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实践(精选12篇)
社区卫生实践 篇1
2005年9月我院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全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从以前以医疗为主的服务模式转变为集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服务模式, 为居民提供了有效、方便、经济、安全、舒适的医疗保健服务。下面是我们开展社区卫生的实践总结和分析。
1 采取的主要措施
1.1 转变观念是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
自1997年以来, 社区卫生服务在我国得到较快的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障碍, 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仍是观念问题[1]。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首先必须转变观念, 我们提出了四个观念和服务模式的转变, 并把这些转变逐步落实到实处。
1.1.1 变坐堂行医为主动上门服务。
我们制定了“以点带面, 以部分带动全体”的策略, 成立社区卫生服务团队, 同时制定了“轻轻叩门、主动微笑、您好、打扰了、谢谢合作”等行为规范和文明用语, 我们的真诚服务最终感化了居民, 得到了居民的主动配合, 赢得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提升了中心在居民心中的位置, 从而带动了中心其他科室医务人员, 使他们也改变了观念主动服务于民, 最终实现了“以点带面, 以部分带动全体”的策略。
1.1.2 变单一治疗为“六位一体”模式。
首先进行社区诊断, 了解社区基本情况, 通过街道居委会掌握了社区地理环境、居民收入状况、出生率、死亡率、各居委会人数、户数, 通过入户对居民健康状况基线摸底调查掌握了社区居民总体健康状况、疾病流行态势及影响居民健康状况的危险因素, 并对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致病因素认真分析, 从而作出社区诊断。提出了改善社区卫生问题的主要举措和重点服务对象, 为妇女、儿童、残疾人、老年人、慢五病高危人群, 慢五病患者群均建立了专案。改变了过去以单一治疗为主的模式, 实现了以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服务模式。
1.1.3 由专科医疗变为全科医疗。
社区卫生服务不同于专科医疗, 全科医师也不同于专科医师。为了实现这一转变, 我们精心组织业务培训, 进行全员培训, 强调“两个技巧”、“三个掌握”。“两个技巧”是倾听、介绍, “三个掌握”是掌握患者的病情、检查结果和治疗情况;患者费用情况;患者及家属心理状况[2]。通过反复培训医务人员改变了诊疗模式, 提高了上岗服务能力, 有效促进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
1.1.4 变点状服务为终身服务。
社区居民从建立家庭健康档案起, 就成了我们管理的终身对象, 对他们的健康教育从儿童、青少年、成人、老年贯穿一生, 是一种连续性的服务。
1.1.5 从片面追求高、精、尖技术向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治疗转变。
由于我们在社区居民中推行亲情式服务, 从而与居民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没病时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 有病时他们就主动找我们, 故而常见病、多发病均能得到及时诊治, 做到了小病在社区。同时我们与上级医院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 对于危重患者能及时转诊。
1.2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强化社区卫生服务的规范
管理为了给社区居民提供安全、周到、便捷的卫生服务, 必须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的各项工作, 我们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 制定了各类岗位职责、工作方案、预案和各项技术规范, 并完善了考核标准和评分细则。而且坚持每月组织进行社区卫生服务各项工作的考核, 据考核结果实行岗位绩效工资, 形成良性的人才激励体制, 全面提升了中心的管理水平。
1.3 深化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付诸行动是实效。
社区卫生服务的对象是全体社区居民, 目标是促进居民健康, 为了体现优质服务, 实现以人为本, 满足居民健康需求, 我们制定了分类管理方案。
1.3.1 健康人群的管理。
主要以健康宣教为主, 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和预防保健知识, 提高了社区居民卫生科普知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增进了社区居民心理健康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1.3.2 亚健康人群, 主要是慢五病高危人群的管理。
一是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 主要是生活方式的干预, 二是每半年为高危人群做一次全面体检, 监测各项危险因素。
1.3.3 对重点人群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慢性非传
染性疾病患者均实行专案管理, 尤其是慢五病患者进行系统规范管理。对慢五病的管理分两步:
第一步制定管理规范。按照制定的五种慢五病规范管理方案进行随访管理。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凡血压、血糖高于正常范围的, 每半月随访1次, 控制在正常范围的, 每月随访1次。对冠心病、脑血管病、肿瘤患者, 根据病情分别制定随时、每月、每季度随访、跟踪、监测的方案, 并定期对慢五病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依评估结果列入不同管理级别, 制定个体化管理方案, 采取面对面零距离接触, 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 从精神心理、饮食运动疗法和指导科学合理用药进行综合干预。在随访过程中遇有符合《社区慢病转诊条件》病情较重的患者, 我们也积极动员患者转诊。
第二步付诸行动, 对于慢五病患者的随访制定了三阶段策略来完成规范管理。
第一阶段:集中入户期, 主要任务为入户体检、告知患者定期随访时间和地点, 告知责任医生和中心的联系方式, 共用2个月结束了慢五病患者的第一轮随访工作。第二阶段:进一步规范管理期, 经过我们第一轮集中入户, 部分患者能主动按随访时间来中心检查, 但多数患者还不能主动来中心就诊, 对于有电话的患者反复打电话预约来中心就诊, 对于电话约不来的和没有电话的患者, 多次主动上门为其诊疗。经过多次上门随访, 多次电话预约检查, 我们的诚心和耐心感动了患者, 最终患者做到了主动来中心就诊, 主动配合我们的工作, 我们的随访工作初步进入规范化管理, 这一阶段用了半年多的时间。第三阶段:巩固加强期, 对于能主动来中心就诊的患者, 我们一如既往做好健康教育, 让其了解疾病的诊断标准、血压血糖控制标准以及如何预防并发症, 增加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对于少部分不来的患者继续主动上门服务, 同时加强全科门诊的慢病筛查工作, 对新发现的慢五病再建立专案规范管理。
2 实践与体会
2.1 社区卫生服务是以人为本, 做的就是优质服务, 只有
真正定位于社区爱岗敬业, 有一颗爱心、诚心、真心、耐心、细心才能做好优质服务。
2.2 社区卫生服务提升了居民的满意度, 可以缓解医患矛盾, 解决了部分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2.3 规范管理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提高了居民相关知
识知晓率, 提高了糖尿病、高血压病的控制率, 延缓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病率。
3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3.1 双向转诊依然很困难,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往上级医
院转诊很容易, 上级医院转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很困难, 要完善双向转诊制度, 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
3.2 社区服务中心全科医师缺乏, 需要加大培训力度。
参考文献
[1]胡传来.观念创新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发展[J].实用全科医学, 2004, 2 (4) :79~80
[2]魏兆瑜, 王家骥.论全科医学人才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J].实用全科医学, 2007, 5 (4) :283~284
社区卫生实践 篇2
大学是从家庭学校到社会的中转站,社会实践是每一位大学生、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巩固知识,社会实践又是对每一位大学生、毕业生知识的一种检验,它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学不到的知识,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也是我们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步。2012年7月25日,我们在学校的帮助支持下,来到了新桥社区社区服务站进行为期两天的社区实践活动。
第一天的内容是到街道为群众量血压测血糖,并宣传医疗卫生知识。一大早,我们一行三十余人就来到的指定地点,很多买菜的爷爷奶奶都要经过这里。“摊子”一搭好,老爷爷奶奶们就围了过来,一听说我们是免费量血压测血糖,个个都很高兴,争着排队。这让我们感到作为一名医生很自豪、很兴奋的同时,也让我们倍感压力。才学习医学课程不到一年,从未真正实践过的我们,能胜任吗?
果然,刚开始不久就出了问题。我在帮一位老爷爷测血压的同时来统计一些基本信息,这样测出的数据会明显偏高,幸好社区服务站的一位姐姐指出,不然就会误导很多的群众。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当今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环境,不就是由一件件的小事引起的吗?这件小事虽不致命,但当一天他们获知真相,那么医生这一崇高的职业,不就被我抹黑了吗? 这件事也反应出我们基础知识和临床应用的脱节,空有一腹知识,然而到了临床却束手无策,这也是我们以后非加强训练不可的。
社区卫生实践 篇3
如何对其实行规范化管理,从而提高管理率、治疗率及控制率是社康中心面临的挑战。福永人民医院和塘社康中心积极对高血压病的管理进行实践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福永人民医院和塘社康中心基本情况如下:宝安区福永街道有13个社区,共有15个社康中心,其中一类7个,二类6个,三类3个[3],和塘社康中心是其中二类社康之一。和塘社康中心有工作人员13人,全科医生5人,全科护士5人,医技,药剂,收费各1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4人,士级职称3人,其他2人;服务人口约5万人,社区居民以外来劳务工为主,常住人口数约近4万人,年龄以中青年为主。福永街道总人口约8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万人,有参加各种深圳医保的人数28万左右。福永街道人口结构及社康工作人员的结构比造成各社康中心开展慢病规范化管理存在如下困难:①患慢病的人相对年青,患者对慢性病知晓率及服药依从性低;②社康医生的专科业务水平相对较低;③居民对社康的认同性较低。
福永人民医院和塘社康中心高血压病管理的实践
充分利用媒介,开展宣传教育:将中国移动作为有效媒介,普及高血压病防治知识。和塘社康中心根据每位患者的信息建立了高血压飞信网,通过飞信网每周定期群发患者所关心的高血压病防治知识。对于年龄较大者,则动员其亲属加入飞信网,通过对家属的宣传教育间接影响患者。高血压飞信网同时发布中心的诊疗及互动信息,有利于患者及时了解信息,方便患者就诊。社康中心还通过发放宣传手册,举行专题讲座、成立高血压患者俱乐部等形式进行面对面的宣传,以提高对社区居民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认知。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塘社康中心领导定期组织全科医生进行《2010年高血压病防治指南》、《常用高血压病药物的药理及相关负作用》等高血压病的专题业务学习,并积极参与区级及市级高血压病的专题培训。同时,根据社区特点,组建高血压防治团队,由团队对发现的高血压患者负责。团队负责人由中级及以上高年资的有着丰富的高血压病临床经验的医生担当,其余队员包括两名全科医生及一名全科护士。全科医生负责诊治及宣教,护士主要负责整理相关资料及预约患者,团队负责人对该团队新发现的每1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审核与评估,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和管理方案。
定期整理评估,促进规范管理:中心为每位高血压病患者发放如名片大小的诊疗卡,并在卡上记录每次诊疗时的血压及服药的情况,每月一张,用完后回收并换卡。高血压防治团队每个月对其负责患者的诊疗和管理情况进行整理及总结,从而对患者的依从性和阶段性的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和有效控制率进行评估,并及时对未复诊的患者进行随访,以促进高血压患者的规范管理。见表1。
福永人民医院和塘社康中心高血压病管理的成效
高血压有效控制率显著提高和塘社康中心经过两年的慢病管理实践探索,使高血压患者的管理率,规范管理率及控制率在同一街道同一类社康服务中心中明显要高[4],比广东省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高血压管理项目实施方案的目标超出2倍以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见表2。
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和塘社康通过对慢性病的规范化管理,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并对自身疾病的防治有一定的了解,患者对社康的满意度自然就提高,和塘社康连续2年在第三方调查公司满意度调查评比中,名列福永街道15家社康中心前3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总之,社区规范化管理高血压病是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其根本目的是在社区人群中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以高血压防治为重点的干预措施,提高整个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这样对于一般人群及高血压高危人群就可以预防其发生高血压;对于高血压患者可以降低其血压水平,提高患者的管理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最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社会就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 顾东风,等.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和控制状况.中化预防医学杂志,2003,3(2):84-89.
2 宝安區慢病院2010年高血压病流行调查报告.
3 关于印发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分类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的通知.深卫人发〔2010〕872.
社区卫生实践 篇4
1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认识与成效
2年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践, 使我们体会到建好、管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是农村卫生工作和农民心目中的一项“实事工程”、“民心工程”、“惠民工程”, 我们的体会是:
1.1“迟建”不如“快建”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民心所向, 大势所趋。应抓住有利时机, 一事合力、一鼓作气、一马当先地尽快建成, 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与其“迟建”被动不如“快建”为荣, 这是相当一部分负责同志的体会。
1.2“管”比“建”更重要
“建”是一时性的, “管”是长期性的。没有好机制、好方式的管理,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就难以巩固、发展和提高, 其优越性也难以体现。“管”不好不如不建是我们开展这项工作后的一致感受。
1.3 严格按照标准有序推进
在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 多数镇都能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多着并举, 积极按照建设规范创造最佳成绩。目前, 全县已投入829万元, 有近6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基本达到江苏省制订的规范标准。
1.4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成后, 及时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社区门诊医药费用的报销制度, 乡村医生感到又回到了“娘家”, 吃了“定心丸”;乡 (镇) 村两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就诊人次增多, 效益得到提高;农村居民感到看病就医有了好去处, 心情舒畅;基层干部反映建好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 的确为农村居民减轻看病就医负担做了一件实事、好事。
2 几点思考
2.1 通过教育引导, 不断提高思想认识
应进一步从乡 (镇) 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主要职能、发展方向、服务市场、效益等方面来启发各级党政领导、卫生管理工作者去思考、去深谋。对这些问题, 如果思想能高度一致、认识能高度统一,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管理的步伐就会加快, 办法也就更多, 成效也将会倍增。
在基本建设、基础工作基本到位后, “一体化管理”的落实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成败的关键。一是要认清“一体化管理”的真正含义, 即指服务中心与服务站两级机构, 在人、财、物、事管理中实行一个法人代表治理、一家人统筹计划、一个中心两种机制运行核算。二是要遵循“四克服、四转变”原则, 实施“一体化管理”, 即:克服“养生子”转变为“亲生子”;克服“两张皮”转变为“一张皮”;克服“以点独立核算”转变为“以块单独核算”;克服“多头负责、分散管理”转变为“分级负责、分工管理”。
2.2 坚持“六化”的基本要求, 积极践行“一体化管理”
2.2.1 机构管理必须坚持“统一化”。
“统一化”即法人代表的统一, 由乡镇卫生院院长兼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担任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法人代表, 全权负责政务、事务以及民事等问题的处置;主要活动的统一, 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乡村医生与服务中心的员工同等对待, 共同参加各项活动, 共同参政议政;管理制度的统一, 各项管理制度由服务中心统一制订, 共同遵守, 一视同仁实施奖惩;簿表记录的统一, 各类簿表、各项记录由服务中心统一编制, 按规范要求记载上报;党群组织的统一, 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乡村医生党群组织关系统一归服务中心管理。
2.2.2 设施设备必须坚持标准化。
应按照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建设标准的规定, 做到一样不少、一项不缺, 而且要尽可能的高质量、高标准地配备落实。
2.2.3 人员管理必须坚持人性化。
服务中心对服务站人员的管理要换位, 从卫生站实际出发实施人员管理;要以一家人不说两家话的心态实施人员管理;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从而调动人的积极性;要严格依法依规实施人员管理。
2.2.4 财物管理必须坚持集约化。
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财务和资产应由服务中心实行一本大账, 分别管理, 就是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财务收支和资产管理在纳入服务中心大账的基础上, 再以各站建立明细账, 实施责任管理;一体计划, 分项核算, 就是在每年年初, 服务中心与服务站一并实行各类项目收支预算, 根据预算计划定期对各站运行进行分项核算, 发现问题给予及时纠正;一个抓手, “分兵把守”, 就是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财、物管理必须坚持一个头负责、一支笔审批, 再依据职责分工实施监管。
2.2.5 业务管理必须坚持规范化。
服务中心和服务站要按照行业、条线以及层级管理规定, 实施对行政、医疗、护理、防保、药品、财务后勤以及计划生育等工作的指导和管理, 同时, 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 严明考核奖惩。
2.2.6 报酬福利必须坚持精细化。
乡村医生的工资原则上分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2部分。基本工资, 可有基础工资, 工龄、职称、职务补贴组成, 实行每月定期发放。其经费来源, 笔者建议以服务中心实行统收统支, 不宜与每个站进行单独核算, 这样可体现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后大集体的优越性。绩效工资, 与每个站经济效益、各人承担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工作表现挂钩。视站内人员结构情况可按分档确定比例基数考核发放, 一般每季兑现一次。公共支出及福利, 主要指会议、培训、公共相关补助等支出, 养老金集体缴纳部分。原则上年初预算、以支定收, 在业务总收入中进行统一提取, 实行专款、专账、专用。
2.3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确定建设方针, 领导起决定因素
2.3.1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管理, 关键在卫生院院长。院长要承担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如果卫生院院长思想有障碍, 工作不积极, 措施不得力, 将会严重影响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进度、质量以及结局。
2.3.2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成后, 卫生院院长的身份和角色要迅速转变, 要由过去单纯的卫生院院长向综合的中心主任转变。这样, 工作思维、工作方式和工作责任才能发生根本转变, 才能搞好各项工作。
2.3.3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是新生事物, 有一个适应、完善、改进和提高的过程, 需要不断地研究探索, 既要立足长远、从长计议, 更要面对现实, 发现问题, 妥善解决, 绝不可一意孤行, 听之任之, 带来一些人为的或者不应出现的负面影响。
社区卫生服务实践调查报告 篇5
一、现状和环境
xxx中心城区自开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到底,共有17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但从当前情况来看,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有时一天到晚都没有一个门诊病人,严重亏损,机构工作人员有的工作一两年又“缩回”原单位,卫生服务力量削弱,病人就诊进一步减少,造成恶性循环。究其原因:
一是“小病买点药,大病上医院”,不信任社区。一些群众认为大医院专家多、设备好,感觉更可靠,而社区卫生服务点规模太小、设备更差、药品不全,对医生的技术不放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在他们心目中没有位置,大多数市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不了解,也就难怪“患者稀少门前冷”。
二是“房屋破旧,设备不全”,被人瞧不起。××中心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公立医院分院“换牌”的,有社会和厂矿、事业单位医院机构“转型”的,这些机构与××中心城区二、三级医院相比是“火柴靠在电杆上——差距太大”。它们有的是租破旧房子,有的是临时装修一两间店面,由于开张经费不足,也未添置医疗新设备和更多药品,致使房屋破旧、设备落后、药品不全。以××东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虽然被评为全省社区服务示范点,但还比不上一个乡镇卫生院。
三是“服务单一,功能不全”,称不上服务中心。目前,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站都没有完全按照社区服务的要求,发挥“六位一体”的功能,即全面开展基本医疗、预防、保健、计划生育指导、健康教育、康复服务,80%的都仅是开展了基本医疗服务,只有20%左右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除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外,还开展健康教育和康复等服务。严格地说,这些社区卫生服务中站其实是功能不全,称不上群众心目中真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是“设置不规范、环境欠宽松”,制约社区卫生发展。一方面,医疗机构过剩。××中心城区人口不足30万,但三级、二级、一级公立医院和社会办的全科、专科医院有25家,加上个体医疗诊所上百个,还有不少药房,医疗网点星罗棋布。社区服务站可以说是处在夹缝中生存,更难谈发展了。另一方面,上门管理、检查、收费的“婆婆”多。据市卫生局医政科负责人反映,当前到社区服务站去检查的部门大大小小共有37家。东方社区负责人说,“我们买的一台设备花了4000元,但为接待一个部门来检查,仅检测和招待费花了上千元,加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水电费是按照企业的价格收取,真是不堪重负”。
五是服务模式没有改革,社区卫生机构缺乏活力。一些公办的社区医疗服务点是由区级医院或其门诊点“变脸”而来,有的是公立医院改革分流或轮流的医护人员办起来的,其用人机制、分配制度、服务模式都还沿袭大医院的管理模式,“等病人上门”、人浮于事的现象普遍存在,远远不能适应社区居民对医疗服务的多样性需求。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说:“他们都是‘铁饭碗’的医生、护士,我没有用人、分配的自主权。”
六是社区卫生机构与医院的服务职能急待协调。平时我们讲“小病上社区,大病进医院”,但实际无论大病小病,社区居民更喜欢上医院,并且尽可能上大医院。比如,市人民医院每天门诊病人500左右,其中70%都是来看小毛病的,但他们就是不去收费低廉、程序简便的社区卫生服务点就诊。为解决大医院的“门庭若市”、社区点“门可罗雀”的问题,过去市卫生主管部门对社区和医院“双向转诊”也曾作过布置,但是如何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二、三级医院之间利益共享和信息互传的机制还急待研究。现在社区卫生服务站会向大医院输送病人,但医院从未向社区卫生机构转过患者。
二、建议和对策
个人认为,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
一要提高认识,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维护居民健康,促进社区和谐,建立和谐社会,和谐“医患关系”,改善发展环境都有重大意义。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非常重视,胡锦涛、温家宝都作了重要批示,国务院曾召开专门会议并下发《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10号)(以下简称《指导意 见》),决定“中央财政从起,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按照一定标准给予补助,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设备配置和人员培训等给予必要支持” 。鉴于当前人们对社区卫生服务还不太了解、不太信任的情况,建议成立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专项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宣传;像重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那样,树立超前意识,
提前做好工作,使社区居民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二要搞好服务,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的推进。一是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六项功能”要逐步推进,全面铺开。“六位一体”的服务特点是贴近群众,解决广大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其服务项目都是要在社区完成的。过去,我们社区大部分只搞了基本医疗,少数搞了医疗、健康教育和康复,至于预防、保健和计划生育基本未开展,“六项功能”没有全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指导意见》提出,要调整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预防保健机构的职能,适宜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只有这样,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各项工作,才能都顺利开展。二是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硬件、软件条件。研究制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规划、标准和管理办法,定好“入场券”,防止鱼目混珠,采取“建、调、并、转”四大举措,重新树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的形象。同时,加强全科医生培训,加大人员使用、奖金分配的改革力度,使社区工作人员成为社区群众的“病时是医生、平时为亲人、康复当助手”,做到医患“一家亲”,基本实现“一个电话,服务就到居民身边”,让居民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家门口的医院”、“自己床边的大夫”。三是明确服务重点和职责,协调好“双向转诊”。要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要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医院合理分工协作关系,预防、保健机构要对社区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医院和社区要实行各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如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真正做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手术在医院,术后护理在社区”。
三要改善环境,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配套。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各部门要协同配合,出台一些配套的政策措施,为社区卫生服务创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比如鉴于社区卫生服务除医疗可收费之外,其余5项功能都是只有服务没有收益的公益事业,财政部门可否像支持农村合作医疗一样,国家出大头,财政、社区出中头,居民自己出小头,给予一定财力支持。
社区——综合实践活动的沃土 篇6
措施一:集體教育
在我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区功能的增强,社区日益成为人们耐以生存的精神家园。而对于少年儿童来说,每年的节假日时间长达半年,再加课余时间,无论从空间还是时间上来说,社区已成为他们学习生活的重要空间,综合实践活动课应延伸到社区,积极开拓社区教育的力度,使社区成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重要阵地。综合实践活动应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整合力量,吸收教育、文化、环保、公安交警等部门同志参加,形成一个学校、家庭、社会、群团齐抓共育。当然,综合实践是学生的实践,是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通过实践获得发展的,学生的实践是任何教育者都难以替代的。因此,在充分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几方面的力量时,导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自主地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课题,从而自主确定或选择。因为学生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越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学生的兴趣、贴近社会现实,学生越能够较好地操作,越有兴趣。
措施二:交互延伸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纲要中指出,要求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整合起来。根据近年来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发现,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和非指定领域经常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很多时候都是融合在一起的。其融合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或者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的充分利用非指定领域已有的资源;或者是总结典型的指定领域的活动,拓展、延伸,确定为本校的非指定领域的活动;或者是以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的方法实施非指定领域的活动;或者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各个部分与非指定领域的结合。这些形式的整合,让学校的校本特色更加的突出,也让学生的学习生活更教的丰富多彩。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与非指定领域的整合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与非指定领域的整合是比较常见的,学生经常需要走出校园,走入社会,开展活动。如我教育办道南小学以“建市十周年暨盼市区南移”为契机,开展“我是家乡小主人”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自己成立觅风小队、腾飞小队、小记者小队等7个假日小队进行社会调查、采访、参观、探寻等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和感受家乡建市十年的辉煌成绩;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工农业排出的“三废”日益威胁着全球人民,“环保”成为全球共同的话题,我教育办道南小学确立“妈妈我来保护您”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自行组成变废小金手、环保小标兵、绿色小天使、护绿小宣传等假日小队深入社区,活跃在社区,成为社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综合实践活动通过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与非指定领域整合的形式来开展,这样既可以让社会了解学校,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措施三:资源妙用
社区汇集了社会各方面的资源,这些资源既丰富又分散,需要进行有机的组织和整合,才能成为有效的教育资源。
1、物质资源的整合。我国壮丽的山河,肥沃的土地,广阔的原野,这些都是综合实践活动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源泉,飞速发展的乡镇企业,兴旺繁荣的集贸市场,丰富的矿产资源、名贵特产,这些都是组织队员进行社会调查、采访、参观、探寻等活动,培养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的有利资源。在《我是家乡小主人》综合实践活动中,孩子们采访了本村“八达制衣设备”企业家杨思能,参观繁荣昌盛的晋江市机电车贸易市场,探寻夜间载客的摩托车司机和村安全巡防员等,从孩子们体验日记中可以看出:他们在积极探索、主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
2、人才资源的整合。社区居住形式多样的优秀人物。以社会各行各业的先进模范人物,解放军战员、优秀共青团员、热心的家长、大中学校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少儿活动中心的老师、学校少先队的志愿辅导员等等,他们的社会身份各不相同,不仅可以给孩子们带来大量的社会信息,而且可以当孩子们的“导师”。当然,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这些人才指导的有效性,指导老师的基本职责就是指导、引导、组织、管理与评价学生活动,要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兴趣、爱好与需要出发,“导师”不再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者、规则的告诉者、方法的规定者,而是一个“帮助者”。因此,导师们要加强培训与研讨,掌握正确的方法,为孩子们进行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创设条件,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3、阵地资源的整合。非指定领域的活动一般是学校固定的传统活动项目,因此在长期的实施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校内和校外资源,如很多学校都有学农、学军等德育教育基地,这些基地一般与学校有良好的关系,使用起来非常的方便。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定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和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时候,我们常常需要很多的资源,如果能够根据活动的需要考虑利用这些学习基地,一方面可以使闲散的资源的已利用,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学生活动的安全性,使学生活动起来更方便。其一,综合实践活动要和少先队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已有的阵地,加以优化更新,充分利用社区居委会设立“雏鹰之家”,满足队员交友的需求,为队员门提供交流的好地方;繁华的菜市场是队员们活动的好场所,道南小学就把它设为红领巾市场,孩子们定时在红领巾市场打扫卫生,为红领巾市场的孤寡老人送温暖,村医疗站也是队员定期服务的地点,关融洽的医疗人员经常向队员们介绍药保健常识。本村老人会既是社会服务基地、73315部队是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耀华园艺苗圃是学校的科技活动基地也是劳动实践基地等等。其二,积极利用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运用多种信息传播工具,为孩子们实践活动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该校少先队大队将影视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引进综合实践教育领域。这样利用原来从事班团队活动地资源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既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又可以增强活动地丰富性,保证学生活动地安全性,何乐而不为呢?此外文化等资源,不管资源多少,一经整合,便可为综合实践活动服务,便可丰富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
社区卫生实践 篇7
1 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的瓶颈问题
1.1 社区卫生资源相对短缺
上海市是全国医疗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但随着外来人口的激增,常住人口数已远远超出户籍人数,而社区卫生资源配置又是按照户籍人数进行的,这就造成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跟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人口老龄化造成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上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扩大,对处
(1)上海市松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201620(2)上海市松江区新浜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1600(3)上海市松江区小昆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1600
上海201620于网络底部的社区卫生服务带来的挑战;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还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效率不高、资金浪费和低效率使用的情况。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社区卫生资源相对不足的现象。
1.2 人才制约社区卫生发展
人才是社区卫生服务顺利进行的重要承载者,而其中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又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提供者[2]。松江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执业医师561名,其中注册全科医师只有284名,每万常住人口拥有1.8名全科医生,远低于国际公认的居民数量和社区全科医师2 500∶1的合理比例。全科医生的培养机制、工资待遇、职称晋升和社会地位等原因,造成全科医生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适应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培养和引进大批合格的全科医生成为松江卫生改革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当务之重。
1.3 管理理念能力亟待改变
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体,因此,中心主任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区卫生服务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3]。目前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大多数来自临床或防保一线,有着较强的业务能力,是“医学专家型”的管理者,在从事管理中不愿放弃自己的专业,作为管理者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管理本身就是一门学科,造成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普遍缺少管理知识、管理理念和工作能力滞后于现代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特别是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规模和业务能力的不断扩大,上海市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相当于中西部地区的二级医疗机构的规模,这就更需要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者要有与时俱进的理念和能力,以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
1.4 绩效考核激励作用有限
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结果质量和服务过程的监督与评价机制[4],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绩效考核工作无论从内容还是模式上尚缺乏一套科学、简便、客观、可行和通用的考核评估体系,关键是缺乏对工作数量和质量有效和精确的统计、评价手段。绩效考核大多流于形式,没能真正起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作用。另外,一些中心主任对绩效增加分配透明度,担心削弱“权力”,推进的积极性不够,采取等一等、看一看的态度。
2 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1 转变管理理念,探索新模式
综合卫生改革工作已经进入了“深水区”,要在体制机制上寻求突破,需要各级政府的顶层设计和逐步实施。但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者,在机构编制、人才培养和人员素质上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得进展的大环境下,要转变管理理念,做好内部变革则是“力所能及”的。一是摒弃“重治轻防”的传统思想,充分认识到社区卫生服务是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双层网底”,前移防病关口。二是引导社区卫生人员转变服务理念、服务内容和服务技能,突出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工作重心要从“六位一体”服务向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管理”过度。三是提高公共卫生在社区卫生服务的地位和人员待遇,以感情留人、事业留人,更要以待遇留人。
2.2 推进家庭医生工作室服务模式
组建以资深全科医师为主体的家庭医生工作室,整合社区现有的医务人员,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率。工作室成员由全科医生、护士和公共卫生医生组成服务团队,类似于澳大利亚的“社区卫生队”、“社区卫生服务组”的服务团队模式。实施属地化、契约式的服务,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运行机制,通过签约对辖区居民进行“三站式”服务,分别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和家庭开展卫生服务。工作室的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辖区居民的日常门诊、转诊;在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慢性病患者配药、随访、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指导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在家庭负责家庭病床、上门随访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家庭虽然都有各自的服务内容,但服务是以人和家庭成员为中心开展的不同层面、不同地点的全程综合服务,把社区卫生服务通过家庭医生延伸到家庭,建立了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承担起居民健康“第一人”和“守门人”的职责。
2.3 利用信息平台实现双向转诊
松江区卫生局通过对区域内医疗、社区卫生服务和疾病预防控制等多个信息系统的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区域卫生信息网络。在网络平台上实现区域内二级医疗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影像诊断会诊、临床检验结果共享、专家网络咨询、远程视频诊断和双向转诊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网络就可以享受到二级医疗机构的卫生资源[5]。对于需要转诊到上级医疗机构治疗的病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双向转诊平台与上级医疗机构进行预约,进入转诊的绿色通道。在二级医疗机构转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出院的慢性病病人,在病人的健康档案中可以随时查阅在二级医疗机构的治疗资料或需要社区完成的治疗方案。在现实中难以解决的双向转诊“转上不转下”的问题,通过现代的网络技术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双向转诊,缓解了社区缺少优质资源的困境。
2.4 基于信息化的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考核
社区卫生服务要解决一个既体现公益性又要调动积极性的问题,社区卫生改革关键是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评估机制[6]。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医疗工作量的统计和量化相对容易,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由于内容多、工作杂,数据收集、统计、量化和评估相对困难。开发和利用社区医生工作站,整合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电子健康档案和公共卫生管理等功能及模块,与上级业务单位的信息系统交互数据,经过专用软件统计分析,实时生成相关数据,为绩效考核所使用。通过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绩效考核,除及时、客观、准确地采集和分析数据外,还提高了考核的公信度。
在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中,上海市松江区通过转变社区卫生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理念,整合现有的社区卫生资源,开展家庭医生工作室服务,开发和利用信息平台实现双向转诊和绩效考核,缓解了卫生资源短缺、人才不足和绩效考核困难的问题,为实现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连续和价廉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倪建华.上海市松江区新型社区卫生服务一体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12):21-22.
[2]金国军.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模式研究与绩效评价[D].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
[3]梁万年.社区卫生服务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8-123.
[4]王宜静.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4):31.
[5]李云鹏,倪建华,张颖.基于信息化的社区卫生服务新模式的探索[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9):11-13.
社区卫生实践 篇8
1 社区医学保健科普教育的现状调查
本研究主要对沧浪新城社区、学府社区、横塘社区等96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现场咨询。调查年龄:19岁~40岁31人, 41~60岁52人, 61岁以上的13人, 受访者的男女比例为
34:66。
关于社区人群是否有必要了解一些医学常识的调查, 认为有必要, 需要多了解的占96.1%;无所谓的占2.1%, 没有回答的占1%。可见社区人群迫切需要了解人体医学常识。
关于医学常识知道多少的调查, 认为自己知道的多的占8.3%, 不多的占74%, 很少的占12.5%。说明社区人群还很缺乏医学保健常识, 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和指导。
以前是否接受过医学院或卫生类院校的健康保健宣传或服务的调查, 认为没有的占78.1%;接受过的占18.8%。可见大部分社区人群没有接受过医学院或卫生职业学院的健康保健宣传与服务。
关于所获得健康知识的途径的调查, 认为是报刊杂志的占35.5%;是网站的占20.9%;是医学书籍的占14.6%, 是社区医学保健讲座的占7.3%, 是电视的占4%。可见, 接受社区医学保健讲座宣讲的人还很少。
关于社区里是否经常有医学保健方面的讲座或服务的调查, 认为有的占11.5%;没有的占42.7%;不清楚的占44.8%。可见, 在社区开展医学保健方面的讲座还很少;进一步了解发现, 社区的讲座的也主要是保健品推销的宣传。
关于是否有必要在社区开展一些医学卫生保健知识讲座的调查, 认为有必要的占88.5%;没有必要的占3.1%, 不清楚的占7.3%。说明绝大多数的社区人群希望能在社区开展医学保健讲座, 获得医学常识。
关于最想了解哪一方面健康保健知识的调查, 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占55.2%, 是高血压的占53.1%, 是急救知识的占44.8%, 是糖尿病的占35.4%, 是白内障的占16.7%, 是胃病的占22.9%, 是孕产妇新生儿护理的占15.6%, 其它的占5.2%。说明社区人群想听到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急救知识、糖尿病、胃病等的健康保健知识。
关于对医学及卫生类院校为社区提供的服务项目的调查, 认为是开医学保健讲座的占62.5%, 是测血压的占53.1%, 是现场急救培训的占47.9%, 是测身高和体重的占15.5%, 是参观我院医学实训室的占11.5%, 其它的占5.2%。可见社区人群需要的服务主要有医学保健讲座、测血压、现场急救培训等。
关于日常保健知识的宣传最有效形式的调查, 认为是现场咨询的占51%, 是开医学保健讲座的占31.3%, 是社区医学常识版报的占16.7%。可见社区人群最喜欢的保健知识宣传形式是现场咨询和开医学保健讲座, 因为这两种形式还能为他们提供简单的检查。
关于否愿意参加医学院和卫生类学院提供医学实践和实训基地参观活动的调查, 认为有必要, 愿意参加的占57%;有活动参加也行的占34.4%;没必要, 不想参加的占5.4%。可见, 有大部分的社区人群愿意参观医学实践实训基地的活动。
近年是否生过什么疾病的调查, 有68.8%的人认为自己是健康的, 25.8%的人认为自己生过病。主要的疾病有高血压、脑出血和脑血栓、糖尿病、颈椎病、白内障、胃炎、哮喘、妇科疾病等。
关于社区居民希望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提供哪些医学保健服务的调查, 大部分社区人群主要希望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能为他们提供现医学保健系列讲座、现场急救培训、开展免费健康检查、健康宣教、针对患者病情提供保健建议、提供医学实践和实训基地参观、血压血糖检测、现场咨询、日常家庭护理学习等。
2 社区科普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上述社区人群调查的情况来看, 社区科普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 (1) 社区人群迫切需要卫生保健的科普教育, 有96.1%的受访者认为了解一些医学常识有必要, 需要多了解。 (2) 社区人群对医学常识的了解还很缺乏, 不多和很少的占86.5%, 非常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和指导。 (3) 没有接受过医学常识教育的还很多, 没有接受医学院或卫生类院校的健康保健宣传或服务的占78.1%;社区的医学保健讲座很少, 尽管有也主要是保健品推销的宣传;88.5%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在社区开展一些医学卫生保健知识的讲座。 (4) 社区老年人容易患冠心病和心肌梗塞、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等的疾病比例很高。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 原有的大批农业村镇变成了城市, 大量人口集中于城市, 使卫生、教育等公共设施和事业的发展远远跟不上需求, 导致了许多新的公共卫生与社会问题。我国现在老年人口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 进入老年后, 人的生理功能衰退, 慢性退行性疾病越来越多。社区有关医学保健的科普教育开展的还很少, 很多社区老人不识字、不会上网、没人指导如何卫生保健, 还没有形成正确的生活方式。社会对社区人群的宣传教育不够, 政府没有在这方面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没有形成针对社会的卫生科普教育基地, 没有形成一支服务社会的义务卫生科普宣传员。
3 卫生类高职院校开展社区科普教育的具体对策
3.1 定期为社区人群开设健康保健系列讲座
充分发动教师, 学生参与社区卫生健康科普教育的宣传和服务工作, 并发挥党员的先进性作用, 建立党支部与社区的长期联系, 教师带队有学生参与的小组与社区的联系等方式, 为社区群众开设健康保健系列讲座。内容可根据社区人群的需要, 有针对性地讲解, 如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急救知识、糖尿病、老慢支肺气肿、胃病等, 同时传授健康的生活方式, 以减少疾病的发生。也可以根据社区人群的需要, 播放人体发生发育、护理、急救、临床医学等学科教学录像。我院已经成功为多个社区开设急救讲座, 普及急救知识。
3.2 现场咨询和展板宣传
现场咨询是深受社区群众喜爱的宣传方式, 可以针对咨询者的疾病, 提供合理化的建议, 可以为病人的饮食卫生和家庭成员提供健康指导。在咨询的同时, 能为病人做适当的检查, 如测血压、测血型、测听力等。现场发放常见疾病的防治宣传单, 增强人们对某些疾病的认识。展板宣传也是一项非常有效的健康保健宣传, 本课题组充分利用我院的宣传展板, 达到了较好的医学保健宣传的目的。展板的内容有:十月胎儿的神奇之旅、婴儿动作发展、母乳的优点、母婴同室健康常识、心肺复苏抢救流程、心肺复苏有效体征和终止体征等, 内容生动、版面精彩。
3.3 建立医学保健科普教育基地
医学院校和卫生类高职院校要认识到服务社会的使命, 有序开放医药卫生类院校的教学设施, 建立医学保健科普教育基地, 让更多的社区人群有受教育的机会。我院已经部分开放的有: (1) 人体解剖与病理标本实验室, 社区群众和中小学生可以看到人体从微观到大体、从胚胎到成年的动态过程, 了解人体从形态结构到功能, 从正常到疾病的演变过程, 从中获取知识、开阔视野; (2) 护理实训基地, 有多媒体临床技能综合训练系统、交互式心肺复苏模型、全功能创伤急救模型、孕妇腹部触诊模型、CPR-D复苏安妮、可以让人们了解到婴幼儿、孕产妇、青少年、更年期、老年人的家庭常用护理技术, 家庭消毒隔离技巧, 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及症状的家庭护理要点, 急症家庭简单急救方法和日常生活急救措施, 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3.4 成立专业义务宣传队伍
专业教育向健康科普教育的延伸, 单靠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的,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低年级的同学参与人体结构和功能的科普教育, 高年级的学生通过强化专项训练, 可以在开放实验室的过程中为社区群众辅导演示心肺复苏, 急救包扎, 测血压等项目, 学生在培训中也更早的接触实践, 提高综合素质。在专业课教学中让学生出版报和海报, 并进行比赛, 发挥能动性, 学生对医护知识了解的并不是很多, 可以从群众和专业两个角度去考虑健康知识的宣传, 教师从专业的角度给予指导。学生的海报很生动, 更贴近社区群众。
社区卫生实践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社区老年人群。入选标准:神志清楚, 无严重的活动能力受限, 无急性或严重疾病, 居住地址固定。观察时间为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观察对象共计334例, 其中男176例, 女158例。年龄58~76岁。合并疾病:高血压病74例 (22.2%) , 糖尿病62例 (18.6%) , 冠心病86例 (25.7%) , 消化系统疾病56例 (16.8%) 。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均为167例。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患者来门诊时给予相关的健康教育和保健建议, 平时不主动干预。试验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2.1 建立健康档案
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 如年龄、性别、病情、习惯、爱好等, 建立基本的健康档案。此后根据患者健康状况的变化, 定期更新资料, 并保留原始资料。给每位患者设立相关的电子信息档案, 确保患者能随时查询。患者不会使用电脑的, 可由其家人操作, 或由护士查询后告知患者。并设立血糖、血脂、血压等相关指标达标标准, 患者可根据一段时期内的指标变化情况, 自行调整相关的生活方式。
1.2.2 增强上门随访
许多老年患者由于性格和体质的因素, 不太愿意出门就诊, 对于此类患者, 应该加强上门随访。随访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与患者面对面的沟通, 改善老年人群的孤独感受, 增加老年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好感和信任, 为增强依从性创造良好条件;二是通过实地观察, 更加系统、全面、深入的了解患者的当前身心状况, 以及在相关调理、服药方面的不足, 从而帮患者制订更具可行性的护理方案。
1.2.3 增加专题讲座
对于相关的常见老年慢性疾病, 如糖尿病、高血压病等, 可以不定期在社区开展专题讲座, 从发病、预防、治疗和调理等方面给予系统的介绍。其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提高护理质量, 有效解决护理时间相对不足的实际问题, 而且通过患者现场提问, 可以发现老年患者比较普遍的疑问, 对整个护理方案的调整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二是扩大宣传面, 虽然专题讲座的对象重点是相关疾病患者, 但不局限于此, 其他即使没有此类疾病的患者, 也欢迎参加讲座, 这对扩大相关疾病的保健和预防知识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1.2.4 提高针对性指导
从健康档案入手, 全面系统的分析患者的身心状况, 对饮食, 运动, 服药, 休息等方面给予具体的、针对性的建议。不同的患者, 给予分层次、区别化的指导。其相关健康教育, 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患者, 也给予电话告知, 个别有要求的可以上门指导。在健康指导过程中, 要注意态度真诚、温和, 尊重老年患者, 让其感受到温暖。1.3评价采用幸福感指数, 包括总体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量表[2]。用于测查幸福程度, 总体情感指数量表由8个维度组成, 每个维度按1~7级评分。生活满意度量表包括1个维度, 按1~7级评分。将两者按权重相加, 其范围在2.1~14.7之间, 得分越高, 幸福感越低。
2 结果
半年后统计护理效果, 两组情绪状态和主观幸福感得分统计如表1所示。试验组总体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幸福感指数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优质护理的目标不仅局限于让患者感受到更好的疾病方面的服务, 而且还包括让患者感受到较高的心理舒适度[3]。事实上, 对于社区老年人群来说, 相关的护理操作相对较少, 更多的护理内容在于健康指导。而老年人群一般并不缺乏相对较好质量的物质生活, 或者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欲望相对较低, 其明显缺乏的是精神上的关注。因此, 我们主要从两方面展开干预。一是护理人员加强沟通, 通过家访、电话、电脑等给予老年人群更多的关心。二是通过举办讲座, 让老年人走出家门, 有更多机会认识新朋友, 丰富自己的老年生活。
之前我们也考虑过通过发动老年人的家属, 增强对长辈的关心, 因为毕竟老年人有更多的时间是待在家里的。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 虽然大多数家属对我们礼貌客气, 但在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老人方面, 许多家属表示不具备实际条件。从临床统计来看, 试验组总体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幸福感指数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提示全面关注患者身心健康的优质护理服务是可行的。之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 如文化部门、社区居委会的联系和合作, 在保证老年人群基本健康生活方式的前提下, 进一步强化健康指导的效果, 丰富老年人群的生活。
参考文献
[1]褚亚华.浅谈社区护理工作模式[J].医学信息, 2011, 24 (2) :358.
[2]刘仁刚, 龚耀先.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0, 8 (2) :73-78.
社区卫生实践 篇10
1 背景
闻堰镇是一个江南水乡小镇, 原有14个自然村, 1个居民区, 设有1个卫生院, 13个村保健站, 有28名医院职工和26名乡村医生。2004年行政村撤并后, 全镇现有6个行政村、1个社区, 常住人口24 722人, 外来人口约3万。闻堰镇政府根据本镇人口较为集中, 南北长, 东西狭的情况, 为考虑到方便服务、合理设置、有效利用的原则, 对辖区内的医疗资源进行重新整合, 设立了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实行了政府举办、公立性质的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的服务机构, 形成了镇村新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体系[1], 使全镇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工作在政府的主导下有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 做法
2.1 管理统一、功能定位
闻堰镇在重组镇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 注重抓镇村两级卫生机构新的一体化管理, 做到机构统一设置, 人员统一管理, 药品统一配送, 服务统一标准, 工资统一核算, 养老、保险统一办理。在功能定位上, 实行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六位一体”的服务定位。
2.2 人员重组、待遇同等
闻堰镇在2004年前, 村保健站大部分都只有1名乡村医生, 年龄大、文化程度低, 由于应付日常工作, 不能参加各种学习培训, 技术水平提不高。在这次新的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重组中, 采取对原来的乡村医生实行考核、考试相结合的办法, 择优录用, 并对少数确因年老、文化程度低、服务水平差, 特别是医德医风不够好的人员停止执业, 再从大中专毕业生中招收和卫生院医务人员下派等形式进行充实。是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人员素质结构得到明显提高 (见表) 。对社区卫生服务站重组后的工作人员, 采取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工同酬解决劳动报酬和福利。劳动报酬以工资的形式支付, 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进入卫生局统一的入保标准入保。[2]
2.3 改造服务环境、更新服务设施
闻堰镇对重组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统一环境装修、统一服务标识、统一更新服务设施, 使服务环境得到改善, 设备设施新增加了血糖仪、心电图机、尿液分析仪、血球仪等检查设备和空调、冰箱、电脑、彩电、VCD、打印机、刷卡器等辅助设施和高压灭菌器、紫外线灯等灭菌消毒设备, 提高了服务质量。
3 体会
3.1 政府举办、公立性质是保证
闻堰镇镇村新型社区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采取的是政府举办、公立性质。2004年, 在镇卫生院提出建立镇村新型社区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方案后, 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 专文下发给各村、街道、企事业单位, 要求各单位认真部署执行, 并专门成立了镇公共卫生委员会, 负责领导指定专门人员督查, 承诺建立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补贴资金20万元, 每建好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补贴资金5万元。由于镇党委、政府领导的支持和经费的保障, 乡镇人民群众大力支持拥护, 通过3年的工作和努力, 一个全新的医疗服务网络体系终于展现在全镇人民的面前。
3.2 功能合理、服务便捷是关键
闻堰镇通过3年的实践, 充分体会到“功能合理、服务便捷”是镇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关键。据统计2007年, 全镇有131 500余人次在镇村二级医疗机构得到便捷、优质、廉价的服务, 区域人群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的达到80%以上。由于服务功能完善, 收费低廉, 特别是医疗机构都实行电脑管理, 开通了新农医保网络, 可以及时刷卡报销, 大大地受到老百姓的赞扬。在今年10月的一次满意度调查中, 满意率达到100%。又由于设置合理、配置齐全, 今年顺利通过杭州市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的验收, 还被区卫生局命名为“最佳卫生院”。
3.3 管理新型、规范发展是后劲
闻堰镇所建立的镇村新型社区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体系, 解决了困扰当地政府和卫生部门长期以来对镇村两级服务机构“两张皮”不能合在一起的问题, 解决了镇级卫生机构不能对村级卫生机构实行真正管理的问题, 解决了村级卫生机构不能继续发展的问题。[3]由于闻堰镇镇村新型社区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实施, 实行的是政府举办、公立性质, 为下一步规范发展镇村两级卫生事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乔树海.实施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的8年回顾[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6 (07) :21-23.
[2]徐杰.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若干问题 (上) [J].卫生经济研究, 2001 (09) :3-5.
社区卫生实践 篇11
关键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内容,教学内容包含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内容,其中实践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和知识的应用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满足社会实际岗位对该专业学生的要求。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院校在开展《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都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实践岗位要求。由此可见,开展《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下面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现象及改革措施进行了探讨。
1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实践教学缺乏创新性
现在大部分职业院校在开展《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都缺乏创新性,仍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落后教学观念,实践教学往往都是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操作实验由学生进行观察,演示性实验条件不足,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少。而且由于实验场地、实验器材等多种因素的限制,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的时间也有限,导致一些相对复杂的实验无法保质保量的完成,无法达到实践教学的效果。此外,实践教学的内容也缺乏创新性,教师在进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践教学时往往都是采取教材中的案例,不能积极探索新的实验项目来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样不利于实践教学效果的提升。
1.2 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
目前职业院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践教学存在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主要表现在实验教学课程安排不合理,用于实验的教学时间相对较少,在进行课堂实践教学时往往都是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机会少,而教师往往采用实验报告检验学生实践课程学习效果,学生没有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得出来的实验结果自然不能达到深化理论知识的目的,这就严重降低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没有养成,毕业后不能胜任岗位工作,进而影响学生的职业发展。
2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2.1 加强实践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目前职业院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状,需要学校加大力度进行实践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亲自参与实践学习提供场地和机会。首先,学校要完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广泛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在日常实践教学中多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让学生亲身感受毕业后的工作环境,进而加深对该课程的理解。其次,完善校内实训场所和设施的建设,建立和完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践教学必要的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试剂药品等,包括细胞培养室、食品理化分析室、食品微生物检验室等,使大部分学生能够参与基本的实验操作,为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提升提供保障。同时还要制定必要的实验室管理办法,完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践教学及实验室管理开放制度和使用规范,明确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职责,为实践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支持。
2.2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等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得到了普及和广泛应用,其中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在职业院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改革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来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在进行课前引入时就可以在课前根据教学内容搜集营养与食品卫生相关的热点新闻、图片、视频等,在课堂上进行放映,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去。比如在学习脂肪一节中利用反式脂肪酸的相关视频,帮助学生了解其产生的背景、危害、来源等,可以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另外,《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师在给学生布置实践学习任务时,除了让学生上交实验报告之外,还可以要求学生将报告制作成PPT进行汇报总结,既能锻炼学生自主实践探索的能力,又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3 采用问题教学法深化教学效果
丰富教学方法是进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途径,其中问题教学法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科学地设置课堂提问,也可以将这种教学方式应用到教学项目当中去,根据教学项目为学生设置一系列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利用自身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比如在进行糖尿病人食谱编制和营养治疗的原则和要点这一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课前设置一系列问题调查表,让学生通过自主查找资料和讨论学习制作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从而深化学习效果,还能有效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加强师生互动
高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因此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有必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进行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方法,明确课堂教学重点,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增加课堂提问环节,教师充分发挥引导者的角色,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知识。比如在学习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出现的浮肿型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相关的热点新闻话题“阜阳大头娃娃”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发学生共鸣,提升教学效率。
3 小结
根据《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实际,在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首先要完善实践教学所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还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案例教学、谈论教学等,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少康,张红,杨立刚,孙桂菊,许洛盛,许余玲,沈孝兵.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践教学及实验室管理全面开放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5,17:97-98.
[2]龙芳羽,杨欣.《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42:127-128.
社区卫生实践 篇12
1基本情况
镜湖区是芜湖市的中心城区,区域面积121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约60万,2014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8.7亿元,增长10.3%;财政收入43.9亿元,与2013年基本持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亿元,增长13.5%。辖区内医疗资源丰富,三级医院4所、二级医院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以下简称“中心”) 8所,社区卫生服务站28所, 个体诊所若干。
2主要做法
近年来,由于行政区划的不断调整,镜湖区根据实际情况,将12所中心整编为8所中心,改变以往中心服务人口偏少的弊端。在新一轮中心调整过程中,为激发社区卫生服务活力,增加中心自主权,自2012年10月先后在镜湖新城、张家山、天门山和弋矶山等中心推行“公办民营” 的运行管理模式。即由区政府根据辖区服务人口、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核定中心服务岗位,按区事业单位人均工资标准予以岗位补助;为中心提供必要的设备设施,如业务用房、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设备;基本公共卫生经费实现项目管理,经考核后据实发放;药品执行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从省药品招标采购中心统一购进、统一配送,基本医疗服务收支结余按比例分配;区政府设定工作目标,向社会公开招聘中心主任,由主任组建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全面负责中心管理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享有人财物自主管理权,自主聘用医护人员,实行岗位合同管理;镜湖区卫生局实施行业监管及定期考核。在日常运行过程中,中心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向主管部门申请补充更新医疗设施设备,由区财政招标采购。
3初步成效
经过2年多的试行,已初显成效。如2012年10月成立的镜湖新城卫生服务中心居民满意度常年在90%以上,公共卫生服务考核位居全区前列,月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次由300余人增加到2 000余人,员工收入有了较大的增加, 最高收入和最低收入之间相差2 000元左右,较好的实现了优绩优酬,消除了以前的慵懒散现象。据统计,镜湖区8所中心2014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得分,4所公办民营中心分别位于1、2、3、4名;居民满意度考核分别位于1、 3、4、6位;4所公办民营中心基本医疗服务人次比2013年增长了11.16倍,而另3所政府管办的中心基本医疗服务人次仅比2013年增长19.65%,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心负增长1.59%。见表1、2。
4思考与建议
4.1中心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社区卫生服务是满足居民卫生服务需求的最佳方式, 它作为一种社会公共产品,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1],各级政府给予了极大的重视与支持。据统计,仅2009—2011年,中央累计投入41亿元,支持2 38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地方投入112亿元,启动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4 380个,服务站项目7 287个[2]。尽管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在近年得到快速发展,但整体上仍处于社区卫生发展的初级阶段,尤其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尚需进一步探索创新[3]。新医改推进以来,为体现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保障基层医护人员的收入,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归属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对其财务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由财政“统收统支”。然而,由于现有体制与机制的弊端,这种“保姆”式统收统支事业单位管理方式, 致使“吃大锅饭”现象在一些地方回潮明显。如芜湖市某中心2008年业务收入200余万元,而2013年业务收入则不到100万元,且人才流失严重。面对如此困局,镜湖区推进 “公办民营”管理运行模式,回避了“事业单位”管理的框架,突出岗位管理,淡化编制观念;将中心人财物管理权限下放,采用扁平化管理手段,打破“收支两条线”管理,基本医疗收支结余按比例分配,从“养人做事”到 “做事养人”的转变。
%(位次)
*为公办民营中心;括号内数字为该项考核排序;△民营中心。
4.2着力推进中心现代法人地位的建设
原国家卫生部卫妇社发 〔2006〕 239号文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 (试行)》 明确指出,中心为独立法人机构,实行独立核算。所谓法人治理,是指所有者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即通过制度安排,合理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以保证所有者利益的最大化。在前期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中,曾试图在现代法人治理机制上有所突破,但由于公立医院,尤其是大型医院盘根错节,难以在政府、医院及医院管理者之间寻找利益平衡的突破点,故成效不显著。所以,在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职能完善的制度势在必行[4],这是依法治国的必然。建议在深化医改的背景下,可选择中心作为建立现代法人治理试点的突破口。芜湖市镜湖区的实践业已证明其可行性。区政府出资作为社区卫生的所有者,提供了中心必备的设备设施,保障了人员工资,购买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切实履行了自身职责;中心主任作为经营者,拥有人财物自主经营支配权,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按所有者目标要求完成任务;包括卫生行政部门在内的全面监管与考核,实现了政府 (所有者) 利益的最大化。
4.3转变观念,争取政策,实现可持续发展
【社区卫生实践】推荐阅读:
社区卫生服务社会实践09-03
创建文明卫生社区社会实践活动方案08-18
社区卫生实践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论文08-22
社区卫生10-26
社区卫生主任07-14
社区卫生科研07-18
社区卫生档案05-21
社区卫生组织06-05
社区卫生护理07-25
社区卫生建设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