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科研

2024-07-18

社区卫生科研(精选9篇)

社区卫生科研 篇1

卫生监督工作具有专业技术性强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搞好科研也是提升执法水平的重要一环,而财政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 是卫生监督类行政事业单位科研活动的主要资金来源。当前这类专项资金管理普遍存在不规范、粗放、低效等问题,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这与其监督评价机制不健全有很大的关系。内审部门作为单位内设的“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在卫生监督业务监督控制系统中是必不可少的。以往专项资金管理多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大多属事后审计,等发现问题时已错失了纠正的时机。如何破解卫生监督科研经费管理薄弱环节及内部控制问题,遏制违规行为对内审部门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自2008 年7 月《审计署2008 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积极探索跟踪审计以来,跟踪审计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有中国特色的审计创新方式。跟踪审计,就是审计机关对审计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全过程跟踪监督的行为,它是一种动态的、全过程参与的,把事前和事中、事后审计三者相结合的监督模式。尽管目前跟踪审计多用于建设工程项目,但从其特点看,只要是连续分配和使用的特定用途的专项资金,都可采用这一方式。把科研经费作为标的进行跟踪审计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不失为专项资金管理的一种新尝试。

一、跟踪审计的特点

跟踪审计作为一种审计模式,既有审计理论的各个要素,又具有其特性,与其他审计模式的本质区别是,它通过提前介入和及时反馈来实现审计的“免疫”本质。跟踪审计独特性主要是与传统的事后审计相比较而言,其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审计介入时间点不同。跟踪审计不是在整个项目全部完成后集中进行审计,而是依据项目的进度,从项目有实施意图时就介入,然后对各个项目的各个组成部分分别进行审计一直持续到项目结束后。跟踪审计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提前介入,主要体现为发现和纠正问题的及时性,以便发挥审计的预防、规范等作用;(2)审计过程的形态不同。传统事后审计审查的资料主要是账目或者凭证,缺乏对项目动态过程详细的记载,因而也就不能有效识别整个项目过程中的不合理之处。而跟踪审计参与项目的各个环节,能及时的获取一手资料,变被动为主动,可以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3)审计内容不同。传统的结算审计的内容,主要审查资金收支问题,而跟踪审计的内容涵盖项目的各个部分,如在科研经费跟踪审计中就涉及到整个项目全过程的各方面,包括预算、资金的收支、资产管理、进度、效益等全方位,以及各阶段、各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要求审计人员具有系统性、全面性看问题的能力;(4)审计的作用不同。跟踪审计不仅体现了审计的监督职能,还体现了其服务职能。跟踪审计作为一种创新的审计模式,在揭示各种问题、查处各种弊端的同时,更注重从制度层面分析问题,适当地提出建设性意见,发挥跟踪审计的服务功能。

二、科研经费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执行严重不符

预算编制缺乏合理性,造成预算不真实。在项目立项申请时的预算编制直接由项目课题组来预测编制,财务部门并未参与编制,由于很多科研人员不具有财务知识,往往是根据个人的意愿进行经费划分,项目预算往往精确性低,预算项目不细、编制粗糙、随意性大,项目实际支出与项目预算经费偏差较大等问题比较普遍;在预算下达后,由于科研项目信息资源共享性差,审计部门无法实时掌握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无法做到实时、过程跟踪检查;科研项目在申报时,对项目论证报告中的主要内容如:项目研究方向、实现目标、检查评价标准等规定不明确,导致根据项目目标任务书,无法评价投入及产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科研资产管理、监管不到位

由于科研项目分属不同课题,资源往往独享,重复购置的情况很普遍;故意化整为零,以耗材、拆分项目等方式逃避招标及审计监督;盘盈、盘亏、报废等后续处理工作缺失;科研项目结题时或在科研人员工作调动和岗位变动时,未及时进行固定资产清理,无交接手续,造成资产严重流失。

(三)项目资金支出结构不合理

人员费用支出比例较大,有的人员费用占全部项目支出的80%;设备支出较多,且不能证明与项目直接相关,如有的项目设备费支出占项目支出的90%以上。

(四)挪用、侵占、骗取科研经费,造成科研经费隐形流失

采取虚构经济事项签订合同的方法或以外协费等名义将科研经费转至其他单位、甚至转至课题组成员控制;虚构经济业务、使用虚假票据套取科研经费;虚列、伪造名单,虚报冒领科研劳务费;在科研经费中报销个人家庭消费支出;扩大开支范围,将未纳入预算的支出或按规定不允许发生的支出在科研经费中开支。

(五)项目结题不及时、不规范,科研项目转结率较低

由于对结题项目经费重视不够,很多科研项目通过验收结题后不主动结账,管理部门也没有强制措施,造成结余资金变相成为课题组“小金库”,随意支出与项目无关的个人消费类支出,甚至开销日常家庭费用,造成科研经费大量流失。

三、科研经费跟踪审计的具体程序

一般而言跟踪审计包括审计准备、实施和报告三个阶段,科研经费全过程跟踪审计也就相应分为立项阶段、实施阶段和结题阶段三个阶段(见图1)。

内审部门比较适合作为科研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主体,源于其具有以下几点优势:首先,熟悉各项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做到审计依据明确;其次,了解项目负责人科研项目数量、成员、经费和一般支出内容等情况,做到审计判断准确;第三,可方便地查阅会计核算资料和项目相关资料,做到审计时间及时。

首先由内审部门组建审计组,通过调研编写出审计方案,然后发出跟踪审计通知书,召集课题组负责人、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以及审计组成员参加,审计组要求按阶段分别报送审计资料。其中立项阶段审计的材料主要包括科研项目任务书及审批文件、项目预算书(含预算调整资料),项目立项相关各类协议、单位及项目组制订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办法;实施阶段的材料主要包括科研项目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资料,如采购招标资料,固定资产清单,大额资金支出情况说明,为完成科研项目所签订的相关合同、项目执行期财务报表、账簿、凭证,项目中期考核及验收资料;结题阶段资料主要包括项目验收报告、财务决算报告及相关资料、项目绩效报告等。跟踪审计可对科研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确定不同的审计内容和重点,在实施阶段,对发现的一般性问题,需要及时向项目负责人出具书面审计意见或建议,要求其自行改正;对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向领导报告的同时通报科研、财务等管理部门,并采取适当措施。

四、科研经费跟踪审计的审计关键点

对科研经费出现问题比较多的环节是进行审计监督重点要关注的,可将其确定为关键点,在跟踪审计中作为动态监控的重点,关键点设置并不是局限于以下各点,以下只对主要的几个关键点进行分析。

(一)立项阶段审计关键点

1. 审计人员重点协助项目负责人按照不同项目的具体要求逐项编制预算,保证其科学性、合理性和全面性。

2.加强对科研合同的审计。合同签约前审计主要包括:支出是否列入科研项目预算,资金是否到位;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是否按规定进行了招标,有无将招标项目化整为零的形式规避招标;订立的合同条款是否完备、明确;合同签订中审计主要包括:对合同专用条款进行复核,对签约现场议定的条款进行监督等;合同履行中审计主要包括:对履行期间所发生的项目内容和价格变更进行审核和确认,合同的变更或解除是否依照法律法规进行等。

(二)实施阶段审计关键点

实施阶段是跟踪审计监督的关键环节,也是最有效最难控制的阶段。此阶段的审计重点是以项目预算为依据,审核各项明细支出。主要内容有:(1)人员费支出有无支付给有工资收入的课题组成员和代领现象,是否直接拨付至领款人个人账户;(2)购置设备的名称、型号、数量是否与预算批复一致,符合政府采购条件的是否办理了相关手续,是否明确了固定资产归属及办理相关固定资产验收入库手续等;(3)招待费、差旅费和办公费是否符合预算开支范围、使用标准,支出是否真实合法,票据是否正规、真实,支出内容是否合理;(4)会议费是否有会议通知,票据日期是否与会议召开日期一致;(5) 审核外协费支出协议,协作研究内容、经费分配以及产权归属问题等条款是否真实合法,协作单位是否具备相关的资质能力,是否与项目组成员有经济利益关系,是否凭合法有效凭据办理转拨手续,有无转入非协作单位或个人的银行账户的现象;(6)专家咨询费是否根据咨询形式以及专家职称级别执行相应的补助标准;(7)预算变更调整是否按照规定履行了相应手续等。尤其对支出金额大、超预算的支出项目如专家咨询费、劳务费、会议费、差旅费等敏感性支出项目可随时跟踪,及时查阅相关会计凭证及支出依据材料。

(三)结题阶段审计关键点

项目结题阶段主要审查经费决算表是否经过财务、科研部门的审核,决算内容是否真实完整,是否与财务核算资料吻合;是否及时办理结账手续,结余经费是否按立项部门的规定处理,是否对固定资产进行了清理。同时审计人员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及其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检查评价,作出审计结论,提出审计建议。

五、对科研项目跟踪审计配套制度的优化建议

(一)改革科研项目课题机制

由于课题负责人权力过大,违法行为时有发生,而这些情况都是现行的跟踪审计制度无法进行监督的。因此,改善目前的课题机制,有利于增加对科研经费审查的效果。如可以考虑引入财务人员专业性人才,实现课题组成员多元化,以便处理课题组中的一些非科研问题,这样有助于科研人员全力从事自己的工作。而最为重要的是,财务人员可以为以后的审计工作提供财务数据和报表,便于日后审计的进行。还有可在课题组内部设立技术咨询人员来辅助审计监督工作。另外,可以限制课题负责人的权限,将课题负责人的权力限制在与科研相关的领域内,同时对其财权进行适当的分散。如一项资金的使用,要经过多人参与并同意,避免科研经费使用变成“一言堂”,没有经过审查就随意流失。

(二)优化组织管理

成立科研项目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可由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资产管理或后勤部门等部门参与,科研项目管理委员会为非实体部门,对科研经费分为预算编制、审核、执行、项目核算、项目评估等阶段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控制,审计部门在每一环节都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监督。在项目立项阶段,课题申请人向科研项目管理委员会提出申请,科研项目管理委员会指派科研部门提供项目相关咨询,从科研经费使用角度考虑,明确科研项目经费的具体需求信息。科研项目管理委员会同时指派财务部门从财务管理和审计等角度指导对课题申请人按立项部门意见和财务制度要求,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对于不合理、不可行或难以控制的预算项目,建议申报人员加以修正、调整,既利于通过立项部门审核,也便于今后执行。

(三)设置科研经费辅助账

设置科研经费辅助账。由财务部门与科研部门根据科研经费管理规范,建立科研经费收支记录本的辅助账形式,按一课题一辅助账来设置。辅助账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经费来源、经费预算、经费使用与经费结余。财务人员根据立项文件追踪经费,并与科研人员一起审核项目负责人确定的经费预算的合理性。经费支出时,项目负责人向科研经费管理人员申报支出情况,由其在报销凭证上注明科研经费支出的项目,财务人员凭项目辅助账进行账目的经费管理。设立科研经费辅助账,可以明确财务部门与科研部门的职责,避免了科研经费管理中互相推诿、责任不明的混乱局面,加强了科研经费使用过程的监控。

参考文献

[1]谭劲松.跟踪审计的“免疫防线”:体系构建与案例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1)

[2]刘家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审计工作全面发展[J].审计研究,2008(3)

[3]蒋美玉.高校科研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探讨[J].财会通讯,2014,(7)

[4]马志宏.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全过程跟踪审计[J].财会月刊,2012,(10)中旬

[5]陈丽云.浅谈医院科研课题财务管理[J].现代医院,2009,(9)

社区卫生科研 篇2

项目编号:项目名称:

立项方式:招标/非招标

委托单位(甲方):上海市卫生局

课题责任人(乙方):

依托单位(丙方):

签约各方一致同意按照《上海市卫生局科研课题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课题管理办法》)及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执行。签约各方一致同意课题计划任务书中所列内容。并信守本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一、本课题为成本补偿式课题。本合同课题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根据本合同所附计划任务书规定执行。

二、共同条款

(一)课题经费

1、签约各方一致同意按《课题管理办法》签订科研合同。乙方、丙方保证该课题预算编制实事求是。

2、甲方鼓励乙方和丙方争取其他各种途径对本课题的资助。乙方和丙方同意这类争取和申请均应事先报告甲方,并与甲方的项目协调人讨论其他途径资助支持的研究内容;以及本项目成果权益的划分,征得甲方同意后方可申请其他途径资助或立项。

3、甲方同意按规定拨付课题经费。乙方应在约定的工作节点前向甲方汇报课题进展情况,以便甲方作为按工作节点拨款的依据。当乙方是法人课题责任人时,根据需要可与本项目其他参加或协作单位签订分合同,其经费在甲方支付给乙方的项目经费中按实结算。不允许乙方以任何名义将承担的项目转包给其他单位或个人。

4、课题责任人应为本课题单列财务帐户。乙方保证本课题所需的自筹资金到位,并向甲方财务管理部门提供相应的证据。

5、根据招标办法进行招标的项目,其经费采取包干办法,结余留用,超支不补。

6、丙方保证提供必要的课题实施条件和建立相应的制度,为乙方在单列帐户内使用课题经费提供方便,按规定编制课题研究经费预算、决算,并处理好有关经费和资产,做好成本核算和监督等工作。

(二)课题管理和实施

7、甲方有权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其项目管理机构和人员或委派专家对本项目的实施和管理进行监督、跟踪和定期检查,内容包括工作进度、财务情况和成果等。乙方、丙方愿意配合甲方或甲方委托的管理机构的工作,并为他们履行职责提供方便条件。所有的现场检查均应在不过分延误工作的情况下进行。

8、甲方通过建立公平、公正和公开的评估机制,对项目进行评估,并建立项目承担单位和人员信誉评估体系,作为日后确定该单位和人员承担甲方项目资格的参考。

9、乙方应按合同规定的研究内容、考核指标、验收日期、用款计划等按期、按质、按量完成甲方委托的任务。

10、项目实施过程中,如需要更换或调整项目负责人时,乙方和/或丙方必须向甲方提出申请,在经甲方同意并修改合同后方可执行。当合同规定的研究内容、技术指标等由于情况变化而需要作重大调整时,乙方应及时报告给甲方,并与甲方讨论处理办法。当各方没有达成一致的课题修改意见时,甲方有权暂停或终止合同全部或部分内容,并追回已拨部分经费。在讨论期间,乙方不得使用甲方下拨款支付任何费用。

11、如因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使乙方未能履行或未能按期履行本合同规定的条款时,乙方应及时向甲方提供证明并提出书面申请撤消或修改本合同的有关条款,经甲方核实并经甲方同意后执行。但在合同到期满前三个月内,甲方将不再受理修改合同申请,合同随即终止。

12、课题因故中止,甲方将组织清查处理,乙方与丙方应积极配合清理帐目和资产,编制决算报表和资产清单上报甲方。课题终止后,乙方尚未使用的资金和已购物资处理后的回收资金均应退回甲方。

(三)课题验收和结题

A、局级科研项目课题验收

13、乙方应在合同规定的验收日期前提出验收申请。乙方在完成课题后,应通过丙方向甲方或甲方委托的管理机构提出验收申请并提交有关的验收资料和数据。申请验收的资料及数据包括(1)课题验收申请表(包括课题经费决算表);(2)验收证书(讨论稿);(3)课题总结报告;(4)课题计划任务书;(5)课题所获专利、软件著作权登记、已发表论文复印件等;(6)有动物实验的项目需《动物合格证》、《动物实验设施合格证》。

14、甲方收到验收申请后决定受理的,应提出验收方案并组织验收,或委托管理机构组织验收。甲方不对成果水平做出评价。如本课题在验收中经专家组建议需要复议,乙方应在接到通知后30日完成资料的修改补充工作。如乙方未能通过验收,甲方在两年内不再受理乙方的课题申请,并有权酌情追回本课题的部分资金。

B、青年科研项目课题结题

15、乙方应在合同规定的结题日期前完成课题,通过丙方向甲方或甲方委托的管理机构提交有关的结题资料和数据。结题的资料及数据包括(1)课题经费决算表;(2)课题总结报告;(3)课题计划任务书;(4)课题所获专利、软件著作权登记、已发表论文复印件等;(5)有动物实验的项目需《动物合格证》、《动物实验设施合格证》。

(四)知识产权管理

15、本课题取得的知识产权归签约各方共有。

16、乙方应定期对相关技术领域进行国内外文献检索、查询工作,以避免不必要的知识产权纠纷。检索报告将作为工作进展书面报告的附件,在递交工作进展报告时一并递交。

17、甲方鼓励乙方将所完成的研究工作以科学论文形式发表,但均需注明甲方对该项目研究工作的支持,格式如下:“本项研究工作得到了上海市卫生局科研课

题计划的资助,资助课题编号为XXXXXX”。科学论文的单印本或复印件须在发表之后的一个月内送交给甲方。

18、乙方对有创新意义的研究开发成果,应及时办理专利申请手续,并在申请专利后进行验收或发表论文;对可以用技术秘密保护的新技术,新工艺等,应制定技术秘密的保护方案,并报甲方备案;对计算机软件、工程设计及产品设计的图纸及其说明等,应按照有关著作权的法律规定办理登记手续。乙方和丙方对有关本项目实施进展的媒体宣传报道,都应事先书面报告甲方,并在得到甲方的书面同意意见后进行。

19、甲方积极鼓励应用性研究开发成果的转化和转让。对应用性研究开发成果,当乙方无力进行转化时,应及时通过技术转让或通过技术产权交易所挂牌交易等方式进行,若在项目完成后一年内未能进行转化、转让的,甲方有权进行处理。

20、对于政府资助资金在50%以上的研究开发项目,甲方可根据国家利益或公众利益或全局发展需要,处置该项目的相关知识产权,甲方对其所资助的项目,保留使用各项成果的权利,并不需要支付使用费。当本项目技术成果实施转让、转化时,甲方享有预先在附加条款中约定比例的无形资产所有权益。

(五)保密责任

21、签约各方均负有保密责任。各方同意,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的秘密技术项目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有关规定执行,所有资料须标明密级,确定保密期限,限定资料阅读范围,并不得公开或向外泄露应属保密的各项数据、成果内容或其它有关资料。

(六)违约责任

22、本合同一经签订,即具有法律约束力,甲、乙、丙各方必须全面履行本合同规定的义务,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本合同。如甲方不履行本合同,实拨资金不得追回。如乙方在本合同生效之日起半年内仍未开展工作或将甲方所拨资金挪作它用的,除全部退还甲方所拨资金外,还应按甲方所拨资金总额和资金占用时间,按每月千分之七赔偿甲方的损失;如乙方未按本合同规定的考核指标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的,甲方将停拨未拨出经费,根据不同情况,乙方应退还甲方无偿拨款的全部或部分资金,但最少不能低于甲方所拨无偿资金的百分之二十;如乙方未按本合同规定的日期完成并验收的,延期在一年之内,从第四个月开始,每延期一个月应按甲方所拨资金总额的百分之二赔偿甲方的损失;延期一年以上,超过一年部分每月应按甲方所拨资金总额的百分之四赔偿甲方的损失。上述赔款,乙方均应在自有资金中支付。丙方对乙方负有连带责任。

三、签约各方一致同意遵守本合同的共同条款和附加条款。

四、本合同自甲方签章之日起生效。

五、本合同如发生纠纷,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有关规定处理。

本合同签约各方:

委托单位(甲方):上海市卫生局

法人或自然人课题责任人(乙方):

社区卫生科研 篇3

1 卫生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对科研工作认识不到位

部分卫生高职院校在要不要搞科研, 怎样搞科研和科研成果如何应用等方面存在误区, 主要表现在: (1) 部分卫生高职院校认为科研是本科院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专利, 卫生高职院校是非研究型大学, 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教师只要教会学生实践技能操作即可, 没必要搞科研; (2) 部分卫生高职院校认为即使要进行科研, 但对如何进行科研和科研的目的缺乏正确的认识, 有的人搞科研, 目的十分明确, 就是为了评职称, 职称一评上, 科研工作便“寿终正寝”, 科学研究完全变相成了人们获取功名的途径和手段; (3) 重教育科学研究, 轻研究成果的应用。目前我国论文发表和课题研究数量比美国还要多, 但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甚少, 因而对科研的价值及其正确与否不得而知, 所以科研便成了移花接木、照葫芦画瓢等, 严重歪曲了科研创新知识、造福人类的功能。

1.2 科研组织和管理机制不到位

专门的科研机构及科研管理机构是科研工作的组织保障。卫生高职院校随着由以规模快速发展为标志的扩张式发展阶段转向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注重效益的内涵发展新时期, 科研机构及管理机构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但总体来说, 卫生高职院校专职科研人员极少。有的卫生高职院校还没有独立的科研管理部门, 而由教务处附属管理;有的卫生高职院校虽设有独立的科研管理部门, 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有的卫生高职院校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虽然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对科研管理工作的定位不准, 如仅仅以论文发表、课题研究的数量和档次来作为教师科研能力的衡量标准, 这样的导向就没有考虑高职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与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结合, 没有考虑高职教师应注重技术应用开发的特点, 削弱了高职院校应有的科研活力。

1.3 科研时间、经费紧张

卫生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迅速膨胀导致生师比严重超标, 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 很难抽时间从事科研工作。科研经费紧张也是制约卫生高职院校科研发展的瓶颈。卫生高职院校建校时间短, 家底薄, 科研经费渠道也不畅通, 大量资金又都投入到基本建设和基础设施上, 任课教师和科研人员很少能获得科研经费支持, 也很少有机会外出培训或参加学术交流, 获得科研信息。

1.4 激励措施不到位

卫生高职院校由于自身科研基础较差, 科研实力较弱, 申请上级课题比较难, 申请有经费支持的课题就更难, 再加上对科研工作认识不足, 学校很难拿出激励科研工作的有效措施。主要表现在: (1) 对科研工作没有具体的精神与物质奖励措施; (2) 激励措施不到位, 如科研工作评价单纯以课题研究的数量或 (和) 档次来定, 不重视科研成果的应用, 其研究成果的价值没有具体体现。科研工作既需要较高的能力又需要耗费较多的精力, 有科研成果的教师如果既得不到具体应用, 又得不到物质支持和精神鼓励, 就会逐渐失去对科研工作的热情。

2 解决科研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

2.1 提高科研认识

2006年教育部发布了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第一次提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 肩负着培养人才、进行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使命。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希望广大教师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教师要有创新精神, 才能培养创新人才。而教师只有搞科研, 才能具备创新精神, 因此, 从事高等教育的高职院校, 要为科研工作创造宽松的环境和提供必要的条件。学校领导还应当带头搞科研, 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教职工搞科研。要充分认识到科研工作不是要不要搞的问题, 而是怎样搞好的问题。

2.2 明确科研方向

科研是卫生高职院校三大基本职能之一,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 其科研工作的方向应该是:立足工作搞科研, 搞好科研促工作。具体说来, 可以把以下几个方面作为现阶段卫生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主要方向。

2.2.1 教学研究

卫生高职院校的工作以教学为中心, 提高教学质量是永恒的主题。提高教学质量主要靠教师。因此, 教师应该大力开展教学研究,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这样, 才能把提高教学质量落实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教学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 主要包括: (1)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现行卫生高职院校的课程大多数是学科性教育的“压缩饼干”, 已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 因此, 必须通过校企合作开发适合职业教育的课程, 其研究思路是通过市场需求调查, 对工作任务和课程结构进行分析, 制订课程标准, 设计学习项目, 最后开发出教学课程; (2) 进行有效设计“教、学、做”为一体的情境教学方法的研究: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教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模拟教学、角色扮演等情境创设和任务设计是提高学生技能操作水平的关键一环; (3) 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是卫生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的提高教学质量的工程, 对缓解目前卫生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紧张, 提高其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4) “双证书”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 其毕业生就业时必须要有职业技术资格证书,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去研究如何把“双证书”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及实习过程之中; (5) 师资队伍建设:按教育部16号文件要求, 各院校要逐步增加兼职教师的比例, 逐步增加具有行业、企业经历教师的比例, 专任教师要提高“双师”素质, 以满足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卫生高职院校结合自身特点, 研究如何增强教师的实践技能, 增强外聘教师的教学水平, 提高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 (6) 教学质量监控的研究: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根本标志。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是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保证教学质量的有力措施。因此, 教学质量监控的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永恒课题。

2.2.2 管理研究

严格地说, 不仅学院内部各级领导是管理者, 每一位教职工也都是管理者, 只是管理的内容、对象不同而已。在管理过程中, 只有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善于研究, 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才能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

2.2.3 应用研究

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任务之一, 卫生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应当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针对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 以解决现实问题作为其科研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服务求支持, 以服务求发展。

2.3 健全管理机构

为有效地组织、开展科研工作, 加强科研管理, 卫生高职院校也应当设置独立的科研管理和服务机构———科研处;也应当成立学术委员会, 科研处可作为它的常设办事机构;各系部应有干部分管科研工作, 对教师的科研工作进行组织和管理。当然, 为降低处室人员的比例, 科研机构的人员没必要全部是专职, 甚至可以大部分为兼职人员。

2.4 重视科研成果应用, 提高成果转化率

科研成果得到转化被认为是保证优秀人才得到培养, 使其长期处在高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

2.4.1 设立成果转化奖, 加大对科技转化、推广奖励的力度

高职院校应设立科研成果转化专项奖, 加大奖励力度;把获得科技推广奖的数量、等级, 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作为对科研机构和课题组的考核指标, 作为其以后科研立项、经费投入、个人晋升职称的主要参考指标, 激励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参与成果推广应用工作。

2.4.2 加强校企联合, 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校企联合是加速成果推广的一条捷径。一方面, 企业可以依托高校解决人才和技术力量缺乏等问题, 聘请高校的教师到企业任职, 为企业的内部管理、技术创新做参谋, 同时也通过技术开发中心或科研基地培训企业员工和技术人员。另一方面, 高校可利用技术开发中心或科研基地, 针对生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开展相关课题研究, 同时也可充分利用合作企业的优势, 吸纳资金, 开展研究工作, 加快成果转化的速度。

2.5 制订激励措施

为充分激发教职工对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保证卫生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我们制订了一系列激励措施, 主要包括: (1) 定期召开学校科研工作会议, 总结经验, 表彰先进, 找出问题, 提出解决对策。 (2) 设立论文、著作奖, 鼓励教师多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及撰写高质量的著作。 (3) 设立课题立项奖、结题奖和成果应用效益奖。 (4) 对于承担并完成科研项目者在评职称时予以优先考虑。 (5) 将科研工作量纳入教师年度工作量的考核和奖金分配之中。

社区卫生科研 篇4

2008重庆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课题申报指南

一、课题承担单位和申请者资格:

(一)课题承担单位:

1.应为独立法人单位,具备良好的研究基础、工作条件和人才队伍,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保障,财务独立核算。

2.鼓励组织相关单位多学科联合申报。各单位须明确课题主研单位和课题负责人,明确知识产权归属,课题合作单位以合同形式确认合同关系。

3.课题申报单位和第一申报人及所有参加人,对同一研究内容不得进行重复申报。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重点研究室、“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及我局的中医药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应积极组织申报。

(二)课题负责人:

1.课题的第一申请人必须是实际主持和从事研究工作的具有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在职人员,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8周岁。

2.课题第一申请人,其承担我局在研课题不得超过两项。应当完成而尚未结题的课题负责人不得申请新的课题。

3.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市科委重点攻关项目的第一负责人,原则上不得以课题第一申请人申请课题。

二、课题类型及经费资助

(一)课题资助类别

1.重点课题。

2.一般课题(面上项目)。

3.指导性项目(立项不资助课题)。

(二)资助方式

本着研究课题由政府,单位或社会多方筹资,共同负担的原则,重庆市卫生局2008年中医药科研重点课题经费原则上不低于10万元;面上项目经费1-3万元;部分课题可立项不资助。课题实行配套资助,项目承担单位必须以比例不低于1:1的配套金额给予配套。

三、课题申请重点方向及立项原则:

(一)课题定位

重点课题以中医治疗有优势疾病的临床研究为主,以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目标,形成该病种的符合中医自身规律和特点的诊疗规范;培育临床研究队伍,创建代表我市先进水平的中医临床研究平台。

(二)课题申请方向:

08-001 中医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优势病种研究(包括优势病种中医诊疗规范、中医诊疗技术、疗效评价等研究)。推荐重点研究病种如下:

1.中风

2.冠心病

3.糖尿病

4.慢性肾脏病

5.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

6.艾滋病

7.恶性肿瘤(肺癌.肝癌.白血病等)

8.结核病

9.慢性阻塞性肺病

10.重症肌无力

11.高血压

12.抑郁症

13.痛风

08-002 中药道地药材及濒危药材保护研究,以及中药开发和利用研究

08-003 中医诊疗器具的开发研究

(三)课题立项优先原则

1.中医临床研究要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基础,能积累相当的临床病例(100例以上),重在总结诊疗经验,优化诊疗方案,科学验证优化方案,能明确中医药在防治某一疾病中解决的关键技术发挥的重要作用,研究目标能形成疗效明确、可推广性好的中医诊疗方案。

2.课题能与医学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具备多学科联合攻关的内容。

3.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研究方案,可行性良好。

4.课题研究经费预算合理。

5.研究周期适当,时间2—3年。

四、课题申请要求:

(一)申请者在填写《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申请书》前,应仔细阅读《重庆市医学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和《2008重庆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课题申报指南》。

(二)我局将采取同行专家评议,择优资助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遴选,从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课题组和课题负责人能力等方面综合评审,对于确定符合要求的同类型课题,我局将进行组合,确定课题牵头单位,并下设子课题进行资助。

(三)获准立项的课题要根据评审意见对申请书进行适当的修改后,经我局下达课题立项通知及研究计划,并签订《重庆市医学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合同书》,可启动课题研究。重点课题必须进行中期评估。

社区卫生科研 篇5

关键词:医学科研,科研选题,医学信息,基层医疗卫生

基层卫生单位因客观因素和管理体制上的制约, 在人员、技术、设备、资金、环境等方面存在很多的困难, 尤其科研工作条件更是不尽如人意, 所以对科研水平和力量相对薄弱的基层卫生单位进行“科技帮扶”不失为一条在现有条件下的良策, 施行政策上的倾斜, 资金上的支持, 人员上的“传帮带”, 组织专家对其科研的设计、立项、研究的具体细节进行指导, 融“输血”治标与“造血”治本为一体, 力争科研水平均衡发展, 为最终服务于大众健康, 造福于人类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旨在对基层卫生单位科研选题的思路及管理支持进行探讨。

1 基层选题的指导原则

根据基层卫生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构成和设备、资金的实际情况, 首先应统一思想, 明确科研工作在卫生实践工作中的意义及重要性, 其次要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的确定科研工作的方向, 既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理论、技术、方法, 又要结合本院、本地区的特色, 制定切实可行、有自己鲜明特点的科研项目。基于这样一个原则, 有的放矢地开展科研工作。

第一, 加强科研立题的指导, 基层单位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其学术水平和研究设备均无法与上级单位相比, 其业务要求和个体的需求也各不相同, 应因地制宜, 因人而宜, 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 在立足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 大力发展短小、经济、收效明显且紧密贴近本地区特色的项目, 鼓励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参与上级单位的研究工作, 在其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 为自身工作的开展积累经验。

第二, 上级有关单位应积极为基层单位科研工作创造条件, 组织有关专家定期或不定期的为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举行专题讲座, 提高其选题的甄别能力, 加大立项的成功率。合理利用高校资源, 指定一些优势学科重点帮扶基层单位科研工作, 制定具体详细的科研计划, 逐步培训骨干力量, 在本部门具体的课题研究工作中, 对基层的科研人员一对一的进行传帮带, 也可代为培养定向的研究生, 使基层与高校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 同时又加强了基层自身的造血功能。

2 基层选题的具体内容

开展医学科研的关键就是在知识创新的活动过程中, 明确医学科研的主要任务、把握最新的医学信息, 切实选好课题。

2.1 科研选题的主要任务[1]

2.1.1 临床医学研究

包括诊断与治疗方法的研究, 前者研究的目标是向特异、准确、快捷、简便方向发展, 且逐步实现诊断技术的自动化、电子化及智能化;后者则是要积极探索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的新的治疗方法、新的药物和新的治疗仪器。

2.1.2 护理学研究

运用医学、社会、心理、教育综合性理论与技术, 对病人实施全面的整体护理, 使之获得包括心理、生理功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康复, 是护理学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2.1.3 预防与保健医学的研究

目前认为, 医院不再是单纯治疗病人, 而应当成为社会预防保健活动的中心。医院的侧重点是在二级和三级预防, 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及减少并发症、后遗症和防止急病慢性化。此外, 医院内感染的控制、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等医院预防与保健医学研究也是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

2.1.4 医院管理研究

信息时代医院管理首先要认真总结国内医院管理的成功经验及反面教育, 也要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的理论与技术, 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实现信息化管理。

2.2 医药卫生科研类型分析

2.2.1 调查性研究

以调查方法进行科学资料的研究, 多属于流行病学、地方病血、预防医学、卫生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以及社会卫生学方面的研究。

2.2.2 实验观察性研究

包括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医学的研究, 药物疗效与新的诊疗技术的引进及研制、试用等临床观察研究。

2.2.3 资料分析性研究

是对医疗、卫生有关部门提供的病例、病案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 并对结果进行概括、分析、综合, 从中发现新问题的创造性研究活动。

3 科研项目的创新分析

3.1 创新类型

理论创新 (在医药基础性研究中提出有很大学术价值的新的理论观点、新实践模式、新的发病机理的阐明、新的管理措施以及新的研究方法等) 、技术创新 (指发明或设计出一项全新的研究技术、治疗新方法、手术新方法、制药新工艺, 或对现有的技术、方法或工艺进行重大改进, 以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研究形式创新 (指从多层面、多角度进行研究, 要进行全面研究与部分研究、系统研究与单项研究、综合研究与单项研究、或骨性研究与前瞻性研究、常规方法与改良方法对比) 、应用创新 (指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新方法, 并产生一定规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3.2 新颖程度的分析

开拓性研究的创新、部分研究创新、研究对象的比较、研究方法的比较、新技术或新工艺的创新、原有技术或方法改进的创新、技术引进的创新、技术推广的创新。

4 科研项目的综合分析

4.1 内容

项目的研究在理论、方法、技术、手段、材料方面是否具有创新。

4.2 时间

项目的开始时间与结束时间是否早于他人。

4.3 空间

项目在国际、国内、行业、学科内是否为新颖。

4.4 效果

项目的研究结果、所达到的效果如何, 是否达到或超过他人的研究, 对学科、技术的影响程度。

选择具有针对性、应用型的研究课题, 是医学科研选题的基本条件, 掌握选题的基本要求是信息时代医学科研选题的重要基础, 而提高基层卫生技术专业人员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是信息时代医学科研选题极为重要的前提。只要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 强烈的信息意识, 才能不断跟踪医学发展的最新动态, 要达到上述要求, 基层卫生技术专业人员必须吸取前人的医学成果和当代医学研究的精华, 阅读大量的医学文献资料, 从中发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应用于临床和医学科研工作中, 从而在专业领域中占有优势地位。还要具有搜集和捕捉信息的能力, 文献检索能力, 甄别和选择文献信息的能力等。只有这样才能具备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能够利用网络等媒介来满足信息需求, 在信息海洋中游刃有余, 从而加快医学科研进展, 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 医学信息机构亦要承担起培养基层卫生技术专业人员信息素质的责任, 开展在职教育, 使基层卫生技术专业人员了解不同载体类型的信息资源, 学会表达信息需求以及寻找、判断和利用相关信息, 不断提高信息获取能力。

根据以上具体内容, 联系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需求和具有符合本地经济、文化的特点, 慎重制定长期和短期研究战略, 全盘规划, 局部实施, 注重实效, 意在整体提高本地区、本部门的学术、技术水平, 提高多发病、常见病的诊治成功率, 降低治疗成本, 减轻民众治病负担, 发挥科研转化为生产力的巨大能量。

5 确定选题前的准备

在确定研究课题阶段, 必须查阅国内外大量的医学文献信息资料, 了解课题的历史与现状、前景与动向, 把握前人做了什么、别人正在做什么、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经验和教训, 确立切实可行的研究方向和目标, 制定科学的研究方法, 设计细致的研究步骤与技术路线, 找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关键和突破点, 使所立的科研课题具有新颖性、科学性和先进性, 避免重复和浪费, 以达到预期目的。因此, 在选题时应选择前人未研究过的问题, 研究结果应该是他人不曾获得过的成就, 哪怕是微小的创新, 因为这是开辟新领域的探索性研究;或虽前人已有过研究, 但提出的新问题对原有的理论有发展、有补充, 还有进一步探讨的余地;或者国外早已有研究, 但结合国内医学实际进行研究, 能填补国内或地区空白。

此外, 医学科研选题前必须通过检索和查新进行医学信息分析, 课题查新时, 查出题目相同或相似的文献并不表示就是重复课题。因为查新的课题可能在内容上如课题研究的深度、广度、技术路线、方法手段、研究结果等方面的创新点与查出题目相同或相似文献有实质性的区别, 所以不能表明该课题是重复研究。在查新过程中, 虽然有一些文献题目不同, 但是通过原文内容与查新内容的比较后发现, 其课题研究的实质内容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只是课题题目不同而已, 所论述内容完全相同, 因此属于重复研究, 不应选择此类研究为拟申报项目[2]。在一定的检索范围内, 利用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等手段未查到预见所查新项目有相关关系的文献, 称之为检索结果零报告, 实际上任何一项科技活动都是在前人或他人研究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 完全没人从事过的研究是少之又少的, 检索结果为零的查新项目并非都真正为零项目相关文献, 可以通过网上散在生物医学信息、其他生物医学灰色信息、相关专业学科专家咨询信息渠道搜集, 避免在科研工作中的低水平重复无效劳动, 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 保证筛选课题新颖、科学、实用, 做到立项准确。

6 科研课题立项后的工作

医学科研立项后, 应利用医学分析的方法对科研方法、实验设备、生产技术提供经过分析对比的情报资料[3]。任何一个的研究项目, 从论证到研究, 直至最后出成果, 研究人员都应不断地获取信息, 将项目与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横向对比, 并进行分析综合, 以便及时调整课题的研究方向。也就是说在研究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所获取的信息, 结合实际情况对课题计划、研究步骤、技术路线进行适当的调整、修改和补充。

科学研究是创造性劳动, 其内涵就是创新。创新主要有两类表现形式:一类是探索性的, 另一类是继承, 两者密切相关。应主动捕捉信息, 摄取知识, 消化、吸收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 密切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提出新设想、新见解, 通过研究, 发现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 开拓新领域。为保证科研成果的高水平, 必须广泛搜集国内外同类成果技术资料的信息。充分了解国内外, 省内外同类研究的状况, 进行对比分析, 对该项成果作出以文献为依据的、科学的、综合的客观的评价, 从而淘汰属于低水平重复的项目。

总之, 医学科研工作是推动医学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和基础, 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直接面对相对多发和常见病群体, 提高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防治服务水平是造福广大民众的必要手段和措施, 医学科研工作可视为实现此目的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应得到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参考文献

[1]周祖文.医学信息与医学科研关系的探讨.医学信息学杂志[J].2006, 27 (4) :244-245.

[2]邢春怡, 丛爱玲, 荣秋心.科研课题查新结论和理性与立项的关系[J].医学信息学杂志, 2006, 27 (4) :302-303.

社区卫生科研 篇6

1 临床资料

1.1 入选对象

筛选社区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6例(门诊随访2次平均血压≥160/100 mm Hg;或正在联合降压治疗的高血压;或单药治疗血压控制不满意者——血压仍在140/90 mm Hg以上者),男36例,女30例,年龄50岁~79岁。至少伴心血管病发生危险因素之一。

1.2 干预方法

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等方式综合干预。

1.2.1 非药物治疗

(1)减重。建议体重指数(BMI)应控制在24 kg/m2以下。减重的方法一方面是减少总热量的摄入,强调少脂肪并限制过多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另一方面则需增加体育锻炼。减重的速度可因人而异,但首次减重最好达到减轻5 kg以增强减重信心,以后再根据自觉症状和有关指标决定进一步的减重目标和速度。(2)采用合理膳食。减少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量不超过6 g。减少膳食脂肪,补充适量优质蛋白质,建议改善动物性食物结构,减少含脂肪高的猪肉,增加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少的禽类及鱼类,蛋白质占总热量15%左右,动物蛋白占总蛋白质20%。注意补充钾和钙,多吃蔬菜和水果。限制饮酒,建议男性如饮酒每日饮酒的酒精量应少于20~30 g,女性则应少于10~15 g。(3)运动干预:指导患者根据年龄和血压水平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具体项目可选择步行、慢跑、打太极拳、气功等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运动强度因人而异,注意劳逸结合,运动强度、时间和频度以不出现不适反应为度。(4)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平衡心理。

1.2.2 药物治疗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剂、复方阿米洛利、替米沙坦、辛伐他汀均为国产上市药品,是2005年中国高血压指南推荐的常用降压药。复方阿米洛利有利于保持钾平衡,提高降压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氨氯地平是长效钙拮抗剂,半衰期(T1/2)长达35 h,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冠心病事件;替米沙坦为新型强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1 d 1次,平稳降压,并改善左室肥厚,降低蛋白尿;辛伐他汀是常用调脂药,降胆固醇效果明确,长期应用可明显预防冠心病事件发生。

用药方案:(1)氨氯地平和复方阿米洛利联合应用,同时接受辛伐他汀为基础调脂治疗或常规脂质处理;(2)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联合应用同时接受辛伐他汀为基础调脂治疗或常规脂质处理。

具体实施方案:66例高血压患者均经过各种常规体检、血生化检查、心电图及眼底检查,随机分为A组32例,B组34例。A组服用氨氯地平2.5 mg/d和复方阿米洛利半片/d,B组服用氨氯地平2.5 mg/d和替米沙坦40 mg/d。如果治疗2周内血压未达标,可把复方阿米洛利加至1片/d,替米沙坦加至80 mg/d;如果再治疗2周血压仍未达标,可把氨氯地平加至5 mg/d。分别于第8周、第24周、第72周记录随访结果,随访包括高血压知识调查问卷、血压控制水平。

2 结果

2.1 经用药后,2组不同时期血压控制率见表1。

2.2 高血压知识知晓率见表2、表3。

高血压综合防治研究阶段结果提示联合降压效果明确,治疗8周随访血压控制率超过65%,治疗1.5年随访血压控制率超过80%以上,说明以CCB为基础的联合降压适用于中国高血压患者。通过科研项目进社区不仅提高了高血压的控制率,同时也提高了社区机构全科医师的业务水平,强化了高血压的规范管理,降低了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性,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讨论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首要危险因素,防治高血压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我国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1]。国内外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综合防治[2],科研项目进社区有利于社区的综合防治,提高高血压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

3.1科研项目进社区可以提高社区医务人员业务水平。目前我社区中心管理高血压患者1 053例,科研项目进社区机构后,我中心先后安排全部医师参加了全国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培训,同时结合科研项目的具体内容,重点掌握了高血压的分级、分层评估,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病历填写以及微机管理事项。全科医师分别进入各自所管辖的区域内进行高血压综合干预,居民对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达79%以上。

3.2科研项目进社区可以规范高血压的管理。目前我社区中高血压患者已经纳入《全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项目,根据高血压危险分层实行分级管理,定期随访,据血压情况及时调药。

3.3科研项目进社区可以提高患者依从性,提高高血压控制率,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性。对于规范化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每半年免费化验全套血生化、心电图检查1次,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治心血管疾病,可延缓并发症发生的时间。

3.4科研项目进社区可以优化诊疗方案,以CCB为基础的联合降压适用于中国高血压患者,明显提高了高血压的控制率。

参考文献

[1]江军,俞敏.我国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02,29(3):405.

社区卫生科研 篇7

“1147计划”立项是基于“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强调的疾病防治重心前移的原则;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提出的“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少年的健康不仅关系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健康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政策精神;针对中小学生健康面临的诸多挑战,如近视患病率居高不下、肥胖检出率大幅上升、各种传染病在学校高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危害严重等问题;目的是加强学生重大疾病防控、促进学生健康,对体现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实现全民健康总体目标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147计划”在15家单位、407名研究人员刻苦攻关、通力合作下,全面完成了研究计划,实现了预期目标,在解决学生重大疾病问题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3年研究实施,建立了一个中小学生健康综合信息平台,制修订了16项中小学生健康相关技术标准,研发了预防控制近视、肥胖、常见传染病和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四项适宜技术服务包,建立了7个省级应用示范基地,相关标准和适宜技术服务包在示范基地应用效果较好,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另外,项目组还申请了1项软件著作权,获得了3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制修订16项中小学生健康相关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发表了71篇学术论文及论著,其中SCI收录10篇;培养了33名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

社区卫生科研 篇8

1制约预防医学本科生进行科研实践的因素

诸多因素使预防医学本科生没有较多时间从事科研活动。总结如下:1一些学生认为科研活动会影响自己的学业,认为科研活动与自己关系不大,从而忽略科研实践的重要性,还有一部分学生有参加科研实践活动的意识,但是缺少有效地参加科研活动的途径和平台;2预防医学生理论学习任务繁重,有40-50门必修课、必选课和选修课,导致实践时间相对较少;3预防医学本科生还处于学习基础临床和预防医学知识的主要阶段,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较差,而且缺乏全面性和创新性的思维;4丰富的大学社团活动,如健康宣传教育社团、针灸社团、摄影社团等,占据本科生一定的业余时间;5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应付英语、计算机等过级考试,以期提高就业的含金量。

2提高预防医学本科生科研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目前,人们预防疾病的观念和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已经认识到不良的生活方式尤其是不良饮食习惯和饮食摄入量与许多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密切相关,健康的生活和饮食行为在预防慢性疾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不断涌现,如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各类食物中毒事件等[2],更要求需要具备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去应对。因此,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在预防和促进人类健康方面的责任更为重大。

3加强预防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3.1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中探索培养预防医学本科生的科研实践能力

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理论课的教学中逐步渗透和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在课堂上要进行广泛的宣传,通过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和现实中食品安全的相关实例,向预防专业本科生介绍科研实践的意义。教师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倡导学生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相关知识进行自我学习,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的时候,鼓励学生自己查阅国内外文献,总结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并提出科学问题。在传授书本知识的同时,根据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最新研究成果,及时更新补充教学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本学科、本领域的前沿学术问题和最新动态。例如,通过查阅文献和关注营养学和食品安全相关专业网站,了解营养与健康的最新研究进展,解析最新的食品安全事件等,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新动向,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

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课教学中锻炼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课程包括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三部分。这三部分实验既有现场调查实验,又有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类型比较丰富,有利于学生科研实验能力的提高。并且在基础性实验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常用实验器材的使用技术,包括分光光度计、食物料理机、微量移液器等仪器的使用。例如,在“牛奶的卫生质量评价”的实验中,可以让学生自己查阅文献和多方面咨询,自行设计评价牛奶质量的方法,比较多种方法的优缺点,确定评价牛奶质量的最佳方法,再通过自行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较好地进行设计性实验的实施。

3.2以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科研项目为载体,培养预防医学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

以科研项目为载体是培养预防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3]。通过开展和参加科研项目,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能够利用已掌握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知识,并带着问题去完成科研项目。目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承担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类项目;还包括校长基金、第二课堂、本科生科研实践活动、本科生科研创新等教学类课题,丰富的教学科研项目,能够全面满足预防医学本科生进行科研实践的需求。在专业课题中,通过学生的参与和实践,能够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以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专业课题为载体(肥胖动物模型的建立、植物固醇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大豆异黄酮对慢性退行性疾病的预防等),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可以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也可以提出新颖的见解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以及科研分析能力的培养。

3.3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毕业设计中提高预防医学本科生的科研能力

对预防医学本科生进行毕业论文指导,也能够培养学生科学创新和科研实践能力。一是结合学生所学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知识以及当前国家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的热点问题,要求学生阅读指定方向的文献,让学生自己提出研究的思路和目的,满足学生自主选择题目的要求。二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并对毕业设计课题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法。例如,“北京市出租车从业人员的饮食情况调查”的毕业设计就是由本科生自己设计的课题,并且自己设计调查问卷,录入数据,并进行总结和撰写毕业论文,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调查和科研实践能力。

3.4加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平台建设和完善实践基地是培养预防医学本科生科研实践能力的有力保障

在学校科研平台建立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具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学科特色的研究平台。目前本专业已经建立了“膳食营养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研究室”和“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实验室”。下一步将通过各种途径积极争取资金进一步加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室的建设,引进适合各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的仪器和设备,如索氏提取仪、蛋白质测定仪、生化血红蛋白仪等。目前,实验室所有实验仪器和设备均向学生开放,允许学生根据科研工作需要利用实验室和实验仪器设备开展科研活动,为进一步提升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提供环境基础。

建立和完善学校附属医院、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社区等预防医学实践基地,开展多种公共卫生实践活动。例如,预防医学本科生的“营养与健康宣传教育小讲堂”中,学生就是通过糖尿病的饮食治疗计划的理论和实践课学习,在社区实践基地给社区居民讲解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原则,极大地提高了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积极鼓励和支持预防医学本科生参与营养学现场调研。如在“膳食胆固醇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的现场调研中,形成大手牵小手、一帮一调查策略,由本专业的研究生带领本科生,完成整个调查过程,培养其形成完整的调查思路。包括进行现场募集研究对象、签署知情同意、进行膳食问卷调查等,再利用在实验室对生物样本进行各种指标的检测和分析,通过科学的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现场调查能够与实验室研究互相结合和促进,使预防医学本科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毕业后能够快速投入公共卫生事业中。

3.5开设学术论坛提高预防医学本科生科研综合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相关的专业讲座,提高其视野。该专业自2008年开设学术论坛和学术报告以来,定期举办学术报告,内容包括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相关的开题报告、预答辩、中期考核和回报、读书报告、科研心得等。学术论坛也能使本科生与研究生之间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和促进。

3.6重视预防医学本科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是培养学生研究的积极性。国内外食品安全事故的实例与营养和食品卫生学的相关实验相结合,充分调动研究生的好奇心,并将求知兴趣转移到科研工作中来,调动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敬业以及良好的学术诚信和学术道德。二是让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的研究生与预防医学本科生进行交流和学习,定期互相讨论学习计划和进展。本科生可以从研究生身上学到探索和发现问题的基本技能,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并且拓展自我学习能力,从而对科研产生兴趣。

社区卫生科研 篇9

人力资源是指一定范围内的人口中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总称, 它是一种“活”的、能动的智力型资源, 因而在其使用过程中伴随着知识增长和更新、经验积累、能力开发、个性完善等一系列自我丰富、自我强化、自我发展的独特过程[1]。

下面就中职卫生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中,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医学教育研究室、科研组成员、教师、临床实训场所主管人员、学生等7方面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1 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是教育科研的保障

广西教育厅在2003年公布的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实施细则的基础上, 于2008年3月草拟下发了“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管理办法 (讨论稿) ”, 对项目立项申报、实施、过程管理和指导、结题验收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同期还正式成立了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指导中心。2008年, 广西教育厅将继续开展教改立项和成果评审工作, 进一步增加立项数量, 加大项目经费投入、专家指导等方面的支持, 同时还将遴选15所左右的骨干中职学校作为广西教学改革实验校, 确定教学改革重点专题, 在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基地建设、课程改革等方面深入、全面地实施教育教学改革。

由此可见, 教育行政部门完善的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管理机制的制订、政策与资金的支持、教育科研观念层面的更新及技术层面的指导、创设更宽更广的校际间交流平台等都是中职卫生学校教育科研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2 学校领导的重视是教育科研的坚强后盾

2007年荣获广西中等职业教育优秀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的大多是由校领导亲自主持或参与的项目。可见, 校领导的直接参与或支持是科研成功的主导性因素。

2.1 树立科研兴校意识

学校领导必须意识到教育科研是中职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 是办出学校特色的重要途径, 是提高学校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 是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的重要措施;要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重视加强实验室建设、图书馆建设;加大校园网建设力度, 搭建教师交流成长平台。广西教育厅职成处李栋学副处长在“2008年全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实施培训班”上说:“校领导要给予教育科研充分的支持、理解和耐心, 允许改革的失败, 给予充分的包容, 降低教师参与改革的风险, 提高教师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2.2 建立科研激励机制

“水不激不跃, 人不激不奋”, 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 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 如果受到正面而充分的激励, 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90%, 甚至更多[2]。科研项目负责人任务重、压力大, 却得不到相应的补贴与政策扶持, 这必将影响其参与科研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中职卫生学校应尽早建立完善的教学科研课题管理制度及考核奖励制度, 并切实付诸实施。激励机制中, 首先要注重物质激励, 加大按业绩分配的比例, 不搞平均主义, 实现分配由福利性向奖励性的转变;其次要注重精神激励, 创设宽松民主的科研环境, 激发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让教师意识到:教育既是教师自我奉献的事业, 也是教师成就自我的事业;科研既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也是自我发展的需要。

2.3 亲自参与, 带动全员参与

“众人拾柴火焰高”, 教师的智能水平是多元化的, 因此就会有不同层面的教改想法和要求。作为学校领导, 不仅应亲自参与到教育科研当中, 还必须具备独特的眼力, 识人用人, 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搭配, 人尽其才, 实现人力资源的高效利用, 把精力、时间、资金用在发挥教师的特长上, 帮助教师展示自我、超越自我。

3 充分发挥医学教育研究室的职能

医学教育研究室要充分发挥其在教育科研中的管理监督、服务指导职能, 真正为学校的教育科研保驾护航。

3.1 管理监督职能

医学教育研究室要认真做好课题、项目的组织申报工作, 科研成果申请、评审、鉴定、登记工作, 科研成果的推广运用及申报奖励、评优工作, 团结科研负责人、学术带头人, 营造学校科研氛围。

3.2 服务指导职能

3.2.1组织教师进行科研能力培训

学识水平是已有知识及技能和再学习能力的总和[3]。“要给学生一碗水, 自己就要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 因此, 教师的学识水平需要不断提高。医学教育研究室可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基础知识、教育科研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交流等各层次的知识培训, 以提升其学识水平。

3.2.2营造竞争氛围, 激发科研热情3.2.2营造竞争氛围, 激发科研热情

通过举办各种技能竞赛, 营造竞争氛围, 使教师的潜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挖掘出来;根据教师的原有科研素质基础, 体现不同层次要求, 允许教师分层次参与教育科研, 或小范围单学科进行, 或大范围多学科进行, 目的在于培养教师的科研兴趣, 激发其科研热情, 使其积累科研经验。

4 科研组成员的积极参与是教育科研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科研组实质是一个有着共同目标, 在科研活动中不断学习进步的“学习型组织”。科研组负责人在其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必须有把握全局的能力, 有不怕吃亏的精神, 及时做好科研组成员的思想工作, 保持科研团队的良好精神面貌与战斗力;科研组应明确科研任务分工, 定期召开交流会, 提出问题, 商议对策;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的办法对科研组成员进行定期培训, 以提高其参与科研的能力。

5 全员教师的参与是教育科研成功的基石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说, 教师是一种高层次的人力资源, 属于学有所长的专门性人力资源[2]。江泽民同志在建党81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要提升教育本质, 其关键是提升教育者素质。李岚清曾说过:“要重视教师科研素质的培养, 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问题。”如果教育科研工作中仅引起上级部门及学校领导、医学教育研究室的重视, 而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 那么, 教育科研只能是空谈。目前中职卫生教育强调学生要“在做中学”, 其实对于教师参与科研也同样应强调“在做中学”。教师只有参与到科研活动中, 才能获得直接经验, 并通过反思获得自身发展。

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热爱教学, 热爱教育科研, 以学校发展为本位, 还要具有为中职教育事业努力开拓创新的奉献精神。

6 临床实训场所是教育科研的教学资源保障

中职卫生教育以技能教育为主, 作为临床实训场所的医院、社区、养老院、医药厂家、药店、康复保健中心等理所当然成为了中职卫生教育重要的教学资源。中职卫生教育要充分、有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 切实加强与临床实训场所主管人员的沟通交流, 明确教育科研改革的意图与操作方法, 取得实训场所的支持与配合, 使实训场所为科研所用。

7 学生参与的方法也是科研成功的关键因素

作为教育科研的实施对象———学生也是关系科研成功的关键因素。科研要真正让学生成长起来, 就要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 让学生看到、听到、感受到科研的实惠。科研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 采用因材施教、合理组合的方法, 通过开展小组讨论、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将教学内容讲活, 讲生动, 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其次还要关注学生的身心成长, 教师要对学校教育科研活动中学生出现的思想问题、能力问题、人际沟通问题、合作问题等进行及时有效的疏导、帮助。

总之, 在教育科研蓬勃兴起并不断发展的当今教育界, 凡将教育科研放在重要位置的学校, 将管理与科研、教学与科研、师资队伍建设与科研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学校, 大都有效创建了学校特色, 提高了教学质量, 提升了学校品牌。我们有理由相信, 在中职卫生学校教育科研中, 只要上下齐心, 共同努力, 扎实推进, 造良好的教改氛围, 就能取得教育科研的最后胜利。

参考文献

[1]武丕才, 耿立卿.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初探[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2004, 2 (28) :16~18.

[2]毛克平, 李佑成.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的价值追求[J].成人教育, 2004, 09:26~28.

上一篇:网络数据流分析下一篇:集中式污水处理厂