测试以发现潜在或有事项; ( 3) 审查或有事项账务处理的正确性; ( 4) 审查或有事项计量的正确性; ( 5) 审查或有事项的披露是否完整。

现在大多数上市公司在披露或有事项时存在很大的问题就是披露不完整。有些公司仅就或有事项本身进行阐述,并不涉及该事项的预期财务影响。汪玉聪和叶洛君曾于2013年在《或有事项相关问题浅析》一文中与2011年对上证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或有事项的披露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随机抽取的100家公司中,有31家对或有事项进行了详细披露,未披露和未详细披露的公司占大多数。其中,只有4家对或有事项的影响进行了说明,其他的并没有告知投资者投资时应更加谨慎。2013年的年度财务报告也存在同样的现象。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讲,针对或有事项披露完整性的审计应引起重视。

4. 考虑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并出具恰当的审 计报告

主要审查或有事项在资产负债表日后情况及相应会计处理的合规性和正确性。在资产负债表日与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原有或有事项可能进一步发展,也可能产生新的或有事项。此时, 注册会计师应查明是否有确凿证据证明被审计单位所作调整的正确性或是否有确凿证据表明被审计单位应调而未调。而对于非调整事项,虽然无需调整财务报表,注册会计师应提请被审计单位在本期报表附注中详细说明。注册会计师在出具审计报告之前,应慎重考虑已发现的重大错报, 千万不可草率出具标准审计报告,应视具体情况在审计报告中以适当的意见类型或措辞予以反映。

或有事项会计处理探讨 篇6

或有事项的结果可能会产生负债、资产、预计负债、或有负债、或有资产,其中预计负债属于负债范畴,一般符合负债的确认条件,应以确认。或有负债不是负债,其会计处理有两种办法,即披露和不披露:一般情况下,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可能性大于5%的或有负债要进行披露,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可能性小于5%的或有负债不披露;但对已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未决诉讼、未决仲裁、为其他单位提供的债务担保这四种特例,不管经济利益流出的可能性多大,一定要披露。

如果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即该义务是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此时应确认为预计负债。预计负债的计量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最佳估计数”的确定,最佳估计数的计算有三种情况:如果所需支出存在一个区间,而且这个区间内每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致相同,则最佳估计数为区间的中位数;如果所需支出不存在区间,而且或有事项只涉及单个项目,最佳估计数按最可能发生的金额确定;如果所需支出不存在区间,而且或有事项涉及多个项目,最佳估计数为各种可能发生额及其发生概率的加权平均数,即各种可能发生额与其发生概率乘积之和。二是预计负债预期可获得赔偿的处理。在确认预计负债时,存在一个特例,即反诉或向第三方索赔的情况。企业清偿预计负债所需支出全部或部分预期由第三方补偿的,补偿金额只有在基本确定能够收到时才能作为资产单独确认,而不能直接冲减预计负债,另外,确认的补偿金额不能超过预计负债的金额。

[例1]2007年12月6日甲公司因侵犯乙公司的专利权被乙公司起诉,要求赔偿200万元,至12月31日法院尚未判决。甲公司经研究认为,侵权事实成立,本诉讼败诉的可能性为80%,最大可能赔偿金额为120万元。则会计处理如下:

[例2]接例1,如果侵权是由于甲公司委托的丙公司在完成该项目时造成侵权,甲公司已向丙公司索赔160万元,基本确定能获赔100万元,则会计处理如下:

对因担保事项产生的预计负债的确认和计量,新准则规定:

第一,在资产负债表日,如果担保涉及诉讼,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满足预计负债确认的三个条件时,应确认为预计负债,分别计入预计负债和营业外支出(无论是已被判败诉、正在上诉还是尚未判决)。

[例3]2007年12月6日,A公司遭到某银行起诉,起诉状中称,A公司为其子公司担保的1000万元贷款已逾期半年未还,要求A公司承担连带清偿责任。至年末,本诉讼尚未判决,A公司律师估计,本诉讼败诉的可能性为90%,估计担保损失为500万元,A公司在12月31日所作的账务处理是:

第二,企业当期实际发生的担保诉讼损失金额和已计提的相关预计负债之间的差额,应当根据情况分别处理:

(1)企业在前期资产负债表日,已依据当时实际情况和所掌握的证据,合理预计负债。实际发生担保诉讼损失时,应当将当期实际发生的担保诉讼损失金额和已计提的预计负债之间的差额,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或营业外收入。

[例4]接例3,2008年2月15日,法院宣判,由A公司偿还600万元。A公司已于当日支付款项,实际发生担保损失600万元。假设A公司2007年报表已于2008年2月10日报出,账务处理为:

(2)企业在前期资产负债表日,应当合理估计并确认和计量因担保诉讼产生的损失。若企业所作的估计与事实严重不符,应当视为滥用会计估计,按照重大会计差错更正方法进行会计处理。

[例5]接例3,若A公司做出严重错误判断,确认预计负债为50万元,2007年12月31日A公司应作以下账务处理:

2008年2月15日,法院宣判,由A公司偿还600万元。A公司表示不再上诉,款项已于当日支付,实际发生担保损失600万元。假设A公司2007年报表已于2008年2月10日报出,则A公司应按重大会计差错进行处理,账务处理为:

(调整所得税和利润分配略)

在编制2008年年报时,应调增2007年利润表中营业外支出550万元,其余项目也应作相应调整。

参考文献

或有事项相关问题浅析 篇7

(一) 或有事项的概念

或有事项准则规定, 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其结果须由某些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决定的不确定的事项。在企业经济活动中有时会面临诉讼、仲裁、债务担保、产品质量保证、重组等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的经济事项, 这些不确定事项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或有事项具有很明显的不确定性, 主要原因有: (1) 企业的经济活动复杂多样、变化莫测, 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是事物不可改变的本质特征; (2) 经济活动中, 或有事项主要因为企业债权债务关系、履约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存在, 金融衍生工具与日俱增的风险, 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压力推动企业的发展走向不确定。

(二) 或有事项的披露

或有负债无论作为潜在义务还是现时义务, 均不符合负债的确认条件, 因而不予确认。但是, 除非或有负债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否则企业只在附注中披露有关信息, 具体披露信息包括:第一, 披露或有负债的种类和或有负债产生的原因, 其中包括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未决仲裁、未决诉讼、对外提供担保等形成的或有负债。第二, 具有不确定性因素而使经济利益流出的报告。第三, 或有负债可预见性的会对财务产生的影响, 以及企业获得赔偿的可能性;若有无法预计的事项, 还需阐述产生的原因。在关系到未决诉讼、未决仲裁时, 如果完全披露或是披露部分情况预期会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 企业不需要完全披露上述信息, 但应当陈述该未决诉讼、未决仲裁的性质以及没有披露这些信息的事实和原因。

根据准则可知, 或有资产作为一种潜在的资产, 不符合资产确认的条件, 因而不予确认。企业通常只在或有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时才予以披露, 披露其形成的原因、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等。

表1为2011年上海证券交易所 (以下简称, 上证) 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或有事项的统计情况分析。2010年年底, 上证共有894家上市公司, 股票上述数目为938个, 股票市场总值179 007.24亿元。截至2011年4月19日, 上证公布了约800家上市公司的年报, 其中包括农业、工业、金融业、服务业等行业。我们随机抽取100家上市公司进行研究, 从总体上看, 对或有事项的披露如下:100家上市公司中对或有事项预计负债进行披露的上市公司有67家, 33家没有披露。在已经披露的这67家上市公司中, 由未决诉讼、未决仲裁产生的21家, 由担保事项产生的53家, 另有13家为其他事项产生或有事项。

从以上的统计数据来看, 这些公司对或有事项中的诉讼、仲裁, 担保事项和其他事项进行了披露。100家中只有其中31家进行了详细披露, 而未披露和未详细披露占大多数, 企业对或有事项的披露不够充分。只有四家对或有事项的影响进行了说明, 其他的并没有告知投资者投资时应更加谨慎, 这不利于投资者对被投资企业进行更完整的考察和财务分析。

二、或有事项对企业的影响和问题解决方法

(一) 或有事项对企业的影响

1. 影响企业财务状况。

或有事项的结果取决于未来事项, 它的不确定

性造成无法对企业现在和未来财务状况进行全面而有效的分析和判断。比如担保事项, 企业对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 该担保事项最终结果是否会要求企业承担连带责任, 一般需要看被担保方的信用水平和还款能力。但企业有时对被担保企业了解不够而进行担保, 如果这部分未来的不确定性一旦实现, 企业势必会产生严重损失。

2. 影响企业的持续经营和发展水平。

由于或有事项具有不确定性这一特征, 其对企业造成有利或者不利的影响都不确定, 这样企业就无法在当期更好的对企业自身状况进行评估分析, 从而影响管理者决策, 进而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果。

按照稳健性政策, 如果没有或者预计将要发生的利得不能予以确认。但是企业的预计损失应该确认入账、附注披露或者不予确认, 会直接造成企业当期经营成果的变化。

4. 影响企业现金流量。

企业存在或有事项时, 可能会导致企业现金流的流入或者流出。由于债务担保、未决诉讼的情况出现损失, 将会影响到企业对现金流量的状况作出合理的预计。

(二) 或有事项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近年来不断对或有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披露等进行改进, 但企业在处理或有事项时仍有很多不足和缺陷, 需要逐步完善和改进, 使其处理更规范。我国的会计准则遵循谨慎性原则, 即稳健性原则。但或有事项的不确定性又与这一原则背道而驰。

1. 我国会计准则对预计负债和应付账款、应计项目等其他负债的区分并不明显。

与预计负债相关的未来支出的时间或金额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应付账款是为已收到的或已提供的、并已开出发票或已与供应商达成正式协议的货物或劳务支付的负债;应计项目是为已收到或已提供的、但还未支付、未开出发票或未与供应商达成正式协议的货物或劳务支付的负债。

2.“或有事项”和“或有负债”二者在内容上存在重叠。

“或有事项”主要包括:或有负债、或有资产、或有受益、或有损失等项目。而“或有负债”主要包括:未决诉讼或未决仲裁、债务担保、产品质量保证 (含产品安全保证) 、亏损合同、重组义务、环境污染整治、承诺等。

3. 或有事项在划分概率区间时人为判断因素过重。

首先在确定或有事项经济利益流出可能性的大小时, 明确发生概率是人为来执行的, 50%的概率并不是使用具体的数据和固定的评估方法来判断。在实际运用时, 很难用量化指标来界定, 特别是概率在临界值附近时, 主观性的概率更是大幅增加;其次预计负债的计量是以估计数来判断的, 这个估计数还是在连续范围内的上下线金额的平均数, 它的确认因人为的判断而变得波动较大, 缺少可靠性和客观性。

4. 预计负债的确认方法主观因素比例过大。

或有事项的确认应按照履行相关现时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 遵循谨慎性原则, 确认最佳估计数时应该高估费用或负债, 低估收益或资产, 不允许确认过多负债或故意夸大业务的不确定性。或有事项的不确定性给公司和企业带来舞弊的便利, 对公司会计信息实用价值造成了严重影响。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对或有事项的披露不充分、不规范, 存在遗漏重大的情况。有时有些企业要对商业机密进行保护和隐藏, 不予披露那些不利的或有事项, 也不集中进行披露, 会减弱或有事项对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5. 企业忽视对债务担保的管理。

很多企业提供超过自身净资产承受限度的担保, 或由母公司为其子公司提供债务担保, 加大公司的财务风险。当子公司的经营状况出现问题, 有亏损和破产的可能时, 母公司也会出现较大的亏损。由于母公司承担连带责任, 企业可能无法负担如此巨大的债务而面临清算、破产。

(三) 完善或有事项会计处理的建议

1. 加强企业对外担保、资金占用情况和关联交易的监管力度。

企业往往在对外担保时, 对于对方公司的信用程度了解不深或评估不充分, 且请求连带赔偿的周期很长。因此企业应加强对或有事项的监管力度, 严格控制企业的担保上线等。

2. 尽量减少对预计负债的客观性。

会计人员在谨慎性原则的支持下, 应尽量高估企业的损失, 低估企业的收益。

3. 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和道德修养。

会计人员对经济业务的把握和判断, 直接影响企业对或有事项的判断和最终处理。

4. 加大企业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力度。

内部审计师在审查时要仔细审查或有事项的成因及确认方法。外部审计师、注册会计师应进行严密的取证、分析和判断, 严格按照独立审计的原则, 出具公平合理合法的审计报告。

三、对或有事项的处理及思考

(一) 债务重组中或有事项的处理

在现行准则规定中, 当企业发生了以修改债务条件方式进行的债务重组时, 准则要求将修改后的债务条款中涉及或有应付金额且该或有应付金额符合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 债务人应将该或有应付金额确认为预计负债。对于或有应付金额, 公司将来因利润增长而上调债务的利率所增加的利息, 虽符合预计负债的确认标准, 但本文认为不能直接确认为或有负债。

1. 将债务重组后的债务视为“新债务”。

在债务重组中, 债务企业在债务重组当日确认债务重组利得, 原有债权债务关系及其孳息权完全消灭, 可视为确立了一项新的债权债务关系。根据负债的确认条件, 新的债务主体部分应按照长期借款的确认方式直接确认为长期借款, 无论合同利率如何规定要求, 均在利息发生的期间按照实际发生的金额来确定财务费用。新债务的利率变化看似作为或有事项且符合预计负债的确认条件, 但由此确认为预计负债并冲减债务重组利得并不恰当。

首先, 原有债务到期无法全部偿还时与债权人协商, 由债权人让步, 这部分让步少支付的金额被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 其利得多少与将来公司经营状况和新债务无关。但预计负债的确认影响了当期利得, 减少了公司由债权人让步所取得的利得。其次, 进行债务重组的公司在债务重组当日往往很难确定其将来的盈利状况, 经济利益流出的可能性难以确定。再次, 之前确认的预计负债若是在或有事项到期时没有发生, 则需要冲减负债, 增加当期利得。但是如前所述, 利得金额是由债务重组日取得, 在或有事项未发生当期确认之前的利得, 利得的确认和增加使得公司盈利来源混乱。

2. 将债务重组后的债务视为原有负债的延续。

此时, 将来的利息金额与当期所确认的利得相关。债务重组所认定的债务本金会影响将来的利率利息。但是准则并未要求把将来的利息全部确认为负债, 冲减当期利得, 仅仅说明确认或有应付金额会导致期望现金流的不合理。

根据债务重组准则的规定, 有两种情况可以推断, (1) 将来企业固定支付本金5%的年利率; (2) 将来企业支付3%的利率, 如果利润达到一定水平, 则支付5%的利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如果企业当时认为或有条件所规定的条件预期很有可能达到, 则按照准则要求, 必须将其2%的利息计入预计负债冲减当期利得, 由此 (2) 情况下的重组利得小于 (1) 情况下的重组利得。然而, 从现金流的角度分析, (1) 情况下将来每年确定支付5%的利息, 期望现金流=借款总额×5%; (2) 情况下, 由于或有支付的不确定性, 期望现金流必然小于 (1) 情况。矛盾在于, (2) 情况下期望现金流出额小, 重组利得却较多, (1) 情况则相反。因此本文认为, 在债务重组中, 对重组后的利息无论固定还是基于或有事项的都不予以确认。

(二) 亏损合同中或有事项的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中明确规定亏损合同符合预计负债确认的, 应当按照企业继续执行合同的亏损额以及需终止执行合同所必要的赔偿金额孰低进行计量。

作为亏损合同, 企业有自主选择是否继续执行的权力。在实践中, 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企业信誉以及企业持续运作方面的考虑, 即便继续执行合同造成的亏损在当时预期将大于终止合同的赔偿金额, 企业也仍有可能选择继续执行。那么, 企业仍然按照执行亏损与赔偿金额孰低进行计量, 是否合理。

首先, 真实、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一个期间或某个时点的财务状况是财务报告的目标。企业的业务选择由经营事项决定而本身并不受会计准则的影响。企业对未决亏损合同, 按照赔偿金额与继续执行亏损合同损失孰低进行计量符合“理性经济人”理论假设。而当企业已经选择继续执行合同时, 就应按照最佳估计数的计量理论, 以可估计的实际可能损失确认, 真实反映基于谨慎原则下企业所可能遭受的损失。此时若用赔偿金额进行确认不具有经济实质。

其次, 当亏损在合同执行中实际发生时, 公司预计负债与实际发生的赔偿金往往出现金额上的不等, 致使企业需要在亏损发生时直接确认为当期损失, 这相当于一笔损失金额一部分在预计发生时确认, 一部分在实际发生时确认。使得会计确认期间混乱, 预计负债没有反映应“预计”的部分, 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三) 对或有事项的纳税调整

我国《企业所得税扣除办法》规定:成本费用的扣除应该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相关性原则、确定性原则。或有损失是指将来可能导致损失而发生的或有事项, 如为他人债务的担保等。或有损失发生或引起资产减少, 或引起负债增加。根据扣除原则中的确定性原则的限制, 或有损失是不能在税前扣除的。除此之外, 当或有事项发生后, 事实上或有收益已经被确认为收入, 所以应将或有收益作为应税收入。对于或有事项在会计和税法上形成的差额, 当会计上确认它为损失时, 税法上应调增其纳税基础。或有事项在可预见的未来可能会被转回, 本文认为在会计上应将或有损失定义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当它实际发生时或被证实不再发生后, 按确定的金额转回。

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了预计负债的定义, 当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 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 (1) 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实义务; (2) 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 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 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 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 准予在计算应纳所得额时扣除。而预计负债只是企业很可能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的业务, 实际上是否会流出并不确定。若没有实际发生就进行扣除, 则不符合税法规定。企业在实际扣税计税时, 应注意或有事项若在本期没有实际发生, 而是可能存在, 那么在所得税前不进行扣除, 如果已经扣除的, 应调增纳税基础。但是或有事项只要出现, 会计上就应计提。

经过以上对或有事项的理解和探讨, 可以看出我国的或有事项还有很多需要完善和讨论的地方。应加强公司、企业对外担保的审核, 资金占用情况的规范以及对关联交易的监管;加强内外控制和外部或有事项信息披露力度的监管;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 强调审计轮换制提高执业质量;在法律上应该进一步制定相关的法律条款, 严加规范和约束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进一步与国际趋同等。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2] .张丽萍, 或有事项准则与税法的差异分析及纳税调整[J].论坛, 2009.

上一篇:城市生命线下一篇:民族主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